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024-08-17

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共7篇)

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篇1

泉州文化的传承及其产业发展

一、泉州文化的地位及意义

泉州是闽南地区的文化宝库。近2000年的陆地开发和海外贸易历史,给泉州留下了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泉州是闽南文化主要发祥地、核心区及闽南文化遗产富集区,也是台湾汉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泉台两地历史文化渊源深厚,“五缘”关系尤显。两岸人民在悠久的历史活动中共同创造、丰富和发展了闽南文化,精彩纷呈的闽南文化成为两岸交流合作的纽带。泉州文化不但具备重乡崇祖、爱拼敢赢、重义求利等闽南文化的基本特征,其独特的乡土情怀、习俗传承、地域风情,其创造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关系均展示了其对闽南文化的延伸和创新。泉州文化将闽南文化的重拼搏、敢开拓、善机变、恋乡谊、崇正统、乐教育等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泉州文化对闽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泉州文化的传承

泉州和厦门同处闽南地区,厦门最早也是归属于泉州。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可是,现在的泉州比起厦门显得如此逊色,被远远地抛在身后。泉州的软硬件很多方面赶不上厦门,但是,从文化的角度上来看,泉州浓厚的文化底蕴却是厦门可望而不可及的。关键在于泉州一味地在经济领域追逐,忽略了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忽视了其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整合泉州文化资源,增强城市的软实力,这是形成泉州的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先有传承才能发展。泉州人对本土文化的淡漠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不加以保护,本土文化总有一天将离我们远去。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说闽南话

闽南文化以闽南方言为载体,存活于闽南方言通行的社会之中。随着闽南人足迹的蔓延,国内外认同闽南文化、生活在闽南方言圈的,大约有6000多万人。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闽南人的变迁,它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可是,不知道

第 1 页 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人特别是小朋友们开始不说闽南话了,他们的交谈完全是普通话。普通话的推广固然重要,但闽南人应该学会说闽南话。要挽救闽南语这个“活化石”,可以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学校可以开设闽南方言课程,不管是本土的还是非本土的学生,都可以一起学习。一方面,教会学生说闽南话;另一方面,可以传承和发扬闽南方言与文化。

(二)开设泉州文化推介班

泉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悠远的历史,有多彩的民俗,它的宗教、饮食、建筑艺术、民间工艺、旅游等融合了多元文化的元素。可是,即使是本土人士,也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接受全面的泉州文化教育。开设泉州文化推介班,让更多的人了解泉州文化,激发大众对泉州文化的追溯,在探索中传承和推广。

(三)开设泉州地方戏曲艺术班

地方戏曲作为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风习俗、从而成为当地大众喜闻乐见的演剧形式。中国的地方戏曲遍及有300多种,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昆曲、评剧、粤剧、淮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泉州的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南音、拍胸舞等地方文艺表演,在多种文化交流活动中都享有美誉并多次获奖。它们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而且有的表演艺术技术含量也相当高超,可是在泉州本地的影响力都相当有限更不用说在全国。开办泉州地方戏曲艺术班,拓宽传播渠道,增强其地方影响力,将其表演艺术普及化。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泉州地方戏曲,也有助于在时代精神的表现中实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

三、对于泉州文化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整合博物馆资源,建设文化历史推介平台

泉州目前有十几个博物馆,但是小而散、乱而杂。可以将博物馆产业化运作,全部展品统一管理,重新梳理。分设不同的展馆,如“泉州城市发展馆”、“泉州

第 2 页 民俗馆”、“泉州工艺馆”等等,配备专职的讲解人员,展现泉州各个层面不同元素的历史发展脉络。

(二)整合地方戏曲资源,建设艺术推广平台

建设一个高端的艺术文化中心,将泉州当地戏曲表演纳入其中,定期演出,还可以邀请全国各地的地方戏曲表演团体进行艺术交流。一方面丰富本地的娱乐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形成一项新的旅游资源。

(三)整合民间资源,建设视听传播平台

泉州自古以来,民间就流传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有许多富有哲理古语、歇后语,还有许多简单有趣的童谣。将这些民间素材收集整理,制作为书籍或是闽南语电影、电视剧、动漫等视听作品,打造成文化精品。不但可以传播泉州的人文风貌、语言艺术,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推动现有平台的产业化发展

相比于省内大部分城市来说,泉州的服务业还是比较发达的。但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很少有人从更深更高的角度去发展这些平台。众所周知,泉州茶业很发达,茶馆也不少,但是真正懂茶、会品茶的人不多。茶馆是一个很好的茶文化推广平台,但是大部分茶馆只是为了卖茶。如果能在品茶这个过程中,融入茶文化的介绍,品茗知识的传播,泡茶艺术的演绎,树立茶文化的形象,这对茶业产业化发展是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的。

泉州不仅要传播已有的传统成就与形式,更重要的是要整合现有资源,推动泉州文化产业化发展,在教学、传播、管理、营运中,经过有体系与组织的计划将泉州的文化实力播扬出去,用一流文化建设一流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

第 3 页

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篇2

一、以“兴趣”为切入点———让幼儿喜欢、接受南音文化

《南音方案》的设想来自于一次幼儿园散游活动。有一天, 幼儿园老师带幼儿到中新花园广场散步时, 经过一间南音社, 孩子们被里面传出的阵阵咿咿呀呀的乐曲声所吸引, 并对那些形状独特的南音乐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兴奋地谈论着、猜测着。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需要是孩子探究的动力。根据孩子的需要和兴趣, 老师与我们文化馆联系, 我们便紧紧抓住这一教育契机, 确定了“引领孩子主动、快乐地融入南音世界”这一主题。我们与幼儿互动交流, 让幼儿自主编制了以南音为主题的网络图, 围绕南音乐器、服饰、表演等方面内容, 涉及到艺术、语言、健康、社会性等领域, 主要采用参观、欣赏、讨论、操作等形式开展活动。

二、以“探究”为主线索———让幼儿拥有探究南音的过程

孩子虽小, 可他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自己的精神世界, 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想法。为了让孩子自由思维、自主探究, 从而达到自我构建、自我完善的境界, 我们尽量让孩子亲历亲为, 自己去体验、去发现、去探究。

1、看一看、建一建———自主构建交流平台

幼儿对于南音有太多的困惑和猜测。为了满足幼儿强烈的求知欲望, 我们不仅组织幼儿到社区南音社实地考察让其获得直接的经验, 还引导幼儿通过查阅书籍、搜索网络信息等形式收集南音资料让其获得间接的经验。同时, 我们还充分挖掘家长、社区资源, 让家长也融入我们的活动, 实现积极的家园互动。如:通过“给家长一封信”, 请家长给幼儿讲讲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南音的小常识、小故事, 并帮忙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照片、服饰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知识经验准备, 我们将共同搜集的资料统一整理, 布置“悠悠南音情”展区, 展区里有南音乐器简介、南音小故事、南音申报“世遗”情况等。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构建了属于自己的舞台, 他们体验到了成功与快乐, 探究欲与积极性更高了。

2、听一听、做一做———自主表达文化特色

底蕴深厚、乡音浓浓的南音不仅能带给幼儿亲切、温馨的感觉, 还能给予幼儿至美的感受。为了让幼儿现场领略南音的魅力所在, 我们带领幼儿观看了一场南音专场演出, 使孩子们对南音的乐器、演唱、服饰等有了初步感性的认识。孩子们兴致勃勃地看了演出后, 情不自禁地渴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观看演出后的感受和想法。在“小小南音区”里, 你可以看到:有的幼儿通过绘画、泥塑、拼插等方式布置的墙饰《乐器大合唱》;有的幼儿栩栩如生地画出小朋友观看演出时的情景;还有的幼儿当起“小小设计家“, 为南音演员设计精美的服装。在宽松自由的探究氛围中, 幼儿情不自禁地融入南音的世界, 感受着南音独特的美。

3、敲一敲、试一试———自主融入美妙旋律

爱敲、爱打、爱摸、爱试是每一个好奇幼儿的天性。为了激发他们的潜能,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我们将南音乐器放在“小小南音区”, 让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南音乐器进行自主配乐伴奏。我们还借助游戏让幼儿快乐创编。首先, 请幼儿自由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乐器, 让幼儿在自由探索, 敲敲打打中感受乐器的形状、音色等, 当幼儿欣赏南音演唱后, 以听音游戏《什么乐器在说话》的形式引导幼儿倾听并分辨乐器的音色, 了解其简单的演奏方法。最后,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来选择乐器, 即兴演奏, 给每个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 幼儿在此次活动中表现很投入, 积极性很高, 他们在自主探究中、敲敲打打中充分体验到了演奏的乐趣。

4、唱一唱、编一编———自主表达南音之情

南音的独特魅力在于其委婉的唱腔, “清、雅、淡、慢”的旋律特点。对于幼儿来说, 学唱南音有很大的难度。在教学中, 我们并不强求孩子们学唱南音, 在“小小南音区”里, 我们经常播放南音《直入花园》等南音名曲, 让他们熟悉其旋律从而不知不觉地学会旋律。当老师用琵琶弹奏时, 幼儿们立即围在老师身边, 自然而然地跟着哼唱起来。现在有许多幼儿不但会唱而且非常喜欢唱这些南音名曲。在区角活动中, 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小舞台、乐器、服饰等道具, 让幼儿自由尽情地表演, 激发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 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总之, 南音是我们泉州地区的文化瑰宝, 是闽南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 要让幼儿主动、快乐地融入南音世界, 教育者一定要尊重幼儿, 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让南音在孩子们中重新唱响, 使孩子成为南音文化的新一代的主人, 并呼吁

传承闽南文化唱响闽南童谣 篇3

如何使幼儿能尽快地理解闽南童谣、说准闽南话呢?

一、精心挖掘,撷取闽南童谣素材

首先,依据生活经验选择内容。幼儿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识能力,因此选择幼儿已有相关知识经验的童谣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童谣《土楼好》讲述的是各种土楼小吃,这首童谣适合幼儿掌握,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接触的土楼小吃的种类多,对于很多小吃都有品尝过的经验,易于理解,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其次,依据幼儿的兴趣点选择内容。幼儿的年龄特点之一是好动,对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喜欢具体、鲜明的形象。根据这一特点,选材就要选择一些结构清晰、特点鲜明、有一定游戏性、形式工整的童谣,如《食子仔歌》:“一放鸡,二放鸭,三分开,四做堆,五搭胸,六拍手,七围墙,八摸鼻,九捡起。”这首玩“丢沙包”的儿歌,集数字、韵律、游戏于一体,让幼儿在游戏的融合中把握节奏,增强了活动的趣味性和幼儿的学习热情。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增强学习趣味性

1.直观法

幼儿的思维是以直观形象为主,直观的实物、图片和动作等对于他们来说是容易理解的,而抽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则是他们难以理解和接受的。童谣内容隶属于语言范畴,属于抽象的学习对象,对于幼儿来说较难理解。因此,只有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化抽象的内容为直观的学习对象,才能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才能被幼儿所理解和接受。在童谣教学中,我们根据童谣的具体内容,采用动作、实物等直观的手段和方法,使抽象的童谣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以帮助幼儿理解童谣的内容,激发幼儿学习童谣的积极性。

(1)动作直观法就是在学习朗诵童谣的同时以动作来表现童谣中的某些内容,通过动静结合的形式来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幼儿理解童谣的内容。如在朗读《一两三》时,结合学习“洗衫”“磨墨”这些词语,适时地引导幼儿学习其动作,让幼儿在动中学习,符合幼儿好动的年龄特征,能调动幼儿朗读的积极性。

(2)实物直观法就是直接出示实物,帮助幼儿观察实物、理解童谣内容。如学习闽南童谣《土楼好》,通过幼儿自主地品尝甜粿、咸粿、芋仔粿、松糕、麻糍、双糕润、米香、寸枣这些土楼食品,说一说这些食品吃起来的味道是怎样的。这一做法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交流机会,而且能够很直观地理解童谣里相关的内容,为后面能顺利朗诵童谣做铺垫。

2.朗诵法

朗诵是通过语言技巧的运用和语音的多种变化,把童谣中的人、事、意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趣味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也能使字里行间潜在的含义溢于言表,还可以把隐情妙趣抒发出来。在童谣的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朗诵法有:

(1)图谱朗诵,就是借助图谱让幼儿朗诵童谣。适当的图谱可以刺激幼儿的眼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将复杂的语言分解成若干较简单的图谱单位,使童谣更加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将抽象的童谣材料直观地再现于幼儿面前。如在闽南童谣《一的炒米香》的教学中,教师和幼儿分别手持图谱,其余幼儿紧随着一张张图片的出示,完整地朗诵童谣。在一张张图片的展现中,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得到提升,并能根据图片带来的明显信息进一步了解童谣内容。

(2)表演朗诵,就是通过扮演童谣中的角色来朗诵童谣。如闽南童谣《天乌乌》中有多种类型的角色,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然后边扮演角色边朗诵童谣。当念到“海龙王,卜娶某”时,扮演海龙王的幼儿摇晃身体,加上夸张的表情来表现童谣中的海龙王娶某时快乐的心情;当朗诵到“龟吹箫,鳖打鼓”,扮演龟和鳖的幼儿表演吹奏的动作等等。幼儿就是在这样的表演过程中学会了朗读童谣,加深了对童谣的理解和认识。

(3)节奏朗诵,就是根据童谣固有的节奏进行朗读。给童谣配上节奏,不仅让幼儿感受到“乐”趣,同时培养了幼儿的乐感、美感,并能享受创作的乐趣。如在朗读闽南童谣《天顶一粒星》时,可利用乐器快板或圆舞板,以每小节两拍的节奏进行朗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朗读的音乐性,增强朗读的趣味,而且对幼儿节奏感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3.情境教学

根据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情境教学”在童谣教学中体现得非常充分,这对幼儿学习童谣特别有帮助。事实证明,幼儿时期的歌诵离不开创设具体情境,幼儿对此也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我们不仅在活动室里与幼儿一同布置了富有闽南特色的长廊和游戏环境,而且在每个集体活动时,为幼儿创设一个游戏情境,让幼儿在创设的情境中展开联想,培养其对闽南童谣的兴趣。情境游戏教学离不开一个“动”字,让幼儿在活动中动起来,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如:童谣《唔唔嘤》的教学,我们就为幼儿准备了布娃娃,创设了娃娃家。幼儿抱着布娃娃在娃娃家里伴着摇篮曲背景音乐声,边吟诵边表演。

三、积极创造机会,让童谣融进幼儿一日生活当中

开展闽南童谣的教学活动不能只限制于集中教学活动,要拓展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利用一日各个环节,把闽南童谣教学有机融入进去。

(1)早操时,可以利用闽南童谣句式押韵、朗朗上口、优美动听、有节奏感的特点,把它融进早操的游戏里,如让幼儿边朗读闽南童谣边按童谣的节奏跳橡皮筋、跳圈、跳格子等。

(2)点心环节,利用分点心时巩固复习童谣,引导幼儿朗读,避免幼儿枯燥地等待。

(3)课前的情绪稳定,让幼儿边朗读童谣边做动作,集中幼儿注意力,做好上课前的准备。

(4)区角活动,在活动室的语言区里投放录音磁带、自制竹制乐器,引导幼儿在晨午间活动时用自制竹制打击乐器朗读童谣。

(5)融进三大游戏里,把学过的童谣改编成童话剧、三句半等,投放相应的材料,引导幼儿表演。

闽南童谣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教师要善于挖掘,深入研究和实践,让闽南童谣走进幼儿园,走入我们的教学,让更多的童谣在幼儿中传唱,也让幼儿从小喜欢童谣,感受闽南文化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2016文化传承与创新 篇4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检测1 学习目标:

1、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地位、表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

2、为什么要以及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3、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原因及要求。

4、传统文化的地位、特征。

5、为什么要重视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6、文化创新的原因及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7、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题目训练:

1.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①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 ③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 ④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漫画《老树发新芽》体现了 A.传统文化具有绝对稳定性

B.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D.文化创新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在城镇化的浪潮中,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中“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人们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原因是

①乡村承载传统文化,乡村衰落是传统走向现代的必然现象 ②乡村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生活选择 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有利于增强人们认同感和归宿感 ④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015年7月14日发布的《2014—2015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报告》显示,2014年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阅读率为58.1%,超越传统纸质阅读率。“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中国人传统阅读模式。数字化阅读方式 :①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 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④是社会生活中最方便、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5年7月18日,“三孔”古建筑彩绘保护工程在孔子故里山东曲阜正式开工,这是自清末以来首次对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建筑彩绘部分进行大型修缮。“三孔”古建筑启动最大规模彩绘修复,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古建筑

A.是展现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B.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具有不可再生性 C.其经济价值远远高于现代建筑 D.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影响深刻

6.针对时下的古诗文教学,有专家指出,古诗文入课堂,留给学生的核心,显然不应是那些分崩离析、可以量化和默写的“知识点”,而该是对传统文化的更多了解与热爱,对民族精神和主流价值观的自然认同。该观点强调

A.古诗文不应成为知识传授的载体 B.古诗文应该影响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C.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应该具有强制性

D.古诗文教学不应抹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7.近年来,全国上百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及行政官方微博相继亮相,旅行路线、民族风情、出行攻略、地方美食„„这些过去在网站论坛上经常讨论的话题,如今在微博上聊得热火朝天。材料告诉我们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②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③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现代传媒的出现必然取代传统传媒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8.《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众多娱乐节目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了收视佳绩。这两档同属汉字知识竞赛类的栏目打破了不少传统文化节目曲高和寡的怪圈,在具备较高文化品质的同时,获得了可喜的收视和良好的社会反响。上述材料表明()①文化创新离不开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文化创新需要将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 ③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所在 ④文化创新应推陈出新,博采众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将于2015年10月18日在福州举行,这届运动会的主题口号是 “福之州,青之运”。“福之州”点出中国唯一一个“与幸福同名”的省会,“福之州”也可表述为幸福的神州大地;“青之运”则暗喻年轻一代将在此集聚能量,展示力量,以新的姿势与节奏,领跑中国。这体现了()①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举办运动会可促进文化交流 ③各地文化渐趋融合又各具特色 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活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0.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①世界各国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创造了人类优秀文化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守住民族文化鲜明特色 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1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各地中秋节的过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南京人中秋除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等。这表明

①传统习俗世代相传 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现 ③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 ④文化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经济的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2.“第五媒体”是人们对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②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③表明大众传媒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④它的出现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3.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她通过冷浸法提取青蒿素的灵感来自东汉药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 ③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社会和人起积极的作用 ④传统文化都是财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4.湖南卫视《爸爸回来了》、《爸爸去哪儿》受到观众狂热追捧,这是湖南卫视借鉴韩国《爸爸,我们去哪儿》的经验,结合中国人更加注重亲情的传统,推出的亲子互动节目。这告诉我们

①必须立足于观众需要进行文化创新 ②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前提 ③文化创新必须尊重传统关注生活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当今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共同创造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文明之间持续开展对话、交流,最终融汇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这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源泉 ②文化交流使得各民族文化趋向统一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6.《庄子·列御寇》载:“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这则寓言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启示是 ①文化传承要适应社会实践的要求

②提高文化修养要着眼于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 ③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在后天的教育实践中培养的 ④提高文化修养应当积极主动并持之以恒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7.“义”是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为民族大义舍生取义、为人民幸福追求公平正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而不辨是非的“侠义” “江湖义气”,则会使人误入歧途。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

A.彻底地改造 B.全面地肯定 C.全盘地否定 D.批判地继承 18.全国政协委员梁晓声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转向非虚构写作,从社会小切口观察、思考转型社会的生态。他说:“作家应该手握两支笔,一方面写文学作品,一方面对社会发言”。这说明: ①文学创作要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③文学创作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④非虚构作品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9.比较新旧“二十四孝”内容,可以看出

①对“孝”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 ②对“孝”文化既要克服又要保留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③传统习俗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④传统思想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015年10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开始访英之旅,中英建交40多年来,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在中英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不少佳话。这启示我们要

①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 ④在文化交流中自觉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央视网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创作了《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 ①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②基于传统文化这一精神根基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④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我们今天丰富多彩的文化离不开对前人的继承,文化的继承性主要体现在 ①传统文艺 ②传统建筑 ③传统思想 ④传统道德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2014年,在日内瓦万国宫举办的“画说汉字”的展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图解汉字,讲述汉字历史演变,传递汉字中蕴含的文化理念和哲学思想,激发了参观者对中华文化的强烈兴趣。“画说汉字”的展出表明

A.中华文化正在领导世界文化 B.文化交流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C.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包容性 D.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24.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传统中医药多年来一直服务中国和亚洲人民,开发传统医药,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的治疗药物。中国传统医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有助于增进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②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利于展现文化多样性 ③应注重继承和保护,进一步发挥中医的作用

④要保护更要开发,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5.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能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表达民族情感的是

A.语言文字 B.民族习惯 C.民族遗产 D.民族节日 26.“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形象地说明了 A.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B.世界必须要统一文化 C.要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7.丝绸之路的开辟,遣隋使、遣唐使大批来华,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远洋„„中华文化在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中获得了丰富营养。这句话强调了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 ②文化在批判中继承 ③文化因互鉴而丰富 ④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瑞典文学院8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白俄罗斯女作家斯韦特兰娜·阿列克西耶维奇。瑞典文学院秘书萨拉·达尼乌斯这样评价道:“在过去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的三四十年间,她一直专注于描写苏联和苏联解体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她的作品并不是关于那些历史事件本身,而更多地将目光投向普通人的情感历程。”这说明

A.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B.丰富的情感是文学创作的根本动力 C.作者的灵感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D.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29.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 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一月一镇一场”“一月一镇一赛”“一镇一演”是海南省某县着力打造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县政府积极为群众搭建表演舞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鼓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参加演出的群众越来越多。县政府的做法 ①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②激发了群众文化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其精神力量 ④扩大了群众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用文化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1.美国一华裔男子因为给10岁的女儿洗澡被剥夺抚养权,最终因抗警被击毙。在此之前,加州圣塔蒙尼卡的一对华人夫妇由于平时爱吃榴莲,做饭时喜欢煎煮炒炸,因而被要求搬出公寓。

纽约华人大妈6月起在日落公园排练节目而被多次投诉,其领队还收到了法院的传票。文化差异虽然会带来一些摩擦,但是其本身并不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不能和谐共处。各国之间无论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道路还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都存在着差异,各有自己的特性和优点,应彼此尊重,和睦相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创造一个不同文化和谐共处的多姿多彩的世界。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32.材料: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多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探究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9分)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33.材料:某出版企业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他们调查发现在飞机、火车上很多人在用电脑、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市场开发潜力巨大。该企业从传统的纸张印刷、人工渠道发行跨越到全数字出版发行,把图书、期刊、报纸等传统出版物在第一时间传送给读者,而读者阅读的工具是手机和平板电脑。他们还研发了很多适用于教育方面的数字化产品,比如“寒食帖”,读者既可以欣赏诗词的内容,也可以了解作者苏东坡的概况以及所涉及的地方的人文、历史背景,还可以对书法进行临摹。开发民族新漫画《四大名著》并向10个国家输出版权,与日本动漫企业合作为日本文部科学省提供的《三国演义》漫画本,让日本这个动漫大国的中小学图书馆,第一次有了来自外国的漫画书,目前,该公司资产已达到118亿元,开始在全球范围跨区域、跨行业谋篇布局。

问题: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该出版企业为什么能实现不断发展(12分)

34.海南黎族苗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黎族苗族的歌、舞、服饰是我国灿烂民族文化中绚丽的艺术奇葩,凝聚着黎族苗族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心血。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9月23日,海南省民族地区中小学校传统文化“民歌、民舞、民服进校园”活动启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客观、科学地认识民族文化,使学生在了解各民族历史、民情民俗、语言文字、民间工艺等知识的同时,深刻理解祖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加深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进民族团结,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和民族精神、推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黎族苗族传统文化?(10分)

35.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充分肯定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提出了推动社会 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新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材料二 面对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及文化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必须加快深化为话题之,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发展我国文化。(10分)

编号: 一 编制人:王俊平审核人:王亚男 审批人:温媛 使用时间:2016-9-班级: 小组: 姓名: 等级:

文化传承与创新复习检测1试卷答案

选择题:DDCBB DCABC BCDDB BDACA BCBCD ABACC

31.(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文化具有多样性,各种文化之间,应当相互尊重、相互交流。(2)由于世界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这样就使得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3)对待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4)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2.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我国传统文化“热”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特征的反映。我国传统文化的某些思想契合了现阶段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人们希望从传统文化中寻求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专家学者走出书斋,借助电视等大众传媒对传统文化作通俗的解读,对传统文化热潮起到了推动作用。

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培育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构建社会共同价值体系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促使各级政府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每点3分)

33.(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从传统的纸张印刷、人工渠道发行跨越到全数字出版发行,在实践中推动文化创新。3分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开发民族新漫画《四大名著》,立足传统,推陈出新。3分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与日本动漫企业合作为日本提供《三国演义》漫画本,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分

(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把握了阅读的发展新趋势,创新立足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3分

34.(1)我们对待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5分)

(2)面对黎族苗族传统文化,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和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黎族苗族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其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5分)

(3)我们要把握好黎族苗族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2分)

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篇5

摘要:

民俗文化和民俗游戏是我国在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文化融入社会中,幼儿所受到的民俗文化教育和民间游戏教育越来越少,对此应当做出一定的改革,从幼师课堂入手进行民俗文化和民间游戏的传承创新研究,将对未来的幼儿教育产生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中的传承与创新进行了分析,希望为我国的幼儿教育提供帮助。

关键词:

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篇6

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首先要在教学中加强其文化性的传承与创新,不能仅仅是局限在武术套路或是动作技巧的传授上,还要放眼教学实际,根据武术教学特有的特征积极的融入其本身所蕴含的文化性特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武术的同时,也能够感受传统武术文化的魅力,积极探索传统武术文化的文化精神,培养自身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精神,健全自身人格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因而在武术教学中,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不同的传统武术文化,在不同的武术技巧传授的过程中,积极讲解不同招式不同武术蕴含的文化精神,促进学生对武术文化精神的领悟。

3.2改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内容

为了在武术教学中有效实现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首先在教学中应该摒弃以往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以不同的教学方法积极营造出充满传统武术文化氛围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对传统武术学习的浓厚兴趣,以强烈的传统武术文化氛围熏陶感染学生,例如在教学中可以专门开展相关的传统武术文化的主题教育,组织学生观看《霍元甲》、《少林寺》等具有传统武术文化特色的电影等,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此外,还要勇于创新教材内容,在现有武术教学内容基础上,融入更多的传统武术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拳法的时候,引入太极拳等传统武术拳法的素材,将传统武术有机的进行结合,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

3.3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

在武术教学中,教师作为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主要传播者,其自身素养如何直接关系到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有效性,因而加强教师自身的武术专业素养培养是尤为必要的。首先对教师自身而言,教师自身的形象以及武术文化造诣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教师可以在业余时间涉猎更多的传统武术知识,增加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理解视野,进而在教学中更好的向学生传播传统武术文化。其次,学校也可以对相关武术教师进行再培养,为其提供更多的武术文化交流平台,也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武术文化交流活动,提高武术教师的专业素养,以便更好的推动高校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

4结束语

总之,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在当今时有着重要的意义的,为了更好的在实际教学中促进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就要加强传统武术文化的灌输,摒弃落后的教学手段,勇于探索和创新教材,只有从多方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推进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才能促进学生和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民.传统武术传承研究评述[J].搏击·武术科学,,(4):34-36.

[2]陈龙,刘秀平.传统武术文化在武术教学中的传承和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8):70-71.

[3]张宝瑞.浅议当今社会武术文化的传承情况[J].才智,,(35):317-317.

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篇7

一、工业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1]。工业文化是指整个人类社会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不断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和在此基础上逐渐总结出的精神财富的总和, 是各个行业优秀企业文化的概括与结晶。工业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 张心昊从精神文化的角度认为, 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重视科技的创新精神、开放吸纳的进取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为国分忧的兼济精神、勇往直前的奋进精神等是工业文化的主要内涵[2]。余祖光则主要从行为和制度文化的角度阐释工业文化的内涵, 认为工业文化应包括合格公民的意识与行为规范、合格劳动者的意识与行为规范、合格企业法人的意识与行为规范、环境生态意识与行为规范、多元文化理解与行为规范等[3]。上述界定是从工业文化整体而言的, 严格地说, 工业是各种产业、各个行业和不同类型企业组成的集合体。工业文化包括产业文化、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三个层次, 其中, 企业文化是构成工业文化的基本单元, 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并且为企业员工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称[4]。它体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制度方面时被称为企业制度文化, 表现在企业的日常工作行为时被称为企业行为文化, 但它们都受企业价值体系统领和规定, 企业的价值体系也即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文化的具体内涵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征, 在不同的企业又有不同的表现, 从最基础、最根本的意义出发, 创业精神、责任意识、诚实信用、吃苦耐劳、遵守规则、注重质量与效率、团队合作、爱护环境等是其不可缺少的要素。

在当代, 工业文化不仅成为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 也是衡量一国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它深深地熔铸于社会生产力之中, 对工业生产发展形成深刻的影响, 成为工业发展的强劲推动力量。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二是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行为规范;三是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四是推动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五是提升物质产品的品质及附加值;六是工业文化本身也成为经济增长的要素[5]。因此, 要在工业发展中自觉地注入文化内涵, 使工业发展不仅实现量的持续扩张, 而且实现质的提升, 从而使工业发展走上人性化、效益高、能耗低、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目前, 我国不少企业的文化水平离现代工业文明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如诚信缺失、无序竞争、环境污染、生产假冒伪劣产品, 等等。从根本上看, 这是企业文化缺失所致, 但追根寻源, 不能不说与我国工业文化教育薄弱有关。

当前, 高职院校校园充斥着技能训练、考级考证、追逐利益的功利主义文化, 在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模式和培养过程看都过于强调“职业”与“就业”, 工具理性至上, 价值理性淡薄, 职业教育几乎成了技术教育、技能训练和岗位培训的代名词, 人文素质教育边缘化。然而, 教育的职责是育人而非制器。在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 如果劳动者没有高度工业文化素养和职业精神, 很难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更难以创造现代工业文明。相关调查显示, 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工业文化素养的满意度 (20%-40%) , 远远低于对知识 (80%) 和技能 (60%) 的满意度, 主要反映在毕业生的吃苦耐劳精神、责任心、遵守纪律、团队合作能力、成本与质量意识等方面与企业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毕业生也认为, 他们初进企业最大的苦恼不是技能和知识, 而是文化认同和基本素质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6]。因此, 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 促进学生顺利就业, 同时, 还要注重学生工业文化素养的培育, 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本源, 彰显职业精神, 主动融入工业文化, 谋求与工业文化并生共长, 自觉担当起工业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责任。

二、高职院校在工业文化发展中所承载的使命

1. 工业文化的传承。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创新型工业化国家, 需要培养大批具有现代工业文化内涵和素养的建设者。高职院校毕业生是新型工业化建设的生力军, 他们的工业文化素养直接决定着工业化的先进程度。因此, 高职院校要主动担负起传承工业文化的重要使命。在育人过程中, 首先, 要充分挖掘民族工商业的文化遗产和历史传统, 张扬具有时代精神、体现工业文化的楷模, 如代表整个工人群体精神象征的铁人王进喜等先进典型, 通过他们的模范事迹去影响﹑熏陶学生, 将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代代传承并发扬光大;其次, 要将本校毕业生艰苦创业事迹作为重要的教育材料, 因为这样的典型事迹更贴近在校学生, 更有亲和力、感召力和带动力, 让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形成积极奋进的氛围;第三, 要传播符合现代工业时代要求的价值观念, 如遵守规则、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爱护环境、注重效率及竞争合作等, 形成浓厚工业文化氛围, 培养符合现代产业升级、推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要求的工业素养。

在传承我国优秀传统工业文化的同时, 也要理解、吸收、借鉴国外优秀工业文化。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工业基础薄弱, 工业文化的积淀尚不够完善、系统, 我们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同时, 也要对国外优秀工业文化进行深入的学习和借鉴, 一方面, 可开阔视野, 使我们站在更高的起点上, 借鉴、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加快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步伐;另一方面, 对国外先进工业文化了解的越深, 对我国工业文化就会更加珍惜, 在借鉴和研究上就会更有深度、更有鉴别力, 在将文化精华与糟粕的剥离上也会更加科学化。

2. 工业文化的创新。

创新工业文化, 既是高职院校传承工业文化的基础, 也是高职院校发挥文化引领作用的要求。前人在工业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可供今人借鉴, 但它不能代替今人对工业文化的新创造。毋庸置疑, 企业既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 也是先进工业文化的创造者。无论企业是主动还是被动、自觉还是不自觉, 都在发展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 也创造现代工业文化。尤其是世界顶级企业, 它们在现代工业文化建设中起着引领作用, 不仅创造了优质的产品, 也创造了优秀的文化。如真诚到永远的海尔文化, 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的中国移动文化, 建筑无限生活的万科文化, 等等。但不可否认的是, 当前我国一些企业, 尤其是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尚处于非自觉阶段, 甚至还有些与现代工业文明相悖的地方, 亟待提高和完善。高职院校作为直接为工业建设服务的高等教育机构, 应发挥其人才优势, 与有文化责任、有文化担当的行业、企业一道, 开发工业文化资源, 梳理现有工业文化中不适应现代工业发展的因素, 积极探索、培育和塑造符合全球化时代需求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工业文化, 推动工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发挥在工业文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三、高职院校担当文化使命的路径与方式

高职院校要担当传承创新工业文化的重任, 必须提升高职院校的文化自觉。要按照高职教育规律的要求, 主动融入工业文化, 努力培育融入工业文化的院校文化, 将优秀工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使学校教育承载着先进工业文化的魂魄, 使学生在校园就能切身感受到现代工业文明, 这既是高职院校担当文化使命的前提与条件, 也是路径与方式。

1. 主动融入工业文化, 建设凸显工业文化特征的高职院校文化。

用工业文化建设思想丰富高职文化内涵, 是建设凸显具有工业文化特征的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工业文化是行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 需要有目的的设计与引导, 通过人为的主动提炼、设计和引导, 能够使自然形成的文化理念明晰化。因此, 正确处理文化、理念的自然沉淀和人为设计的关系, 是工业文化建设方法中的主要思想和关键问题[3]。目前, 许多先进企业已经进入文化管理阶段, 其员工的行为并不只是靠科学管理的规章制度来硬性约束, 而更要靠共同价值观来引领[7]。因此, 它们非常重视企业的文化建设, 包括确立使命与责任、描绘发展愿景、确立经营理念、凝练核心价值观和制定行为规范等。作为为企业培养人才的高职院校要研究工业文化的特点, 学习借鉴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与经验, 在理念、制度、方法等多个层面进行变革和创新, 建设不仅具有大学文化而且具有工业文化特征的院校文化精神, 凸显工业文化对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品位的影响和渗透作用, 主动把工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企业风貌等渗透到院校精神文化的塑造中, 将工业发展中形成的重要的企业管理制度﹑生产经营方式等融入到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育教学理念中, 将工业文化中的“以人为本”理念﹑任人唯贤的选人用人机制等运用到院校管理中, 将企业中的优秀管理方法和制度引入到学校的管理中, 使学校与企业实现深层次的文化融合。

具体来说, 一是建设具有工业文化特征的院校文化。高职院校要结合所面向的行业企业的特点、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 明确办学宗旨, 凝练学校核心精神, 塑造独特的文化气质与风格。二是精心设计学校硬件环境, 将优秀工业文化元素植入校园。学校的雕塑、围廊、花园、实验室、实训车间建设, 要借鉴优秀企业文化元素, 营造鲜明的工业文化氛围。三是将优秀企业的文化管理制度引入高职院校, 如将金融企业的诚信积分制度引入校园, 等等。

2. 践行工学结合, 将工业文化纳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教育的核心是人与文化之间的双向互动, 先进的文化可以教化、培育和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 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育人的最终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技能的企业人。高职教育要实现教育与企业的有效衔接, 不仅要做到工业文化进校园, 还要努力使企业文化进课堂, 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全方位地渗透工业文化的影响。

在基础文化课教学中, 应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法律与道德等课程, 开展企业文化中职业道德、职业行为规范、纪律观念和守法意识教育;在专业理论教学中, 要与企业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共同研究教学内容, 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吸收到课程内容之中, 促进企业文化向课程文化的渗透。

实践教学是学生最直接、最真切感受企业文化的有效形式, 是实现企业文化育人的最佳路径。首先, 要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实施“双主体”合作育人。高职院校应将知名企业的生产线、试验场、实验室、检测站等引进校园, 建立真实的工业生产环境, 按照企业生产的要求张贴企业规章、操作规范、工艺流程, 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真实的企业环境, 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形成“校中厂”式的工业文化, 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便捷、直观地体验到现代企业的运转模式, 使学生在潜意识中浸润企业文化, 从而提高学生对工业生产的认知和适应能力;同时, 学校要主动与管理规范、文化先进的大型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实习基地, 借企业真实的工业环境为教育教学服务, 形成“厂中校”的工业文化, 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掌握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职业素养, 真正受到工业文化的滋润与熏陶。其次, 要按照“真实企业”的规定组织实践教学, 从着装、规程、奖惩等方面都严格按照企业的要求, 使学生始终浸润在“职业人”的文化氛围中, 养成规范严谨、精益求精、诚实守信、敬业乐业的优秀文化品质。

3. 开发、创新工业文化, 为新型工业化提供精神动力。

胡锦涛同志指出:“推进文化发展, 基础在继承, 关键在创新。”高职院校作为文化教育机构, 不仅承担技术开发与推广的任务, 也要发挥其人才和智力的优势, 建立工业文化研究机构, 将工业文化发展中的问题作为科研课题, 积极开展工业文化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在工业文化创新中发挥作用。一是大力发掘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积累和沉淀的优秀文化。伴随我国工业的成长, 初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工业文化, 在历史发展中积淀的工业文化遗产, 需要整理、开发和提炼, 高职院校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 用改造和创新的方法, 发掘工业文化遗产中的内在价值, 赋予其崭新的时代精神, 提升其品质, 在彰显其精神风貌的同时, 培育新的工业文化精神。二是立足本区域, 研究当地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为当地企业的文化建设提供建设性的方案。高职院校作为所在地区的文化教育机构, 自然应该将该地区工业文化建设作为重要任务, 高职院校可通过对当地企业个案的文化研究, 帮助本地企业尤其小微企业梳理文化建设思路, 根据它们生产经营的定位和历史发展积淀, 对其文化进行创意研发、特色设计、策划咨询, 如开发企业文化标识系统、凝练企业核心价值观、设计文化管理的方法与策略等, 为企业文化建设助力。

将“学校人”培养成为“企业人”, 创新工业文化、提升工业品质, 是高职院校的使命和企业的期待。高职院校应把文化传承创新置于重要地位, 在进行文化育人的同时, 将自己建设成为区域工业文化的孕育中心、创新中心, 为推动区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 (缩印合订本) [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79:1533.

[2]张心昊, 等.唐山工业文化初论[J].唐山学院学报, 2005 (06) .

[3]余祖光.先进工业文化进入职业院校校园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2) .

[4]杨月坤.企业文化创新——企业创新的动力之源[J].工业技术经济, 2007 (12) .

[5]丹增.文化生产力及其发展问题[J].求是, 2007 (09) .

[6]杨舒, 解艳华.工业文化进校园, 亟待破解“融合”难题[N].人民政协报, 2011-08-24.

上一篇:高数考研极限计算下一篇:交通事故协议书在哪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