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政执法违法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2024-08-09

运政执法违法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精选6篇)

运政执法违法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篇1

交通行政执法错案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2007-10-

31第一条为促进本区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和交通执法人员依法行政,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错案是指我局及其执法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主观或过失造成执法过错的案件。

第三条过错责任追究是指市交通委、区法制办或区交通局对造成错案的执法部门和有关责任人依照过错责任和造成损失情况,追究其相应责任的活动。

第四条本制度由法制科会同政工科共同组织实施。

第五条交通执法错案和过错责任追究遵循的原则:

(一)实事求是、有错必究;

(二)惩处与教育相结合;

(三)严格监督与加强执法相结合。

第六条错案认定的标准:

(一)经行政诉讼,被人民法院判定其为错案的;

(二)经行政复议,被复议机构认定其为错案的;

(三)法制科通过调阅执法案卷、受理当事人申诉等途径,审查认定其为错案的;

(四)通过信访、检举等行政执法监督途径反映,经上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调查、核实并认定其为错案的。

第七条过错责任分为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

(一)案件承办人索贿受贿、徇私枉法,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财产损失的,或使违法者逃避行政处罚的,主要过错责任由案件惩办人承担,部门负责人及单位主管领导负次要责任。

(二)案件承办人的上级领导因索贿受贿、徇私舞弊、利用职权命令或指使案件承办人枉法作出不正当或错误的行政行为,造成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财产损失的,或使违法者逃避行政处罚的,主要过错责任由案件承办人上级领导承担,案件承办人负次要责任。

(三)案件承办人超越职权范围审理案件而造成错案的,全部过错责任由案件承办

人承担。

(四)在审批活动中,承办人、审核人、审批人共同因过失造成执法过错的,应分别承担责任,其中审批人承担主要责任。

(五)审批人在审批时故意改变或不采纳承办人、审核人正确意见造成执法过错的,由审批人承担主要责任。

(六)审批承办人超越职权范围进行审批而造成错案的,全部过错责任由审批承办人承担。

(七)非审批岗人员超越职权范围进行审批而造成错案的,主要过错责任由直接责任人承担,负责审批的人员承担次要责任。

(八)经集体合议、研究决定造成错案的,由合议人员按各自在案件中所处的位置承担相应过错责任。

第八条过错责任追究方式:

(一)违反本制度第七条

(四)(八)项的规定,情节较轻的,对主要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暂扣执法证件1个月;并对次要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依法对主要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暂扣责任人执法证件3个月,并对次要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

(二)违反本制度第七条

(一)(二)

(三)(五)

(六)(七)项规定的,视情节对全部责任人或主要责任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暂扣执法证件3至6个月,扣除暂扣证件期间的岗位津贴;对次要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扣除2至4个月的岗位津贴。

(三)凡违反本制度第七条规定,情节较轻的,年终考核评定档次不得为优秀;情节较重的,年终考核评定档次为不合格或不称职。

涉及追究违纪责任的,由行政监察部门作出处理;发生行政赔偿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依法进行追偿;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条过错责任追究的程序:

(一)对经判定、认定或立案调查确定为错案的,由法制科提出纠正意见,责令限期改正;

(二)涉及重大案件的,由区交通局移送人事、组织、纪检监察部门;

(三)对过错责任人员作出追究决定,并在全局予以通报。

第十条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烟草专卖局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篇2

为加强对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的监督,规范烟草专卖行政执法行为,促进我市烟草系统依法行政,防止处罚过程中发生错案,树立烟草专卖行政执法良好的社会形象,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一、本烟草专卖局作出的烟

草行政处罚决定,必须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错案,应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1、本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经上级机关复议或法院审判被撤销或部分撤销的。

2、本局复议的案件经法院审判被撤销或变更的。

3、本局作出的行政处罚案件经上级机关复议或法院审判认为显失公正而被变更的。

4、对应予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无法律依据或正当理由而不予行政处罚的。

5、发现有违法事实,依法应立案查处而不立案或故意隐瞒不报以致超过追究时效的;

6、没有违法事实或没有证据证明有违法嫌疑而错误立案或处罚的;

7、主要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不能认定当事人违法而进行处罚的;

8、违反法定程序进行处罚的;

9、超越职权或滥用职权进行处罚的;

10、技术检验鉴定人员所作的技术检验和鉴定有误,其结论作为证据使用而导致案件处理错误的;

11、其它依法应当追究责任的。

三.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出现错误,办案人员能及时发现立即纠正,未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免予追究办案人员责任。

四.错案一经发现或发生,错案发生局应组织案件审理人员组成核查组在5日内进行核查。

五.核查人员应遵守公正、公平的原则,对案件的相关材料及相关人员(指案件承办人、鉴定人、审核人、审批人或主持人)进行了解、查询。并根据造成错案原因和故意过失所在的环节进行审核、分析,明确错案责任承担人。

六.错案核查组核查结束后,应向本局领导提交核查报告,报告应详细说明错案发生的原因、基本过程、相关人员应承担的责任。所在局根据错案相关人员责任的大小、情节轻重、造成的影响等因素,错案责任承担人应承担一般责任、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并报上级烟草专卖局备案。

七.凡因违纪、玩忽职守、索贿受贿造成错案的,根据《烟草专卖法》第43条、《行政处罚法》第58条第2款、第62条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八.对错案责任人的处理决定,原则上应在错案发生或发现后30日内作出,处理结果应报上一级烟草专卖局专卖管理处和纪检、监察部门备案,并在本局内公布。

九.对错案过错责任的追究,纳入绩效考评,并作为工作人员实绩考核的内容。

十.本规定的解释权归----烟草专卖局。

运政执法违法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篇3

【发布文号】穗府[1999]53号 【发布日期】1999-07-08 【生效日期】1999-07-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

建立和推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的通知

(穗府〔1999〕53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我市自1991年6月在全省率先建立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1998年,全市各级政府和市政府有关行政部门按照市政府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报告关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治国方略和一切政府机关都要“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的重要精神,加大了建立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力度。至1998年12月,全市8个区、4个县级市政府以及市政府53个部门重新建立和完善了行政执法责任制。通过建立和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了行政机关的执法水平,保障了法律法规的实施,促进了我市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为依法治市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建立和推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是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衡量是否真正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标志。1998年,我市已将公安、工商、城监部门作为开展实施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工作的试点,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试点单位中,市公安局的做法值得全市行政执法部门借鉴。市公安局主要有五条措施。一是重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局领导亲自组织各处室负责人共同制定《广州市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过错责任暂行规定》。二是大张旗鼓地做好实施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的宣传发动工作,让人民群众了解、支持和参与实施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健全和完善各级执法监督机制,对全市公安干警的执法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四是在实施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中坚持自查自纠,对执法中存在的过错行为进行认真整改。五是坚持依法行政,在行政执法中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为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今年内要在全市行政机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一、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认真制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过失侵害了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或故意放纵违法行为造成一定后果,受到主管部门依法追究其责任的一种行政执法工作制度。我市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法律法规赋予的执法职责,结合本部门的执法特点和实际情况,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认真制定本部门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明确追究过错责任和免予追究责任的范围。

1.追究的范围主要包括:

(1)执法时没有法定的依据;

(2)野蛮粗暴执法,造成一定后果;

(3)适用法律法规出现严重错误;

(4)违反法定的执法程序;

(5)越权行使执法职权;

(6)玩忽职守,官僚主义,工作失职,在审批中把关不严,造成一定后果;

(7)徇私枉法,故意放纵、包庇违法行为;

(8)为个人或本单位牟取私利,以权代法,以罚款代替其他处罚;

(9)其他应予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行为。

2.免予追究的范围主要包括:

(1)因法律法规规定不明确造成适用法律法规出现偏差的;

(2)因法律法规修改造成适用法律法规出现错误的;

(3)因事实认定或定案后出现新的证据,使原认定的事实或案件的性质发生变化的;

(4)因管理相对人的过错或由于不可预见、不可抗力的原因造成认定事实出现偏差的;

(5)执法违法行为的情节轻微的;

(6)对执法违法行为能自行纠正并采取补救措施的;

(7)其他不应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情形。

(二)明确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种类和方式。追究种类包括追究行政责任、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

1.行政责任的追究方式主要有:

(1)责令检查;

(2)通报批评;

(3)取消评选先进和晋升资格;

(4)暂停执法活动;

(5)行政处分;

(6)调离行政执法岗位。

2.经济责任的追究方式有:

(1)扣发岗位津贴或奖金、工资;

(2)赔偿因执法过错造成的部分或全部经济损失。

3.刑事责任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

(三)明确执法过错责任的确认机关和追究机关。

(四)明确执法过错责任的追究程序,包括立案、调查、听取陈述和辩解、作出处理决定、对处理决定不服的申诉。

(五)明确规定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工作中应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和责任与追究相适应以及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二、二、加强行政机关和执法队伍的法制建设,强化执法监督

行政机关和执法队伍是行政执法的主体,为提高行政管理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和执法队伍依法行政、依法执法,各级政府要加强行政机关和执法队伍的法制建设。要定期组织行政机关的干部和执法人员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加强业务培训,严格考核,坚持实行持证上岗制度。通过抓法制教育,抓作风纪律教育,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逐步减少执法违法现象,减少冤假错案,以推动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

建立和健全各种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是确保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顺利实施的关键。没有监督制约,再好的制度也难以落实。在当前我市各级行政机关建立和推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中,要大力加强社会监督和行政机关内部监督。今后,全市各行政部门要向社会公开执法职责、公开执法程序和设立投诉电话以及公布执法违法的追究情况,将行政执法置于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的监督之下,增强行政执法的透明度。

三、三、充分认识推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的重要性,加强对追错工作的组织领导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真正做到依法治国,其首要任务就是要求各级政府机关要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从我市目前行政执法的情况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个别部门和单位中仍然比较严重。为坚决制止政府某些部门或个人滥用职权、以权压法的违法行为,树立高效、廉洁、公正的政府机关形象,提高各级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必须在政府机关推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和推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是实现依法治国、依法治省、依法治市的需要,是当前政府行政执法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将建立和推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摆到重要位置上,列入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并确定分管领导。市政府法制局及全市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法制机构,在建立和推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过程中,要主动协助各级领导,对此项工作进行组织指导、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各级政府的监察和人事部门,也要协助各级领导,对在推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中发生的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决不姑息。

四、四、要抓紧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的实施

市政府各部门要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尽快制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于1999年10月30日前,将本部门制定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书面报送市政府法制局。各区、县级市政府的行政部门,也应同时将本部门制定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书面报送本级政府的法制机构,以确保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在全市顺利实施。

广州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九年七月八日

计生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篇4

第一条 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过错是指计划生育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有关规定,但尚不够追究刑事责任的具体行政行为。

第二条 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应当遵循:

1、依法追究的原则;

2、实事求是,有错必究的原则;

3、责任自负的原则;

4、过错与承担责任相适应的原则;

5、重大教育的原则。

第三条 计划生育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视为行政执法过错:

1、为不符合生育条件的夫妻办理生育手续的;

2、不按生育审批程序批准生育的;

3、违反规定随意签发计划生育证件的;

4、违反规定作出处罚或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的;

5、不按时给被征收人送达征收社会抚养费通知书,征收社会抚养费不出具社会抚养费专用票据;

6、贪污、私分、借支、挪用社会抚养费,不够刑事责任的;

7、在查办计划生育案件时,接受当事人宴请或贿赂,使案件不能得到公正处理的;

8、违反国家统计法规,在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和人口与计划生育检查中弄虚作假,情节恶劣,影响较大的;

9、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纪律,侵犯公民人身权益或财产权益的;

10、因技术服务或工作不认真,造成政策外生育的;

11、对群众举报的行政违法案件未及时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12、无故不按规定组织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或在调查、审核时弄虚作假,隐瞒真相,更改有关材料,造成政策外生育的;

13、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

第四条 执法过错责任由执法过错人承担;二人以上共同导致执法过错的,依其责任大小分别承担。

第五条 由于执法人认定的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凿,适用法律法规不正确,而导致作出错误决定的,由执法人负责。

第六条 作出处理决定的领导对执法人的执法过错应当发现而没有发现的,应当纠正而没有纠正的,由作出决定的领导人和执法人分别承担责任。

第七条 因领导指令干预导致执法过错的,同领导者承担从重追查责任。

第八条 由集体决定导致执法过错的,由主要领导人承担主要责任,其他领导和工作人员按其负责程度分别担。

第九条 执法过错人处分形式有:

1、责令检讨;

2、通报批评;

3、减发或停发岗位津贴、奖金;

4、经济处分(退赔、没收非法所得);

5、纪律处分,直到解聘或辞退。

第十条 追究执法过错行为应限期改正,逾期拒不改正的,从重追究责任。

第十一条 追究执法过错责任,应视执法过错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影响,以及责任人态度给予责任人相应的处理。

第十二条 执法过错行为给当事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由责任人所在单位先行赔偿后,再向责任人追回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

第十三条 一般过错,由执法过错责任人所在单位调查后,依有关程序提出处理意见;重大或涉及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由上级计划生育部门或本级纪检部门查处。

第十四条 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案件,应在立案后三个月内结案。因特殊原因需延长办案期限的,应当报上级批准。

第十五条 在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案件中,责任人有申

辩权、陈述权和提出异议权。

第十六条 追究执法过错案件应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

运政执法违法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篇5

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审计行政执法行为,确保依法行政、依法审计,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审计机关效能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xx行政执法责任制条列》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追究行政执法责任:

(一)不按规定持证上岗执法的;

(二)不依法履行岗位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行政执法权的;

(三)违反法定程序实施行政执法的;

(四)粗暴、野蛮执法的;

(五)对控告、检举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打击报复的;

(六)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侵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的。

二、审计人员由于故意或者审计人员由于故意或者过失造成损失和不良后果的,应予追究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视为执法过错:

(一)未按审计方案要求和法定审计程序、规定实施 1

审计,或者采取审计方法不当,造成方案确定的查证事项不能全面完成,未能如实揭露问题或者审计认定事实失实、执法行为不当,后果严重的;

(二)擅自放弃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重要线索而不深入查证,造成严重违法纪行为未能揭露的;

(三)隐瞒、夸大、缩小被审计单位违反财经法纪的事实,提交内容虚假的审计报告的;

(四)私自与被审计单位协商处理意见和对查出的问题进行结论、处理的;

(五)对查出的问题定性和处理处罚不当,造成损失和不良影响的;

(六)经过听证会、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原认定被审计单位违规事实不能成立,被撤销、变更或者造成行政赔偿的;

(七)审计过程中违反廉政和审计纪律,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

(八)泄露审计过程中知悉的国家秘密、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以及审计工作内情,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三、审计过程中发现执行过错,自下而上,分别追究有关人员的主要责任和相关责任。

(一)属于审计组成员过错的,由其负直接责任,审计组长负相关责任;

(二)属于业务部门负责人审计组长过错的,业务部门负责人、审计组长负主要责任,分管项目领导负相关责任;

(三)属于复核人员过错的,复核人员负主要责任,复核机构负责人负相关责任;

(四)属于复核机构负责人过错的,复核机构负责人负主要负责,分管领导负相关责任。

(五)两个以上共同导致过错的,分别承担各自的责任;

(六)局领导指令干预导致过错的,由该领导承担责任;

(七)集体研究导致过错的,按在决策中的作用分别承担责任。

四、执法过错的责任追究由局务会议决定。

五、追究过错责任的种类包括:

(一)责令改正错误或者告诫;

(二)局内批评或者通报批评;

(三)年度考核定为不合格;

(四)给予行政处分;

(五)追偿行政赔偿责任;

以上追究过错责任的方式可以同时适用。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六、过错责任人对行政执法责任处理决定不服的,可

以在收到处理决定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作出处理决定的机关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核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审计局提出申诉;也可以不经复核,自知道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审计局提出申诉。

七、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处理决定的执行。

运政执法违法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篇6

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

第一条 为落实部门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行为,做到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水平,正确发挥行政职能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过错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活动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

章的行为。

第三条 追究过错责任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法规、规章为准绳;

(二)实事求是,有错必究;

(三)责任追究与过错程度相适应;

(四)坚持究责与纠错相结合;

(五)及时、准确、适当、公正、公开。

第四条 对有下列行为过错情形之一的,予以追究责任: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违法作为或违法不作为给国家或管理相对人造成经济损失;

(二)未按规定程序受理和查处举报案件,造成极坏影响或经济损失的;

(三)与管理相对人恶意串通、唆使或协助其曲解、规避法律、法规和规章,损害国家和集体利益的;

(四)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或他人谋取私利,、贪污受贿,收取索要管理相对人财物的;

(五)玩忽职守,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给国家和集体利益造成损害的;

(六)超越职权,滥用职权,故意阻碍、刁难管理相对人,给生产经营活动造成损失的;

(七)因侵权、报复、违法实施处罚,引起行政诉讼,承担经济赔偿责任的;

(八)其它执法过错应当追究责任的。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追究责任。

(一)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过错行为后果的;

(二)主动呈报过错并接受组织查处的;

(三)受他人胁迫造成行为过错的;

(四)配合组织调查追究过错有立功表现的;

(五)情节轻微和其他应当从轻、减轻或免予追究责任的。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责任。

(一)以权谋私、徇私枉法、索贿受贿、报复陷害等造成违法处罚的;

(二)过错经两次以上纠正但仍犯类似执法过错的;

(三)由于执法过错造成行政复议或诉讼,导致败诉赔偿的;

(四)违法执法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

(五)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执法过错后,又不采取积极补救措施,造成经济损失的;

(六)其他应当从重追究责任的情形。

第七条 责任形式及种类

(一)行政责任: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二)民事责任:因执法过错给当事人造成损害引起诉讼、赔偿的,视责任人的过错程度及情节,令其部分或全部支付赔偿费用,并追究直接主管人员的领导责任。

(三)刑事责任:执法过错情节严重或造成重大后果,触犯刑律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八条 工作程序:经当事人申诉、群众举报、有关部门转来和内部检查等渠道发现执法过错案件,经调查属实后,由局务会议集体研究做出最后处理决定。

第九条 被处理人对处理不服,可在接到处理决定之日向人事、监察部门申诉,但申诉期间,处理决定不停止执行。

行政执法公示制度

一、为贯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保证行政执法的公开和公正,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局属执法机构、委托执法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本制度所规定的公示,是指各执法机构对本机构的职责范围、工作流程、行政执法决定(重点是行政许可决定)以及监督途径、举报电话等,采用一定形式向社会公开。

四、涉及以下行政执法行为的执法依据、法定标准、执法流程、执法决定应予公开:

(一)行政许可;

(二)行政收费;

(三)行政强制;

(四)行政检查;

(五)行政处罚;

(六)行政确认;

(七)其他应予公开的行政执法行为。

涉及行政许可的,应当依法公示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

请书示范文本等。

五、借助媒体、公开栏等各类载体公示,以规范性文件和图板的形式为主.并积极在网站上进行公示。

六、执法依据、法定标准、执法流程、执法决定发生变化时,公示的内容应随时调整,并及时更新。

七、各执法机构均应按要求建立和实施公示制度。应当公示而未按规定予以公示的,按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追究执法责任。

八、监督举报电话:XXXXX

上一篇:安全环保部门考核细则下一篇:集团公司2021年组织落实巡察组反馈意见整改情况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