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第二课堂活动总结(共14篇)
信息技术课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篇1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信息技术
第 二 课 堂 活 动 总 结
马翰文
和硕县第四小学榆树园分校
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这学期,在学校的支持和组织下,我们继续开展了小学计算机第二课堂,通过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力的开发了学生的智力,锻炼了孩子的手的协调能力。为了下学年能更好的开展计算机第二课堂,以便以后能做到取长补短,有所提高,特将这一学期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培养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
《信息技术》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教学中要以讲为辅,以练为主,以用为目的,使学生在练习中、实践中或“玩”中学会如何使用电脑,改变过去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呆板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课程自身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开学时,学生大多数刚接触电脑,对电脑有着一种神秘感,对学习电脑也有着一种极大的兴趣感,作为教师要怎样才能将学生的这种兴趣继续保持下去呢?我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先问学生什么是电脑,电脑有什么作用,然后根据书本讲了许多有关电脑方面的科学知识,让他们感到电脑原来是这样一回事,使他们对电脑有了一定的认识,打破了不敢碰电脑的神秘感。接着讲解了电脑的作用,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游戏入门,学习指法
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例如对于最基础的学习内容——学习指法。这个内容的学习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在这种情况下,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就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在教学鼠标的使用时,有些学生不敢握鼠标,或是操作不灵活,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我采取的是游戏结合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鼠标的操作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安排一些拖箱子(训练拖动)、纸牌(单击、双击)和扫雷等游戏,通过游戏,学生的操作熟练程序掌握得好快。
三、小组互助、协作学习
由于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方面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对计算机有着深厚的兴趣,他们对计算机知识了解的很多,有的家庭有条件从小接受计算机教育,在操作技能方面水平很高,可以说是“小专家”,而有的学生在校外从未接触过计算机,在本学期只是第一次接触,在这方面是一片空白,于是,在开始的时候,我将每一个班按每列分成了若干个小组,每组有6个人,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在教学的时候,同学们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帮助,监督检查。水平相当的能一起探索、实践,基础差的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得到基础好的、学习兴趣深厚学生的帮助,这样发挥了优秀学生“小老师”的作用,激励其更加努力。这样教学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例如在学习时,老师布置好一个任务,通过小组学习,使这个任务是由学生进行解决的,而不是教师将方法直接讲给他们。
通过实践证明,小组学习不仅使学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发展。
四、开展竞技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养成学习的习惯,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方法,能够正确掌握指法的击键方法。因为指法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又是枯燥的,所以有必要开展一些活动以维持学生学习的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比赛的方法进行,每过一个阶段进行一次比赛活动,由每小组先进行,然后由组内评出最好的,再由评出的进行互评,通过这些活动,不仅使用枯燥无味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活动,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个个都想争着做个打字高手,从而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另外,本学期在校内开展了“打字小能手”比赛,通过比赛,提高了学生的竞技水平。
经过本学期的学习,第二课堂的学生们电脑操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也有不足之处,学生的指法准确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在教学方面不断改进,吸取好的教学方法,维我所用,才能让他们在有限的电脑课里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马翰文
和硕县第四小学榆树园分校
信息技术课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篇2
本学期, 我在初二的信息技术课中运用了“主题活动”式的教学模式, 和学生共同确定并完成了《海报制作》《用电子表格加工数据》《数字音频加工》《数字视频加工》四个主题活动的探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资源的丰富, 使学生对主题活动充满期待
在《海报制作》主题活动中, 使用的海报背景, 学生可以自己设计, 也可以从网上下载图片。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后者。那么,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 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是我开展小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通过遨游网络获取信息, 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受。有的学生下载的图片还带有水印, 我提醒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很快就想到Photoshop的裁剪功能和仿制图章两种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 使背景更加纯净。学生在处理图片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了软件的使用方法, 提高了操作技能, 在实际的应用中学会了发现问题, 并想尽办法做到了知识的灵活应用, 真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信息技术为主题活动提供获取资料的途径, 使“活动”资源更丰富。
二、考试系统的随时检测, 明确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做《用电子表格加工数据》这个主题活动时, 学生究竟掌握到什么程度, 我心里还真的没底。我想到了在准备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时用到的考试系统, 于是准备了7个操作题, 4个用于练习, 让学生先熟悉并适应这个软件, 3个用于检测。实践证明, 用在阶段性检测更显现出它的优势:在实际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更加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学生通过日常练习对检测流程、检测方式得心应手, 又可为初三信息技术学业考试打下基础。学生课堂变成利用所学知识闯关的挑战, 系统可根据答题情况给予评分, 并指出答题中的错误, 学生通过改正失误再次评分, 这个步骤可反复多次, 直到评到满分交卷。系统将信息技术教学变成动态互动的过程, 检测结束后, 导出成绩, 教师可看到每个知识点出错的比例, 实时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生活化的任务驱动, 激发了学生参与主题活动的热情
《数字音频加工》这个主题是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字声音单独的表达思想, 并能为今后的多媒体制作提供有效的音频素材。这个主题从信息需求的视角出发分为《体验数字声音》《录制数字声音》《编辑数字声音》三个部分。如在《体验数字声音》一节中,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软件, 播放最近流行的各种数字声音文件, 并制作充满个性化的播放清单, 体验歌词秀;在《录制数字声音》一节中, 录制周一升旗仪式中班级展示节目的音频, 为班级活动作出自己的贡献;在《编辑数字声音》一节中, 使用Goldwave软件剪辑手机来电铃声、合并声音文件, 给语文课上刚学习的杜甫的《春望》配上合适的音乐。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的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探究活动,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提高了课堂效率, 学生作出了富有创新性的声音作品。
四、评价方式的有效, 形成了良性愿学循环
(一) 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在主题活动中, 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过程性评价, 在平时的授课中, 我设计了课堂评价量表, 包括课堂常规和精彩课堂两个维度, 每个维度又包含三个方面, 对每个学生每节课的课堂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
在此基础上, 每完成一个主题, 再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价:自评、小组成员间互评、教师评, 这样做的目的既肯定了过程活动的价值, 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真实地表现自我, 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让每个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体验完成不同任务的成功。
(二) “作品展示会”———另一种评价方式
《数字视频加工》对学生来说并不太陌生, 我投入很多时间精心设计准备各个教学环节。我把主题按照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个小任务。每个任务结束, 我都会让学生通过红蜘蛛电子教室提交一个视频作业。所有实践任务结束, 我和学生开展了一次愉快而有收获的“作品展示会”。
在“作品展示会”上, 我给每个学生同等的机会在组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说明, 让学生说自己的创意、用到的技术、出彩之处, 最后说说作品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这一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 还同时融合了学生间互评, 教师来回的巡视也参与评价等多种灵活的评价方式 (如针对作品创作的各个方面其他学生随时可以向作者提问, 也可以直接发表自己的评价意见等) 。精彩的创意, 恰当的技术应用, 学生准确的点评, 教师画龙点睛式的总结, 都让其他学生受益匪浅, 我也深深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意义。
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既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思考, 也是大家相互交流、彼此分享经验的过程, 促进了学生进一步的有效学习。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个主题学习的总结, 更是下一段学习的起点和动力, 这样就形成了良性的愿学循环。
五、实时互动的教学网, 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每个主题探究活动开始时, 我用大屏幕出示本节课的课前准备。学生进入机房后打开电脑, 按照屏幕要求从桌面“课堂资料”快捷方式访问服务器, 复制本节课所用素材, 并根据课件提示预习本节内容, 做到心中有数。通过“红蜘蛛电子教室”的管理功能, 教师对学生机进行广播, 精讲点拨, 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就可以同步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 并与教师适时互动。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后可通过教学网直接提交作业, 教师在第一时间就可以看到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 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这样就提高了课堂效率, 使交流更便捷。
六、高效实用的微课程, 延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开展每一个主题活动时, 我都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为此, 我制作了微课程:设计了学习任务单、录制了微视频、准备了必要的方法指导。从“探究任务”到“巩固任务”再到“拓展任务”, 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由浅入深的逐一完成。在自主探究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参考方法指导和教师提前录制好的微视频, 根据自己的疑惑以及视频中讲到的相关步骤, 有重点的查缺补漏。这样的学习, 质量更高, 为基础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可以选择的机会, 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把知识活学活用。
“主题活动”助力信息技术课堂 篇3
本学期,我在初二的信息技术课中运用了“主题活动”式的教学模式,和学生共同确定并完成了《海报制作》《用电子表格加工数据》《数字音频加工》《数字视频加工》四个主题活动的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资源的丰富,使学生对主题活动充满期待
在《海报制作》主题活动中,使用的海报背景,学生可以自己设计,也可以从网上下载图片。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了后者。那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是我开展小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任务。学生通过遨游网络获取信息,获得更多的体验和感受。有的学生下载的图片还带有水印,我提醒学生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很快就想到Photoshop的裁剪功能和仿制图章两种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使背景更加纯净。学生在处理图片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了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了操作技能,在实际的应用中学会了发现问题,并想尽办法做到了知识的灵活应用,真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信息技术为主题活动提供获取资料的途径,使“活动”资源更丰富。
二、考试系统的随时检测,明确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在做《用电子表格加工数据》这个主题活动时,学生究竟掌握到什么程度,我心里还真的没底。我想到了在准备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时用到的考试系统,于是准备了7个操作题,4个用于练习,让学生先熟悉并适应这个软件,3个用于检测。实践证明,用在阶段性检测更显现出它的优势:在实际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更加注重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学生通过日常练习对检测流程、检测方式得心应手,又可为初三信息技术学业考试打下基础。学生课堂变成利用所学知识闯关的挑战,系统可根据答题情况给予评分,并指出答题中的错误,学生通过改正失误再次评分,这个步骤可反复多次,直到评到满分交卷。系统将信息技术教学变成动态互动的过程,检测结束后,导出成绩,教师可看到每个知识点出错的比例,实时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三、生活化的任务驱动,激发了学生参与主题活动的热情
《数字音频加工》这个主题是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字声音单独的表达思想,并能为今后的多媒体制作提供有效的音频素材。这个主题从信息需求的视角出发分为《体验数字声音》《录制数字声音》《编辑数字声音》三个部分。如在《体验数字声音》一节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软件,播放最近流行的各种数字声音文件,并制作充满个性化的播放清单,体验歌词秀;在《录制数字声音》一节中,录制周一升旗仪式中班级展示节目的音频,为班级活动作出自己的贡献;在《编辑数字声音》一节中,使用Goldwave软件剪辑手机来电铃声、合并声音文件,给语文课上刚学习的杜甫的《春望》 配上合适的音乐。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设计的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探究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作出了富有创新性的声音作品。
四、评价方式的有效,形成了良性愿学循环
(一)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在主题活动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为了更加有效地实施过程性评价,在平时的授课中,我设计了课堂评价量表,包括课堂常规和精彩课堂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又包含三个方面,对每个学生每节课的课堂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
在此基础上,每完成一个主题,再进行一次阶段性评价:自评、小组成员间互评、教师评,这样做的目的既肯定了过程活动的价值,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真实地表现自我,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体验完成不同任务的成功。
(二)“作品展示会”——另一种评价方式
《数字视频加工》对学生来说并不太陌生,我投入很多时间精心设计准备各个教学环节。我把主题按照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个小任务。每个任务结束,我都会让学生通过红蜘蛛电子教室提交一个视频作业。所有实践任务结束,我和学生开展了一次愉快而有收获的“作品展示会”。
在“作品展示会”上,我给每个学生同等的机会在组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说明,让学生说自己的创意、用到的技术、出彩之处,最后说说作品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这一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还同时融合了学生间互评,教师来回的巡视也参与评价等多种灵活的评价方式(如针对作品创作的各个方面其他学生随时可以向作者提问,也可以直接发表自己的评价意见等)。精彩的创意,恰当的技术应用,学生准确的点评,教师画龙点睛式的总结,都让其他学生受益匪浅,我也深深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意义。
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是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思考,也是大家相互交流、彼此分享经验的过程,促进了学生进一步的有效学习。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个主题学习的总结,更是下一段学习的起点和动力,这样就形成了良性的愿学循环。
五、实时互动的教学网,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每个主题探究活动开始时,我用大屏幕出示本节课的课前准备。学生进入机房后打开电脑,按照屏幕要求从桌面“课堂资料”快捷方式访问服务器,复制本节课所用素材,并根据课件提示预习本节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通过“红蜘蛛电子教室”的管理功能,教师对学生机进行广播,精讲点拨,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就可以同步了解教师的授课内容,并与教师适时互动。学生完成探究任务后可通过教学网直接提交作业,教师在第一时间就可以看到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这样就提高了课堂效率,使交流更便捷。
六、高效实用的微课程,延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开展每一个主题活动时,我都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为此,我制作了微课程:设计了学习任务单、录制了微视频、准备了必要的方法指导。从“探究任务”到“巩固任务”再到“拓展任务”,根据学生自身情况由浅入深的逐一完成。在自主探究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参考方法指导和教师提前录制好的微视频,根据自己的疑惑以及视频中讲到的相关步骤,有重点的查缺补漏。这样的学习,质量更高,为基础不同的学生提供了可以选择的机会,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知识活学活用。
总之,在新课程环境下学生主题学习的研究和时间,应着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题的探究者、学习问题的发现者、活动协作的参与者、知识意义的构建者。基于主题展开的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围绕着主题为前提,将探究作为活动的灵魂,充分凸显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得学生和教师都感到满意和成功。
信息技术小组活动总结 篇4
兴趣班活动情况:按照学生自愿报名与教师选拔相结合的原则,兴趣班由20名学生组成。兴趣班在朝阳区开展了15次教学活动,参加了计算机竞赛。
兴趣班的组织和教学进度:为充分尊重学生兴趣,为以后的比赛做准备,教学内容包括幻灯片制作、电子报纸设计、软件表演;
幻灯片制作:主要涉及软件应用技能和布局规划的知识。
电子报设计:学习使用文字编辑软件的技巧,学生很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并将其应用于网页编辑制作。
软件表现:学习成语接龙、巧巧板、天女散花等软件的使用技巧,为比赛做准备。兴趣班的大部分同学都参加了5月份的比赛,结果还没有沟通,同学们自我感觉良好。但是既然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我觉得不会很理想。
经验总结: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身学习需求的认知倾向,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内在动力。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在本次兴趣班的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强大力量,让学生学以致用,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学完后立即应用到自己班级网页的维护中,既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完成了老师上交的班级网页的制作和维护。
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学习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这时高年级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答,同学们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在兴趣班的活动开展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是学生的自制力问题,有的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总有部分自制力较差的学生借机会上网聊天甚至玩游戏,造成不好的影响。其二,学生视野不开阔,不善于从大量素材中选择合用的素材,制作手法不够大气,配色所需的美术功底也欠缺。
因此,对于今后的兴趣班活动,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兴趣班活动质量:
1、加强管理。约束学生的上网聊天和玩游戏行为,高效应用兴趣班时间。
2、与美术老师配合工作。在适当的时候请美术教师讲授有关色彩搭配的知识,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感觉,提高美术功底。
信息技术奥赛小组活动总结 篇5
一个学期的信息技术奥赛兴趣小组工作已经结束,在学校的正确指引和全校班主任的大力支持下,我紧紧围绕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以及信息技术奥赛的教学特点,完满的完成了信息技术兴趣小组的各项工作。现对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1、充分发挥奥赛编程的能充分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思维能力。
PASCAL编程的学习主要以学生自学、锻炼思维为主的,各种形式的编程都是为学生学会思维作基础的。正是由于PASCAL的这一特点。我们首先将奥赛小组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的小组:即已经有较好基础的学生为一组、其他学习时间短的学生为一组。这样更易于学生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基础较好同学的主要教学内容的是分治算法、回溯算法、分支定界、动态规划为主;学习时间短的同学等主要学习程序设计基础、PASCAL语言基础、递归算法、集合和记录、Turbo Pascal文件、指针变量及线性链表。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在学习Turbo Pascal文件时,我们指定要学的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去体会,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经过几个月的学习与活动,发现学生学习效果非常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学和创新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2、开展的竞赛活动。
为了检验学生在奥赛兴趣小组的学习情况,我还分别在不同阶段举行了个人比赛。在刚刚学完基础知识后,举行了基础知识竞赛和小组内部的知识竞赛。由于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奥赛兴趣小组的学生知识掌握的更扎实,而且更重
要的是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学生学习PASCAL、锻炼思维的积极性。现在,大家都以会编程来给自己的大脑做体操为荣。
3、需要认真做好梯队建设,有优秀学生即将升入高一级学校,需要补充新鲜血液。这项工作还需要广大班主任的支持。
4、存在的不足:
(1)教师理论水平还要进一步提高和加强。教育教学的方法也有待提高。
(2)在课堂的指导力度还不够。在教学计算某些程序时,总感力不从心。
(3)兴趣小组的管理方面还需要加强。
5、一步的工作打算:
(1)积极参加各级业务培训学习,并不断通过自学提高自己的棋力水平。
(2)继续在以后的工作中开展各种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素质。
信息技术活动课总结 篇6
本学期信息技术活动课本着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素质为主要目
标,使学生能够把技术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相结合,进行创造性活动,获得可持续发展,善于获取、处理、传递各种信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筛选知识和创造知识,就必须建立起一套以新的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基本技能培养体系,培养学生从主要记忆信息到主要应用信息和创新信息。
在活动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
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进行学习的能
力,培养学生进行信息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协作意识和新时代价值观念:
(一)它是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教育活动。在这一点上,它与其它学科课程没有区别。
(二)它具有实践性,即学生在现实(或模拟现实)的情境中开展活动,从而获得直接经验。
(三)最主要的是活动中最大程度地使学生具有独立性和丰立性,从而促
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培养创造精神。它符合活动课程的三项基本特征。如何设计活动课的“活动”呢?我们认为刘修文的活动课程四个原则很有道理:依靠每个学生,遵循实践性原则;相信每个学生,遵循自主性原则;理解每个学生,遵循趣味性原则;尊重每个学生,遵循创造性原则。我们在设计和实施活动课中遵循上述原则,开展系列活动。由于活动课没有固定的大纲和教材,都是自行设计教学方案,除了遵循上述原则之外,我们还讲究:(1)活动重点的突出;(2)活动时间的把握;(3)活动内容的选择;(4)活动措施的得力。
信息技术课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篇7
一、巧设教学活动, 激发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教学实践中, 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适量加入游戏, 学生能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电脑的很多绝妙之处,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例如, 在上拼音打字练习课时, 我在课前五分钟设计了“指法接龙”小游戏, 老师可以随意说出26个字母中的某一个, 看哪些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说出它的正确指法;或者是由老师说指法, 学生说出对应的字母。由于复习是以比赛和玩的形式进行, 所以学生学习的劲头很足。在学生练习后, 我便利用“金山打字”软件中多种打字小游戏, 如“打地鼠”“吃苹果”等, 训练学生的击键速度与准确性。同时, 我也会相应地设计小任务, 因此学生在玩打字游戏的时候, 都是非常认真的, 也没有乱打的现象。通过游戏训练法, 不知不觉锻炼了学生手指灵活度, 提高打字速度和准确率,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打字练习的兴趣。经常进行类似这样的活动, 把游戏贯穿于每次教学活动中,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 在活动中, 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并用, 提高了感知效果, 学生乐在其中, 学在其中。
二、在创作过程中与学生合作, 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将新知与复习部分布置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完全放手, 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 自己钻研、自主学习。同时, 新课程标准中也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视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为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增强学生的协作精神, 使之认识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在信息技术课堂中, 学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练习内容, 体会与人分享的乐趣, 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 以此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例如, 在学习word时, 我就结合本学期中学校每月主题活动, 要求学生制作电子小报, 学生要在一个星期内收集文字、图片资料, 这就需要学生与同伴合作。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 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在课上, 组内同学有的画画, 有的输入文字, 有的设计版面, 有的插入图片,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学生们通过这节课不仅学到了知识, 还在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同时, 收获了喜悦。
三、通过作品的评价、交流,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 主要以操作和实践为主, 所以,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也和其他学科评价存在一定差异。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精彩之处,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 在讲“走进埃及”一课时, 当学生完成了作品后, 我将部分学生的作品展示, 并组织学生进行有效评价。学生各抒己见, 有的同学甚至能从这些作品中找出一些共性的问题, 并提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 以及需要如何改正。当然, 在评价的过程中少不了教师的评价, 教师在评价时, 也不能只选择好的作品进行评价, 对于问题较多的作品, 教师应先找出学生在作品设计上最大的亮点, 然后再根据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与此同时, 教师也应教会学生, 要认真品评同学们的作品, 无论作品设计得怎样, 大家都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 这样才能达到有针对性的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开展活动式教学以来, 学生获得了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活动式教学有着独到的优势, 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但是, 每种好的教学方式都是配合一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的内容而展开, 发挥活动式教学的最大长处, 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解读技术课程课标 (信息技术部份) .
信息技术课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活动课是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小学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开发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在实践中,我们对“如何有效地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这类问题,常常因为面对的学生过多、学生兴趣不浓,感到力不从心。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全面、深入渗透,教育进入信息化时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同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也指出要“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各个学科致力于信息技术与本学科课程整合的今天,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中,有意识地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中,听了许多专家的讲座,大力提倡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本文将以课例《换把椅子坐一坐》《认识我自己》反思我校信息技术与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堂的有效融合。
一、信息技术贯穿于心理健康活动课堂各个阶段
1.团体热身阶段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前导入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这节课的效果。导入的方式方法有很多,例如情景、故事、游戏、类比、启发、音像、图示导入等。
如,《换把椅子坐一坐》一课的导入,“比比哪个苹果好”,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带着好奇心进入后面的环节,现实课堂中,我左右手各拿一个苹果,让学生进行观察后请个别同学上台来观察,从而得出到底哪个苹果好。这样的演示后排的学生无法看清到底两个苹果有什么不同。而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翻转技巧,将苹果图片展示在PPT中,这样学生就可以很直观地进行观察了。“撕纸游戏”,通过教师说,学生做来完成任务,最后可能会有不同的形状出现,为了更好地分享和对比,就可以把可能出现的形状拍成图片,在PPT中展示,学生对比。这样良好的导入融洽了师生关系,营造出和谐气氛,激发了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引发学生表现欲,让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2.团体转换阶段
为了更好地创设课堂情境,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存贮记忆、高速运转、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的功能和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技术集中于课堂,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在《换把椅子坐一坐》这节课中,“我是森林冒险家”是需要学生先进行自我选择,后小组讨论,为了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不仅制作相关森林场景的图片,我还选择了一首符合意境的音乐,让学生有情真意切的体验,进而做出选择,并且思考理由。再比如,在《认识我自己》这节心理活动课上,我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画像”。在学生作画的时间内,我播放一首好听的轻音乐,使得学生变得更加冷静和理性,能够更好地对自己进行详细具体的描绘,对自己的内心进行更好的反思,从而促进了后面分享环节的热烈展开。
3.团体工作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们可以提供讨论案例和材料,丰富活动课内容,节约课堂宝贵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活动的过程中和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将活动过程中的真实体悟与现实中的自我进行对照。
在心理活动课《换把椅子坐一坐》中,为了引导学生体验如何从模拟情境到现实生活中进行换位思考,在上课的时候,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真实生活情境的录像:小东和小西在楼梯口相撞后两种不同的表现。看了录像后,学生都尝试着运用课堂所学进行分析,这样既增加了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也让学生在视觉上有了直观感受。这种巧妙地运用录像回放的手法,教育效果是其他方法很难达到的。之后引导学生进入实际演练阶段,我事先利用翻转课堂思维导图模式收集了学生中存在的烦恼,制作成“烦恼树”,“树上”长满了小小的“烦恼果”,对果子进行编号,让小组选择号码,利用触发器,点到小果子,小果子就变大,这样就可以很直观看到果子上的烦恼是什么,而不会因为有些学生距离较远而看不清。再次点击大果子时,就在相应号码的小果子上显示出来。这种触发器技术的运用,直接给学生视觉上的直观感,而且抽号码后知道题目的形式,有种神秘感,学生有兴趣参与其中,这是简单的讲解所不能达到的。
4.团体结束阶段
活动课结束时,提出思考问题,课后延伸环节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时间很短,但是不可缺少,否则这节课就不完整。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必须把课堂上的活动、感悟以及新的认知和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通过不断练习,才能形成心理素质。在这里,提出让学生尝试完成的活动作业,通过PPT展示的样例和要求,便于学生模仿,让学生有清晰、明确的理解,知道如何做。在《认识我自己》一课的结束部分,我通过视频播放心理健康手语舞《我真的很不错》,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结束本课,帮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看待自己、认识自己。活动中,教师要先示范,学生起立,精神饱满地用自信的声音喊出来,并做动作,一遍比一遍更有力量和速度,进而引发学生共鸣。
二、信息技术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活动课效果的反思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占优势。多媒体课件中集光、形、色于一体,能使抽象化为形象,静态变为动态,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直观形象、新颖生动。因此,如果能将以往枯燥乏味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转换成多媒体课件,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1.分清主次合理运用
信息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技术应该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要在认真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哪些环节需要多媒体技术,展示什么内容,如何进行展示。处理好多媒体使用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离不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而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人”与“机”的交流是单向的,且缺乏能动的情感交流,这就决定了在一堂课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课堂构成的主要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活动—体验—分享—交流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而多媒体的使用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人机交流不能取代人与人的交流,也就是说不能让多媒体主宰课堂。
2.有机结合促进成效
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应该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课件,力求画面简洁、主题鲜明,动态影像与音效适量,防止学生出现视觉疲劳与注意力分散。上课时准确把握好时间安排,给学生留出思考和记录的时间。尽可能把教学环节明确标注在课件上,比如,快乐热身、共同探讨、引发问题、观点汇集、尝试实践、总结思考等,这样使活动课教学环节更加清晰,活动氛围与层次更明显。
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一名高素质的教师不仅应该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教学技能和方法,还必须会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师必备的一种素养,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的设计、制作与使用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越来越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活动课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婷婷.浅谈微课程在小学心理活动课中的应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23).
[2]邓公明.巧用信息技术,演绎精彩心理课堂[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6).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活动总结 篇9
第一阶段:教学设计活动
经教导处、信息处、各教研组长检查,确定全体教师进入第二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评比中。
第二阶段:教学实践活动
经教师进一步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后,从9月5日起,到9月20共进行了15天的课堂教学实践课活动,学校里组织此次活动的领导小组成员共8人,对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教学实践评价。参与活动的工作人员迟建波、李立梅、祝艳清等教师工作负责,放弃休假加班加点,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结束后信息处建立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课程,展示教师了参赛内容。
此次活动对学校整合工作的开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从教师的实践课来看主要有以下的优点: 教师已经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之一,能够有意识地渗透信息意识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理念,能够将信息技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方法和手段融于教学过程之中。在导入、讲解、提问、直观演示、多媒体使用、总结和评价学生等环节,参加实践活动均展示了自己较高的教学技能水平。
大多数教师能够体现信息技术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研究性和反馈及时的优势,并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突出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作用。课中大多数教师虽然仍采用PPT文档,但配合活动后应用的层次有了较高的提升。如“放飞自信”一课中,一幅静态的图像通过活动的实施、使信息技术的应用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这样的训练,做到了技术与知识的有机整合。可以看到教师无论采用哪种类型的课件,只要有效的设计好学生活动,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也说明PPT文档仍可以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主流。
在开设的18节实践中教师均做了精心的准备,课程资源丰富,手段多样化。如:“滑动变阻器”采用了仿真物理实验软件,“物理实验专题”和“抛体运动的研究”采用了网络教学方法,“圆锥曲线中的对称问题”、“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对称与旋转的复习”等采用了几何画板,此类运用充分发挥媒体的交
互性作用,凸现学生主动参与。而其他课程则采用Flash动画或PPT演示文稿,结合设计的学生活动演绎教学过程。
不足:有个别教师存在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不能有效融入教学过程的现象,也有采用的课件虽然是属于互动类型的,但由于课堂主体没有发生变换,使得信息技术工具在课堂教学中仅仅起到展示的作用。
评比后,将“教学设计与实践活动评比”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如下:
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活动已经圆满结束,经教导处、信息处、各教研组长检查评比,共有以下11名教师获学校奖。
一等奖:李立梅、盖海滨、刘阳
二等奖:迟建波、耿艳秋、侯永玲、于泽红
三等奖:孙庆丽、王中杰、张淑艳、靳荣申
信息技术课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篇10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势在必行。为了提升我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打造高效课堂,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我校拟于2019年6月14日开展“信息化助力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通过广大教师亲自参与听、评课,研讨交流,绝大部分教师感到开展这样的活动,是较为成功的,起到了公开示范作用,广大教师们在教学各个方面都感受到很大的震撼和启示。现就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目标
依据义务教育2011版课程标准,以此次教学研讨会课例为研讨对象,针对学科课型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的模式、研磨教学策略、探索教学方法,满足师生对新课堂理论依据的需求,最终实现一节符合新课标要求、适合学科课型特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高效课堂。
二、活动成果
(一)领导教师重视程度高。
全校广大教师重视程度高。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不管是听课还是评课,大家从思想上、行动上,都非常重视这次活动,把它当作一次学习、交流及提升教学能力的机会。王校长对此次教研活动作诗一首给予高度评价,“基本均衡真是好,绝对公平无处找。教学研究促提高,顶层设计少不了。毛遂自荐勇气大,兼收并蓄方为高。台上精彩人称道,幕后辛劳别忘掉。团队需要正能量,彼消此长负能跑。舞台大小看自心,天宽地阔自英豪。山朗水润灵秀地,人才辈出看今朝。”
(二)备课充分、设计科学。
在备课中,执教教师能够精心利用希沃白板制作课件,积极大胆改变原有的教学思路,力求使自己的授课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特别是贯彻新课改理念上有较大进步,教学双边关系进一步趋向合理,师生关系逐步和谐,教学民主得到了体现;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她们都非常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
(三)从重教师“教”转变为重学生“学”
要实现从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首先必须彻底改变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导演”和“唯一主角”的地位,让学生和教师成为戏中的“主角”,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由传统得知识传授者、学生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再也不能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本次教研会的四位执教者能够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四)重视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希沃白板授课时恰当运用课堂活动、手写、蒙层、橡皮、克隆、屏幕移动、视频、放大镜、计时器、画板、图片保存、页面预览、拖放组合、圈注等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互联网+的时代,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我们需要利用互联网来优化教育,使其为教育服务。此次活动不仅引领教师对信息化助力高效课堂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而且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思考,如何体现以生为本,提高课堂效率。从而促进教师思维信息化、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学习惯信息化,不断地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例谈信息技术课主题活动式教学 篇11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知识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技能巩固训练,教师必须先把握好这两个方面,才能让“主题活动式教学”扎实有效的开展。本文就此谈谈三种常见的主题活动式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一、主题辐射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得更多
冯伯虎教授曾经介绍了主题活动开展的形式之一:主题辐射式。即“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内容与形式。这些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大,而且每种活动不一定是必需的,可增可减,而决不存在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
主题辐射式要求活动形式尽可能丰富、多样,只要和主题相关即可,活动之间无须特殊组合排列。运用这种活动形式,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就不必在活动的串联、衔接间花大心思,或绞尽脑汁,或生搬硬套。
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特级教师张勤坚老师在执教小学三年级《画笔—综合练习》时,就采用了这种主题辐射式进行主题活动教学。
上课前,张老师先要求每位同学准备好自己精选的一幅得意之作——电子绘画作品,然后张老师提出学生发言时的要求:“报学号(机器号)、报姓名、报所画作品名字,然后开始介绍自己的作品:画的主题(题目)是什么?为什么想到画这幅画?自我感觉画得怎么样?哪些地方还不太满意或者说哪里我还可以画得更好?……”
接着,张教师依次请几位同学上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每位同学介绍完毕,由另外1~2名同学对他的画作进行评价。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不约而同地思考起制作时所用到的“工具、优点及如何改进和完善”。最后结合张老师的小结来概括学生习作的特点,提出一些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的意见和建议,相机点题,抛出今天学习的主题活动——“画笔的综合练习”。
课上张老师精心组织了六个活动部分:
1.用裁剪(选定)工具将一棵树,一间房,一枝花,一棵草,一段篱笆一面墙,组成一幅画。2.用橡皮来画画;擦出来的色彩;为一幅画配个框的简单问题。3.圆圆相叠像什么?(人头、鸟、青蛙、金鱼、蜻蜓……)。4.用直线与曲线工具来画(1)幸运“三(四)叶草”。5.用吸管工具做一个属于自己的个性调色盘。6.用脑筋急转弯:“猜猜谁最大?”,讨论画布的大小。
张老师通过采用主题辐射式进行综合性主题活动课的开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更进一步,充分认识各种画笔工具的巧妙作用,并让学生在一个个活动中灵活地加以运用,从而在活动中汲取更多的知识,学生比平时学得更快,学得更多,乐此不疲,体现了主题活动课高效的一面。
二、主题深化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想得更广
主题深化式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最常见的活动方式之一,它是指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分成若干个阶段,通过活动间衔接,逐步向主题推进、深化。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因此,主题深化式教学,更容易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机会,培养思维能力。
江苏省太仓实验小学张晓峰老师在执教小学四年级《word主题活动》时,以“做春联”为内容,精心组织主题活动,学生将许多本领都使了出来,才完成了小小的春联,但成功的喜悦却溢于言表。课上,张老师先出示主题内容:要在大门上做一副春联。然后,将做春联分成三个阶段,让学生完成。第一阶段:准备“红纸”。张老师要求学生打开学习手册,自主探究,运用以前学到的知识,来准备春联的“红纸”。学生对于WORD软件能做出大小规格统一的红纸还是很感兴趣的,在这个活动阶段,学生充分运用到了填充颜色,设置图片格式等基础技能的组合运用。第二阶段:写春联。学生都准备好了“红纸”,张老师要求学生将课前收集的春联选择一条写到红纸上。学生自主制作,做出自己喜欢的大小和颜色。第三阶段:做“福”字。学生根据选择“自选图形”“基本形状”中的“菱形”画出菱形,然后通过颜色和艺术字的插入,做出漂亮的“福”。最后,学生把做好的福和春联粘贴到大门适当的位置,完成整个作品,学生们快乐的互相展示,感受成功的喜悦(见图1)。
整堂课的活动阶段很少,只分了三步,但是各个活动阶段衔接自然,逐步推进,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不断运用以前学到的知识,又进行组合运用来解决新问题,可谓温故知新,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将word单元的学习成果进行深化。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了主题活动式教学的思维训练的优势。
三、主题分解式,让学生活动更容易开展
当教学内容不容易串联或必须细化分解训练时,教师可以确定一个主题,将之分解为若干个子主题,必要时子主题还可以继续分解成若干个次子主题,供学生参与完成,这便是主题分解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教学非综合性题材的内容时,往往会出现教学内容比较分散的情况,这时教师就可以采用主题分解式,这样活动就容易开展了。
例如: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小的陈潇老师在执教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输入文字》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键盘不同分区指法的基本规律,让学生体会正确指法能大大提升键盘打字速度,陈老师以帮助朵拉闯关夺宝为活动主线,开展了四个活动子主题:“上下左右齐上阵”“12345巧过河”“26个字母闯迷宫”“通过密码取礼物”。每一个子主题帮助学生学习相对应的键盘区域。通过先游戏后小结,再改进的方式,让学生反复操练感悟,最终达到理解、掌握键盘各手指分工的效果。
南京师范大学李艺教授告诫我们:“主题活动式教学在产生贴近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过程的同时,很容易使课堂知识、技能、方法等内容含量减少。”随着主题活动式教学方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运用不断增多,课堂上大量的时间都交给了学生体验与探索,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更要注意活动的思维性与操作的技巧性,将活动的趣味性、目的性相结合,让学生多操作、多思考,这样的主题活动课堂才能动静自如、活而不乱,扎实有效地开展。
信息技术课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篇12
关键词:信息沟,英语课堂活动
许多中国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 就只限于课堂。于是, 许多英语教师面对的挑战之一, 便是如何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 听说读写英语, 以达到学习的目的。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 课堂使用英语的机会大多局限于朗读课文, 和回答问题。而这个手段限制了学生的话语产出量。现成的课文、标准的答案没有给学生发挥的空间。很快, 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感。
为了让课堂活动摆脱被动状态, 真正地“活”起来, 教师应该创设交流的情景, 培养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英语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 并使其创新潜能得到发挥。英语不再只是印刷在课本的东西。那么, 教师在设计英语课堂活动时, 应该运用信息沟。
1“信息沟”在课堂活动中的意义
所谓“信息沟”, 也称“信息差”, 就是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 人们才有进行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言语活动。这种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我们通常称之为“交际”。
当今,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育的主要目标, 是培养能够进行英语对话, 与外国人直接交流的普通劳动者。可见, 英语教学目标是通过训练,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真实的语言是建立在信息沟基础上的, 没有信息沟, 就不可能有真实的言语交际。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Are you tall?这些答案显而易见的提问, 属于没有信息沟的对话。
含有信息沟的课堂活动里, 一个参与者必须和另外的参与者分享信息, 以解决某个问题;或者大家收集信息, 已求达成某个目的。“信息沟”使学生感到有交际活动的必要, 他们便会主动地听和说, 以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因此, 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积极性, 还有学习效果。
下面, 笔者将以实例展示信息沟是怎样改变了课堂活动的面貌。
2“信息沟”在课堂活动中的实践
2.1 单词听写
听写单词也许是令不少学生头痛的事情。学生们静悄悄地捕捉老师口中的读音, 并紧张地在脑海里搜索相应的单词。这是传统的听写模式。它的问题是课堂气氛严肃安静, 是老师读, 学生照写的单向课堂活动。那么, 怎样才能做到既可以检查学生是否完成背单词任务, 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之间交流互动呢?
设计方案:教师可以让学生以竖列为小组进行听写。同一小组学生面向黑板坐成一竖列, 教师把一个单词耳语告诉末尾的学生。然后从末尾开始, 每个学生只能耳语把这个单词向前面传递。最后一位靠近黑板的学生, 把这个单词写出来。对于听辨能力强的学生, 可以尝试传递短句。更进一步, 可以用这种听写方式进行小组比赛。
在传递词句过程中, 学生会自觉地注意自己的发音, 使对方能听懂。还会通过单词拼读, 或者添加中文意思, 保证信息能准确地传递下去。不再孤军作战的听写方式, 学生表现得有集体责任感。
2.2 看图, 说话
看图说话, 就是用英语描述图片中的事物。这是一种常用的, 并且很直观的课堂教学活动。然而, 对于年龄在十五岁以上的学生来说, 他们渴望与人交流, 而不是喃喃自语。对着一张硬梆梆的纸片说话, 已经没有太大的意思。看图说话不存在信息沟。那么, 我们可以尝试改变一下操作方式。
设计方案:活动以问答形式进行。教师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 记住图中的每一个细节。然后, 要求学生合上书本, 凭回忆图中内容, 回答教师的提问。例如, 在教授了there be结构后, 让学生观察一个卧室的图片。学生合上书本后, 教师提问:“Is there a desk in the bedroom?/Are there two windows in it?How many pens are there on the desk?”回答者用到Yes, there is./No, there aren't./There are two pens on the desk.等句子。
学生会专心地听问题, 还会抢答, 显示自己的观察和记忆能力。因为回答者记住图片内容的多少不一, 所以, 提问者的问题就变得有意义, 且具有挑战性。
2.3 角色扮演
见面打招呼, 自我介绍, 谈论爱好。这些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陈述内容。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练习对话, 进一步熟悉情景和内容, 逐渐掌握对话中的语言结构。然而, 经常让学生进行无信息沟的对话背诵和表演的做法, 并不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学生提不起精神, 是因为大家已经知道对方要说的话, 在活动里没有交际。
设计方案:课前准备小卡片, 写上在对话里需要替换的内容。在练习时, 教师让表演的学生抽小卡片, 按照卡片的提示作角色扮演。例如:学习职业名称, 谈论工作地点与同事的对话。练习小卡片可设计如下:
抽卡片的过程, 使学生有期待的心理。不可让对话的另一方看见卡片的内容, 这就设置了一个信息沟。而且扮演的人物多样化、生活化, 学生有新鲜感, 有尝试扮演的欲望。学生还可以按照自己对人物的理解, 和根据具体情境, 增添不同的表情或动作来表演。这种半即兴的活动, 还能训练学生的交际策略。
2.4 采访调查
当学习英语的时候, 学生肯定感兴趣的是如何流利地用它来表达自己。同时, 学生有好奇心, 希望知道别人的事情。把所学的英语搬到生活里, 说生活中的话。这能让学生倍感亲切。教师可以布置采访调查任务。采访主题如个人喜好, 运动, 旅游, 节假日安排等。
例如:在学生了解了频度副词always, often, sometimes seldom, never的用法后, 布置采访调查饮食习惯的任务。要求每个学生采访三个人, 在表格上填写频度副词, 制作调查表如表1:
这一阶段的活动不是单纯地重复对话的操练, 而是学生按照教师设定的交际目标, 把掌握的新语言结构和已有的语言知识、个人经验结合起来, 创造性地进行真实交际的过程。
3 运用“信息沟”的注意事项
含有信息沟的课堂活动, 能达到模拟真实交流的效果。在教师设置的有意义的语言情景下, 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使用英语。另一个好处是, 学生间的对话, 促使他们尽可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又避免了面对众人说话的尴尬, 和等候教师评价的紧张心理。即使是不自信的学生, 也乐意参与到活动中来。要使信息沟活动正常开展, 在运用中有几个要点须注意。
首先, 有充足的语言量。要逐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内容, 扩充词汇量与认识多样的语言结构。这是信息沟活动双方得以顺利交流的保障。例如:提建议的语句, 就有How aboudoing sth?/Shall we do sth?/Why don't you do sth?这三种基本的表达方式。如运用得法, 活动则具有突破难点, 巩固重点的作用。
其次, 变化活动对象。信息沟活动可以是师生互动, 也可以是生生互动 (同桌互动, 小组互动, 个别学生随机互动等) 。多种活动组合的变化, 引发学生进行交际的兴趣, 使课堂更活泼, 更富情趣。同时, 教师应把握好活动的实效性。不要一味迎合学生玩乐的要求, 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训练。
最后, 信息沟活动具有多样性。组织方法可灵活多变, 程度可视学生的语言能力来设计。教师应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 把握准确, 力求创设出从不同角度表现学习任务的情景;深入了解学生情况, 把握好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 设计出他们有话可说的信息沟活动。信息沟可单一, 亦可交叠的活动形式, 能同时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这点也顺应了素质教育要求。信息沟是成功英语课堂活动的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冬英.有感“信息沟”[EB/OL].http://www.wjszex.com/blog/yonghu/63/archives/2007/2630.asp.
[2]尹世寅, 赵艳华.新课程: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如何改革与创新[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信息技术课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篇13
经历了充满意义的活动后,想必你会开拓了视野,为此需要认真地写活动总结了。现在你是否对活动总结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信息化助力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活动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势在必行。为了提升我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打造高效课堂,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我校拟于20xx年xx月xx日开展“信息化助力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通过广大教师亲自参与听、评课,研讨交流,绝大部分教师感到开展这样的活动,是较为成功的,起到了公开示范作用,广大教师们在教学各个方面都感受到很大的震撼和启示。现就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依据义务教育20xx版课程标准,以此次教学研讨会课例为研讨对象,针对学科课型特点,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的模式、研磨教学策略、探索教学方法,满足师生对新课堂理论依据的需求,最终实现一节符合新课标要求、适合学科课型特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高效课堂。
(一)领导教师重视程度高。
全校广大教师重视程度高。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不管是听课还是评课,大家从思想上、行动上,都非常重视这次活动,把它当作一次学习、交流及提升教学能力的机会。王校长对此次教研活动作诗一首给予高度评价,“基本均衡真是好,绝对公平无处找。教学研究促提高,顶层设计少不了。毛遂自荐勇气大,兼收并蓄方为高。台上精彩人称道,幕后辛劳别忘掉。团队需要正能量,彼消此长负能跑。舞台大小看自心,天宽地阔自英豪。山朗水润灵秀地,人才辈出看今朝。”
(二)备课充分、设计科学。
在备课中,执教教师能够精心利用希沃白板制作课件,积极大胆改变原有的教学思路,力求使自己的授课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特别是贯彻新课改理念上有较大进步,教学双边关系进一步趋向合理,师生关系逐步和谐,教学民主得到了体现;
课堂教学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她们都非常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
(三)从重教师“教”转变为重学生“学”
要实现从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首先必须彻底改变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导演”和“唯一主角”的地位,让学生和教师成为戏中的“主角”,共同参与教学过程。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由传统得知识传授者、学生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再也不能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本次教研会的四位执教者能够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四)重视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希沃白板授课时恰当运用课堂活动、手写、蒙层、橡皮、克隆、屏幕移动、视频、放大镜、计时器、画板、图片保存、页面预览、拖放组合、圈注等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互联网+的时代,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我们需要利用互联网来优化教育,使其为教育服务。此次活动不仅引领教师对信息化助力高效课堂进行更深入的思考,而且进一步激发教师的思考,如何体现以生为本,提高课堂效率。从而促进教师思维信息化、教育理念信息化、教学习惯信息化,不断地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课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篇14
会
信息技术应用课堂实践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一、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养
多年来由于思想认识的偏差及学校条件的限制,在农村中小学中难以开展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我一直认为信息技术如同劳动技术、美术、思品等课程一样可有可无。信息技术就是单纯的电脑操作,教师上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操作电脑,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小学生来说,学会正确开机、关机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之间的很多信息技术课时就用来给学生观看视频,学生不用呆在教室里学习就觉得非常高兴。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没有一个领导听过一堂信息技术课,没有一个领导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提过合理化建议。作为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即使没有按照大纲完成教学任务,还是很受到学生的欢迎的。
自从参加了培训学习,对照各个模块的培训知识,发觉自己以前的想发异常幼稚。针对我校的实际,我认为在农村中小学中,要按照大纲要求上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农村小学还有很多学生家庭没有电脑,很少有机会与电脑接触。学校的计算机少,电脑配置低,难以保证学生正常上机实践的问题,给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此次培训中,我转变自己的学习观念,坚持每天都上网学习,参与在线交流并高质量完成作业。并且注重学思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不断反思中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让我在学习中感觉到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成长,如何应对等都是一个新问题。就像我们乡镇小学的教师,只有转变教育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更加努力地工作,才能实现一名农村信息技术教师应有的价值。
二、提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
此次培训是通过电脑、网上课堂自学,虽然是这样,但是听着老师的讲解,让我懂得了很多以前所不了解的知识,让我感觉到真是学无止尽,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要在今后的教学生活中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在培训中,我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认识了多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的一些应用。掌握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方法,能够用信息技术有效设计学科教学方案。掌握有效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准确诊断和切实解决学科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了解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能够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选择运用,改进课堂教学及其研究行为。明确课程改革与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能够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学生辅导、学业测评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教学研究理论和学科教学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案例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
三、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优秀的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信息技术理论掌握得更为系统
这次培训使我们对信息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掌握得更加系统,使我感到比原来站得高了,看得远了,有一种“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的感觉。通过培训学习,不但提高了我对新课程的认识,还使自己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与技术得到了提高,为了真正推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将会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同时,学无止境,我也将继续努力学习,认真钻研学习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为教育信息化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
学以致用,才是根本。本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很实用,培训结束后,我要把培训中获得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今后,我将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地继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多学习相关的知识,争取使自己的计算机技能能够更长时有效的为教学工作服务。
信息技术应用课堂实践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课程我更加充分的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学习心得。下面我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从教学整体上看,多媒体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扩大了教学规模,促进了教学现代化发展;从教学系统上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一系列变化,导致了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甚至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还没有很好地融入教学领域,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单纯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要为教学服务,而没有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内涵,所以造成只强调教育技术有形的媒体技术,而不重视教育技术无形的系统技术,忽视了数据处理及媒体资料利用等功能,违背了教学规律。
因此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难点,甚至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改革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观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这也就是课程整合的问题,即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整合。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将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给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多种手段,为我们美术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都提供了更深更广的可挖掘潜力。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又为我们提出了崭新而丰富的总目标。
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一、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唤醒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从而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教学课件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课件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图象,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等。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为个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利用信息技术,美术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美术教师应多从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考虑,根据需要把一部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也可以利用身边的所有美术资料,如录像、图片等进行整理传输到计算机上转化为数字信息。
二、利用网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对九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学生通过网上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可以彼此交流观点、共享信息,相互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评价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应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品格,应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阅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使美术课堂知识在网络中延伸、拓展。在讲授《面具》一课时,学生们通过搜索,小组讨论交流,知道了面具的历史、种类、制作方法,欣赏到充满时代气息的精美面具,网络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面具艺术,使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得到提升,这也是新课标中对美术价值的要求之一。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原则。综合性即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同时也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美术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进行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扩展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如结合语文诗歌单元的学习,在电脑中用美术的手法表达诗句意象,制作解读诗歌意境的诗配画尝试,如用Painter、Photoshop制作“竹锁桥边卖酒家”等,有些作品还被语文老师所采纳用于教学;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Powerpoint制作校园风景的幻灯片;利用平面设计软件制作化学实验图解、模型,物理物体受力分析示意图等等,把各科学习融入到美术课堂中来,愉快的多途径的学习,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拓大脑,增加学习兴趣,交叉巩固了学科知识,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但是在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教学的同时,仍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师生在网络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
四、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师要具有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即教师的整合能力。
主要包括:
1.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2.辩证的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综合教学目标的能力;分析把握学习者特征及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重点、难点以及各内容之间相互关联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论证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不足,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并确定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的能力;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能力;合理处理和应用教学资源的能力。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施能力。例如:能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学习最优化的能力等。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评价能力。
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应能利用结合校本的“整合”实践中,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以及系统科学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及有关资源促进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和终身学习。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与其他学科整合已是现代化教学方式之一,它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想有机结合并且深入发展下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及多种必要的条件。我们教育者必须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信息技术应用课堂实践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大部分学校的计算机只用于基础课-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只有少数高三年级老师偶尔使用计算机进行教学。因此,学生在除信息技术课外的学科教学中使用计算机的时间极少,让学生运用计算机进行自主探究开展交互式学习的机会就更少。对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及分析,我想我们应从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培训、信息技术硬件、软件及评价五方面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一)建立新的课程标准,引入信息技术的有关课程目标
以21世纪课程改革为契机,在认真分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关系的基础上,将“整合”的思想和做法渗透在相适应的部分中。开发新的学科教材,教学内容引入信息技术的要求配合新的学科课程标准,新的学科教材也应引入有关信息技术的内容。首先,在新教材的开发上,除了传统的纸质教材,还应开发相适应的电子化教材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使教材更具选择性和开放性。其次,在大部分学生都使用的纸质教材编写中,要注意引入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例如,某些资料的查找可将相应的网址或CD-DOM名称列在教材附录中,某些学生作业的要求可以提出让学生使用某种信息技术完成等。再次,可以建立学科教材资源库,由教材编写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维护,保证教学内容的适时更新。
(二)教学模式改革问题及建议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的和内容而建立起来的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历史上每次重大的技术发展,从文字的出现到印刷术的发明再到工业革命,都对我们的教学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人类的教育形式经历了师生一对一或一对少数(私塾)和班级授课制两种形式。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解放初期从苏联传来的,即: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法(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它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典型代表。
如今,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个别化的教学构建了一个技术平台。在网络和虚拟网络的世界里,教师与学生对于许多新事物、新知识的认识常处于同步状态,这种传统的方式再也行不通了。发展与学科教学整合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是实现“整合”的关键,合理地选择教学模式,可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按照教和学两个方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可如下分类: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以教材内容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在开放性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
1、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
以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是在现有教学模式基础上,把计算机作为新教学媒体使用,主要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教师为此花费的时间和所需的新技能相对较少,所需硬件较少,对软件的个性化要求不高,能为全体学生的充分感知创造条件,也可以重新组织情景,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促进学生形成稳定清晰的表象,为学生学习概念规律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适合硬件配备不足的学校和计算机操作技能一般的教师选用,可以应用于目前中小学教学中最常见的新授课、复习课和习题课。
譬如:我在讲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高级中学英语教科书(SBIIB)Unit19AFreedomFighter时,我搜索大量的信息,应用PowerPoint制作了一个课件,内容包括Revision,Psentation,explanation,check,homework等五大环节,在讲课中,我逐一点击幻灯片,使学生对的一生有了很详细的了解,并通过播放教材中没有的影片使学生对于他斗争的艰巨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及掌握知识点。
利用Authorware、PowerPoint、电子表格Excel、写字板或MicrosoftWord等微机软件,制作好教具,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作者的意图进行播放,依此来展示给学习者,促进学习者的认知的教学模式。这也是最常用的、最简单的演示型教学模式
2、积极发展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
以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在目前中小学教学中还比较少见,仍处于探索中,目前应主要发展以下几种模式:
(1)网络化教学模式。是在网络教室,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询信息,或者处理个别文字操作。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可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但必须加强指导,否则容易导致无效学习。
(2)时空被扩大、智能交互、图文并茂、动画丰富等特点。使传统的科学仪器扩展了新的功能,使基本的科学实验赋予新的内容,突出了现代化测试手段和方法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其适应科技发展的能力。
(3)以学生使用软件为主在开放式学习环境中的自主学习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是开放的学习环境,即允许学生自己决定需要什么信息,采取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教师作为指导者、促进者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其基本学习方式包括:探究学习、设计与制作、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基本组织形式是合作学习,因此一个教室内有一台以上计算机就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不必要求每人一台计算机。
当前,学科教学整合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实现两个目标:(1)突破单一的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主使用的认知和探究手段以及解决问题的工具。(2)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环境,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捕捉、筛选和处理各种信息,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充当组织者和指导者,通过网上师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及教师的点拨、释疑,实现个别化教学。
结束语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辅助教学的观点,从课程的整体观考虑信息技术的功能与作用。创造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创设主动学习情景,创设条件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强大的认知工具,最终达到改善学习的目的。
专家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应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时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术。要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不忽略原有的技术设备和资源,技术的更新不应盲目攀比,应根据本地和本校的现状,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实物投影仪、录音、录像等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可以观察的、动手做的、该写的、该画的不能取消。
【信息技术课第二课堂活动总结】推荐阅读:
第二学期信息技术教研组工作总结计划10-28
信息技术课的课堂策略09-26
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06-27
信息技术简约课堂05-29
信息技术卓越课堂06-05
体育课堂信息技术07-05
课堂作业信息技术09-29
翻转信息技术课堂10-03
职高信息技术课堂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