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文章(共12篇)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文章 篇1
这次“两会”,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用5年时间取消农业税,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温总理讲话一出,与会代表纷纷表态,有的说不用5年,准备3年就取消,也有些地方领导说,准备明年就取消农业税。与会代表有个态度,当然是好事情,但要解决三农问题,绝非如此简单。不征农业税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是一个表层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节支的问题,关键是要让农民增收,就是要多开源。我以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除了降税减费外,还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夯实农民生存的基矗农民生存的基础是土地,对于这一点,有些地方已经淡忘了。中国的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是农民多,耕地少。但这几年的所谓发展,把农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无偿地剥夺了,农民失地就是失去生存的基矗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3.4亿亩,人均仅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占有耕地居世界第67位。全国2800多个县中,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提出的警戒线0.8亩的有666个,其中低于0.5亩的有463个。在不再减少耕地的条件下,我国土地的自然承载力为14—15亿人口,现在已经接近极限一方面土地供给形势相当严峻,另一方面耕地流失十分严重。近年来,在“广招天下商,共建开发区”的热潮中,城镇建设用地大扩张,各地大量圈地,加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超标准建房,大搞游乐场等原因,耕地流失十分严重。短短几年的所谓“开发”,全国减少耕地1亿多亩。你如果有机会到目前发展最快的苏南地区走一走,可以看到到处是开发区,以前的农田都变成了宽马路和大广场,有的是大片片地撂荒,肥沃的庄稼地或变成了水泥地,或杂草丛生。难怪前总理看到此等景象雷庭震怒,但怒则怒,奈之何?这几年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古人讲“江南熟,天下足”,真的只能在历史书上能看到了。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自己吃的粮食也要从外地购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繁衍生存的基矗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其生存就是大问题,遑论致富发展了。
二是还农民以劳动的基本权利。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解决“耕者有其田”,这第二个问题是要解决“农者耕其田”。现在的农民在干什么?谁在种地?现在在田地干活的人被人们称为“3860”部队。“38”说的是女同志,“60”讲的是老年人,是这些年老体弱的以及一些妇女在农田里干活。
到农村去走一走,你会发现,青壮年农民无所事事。除了一部分人外出打工了,其余的呆在家里休闲。有的只在农忙时才到田头走走,余下的时间就是晒太阳,或者打牌搓麻将赌博。什么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等等,根本谈不上。而且,越是年轻人还越是想得开,拢着双手东家窜到西家,一天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在农村还听到过这样的怪论,说“大小伙子在田地干活没有面子”,因此,他们再有力气也不下田,而要靠父辈来养活他们。以前集体经济时,人们一有空就到田头,把庄稼莳弄得好好的,每年土地的回报都是不错的。现在倒好,只要把种子撒下去就万事大吉了,坐等收获。须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付出那来的收成。农民要想改变生活状况,除了外出打打工,更要在农桑上做文章。而外出打工并不容易。现在城市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在城市,劳动力并不缺乏,农民进城后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到城里转了一圈,空着手又回来了。农民经不起来回折腾啊!因此,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种好田(是广义的种田,包括农村多种经营)是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农民的出路还是在农村!
三是要强化基层组织的作用。中国历来是一个小农经济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一盘散沙的农民被组织起来了,一个时期以来,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回过头来看,尽管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有过失误,但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只有集体经济才能真正挽救农业,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包产到户、个体经营必定是短期行为,谁来修水利?谁来搞农田基本建设?谁愿意对土地进行投资?农业科技怎么搞?如何引进先进的种类和种植技术等等?这都需要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来发挥作用。而原来的“集体经济,队为基幢早就不复存在。现如今,农村村级组织基本不发挥什么作用,一些村干部的职责恐怕就是收费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农业、壮大农村经济也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了。因此,我认为,首先,还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现在也叫规模经营)的道路,以集体的力量来抗衡自然的和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其二,要把吃皇粮的干部数量降下来。村一级干部要恢复自食其力的传统,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不能当专吃农民税费的寄生虫。县乡一级干部要大大压缩编制,就目前而言,压缩一半人马绝对不会影响正常工作。其三,建立农民自己信得过的基层组织,可以通过选举的方式,让一些公道正派的能人来领导这个组织,由上级来指派农村基层负责人的做法当休矣。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文章 篇2
一、铁肩担道义。
这首先体现在贯穿《资本论》始终的批判精神。《资本论》以前所未有的批判精神揭示了资本主义最主要的不公平在于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劳动者得到的报酬要低于他们所生产的价值,其剩余价值被拥有生产资料的雇主获得。剩余价值的发现使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成为了科学性的批判。恩格斯在评价《资本论》时说道:“剩余价值问题的解决,是马克思著作的划时代的功绩”。《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如剥笋般犀利:从批判资本主义生产伦理到批判资本主义的所有权伦理;从批判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有机体;从批判资本主义发展不道德性到批判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丝丝入扣,酣畅淋漓。
《资本论》的批判始终侵濡在科学精神之中。马克思开篇就对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模式给予充分地肯定:“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向工业较不发达的国家所显示的,只是后者未来的景象”。在《资本论》通篇,马克思借鉴了自然科学论证的方法,特别是以生物细胞、数学公式以及化学元素对商品进行了类比,对商品的“价值”做了详尽的分析。一个理论的生命力来源于它的科学性,《资本论》的科学性决定了它从不会过时。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西方掀起一股“重读马克思”的热潮,特别是《资本论》再次受到西方世界的追捧和青睐。这种现象就告诉我们:世界没有忘记, 也不会忘记马克思,马克思的思想体系是能够接受时间的检验的,并仍然是改变世界的强大理论力量。
体现“铁肩担道义”其二是《资本论》通篇都以人文关怀为价值主轨,无论是批判资本对剩余价值的占有,还是尖锐地评击物化劳动对人的统治,《资本论》都是充满着浓烈的人文关怀。《资本论》指出:“人,作为人类意识的经常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人”在《资本论》 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核心地位。《资本论》在关注人的发展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为未来的社会奠定现实的基础, 未来社会是“一个把每个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高级社会形态”。如果说我们在民生和社会建设中有值得总结的地方,最主要的就是脱离了马克思的价值取向。从顶层设计的具体措施,虽然也强调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但这个人民是众多的“人”,而不是《资本论》所讲的“每一个人”,离开了具体的“每一个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人文关怀,就会出现只有政策中的百姓而没有现实中的人,只有先进的工人阶级而没有活生生的工人,只有先进的共产党而没有先进的党员这种本末倒置的价值追求。目前,中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必须重塑全社会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由现存的“GDP本位”的发展理念向“民生本位”的理念转变。
二、妙手著文章。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不仅思想深邃, 而且文采斐然。例如马克思在对英国贵族的批判中写道:“大家知道,英格兰没有真正的森林,贵族的鹿苑中的鹿都是驯鹿,肥得像伦敦的市议员一样,所以英格兰是这样‘高贵情感’的最后寄托所”。这种讽刺的笔调既闪耀着深刻睿智的熠熠光辉,又表达了他对丑恶的资本主义极端的轻蔑。《资本论》的修辞之美令人惊叹:“如果按照奥日埃的说法,货币‘是一颊上带着天然的血迹来到世上的’,那么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上的”。“资本是死劳动,就像吸血鬼一样,只要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劳动者只要还有一块肉、 一根筋、一滴血可供榨取,吸血鬼就决不罢休。”《资本论》 的百年传颂、历久弥新,除了它富含的理性精神,也得益于其文学的力量。
《资本论》的结构艺术具有别有鲜明的独创性,其表现是贯彻始终的辩证法逻辑。从最初的逻辑起点“商品”开始, 《资本论》就贯彻了辩证法,贯彻了由一种形式过渡到另一种形式的辩证思维逻辑。马克思编织其经济学逻辑结构的形式是创造性的,使用辩证法的逻辑推理不但让《资本论》达成了马克思论资本的目标,而且实现了马克思的美学理念, 这都让《资本论》别具魅力。
“文以载道”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这个成语来源于宋朝的周敦颐《通书 · 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文以载道”的意思是说“文” 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资本论》之所以能魅力长存,也在于其强烈的“文以载道”的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文以载道”是我们最应该继承和弘扬的品格。而今天的我们一些意识形态宣传,明显存在着让简单问题复杂化,理性问题感情化,字里行间充斥着假、大、空的废话,排比无休无止,长句无边无际, 让宣传对象望而生畏,让培训学员学而生厌。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文风之劣,今犹胜也。反观马克思则在《资本论》中把高深的学理加以洗练,把意思写的通俗易懂,把它写成无产阶级都能看懂的理论武器。而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就需要意识形态工作者的弘法、布道精神。做好马克思主义的弘法者、 布道者,不是简单地重复经典著作,不是简单地鼓吹中央文件,而是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个道的精髓,投入最真挚的情感,用最通俗易懂的形式加以传播,没有嘘头,淡泊名利,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在今天日益严峻的意识形态工作中,极其需要这种弘法、布道的精神,让我们切实地向马克思学习,去切实地改造我们的文风。
摘要:凝聚马克思毕生心血的《资本论》,在百年来作为经典不断被人所学习,其中的哲学思想、文学素养不断被人传颂。在今天,我们学习这本著作不仅要从《资本论》的内容去读,也要认真学习其作者——马克思那为人类解放事业的革命情怀,才能时时警醒,努力去建设社会主义。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文章 篇3
总目标提出“完善和发展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时间表最紧迫的、老百姓最期盼的、制约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社会各界最能共识的开始放弃陈规、去掉积习、牺牲自我。房地产业粗放的发展模式、曾经的过度利润和不规范、对其他行业的“资金利润挤压”模式、一些区域居住价格过高和底层保障严重不足的问题,将可能是未来需要马上予以解决的行业问题,而且不会因为其他的行业GDP拉动效应、事实经济支柱地位、利益群体阻碍等因素推延不行。
现在的房地产业不能靠灵机一动的“点子”或突发奇想的某一政策,不能“一放就灵”、“一包就灵”,否则很快就会褪色失灵,现在房地产业需要顶层设计,需要“立法有体、施法有序”,要从社会的长期循环发展的高度,要从财税、货币、土地、行政政策多层次予以研究分析,坚持市场化调节的政策定力。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房地产已经过了前半程,在城镇化大战略下的房地产下半程,要实践出一套让人民幸福安居,不同房屋消费群体都能予以接受的房地产管理体系,需要我们在98年货币化分房和03年开始的十年频繁调控的经验与教训的实践过程中,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路径。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中国有13亿的人口,土地资源、环境资源约束条件大,这和世界上资源禀赋优秀的很多国家是不一样的,“房价收入比”、“房价租金比”等指标在中国现实状态下有很多需要修正。中国房地产直接融资比率与间接融资比率也和世界各国不同,房产附加的社会教育保障功能也与各国不同,所以在房地产业上更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跳出房地产行业来研究治理房地产居住问题,改革现有的治理体系,努力提高居住民生的治理能力现代化。
房地产治理的法制化和居民的住房权和保障权息息相关,治理体系建设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出台政策随意性和事后效果评估、监督性还不足,不仅要加强政策的严谨的设计,而且要有严格的落实,要在贴近老百姓需求的地方落细、落小、落实,各级领导也要贴近民众呼声,问策于民间和直接的需求者,使政策的有效性和严谨性更强,避免使得老百姓“假离婚”的购房行为变成一种政策的硬伤。政策出台前的预估预判和模型测试、舆情分析都要准备充分,补齐治理短板,使政策更加有效运转。
我们既要充分肯定我们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在居住条件上的优化成果,了解到我们200多亿平方住宅存量建设来之不易,对我们的居住制度正确的部分要有“制度自信”,同时也不能固步自封,而是需要在新形势新条件下,看到我们粗放管理、粗放发展、资源消耗巨大、很多建筑生命周期低于三十年的现实,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做好数据联网、科学决策,做好房屋普查工作,使得我们的制度自信在改革条件下更加久远、更加彻底。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国家的房地产政策价值体系与制度体系应该高度一致,我们的价值体系的导航方向就应该是让所有居民都有居住的权利,让有产者有恒心,让老百姓拥有创造财富拥有财富的能力,但也不能因为政策失当,使得一部分人因房产投机而一夜暴富,不能为社会创造有形财富,激化房屋的投机属性,这一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基调要求,在社会共识中要形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居民准则实践“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个人的价值引领,到社区文化建设,最后到城市的智慧和居住文化程度层层递进。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坚持系统思维,防止片面理解,不能只讲“房地产市场的决定作用”,不讲“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只讲限制开发商的国有企业比例,不讲推进更多国企、央企、地方房地产国企的改革;只讲商品房供应,不讲保障房的托底功能;只讲如何公平居住权利,不讲突破土地机制增加供应缓和房价上涨矛盾……这种盲人摸象、以偏概全的房地产政策会导致对我们住房顶层设计目标的曲解,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房地产治理现代化,就要敢于触动“奶酪”,突破利益籓篱难免会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碰到各种复杂关系的羁绊,二元结构中的市民与农民、原住民与外来人口、城乡等之间的既得利益的阻碍,要勇于突破,以整体利益产生乘数效应。“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凡是对国家和老百姓有利的、对最广大人民有利的、对长治久安有利的、对经济结构转型有利的,该变化的就要坚定不移的变化。
房地产非理性繁荣之后制度的创建却不能适合时代的要求,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带动人口流动的新型城镇化对房地产的理性繁荣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在旧制度的轨道上,房地产业的新车轮注定行之不远,房地产业要持续健康的发展,最根本的是在制度层面变革创新,以一线城市的城中村改造的突破,二三线城市产业转移推动人口的净流入,西部的基础设施转移支付带来的适合当地城市特征的发展,而不是千城一面、千规一划的局面,在身处“千年未有之变局”的中国,房地产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在以30年的奋斗走过别人上百年城镇化历程之后,中国的房地产业与城镇化将是中国百年从未干过的事,中国的房地产历程与实践不仅影响新中国的房地产研究,而且会影响世界房地产的研究和理论探索。
学习心得体会文章100字 篇4
今年以来,我市政法系统全面展开“学宪法、学党章、读经典”活动,作为部分的一员政法干部,我认真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抽出时间,认真学习了《宪法》、党章和有关经典名着,以下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要把“两学一做”履行到理论配备上,引导党员干部坚决信奉信奉之真。思想理论处理的是旗帜疑问、魂灵疑问,是一切疑问的“总开关”。系列首要说话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效果,是今世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广大党员干部改造片面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打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把学习系列说话作为理论配备的重中之重,引导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拨乱兴治、固本培元,坚决“三个自傲”,补足“精力之钙”,加强“信奉之修”,熔铸“信奉之魂”,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奉、铁一般信奉、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任的党员干部队伍。
点击下一页还有更多优秀精彩的学习心得体会文章100字
后备人才梯队学习心得体会文章— 篇5
我目前担任X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财务经理。下面就我自己的公司所在情况就沟通从财务角度提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作为未来更高层次的管理者,请结合你现单位的实际情况,在体制创新、工作创新和绩效管理创新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路。
在房地产开发公司,有ERP作为工作指点帮手(无论是节点计划,成本控制、销售台帐等),实质是很不错的,要充分发挥ERP能动作用。但要在平时制度、职能上分清主次与责任、抓重点,避免部门间或部门内部相互推诿,提高工作执行力(申林公司是个新生的房地产公司,从前期、工程、销售、交付、竣工结算、物业等都无经验可言,细划职责明确责任到人是很有必要的);健全ERP基础资料库资料(前期各种合同资料,将成本内容及付款情况补录全,现已发生的合同要及时整理录入),使资金计划抓取正确,提高资金使用价值,成本核算齐全及时准确,合理降低开发成本,达到成本管控的目的;健全ERP销售系统,实现与财务销售台帐两条线管理,互补不足减少交房差错。
二、你认为目前公司层面的管理和沟通机制上存在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你有何好的建议?
—1—
我个人认为在财务部门与上一级公司管理屋面的沟通上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我们均属于委派制,服从集团公司的领导,但同时又为所属开发公司做好服务工作,加强成本核算和税务筹划,实质都是为开发公司好,这与开发公司正常经营管理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可能是因为多重垂直领导的原因,与所属公司个别领导某些问题沟通不够,这在ERP上都有所反映,个人认为应加强线上与线下沟通,有助于对事件的认知和提高事项的执行力。
三、试回顾一次工作中的沟通过程及结果,对过程中的相关表现和策略进行分析,并对沟通结果进行评价。
我举例说明,像扬州合作公司属于两个税务局分管,去年税务系统上显示合作公司有税务风险,三分局来查过一回,经沟通没发现大问题走了,今年2月份又显示同样的问题,一分局又来了,但其发现了一个税款有问题,要加收罚金5万元,我直接找到分局长,与她沟通,先是承认情况属实,但同时解答是因为税款调剂的问题,同时指出这个同样的问题去年三分局也来查过,没有提出问题,现你局查出来有问题,不仅我让对三分局检查当事人也无法交待(对不起税务局的朋友),而且当时检查人员已升到上一级区风险应对局了,我公司这个案卷你局报审后现还需经他复审同意,你局这样不是打该人员的脸吗?我现自我主动将我公司土地使用税等一些小问题告知你们,也补一些税款让你们
—2—
对上面也有所交待,这样大家都好过关。经沟通,此事圆满解决。
在这次沟通中,我一是将其中的利害关系告知(增加别人愿意与你相处的意愿,以诚待人,降低别人的防备心理),二是将提出是税款调剂的问题让检查人员有台阶下,三是指出自己存在的其他小问题,让其有工作成绩对上级交办的问题有个交待。
四、你和你的同事,包括上级、同事和下属,在过去的工作沟通中存在哪些问题?其原因何在?从你自身角度出发,应该如何作出改进?
作为公司财务委派人员,应该说我与我的直接领导和下属在沟通上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在和个别同事相处问题上,因为各自的执行理念和责任心不同造成与部门领导发生正面冲突,直接导致两个部门在沟通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作为财务,执行制度是没有太大的灵活空间,严格按公司的规定处理问题,同时对优惠政策的把握上严格执行“一支笔”制或超授权范围重新审批制。实质,与销售部门有矛盾后我一直在注意主动沟通,但其竟然从未与我沟通过,有事直接打电话给我下属,还给我下属施加压力,长期以往,部门间协作将不复存在。但从开发公司大局出发,为加快销售回笼资金,我采取如:拒绝0首付,同意部分变通可临时向开发公司借支垫付部分首付款(约定一定时间还款)。为提高签订合同率,临时同意优惠手续不全(金额不大)的先签订合同(在审批单上注明手续补不全,扣销售公司代理佣金)等方式
—3—
来配合销售部门。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将相应情况向项目总或项目副总及时汇报,也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化解矛盾,增加协作精神,加快开发公司运行机制良性运转。
五、试结合自己的工作或生活实践,谈谈如何避免沟通过程中信息的扭曲,如何化解沟通中的矛盾和冲突?
“人言可畏”、“三人言成虎”,这些古语都充分说明了谣言的害处。要避免这一些,就要增加沟通,多方面沟通,与上级沟通、与同事沟通、与下级沟通,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及时沟通交到朋友才能发现不对的苗头,才能将相应真实的事项反映给相关当事人,消除领导和同事对你的误解或我对相关人员的误解,消除企业或部门内部的误解,才能提高企业整体执行力,避免不真实信息的扭曲造成同事间的矛盾,才能减少冲突。沟通对企业和个人都大有好处,出发点是好的,但因为沟通不善造成不良后果的事历历在目,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良性运营与发展。所以说有效、及时沟通是十分必要的。
小学英语学习心得体会文章 篇6
四年前,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英语,虽然那时我还对英语一窍不通,但不久之后我就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兴趣正是来自于北京假日学校.记得四年前的那次入学测试,我十分认真地跟老师进行模仿测试,并用英语从一数到十,当时被录取的那一刻,我高兴极了!怀着兴奋和好奇的心情,我走入了英语学习的殿堂.
如今,我已经在假日学校学习了四年英语,在老师的教导下,通过我自己的努力,我顺利地通过了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一级.并总结了“多看,多记,多模仿”,“多听,多问,多复习”的学习英语的基本要求.
“多看”是多看一些英语教材,培养语感,语感培养起来了,就能更加轻松地学习英语,就会减少出现“词认识,而句子翻译不出来”的问题.
“多记”是指多记英语单词,词组和表达方法,以提高自己的词汇量,更好的阅读英语文章.另外,词组和表达方式也很重要,英语的语言习惯和中文有大大不同,例如“there be”句型,“go to bed”表示去睡觉等基本的词组和表达方法一定要牢记.
英语不能只靠记单词,更要学会模仿.模仿语音,语调,能使你更好地记住这个句式,而且把握好语音,语调,也能让你说出的英语更地道,不显得那么生硬.
学习英语的另外一个要点是多听.只有多听才能做到多模仿,也许有一个没上过一天学的英国人要比一个学过多年英语的中国人说的好得多,那是因为作为一个英国人,他每时每刻都在听其他人说英语,他正是在这不停的听的模仿中学会的..既然我们没有如此好的语言环境,就要多听英语.
多提几个“为什么”也是学习英语的要点之一,当你在英语上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时,一定要学会问,问老师,问同学,问你身边任何可以给你解答的人.有时,老师的一句话能让你恍然大悟,甚至两个同等英语水平的人,总爱问问题的人就会比另一不爱问的人学习成绩好.所以学习英语要多问.
学习英语最后一点就是要多复习.温故而知新,英语也是一样,学过的单词或句式如果长时间内不复习就自然会忘掉,如果你能够坚持复习学习过的英语知识,就一定能更加牢记它们.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文章 篇7
一、对“建构”的解读
“建构”本来用于建筑或木器加工中, 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把已有的零件、材料制成某种结构。在教育心理学中, 建构是指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的反复、双向的相互作用, 形成和调整自己的经验结构。在建构过程中, 学习者对当前信息的理解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但又不是简单地提取和套用原有的知识经验, 而是要依据新经验对原有经验本身做出某种调整和改造。
建构着重在系统的建立。以我们眼前看到的电脑显示器为例, 此时此刻我们获得的感觉是很多的, 单就视觉而言,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色彩。我们也并不是仅仅和电脑显示器一起身处真空, 周围应该还有桌子等其他与显示器不同的东西, 它们在我们的眼中也有反映。但是我们现在看的对象, 现在认识的对象, 只是显示器, 把桌子等其他东西带来的感觉丢在一边, 仅仅选择与显示器有关的那些感觉, 认定这些感觉所组成的那个对象就是显示器。具体而言, 假定显示器的外壳是黑色的, 而显示屏此时所呈现的界面是白色的, 桌子是蓝色的。那么现在我们只认定黑色和白色组成的那个东西是显示器, 蓝色不属于显示器, 这就是有所选择, 选择的根据则是我们心中的显示器概念。这个过程就是“建构”的过程。
建构这个词, 说明人的认识对象并不是固有的, 而是人对现象进行抽象后做出来的。因此, 建构不是无中生有的虚构, 也不是对客观现象的简单“复制”, 而是人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从自身的经验中组织起来, 并用于解释人的经验世界的。这也正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 在认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巨大能动性。
从认识论角度来说, 一方面, 知识以人的经验为基础, 从人对自己经验的分析整理中得来, 是人建构起来的。没有人, 就没有知识。另一方面, 知识来自于与经验, 来自于人与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 (或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相互作用) 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没有经验, 就没有知识。也就是说, 知识本质上是人的建构物, 是人建构起来的产品。没有具有建构能力的主体——人, 就没有知识这种人的产品。但另一方面, 知识的生产和建构不是随心所欲的, 不是任意的, 知识这种“人的产品”是以人的经验为基础和源泉的, 要以人的经验为根据——没有从自身的观察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 没有从人与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得来的经验, 就没有知识。
总之, 通过与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创造经验的、具有分析整理等建构能力的主体——“人”, 以及从人与自我和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得来的“经验”, 是产生知识的两个必要前提。有了人, 有了经验, 也就是说有了“有经验的人”, 经过人这一主体对自身经验的分析整理和简化等, 知识就必然产生 (建构起来) 了。
可以说, “建构”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人类对世界的原始认知, 皆出自于人类的“建构”。从个体角度而言, 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过程来获得, 而不应是对外部世界的被动反映。即便是在接受式学习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所传授的知识也并非被所有的学生按照同一种模式全部接受, 不同的学生因为不同的学习倾向性、不同的认知基础、不同的思维模式、不同的学习经历等等因素, 会导致不同的知识“建构”过程, 因而也会产生不同的学习结果。任何一种教学策略或学习方式, 都应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特征, 尊重学生主体“建构”的认知规律。比如, 接受式学习中教师所援引的案例、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学技巧的设计等等, 都是为了推动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实现知识的内化。当然也不可否认, 如果某种教学策略或学习方式引用不当, 如教学内容的设计脱离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或所援引的案例脱离学生的认知基础, 则必然导致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过程出现障碍。
为了让学生的主体“建构”过程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表现, 现代西方心理学基于皮亚杰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的基础, 进一步发展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从而把学生的“建构”过程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和最终归宿。
二、对“建构主义”的解读
相对于“建构”的普遍存在, 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则是特指的一种学习理论, 或者说是一种学习的范式, 它不是普遍存在的, 而是有所特指的。
(一) 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
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 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也可以把它看做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 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应和平衡。
同化, 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 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 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顺应, 是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当学习者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 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 以适应环境。
平衡, 是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二) 建构主义的分支及其主要观点
建构主义理论内部流派林立, 国内学者曾对此做了分类, 提出建构主义中流派可包括:个人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社会文化认知、信息加工建构主义、社会建构论及控制论, 其主要观点见表1。
上述六大学派中, 又以激进建构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影响最为广泛。激进建构主义极端强调学生对意义的自主建构, 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来自教师与其他成年人的指导和辅助, 认为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无法被“接受”, 只有学生主动探究和创造的经验才是有价值的。这一观点对美国课堂教学实践具有极大的冲击力, 因此备受青睐。但也因为该流派的观点过于激进, 过于否定知识的“可接受性”, 使得一些教师以为教学就是学生一己的责任, 教师完全可以大胆地放手让学生独立、自由地“建构”经验, 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某种放任主义教学的倾向, 这一点已经受到来自美国教育界其他学者的批评和质疑。
社会建构主义显然要相对温和一些, 该理论流派缘于20世纪20年代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后经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的介绍进入美国, 并迅速受到广泛关注。维果茨基认为, 学生的学习固然是自主“建构”的过程, 但其“建构”过程离不开教师、同伴以及其他成年人的社会交往与互动, 正因为有了教师的指导、同伴之间的合作与互助, 才能实现学习者由“现有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递进, 从而实现了发展。社会建构主义的温和气质, 可以有效地规避美国自杜威以来, 直至罗杰斯和当代的激进建构主义一贯推行的“以学生为中心”、忽视教师主导性所导致的种种教育弊端, 这也是它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主要因素。
(三) 建构主义学习的主要特征
1. 探究性
建构性学习在探究方面通常是强有力的。尤其是在学习过程激发动机的起始阶段和以应用为目标的结束阶段, 探究学习的地位是很重要的。布鲁纳在从事发现学习的研究时就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 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 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 而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 建造一个活的小型藏书库。归根结底, 学生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接受者, 而是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
2. 情境化
许多所谓正式的学习往往都是脱离特定情境的。这种类型的学习存在的弊病是形式化、抽象化、简单化、记忆表征的单一化等, 由此产生的结果往往只能应付考试, 而不能迁移到复杂的真实情境之中去解决问题, “高分低能”由此产生。因此,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注意知识表征的多元化问题, 并加强各种知识表征 (语义的、情节的和动作的) 之间的联系, 同时还应注意使知识表征与多样化的情境相关联。
3. 问题定向性
问题定向的学习, 要求学习者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 在开发问题解决策略的同时, 获得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因此, 相应的教学必须设法诱发学习者的问题意识, 并利用问题刺激学习活动, 挑战学习者的思考并鼓励学习者尝试解答各种问题。
4. 社会性
社会性学习从个体发展的社会源泉、社会文化的中介, 以及通过心理加工与处理促进知识的内化等方面, 开发了以计算机技术支持的情境学习、合作学习、学习共同体等突出学习社会性的建构性学习模式。此外, 还有研究表明, 学习的社会性可通过学习者的自我讨论以及学习者与教材、计算机的互动来实现。
三、小结
如前所述, 所有的教学都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建构”。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讲授, 将教师传递的知识与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通过同化或顺应, 完成意义的“建构”。
但却不能说所有的教学都是建构主义的, 只有具备了探究性、情境化、问题导向性和社会性特征的学习, 才可称之为建构主义的学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 是以学生的主体“建构”作为教学的依据和起点, 并又以此为教学策略和归宿的。所以, 在建构主义学习过程中, 关于教师与学生的地位问题, 关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问题, 关于教学条件发生的机制问题等, 都与所谓的传统教学有很大的不同 (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文章中会将进一步深入阐述) 。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文章 篇8
一、理解编者意图,合理归“类”
通行的语文教材都是文选型教材,它是由一篇篇选文构成的,编入教材中的文章,我们称之为文本。王荣生教授认为文章一旦变成文本,它就不仅具有传递信息和情感的原生价值,还具有了一种新的价值,即教学价值[1]。为了更好地发挥文本的教学价值,教材编者在编排选文时可谓用心良苦。作为一线教师,只有清楚了解了编者意图,对文本进行合理归类,才能真正理解教材,找寻到不同类的说明性文章独特的言语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的言语形式学习。梳理苏教版小学第二学段、第三学段所有说明性文章后,我们发现,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说明性文章(宽泛概念的)主要有三类。
1.景物、景点和建筑类
这是说明性文章中最多的一类。其中,有描写祖国自然风光的,如《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等;有状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如《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等;还有介绍著名建筑的,如《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类文章,编者一般都是成组编排,每单元安排3~4篇结构、表达顺序等言语形式相似的课文。结构上,这类文章一般为“总分”或“总分总”;表达顺序上,或按时间顺序来布局谋篇,或按游览先后顺序运思成文,或移步换景,或点面结合。
2.科普知识类
这一类文章是严格意义上说明文。文本内容要点明确,表述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语言确切、简洁、通俗,句子与句子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说明方法在这类说明性文章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恐龙》(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文,从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三方面介绍了相关知识。《神奇的克隆》(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介绍了克隆的含义、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和克隆技术诱人的前景。
3.事理说明类
这一类文章最少,它类似于中学阶段要学习的议论文。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让他们学习纯说理的文章会很枯燥。因此,编者在编排这一类文章时,并没有集中安排,而是与故事性很强的1~3篇叙事性文本或富有哲理性的经典古诗文编在一起形成一个单元。如《说勤奋》(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是第五单元的首篇,下一篇是“叙事性文本”《李时珍夜宿古寺》。编者这样编排处理,旨在利用下一篇课文的事例对上一篇《说勤奋》的事理进行形象说明。《滴水穿石的启示》(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是第六单元的第四篇,也是尾篇。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前三篇课文《天火之谜》《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诺贝尔》通过具体事情突出人物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品质。《滴水穿石的启示》是对前三篇文章的概括,先写结果,再写原因,最后写给我们的启示。这样的单元编排,或用相关故事来验证说理性说明性文章的观点;或用说理性说明性文章的观点来概括“事例”的内涵。同时,也引导着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感悟同一单元中这两类文章中的“故事”“例子”在表述上的不同之处。
二、整体解读文本,恰当选“点”
分清了文章的类别、理解了编者的意图后,下一步就是对说明性文章的整体解读和言语形式学习点的恰当选择了。毫无疑问,不同类别的说明性文章,作者在表达顺序和说明方法的选择上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在立足文本整体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言语形式学习点开展言语实践。
1.选文章结构点
景物、景点和建筑类的说明性文章,结构鲜明,或在开篇、篇中、结尾都有一个中心句,文本内容围绕中心句展开;或点面结合,总体特点概括介绍与重点部分详细描述相结合;或整体上首尾呼应,体现此类文章结构上的严谨性。这些点就是文本的教学价值,就是此类文本的言语形式学习点。例如,《三亚落日》开篇以“夕阳滑落的景象美妙绝伦,一点儿也不比日出逊色”总起,然后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详细生动地描绘了三亚浓浓的热带风情和夕阳滑落前、滑落时的美丽景象。《秦兵马俑》的中心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以过渡段的形式出现在第三自然段,处于课文中间,既承上启下,又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规模宏大”,作者先概括介绍三个俑坑的大(面),然后详细介绍一号坑最大(点),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对于“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本文教学重点),下文用了六个自然段,详写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略写车兵俑、弓弩手和马俑。有详有略,主次分明。
2.选内容选择点
“科普知识”类的说明性文章,科学性强,中心鲜明突出,富有条理性,语言确切、简洁、通俗生动。这一类文本言语形式的学习,一方面要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了哪些要点材料,文本中的这些要点材料前后顺序是如何安排的。另一方面要学习文本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方法。前者是抓住要点,后者是初步领悟基本说明方法,两者兼备,缺一不可。例如,《恐龙》一文,作者从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方面,条理有序地介绍了恐龙的相关知识。为了让谁也没有见过的恐龙生动形象地再现,文中多次运用了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麋鹿》(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文,按麋鹿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传奇经历的顺序,形象具体地介绍了它的坎坷命运。类比鲜明、委婉含蓄,字里行间渗透着强烈的爱国情感。文中的这些要点和行文顺序,就是科普知识类说明性文章言语形式的学习点。
3. 选论证方法点
事理说明类的说明性文章,一般先提出问题(表明主要观点),然后运用事例证明观点(选择事例论证),最后总结观点或者提出倡议(发出号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此类文章,开篇一般用一个设问句、比喻句或一个现象引出观点,或者直接切入正题。前者如《说勤奋》,文章以“……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设问句开篇;再如《学与问》(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以“……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形象的比喻句开篇;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则以“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石头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小洞……”的自然奇观引出“观点”。其次,这类文章或者选择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展开论证(如《滴水穿石的启示》),或者从不同角度选择不同方面的典型事例加以说明(如《说勤奋》《学与问》)。以上的观点引出和展开论证的材料选择方法就是这一类文本的言语形式学习点。
三、领会课标要求,扎实习“法”
阅读是习得语言的过程,表达是运用语言的过程,阅读是表达的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学段目标与内容”部分提出了明确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2]。为了避免将说明性文章阅读课上成“知识教学课”,上成“资料分享课”,教学要“以本为本”,依据教材展开有效的听说读写,从而习得此类文本阅读和表达的基本方法。
1.习得要点知识
要问说明性文章教什么?言语形式学习学什么?笔者认为,抓文章要点是此类文本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直接接触文本,读通文本,在读中理解内容、提取信息、获取知识,落实知识教学目标。这一过程,学生不仅疏通了课文,理解了内容,获取了“要点知识”,还在独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了提取信息、获取知识的语文技能。这样的教学既落实了知识目标,又实现了能力培养目标。例如,《恐龙》让学生通过文本阅读,提取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相关要点知识;《神奇的克隆》提取克隆的含义、克隆的重大意义、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和克隆技术诱人的前景等要点……
2.习得表达顺序
通过研读文本提取相关信息,只是说明性文章言语形式学习的第一步。因为这类文章不像“叙事性文本”那样通过形象刻画,动人以情、示人以范。它是通过如实的解说,给人以知、解人之惑。它的特点是“明白性”,结构必须突出条理性,即言而有序。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目标呢?要从言语形式学习的角度出发,在学生初步阅读抓住要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通读文本,然后对所有“要点”信息合理排序,从中发现文章的逻辑顺序。这样的言语实践如果能够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定能习得这一类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这一类文章语言的条理性。例如,通过对“要点”整理排序,学生发现《神奇的克隆》是按照“概念—实例—意义”这一逻辑顺序介绍克隆知识的;《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通过火星和地球之间的比较,按大胆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上一样,也有水和生命存在),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逻辑顺序组织材料的;《音乐之都维也纳》(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按照“总分”结构组织材料,先总括“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然后从“古典音乐的摇篮”“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一天也离不开音乐”“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等四个方面分述,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因此,这类文章的言语形式学习,还要把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放在引领学生研究文章的表达顺序上,放在体会语言的条理性上,放在训练条理表达上。
3.习得说明方法
说明性文章除了结构上条理清晰,它对语言的要求更高。为了达到说得清楚,让读者读得明白,它运用了很多说明方法:诸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等。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体会言语表达的准确性。例如,“也许”“可能”等一些表示推测、猜测、估计的限制性词语或概数词,在说明性文章中的使用,乍一看,很模糊,细品味,却是很精确的。这样的例子很多,《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中的“也许是持续了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和“……火星上的水可能还有另外一种来源”两句话。其中的“也许”和“可能”两个词,充分体现了说明性文章行文中用词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用去掉这些限制性的词语,进行句子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其准确遣词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要引导学生感悟具体的说明方法在言语表达上的优越性。《秦兵马俑》的第二自然段(兵马俑规模宏大)、《埃及的金字塔》第三自然段(胡夫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五自然段(国家歌剧院),都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初读圈画数字,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字说明的准确和说服力。通过与生活中熟悉的对象进行类比,感受这样的说明方法对要说明的事物特征和事理的强调作用,然后再读比较,内化数字,体会这样表达能让抽象变得形象,使枯燥变得生动,进而充分感悟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的优点。因为这个单元的三篇文章的三段构段方式典型、说明方法相似,教学中还可以拓展延伸,进行写法训练。
语文教学要以本为本,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真正把教材当成例子,真正发挥教材的教学价值。阅读课堂要以人为本,要把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作为方向,把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作为目标。说明性文章的言语形式学习,要在整体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对其进行归类,准确选择言语形式学习点,在有效的言语实践中习得阅读和表达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等.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党员学习党章体会文章 篇9
一、强化党章意识,自觉把党章作为做人做事的根本遵循
党章作为党的总章程、根本大法、总规矩,是党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对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以及党组织和党员个人的行为准则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任何党组织和党员,是否尽职尽责,对照党章,就很清楚了。
一是把党章作为行动的根本指南。党章对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纲领和重大方针政策作出明确规定,对党的制度和各级党组织的行为作出明确规范,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我们党员既要学好党章,更要用好党章,把党章各项规定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到各项事业中、落实到自己的日常所言所行中。
二是实时践行入党誓词。入党誓词对党员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义务、政治底线提出了鲜明要求,可以说字字千钧。对于我们每一位党员来说,不论担任何种职务、从事何种工作,都要践行入党誓词,用入党誓词来约束自己、警示自己、激励自己。
三是模范履行党员义务。党章明确规定了党员八个方面的义务。这些义务就是一面镜子和一把尺子,要经常拿来照一照、量一量,找一找自己的差距,切实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
二、强化忠诚意识,自觉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
对党员来说,对党忠诚是最基本的政治素养、最起码的政治品格和最根本的政治要求。从实践看,忠诚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坚定理想信念。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学习党章党规党纪,首先要解决理想信念问题。只有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才有坚实基础。当前,要通过学习党章党规党纪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
忠诚党的宗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现实中,少数党员、党员领导干部把对党忠诚片面理解为对上忠诚、对领导负责,结果是顺了上面的意,冷了百姓的心。对党忠诚,就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为。立足岗位,尽力为民办实事、做好事。
忠诚党的组织。我们党是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我们党员要自觉强化组织观念,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决贯彻党内各项组织制度,坚决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任何时候都要与党同心同德,该请示的必须请示,该报告的必须报告。
三、强化纪律意识,自觉做到守纪律、讲规矩
严明的纪律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新形势新阶段,我们要把纪律挺在法律前面,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
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第一位的纪律和规矩。我们党员要时刻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在这个问题上,一是一、二是二,丁是丁、卯是卯,不容置疑、不容挑战。
全方位无条件地遵守纪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道德为“高线”,以纪律为“底线”,进一步扎紧了管党治党的“笼子”。《准则》紧扣廉洁自律主题,坚持正面倡导、重在立德,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高标准,展现共产党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我们要坚持高标准,孜孜以求。《条例》把党章对纪律的要求整合成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开列负面清单,重在立规,划出了党组织和党员不可触碰的“底线”。“底线”就是高压线,我们每一个党员都要深刻领会这些新要求,切记“勿以恶小而为之”。
牢记党纪严于国法。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先进性要求决定了党纪严于国法。党员身份决定了我们不能混同于普通群众,自向党旗宣誓以后,我们就归党章管,就已经放弃了一些公民权利。作为一名党员,自己要牢记纪严于法、纪在法前,自觉严以律己,把纪律挺在前面,常怀敬畏警戒之心,坚守慎独自省之道,真正把党纪党规刻印在心上。
四、强化廉洁意识,自觉守住从政用权的底线
为政清廉是我们党赢得民心的重要法宝。作为普通党员,要坚守职务的廉洁性,在廉洁干事上下大功夫。
学习党建平评论文章的心得体会 篇10
通过学习《人民日报》党建平评论文章,感受颇深。文章短小精悍,但字字铿锵有力,句句一针见血,层层发人深省。担当就是接受并负起责任,作为一名部门负责人,承担着承上启下的职责,即是执行者又是指挥官,必须要具备敢于担当的素质,确立敢于担当的精神,提升敢于担当的能力。
一、遇事不推诿,要确立敢于担当的精神。
“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在市行党委的领导下,扎扎实实干工作,干干净净做事情,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敢于担当,首先就是要做到遇事不推诿,不扯皮。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做法,在企业发展中是行不通的。作为二级分行的部门负责人,只有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扎扎实实落实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认认真真为基层提供好服务支撑,才对得起岗位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二、遇事不惧怕,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部门负责人是行里的中间力量,困难的事,压力大的事,部门负责人要勇挑重担,上为领导分忧,下为同事解难。如果遇到难事一味退缩,推给上级领导或者将责任归咎于下属,长久以往,工作还将如何安排,作为部门负责人还将如何自处。同时,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层干部,经历的事情还很少,接受的历练还不够,思想认识还比较浅薄,是否敢于担当正是考验我们是否合格的利器。如果这点担当的勇气都没有,其他一切都是空谈。
三、遇事找方法,提升敢于担当的能力。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敢于担当不是盲目担当,必须要有真本事、真本领,没有真刀真枪的能力和智慧,敢于担当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与领导的要求背道而驰。打铁还需自身硬,敢于担当就是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一是党性原则要强。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干事创业的崇高追求。二是能力水平要高。银行业经营的是风险,信贷更是风险集中的地方。只有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行及市行党委的工作要求,准确把握形势变化,结合开封实际,把领导的指导思想吃透用活,才能做到稳健和持续。三是工作作风要扎实。敢于担当,离不开扎实优良的工作作风。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首先自己必须做到。要带头把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做到实处。安排布置工作思虑要周全,一旦定下的事情就要雷厉风行,看准的事情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经常深入基层,不妄想空谈,纸上谈兵,这样抓起工作来才更有底气,方式方法才更有针对性,措施落实起来才更加行之有效。对照上述种种,我也深感自身不足。一是敢于担当的意识还比较薄弱。没有把自己真正融入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对工作安排的多,落到实处的少;对县行会议指导的多,深入基层的少;对员工谈工作多,了解思想动态少。二是敢于担当的勇气还不够。对领导安排的工作虽然都能按时按要求完成,但有时存在畏难情绪,给自己找后路,找理由。三是能够担当的能力还不足。自身政治理论修养不够,不能深入领会领导的意图和目的,在指导工作中造成南辕北辙,工作停留在表面,不能扎实深入。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文章 篇11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168-01
通过聆听名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解读,让我更了解幼儿的心声,园长说:“不管是上小学、初中、高中,他们的基础都是从幼儿园开始的,所以培养幼儿的常规很重要。让我回想到以往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实施方法,通过对比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以及需要改正的地方,以往我们会结合《纲要》中的容进行教育教学,但是由于我们对每个年龄段的幼儿知识技能发展没有深入的了解,总是寻找不到适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各个领域教学设计中目标的定位更是尤显困难,所以在本次讲座中范老师详细的介绍了《指南》中每个领域的细分目标和内容,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表现进行相关的举例说明,她在解读《指南》中还融入了自己的相关经验和独特见解,让我对3-6岁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有了全新的认知!
《指南》中针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有些语句虽然意义大致相同,但在言语或数字上的界定却更加规范了,例如在动作发展中就有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表面上看是一些不同的数字,但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不就是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吗?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制定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等,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因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把我们的“未来之星”打造好,让他们更加闪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有了《指南》的引领,在我们和孩子一起生活、学习时,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每个领域中的教育建议,如“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我们的常规教育中得到了更好地体现,比如,让孩子们学会自己上厕所、按正确的方法洗手、自己端饭菜、会收拾各个区域的玩具等等,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要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 “利用传统节日让幼儿共同参与当地的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如“亲近五一”我们就带领有看望其他学校的老师,慰问武警官兵,为他们送上自己亲手做的一杯果汁,“重阳节”我们带领幼儿去看望福利院的爷爷奶奶,为他们送上牛奶,衣物以及自己做的手工作品,“注意语言的文明,为幼儿做出更好的表现”等等,这些建议每一个都很具体,更具有实效性,而且还关注到各个方面的细节,每一条都是我们在工作中着实切实可行的,而且可操作性非常的强。
与《纲要》相比较,《指南》更加具体、细化,更有指向作用。《指南》不仅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横向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展开。而且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三个年龄段幼儿应该知道些什么、能做些什么,以及能达到什么发展水平都提出了合理预期目标。这样细致地纵向深入,让我们在幼儿战线上的老师在实施各领域教学时,有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依据。
在《指南》领域的划分中,并没有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的生活能力、心理健康、社会性交往、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同时也更强调“自主”二字。比如“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孩子的发现表示赞赏和肯定”、“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等,《指南》不仅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鼓励”、“支持”、“和幼儿一起”这样的字眼随页都可看到,让一件件学习中的小事都变得瞬间灵动了起来,幼儿的思维需要发散,《指南》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
《指南》还关注幼儿学习的可发展性。假如我们只注重知识目标,而忽略了孩子的自控力、关爱他人、乐群于人、积极乐观、独立自理、兴趣好奇心、积极认知风格、积极学习态度和谨慎行为风格等持续发展品格的培养。那么这种幼儿教育就好有缺陷的。作为老师,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允许孩子存在这种差异,耐心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鼓励、指导和帮助,使每个孩子都得到较好的发展。同时,我们要努力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学会追随孩子的兴趣,为孩子提供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引导孩子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真正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小主人。在学习中,我发现其中讲到的每一点内容都是我们现在日常工作中所做、所学、所研究的事情,只有将每件事情真正的落实到位、认真负责完成,才能使得我们的自身素质、工作经验有所提高,教学效果会更好。我坚信有了《指南》为我们指引方向,我们就有了努力的目标。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文章 篇12
笔者参与的是高考英语科作文部分的评阅工作:
书面表达题目为:某英文杂志正在举办以“Fancy yourself as an interviewer”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以“A Famous Chinese I Would Like to Interview”为题,写一篇英语短文。
内容包括:1.采访的对象;2.采访的原因;3.想提的问题。注意:1.词数120左右;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3.短文中不能出现与本人相关的信息;4.短文的标题已给出,不计人总词数。A Famous Chinese I Would Like to Interview
下面就书面表达阅卷情况以及其给高中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关于高考阅卷前的评分规则
1. 阅卷队伍。
2015年安徽省考生50.3万人,英语阅卷共450人,由两部分人员构成:高校教师、一线高中教师。今年取消了在读研究生阅卷。教师每天早出晚归,目不转睛、全神贯注地盯着电脑屏幕,手按着键盘机械地不停地移动,争分夺秒,既要赶进度,又要求质量,唯恐漏掉一个得分点,唯恐少给某位考生分数。整个计算机中心在工作期间都是鸦雀无声。
2. 流程安排。
十号报到,十一号上午开动员大会,下午开始细化阅卷评分细则、试评及正评。每个阅卷人员凭专属用户名和密码才能登录,登录后每个阅卷人员的一举一动都在组长及专家组成员的监视中,你离线几分几秒,你阅卷的总量,平均速度,有效度,吻合度,自评率等等各项指标随时随地在电脑里都有反映。当然阅卷老师看不到任何考生信息。
3. 学生得分。
根据这套评分系统,每份答卷至少由两名人员评分,而且彼此看不到对方的分数,两名人员不是固定组合,电脑随机派送。如两人所给分数在一定的范围内,那就是有效分数,两个分数加起来取平均分,就是该答卷的最后得分,若双评分差太大则进行三评,由组长给定分数,一般由专家仲裁判定四评卷的概率微乎其微。英语作文的打分是相对公平的,草菅人命的现象不多。省考试院一再强调:得分有理,失分有据,宽严适度,始终如一。
4. 评分细则。①书面表达总分为25分,俗称“挂对档,给对分”。按五个档次给分:第五档21-25漂漂亮亮;第四档16-20像模像样;第三档11-15马马虎虎;第二档6-10糊里糊涂;第一档1-5一塌糊涂。五档是最好的,完全完成了试题规定的任务。所有内容与提示吻合。应用了较丰富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语法结构与词汇应用准确,虽有个别错误,但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恰当使用了语句间的连接成分,全文结构紧凑。完全达到了预期的写作目的。②语言表达连贯性放在评卷第一位,要有strong points.特别注意批阅的满分卷和零分卷的准确性。③内容切题,语言表达准确、多样、连贯、得体。字数达标,书写整洁,标点符号正确。英、美拼写及词汇用法均可接受。
二、阅卷中反映出一系列的问题
通过这次阅卷,笔者发现考生在书面表达上存在一些典型的问题,归纳如下:
1. 审题不清,偏离主题,信息理解错误。2.抓不住写作要点,语言表达混乱。3.用词不准确,“中国式英语”表达方式比比皆是。4.语言基本功不扎实,语法错误频繁。5.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6.粗心大意。7.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出现一逗到底,一点到底甚至汉语中句号出现。8.零分卷现象。
三、阅卷后思考书面表达应试对策
高考英语书面表达是以文章内容要点,语言是否得体及字数作为评分依据,而更侧重语言的表达。考生在进行书面表达训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认真审题。2.控制篇幅。3.在平时训练中应使用较高级的词汇。4.注意文章的过渡与衔接。5.仔细复查、核实、校正。6.背诵范文。
四、对教和学的启示
1. 教:
事实上,教师平时阅卷时,就是在学生的文章里找观点、亮点,能给分的尽量给,特别是针对那些成绩偏差的学生,阅卷尺度可以稍微放松一些,这样有助于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成就感。而相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我们也要勇敢地给高分;但对于抄阅读文章中的句子的学生一定要严惩。
2. 学:
众所周知,2016年安徽省高考回归全国卷,英语科新增词汇400多个,取消单项选择,任务型阅读题型,增加改错,阅读理解七选五新题型,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中英语学习要坚持听、说、读、写各项训练活动,尤其要养成勤阅读,勤写作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第一、合理分配英语科的学习时间。第二、积极主动预习新课,关注其中的词汇和句型以及篇章结构的整体把握。第三、课上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对英语教师强调的重难点做好笔记。第四、课后及时复习总结。最后、对英语学习上的困难和考试的挫折都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摘要:2016年安徽高考即将首次使用全国卷,增加了阅读理解七选五,语法填空,改错三种新题型,取消了以往安徽卷中常考的单选题和任务型阅读。闭着亲历2015年安徽省英语课网上阅卷工作,因此想谈谈如何更好的适应英语新题型,在2016年全国卷高考作文中,怎样引领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书面表达,获得高分作文,是每个高中教师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考英语,网上阅卷,心得总结,书面表达,启示
参考文献
[1]陈岚.高考英语阅卷感受[J].湖北招生考试,2007(21).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文章】推荐阅读:
党员学习心得体会文章09-27
廉政建设学习心得体会文章08-24
学习采油三队纪实文章心得体会07-05
中心组理论学习心得体会文章09-26
“三项”学习体会文章09-30
学习张庆黎文章体会08-02
《江泽民文选》学习体会文章08-09
学习炒股学习心得体会07-11
学习感想-学习感想 个人学习心得体会08-28
合作学习学习心得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