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作者(精选6篇)
三字经 作者 篇1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三字经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拼音:三(sān)字(zì)经(jīng)
英文:three-character scripture
《三字经》书影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宋朝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是儿童的必读必背的书籍。4月25日我国新修订了《三字经》,增加修改49处,修改内容仅占原文10%,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首发,力争在全国中小学推广。春节到同年5月,央视百家讲坛播出了《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系列节目。
至今《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也层出不穷。
《三字经》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有不同版本,全文字数从1120字至1722字不等。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都是我国优秀的蒙学读物,并称为“三、百、千”。
《三字经》内容介绍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分,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
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分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分先秦诸子的著作;
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字经》的版本很多,清朝道光年间刊行的版本是最通行的一种。我们采用的则是民国年间的`增补本。
三字经 作者 篇2
一、从王应麟说起
王应麟 (1223-1296) , 浙江宁波人, 字伯厚。撰有《玉海》、《汉艺文志考证》、《姓氏集就篇》、《小学绀珠》等。一些学者认为王应麟就是《三字经》的原创作者。有以下几类理由:
一是“王相说”:由于清代康熙年间王相所编《三字经训诂》 (由于王相为琅琊人, 故其所编《三字经训诂》又被称之为琅琊本) 是目前可考的最早版本, 故王相有关《三字经》作者的说法影响最广。王相在琅琊本的序言中直接断言:“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私塾。”[2]“王相说”影响很大, 正如香港学者认为:“因王相的《三字经训诂》在后世流传最广, 加上暂时未有新材料发现, 所以王相之说仍然为多数人接受, 而且, 其中不乏学问精深之大学者。”[3]“王相说虽影响深远, 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 即无一手版本作为证据, 故清代广东学者凌杨藻批驳王相的推断只不过是“臆度”罢了, 经不住推敲[4]。在无任何史料为证的情况下, 径称《三字经》为王应麟所著, 确实有“臆度”的成分。
二是“世传说”或“相传说”:章炳麟作为一代国学大师, 其在《重订〈三字经〉题辞》中的观点颇有代表性:“《三字经》者, 世传王伯厚所作。”另外, “有部分学者, 如清人胡兆瑜、章炳麟、周宝璋等, 他们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 多采用‘相传’或‘世传’说。”一些权威工具书也沿用“相传”说, 如《辞源》的《三字经》条称其:“相传为南宋王应麟编。”
三是“尝见说”:在版本鉴定上, 古刻本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清代学者许印芳曾说:“予尝见古刻本……书乃王伯厚撰。”[5]可惜许印芳所言的“古刻本”只是虚晃一枪, 他对这个“古刻本”的版本情况再无任何描述, 让人疑窦丛生。许氏的说法虽无实际内容, 却击中了“古刻本”这一问题的要害, 故单列出来。
二、质疑的声音:似乎另有其人
由于持“王应麟为《三字经》原创作者”观点的学者拿不出有说服力的证据, 故此观点从出笼之日就颇受学界质疑。
一是“文集未载说”, 持这类观点的学者在考订统计王应麟的所有文章著述后认为王应麟一生著作虽丰, 但其文集中不见《三字经》踪影, 也未留下明确署名的相关版本, 故推断《三字经》的原创作者另有其人。
二是“学术思想不吻合说”。清代学者胡鸣玉在《订讹类篇》中认为:“应麟《困学纪闻》尊蜀抑魏, 不当此文又云‘魏蜀吴, 争汉鼎’, 按此则当非应麟所撰。”胡氏以为, 琅琊本《三字经》有“魏蜀吴”之语, 以魏列于蜀之前, 与王应麟尊蜀为正统的史学观不一致。
三是“区撰说”。即认为《三字经》的作者是广东顺德人区适子。从明代《广东通志》到顺德明清历代县志都清晰注明区适子为《三字经》作者。如明万历年间《顺德县志》就说:“区适子者, 字正叔, 登洲人也。父与, 仕宋, 为德庆参军……故老传今《三字经》适子所撰也。”明代岭南学者屈大均, 清代广东学者凌扬藻、伍崇曜、谭宗浚等人的文集和笔记中也有《三字经》作者是区适子的定论。凌氏的观点颇为系统:“今童蒙所诵《三字经》, 则南海区适子正叔撰, 中亦多押韵语。康熙间, 有琅邪王相宇晋升……谓是宋儒王伯厚所作。以伯厚著述最富, 中有《训蒙》七十五卷, 《小学讽咏》四卷, 遂臆度而归之尔!其实区撰无疑也。”值得注意的是, 持“区撰”说者如上举明清代学者屈大均诸人, 直到最近《三字经》作者之争中持“区撰”论的一方多是岭南学者, 这就为《三字经》的作者之争打上了浓厚的区域文化特征。
四是“黎撰说”:即认为《三字经》著者为黎贞而非王应麟。清人邵晋涵曾有诗:“读得黎贞《三字训》。”[5]关于黎贞与《三字经》的关系, 清儒胡鸣玉在《订伪类编》中认为黎贞在《三字经》中起到了“从而增广之”, 即续书改订的作用。持“黎撰说”的学者不多, 但胡鸣玉的观点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三字经》在数百年流传过程中的增补情况。
五是“无名氏说”。当代学者陆林在《漫说〈三字经〉一文》中称:“笔者更偏向于此书是明前期无名氏所作。”[6]
学者们普遍认为, 最初面世的《三字经》所叙述的历史迄至宋朝, 据此推断《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当在宋末元初及以后。如此, 那么对其著者的认定就须选取离宋末元初相对最近的版本。目前可考的有关《三字经》的最早版本为明代赵南星的《三字经注》[7], 而所能见到的《三字经》的最早的版本实物则为清乾隆年间徐士业根据康熙年间王相的训诂本校刊的《三字经训诂》, 在此刻本中存有康熙年间王相的序, 王相在序中特别指出“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私塾。”一些学者据此得出如下结论:一是王相注解的是王应麟的原本, 二是“这本乾隆年间 (1735-1795) 《三字经》刻本实物, 有力证明了《三字经》的作者是王应麟”[8]。
笔者以为, 此种推论不足为据。一是正如前所言, 不排除王相“臆度”的可能。乾隆年间的这本《三字经训诂》, 想必专门考证过《三字经》的章炳麟不会视而不见, 为何他论及此点时还是以“世传”冠之?二是不能贸然以清代刊本去断定宋末元初书籍的作者。某一刻本在有争议的版本勘定中若要具备真正的说服力必须要与“原本”出现的具体朝代或时间相对应, 或大致相对应。
在顺德发现光绪年间署名区适子手著的《三字经》刊本后, 有学者以乾隆年间的《三字经》刊本反驳有关《三字经》的“区撰说”:“比顺德档案馆展出的光绪二十九年 (1903) 版本足足早了100多年 (108-167) 。怎么能以光绪刊本作为推翻乾隆刊本中认定的作者的实物依据呢?”[9]此推断显然不能成立, 在没见到宋末元初或元代的版本或“当时”有关《三字经》作者的相关权威记载前, 王应麟、区适子都是《三字经》作者的“后备”人选, 两人在《三字经》作者这个天平上是平等的, 故《辞海》言及《三字经》作者时要下这样的结论:“著者相传为宋王应麟 (一说为区适子) ”。
三、究竟是谁:区适子的可能性较大
追溯有关《三字经》作者的最早记载, 当是明代学者黄佐 (1490—1566) 的相关论断。黄佐所编《广州人物传》卷十之《元登州先生区公 (适) 》曾载:“区适, 字正叔, 南海人……适号登州, 乡闾称为登州先生……古老相传, 今训蒙《三字经》, 适所撰也。文殊雅驯, 童子多习诵之。”黄佐的这段文字在《三字经》作者考证上具有重要意义。
其一, 此段有关《三字经》作者的文字记载距离《三字经》的成书年代最为接近。现在部分学者所以认定王应麟是《三字经》的原作者, 一是因为乾隆年间的《三字经训诂》刻本中的王相原序论定王应麟为《三字经》作者, 二是王相之说是有关王应麟为《三字经》作者的最早说辞。其实, 持此类论断的研究者犯了逻辑上的错误:不能由“王相之说是有关王应麟为《三字经》作者的最早说辞”就推断出“王应麟必然为《三字经》之作者”的必然结论。这些研究者在推论“王应麟为《三字经》作者”的过程中, 不自觉地将年代远近作为一个重要判断条件, 但有意思的是:他们所找出的权威史料的相关时间恰好不是那么“古老”, 这就为反驳者提供了契机:只要能找到较之“古老一点”的史料, 其论点不就不攻而破了吗?如果说乾隆年间的徐士业校刊本较顺德光绪刊本“足足”早了100多年就具有说服力的话, 那么明代黄佐的记载较之乾隆年间岂不是更具说服力了吗?与黄佐此条史料互为印证的一条史料是明末岭南三大家之一的屈大均 (1630-1696) 的相关记载。他在《广东新语》中论及《三字经》时写道:“童蒙所诵《三字经》, 乃宋末区适子所撰。适子, 顺德登州人, 字正叔。”[10]反驳者会以为:乾隆年间的史料是正式刊本, 而明代的相关史料只是一段记载, 这两者不具可比性。须指出的是, 乾隆年间的刊本所依傍的只是康熙年间的琅琊本而非宋末元初的原刻本, 而琅琊本只见于史料记载而无实物刊本, 其真实性还待考。故乾隆刊本的真实度从时间上考察只有向后的延展性, 而无时间上的向前延展性, 它可以在其序言中注明这个刻本的《三字经》作者是“王应麟”, 而不能证明《三字经》的原创作者就是王应麟。
其二, 黄佐及屈大均等人的记载与顺德档案馆展出的光绪二十九年 (1903) 的“区著”《三字经》版本相印证, 具有版本勘定上的重大意义。乾隆年间徐士业校刊的《三字经训诂》所以判定“王应麟”为《三字经》的原著者, 其依据仅是康熙年间王相的琅琊本及序言, 故乾隆刊本在原创作者勘定上的意义只是提供了一条相关史料, 它本身并无“刊本”发现上的重大意义。还需再强调的是:康熙年间的王相之序与乾隆年间刊本不能相互印证, 因为徐士业仅仅是“翻印”了王相的《三字经训诂》, 故两者其实是合二为一的一条史料。将光绪年间的“区撰”本与乾隆年间的“王撰本”两相对比, 就可以看出光绪刊本较之后者更有说服力:一是因为光绪“区撰”刊本具有与乾隆“王撰”刊本并列的意义。二是光绪刊本直接标明“区适子手著”, 而乾隆年间的“王撰”刊本并未直接表明“王应麟撰”或“王伯厚著”。三是光绪“区撰”刊本与明代黄佐及同期广东、顺德的地方史志记载相互印证, 增强了史料上的可信度, 更有说服力。
三字经解读 篇3
来越大。失之毫釐,差以千里。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解: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至於教育方法,应注重在使孩子专心,有定力。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为主,不要希求广博。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十三岁以前着重在记忆,之後理解力逐渐成长,故十三岁以前应注重记
忆念诵为主,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解:生育子女,若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那是作父母的失职。老师教导学生,不只是知识、技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做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做事有方法,活得健康愉快有意义。因此对於学生的要求一定要认真严格,不能偷懒怠惰,才能教出好学生。严师出高徒,严是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要教出好孩子,必须父母与老师双方面配合,也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努力。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麼作
为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样,如果不透过学习,就无法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不知道那些事合不合乎义理,应不应该做?作子弟的,要趁著年少的时候亲近良师、结交益
友,好好学习待人处事、应对进退的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於亲 所当执融四岁 能让梨 弟於长 宜先知
解:黄香是东汉江夏人,他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顺父母,夏天天气热的时候,他就用扇子先将父亲的床铺搧凉,再请父亲就寝;冬天天冷的时候,他就先将父亲的被子睡温暖,再请父亲安睡。类似这种孝顺的行为,是每一个为人子女所应当尽的本分。
东汉末年的孔融,才四岁的时候,就晓得礼让兄长,将大的梨子让兄长吃,自己选择较小的。这种尊敬兄
长、友爱兄弟的美德,应当及早教育培养。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解:做人第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其次才是增广见闻学习知识,明白数字的变化,并研读古圣先贤的文章,来修养自己。一是数字的开始,十个十是一百,十个百是一千,十个千是一万,如此累积上
去,可以无穷无尽。
口而诵 心而惟 朝於斯 夕於斯
解:读书的方法不但要用口去读去背,还要用心去思考,不但白天用功,晚上也要不断地精进,才能熟记不忘。读书五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扬名声 显父母 光於前 裕於後
解:一个人在年幼的时候,就要努力求学,长大後,应该力行实践所学到的学问,对上能辅佐长官报效国家,对下能造福社会人民。这样不但可以得到好名声,使父母觉得光荣、欣慰,更能光宗耀祖,对後代子
孙也是一种启发,一种典范,一种真正的庇荫。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进见长辈时走路要快点,动作表现得很礼节,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为人子,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每天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濑口,解完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净,这样才是讲究卫生的好孩子。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三字经解 篇4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启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启示: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启示: 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启示: 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启示: 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启示: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启示: 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启示: 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译文】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启示: 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启示: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启示: 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
【译文】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启示: 人类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世界太大了。天空中的星辰以及雷、电、风、雨,大地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鱼虫百兽,而人又是万物之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运用掌握的知识去改造世界。
【译文】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启示: 要使人与人之间有一个良好和谐的关系,每个人都锨遄约旱牡匚唬巳舜游易銎穑拍芴煜掳材死嘤涝逗推健?
【译文】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启示: 春、夏、秋、冬是因为地球在绕着太阳运转时,有时面向太阳、有时背向太阳、有时斜向太阳,因此有了温度不一样的四季变化。
【译文】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启示: 我们的祖先最早用铁发明了“罗盘”,也就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从而使确定方位变得十分简便,尤其在航海中指南针的作用太大了。在我们人类生活中方向是非常重要的。
【译文】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启示: “五行”学说包括很深的哲学道理,非常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一些就行了。
【译文】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启示: 和“五行”一样,天干、地支在古代人的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今天,人们除了十二支的生肖记年外,记时已多不用了。
【译文】“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启示: 地球在不断自转运动中,同时绕着太阳转动,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而太阳系又绕着银河系转,而银河系只是宇宙的一个小点点,天地之大实在是不可想象的。
【译文】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启示: 我们国家所处的位置在整个地球的东北边,由于面积辽阔,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温带都有。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
【译文】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
曰江河 曰准济 此四渎 水之纪 启示: 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全长五千多公里。我国最闻名的河流是黄河,她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五千年文明的发源地。
【译文】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
曰岱华 蒿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启示: 现在我们都知道,我国境内的喜玛拉亚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号称世界的屋脊。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每座山都有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译文】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蒿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启示: 由于社会的发展,今天人民的职业已经不仅仅是这四种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只要对社会有好处,都是光荣的。
【译文】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启示: 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多少仁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这些人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启示: 人类所食用的“五谷杂粮”就属于植物。人类的生存有赖于大自然。我们应该了解它们,掌握这些知识,以便为人类服务。
【译文】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启示: 无论大自然中的植物还是动物,都是人类永恒的财产,我们要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
【译文】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启示: 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
【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启示: 人类真不愧万物之灵,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把有些野生的动物,通过驯服和人工喂养成为人类的工具和食品。
【译文】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俱 启示: 七情是人生来具有的,谁也不可能抹煞它,但做为一个有志者,是决不能被感情牵着走的。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要学会妥善处理自己的感情,才能活的安乐而有意义。
【译文】高兴叫作喜,生气叫作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
青赤黄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识 启示: 用色彩学的标准解释,色彩的由黄、红、蓝三个原色和橙、绿、紫三个间色组成。五色是我国传统的名称,如黄色已成为我们的民族色彩,据说太阳升起的第一道颜色是黄色,所以黄色代表东方。
【译文】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启示: 我们的嘴巴之所以能分辩出酸、甜、苦、辣、咸,是由于人的舌头上有许多叫味蕾的粒状组织。人身体的结构非常复杂,认清自我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译文】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启示: 我们人类有视觉,可以分辩颜色、形状;有味觉可分辩各种滋味;嗅觉可以辨别气味;触觉可区分冷暖各种刺激。
【译文】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启示: 音乐可陶冶人的情怀,我国文明久远、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音乐也非常突出。好的音乐可以增强人的修养,调剂人的身心,优美的东方音乐更具迷人的特色。
【译文】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声 宜调协 启示: 我国的古代诗词非常优美动人,读起来和谐顺口,这不仅是诗词本身的内容感人,而且是由于诗词运用了平、上、去、入四声的规律变化,所以使我们听起来更加优美动人。
【译文】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启示: 人类的繁衍,一代接着一代,生命的延续永无止境。真是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我们每个人都担负着承上启下的责任和义务。
【译文】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启示: 九族之间的关系不仅是血统的承续关系,更是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认识到自己的长幼尊卑地位,以及自己应负的责任和义务, 家庭才能和睦。
【译文】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启示: 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我们中国人很注重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启示: 中国人从古到今,都十分重视礼义。这就是长幼的次序、朋友之间的信用。中国自古称为礼义之邦,象“桃园三结义”,至今受到人们的称颂。
【译文】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
此十义 人所同 当师叙 勿违背 启示: 社会是复杂的,每人有各种亲属关系和社会关系。古人提出“十义”,这是处理各种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今日这些准则仍是维持社会安宁、推动社会发展的保证。
【译文】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
斩齐衰 大小功 至缌麻 五服终 启示: 社会在发展,今天一些古老的丧葬仪式已经见不到了,但人死了以后,活着的人就要为他们送葬,以开追悼会的方式寄托后人的哀思。
【译文】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
礼乐射 御书数 古六艺 今不具 启示: 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科技的门类越来越多。但对于学生来说,要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译文】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
惟书学 人共遵 既识字 讲说文 启示: 语文、数学、外语这三门学科,已经成为各门类的基础学科。它是深入研究各门专业学科的工具课,所以一定要努力学好, 为将来的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基础。
【译文】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
有古文 大小篆 隶草继 不可乱 启示: 我们今天通行的是隶、楷、行、草四种体式,但对于先人留下的古籍也要有所了解。这对于我们学习和继承前人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译文】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
若广学 惧其繁 但略说 能知原 启示: 现在讲究的是一专多能,对于研究学问也必需做到从大处着眼,要理清思路,提纳挈领,才能抓住问题要害,掌握根本的道理。
【译文】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启示: 人们在开始读书的时候必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是讲读发音要正确,辞意要清楚,要学会正确划分句子,这样才能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含义和观点。
【译文】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启示: 为学必有初始阶段,任何一个大学问家,他的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进军更高深的知识。
【译文】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启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论语》的核心是如何 “做人”,以及“做人”的道理
【译文】《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启示: 孟子,名轲,尊称孟子,也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的三传弟子,也同样讲仁义道德。
【译文】《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
作中庸 乃孔亻及 中不偏 庸不易 启示: 孔及是孔子的孙子,《中庸》的作者。《中庸》是关于人生哲学的一本书,它对中国人的人生观影响很大。
【译文】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亻及,“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启示: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名曾参。《大学》是四书中的一部书,和中庸一样,也是一部修养性的书。
【译文】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中书熟 孝经通 如六经 始可读 启示: 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启示: 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个非常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遗产, 并为此感到骄傲。
【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启示: 《易经》虽是我国古代人占卜的书,但它其中阐述了极为深奥的哲学道理。像阴阴消长,物极必反的论述随处可见。
【译文】《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启示: 《书经》是一部十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从内容方面来看,很类似我们现在国家的政府档案,可以使我们了解当时历史,从中学到许多有益的知识。
【译文】《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启示: 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子,在周文王的所有儿子中最有才干,也最有仁慈之心。武王死后,由周公帮助成王辅佐朝政,由于他的贤德,把国家治理得十分富强.【译文】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启示: 中国传统的礼义道德,其中很大部分到今天仍是有益的,我们要从这些有益的成分中吸取营养、身体力行。
【译文】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寒燠均,霜露改。右高原,左大海。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恒衡。此五岳,山之名。古九州,今改制。称行省,三十五。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青赤黄,及白黑。此五色,目所识。酸甘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宫商角,及徵羽。此五音,耳所取。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叶。九族者,序宗亲。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曾玄。五伦者,始夫妇。父子先,君臣后。次兄弟,及朋友。当顺叙,勿违背。有伯叔,有舅甥。婿妇翁,三党名。凡训蒙,须讲究。详训故,明句读。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帷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辨王载,说仁义。中庸者,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大学者,乃曾子。自修齐,至治平。此二篇,在礼记。今单行,至治平。四书通,孝经熟。如六经,始可读。六经者,统儒术。文作周,孔子述。易诗书,礼春秋。乐经亡,馀可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有国风,有雅颂。号四诗,当讽诵。周礼者,箸六官。仪礼者,十七篇。大小戴,集礼记。述圣言,礼法备。王迹息,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王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尔雅者,善辨言。求经训,此莫先。古圣著,先贤传。注疏备,十三经。左传外,有国语。合群经,数十五。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古九流,多亡佚。取五种,修文质。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在上世。尧舜兴,禅尊位。号唐虞,为二帝。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共和,始纪年。历宣幽,遂东迁。周道衰,王纳坠。逞士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蠃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先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於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赵宋兴,受周祥。十八传,南北混。辽兴金,皆夷裔。元灭之,绝宋世。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返沙碛。太祖兴,称大明。纪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宛平。十六世,至崇祯。权阉肆,流寇起。自成入,神器毁。清太祖,兴辽东。金之后,受明封。至世祖,乃大同。十十世,清祚终。凡正史,廿四部。益以清,成廿五。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后汉三,国志四。此四史,最精致。先四史,兼证经。参通鉴,约而精。历代事,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汉贾董,及许郑。皆经师,能述圣。宋周程,张朱陆。明王氏,皆道学。屈原赋,本风人。逮邹枚,暨卿云。韩与柳,并文雄。李若杜,为诗宗。凡学者,宜兼通。翼圣教,振民风。口而诵,心而帷。朝於斯,夕於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波既仕,学且勤。披薄编,削竹简。波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波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明允,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波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荀卿,年五十。游稷下,习儒业。波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波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波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波虽幼,身已仕。尔细学,勉而致。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利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帷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易解:人初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来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差异越来越大。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易解:如果不及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环境的影响而改变,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至于教育方法,应注重在使孩子专心,有定力。课业的选择,要以专精为主,不要希求广博。据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儿童与青少年心智的发展,十三岁以前着重在记忆,之后理解力逐渐成长,故十三岁以前应注重记忆念诵为主,理解次之,不可本末倒置。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易解: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寻找一个对孟子有益的教育环境,不辞辛劳搬了三次家。从坟场附近搬到市场边,再三迁至学校旁。有一次孟子不用功,逃学回家,孟母当着他的面将织了一半的布匹剪断,并且告诫他说:「求学的道理,就像织布一样,必须将纱线一条一条织上去,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积丝才能成寸,积寸才能成尺,最后才能织成一匹完整有用的布;读书也是一样,要努力用功,并且持之以恒,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才能有成就。否则就像织布半途而废一样,一旦前功尽弃就毫无用处了。
五代时,有一位窦燕山,遵照圣贤教诲的义理来教育子女,因此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易解:生育子女,若只知道养活他们,而不去教育,那是作父母的失职。老师教导学生,不只是知识、技艺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做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能够与人相处融洽,做事有方法,活得健康愉快有意义。因此对于学生的要求一定要认真严格,不能偷懒怠惰,才能教出好学生。严师出高徒,严是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要教出好孩子,必须父母与老师双方面配合,也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努力。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易解:一块玉石,如果不去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具;人也是一样,如果不透过学习,就无法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不知道那些事合不合乎义理,应不应该做?作子弟的,要趁着年少的时候亲近良师、结交益友,对人对事都要有一个敬的态度,好好学习待人处事、应对进退的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於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於长 宜先知
易解:黄香是东汉江夏人,他九岁的时候,就懂得孝顺父母,夏天天气热的时候,他就用扇子先将父亲的床铺扇凉,再请父亲就寝;冬天天冷的时候,他就先将父亲的被子睡温暖,再请父亲安睡。类似这种孝顺的行为,是每一个为人子女所应当尽的本分。
东汉末年的孔融,才四岁的时候,就晓得礼让兄长,将大的梨子让兄长吃,自己选择较小的。这种尊敬兄长、友爱兄弟的美德,应当及早教育培养。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易解:做人第一重要的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其次才是增广见闻学习知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6岁入学,先明白数字的变化,方位,8岁四刚运算,六门功课:礼乐射御书(写字)数。一是数字的开始,十个十是一百,十个百是一千,十个千是一万,无穷无尽。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易解: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日月星。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君义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易解: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如果没有中心,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着改变。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十干者 甲至癸 十二支 子至亥
易解:古人以木火土金水,为构成物质的五种基本特性,称为五行,并将这五行的变化以数学的原理加以归纳,发现它们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如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是相生的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是相克的关系。天干是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与地支互相配合用来计算年日,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曰黄道 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赤道下 温暖极 我中华 在东北
易解:黄道是太阳在太空中所运行的轨道,赤道是地球的中线,将地球分为南半球和北半球。赤道附近为热带,温度极为炎热,我们的国家,位置在北半球的东边,因为上地面积广大,所以包含了热带、温带、和寒带。
曰江河 曰淮济 此四渎 水之纪 曰岱华 嵩恒衡 此五岳 山之名
易解:我们国家,河川之中长江是第一大河,黄河是第二大河,还有淮河和济水,这四条河最后都向东流入大海。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入海不复回。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这五座山称为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
曰士农 曰工商 此四民 国之良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易解:士是读书人,士农工商这四种身份的人民,是组成社会、建立国家的基本份子。仁义礼智信,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五种道理顺序永远不变,必须遵守不容许混淆。仁是爱人利物;义是公正合宜,是正正当当的行为;礼者理也,是规规矩矩的态度;智是慎思明辨的能力;信是诚实不自欺亦不欺人的态度。
地所生 有草木 此植物 遍水陆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
易解:大地所生长的生物,种类繁多,像草木是属于植物,遍及陆上及水上。至于动物有虫、鱼、鸟、兽,它们有的能在空中飞翔,有的是行走在陆地上,还有的生活在水中。
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易解:稻米、高梁、黄豆、麦、黍(黏)、稷(不黏)等,六种谷物是供人类所食用的主食;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气候、风俗、民情不同,因此主食各不相同。马牛羊鸡狗猪,这六种动物是人类所畜养的,各有其贡献。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青赤黄 及黑白 此五色 目所识
易解:喜悦快乐、生气、忧伤、害怕不安、爱惜眷恋、憎恨讨厌、及想要拥有的欲望,是人人都具备的七种情绪。有智慧、有修养的人能适当的调节控制,合乎礼,不受情绪所左右,做情绪的主人,不作情绪的奴隶。青红黄黑白,是我国古代所定的五种颜色,称为五色,我们很容易就能用眼睛辨别出来。
酸苦甘 及辛咸 此五味 口所含 膻焦香 及腥朽 此五臭 鼻所嗅
易解:酸、苦、甜(甘)、以及辣(辛)和咸这五种味道,是食物中所包含的五种味道。羊臊味(膻)、烧焦味、香味、鱼腥味、腐烂的臭味,这五种气味,是我们的鼻子所闻到的五种味道。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曰平上 曰去入 此四声 宜调协
易解:匏瓜与黏土古人作成吹奏的乐器(如笙、埙),革是指牛皮,可以制成乐器称为鼓,有振奋人心的作用,如晋鼓、腰鼓、博浪鼓等。木制的乐器有木鱼、梆子、拍板、祝和敔。石类乐器有磬(石磬),金属铸成的乐器有钟、锣、钹、铙等。丝类乐器是因为中国古代用蚕丝作弦,故称为丝类,有琴、瑟、筝以及后来的胡琴、琵琶、小提琴、吉他等都是。竹制乐器是用竹管穿孔而制成,主要分为笛(横吹)和箫(直吹)。以上这八种乐器可作为八音的代表,「音乐」可以调和身心,它和「礼」是相辅相成的。平、上、去、入是古时候的四声,讲话时咬字发音应该正确,才能让人听得清楚明白。平声即是现在国音中的第一和第二声,上声即是国音的第三声,去声即是国音的第四声,入声音调短促而急,分布在国音声调中。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易解:高曾祖代表了三代,即是高祖、曾祖、祖父,然后是父亲再来是自己本身,往下是儿子、孙子、曾孙、玄孙,一共九代亲族称为九族,包含自身以上的上四代及下四代,是我们的直系血亲,和自己关系最为密切。是家族中长幼尊卑基本的伦常关系。(至玄曾三字,为求押韵而对调)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易解:以下是讲五伦,五伦彼此之间都有互相对待的原则。父慈子孝,父亲慈祥恩爱,子女孝顺,夫义妇顺从,夫妻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体谅。至於兄弟姊妹之间,作兄长姊姊的应该爱护弟妹,弟妹也应该恭敬兄长姊姊。长幼之间要有伦常秩序,朋友相处也要诚实互信真心的交往,领导者对部属要尊重,部属对长官应忠于职守认真做事,各尽本分。
此十义 人所同 当顺叙 勿违背 斩齐衰 大小幼 至缌麻 五服终
易解:从父子恩到臣则忠,这十条义理,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奉行,要了解亲疏关系,注意先后顺序不可以违背。
古时候父母、祖父母、兄弟、伯叔、外祖父与表兄弟等亲人,过世时所穿的丧服都有一定的礼节,不可混乱。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都很注重礼节。<三字经>认为要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何为人处事,然后再做一个有知识的人。
礼乐射 御书数 古六艺 今不具 惟书学 人共遵 既识字 讲说文
易解:学习礼节仪规、音乐、射箭、驾驭马车、书法、数学,是古人教导子弟必备的六种技能,称为六艺,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具备这些才能了。只有练习书法写字,大家仍然共同遵守。已经认识字之后,接着就要讲解学习文字的构造和它的意义。
有古文 大小篆 隶草继 不可乱 若广学 惧其繁 但略说 能知原
易解:中国文字源远流长,有他独特的意义,较早有甲骨文、钟鼎文,再是大篆、小篆,继之有隶书、草书、这些都要分清楚不可混乱。天地之间的学问广大无边,如果都想要学,恐怕会无从学起,不如选择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日积月累功夫精深,自然水到渠成成就非凡,其馀的只须知其概要,了解来源就可以了。
凡训蒙 需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易解:凡是教导初学的学童,一定要讲究教学方法,义理讲解要详细,并且考察事实说明清楚。对于文字章句的读法,与如何分段的方法都要明白。古人文章不分段,没有标点符号及注音,这些都由老师来教。读书求学,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始,才能奠定良好的基础,应先熟悉宋朝朱熹所著的小学这本书,学习洒扫应对及六艺等,再来深究四书当中修齐治平的大学问。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易解:论语是孔子教学传道的记录,一共有二十篇,内容是孔子的学生记载圣人的言行,谈论为人、处世与为政行仁的言论,包含了夫子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的记录,十分难能可贵。孟子这本书共有七篇,是学生万章与公孙丑等记录老师言行的书。内容都是讲述道德仁义的事,如崇尚王道,排斥霸道,阐明性善辟斥邪说等,是从政治国的典范。
作中庸 乃孔伋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易解:中庸这一本书是孔子的孙子孔伋所作。孔伋字子思,古人以字相称。中是不偏不倚,庸是不易,不变的意思,中庸所说是不偏于一方,永不改变的天下至理。大学这一本书是孔子的学生曾子所写,本书共有十章,内容阐述一个人从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国父孙中山先生,在民国十三年三月二日,讲演民族主义第六讲时说:「我们以为欧美的国家,近来很进步,但是说到他们的新文化,还不如我们政治哲学的完整。中国有一段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在外国的大政治家还没有见到,还没有说到那样清楚的,就是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一段话,把一个人从内发扬到外,由一个人的内部做起,推到平天下止。像这样精微开展的理论,无论外国什么政治哲学家都没有见到,都没有说出,这就是我们政哲学的知识中所独具的宝贝,是应该要保存发扬的。」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易解:孝经共十八章,是一部阐明孝道的书。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因此古人研究学问,首先读孝经,要把孝经这一部书的道理,都融会贯通,再读四书,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并且有了学问的基础,然后才能研究六经这些深奥的典籍。诗经、书经、易经、礼记、周礼、春秋合称为六经,凡是有志于读书的人,都应当仔细研究其中的道理。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易解:古时候的易经有三种版本,分别为连山、归藏和周易,共称为三易,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了,如今流传下来的只有周易一种,孔子曾经审订过,书中的理论比较详尽易懂。书经之中包含典谟、训诰、誓、命等六篇文书,典:常也。尧典、舜典是帝王不易的常道。谟是大臣献上的计策如大禹谟。训:诲也,是大臣对君主的进谏,如伊训。诰是君主发布的命令,如昭告、酒诰等。誓:信也,是指君主出征时宣誓的文告,如甘誓、秦誓等。命是君主所下达的命令,这些都是书经中奥妙之所在。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易解:周公制定周礼,分官设职建立国家的政治制度,六官即六卿,包含了天官:吏部大冢宰,地官:户部大司徒,春官:礼部大宗伯,夏官:兵部大司马,秋官:刑部大司寇,冬官:工部大司空,分属于天子之下,各司其职管理国家大事,为后世保存了良好的政治典范。汉朝时有两位著名的儒者,述说圣人的言论,大戴戴德将礼记删订为八十五篇,小戴戴圣则删订为四十六篇(即为现今留存者,加上后人增补三篇合计为四十九篇)。其内容完整的保存了古圣先贤的言论,包含各种礼节、五分十二律等音乐都十分完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易解:诗经按体裁可分为国风、大雅、小雅、颂四种文体称作四诗,古时候诗歌一体有诗必有歌,国风是采集自诸侯各国的民俗歌谣。雅者正也,是正式场合演唱的歌。大雅是诸侯朝觐天子所用的诗歌,小雅是天子宴享宾客所用的诗歌。颂则是宗庙祭祀时所使用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商颂三种。诗经经过孔子整理删订为三百一十一篇,秦始皇焚书坑儒时遗失六篇,今存三百零五篇,取其整数通称「诗三百」。内容记载:从事父至事君,人伦之道无所不备。可见诗经非常值得后人学习、背诵、吟咏。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曰:「不学诗,无以立。」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阳后(东周),周天子衰落不能号令天下时,作诗的风气就逐渐没落消失了。于是孔子写出春秋这一本书,文字虽然简约,意义十分深远,详记鲁隐公到鲁哀公二百四十二年间的历史,用来褒扬善行好事,贬抑恶行坏事,希望能藉此提醒世人分辨忠奸善恶,更期盼当政者知所警惕,当时很受到重视,对时局有很重要的影响。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易解:传是解释「经」的书,这三本传都是针对「春秋」作注解,有鲁国公羊高写的公羊传,有与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所写的左传,还有汉朝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其中左传使用编年纪事的体裁为春秋作注解,最令人称道,举凡天子诸侯之事,兵革礼乐之文,兴衰存灭之因,都记载得很详尽,是研读春秋一书最佳的选择。四书和六经的要旨都明白之后,才可以读诸子百家的书,如老子、庄子、荀子等,但是由于诸子百家书籍太多,卷帙浩繁,其内容也有可取之处,但并非完全正确,只要选取其中对我们的德行学问有帮助的精华来读,就可以了。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易解:诸子书籍繁多,故有诸子百家之称,其中最重要的有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及庄子。(荀子名卿战国时楚人,著荀子一书,主张「性恶」说,认为人性中存有贪婪好利等弊端,故特别注重礼节和教学,希望透过教育的手段来引导改善,『劝学篇』尤其有名。扬子即扬雄,汉朝成都人,著有太玄经、法言二书,太玄经是参照易经而作。文中子王通,著有元经、中说二书。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开创者,其思想影响中国人数千年,仅次於儒家,老子内容崇尚自然,倡导无为而治。庄子属於寓言式的著作。经书和子书融会贯通之后,就可以开始研读各种史书,史书是记载一国兴亡的事,要从中考察历代王朝传承的世系,明白各国政治上的利弊得失,和治乱兴亡的原因,给自己一个警惕。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易解:从伏羲、神农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君主,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史前时代,没有文字记录,所以太古的事无从考察。传至唐尧和虞舜合称二帝,他们都把国家当作公器,传贤不传子,把帝位禅让给贤能的人,因为没有一点私心,造就了一番太平盛世。古有「尧天舜日」之说。
夏有禹 商有易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易解:夏朝的第一位君主是大禹,他治理水患,疏通九河,把洪水引导入大海,老百姓都很拥戴他,因此舜帝把王位传给他,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因为贤能被尊称为「三代的圣王」,后来夏禹准备把帝位传给益,因为人民怀念禹治水的功绩,加上儿子启又非常贤能,因此诸侯拥戴启为天子。中国从此变成家天下。夏朝传了四百年就改朝换代了。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易解:夏桀在位时因为暴虐无道,成汤起而讨伐,建立了新王朝国号商。传了六百多年,到纣王时就灭亡了。周文王行仁政,诸侯都来归附,直到周武王时因为纣王荒淫无道。才联合诸侯讨伐纣王,建立周朝,周朝传了八百七十四年,是我国历史上年代最长久的王朝。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易解:周武王在镐京建立国都,史称西周,到周平王迁都洛阳之后改称东周,东迁之后王室的威望低落,王室的纲纪和政治制度逐渐瓦解,诸侯各自为王,为了扩张势力彼此争执干戈相向,天下变得纷乱不堪。一些谋士与投机份子趁机崛起,周游列国担任说客谋取功名,在各国之间进行游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提倡合纵,从此兵连祸结,天下苍生不得安宁。自周平王东迁开始称为春秋时期,(因孔子编春秋而名之)共二百二十四年,自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史家称战国时期。春秋时期产生了五位霸主,依序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他们虽然标榜著崇高的理想,实际上仍依赖著武力称霸一时。进入战国时期后产生了齐、楚、燕、赵、韩、魏、秦等七个强国。七雄间彼此战争,弱肉强食杀伐不断民不聊生。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易解:秦始皇姓嬴名政,采用张仪的连横外交及远交近攻等策略,将六国个个击破,兼并六国的领土,统一天下,自称秦始皇。只可惜不行仁政,暴虐无道民不聊生,传到第二代胡亥时就被抗暴队伍项羽和刘邦推翻了。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相争,两军交战七十多回合,最后项羽兵败自杀,天下又成统一局面。汉高祖刘邦兴起,建立汉朝的基业,是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传到第十一代平帝时,外戚王莽夺取帝位。王莽篡汉后,改国号为新。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於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易解:汉光武帝刘秀,复兴汉室,推翻王莽,在洛阳建都,称为东汉。(王莽以前的时代称为西汉)两汉共传了四百多年,到汉献帝时,被曹操之子曹丕所废。魏(曹操、曹丕),蜀(刘备),吴(孙权)互争汉家天下,历史上称为三国时代,一直到晋朝(司马炎)继起,灭了三国,才结束纷乱的局面。又因为五胡乱华,把国都迁到江南建康称为东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易解:晋朝传了一百多年之后至晋安帝时被刘裕所篡,从此进入南北朝的时代。北方被外族所统治,南方偏安局面下的朝廷,称为南朝。为了与其他的朝代有所区别,史学家便将这四国的国号加上「南朝」,分别为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皆在金陵(南京)建都。拓拔珪建立北魏后,他注重礼乐及教育,又施行汉化政策,改姓元故称元魏,在历史上颇为有名。至孝武帝时分裂为东西魏,不久宇文周篡西魏,建立北周,高洋篡东魏建立北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易解:杨坚建立了隋朝,才结束南北朝,统一天下,即为隋文帝。文帝深知民间疾苦,一生勤俭爱民,只可惜识人不明,因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种下祸因;杨广即隋炀帝,荒淫无道,刚愎自用又好大喜功,连年征讨的结果,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引起各方声讨,只传了一代,才三十八年隋朝就灭亡了。唐高祖李渊倡导仁义之师,平定隋朝的乱事,建立了唐朝二百八十九年的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易解:唐朝传了二十代,国运将近三百年,直到朱全忠灭了唐朝,才把国号改为梁,为了与前面的朝代有所区别,因此另加一「后」字。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及后周,这五个朝代称为五代。五代的生命都很短暂,其兴亡都有原因。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称帝 元灭金 绝宋世
易解:赵匡胤接受后周恭帝的禅让,实际是逼恭帝逊位,建立宋朝,因为重文轻武只提倡文治不讲究军事,国势大衰,北宋和南宋一共传了十八代,被元朝所统一。契丹族所建立的辽国与女真族所建立的金国都曾在中国的版图上称皇帝建国家,后来金国灭了辽国。北方的蒙古人武力强盛,到元太宗时灭了金国,传至元世祖忽必烈时终於灭了南宋,建立元朝。
舆图广 超前代 九十年 国祚废 太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易解:蒙古帝国的版图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比中国最强盛的汉朝和唐朝还要大。却因为种族歧视、宗教迫害与高压政策等因素,只传了九十年就被朱元璋推翻了。明太祖兴兵起义,南征北讨十八年,终於完成统一大业,改国号明,年号洪武,在南京建都。
迨成祖 迁燕京 十六世 至崇祯 权阉肆 寇如林 李闯出 神器焚
三字经速记 篇5
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乃在於孔子教人凡事要‚志於道,据於德,依於仁,游於艺‛。因此,古人的心性修养、食衣住行、文事武备,乃至於日用器物等一切文采,都秉持著‚文以载道‛的原则,这是固有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我们过去的教育,即是以《四书五经》为主要教材,以‚明人伦、敦善行‛为基本修持。一般人只要研读其中任何一经,而接受其教化,就能有与众不同的气质,然后实现成己成物、造福社会的理想,这正是中华民族万古常新、历久不衰的主要因素。因此之故,古来即有‚遗子黄金满籯,不如教子一经‛之佳言传世。
自从欧风东渐,学人竞相崇尚西法,而废除传统之养德教育,从此人心逐渐腐化,衍生严重的家庭问题,进而影响社会治安。欲救此弊,舍恢复传统文化教育,落实‚人格教化‛,难以达威!而人格之养成,则是奠基于童年,及早让儿童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即是趁他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接触最有价值的作品,在他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而渐渐开启其智慧,培养其福德,成为他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此即《易经》所谓‚蒙以养正,圣功也。‛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视伦常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致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的父母师长能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於此儿童应读经外,青少年及成人亦宜读诵。读诵之法,必须读得清楚、看得清楚、听得清楚,不可急躁贪快,则妄念渐少,以至於无。纵然会背,仍应‚看文而读‛,以孔子之智慧,虽已熟读《易经》,仍然看文而读,故知看文有大益处;背诵多滑口诵过,看文而读,则一字一句,悉知旨趣。(孔子读《易经》至韦编三绝—编书的熟皮绳,磨断过三次,由此可知其所读遍数之多。)1988年,世界各国的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会后发表的共同宣言中提到:‚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两千五百三十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找智慧。‛这正证明,一个有智慧的人,无不体会到,必须努力发扬中华文化,才能在未来的里程中,安然地度过艰难险阻,从而引领人类迈向光明灿烂的前途。最近本人也在学习和部分背颂这些文章: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黄帝内经,《四书五经》,《道德经》。本人自己从小没有受到这方面的文化熏陶,现在学习尤未晚也,也好引导让自己的后代好好学习背颂这些经典。
下面引用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开发的一段话:
我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 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实际上,我们提倡的儿童读经运动,就是一个背书的方法,就是教人家肯读书,肯背书,肯唱歌,没有别的东西。就是教刚生下的孩子,从零岁起到十五六岁之间,就读书,背书。读诵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很基本的一些书,甚至包括佛家一小部分也可以,不过在传统的教育上,是以儒家的书为基础,佛家的书,要大一点再读。背书的内容,不仅是中国的基本文化要背,还要背其他各国的文化,如英文,法文,德文等等。过去,西方的教育方法,不管欧洲,美国也和中国一样都要背书。其实,一般的人,太过年轻现代化了,根本不知道过去传统的教育方法,是多么的轻松愉快,使儿童们在唱歌舞蹈的气氛中,达到文化教育的水平。古书,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晶,所以后世的人,就很尊敬它,把它叫做‚经典‛。背诵是不需要理解,不用分析,是在脑筋愉悦的情况下记住,所以对小孩身心有益。小孩子背诵四书五经有益身心发展,它不同于‚强记‛,‚强记‛是填鸭式的教育,且容易忘记,对小孩的身心无好处。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人家,这都是我十三岁以前熟背的效果。
三字经版本很多,下面选用宋王应麟先说编码,《三字经》共一千多字,若每三个字就编一个记忆钩子(就是数字编码,下面都叫钩子),那需要大概400个钩子,大多数初学者就110个数字编码,这样做有困难的。这记忆钩子有如一根细线,串起了一串珠子。要是线没有穿好位臵,或是偏了,可能整串珠子就会散落,拿这个来比喻记忆力钩子,有其恰当之处。下面,我前面七十二字,每十二字用一个钩子,后面,除16,36,47这三个勾子有多或少一点字外,其余全部是24字对应一个钩子。共用了50个钩子。要用一百个钩子也可以,看你在背颂时候的熟练程度。这有点类似与记忆扑克在争论用26个桩还是13个桩好一样。(顺便提一句,本人喜欢用26个桩)中国人对《三字经》前面几句都很熟悉,就没有必要联想和编码了。这里从第7个钩子开始记忆编码。其中也用了一些记忆矩阵的内容。附件1.《三字经》一倍速MP3附件2.《三字经》四倍速MP3附件3.记忆矩阵(我整理形成了自己的矩阵,大家完全可以自己制作适合自己的矩阵.附件4.《三字经》原文.《三字经》(宋)(王应麟)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7-拐杖:玉-子蒋介石手拿一根拐杖,大发脾气,把一块玉打碎了,还要打儿子蒋经国。
8.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8-葫芦:香-融(浓)葫芦里倒出了香浓的鸡汤,热气腾腾。9.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9-网球拍: 孝(笑)-一俄罗斯名将库娃手握球拍在打球,笑着在数球:一,十,百…
10.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10-棒球: 才-纲(干)阿甘(<阿甘正传>里的那个FORREST GUMP 打棒球有才干,跑的最快!11.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11-筷子:春-南(兰)春兰空调里插着俩根长长的白色的筷子 12.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12-婴儿:水-仁(人)新生婴儿是男是女呢?答曰:水人,女人是水做的,自然是女孩了.13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13-医生:稻-谷-马 医生建议病人,多吃稻麦等粗粮,骑马去郊外走走,身体会很好.14.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
14-钥匙:喜-情(琴)-音 钥匙把钢琴的盖子打开了,大家都喜欢听钢琴发出的美妙声音.15.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元曾。乃九族,人之伦。
15-鹦鹉:曾-孙<京华烟云>里曾荪亚养鹦鹉,终日无所事情.16.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16-杨柳:父-长父亲每天早上在杨柳树下练习太极拳,想长命百岁.17.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17-荔枝:蒙-学杨贵妃边吃着荔枝,边打开启蒙图书,在学习呢.18.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18-篱笆:论-孟孔子讲学,周围篱笆围了一圈算是教室,孟子也在听课.19.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19-泥鳅:中-学上中学时,常偷偷溜出教室去捉泥鳅.20.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20-耳环:孝(笑)-诗(死)一个恶魔穿耳环的时候,正好穿到了笑穴位,一连大笑10小时而死.21.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21.鳄鱼:连山-谟大鳄鱼背上突出的东西象连绵起伏的山,小鳄的则象馍馍头.22.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22-鸳鸯:周-大快要结的一对鸳鸯正在周大福店里买珠宝呢.23.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23-和尚:国-亡国破家亡了,和尚在庙里依然继续念经悠闲
.24.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24-盒子:传-公-经(斤)打开一只漂亮的盒子,里面有一公斤黄金!25.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25-二胡:五-旬-经年过五旬的阿炳,手里在拉着二胡,口里在念着经书.26.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
26-河流: 羲(溪)-唐(糖)溪水有甜味,原来是放了糖.27.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27-耳机:夏(吓)-夏(吓)-家-四(事)晚上戴着耳机,蒙着面,去吓吓家里的王老四.28.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28-荷花:汤-六(绿)-武-始(士)-八喝荷花绿豆汤的那个日本武士道王八最后自杀了.29.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29-阿胶(乔):周-戈(葛)-春周瑜被诸葛亮激将法一激,大发春心,怕大小乔被锁铜雀台.30.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30-森林: 秦-始-高-兴秦始皇从茂密的森林里冒出来,登上长城,很高兴得意啊.31.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
31-鲨鱼:光(关)-东-胃象鲨鱼一样凶残的关东军,最后都自残剖腹切胃而死.32.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
32-仙鹤:宋(送)-北-宇仙鹤优雅地送信往北飞,到另一个宇宙去了.33.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33-仙丹:隋(锤)-唐(糖)用锤子敲开仙丹后,发现不过是一颗糖果.34.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
绅士诸葛亮在教小朋友,2+3=5 35.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深海里的珊瑚长得很快,延长了,伸出了海平面
36.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并中国,兼戎狄。36-山鹿:元-金俩只山鹿在争抢东西,一只抢美元,一只抢金子 37.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
37-相机:明-传-北京-崇祯相机拍下了这样的镜头:明亮的火炬传到了北京,吓得崇祯吊死在煤山后面的一棵歪脖子树上.38.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至宣统,乃大同,十二世,38-沙发:清-靖(静)-宣统-同-十二(婴儿)宣统皇帝同12个婴儿,很清静地坐在沙发上.39.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39-香焦:史(屎)用香焦塞住屎口,少儿不宜这样联想了…
40.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40-司令:仲(钟)-勤(情)-中-仕(士)司令很钟情于那个漂亮的女中士 41.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41-雪梨: 蒲(捕)-头<十面埋伏>里那个捕头(刘德华)在吃雪梨.42.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42-柿儿: 萤(赢)-家-薪-苦赌神(周星弛)是个大赢家,他边吃柿儿,边说童年时很辛苦.43.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43-雪山:泉-二十七-老东坡先生戴着耳机,爬珠峰这座大雪山,他老了,爬的很慢。
44.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44-石狮:嚎-成石头狮子突然嚎叫起来,变成了活狮子,成功了!45.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
45-水壶:莹-颖(影)透明的水壶晶莹剔透,还有水母的影子。46.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46-石榴:姬-敏虞姬穿着石榴裙,跳起舞来身手敏捷啊!项羽看得如痴如醉。
47.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
47-司机:晏(烟)-幼司机竟然抽烟,才七岁,还是个年幼的孩子,最后车子坠入了悬崖。48.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48-雪花:犬-蚕(嫦)那只色狗冒着雪花,追着嫦娥汪汪地叫。49.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
49-水饺(睡觉):幼(悠)-扬睡觉的时候突然听到了悠扬的笛声,非常美妙。
50.人遗子,金满嬴。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50-奥运会:遗-精奥运会给全世界人民遗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想象另一层意思那就少儿不宜了。《三字经》(宋)(王应麟)
班级管理的“三字经” 篇6
一、坚持一个“细”字
班级像一个大家庭, 又像一个小社会, 从学生的身心成长到学习能力的培养, 班主任工作繁琐而又复杂, 一件事没处理好, 一个细节没有注意到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把平常的工作做细、做实, 是班主任工作的第一要旨。
1. 日常常规管理要细
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明班级”评比细则, 但具体到班级, 还需要班主任根据具体情况将学校评比细则细化成班级常规要求。我的做法就是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 把学生从到校到离校中的每一个时间段都明确要求, 制定详实的班规, 使学生生活在一个规范有序的环境中, 清除管理中的盲区。如早自习之前是学生自由活动时间, 班级管理时往往难以顾及, 但这一段时间学生又很容易出乱子, 如抄袭作业、不按时吃早餐等。为此, 我一方面规定早自习前学生到校必须完成好两件事:一是打扫卫生, 整理学习用品;二是吃早餐, 适当活动。另一方面按平时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轮流值日管理组内同学。正是因为时时有制度制约, 处处有学生相互监督, 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思想品德评价要细
作为调控学生的有力杠杆, 每学期初我都会在第一次班会课上宣读学生的《思想品德评价方案》和《星级评价方案》, 并让学生选聘成立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小组和监督小组, 然后由评定小组每天、每周、每期依照班规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评定, 并由监督小组记载、公示、存档。在每周的班会上我都会点评, 在每月的小结会上我都会作详细的总结, 在期中等级评价会上, 学生还可以对自己的等级提出异议, 由监督小组和评定小组成员对学生陈述的理由进行表决, 然后确定是否公正。细致在工作中自然发挥了思想品德评价的最大优势。
3. 关注学生心灵要细
现在的学生发育快, 学习涉及的知识面宽, 如果班级管理只停留在学生身上, 而没有抓住学生的心, 这种管理是不成功的。为此, 我一方面努力融入学生之中, 利用参与活动、谈心等机会走近学生的心灵;另一方面在班上设了一个信箱, 学生们把它命名为“知心猫”, 我利用这一沟通形式经常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以及学生的建议和要求, 同时在教室前面黑板的右侧设了一个“班主任寄语”框, 每周周一由班主任赠给学生一句话, 用来激励学生。当然, 关注学生心灵不是设“情报员”窥视学生的秘密, 而是促使班主任用心去关注学生“心情好不好”, 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往往不是态度问题, 更不是智力问题, 而是心情问题, 心情好自然能更加投入地学习。
二、用好一个“爱”字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也许爱学生已成为绝大多数教师的信念和习惯。但往往这种爱使师生关系呈现出“为你好, 你受不了”的尴尬局面。不是不爱, 而是不会爱。不会爱, 就等于没有爱。因此每一位班主任必须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是在被爱, 这样学生才能配合班主任真真切切地搞好班级管理。
1. 爱的前提是尊重
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人格是平等的, 班主任理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所谓尊重人格, 我的体会是应学会倾听、学会请教、学会理解。这里我讲个例子, 2004年我校对初二年级重新编班, 我班除了原有24个学生外, 还从外班转入32个学生组成一个新班。由于外来学生对原班主任有一定的感情, 对新班主任又不是很了解, 所以一些新同学总认为我的从严要求是与他们过不去。于是有点排斥我这个班主任, 甚至开始发展小集团来对付我, 并且跟家长说:“新班主任偏心, 只关心她原班的同学, 看不起我们新来的学生, 新生都坐在后面。”我当时感觉到真的冤啊!事实并非如此, 此时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了“后妈”二字, 学生把我当“后妈”看了。为了把这个新班管理好, 我必须要当好这个“后妈”。于是我多次找他们谈心, 时常征求新转入学生的意见, 班干部尽量在新同学中产生, 甚至有意识地向他们请教一些班级事务处理的方法。通过我的努力, 大部分学生理解了我, 但还有几个学生认为我所做的一切都是虚假的, 都是迫不得已的, 所以他们还是不理解我, 甚至捣乱。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关心他们, 从生活到学习, 时时密切关注着他们, 对于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 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也及时批评指正, 他们不理解我, 我就去理解他们。所谓“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他们最终还是被我的“爱心”感化了, 也渐渐理解并喜欢上了我这个“后妈”。
2. 爱的核心是赏识
2000年斯霞老师给行知小学题写的校训是“学会赏识, 爱满天下”。确实, 班主任只有学会赏识, 才能学会爱。我的体会有三点:
(1) 相信。相信每一位学生, 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最棒的, 所有的怀疑、失望、生气, 只会使我们失去相信的力量, 失去教育的力量。面对班上几十名学生, 班主任不仅要让自己相信他们行, 还要努力让科任教师也相信他们, 让学生充满自信。这就要求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协调好, 统一教育方法。我基本上一个学期组织科任教师开两个学生情况交流会, 参加一个以上的班级联欢或主题活动, 让师生彼此加深了解, 增加信任。
(2) 理解。现在的孩子都有个性, 班主任如果不承认个性及个性差异, 不创设宽松的环境, 不准备更多的尺度, 则难以真正给学生创造充分发展的平台。因此班主任要针对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理解, 面对学生的调皮和行为的乖张, 我常提醒自己一句话:“假如我是孩子, 假如孩子是我的。”因此总能站在学生位置上来看待他们的所作所为, 常利用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张纸条, 去暗示、提醒、激励他们。
(3) 激励。传统的观念是:“优点不说少不了, 缺点不说不得了。”现在我们班主任要学会激励学生, 要学会发掘, 学会分享, 做到“优点不说不得了, 缺点少说慢慢少”。班级中对优生要激励, 对后进生更要激励, 对中等生也不可忽略。激励学生不应只是表扬, 其实最好的激励就是学会分享, 班主任要让学生看到因为他们的进步我们很快乐。这样, 学生就会受到最大的激励。在我的班级中有一块“星光栏”, 按学习、劳动、文明、纪律等八个方面评选一位表现突出的学生, 介绍其事迹, 张贴其个人艺术照, 使学生在星光闪耀中积极成长, 在激励的氛围中张扬个性。
三、把握一个“活”字
1. 班级建设要活
一个优良的环境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 一个班必须要营造一个舒适、进取、充满文化底蕴的学习环境。凭借学校举办“最美的教室”评比活动, 我动员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把我们的教室打扮得最美。美的前提必须是干净, 于是教室里出现了同学们忙碌的身影, 教室里窗明几净, 课桌椅摆得整整齐齐;同学们还利用课余时间创办了各种专刊, 有理想篇、进取篇、名人哲理篇等, 把美术、写作、剪贴、书法等融为一体;精心设计黑板报, 把教室变成一个“学习的天堂”。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 学生都能自觉地学习, 也养成了保持环境卫生的好习惯。这样的活动每月一次, 尽量每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2. 主题班会要活
主题班会是班级建设中的有效载体, 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能力, 而且让德育效果十分显著。一直以来我特别注重主题班会的开展, 并且注意把握好主题班会的针对性。主题班会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1) 针对学生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召开主题班会。由于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 尚未形成集体观念, 还没有养成以主人公的姿态对待班集体的心理品质;班干部缺乏管理能力, 还没有树立权威;同学之间还没有形成相互理解和支持的良好风气。因此, 我把德育工作的重点放在集体主义教育方面, 通过开展“我为集体添柴火”“我是大海一滴水”等主题班会, 让学生明白“添柴”与“烤火”的辩证关系, 懂得“要想烤火, 必须添柴;只有添柴, 才能取暖”的道理;懂得个人与集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良好的班集体能使自己受到熏陶, 健康成长;个人的荣耀也能使集体增添光彩。通过这样的主题班会, 使每个学生都学会把自己融入集体, 养成热爱集体、乐于奉献、争做主人翁的良好品质。
(2) 针对比较突出的问题召开主题班会。许多中学生喜欢穿奇装异服、留怪发型、佩戴首饰等。针对这一情况, 班主任可召开“怎样塑造美”“美在心灵深处”等主题班会, 让学生懂得具有高尚人格、良好品质、文明行为、渊博学识的人, 才是真正完美的, 从而摒弃对外在美的过分追求。现在由于独生子女多, 学生自私自利的思想滋长, 助人为乐的风尚削弱, 我便召开“好心灵”“也谈各人自扫门前雪”等主题班会, 从而唤醒学生的良知, 使他们树立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配合禁毒教育, 召开“珍视生命, 远离毒品”主题班会, 教育学生认识毒品、抵制毒品, 协助有关部门打击吸毒、贩毒活动;配合“创建卫生文明城市”活动, 召开“爱我家园”“我为家乡美容”等主题班会, 使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增强卫生健康知识, 创造美好生活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