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教研室活动记录

2024-09-20

信息教研室活动记录(共7篇)

信息教研室活动记录 篇1

教研活动记录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课,还很年轻,需要我们教师同行及社会各界人士等不断地关心、支持、探索、交流,使我们的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一、教学目标:

1.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2.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

二、教学中发现问题:

1.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这是开始上课前首先思考的问题。也是教学研究的第一个课题。

2.任何教学活动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条主线。信息技术更是如此。在学习书本知识阶段,由于学生一周一节课,理论与实践时间差大,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师利用40分钟时间达到让学生了解、掌握、运用知识技能的难度。

三、教学整改措施:

1.利用高中学生求知欲比较强的特点,在后期的教学中,我们采取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发散思维,让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尽情地去探索、去研究,在不断地探索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2.我们通过对比总结,把原来在教室内上一节理论课,再从微机房上一至两节实践课的模式,改为全部在微机室上课,四十分钟时间,基本按“讲—论—讲—练—总结”这个模式,教师利用8-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教师主机边讲边操作演示,把每一个知识点视难易程度,进行一至二遍讲解和演示,然后让学生模仿谈论10分钟左右,接着教师利用5分钟的时间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重点进行第二次讲解,之后学生再练习10至15分钟,最后5分钟时间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进行总结,把所学知识点系统起来。每一节课根据教学内容不同,可以有不同的时间安排。这样一路走下来,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并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及建议:

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在上机时也能按规定严格的约束自己; 更多的利用现代化的电子教学手段,增强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教师课堂上的注意力; 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尽量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信息教研室活动记录 篇2

一、现场教学情况记录

活动目标

1.运用图谱帮助幼儿感受乐曲的结构, 解决旋律中的难点。

2.感受歌曲的柔美, 能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 并能渐慢、渐轻地结束歌曲。

活动过程

(一) 感受歌曲旋律

1.听歌曲旋律。幼儿听旋律一遍, 师:我们一起来说说有什么感觉?想到了什么?

2.用单声词哼唱歌曲旋律。幼儿试着用“嗯、啊、啦”来哼唱歌曲旋律。

(二) 学习歌曲

1.教师示范歌曲。师:你听到了什么?幼儿回忆, 教师演唱。

2.幼儿听音乐默唱。

3.幼儿轻声跟唱。师:把开关开小一点, 我们来试试, 记得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唱。

(三) 处理歌曲

1.引导幼儿唱出结束句中的渐慢渐弱。

2.能尝试分半伴唱的方法来演唱歌曲。

3.和客人老师合作演唱歌曲。

附歌曲:月亮婆婆喜欢我

二、教师介绍自己的设计过程并分析现场教学效果

教师:《月亮婆婆》这首歌曲旋律非常柔美, 所以我以欣赏作为切入点, 让孩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它所包含的情感, 并用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和同伴分享。由于歌曲中第三句、第四句、第五句歌词相同, 但旋律变化较多, 为了帮助幼儿唱准节奏和音高, 我采用了分句图谱来帮助幼儿记住其变化。但今天的教学中发现图谱对幼儿学习虽然有些帮助, 但情感的表现还不够到位。在试教时我们也尝试用整幅画面的图片来组织教学, 幼儿情感有了, 但节奏和音高掌握不好。在情感目标和技能目标上不能做到同时达成。

三、教研组成员热烈讨论, 提出困惑并自己想出解决的方案

组员1:教师的基本素质好, 范唱音色美, 有感染力。但图片缺乏美感, 过于理性, 使歌曲的情感内涵被淹没了。

组员2:教师分析得很到位, 能找准教学难点, 并运用一定的策略来解决。

组员3:这是一首连贯、优美的歌曲, 使用开口音衬词“啦”伴唱不是很合适, 选用闭口音衬词“嗯”“呜”来伴唱, 可能效果会更好。

组员4:大家谈的这几点, 我也有同感, 但这个活动中最大的难点是如何唱准音高和节奏, 大家有什么解决的策略?

组员5:执教老师使用的是图谱, 有一定的帮助, 但对于这首情感内涵非常丰富的歌曲好像还缺点神韵, 太理性的解决方法不是很适合这个年龄的孩子。但我们也一时想不出好的解决方法, 希望专家给我们一点帮助和指导。

四、专家参与讨论, 并给予操作性的指导

专家:大家对这个活动分析得很透彻, 也能抓住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 现在主要的困惑就是如何处理感性和理性的关系?我们教学的策略是理性的, 但运用策略的过程应该是感性的, 是孩子能接受的, 可以帮助孩子去学习、去感受的。图谱是一个解决的策略, 但在这样一个非常感性的歌曲中是否合适呢?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孩子的年龄特点告诉我们, 他们的情感体验是动作在前, 语言在后的。我们可以尝试用动作来帮助解决渲染情感的问题, 再感觉一下, 动作能否帮助解决技能的问题, 也许这样结合会让情感和技能相互交融、和谐发展。

五、组员进行现场尝试, 体会策略使用效果

策略使用所解决的问题:

1.歌曲情感的渲染:匹配的身体动作中有许多双手抱肩、抚摸脸颊的动作, 能给幼儿一种温暖、幸福的情绪体验, 就像是婆婆抚摸着自己, 有种亲情的感受。幼儿在教师的情绪渲染下, 会不由自主地把这种情感融入歌唱的过程中。

2.音准的把握:第二乐句中“摸”是个突显的高音, 幼儿不易一下子找准音, “双手自下而上抚摸脸颊”, 给孩子一个心理的预示, 在做动作时就会知道这是个往上走的音。

信息教研室活动记录 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信息技术师资;教研活动效果;分区跨校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开展教研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很多教研活动开始是宋丹丹的“那家伙,那场面,那是相当的壮观”,可结果却是赵本山的“左一层右一层,左一层右一层,都糊墙了”。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从“人”上看,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够,领导的关注支持不够;从“制度”上看,严谨有余而人性化不足,方便领导、教研员为主而忽视普通教师之便利,使教师产生了不是教研会的主体,而是观众,是为个别教师的精彩表演拍手喝彩的。一次两次之后,就对教研会产生了抵触思想。

开展教研活动,一般都是让发展相对落后学校的教师来观摩、学习先进的教学观念、方法,使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惠及广大学生。如果组织一次全市性的教研活动,请假不来的人较多,教研会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而且越是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缺勤率越高。

为什么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师缺勤率较高呢?和他们一起参加几次教研会后进行了一些交流,教研会的交流就成了他们的诉苦大会了。综合起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杂务多,请假不方便。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大都身兼数职,教师、电教人员、网络管理人员、电脑操作人员、课件制作人员、网页制作人员、学校的免费打字员等。开教研会正好碰上有事,就只能请假了。其二,非中考科目,领导不重视。其三,教师本身对信息技术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教研会也就不会热心了,能懒则懒了。既使来了,也是人到心不到。不是想在教研会上学习到多少的知识,而是趁此机会可以冠冕堂皇地请假不上课了,所以中途溜走就不足为奇了。其四,信息技术专业毕业少,半路出家、被领导抓壮丁的多。这一些教师往往年纪都比较大了,学习新鲜的事情比较吃力。有的教师还有老花眼等眼部疾病,对使用电脑有着客观的不便之处。

组织教研活动如果常常安排在市区的几所学校,所在学校会厌烦,如果安排在农村学校,那么交通不方便。比如,我市的桃渚镇与白水洋镇相隔81公里,自驾车要1.5个小时,来回就是3个小时,如果教研活动安排一天,那么时间就很紧张,安排两天又有点浪费。参加教研活动要请假,有的时候请人代课,有的时候调课,有的时候还要补课等,工学矛盾时有发生。

组织整个市的教研活动较难,那就化整为零,实行“分区跨校”的教研模式。“分区跨校”是指在一个大的行政市内,按需要划分为若干个区域,在教研室的组织安排下,以区域内学校的合作、联动的组织形式,为教师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共同研究解决教学和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组建本市信息技术教研组。按学段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邀请特级教师担任顾问,邀请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各级名师、历届教学大比武一等奖、二等奖的获得者、优质课评比优胜者、骨干教师等参加。分别推选一人为各学段组组长,二至四人为副组长。

其次,在各学段组中根据本市的行政区域,结合地理特征,

再分为若干个教研区,学段组组长、副组长各负责一个区。如本市的初中信息技术分为三个教研区:城区组;江南、大田、西北组;杜桥、桃渚组。

分为三个教研区后,组织的工作就麻烦了很多。一般的工作流程是这样的:首先,学段组成员开会总结上年度的工作,研讨本年度的工作计划,确定一个大主题和几个小主题。其次,各区选择一个或几个小主题,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组内交流研讨。最后,组间分享教研成果。

为了能及时上传下达,学段教研中心组各成员任务就较重了。不仅要积极开展本校的信息技术教研活动,还要开展本区域的教研活动,为全市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起到半个教研员的作用。

这样,使每个教研区组织活动时,减少了路上时间,能实现教研区内教研活动在一个上午或下午就完成:报道—观摩—研讨—总

结,这样的完整的教研流程。尽量使参会教师少请假、少调课、少麻烦其他教师,减少工学矛盾,提高参会率。

为什么在大型教研会上很多教师惜言如金,即使有想法也不发表呢?大型教研会往往会很严密,每一分钟干什么,哪位领导、教研员讲话都写清清楚楚,基本没有普通参会教师发言的机会。即使有所谓的交流,在这种大型场面下,大部分参会教师都选择随声附和或沉默。而且领导的讲话、专家的讲解一般都很严谨,基本上涵盖了教研会所要表达的意思了,普通教师很难有超越他们的见解,自知不如,那就更加难以讲出口了。我们在教学中提倡“启发式”,可是在我们自己的研讨会上却是“填鸭式”,真有点嘲讽的意味啊。

在“分区跨校”模式中,教研会一般都只有十几个人,而且都是有点相熟的,大家都是平级,讲话就没有诸多的拘束。即使有领导或教研员到场指导,也是“势单力薄”,与大家“打成一片”,不像在大型教研会时,坐在主席台上“一本正经”。这时,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往往讨论的很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参会教师的思维才能充分地调动起来,积极思考,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使教研会真正地“研”起来。

在“分区跨校”模式下,因教研活动规模小、组织方便,所以大家在一起讨论的时间反而多了,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时间。而且教研的方式也能多样化起来。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大田组的教研会尝试了一些专题教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专题。2012年9月20日,根据事先约定的内容,组内12位教师在邵家渡中学会议室举行了读书会。在会上,大家每人念一段教育理论知识,然后再就此理论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进行探讨。气氛热烈而宽松,对于一些不相同的看法、意见也能包容,承认其差异性。再如:集体备课。在某一次教研活动之中,发现有一位教师在电子杂志美化这一项非常拿手:上课时讲解到位;案例很漂亮;知识面横向联系很丰富;对学生的学习难点总能及时找到问题症结所在等等。课后一交流,原来她是美术专业毕业的,现在兼职教信息技术,所以在美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这一方面能很好地驾驭教材,摸清学生的思路。于是,教研组提议,请她把课件、案例、素材拿出来,放在群空间中共享。这位教师也很爽快地答应了。由此拓展开来,结合集体备课的相关方法,约定每人每年必须申报一个集体备课教案,并收集相关的知识素材。然后开一节研讨课,大家再在此基础上讨论补充,形成集体备课教案。这样,三至五年之后就能涵盖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了。

“分区跨校”模式的应用,使参会教师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既教且研,且研且乐,使教研会真正成为教师成长的乐园。

教研活动记录 篇4

教研主题:期中考试

参加人员:高一语文组全体老师 教研时间:2016.10.10下午第八节课 教研地点:高一语文办公室

教研过程:

1、统一进度全体语文组本周主要在于试卷即字音、字形试卷的讲解,同时个别班级可以适当增加对于作文的训练

2、统一期中考试题型 ①字音、字形各一道 ②课下文言文的注释

③课外文言文 文言实词、断句、文言文大意理解、文言翻译 ④文本类文本阅读 ⑤记述文的作文

3、心态调整,鼓励全体老师克服困难,打好攻坚战。

教研启示:

美术教研活动记录 篇5

时间:2012年9月18日 地点:美术教室

主题:如何让高年段学生重拾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参加人员:王冰 冯晨 杨海燕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王冰:西校区美术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高年级的美术课不好教。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总结是:一年级学生敢画,二年级学生会画,三四年级学生还会画,到五年级以上的学生是既不敢画又不会画。而到了初中高中由于择业要求,好多学生要考美术院校,这又使初高中学生学习美术的人数急剧上升。显然,小学高年段学生学习美术正处于前后两座高峰之间的低谷地带,我们称之为该年段的美术“断层”。我们如何改变小学高年段学生美术“断层”局面的出现,让小学高年段学生重拾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是本次教研活动研讨的内容。

二、分析原因:

杨海燕:我认为学生学习美术状态出现这种状况是有原因课寻的,根据自己以往经验我人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缺乏对美术课的重视。小学高年段的学习压力较之低中年段要重一些,一些学校、家长、学生普遍只重视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学科,而轻视美术学科的学习。这就导致美术老师上课常常有这样的烦恼:课堂上学生的纪律松散,不带画具的学生较多,作业拖拉、缺交现象严重,课堂控制和管理的难度很大。学生不配合,老师也就很难把课教好。

2、、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导致“断层”

小学高年段学生较中低年级的学生更理智些,逻辑思维、认识能力及观察能力都迅速提高,因而他们在绘画中具有一点初级写实的能力,并不再只满足于以前作画过程的愉悦,有崇尚成人画的倾向。但想象能力相对退化,同时美术技巧的高难度又使他们艺术表现能力相对滞后,这造成他们认识事物很深,却不知如何表达,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眼高手低”,并产生了一定的心理障碍。

冯晨:根据自己上一学年带五六年级课的观察与反思后,我觉得自己在对待高年级学生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不当,不如注重技能训练,忽视了其他。或过分注重模仿能力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丰富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培养。这都使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下面阶段我要认真反思,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方法让学生重拾学习美术的兴趣与信心。

三、商讨对策:

王冰:我觉得要让学生喜爱美术课,那就应该让他觉得这门课是简单,容易并且易于操作的,所以我们接下来要做得是“重建艺术无错误思想,树立学生自信心”。

真正的艺术是多样性、不确定性和创造性的。这同时也说明艺术是无对与错之分的,只有审美的高下之分。我们学生在学校现在接受的教育还是更偏重于科学文化的学习,比如语文、数学等,都有一个对与错的说法。可以说这种定性思维统治了学生的头脑。所以,当务之急就要把学生的定性思维扭转过来,多培养学生的求异发散思维和创造精神以适应艺术的学习。

在学生敢于自信的去表达之后我们美术老师还要有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真正做到快乐学习。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鼓励性评价的运用,可以满足孩子希望得到承认和肯定的需要,逐步改变自我贬低的倾向,增强自信心。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高年段的学生也不例外,甚至他们更看中老师对他们的评价。高年段的学生正向青春期过渡,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变的敏感、自我。老师的一句随意评价,往往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

杨海燕: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做到道与技均衡发展,这样学生才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知识的同时保有足够的学习热情。儿童美术是重道轻技,意象的,表现的;成人美术是重技轻道,具象的,写实的。为了使儿童与成人衔接得更自然些,两者的融合是小学高年段学生的必然选择,即他们的美术应是既重道又重技,半写意或半写实的。所以,保持并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同时,又适度引导他们运用写实造型方法,应是该年段美术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重点是对他们传授一些初级的写实方法,并逐渐与成人接轨。应注意分寸,不能操之过急。

冯晨:内容多样性,更能激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要提高教学效果,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必须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小学高年段学生本来就“眼高手低”,对美术没多大兴趣,所以如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该年段学生顺利跨越“断层”的重要一环。

单一的教学内容会使学生索然无味,而教学内容的灵活多样,较容易留住学生的眼睛,也更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可以把相近内容整合成一个单元,确保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美术知识和技能。

四、总结发言

王冰:希望在今后大家能关注学生,关注课堂,真正从源头上克服高年级学生兴趣减退的原因,让高年级学生重拾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小学美术新课标改变了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和学习兴趣,带给我们很多新的理念,通过学习我对美术新课标的有了一些体会: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指导,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学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存在。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一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管怎么教都必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2、面向全体、学生自我选择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选择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制作方法。例如,在“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中,我在介绍完几种表现方法之后,并不限定学生用哪一种方法,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主地选择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感受。在整个练习中学生还可以和小伙伴合作共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练习,通过练习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3、“玩”中学,在玩中增长知识

儿童最“喜”的莫过于玩了,要抓住他们的这一特性,让他们玩自己亲手制作的东西,在玩中增长知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能究其根源,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知识面。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美术教材解读

美术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美术方面的基本素质要求,因此,无论是教材、教学还是评价,其出发点都是为了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那些素质的培养。作为一个一线美术教师更是需要在熟练掌握美术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本校特色,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真实有效、灵活多样的围绕新课标进行教学,并根据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在教学工作中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使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最终落到实处。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5——6年级)阶段目标的描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人的理解,现将人美版第十二册教材四大领域的课标要求概括为以下几点:

“造型·表现”领域

一、“造型·表现”领域的课标要求

⑴ 通过对《画故事》一课的学习,学生了解用中国画形式进行故事情景的基本步骤与多种方法,能在创作中突出主要形象的动作与表情,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2)通过《奇思妙想》、《装饰画》、《装饰色彩》、《添画人像》的学习,了解装饰画的特点,学习装饰画中线条的运用、变化的方法和形式,学习运用线条进行奇异组合的表现方法,并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线造型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3)《用各种材料来制版》是版画系列课中的最后一节,除了了解综合版画的艺术特色,并要学习结合多种版画技法,创作一幅有趣的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拟人化的卡通》一课,则要求学生通过表现拟人化的卡通形象,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夸张的创作手法增强卡通形象的感染力,增强艺术作品情趣的造型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之情及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5)《发现老房子的美》是本册教材中陶艺系列的内容,在原有知识与技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掌握表现建筑所使用的盘条成型、泥板成型等陶艺技法,在创作中了解老房子的历史,感受老房子丰富的人文蕴含和工艺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我的成长记录》主要要求学生要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过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用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表象自己的所感、所想,培养学生的集体主意观念及相互合作意识等。

二、学情分析

在绘画造型方面,六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积累了不少技巧和经验,但更加追求写实性,总想把物品真实地再现出来,在运用色彩和表现造型方面都比较谨慎,不够自信。这一点老师应多加引导,给予及时有效地辅导以解决在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另外,在创造性特别是想象力这方面的水平比以往有所下降,出现不敢想、不会想的现象,这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发展有关,老师应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提供大量的作品进行欣赏,给予大量的知识和材料丰富拓展学生视野,建议学生多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学习。

三、情感关注

六年级学生接触社会的面比以前更广,吸取的信息也更多,兴趣爱好也更加广泛,有些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已没有以往强烈。对于这部分学生老师应给予理解和关注,毕竟不是每个学生都会喜欢上画画的,学生有权选择自己的爱好,老师应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学生树立学习美术的自信心,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乐趣。

在绘画创作方面可以多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并且评价上以大多数学生的水平为标准,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体会到美术学习的轻松和开心。

四、自我理解

我们的绘画教学呈现方式一定要是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否则较难吸引学生的兴趣,有些内容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做相应的改动或放弃。在讲授时多联系学生的生活、尽量从学生已知的、熟悉的内容入手。课堂中多给学生提供亲身体验、感受、用多种器官参与学习的机会。改变一个本、一支笔的学习创作,摆脱那种单一枯燥、乏味的学习方法,使他们慢慢地学会在思考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质疑中学习。如《用各种材料来制版》一课,作为城市的学生可谓是见多识广,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有纸箱、吹塑纸、KT板、瓦楞纸等等。除了在课 时上老师可多设计几节外,也可根据手边的丰富材料让学生多探究尝试,利用身边的公共资源带领学生欣赏版画展览,参观工作室,以便让学生多观察、体验、尝试综合版画的艺术特色,感受创作综合版画的乐趣。

另外,在保持绘画兴趣的同时对造型能力、构图能力及各个画种特点方法的掌握不能放松,并注意学生美术文化层面的学习和积累。

“设计·应用”领域

一、“设计·应用”领域的课标要求 本册中“设计·应用”领域共有《我的书包》、《彩球的设计》、《装饰柱》三课,在学生对设计课已有的初步了解基础上,通过三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艺术设计与生活应用的紧密联系,认识到设计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了解设计理念、提高设计意识、学习简单的设计方法、创作出更有创意的作品。并在制作中感受如何严谨、科学地做事,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与绘画相比,大多数学生更喜欢做手工,六年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已经比较强了,但往往对“设计、应用”这个概念还没有很清除地认识和理解,创作的目的性不强,且多数喜欢临摹,没有创新。另外,手工作品缺乏工艺性,制作的比较粗糙,还有部分学生制作起来缺乏耐心和毅力,对于这一点老师可适当降低、分解创作的难度,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制作,并及时给予技术指导,提供技巧和帮助。

三、情感关注

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得很快,但自制力显著下降。表现出容易固执己见、盲目地拒绝他人的劝告和建议、盲目自信等等。在学习上容易出现眼高手低、浮躁、坐不住等坏毛病,多数学生缺少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遇到问题常常躲避或放弃,这一点在美术绘画创作和手工制作方面都能体现出来。对于这些老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解决创作中的实际问题,把学习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鼓励学生一步步完成,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创作中体会到乐趣。同时树立学习的榜样,多讲授名家事迹,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转变观念。

四、自我理解

在“设计·应用”这一领域的教学中,我们老师要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我想只要学生有兴趣参与、能多少表现出一些创意、整个过程都比较投入,就值得肯定,虽然最后的作品不理想、不达标,但我们还是应给予肯定、赞美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感受努力带来的快乐。另外,对于《彩球的设计》一课,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不小的难度的,多数学生的作品不够理想,建议可以把内容简化一些,或者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半成品,先练习插接,认识到其原理,感受手工作品制作的严谨,再反过来学习从头制作彩球。也可以先让学生掌握最简单的一种,即八个正三角形直接插接出一个球体。随后在进行多面体的插接,而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只要能做出最简单的一种,就算是达到了目的,毕竟学生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老师应灵活掌握。

“欣赏·评述”领域

一、“欣赏·评述”领域的课标要求

《追寻文明的足迹》、《探访自然的奇观》、《动画片的今昔》是本册教材中“欣赏·评述”领域内容。通过学习欣赏,了解什么是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能较详细地介绍2——3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能够对其的保护有正确的认识,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及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美术知识制作宣传栏或用自己喜欢的美术技法去表现。培养学生尊重、接受多元文化,拓展国际视野。

《动画片的今昔》是小学阶段关于动画片题材的最后一节专题欣赏课,但已从单纯的注重造型色彩深入到关注这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历史、科学原理层面。本节课是一节研究、讨论性比较强的课,通过学习学生初步了解动画片发展的过程,知道动画片的形象是怎样动起来的,能介绍几部民族特色的动画片及其艺术特色,并尝试运用学习的相关知识制作简单的动画。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个性特征已比较明显,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评述、审美能力。但毕竟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要做到积极主动地欣赏美术作品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并且,不少学生多处在审美感知阶段,他们能感受分析出某一美术作品的形式、色彩、造型、表现手法上的与众不同,但要进一步结合时代背景挖掘、感受艺术作品的内涵,进一步进行审美想象活动,发展审美创造力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美术欣赏需要有足够的审美想象力,在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能够自由自在地展开想象的翅膀,更好地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信息,从而获得深刻地情感体验。针对这一点老师应一方面加强对学生方面、技巧方面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

三、情感关注

六年级的学生已不像低年级学生那样,对任何问题都会不加思考就脱口而出了,而是多数学生相对表现的都比较谨慎或沉默了。另外,也有一部分学生会至始至终都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哪怕他的观点和想法是幼稚、甚至是荒唐的。作为老师我们既要创设出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环境,又要多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且学生的顾虑大多来至同学间,害怕自己的观点受到嘲笑、鄙视等等,我们老师就要多在这一方面进行反复引导、强调,教育学生尊重别人的观点,学会接受不同的审美情趣。同时老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保护他们的感受和想象,决不能把书本或自身的观点强加在学生身上,即使他的观点是偏执的,但我们做的只能是引导、教育和等待。

四、自我理解

美术欣赏是一项审美活动,它需要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观察、判断和想象来感悟美术作品,这种活动更需要个人的审美感受和情感的体验。针对六年级的学生和本册教材来说,我认为首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可以通过让学生收集、分析材料,通过小组讨论、甚至老师制造的争论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例如在讲授《追寻文明的足迹》一课时,我们可以尝试先出示同一建筑不同角度的图片而不做任何介绍,请学生先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进行直观感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细节上引发学生的情感,激起兴趣和注意力。随后提出问题或设置矛盾鼓励学生探究和争论,最后由学生总结、描述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当然整个过程老师要不断从遗产的整体、细节、特点、历史价值等方面引导、挖掘学生内心的情感。

其次,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同样也体现在“欣赏·评述”领域方面,美术课本中的叙述只能代表一家之言,不是唯一的。如《追寻文明的足迹》一课,不同学生对比萨斜塔就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有的喜欢斜塔的造型,而有的则感觉造型过于单一,没有特点,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接受多元文化的同时,也应尊重学生的感受,不要急于把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强加给学生,更不应非得把答案统一到一起,以束缚学生的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美术欣赏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答案是应该有差异的,要容忍和接受学生的各种见解和感想,才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才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也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才会把我们的美术课转变成多元化、开放型、以美术文化渗透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综合·探索”领域

本册有三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的内容,《剪纸中的古老记忆》、《绣在服装上的故事》、《复制与传播》,它们无论从内容或适合学习的方式上来说,都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了极大的选择余地和创作空间。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一课主要是通过不同题材、不同内容、学生不同风格的剪纸,使学生领略我国剪纸艺术的多姿多彩,感受到剪纸中蕴含的民间文化,了解剪纸的历史、发展、造型特点及艺术特色。运用所学结合自己喜欢的形象设计制作。

《绣在服装上的故事》则是带领学生欣赏苗族的服饰文化,感受苗族服饰图案的深刻内涵和美感,培养学生民族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培养学生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在知识技能方面则要求学生能将自己喜欢的图案临摹下来,并说出图案寓意。

《复制与传播》同样是一节以学习感受民间艺术的“综合·探索”课,这次欣赏学习的是颜色鲜艳浓烈、节日氛围浓郁、题材广泛丰富、情趣盎然的年画。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古老雕版印刷的历史、制作方法、过程及欣赏价值,并认识到它对祖国传统美术文化的传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能学会用中国传统绘画方法去欣赏、解读年画,根据门神的形象特点运用对比色鲜艳的色彩,设计、绘制一对门神。在情感方面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传统绘画艺术的情感及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对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和意识。

二、学情分析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这次新课改的重要内容之一。高年级的学生虽然拥有了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在独立思考、鉴赏、探究这些方面还需多学习提高。并且受其它学习的影响,他们的思维也收到了一定束缚,不敢想、不敢试、不敢质疑、不会创新,特别是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方面能力较弱。而另一方面,他们已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特别渴望多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多进行有别于日常学习方式的学习,乐于参加各种活动和参观,愿意接受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所以,我们可以考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把相关的学习内容转变为一种特别的任务或一次学校的活动交给学生完成,在参与、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就得到了锻炼、学习、提高,并且这种知识、经验的获得比起从课本上学到的要深刻、牢固的多。

三、情感关注

学生到六年级后,学习负担比较重,语、数、英的作业相对增多,同时家长也比以往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也影响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会有所减低。在这一方面,我们美术老师还要多宽容些,多理解学生,把美术课上得要轻松些、灵活些。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名学生他各种能力的发展也不是特别均衡的。我们在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发展,也要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对于在创新能力、综合探究能力发展相对落后的学生,我们要多关注,多鼓励他们从发现问题开始,教他们学会质疑、学会问问题。

四、自我理解 因为有了开放的、富有情趣的、生活化的课程内容,自然就给学生提供了可以亲身体验、感受、用多种器官参与学习的机会。特别是综合·探索课的活泼多彩,就更给学生提供了较多学习方式。

“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多是美术各学习领域的交叉或与他学科、与社会相融合的,所以这些课程比起其它领域内容更为丰富多彩。这也为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进行探究、综合学习提供了机会,所以老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利用身边可运用的教育资源,设计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学习《剪纸中的古老记忆》一课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相关的展馆参观、访问,或请有关民间艺人、大师到校进行现场制作,或者播放录像等等,即激发了兴趣,又丰富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当然也可以根据具体内容与其它相关学科、与社区、与学校的艺术节、与传统节日相结合„„,往往学生从一次活动的参与到完成中的收获、进步要比平时的学习大的多。

如《绣在服装上的故事》一课从知识技能、创造应用、欣赏评述等方面,引导学生收集筛选资料,在锻炼学生对资料收集整理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随后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互相交流,以合作的形式相互学习拓展,即让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的锻炼,又训练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而且像这种知识丰富的学习内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生生、师生之间的合作探究,也只有通过欣赏、比较、合作、交流才能更好的到达教学目的。

另外,并在学习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关注过程,让学生逐步学会合作学习。如请学生自由结合访问、调查剪纸的历史,探寻自己身边的剪纸高手等。此外我们的教学应再少一些严肃、枯燥,多一些轻松、幽默;少一些苛刻与斥责,多一些宽容与等待;少一些单纯的技法练习,多一些有趣的创作应用,让美术与现实社会、与学生的生活结合的更加紧密。

通过小班科学活动案例看幼儿记录 篇6

案例一:各种各样的纸

活动“各种各样的纸”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在撕撕玩玩中感知绉纸、手工纸、硬纸板等各种纸张的特性,如纸板坚硬、餐巾纸轻软、手工纸薄脆等。为了进行更直观的比较,教师指导幼儿按不同牢度将撕下来的纸有序黏贴在记录表上。

分析:对于大年龄幼儿来说,他们不仅能用语言表述“坚硬”“松软”“薄脆”这些感觉,还会借助生活经验用各种替代的方法来表达(如画上芝麻饼干表示手工纸的薄脆),可是这样的表达对小班幼儿来说很困难。案例中教师采用的记录方法既方便又直观,可以让小班幼儿一目了然地认识事物的属性,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

当然,实物黏贴也不是任何活动都适用。一些容易黏贴、大小合适的探究材料(如树叶、纸张、布等)比较适合采用实物黏贴的记录方式。此外,教师可以根据活动内容提供一些实物照片或实物简笔画,这与实物黏贴有异曲同工之妙。

案例二:落下来

一次秋天外出活动时,孩子们看到在空中飘飘悠悠的树叶,便兴高采烈地张开双臂迎接树叶落下。于是,教师设计了活动“落下来”。在活动中,教师提供了餐巾纸、沙包、“丫”字形纸片,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这三种物体落下的情景。孩子们一边观察一边向教师报告他们的发现:“餐巾纸落得很慢的!”“餐巾纸飘来飘去的!”“沙包是快快落下来的!”“纸片转着圈落下来!”“纸片转起来像直升机(螺旋桨)!”……

孩子们兴奋地借助肢体语言与教师、同伴交流着自己的发现。接着,教师在幼儿自由探索、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幼儿进行了经验分享。当教师问他们能不能把树叶落下来的样子记录下来时,孩子们露出了为难的神情。于是,教师当即用“直线落下”帮助幼儿记录沙包下落的过程,用“曲线落下”帮助幼儿记录餐巾纸飘落的过程,再用“螺旋线条”帮助幼儿记录“丫”字形纸片飘落的过程。

分析:在活动前教师曾自问,小班幼儿能不能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记录下来。根据对小班幼儿认知及记录等方面能力的了解,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于是教师便预设了师幼共同记录的方式。果然,经验交流的情况坚定了教师原先的预设——利用集体记录帮助幼儿共同记录所观察到的情景。教师还自编儿歌“沙包落下来,直直快快”、“纸片落下来,转着圈儿”、“餐巾纸落下来,摇摇摆摆”来帮助幼儿整理经验。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集体记录是教师帮助幼儿提升经验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幼儿交流、巩固探究中获得的科学经验,而且解决了幼儿记录的困难,为幼儿学习记录提供了榜样。

案例三:运水

小班幼儿喜欢玩水。于是,教师提供了一个装满水的水盆,一个空盆,还提供了一些工具。孩子们在游戏中很自然地运用工具去“运水”。在一次次“运水”过程中,他们不断地使用工具,认识工具。

游戏结束了,“谁的本领大”成为幼儿交流、记录的主要内容。教师为幼儿设计了这样一张记录表格(如图一),表格中的工具暗示小班幼儿要有目的地去尝试各种工具。不仅如此,教师还为幼儿提供了许多笑脸花朵图案,小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操作情况在每种工具相对应的空白处黏贴上不同数量的笑脸花朵,以表示这些工具运水本领的强弱。

分析:在大班我们也组织过类似活动,教师为大班幼儿提供的记录表格(如图二)给了孩子们很大的空间,幼儿不仅记录了自己的实验顺序,还记录了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结果。比较小班、大班这两张记录表格,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差异:提供给小班幼儿的记录纸浅显易懂,直观形象并具有趣味性,有明确的任务指向,使小班幼儿一目了然,并容易记录。而教师为大班幼儿提供的记录表则几乎是一张空白表,幼儿自主的空间较大。

为什么小班和大班的记录表有如此大的差异?原因是小班幼儿有关科学活动记录的经验很少,记录能力也很不足,所以教师提供的记录表格必须浅显易懂,有明确的任务指向并易于操作。而大班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记录经验,他们的记录能力也较强,因此,教师可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鼓励他们进行个性化的记录。

英语教研活动记录 篇7

主题: 如何听课、说课 时间: 2009-2-24 地点: 小学部办公室 人员: 英语组全体成员 主讲人: 李薇 活动主要议程:

一、理论学习

学习文章《在“听课”中成长——浅谈小学英语课“听课”的艺术》。作者:江苏省无锡市南师大钱桥实验小学 查海华 徐敏。

文章大致意思如下:

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地听课、反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素养。听课是一个学习思考的过程,所以学习如何听课对一线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做到科学、合理、有目的的听课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听课前充分准备:

听课时收获的不仅仅是教案的记录或者某个新单词的发音,而是该如何上好这堂课。因此听课前充分准备是保证听课有效的前提。

1、备教材。听课者应该了解上课教师所上的是哪一册的哪一单元第几课时,并主动询问上课教师这一课时要解决哪些问题、新授哪些内容,以及了解这一课时前学生学了什么。这样听课时目标更加明确,听时也可以做到忙而不乱。

2、备理论。听课教师在听课之前了解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不仅可以帮助自己客观地评价所听的课,更可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平时,英语教师必须学习一些基本的理论,如情景设置的原则、游戏设计的原则等等。无论对于他人或是自己,这些实用的理论都是发展、提高的催化剂。

3、课前预设。这一环节往往被大部分教师所忽略。通过课前预设,听课者可以了解到自己对这一节课的认识并预设好一些教学环节。在听课时,把自己预设的环节和上课教师所上的环节作个对比,这种充分准备后的听课充分发挥了听课者的主观能动性,是保证听课有效的前提。

听课时全面关注:

教师所听的是否是一堂好课呢?怎样作出客观的评价?最简单的“标准”是:一堂好课不在于教师教得如何精彩,而在于学生是否学得主动。这就告诉听课者听课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但学生的学和教师的引是分不开的,所以听课时应该全面关注。

1、关注教师的引。一堂课的好坏,学生的思维火花是否能被点燃,和教师巧妙自然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引导的方式很多,有问题启发、情境换位、身份换位、故弄玄虚等方法。不管上课教师采用哪种方法引导学生,听课者应该能从课中听出上课教师的主线思维,或者是听明白这堂英语课创设的大环境是什么,上课的教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关注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是否主动?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学生获得了什么?能输出多少?„这是每个听课者最值得关注和思考的。要求每个听课者都要认真做好学生的记时器,记录他们每个环节机中获得的时间及其有效时间。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的生成,在上课教师的引导下,以及所提供的时间内,学生最大限度能输出多少。

听课中巧妙记录:

1、教学设计式记录。教学设计式记录并不是教案再现。听课者首先可以记录上课教师主要的上课环节和活动方法,对一些个别的细节或者操作比较精彩的地方可以进行详细记录,然后在每一环节的旁边注明其优点以及缺点或者改进的办法,写上简略的文字,以便课后反思及评课。

2、流程问题式记录。这种记录方式和教学设计式记录唯一的不同点就是,前者是在旁边注上设计的优缺点和改进的办法,而后者更注重听课者给自己和上课教师的提问过程。在评课的时候让上课教师自己回答,这样的问题式评课更加人性化,更加有利于教师们的共同成长。

另外,不管哪一种记录方式都要记录下上课教师每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以及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

听课后积极反思: 上课后反思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而听课后也应该积极反思。听课后的反思和自己上课的课后反思不一样,它更应该注重与反思差距。

1、反思差距。自己的课前预设和上课教师有哪些环节用的是相同方式,哪些环节不同?这堂课教与学的高潮是什么,自己在听课之前想到了吗?你的设计是否能同样获得高潮》从学生的反应听课教师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哪一种方法更适合学生,哪里还可以更好地突破,从而扬长避短、精益求精,重新设计出优化后的教学方案。

2、提炼课题。一堂课所提供给我们的就是一个鲜活的研究材料。听课后,对一些困惑或者质疑,听课教师可提炼出小课题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研究,从而走出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

二、李薇老师说课。

说课内容: 3A Unit2 Yes or no

三、教研组探讨

王华禹老师: 李 老师今天的说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工作态度非常端正,准备得非常认真,说课稿项目齐全,比较规范,也比较精彩。她的教学内容安排适当,合理地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安排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把握得比较好。存在问题也有,如在“说教材”时不仅要说本单元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更要说本课时在本单元中的地位。在“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时可以将重点和难点分开说,要明确重点怎么样呈现,难点怎么样突破。歌曲可以放在课前,师生日常英语对话后应该直接进入新课,比较自然。

蔡桂华老师:作为一个工作仅半年的青年教师来说,这次说课是相当优秀的。我个人建议 李 老师在听取大家的建议和意见后,再加以整合,可以试着向外投稿。我特别注意到“说教材”部分最后一句话,这句话应该不是《教师用书》上公式化的句子,而是 充满了李 老师自己的智慧与个性,体现了一个教师的特色。教学活动设置中,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很多适合小朋友的游戏,如用布娃娃来参与对话。这个设计非常生活化,让孩子感觉到教师的亲切,学英语的快乐。最难得的是,对于课文A部分图片的呈现,有耳目一新之感。在学习单词和图片之后,教师不是直接呈现图二句型,而是先由教师对背景进行介绍,再请学生据此编对话。这样从学到编的过程,也体现了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当然,这份说课稿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我觉得可以大家一起来进行探讨。很多细节没有注意好。比如:课前教师安排播放一首与出游有关的、轻松愉快的歌曲。那么到底是什么歌呢?我想是 李 老师自己还没有去找,没有去确定,准备不够充分。

唐敏老师:我去年教过这一单元。这一单元回答有四种方式,都比较简单。我觉得把另外两种回答也可以安排在第一课时呈现,这样的话,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避免过于枯燥乏味。茆爱云老师:我觉得 李 老师的说课蛮好的。

四、说课教师的反思

薇老师:今天的教研组活动我觉得受益匪浅,很感 谢 老师们毫无保留地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我这个“初出茅庐者”将努力吸取养分,以此来使我进步。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当我在准备说课稿的时候,我沉浸在自己的思维模式中,被局限了。而且我才工作半年,毫无经验可言,在教学上很多地方都不懂,需要学习,所以我很感 谢 老师们对我提出的宝贵建议。我期待着在我以后的工作中能得到大家更多的建议

小学英语第2次教研活动记录

主题: 帮学生克服英语厌学情绪 时间: 2009-3-11 地点: 小学部办公室 人员: 英语组全体成员 主讲人: 唐敏 主要内容:

一、理论学习

唐敏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五位英语老师都碰到了不愿学英语的学生,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摆脱厌学情绪,使他们在英语启蒙学习中产生浓厚兴趣,为今后进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学习氛围

学习一种语言一定要有语言环境才能学得好。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活语境,如借学习用品、互相打招呼、问路、上学、回家、道别等内容,让教师和学生扮演里面的角色,使严肃的课堂变成了生动活泼的英语交际场所。这样,给学生增添了无穷的情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在英语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掌握英语。

结合我校本月举办的英语节活动,积极为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通过小报比赛、书写比赛、默单词比赛、节目表演等多种活动,让大部分学生参与近来,体验英语学习的成功与乐趣。

二、实行情景教学

现代教学,不能停步在过去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而应适应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多媒体教学 手段。利用实物、挂图、录音机、幻灯机、电视机、录像片、电影和计算机进行英语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泼,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的英语。所以作为现代教育者,就要经常利用图片、实物、收录机、幻灯机、录像机等辅助工具,利用情景和设置情景进行教学。这样,就使学生直接地、具体地获得英语知识。例如,我在教“学习用品”一类单词时,我拿出一支钢笔说:This is a pen.又指着铅笔说:That is a pencil.然后让学生学习“pen”和“pencil”这两个单词,学生就很直观地学会了它们。在讲到“职业”类内容时,我先出示医生、护士、教师、农民身份的挂图,接着边指着彩图,边用英语向学生介绍doctor, nurse, teacher, farmer等单词。他们耳朵听着单词读音,眼里看着图画,很快就能掌握这些单词。再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表演,其他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He is a doctor.等。这样操作后比学生机械操练句型的效果好得多。

三、实施快节奏教学

快节奏教学并非语速快、内容进程快,而是根据儿童心理和语言作为技能来学习的特性进行多形式、多手段、多环节的课堂操练。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有意注意时间短暂,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要抓住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的优势,以学生能接受的快节奏来组织教学。如何在课堂做到高密度、快节奏呢?课前可先让学生sing a song,或让学生进行一个chant.坚持在每堂课中这样操作的话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既使歌曲和歌谣的教学渗透到每一节课中,避免为教而教。又能帮助学生把注意力从课间活动转移到英语课堂上来。

全班提问法。教师面向全班学生,连珠炮地向学生作一系列的提问,让全班学生迅速回答,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快速运用英语的能力。“开火车”提问法。针对老师的问题,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 one by one”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使每个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加快了学生的思维速度,迫使他们及时听懂,及时思考,及时反馈,及时会话,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激发主体意识

英语是一门语言实践课,其需要达到的语言技能是要靠学生个人的积极参与和反复实践才能达到熟练的境界。作为英语教师,就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常会遇到这样的局面:课堂上,英语教师精心设计了语言交际的模拟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对话操练,但总有学生羞于开口,特别是叫他们站在教室前面演示对话时,众目睽睽之下,不远处还站着英语教师监督着,他们更显得局促不安,英语说得语无伦次。教师们免不了抱怨:让他说,他不说,时间倒是浪费了不少。以后还是别叫他了。我认为如果碰到这样的学生,教师千万不能不了了之,教师一定要帮助这位学生直到他能正确响亮地表达为止。

二、教师评课。

蔡桂华老师:唐敏老师本周上了一节课:6B Unit3 Asking the way。请大家对这一堂课谈谈听课意见。

茆爱云老师:这节课的讲授以Unit 3的Part B and Part C为基础,在学生熟练了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 , please?及其答语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有关问路的表达方法和答语。通常高年级的课堂氛围不如低年级的热闹,但是我认为高年级的课也不可以拥有具有自身特色的热闹风格,那就是熟练、严密的语言交流,为了调动学生的情绪,她大胆地设计情境,将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再引出问路过程中相关的乘车问题的表达方式,将真实的问路情境引入课堂,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从而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并完 成 老师所设计的各项教学活动,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王华禹老师: 唐 老师教学设计有待于完善之处:由于课堂教学中一直以教师提问为主,所以,对于将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的这一指导思想,实施得还不够到位,要进一步做好这一环节,还要在设计情境这一环节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上下功夫,争取做得自然、有效,真正实现让学生做问题的主人。

小学英语第3次教研活动记录

内容: 调研试卷分析 时间: 2009-4-30 地点: 小学部办公室 人员: 英语组全体成员 主讲人: 蔡桂华 主要内容:

一、宣读六年级调研试卷分析

试卷情况分析: 1.本次试卷听力部分分值为25分,占全卷的25%,较去年有所下降。听力题型丰富,由易到难。笔试部分分值有所提高,增加了英语写作,可见教研室对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视。

2.突出考查了学生的语用能力和交流能力,并兼顾了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考查。题型中有对词汇、句型结构的考查,又有对日常交际用语及初步语法知识的考查。其中选择题、将句子补充完整等题型注重了学生对单词在句中运用能力的考查。

3.结构合理,考查目标明确。不同的题型结构有不同的考查目标,各题型的比重适度,分值合理,保证了在整体上体现考查目标突出语境,照顾知识覆盖面。

4.选材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贴近时代。

测试结果分析:

本次考试六年级及格率是85%,优秀率是34%。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听力部分共三大题。

第一题,听句子,选出你所听到的单词、数字或时间,将序号填在提前的括号内(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此题内容较简单,得分率较高。

第二题,听句子,选出相应的答语,将序号填在题前的括号内(共5小题,每小题1分,计5分)。这一题内容较简单,而且分值较低,得分率较高。

第三题,听对话及问题,选出最佳答案,将其序号写在提前的括号内(共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10分)。这一题的失分率达到18℅。这种题型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点,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听说能力才能很好的给与回答。对于六年级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拥有一定的单词量,也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所以做起来问题也不是太大,但基础差的学生失分较多。

笔试部分共七大题。第一题就是选择填空(共15小题,每题1分,满分15分)。选择填空是对所学课文的再现,基本都是所学文章的重点句型的再现,考的都是一些基础知识,对那些平时基本功扎实的学生来说,失分不太多,这一题分值不高,同学们做得都挺好,特别强调这次失分最多的是第14小题,My mother has got a bad cough.的回答,有一半的学生选择了Really?这是书上的内容,反而错的最多,学生结合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却忽略了外国人的应答习惯。

第二题从方框中选择正确的词填入句中(共5题,每题1分,满分5分)。这一时题失分率5℅,这样的不难但,有一部分学生还是失了分。

第三题按要求改写句子(共5小题,每空1分,共10分)。这一题目失分率8℅。这样的题目由于平时练得较多,出错率较低。

第四题根据中文意思将句子初充完整,每空一词(满分15分,共15个空)。这一题的失分率是10℅,由于部分学生会说会翻译就是不会写,所以这一题失分较多。

第五题根据上下文及首字母提示,将对话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10分)。这一题着重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能力,题目虽不难,但要求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学生得分较高。

第六题是阅读理解,这次试卷安排了两篇短文,一题是判断正误,一题是选择填空,要求学生必须读懂短文才能正确应答,由于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对短文的分析理解重视不够,因此这一题失分率较高,达到了18%。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加强学生对阅读理解的练习,要求学生多读,多译增加阅读量。

第七题是作文,共5分,学生失分率为8%,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学生作文中句子的存在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错误。这一题虽分值不高,但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英语写作水平,为我们英语教学指明了方向,值得我们重视。

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这次考试虽已过去,但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却很多。如何进一步加强小学英语教学,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

1、努力更新语言教学观念。为了更好地搞好教学,利用课余时间我们要努力学习英语《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主,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培养。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多给学生一些听、读和说的机会,让学生围绕所学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对话练习,将所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融为一体,少一些机械记忆,多一些灵活运用。同时,课堂上尽量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利用游戏、歌曲、对话表演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既容易又有趣。

3、狠抓基础,培养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必须在扎实和活用上下功夫,因此在听、说的基础上,我们要注意抓好学生的读写训练,督促学生坚持每天进行英语早读,要求学生在校与老师及同学用英语打招呼。同时,为更好地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从六年级开始,我们将要求学生坚持写英语日记及英语小短文。每周一篇,日记的内容不限,短文的内容,有时根据每单元所学内容制定题目写;有时学生可自定题目,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来写;有时学生实在觉得没东西可写时,就让学生摘抄一篇自己喜欢的作文或诗歌,经过不断的练笔,不断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学生的听、说、读、画等各种能力也将不断得到提高。

4、适当增加语言的输入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好书本知识,还适当增加一些听、读等语言材料。

总之,英语作为一种语言,首先要实践,其次要注意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要经常地接触,反复运用。实践越多,提高也就越快。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孩子们说英语、用英语的水平会越来越好。

二、布置《英语节》的有关事宜

小学英语第4次教研活动记录

内容: 小学英语评价新体系 时间: 2009-5-13 地点: 小学部办公室 人员: 英语组全体成员 主讲人: 王华禹 主要内容:

一、理论学习王华禹老师:

《小学英语评价新体系》摘要: 英语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与发展方向。

(1)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和评价的主体。在评价方面,学生的主体性首先反映在评价理念和评价模式的改革中。我们所有的教育活动,包括评价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不是一个技术层面的操作问题,而首先是基本认识、基本观点的问题。评价的改革要促进新的教育理念的传播和实施,评价的设计与操作要有利于课改,有利于学生自主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体现尊重与爱护,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积极主动的态度;要研究评价的方法、成绩记录方式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与反思;确立以学生为本的评价模式,就要研究学生在评价中的体验、感受和发展需求。

(2)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评价和教学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评价,特别是日常教学中的发展性评价,应与教学融为一体,应有利于促进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发展。

(3)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与平衡。新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目标作了新的更符合素质教育的界定。它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策略、情感与文化。其中有些教学目标或指标可以用常规的语言测试方法进行评价与检测,如语言知识和技能,但对于情感和策略等学生内在发展状态性指标如何进行评价,特别是量化评价,传统语言检测手段和方法是无能为力的。因此,根据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必须引入新的评价手段与方法。因此,评价手段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根据目的、作用和特点的不同可以分成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测试性评价,非测试性评价,等等。在教学中要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恰当组合,互相补充,综合运用。

(4)对学生的评价要重视激励、重发展、重能力。英语学科的教育评价是学校英语教育的重要环节。科学全面的评价可以为教学的改进提供可靠的反馈信息和质量监控和导向,更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诊断、激励和强化的作用。因此,要强化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选拔与淘汰作用;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弱化评价的外在诱因和压力作用,研究、尝试建立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二、研讨:

唐敏老师: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的发展状态,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要使学生喜欢评价,这是评价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激励性原则。要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蔡桂华老师:教师应转变以往评价学生的观念,要淡化选拔意识,增强普及意识;淡化分数意识,增强素质,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茆爱云老师:根据英语教学发展的需要,必须引入新的评价手段与方法。因此,评价手段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根据目的、作用和特点的不同可以分成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测试性评价,非测试性评价,等等。在教学中要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恰当组合,互相补充,综合运用。

李薇老师:1改变单一的评价方法,树立正确的评价观。2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使学生之间建立起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和谐气氛,促进良好思想、情感的培养。

小学英语第5次教研活动记录

主题: 教研 3B Unit9 Shopping 时间: 2009-5-19 地点: 小学部办公室 人员: 英语组全体成员 主讲人: 茆爱云 主要内容:

一、茆老师谈Unit9 Shopping的备课思路。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日常交际用语主要是围绕“购物”编排的,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日常生活中购买服饰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购物时常用的英语表达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购物”的情景,并通过不同的语调,手势引导学生学习。

单元教学要求:

1.能听懂学会a cap ,a hat ,a vest ,a tie ,a belt ,socks ,shoes ,trousers.2.能听懂、会说日常交际用语: 1.Can I help you ? 2.What colour ? 3.How much is it? 4.„Yuan ,please.并能熟练回答。教学重点:同上。

教具准备: 图片、实物(服装类、文具类、食品类等)钟面。

教学内容:Unit 9 A Learn to say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听懂、会说日常交际用语 Can I help you ? What colour ? How much is it ? „yuan ,please.2培养学生说英语的习惯和兴趣,增强学英语的自信心。3能听懂、会说服装类单词:a cap ,a vest.教学过程: Step1 Greetings Step2 Review.T: What`s the time, please? S: It’s „o’clock(6:00 12:00 4:00 10:00)Game: Let’s go to the supermarket.What’s this in English ?(文具类)How many „Can you see ?(家具类并复习20个数词)What would you like ?(食品类、服装类)Colour it „(服装类)Step 3 :Presentation.1.Study the new sentences : A: Can I help you ? B: I’d like a „

A: What colour ?/What about the red one ?(1)T&S practice.T: What would you like? S: A dress /coat ,please /I’d like a „please.(2)(找2—3名学生配合)T: Can I help you? S: I’d like a coat /„, please.T: What colour ? S: Red /„

(3)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学习单词cap)Learn to say : Can I help you ?What colour ? 2.Study the new sentences : What about the red one ? How much is it ? „ yuan, please.(1)(上一句型操练完后,T随机抽查,并变换句式)T:Can I help you ? S: a cap ,please.T: What about the red one ? S: sounds good /Oh ,It’s nice /How pretty.(2)learn to say : the red one.(操练注意颜色变换)。(3)Listen to the tape and guess: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4)Learn to say : Twenty yuan ,please.How much is it ?(根据周围可利用的东西进行询问价格的对话)Step3: Break.Listen : Rhyme 《a red dress 》 Step4: Homework 板书设计: Unit 9 Shopping.A: Can I help you ? B: I’d like a „(图片)A: What colour ? B:How much is it ?

二、对 李 老师的课进行研讨:

蔡桂华老师:茆老师的这堂课遵循了小学英语新课程的标准.从学生特点出发,创设了一系列的游戏,丰富了课堂,愉悦了学生的身心.并且结合本堂课的教学,创设了购物的场景,让学生充分操练了所学的新句型.正如茆老师自己所说的,场景的创设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与成功.王华禹老师:课堂设计针对学生特点,让学生爱学,乐学。

1、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直观,形象的让学生感知英语,学习英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轻松的学习英语。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良性的竞争意识。

4、通过让学生完成任务,获得自己的成果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小学英语第6次教研活动记录

内容: 谈如何上好复习课 时间: 2009-6-3 地点: 小学部办公室 人员: 英语组全体成员 主讲人: 蔡桂华 主要内容:

蔡桂华:本月六年级就要进行期终考试了,各备课组、各班要认真做好复习工作。

1、认真系统地对期中考试内容进行复习,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适当地进行针对性练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应试必备的技巧。

2、抓紧考前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复习中去。指导学生要抓好点滴时间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发现不懂的、未掌握的知识,要抓紧时间请教,及时解决。

3、我们要诚信考试,学校将继续整顿考风考纪,严密组织。

4、注意复习的方法,要学会考试。要会安排学习时间,会制定目标,制定计划,调整学习方法,考试中一定要审清题意,做到先易后难,书写要端正。

下面我谈谈如何上好复习课?

在一节复习课里,设计的知识密度高,但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把备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只注重旧知识的巩固和操练,这起不到良好的效果。一堂成功的复习课应该让学生里理清知识间的脉络,把重点放在学生的难点、弱点上以及常出错误和失误的方面,努力做到有的放矢。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参加课堂活动,要努力使“重复”变为生动积极的“再现”,将能力培养置于整个复习过程中,切忌教师“垄断”复习课堂。我们要努力做到:

1、确定复习课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层层递进。

2、运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努力化解重、难点。

3、善于把新旧知识进行整合,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4、课堂上教师要坚持精讲多练,注重实效性。

5、教师要帮助学生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

上一篇:理化组教研活动记载下一篇:对六盘水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