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2025-01-19

现代信息技术工作计划(共8篇)

现代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篇1

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工作计划

根据上级关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本学期我校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和教育教学研究要有较大突破,进一步提高校园网的利用率,发挥校园网功能,提高师生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特制定以下工作目标。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努力营造我校特有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与研究的氛围。

1、各教研组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在教研活动中安排专项的学习内容.2、要通过组织培训和自学,使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达到以下基本操作能力。

(1)网络操作:能浏览,会搜索与下载相应教学信息,能收发电子邮件。

(2)计算机办公能力:能够电子备课,能运用Powerpoint等制作常用的教学课件。

(3)教育教学能力:能够运用网络进行学习,能够通过网络为学生解疑答难。

二、扎实做好常规工作,规范管理与教育教学。

1、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提高我校管理的现代化。本学期,要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的功能,通过专人管理,使校园网发挥更大效益。

2、加强全校的硬件维护与检查,确保使用中的器材完好率 在98%以上,对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坏要对照相应的管理条例进行处理。

3、加强使用记录,提高使用率。

4、继续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本学期的重点是电子表格使用培训。

5、努力做好装备工作。

三、加强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我校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水平。

1、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研究工作。一方面全体教师要努力树立使用意识,提高使用率,并努力提高使用的质量,追求效益;另一方面,要根据要求,出精品课件、出精品教学实例、出精品教学模式。

2、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综合水平。教导处要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同时也要强调自学。

3、积极参加教师信息技术业务竞赛,力争优异成绩。教导处要落实好有关学科的竞赛工作,并组织一次校内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或课件评比活动。

四、重视学生信息技术教育,重视学生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1、加强全校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课堂中的规范操作,加强爱护设备与器材的教育,减少人为损坏因素。

2、成立学生计算机兴趣小组,教师要加强训练、指导,努力提高活动质量,确保我校在今后的相关竞赛中,能取得体现学 校水平的好成绩。同时,也要发挥兴趣组同学的才能,逐步实现自我管理。

现代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语言,会计业务拓展,会计人员素质

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正在把会计的方方面面推向一个新时代,变革意味着会计仍将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行业。会计学理论体系的变革、会计语言的变化、会计工作内容的更新等拓展了会计业务的范围,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即将到来的种种机遇,不应只是被动地接受或继承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规则,而应积极主动地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一、信息社会中传统会计工作面临的变革

会计工作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受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外,还受到信息技术的制约和冲击。这是由于社会化工作中所有的规则都应当与其他存在的客观社会经济环境相适应,然而这些规则的建立和实施,却又不能超越其在信息技术上实现的可能性。反过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研制新的会计模型、会计规则创造了必要的环境。作为较为直言的会计学家毕马威会计公司合伙人Bob Elliort曾借用“第三次浪潮”一词来预言:“工厂引起的变革浪潮正在撞击着会计的海岸线,在20世纪70年代,它彻底冲击了工业界。80年代它又荡涤了服务业,而到了90年代,会计界将接受它的洗礼。它改变了商业运营的方式,也改变了经理们面临的问题,现在的经理们需要新的信息模式进行决策。因此,内部会计和对外报告会计都必须改革。高等教育可以只是简单的对这些变革做出反映,抑或扮演一个更为积极的角色,同时促进其他领域的适应性变化。对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会计人员的挑战将是:创造第三次浪潮中的会计规范。而从事非学术研究的会计人员的挑战将是:促进企业的变革以实施这一新的会计规范…。”从中可以领悟出IT技术环境正对传统会计理论、实务、教育和管理产生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将使传统会计在21世纪发生极大的变革。

(一) 会计学向边缘学科发展

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杨纪琬先生预言:“在IT环境下,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将逐步向边缘学科转化。会计学作为管理学的分支,其内容将不断的扩大、延伸,其独立性相对地缩小,而更体现出它与其他经济管理学科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二) 会计学理论体系的变革

在IT环境下,传统的会计理论体系将受到强烈的冲击,包括对会计假设的延伸,权责发生制即历史成本原则的动摇等。例如,会计假设可延伸到主体,不等距会计期间,“13”会计期、多币种等。这些概念在过去手工环境下是难以操作的,是不允许的,但在IT环境下,其实现将易如反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网上公司、虚拟企业的兴起,更对持续经营、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原则等经典会计学的核心提出挑战。各种无形资产———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一切知识资源的待价而沽将强烈的冲击着各类会计模型。

(三) 会计语言和会计程序的变化

在IT环境下,传统的会计语言和企业会计文化将发生质的变化。会计语言中的一些核心词汇 (如记账凭证、账簙、报表等) 的作用将逐渐淡化。首先由于企业管理全面信息化的实现,使会计信息源和信息表示结构由一元化走向多元化,即会计工作中记账凭证的信息将直接来源于各种业务过程,记账凭证作为手工环境下重要实体的作用将逐步淡化直至消亡。其次由于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各级管理者和投资者可以实时通过企业网站访问存储与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共享信息。因此,将代替凭证、账簙报表的将是原始信息、操作信息、分析决策信息等;而信息的收集、存储、传递、处理、加工、打印等将代替传统会计中制作凭证、记账、结账、出报表等环节。

(四) IT环境促使会计人力资源价值的变革

在IT环境下企业会计人员的素质、所扮演的角色、工作重点和工作价值将发生巨大的变革:

1.IT技术的应用, 彻底改变了会计工作者的处理工具和手段。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 大量的业务核算工作实现自动化, 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将从事中记账、算账和事后报账转向事前预测、规划和事中控制、监督及事后分析、决策的一种全新的会计管理模式。

2.在IT环境下, 会计人员不仅要承担企业内部管理员的职责, 随着外部客户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增长, 会计人员应及时地向外传递会计信息, 为社会债权人、投资者、供应商和客户、政府管理部门等一切会计委托、受托者负责, 适时地披露真实的会计信息, 提供职业者的咨询服务。

3.在IT环境下, 会计人员的任务不再仅仅是客观地制造和反映会计信息, 而且应使会计信息增殖和创造更高的效能。会计人员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通过财务控制分析参与企业综合管理和提供专业决策。未来的会计师们将是企业经理的最佳候选人之一。

4.IT环境对会计人员的素质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目前会计人员所从事的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工作等常规的、结构化较强的工作, 将由基于IT技术的信息系统完成。在这种情况下, 会计人员应更多的从事那些非结构化、非常规的会计业务以及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评价工作。因此, 未来会计人员不仅要具有管理和决策方面的知识, 还应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二、会计人员应如何面对IT发展的挑战

(一) 会计人员的业务发展

面对IT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即将到来的种种机遇,会计人员需要在会计信息系统的辅助下主动拓展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 信息选择能力。

利用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了解和分析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选择反映或报告的方式和内容,以便向信息用户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2. 信息处理能力。

分析企业信息过程,制定会计信息处理规则,包括会计信息系统中设置的各项业务活动控制程序、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处理功能,并参与几乎所有业务活动规则的制定。

3. 风险决策能力。

分析和评价企业各种业务活动的风险、效益并通过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相联系,帮助企业管理者制定决定业务过程性质的企业规章和决策。

4. 协作与合作能力。

作为会计,分析企业业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向企业各个业务单元服务,以便最终实现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这种业务活动的分析和评价工作又必须得到其他业务部门的支持,然后由会计部门进行集中化的协调和报告。

5. 信息管理能力。

包括对企业业务活动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会计知识资源的积累和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等。

(二) 信息时代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会计要想在未来的企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具备以下的素质:一是会计人员的思想观念必须要有主动性、开放性、创新性;要主动面对新情况,积极地参与到新业务发展领域中去;要敢于和善于采用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二是会计人员应该成为知道如何利用知识来提高工作效率的管理者;三是会计人员应该成为掌握产品知识、市场知识、技术知识、质量知识、安全知识等的多元专家;四是会计人员应具备学习能力、自治能力和协调能力,特别应具有对各个业务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理解能力,以及交流技巧和协作技巧。这样,会计人员才能通过保持与高层经理、业务人员、客户、供应商的经常接触,了解企业内外部业务情况,以便更好地发挥辅助战略决策的作用。

三、结论

描绘未来发展前景的出发点是正确判断会计人员的价值和能力。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AICPA) 正在发起一个“注册会计师视角”项目,在“注册会计师视角”项目中确定的五种最重要的价值是持续教育、终身学习、竞争力、正直、广泛的业务协调能力和客观性;五种最重要的能力是:沟通的技能、战略性和关键性思考的能力、关注客户和市场、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解释和技术熟练的能力;五项最重要的服务是:保护资产安全、保证信息和系统的可靠性、技术性,在系统分析、信息管理和系统安全方面提供服务、管理咨询,在改进组织的管理和业绩方面提出建议、财务计划,向财务计划提出广泛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杨西周.会计软件设计技术及应用[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2]李立志.会计电算化基础及其应用[M].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3.

现代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篇3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科技名词工作

崔辰州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北京 100012)

科技新词的收集、审定、试用、发布是科技名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近年来充分利用包括数据库、邮件列表、维基技术在内的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科技新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文章介绍天文学名词委近年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新词工作所取得的一些经验。

科技新词,信息技术,数据库,邮件列表,维基技术

虽然天文学是最古老的基础学科之一,但和其他学科一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天文学领域的科技新名词也是层出不穷。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天文学名词委)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下属的一个学科工作委员会,受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天文学会共同领导。为了能够及时对天文学领域出现的新名词进行规范,从而避免混乱进而影响科技传播和交流,天文学名词委近年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新词工作的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技术包括:通过网页表单、电子邮件、维基系统公开征集新词;利用数据库管理词条、记录词条的使用;通过邮件列表开展名词的审定工作;通过网站、维基、电子词典软件等方式来试用、推广新词。本文将介绍天文学名词委如何具体利用这些信息技术手段来开展新词工作。

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出现于上世纪 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广泛应用于社会各行业和学科领域。数据库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数据管理和数据检索。天文学名词委从 2002年开始利用开源数据库系统MySQL[1]来管理名词资料,设计开发了天文学名词委的网站(如图 1所示)[2]。

图1 天文学名词数据库检索界面

一旦把名词资料纳入数据库系统的管理范畴后,便可以非常灵活地实现检索、排序、统计等丰富的功能。同时,也可以把用户通过网站访问名词数据库的情况记录下来,比如用户查询的词条、访问的时间、使用的浏览器类型、使用的计算机 IP地址等。2007—2009三年间,本数据库接受的用户查询为 130 110次。

为了尽可能广泛地征集新词,网站开设了“新词推荐”栏目,欢迎用户开放式地向天文学名词委推荐新词。该栏目自 2005年 2月开放至 2010年 3月,已经收集网络用户推荐的新词 257条,相关信息也全部以数据库形式保存。

邮件组技术

电子邮件是最早出现的网络技术之一,也是最常用、最有用的网络技术之一。目前,电子邮件已经成为天文学名词委日常的工作平台。需要注意的是,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个人电子邮件,而是邮件列表 (mailing list)。2007年 12月前,天文学名词委的邮件列表使用的是 Yahoo!Groups提供的服务,后来转移到了 Google Groups平台上[3]。

邮件列表,就像是一个电子邮件方式的论坛或者电子公告牌 (BBS)。列表中的每个订户都可以收到列表管理员和其他订户发向这个列表的电子邮件,进而可以回复列表,达到讨论的目的。

目前,天文学名词委的邮件列表中除了天文学名词委的近 30位委员外,还吸纳了数十位对科技名词工作感兴趣的天文学家、期刊编辑、天文爱好者和研究生等。列表中的订户不仅有大陆的名词工作者和爱好者,还有台湾、香港地区的同行和朋友。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下,地理上的距离消失了,大家在一起讨论科技新词,使用共同的译名,从而减少甚至避免了海峡两岸科技名词在译名上的差异。

截至本文撰写时,天文学名词委通过邮件列表已经交换了 600多封邮件。邮件列表和网络论坛类似,其生命力在于其活力。为了保持邮件列表的活力,列表管理员需要一定的管理技巧,知道如何“灌水”、如何控制讨论的进度、如何在列表沉寂时提出新的话题等等。天文学名词委的邮件列表数年来都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每周都会有新消息。高峰时,每天的邮件量可以突破 20条。

这样一个方便的工作平台,大大提高了天文学名词委的工作效率,能够非常及时地,甚至是随时地对征集到的新词进行讨论和审定,对各种问题进行磋商。

维基技术

维基(W iki)是一种很独特的网络软件和服务系统。它最大的特色在于支持多人在线协同工作,比如共同定义一个词条,共同撰写一篇论文,相互完善彼此的论述等等。维基技术最具代表性的应用是维基百科 (W ikipedia)[4]。许多学术项目,比如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 ( IVOA),也采用维基技术作为自己的协同工作平台[5]。在天文学名词委的协助和支持下,国内天文爱好者自发建立起“维基天文”社区(如图 2所示)[6]。

科技名词的定义和注释是一项极为耗时、费力却又严肃的工作。目前,天文学名词委审定的名词绝大部分不带定义和注释。通过“维基天文”这样一个平台,便可以利用广大公众的力量来完善和丰富这些词条的定义、注释的内容。天文学名词委发挥专业优势对这些内容进行科学把关,起到审定者的作用。

图2 通过维基系统来丰富词条

讨论与展望

新词的收集和审定只是新词工作的一部分,新词的试用和推广也是新词工作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体现科技名词工作成果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方面。

在新词的推广方面,信息技术同样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天文学名词委近年来已经尝试了多种方式来对所征集和审定的新词进行宣传、推广工作。

首先,天文学名词委的网站是宣传天文学科技名词的主阵地,提供了多种使用方式,包括:

●直接通过网站对名词数据库进行检索;

●通过网站提供的程序代码,将数据库检索功能集成到其他网站系统上以访问该数据库;

●下载词典普通文本文件到用户自己电脑上来使用。

经过天文学名词委的充分讨论并征得中国天文学会的同意,天文学名词数据库于 2008年 8月25日向社会无偿开放使用。

其次,天文学名词委的合作网站可以通过内置程序代码从而在自己的网站上实现“鼠标划词”方式来访问数据库。用户在访问支持划词的天文学名词委合作网站时,只需要用鼠标选中期望查询的词条,例如“哥白尼”,服务器后台便会自动访问名词数据库,然后将相关解释显示在浮现出的窗口中。

第三,通过金山词霸、星际译霸等电子词典访问。2007年 4月 19日,中国天文学会和北京金山软件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天文学名词委将自己近 60年的工作成果《英汉天文学名词数据库》授权金山软件公司收录到《金山词霸》“爱词霸”在线词典等产品中 (如图 3所示)。2008年 8月,天文学名词数据库向社会无偿开放后,热心名词工作的朋友已经把这个数据库集成到开源电子词典“星际译霸”中。自此,广大用户便可以利用《金山词霸》和“星际译霸”等这些电子词典工具来方便地分享天文学名词委的工作成果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新名词层出不穷。科技新词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式的发展,提高征集、审定效率,缩短从收集到发布的工作周期。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新成果,为新词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技术将会大大提高科技新词工作的效率,满足科技发展需要和社会公众需求,为促进科技进步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

图3 天文学名词数据库被《金山词霸》正式收录

[1][DB/OL]MySQL数据库管理系统.http://www. mysql.com.

[2][DB/OL]天文学名词委网站.http://www.lamost.org/ astrodict/.

[3][DB/OL]天文学名词委邮件列表.http://groups. google.com/group/astro-terms.

[4][DB/OL]维基百科.http://www.wikipedia.org.

[5][DB/OL]国际虚拟天文台联盟网站.http://www. ivoa.net.

[6][DB/OL]维基天文.http://wiki.skylook.org.

TakingAdvantages ofAdvanced Infor mation Technologies forNew Academic Glossary Items Collection

CU IChenzhou

Collec ting,exam ining,p roba ting and re leas ing new item s a re imp ortant w ork for academ ic te rm inology.In recent yea rs,the As tronom ica l Te rm inology Comm ittee of Chinese As tronom ica l Soc ie ty and China N a tiona l Comm ittee for Te rm s in Sc iencesand Technolog ies (ATCC) takesfull advantagesof advanced inform a tion technolog ies in its da ily te rm inology w ork,inc lud ing da tabase technolog ies,m a iling lis t,W iki,e tc.G rea t achievem ents and exp e riences have been ob ta ined.In the p ap e r,som e highlights and exp e riences a re introduced and d iscussed.

new item s,inform a tion technolog ies,da tabase,m a iling lis t,W iki

N04;TP39

A

1673-8578(2010)03-0019-03

2010-04-1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0603057,10778623,10820002,60920010);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计划, 2006AA01A120);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2007A085);中国科学院“十一五”信息化专项 ( INFO-115-C01-SDB3-04)

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现代化 篇4

梓潼县许州中学:李成俊

[摘 要]:信息技术的普及,使观念与手段的更新成为可能。本文就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学现代化进行了说明,并通过学校信息化建设实践详细阐述了具体实施方案。从智能性资源、知识性资源、技术性资源、环境性资源等各种教育资源方面具体的,从教育者的角度分析,并针对学生特点及现有条件就如何促进现代教育的现代化作了详细说明。最后就现存的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环境 目标和原则 策略 教育的可用资源教师培训 机 互联网。

一、背景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先进的教学技术和丰富的资源。从而使人们对学习的意义、目标、、过程和方式的认识,发生了越来越快、越来越大的变化。未来的是学习化的社会,未来社会中的人们必须终身不断地学习,而且必须学会自主地学习。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先进的教学技术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构成的学习环境,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提供了实现技术和实现。研究“在信息化社会中的学校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的问题就很有意义。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没有任何畏惧心理的环境下参与学习,让学生在有足够大的自由度的情况下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需要学习的知识,既是对教育的尊重,也是对学生人性的尊重。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教学的目标和原则

在当今班级教学制度下,构建一个有现代信息技术学习环境支持的、以“以学生为本”为基本原则的,“平等、民主、合作”的班级。在这个环境中,有可能促成教师和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共同实现教与学过程的改善。从而让传统教育向信息化的教育一点点的靠拢。逐步寻找到一条通往现代教育的较好路径,力争尽量早一点地、多一些地培养出在信息化社会能走在人类社会前列的人才,应该成为当前中小学推进信息化的主要目标;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科课堂教学策略加以研究,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中小学推进信息化的主要任务。

在推进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原则:

人本性原则 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基础出发,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本,以帮助学生获取终身的学习经验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的持续发展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开放性原则 教学的目标开放:教学的内容开放:面向学生的经验世界,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面向浩瀚无边的网络资源;教育信息开放:教育空间和信息沟通渠道多元化:课堂内外结合、学校内外互补、互联网局域网沟通,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走进网络;评价标准开放:多角度评价,多标准判断,允许幼稚,宽容错误,鼓励标新立异。

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给学生自主的空间、选择的机会、体验的环境和表达展现的舞台。

整合性原则 坚持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为目标,在适宜的时空下,把方方面面的可用教育资源加以合理的组合,不断完善教学系统,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

三、研究的策略:

1、建设技术性资源。

在信息社会中,智能性资源(教育者、被教育者、家长)、知识性资源(教科书、图书馆与影视库、各类知识数据库)、技术性资源(仪器、设备与教学工具、传播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教室、因特网、数据处理及其它工具软件包.....)、环境性资源(政策性、人际性资源、校舍与设施周边环境和社会状况、地域文化和观念......)等是教育的可用资源。而技术性资源是促进教育发展和教学改善的最基础的物质条件。

以我校为例:我校的信息技术资源开发的基本路径是以建设带动,以应用促进开发。

2002年,学校的技术资源开发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益”的目标服务,学校建了两间共100台的计算机教室;安装了多媒体的双向控制教学系统;为初一教师配置了工作计算机;进行了全员培训计算机操作技能和CAI课件的制作培训。学校开发研制了一批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课件和用Authorware集成的知识素材。这些课件和教学素材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对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作了有益有效的工作。然而,这一阶段的技术资源基本上是为方便教师的“教”而设计开发的。

随着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开发建设不仅为教师的“教”服务,更应该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观念逐渐强化。学校增建了机教室、课件制作室、阅览室,一批骨干教师开始在“主题”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开发了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过程的交互式教学软件,制作了可以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动脑的复合型的课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现的师生交互,同学间合作,使学生的感觉逐渐从“被牵着鼻子走”变成“张开思维的翅膀”,逐渐从被动的思考转化为主动的思考。但是,就这时学校的技术环境来说,还无法满足部分学生快速增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也难以实现的较高教学期望值。我们显然需要一种更新的、更能与特征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于是,建设与lnternet相连的校园网成为深化研究的突破口。

2003年8月,我校的校园网初步建成。校园网的WWW服务器与Internet相通,师生随时可以自由上网浏览查询。四通八达的“信息信道”为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环境、为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学校使用的“科利华”校园管理软件,覆盖了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学籍管理、人事管理、财产管理、图书管理……

2、开发知识性资源

建构平等、民主、合作的学习环境,仅有先进的技术物质环境的支撑是不够的。还需要丰富的知识性资源。学校还应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创新,例如:对构建学科教学主题知识库(主题网页群)和知识库(主题网页群)进行教学做出尝试。

(1)确定学习主题。把学生当前需要学的知识与“以学生获取终身学习的经验为本”的思想结合起来,在学生的学习需求,分析学科教学目标以至对与其相关联的其它学科的课程进行分析后,确定学生学习的某个主题,围绕学习主题进行阶段(单元)教学设计。这种主题可大可小。有时是学科教材上的某个单元,有时是某册教材中的同类课文,有时是某学科几册教材中的关联部分……。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不拘一格。

(2)组建主题知识库。以“有利于学生围绕学习主题进行意义建构”为目的,创设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景。在制作主题网页时,既注意知识内在结构的关联性,又注意知识内容的广博和精深;既收集与本校教学任务相关的知识信息,又重视最新发现和最新成果的方面的信息。同时制作时还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追求网页设计的高品位,制作技术的高质量,表现手法的性等,尽可能地使主题知识网页的每一个接口都很美,都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

(3)建设班级、个人网页。班级和师生的个人网页是团队智能的集合,是个人的思想、能力、兴趣、品味的充分展现。也是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

3、优化智能性资源。

在各类资源中,唯有智能性资源---人,是唯一必要资源。

(1)教师培训—-智能性资源开发的重要方面。

① 教师要率先成为会最学习的人。人,尤其是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重要资源,比任何人都更需要紧跟时代,更新观念。因为我们在昨日受教育,却在今日教育明日的主人。之中观念滞后的必然,应该唤起教师更加执着地学习。信息化的教育环境(首先应包括学习环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将校长、教师、学生在知识面前置于平等的地位。教师要成为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必然需要更加关注学习,更加会学习。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师的素质水平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最起码的是:需要教师带头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自己学习,体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学习过程,然后才能带领学生去学习。在推进学校信息化的过程中,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让教师率先成为最会学习的人。支持鼓励教师博览群书,吸取新知识,涉足新领域,增强文化底蕴,提高人文素养。鼓励教师们要充分利用获取更多的知识以便应用于教学过程中。

② 给教师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

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机操作技能的强化培训。第一个层次:全体教师的培训。第一阶段: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和用Word进行文字处理。第二阶段:用PowerPoind制作演示文稿或简单课件,用Excel管生学籍和成绩,掌握互联网上的常用操作技能。第三阶段:用Frontpage和更多的工具制作交互式课件、网页、进行图片处理……。第二个层次是对计算机学科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对这个层次培训要求更高:了解IT行业的最新成果,掌握计算机市场的行情信息,超前1—2步掌握最先进的各种制作平台工具,对校园网进行常规的管理、维护,还能设计开发部分操作平台,移植、改造部分操作平台。一句话,计算机学科教师不仅要承担学校常规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维护工作,还要承担师资的校本培训任务,定期培养出信息技术的骨干教师,保证骨干教师队伍象滚雪球一样逐年扩大。

③ 给教师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 在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全过程中,都应该十分在意用新的教育价值观来评价教师的教学。对“主题(单元)教学的评价,应该说,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价值,阶段性的教学过程的质量被主要地表现在“指导几乎每一个学生的、路径”方面的谋略艺术上,而不在于教师的表演艺术如何。“几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才是教师教学水平的写真”。在评价的过程中,尤其不去计较教师在传播中的一时的缺憾,让教师有一个相对比较大的自主空间。同时,还应该在意让教师自己评价自己。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领导更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自我评价。因为教师的自主能力和自主意识,是在其自主行为的过程与后来的体味中逐步实现的,是在自己越来越重视自己对自己的价值判断的的过程中的。从某种意义上看,只有自主意识较强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自主意识的学生。

④ 给教师一个既有压力又充满温馨的氛围 信息技术环境下自由开放的言论空间,多条信息沟通渠道,为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人际关系、为教学过程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学生、家长、教师的网上求助、青年教师对老教师的期望、教职工对学校的建议、各类人员的留言,有鼓励赞赏,有批评责问……,不仅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同事关系、干群关系,还拉近了家长和家校的联系。在这种环境下,学校和教师都多了一份监督,工作多了一份压力,人际间多了一份沟通,同时也多了一份温馨。面对一个全新的信息化的环境,学生、家长、教师、校长都在学习,都在适应,都在养成。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校是没有“栅栏”的,平等的人际关系、民主的学校管理,开放的信息信道,教师们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中学习、学习、再学习,少了些盲从,多了些思考;少了些琐碎,多了些大气,一次次实现自我超越。

(2)教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能性资源的核心

① 学生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学生所拥有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在自己教学的全过程中,(包括备课、上课、课余辅导……)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状况、了解个人的学习风格和期望、个人的学习兴趣和特长;了解学生周边有哪些促其发展的资源;只有在充分分析学习需求的情况下确定的学习主题和按照主题作出的教学设计,才能够“通教知学”,具有最实用的价值。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育环境,在校园网上开辟的师生信道,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老师的水平显现就在于地确定学习主题和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很显然,对教师来说,这就是一个过程。

② 让学生学会使用机和。在信息技术课和其它一些学科的教学中,尽量早地使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帮助自己。计算机和汉字的录入速度,网上查询、获取、整理、处理、储存及表达信息的能力,都是教学中首先解决的。无论什么形式的教学,学生只要是在网络环境中学习,就必须首先掌握上述技能。而学生,也只有在轻松自如地运用计算机网络学习技术的状态下,才能真正走进计算机,走进网络文化圈,从而真正感知计算机的神奇和奥妙,感知网络文化新颖和灵动。过去,教师习惯把语文、数学称为工具学科,在中教师们越来越感到:计算机学科是“工具的工具”学科。为了适应非计算机学科教学改革的需要,首先需要改革计算机学科的教学,首先教给学生在网上学习所必备的计算机操作技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应该没有严格的结构顺序,教学应该不拘一格,现行的信息技术学科教材很难完全适应各个学校的教学。取多种教材的适用部分进行重新组合后用于教学,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另一方面,学生在使用信息工,应该得到的服务包括:网上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快捷的检索、各部分资源之间畅通无阻的链接等等。

③ 提倡“独立探索”和合作式的学习在网络环境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学生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改善教学过程,提倡“独立探索”和合作式的学习的目的意义,对于某个具体的学生而言,并不在于探索到什么成果,而在与养成好的习惯。提倡“合作研究”以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懂得平等协作的重要性,这是一个人在人间生存和参与构筑未来所必须具备的品质。教学中,教师不仅领着学生一步步走向知识,而且引导学生一步步去发现探索知识。

4、拓宽环境性资源。

在研究过程中,还必须十分重视环境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争取领导的重视、争取政策的倾斜、赢得社会的信任、得到家长的支持,才能使信息化教学的研究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效。

四、在信息化过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人类创造了互联网,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人类的一切。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互联网又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技术的给学校提供了各种机遇,给优化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但同时也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我们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的全过程中,都必须认真思考和提前准备,如何在教学生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教学生在网络化的环境中学习做人。一些有识之士说,如果仅就传授知识而言,计算机、互联网几乎可以取代现行的学校的功能。然而,在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方面,在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和熏陶方面,现行学校的功能是永远无法被取代的。对中小学生而言,最重要的还不是掌握多少计算机的操作技术及网络的知识,而是培养他们正确的的网络法纪观念,网络道德观念,网络责任意识等等一系列信息化社会所必需的非智力的素质。因此,无论信息技术发展到多么先进程度,无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多么广泛,教学生学习做人依然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教学生学习做人始终是教学的第一任务。

参考文献:

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依据 篇5

现代信息技术理论依据

(一)斯密斯―雷根教学理论作者原话:“……一些问题是由于媒体的发展要求加速设计过程,还有一些问题是由于与这个领域相关的理论基础越来越丰富。然而,最紧迫的却是系统设计过程模式中,前端分析之后就是‘设计教学策略’……”(二)布鲁纳的教育思想布鲁纳(1915-)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教育过程》(1960)、《论认知》(1962)、《教学论探讨》(1966)、《教育的适合性》(1971)等。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间学科不仅是“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处理”,即“学会如何学习”。因此,应该把发现学习作为儿童教学的主要方法,以鼓励儿童去发现知识的奥秘,去掌握学科的结构。布鲁纳指出,学校中的发现学习不局限于对未知世界的发现,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对人类文化知识的“再发现”。其实质就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进行再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包括寻找正确结构和意义。”布鲁纳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促进发现学习的方法,一是鼓励儿童积极思考和探索。二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三是注意新旧知识的相容性。四是培养学生运用假设、对照、操作的发现技能。(三)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掌握学习”不仅是掌握学科的知识,而且还应该掌握学科的方法和手段。布卢姆认为,实施“掌握学习”必须把握3个变量,一是先决认知行为,指学习者在学习新的知识之前,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二是先决情感特点,指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动机和态度。三是教学质量,指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和学习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各种直接控制因素。2、“掌握学习”的关键要素布卢姆根据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本原理,把掌握学习的要素分解为课程计划、教学程序和评价3个层次,每个层次又有若干子要素,形成了“掌握学习”计划的要素结构。(四)南国农教育技术学――顶尖人物(还活着的)1. 南国农先生指出:现代教育技术是把现代教育思想理论和科学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体系,它所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2. 南先生在电化教育系统工程建设理论中包含了八室一站三系统,即普通电教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室、学科专用实验室、微型电教室、视听阅览室、电教教材库;卫星地面站;广播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南先生的现代教材体系理论,书本教材系统:1教科书、2讲义、3习题集、4实验、实习指南、5学习指导书、6教学指导书。非书本教材系统:7幻灯教材、8投影教材、9电影教材、10电视教材、11录音教材、12唱盘教材、13视盘教材、14计算机课件。普通教学法 语言教学:讲授、谈话、讨论 直观方法:演示、参观 实践方法:练习、实验、实习媒传教学法 单媒法:幻灯、录音、电影、计算机、语言实验室等多媒法:多种媒体优化综合应用的方法南先生建立现代教学模式体系的理论,初步形成的模式:多媒体优化组合课堂教学模式、远距离教学模式、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基于多媒体网络的交互式教学模式。探讨中的模式:支架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南先生对素质教育概念的简洁理解理论,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素质教育的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创造型人才。所谓创造型的人才就是:1受过充分的教育,具有广搏知识;2善于独立思考,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3有高尚理想和道德情操。南先生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想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出创造型的人才,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南先生的教师能力层次结构,基础层次:听、说、读、写、算、计算机应用;中间层次:1一般能力:组织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创业能力,2专门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现代教育媒体的操作维护能力、教学软件编制与应用的能力;较高层次: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南先生的基本经验理论▲成功的实验,必须要有理论的指导 1、必须要有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 2、没有一种万能的学与教理论。▲成功的实验,必须要有技术的支持 1、必须要有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 2、没有一个人人适用、处处选用的万能软件。▲成功的实验,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恰当的选题 1、实验目标应明确具体、难度适中、便于检测; 2、选题力求适应社会需求、与教改结合。▲成功的实验,必须要有认真的评价 1、既重视诊断和终结性评价,更重视形成性评价; 2、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 3、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4、优秀成果要上报、上书、上刊、上网。▲成功的经验,必须要有创新精神 1、要正确处理借鉴与创新的关系; 2、以先驱者为榜样,努力估一个创新的教育工作者。所谓现代教育思想、理论,主要有:四种教育观:现代教学观、现代师生观、现代人才观、学习时空观;三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三种教育理论:赞可夫的发展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一发现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三种传播理论:拉斯威尔“5W”理论、施拉姆的双向传播理论、贝罗的SMCR理论。使用三种技术是指:现代媒传技术、现代媒体技术、教学设计技术。做两件事情是: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和优化教学过程。实现一个目标就是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体系。(五)教育部文件: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提倡信息技术在各科教学中的普遍应用。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课程本位的信息技术整合的本质在于“信息技术整合于每一节课或每一单元的焦点是课程的结果而不是技术” ,而“整合”的终极目标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技术的有无、多寡和先进与否,在教学中是否使用信息技术、使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如何使用信息技术都应服务于课程、教学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理解“整合”的目标时,应避免“技术本位”的目标取向,避免过分重视彰显技术优势,而偏离课程培养目标或忽视学生的体验和发展。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论文 篇6

尤其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不可低估。

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发展语言,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并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

多媒体电教手段的广泛运用,可以将情感和美感教育寓于语文教学之中,使语文教学更具感染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在内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1世纪是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以计算机为主的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已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之中。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的科技产品、先进的硬件和软件,越来越多地进入教育领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就深深地体会到: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一、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

每一个学生既是一片有待开发的教育资源,又是这一资源的拥有者和开发者。

我们应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的、被动的教学模式,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综合,使学生的活动变成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发展语言。

语言的运用表达是评价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标志,在学生理解语言和积累语言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功用,以画面再现情境,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

如在《卢沟桥的狮子》一文的教学中,有一段描述狮子形态的文字。

学生对这一段描述的内容是极其陌生的,但教师此时可以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

我边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我再次运用多媒体课件,屏幕上出现一幅幅画面:有蹲坐在石柱上的狮子,有低着头的狮子,有偎依在母狮子怀里的小狮子,有被大狮子按在地上的小狮子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练习说话。

学生在观察画面时,已有经验储备,按照课文中的有的好像有的好像有的好像句式进行说话练习,这样一来,既加深了理解,激发了想象,又发展了语言,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2、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挖掘潜能。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多媒体教学从创设语文教学情境这一角度来看,它更具优势。

它可以依据教材内容还原,把作者笔下的境再现出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景,也可以模拟与教材相似的情境,谋求形似和神似。

我们平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讲的就是文与画之间的关系。

文学作品诚然是通过语言文字传达信息的,但借助于图像把作品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年言的效果,便于学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

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文辞优美的写景文章,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此处的迷人风光,从而产生阅读的欲望。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给学生自主的权利,让他们画出自己最喜爱的词句,朗读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与同学相互交流,充分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从而实现语言的积累和感悟。

然后抓住契机,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本地的景点图片。

让学生观察、讨论,合作学习,运用积累到的词句练习描述,展开丰富的想象。

最后还可组织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利用大屏幕出示的画面,向大家介绍各景点的风光。

这样既进行了语言和能力的训练,同时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3、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语文课本中有的知识,由于学生生活空间的狭窄,知识面不宽,再加上有些语言学生不易理解而往往成为教学上的难点。

而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可以通过展现情景、模拟现象、叙述事实,成为突破课文重点难点的重要手段之一。

如在《捞铁牛》一文的教学中,学生对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方法在认识上有些模糊。

于是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展开研究和讨论。

学生一方面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进行琢磨,一方面将各自理解画出的示意图反复比较,得出结论。

在学生利用展台汇报学习成果时,我发现学生的讨论确有成效。

于是,我抓住时机,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演示捞铁牛的过程,学生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在演示结束后,教师提出疑问:在当时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学生被激起了探求的欲望,再次组成探究小组展开研究和讨论,有些同学会发现只需要四只大船,两船泥沙,就可以捞起铁牛,而有部分同学不能理解,这时教师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模拟现场的演示,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方法,同时学会了科学地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加强情感和美感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有效地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上好典型课例,能使语文教学更具感染力。

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的教学,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播放几个感人的片段: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英、法联军抢夺珍宝、火烧圆明园的过程学生看后无不深受震撼。

于是,满怀激情的读书声在教室里朗朗响起。

从他们动情的朗读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

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阅读教学特别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和自主地位,《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们也很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师生交流方式比较单一,个性化的学习难以真正得到落实。

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则可以加大实施的力度和深度,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

如在教《一个小山村的故事》这一课的时候,课前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同学们提供了和课文密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知识结构、本地的实际选材料,进行调查、思考:小山村的故事是怎样发生的?你有什么感想?然后,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完成的思考及时反馈给老师。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及时地进行评价:或简短的鼓励,或巧妙的提示,或适度的修改。

最后,系统地学习课文,同学们在学习中情绪饱满,积极性很高。

这种尊重学生差异的个性化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的个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手段的合理运用,将彻底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育领域中的任何改革,包括基础教育课程与教育改革在内都不可能置它于不顾。

现代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篇7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与运用可以理解为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即政务信息化。在政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广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以网络为基础、应用为重点、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 推动职能转变, 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为政务管理现代化奠定基础。目前机构编制管理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机构编制管理部门

办公室虽然都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 但多是用来打字、制表;计算机虽然都联通了互联网, 但仅用于查阅资料;部门内部虽然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但仅限于事务层面的处理;机构编制信息虽然基本实现了系统化管理, 但仅限于部门内部使用。面对这些现状, 虽然不能断然说信息化没有实现机构编制的管理目标, 但可以肯定的是, 信息化的管理工具, 至少目前还没有对提高机构编制管理水平以及实现相应的管理目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尤其像网络信息处理功能、信息传递分配功能、业务实时办理功能、程序的控制功能等, 未能使机构编制管理向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转变。

1.2 各级机构编制部门

政府各有关部门各自筹建了不同的信息系统、网站, 但大多数都没有做到信息互通共享, 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重复劳动和不能进行数据对接和共享的问题比较多。

1.3 实名制管理信息的收集

以各级编办正在进行的实名制管理信息收集工作为例, 虽然用的是信息化的管理系统, 但却仍然沿用着分时、分步、分工与分离的工作方式, 即先由信息中心提供需要收集的信息卡片或电子模板, 然后交由相应的单位录入、校对、修改, 最后再上报到信息中心, 由专门的工作人员维护到管理系统中。与过去相比, 原来装在档案室的纸质资料变成了现在的电子版数字化信息, 除些之外没有任何变化。不能说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没有对机构编制管理起到作用, 只能说这项技术在机构编制管理层面没有得到彻底的应用。

2 建议和对策

2.1 推进信息化管理, 加强基础性建设

机构编制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优化、整合、共享、互动”的原则, 运用顶层设计的思想理念, 以信息网络为基础, 以业务为核心, 以信息资源共享为主线, 提高决策服务水平和能力;推进门户网站和其他信息工具的应用, 实行政务公开和网上办公,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 实现“工作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信息数字化、流程网络化、办公无纸化、审批服务一体化”, 保证机关高效运转、健康有序发展。这就要求机构编制部门内部要加强局域网的建设, 同时建立智能化办公操作系统, 用以支持日常工作和管理。通过内部办公系统, 实现网上公文流转、信息传递、审核审批内部行文, 处理内部事务管理, 做到网络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极大地方便日常工作, 提高机关的办事效率及应变能力。

2.2 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实名制管理作为加强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新举措, 其目的应该是通过《实名制管理系统》准确掌握编制与人员信息的对应情况, 使相关部门严格依据机构编制来规范人事管理, 而绝不是要求我们在健全机构编制管理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 再增加人员信息的管理内容。而且人事部门已经做过的工作, 编制部门考虑的应该是如何应用和规范, 而不是再做一遍。应构建便捷高效、规范有序的实名制管理技术平台, 通过网上办理出入编备案手续, 实现机构编制、组织、财政、人事等相关部门的数据信息共享和网上协调约束机制。将点式管理变为线式管理或面式管理, 把静态管理变为动态管理, 把粗放管理变为精准管理。

2.3 加强数字档案系统应用

为便于学习和日常管理, 应按照“及时、有效、准确、完整”的原则, 对涉及机构编制管理的文件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分类管理, 将各类业务档案、政务档案整理、扫描、数字化存储, 按部门、单位对电子公文进行分类, 建立档案原件影印系统和联网互查系统, 做到有据可依、有备可查, 简化查找资料的烦琐步骤, 实现从“翻阅”到“点击”的转变, 提高公文的查询效率, 克服纸质档案在翻查中易损耗的弊端, 同时有利于向政府部门和社会提供查询服务。

现代信息技术工作计划 篇8

关键词: 图书情报服务 现代信息技术 应用

信息社会,信息的扩散速度要比人们的想象快很多,且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根据这样的情况,对于图书信息事业的发展是一个特别大的挑战,在这样的环境下,就要有新的更好的图书馆业务进行扩张,只有这样才能让我国的图书情报事业发展得更好。

1.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

1.1现代信息技术对馆藏建设的影响

由于图书馆藏书具有一定的更新性,因空间的限制,图书没有办法过多,馆藏书的种类也多有不同,而且传统图书情报在查阅方面比较耗,虽有区域种类划分但只是缩小范围,仍需逐本查找,费时费力。现代信息技术可使图书内容完整保存,图书种类也很全,没有空间和地域的局限性,维护省事省力,查阅起来更方便快捷,而且更有针对性,查阅起来更精准,无论是在管理还是使用上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以及大量的资源。

1.2提高文献资源的全面性

在图书情报中文献资源是一种最全面的资源,文献资源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它的全面性,并且非常全面和准确。信息是分种类和年代的,在收集情报的时候要重视很多事物。最重要的两个部分是信息收集要全面,再有一点就是信息的准确性。信息全在于,在进行信息和文献收集的时候不能挑选,每个人的阅读喜好都是不相同的,不会因为信息收集人员的喜好抛弃一些信息。收集的信息必须全面,每一个种类的、每一门学科都要具备,还要突破国内放眼国际,把国外的好的文献内容进行引进和借鉴,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保证不同行业和专业的人都能找到自己想要学习和阅读的内容。还有一点就是文献的准确性。对于信息的收集不能失真,如果失去信息原有的真实性,就会给读者造成误导,也就没有办法给人带去最科学的内容。还有一点就是信息的更新要频繁,最好能够让读者了解最新的信息,获得最前沿的技术,在知识的使用上与国际的最新咨询接轨。

2.信息技术在我国图书情报机构中的应用策略

2.1加强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

图书情报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社会的支持,还需要人们的重视,在加强图书情报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只有具备专业知识才能提出更好的工作方式及工作方向。在进行知识的收集中,工作人员必须了解知识的分类性质及每一类的知识应该做怎样的加工处理才能被读者认可,并且在信息的处理上还要达到信息不失真,提高人们的兴趣,这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人员要有较强的控制技术的能力,在信息涌现的时候要够及时、准确地让信息传到大家的手中,这是一个快速的过程,可能信息刚刚发生就要让所有读者看到,所以要求信息处理人员要有很强的信息捕捉的能力,需要培养。

2.2重视电子文献资料的收集与管理

现在是电子时代,书籍、报刊、杂质、新闻等都能被大家以移动设备看到,这不仅对传统的纸质的书籍和报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还对电子信息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图书情报工作者在进行信息收集和分类时,还要将信息用现代人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转化,让信息既能够在传统的纸质形式下让大家接受,又能够满足读者用移动和电子设备上进行阅读的需求。只有电子信息和纸质信息共同存在,才能够满足所有的对于阅读的要求。

2.3采用文献采集和加工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

在纸质图书中,为了吸引更多读者的眼球而排成不同的版面,还有不同的标题及插图,人们可能因为自己一眼看到的感兴趣的地方而阅读。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运用电子设备,为了让大家通过电子设备阅读到更多的信息,在图书情报的收集人员处进行信息的处理,在电子设备中体现不同的版面、不同的内容,让读者在电子设备上同样感到信息的魅力。在进行电子设备的信息加工时,不能按照纸质信息的内容进行编排,要有自己的内容,吸引人的方式也不相同,这就需要编辑人员开动脑筋。

2.4不断强化图书情报系统的信息检索功能

电子设备的产生对信息技术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电子设备是基于互联网的存在,互联网对信息的处理非常广泛,能够储存更多的内容。挑战在于,要把这么多的内容进行分类和处理并且一下子就找到自己想要的内容,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加强对信息的检索,让读者通过检索在短时间内找到自己想要找到的内容,并且内容应该是全面性的,满足讀者的需要。找到全球的资源,这需要信息搜集人员的信息具备广泛性,满足读者更多的需求。

总之,图书情报工作应该有更多的技术人员参与其中,在受到大家的重视之后,让更多的技术人员投入,立志提高信息的质量,增加信息的数量,经过处理的信息内容能够被大家接受,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刘俊瑞.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与图书馆[J].津图学刊,2013,(3):42-47.

[2]彭缕.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图书情报服务的冲击与影响[J].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6):30-41.

上一篇:nginx fastcgi配置失误+解析漏洞引发的漏洞漏洞预警下一篇:度假酒店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