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运行分析报告

2024-10-25

生产运行分析报告(精选12篇)

生产运行分析报告 篇1

生产运行分析报告

为了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达到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持续改进的目标,公司于2011年 月 日召开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会议。生产部按ISO9001:2008标准换版运行以来,基本能体现出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适宜、有效的。

一、本部门质量目标实现情况

生产部以“精心印制、生产优质包装;努力进取、增强顾客满意”质量方针,认真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质量管理,生产中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加强生产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加大设备管控力度,努力提升现场环境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在本部门得到有效运行,截止10月份共完成生产计划461批次,1320万件,生产计划完成率100%,产品合格率控制在97%以上,设备完好率在97%以上。

二、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状况

年 月 至 日,通过内审对生产部门进行了审核。此次内审共开具了不符合项2个,已采取了整改措施。于 月 日前全部纠正并验证完毕。审核发现质量管理体系在审核范围内基本符合审核准则,并得到充分有效实施和运行,且管理体系在持续改进中不断完善。能够按照标准和体系文件要求进行质量管理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生产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有所加强,认识到从事工作对质量体系运行的重要性和相关性,产品实现各阶段监视和测量管理控制认真。

三、持续改进的建议及措施

(一)新产品下达生产计划因没有规范产品工艺和质量标准,生产中不可避免出现如文字、尺寸、配套等问题。建议新产品生产前召开评审会议,并制定出书面的产品标准。

(二)产品合格率得不到效控制。如果只控制整个车间的产品合格率不能找出问题,必须核算出各工序的产品合格率才能查明影响产品的因素,制定纠正措施,使产品生产处于控制状态。现完善了生产数据流程管理,实行按生产施工单填写生产运行记录,专人清点各工序废品,实行损耗奖惩,提高产品合格率。

(三)设备维修时间较长,缺乏设备计划维修保养和配件备用管理,且存在设备配件购买时间长,影响维修进度。建议以设备科为主重点抓设备检修和设备保养工作,将设备保养纳入各班组机台绩效考核,定期检查记录填写与执行情况,确保设备符合产品实现的要求。

(四)各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与质量目标挂钩,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实行能者上庸者下,完善考核制度。

(五)加强员工培训,因公司发展速度快,员工队伍思想教育和生产工艺培训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生产部将今后培训工作纳入生产管理工作中,制定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培训,做好人才队伍建设。

生产运行分析报告 篇2

1 油田精细生产管理现状分析

油田发展至今, 由于缺乏维修, 大量设备开始慢慢的老化。随着我国对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加快了油田建设规模的扩大, 当然成本也随之增加, 这时如果要对所有设备进行检修将又会消耗大量的资金。由于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 几乎所有商品的物价都在上涨, 同时生产材料、工人成本也不在增加, 从而增加了油田企业相关成本的支出, 增加了资本的控制难度。主要原因包括:第一, 油田的生产成本增加速度太快;第二, 油田管理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淡薄。油田企业粗放的生产管理模式, 使油田的生产运行成本大大增加, 因此, 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增加成本管理意识已经刻不容缓。

近年来, 虽然我国油田企业管理的相关规则和制度在不断的趋于完善, 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相关部门及时给予改进。例如, 部分生产单位职责分配比较混乱, 通常采用的是粗放型管理模式, 导致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不严格, 缺乏相关的考核衡量标准, 导致油田精细生产步骤比较模糊, 对于生产过程及遇到的相关问题也未及时的进行记录, 有时候内部的相关考核机制仅仅是一种摆设, 缺乏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 企业内部的管理部门要对考核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 并进一步提高生产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以保证各项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但是油田精细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需要引进一批较高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因为某些油田企业的工作人员长时间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缺乏一定的工作积极性, 严重阻碍了油田精细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实行油田精细生产的必要性

如今, 我国很多的油田已经进入了勘探开发的中后期, 许多生产管理方式已经与现存的发展形式无法相适应。原油开采的成本逐年增加, 进一步开采的难度不断加大, 导致油田高产、稳产的目标很难达到, 然而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达到既定效益的目的几乎不可能实现, 并且现在油田精细生产的管理模式一直在沿用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通过对油田实施精细化管理, 促进油田现有资源的合理挖掘和利用, 并采取措施对油田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的、合理的监控, 尽最大努力将生产成本降到最低, 以实现油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促进各大油田企业的和谐发展。

3 油田精细生产运行的对策分析

3.1 明确油田生产运行的岗位职责

通过对油田精细管理进行分析, 了解油田各个部门的生产职责, 借助合理的规则制度来约束各个环节的生产活动, 不断对员工的考勤制度进行完善, 以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建立一套健全的绩效考核制度, 以更好的达到激励员工的作用。

3.2 增强油田生产的成本控制意识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 每个企业都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制定出有效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责任制度, 提高成本管理控制的意识, 促进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从而有效的降低油田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同时, 不仅要提高工作人员的精细化管理意识, 养成艰苦奋斗、节约生产的工作态度, 而且还要加大油田精细化生产管理的力度, 加强油田成本的预算管理, 并且要按照提前设计好的预算成本、成本目标等进行逐层分解, 及时的将相关信息传达给下一级, 对已有的任务量进行细化, 以确保油田成本预算更加的科学化、合理化。

3.3 降低油田的生产消耗, 全面提升油田的效益

油田精细生产可以有效的降低油田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 从而达到提升油田经济效益的目的。进行油田精细化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就是采取措施开展原油相关技术和方法的精细化管理, 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并采取措施给予及时的解决。除此之外, 相关部门还要对油藏的开发状况给予及时的掌握, 通过制定量化考核标准来不断提高油藏开发的评价质量, 以更好的满足提高油藏开采效率的目的。

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实际情况, 因此应该采用与之相应的方法, 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对所采用的方案进行优化, 精细油田生产运行的设计方案要始终将油田企业的效益放在第一位, 通过对相关体系的不断对比和研究, 对已有的油藏注采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 使用油田精细生产理论, 对各个油田井位的能源消耗进行分析和研究, 从而最终确定每个井位的最优开发方案, 尽最大可能降低单井油田生产的各项消耗, 对于那些能耗比较高的矿井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治理, 以确保整个油田的高效运转。同时要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运用到每一口油井的生产过程之中, 严格避免出现“大马拉小马”的现象。除此之外, 还要对油藏的生产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对生产井的各项技术、措施进行优化, 并且针对不同地质条件的油藏, 选择一套与之适应的开发方案。

4 结束语

总之, 油田建立精细管理制度的关键就在于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有效的提高油藏的生产效率。油田的精细化生产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油田生产成本, 而且还能更好的提供企业的经济效益, 所以, 油田企业应当进一步强化精细管理策略, 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 有效的提高油田生产运行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曾倩.油田精细生产运行管理研究[J].化工管理, 2013, (8) :230-230

[2]熊建平, 魏德娟, 姜毅等.提升油田生产运行管理探索与实践[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24) :294-294, 295

生猪养殖生产和效益情况运行分析 篇3

畜牧产业在合浦县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生猪生产作为畜牧产业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着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合浦县2012年生猪生产和效益情况运行动态,归纳有如下特征:上半年疫情风波影响生猪产品价格暴跌,养殖效益降至历史冰点;下半年生猪疫情趋向缓和,养殖生产逐步恢复,补栏积极性持续高涨;肥猪、仔猪价格双双大幅回升,猪肉产品消费回复常态,价格稳中回旺;商品肉猪价格增幅高于养殖成本增幅,出栏肥猪的猪粮比价超过盈亏平衡点,上下半年生猪生产状况与效益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现结合调查情况和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一、2012年生猪生产基本情况

(一)全县生猪生产概况

据统计,2012年全县生猪出栏70.68万头,同比增2.2%;生猪存栏60.22万头,同比增3.4%;能繁母猪8.23万头,同比增1%。

(二)生猪养殖固定监测村生产情况

全县10个固定监测行政村户籍6462户,年末养猪户2917户,同比减少98户,减少3.3%;年末生猪存栏24713头,同比减少1748头,减6.6%,户均存栏猪8.47头,同比减少0.31头;能繁母猪存栏2717头,同比减178头,减6.1%;待育肥猪存栏16843头,同比减1199头,减6.6%,全年生猪出栏38192头,同比增1966头,增幅5.43%,出栏肉猪头均毛重107.4公斤,同比减7.2公斤。

(三)生猪养殖固定监测户生产和效益情况

全县10个生猪养殖固定监测村,固定监测户数30户。年末存栏1254头,季度环比减168头,剧减11.8%;第四季度有猪出栏27户累计出栏564头,环比减35头,减5.8%;期内出栏肥猪头均毛重121.25公斤,环比增4.28公斤,平均售价13.14元/公斤,同比增26.96%,环比增2.88元/公斤,剧增28%,实现销售收入89.87万元,头均收入1593.50元,环比增416.63元/头。全年有猪出栏30户累计出栏2638头,头均毛重115.62公斤,平均售价10.78元,同比增4.2%,实现销售收入328.85万元,头均收入1246.58元,养殖成本298.70万元;头均成本1132.28元,折算每千克单位养殖成本为9.8元(换算成盈亏点的猪粮比为4.38:1),实现盈利30.15万元,头均盈利114.30元。

二、监测结果原因分析

调查情况和监测结果显示,2012年上下半年生猪生产与效益运行状况呈现冰火两重天格局。究其原因:一是年初区内外生猪疫情蔓延远超预期,生猪发病率、死亡率,波及省份,疫情持续时间,都是近2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上半年严重的生猪疫情导致养猪产业一度跌入冰谷,一方面生猪价格低迷,养殖户普遍抛售中猪,提前出栏或清栏,其后生猪补栏不足,以致下半年第三季度区域生猪存栏量锐减,猪源比较紧缺;另一方面受疫病影响养猪效益奇差,上半年5-6月份养猪户普遍缩减规模,能繁母猪存栏量减少且配种成功率低,以致下半年自繁数减少,适龄出栏肥猪数量较少,局部地区供求出现断档,因而造成第三季度全国性区域猪源紧缺。这是下半年生猪价格回暖的内因。二是下半年随着猪疫病减缓,猪肉产品消费回复常态,价格逐月回升。据市场调查,下半年猪肉产品消费量环比上半年回增2~3%,二元杂、三元杂肥猪平均售价,上半年分别为9.7、10.63元/千克,下半年分别为11.9、13.1元/千克(以下单位称为元),环比上半年分别上涨22.7% 、23.2%;二元杂、三元杂仔猪平均售价,上半年分别为9元、23.5元,下半年分别为11.7、27元,环比上半年分别上涨30%、14.9%;去骨带皮猪肉平均售价,下半年18元,环比上半年15.5元上涨16.1%。生猪产品价格上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三是饲料价格昂贵,养殖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养殖效益持续承载高压。玉米价格坚挺。全年平均价格2.24元/千克(以下单位称为元),同比上涨14%,下半年2.3元,环比上半年2.17上升6%;进口鱼粉价格创历史新高。本年度12.9元,同比飚升40.2%;豆粕价格如股市波动难以捉摸。上半年3.34元,下半年3.45元,环比上升3.3%,本年度3.4元,同比减7.4%;育肥猪配合饲料价格增幅较大。上半年2.84元,下半年2.94元,环比升3.5%,本年度2.89元 同比上涨8.3%;本年度我县生猪养殖固定监测户养殖成本构成:防疫治疗费用头均18.2元,同比增4.8元;死亡损失头均推销10.3元,同比增5.8元;仔猪费用头均219.9元,同比减30.9元;饲料费用头均866.8元,同比增67元;水电及其他费用头均17元,同比增4.3元;综上各项计算,以二元杂肥猪为例,头均养殖成本1132.2元,同比增51元,头均每公斤养殖成本9.49元,同比增0.44元。本年度出栏肥猪头均收入1246.5元,头均盈利114.3元。按生猪与玉米价格换算盈亏点猪粮比价,本季度二元杂活猪为4.22:1,三元杂活猪为5.07:1,分别低于二元杂活猪4.78:1和三元杂活猪5.48:1销售环节的猪粮比价。表明本季度我县生猪养殖效益已扭亏为盈。生猪监测效益情况表明,3/4的养猪户有盈利,头均盈利113元,1/4养猪户小幅亏损39元/头。全县生猪散养户上季度头均亏损95元,本季度头均盈利90元,扭转亏盈差额185元/头。

三、对监测结果评估和预测

本季度,全县生猪散养户数环比回升2%,期末生猪存栏剧增12.6%,规模户、大型养殖场生猪饲养量环比上季小幅增长,但同比仍锐减2-3成,约3/4养殖场户实现扭亏为盈,,盈利区间80~150元/头。从调查情况和监测结果看,生猪生产恢复状况基本达到了预期。这是主观上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常抓不懈和客观上发挥市场经济规律调节作用产生共振的效应。历经数次疫情冲击波后,广大规模户场业主面对缺陷的生猪产销体制、疫控机制及养殖成本持续承载高压的困难,在养猪效益区间日益压缩的情况下,缩减养殖规模,对养殖出现周期性波动已具有心理准备,在价格低迷时不再盲目萌生大量宰杀母猪的冲动,而是采取暂停母猪配种等软着陆措施放缓增长,在价格上涨时适时适度补栏,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本季度生猪生产形势及其产品价格走势与上半年预测趋势基本相符。从畜禽产品饲料价格调查情况和监测数据看,第四季度在养猪效益不断回旺诱发下,生猪产销渠道将自调畅通,生猪养殖将进入全面恢复阶段,补栏养殖量必然持续增加,仔猪价格仍会适度上升。预计第四季度二元杂、三元杂仔猪价位线分别为11.6~13.6元/千克,25~29元/千克,出栏活猪价格二元杂10.8~13.4元/千克、三元杂12.4~14.8元/千克。头均毛重105~115公斤肥猪盈利可达到140~190元。

四、2013年走势分析

生产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 篇4

生产部肩负着公司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的管理和监督工作,责任重大,为了保证公司产品能够满足顾客的要求,确保公司质量体系的正常运行,确保生产过程得到控制,生产部在2011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组织本部门人员和班组、工序人员学习ISO9001:2008标准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提高认识。

针对去年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对文件规定的程序不太熟悉,工作中出现的差错比较多的问题,2011年,生产部利用下班后的工余时间,分班组、工序,组织员工学习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边学习边讨论,使参加学习的员工对ISO9001:2008标准有了新的认识,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程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二、加强生产过程的监控,确保按期、保质完成生产计划。

生产过程中,对各工序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控制,是确保按期完成生产计划,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的关键工作。生产部每个月都制定了严格的生产计划,并规定了生产进度的时间,同时建立了生产进度台帐,及时掌握生产进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度和调整,并配合技术检验部及时召开质量分析会,将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利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产品质量满足顾客的要求。

三、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做到安全文明生产。

生产部按照定制管理的要求,对生产现场进行了规划,划分了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待检品区、工装存放区、模具存放区和作业操作区等,并要求各工序人员按要求摆放物品,及时予以标识。建立了设备台帐和设备管理卡,每台设备都有明确的标识,制定了设备检修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了设备的正常运转。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申请购置的再生砂连续混砂生产线已经于7月投入试产,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生产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每个月都要进行工艺纪律和各项综合检查,要求员工严格、认真填写记录,确保生产再受控状态下进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保证了产品质量。

经过努力,生产部的各项工作井井有条,生产计划均能按期保质保量的完成。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1、技术检验部要加强生产能过程中巡检和技术指导。

2、建议公司增加热处理设备,以满足生产需要。

生产部

生产运行分析报告 篇5

2016年9月-2017年7月

生产部紧紧围绕FSSC2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结合2016年10月份体系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及提出的问题,提高认识,积极整改,狠抓落实,持续改进,以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完善和深化具体工作为目标,全员质量意识显著提高,体系运行更加高效,现将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一步完善体系文件记录

生产部各部门结合自身生产实际工作情况,对体系中没有覆盖的文件及时反馈,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范,使广大员工各项行为有准则,各项操作有程序,同时加强每日生产记录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记录项目完整、书写规范,体系的符合性与有效性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围绕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加强内部培训

生产部各部门围绕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及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培训计划,每月不少于1次对全体人员进行内部培训工作,学习食品安全体系标准、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管理制度、各项操作规程等内容,边学习边讨论,采用现场提问及现场操作等模式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使参加学习的员工对体系标准有了新的认识,对自身工作的操作规程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提高了广大员工的食品安全思想认识。

三、加强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生产人员严格按照体系的要求加强各个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牢记关键点控制参数,熟知各项纠偏措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将影响产品质量的不利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四、加强卫生管理,确保环境及人员卫生整洁

结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及公司6S工作的整体部署与要求,生产部加强了各项卫生的管理工作,每日专人进行环境卫生的清理清扫工作,清洁区和准清洁区严格分开,有效防止交叉污染,每周检测环境卫生情况。对员工的着装、个人卫生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每周对员工的手部进行涂抹检查。

五、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做到安全文明生产

生产部加强生产现场管理,对生产现场划区域规划,物品、原材料包括人员都定置定位,做到生产现场规范有序。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以及食品安全体系的各项要求组织指导生产,加强生产过程上下工序的沟通与衔接,做到文明有序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合格。

加强生产车间内部的标识管理,每台设备、每条管道、每个风险点、每个控制点都有明确的标识,建立了设备台帐和设备管理卡,制定了设备检修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了设备的正常运转。

六、加强产品检验工作,确保合格产品出厂

对生产的每道工序的半成品都进行检验,上段工序不合格原料绝对不准进入下一段工序,成品批批检查,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产品出厂检验合格率100%,无产品质量事故的发生。

七、不足

1.个别员工质量意识淡薄,人为原因导致的质量问题还时有发生,员工质量安全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生产运行分析报告 篇6

在水泥公司党委正确领导下,公司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2010烧成车间践行“两个提高、一个创新”的工作理念,真抓实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烧成车间上半年不懈努力,完成熟料生产149482吨和各项指标,车间员工本着“抓安全、促生产、强管理”的基本原则,努力完成水泥公司全年的生产任务。

一、车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2月份实际生产天数为25天,3月份实际生产天数为28天,这两个月产量较低,2月停窑次数较多,主要原因为化工城停机检修,影响熟料产量及回转窑运转率。

车间在上半年每月根据公司分解任务,为提高回转窑产量,制定班组台时产量、质量、总产量目标值,月初分解班组、月底统计、纳入考核,以提高人员的积极性。车间针对治理设备的跑、冒、滴、漏;材料、电耗及低值易耗品的控制等实施了详细计划。

二、现阶段存在以下问题:

1、前段时间回转窑窑况不稳定,熟料难烧,窑前飞砂大,熟料结粒性差,导致升重和游离钙合格率较低,车间针对此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各个系统的维护查找及分析,最终发现原因为电石渣细度过粗,以往电石渣的细度为0.2,现电石渣细度达到了2.0—3.0,影响了回转窑的煅烧,电石渣细度过粗在窑内产生氢氧化钙,窑内气体浑浊,从而使熟料煅烧增加难度。

解决措施:改变原料配方,采用硅砂做原料,做到薄料快烧,使窑达到最佳状态,并成立公关小组对此制定详细的解决方案,牢固树立服务于“窑情、窑况”

稳定的前提意识,提高回转窑运转率及熟料质量,公关小组每日负责加强设备巡检,提高设备运转率,降低故障率,认真落实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

2、车间员工技术水平高低不等,新工较多,对检修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解决措施:车间上半年针对培训方面制定出详细的培训计划,并在每月制定月培训计划,每周培训2—3次,加强新员工的技术水平及自身素质。根据集团和厂里的培训安排,我们积极组织本部门的培训学习,培训更具体化,细致化。每个班组根据自己人员情况进行培训,对现场遇到的问题,组织针对性的培训,每月进行考核。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培训效果明显。为检修的快速完成争取了有利的条件。

3、设备资料、设备技术档案管理不完善,使个别设备的损坏情况及设备参数模糊不定或现场检修不到位。

解决措施:加强设备、电器的技术档案管理,完善技术资料。各类设备技术档案是对设备检修过程的记录,通过对各类设备技术档案的检查,可对比设备的运行状况,对损坏程度以及损坏的原因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能及时调整对设备的运行条件和设备的改进,有利于对设备的管理。加强现场电器、设备巡检,及时消除设备隐患,确保设备良好运行。加强了对设备的维护和润滑管理,消除设备意外事故隐患。为实现设备、电器的长期良好运行,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下半年的工作思路及目标

烧成车间下半年的工作除了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以外,还肩负着十月大修的工作任务,熟料提升机的整体更换、煤磨大修、篦冷机更换大梁、篦板、更换喷煤管及行走小车等成为此次大修的重点,大修任务时间短、工作量重,车间

员工为此次大修已做好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34万吨水泥熟料,下半年烧成车间还需生产熟料19万吨,为此目标,车间全体员工认真落实熟料目标任务,降低物料消耗,按生产工艺要求,确保正常生产,认真落实集团公司下达的熟料产量、质量的任务目标。

烧成车间

国Ⅴ柴油试生产运行分析及优化 篇7

1 原料性质及催化剂装填情况

1. 1 原料性质

试生产期间,加氢装置以加工直馏柴油、催化柴油、焦化柴油的混合油为原料,总加工量300 t / h,其中催化柴油40 t / h、直馏柴油230 t / h( 以常三线和减一线为主) 、焦化柴油30 t/h,反应器体积空速为1. 50 h- 1( 设计体积空速1. 85 h- 1) 。表1 和表2 列出了各柴油组分及混合原料油的性质参数。由表1 可见,催化柴油及焦化柴油95% 馏出点温度较高,催化柴油密度较大、十六烷值低,焦化柴油柴油氮含量较高,这会导致混合原料油性质较差。由表2 可见,混合原料油密度高、十六烷值低且硫含量波动较大,馏程及氮含量相对比较稳定。

*:100 g样品所消耗的单质溴的克数,下同。

1. 2 催化剂的装填

2014 年4 月,为保证加氢装置柴油质量顺利升级至国 Ⅳ 车用柴油标准,对催化剂进行了部分更换,将反应器上床层70 t催化剂FHUDS - 2更换为催化剂FHUDS - 6,并采用密相装填[2]。更换后新催化剂占催化剂总量的31. 5% ( 质量分数) ,下床层继续使用已运行3 a的催化剂FHUDS - 5。

*:按照床层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列出。

2 试生产运行情况及优化建议

2. 1 工艺条件

试生产期间的主要工艺参数列于表4,并与相同原料下生产国 Ⅳ 柴油的工艺条件进行对比。

由表4 可见,加氢装置生产国 Ⅴ 柴油期间,反应器温升为45 ℃,相比生产国 Ⅳ 柴油时上升了3 ℃。另外,氢气耗量大幅增加,平均值为88. 9 m3/ m3,最高值为109. 5 m3/ m3,相比生产国 Ⅳ 柴油时增加11. 5 m3/ m3。这是由于相同原料下,生产国 Ⅴ 柴油时的加氢反应深度高于生产国 Ⅳ 柴油,脱硫、脱氮、环烷烃断链及芳烃饱和能力均增强,尤其在加工高芳烃含量的催化柴油时,氢气耗量增加更加明显[3]。

由图1 可见,在相同原料下,加氢装置生产国 Ⅳ 柴油时反应器床层平均温度约为365 ℃,切换生产国 Ⅴ 柴油时反应器床层平均温度升高了10 ~ 21 ℃。另外,反应器床层最高温度可达399 ℃ ,已接近最高温度的设计值( 410 ℃ ) 。受原料硫含量波动的影响,生产国 Ⅴ 柴油时反应器入口温度调整频繁,致使反应器床层温度大幅波动,不利于催化剂的长周期稳定运行。

○—反应器入口温度;●—反应器床层平均温度

国 Ⅴ 柴油试生产期间低分气平均流量为4 000 m3/ h,最高时达到4 700 m3/ h,相比生产国 Ⅳ 柴油时增加约1 000 m3/ h。对比生产国 Ⅳ柴油和国 Ⅴ 柴油时低分气的组成( 见图2) 可见,生产后者时低分气中甲烷、乙烷和丙烷的含量均有所上升。这表明反应温度提高后,反应器内原料油的热裂解加剧,致使循环氢中的轻烃含量增加。

○—甲烷;△—乙烷;□—丙烷

2. 2 产品性质

对比精制柴油( 见表5) 和混合原料油( 见表2) 的主要性质参数可见,精制柴油的十六烷值提高了3 ~ 7 个单位,多环芳烃质量分数降低了约10 个百分点,密度降低了10 ~ 15 个单位,溴价降低了约90% ,脱氮率高于99. 5% ,这为超深度脱硫创造了条件[4]。

试生产期间,精制柴油颜色变差,反应器床层最高温度达到398 ℃,相比反应温度为365 ℃时,比色上升了1. 5 个单位。柴油产品颜色及颜色稳定性与其芳烃含量,特别是多环芳烃含量有关[5]。因加氢反应受热力学平衡限制,当反应温度过高,多环芳烃很难进一步转化,造成稠环氮化物不能完全脱除,颜色变差[6]。

由图3 可见,精制柴油总硫含量基本能够满足小于10 μg /g的国 Ⅴ 柴油标准要求。但在试生产期间,由于受原料油性质波动的影响,硫含量有超标的现象。实际操作中,精制柴油硫含量受原料油性质变化及二次油调和比例调整的影响很大。

2. 3 优化建议

( 1) 柴油产品硫含量受原料油性质变化影响较大,建议增设原料油及精制柴油硫含量在线分析仪,利用低硫原油库存和原油调和系统,避免原料硫含量大幅波动。

( 2) 在原料油相同的情况下,生产国 Ⅴ 柴油比生产国 Ⅳ 柴油氢气耗量增加约11. 5 m3/ m3,这对补充氢压缩机影响较大。可通过调整二次油尤其是催化柴油的加工比例以降低氢气消耗。

( 3) 在反应压力为7. 7 MPa,反应器床层最高温度达到398 ℃ 时,精制柴油比色上升。建议催化剂运行至末期时,要加强对精制柴油外观颜色的监控,如发现比色大幅上升,短期内可适当降低催化柴油调和比例,并做好催化剂更换准备工作。

( 4) 提降负荷时,宜采取小幅多次,建议负荷调整幅度不大于10 t/h; 优化反应温度,改变“先提量后升温”为“先升温后提量”,温度提高幅度不大于3 ℃ /h。合理使用反应器冷氢调整催化剂床层温度,避免下床层催化剂在高温环境下快速失活。加强对精制柴油换热器的监控,做好平稳操作及工艺防腐。

3 结论

a. 柴油加氢精制装置生产国 Ⅴ 柴油试运行期间,在体积空速为1. 50 h- 1,氢分压为6.58 MPa,氢油体积比为400,反应器入口温度为345℃,床层平均温度为378℃的工况下,精制柴油硫含量可达到小于10μg/g,脱氮率在99.5%以上,柴油密度降低10~15个单位,十六烷值提高3~7个单位,产品质量改善明显。

b.在原料油性质相同的情况下,与生产国Ⅳ柴油时相比,加氢装置生产国Ⅴ柴油期间,反应器温升为45℃,上升了3℃;氢气耗量增加11.5 m3/m3;低分气平均流量增加约1 000 m3/h,且低分气中甲烷、乙烷和丙烷的含量均有所上升。

参考文献

[1]宋永一,丁贺,郭蓉,李扬.生产超低硫柴油的FHUDS-5催化剂反应性能及其工业应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3,44(2):14-15.

[2]宋永一,柳伟,刘继华,等.FHUDS-6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和工业应用[J].石油技术与工程,2012,42(11):50-52.

[3]侯震,齐艳华.加氢装置氢耗量模型的研究[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4,21(1):31-32.

[4]徐大海,张伟.影响柴油深度加氢脱硫的主要因素[J].当代石油石化,2011,19(2):15-17.

[5]丁石,高晓冬,聂红,等.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RTS)技术开发[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1,42(6):23-27.

浅析水电厂生产运行管理 篇8

引言

近年来水力发电在我国发展的非常快,并且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其属于清洁能源,相对火电站有着无污染、高效性等优势。水电厂运行期综合管理过程中对管理内容进行合理优化,对管理方式进行科学组织,能够减少劳动资源的浪费,提高水电厂运行效率,保证安全生产的稳定性。本文针对水电厂生产运行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我国水电厂安全生产工作有所借鉴。

一、水电厂生产运行管理现状

我国的水电站发展的比较晚,因此管理方面的人才还是比较少的,因此我国在水电厂的生产运行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比如:水电厂的管理层的构架不是很合理,其生产运行方面的组织结构不合理以及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不是很合理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的影响到我国的水电厂的生产运行管理的质量。在目前的现代化水电厂建设和运行中,我们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是与之相对应的管理方面的人才却十分缺乏,这往往就造成了水电厂生产运行中的安全隐患比较多,其管理质量水平低下。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为了加强水电厂生产运行管理,保证水电厂能够安全稳定的进行生产运行,就必須建立健全水电设备的管理体现,加强水电设备管理人才的培训,提高水电厂机电设备的管理质量。

二、加强水电厂生产运行管理的具体措施

2.1加强水电厂生产运行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在实际的水电厂生产运行过程中,其管理的工作人员一定要随时的掌握其管理的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对可能对机电设备生产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的掌握并且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我们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有着良好的职业素质,要有主人翁精神,对机电设备负责,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负责。(1)在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做到重视生产运行管理工作,对其管理人员自身的工作能力要充分的肯定。对那些工程突出有优异表现的工作人员我们要实施奖励,使得其自身能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对于员工自身来说,如果企业能够重视其工作价值,让其感受到其主人翁的自豪感,充分的了解到自身的工作对水电厂的安全运行是多么的重要,这样的话可以使得其工作更加的积极努力。(2)在工作中,我们还要加强其班组的建设,要通过其组织制度的建立健全来加强管理人员自身的责任感。所有的班组工作人员都要经过非常严格的选拔,尤其的组长的选拔非常重要,一定要选那些有着优秀的管理能力,职业素质以及丰富的专业技术水平的人来担任才行,还要对其进行考察,进而选拔出来一个能够切实做好水电厂生产运行管理的人才。一定要建立健全一天切实可行的班组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进而使得整个班组能够为水电厂生产运行管理发挥其作用。(3)在工作中,一定要建立其一个团结友爱,责任心强的工作环境,一定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其生产运行的管理人员要通过各种的宣传活动来创造出来一个积极向上,有着强烈的责任心的文化氛围,这样可以提高生产运行工作人员的主人翁的意识,提高其工作的积极行。

2.2加强机电设备安全经济的运行。在我国目前来说,水电厂生产运行方面的技术人才的流动性比较大,其工作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在平时加强对生产运行方面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我们要培训的是生产运行工作人员对生产运行规章制度的培训,一定要使其认识到安全生产运行的重要性,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加强生产运行技术方面的培训。在对生产运行工作人员的培训中,我们一定要使得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生产运行系统的原理结构,以及对生产运行系统的监视,使得我们可以在生产运行中,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找出问题的原因,及时的作出判断并且解决问题。培训一定要注意培训内容的实效性,要结合水电厂的实际情况进行培训。我们不仅仅要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还要培训其处理事故的能力。

2.3提高水电厂机电设备的生产运行管理。对水电厂机电设备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水电厂建成之后,需要生产运行许多年,许多的机器设备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化,往往会出现许多的安全隐患。因此,我平时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对机电设备的维护维修,尽量避免机电设备出现事故,进而影响水电厂的正常工作。机电设备的维护人员一定要充分了解机电设备的运行方式,与熟悉机电设备的缺陷,在日常的维护巡查过程中,要做到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一定要及时的向上汇报,及时的进行判断,及时的解决问题。如果发现机电设备有什么缺陷的话,我们要做好记录,并且要录入计算机。有关部门受到报告后,对机电设备的缺陷进行分析后,及时的解决。我们如何想要提高机电设备的生产运行管理,一定要提高对机电设备生产运行的分析能力。要对机电设备出现问题的因素,发展过程以及所出现的结果都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

2.4建立健全生产运行管理体系。水电厂的生产运行管理的其核心内容就是的安全生产。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运行的保证体系。要建立相应的监督考核制度和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来提高安全生产运行的管理质量。在实际的工作中所有的人员都要重视安全生产运行,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生产运行人员都要重视起来,齐心协力来建立起来一个坚实的安全生产运行保障体系。要成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的监督部门,严格遵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来建立健全适合水电厂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对那些重要的部位和隐蔽环节进行重点监督,以便做到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找出问题的原因,及时的制定整改方案。若在监督的过程中,发现了违规违法操作,一定要及时的上报上级的管理人员,还要按照规定对责任人进行追究。在平时要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加强工作人员对安全生产运行的认识,开办相应的安全生产培训的学习,鼓励工作人员急件参加安全生产活动,要经常的有针对性的举办安全生产的研讨会。培训的内容一定要有实效性,使得水电厂安全生产运行管理工作质量得以加强,进而满足水电厂的安全生产运行。

2.5要加强管理的应急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水电厂停止运行的话,就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因此我们一定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现。提前做好应急工作,要建立应急小组,并且对小组的成员进行培训,培养其应急能力,一定要所以的工作人员都熟悉重点部位常见的问题与运行的原理。应急演练一定要定期的举行,培训工作人员的快速的反应能力与正确的应对能力,使得应急小组可以迅速的组织起来,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尽量减少造成影响与损失。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电站设备的安全运行是水电站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条件,只有保证了水电站设备的安全运行,才会达到安全生产和高效运作的目的。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做到对水电站设备的定期检查、维护,如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加强设备的技术研究,不断创新,不断促进我国水电站的安全运作与进一步发展。

生产运行科工作总结 篇9

生产运行科工作总结生产运行科各项工作在中心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结合工作重点和目标,坚持以安全生产为前提,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充分调动各泵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安全高效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体工作如下:

一、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排水中心生产经营永恒的主题,是中心发展的基础与保证。全年以来生产运行科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抓好各项生产任务的同时,狠抓安全生产工作,紧紧围绕“抓落实、强培训、严考核、重实效”的方针,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具体表现在:(1)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年初生产科对各班组长签订了班组《安全生产承诺书》,并完善了设备安全管理网络。把各个泵站、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生产一线班组长,安全目标更加明确,责任更加到位。生产科每月对班组长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考核结果与奖金相挂钩,从而有效的提高了班组抓安全、保安全的责任心和积极性。(2)排水运行水位控制得当。2010年星火开发区污水东排后,由于污水处理厂生产工艺要求的需要,只允许一台泵排水运行。

试生产运行情况说明 篇10

公司制定了完整的试车方案,各装置分别制定了详细的试车计划、试车方案,并针对试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及事故状态下的处理方法,编制了各生产装置区的事故应急预案。

建设工程项目试生产前组织进行了“三查四定”,于2014年6月23日-9月24日组织各部门主管、施工单位等进行了检查,最后汇总由安全部下发整改通知单。明确了整改措施、整改负责人、整改完成时间,于2014年7月全部整改完成。

本项目于2014年8月1日进行制冷剂压缩机、原料机单体试车成功,2014年8月15日进行联动试车,2014年8月20日开车成功,进入性能检验、完善及考核阶段。

阳城舜天达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对制冷剂压缩机、膨胀机、原料气压缩机、BOG、脱水、液化各装置进行了72小时性能考核。考核其间吸收塔、分子筛塔、脱汞塔、液化冷箱、原料机、制冷剂机等重点设备运行正常。考核期间主要工艺指标为反应后煤层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为15ppm,煤层气经干燥处理后,出口水含量为0.07ppm,经过脱汞塔后气体中汞含量未检出。每天液化煤层气10万方,主要工艺指标合格率98.5%。

该项目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均进行了检测,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变送器等强制检测设施已定期进行了检测检验;可燃气体泄漏检测报警仪在使用前已进行了调试检测。

压力容器操作工、电工已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已进行了安全资格培训并取证。

本工程前期工作准备充分,安全设施齐全,管理措施得当,制定

生产运行分析报告 篇11

关键词:输油站;优化运行;降低电费

电费支出是构成管输运行成本的重要项目,约占整个管输运行成本的30%,其在管道运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通过设备工艺改造,优化管道运行模式,是减少电费支出,降低管道运行成本的主要手段。

一、沿站的主要做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东分站输油泵排量较上游来液量大,经常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且能耗大。同时东分站的输油工艺具备站内压力越站条件,只要满足原油加热任务即可。沿站压力越站功能具备王站和东站来油同时越站的工艺模式,此工艺模式要求东站必须启泵运行,这样无论从电力、热力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二)采取的工艺优化措施。沿站增加王站单独越站流程,在原王来油流量计后焊接一条管线,增加一个控制阀门,直接越站走沿杨复线,东站来油越站至沿站。沿站接王站来油通过沿杨复线单独越站至杨站,东站来油进沿站原油储罐,启用沿站辅助输油泵通过沿杨线输往杨站,而沿杨线和沿杨复线利用两条管线的连通阀调节管线输油量和压力达到均衡的新的输油工艺模式。该方案改造费用仅1.5万元,但是达到了停运东站400Kw输油泵,停运沿站800Kw输油泵改用220Kw辅助输油泵的目的,从而实现了以最小的能耗满足输油任务。

(三)沿站工艺改造前后效益分析。工艺改造前消耗的电费

王站全年24小时运行主输油泵不间断输油,主输油泵电机功率630Kw,全年用电544.32万度,发生电费337.5万元。

东站输油泵电机功率为400Kw,实际一年之中一半启泵运行,一半越站运行,因此东站全年用电172.8万度,发生电费77.76万元。

根据王站和东站的来油液量及运行工艺模式,沿站主输油泵80%的时间运行,主输油泵功率为800Kw,全年用电552.96万度,辅助输油泵运行时间为全年的20%,电机功率为220Kw,用电38.01万度,沿站全年用电590.97万度,发生电费366.4万元。

综上沿站及分站全年发生电费781.66万元。

工艺改造后消耗的电费

王站启泵输油,来油到沿站,打开沿杨线和沿杨复线的连通阀,使油走两条管线去杨山。全年24小时主输油泵不间断输油,主输油泵电机功率630Kw,全年用电544.32万度,发生电费337.5万元。

东站根据上游来液量启泵和越站间断运行,启泵运行全年50%的时间,用电172.8万度,发生电费77.76万元。

沿站启辅助输油泵,将东站进罐的原油输至于沿杨线和沿杨复线,全年用电190.08万度,发生电费117.85万元。

综上沿站及分站工艺改造后全年发生电费533.11万元。

改造完成后,可节约电费248.55万元。

二、洛站的主要做法

(一)洛站压力越站的条件分析。洛站是调节向延炼和咸厂输油量的枢纽站,根据输油处向下游的不同排量,启用相应的外输泵,主要划分为三个区间:区间一是排量≥380方/小时启用630Kw外输泵;区间二是排量<380方/小时≥300方/小时启用450Kw外输泵;区间三是排量<300方/小时可实现洛站越站输油。

实现洛站压力越站模式需满足三个条件:一是控制杨站外输排量≤420方/小时,杨站向下游年输油量300万吨。二是取决向延炼和咸厂每月交油量配置,满足输延炼≥120万吨/年,输咸厂≤270万吨/年,且每个月交油量平稳。三是做好宜站3#小泵保养,确保宜站3#泵工作正常。

(二)采取的运行优化措施。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平均管输量要大于洛站越站输油条件限制,按照外输任务460万吨,洛站向下游输油量介于二三区间,因此选择合理的管道运行模式控制下游排量,延长越站运行时间是控制耗电量的重点。

某月洛站的延炼销售计划12.5万吨,到13日已完成4.44万吨,完成计划的35.6%,按照常规运行方式洛站将不能满足延炼销售任务。为保证交油任务的完成,洛站每天进油量需达到5640方。要实现此目标可采取提升杨站排量和洛站间歇输油两种模式。

模式一:杨站外输排量420方/小时,洛站压力越站外输220方/小时,运行8天;之后将杨站外输排量提高490方/小时,洛站增启450Kw输油泵运行9天,期间宜站保持外输220方/小时的排量不变,当月剩余17天洛川大罐共计进油96720方。

模式二:洛咸段采取间歇输油,分别在17日、19日、21日、23日、26日、29日,宜站间歇停输6次,每次停输10小时。启输后杨山站外输排量420方/小时不变,宜站排量提至约230-240方/小时运行。当月剩余17天洛川大罐共计进油98400方。

(三)运行优化前后效益分析

模式一:宜站全月使用功率800Kw输油泵,洛站增启430Kw输油泵9天。电费支出情况为:宜站42.04万元,洛站7.09万元,以上两站共耗电费49.13万元。

模式二:洛站川全月无需启泵,宜站间歇停输共计60小时。电费支出为:宜站38.54万元 ,洛站越站输油不启泵,电费支出0元,以上两站共耗电费38.54万元。

以上两种运行模式相比较,选择模式二比模式一电费降低10.59万元。

三、结束语

生产运行分析报告 篇12

一、加气站的经济性分析

(一) 加气站运行费用

1) 原材料。加气站正常情况平均每天的购气量为1.5×104m3, 其中在车辆运输天然气的过程中, 天然气总量有3%被损失掉, 这就需要在购进原材料天然气的时候按照销售量的1.03倍计算, 一般购气价格为2.5元/m3, 那么可以计算出每年的购气费用约为1410万元。2) 动力费用。一般规模的加气站每年所需的电量为70万度, 每度电按0.9元来计算, 一年的电费为63万元;每年加气站消耗的水量为1800m3, 每立方米水按1.38元来计算, 一年的水费为2484元;3) 工资费用。一般规模的加气站需要40个人左右就可以, 工资以及福利按照每个月3000元的每个人的标准给予, 共计每年工资费用就要144万元。4) 折旧费以及修理费。折旧费:在固定资产中, 设备的费用就占了固定资产的75%, 剩余的25%由房屋等其他资产承担, 对于设备这部分资产, 如果按照10年折旧率来进行考虑的话, 残值率就是5%;房屋等其他的25%的固定资产, 如果按照20年为折旧周期来计算的话, 残值率就是5%。修理费:设备的长期运转会出现很多问题, 这部分资金核算按照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30%来进行预算。5) 管理费用:在销售过程中或者在对整个加气站的运行过程中, 对加气站的管理所需要的费用, 这部分资金按照20万元一年来计算。按照上面的各类费用来算, 每年加气站的运行成本费用为1638万元。

(二) 加气站的销售收入

正常每天的加气量为1.5×104m3, 一年按照365天进行计算, 这样的话, 每年的年销售量为547.5万立方米, 每立方米的天然气售价为3.6元, 那么每年的销售收入达到了1971万元。

(三) 税收等利润分配

按照国家税法关于天然气销售的规定, 天然气加气站的销售税金以及附加的税率为6%, 按照这个税率进行计算, 加气站每年的销售税金以及附加税为118万元。另外, 企业应按照所得税率为25%的份额进行加气站所得利润的所得税, 这部分是83.35万元。

另一方面, 加气站还要缴纳盈余公积金、公益金以及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金是按照在缴纳税款后的利润的10%, 计算的是24.98万元;公益金是按照缴纳税款后的加气站所得利润的5%进行计算, 这部分为11.23万元;未分配利润是总的利润减去上面所说的各种税款以及盈余公积金、公益金等等, 每年加气站的净利润为95.18万元。

(四) 加气站的经济效益分析

1) 加气站的直接经济效益。天然气与汽油之间巨大的差价就对加气站的很好的经济效益进行预示。假如天然气的购进价格为2.5元每立方米, 在加气站母站的销售价格为2.7元每立方米, 在加气站子站的销售价格为3.6元每立方米, 汽油的价格暂且按照6.0元计算, 公交车每一百公里就要耗费15L的汽油, 每天都要运行200千米的路程, 而出租汽车每百公里就耗油7L, 每日要进行250千米的路程。那么, 公交车和出租车在使用天然气后, 公交车每日约节省下来90元, 出租车每天约节省50元。这么大的差价, 激励着广大的汽车用户选择使用天然气。那么加气站的经济效益可想而知, 加气站建设的投资在短短的8年内就可以收回, 剩下的就是盈利。2) 根据资金的流量计算, 反应加气站的财务盈利状况的主要动态指标有:a.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内部收益率反应的是进气站所用资金的盈利率, 进气站的财务内部收益利益在缴纳所得税后为20%, 汽车燃料行业的财务内部收益率一般为12%, 这就表示加气站的收益率超过了行业基准的收益水平。b.静态的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期限为5.73年, 相较于燃料行业内基准的投资回收期8年。c.财务的净现值。进气站财务的净现值代表的是建设项目的收益水平超过基准收益的额外的收益。财务的净现值用于加气站的投资方案, 如果财务的净现值大于等于零, 那么这个加气站是盈利型的, 不会出现资金运转困难。在本文中财务的净现值所得税为389.70万元。

(五) 进气站盈利不确定性的分析

1) 盈利平衡性。本文计算的年固定成本为140万元, 可变成本为350万元。可以进行盈亏平衡点的计算:盈亏平衡点=年固定成本 (年销售收入-年可变成本-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100%。依照上面的公式计算:盈亏平衡点BEP=45%。说明该进气站只要达到设计规模的45%, 进气站就可以保本, 也说明进气站运行的风险比较小。2) 抗风险能力。为了考察进气站的抗风险能力, 就需要就进气站在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以及投资回收期的参照下, 对进气站的销售价格、经营成本、销售量以及投资等对进气站的盈利性的影响来分析进气站的抗风险能力。其中, 销售价格对进气站的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以及投资回收期的敏感程度比较强, 其次就是经营成本对进气站的投资力度的敏感程度比较小。所以, 进气站应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 提高进气站的服务水平, 在赢得加气用户的好评的同时, 降低耗费的成本, 确保进气站的盈利最优化。

二、小结

众所周知, 天然气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绿色环保能源, 而加气站就是将天然气输送给广大汽车用户等的一个重要通道, 进气站不仅仅带来的是经济的盈利, 而且给社会给广大汽车用户也带来了非常大的好处。但是, 进气站的运营状况还是要取决于市场, 决定于汽车的天然气改装量以及加气站的规模, 甚至是政府对加气站的扶持力度等等, 还关系着进气站的选址以及汽油的价格等等多个因素。这就需要政府以及广大民众给予进气站足够的支持, 积极地使用天然气汽车, 出台相关的天然气加气站的优惠政策, 保证加气站的健康发展以及加气站规模的扩大, 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1]陈叔平, 谢高峰, 李秋英, 昌锟.天然气加气站的经济性分析[J].天然气工业, 2007.

上一篇:有效课堂构建下一篇:注重发挥党员在群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