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方案(共12篇)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方案 篇1
南京市初中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方案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3周,2012年2月24日)
一、活动主题
初中信息技术“优青”展示课与交流研讨
二、活动内容
8:55~9:40 《寻找春天——图片的处理》2楼机房
执教者:栾富海(南京市第二十九初级中学)
8:55~9:40活动课《实验 交流 思辨——用几何画板解决问题》 3楼机房执教者:张锦秋(南京市第五十中学)
9: 50~10:45
三、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2012年2月24日(星期五)上午8:45
2.活动地点:南京市第二十九初级中学(玉泉路校区)
3.参加人员:全市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各区县初中信息技术教研员 4.承办单位:鼓楼区教研室、南京市第二十九初级中学
南京市第二十九初级中学地址和交通路线:
学校地址:玉泉路1#(省公安厅旁)
交通路线:可乘坐3路、11路、24路、42路、56路、65路公交至玉泉路站下,具体路线还可以登陆nanjing.8684.cn进行查询。沙龙式研讨8号楼4楼会议室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方案 篇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部门对信息安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棱镜门事件”更让我们对信息安全的保护倍加重视。只有对公司、政府部门的数据信息进行安全的保护,才能保护企业和国家利益不受非法用户侵害。
2 方案介绍
2.1 信息安全需求分析
根据《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第二级安全保护能力的要求,本项目的系统应能够防护系统免受来自外部小型组织的、拥有少量资源的威胁源发起的恶意攻击,一般的自然灾难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的威胁所造成的重要资源损害,能够发现重要的安全漏洞和安全事件,在系统遭到损害后,能够在一段时间内恢复部分功能。
城市重大活动建设项目中的通信网络面临的安全威胁主要来源于内部网络和因特网。例如,内部网络病毒攻击、非正常接入的黑客行为攻击。
计算机网络安全受到的威胁通常包括黑客的攻击、计算机病毒、拒绝服务攻击(Denial of Service Attack)。
安全威胁的类型有非授权访问、冒充合法用户、破坏数据的完整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破坏网络系统的可用性、病毒与恶意攻击软件的漏洞和“后门”、电磁辐射。
网络安全威胁日益严重,网络安全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根据重大公众活动建设项目网络系统的具体情况,本项目安全防范需求包括以下方面。
2.1.1 防范非法用户非法访问
非法用户的非法访问也就是黑客或间谍的攻击行为。在没有任何防范措施的情况下,网络的安全主要是靠主机系统自身的安全,对有攻击目的的人而言,根本就不是一种障碍。因此,将采取一定的访问控制手段,防范来自非法用户的攻击,严格控制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合法资源。
2.1.2 防范合法用户非授权访问
合法用户的非授权访问是指合法用户在没有得到许可的情况下访问了他本不该访问的资源。一般来说,每位成员的主机系统中,有一部分信息可以对外开放,而有些信息要求保密或具有一定的隐私性。外部用户被允许正常访问一部分信息,但他同时通过一些手段越权访问了别人不允许他访问的信息,因而造成他人的信息泄密。因此,还必须建立加密访问控制的机制,对服务及访问权限进行严格控制。
2.1.3 数据加密传输
加密传输是网络安全重要手段之一。信息的泄漏很多都是在链路上被搭线窃取,数据也可能因为在链路上被截获、被篡改后传输给对方,造成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得不到保证。如果利用加密设备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使得在网上传的数据以密文传输,即使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入侵者也无法读取,而且加密机还能通过先进行技术手段对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真实性进行鉴别,可以保证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靠性。因此,必须配备加密设备对数据进行传输加密。
2.1.4 入侵检测系统需求
网络配备了防火墙并非高枕无忧。网络安全是整体的、动态的,不是单一手段能够完全实现。防火墙是实现网络安全最基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防火墙可以对所有的访问进行严格控制(允许、禁止、报警)。但防火墙不可能完全防止有些新的攻击手段或不经过防火墙的其他攻击。因此,确保网络更加安全必须配备入侵检测系统,对透过防火墙的攻击进行检测并作相应反应(记录、报警、阻断)。
2.1.5 防病毒系统需求
针对病毒及恶意代码危害性极大并且传播极为迅速的特点,所有接入系统网络的设备必须进行病毒安全防护。服务器端安装防病毒监测软件,确保服务器集群环境的安全。接入系统的电脑客户端需安装单机版杀毒软件,确保接入端的防病毒安全。
2.2 信息安全防范设计方案
重大公众活动建设项目中的通信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方案针对《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的第二级系统各项指标和要求对系统进行设计。为保障系统稳定、安全运行,本方案将二级系统域安全解决方案分为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及安全管理5个层面进行安全建设(如图1所示)。
2.2.1 物理安全
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经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围;应将通信线缆铺设在隐蔽处,可铺设在地下或管道中;主机房应安装必要的防盗报警设施,设置交流电源地线,设置灭火设备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水管安装不得穿过机房屋顶和活动地板下;机房应采取措施防止机房内水蒸气结露和地下积水的转移与渗透;关键设备应采用必要的接地防静电措施;机房应设置温、湿度自动调节设施,使机房温、湿度的变化在设备运行所允许的范围之内。机房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关键设备在断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要求。在电磁防护上,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
2.2.2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是整个安全解决方案的关键。重大公众活动建设项目网络安全部分包括安全域划分、边界防范、访问控制、入侵检测、加密传输、网络安全审计等。
2.2.2. 1 安全域划分
在进行网络安全防护建设之前,需先对本项目信息系统的网络进行安全域划分。根据网络拓扑设计,一般重大公众活动建设项目的网络划分为以下5个域(如图2所示)。
(1)核心内部域:包含整个重大公众活动建设项目中统一管理平台的所有后端软、硬件设施,以及各个子系统的后台服务器集群和大容量磁盘存储系统。
(2)监控中心内部域:包含B大楼内监控中心内通过内网接入的各种网络终端。
(3)监控外部域:包含本项目的其他系统的网络区域。
(4) Internet外部域:包含所有通过Internet接入的PC终端和网络终端。
(5)分会场外部域:包含通过专线接入的分会场监控中心内的各种网络终端。
安全域实现方式以划分逻辑区域为主,旨在实现各安全区域的逻辑划分,明确边界,以对各安全域分别防护,并且进行域间边界控制,安全域的实体展现为一个或多个物理网段或逻辑网段的集合。
2.2.2. 2 边界防范、访问控制和入侵检测
设计在内、外网出入口上部署一台统一威胁管理系统,将内网的各个核心系统服务器及存储设备与外部网络的接入设备进行隔离。统一威胁管理系统基于统一威胁管理目标设计,用于全方位解决综合网络安全问题。
通过制定严格的安全策略,可以使用统一威胁管理系统实现内、外网络或内部网络不同信任域之间的隔离与访问控制。
在网络的核心内部域内,采用高速的核心交换机将所有子系统的服务器群及存储设备连接起来。在核心交换机上可以和统一威胁管理系统配合,配置详细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设备的接入方式、网络地址范围,从而控制不同网段、不同用户对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访问控制权限,实现对接入设备的网络访问控制。
2.2.2. 3 网络加密传输
数据的机密性与完整性,主要是为了保护在网上传送的涉及企业秘密的信息,经过配备VPN设备进行加密,使得在网上传送的数据是密文形式,而不是明文。
2.2.2. 4 网络安全审计
网络系统存在安全漏洞(如安全配置不严密等)和操作系统安全漏洞等是“黑客”等入侵者攻击屡屡得手的重要因素。入侵者通常都是通过一些进程来探测网络系统中存在的一些安全漏洞,然后通过发现的安全漏洞进行攻击。因此,应在核心内部域的核心交换机上接入一台安全审计系统,用于检测网络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并采用相应的措施填补系统漏洞,对网络设备等存在的不安全配置重新进行安全配置。同时,对内网及远程接入用户的操作行为审计,可以监控、录像、审查、回放内部人员操作行为,保护服务器信息安全,依据安全策略可以及时报警和中断危险操作。
2.2.3 主机安全
根据《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第二级系统的各项指标和要求,重大公众活动建设项目将从主机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恶意代码防范等方面进行主机安全等级保护建设。
(1)对服务器的登录有严格的身份标识和鉴别。对登录操作系统的管理员用户和普通用户均设置口令;删除操作系统中过期的账户,修改操作系统中默认账户和口令,避免操作系统中存在相同用户名的账户。增强操作系统的登录口令强度,加大密码复杂度,强制要求密码长度不少于8个字符,密码最长保存期设为30天以内。启用登录失败处理功能,设置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2)服务器有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以限制用户对服务器的访问与操作。在交换机和防火墙上设置不同网段、不同用户对服务器的访问控制权限。
(3)各主机配置严密的安全审计策略。审计范围覆盖到服务器和重要客户端上的每个操作系统用户,同时注意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4)拥有相关技术手段,抵抗非法入侵和恶意代码攻击。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有不可估量的威胁性和破坏力。杀毒技术通过对计算机病毒代码进行分析,开发出具有删除病毒程序并恢复原文件的软件。反病毒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包括对网络中服务器及工作站中的文件进行频繁地扫描和监测,一旦发现与病毒代码库中相匹配的病毒代码,反病毒程序会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清除、更名或删除),防止病毒进入网络进行传播扩散。
2.2.4 应用安全
根据《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中第二级安全保护能力的要求,重大公众活动建设项目应用安全部分应在身份鉴别、安全审计、软件容错与资源控制等方面达到相应要求。
(1)对登录应用系统的所有用户均设定身份鉴别措施,提供用户身份标识唯一和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功能,保证应用系统中不存在重复用户身份标识,身份鉴别信息不易被冒用。
(2)建立审计系统审计各用户的相关操作。
(3)在故障发生时,应用系统能够继续提供一部分功能,确保能够实施必要的措施。应用程序具有自恢复功能,保证运行出错时可自动恢复。
(4)当应用系统的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在一段时间内未作任何响应,另一方自动结束会话,根据实际要求限制系统的最大并发会话连接数,并能对单个账户的多重并发会话进行限制。
2.2.5 安全管理要求
系统建立后,将制定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方针和安全策略,说明机构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范围、原则和安全框架等,对安全管理人员或操作人员执行的重要管理操作建立操作规程,明确安全管理各个方面的负责人岗位,并定义各负责人的职责,对使用人员进行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的培训,提高使用人员的整体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3 结语
总之,网络上的各种病毒攻击方式多种多样、防不胜防,有效防范非法用户或病毒的攻击是提高信息安全的关键问题。对于重大公众活动的信息安全保护来说,因为各种非法入侵的方式数不胜数,所以政府部门对这方面非常重视。虽然本项目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信息安全保护,但是未知的入侵方式仍然很多,而且新的入侵方式也不断涌现,因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信息安全保护能力。
摘要:文章通过对信息安全需求进行分析,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等方面讨论信息安全防范设计方案。
关键词:非法访问,数据加密,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学斌,阎红灿,刘宝相.基于企业网的信息安全防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5):163-165.
[2]李金长.企业内网信息安全防护系统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3]陈汇远.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D].北京: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4.
品牌评价模型信息系统技术方案 篇3
关键词 品牌评价 信息系统 销售数据
中图分类号:TP311.12 文献标识码:A
1 需求概述
本系统以烟草在销品牌销售数据为依据,录入品牌销售的各项指标及数据,通过几种绩效评价方法,结合评价指标的分析,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评价模型,在计算机系统中自动对录入数据的计算生成各个品牌的评价得分及各种图表。建立卷烟品牌评价模型的目的是:对在销品牌实行有周期的动态评价,通过分析评价和测值,建立品牌的分类等次,并以此作为实施品牌培养、促销、进退的数理依据,建立一套对在销品牌的客观科学评价体系,从而避免情感化、印象型等个人主观因素,为工业公司品牌发展营造机会公平、过程公正、结果公认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地市卷烟营销体系实施“461”、“532”知名品牌发展战略提供支撑,为实现营销管理进入“深水区”打下坚实基础。
2 运行环境
硬件环境:CPU:P4 3.0 G以上;内存:2GB;硬盘:80G
软件环境:数据库: My SQL 5.1.40 ;JSP/SERVLET容器:apache-tomcat-6.0.36;WEB应用服务器:nginx-1.5.3;JDK版本:jdk1.6.0_43;操作系统: Windows XP/Windows 7/Windows Server 2003/ Windows Server 2008/ Windows Server 2012/Linux;浏览器:IE 7+/Fire Fox/Chrome
3 总体设计
3.1设计思想
本系统设计时,遵循下述基本思路:
(1)B/S模式。以Web服务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系统功能,客户端无需安装。
(2)系统分层设计。为更好的降低软件模块之间的耦合,应用正交化设计思想,系统设计采用分层设计。
(3)采用J2EE技术,充分合理利用成熟的Spring软件系统框架,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可伸缩性。
(4)采用MVC(Modle-View-Control)技术,保证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效率。
(5)可持续构建。为尽早发现系统设计中的问题,本系统编码实现时采用可持续构建策略,以功能来划分工作进度,每实现一定的功能后,就进行一次系统集成。
(6)面向接口的实现。
3.2 产品结构
图1 组网结构
功能体系结构
烟草评价系统的功能体系结构分成两层:视图层、业务层。视图层是面向用户的界面,包括JSP页面、图表控件等;业务层包含与视图所呈现的功能相对应的实现逻辑,并提供对数据的访问。从MVC的角度,可以将视图层与View对应,而业务层则包含了Model和Controller两层。
烟草评价系统技术体系结构如上图所示,整个系统包括浏览器、系统平台、数据库,其中彩色部分为本次项目中的开发内容。
> 浏览器。本系统对用户提供web服务,用户使用浏览器访问本系统web服务(即功能体系结构中的试图部分),从而实现对本系统功能的使用。浏览器访问本系统web服务器采用http协议。
> 评价系统平台。基于J2EE技术构建的Web应用,Web服务器采用Tomcat。WEB应用基于Spring Web应用框架,分成视图和业务两个层次,用户界面部分对应功能体系结构中的视图层,业务逻辑部分对应功能体系结构的业务层。业务逻辑部分利用Hibernate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数据持久层)。
数据库关系模型设计
为了提高数据之间的灵活性,数据库表之间没有采用强制的外键关联,而是在系统业务逻辑进行控制,能减少数据库的负担,提高数据的插入速度。
3.3 处理流程
以下描述的流程中,除用户登录流程外,其他流程都是在用户登录的前提下进行的。其他流程也忽略了写日志信息的过程。
图6描述了用户登录登出的处理流程。
(1)用户打开本系统登录页面时触发登录过程。
(2)进入系统登录界面;
(3)用户在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密码并单击登录按钮,进行登录操作;
(4)系统捕获用户登录动作,并提交给用户管理模块进行验证,返回用户信息。
图7描述了综合评测的处理流程。用户进入数据录入/分析模块的综合评测界面触发,综合评测的计算、查询功能。
(1)进入数据录入/分析模块下的综合评测界面,综合评测模块获取周期内的品牌的销售额数据;
(2)综合评测计算模块获取统计周期内的统计数据;
(3)综合评测模块,对周期统计数据、销额数据进行组合计算,得到综合评测信息;
(4)综合评测模块对计算得到的综合评测信息写入到数据库中。
图8描述了SWOT的处理流程。用户进入数据录入/分析模块的SWOT分析界面触发SWOT的计算、查询功能。
图6 用户登录
图7 综合评测
图8 SWOT分析
(1)进入数据录入/分析模块下的SWOT分析界面,SWOT模块获取周期内的品牌的综合评测结果;
(2)SWOT模块根据综合评测结果结算SWOT的数据点;
(3)SWOT传输SWOT的数据点信息到图表绘制模块生成SWOT的散点图、趋势线。
如何降低管理平台内部模块耦合关系
采用了Spring作为管理平台的软件框架,Spring的架构充分利用了IOC与AOP设计思想,降低了管理平台中各模块之间的耦合关系,并使得与业务逻辑无关的辅助功能代码分离出来。
JAVA对象与关系数据库的映射方法
管理平台采用了Hibernate作为对象数据库映射软件框架,Hibernate改变了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开发方式,开发者可以完全从对象的角度来分析系统,而无需过分关心对象到表的映射问题。同时,Hibernate屏蔽了其中的大量技术细节,降低了开发者的开发难度,提高开发效率。
系统通过SOAP/RMI/REST/hessian与烟草品牌评价系统、综合业务平台交互。
3.4 属性设计
说明产品对以下五个方面的属性所作的特殊设计和考虑。
可靠性:
流媒体系统可靠性要求为:
> 系统故障平均恢复时间:30分钟
> 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720小时以上。
系统可靠性:99.9%
安全性
说明保证产品安全性的方法、措施和方案。
可维护性
说明保证产品可维护性、可观察性的方法、措施和方案。
可移植性
说明保证产品可移植性的方法、措施和方案。
可测试性
说明保证产品可测试性的方法、措施和方案。
3.5 数据结构设计
产品主要数据采取逻辑结构的设计原则。
数据结构及与模块的关系:
可采用矩阵图形式,并规定以下符号:
C:创建 U:更新 R:读出使用
3.6 产品出错处理
表1
4 产品调试与测试方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实施方案 篇4
一、指导思想:
整合的思想是以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学科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为解决过去在学科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创造新的途径。
二、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汪飞燕、汤陆军
副组长:龙峰、侯全武、肖亮、刘二久、雷爱华
成员:王富强、邓娟梅、邓南荣、廖湘环、肖嗣勇、肖四红
2、工作小组:
组长:刘二久
成员:刘雪平、李迎杏、达灵芝
三、实施步骤:
1.初步认识阶段
这个阶段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仅限于会运用word、excel、powerpoint等几个常用的软件,就这样的技术、知识基础,其措施如下:
(1)按照传统方式,先准备教案;
(2)据教案内容的层次,设置使用word、powerpoint的课件及湖南基础教育资源网。
(3)制作课件,保存备用
这种授课方式和传统方式已经有了明显不同,它采用了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新的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手段用于课堂教学。但这种整合的方式,基本是按传统的上课程序安排的,只是在原来的使用粉笔板书、使用收录机、投影仪、电视机等手段辅助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电脑这个“新式武器”。不可否定的是,这样的课堂教学,能使初识电脑课件的学生对学习产生新鲜感,大大增强他们的注意力,从而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教学效果。
2.深入认识阶段
这个阶段的“整合”是在第一阶段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着开拓学生的视野,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书本相关,但又不局限于书本的知识,就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40分钟,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为此,在初步掌握上网搜索的基本上,开始了新的尝试:从英特网、湖南基础教育资源网,上搜寻相关资料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在这个阶段,其做法是:
(1)先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按照传统方式准备好教案;
(2)按照前述的有关步骤制作课件,以此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
(3)上网查询和课文主题有关的信息资料(文字、数据、图片等),并将有关内容下载下来;
(4)经过比较、筛选,确定需要补充的内容,再将这些资料插入已经做好的框架课件,把它们整合成一套内容丰富、充实的课件以备使用。
3.利用学校网络教学阶段
教师在熟悉学校网信息内容的基础上,利用学校网的信息资源开展教学,实现联校内的信息资源共享。教师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课堂教学目标,指导学生从网上搜索资料,通过师生、生生的互相交流,构建立体的知识框架。随着学生驾驭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有了进一步发挥的余地。
4.运用internet网辅助教学阶段
在这个教学阶段,是由教师上网查阅、课堂讨论交流、学后置疑、再上网查阅、归纳构建知识体系、运用知识等过程。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方案 篇5
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方案
为了表彰在信息技术(电化)教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进一步调动广大信息技术(电化)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从而把我区信息化水平推向一个新高度,教育局决定开展2009信息技术(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一、评选类别
信息技术(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信息技术(电化)教育先进工作者、信息技术(电化)教育优秀教师。
二、评选条件
(一)信息技术(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分市、区两级,从各中、小学校中选出)
1、领导组织机构健全,工作计划与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2、按照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要求,做到有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已经完成校园网建设。配有信息技术教育专职教师;
3、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电化)教育教研和科研工作,有与学科整合的典型,学校的信息技术(电化)教育工作,在本区内有示范带头作用;
4、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软件(中小学综合管理系统)资料录入已全部完成,并按时完成数据上报工作;从《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软件(中小学综合管理系统)市级平台中能够查找到学校的基础资料;
5、按要求开足开满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各模块内容,其中学生与教学用计算机比例达到10︰1以上,教学用计算机与教学机器人比例达5︰1。
(二)信息技术(电化)教育先进工作者(分市、区两级,从中、小学校领导中选出)
1、热爱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在管理或教学实践中成绩突出;
2、本人经过了哈尔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中级培训;
3、在信息技术学科整合的教学过程中,认真组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有所创新;
4、积极为单位创造条件开足开满信息技术教育课,配备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所需软件、硬件,积极为信息技术教师职后培训提供条件。所领导的单位在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中业绩显著;
5、积极组织协调各部门完成全国教育信息化标准示范区软件资料录入上报工作。
(三)信息技术(电化)教育优秀教师(分市、区两级,从专任课教师中选出)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出色履行岗位职责,勇于奉献,师德高尚;
2、积极参加学科教研活动,热情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受教师和学生的好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成绩突出,成果显著;
3、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努力进行教育创新,积极认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结构,提高专业能力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4、积极维护学校有关设备,为学校建立了严格的网络管理制度,学校网络长期畅通完好;
三、评选办法及评选时间
(一)此次评选采取由学校申报,区教育局按市、区教育局分配名额组织联评。由市、区教育局最后审定并颁发奖状和证书。
(二)各校于2009年12月4前将联评申报表报到区信息管理中心
四、有关要求
(一)把信息技术(电化)教育评优工作,作为一个独立系列进行,这是对从事信息技术(电化)教育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的充分肯定和鼓励,通过这次活动,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我区信息技术(电化)教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二)评优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所以要做到公平、公证、公开,增强评选工作透明度。
(三)坚持条件,坚持标准,一定要把优秀的集体和个人推荐出来,做到领导满意、群众满意、本人满意。
信息道德培养活动方案 篇6
为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引导他们正确地使用互联网,知晓国家网络安全规定,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开展学习。特组织开展校园信息道德培养专题活动。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工作方案》为指导,在广大师生和家长中宣传国家互联网管理、使用及网络安全等法律法规,促进学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维护学生身心健康构建文明、健康、和谐校园。
二、目标与内容
1、培养学生信息道德,合理有效地使用互联网。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网络开展学习与工作,知晓网络游戏的利与弊、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等。
2、做好学生教育和指导。首先要做好示范,在引用他人观点时清楚、科学地标注资料来源,学会规范引用文献的方法、注重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三、活动对象
学校全体学生
四、活动形式
1、利用班会进行网络信息宣传学习
2、通过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信息道德
3、开展网络知识竞赛
五、学习环境
校园网络+互联网
六、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
本阶段主要工作有:
1、组织学生学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的通知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2、利用校园网站、班级微信群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广泛宣传开展网络德育活动的意义。
3、建立网络监控系统,注重加强对学校班级网络的防范和管理,屏蔽有害信息,删除不良信息。
(二)具体实施阶段。
分四个阶段,主要工作有:
1、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各班级结合实际,充分利用道法课、信息课及黑板报,班队会等广泛开展宣传动员,使学生充分认识信息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向学生发出“文明上网,从我做起”的倡议书;开展“上网做什么”的线上专题大讨论;召开“小学生与网络文明”为主题的线上班会。
3、开展网络教育活动,引导学生自觉践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树立网络信息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自觉抵制网络不良行为。同时学校还安排名师教学答疑、道德教育专题讨论、校领导与学生对话等方面的内容。
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篇7
作为公共课程, 第一层次的课程已经开出一门《计算机文化基础》, 第二层次开出一门《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公共课, 而第三层次的课程由我系开设公共选修课, 面向全校各专业学生自行选修。《计算机文化基础》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要, 为此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6年6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基础教学的意见”,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这一层次, 其内容必须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而不断的更新, 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国家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决策。在此背景下, 为了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和人才特色, 结合教育部新颁布的专业目录。新教学计划坚持整体优化的原则, 将重点放在课程整合、体系优化和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设计上, 合理构建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应用级平台,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 对我校现行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公修课程必须进行改革, 提出新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基本要求与课程框架。
2 教学改革的方案
大学新生入学时所具备计算机知识差异性很大, 少数学生在高中时代已经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 而有的学生却从未使用过计算机。对近几年大学新生的调查显示:在入学前学生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多限于网络的初步应用, 比如浏览网页、聊天及网络游戏, 但是基础知识仍然未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 目前, 大学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计算机文化层次的教学内容将会逐步下移到中小学。但由于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在今后一段时间, 新生入学的计算机水平会呈现出更大的差异。
2.1 目标与定位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 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学科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 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为满足各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基本需求的基础上, 拟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与定位。
目标与定位:
(1) 熟悉典型的计算机操作系统,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使用,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础概念。
(2) 掌握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 具备使用常用软件处理日常事务能力。
(3) 通过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 具有正确的程序设计方法、思路和初步的应用软件开发基础;数据库技术应具有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初步设计、开发与应用能力;能利用常用工具处理多媒体数据, 初步掌握多媒体应用系统的集成与开发能力。
(4) 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 利用Internet进行主动学习, 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计算机基础。
2.2 教学安排及课时分配
全校大一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分为两大类:文科类第一学期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 第二学期开设《ACCESS数据库》;理科学生第一学期前半学期开设《计算机文化基础》, 后半学期至第二学期学习《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除这两大类课外, 对于第三阶段的课程学习, 我系开设有《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多媒体制作》、《网站建设》、《信息安全论》、《信息系统设计》等公选课程, 供全校文理科学生自主选择。
2.3 教学目标与标准
2.3.1 计算机文化基础
教学目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的培养与训练。
目标要求:掌握相关计算机基础知识, 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和Office软件的使用。
考核标准:文科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的一级水平。
2.3.2 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
教学目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思路的培养与训练。
目标要求: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一般方法, 基本能达到熟练地使用Visual Basic语言进行简单程序设计的初步能力;掌握软件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
考核标准:理科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的二级水平。
2.3.3 ACCESS数据库
教学目的:学习关系式数据库编程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具备数据库设计、分析能力和工程项目开发的一般技术。
目标要求:达到熟练分析与研究复杂工程项目的技术分析与程序开发设计的初步能力。
考核标准: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的二级水平。
3 教学组织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涉及面广, 学生都来自不同的系 (专业) 。一方面是开课的需求增加, 另一方面是教学组织难度增大, 我们需要开展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探讨和研究;组织骨干教师, 开展教学研讨, 制订教学内容、教学大纲, 选编系列教材。
(1) 文、理科学生的必修课均采取教师集中授课方式和学分主导机制。学生自主选择教师, 理论课人数控制在80人以内;上机实验课人数控制在40人以内, 安排在正常上课时间, 原则上由任理论课的教师担任。文、理科《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授课内容、时间及考试内容均不同, 所以必须采取分科教学。
(2) 考试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一种手段, 也是稳定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计算机应用课程的考核分成两部分:一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核, 主要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二是综合能力的考核, 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主题活动”助力信息技术课堂 篇8
本学期,我在初二的信息技术课中运用了“主题活动”式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共同确定并完成了《海报制作》《用电子表格加工数据》《数字音频加工》《数字视频加工》四个主题活动的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资源的丰富,使学生对主题活动充满期待
在《海报制作》主题活动中,使用的海报背景,学生可以自己设计,也可以从网上下载图片。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后者。那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是我开展小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通过遨游网络获取信息,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受。有的学生下载的图片还带有水印,我提醒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很快就想到Photoshop的裁剪功能和仿制图章两种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使背景更加纯净。学生在处理图片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了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了操作技能,在实际的应用中学会了发现问题,并想尽办法做到了知识的灵活应用,真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信息技术为主题活动提供获取资料的途径,使“活动”资源更丰富。
二、考试系统的随时检测,明确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做《用电子表格加工数据》这个主题活动时,学生究竟掌握到什么程度,我心里还真的没底。我想到了在准备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时用到的考试系统,于是准备了7个操作题,4个用于练习,让学生先熟悉并适应这个软件,3个用于检测。实践证明,用在阶段性检测更显现出它的优势:在实际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更加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学生通过日常练习对检测流程、检测方式得心应手,又可为初三信息技术学业考试打下基础。学生课堂变成利用所学知识闯关的挑战,系统可根据答题情况给予评分,并指出答题中的错误,学生通过改正失误再次评分,这个步骤可反复多次,直到评到满分交卷。系统将信息技术教学变成动态互动的过程,检测结束后,导出成绩,教师可看到每个知识点出错的比例,实时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生活化的任务驱动,激发了学生参与主题活动的热情
《数字音频加工》这个主题是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字声音单独的表达思想,并能为今后的多媒体制作提供有效的音频素材。这个主题从信息需求的视角出发分为《体验数字声音》《录制数字声音》《编辑数字声音》三个部分。如在《体验数字声音》一节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软件,播放最近流行的各种数字声音文件,并制作充满个性化的播放清单,体验歌词秀;在《录制数字声音》一节中,录制周一升旗仪式中班级展示节目的音频,为班级活动作出自己的贡献;在《编辑数字声音》一节中,使用Goldwave软件剪辑手机来电铃声、合并声音文件,给语文课上刚学习的杜甫的《春望》 配上合适的音乐。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的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探究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作出了富有创新性的声音作品。
四、评价方式的有效,形成了良性愿学循环
(一)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在主题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过程性评价,在平时的授课中,我设计了课堂评价量表,包括课堂常规和精彩课堂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又包含三个方面,对每个学生每节课的课堂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
在此基础上,每完成一个主题,再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价:自评、小组成员间互评、教师评,这样做的目的既肯定了过程活动的价值,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真实地表现自我,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完成不同任务的成功。
(二)“作品展示会”——另一种评价方式
《数字视频加工》对学生来说并不太陌生,我投入很多时间精心设计准备各个教学环节。我把主题按照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个小任务。每个任务结束,我都会让学生通过红蜘蛛电子教室提交一个视频作业。所有实践任务结束,我和学生开展了一次愉快而有收获的“作品展示会”。
在“作品展示会”上,我给每个学生同等的机会在组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说明,让学生说自己的创意、用到的技术、出彩之处,最后说说作品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这一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还同时融合了学生间互评,教师来回的巡视也参与评价等多种灵活的评价方式(如针对作品创作的各个方面其他学生随时可以向作者提问,也可以直接发表自己的评价意见等)。精彩的创意,恰当的技术应用,学生准确的点评,教师画龙点睛式的总结,都让其他学生受益匪浅,我也深深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意义。
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思考,也是大家相互交流、彼此分享经验的过程,促进了学生进一步的有效学习。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个主题学习的总结,更是下一段学习的起点和动力,这样就形成了良性的愿学循环。
五、实时互动的教学网,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每个主题探究活动开始时,我用大屏幕出示本节课的课前准备。学生进入机房后打开电脑,按照屏幕要求从桌面“课堂资料”快捷方式访问服务器,复制本节课所用素材,并根据课件提示预习本节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通过“红蜘蛛电子教室”的管理功能,教师对学生机进行广播,精讲点拨,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就可以同步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并与教师适时互动。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后可通过教学网直接提交作业,教师在第一时间就可以看到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这样就提高了课堂效率,使交流更便捷。
六、高效实用的微课程,延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开展每一个主题活动时,我都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为此,我制作了微课程:设计了学习任务单、录制了微视频、准备了必要的方法指导。从“探究任务”到“巩固任务”再到“拓展任务”,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由浅入深的逐一完成。在自主探究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参考方法指导和教师提前录制好的微视频,根据自己的疑惑以及视频中讲到的相关步骤,有重点的查缺补漏。这样的学习,质量更高,为基础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可以选择的机会,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知识活学活用。
总之,在新课程环境下学生主题学习的研究和时间,应着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题的探究者、学习问题的发现者、活动协作的参与者、知识意义的构建者。基于主题展开的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围绕着主题为前提,将探究作为活动的灵魂,充分凸显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学生和教师都感到满意和成功。
信息管理岗位认知实习活动方案 篇9
活动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10级学生必读)
信 息 学 院
2011年6月29日
2011年信息学院信息管理岗位认知实习活动方案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认知实习是在学生即将开始学习专业理论课程之前进行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也是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态度、专业能力,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自我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我系2010级信息管理管理专业学生认知实习做如下安排:
一、认知实习的教学目标
(1)深入社会企业、公司,了解实习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以及公司信息化管理的情况,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专业感性认识,为今后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2)通过实习,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使其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
(3)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习,让学生了解将来工作的真实职场环境、熟悉工作岗位、认识岗位能力要求。
二、实习时间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安排,信息管理岗位认知实习安排在第一学年的暑假(2011年7月11日到8月26日),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至少四周时间的信息管理岗位认知实习。
三、实习内容与要求
实习单位由学生自行确定,实习内容主要是认识或了解以下内容,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其中一项或两项进行调查。
1、对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软件的使用与维护管理的认识。
2、对网页设计与网站维护的认识。
3、对多媒体技术、动画设计与制作的认识。
4、对计算机及网络的软件维护和管理的认识。
5、应用计算机进行相关的业务管理认识。
6、对办公文员岗位职责和需求的认识
7、其他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相关的认识。
实习活动完毕后,由学生本人认真撰写实习报告。围绕实习内容,根据实习中调查和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实习报告具体要求如下:
①题目自拟,字数要求在2500字以上。
②用A4纸单面打印(摘要、目录单独占页,从前言开始在页面右下方编页码,正文为单倍行距,格式详见实习报告模板)。
③实习报告内容必须包括:实习目的、实习任务、实习单位简介、实习的具体内容、实习体会与小结。
④实习报告中必须有本人参加实习的现场照片。
⑤开学后第二周周二之前以班为单位,由各班学委汇总,将实习报告交到信息学院信息管理教研室。(3号教学楼三层)。
四、实习考核及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审阅实习报告,综合学生的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实习报告等给出评语及成绩。本次实习报告学分为1分。
信息学院
会计信息质量年活动的工作方案 篇10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进一步激发全市会计从业人员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工作热情,促进全市会计从业人员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双提高,全面提升企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杜绝两套账、做假的账、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由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联合举办“会计信息质量年活动”,特制定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为主要内容,全面提升会计管理水平,强化财务内控管理,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大提高。
二、目标要求
充分发挥会计信息质量在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进一步规范会计秩序,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财政增收,在全市会计行业营造文明守纪、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三、方法步骤
本次活动自3月起贯穿整个年度,分宣传发动、学习培训、自查自纠、检查整改、考核验收五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3月1日至3月31日)。
坚持教育指导为先的理念,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基层财政网等网络发布以“学《会计法》《税收法》《预算法》“三法”,促进全市会计从业人员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双提高”为主题的倡议书,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大会计人员诚信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财会人员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诚信意识,努力打造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会计队伍。
(二)学习培训阶段(2017年4月1日至5月31日)。
要求广大会计从业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学习采取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此期间,我们将举办“诚信会计征文比赛”、《会计法》《税法》《预算法》“三法”知识竞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会计新准则专项培训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调动会计人员学习积极性,提高会计人员法律意识,使“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的账”的思想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于活动中表现优秀的会计从业人员予以表彰。
(三)自查自纠阶段(2017年6月1日至6月30日)。
要求广大会计从业人员根据“三法”知识学习,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情况进行自查自纠,对自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四)检查整改阶段(2017年7月1日至7月31日)。
由市财政局、市经信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单位联合组织全市财税执法大检查活动,对各单位会计入职资质情况,会计信息质量状况、单位完税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单位及时整改,以达到提高工作质量,降低财务风险,促进全市财政增收的目的。
(五)考核验收阶段(2017年8月1日至10月31日)
将“会计信息质量年活动”开展情况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对全年活动中表现优异的镇(街、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及个人予以表彰。同时,加大违纪行为的惩戒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问题,切实达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目的。
四、组织领导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方案 篇11
一、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班幼儿由于受其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也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事物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那么,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创设一个富于激发幼儿情绪、情感的情境,将教学内容故事化、情景化,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将极大地提高他们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如在撕纸活动“夏天的绿伞”中,笔者受幼儿喜爱的动画片的启发,用动画情境式的课件向幼儿讲述了一个富有情趣的故事:夏天到了,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在一棵光秃秃的大树干上,一只小鸟在“喳喳”地哭,没有树叶遮荫,小鸟热得太难受了。孩子们一下子被故事情境吸引了,积极帮小鸟想出撕树叶好而快的方法。
可见,巧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况境,不仅能让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而且能促使幼儿快乐地参与活动。
二、巧用多媒体化难为易,变静为动,
突破重难点
每节活动,都会有重点、难点,而许多活动都是在操作中来突破重点、难点的。但对于美术活动尤其是绘画活动来讲,几乎没有练习的机会,要求“一次成型”。单纯、枯燥的讲解重点、难点不易于幼儿们接受,同样缺乏主动性。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重点、难点融在课件当中,通过课件演示、提问引发幼儿思考,从而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突破重难点。同时幼儿们在这种再思考的过程中,不仅发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也会提出更为新奇的想法,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如在小班上学期进行的画直线练习中,教师考虑到生动的形象与丰富的内容更能引起小班幼儿的共鸣,于是决定从幼儿喜爱的动画形象“灰太狼和喜羊羊”入手,设计了绘画活动“关住灰太狼”。这次活动的重点是学习在指定范围内画直线,难点是较好地控制用笔的力度,不将直线划出框。教师在课件中加入动态情景,在提高幼儿参与兴趣的同时,突破重难点。 “灰太狼来啦!”在喜羊羊呼救声中,幼儿身临其境,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在讨论怎样帮助喜羊羊时,孩子们说用笼子把灰太狼关起来,于是,教师用课件演示了画笼子的栏杆。为了突破难点,教师设计了两个情景,一个是栏杆间距大,一个是栏杆没有画到底,结果灰太狼逃跑了。孩子们忙说:“灰太狼跑了,栏杆要密一点。要画到头,不能有漏洞。”孩子们积极的动脑筋想办法,在这其中,活动的重难点不攻自破。
运用多媒体课件,解决了传统美术教学中范例图像小、速度慢、涂色费事、教师背对幼儿、易挡住幼儿视线等问题,幼儿不但能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而且如有疑问,计算机可以再次演示,强化示范步骤。同时,多媒体还可以把抽象化为具体,把原来活动中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变为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可视物,巧妙地解决了重难点。如美术活动“手指点画”,其重点和难点就是让幼儿了解点画的正确操作方法,利用自己的小手点画出美丽的世界。若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幼儿肯定不能理解这一绘画方法。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便可将小手点画的过程分开演示:先用自己的一根小手指去沾调色盘里教师已经弄好的颜料,接着在已经画好的图画轮廓中点上一点,然后再去沾点颜料,换色时一定要将手指擦干净。这样就给幼儿一个清晰的操作过程,手指点画的方法突出了,难点也一一化解了。
三、巧用多媒体调动感官,让思维飞翔
多媒体课件有色彩丰富的画面,优美的动画,并配有优美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使其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画其所爱,画其所想。
在涂色活动“大树妈妈换新衣”中,教师选择了富有情趣的图片欣赏,同时插入声音,使课件声形并茂。孩子们尽情欣赏着课件中出现的各种颜色变化的树叶,而当进入到课件创设的问题情景时,孩子们受前面图片的启发,并没有拘泥于树叶只有绿色的这种“框框”,纷纷说出各种各样的颜色,并为大树妈妈换上了多彩的衣服。
四、巧用多媒体捕捉亮点,欣赏提升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往往是为得到成人的认可而学习,所以托班孩子画完后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认可,而总结讲评就顺应了孩子这一心理需求。在幼儿作画中,教师会运用相机或录像方式,从三方面捕捉幼儿作品,为美术活动结束前的评价做准备:第一,捕捉与别的幼儿不一样的绘画作品;第二,捕捉当天绘画活动中有突出进步的幼儿作品;第三,捕捉当天幼儿绘画需要改进以至于延伸到第二天活动中的幼儿作品。在美术活动结束前运用大屏幕,让幼儿看到作品的每一个细节,由于扩大了可见度,大家都能清晰地看到彼此的作品,有了一定的比较,从而也能接受老师的建议,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巧设情境,化难为易,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善于捕捉每一幅画中的亮点,针对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可以使幼儿始终保持对绘画的浓厚兴趣,相信每名幼儿画笔下都将有一片美丽的风景!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方案 篇12
主办单位:山西省委宣传部, 山西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山西省教育厅,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承办单位:山西省经贸决策咨询中心, 山西经济和信息化出版传媒中心
协办单位:各有关部门、省内大中型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
组委会办公室: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综合处
评委会成员:省委宣传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教育厅、省社会科学院的相关领导及相关政府部门领导、省内有关专家。
二、活动时间
活动分四个阶段。其中:征集阶段为7月1日-10月20日;评审阶段为10月21日-11月20日;公示阶段为11月21日-12月10日;表彰阶段为12月11日-12月20日。
三、参考选题
具体有以下5大类选题供参考。
(一) 全省“9+1”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
包括经济运行监测预警调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节能低碳绿色发展、资源综合利用、信息化发展、创新驱动技术引领、特色产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等方向。
(二) 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包括创新产业转型促进机制、完善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健全循环经济促进机制、建立资源型产业与非资源型产业均衡发展机制、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创新投融资模式等方向。
(三) 构建山西特色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包括加快传统产业的兼并重组步伐、加快构建以煤炭等资源为优势的全产业链、大力发展煤基新兴产业、技术创新主体建设和发展对策等方向。
(四)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四个着力”
包括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势等方向。
(五) 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包括两化融合与信息产业创新发展、两化融合与中小微企业发展、两化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两化融合投融资体系等方向。
四、论文要求
论文应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具有较高的理论学术水平和决策参考价值, 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严谨、结构完整、数据真实、语句精炼, 对推动我省工业转型升级具有较强的指导性。
来稿统一使用word格式, 用A4纸打印, 在论文封面注明“优秀论文征集评选活动投稿”字样, 寄至山西经济和信息化出版传媒中心, 并将电子版发送至xdgyjjxxhx@163.com邮箱。
五、评选方式
评选活动分为初审和复审两个阶段。初审分大众评审和评委会评审。在初审通过的论文中评选获奖论文, 其中大众评委评分占40%, 专家评委评分占60%, 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 取平均分, 按分数高低确定等次。
六、奖项设置及成果运用
本次征集评选从观点、内容、结构、语言四个方面进行评审。设一等奖3名, 二等奖6名, 三等奖10名, 优秀奖、鼓励奖若干。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将获得由省委宣传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教育厅和省社会科学院联合颁发的荣誉证书和奖品。
活动获奖论文将结集成册, 供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方案】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活动方案11-18
信息技术应用大赛活动方案10-26
第六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活动方案09-13
信息技术教研组长职责07-1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08-28
信息技术部组建方案12-01
道里区2009年度信息技术(电化)教育工作市,区级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方案10-15
信息技术社团活动教案09-24
信息技术三年行动方案01-07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