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之感悟

2024-06-04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之感悟(精选11篇)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之感悟 篇1

高中新课程培训之感悟

实行新课程以来,我参加了高中新课程培训,听了多次专题讲座,听了专家.学者对新课程的讲解感受颇多。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新的课程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它不仅仅着眼于认知方面的发展;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在内容上加强了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了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新课程特别倡导学习方式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思想,另外新课程还倡导评价方式的先进理念,即评价要能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的全面发展。从中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的精华所在就是联系社会、科技发展和学校教育,“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育人观,构建出现代的教育思想.我相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培训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的理念会日益深入人心,不断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往那些忽视了学生语言的体验、感悟、积累和运用的一些现象(把语文课上成了表演课、资料展示课、小组讨论课、多媒体演示课),必然会得以纠正。如博士对阅读讲解, 阅读就是要紧紧抓住语言词汇不放松,就应该着眼于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语言世界,与此同时,构建和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充满浓浓的风味。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在阅读课上有浓浓的味呢? 首先,我们要树立以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课堂教学要返璞归真,教学风格要趋于朴实、真实、扎实,教师要用好教材,凭借教材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其次,我们要加强自身建设。正如博士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首先是教学理念的变化,教师理念的变化依赖于培训和阅读,尤其是专业素养的阅读必须强力跟进,一个教师能走多远,决定他能带学生走多远。可以说,一个教师没有相当规模的专业素养阅读,在新的课堂上,就根本谈不上称职。教师不读书,不思考,教书育人就会出偏差;教师就应该是天生的职业读书人,职业学习者;读书可以促进教师深入地修正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使自己的专业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总之,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语文教师要注重对新的教学思想的理解和内化,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有的放矢地教学语文研究语文。让我们的学生爱学语文。让我们的课上有朗朗的读书声,让学习成为

我们师生的生活,让我们宝贵的生命因语文而精彩。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品,这首使诗人获得巨大声誉的诗作,感情真挚,形象生动鲜明,语言优美洗练。它以美的语言,美的旋律,美的物象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无限眷恋和那似清烟如微波般的离情别绪,犹如一首忧伤的小夜曲,轻柔舒缓,令人回味无穷。这节课是我在校长日那天准备的一节课,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充分考虑了我班学生的情况,适当地减少了一些教学内容,降低了难度,在课后我对本课进行了思考。

一 诵读是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理解诗歌的钥匙。在备课时,我首先把本课的重点放在了“读”上,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再从作者的情感变化来指导学生进行再次诵读,先让学生听名家的范读,再者进行个人感悟读,然后进行展示,先是学生个人读,再是集体读,再进行体会读。懂得了作者情感的变化之后,再让学生按照这种变化再来诵读诗歌。但在朗读时,有些瑕疵:在听完名家范读后,让学生说说朗读后的感受。我的问题是:“同学们感觉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学生好像无从下手,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我引导后才有学生说“太好了”“很美”之类的见解。课后反思,自我感觉很不好,我的问题设计没有针对性,或者说是要求不明确,过于开放,导致学生思维难以聚焦。如果在朗读以前让学生直接从音乐美的角度思考,而且告诉学生音乐美指的是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可能会取得更理想的效果。我设计这个问题,就是要学生找出压韵的字词,让他们明白诗歌压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助于记忆背诵。经过点拨,学生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出全诗中所有压韵的字词。

二 在研读诗歌部分我原本的设计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来发挥:(1)哪些诗句清晰地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深深依恋?(2)诗人依恋康桥、喜爱康桥,尤其爱康桥这里的什么?(3)它们美在哪里,能赢得作者如此的喜爱?可是课堂教学的结果却变成了问答式,而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却成了主体,学生只成了回答者和倾听者。对学生语言能力的不信任使我在这个环节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

充分的发挥。其实,即使在学生的理解感悟有障碍时,教师也应多设台阶让学生逐步完成理解和感悟,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又不失课堂结构的完美。

三 在整体感知诗歌格调时,我将古诗与现代诗歌比较,让学生把握本诗中的无奈与洒脱,学生虽然熟悉诗歌,但感觉对诗歌理解还有所欠缺,无法达到比较的预期效果,这也让我意识到,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追难逐深只会加重学生负担,如何让他们理解所学知识,他们到底应该掌握到何种程度,这都是我需要思考与研究的地方。以后我要多研究外籍学生高考大纲,向高中语文教师请教,为初中阶段语文的教学理清一个更适合我部学生情况的标准,高考准备从初中开始,从娃娃抓起。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或许因为遗憾,才有了反思,才有了更深的追求。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之感悟 篇2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语法教学,教学感悟

由于传统英语语言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陷, 促使很多英语教学效果都普遍较低, 尤其是语法教学, 枯燥乏味的语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对语法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一直都是困扰我国英语老师的一个问题。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创新, 就需要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让英语的生机和活力被不断挖掘出来, 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 不断提升学生对学习语法的兴趣。

一、当下我国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当下我国传统的英语语言教学大都还依旧处于行为主义理论上, 对学生反应的刺激上较为注重,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能够起到了知识一种外部刺激的作用, 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内在心理反应也没有重视起来。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 所处的位置始终都是在被动接受上, 促使知识变成了灌输而不是传授。这种传统的英语语言教学模式最终也就导致学生的个性被无情的扼杀掉。

其外, 教学过程中的“统一式”也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所教授的不是一个学生或几个学生, 而是全班学生, 而在我国英语教学中, 班级中的学生最少都是几十为学生, 而老师自身知识结构中所传授的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有限性和时效性, 这也就就造成老师对每个学生个性的差异要求很难做到充分满足。

除此之外,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 学生所能学到和掌握的语法知识都是借助于老师, 这也就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遭受到了严重阻碍, 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让老师的知识空间逐渐的被束缚住。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 其主要核心都是英语教材, 而且为了让英语教材的稳定性得以维持, 往往都是会使用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时间, 从而也就促使英语语言过于陈旧, 严重缺乏实用性[1]。学生在面对一些英语问题时, 所进行讨论的过程中也都不是运用的英语, 而是自身的母语, 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因很多因素而受到限制, 如场所、时间和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学习工具和手段, 学生的主体位置没能有效展现, 磁带和录像的播放上, 也很难做到有效控制, 从而致使教学效果始终无法得到提升。

为了让英语语法教学的实用性得到加强, 让学生以及众多的英语学习者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口语和写作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使我国英语教学水平跳跃式发展目的得以实现, 就需要对教材和师资力量与素质进行不断提升, 实现传统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二、高校英语语法教学的特点分析

1. 学生学习英语的心理特点

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夸美纽斯曾说过:“应该对孩子们身上的求知和求学愿望尽一切可能方法的激发。”对于我国学生来说, 在其生下来的环境就是汉语的背景下, 英语语法内容的枯燥乏味很容易在学生心理中产生一定的厌烦和抵触, 从而使学习效果下降。

2. 第二语言习得的特征

所谓的语言习得是指人们对语言的一种无意识、自然地学习。也就是说学习者在进行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是在其自然交际中不知不觉而学会的[2]。因此, 老师在设计英语教学方式过程中, 特别是在让学生感受到枯燥乏味的语法教学, 在设计上更应该倾向于有趣性、简单性。

三、新课程下我国高校英语语法教学之感悟

1. 英语歌曲在高校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语法教学中融入英语歌曲, 学生学习效果则会发生翻天覆地地变化。英语歌曲不仅在旋律上非常优美, 在乐章上结构分明, 同时也非常的脍炙人口、舒展有度, 能够让学生学习语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调动。此外, 通过英语歌曲还能够让高校学生更好、更加熟练的掌握住语法句型, 从而也就能够让学生的语法知识更加丰富, 提高高校英语语法教学效率。例如:在英语歌曲If ICould中, 对I, drather这句现在进行时语句进行了反复的重复。学生通过对这首英文歌曲地学唱, 在一种轻松地学习环境下, 反复使用到这句句型, 从而也就能够让学生自然而然的对这句现在进行时句型有了很熟练地掌握, 进而让英语学习中的自动处理得以有效实现。

一位著名的英语教育专家曾就语法教学理论提出“适当集中”, 表示在语法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对相应语法点及时地进行总结和归纳, 从而让零散的语法逐渐的具有一定系统性。由于在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都会伴随着语法教学, 而针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说, 语法在课堂上一般都比较少, 从学习的整体性上来说具有一定的零散性。而针对于这种现象, 老师在上课时应对英语歌曲进行合理运用, 对每个章节和每个知识点中语法的衔接和连贯要注意, 在上课过程中应及时复习和巩固好相关的语法知识[3]。这样就能够让系统性和连贯性得到很好的体现, 而且, 对于学生的认知程度上来说, 系统和连贯本身就是一种认识、完整的概念。例如:老师在对各种时态用法进行讲述和复习的过程中, 可以引用泰坦尼克号电影中的主题曲《my heart will go on》, 在其中I feel you显示的是一般现在时;so long ago显示的是一般过去时;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所展现的是一般将来时;在现在进行时上有着That they are starting to sing so fine;在过去进行时上歌词中Youwere dreaming of me也有着很好体现, 而在现在完成时句型上You have come to show you也有着体现。

所谓的迁移理论所指的是在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以往知识造成的影响。对一些概念的掌握并不是语法学习的主要目的所在, 其最主要的还是对语言规律的掌握, 学习上要主动、自觉, 合理的运用语言。当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住相应语法时, 就可以让其进行语言实践, 从而让理论引导实践、实践验念理论的目的得以有效实现。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题目给学生练习。但是老师在设计过程中, 应该重精不重量, 在方式和内容上也因该尽量的采用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 英语歌曲就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4]。将英语歌曲融入到英语语法教学中, 可以让学生在享受艺术的同时, 也能得到语言的熏陶, 从而让学生对英语语言规律的感悟被潜移默化的转变。例如, 在英语歌曲《Take Me to You Heart》中, 对很多相关实例都有描述, 学生通过学唱这首英语歌曲, 在脑海中自然而然的就能够形成相关印象, 对分词做伴随状语的用法得到有效理解, 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以及语言应用、实践的能力。

2. 运用Internet网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在Internet平台上建立起网络教学, 在远端主机上储存相应的教学资源, 借助于Internet网所具有的开放性和具有丰富教学资源的特点来进行英语语法教学。这种模式能够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 使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位置得到有效体现[5]。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为合适的学习内容, 老师也能够结合学生水平的差异将相应的要求提供出来, 让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得到有效展现。而且, 教学要求也不在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 促使远程教学能够更加简单的实现。其外, 这种教学模式还拥有一定的开放性, 能够让每一个学生的桌面都实现成课堂, 这与全面教育和终身教学原则更加的契合。而且, Internet网上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也能够得到更加便捷的使用, 从而也就让教学目的完成能够更加容易实现。

四、总结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 培养综合型英语人才对我国的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提升。而在培养的过程中, 英语语法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要环节之一, 熟练的掌握英语语法知识, 对于整体英语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 高校英语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语法学习兴趣, 从而才能让高校语法教学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鲍小玲.新课程标准下民办高中英语教师能力提升研究——教师语法教学知识储备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7:73-75.

[2]李云梅.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原则与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1, 06:120-122+133.

[3]彭娇.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的感悟[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3, 05:56-57.

[4]徐梦野.英语语法教学中新课程“三维”目标实现途径初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 05:142-143+149.

新课程英语语法教学之感悟 篇3

关键词:语法教学新目标教学新理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交际法被介绍到中国,近几年随着我国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中学英语教学要不要淡化语法以及应该如何教语法等问题成为了我们的一块心病。我认为,现在的中学语法教学不是简单的淡化问题,而是改变认识和教法的问题。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走出认识误区。在新课程实施中搞活语法教学

在交际法影响我国英语教学开始,就有一些教师认为:根据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理论,只要有足够的实际交际的语言刺激,对交际中出现的语言形式和语法知识,学生都会自然习得。他们认为只要交际的双方能沟通、交流,语言形式和语法运用的对错是无关紧要的。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部分教师则片面强调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认为现在的中学英语教学中语言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语法教学已经不重要了,部分教师甚至简单地认为实施新课标就是淡化语法教学,淡化就是不必重视。结果,不少青年教师不关注中学英语基础语法,更不研究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是把教科书上的语法部分照本宣科地过一过。这就导致中学英语教学中,必需而且有效的语法教学淡化到无。导致许多学生由于基础语言知识和结构掌握不牢,不仅不能用准确、得体的标准英语进行口头表达,更写不出没有任何语法错误的英语句子。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此次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倾向……”,显而易见,“改变过分强调语法的讲解与传授的倾向”只是要求改变以前语法教学的教法,并不是要求放弃语法教学。因为中国学生不可能拥有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那样的学习环境,不可能在平时或课外获得充分足够的英语语言刺激并内化其语言规则,进而自然习得英语。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得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而学习掌握基础英语语法规则可以帮助学习者较快地掌握语言形式。何谓“语法”?“Grammar—rules for forming words and combining them into sentenoes.”《牛津高阶英汉词典》语法揭示了词形变化和谴词造句的规律,所以说,学习语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英语和准确运用英语的能力,可以使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少走弯路。同时,它对将英语作为外语来学的学习者来说,称得上是一条学习的捷径。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法教学不论在教学目标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的确是不尽相同。新课标要求教师明确中学语法教学的目的,并且改变语法教学的方式。教师教授语法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有效手段,其最终目的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记住一些语言规则,而是将语言的形式与其意义、交际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去内化语言规则,从而达到学生能准确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的目的。在教学方式上则要完全抛弃过去那种以讲解与传授为主,死记硬背语法条文、机械套用基本句型的教学模式,采用一种全新的建立在Form、Meaning和Use三个不同维度上的三维语法教学法,即将语法教学与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培养融为一体,与语篇理解和语言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

语法教学除了沿用我国传统语法教学中合理、有效的部分外,必须作出调整、改进和创新,必须体现新课标的语法教学的目标要求及其新的教学理念。新课标的语法教学在传统语法教学的目标要求上进了一步,要求学习者按照学到的语言形式去做事,将语言知识运用在实际交际中,强调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正是新课标的语法教学目标要求的精髓所在。另外,新课改实施中的语法教学必须体现“发现探究、实践运用、任务型活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新课标的新理念。

二、新课程实施中语法教学的教学模式

中学语法教学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1.“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巩固—运用”单元常规教学模式

平常教学中不应该见到一种新的语法项目就深挖细啃,花大量的时间去讲解操练。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编写者的编排意图,每一单元用一段时间运用这种归纳法对该单元的重点语法项目进行专项突破。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1的Unit 4将The Attributive Clause作为该单元的语法学习重点。教材编写者在Warming Up、Reading、Learning about Language以及Using Lan-guage,即全单元的四大主要部分的语言素材中都有意识地、反复多次地呈现了这种语法结构,教师可在Learning about Language阶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材中出现的所有的这类语言形式(教师最好再补充一些含有这类语言形式的典型例句和语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种语言结构的Form和Meaning,再通过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讨论甚至“争论”,进而归纳出这种语法项目的结构特征和使用规则。一般说来,语法教学建议更多地使用归纳法,归纳法能推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利于学生观察、思维、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值得强调的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法教学绝不能让学生仅仅能发现、归纳出语言形式和规则,教师还必须向前迈出两步,那就是认真设计巩固操练和实际运用两个环节的教学活动。任何语言形式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加深理解,只有通过实际运用,特别是通过在实际交际或者仿实际交际活动中去运用才能内化其规则、才能真正掌握。

2.“集中呈现—对比分析—专项梳理—巩固运用“语法小结复习模式

到模块复习时,教师可将本模块所涉及的语法内容并加上以前模块学过的相关内容,通过对比、归纳进行专项梳理,并且加以巩固运用。例如,在分别学习完宾语从句、表语从句、主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后,可用以下一组句子对名词性从句进行结构对比:

We don't know when Tom will come back.

The question is when Tom will come back.

When Tom will come back is not known yet.

We have no idea when Tom will come back.

然后,将名词性从句的词序特征,以及四大类连接词:that,if/whether,wh-,及关系代词型what的使用加以对比、归纳、总结。让学生对整个名词性从句的全貌有所了解,进而达到能正确运用好名词性从句的目的。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之感悟 篇4

德兴一中

占剑军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实施已多年了,仔细体会新课程与原大纲的变化与异同,全面了解教学内容、要求和难易度,逐条领会教学重点、难点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在此,我谈谈这两年多来对新课标的认识与看法,与同仁共勉。

一、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1、新课标构建了学生的共同基础,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课程由必修与选修系列组成,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同时,新课程反映数学本质,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重新审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内涵,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双基”,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增加了算法内容,把最基本的数据处理、统计知识等作为新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外,新课程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重点在努力揭示数学概念、法则、结论的发展过程与本质,体会蕴涵的思想方法。

2、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标准指出,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及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新课程标准内容设置的优点

1、新增加了一些内容,如:幂函数、函数模型及应用、二分法、三视图、算法初步、统计中的变量相关性、独立性检验、常用逻辑用语中的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推理与证明、框图、定积分等及选修系列

3、系列4的大部分内容,充分体现了数学的与时俱进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新课程与原大纲相比,一些章节内容进行了重组,即实施模块教学,体现了处理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及各部分知识的联系,突出函数、几何、算法、统计概率及应用的脉络,同时要求教学上要螺旋式上升。

3、新课程更贴近实际,运用大量的生活、实践例子及插图,可谓图文并茂,增强直观性及趣味性,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新课程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与旧教材相比,系统性与连贯性不够,如《不等式》与《数列》章节的安排偏后,有的章节之间存在知识上的脱节。

2、课本多了(共理科10本,文科8本),增加了学生负担,且可能由于时间仓促,书中多处有误,且有的章节举例欠典型恰当。

3、配套的好辅导书少。

4、要求的教学进度过快,一个学期至少要学两本书,八至九章内容,很多知识是“夹生饭”,似“蜻蜓点水”,学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无法解题,且形成学生的计算能力大大下降。

5、新课程对学习主动性要求高,基础好的同学有益,但对基础差的同学来说,很难适应。

6、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如何准确地把握新标准的理念,真正上好一堂课,是我们值得深深思考的。另外,明年的高考,但愿我省的自主命题会有全新的面貌出现,不出怪题、偏题,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我们必须积极关注高考改革动态。

四、对新课程教学的建议

1、由于好的新课程配套资料少,建议教师集体备课,自编学案及单元测试卷。

2、鉴于学习新课程主导的是螺旋式上升,故对于很多知识在初学时不必深挖,如:学习函数时,函数的值域求法,学习立体几何初步时,一些定理的证明等。

3、课堂教学一定要遵循“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力求课堂教学丰富多彩,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思考与交流”中,从而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语文课程纲要之感悟 篇5

我们使用的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一年级下册实验教材。课本给人一种“新”“独”“特”的感觉。又通过其课程纲要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1、课程纲要要强调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计划的整体提高,要求要注意整体性。语文素养不仅包括知识与能力,而且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语文要适应课程纲要,要从重视语文知识到重视语文能力,再到重视语文素养的发展,注意从多方面考查学生学习情况。

2、新的课程纲要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要求学生能逐步做到独立阅读和写作,要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新的课程纲要要强调了汉语文的特点,突出了语文学习中感性的作用,重视语文积累,重视培养语感,重视学生学习中感悟和情感的体验。

4、语文素养的诸多方面,新的课程纲要中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的目标,要求语文方式的多样化。

运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突出课程纲要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课程纲要的主要手段。应

避免语文的繁琐化。

通过学习小学语文课程纲要,我有了很大的收获,知道了该如何去制定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该在本课中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该让他们学到那些知识,如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之高中地理教学初探 篇6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新一轮课改所倡导的主导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如何关注学生, 关键是要吸引学生,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要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 不可为单纯为考试而教学, 教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 给学生积极鼓励。

⒉创新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素质

新课改是要减轻学生负担, 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地理素质, 不为考试而学, 要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这要求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 首先, 地理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各种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兴趣。要设置悬念教学, 激发兴趣。要使学生保持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就要不断提出问题, 让学生在深思中发展深化。比如, 我在讲地球偏向力的时候提出, 家乡的耒河, 哪边要深些, 轮船从哪边走安全些?为什么?讲水蚀作用时, 提出为什么会水滴石穿。如“重庆人为什么爱吃火锅”, “山西人为什么爱吃醋”。提问要善于抓住时机, 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如“地球运动意义”这一节教学, 学生很容易觉的枯燥乏味。首先我通过一则寓言《两小儿辩日》问两小儿观点对吗?学生顿时兴趣大发。我及时引入课题:“这与地球的运动有关, 让我们来寻找答案”。一下抓住了学生的心。

中学地理有其它学科所没有的丰富性、趣味性、边缘性与实用性, 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 同时关注学生的发展, 找到学生学习与地理学科的结合点,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中使地理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 注重地理学科的实践性, 注重诗词, 谚语, 动画, 成语, 音乐的作用, 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用“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来说明水循环的过程;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寒”使学生感到冷锋的天气特点, 并使学生有了形象的体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恰当地使用成语, 音乐, 动画。会课堂生动有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应该贴近生活实际, 对学生的生活有用, 要对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地理教学中必须体现它的实用性。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日常生活的衣着打扮、建筑设施、天气变化旅游出行与生活习惯等都与地理密不可分的。如使学生掌握各地的传统的建筑不仅是本地经济水平的反映, 更可以看出本地自然环境, 主要是气候与地形条件对建筑有影响。在热带沙漠地区墙厚窗小, 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房屋顶尖, 多高脚楼。南方的房屋尖顶, 北方地区的房屋多平顶。墙厚。现代的教学中应体现地理是生活的地理, 以平常的所见所闻为基础, 教学中让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 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能使学生体会到地理的价值, 知识的魅力。例如在学习《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一课时, 可以让学生讨论我们衡阳地区如何发展社会经济, 学习到《矿产资源合理开发》时, 补充我们的家乡如何振兴工业。这些做法很受学生的欢迎,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⒊精心设计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率

地理教学要与时俱进, 要充分发挥现代的科技手段, 地理教学要结合教学实际。充分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之中, 可利用多媒体使课堂“活”起来, “动”起来。如讲《地球的运动》时, 可通过多媒体演示地球的运动。教师一定要对教材, 知识理解透切, 结合适当的教学手段, 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老师一味地使用多媒体, 没切合教学实际反而没什么效果。有的老师一味的使用板书。也是不行的。教师要去精心设计教学手段。

例如为了讲清锋面的特点。我通过动态的演示锋面的运动。让学生感觉它的形成过程。但讲锋面的特点, 我用粉笔画。因为它是重点, 必需要留在黑板上, 让学生有印象。

对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的感悟 篇7

关键词:高中音乐 新课程 教学

广大音乐教师应以新的课程理论为指导,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实践新的教法,使高中的音乐课堂教学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与活力。

一、新课程下的音乐教学手段的改革及创新

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可以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丰富教学内容,如实地传递、保存和反馈信息,并使各种信息类型的转换和过渡变得自然、平稳、迅速,避免了因信息传递过程的中断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情境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审美体验和个性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使音乐教学社会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学生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新颖的动画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绿叶》这首歌曲时,充分发挥多媒体声、光、色、形合一的优势,创设情景:葱苍的树林、灿烂的阳光、远处的牌坊、依稀的茅舍、原野、河川、清新的花香。这时让学生为画面编歌词,再念一念,接着给画面配上原歌词,制成简单的MTV让学生欣赏。看着优美的画面,倾听着悦耳的歌声,学生仿佛置身于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的优美景色之中,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歌曲的内涵,体会到歌曲的情绪,引发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在学唱中将歌曲的情绪较好地表现了出来。

其次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突现情境,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在传统教学中,音乐教师往往要准备图片、歌谱,在黑板上写大量的板书等,既浪费时间又乏味。运用多媒体教学,任何乐谱、图片、实物都可以放大到大屏幕上展示。用电脑制作演示文稿,使各种乐谱用不同的字体、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式出现在大屏幕上,可以对学生的视觉加强刺激,加深他们对歌曲的记忆,促进他们对乐曲旋律的体悟、理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运用多媒体把抽象音乐理论形象化,把虚幻音乐变得直观化。

二、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及创新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获得终身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从学校获取的知识总是有限的,无限的知识要靠终身学习去获取,而能学、会学就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构建优化的学习方式组合,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对其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乃至一生的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影响。因此,音乐教师要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引领学生探究新知”,使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获取知识,学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使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转变为“带着问题走向实践”,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实践与创造的过程。

1.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和促进者。多维的课程内涵和终身学习的要求,使音乐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教书匠”角色中解放出来,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摒弃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音乐教师应成为学生音乐学习的引导者,即积极学习态度的培养者、有效学习方式建立的促进者、良好认知结构的构建者。引领、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学习策略,有效调控音乐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在探索中习得音乐知识、获得音乐技能,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与交流者。音乐学习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合作是其中重要的理念,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合作需要尊重,需要分享与欣赏。在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摒弃权威意识和完美主义者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权与选择权,关注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不要以专业的标准衡量学生,要欣赏自己的学生。学会彼此分享,能够促进师生的友好交往;学会彼此欣赏,会使师生合作的音乐课堂更加快乐与和谐。

3.教师要关注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自古以来,中国就讲究“师道尊严”老师角色被定位于“传道、授业、解惑者”。音乐教师理所当然成为“知识的权威,居高临下的独裁者”。正因为如此,音乐学科变成了追求“标准答案”的理性学科,最终导致学生爱音乐但不爱上音乐课。现代音乐教育呼唤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应该从听众席走上来,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树立合作共进的意识,和学生多一些交流,少一些指挥,多一些引导,少一些灌输。实践证明: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建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其乐融融的体验审美中实现音乐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新课程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及创新

要依据音乐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原则,引导和指导学生对音乐进行体验、感悟、记忆、积累、表达、发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与能力。创造教育实验证明,大凡好奇心重,学习兴趣广泛的同学,其创造力都比较强。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要很注意有选择地提出问题,制造矛盾和悬念,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去排解、判断,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在音乐欣赏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培养学生遇事善于分析,集中目标,找出实质,要求学生大胆想象、展开联想,敢于发表创见,具有敏锐的接受能力、辨别领悟能力,能迅速准确的抓住事物的本质,同时鼓励学生质疑、自问自答,启迪思考。还要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知识、观点等材料和信息,让他们接触广泛,从而激发他们创造性学习的动机。树立创造发明的自信心,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并取得优秀的成绩。音乐欣赏的效果远远超越了净化灵魂、陶冶情操的范围,它同时具有培养广大高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功能。学生创造潜力的开发,与其基本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又大大促进了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同时用联想和引导的方法培养思维的连续性通过启发引导来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直正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音乐教学中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主要表现在音乐作品欣赏和艺术表演实践这两个方面。音乐作品欣赏是需要带有创造性审美观念的,必须要有主动参与的良好心态。要领略艺术的魅力,必须与艺术直接交流对话,这就需要相应的爱好和兴趣。音乐作品欣赏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一切优秀的音乐作品均可尽情地欣赏,都有可能在音乐作品欣赏的过程中出现灵感,迸发创新意识的火花。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让同学们离开座位,离开教室,把我们的音乐课带到更广阔的空间,使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充分展示各自的才华。

四、新课程下要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更具灵活性

音乐课程标准关于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提到:学校课外艺术活动,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发与利用校外各种音乐课程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交流活动,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和信息的沟通。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对课程进行调适,如更换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整合重组教材等。例如,有的教师在介绍中国民间音乐过程中,让学生找当地民间艺人,记录、整理、收集民间音乐文化資料,从而使学生对当地的民间音乐传统有了深刻的认识,潜移默化地使年轻一代树立了保护、挖掘、继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意识。课程资源的开发,使教学内容具有生活性、时代性,因而更具吸引力,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每位教师不但是新课程理论的实践者,而且又是新课程理论的创造者。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李晓燕.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5.

3.王秀萍.我国音乐课程价值取向的历史分析[J],教育理论于实践,2004.

感悟新课程 篇8

自通过暑假新课程培训后,我用业余时间认真研读了《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和《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对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了深刻的认识。首先,对我触动最大的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的本质是引导,而不是讲和练,教育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目标由原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强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他们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次,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与传统的截然不同:教师教学要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教学的重点要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科学依据;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中,放在揭示知识如何形成的规律上,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进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了知识,又增了才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勇于创新,形成教学特色。同时在新课程改革中,学生由单一的听教师传授知识转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学习了理论后,我们必须将它同实际相结合。教师应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进行改革以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在智力、身体、情感与社会行为等各个方面取得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学习,教师还应当帮助他们发展独立生活能力。因此,我们初中英语教师的责任不只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还应当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和英语教学的方式应随不同年级的学生而定。为他们安排的语言学习活动程度一定要合适。按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英语课程的目标上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内容标准,我们的英语教学活动应当结合这五个方面展开。

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初一阶段主要发展学生的听和说的技能。那么,如何发展学生的听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课本所附的录音带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声音与口音。因此,听录音很有好处。其二,教师本身也是听力材料的重要来源。教师在课堂上用英语指导学生开展各项活动,如与动作相结合的听力活动、用图片辅助的听力活动、与培养动手能力相结合的听力活动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听力材料,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也为学生提供了在现实生活中听人讲英语的真情实景。

学习英语会话应充分发挥学生善于模仿、不怕重复的特点,反复实践。按课本编排从词汇、短语、短句入手,让学生练习一些问候语、请求用语、课堂用语以及简单问句。这样可以使学生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和句子的节奏,培养学生的语感。随着他们语言能力的提高,可以增加自由度较大的会话活动,如讲故事、收集信息、英语晚会等,然后对活动的“成果”进行展出。

初中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语音可以通过听录音、朗读绕口令等活动来练习。新教材初一的词汇量很大,我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词汇上,因为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词汇可以通过图画、实物和动作来帮助,尽可能做到生动直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词汇的学习中还可以开展其他的活动,如网状词语图,即围绕一个主题词提出一组相关的词语,教参上每个单元都有这个项目,可直接应用或调整应用,这对帮助学生记单词很有好处,还有猜词、找出不合群的词等。

学生的情感态度是这次课程改革的关注点之一。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是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让他们获得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英语教师的任务就是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上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我认为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可以从三项具体活动来体现。第一,学唱英语歌曲,可以帮助记单词,提高学习兴趣。第二,玩游戏,培养他们的相互合作精神,正确对待竟争中的成功与失败。第三,课堂内外开展英语实践活动,如画图、着色、制作卡片、会话表演等。鼓励学生大胆用英语进行交流,给他们提供真正运用英语的机会,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动手能力。活动结束后,把学生的成果放在学校或班级展出,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步骤,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我作为英语教师起的作用就是引导、帮助学生,并且为他们提供条件。新学期开始,帮助他们制定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如在英语会话、英语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分成2人一组或3至4人一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在玩游戏、学唱歌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词典,查询资料,搜集生活或媒体中使用的简单英语;提供学生练习英语的机会,如开展实践活动,表演英语会话,制作信息卡片等。

文化意识的培养也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重要方面之一,在以往的教材中很少涉及文化方面的内容。实际上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能让他们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西方国家的文化也逐步引入国内,世界性的生活、商贸、文娱、体育活动等越来越频繁,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自主地去学英语,而不是一味地压制他们学习。

总之,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另外必须改革的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求打破传统的单一分数制,采用多元的、多样化的评价机制。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已对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英语会话表演、英语实践运用,信息卡片制作等作了等次记录,再结合期末的成绩考核来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让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在英语学科中的全面表现。

主要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 钟启泉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之感悟 篇9

————岫岩县教育局普教科白云发

一、学习新课程感知新理念

(一)熟知新课程的八大理念有哪些?

1、新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

2、教学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3、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让学生参与教学时新课程实施的核心。

5、新课程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教师是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

7、教师是新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

8、评价的功能在于促进发展。

(二)熟记新课程的十个知识点有哪些?

1、实施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2、树立六种意识:(1)新课程意识(2)过程意识(3)导学意识(4)开发意识(5)整合意识(6)

创新意识

3、新课程的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4、自主学习的“四个表现形式”和“三大特征”:

四个表现形式:(1)学习目标自我确定(2)学习方法自我选择(3)学习过程自我调控(4)学习结果自我反馈。三大特征:(1)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2)独立性——表现为我能学(3)规划性——表现为我会学

5、合作学习的有效性(1)异质分组(2)角色分工(3)定学习主题(4)强化组间评价

6、探究性学习的四个条件:(1)要有探究问题的欲望(2)要有探究问题的空间(3)要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

间(4)要有多维互动交流的平台

7、新课程要培养学生四种能力:(1)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2)获取新知识的能力(3)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4)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8、一个充满“磁性”的课堂要把学生看成“三种人”:(1)还学生以自尊,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完整的人。(2)还

学生以自信,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发展的人。(3)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人。

9、“学以论教”评价课堂的四种状态:(1)学生参与状态(2)交往状态(3)思维状态(4)情绪状态

10、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三)熟用新课程的十个佳句:

1、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2、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

3、宁可少

学一点知识,也要把创新凸显出来。(4)师生是学习的“共同体”(5)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6)学习的过程是自我构建和自我生成的过程。(7)学生参与教学要体现的“活动、民主、自由”理念。(8)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10)给每个学生以平等课堂是学生舒展灵性的空间。

(四)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教学的区别:

1、师生位置发生了变化,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2、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从独立学习转向合作学习。

3、学生学习状态发生了变化,从接受学习转向探究学习。

二、运用新理念 强化新管理

掌握育人艺术技巧,提升班主任工作策略

1、学会情感教育艺术法(1)慈爱是情感教育的基础。(2)信任是情感教育的动力。(3)疏导是情感教育的桥梁。

2、掌握班主任工作的“五心五点”技巧

“五心”:爱心、公心、信心、细心、耐心。“五点”:(1)针对优生的自傲心理找出醒悟点。(2)针对后

进生的自卑心理挖掘“闪光点”(3)针对中等生的无为心理开启“动力点”。(4)针对犯错误的同学自卑心理激发“内燃点”(5)针对普遍性的消极心理抓住“兴奋点”。

3、探究转化后进生十种策略:

(1)至爱结友法(2)耐心疏导法(3)表扬诱导法(4)信任勉励法(5)晓之以理法(6)寻找契

机法(7)渐进转变法(8)防微杜渐法(9)协调同步法(10)家访报喜法

三探索新思路 总结新经验

(一)构建新模式 运用新评价

1、构建“3333”新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上,要强调“三动”——动口、动手、动脑。

问题讨论上,要突出“三论”——讨论、争论、评论。

创新点探究上,要提倡“三允许”——标新立异、异想天开、七嘴八舌。

学习方式上。要体现“三性”——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

依据总模式可以分述各科教学模式如下:

(1)语文提倡“四自教学法”即自读、自悟、自疑、自赏。

(2)数学提倡“四想教学法”即营造问题的情境猜想法、创设探究空间去推想、激发多项思维去异想、巧

设达标训练去多想

(3)英语提倡“情景教学法”即温故知新导入、兴趣教学引路、师生合作探究、实践演示识记。

(4)科学提倡“目标实践法”即审题猜想目标、自学探究目标、实践揭示目标、训练深化目标

(5)品德与生活(社会)提倡“自主活动法”即激情引入 提出观点、讲述故事 探究观点、搜集资料 充实

观点、演练辨析 牢记观点

(6)体育倡导“三个一快乐法”即讲授新知、形象示范与合作交流融为一体,身体素质、技能训练与兴趣

活动融为一体,音乐、舞蹈与游戏融为一体。

(7)音乐倡导“五要教学法”即引入教学要“巧”、学唱新曲要“活”、自编舞姿要“美”、伴奏乐器要“齐”、欣赏乐曲要“新”。

(8)美术倡导“自主创作法”即欣赏作品引入、提示要领指导、独立创作试画、作品赏析交流。

2、运用“4444”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课堂教学设计要反映教师“四种意识”即创新意识、导学意识、情感意识、整合意识。

(2)课堂教学学生表现要符合“四性要求”即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实践性。

(3)课堂教学教师素质要达到“四要标准”即知识要准、教态要亲、板书要精、语言要当。

(4)课堂教学效果要实现“四个到位”即参与程度到位、个性化学习到位、知识掌握到位、能力培养到位。

(二)经验在实践积累,教法靠大家领悟

经验看点之一:小学教学的引兴、激兴、处兴。即导入新课要以“奇”引兴,讲解新知要以“异”激兴,练习题

设计要以“巧”处兴。

经验看点之二:小学数学教学“八让”教学法

1、引入新知,让学生自己去想;

2、出示例题,让学生自己

去读;

3、提示思路,让学生自己去学;

4、不同讲解,让学生自己去讲;

5、“两点一关”,让学生自己去议;

6、共性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找;

7、疑点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提;

8、练习设计,让学生自己去做。经验看点之三:语文重点段落的讲读法

1、串讲发

2、理层法

3、遵入法

4、质疑法

5、图示发

6、自理法

7、联想发

8、找逻辑关系发

9、理解修辞法

10、抓住描写法

11、探究标点符号法

12、分析重点词句法 经验看点之四:朗读的五种技巧

1、读好关键处,抓住疑点。

2、读好重点段,把握重点。

3、读好重点句,突

破难点。读好中心句,弄清分点。

5、读好描写句,掌握特点。

经验看点之五:谈古诗“五读法”的教学艺术

1、范读,整体入手、设题引路

2、初读,自学内容、据词

定义

3、精读,咬文嚼字、连句成篇

4、品读,品味诗意、入情入境

5、朗读,广泛参与、有感背诵

经验看点之六:谈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利用插图,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2、利用插图,有利

于打开习作教学方便之门

3、利用插图,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4、利用插图,有利于对学生无意识的审美教育。

经验看点之七:小学习作教学“七让教学法”

1、习作要求,让学生自己去读

2、习作材料,让学生自己去

3、习作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拟

4、习作内容,让学生自己去想

5、习作提纲,让学生自己去编

6、习作修改,让学生自己去做

7、习作评语,让学生自己去写。

经验看点之八:再谈小学习作教学

1、对新课标习作要求理解

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具体明确指的是思想内容方面,要做到内容具体,言之有物,观点清楚,意图明确,感情真实。文从字顺指的是语

言表达方面,要做到条理清楚,顺序连贯,没有语病。小学只提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标准》在写作目标里分了“四个阶段”:

1、一、二年称第一学段,为“写话段”;三~~六年称二、三学段,为

“习作段”;七~~九年称第四学段,为“写作段”。

2、习作教学应坚持原则:即(1)兴趣优先,避免反感(2)顺势而为,避免拔高(3)形式活泼,避免刻板(4)

发展个性,避免统一

3、习作教学策略与方法:(1)从写话入手钟兴趣多鼓励。(2)从内容入手重观察多思考。(3)从阅读入手重积

累多想象

4、习作教学各年段的要求、标准和方法

一年级上学期适时进行说话或图画形式的表达练习;一年级下学期可以进行简单的写句子练习。二年级上学期正式进入“习作阶段”,培养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此时习作不受文体和篇章束缚,鼓励自由表达,不设过多的条条框框限制,让学生放开手脑敢于表达。

(1)写好一句话的方法句子要完整——句子要通顺——句子要生动——句子要简洁——句子表达得要准确

(2)写好几句话的方法写好自然段中的每一句话——要从不同的方面着眼——为自然段安排好顺序。

(3)习作应让学生交好“五个朋友”:眼、耳、口、鼻、手。

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之感悟 篇10

在教学实践中,要落实新课标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音乐教师,应当从教师的情感导向、人格魅力、创新精神以及教师的专业水平、综合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自己。以下是我这些年教学工作中对于这一标准的实践经验。

一、有情感的教师才能带动有情感的学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给人的情感比其他艺术更直接、更强烈、更深入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激发情感动力。只有当教师把自己的情感融入音乐之中,才能感染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音乐之中,从而进入到聆听音乐的最佳状态。现在高中生学业压力很大,音乐课往往成为他们思想放松的一门所谓“副科”,而音乐本来就是一门比较感性的艺术,如果教师不能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的情绪,将音乐课上成死板的知识灌输课,学生又怎么能去听懂音樂当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呢?举个例子,我在一个下午有连续的三堂课,内容是一样的,第一节课明显学生还没从午休的睡意中缓解过来,而我经过半天的准备已经胸有成竹,所以一上课就激情四射地开始讲课,而学生也很明显被我的情绪感染,那些想打瞌睡的学生也不自觉地被我吸引过去,从而整堂课气氛就很好。但是到了第三节,同样的内容我有点疲劳了,讲课时情绪明显比较平稳,本该是最活跃的班级却死气沉沉,对所欣赏的作品毫无感觉,更别说理解了。再者,高中音乐鉴赏课程,充分的聆听感受与音乐分析是重点,尤其在分析音乐环节,要学生感受与熟悉旋律的特点,要求学生模唱,而这个时候往往遇到的情况是,学生不愿意开口唱,或者唱得很随意,无论是世界各国民歌、我国的戏曲、西洋交响乐作品,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教师如不能声情并茂地示范与带动,就很难调动起学生的演唱欲望,而无法调动起学生的演唱欲望,就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旋律的特点。所以,音乐教师自身的情绪是相当重要的,所以,笔者认为,高中音乐鉴赏课切勿上成大学传统音乐院校的欣赏课,教师不可带着教授的“范”讲述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在上课时候,自身情绪的转换与控制,是相当重要的。

二、确立教师在课堂中的合作者、主导者、参与者身份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将准备好的结论和答案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日渐丧失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音乐欣赏学习,是满足和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需要,师生之间必须建立在平等、谦恭和爱的基础上,才能唤起学生对音乐的激情,走进音乐的世界。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尽管音乐教师的音乐知识、欣赏能力要比学生丰富和强,但教师不能担任“独奏者”的角色,而要以“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乐于接受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不同见解,乐于与学生交流思想,交流看法。如,在讲述法国印象派大师拉威尔的《波莱罗舞曲》时,一般的套路是先介绍作品的作者、背景,其次是聆听音乐、分析音乐、课堂活动。该模式虽然中规中矩,但是面对《波莱罗舞曲》这样旋律节奏重复性强的作品,学生往往听到一半就审美疲劳了。所以,在该课教学中,可以采用倒叙的方式,先做节奏练习,由弱到强的节奏练习,进而模唱旋律,询问学生对节奏与旋律的感受,感受他们对作品理解的角度,引导并告诉学生这就是整部作品的全部内容,进而激发起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品的欲望,在完整鉴赏之后,再揭开谜底,究竟是谁创作了这首富有特点的作品呢,如此操作,使得整堂课学生充满了思考与想象,课堂气氛活跃。

三、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欣赏①教学中,音乐作品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犹如繁花与绿叶的关系。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注意把音乐与有关的学科综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也强调了音乐艺术与其他艺术形式及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作为音乐教师,除了具备音乐专业的知识以外,还要不断地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才会使我们的课更加生动,如高中音乐鉴赏课,第三单元多元的时代第二节《时代变迁的中国音乐》,在备课前必须将中国近代史做一个深入的了解,了解中国近代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社会、国情等方面,从而去了解那个时间那种状态下的特定群体的心态,然后细致地了解音乐家当时的创作心态,以及他的作品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与那个时代发生的某些事件、某些人物是否有关。在这个例子里,音乐科与历史学科有着很紧密的关联,如果不让学生了解这些历史,那么他们在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必定不能感受到作品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情感,不能体会到那个时期的人的心态,他们为什么喜欢听这样的歌、喜欢这样的音乐等等。所以,在教授该课时,要将音乐与历史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让学生进入课堂里,才能让我将音乐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所以,音乐绝对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

综上所述,面对《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我觉得唯有不断学习,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对自己提出要求,提出问题,才能不断取得进步,才能成为不被时代淘汰的音乐教师。

参考文献:

金亚文.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新课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之浅见 篇11

一、新课程实施要正确对待和处理教材

新课程实施以来很多历史教师感觉教材容量太大, 课时不够, 就其实质是不愿意放弃旧教学观念。对教材编纂体系持怀疑态度, 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估计不足。在授课过程中总觉得这个点没讲到, 那个点被遗漏, 有顾此失彼的感觉, 喜欢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搞“包办婚姻”, 把自己咀嚼过的“食品”喂给学生, 然后埋怨教材太生硬学生没活力。自己放着技术指导不做却偏要做知识的搬运工, 累了自己, 苦了学生,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就会产生急躁心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其科学的内涵就是给学生“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要跳出教材处理教材, 要从宏观上、学习方法原理上处理对待教材, 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做到“四两拨千斤”。历史教师首先要给自己松绑, 然后才能科学理性地面对教材, 才能真正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还给学生一片蓝天。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用生动的场景、历史图像等直观手段, 建立能激发学生学习需要和兴趣的情景,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有更好的学习效果。运用情境教学法关键在于创设情境, 使学生如临其境, 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因此, 教师在教学预设中对教材的内容就应进行“有形”“有声”的包装, 把历史知识巧妙地嫁接在历史的情境之中。

三、整合教学法

以单元为例, 历史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整合教材, 整合思路如下:

1.“分”。

分就是分别阐述单元所包含的历史知识。如必修《历史I》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首先要弄清楚“政治制度”的概念内涵: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领域的各项制度, 包括国家组织形式、政治关系、政治体制、政治组织形式及人们的政治参与等内容, 其次要讲清古代中国不同朝代的政治制度的起源、主要内容、发展演变历程以及对当今社会产生的影响。

2.“合”。

合就是从整体上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把握。如“君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可以设置如下一些问题: (1) 含义及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 发展演变的历程:初步形成 (战国) 、正式建立 (秦朝) 、巩固 (西汉) 、完善 (隋唐) 、不断加强 (宋元) 、达到顶峰 (明清) ; (3) 演变趋势:在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充斥两对矛盾, 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4) 影响: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古代中国的社会经济、阶级斗争和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3.“升”。

升即是获得某些历史启示,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可以得到这样的知识与启迪:学生对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 可以辩证地认识历史事物, 可以探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 可以探究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新课程的理念下, 教师应灵活地、创造地使用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 增添、整合同类专题的材料, 可以以问题为核心对教材进行整合, 可以以对比为目的对教材进行整合。教师通过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 分析历史发展的特征以及历史事件的相互关系, 形成新的历史知识结构。

四、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新课程目标的实现, 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但是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体现需要运用新的教学手段。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 (有时附加几张挂图) 是传统历史教学的基本工具和手段, 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条件下历史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技术 (主要是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 的运用是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课程目标是相一致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不仅引起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变革, 也将引起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变革, 有利于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形成。因此, 现代化教育技术和历史课程的整合, 是探索历史教学改革、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

上一篇: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探析下一篇:淮阳县局开展餐饮保化监管人员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