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共9篇)
社区管理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篇1
社区管理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201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紧密围绕全区工作大局,按照工作计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突出重点,打造品牌,切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取得了新的突破。
一、2014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全力打造普惠型、创新型民政服务体系,民生福利持续改善
1、社会救助保障工作成果显著。从今年7月起,连续9年提高城乡救助标准,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600元/月、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提高到1557元/月、散居孤儿养育标准提高到1400元/月、城乡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标准提高到900元/月,各项标准均为全市最高。截止10月底,全区在册低保户722户1735人,其中城镇106户214人、农村616户1521人,共发放低保金751.24万元。积极落实医疗救助各项政策,由财政全额资助购置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年累计各类医疗救助4492人次,救助金额538万元。
2、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出台《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规划了近3年养老事业发展目标、发展举措等。大力推进机构养老,总投资近1.03亿元、总床位数达500张的区社会福利院项目进展顺利,全面完成九佛敬老院工程改造。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市率先实现日间托老中心向街镇覆盖的基础上,今年18间社区日间托老中心,率先探索开展日间托老服务向社区延伸工作。截至目前,我区建有高标准的区级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1家、街镇日间托老中心6家、在建社区日间托老中心18家,拥有各类社区日托床位120张,成功构建“30分钟社区日托服务圈”。全面推进农村老人活动站点全覆盖工作,全区28个行政村实现100%拥有一个100平方米以上的农村老人活动站点的目标。大力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审核27家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资助申请,全年资助9.5万元。
3、家庭综合服务三级网络不断完善。进一步推进家庭服务中心向社区、企业延伸,打造符合我区特点的家庭综合服务模式。目前,全区建成街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7家、社区家庭服务中心18家(在建4家)、企业家庭服务中心10家(在建3家),构建起街镇、社区、企业三级家庭综合服务网络。进一步规范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聘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全区28家街镇、社区、企业家庭服务中心进行中期、末期评估,组织全区各街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有针对性的开展自查工作,自查报告完成率达100%。截止10月底,全区各级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服务辖区内人群近20万人次,社区和企业家庭服务中心覆盖率和专业化服务均走在全市前列。
4、社区建设深入推进。圆满完成2014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全区5街1镇共28个村、32个社区顺利完成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全区新当选居委会成员193人、新当选村委会成员97人,全区村、社区“一肩挑”为91.9%,比上届提高58%;交叉任职为86.5%,比上届提高68.4%,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两个80%目标任务。“幸福社区”创建工作持续推进,第二批青年社区、丽江社区、萝岗社区、金峰园社区、XX区社区、禾丰社区等6个社区成功创建为XX市幸福社区,启动第三批9个社区的幸福社区创建工作;积极探索幸福社区财政资金资助新模式,首次采取竞争分配的方式分配幸福社区专项经费,并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组织专家评审会,确定专项经费资助项目92个,资助资金总额1695.5万元,撬动街镇机动财力和社会资金345.36万,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和社区居民充分肯定。积极筹划城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按照XX市民政局的统一部署,XX区委、区政府常务会议原则上通过我局起草制定的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5、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日趋成熟。全面落实XX区《关于大力促进我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意见》,正式启动我区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社会组织成立、变更、注销以及年检等工作实现了网上全办理。出台《XX区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管理试行办法》,组织开展具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资质的社会组织目录申报工作,首批23家社会组织获得承接资质。制定《XX区社会组织培育和扶持资助办法》,积极探索社会组织实施全面直接登记试点改革,进一步降低社会组织登记门槛,加大扶持力度。组建区社会组织评估委、复核委、专家库等评估机构,完成首批10家社会组织专家评估工作,为全面推进社会组织等级评估积累了工作经验。截至10月底,我区今年新成立、备案登记社会组织40家,全区在册社会组织共194家,其中社会团体59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35家,另外还有备案社区社会组织66家。
6、社工人才和义工队伍健康发展。加强与香港、新加坡等地区的合作交流,大力发展我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截止10月底,全区政府购买服务社工人才326名,其中社工专业人才264名,社会服务领域其它相关专业人才97名。成功举办XX区企业社会工作研讨会,落实由各社工机构轮流承办每月一次的区社工协会交流会,提高社工服务的专业性与服务质量。大力推进义工队伍建设,并依托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平台,组织全区义工开展各类主题性义工服务活动。截止目前,全区共有社区义工服务队伍30支,注册义工6044人,全区义工培训400多人次,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16704人次,服务社区各类人群105100人次。
7、拥军优抚安置工作稳步开展。创新双拥节日慰问方式,首次通过项目资助的方式进行慰问,今年确定资助项目9个、共计119.6万元,受到部队官兵欢迎。充分发挥我区经济功能区优势,成立“双拥工作促进会”,提高非公企业国防意识,激发企业拥军的自觉性,努力打造“非公组织拥军”品牌。截止10月底,向我区各类优抚对象1032人发放抚恤优待金645万余元,接收转业士官2人、退役士兵(士官)71人、无军籍职工2人、军队退休老干部16人。认真做好涉军维稳工作,把涉军矛盾处理在基层,全年没有发生涉军群体越级上访事件。
8、慈善公益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第二届XX区慈善项目推介会,共向社会推出扶老、助残等33个慈善项目,募集慈善认捐资金2089万元,创我区历史新高,我区广州恒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捐款100万元以上爱心企业荣获2013广东扶贫济困红棉杯,区慈善会推出的“长者爱心午餐”荣获广东扶贫济困优秀项目。联和广州珍宝巴士有限公司设立“珍宝公司爱心圆梦助学公益基金”,筹集善款151.2万元;联合区妇联举办单亲贫困母“爱心愿望卡”公益认领活动;联合市慈善会、慈善医院在九龙镇开展XX市XX区慈善送医送药下乡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向云南鲁甸地震灾区捐款工作,三周时间内成功募集56.28万元善款。
9、社会专项事务管理规范有序。不断完善救灾工作机制,投入120多万元高规格建设了区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成2个临时救灾仓库。积极推动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开展,截止10月底,已受理居民家庭经济核对申请共381件。扎实做好发放长寿保健金、办理老年人保障卡和申办平安通工作,截止10月底,发放长者长寿金金1236万元;办理老年人社会保障卡1108张;免费为80周岁以上老年人安装“平安通”188户,累计用户749户。截止10月30日,共办理结婚登记2716对、离婚登记657对、补领登记116对、婚姻证明179份、无婚姻登记纪录证明1584份。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全区23个社区、14个村完成广东省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创建达标活动。有效开展殡葬管理工作,实现火化率100%。继续落实界线、界桩三级委托管理制度,确保各级界线的维护和管理落到实处。积极做好道路、建筑物等命名审批工作接收地名办理案件28宗(其中属于区政府审批的7宗)。流动救助工作平稳推进,较好的完成了“冬季街面救助专项行动”和“夏季街面救助专项行动”任务。
(二)把好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总开关,人口计生工作稳中有进
今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的悉心指导下,我区坚持以人口计生工作现实需求为导向,把好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这个总开关,突出抓好各项管理、服务、执法等工作落实,全区人口计生工作稳中有进,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截至2014年9月底,全区户籍人口出生3757人,政策生育率86.69%;常住人口出生率12.69‰,自然增长率10.44‰,出生人口性别比116.23,各项人口计划执行情况良好;流入半年以上流动人口出生2133人,政策生育率为86.12%,人口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升。
1、低生育水平持续保持稳定。今年是我区的区域调整年。面对区划调整的各种影响,区委、区政府统筹兼顾、科学安排,紧绷人口计生工作这根弦不松,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多次到街镇开展人口计生工作调研和督导检查,先后主持召开全区计生工作会议、形势分析会、迎检会议等,真正做到了靠前站、亲自抓、经常督。各街镇从实际出发,纷纷出台强有力的措施,切实抓好“查环查孕、长效节育措施落实、外逃外躲对象的追踪”等固本强基工作,确保了全年各项人口指标的顺利完成。各计生综合治理单位如区卫生局、民政局、出租屋办、教育局、法院等也在各自职能范围内严把审核验证关,在租房、用工、入学和入户等环节上与计生部门密切配合、互通信息,确保了全区低生育水平的进一步稳定。
2、利益导向政策惠及更多家庭。人口计生工作是一项社会关注度极高的工作,计生政策实施好坏影响群众对人口计生工作的支持。今年以来,我区投入260.99万元为计生群众购买了计划生育家庭综合保险,保险理赔工作有序开展,今年3月我区被市计生协评为“计生家庭综合保险工作先进单位”。认真抓好各项计生奖励补助金的发放工作,让群众及时享受到计生政策的实惠。截至今年9月底,区本级财政共计发放各类计生奖励补助金192.47万元,惠及我区1万多名计生群众;九龙镇自行发放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金25.19万元、农村节育奖52.58万元,惠及本镇1200名计生群众。与此同时,根据市的统一要求,从今年1月1日起,对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对象,提高了年老时特别扶助金标准,其中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的特别扶助金标准由每人每月300元调整为450元,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的特别扶助金标准由每人每月270元调整为400元。通过上述各项计生利益导向政策的贯彻落实,全区计生家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计生工作更加支持。
3、“一站式”服务保质保量。充分利用好我区“一站式”婚育服务中心等平台,扎实开展集免费婚前检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三大”重点病种产前筛查和诊断服务“三位一体”的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截止9月30日,全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参加人数达3420人,覆盖率144.7%,同比增长34.1%,其中发现高风险人群898人,孕前早孕随访2613人次、妊娠结局随访982人次,随访率100%;参加三大重点病种免费产前筛查诊断家庭1445户,干预率达100%。联合区妇幼保健所在九龙镇开展查环、查孕、查病、查两癌的“四查服务”,参检人数11333人,查出患病人数2114人,现场予以免费治疗近1000人,有力地保障了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水平。
4、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今年4月-6月,我区按照市人口计生局统一部署,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专项活动,充分发挥出租屋管理员队伍的作用,共清查出租屋、商铺等10万余个,新建流动人口卡10825张,查验流动人口计生证明11730多人次,对清理出的流动人口未查环查孕对象补检12639人次,落实长效节育措施307例,顺利通过了省市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专项活动的评估。积极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年初组织慰问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386户,并按照《广州开发区XX区外来从业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积极推进积分入学工作,全区共受理积分入学申请1665例。
5、基层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加强。今年以来,我区认真落实“单独两孩“政策,做到及时培训、及时宣传、及时受理,确保办证服务优质到位,自3月27日至9月30日,全区共受理单独两孩申请421例,审核同意417例。继续抓好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联合区财政局对全区社会抚养费征、管、用等情况进行自查,并主动向社会公布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截止9月份全区共依法向384人征收了社会抚养费。大力推进行政审批网上办理工作,全年共受理行政审批161宗,其中157宗实现网上办理,网办率达97%,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办事。同时,加强对违反计生管理人员的行政处罚力度、加强计生证明管理,保障人口计生工作的依法依规开展。
二、存在问题及2015年主要工作设想
今年我区民政和人口计生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不能忽视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困难。民政工作方面:一是民生设施基础还很薄弱,机构和人员相对较少,仍然满足不了我区市民的实际需求;二是社区建设资源还很分散,不利于社会管理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三是社会组织力量还很薄弱、结构还比较单
一、发展基础还不牢固,无法承担更多政府职能转变。计生工作方面,也依然存在各街镇工作发展不平衡、区域调整给工作过渡带来一定影响,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项目覆盖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出生性别比依然偏高等问题。根据以上问题,提出2015年主要工作构想:
(一)围绕基础工作和改革创新,促进民政事务向纵深发展
一是全面推进“幸福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继续落实《XX区创建幸福社区工作实施方案》,全面铺开全区“幸福社区”创建工作。利用幸福社区创建专项经费,充分调动街镇、社区及社会力量参与幸福社区创建的积极性,进一步改善社区环境,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有效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感,争取到2015年底使我区80%以上的社区成为XX市幸福社区。
二是加快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落实《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理顺农村敬老院管理权限,出台全区养老机构轮候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和老龄优待水平。
三是巩固完善困难群体救助政策。在积极贯彻省、市对社会弱势群体救助帮扶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区经济发展实际,适时制定实施一些惠及困难群体、具有我区鲜明特色的政策措施,包括提高救助标准、倡导企业帮扶、落实困难户危房改造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低保救济、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水平,让弱势群体及时享受到我区改革发展成果。
四是进一步开创社会工作服务新格局。通过国家民政部专家组对我区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实地考察评审工作,争取获得“全国社会工作服务示范地区”荣誉。做好全区各街镇、社区、企业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日常管理、行政督导和政府购买服务资金划拨工作;继续加强社工人才和义工队伍建设,建立社工组织培育孵化基地,制定和完善社工培训和激励机制,组织形式多样的义工招募活动和义工主题活动,巩固全区在册义工人数,发展各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义工服务队伍,争取全区注册义工人数在原有底数基础上增长20%。五是进一步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组织开展2015年第三届慈善项目推介会,落实2013-2014各申报慈善项目督导、评估、公示和总结工作,重点落实“长者爱心午餐”、“慈善平安通”、“社区长者大学”等慈善项目。继续完善区慈善会财务管理,做好慈善资金保值增值工作,进一步落实政府购买慈善服务工作。
六是继续推进创建双拥模范区“二连冠”。进一步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适时调整各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和优抚金标准,逐步完善优抚保障配套政策。扎实做好退役士兵、军休干部和无军籍职工接收安置工作,依法依规落实各项待遇。充分发挥我区经济功能区优势,结合跨国企业、民营企业众多的特点,通过宣传发动,提高非公企业国防意识,激发企业拥军的自觉性,继续打造“非公组织拥军”品牌。
(二)围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中心任务,实现人口计生工作新突破
一是强化基层基础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根据形势改革的变化不断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奖扶办法,确保责任、措施、投入、落实四到位。继续抓好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落实,探索长期性、常规化长效措施落实的新机制,有效控制多孩出生,堵塞违法生育漏洞,确保人口计划完成。二是深入推进优生促进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创新人口计生宣教方式方法,以“一站式”婚育中心为平台,继续完善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重点病种免费筛查诊断项目服务流程,进一步扩大目标人群覆盖面。加强质量监控、过程督导和项目评估,提高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深入开展社区0-3岁科学育儿指导服务,重点加强对养育人的培训指导,联合街镇家庭服务中心制定科学育儿计划和开展相关活动。
三是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促进服务均等化。以居住点、工作点、分娩点为抓手,开展分类管理,强化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及时掌握流动人口怀孕和生育情况。探索新形势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执法新模式,开展流动人口违法生育专项治理行动,对违法生育者依法进行立案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控制和减少违法生育现象。强化区域协作,完善部门互动、区域互动、群众互动机制,不断提升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水平。
四是强化部门协调联动,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强化部门联动,健全落实联席会制度、专项治理及案情查处交流反馈制度,做到工作环环相扣。继续开展好全区集中整治“两非”专项行动,以孕情跟踪为基础,完善基层预防体系;以实名登记管理为重点,完善医疗机构控管体系;以清理清查整顿为抓手,完善医疗药具市场监督管理;落实举报奖励,坚决稳定低生育水平和促进性别平衡的生育环境。五是加强依法行政,依法维护育龄群众计划生育合法权益。严格落实和兑现计生利益导向机制,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开放成果。加强社会抚养费征收,督促各街镇及时立案、送达征收决定书,对未按时缴交的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争取强制执行案件有新的突破。加强规范执法、文明执法,继续完善行政处罚程序,提高行政处罚办案质量。六是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在营造依法生育氛围上见实效。大力开展“创建幸福家庭”活动,在家庭文化建设行动、健康促进行动、爱心关怀行动、幸福家庭评选活动方面做实事、下苦功,不断探索创新促进家庭发展能力的方式方法,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社区管理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篇2
1 要强化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意识
由于社区护理工作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更多的是护理人员单独的护理活动,这就要求护士要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社区护理工作中,除具备一般医务人员必备的职业道德外,对社区人群应像对待朋友亲人一样,对于一些特殊家庭和特殊个体如精神病、智力低下、侏儒症患者等,应视作正常人看待,应给予充分的同情和关爱,为其创造整洁、舒适、安全、有序的诊疗环境,及时热情地接待,用同情和体恤的心去倾听他们的诉说,并尽量满足其提出的合理要求,施予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2 要时刻保持健康的心理
只要有护患交往,就存在着心理护理。护理过程每一个环节中,护理人员一切言谈举止对患者心理状态都有影响[1],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因素对心理护理的成效影响最大,护士的个人性格是其自身素质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调节能力不良,情绪容易波动,甚至心理失衡。这种心理状态下实施心理护理则将很难将合理的解释、善意的劝导、真诚的抚慰、有益的暗示传达给社区病患人群,甚至不知不觉中给病患以焦躁和敌意的暗示。稳定的情绪,有助于在困难和复杂的环境中做出理性的行为,给予身边的人以安全和信任感,能有效解除病患的忧虑感,激发病患对健康、对未来充满希望,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故社区门诊护士要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就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时刻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虚心学习的良好习惯。
3 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是高质量完成社区医疗服务的前提。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是一个优秀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条件,高超的护理技术不仅能极大地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社区门诊护士大多以毕业后未到医院进行专科培训,对老年人、幼儿人群的穿刺不能做到 “一针见血”,从而增加了社区病患的焦躁和不安,并且由于自身临床经验的不足,在出现问题时不能合理、准确应对,故而影响了护理效果。
4 要提升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这一点对我国现有护理教育模式下培养的社区护士来说是普遍欠缺的,主要因为社区门诊的护士大多是中专毕业,体现在专科疾病知识的护理不到位,抓不住要点和执行医嘱机械,对临床药物知识尤其是新药药理作用、不良反应了解不深,不能很好地观察临床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在发生输液反应时解释安慰工作做得不够,护理文书记录不全。加之社区门诊护士服务的对象不仅有患者,还有健康人,服务内容不仅是疾病的护理,还有社区保健等工作,这就要求护士是“全科医生”[2],护士除了精通护理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丰富的相关医学知识,达到既能从事临床护理,又能开展健康教育。
5 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长久以来,我国护理服务一直注重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服务十分薄弱。针对社区门诊而言,护士人员的素质不仅学历偏低、临床经验缺乏,其知识结构体系基本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所学所知多以临床医学、护理学知识为主,而对社会、人文知识了解甚少。面对社区门诊护理范畴的不断扩大和充实,要求社区门诊护士不仅要掌握基础和临床医学、护理学、流行病学等知识与方法、技巧,而且还要有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老年学、营养与膳食等知识,要强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学习,要掌握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对人的影响,同时还应具有人际交流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真正做到想病患之所想,急病患之所急,从而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
6 要着力塑造白衣天使般的个人仪表形象
人们常常称护士是白衣天使,是心灵美和仪表美的象征,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种种的原因,有些护士的形象不够理想,为此,护士应加强 “自爱、自尊、自重、自强”修养,塑造白衣天使的内在美的品格。[4]由于社区居民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端庄大方的待人接物、得体的行为表现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从而获得社区人群尊重。
7 要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言语是交际和传递信息的工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稳定患者心境,排除心理困扰。由于个人所处环境不同,行为语言习惯也不尽相同,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维权意识的增强,医源性医疗纠纷的增多,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在从事医务及相关工作时,要特别管好自己的 “嘴”。护士与患者交谈时,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注意语言的严肃性、高尚性,不可随意贬低他人; 注意语言的保密性,病情不向无关人员透露; 要用热情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得体地介绍自己,有礼貌地称呼他人,针对不同病种、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的人群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让社区居民和病患在享受服务时得到身心的最大放松和愉悦。
8 要有良好的组织协调和合作能力
社区护理工作涉及部门多,既有卫生主管部门、疾控中心,又有街道办、居委会等,拥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可以获得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也可以提高健康宣教的效果。
健康生活呼唤新型护士,社区护理是一门关系着人类健康与卫生事业发展的综合性新型学科。社区门诊护士的护理工作虽然是具体的,但涉及的知识面是广泛的,社区门诊护士必须具备接受新知识能力,运用新知识能力和独立判断的能力,要掌握比在地方医院中更多的知识和技巧,并有宽阔的视野、远大的健康目标,自觉发挥主动性、自主性,勤于学习,勇于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职业素质,才能更好地提高社区门诊的护理质量。
摘要:由于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伴随着事业、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变快,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门诊医疗,社区门诊作为社区卫生医疗服务机构,承担着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等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的职能,门诊工作内容也由原来单一的手术、输液增加了体检、保健、健康咨询、社区医疗、家庭病床。社区门诊护士除了完成社区内的医疗护理外,还要完成一些繁重的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服务工作,这也为社区门诊护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社区门诊护士除具备基本的医学知识外,更需强化职业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
关键词:社区门诊护士,工作特点,职业要求
参考文献
[1]吴日英.浅谈影响心理护理效果的因素[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19):221.
[2]张秋玲,李燕晖.社区护士应具备的素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17(7):4126-4127.
[3]李祥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比较[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医学卷),2008,5(3):70-74.
社区管理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篇3
2013年1月1日实施的《刑事诉讼法》第258条明确规定:“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针对不少地方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完善社区矫正工作:
一、夯实基层基础,强化社区矫正的规范运作
社区矫正是一项严肃的刑罚执行活动,必须有一支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执法队伍作为组织保障。基层司法所是基层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要使司法所担负起社区矫正工作的重任,必须从人、财、物方面全面加强司法所规范建设。一是要加大政府投入,必须有专项工作经费作为社区矫正的物质保障。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基层矫正机构力量。如向社会招募一些具有法律、心理学、法律、教育等专业知识的人员到基层司法所工作,充实工作力量。
二、建立完善移交衔接机制,实现交接工作规范化
一是通过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局等相关单位共同起草制定关于社区矫正对象移交的办法,明确各个单位的分工并细化,防止各自为政。二是对于同一辖区的交付执行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设立社区矫正信息网络中心,建立对口联系、衔接机制,连接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各基层司法所等相关网络,实现横向联网,信息共享。三是对于异地交付执行监督的问题,可以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一些规定细化、完善。异地交付机关和接收机关要互相配合,形成良好的工作关系和合力,防止和减少漏管情形的出现。
三、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刑罚观念转变
虽然社区矫正在我国从试点到全面实行已有数年,但是真正理解社区矫正内涵的人为数不多,在基层群众中更是鲜有人知。要有各级党委政法委牵头,利用电视、讲座、宣传页、印发宣传手册、现场说法等方式大力宣传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刑罚轻缓化的趋势,扩大社区矫正的社会影响面,争取社会各界的认同和支持,强化社会对社区矫正人员帮教意识。
四、加强社区矫正的就业、社保、低保等扶持支持,消除矫正对象回归的隐忧
社区矫正对象不管在被判刑之前有无职业,都因为被判刑要面对重新就业和生活的问题。《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18条规定:“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需要,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落实社会保障措施。”然而职业培训、就业、社会保障等超出了司法部门的职能范围,很多用人单位、企业也存在有色眼镜看人,更有许多行业规定了限制有刑事犯罪记录人员从业的门槛。社区矫正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更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用人单位更新观念,除了一些特殊行业之外,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就业应该与普通公民一样对待。检察机关除了依法监督社区矫正工作的各个环节是否依法进行外,对司法所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影响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的其他问题,有必要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和意见,协调就业、社保、低保等扶持支持。
五、充分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落到实处
社区管理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篇4
——以哈尔滨市道外区三棵树社区为例
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的管理工作为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不仅是社区人口管理的重要方面,同时户卡的信息也对社区的其他工作,如:老龄、低保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社区户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在这次实习期间,笔者主要负责三棵树社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的誊写和整理工作,也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针对这些不足之处,也有自己相关的对策建议。笔者在此仅以三棵树社区为例,浅析城市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的管理工作。
一、三棵树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管理现状
(一)三棵树社区基本情况
三棵树社区位于道外东北部,隶属于三棵树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通过推选考试招聘产生,包括:主任书记一名、副主任副书记一名、副主任5名、劳动保障协理员4名、残联协管员1名、社会救助受理员1名和环保协管员1名。其辖区范围东临南直路,西临新江桥街,南起东直路,北至滨绥铁路,占地面积23万平方米。辖区共27栋楼房,2片平房区,共164个组,3861户,人口10287人。其中户籍人口有2741户,共7880人,流动人口有113户,共183人。三棵树社区的人口多为户籍人口,人口总数大,做好社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三棵树社区家庭户卡管理工作的现状
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结构包含四部分:管理单位信息、家庭人口基本信息、已婚育龄妇女情况、育龄夫妇家庭子女情况及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根据《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填写说明,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的各项都要根据填写说明仔细填写,力图做到数据准确、填写规范和项目齐全。笔者在进行三棵树社区的家庭户卡誊写和整理工作时发现,三棵树社区家庭户卡的填写虽然相对比较完整,但仍存在较多问题,其现状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数据的不完善和不精准。笔者在誊写三棵社区的户卡时发现,三棵社区的户卡录入存在诸多不准确之处,主要表现为:建卡时间不准确,笔者查过,根据户卡填写说明,旧卡更换新卡,建卡时间统一为2007年1月1日,之后的时间则按实际建卡时间填写,但三棵的建卡时间则有很多仍填写为2005年1月1日;联系电话不精准,由于信息的不及时更新,很多住户的联系电话再更换后未及时更正,导致电话号码失真,影响社区和居民的沟通和联系,不方便社区工作的进行;人口基本情况失真,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户主关系、民族、出生日期、身份证号码等诸多条目,根据要求都是必须逐户确认,精准填写的,但三棵社区的户卡仍存在信息录入的不完整等问题,尤其是居民的身份证号码。
(2)填写的不规范。笔者发现,由于户卡的录入是人工进行的,字迹多为不清楚,这使得不同的人对有些字迹认知出错,给户卡的誊写和更正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也不方便社区根据户卡进行社区管理工作。同时,受录入人的主观影响,信息在录入时并不规范,笔者在实习期间发现,三棵社区户卡的录入太过随意,如有些将育龄妇女的生育证编号填写在人口基本情况的备注栏等。另一方面,由于最初录入人的习惯,录入的信息存在一些错别字和相关字符代码,如用字母“j”代替“街”。
(3)信息更新的不及时。在更换之前的户卡时,为了保证信息的精准和完善,社区工作人员在誊写破损户卡时,应将破损户卡上存在的不准确的信息逐户上门确定,做到信息的准确和一户不漏。但笔者在实习期间发现,三棵社区的户卡誊写只是完全照抄之前的户卡信息,而对其中的不准确信息并未上门去确认和更正。
(4)户卡的管理方式太过传统,缺乏创新,大大降低了户卡的功效。笔者在实习期间发现,三棵社区对户卡的管理方式十分传统,且不具条理性。一般是录入户卡后就将户卡堆放一旁,到需要用时就从中取出,这不仅浪费时间也不利于社区管理效率的提高。
二、对三棵树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户卡现状的反思及建议
笔者针对实习期间对三棵社区户卡情况的了解,从社区服务中心方面、社区居民方面和社区户卡管理方式方面对三棵树社区的户卡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社区服务中心方面
社区服务中心必须重视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户卡的填写、誊写和管理工作,必须真正认识到社区户卡的重要性。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1)社区工作人员要严格按照《人口和计划生育家庭户卡》的填写说明进行户卡的填写、誊写工作。三棵树社区的户卡管理中存在的数据不完善和不准确等问题都是因为户卡的录入人员未真正按照户卡的填写说明进行户卡信息的录入,所以社区方面必须严格按照户卡的填写说明进行户卡的填写工作,具体就要求工作人员认真了解户卡的相关内容和填写说明,同时要注意规范填写,避免信息误传,从而才能真正根据户卡的填写说明做好社区的户卡录入、誊写等工作。
(2)逐家验收,不留盲点。户卡信息是社区自治管理的重要方面,所以社区在更换户卡时,一定要对不确定的信息和不完整信息上门确认,做到信息精准,这样才能方便管理。
(二)社区居民方面
户卡的录入和誊写虽然是社区工作人员的本职工作,但同时也是和居民密切相关的事
情,所以,要改善三棵树社区的户卡管理现状,也需要社区居民的配合。首先,社区居民要树立社区意识。只有这样,居民才能认识到自己在社区中的权利和义务,从而更好的配合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户卡信息确认工作。其次,社区居民也应转变传统观念。社区居民一般认为“社区中心不找我,就没有我的什么事情了”,社区居民应转变这种传统观念,当自家联系电话更换或住房出租时,应主动告知社区中心及时更新信息,更好的完善户卡信息。
(三)管理方式方面
随着社会发展,信息化管理和电子化管理越来越重要,所以社区在进行户卡管理时也应进行创新,可以将户卡信息的纸质管理和电子化管理想结合。具体做法为,在做好纸质版户卡信息录入工作的同时,可建立一个数据库,将户卡信息录入其中,如此便可实现社区户卡的电子化管理,当需要某项信息时,只需通过数据库查找便可准确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实现户卡的电子化管理的同时,将纸质户卡信息作为参考,二者结合管理,提高社区户卡管理的效率,促进社区的现代化发展。
社区管理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篇5
理工作的实施方案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社区外来人口大量增加,一方面促进了社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我社区的社会安全带来了较大冲击。为了切实加强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日常管理,充分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力震慑和遏止违法犯罪活动,为这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化创建“平安街道”、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贯彻党政
牵头、公安为主、各方配合、综合治理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流动人口社会化管理,突出工作重点,改进管理方式,增强管理实效;积极依靠基层组织,发挥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协管员、出租房东和用工单位的作用,摸清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底数,落实对流动人口重点人员的时实报告制度,确保流动人口居住证的办证率,把握社会全面治安防控工作的主动权,确保社区治安平稳,增强居民群众安全感。
二、组织领导
经社区研究决定,成立社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服务站,其组成人员如下:
站长:XX XXX
副站长:XXXXX
成员:XXX XXXXXXX
三、工作目标
1、搞好流动人口的登记,确保流动人口居住证的办证率。
2、确保出租房屋的情况登记,与房屋签好出租房屋治安责任保
证书。
3、确保流动人口计生信息的收集与录入。
四、工作职责
1、对外来人口、出租房屋业主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2、准确、及时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动态,负责外来
暂住人员登记、办证手续、暂住人口离境注销手续、出租房屋有关登记手续;
3、搜集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流动人口治安信息
4、协助公安机关落实出租房屋和其他流动人口居住场所治安
管理措施;
5、及时发现出租房屋存在的各种不安全隐患,协助公安机关和
安全监督部门落实防范、监管摸施。
6、及时向税务提供相关房屋出租信息,协助财政、税务部门加
强出租房屋税收征管;
7、协助有关部门向外来流动人口开展就业培训、子女就业医疗
保健、家政服务等信息咨询服务。
五、工作措施
1、进行一次全面的核查、登记。我单位要抓住当前社区里面高度
重视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管理的有利时机,组织召开干部、协管员、出租房东、用工单位负责人会议,进行深入的宣传发动,积极营造工作氛围,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落实外来人口与出租房屋管理的各项措施。
2、建立健全一套日常管理制度。一是落实出租房东和用工单位责
任制。要签定治安管理责任书,督促各出租房东、用工单位,建立健全暂住人员登记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加强宣传教育和自我安全检查,及时为暂住、务工人员申报暂住登记,申领《居住证》,达到以房管人,以单位管人的目的。二是建立外来流动留宿人员实时申报制。对出现的所有流动留宿场所的已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本人,在12小时内向辖区公安派出所或外来人口协管员申报。三是建立实时核查制。派出所街道申报人直接申报或外来人口协管员的报告后,要立即安排民警上门,按照“四查一联系”的要求,认真核查身份,检查随身携带物品,准确采集并录入相关信息。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派出所责任民警和外来人口协管员要加强对重点地区外来人口落脚点的清查检查,及时发申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对出租房东或用工单位不按规定申报的,要按有关外来人口管理规定给予相关处罚。
3、建好一个重点人员信息库。公安机关要对登记核查获取的信息
搞好积累,建立重点地区外来人口及流动留宿人员数据库,直观反映我社区外来人口和其中的重点人员情况,提高信息利用的科技含量,力争从中抓获一批违法犯罪人员。
六、工作要求
1、统一认识,加强管理。深化对外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的管理工
作,是解决当前我社区刑事发案居高不下,流动人员违法犯罪日益突出的有效手段,落实对外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控工作,也就抓住了外来人口管理的“牛鼻子“。从维护我社区治安稳定、深化平安创建的高度,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狠抓措施落实。
2、综合治理,多策并举。加强外来人口和出租房屋的管理,是今
年我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在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的同时,拓宽思路,积极尝试以外管外、区域管理承包等多种举措,实现管理效能最大化。
XXXXX社区
社区管理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篇6
福建省民政厅关于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登记管理工作的意见
(闽民管〔2008〕285号)
各设区市民政局:
近年来,我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较快,在深化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体系、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规范社区社会组织行为,促进社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加强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现就我省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与登记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
社区社会组织是指以城市(含县)社区成员为主体,以社区服务和活跃社区生活为目的,由驻区单位或个人在社区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组织。近年来,在我省广大社区中涌现了一大批自发的或有关部门倡导组建的社会组织,如社区文娱体育团体、志愿者服务组织、公益互助组织和非营利性便民服务机构等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些社会组织在完善社区自治,加强社区管理,活跃社区文化,丰富业余生活,增强社区凝聚力,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重视和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有利于推动 “三个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各级民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扶持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引导社区社会组织为建设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作出积极贡献。
二、登记范围
在社区内开展活动的文体类、服务类、慈善救助类、公益类、自愿者类等具有社团性质社会组织;社区范围内单位或个人单独或联合举办的,为社区文化、教育、卫生、体育、法律和社会福利等服务,具有民办非企业单位性质的社会组织可列入登记。社区老人会、计划生育协会、残疾人协会暂不登记。
三、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社区社会团体登记应具备以下条件:
1、个人发起人5名以上或发起单位3个以上;
2、有30个以上个人会员或10个以上单位会员。个人会员、单位会员混合组成的,会员总数不得少于30个;
3、活动资金不得低于2000元;
4、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准予多个社会组织合署办公。
(二)社区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应具备以下条件:
1、有5000元以上的开办资金;
2、在社区或单位有活动场所。在不影响业务正常开展的情况下,若干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可申请登记在同一活动场所,或与同一社区社团合署办公。
(三)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程序
社区社会组织实行简化的登记程序。社区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由县(市、区)的相关部门担任,也可委托街道办事处担任。同一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可申请设立跨社区的社区社会组织。
申请设立的社区社会组织,发起人须向登记管理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1、申请书(社区社会团体需说明筹备过程及选举情况);
2、业务主管单位的批准文件;
3、业务主管单位出具的活动资金证明和活动场所证明;
4、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和身份证复印件,社区社会团体还需提交会员名册;
5、章程草案。
社区社会团体实行直接登记制,不必执行筹备期,但必须自行组织筹备活动。社区社会团体日常监督管理参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四)备案管理要求
对于尚未达到上述登记条件,但正常开展活动且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社区社会组织,由社区居委会初审,街道办事处核准备案后,报县(市、区)民政局备案。经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待发展完善符合登记条件后,再向民政部门正式申请注册登记。对于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不能发挥积极作用的社区社会组织,要区别不同情况劝其解散或责令解散。
四、积极探索社区社会组织的运行机制
对社区社会组织应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工作方针。各级民政部门要立足建立长效机制,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社区社会组织发展规划。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大政府对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指导和人、财、物支持。按照社区社会组织的性质、规模、业务范围、成员与服务对象的不同,加强分类指导与管理。建立科学的社区社会组织日常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将社区社会组织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各登记管理机关在不违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登记和日常监管工作作出便于操作的具体规定,并报省厅备案。
附件:福建省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登记表(略)
二00八年八月二十六日
社区管理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篇7
福建省全面实施社区矫正工作时间与全国第一批、第二批试点省份相比, 虽然时间较短, 但在试点与全面实施过程中, 由于充分调研, 结合省情, 积极探索与实践, 福建省社区矫正工作取得了阶段性丰硕的成果, 逐步走向成熟。
福建省社区矫正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转型期内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的社区矫正工作面许多新问题。
1 现行社区矫正文件部分内容不具备法律依据
除了《刑法修正案》 (八) 外, 当前, 社区矫正工作现有执法依据是“两院两部”于2012年1月制定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 (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作为部门规章, 《实施办法》的法律效力与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性质相比明显不匹配。此外, 根据《立法法》要求, 对公民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 只能通过制定法律来规定。因此, 像《实施办法》中的部分变相限制人身自由的条款, 理应通过立法解决。作为一项严肃的刑罚执法活动, 社区矫正必须有相应的立法作为支撑, 我省现行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实质上是刑事立法上的滞后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法律冲突。
2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身份没有明确的法律权威支持
《刑法修正案》 (八) 明确规定, 社区矫正执法主体由司法行政机关负责, 社区矫正机构及工作人员从事执行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但从目前情况看,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基本是由司法助理员与临时聘用人员 (即司法协理员) 等组成, 法律意义上不具备刑罚执行资格。由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执法身份不明确, 导致无法对违反有关监督管理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制止、惩戒、收监等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性措施, 刑罚的功能被削弱。如在宣告环节, 司法助理员没有警服, 对社区服刑人员缺乏法律震慑, 福建省内部分地区虽然也有自行尝试设计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制服, 但社会认可度低, 效果不佳;对不服从管理社区服刑人员实施警告等活动, 容易引起社区服刑人员的报复等。
3 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不稳定
社区矫正工作者队伍主要包括司法助理员队伍与司法协理员队伍, 鉴于社区矫正的刑罚特征, 其司法性、专业性、风险性较强, 监管教育难度较大, 需要相对稳定的司法协理员队伍协助开展日常监管和教育工作。但是, 福建省各地政府购买服务的司法协理员工资标准为较低, 与司法协理员的专业性、风险性、责任性不相适应, 司法协理员薪酬待遇不具竞争力, 导致专业人才大量流失, 由于司法协理员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 职业界定编制和薪酬待遇得不到彻底解决, 导致人员流动性太大, 留不住优秀人才, 大多处于边就业边择业的状态, 社区矫正工作严重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如福建省某市社区矫正开展以来, 有近220名司法协理员通过考试或辞职离开社区矫正工作岗位, 占总数的55.7%。
4 各类装备保障不到位
我省社区矫正工作由于起步较晚, 物质基础相对薄弱, 导致社区矫正工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诸多困难。如经常性的外勤工作, 现实中社区服刑人员分散居住、路途遥远, 矫正机构工作人员外出开展审前调查评估、走访、督导、检查, 没有专门的执法用车保障,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收监环节, 由于没有警具、囚车等押解装备, 司法行政机关不能及时将罪犯送交监狱或看守所, 需要求助公安部门, 从而影响了收押时效。
5 保外就医罪犯监管难
在保外就医罪犯当中, 精神病、艾滋病、重症病人等社区服刑人员的比例逐年增多, 由于此类人员的特殊性, 实际工作中监管难度较大。主要体现为:保外就医人员家庭经济困难, 没钱治病, 罪犯对生命失去信心, 易造成破罐子破摔, 不服从监管, 有的甚至主动要求收监;若不收监, 罪犯为了回到监狱得到治疗, 有可能制造严重的刑事案件来达到目的, 无形中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6 建议
(1) 加快社区矫正工作顶层设计, 推进立法进程, 尽快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 从法律的高度保障社区矫正制度的生命力。迅速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
(2) 明确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人员的法律地位。通过立法等形式赋予司法所及其工作人员刑罚执行的职能, 明确其刑罚执行机关和执法者的法律地位, 为司法行政部门及工作人员依法履职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同时社区矫正执法工作人员作为社区矫正执法重要力量, 从事执行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从现实实践需要来看, 应明确其警察身份。
(3) 为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良性发展, 应明确社区矫正工作者相应的身份 (如事业编制或政治待遇) , 提高薪酬。把司法协理员工资与其专业等级、工作年限、学历等相挂钩, 在现有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工资待遇, 使司法协理员获得同等岗位、同等职级相当的薪酬待遇, 调动司法协理员积极性和能动性, 确保司法协理员队伍稳定和刑罚执行到位。建议由上报省委省政府, 由财政厅牵头, 省民政厅、司法厅参与, 加大政府购买社区矫正服务的投入, 参照公益性事业单位工资标准, 研究制定符合专职社工职业特点的工资标准体系, 形成具有适度竞争力、可动态增长的激励和保障机制, 让司法协理员能体面地工作。
(4) 为顺利完成日常监管和罪犯收监押解工作, 省市财政应考虑把社区矫正装备保障列入专项资金预算, 给予社区矫正执法机构配备相应的装备 (如警戒、囚车等) 。
(5) 此类较为特殊的保外就医罪犯, 原则上不列入保外就医范畴;如确需保外就医的, 应当由专门机构接收, 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救治。如上述两点在目前情况下无法实现, 至少要落实对社区服刑人员就医困难补助。对此类较为特殊保外就医社区服刑人员, 个人及其家属确实无力承担相关医疗费用时, 由原监所给予酌情补助, 防止其因病“破罐破摔”重新犯罪。
福建省5年多的全面实施社区矫正历程, 充分表明中央关于社区矫正的决策是正确的、可行的。但是也应当清晰地看到,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全新的法律制度, 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还很多。相信福建省社区矫正制度在实践中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福建省的社区矫正工作将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摘要:福建省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实施5年以来, 取得了阶段性丰硕的成果, 逐步走向成熟, 得到了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但由于社区矫正是新生事物, 还未正式出台社区矫正法, 福建省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的社区矫正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该文结合福建省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现状, 指出在法律依据、执法身份、队伍建设、装备保障、保外就医社区服刑人员管理5方面制约福建省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对策, 希望对福建省社区矫正工作发展有所促进。
关键词:社区矫正,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梁赋.我国社区矫正的模式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 (4) :107-109.
[2]吴宗宪.论社区矫正立法与刑法修正案[J].中国司法, 2009 (3) :20-23.
社区管理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篇8
【关键词】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人文素质
随着城市建设和管理重心的不断下移,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从过去单纯的隶属单位、依赖单位变为走进社区、依托社区,社区已成为人们休养生息的最基本场所,也是社会反应的晴雨表,更是新时期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加强和改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和改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1.1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区的功能不断扩大,涵盖了从社区服务、再就业安置、社会福利救济到社会治安、环境治理、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社区共建等多方面内容。特别是像动迁安置、物业管理、拆除违章建筑、再就业安置等许多工作都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不能把政策讲明、道理讲透,解疑释惑、疏导化解,解决问题、多办实事,就不能起到宣传、教育、组织、引导群众的作用,还可能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进而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和政权基础。此外,大量离退休人员、下岗职工、流動人口等都聚居在社区,活动在社区,他们在日益成为社区主角的同时,也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群体,必须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1.2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进一步把教育引导群众的任务落实到基层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国特别是城市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已经和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的这些新变化,切实加强和改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充分发挥社区直接面向居民、面向家庭的优势,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成为连接社区与居民的桥梁。要立足新形势下社区群众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认同等多样化这一实际出发,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调动社区不同群体齐心协力共创幸福生活、共建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运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这一有效载体,把思想道德教育作为主线贯穿到社区各种创建活动中去,引导广大居民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形成平等友爱、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从多方面促进居民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的提高。
1.3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我市蝉联三届全国文明城市,成为全国县级市中率先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的城市。加强社区思想政治,是不断巩固精神文明创建成果,实现创建深化、发挥创建效应的重要抓手。在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大有所为、大有作为。通过加强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产生整体推动力,弘扬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培育体现公益意识的社区精神,努力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社区环境,使社区居民安居乐业,邻里和睦,心情舒畅,生活幸福,从而书写文明创建的新篇章。
2.我市面临改进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严峻性
2.1教育的主体性较弱
目前,对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正在逐步提高,人力与物力的缺乏使得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在培育居民的主体性方面心有余而力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一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对象和需求呈现出复杂化和多样化与队伍建设薄弱形成反差,目前,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以社区居委会干部和退休党员为主,面对众多的教育对象,这支队伍势单力薄,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二是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经济条件的不足形成反差,各类形式多样的活动都需要资金的支撑,而社区资金来源途径较少,缺乏相应的活动资金。
2.2教育的针对性较差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有很多类,但目前有少数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往往留于表面、留于形式,无针对性所引发的是实效性较差。新市民人群、失业人群、困难人群、党员干部分别需要对其特殊性进行分析和研究,分别要侧重加强法制观念、转变思想再就业观念、自强自立精神、奉献精神等的思想教育等等。
2.3教育的覆盖面较窄
社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逐步丰富是新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群众和党员干部既是社区内受教育的对象,又应该承担自我教育的教育主体作用,这才能符合形势发展的需求。而目前发动起来的只是少数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且以退休党员为主,面窄人少,造成开展的活动都经常看到一些“老面孔”,特别是有些在职党员职工积极性、主动性较差,关心公益活动的少。
3.如何做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根据我市的实际,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笔者认为,做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在以下“四大创新”上下功夫:
3.1创新思路,注重增强工作的前瞻性
做好新时期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服务大局、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原则,既要着眼于当前,又要为社区发展的未来着想,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思考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社区稳定等工作之中,探求新的工作思路,使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要深入推行党政干部社区挂钩联系制度,变坐等“上访”为主动“下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超前预测,及时把握群众思想动态,提前分析形势的发展,努力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3.2创新内容,注重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在确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时,一定要紧扣时代的脉搏,分析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因人而异,因事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要充分用好理论骨干,成立教育宣讲团,深入社区进行集中宣讲,紧扣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和不同岗位干部群众的学习需求,把经济、科技、法律、文化等各种有用的知识,把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和陶冶情操的精神食粮,及时充实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中来,有针对性的提供宣讲菜单、安排特色课程,多方面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3创新载体,注重增强工作的多样性
社区的特点决定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通过各种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来吸引群众参与,并引导群众在参与中自我教育、得到提高。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多样化的形式深入社区,要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活动,发挥社区市民学校、图书室、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种活动阵地的作用,引导群众在学习中提高、在交流中构建共同的思想基础。在社区设立宣传栏、黑板报等,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及时引导,针砭时弊,表彰先进,弘扬正气,积极营造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用正气熏陶人、影响人、改变人。
4.结语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执政基础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重要工作任务,在国家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面对当前国际国内新的形式,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都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到必须加强新时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新时期社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通过对原有体制的全面革新,建立一种新型的、符合时代要求和社区实际的、以居民自治和主动参与为内涵,以国家行政调控和社区自我调控相结合为核心的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并从内容、对象、方式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创新,才能真正实现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变化,才能实现它既定的工作目标。 [科]
【参考文献】
[1]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2]中国城市社区党建课题组编.中国城市社区党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社区管理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篇9
2010年我们严格按照省、市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的有关文件精神,为提高工作质量、实现工作规范化,不断推动“两种对象”监督管教工作的深化发展,总结经验、立足实际、大胆探索、狠抓落实,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司法所积极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落实帮教方案,有效开展各项专题活动,工作情况总体平稳,工作实绩得到了区委、区政府和市局的充分肯定。
一、社区矫正主要工作情况
1.今年以来社区矫正办公室继续严格执行省、市相关规定,进一步增强做好社区矫正监管安全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始终依法规范地执行各项相关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制度(包括社区矫正对象报到登记、档案台账的建立和管理、集中学习、公益劳动、请销假、检查考评等)不松懈,确保社区矫正对象不发生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不发生影响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的重大安全事件。
2.加强职能部门间的联动,加强协调合作。我们主动做好与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的工作衔接,按照上级精神,定期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商讨提高矫正质量的工作方法,就工作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探索解决方案。在社区矫正对象的入矫、训诫教育、季度考评、年终考核等日常管理程序中,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及街道派出所、综治办等成员单位相关负责人均亲自到场,认真履行各自职能,特别是每个季度的社区矫正对象考核评议工作都由公、检、法派员全程参与,严格把关,规范操作。3.。今年以来已有10名矫正对象受到了区矫正办的表扬,也对3名不遵守矫正制度、屡教不改的矫正对象给予了警告处分。
4.我社区在严格执行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根据具体情况对矫正对象实行人性化管理。社区矫正对象入矫开始,矫正工作者即主动走访该矫正对象的居住地,详细了解其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真诚的关心并帮助家境困难的矫正对象解决问题;根据各矫正对象的犯罪类型和个人性格分别进行分析诊断,对矫正对象进行思想教育,制定适当的矫正方案,帮助他们查找犯罪的原因,吸取教训。发现有心理问题者,及时进行心理帮教。
通过帮教,转化了一些思想顽固、态度强硬的矫正对象,如野徐镇的潘某,在矫正工作人员的帮教和思想疏导下主动交代了尚未被司法机关掌握的犯罪,并在矫正工作者的陪同下前去公安派出所投案自首。而在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社区矫正办结合日常监管和矫正对象经济状况,引导、倡议矫正对象参与捐助活动,参与支援灾区义务献血等公益、志愿行动。
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情况
1、今年我们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仍然采取“三帮一”措施,以人为本,讲究方法。上半年从各监狱、劳教所回籍的刑释解教人员共3名,均已顺利衔接,登记造册,制定具体帮教方案和措施。重点对象则列入公安派出所侧重帮教,尤其注重于联合公安等成员单位对流动人口的刑释解教人员实施帮教:对外籍刑释解教人员留居在本区境内经商务工的,由公安派出所、居委会和司法所一起对其进行帮教,了解掌握思想动态和活动情况,并把情况返回给原籍;对本区刑释解教人员外出务工经商的,请求当地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协助对其进行帮教,要求反馈信息。
2.建立并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底数定期排查制度。2月至5月间我区开展了刑释解教人员调查摸底专项活动,全面了解和掌握2009年刑释解教人员和2004-2008年间未衔接人员的底数和情况,按人逐一登记造册、核实查对。对去向不明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查找登记、掌握去向;对表现不好,有违法犯罪倾向的、需要重点管控的刑释解教人员,落实了帮教管控措施。同时,我们把调查摸底专项活动与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实际困难的问题结合起来,对带有共性的如落户、升学、就业、落实责任田、享有收益分配等问题与困难,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成员单位积极协调、认真研究,并拿出解决的具体办法。
3、强化安置帮教工作的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各界人士,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帮教。区安置帮教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公安,深入到刑释解教人员家中,在思想上给予感化教育,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和支持;广播电视新闻媒体则利用自身资源大力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工作的宣传,造成声势,大家都来关心和帮助刑释解教人员经营、创业和生产,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让他们学会自食其力,给他们提供一个较好的生产平台和生活环境。
4.加强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安置好刑释解教人员生活、生产,是做好安置帮教工作、防止重新违法犯罪的关键。
综上所述,上半年以来我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总体平稳,为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今后我们将继续立足本职工作,强化责任、严格管理,对“两种对象”各个管理环节进行细化,扬长避短,同时积极探索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并轨的方法,使这两项工作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社区矫正工作。注重矫正对象分类管理,重点对象重点管理;建立健全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网络,落实志愿者、监督人的责任,完善矫正对象信息和矫正工作信息报告制度;严格社区矫正工作纪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加强与相关成员单位特别是与公安部门的合作,鼓励、表扬矫正对象正面典型,训诫、处分矫正对象反面典型,赏罚分明,警示众人,最大限度减少和预防重新犯罪。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夯实基础管理,规范工作环节,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建立定期排查制度,防止因脱管失控而引发重新犯罪,最大程度利用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真正使无一技之长的刑释解教人员通过自己的劳动,掌握技能、自食其力。
对“两种对象”的监督管教是长期的慢热型的工作,尽管还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也将继续按照省、市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的要求,促进“两种对象”早日回归社会、融入社会,切实为维护全区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与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社区管理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社区开展闲散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的实施方案09-13
社区管理工作07-04
社区管理的工作总结07-30
社区城市管理工作计划-城市管理工作09-01
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09-27
社区网络管理工作总结08-31
社区卫生管理工作计划10-22
社区出租房屋管理工作计划06-12
社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汇报10-24
府后山社区财务管理工作汇报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