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英语教学张丽红

2024-12-19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张丽红(共2篇)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张丽红 篇1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 张丽红 “教学相长”教与学本应是互动的!然而传统的教学思想,即“师傅引身进门,修行靠自身”,有形无形地支配着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是把教材讲清楚,使学生理解并会识读所学的材料,至于记单词,背课文,做作业等都是学生自己的事。这种思想是相当片面的。

教师的职责不只是使学生懂,更要使学生会。时代的发展呼唤新的理论。“与时俱进”是我们做每项工作都必须遵循的,英语也不例外。于是,英语教学法获得了其应有的重视!

然而,仅有一定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搞好英语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首先,我们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与学关系密切,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理解-识记-复用-活用-交际,是学习的步骤,也是教学应遵循的程序。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英语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教育,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技巧的主要形式。这在中学表现得尤为明显。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成长过程?

课堂上教师的职责不只是教,还包括教会。教师要把应教的材料教完,并使学生把材料学熟会用。因此,教师在教学里的主导作用,既要体现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教材上,还要表现在使学生通过一系列由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练习,当堂学会运用所学的材料上。

因此,在课堂教学里,教师要把握好五个环节,即组织教学,复习,检查,提出新材料,反复操练及布置家庭作业。好的环境能使学生安静地,专心地进行学习,排除干扰,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反复操练,做家庭作业来巩固已学知识,扩充新知识。在英语课上,针对初学者,汉语的使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过多地或一味图省事而使用汉语,势必会影响英语教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在大量接触英语,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才能较快地培养出来。因此,汉语只用在必要的时候,教师还是尽量用英语上课。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但不是唯一的工具。手势,动作,表情等都是交流的工具或辅助工具。用英语上课是师生间用英语交流的一种形式,教师亦可根据客观情况借助图画,实物,表情,手势,多媒体等直观手段来进行教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具在教学中一向受到重视。为了教育和培养下一代迅速成长,学校应不惜大量投资,不断改进或更新教学用具,增添教学设备。除了常用的直观教具如图画,图表,模型,地图等以外,还应充分运用投影仪,录音机,幻灯片,电影,录象,电视,外语广播,语言实验室等电化教学设备。同时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我们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获得最新最丰富的英语信息,网上英语课堂的开设,更是一个可喜的成就!

不言而喻,英语课外活动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和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紧密相连,是使学生掌握外语不可缺少的辅助形式。

中学英语教学需要课内外结合,学生课内学了英语就要用,课内用,课外也要用,这样才能养成运用英语的习惯。教师要在课外创造环境,多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的机会。比如:英语课外活动小组,开展一些英语会话小组,墙报小组,广播小组及文艺小组。还可以组织一些英语竞赛,举行英语晚会,看英语电影等。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愈学习于娱乐之中。何乐而不为呢?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张丽红 篇2

问题一:教而不问学。英语是学生心目中的“显学”, 其中很大的原因在于这门学科是跨文化系统的, 学生没有相关的知识体系, 甚至教师的知识储备都不够准确而完备。

问题二:有教而无类。据观察, 在常态性的英语课堂里, 单纯知识呈现式的教学现象不在少数。这种教学的显著弊病是漠视了学生, 无视其基础。例如, 在讲解先行词为时间、地点或理由的定语从句时, 老师交待关系副词when、where、why的含义相当于“介词+which”结构。但是, 在具体运用时, 不少学生老是出错。究其原因, 老师误以为这个“相当于”比较简单, 所有学生都会轻易接受, 这是典型的教学没有分类的现象。

问题三:有学而无效。毕竟面对的是不同的语言系统, 学生自学是难以达到高效程度的。例如, 不少学生对“in”“within”和“after”的用法辨别不清, 特别纠结于“in”与“after”同为“在……之后”的用法。因为学生易于接受后者的用法, 对“in”的用法认知更多停留于表示空间的释义。在这种情况下, 还任由学生自学而无来自他方的点拨, 效果自然不好。怎样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呢?笔者以为可以在介词教学方面做三项工作。

一、构图式, 开展类型化积累

图式就是存在于个人记忆中的认知结构或知识结构, 不管基础如何, 每位学生在介词学习上都会有基本的图式。只不过有的比较成熟, 有的比较低级。但是, 对于个人发展而言, 每人都必须建构起动态而趋向于完善的图式, 英语介词的学习也是如此。

首先, 要引导学生开放图式。不以现有的积累而满足, 要知道介词的种类繁多、含义丰富。为此, 学生要立足已有基础和教材实际, 不断将新介词、新含义链接到介词的图式上。再次, 就是要引导学生强化积累。具体来讲, 可以有两个方向。一是异质性积累, 就是对不同类型介词的积累。以look为例, 可以与at形成最基础的搭配, 也可以与about、around、into、down on、forward等不常见介词搭配;学生可以以一个单词为基点, 以介词为羽翼, 进行极大限度的扩展。二是同质性积累, 就是对同一介词不同用法的积累。以by为例, 它的用法极其丰富, 远远超过一般学生熟知的解释为“在……旁边”的用法。它还可以与表示时间的名词连用, 意为“最晚、不迟于、在……之前”;与动名词连用, 意为“通过……, 靠……, 凭……”;与数量词连用, 表示升降、增减的程度, 表示距离和面积、体积中的尺寸及乘除法中的运算……用法众多, 不一而足。

二、强化沟通, 开展回路型教学

在常规课堂里, 英语教师依然执着于“授”课, 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不足。正因如此, 学生对教材里出现的介词独特用法大多满足于死记硬背, 换一种情境, 则多表现为迷惘无语。为改变这一性状, 教师必须一改任务型教学风貌, 放低姿态, 倾听学生的回应之声。接着, 针对学生的困惑开展应对性教学。例如, 对“Hearing the bells, they rushed out of the room”和“On hearing the bells, they rushed out of the room”的区别, 单纯让学生理解, 他们大多作出同样翻译。这时, 教师可根据学情适时讲解此处on的用法, 用on引导动名词往往表示某某动作一发生就怎么样, 具有惯常性意味;而没有on引导的句子, 就表示常态的动作。明晰区别之后, 教师要提醒学生积累并提供巩固习题。经由这样的回路型教学, 学生对介词on的理解和积累会更加全面。

三、搭建平台, 开展多向度交流

作为语言学科, 英语同样是要在运用中体现其价值的。对于介词的把握, 仅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达到牢固记忆高度的。为此, 教者需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多多交流。在此过程中, 教师的作用是搭建平台。这类平台形式可多样化, 可以是学习心得交流会, 可以是知识竞赛, 可以是情境对话……内容要丰富, 涉及听说读写各个环节。更为重要的是, 师生要借助这些平台开展多向度的交流。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介词学习的心得与困惑, 组内同学给予充分帮助;力有不逮之时, 提交班级层面予以解决;还不能解决的, 教师提供适时指导, 学生也可借助网络平台自主解决。

上一篇:涂料与粘合剂及合成工艺学综合教案下一篇:公司礼宾员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