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2024-10-06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通用8篇)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篇1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如下图所示,迪克与凯里教学设计的系统方法模型将教学设计分为九个基本环节。

1.评价需求以确定教学目的

第一步要确定在学生学完教学内容后,你希望他们能够做什么。教学目的有多个来源,如教学目的清单、需求评估结果、对学习困难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对实际做这项工作的人员的分析以及对新教学的其他需求等。

2.进行教学分析

在确定了教学目标之后,你还要确定为了实现目的人们需要按部就班做什么。教学分析过程的最后一步是确定在开始教学之前学生应该具备的技巧、知识和态度,这些被称为入门技能。把这些确定的技能用一张图表来描述他们之间的关系。

3.分析学习者和环境

除了分析教学目的之外,还要同时分析学习者,分析他们学习的环境和应用技能的环境。学生现有的技能、偏好、态度以及教学环境和应用环境的特点等这些重要信息,会影响后续步骤,特别是教学策略的选择。

4.编写绩效目标 在教学分析和明确入门技能的基础上,你要具体写出学生在完成学习后能够做什么。这些描述来源于教学分析中技能的确定,这些描述决定了要学习的技能、技能形成的条件和成功完成的标准。

5.开发评价工具

根据你刚才描写的目标,开发相应的评价方案,衡量学生完成你描述的目标的能力。重点在于把目标中描述的行为类型和评级需求相关联。

6.开发教学策略

根据前五步中获得的信息,确定你在教学中为了实现最终的目标所要使用的教学策略。这个策略包括教学前的活动、信息的呈现、练习与反馈、测试和后续活动等几个部分。教学策略的确定以现在的学习理论和学习研究成果、媒体传递教学内容时的特点、教授的内容和接受教学的学习者的特点为基础。这些特征被用来开发或选择材料以及开发课堂交互式教学的策略。

7.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

在这一步你将使用你的教学策略产生教学。典型材料包含学生手册、教学材料和测试。(这里的教学材料泛指各种类型的教学,包括教师指导手册、学生模块、投影胶片、录像带、计算机支持的多媒体和远距离教学的网页。我们试图使材料这个词具有更广泛的涵义)。是否决定开发原始材料取决于被教授的学习类型、现有材料的可用性和可开发的资源。还要提供在已有的资源中进行选择的标准。

8.设计和实施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完成教学草案后,要开展一系列测试评价,目的是收集数据、提高教学。形成性评价的三种类型是:一对一评价,小组评价和现场评价。每种评价都为设计者提供了不同类型的信息用来改进教学。同样的技术可以被用来对已有的材料和课堂教学做形成性评价。9.修改教学

最后一步(也是下一次循环的第一步)是修改教学。整理和分析形成性评价所收集的数据,确定学习者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依据这些困难找出教学方面的不足。

10.设计和实施总结性评价

尽管总结性评价是教学有效性的最终评价,但它通常不是设计过程中的一部分,它是用来评估教学的价值的,必须在完成了形成性评价,在教学已经进行了充分的修改,满足了设计者的标准之后才进行。因为总结性评价通常不是由教学的设计者,而是由独立的评估员完成的,所以从本质上来说这个过程也不应该算做教学设计过程的一部分。

上述九个基本步骤描述了一个使用系统化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这个过程之所以被称为系统方法,是因为它由相互关联的元素组成,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输入和输出,这些元素结合到一起产生出预期的产品。关于系统有效性的数据同样被收集,因此,最后的产品可以被修改直到达到预期的水平。当开发教学材料时,数据被收集,并且材料被修改,这一切将使最终的教学更加有效率和效果。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篇2

要了解《大学语文》教学辅助环节的基本要求, 我们首先要了解《大学语文》各教学辅助环节的具体作用和要求。在此基础上, 我们才可以归纳出《大学语文》教学辅助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列举《大学语文》教学辅助环节的具体作用和要求。

(一) 作业的具体作用和要求。

作业的作用在于检验教学成果、复习和巩固教学成果, 以及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课堂授课教受学生一定的理论知识, 而学生是否有所理解和收获, 要用作业检验。同时, 作业也是学生的一次复习巩固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使作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其具体要求为:

1. 设计作业的具体要求。

⑴作业要突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教学中最为重要的, 在作业中也应当作为重点内容。否则, 会造成本末倒置, 与教学脱节。

⑵理论必须结合实际。

作业中对于理论的部分, 如果单纯回答理论, 就过于简单, 只能是机械的记忆, 也不能将所学内容内化。为了在作业中反映学生的理解情况, 使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结合, 应当让学生举一些教材中没有的例子来说明教材中的理论。比如“唐宋散文八大家”的概念, 就不仅仅列举八位散文家, 更要让学生具体分析他们的教材以外的作品, 并说明他们的特点。这样学生对于此概念就会有更深的理解。

⑶作业题目应当多为一些让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做到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 作业题目应当多为一些让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比如《大学语文》的作业题目:“浅析《论语》的现实作用”, 学生如果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必定会对现实进行深入分析, 也会分析《论语》所讲的规则的正确与否, 是否对现实有所指导等很多方面。从而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反之, 如果作业题目与实际脱离, 那么作业又有什么作用呢?

⑷作业题要经典。

作业题的量不可过多, 要保证作业的质, 尽量使作业题经典, 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反之, 如果作业的量多而没有质, 则不但不起作用, 同时还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 布置作业的具体要求。

布置作业不能简单的看作是把作业题目告诉学生, 否则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理解题目, 进而也不能很好的发挥作业应有的作用。所以, 布置作业时, 要对作业题目有适当的说明, 简单的说明某些题目主要考察的内容或思路。

还有, 布置作业时, 必须规定交作业的时间。学生中总是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自觉性, 所以, 交作业的时间必须要有所规定。从另一方面讲, 不规定交作业的时间, 学生交作业的时间就不能统一, 没有秩序, 长期以往, 则影响学风。所以, 布置作业而不规定交作业的时间, 应当只算作是教师的失误。

3. 作业批改的具体要求。

首先, 批改作业的态度一定要认真, 这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必要条件。作业的批改虽然完全是教师的事情, 但这其实是一种互动:学生将作业完成, 教师认真批改, 将问题与成绩批改出来, 学生再从教师的批改当中了解自身学习成绩和发现不足, 同时, 教师批改作业的态度会影响到学生。可以说, 教师认真批改作业, 学生才会认真的做作业, 这就形成良性循环。反之, 教师不认真批改作业, 久而久之, 学生也不会认真地做作业, 那么整个教学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了,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 批改作业要做到一些细节工作:1、按时批改、打分、发回;2、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标识并改正, 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以及难以理解的问题等, 并最终记录在案, 以供日后参考。

4. 作业讲评的具体要求。

首先, 应指出作业的标准答案。

《大学语文》作业的答案并不固定, 但最基本的内容应当相同, 所以, 作业可以有参考答案。但这参考答案要求更加规范和有条理。

其次, 对作业完成较好、态度认真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对作业完成水平不高的学生应指出不足;对作业态度不认真的学生应提出批评。人是在挫折中成长起来的, 但也不能没有表扬。所以, 作业的讲评一定要做到这一点。

(二) 辅导的具体作用和要求。

辅导的作用是教师根据课堂训练及作业批改中发现的问题有目的地辅导, 通过辅导, 为学生解答疑难、指导思考方法、端正学习态度等。同时, 为缺课生、后进生补课, 进行重点辅导。为了发挥这些作用, 辅导的具体要求是:

1. 重视课堂辅导和课后辅导。

根据辅导时间的不同, 辅导可分为课堂辅导和课后辅导。

课堂辅导其实很重要。作业题中的练习题可以作为课堂辅导的内容。在讲解练习题的时候, 可先让学生去做, 之后给予讲解, 告诉学生思考方法, 为学生解决其它实际问题指明方向。

课后辅导可对学生的所有问题进行辅导, 包括授课内容和作业等, 还有就是对缺课生、后进生补课等。

2. 教师应当多主动去辅导。

根据是否是教师主动的辅导, 辅导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主动的去辅导, 一种是教师被动的辅导。一般情况下, 学生不太愿意或不好意思向老师提出问题。所以, 教师应当多主动去辅导, 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 学生如果不能回答出来就应当给予辅导。否则学生会因为不太愿意或不好意思向老师提出问题, 而使老师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长期以往, 学生会放任问题的存在, 甚至放弃学习。

(三) 测验的具体作用和要求。

测验的作用在于帮助教师了解平时教学情况, 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学习质量、端正学习态度等。为了能够发挥这些作用, 辅导的具体要求是:

1. 在时间上一定要经常进行, 不能间断。

测验的形式很多, 一般是一些试卷, 但也可以是简单的背诵和提问。所以, 测验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形式多样而简单。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间断测验, 导致测验的作用就根本无法实现, 那就是教师一种很大的失误。

2. 经常在上新课之前对旧课进行提问。

测验是最好的形式, 在上新课之前对旧课提问。这是因为这种形式既能反馈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起到测验的效果, 同时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思考, 起到复习巩固的作用, 可谓一石二鸟。比如, 即使是在向某一学生提出问题, 其实此时全班大部分同学都会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当教师回答答案的时候, 往往大部分学生都会跟着教师一起回答。

(四) 考试的具体作用和要求。

考试一般是指整个教材教授结束后, 对于教学成果的考察。其作用是对于教师考察教学成果, 对于学生则考察学习成果。同时, 考试还能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为了发挥考试的这些作用, 其具体要求为:

1. 出好试卷的具体要求。⑴考试试题要早做准备

考试试题要早做准备, 不能是学期结束临靠时才出题, 而应当平时就应当边教学, 边准备试题。这样的好处是平时准备试题的时候, 能够对试题有更多分析, 从而挑选出最合适的试题。比如最能体现学生掌握程度的题目、最能体现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题目等。

⑵把握考试试题的难易比例

考试试题的难易要有一定比例。通常情况下, 难易的比例设置为:基础题为60%, 比较难的题为20%, 难题为20%。这样的难易比例可以考察出学生成绩的好坏。反之, 试卷试题难易比例失衡, 导致整体试题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 则不能考察出学生成绩的好坏。

评定具体试题的难易的标准要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而确定, 这就要教师在平时不但要分析试题, 将考试试题早做准备, 同时, 还要参考整体教学内容, 通过将整体教学内容进行比较, 区分出教学内容相对的难易, 由此确定考试试题的难易。

⑶确定好试卷试题的范围

根据课堂授课和考试试题的难易比例, 整个教材的重点是出难题的范围, 其它非重点的部分是出容易或比较难的题的范围。这样, 考试与教学紧密结合, 通过考试能够反映教学效果。反之, 试卷试题的范围不合理, 则考试与教学脱节, 从而不能反映教学效果。

⑷多次审查试卷

多次审查试卷, 尽可能使试卷的质量最好, 不要出现不必要的问题。比如:试卷试题本身就是错误的, 这会导致学生无法答题;试卷试题含混不清, 那么答案可能是多种可能, 这就给评分带来麻烦。

2. 考试前复习具体要求。

首先, 正常情况下, 在考试前的复习阶段要告诉学生考试试题的大概范围, 这其实就是告诉学生哪些是整个教材的重点, 哪些是整个教材的非重点而已, 绝对不能将考试范围划的过窄, 比如告诉学生哪些题目是考试内容, 这样考试检验教学效果的作用就丧失了。

其次, 教师带领学生对于所教授内容进行全面而简单的复习。

3. 试卷的分析和存档的具体要求。

首先, 在试卷计分结束后, 应当对试卷进行分析。试卷分析的主要内容应当有:试卷的难易程度 (容易、适度、较难、很难) ;学生考试试卷成绩的平均分值;每个分值段的学生人数, 以及及格率;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平时学习认真的学生对于试卷的看法等。

其次, 在试卷分析完之后, 将试卷存档保管。同时, 将分析的结果存档, 以便日后借鉴。

二.归纳《大学语文》教学辅助环节的基本要求。

通过以上一一列举的《大学语文》各个教学辅助环节的具体作用和要求, 可以从中看出:《大学语文》教学辅助环节的具体作用和要求有两个特点, 第一, 作用重要;第二, 具体要求细微并且繁多。而从这些特点中可以将教学辅助环节的基本要求归纳为两点:

一.必须重视《大学语文》教学辅助环节。

教学辅助环节, 即作业、辅导、测验和考试, 它们的作用各不相同, 但作用都很重要。没有教学辅助环节, 教学工作根本就不完整, 教学效果也绝对不能发挥好。比如, 没有作业, 就不能检验教学成果、更不能复习巩固教学成果;没有辅导, 尤其是教师的主动辅导, 就不能为学生解答疑难、指导思考方法、端正学习态度等;没有测验, 教师就不能了解平时教学情况, 学生也不能了解自身的学习质量或学习态度等;没有考试, 教师就不能考察教学效果, 也不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而学生则不能清楚自身的学习成果。

所以, 教学辅助环节的作用很重要, 是《大学语文》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 必须给予《大学语文》教学辅助环节足够的重视。

二.必须认真执行与严谨对待《大学语文》教学辅助环节。

1.具体要求较多, 必须认真执行。

《大学语文》教学辅助环节较多, 具体要求也各不相同, 如果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违背了教学辅助环节的任何一个具体要求, 都将会犯相应的错误, 从而影响教学结果。比如没有做到辅导的第二个要求, 即“教师应当多主动去辅导”, 其结果是使教师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长期以往, 学生会放任问题的存在, 甚至放弃学习。所以, 如果教授《大学语文》课程而不能给予教学辅助环节以认真执行, 那就是犯错, 是教师的一种失职。

2.具体要求细微, 必须严谨对待。

教学辅助环节具体要求很细微, 这是为了发挥好教学辅助环节的作用的需要。比如考试中要求试题题型要全面, 甚至对分值设置也有所要求, 都是为了发挥一定的作用。同时, 之所以进行如此细致入微的要求, 也是因为如果一个细微的部分没有做好, 那么整个教学工作都会受到影响。比如题型过少, 则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值设置不好, 会出现满分超过一百或不足一百的情况, 也或者不便于计分。

所以, 《大学语文》教学辅助环节的具体要求很细微, 而因为教学辅助环节具有这样的特点, 那就要求必须严谨对待, 绝对马虎不得。

从《大学语文》各教学辅助环节的具体作用和要求中, 我们可以归纳出《大学语文》教学辅助环节的基本要求:必须重视教学辅助环节, 和必须认真执行与严谨对待《大学语文》教学辅助环节。

浅谈实习教学中的基本环节 篇3

生产实习课不像在教室上理论课,范围较小,实习教学如果组织不好的话,教学就不能顺利进行,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尤其是在实习课开始前组织工作十分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思想上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学生检查到课情况,填写考勤记录,检查工作服穿戴是否符合要求。其次要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集中精力,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实习课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二、生产实习课的教学方法

生产实习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一般采用讲解法和示范操作法,再给学生现场示范演示。“讲中练,练中讲,讲练结合”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并把这指导思想贯彻到教学实施计划中,落实到实习教学中。实习教师应根据每一个课题类型的不同,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地运用好教学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重要。

三、示范操作

示范操作是直观的教学形式,教师只讲不示范操作,学生不易掌握操作技能。示范操作可以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地学习,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接受,还能使在学生实习中清晰地将观察过的示范操作动作在头脑中重现,然后模仿练习。教师示范操作的过程中,每个动作都要清楚演示出来,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使学生获得清晰的概念。同时,还要配合讲解,向学生说明操作要领,观察姿势与动作的协调度,提出具体要求,确保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打下基础。

例如,在车削梯形螺纹的课题示范操作中,老师边讲边演示。在演示中,要讲清车螺纹的动作、站立位置、双手配合默契。在车削方法演示中,在老师完成操作之前,由学生现场进行操作,如有不对的地方,老师及时提出并给予纠正,也提醒其他同学进行预防,以加深记忆。老师要做到步骤清晰可辨,动作准确无误。

四、理论联系实际,实习结合生产

有些学生“重实习,轻理论”,错误地认为只要下功夫实操,就能把技术学好,反而没有充分地认识到理论的指导作用,不重视对理论的学习。有些学生“重理论,轻实习”,错误认为理论学好了,技能操作就能掌握,而实习课上怕苦,怕累。这两种倾向都是片面的,都不能把技能技巧学好。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手脑并用,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刻苦练好基本功,掌握操作技能,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巡回指导

巡回指导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发现问题和纠正学生各种操作缺陷的最佳时期。老师责任心要强,做到眼勤,手勤,嘴勤,及时纠正,防止安全事故。对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清楚每个学生的情况,根据其在实习操作的进度,在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检查内容。以车削梯形螺纹为例,根据加工的步骤需进行以下指导:第一次,检查固定工件装夹是否正确和稳固为重点;第二次,检查纠正学生在车削中的操作姿势和实习位置为重点;第三次,检查学生操作是否按规程进行、操作是否协调为重点;第四次,检查学生加工零件质量为重点。

六、 结束指导

每节实习课结束后,老师都要对本班的情况进行总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让在操作中又快又好的同学现场说法,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补充,达到交流经验、提高操作技能的目的;对实习中表现较好的同学提出表扬,推广学生中技能好、做法好的,以点带面,鼓励其他同学提高操作技能;对操作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操作技能差的同学进行帮助,不能排斥和批评,而应帮助其找原因,找差距,树信心,对中等程度的同学要进行鼓励;由老师对学生工件质量进行分析,总结。学生在操作中是否遵守文明安全要求,对现场卫生的打扫、车床的保养等作简单总结,对学生起到促进和鼓励作用。

实践证明,在实习进行过程中加大实践环节,安排学生做好实习基本课题,既要求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又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培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对教学基本环节的思考 篇4

田薪瑜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对教学环节把握不到位。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五个教学基本环节必须认真思考。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因材施教才达到好的效果。上课是最主要的环节,课堂的掌控是一门学问,既不能太沉闷,也不能乱哄哄,同时还要实时监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反馈,课堂的艺术需要充分的备课才能体现。提问是顺利推进课堂环节的方式之一,好的提问可以过渡,也能使学生更加自然的理解知识。在“遵守交通安全法”的案例中,提问就起到了衔接、推进进度等作用。另外,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应该是教师精选的,题目在精不在多。辅导和评价方式都因人、因时而异,但可以给每一位学生建立评价记录卡,可时时对学生进行督促评价,对比学生前后差异。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篇5

答:教学过程的结构,也称教学过程的阶段,或教学过程的环节,一般的说,教学过程主要是由两个阶段构成的,这就是准备阶段和展开阶段。历史教学过程也是如此。

所谓准备阶段,主要是指教学的准备活动,尤其是教师的备课活动。

所谓展开阶段,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实施阶段。教学的展开阶段是由多个环节构成的,历史教学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具体环节:

(一)激发动机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是进行教学活动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

激发动机不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孤立环节,而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在教学过程其他环节中都有激发动机的问题。

(二)感知历史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感知这一环节上,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条件是:(1)教师的讲述。(2)教学内容的典型性。(3)教学材料和教学手段的直观性。(4)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历史教学过程中感知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的教学策略是要在这一环节中实施的。

(三)理解历史

历史教学过程中的理解这一环节,就是使学生的认识从历史表象进而形成为历史概念,通过历史的思维活动,认识历史事物内在的联系、关系、本质以及规律,并对历史的问题作出判断、论证。

在理解这个环节中,更重要的是教师要体现出教学的启发性和民主性,充分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究,鼓励学生做出他们自己对历史的解释。

(四)运用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知识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指学生把已获得的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是知识具体化的集中表现。

历史教学所涉及的知识,包括历史的具体性知识和规律性知识,也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运用和迁移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是把所学的历史知识,以及有关的理论、观点和方法,用于对历史的和社会的问题进行观察与思考,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并提高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学生在运用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组织与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正确地处理历史认识上的各种关系,如史与论的关系、古与今的关系、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等。

运用知识的环节是与教学过程中的其他环节有着密切的关系的,是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

(五)巩固知识

早教学过程的环节中,知识的巩固可以进一步促进对学习内容的感知和理解,更有利于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对学习的知识起到充实、加深、提高的作用。

在历史教学中,知识的记忆与巩固是十分重要的,这是由于历史知识的信息量大,又丰富多样;而且有很多具体的知识,又是出现在特定的条件之下,因而重复性很小,就这造成在学习时不易持久地保持知识。

历史知识的巩固,是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渗透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可以加强知识的巩固。

在知识的巩固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得到很好的发挥,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六)评估反馈

历史教学过程的评估反馈,同样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正如《历史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那样:“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进历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

要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同时,教学评估不仅是针对学生的学习,而且也包括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总结、检验和评价,以促进教师的工作。

2、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遵循哪些教学原则?

答:

(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原则

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教育者和组织者的地位,对学生负有引导、指导、教导的责任。教师要把握历史教学的方向、落实历史教学的目标、安排历史教学的内容、控制历史教学的活动进程,并始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指导。

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有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结合时才能真正地发挥出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教室的主导作用下才能得到充分保证。这二者要结合得好,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重视、熟悉、关心、理解、热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保障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二)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历史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是指教学内容要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所用的史实、教材、概念、观点等要正确。这就要求教学计划、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应该是科学、合理的,教师在讲授时的语言是正确的准确的。

历史教学的思想性原则,则要求教师发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和人文素质。

(三)系统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历史教学的系统性,有着自身的特点。一方面,历史教学的内容是有着内在联系的整体,没毅力是线性和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另一方面,历史教学的内容编排可以有多种类型,而且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又是比较大的,学科的体系、结构、层次等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历史教学的量力性原则,是指教师的教学要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多与少、难与易、详与略、深与浅的关系,做到教学方法、教学进度适当,适合学生的接受程度,使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成为他们的过重负担。

(四)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历史知识所反映的内容具有过往性,难以直接接触,所以需要教师近可能运用直观的手段,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所谓直观的手段,包括语言的直观性、文字的直观性、教材的直观性、教具的直观性、活动的直观性。

由于历史认识实际上是属于理论认识,历史思维是属于理论思维,所以在历史教学中离不开概念的运用和逻辑的分析,离不开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来论述历史和解释历史。在教学中,教师要力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史与论相统一,把对历史事实的描述和讲解结合起来。

(五)掌握性与巩固性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掌握知识,是指对知识的知晓、理解和运用,反映出了学习历史知识的三个层面。所谓巩固知识,是指对知识的记忆和保持。

在教学实际中,教师不仅应该把教学内容清晰地、重点突出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应该交给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并及时进行复习,京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和反馈。

(六)接受性与探究性相结合的原则

历史教学的接受性是由教学内容决定了的,因为历史知识总体上讲是现成的知识,其所反映的内容是已经发生过了的,学生不能亲自经历和直接观察,只能通过教师的讲述、教材的叙

述、媒体的信息传播等途径获取知识。

历史教学是一种具有问题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开放性的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是共存的,二者应该结合起来,尤其是当前推行新课程和新的教学理念,更要在实际中体现这一教学原则。

(七)全体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历史教学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总是有差别的,如对历史学是是不是有兴趣、学习态度是不是认真、学习方法是不是得当等。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对学生区别对待,尤其是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要重视,从而使集体的学习与个人的学习协调起来,是全体同学都得到发展。

3、历史教学的教学模式有哪些主要的类型?各种历史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什

么?

(一)信息传递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要特征,其理论是将教学视为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进行认识的活动,学生的认识要得到发展,基础是接受信息和掌握知识,这就构成了教学活动的主要形态。

(二)情境复现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创设历史情境为主要特征,其理论是学生的学习是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需要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下进行;学生认识是从具体生动的表象开始,进而发展到理性的认识;学生的历史认识不应该只是概念上的理解,而应该是通过对历史的感受和体验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抽象认识。

(三)资料研习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研究为主要特征,其理论是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学生直接参与发现的过程,也是学生对信息处理的过程,只有学生亲自动脑、动手,而不是被动地听讲,才能使学生真正有效的信息,并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能,积累学习经验。

(四)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师生套乱历史问题为主要特征,其理论是人们的认识起于问题的发生,没有问题就谈不上学习和研究。正是在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得以提高和加深。教学的过程也是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应以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活动为主,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经验及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发展。

(五)社会考察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结合校外历史调查活动进行历史教学。其理论是学习要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从社会实际中获取有效的学习信息。历史学习的对象虽然是过去的事物,但遗留下来大量的历史信息,很多是在书本之外。走出课堂,进行实地的考察、调查,可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训练。

历史教学论 期中考察作业

社会学院

091班

英语教学的基本课型教学环节分析 篇6

英语学科的基本课型

1、听说课 

2、读写课

3、语法课(前置语法课和后置语法课)

4、复习课 

5、讲评课

五种课型都要遵行三段四环节

 三段:主要是针对整节课所设计的三个环节。是指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后训练。 课前预习:主要是解决什么时间预习?预习什么内容?用什么方式掌握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设计学习方案?通过什么方法、手段使学生掌握学习目标等等。

 课内探究:要体现“三讲三不讲”;要搞好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明确哪些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进行问题点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思环节如何设计?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检测、、课堂矫正、目标达成和拓展提升等。 课后训练:主要说明的是作业的布置。要体现“三布置三不布置”;要多布置发散思维性、发展提高性和迁移应用性的作业;要适当控制作业的数量。

 课堂四环节是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有效训练。主要是针对“三段”中的“第二段:课内探究”而设置的四个环节。

1、自主学习:学生根据学案上教师设计、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学生要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

2、合作探究:学生把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提交给小组,小组成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小组也可依托学案上教师预设的问题讨论解决,把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教师汇总学生交流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各小组在合作学习中遇到疑点、难点、重点问题,为精讲点拨做好准备。

3、精讲点拨:教师根绝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解难答疑,总结答题规律,点拨答题方法与思路。精讲点拨准确有效的前提是教师应具备准确把握课标、教材的能力,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力求做到我们一直倡导的“三讲三不讲”原则。

4、有效训练: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精编精选当堂大标题,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测试题,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答题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确保训练的有效性。

一、听说课 一段:课前预习

 听说课以听说为主,读写结合,重在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若干段听力素材和一段对话素材,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对这些素材深入研究和挖掘,灵活运用,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一)预习词汇

布置学生预习词汇,能够根据音标读出并了解汉语意思即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习惯。单词学生能做到课前读译即可,更高的要求需要视学生水平而定。预习内容不要过多、过难;有布置,一定有检查。

(二)课前朗读

朗读本课新单词、短语等,同时巩固预习效果。建议注重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并持之以恒。

(三)每日播报

建议每节课前安排一名学生准备2分钟左右的展示内容,可以独

自也可与他人合作,以讲、演、唱等形式,轮流进行,人人参与。每日播报贵在坚持,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树立学生信心。

二段:课上探究

(三)对话处理

 1.读前听:根据对话素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深入挖掘素材,活用素材,设计由易到难,多层次的听力练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对话的主要内容并能得到相应的听力训练;本环节要求同上。如果本对话确实难度较大,作为听力素材有困难,可以跳过。

 2.听后读(阅读):学生默读对话,进一步理解对话内容。可以根据对话素材设计多层次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素材信息;本环节类似于阅读理解,需要根据素材的难易度和学生水平进行合理设计和运用。

 3.读后学:学习和突破对话中的知识点等,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使学生会造句并能灵活运用所学新知识;掌握知识点必须要辅以充分的练习。 4.学后读(朗读):学生跟读对话、结对或分角色朗读对话,为说的开展打好基础。 5.读后说:根据对话内容和所学新知识,设计低起点、多层次的说的训练项目,遵循短句-长句-短对话-长对话的循序渐进原则,采取个人独立完成、结对练习或小组合作练习等形式。引导学生借助课本对话素材进行部分替换等练习,逐步减少对课本现成材料的依赖,以机械性操练和半机械性操练为主。 四)学以致用

 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组织自己的对话或独白,可以结对、小组合作等形式;  2.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 2.设计书面练习,综合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起到巩固检测的作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 三段:课后延伸

(一)复习巩固

复习当天所学内容,整理课堂笔记,掌握新词汇、语法知识等并辅以巩固练习。

(二)分层作业

作业内容可以分层次,分为必做与选做;学生也可以分层次布置内容不同的作业。也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起作用。

(三)预习任务

预习相关词汇、语法等知识,或查阅相关人物、事件等的背景资料。

 说明:以上各环节是一般情况下听说课的基本流程,具体到某一节课,教师需要根据素材的难易度和学生实际水平灵活把握,不要僵化执行,以免影响课堂实效。

二、读写课

 读写课以阅读和写作为主,听说结合。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一段阅读素材,并以本素材为载体汇集了本模块的语法、词汇等知识。因此教学应从阅读理解入手,先结合阅读技巧对篇章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再学习其中的词汇、语法等知识。在学生学会了一系列知识点后,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写作。

一段:课前预习

(一)预习词汇

布置学生预习词汇,能够根据音标读出并了解汉语意思即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习惯。单词学生能做到课前读译即可,更高的要求需要视学生水平而定。预习内容不要过多、过难;有布置,一定有检查。(阅读前的词汇预习可以3%为标准,如果篇章中生词数量大于3%,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就预习全部或部分单词;如果小于3%,就可以不预习,特意引导学生进行猜测生词的练习)

(二)查阅信息

布置学生查找与本课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风土人情等,有利于

阅读时加强理解。

(三)课前朗读

朗读本课新单词、短语等(或学过的),同时巩固预习效果。建议注重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并持之以恒。

(四)每日播报

建议每节课前安排一名学生准备2分钟左右的展示内容,可以独自也可与他人合作,以讲、演、唱等形式,轮流进行,人人参与。每日播报贵在坚持,教师应及时给予鼓励,树立学生信心。 二段:课上探究  一)复习检测

1.检查词汇预习:有布置有检查,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对词汇的预习情况,可以采取学生结对、小组互查等形式;

2.采用多种形式对听说课学习内容进行复习。温故知新,注重知识的复现和衔接。对上节课后布置的巩固训练内容进行检查。(上述两条也可结合在一起处理)

(二)读前导入

设计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简介文章内容,导入阅读。导入宜简洁明了,旨在激发学生读的愿望。

(三)多层阅读(默读)

 1.根据阅读素材和阅读规律,深入挖掘素材,设计多层次的阅读任务,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文章信息,并训练处理信息的能力;  2.对较长篇幅的文章可采用总-分-总的形式。

 本环节应为默读,重在指导学生阅读方法,练习设计要形式多样、科学合理。

(四)精读足练

 1.学生先自主精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然后结对或小组内进行交流,不能明确的问题,由教师点拨或指导;(可以借助导学案等材料,使学生明确)

 学生必须先自主精读课文,才能找出问题;教师注意引导和点拨,不要逐句翻译、讲解。

 2.精讲知识点,辅以造句、对话等多种形式的充足练习,使学生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 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必须通过大量的造句训练,反复运用,避免只讲不练,没有实效。复述课文采取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的思路,旨在引导学生掌握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 3.复述课文,根据关键词的提示,尝试复述课文(或部分段落),进一步熟悉课文素材,理解知识点的运用;  4.朗读课文(或部分段落)

(五)写作训练

 1.写作训练遵循词组-短句-长句-短篇-长篇的循序渐进原则;

 2.写作形式可以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素材进行仿写、改写,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写作,以实现从语言的输入到输出,由学到用的目的。写作要循序渐进,指导学生根据课本素材仿写、改写,然后再独立写作。让学生感觉有的写、写得出。

三段:课后延伸

(一)复习巩固

复习当天所学内容,整理课堂笔记,掌握新词汇、语法知识等并辅以巩固练习。

(二)分层作业

作业内容可以分层次,分为必做与选做;学生也可以分层次布置内容不同的作业。也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起作用。

(三)预习任务

预习相关词汇、语法等知识,或查阅相关人物、事件等的背景资料。

 说明:以上各环节是一般情况下读写课的基本流程,具体到某一节课、某一环节,教师需要根据素材的难易度和学生实际水平灵活把握,不要僵化执行,以免影响课堂实效。

三、语法课

 语法课应根据本模块主题语法知识的学习情况进行合理设计和安排,对于规则较为复杂,需要集中学习的专项语法知识,建议进行专门的语法课,而且是前置语法课,旨在解决难题,为听说课和读写课的顺利进行铺平道路。

一段:课前预习

(一)复习准备

布置学生复习与本语法项目相关的知识,为新语法项目的顺利学习做铺垫。

(二)课前朗读

朗读本模块新单词、短语等,同时巩固预习效果。建议注重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并持之以恒。

(三)每日播报

建议每节课前安排一名学生准备2分钟左右的展示内容,可以独自也可与他人合作,以讲、演、唱等形式,轮流进行,人人参与。

二段:课上探究

(一)情景导入

 1.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课要学习的新语法知识,展示句型结构;

 2.引导学生观察、总结,使学生对该语法知识的结构和运用有初步了解。借助已学过的词汇等知识或本模块新句型引出新语法项目,让学生感觉理解不困难。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发现规律。(二)精讲规则

 教师在学生初步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和补充,简要介绍语法规则,突出本语法的主要特征,使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并对该语法知识形成进一步明确的认识。教师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补充、强调和点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语法规则。(三)专项练习

 1.针对语法规则和句型结构,设计专项练习,重点、难点各个击破,并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并能运用。某些语法项目中还包括若干具体内容,需要各个击破,以保证学习效果。专项练习的设计要紧扣主题,突出重点,扎实有效。

 2.专项练习可采取先说后写的形式。说的练习建议以学生个人、结对、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写的练习可以设计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练习,可以先由学生自主完成再结对互评或小组互评。

 3.通过学生小组内交流发现问题,先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由教师点拨、指导。(四)综合运用

 1.在专项强化训练的基础上,设计综合练习,使学生将本课学习的语法知识进行灵活运用,达到掌握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 2.可以采用先由学生自主完成再结对互评或小组互评等形式。通过学生小组内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完成上述专项练习后,学生对该语法项目应有总体认识,设计综合类练习,旨在达到掌握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段:课后延伸

(一)复习巩固

复习当天所学内容,整理课堂笔记,掌握新词汇、语法知识等并辅以巩固练习。

(二)分层作业

作业内容可以分层次,分为必做与选做;学生也可以分层次布置内容不同的作业。也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起作用。

(三)预习任务

预习相关词汇、语法等知识,或查阅相关人物、事件等的背景资

料。

四、复

 复习课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不应该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的继续深化提高和对所学知识体系的查漏补缺。因此,复习课应把复习过程组织成学生的再认识过程,从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角度进一步掌握、理解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段:课前准备 

(一)复习词汇

布置学生复习词汇,要求“四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习惯。

(二)课前朗读

朗读本模块所学单词、短语等,同时巩固复习效果。建议注重内容、形式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并持之以恒。

(三)每日播报

建议每节课前安排一名学生准备2分钟左右的展示内容,可以独自也可与他人合作,以讲、演、唱等形式,轮流进行,人人参与。

二段:课上探究

(一)明确目标

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复习方法以及达到的要求,使学生明确复习任务。教师简要介绍,目标要求要明确、具体,学生能做。

(二)自主复习

学生根据复习任务,结合教材、笔记等相关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复习,并记录疑难问题。要求学生自主进行,并有时间限制。教师巡视,个别答疑。

(三)检测效果

 1.教师根据布置的复习任务,检查自主复习效果,针对本模块的基础知识和重难点,设计专项练习,各个击破,进行检测、巩固和强化训练。练习的设计应体现低起点、多层次,实用高效的原则;检测设计应针对性强,侧重基础知识。要求复习什么就检测什么,让学生感到课前复习和自主复习环节有效。 2.采取结对、小组互评等形式。

(四)重点突破

1.根据学生自主复习和检测效果环节出现的主要问题,小组内交流,然后提出在全班交流;

 2.教师对本单元的重难点内容和学生有困惑的问题进行重点处理,精讲多练。本环节旨在解决重要的疑难问题,避免只讲不练,要有突破措施。

(五)反馈矫正

1.设计综合练习,检测复习效果,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能力;  2.通过综合练习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可采取结对、小组互评等形式,并对本课复习进行小结,强调重难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知识脉络。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综合运用训练。三段:课后延伸

(一)复习巩固

复习当天所学内容,整理课堂笔记,掌握词汇、语法知识等并辅以巩固练习。

(二)分层作业

作业内容可以分层次,分为必做与选做;学生也可以分层次布置内容不同的作业。也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起作用。

(三)预习任务

预习相关词汇、语法等知识,或查阅相关人物、事件等的背景资料。

五、讲

 讲评课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发现问题、查漏补缺、规范解答、开阔思

路、提高能力,但现在的试卷讲评课普遍采用教师逐题对答案,一讲到底的方式,往往就题论题,面面俱到,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这严重影响了讲评课的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

一段:课前准备

(一)精心命题

 测试题目的选取十分关键,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测试目的,精心组题,切忌胡乱拼凑、盲目追风中考题。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应根据测试目的,科学搭配,比例适宜。

(二)随堂检测

 测验是学生独立思考最强的学习实践,试卷不可当作练习作业布置下去,要严格按照正规考试的要求来操作,尤其注意必须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完成测试。同样的一份试卷,作为练习和作为测验效果差距很大。 三)评阅试卷

 试卷的评阅可采取教师评阅、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三种形式。教师评阅能保证阅卷的准确合理,保证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答题的具体信息;学生互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再次思维——认同与自己相同的方法,发现、思考、判断不同于自己的思路,以此求同存异,获得思维上的升华;学生自评可使学生思维更加有针对性,目的明确地去处理自己的错题和不会做的题。如果班额较大,教师阅卷占用时间太多,导致无法及时讲评,此时可采取教师阅一小部分,其余采取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根据教学计划和进度,采取不同的评卷形式或多种形式相结合。

(四)数据统计

 数据统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但是大多数教师都省略了这一重要环节,或者仅仅简化为统计某一题目的出错人数。为了保证统计工作的及时有效和可操控性,可采取学生互评过程中以举手形式统计和收取试卷后教师逐一翻看、分析、记录的方法。对于出错较多的题目,教师应高度重视,分析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五)学生反思

 学生反思测试情况,找出自己的问题与不足。二段:课上探究

(一)测试概况

1.教师简要介绍本次测试的基本情况;测试的目的在于发现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因此与学生沟通时,要讲究策略,勿施加压力。

2.典型问题:对于面上比较典型的问题进行展示、强调并跟有巩固训练。

(二)自主改错

1.学生自己浏览试卷,对本次测试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

2.对每个错题进行分析,查明原因,改正错误。给学生观察、思考、反思、纠正的时间和机会。

(三)合作探究

 1.学生自己不能改正或明确的题目,小组内交流、讨论;学生互助研究问题,了解彼此的学习状况,互相鞭策鼓励;

 2.小组内还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请教老师。

(四)归类点拨

 教师根据学生小组提交的问题,对测试中的问题按照知识体系进行归类点拨,重点讲解或强调,并辅以相应的练习。避免单纯说教,应辅以实例、练习等,加强效果。

(五)巩固训练

 对上述问题以及本次测试中出现的重点问题进行变式训练,进一步巩固、内化。本环节必不可少,变式训练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旨在将知识的掌握落在实处。

 三段:课后延伸

(一)复习巩固

复习当天所学内容,整理错题笔记,掌握词汇、语法知识等并辅以巩固练习。

(二)分层作业

作业内容可以分层次,分为必做与选做;学生也可以分层次布置内容不同的作业。也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起作用。

(三)预习任务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篇7

幼儿教育是学生接触正规教育的起点, 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幼儿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陶冶幼儿的审美情操, 促进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因此, 在幼儿教育之中应该注重音乐教学, 要从实践的角度对幼儿音乐教学进行改革, 不断地丰富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 以此来促进幼儿音乐教学实践的推进。

二、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音乐可以很好地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底蕴, 也是一个民族或者国家文明与进步程度的一种象征。在现代社会之中, 人们对于音乐的重视程度在逐步提升,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利用音乐来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幼儿音乐对于启发学生的音乐思维, 引导幼儿今后的音乐兴趣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良好的幼儿音乐教育可以让幼儿的童年更加轻松快乐, 帮助幼儿实现更好的发展, 拓展幼儿的思维, 促进幼儿艺术思维的发展, 给幼儿带来更多的快乐。

三、注重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一) 通过灵活多样的游戏实施教学活动

好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因此, 在发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之中应该注重幼儿的这个特点。在进行幼儿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也是这样, 我们应该注重实施灵活多样的幼儿游戏, 通过这些音乐游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增加幼儿对于音乐课程的兴趣。在实施游戏教学的过程之中, 我们应该将游戏和音乐进行有效的融合, 不能只注重游戏和忽视了音乐教学, 这样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也不能只注重音乐, 而忽视游戏这一载体, 这样就没有充分应用游戏教学。因此, 我们说, 必须将游戏与音乐教学进行有机的融合, 并不断地丰富游戏的内容,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更好的音乐教学。

(二) 增加幼儿表演机会

幼儿都有展现自我的欲望, 在进行幼儿音乐教学的过程之中也应该满足幼儿展现自我的欲望。因此, 要适当增加幼儿表演的机会。例如, 我们可以在儿童节、元旦、国庆节等节日之中举办一些晚会, 让幼儿可以在这些晚会上来表现自己, 不但可以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 还能通过实际的音乐表演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三) 挖掘课堂内外有用的音乐教学资源

幼儿音乐教学要注重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此, 教师应该注重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一切教学资源, 以此来调动幼儿对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幼儿的创造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 注重多媒体的音乐, 通过多媒体资源向学生传递更多的音乐资料;其次, 注重利用室外资源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 室外环境更加轻松, 可以让幼儿学习音乐的心情更为舒畅;最后, 要注重音乐元素的植入。

四、幼儿园音乐有效教学的实施途径

(一) 营造与音乐教学主题相适宜的情境

有效教学需要多元主体的相互作用, 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目标在各教学主体之间达成共识, 有利于推进教学进程,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为了提高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 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 调控课堂学习氛围, 创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情境, 以此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幼儿较快地进入学习情境, 加强多元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方面, 可以运用电教设备创设主题情境或播放与音乐主题有关的画面创设与环境互动的情景, 让幼儿身临其境地体验和感知音乐。如在进行《小星星》教学的时候, 教师可以将教室的灯光调到最暗, 通过电教设备将布满小星星的天空投影到教室的墙面上, 让幼儿仿佛置身于黑夜的天空下, 幼儿在环绕的音乐和一闪一闪的小星星下学习, 这样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

(二) 选择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内容

教学内容对于幼儿的学习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 幼儿音乐教师应该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进行音乐教学。在选择教学任务的过程之中, 教师应该注重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 只有这样才能为选择合适的音乐教学实践途径奠定基础。例如, 教师在选择音乐教学内容的过程之中, 考虑到幼儿对于知识接受的能力较弱, 应该尽量选取一下简单、易懂的内容, 通常的选择有《小小手》《摇篮曲》。选定教学内容之后,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情景创设, 引导幼儿更好地融入到音乐教学内容之中, 让幼儿通过音乐内容教学获取相应的音乐知识, 并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三) 添置、完善幼儿园的音乐器材

幼儿音乐教学不是纸上谈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需要相应的硬件支持, 这就需要不断地完善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硬件设备, 不断购置和更新幼儿园的音乐器材, 这是音乐实践教学的基础。在购置幼儿音乐器材的过程之中要注重器材本身的乐趣性, 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幼儿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该适当购买一些音乐演出之中所需要的简单道具与服装, 为幼儿音乐实践与表演提供物质保障。

(四) 增强幼儿在音乐学习时的互动

学生作为一个学习群体, 尤其是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学习, 群体、团体式的互动学习,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学习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 可以将音乐学习变成对话, 将学习变成运用, 这是教学水平的升级, 也是幼儿学习方式的改进。在对话型的音乐学习材料中, 教师可将幼儿分为若干组, 以组为单位, 每个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 进行互动学习。这对于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五、结束语

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科目。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音乐教师应该对音乐教学引起充分的重视, 尤其要注重实践教学方式的应用, 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推进幼儿音乐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 现代人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音体美等科目也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 尤其是音乐这一学科, 由于其具有独特的美感和乐感, 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在现代幼儿教学之中, 人们对于音乐教学重视程度在逐步提升。本文从幼儿音乐教学实践的基本环节与途径入手, 系统论述了幼儿音乐教学的有效推进。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教学,基本环节,兴趣培养

参考文献

[1]许小娟.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几点思考[J].科学教育, 2011 (6) .

艺术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 篇8

一、对生活的观察体验

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因为艺术是反应社会生活的,艺术创作所需要的原料都必须由实际生活来提供,不仅作品的题材、情节和艺术形象的原型来自实际生活,就是作品的主题思想也离不开实际生活。高尔基说:“主题是由作者的经验中产生,由实际生活暗示给他的一种思想。”艺术家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那就不仅失去了描写的实际对象,而且也不能形成明确、实在的思想。由于这个原因,艺术创作必须从生活出发。树从根起,艺术创作也必须从观察体验生活开始。历史上一切大艺术家、大文学家都十分重视观察和体验生活。我国汉代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写作《史记》,曾多次出外旅游,进行实地调查访问,收集材料,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对自己青年时期的作品很不满意,认为他成功的作品要在中年以后才有,因为他在中年参加了四川的军事活动,有了实际的生活感受。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在创作名画。《最后的晚餐》时,为了画叛徒犹大的丑恶灵魂,曾长期在生活中寻找原型,甚至天天到米兰城里的各种场合去观察赌徒、流氓和罪犯,终于画出了那个形状粗鲁丑恶、内心惊慌不安的叛徒形象。

在观察和体验生活中,艺术家的世界观以及思想方法起着极重要的作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统一社会现象面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艺术家在创作中不一定都是亲身经历的生活材料作为题材的,有时也要运用间接的生活材料,即以别人所经历的生活作为材料。例如,写历史剧和历史小说就非利用历史记载的材料不可。即使写现实生活的题材,也不一定每件事都得亲身经历,有时也需要做一些调查、访问和阅读材料,用间接材料进行创作时,艺术家仍须在自己直接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来丰富和补充间接材料。

二、艺术构思

艺术家在观察体验生活过程中为生活中的人物、事件、情景所打动后,就会产生一种把这一切在艺术中表现出来的欲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创作冲动。有了创作冲动以后就可以进入创作过程了,而创作过程是从艺术构思开始的。

艺术家是通过创作构思把生活材料升华为艺术作品的。从广义上说,艺术构思是伴随着整个创作过程的,艺术家在自己头脑中对生活材料所进行的反复加工改制,都属于艺术构思。从产生创作冲动开始后的一个阶段是艺术构思最集中最紧张的阶段;而反复推敲、修改原稿的过程则是艺术构思逐步深化的过程。具体地说,艺术构思是指选材、立意、布局构图等各个环节而言的,它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艺术构思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选择题材,构思是从选择题材开始的。准备写哪些生活内容,要塑造哪些人物形象,选择哪些情节和细节,用什么来构成画面或场景等等,都要通过艺术构思来解决。题材是创作的基础,它为作者表达思想和感情,实现艺术上的追求提供了可能性,因此,题材选择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仅仅有了那些题材还是不够,还必须对已经把握到了的题材进行深入的开掘,到题材的深层中去探求最深刻的思想和社会意义,从而形成作品的主题思想。这也可以叫做立意。艺术创作中立意很重要,陆机在《文赋》中说的“辞呈才以校伎,意司棋契而為匠”,就是把立意放在统辖一切文辞描写的地位上。古人论画时说的“意在笔先”,也就是要求先有了立意然后再着手描写。那种用形象来图解思想概念的“主题先行”固然不足效法,但没有立意的创作也不会成功。特别在小说、戏剧创作中,以题材的开掘是否深,主题抓得是否准,往往是一部作品成功之关键。

主题思想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自现实生活的启示,来自对生活材料深入分析体察以后的认识。但当它一旦正式形成后,又在整个艺术构思中起着主导作用。

艺术构思是一桩复杂而又艰苦的精神劳动。不可否认,艺术构思必须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没有“精鹜八极,心游万仞”那样的想象作用,就不能产生优美动人的艺术作品。但从根本上说,艺术构思的成功与失败是由作者的生活底子和艺术修养所决定的。正因为这样,所以刘勰才在《文心雕龙》中向作者们提出要求,要求他们“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也就是说,要他们平时努力学习,积累知识,对事理进行仔细分析,以丰富才能,并广泛深入地观察研究各种生活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恰到好处的语言文辞。刘勰的这一要求是相当合理的。

三、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艺术创作的完成,艺术构思只有经过艺术表现,才能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以使人感觉到的艺术想象。例如,戏剧要表现在舞台上才算完成,音乐必须表现为演奏或演唱,绘画则最后表现为线条、色彩和画面。

在艺术表现中,艺术技巧的作用不容忽视。艺术作品如果只有生活内容而缺乏艺术性的话,往往会流于公式化、概念化,不会有艺术感染力。而作品艺术性的取得,无疑地应借助于卓越的艺术技巧。往往有这种情况,有的人对生活不乏真知灼见,对一些生活现象可以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就是不能创作出令人满意的艺术作品来。其原因就是没有掌握好艺术技巧。善于写小说的不一定会写剧本,能画画的不一定能作曲,其原因也是由于没有掌握编剧和作曲的技巧。

所谓艺术技巧实际上就是艺术家用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各种手法的综合,它包括艺术技能在内。如画家要掌握素描,歌唱家要懂得运气、发生的方法,文学家要有语言文字的基本功,剧作家要熟悉舞台等。但这还不是艺术技巧的全部,真正的艺术技巧是艺术才能的表现,在对生活材料的鉴别与提炼上,在对作品内容的组织与剪接上,在恰当地运用一些艺术手段上,都可以看出艺术家对艺术技巧掌握的程度。

艺术技巧是以生活为基础的,艺术家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一味的卖弄技巧,一味的卖弄技巧实质上也是一种形式主义,因此我们仍必须强调从生活出发来运用技巧。中国戏曲艺术很讲究表演技巧,但那些表演大师们无不反对脱离了人物、生活来炫耀技巧。法国19世纪流行一种“佳构剧”,这种戏剧很有技巧,但内容十分贫乏,因此,只能风行于一时而无长久的生命力。“佳构剧”的代表作家斯克莱布曾写过三多部作品,但后来几乎全部被人遗忘了。

上一篇:感恩母校寄语下一篇:《海底世界》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