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林业体制改革

2024-10-13

全面深化林业体制改革(精选8篇)

全面深化林业体制改革 篇1

2014年福建将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福建是我国南方重点集体林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林业发展事关全省大局,关系民生民利。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林业改革发展,在武平县率先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2002年,时任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作出“武平林改方向是对的,要脚踏实的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的重要指示,2003年福建林改工作正式拉开序幕。

10年来,福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改革、大胆创新,省委、省政府先后下发多个文件推进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集体林经营新机制,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国家得绿、农民得利”,林改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一是资源增长。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5.95%,连续37年保持全国首位,为实现全国林业“双增”目标作出了贡献。二是强林富民。“十一五”期间,全省林业总产值年均增长超过12%。2013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3610亿元、同比增长17%,居全国前列,对全省农民增收作出重要贡献,在山区涉林收入对农民增收贡献约占1/4。三是生态良好。目前,全省森林生态效益评估价值超过7000亿元(不包括沿海防护林),每年吸收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全省排放总量的57.8%。四是社会和谐。林改以来,全省累计调处林权纠纷9206起,涉及面积240万亩,化解了大量涉林矛盾纠纷,理顺了干群、邻里关系,维护了林区社会安定稳定。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之年。福建林业工作将紧紧围绕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的目标,按照建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为建设“生态省”和“美丽福建”作出新的贡献。

一、加强林权动态管理。一是继续稳定和落实产权。对已落实家庭承包的林地,保持经营权长期稳定;对承包到联户的林地,分山到户或将林地面积份额量化到户;对早期发包、合同到期的集体林地,由村集体收回,按照规定落实家庭承包;对少量保留在村集体经营的林地,实行民主管理、科学经营。二是全面做好林权发证。做好发证扫尾工作,加快林权管理信息化建设,力争在2015年底前建成功能多样、顺畅高效的林权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林地林木资源变化、所有权及流转变更、抵押贷款、森林保险等信息的实时更新和查询。三是加大林权纠纷调处力度。积极探索建立林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把化解林权纠纷作为农村维稳工作的重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化解一批涉林纠纷。

二、创新林业经营管理机制。一是严格管好生态公益林,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按照“区位调重、树种调优、蓄积调高”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生态公益林布局,尽量做到连片、成群,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积极推广连城等地专职护林员“乡选、站管、村监督”的做法,由乡(镇)政府主导统一选聘,林业站统一管理和考核,村集体进行监

督,切实提高管护成效。建立生态林补偿标准稳步增长机制,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启动实施沿海防护林修复、重要湿地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三沿一环”林分修复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巩固和提升生态环境优势。二是科学经营商品林,让广大林农共享“经济红利”。加大设施林业投入,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今年实施设施林业重点项目100个、带动投入5亿元以上,其中省财政安排1.27亿元,扶持花卉、油茶、竹业、林下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示范基地15万亩。大力扶持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林场、家庭林场等经营主体,稳步推进规模经营。转变传统经营方式,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强化森林抚育,推进经营目标从培育小径材向大径材转变,造林方式从炼山造林向不炼山造林转变,采伐方式从皆伐向择伐转变,利用方式从木质利用向非木质利用转变,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三、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一是落实好惠农惠林扶持政策。不断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提高林权抵押贷款抵押率,将林业种植业贷款期限延长至15年以上;简化评估程序和放贷手续,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纳入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范围,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二是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积极探索简化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手续的途径,进一步规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行为。加强行业监管,强化评估人员的管理和培训,为开展林权公平交易和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提供保障。三是有效化解风险。加快扶持建立一批林木收储中心,对出险的抵押山林进行收储,对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进行担保。林木收储中心和林业担保公司为林农生产性贷款提供担保的,由省级财政按年度担保

额的1.6%给予风险补偿。

四、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一是制定科学规划。抓紧编制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坚持生态优先,合理确定林下经济的种类和规模,科学发展林下种植业和养殖业,有序发展“森林人家”、森林景观利用等生态经济型项目以及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业,通过立体开发、以短养长,实现“不砍树、也致富”。二是示范引领。推动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示范点建设,重点扶持发展能够发挥当地优势、体现区域特色的项目,大力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并在政策、技术、培训等方面加强指导服务,努力实现“一县一品”。三是加大投入。从2013年起连续三年,省财政每年安排3000万元资金用于发展林下经济,各地相应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大力推动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林下经济的组织化水平、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模式,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五、完善林业服务体系。一是培育经营主体。引导林农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逐步发展为林业合作社、股份制合作林场(家庭林场)和专业大户,加大对林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林业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二是加快中介机构建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重点鼓励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木竹检验、林业物证鉴定等社会化中介机构建设,为林农经营林业提供便捷服务。三是统筹林业公共服务。将林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纳入地方规划,加大投入,切实改善林区

生产生活条件。加强造林、防火、采伐、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队伍建设,提高林业服务专业化水平;进一步健全森林火灾、病虫害防治等森林灾害防控体系,规划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减少森林因灾损失。

全面深化林业体制改革 篇2

1 从兴安的生态环境看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的紧迫性

大兴安岭被历史学家翦伯赞称为中国历史上“幽静的后院”。清代时对东北实行封禁, 大小兴安岭的木材得以保存下来。新中国成立初期, 基于发展国民经济对于木材的急需, 大兴安岭摇身一变, 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材基地。几十年来, 大兴安岭为国家提供商品材达1.3亿m3。由于对大兴安岭地区林木开采过度, 这使得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 其生态功能也因此而受到影响, 因此, 全面深化林业改革对于维护大兴安岭地区生态环境而言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1.1 森林资源质量下降

大兴安岭森林资源曾长期处于采育失调局面, 林业建设水平较低, 造成森林分布不均, 林分质量下降, 结构不合理, 功能不齐全。与开发初期相比较, 南部林缘已向北退缩30~50km, 活立木蓄积由开发初期的7.3亿m3减少到5.38亿m3, 相当一部分森林郁闭度在0.4以下。加上局部地区集中过量采伐, 乱砍滥伐、毁林开荒、陡坡种植, 使天然植被遭到破坏, 生态功能大大降低。

1.2 森林自然灾害加重

历史上几次大的森林火灾中, 对森林资源破坏严重, 致使森林生态功能更加弱化, 抵御病虫鼠害等自然灾害能力明显下降, 森林改培难度加大。

1.3 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野生动植物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 珍稀物种逐渐减少。渐危的樟子松面积减少了65%;红皮云杉及草苁蓉、沙参等药用植物呈减少的趋势。开发初期的马鹿、驼鹿、棕熊等已经难觅踪影, 数种候鸟已不在大兴安岭栖息, 大兴安岭江河湖泊所特有的冷水鱼也大量减少。

2 以全面深化林业改革打造龙江生态屏障

目前, 大小兴安岭已经全面停止木材商业性采伐, 将实现森工林区由木材生产为主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这一经济与社会转型期, 面临着现代化建设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双重挑战, 应处理好经济、社会、环境三者间关系, 解决林业企业生存转型的问题。

2.1 全面深化林业改革, 以生态建设为主加强森林经营和保护

坚持林业经济林中发展、林区工业林外发展, 推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深入实施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 实施森林分类经营, 强化森林管护与保护, 加强森林资源培育, 开展环境综合治理。

2.1.1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

完善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 提升森林防火水平和应急能力, 保障森林资源安全。把现有的生产能力转移到公益林抚育上, 加强森林资源培育, 提高森林的质量, 改善森林生态功能。加强森林经营, 积极开展中幼龄林抚育。

2.1.2 加强森林资源的经营

配合抓好国家林业局确定的林口林业局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试点工作, 为重点国有林区停止主伐、全面进入可持续经营管理探索新路径。采取人工造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以火烧迹地、采伐迹地、疏林地、宜林荒山荒地等为重点, 恢复和发展森林植被。

2.2 全面深化林业改革, 以加快林区经济转型促进林区生态保护

2.2.1 全面提升优势产业

充分利用林上和林下资源,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 把林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绿色生态食品、特色畜禽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扶持发展食用菌产业和特色山野菜产业;合理保护和开发野生林产品资源, 提高蓝莓等野生浆果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以有机大豆为主的特色种植业, 建设全国脱毒马铃薯繁种基地和无公害大豆等生产基地;发展貂、狐等珍贵皮毛动物和鹿、林蛙等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 建设林区特色珍稀动物养殖基地。

2.2.2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突出森林、湿地、草原和冰雪等林区特色旅游资源, 壮大生态文化旅游业。挖掘狩猎部落、民族文化、文化遗址、民俗风情等民族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加大区域合作, 打造国内外知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围绕中俄、中蒙边境景观、异域风情、界河等资源, 发展边境旅游, 建设边境观光基地。重点建设一批旅游小城镇, 开发一批以乡村度假为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充分利用林区“绿色药库”资源优势, 扶持发展北药产业。加大野生道地药材保护力度, 建设北药特色原料供应基地, 加强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 建设现代化的北药生产加工基地。

2.2.3 控制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冲突的产业

禁止新建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可恢复破坏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采项目。严格限制在林区发展对生态和环境影响大的产业, 尤其是高污染、高耗能的重化工业的发展。淘汰关闭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无后备资源的矿山开采和加工企业, 逐步减少矿山的数量。今后矿产资源加工项目必须依托现有接替产业集聚区建设。在生态功能区内发展矿产采掘业, 要加强环境保护, 提高区内矿山企业采选技术准入条件, 强化土地复垦和环境整治义务。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遗迹保护区 (地质公园) 依法限制或者禁止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已经进行开采和深加工的企业, 要积极应用新工艺和高新技术,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水平, 实行清洁生产。

3 结语

全面深化林业体制改革 篇3

攻坚克难 全面深化改革

一年来,全国林业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编制实施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划定了森林、湿地、沙区植被、物种4条生态保护红线,认真实施十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构筑十大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发展十大绿色富民产业,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建龙在安排2014年工作时强调,2014年,各级林业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汪洋副总理的讲话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改革创新,狠抓落实,力争全年完成造林9000万亩,中幼龄林抚育1.05亿亩,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5万亿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400亿美元,进一步加强森林、湿地、野生动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快恢复沙区林草植被,全面提升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水平。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我国将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会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正在研究起草相关方案。

据介绍,新一轮退耕还林将在认真总结借鉴以往经验基础上,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退耕还林成为广大群众保护生态、改善生活的自觉行动。

赵树丛指出,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是改善生态改善民生、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期待的迫切需要。在制定方案和组织实施中,一要切实巩固已有退耕还林成果,确保“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二要扩大退耕还林规模,重点考虑25度以上陡坡耕地、重点地区的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坡耕地以及西部地区实施生态移民腾退出来的耕地等,做到稳步有序推进;三要完善退耕还林政策,对还生态林、经济林的比例不再作限制,使农民获得较好的收益,既改善生态、又改善民生。

1999年~2012年,退耕还林工程共完成造林任务4.41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9亿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3.02亿亩。15年来,中央已投入各项资金3262亿元,惠及3200多万农户、1.24亿农民。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3个多百分点。目前,全国3200多万退耕农户户均已经获得7000多元的补助。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资源调查结果,全国还有6471万亩25度以上陡坡耕地。另外,全国还有大量严重沙化耕地。

在今年林业厅局长会议上记者还了解到,一直被称为老大难的国有林场改革在前几年积极探索、去年正式试点的基础上,今年有望全面启动。这是继2008年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我国林业改革和生态建设上的又一重大举措。

2013年8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了河北、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湖南和甘肃等7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我国国有林场改革进入了实质推进阶段。目前,试点总体进展顺利,在明确国有林场功能定位、科学界定国有林场属性、创新内部经营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江西省绝大部分国有林场将界定为公益事业单位,由自收自支转变为全额拨款或差额拨款,并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科学核定事业编制,在建立有利于国有林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体制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湖南省财政从2013年开始新增预算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浙江省35个林场增挂了公益林管护站牌子,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创新了森林资源管护机制。

目前,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国有林场改革方案》,重点是明确国有林场的生态公益功能定位,理顺国有林场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完善支持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政策体系。

我国共有国有林场4855个,现有职工75万人,分布在31个省(区、市)的1600多个县,经营面积11.5亿亩,林地面积8.7亿亩,约占全国林地面积的19%,所有权是全民所有,产权和管理权由中央委托地方政府行使。国有林场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为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无林少林、荒山集中连片的地区建立的以造林为主的林业基层事业单位,扮演着重要生态屏障和森林资源储备基地的角色。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国有林场已成为我国生态功能最完善、森林资源最丰富、森林景观最优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是我国国土生态安全屏障的基本骨架、优质生态产品的重要产地。

长期以来,国有林场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建设原则,在偏僻边远的荒山荒地和残次林地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在为国家生态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自身发展却陷入困境,历史欠账十分严重。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政策调整,国有林场管理经营的绝大部分森林被划为生态公益林,林场经营性收入锐减,多数国有林场处于基础设施建设无资金、造林经营无经费、职工工资无来源的“三无”状态,普遍面临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职工生活困难、基础设施落后、债务负担沉重等严重问题,无法将主要精力集中到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上来,生态服务的潜力远未充分发挥,国有林场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赵树丛特别对记者强调,今年要集中力量抓好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同时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起草完成国有林场改革方案,争取全面启动国有林场改革。要以明确功能定位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线,以完善支持政策为保障,推进国有林场转型升级科学发展,切实加强森林资源培育,有效提升公共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做出更大贡献。

nlc202309031304

锐意进取

助力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建设

1月9日下午,国家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树丛在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上作重要讲话,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完善治理体系,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赵树丛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林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总目标,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总任务,以全面深化林业改革为总动力,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认真实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创新林业体制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推进国家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内生动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更好的生态

条件。

赵树丛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相继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全党全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各级林业部门都要认真学习领会这些重要讲话,切实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第一,要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论述。第二,要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论述。第三,要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论述。第四,要深入学习领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第五,要深入学习领会讲话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

赵树丛要求,科学把握我国林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快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既要把握中央的新要求,又要把握林业的新特征。2011年以来,我们完成了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第四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第二次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和第二次全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第一批调查,为科学判断我国林业发展水平提供了重要依据。综合分析调查监测数据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林业发展呈现出八个基本特征。第一,森林资源增长与木材供应不足并存,木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对森林资源的压力日益加大。第二,森林资源总量提升与森林粗放经营并存,提高森林质量潜力巨大,加强森林经营势在必行。第三,生态改善与生态退化并存,自然生态系统依然十分脆弱,生态资源总量依然严重不足。第四,生态需求增加与资金投入不足并存,资金短缺依然是林业生态建设重要的瓶颈制约。第五,林业产业快速发展与林区民生问题突出并存,发展绿色富民产业、改善林区民生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第六,林业科技进步与生产技术落后并存,提升林业发展质量效益还有很大空间。第七,社会高度关注与生态破坏严重并存,增强生态意识、遏制生态破坏依然任重道远。第八,战略机遇与严峻挑战并存,用好机遇、应对挑战已成为各级林业部门面临的重大考验。

赵树丛要求,全面深化各项林业改革。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林业改革已经取得三项重大成果。一是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为标志,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的体制机制初步建立。二是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标志,赋予了亿万农民真正意义上的财产权利。三是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我国林业产业市场化全球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我国林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主要靠改革,解决林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还要靠改革。目前,全面深化林业改革的任务十分繁重,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分类推进林业改革,有序推进林业改革,不断为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一要加快完善一批改革措施。二要扎实抓好一批改革试点。三要精心谋划一批改革顶层设计。四要深入研究储备一批改革措施。

赵树丛强调,要切实抓好各项林业重点工作。加快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增加生态资源总量,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林业的核心任务。当前,林业改革发展中有一些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一是关于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问题。二是关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问题。三是关于森林经营问题。四是关于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问题。五是关于森林防火问题。六是关于发展绿色富民产业问题。七是关于加强城镇生态建设问题。八是关于林业科技创新问题。九是关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问题。十是关于林业对外开放问题。十一是关于扩大林业影响力问题。

赵树丛最后指出,要深入开展“两转变、两服务”活动。当前,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正在进行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全新实践,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条件更加接近林业发展的奋斗目标,但面临的问题更加集中、肩负的任务更加繁重。越是面对复杂形势,越是面对艰巨任务,越需要思想认识上的统一、作风意志上的过硬、政府管理上的科学。各级林业部门要深入开展“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活动,努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更好地发挥政府在推动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第一,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第二,转变工作作风,更好地服务基层群众。第三回应群众关切,更好地维护林区稳定。第四,加强队伍建设,更好地提高治理能力。

国家林业局领导班子成员、部分老领导,中央有关部委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各省级林业部门主要负责人,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和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林业重点高校、企业和部分基层单位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全面深化改革 篇4

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关键问题,既有全局性的,也有局部性的,与之相对应,改革必然要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区别不同情况而谋划。因此,全面深化改革是当前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的矛盾逐渐凸显,改革也进入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在经济领域,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在社会领域,社会矛盾的复杂多变,对各级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方式提出了考验。随着各种领域深层次问题的逐一显露,如果有关部门处置不当、应对失策,普通个案极有可能演变为群体事件,由小事引发成为大事。凡此种种,都在提醒我们要不断拿出新的谋划、新的举措全面深化改革,让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得到解决,并以更加定型的制度作保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坚持“六个紧紧围绕”全面深化体制改革。

一、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二、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三、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四、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五、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六、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党中央书记习近平说:“蛋糕做大还要分好”。只有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

深化改革的举措

在这“六个紧紧围绕”的前提下,深化改革过程进行了一系列新举措。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

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是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1、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经济

2、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税收制度

3、改革城乡一体化体制,建立开放性的新型经济体制

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经济,建设法治国家

5、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与体制

6、进一步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社会事业的改革

深化改革的意义

十八大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深化改革必将带来新的重大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升。极大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

通过改革,我们积极推进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完善生产力发展的区域布局。以利于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关系复杂、难以权衡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想一想群众实际情况究竟怎样?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群众利益如何保障?群众对我们的改革是否满意?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

林业局深化改革工作总结汇报 篇5

X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认真按照《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X年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的内容抓好改革工作落实,以“四权同确”的契机,进一步完善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现将X年我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X年是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十分重要的一年,是进一步深化改革之年,根据中央、省委、市委、县委的要求,我局把深化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及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来抓,成立了林业局全面深化改革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站室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全局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改革小组深入学xxx省委、市委、县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和部署,吃透精神,认真抓好工作的落实。

二、认真落实改革责任分工。

按照《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X年工作要点及责任分工》的要求,我局牵头承担“深化集体制度改革”、配合相关部门完成深化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及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根据责任分工,我局落实专人,制定方案,强化措施,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工作。

(一)全面完成牵头工作。

X.全面推进集体林权改革工作。县、乡(镇)、村、组以及群众五级联动,以“四权同确”为契机,制定主工作方案,即时化解林权争议,确权到户,依法颁证,继续完成遗留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工作。

X.加大林权纠纷调处力度,妥善处置历史遗留问题。为加强林权纠纷调处力度,我局专门建立了的林权争议调处工作组,积极协助乡镇加大林权纠纷调处力度,调处林权纠纷X起,调处面积X余亩。

X.开展“回头看”,提高林改质量。为查漏补缺,切实提高我县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工作质量,巩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X年,我局继续积极组织开展林改主体改革“回头看”工作,重点对错登、漏登、重登的林权进行核查纠错,完成错登、漏登、重登的林权核查纠错X余宗,重新发放林权证X余本,纠错面积X余亩。对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和联户承包的林地,进一步完善林地利益分配方案,将份额量化到户,股权证发放到户,保障林改成果。

X.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为进一步落实“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林改配套政策,我局积极配合林权所有者、银行等金融机构做好林权抵押贷款登记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完成林权抵押贷款登记X宗,面积计X.X亩,抵押贷款金额达X.X万元。

X.规范推进林权流转工作。为规范林权流转管理,我局认真按照《X省集体林权流转管理办法》和《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集体林权流转管理的通知》,依法规范各类林权流转行为,切实维护林权流转双方利益。截止目前,我县共流转林地X.X亩,其中:大户流转X宗X.X亩,涉及农户约X户,其余为林农之间因房屋买卖等进行林权流转,涉及农户X户。

X.加强林权档案管理工作。林权档案是林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完整、准确、系统的林权改革档案,是林改工作的客观反映和重要的历史见证,是巩固改革成果、维护林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稳定和完善农村林地承包关系的重要保证。我局高度重视林权档案的管理,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设立专门的档案室,固定X台微机,落实X人专门管理林改档案;二是实施分级管理,对全县所有的林改档案实行县、镇、村三级存档管理;三是分类管理林改档案,全县共建立林权改革档案X盒。

X.积极推进森林保险工作。为增强森林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林农因自然灾害造成森林资源损失,我局积极配合县财政局,对全县X万亩森林全部进行了森林保险,其中:公益林X.X万亩,商品林X.X万亩。

(二)配合做好其他改革工作。

X.按照“四权同确”的要求,积极配合县委农工办、县农业局做好耕地确权颁证工作,在退耕还林地、开荒地等的处理上积极出谋划策,协助解决相关问题,促进耕地确权工作。

X.积极参与县农业局制定家庭农(林)场发展指导意见,结合林业特点提出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指导意见。

X.鼓励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结合我局承担的核桃产业发展,依法引导全县建立核桃专业合作社X家,支持建立规范核桃专业合作社X家,创建了市级示范社X家,推动了核桃产业的发展。

X.配合发改等部门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行调查,并就林业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为改革作好准备。

三、存在的问题。

(一)林改配套改革起步晚。林改的目的是为了释放集体林地的活动,以“明晰产权”为目的的主体改革任务已基本完成,但以“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为目的的配套改革才起步,还未能激发林地的活力,把林权作为林业经营的股权入股经营的方式还没有建立,对林地的价值林农还没有足够的认识,造成林地流转等行为还不规范,流转双方的权益保障还不健全,规范的林权交易中心还未建立,林业部门既当运动员双当裁判员,管理不规范。

(二)林业专合组织林地经营成效不明显。

X县林业专业合作组织起步较晚,管理经验不足,专合组织成员受教育程度较低,加上资金缺乏等,造成X县林业专合组织林地经营成效低,专合组织优势体现不明显。

(三)林地确权颁证还不彻底、由于上世纪X年代初颁发的林权证存在着“指山为界”、四至不清、证地不符(有地无证、有证无地、证证重叠)、面积差异大、国有和集体林权界限重叠不清等问题,因而导致大量林权纠纷,虽经多方努力调解,但仍有部分林地因纠纷未能确权到户,加之我县为移民大县,移民库外林地如何处置目前政策还不明确,造成移民林地未确权,影响了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整体推进。

(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缺乏具体措施、虽然国家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但目前能落实到基层的具体建设内容、项目还不明确,造成深化措施不到位。

四、相关建议及X年工作打算。

X.积极稳妥调处林改纠纷。认真抓好遗留林权纠纷的调处工作。一是按照“户与户之间的纠纷不出组、组与组之间的纠纷不出村、村与村之间的纠纷不出乡(镇)、乡(镇)与乡(镇)之间的纠纷不出县”的原则,落实县、乡、村三级林权纠纷调处机制,妥善化解和处理林权纠纷,切实维护林区的和谐稳定。二是针对国有林地与集体林地重叠问题,召开专题进行研究,提出处理建议意见,妥善解决问题。

X.继续开展回头看,把林改工作做细、做精。一是认真抓好林改工作的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确权率和颁证率。二是进一步完善档案资料,特别是抓好县、乡(镇)级、村级档案资料的收集完善和档案规范统一保管,并抓好档案资料的有效利用。

X.进一步规范林权流转工作。不断加强林权流转政策宣传,让全县广大林农认识到林权流转的益处,引导林农广泛参与到林权流转工作中。同时,通过积极宣传,吸引有实力的公司或个人到X流转林地,增加林农收益,让“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林权流转落到实处。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建立健全X县林权交易中心,规范林地流转,为林权流转等林改配套改革推进提供平台。

X.继续探索移民林地的确权和处置方式。对林改中暴露出来的涉及移民的林地有关问题,一是对移民迁出地工程建设未被征用且未获补偿的林地,鼓励内安移民采取转让、租赁、出租、委托经营、入股等多种形式经营,迁入地不再重新分配林地;二是对于迁入地有未落实到户由集体统经营的林地,引导迁入地集体经济组织,在征得X/X以上村民同意的前提下,不管采取何种经营或处置方式,迁入的移民可按比例参与这部分集体林地的收益分配或承包到户;三是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和政府汇报外迁移民林地的改革问题,力争上级从有利于群众生产、生活各方面考虑能有明确的政策出台。

X.加强专合组织建设。积极争取上级加大专合组织项目支持、资金支持,加强专合组织林业专业知识培训与推广,让专合组织真正起到标杆作用,引导、带动广大林农更好地管理林地、经营林地,从林地中受益,带动林业可持续发展。

解读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篇6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合法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在当前阶段,城市不可能为所有进城务工经商农民提供既体面安居,又有高收入的稳定就业机会,国家也不可能为进城失败农民提供在城市安居所需的高额保障。在现阶段,农民进城就业和安居并非易事。

农民市民化是一个缓慢过程,也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有耐心,更要有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可以为进城农民提供更多高收入的稳定就业机会。

大量农民进城,靠过时的城市和农村户籍来管理人口显然已不合时宜。同时,过去城市户籍中附带福利基本上已被剥离,户籍更多只是具有管理意义。相反,农村户籍中还有承包地、宅基地和住房三项重要福利。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就是既要保障农民现有的三项福利,又要为他们在城市获得与市民同等权利。

当前城市人口社保、低保与农村社保、低保金额上有一定差异,这有合理性,因为城市人口没有承包地、宅基地和住房这三项福利。

汇报人:xiexiebang

深化镇沅县林业改革初探 篇7

1 镇沅林业发展的现状

通过2006年开展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林农领到了新的林权证, 山林所有权属50年不变, 林权稳定有力地促进了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全县连续23年实现了无重特大森林火灾, 一是基本上制止了毁林开荒和乱砍滥伐行为, 实现了森林资源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目标。加之农村能源建设的大力推广, 煤、电、气、太阳能等能源的普遍使用, 全县森林资源不断增长。二是基本形成了以样板林为龙头的林产业工业体系, 思茅松速生丰产示范样板林得到推广实施。三是通过实施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和林业分类的经营区划工作, 全县已完成森林分类区划及界定工作, 国家重点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已分批次界定结束并分批实施补偿。

2 镇沅林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首先是林业发展方向不明确, 镇沅是一个多山、立体气候较为明显的山区县。海拔1200m以下的地区, 树种以思茅松为主, 除了砍伐林木加工木材成品、半成品外, 采割松脂、采集林下菌类加工出售也是林农获得收入的途径。海拔1200m以上的半山区、山区, 随着海拔升高和空气湿度增加, 混交林逐渐增多, 树种也多以西南桦、旱冬瓜、栎类等为主。在这部分地区, 林业的发展主要围绕生态效益进行, 保护森林, 加大荒山营林力度, 主要目的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保护生态。其次是对发展林业的重要性、特殊性及长远性认识不够。发展林业既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 又是一项社会公益活动。

(2) 森林的低值消耗量大, 节材降耗措施不够得力。镇沅林业是典型的粗放型林业, 高耗低效是林产业的主要特征。单就木材加工经营这方面来看, 县内大部分加工企业中有80%谈不上加工木材, 直接就是原木交易, 没有更多的产业链条, 形不成高的附加值。剩余20%的企业虽然以加工木材为主, 但也大多局限于加工板材、加工胶合板半成品, 也难于拉长产业链条, 提升不了林产业效益。生活用柴也是森林消耗的一个主要方面。

(3) 人工造林特别是经济林的比重低。镇沅林业用地面积30.2万hm2, 森林覆盖率高达69.5%, 是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的林区县之一。过去几年, 由于对林业经营不当, 很多地方只伐不种, 重栽轻管, 使得很多林地成了低产低效的残次林。这些低效林中, 国有林部分没有人管理, 采伐过后, 任其自然更新, 自生自灭。由于林业是一项周期性较长、时间消耗较大的产业, 那些林权落实到户的部分山林, 出售林木后, 农户拿不出资金投资造林, 有的认为周期过长, 等不到受益, 思想意识严重滞后。

3 深化林业改革的措施

3.1 明确经营目标, 按不同的用途及生产经营目的实施分类管理

《森林法》规定森林划分为用材林、防护林等5大林种, 但在实践中5大林种划分的作用并未体现出来。长期一直用同一种政策和同一种经营方式来对待不同的林种, 要求每一块林地都同时承担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任务。必须按生态公益林及商品林的不同经营目的及用途, 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生态公益林的管理体现出统一规划, 分级管理, 谁受益、谁管护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建设;商品林的经营体现“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

3.2 积极推进农村能源建设, 努力降低森林的低值消耗

镇沅每年薪柴的消耗近30万m3, 大量的森林资源被低值消耗掉。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大力加强农村能源建设, 以煤、电、气、太阳能等能源代替薪柴, 重点推进社会通电工程, 基本实现农村沼气化、电器化, 加大农村节能改灶建设, 推进太阳能扶持建设, 在“十二五”期间将薪柴的消耗降低到每年10万m3以下。

3.3 增加人工造林比重, 实现林产业的升级

镇沅森林大多属天然林, 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但森林覆盖率高、蓄积量大的表面现象掩盖了许多问题。一是单位面积蓄积量低, 森林生产率低;二是近期可利用资源不足, 径级越来越小;三是采伐利用难, 成本高, 利用率低。因此, 必须大力发展人工用材林建设, 建立商品林基地, 推进低产林改造和加快速生丰产林项目建设。同时注重经济林的建设, 利用退耕还林的林地资源, 大力发展以核桃、茶叶、竹子、橡胶、咖啡为主的经济林。建设6666.7hm2核桃基地, 2000 hm2优质茶叶园, 1333 hm2橡胶园, 666.7hm2咖啡园, 使全县经济林的产值上亿元, 税收上千万元, 真正实现林产业强县战略目标。

摘要:本文从镇沅林业的基本概况、发展林业的优势和地位角度出发, 分析了镇沅林业发展现状, 找出了镇沅林业发展的八大问题,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

关键词:深化,镇沅,林业改革,初探

参考文献

[1] 思茅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思茅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指导》 (一) .思茅:方华印刷有限公司, 2006

[2] 思茅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思茅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指导》 (二) .思茅:方华印刷有限公司, 2006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 篇8

【关键词】十八大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建设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规模大幅度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国家财力与企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广大民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这些,无疑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结果。但是,也应该承认,由于改革的不平衡性、信息的不对称性、改革方案的不成熟、不完整性等方面的因素,经济体制改革也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金融资源还不能按照市场化的规则加以配置;政府主导经济的力量不断增大,政企关系、政资、政事关系还未理顺;“改革尚未过大关”,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远未完成;由于一些改革措施不配套、操作不规范、缺乏约束性、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一些改革措施没有造成资源在市场化中合理流动与重组,反而导致行政权力介入市场,助长了剥夺消费者利益的短期行为,造成不少民众对改革的怨言、不满、恐慌、抵触情绪,甚至在一定范围内恶化了改革环境。可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呢?

一、处理好政府和市場的关系

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它既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注重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在这方面我们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也面临一些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经济体制中既存在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仍然过多的问题,也存在政府宏观调控的科学性、有效性、权威性需要提高的问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把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更好地结合起来。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自由竞争与宏观调控,是紧密相联、相互交织、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市场机制的完全有效性只有在严格的假说条件下才成立,而政府干预的完美无缺同样也仅仅与“理想的政府”相联系。也就是说,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内在的缺陷和失灵、失败的客观可能,关键是寻求经济及社会发展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最佳结合点,使得政府干预在匡正和纠补市场失灵的同时,避免和克服政府失灵,这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完善这一基本制度。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完善国有经济的体制机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发展和健全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法规和监管体制,规范市场秩序。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

四、构造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安全网

通过建立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良好环境,形成有利于深化改革、保护改革、促进改革、减少改革风险、提高改革效率的安全网。要建立有利于深化改革的约束机制,对于改革中的组织者、参与者的行为加以规范和约束;建立有利于深化改革的补偿机制,对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受损者或者利益弱化者加以补偿;建立有利于深化改革的监管机制,注重改革方案实施的运行监管、及时反馈和快速反应;建立有利于改革的法律机制,依法维护改革者的正常权益和保障改革措施不受干扰地加以实施。

五、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合理的市场秩序需要政府加以监管;企业改革尤其是垄断行业的改革与规范政企关系有关;推动改革的安全网需要政府加以构造。这些,都说明各项经济改革的推进离不开深化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

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六、建立新的体制改革推进机构

要建立专门的体制改革机构,以便在摆脱部门利益和超越部门利益的基础上,研究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和出台各类体制改革措施。可以考虑在政府机构恢复独立的国家体制改革机构,研究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问题;也可以考虑在中共中央设立体制改革办公室之类的机构,形成高于部门利益和地区利益之上的权威改革机构,并统领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在更大范围内推动国家的体制改革和新体制建设。

上一篇:公司集体节目歌曲串烧定稿歌词下一篇:餐饮店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