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剪纸: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并行

2024-06-20

柘荣剪纸: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并行(精选3篇)

柘荣剪纸: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并行 篇1

柘荣剪纸: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并行

【口播】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和艺术享受。在我省宁德市就有这么一个地方,剪纸已经成为当地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现在我们就去看看宁德市柘荣剪纸是怎样做到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同进的。

【配音】据史料记载,唐以后,由于战乱等各种原因,中原人民流入柘荣定居,同时将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带入柘荣。柘荣民间剪纸虽一脉相承于陕北民间剪纸,却因地处灵秀的江南,久而久之,形成了柘荣地区特有的剪纸艺术,兼具北方的质朴和南方的灵秀。柘荣剪纸堪称闽东一绝,在闽东民间民俗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山城柘荣的民间剪纸艺术有如山里奇葩,纯朴馥郁,渗透在每一个柘荣人们的心中,每逢婚嫁喜事,生日寿筵、岁时节令,人们都喜欢用贴窗花、喜花等,增添喜庆吉祥的气氛。已经耄耋之年的剪纸传承人袁秀莹对剪纸的热爱就是在这样深厚浓郁的艺术氛围下形成的。她从小耳濡目染,剪纸70余年,刀剪不辍。【同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袁秀莹 我的家庭 我的祖母 母亲

她们绣花的时候 就自己剪花来剪(绣)我就在旁边来看 受到影响

因为这个也受到我们柘荣的风俗民情以及我家庭情况(影响)

【配音】游走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柘荣的大街小巷里,在古朴的建筑中不时能看到三三两两集聚在一起的大人小孩在用剪刀裁剪出花、鸟、虫、鱼„„,耳中随时能听到“咔嚓咔嚓”有节奏的剪纸声。说到剪刀,就不得不提一下柘荣的剪刀。柘荣剪刀以其刀刃锋利,早在十八世纪就开始驰誉全国。柘荣素有“中国刀剪之乡”的美誉。

【同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袁秀莹 就是细

这个就是细 主要这个口要尖 要对口 像我们柘荣就习惯用这个剪刀 像我们柘荣过去作为女孩子 陪嫁的

这个剪刀一定要有一把

第二大的一把 最大的一把

三把剪刀 这是我们柘荣的风俗

【配音】在柘荣,每一位女子必有一把剪刀,有道是“二月闺秀绣罗衫,巧剪花样百家传。” 说的就是柘荣乡间巧女的剪纸技艺。她们得祖辈传授,凭着对生活的体察,以大胆丰富的想象,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剪刀再现出来。质朴的柘荣人民也喜欢在剪纸中把一些现实生活表现出来,柘荣的药材是出了名的,其中以太子参为最,因此柘荣有“太子参之乡”的说法,在柘荣的剪纸艺术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表现药材的。这也造就柘荣剪纸品位独具、造型简练、或淳朴率真,或清新典雅,或妙趣横溢的艺术风格。鲜明的特色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要求。袁秀莹老人的作品在剪法上又给人圆润通透的感觉,别具一格,独具魅力。【同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袁秀莹 我的风格是比较写实 圆润一点的 我的风格是比较写实的 有的人是夸张的

我的原来是比较写实的 剪出来是比较圆润的 所以我的剪纸一拿出来 我这么多学生一看 就知道这个是袁老师的

刚刚这个 抓迷藏(作品)在以前小孩子的时候玩的东西 没有现在这么丰富 都没有

所以这个抓迷藏就是我小孩子的时候玩的东西 现在剪纸把他创作出来 这就是我童年的记忆

【配音】70多个春秋的剪纸生涯。袁老培育了许多优秀的剪纸人才,她传承着祖祖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今年来,柘荣剪纸可谓是人才辈出。时任柘荣剪纸艺术协会的游晓亲就是袁秀莹的徒弟。【同期】柘荣县剪纸艺术协会

游晓亲 我是从我们学校毕业以后

然后那时候我们学校就有邀请我们的元老到我们学校办个剪纸培训班 我是袁老手下带(的)学生 从那个时候我就跟袁老开始学习剪纸 如今算来也有20来年的历史了 从那个时候开始剪纸

我就被剪纸这块艺术深深吸引了 我觉得非常方便 只有有一把剪刀一张红纸 走到哪里都能剪哪里 而且她的表现性也是非常强 只要你所看到的

随手就可以把之中的美抓住

而且对学生那块来说也是培养他们非常好的那种 艺术的一块途径

【口播】剪纸是柘荣剪纸人的生命之树,他们用对剪纸的热爱,在不断提升自己剪纸技艺的过程中,还不忘培育下一代剪纸人。让柘荣剪纸在广阔的历史洪流中,不断的幻化出它独有的魅力。柘荣职业技术学校剪纸人才培训中心的青年教师郑平芳也是其中的一位。广告之后,让我们去看看她是如何锐意创新,传承剪纸艺术的。【配音】如今在柘荣,中小学和幼儿园均有开设剪纸兴趣小组,努力引导青少年从小热爱传统民间艺术,加强新生力量的培养。以文化馆为主要阵地每年举办剪纸培训班,开展创作活动。

【同期】人类非物质文化一查“柘荣剪纸”传承人郑平芳的学生 上手快吗 学得快吗 挺快的

因为我们是比较早学的 像他们就比较晚 那你学多久 我初中的时候

老师就有在我们那里上过课 所以偶尔就有学一下

【配音】这些都是郑平芳的学生,毕业于福建师大美术专业的郑平芳,她已经学习剪纸20多年了,在剪纸艺术上,她锐意创新,尤为擅长将诗书画融入剪纸之中,从而创作出一幅幅秀丽婉约、气韵灵动并带有诗性哲理的剪纸作品。

【同期】人类非物质文化一查“柘荣剪纸”传承人 郑平芳 在兔年里面 我们选择了一个非常和谐大自然 这样一个角度

让兔子 他在这样一个多层的 立体的这样一个森林里面 然后在那边玩耍 他呼唤他 回家咯

这个还在迷恋着大自然的山光水色 他带着他的孩子 一家子出来

创意的灵感就来源于我们国家说的 和谐社会 和谐家庭

【配音】科班出生的郑平芳,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利用一些理论知识对剪纸进行创新,把明暗关系、远近关系等绘画原理融入剪纸作品之中,并独创立体剪纸,这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剪纸热情。【同期】人类非物质文化一查“柘荣剪纸”传承人 郑平芳 教学生进行多层的剪 学生比较多

我们也可以叫他尝试从远到近明暗关系

还有再融入一些文学的色彩

现在也教一些立体的剪纸 比如说一些动物啊

花鸟啊 我们能尽量的让他能立起来

让他更适合一些80后90后小孩的欣赏角度考虑 因为我们这边做一个传承人 专门在职业技术学校 教这个剪纸

所以我们平时是专门在研究这个剪纸 怎样的发展 怎样的创新 从这个角度

【配音】柘荣剪纸未来怎么发展?怎样将艺术转化为资本?怎样变剪纸艺术优势为产业优势?这都是柘荣剪纸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2000年袁秀莹率先将剪纸装饰成艺术品,推向市场,开始剪纸艺术产业化。目前拥有“袁秀莹剪纸艺术馆”、“柘荣县传承剪纸加工厂”、“福州市鼓楼区吴秋凤剪纸店”三家企业。开发出剪纸镜框、剪纸挂历、卷轴、精装本、简装本、贺卡、书签等各类产品。【同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袁秀莹 因为人家的需求也不一样了

所以我们现在就 我们也随着社会的发展 我们就要剪那个大的 比较 更有那个 体裁等 更有欣赏(性)

【配音】近十几年来,柘荣县政府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以及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促进柘荣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民间艺术产业市场化的发展。2002年,柘荣成立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工作领导小组和民间艺术工作办公室,出台《柘荣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建设规划”》;2004年,成立柘荣民间艺术抢救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柘荣民间艺术抢救保护规划》和《柘荣民间艺术抢救保护实施意见》,使柘荣民间艺术之乡建设和民间艺术抢救保护工作规范化、法制化。在2005年的时候,柘荣县剪纸艺术协会的成立,为柘荣剪纸的发展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期】游晓亲 成立之后

我们经常组织人员参加各级的国家大赛 还有(在这之间)每一年都有设立剪纸培训班 还有剪纸艺术切磋

还有组织人员参加 比如说618 918的博览会 大型的活动

【配音】在柘荣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剪纸艺人的努力下,近年来,柘荣县涌现出不少剪纸企业、个人剪纸艺术馆等,【同期】 从大的环境来说

去年省政府的工作报告已经把柘荣的剪纸 作为

海西柘荣剪纸基地的一个命名和说法来加以扶持 前不久召开的党中央的十七届六中全会 又专门对这个文化工作 做了重点的强调 前不久的话 省市中央的一些领导 都来到了闽东

来到了柘荣对剪纸工作给予了厚望

县委县政府和我们职能部门现在已经积极的行动起来 采取各种措施来发展我们剪纸未来的产业

【口播】在当前社会主义文化艺术建设过程中,做好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完全可以放开思路,大胆革新,导入市场经济的元素,在满足人民文化精神需求的同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使文化艺术优势转为产业优势。柘荣剪纸产业,很好的融入社会发展的激流之中,激流勇进,正在不断地发展之中。好了,本期的节目结束了,下期同一时间,再见!

柘荣剪纸: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并行 篇2

关键词:剪纸,窗花,民间艺术,民俗文化,传承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 文化历史悠久,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众在农耕社会里的农业祭祀、传统节日、农耕闲暇等, 通过剪纸艺术在民俗活动中创造、演绎、流传着这种民间艺术活动。剪纸艺术的技法、图案内容、表现形式也传递了当时的生活环境和风土人情, 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剪纸作为一种特定的艺术范畴, 区别于社会分化后的宗教艺术、宫廷艺术、文人艺术, 其涵盖了人们生活众多方面, 剪纸的纹饰和造型样式体现了中国普通民众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内心情感;折射出一个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性。如以阳刻为主, 阴刻为辅, 的丰宁满族剪纸;展现当地民俗信仰、人生礼仪的中阳剪纸;既有北方豪迈质朴、又有南方细腻秀丽的蔚县剪纸。剪纸载体材料虽轻, 承载却重。

一、剪纸的发展历程

剪纸, 又叫刻纸, 是一种镂空艺术。其载体可以是树叶、纸张、金银箔、布、皮革;其基本单元是线条和块面, 基本语言符号是装饰化的点、线、面;其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观念的二维性, 线条与装饰, 写意与寓意等许多方面。

在还没有纸的远古时代, 人们已经发现并运用镂刻、透空的艺术表现手法, 从彩陶到岩画, 青铜器到画像石, 使其表现手法得到延续和发展。剪纸艺术雏形最早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的西周, 《史记·晋世家》中记载一则有关“成王剪桐封弟”的故事, 故事讲述的是周成王姬诵在花园剪梧桐叶成玉圭形, 赐予即将去唐国担任诸侯的弟弟姬虞的故事, 这是剪纸艺术见于史书最早的记载。南北朝沈约《咏梧桐诗》中的“微叶虽可贱, 一剪或成圭”也间接的表明当时的剪裁材料为梧桐叶。

西汉时期造纸术的发明, 纸便于剪裁镂空的特点符合民间艺术的需要, 使得剪纸真正的确定;我国最早的剪纸实物是1959年出土的古代吐鲁番的一幅团花剪纸, 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 剪纸交叉错落, 排列有序, 具有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格。

唐代时期剪纸装饰实物逐渐被金银箔、皮革类刻花冠饰等代替。“暖汤翟我足, 剪纸找我魂。”诗句中可见当时以剪纸招魂的风俗习惯流传民间。

宋代时期造纸业日益完善, 纸品种类繁多, 为剪纸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了可能, 出现一些具有商业性质用于手工艺装饰的剪纸, 如将剪纸的样式用于陶瓷品, 通过上釉, 使陶瓷品更加精美;剪纸的题材也更加广泛并丰富其他艺术作品的发展, 宋代盛行的皮影戏中的人物造型有一些也是用剪纸制作而成, 两种近似的艺术作品相互借鉴, 相互影响。

明清时期剪纸手工日趋完善, 民间应用范围持续不断扩大, 扇面的纹饰、刺绣的花样、家具的装饰多以剪纸手工样式为基础, 佳作大多构图饱满, 线条连贯;这时期地方戏曲艺术也十分兴盛, 剪纸也以地方戏为题材, 曾被誉为“戏曲之乡”的古蒲州, 地方戏融合皮影戏剪纸技术, 创造出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著作, 例如《西厢记》《三进士》。

二、剪纸艺术的重要性

1. 剪纸的经典形式——窗花

窗花是传统民间节庆或活动的剪贴画, 用于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受地理位置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地方的建筑形式和窗户的结构大小都拥有各自的特色, 其窗花也风格迥异。

2. 各地区的剪纸文化

(1) 陕北民间剪纸

剪纸, 在陕北民间又被称为“窗花”, 窗花除剪纸外还包括帘花、墙花、灯花等, 题材丰富, 上至飞禽走兽, 下至花卉鱼虫, 远至古老的神话传说, 近至普通的农耕记事。陕北地处黄河流域, 历史悠久, 拥有大量的名人墓葬和文化遗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都曾在此繁荣过, 对陕北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元朝之后, 天灾人祸的发生, 地理位置带来的交通闭塞, 使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影响甚微, 古老的风俗习惯和民间风俗得到很好的保存, 且世代传承。

在陕北地区, 一般节日里很少能看到窗花, 除了最为隆重的春节。在陕北农村, 每逢过年, 家家户户都要贴上花花绿绿, 形状各异的窗花, 几乎囊括了当地所有的剪纸题材;美化窑洞的同时又能启蒙孩子的教育。戏曲人物也是陕北剪纸的一大特色。《戏人》作品就吸收了皮影戏的造型特征, 戏人又是剪纸化的皮影;两种艺术相互渗透。戏人剪纸刀功深厚, 纹理细腻;颠覆了我们对陕北粗犷型民间剪纸的观念, 不一样的印象使我们对陕北剪纸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陕北剪纸以其材料轻便, 易于剪刻, 美观实用的特点, 被完整的保留下来, 并得到发展。

(2) 陇中民俗剪纸

陇中地处黄土高原中央, 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受地理位置的影响, 为防风寒, 窗户一般是两层结构。里层是可关闭的实木镶板窗扇, 外面是由小方格组成, 也称为“棋窗”。陇中属于周秦故地, 关陇咽喉, 历史地域文化特色鲜明, 由于陇中地区自然环境的严苛, 文化变迁的速度缓慢, 保留了大量的民俗文化。当地的窗花积极吸收了古建筑雕花的结构, 陇中窗花多为套色, 注重整体布局;强调色彩搭配。

(3) 风格独特的蔚县剪纸

蔚县剪纸又称蔚县窗花, 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一个独特的派别, 源于乡间农村, 扎根于乡土发展, 是无形的文化遗产。它和中国其他剪纸不同, 民间剪纸多以剪刀裁剪, 而蔚县剪纸是用刻刀刻制, 唯一的以阴刻为主的剪纸。蔚县位于河北省, 作为古代内地与边塞的交通要道, 是中国古代北方的重要发祥地, 也是当时的经济文化枢纽。蔚县窗花是直接从窗户发展下来, 最早的窗花为当地的“天皮亮”。蔚县窗花发展至今, 小说戏曲的传播, 外地木版画、江南刺绣的影响, 蔚县窗花结合本土优秀文化, 吸收外来文化精髓。形成兼具北方和南方特点的剪纸艺术。

三、剪纸文化传承应做的措施

中国古老的剪纸民俗文化是由千百年的地理环境、民众生活方式、当地风俗习惯等诸多原因形成的文化精髓, 民俗文化的传承是传统文化的延续。随着社会的发展, 时代的变更,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现代化科技向农村的渗透, 使人们闲暇娱乐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民间剪纸活动的社会生态环境和文化载体发生了改变, 使剪纸艺术逐渐的退出村民日常的闲暇生活。

剪纸不受生活习惯和题材的约束, 可随心所欲的创造, 有利于剪纸和多种物象组合, 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达到“以象寓意”“以意构象”的效果, 传达人们希望身体健康、丰衣足食, 这种朴素的愿望。剪纸艺术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挖掘的地方, 如此古老的民间艺术是珍贵的, 那种返朴归真的魅力是需要得到传承的。

1. 口传心授, 世代延续

剪纸民俗文化的传承, 是将传统剪纸文化的风俗习惯得以传达和继承。传承的方式大略是通过目、耳、心, 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 由继承者与传达者对剪纸文化有着共同的情感, 通过对形态的观察、口头语言的传授、制作技能的行为指导, 将剪纸的民俗文化得以延续。

民间剪纸的实际途径主要包括三种, 分别是亲缘传承、业缘传承和地缘传承。中国数千年封建的自然经济, 形成了以血缘为根本的传承观念, 许多剪纸口诀和花样本都是由有亲缘的家庭成员世代传承。唐宋之后经济高度繁荣, 商品经济的产生, 剪纸的传承方式逐渐以行业传承为中心, 主要通过拜师学艺。明清时期中国大门的打开, 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在一些商业发达、交通便利的大城市出现以贩卖剪纸为生的剪纸艺人, 使剪纸横向拓展。

2. 扩大剪纸文化的传播与保护

剪纸艺术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的一种, 根植于人民的社会生活。剪纸活动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形式多样, 适合在小学和初中的手工课程中, 通过剪纸方面的手工课程, 让优秀的剪纸文化融入孩子的学习中, 增强文化的教育效果, 为文化的传承提供生长的“土壤”。

早期剪纸文化的传承, 大多通过心口相传的言语来传达。20世纪的上半叶, 传统民俗的剪纸文化得以被人们研究和记录。随之出版了大量的剪纸文化的书籍及理论研究文章逐渐通过文字和书籍来记载。现代, 则有了录音笔、影像记录等更多的数码方式来记录, 将口头传承的方式得以更为广泛的传播。

3.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产品中的运用与创新

原本被贴在家里作为装饰性的剪纸, 随着居住方式的改变, 逐渐走下窗户消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如今, 剪纸艺术的作品大多会以旅游纪念品的形式在市场上售卖。或通过一定的载体, 例如挂历、明信片、画册等形式进行发行, 其市场的销售量并不高。在科技发达, 产品琳琅满目的今天, 将传统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艺术的跨界融合, 才是传统艺术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剪纸文化所拥有的深厚文化底蕴、精巧的图案纹样, 丰富的色彩搭配, 独特的加工方法, 是中国传统艺术中最具有现代设计感的艺术形式, 可以广泛的应用在广告、插画、动画等平面设计中。剪纸的阴阳结合的艺术特色, 可以运用在灯具、家具等家居产品中, 通过镂空的艺术手法, 构成产品的虚实关系。对于剪纸的材料, 可利用现代科技制造出保存寿命长的特殊艺术纸, 甚至于打破纸的局限, 用有机玻璃等材料表现剪纸的效果;对于剪纸的服饰应用方向, 可采取现代服饰与剪纸艺术的结合等措施, 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结合, 扩大剪纸艺术传播的同时更有利于剪纸文化的传承。

将传统的剪纸艺术打破了单一的使用方式, 将科学、文化、艺术、技术、材料、经济融入到剪纸艺术的创新设计中, 将传统的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 得以创新延续。党在十七大报告中, 曾强调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提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泊, 保持民族性的同时体现时代性”。

四、总结

随着时代的不断迁移, 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 传统的民俗文化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变化。而剪纸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流传至今, 主要原因是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剪纸寄托情感。剪纸作为民间艺术中的一种, 受到地理位置、文化环境的影响, 具有浓郁的地方民俗特色;但都是通过剪纸表达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民间剪纸的表现语言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借物抒情, 是因为创作者们为剪纸不断注入鲜活的血液和旺盛的活力。剪纸的价值远远超越了其自身, 它向世人展示了纳福迎祥、生命长存、祈求美好生活的民俗文化, 丰富了民俗文化的内涵;剪纸艺术也起到了沟通群众情感、教化等重要的社会功能;在民俗文化及其传承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胜中.中国民间剪纸 (上)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4.

[2]王伯敏.中国民间剪纸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6.

[3]左汉中.中国民间剪纸造型.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0.

柘荣剪纸: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并行 篇3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民族世代相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让我们见证了历史,得到了宝贵的文化资源。满族剪纸作为民间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其的传承与保护是刻不容缓的。本文针对满族剪纸的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教育传承与保护上提出意见以及具体的措施。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满族剪纸 传承 保护

中圄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4-0100-02

一 满族剪纸的保护现状

1 申报情况

辽宁省的剪纸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我省有五个城市列入其中,它们是鞍山的“岫岩满族剪纸”、锦州的“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抚顺的“新宾满族剪纸”、朝阳的“建平满族剪纸”、大连的“庄河满族”,以上均收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2 濒危状况

剪纸艺术是一门口传心授的技艺,在传承中极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社会现代化的进程已经影响了剪纸艺术的发展,所以人作为传承的载体,对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是关键。老一辈的传承人在消亡,能够继承这门技艺的人寥寥无几,而新一代的青年更愿意接受现代的文化,对于民族民俗的文化艺术却缺少传承和创新的责任,甚至于对传统的民俗文化失去兴趣或相知甚少,如果想把继承创新满族剪纸艺术的希望寄托在现代青年的身上,恐怕他们现在还担不起重任。

而对于传承人也有其担心之处,其一,一些传承人缺少创新的意识,不注重自我的艺术修养和技艺的提高。其二,传承人的徒弟虽多,但能独当一面的接班人却寥寥可数,继承人的队伍中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其三,老旧的思想观念也是一些传承人不肯突破的枷锁,他们的民族色彩浓重,这也导致了传承人的缺失。

二 满族剪纸的教育传承方式研究

国家的培育对民间文化遗产的传承至关重要,它涉及的是幼儿到青年这一十分重要的群体,他们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发展。从我们现在的教育体系来看,对于民族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带有盲目的鄙视及缺少理性的关注色彩,并没有完全正确地摆正其位置。所以满族剪纸想要传承发展下去,应该把民间文化加入到公众活动,尤其是青少年教育的活动,社会的进步需要知识的发展,把满族剪纸引入学校,进入课堂,不是要把剪纸作为研究的对象,而是把剪纸当作一门传统技艺去学习去继承。

1 普及教育

孩子即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也是民族传统的传承者。反观现如今,孩子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与民族文化相脱节,这也造成了一批疏离本民族文化的群体。随着现代学校教育,使孩子们日渐远离原本属于民族的东西,直接影响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所以把民间剪纸艺术引入中小学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可以在中小学设立剪纸兴趣班,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到校内指导,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让青少年了解、认识、热爱剪纸艺术。而如何加强青少年对民间剪纸艺术的保护意识与自我责任感,可以提出具体的活动方式,例如,对满族剪纸的考察与社会实践。同时可以开展选修课辅导学生上网学习、讨论、包括直接动手实践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中学往往只重视学习,而忽略了美术教育中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历史,应改变课堂的学习模式,提倡学生主动参与、研究、动手,设置一些考查课、欣赏课、理论研讨和实践课等,培养锻炼青少年收集信息的能力、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遇事的处理能力。

2 高校教育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研究机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益重视,中国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也再一次被重视,同时社会各界也在积极探索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高校作为文化传承的继承载体,大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义不容辞的,而大学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为社会发展、信息服务提供相应的人才。将剪纸艺术引入高校,在高校教育上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民族精神,锻炼意志品格,还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审美意识。将剪纸艺术引进高校,大学生可采用海报、展板、报刊、网络等形式将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及保护与传承的目的通过校园文化进行推广宣传;也可在校园文化中把剪纸作品进行展出或在图书馆进行剪纸作品的展示;还可在校园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讲座,邀请专业剪纸艺术家前来或学生们报名参加,调动积极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是纸上谈兵,举办一两次活动、讲座就可以完成的,是需要进入社会去探索、亲身去感悟的。作为高校生已有自我的主观意识,有比较专业的知识,这是大学生的优势,所以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时间展开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社会实践。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单人实践或团队实践。实践的内容即可以针对非遗进行推广宣传,进行收集资料,也可学习与传承相关内容。而实践的结果可以以报告的形式进行汇报,也可以表演等生动的形式汇报。同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归档这样耗时、耗力的工作来说,可以动员全国各地的学生进行拉网式普查,即可省时省力,也可让大学生在这其中学到相对的知识,互惠互利。各高校可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进行合作,让大学生进入社会活动,在亲身体验的同时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3 社会教育

满族剪纸艺术已淡出现代社会,而如何让社会主体重新关注它,重新建立剪纸受众群体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校园无疑是让传统艺术发展最好的地方,但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社会这个大的群体也是剪纸艺术发展下去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全国各地的政府文化部门应该大力支持当地培养剪纸艺人,引导大众回归审美方向。

(1)建立社区兴趣班

在社会这样庞大的群体中绝不缺乏对剪纸艺术的爱好者及感兴趣的人群。针对这样的群体,政府可以在社区内开设剪纸培训班,把在社会中对剪纸有兴趣的群体归拢起来。社会办的培训班如果想要长远的发展,就要学会抓住他们的好奇心,进行专业的引导,可开展普及型和系统性两种培训班,从文化历史、艺术特色等基础知识开始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重视;在此基础上进入系统班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学习,对于天赋高的重点培养,使其可以成为民间剪纸艺术家。

nlc202309031937

(2)增建公共文化艺术馆

剪纸艺术的发展是需要相互交流切磋的,所以为他们提供相对应的交流场所是必须的,政府应考虑增建公共文化艺术馆。时代的变迁,现代人的单元房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不似以往街坊邻居可以经常炕上、院里常交流,这也使人们的心理空间在变小。建设公共文化馆可以为剪纸艺术提供一个固定的场所,可每月或节日在此举行剪纸艺术交流展览会,鼓励全民参加,调动剪纸艺人的创作欲望,用交流激发创作灵感,回归生活,让剪纸艺术重新引导大众审美取向。

同时,政府文化部门可以建立剪纸的小型博物馆,把优秀的剪纸作品收入其中,尤其是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从过去流传下来的作品给予收藏与保护,让更多的社会群体可以欣赏到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

三 满族剪纸的保护方法建议

1 确立保护的思想

(1)加强立法保护

法律可以保护满族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就是根本的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消亡,可人们却没有树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立法保护刻不容缓。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是儿戏,是我们肩负的重任,是要子孙后代传共同去努力完成的。想要这项工程实施好,走得远,眼前的应急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见识的法律和政策作为坚强的后盾去约束和保障。”

因此,辽宁省相关部门应针对满族剪纸的现状制定更为具体的保护条例。根据历史、地域、文化价值等制定保护、抢救程序,明确知识产权,为非遗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另外,韩国在保护法中特别强调奖惩措施,我省在设立保护条例时,也应增加这一条文。适当的奖励可以增强社会各界人士的保护意识,而适当的惩罚则可约束那些试图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

(2)建立科学的管理机构

“科学的管理机构可以促使满族剪纸的长远发展,其可以在各部门间协调以及切实落实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等。”在辽宁满族剪纸收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传目录后,相关部门就建立了研究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心,但因缺乏经验,保护措施不科学、系统,保护工作成效不显著,因此,如何以科学化、专业化的方式保护与传承下去,建立更全面的管理机构是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是组织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或组织者等进行培训工作。

2 设立满族民间剪纸文化抢救、保护资金,开发监制文化产业

资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保证。只有资金足够充足,保护与传承的工作才能延伸下去。所以辽宁省应该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取得政府、文化部门的支持,鼓励企业进行捐赠、赞助、投资在满族剪纸相关产业上。在此基础上设立剪纸文化抢救、保护基金,对剪纸艺术有杰出贡献的人士进行赞助和表彰,鼓励民间剪纸艺人、团队走出国门参赛、参展,提供国际交流的机会。

时代在变迁,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却遭受现代化的冲击,迅速萎缩。我们应顺应时代变化,以不变应万变,通过合理开发剪纸的文化产业,来满足现代人们的需要,这也是无形中保护满族剪纸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但经济强大,文化产业也应是评判一个国家强大的标准。文化产业想要强大,需要政府无条件地给予支持才能得以继承与发展。满族剪纸作为民间的技艺可以融入到旅游经济中,同时开创到创意文化产业中来,变换形式地发展下去。

(1)宣传

辽宁省文化部门也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将满族民间剪纸有系统地纳人各地博物馆、艺术馆、民俗文化旅游胜地的陈列窗口,使其为宣传地方文化服务。

(2)与旅游相结合推进满族剪纸的开发

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人们在节假日时多选择去旅游放松。正因如此,把剪纸元素添加在景区设计中不为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式,比如广告牌上、宣传册上、制作纪念品等。同时景区可以打造剪纸一条街,这里可以展示具有满族风情特色的剪纸,供人们参观、购买。街内剪纸艺人可现场制作剪纸,有兴趣的游客可在剪纸艺人的指导下动手一试,让游客亲身体验剪纸的乐趣,用这样的方式把剪纸与旅游结合在一起,互为帮助。同时建立满族民间剪纸文化网络系统,为喜欢、爱好满族剪纸的群体提供一个互联网的交流方式。

3 应用数字化手段保护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迅速,把剪纸艺术与数字化文化遗传相结合运用是保护剪纸的必然选择。例如,美国数字图书馆中的“美国记忆”项目,把历史文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数字化,供观众在线浏览信息,其独特的功能设计赢得每年3亿美元的收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传包含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原始信息量十分广泛,具有离散性大的特点。正因为如此,运用数字化技术建立大型网络媒体数据库是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库必然选择之一,可容纳所有相关文字、图案、音频、影像等媒体类型,实现在线浏览。把数字化艺术涉及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标准采集,如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可对原始素材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和优化,把压缩、储存等技术应用到满族剪纸的材料收集中。可采用专业器材采集原始材料,对经典作品进行分析,通过图案纹样的提取来分析其艺术理念、风格特点、历史文化、剪刻技巧和构图运用,对剪纸作品进行分类与归纳。同时可以把剪纸的过程与虚拟现实结合起来,增加剪纸体验,达到剪纸艺术的广泛传播和应用。结语

满族剪纸来自于民间,是老人、妇女、孩子们闲暇时的娱乐方式。郭沫若用“一剪之巧夺神工,美在人间永不朽”的佳句来咏赞中国剪纸。辽宁省满族剪纸作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们必须重视它现在的处境,不可让这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化为乌有,抢救、保护、继承、传承与发展我们应尽全力去付出。

上一篇:愚人节八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6月份小升初模拟测试 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