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动起来

2024-10-09

信息技术课堂动起来(共12篇)

信息技术课堂动起来 篇1

一、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向往或积极探索追求的心理倾向, 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 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就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在教学中, 我们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贴近学生的生活, 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 合理创设好奇、疑惑、生动、有趣的、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情境或生活情境, 把问题蕴含在情境中, 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发学生的情感, 诱发出探求性的思维活动。 当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 学习就会很自然地变成一件愉快的事情, 知识的被动掌握变成主动获取的过程, 学习效果当然事半功倍。

例如学习“Power Point”演示文稿时,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 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将学生熟悉喜爱的动漫故事做成连环画, 但只展示故事的开头部分, 启发学生:故事接下来会如何发展呢?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的导入方法中我就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积极情感的驱使下, 能动性和积极性等主体特征更深刻和强烈, 信息技术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 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

二、精心设置任务, 引导自主探究

课堂实践证明, “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能更好地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出发, 精心设计课堂任务, 让学生爱学乐学, 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任务,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完成课堂任务的过程中, 完成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融合、迁移, 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例如:在上《美化文章》时, 我觉得困难比较大的是如何设置自选图形的透明度。 我做了这样一个设置:任务已隐藏在自选图形后。 上课后, 我就让学生把任务在该文档中找出来, 但是有些学生感到很纳闷:任务在哪里呢? 我怎么只能看到这张自选图形呢? 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思考问题———自选图形把文字挡住了, 随后学生大胆探究。 通过任务寻找的活动, 学生掌握如何设置自选图形的透明度这个知识点。 通过任务隐藏的方式, 学生主动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使得整个课堂气氛活跃。

三、学生自主学习, 体验成功乐趣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 我们倡导的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教师在课堂中, 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 应积极而又审时度势地把学生引向“最近发展区”, 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让学生“动”起来。 教学的真正目的在于 “授之以渔”, 教会学生自主性学习。 由“学会”到“会学”再到“会用”,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观察、实践、质疑、讨论、评价等,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要适时地采用多种方式对这一过程进行评价, 让学生及时补救发现的新问题, 并且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进一步激发他们学好信息技术的信心和决心, 渐渐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我在教学中, 经常让学生看书自学, 尽量减少讲解, 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增加课堂互动, 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课堂要求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学习, 稍微有所动作就是破坏纪律、不认真听讲的行为, 这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过程中完全是不可能的。 信息技术课集知识性、技能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于一体,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恰恰需要“活动的课堂”。实践证明, 在课堂中增加课堂的互动环节, 有效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我们见到的课堂中,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互动环节是最多的, 并且这些互动几乎处处都真实、有效甚至是高效的。 他们的互动不但包括师生互动, 更主要的是生生互动。

学习是一种快乐, 让学生“学着乐, 乐着学”, 使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互动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 让学生“动”起来, 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信息技术课堂动起来 篇2

第6课 让网页“动”起来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网页布局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1.在Frontpage中插入flash动画。

2.学会在表格中插入表格。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制作网页时的条理性。

教学重点:

在网页中插入flash 动画并进行设置。

教学难点:

1.预览编辑时的flash 动画。

2.对网页的整体布局。

教学准备:

电脑教室、制作本课所需的素材。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法。

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动起来 篇3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快乐学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3-115-02

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地处粤西北山区的广宁县,在交通、经济、文化、教育、信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但近几年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对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信息技术课在培养现代信息素养人才和与其他学科整合教学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已经突显出来。担任这门学科教学教师,需要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上机操作实践,对此,可以列出多种课堂教学方法,例如:讲授法;操作演示法;讨论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等。教无定法,我们结合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力求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动起来,以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踏实学习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必须符合教学内容需求,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的情境下,可以促使学生把将要学习的内容与他本身已经掌握或了解的知识互相联系在一起,通过在这种联系的基础上的分析思考,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一个好的情境,是生动、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师平时要关注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和日常活动,从中积累,久而久之,每当我们在备课时,都能信手拈来地为授新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例如,在讲授文字处理里面的表格设计与制作时,我在上课前了解到班里每半个学期调整一次座位,他们都在讨论自己调整后的新位置,我把教材上的内容校园小歌手初赛报名表换成了学生座位表。在这一情境下,学生把之前学到的编辑与排版与将要学习的表格设计与制作联系起来,这时,老师把设计好的任务交给他们,形成了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生选定喜欢的学习内容,开心学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必须是科学的。这种教育是没有地方能抄袭得来的。我们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客观情形继续不断的把它研究出来。”因此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富有创新力,教师也应该有创新的做法。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学生选定喜欢的学习内容,学生乐学,效果自然好。

例如,有学生提议:“语文老师在上《伤仲永》这篇文言文时,他制作的课件是一段原文,一段译文,很不美观,也不流畅。我们想自己制作课件。”于是,我就以“《伤仲永》学习课件”为内容,让学生进行演示文稿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很感兴趣,有的学生设计为:一个情节用一幅漫画来表示,看漫画,背原文;看漫画,说译文;看漫画,说感受。也有学生把故事用动漫的形式来演绎,可惜不能配上声音。这时,我因势利导,布置下一节课的内容——“给人物配音”。学生很感兴趣,跃跃欲试。

三、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轻松学习

信息技术的“基础性”这一基本特征,决定了它具有语文、数学、英语等一样的文化基础作用,与其他学科整合教学是必然存在的。信息技术课堂上穿插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同时掌握和巩固多门学科知识,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

例如在生物课里有“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一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这些概念学生不易理解,我在上演示文稿的制作时,把这一内容做成课件,用生动的动画和图片,解释血液的分层现象和血液的组成,并教导学生如何在幻灯片中插入动画和图片,通过演示,把抽象的内容变成形象、具体的画面,学生捕捉有益信息的能力增强,学习效率得到提高。又如,讲到word的应用时,我给每个学生一份数学试卷,说数学老师请你们帮忙,按样版要求输入和排版,学生积极响应。这里涉及打印纸张、页面、文字格式、插入表格、装订线等设置,还有数学中的几何图形、分数、根号、绝对值、弧等输入方法,学生一下子碰到难题了,在书本中也查不到解决方法,就主动问我和上网查找。于是,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了,学生在输入和排版过程中,学会了word的基本操作,还加强了数学知识的记忆,课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分组合作教学,愉快学习

学生的差异性在信息技术课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些学生操作计算机得心应手,老师一点就明,还会灵活变通。而有些学生基础薄弱,学习有困难,这样,如果按统一目标要求全体学生,就不切实际了。我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衡搭配,并且选出小组长。当学习一个新内容,我首先简明扼要地讲解一些概念、介绍操作方法,然后就设计一个任务让每个小组内部成员合作完成。当组员有困难时,小组长指导解决,我在巡回查看,解答疑难问题。

如上述事例中把“给人物配音”“打一份数学试卷”任务交给各小组,让每一位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索新知识,掌握操作技能和技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组织比赛活动,快乐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己的想法,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才能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因此,我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充分考虑学生能通过学习,把知识运用到实例中去,精心组织一些比赛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我在教完“电子表格”之后,让学生设计本年级期末考试统计表,编辑公式令输入各科成绩后自动计算出平均分、合格率、优秀人数、优秀率、名次等项目。

又如组织学生进行电子画报比赛,把设计新颖,富有创意的作品展示给全校师生观看。这样,学生既享受成功的快乐,也达成了创作的愿望,进一步唤起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热爱。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不能是放任自流的教学模式,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解决疑难,敢于创造的课堂中,愉快地学好知识,让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 参 考 文 献 ]

[1]张伟超:《打造幸福课堂,快乐学习信息技术》(《中小学电教(下)》2012.06).

[2]祝智庭李文昊:《新编信息技术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09).

信息技术课堂动起来 篇4

本课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为网页制作中关于Web组件的使用, 包括学会滚动字幕的制作、学会Flash的插入以及学会用横幅广告管理器实现图片的切换效果三大部分。在教学中, 我从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好动不好静”的性格特点出发, 巧妙地把本课知识点溶入到“让网页动起来”这一情境和任务中, 设计环环相扣, 层层深入, 紧紧地吸引学生的眼球, 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上能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动手和探究, 在制作中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在导入环节, 我给学生提供了两个内容布局完全相同, 只是文字和图片一个是静态的一个是动态的, 让学生去观察发现两者的不同, 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在处理“插入Flash动画”这一重点时, 激发学生联系旧知 (视频的插入) 进行思考和验证, 大胆尝试让学生将旧知迁移过来, 逐步形成新知识、新技能, 利于学生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处理“横幅广告管理器”这一教学难点时, 一步一步带着学生进行操作, 但是关于图片的简单处理, 并没有一步到位的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让学生在进行综合练习时, 自己发现这个问题并提出来, 再告诉学生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并进而强调横幅广告管理器宽度和高度设置的意义。整节课上学生们兴趣高涨, 乐于操作, 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使用Web组件中的字幕组件制作滚动字幕;会在网页中插入Flash影片;会使用Web组件中的横幅广告管理器制作动态图片效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任务驱动以及自主探究的方式, 达到知识与能力提高的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会合理选择和使用动态效果;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FrontPage学习的倒数第二个课时, 内容是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的Web组件, 包括滚动字幕、Flash影片、横幅广告管理器这三个教学重点, 其中横幅广告管理器是本节课的难点。

滚动字幕比较简单, 字体、背景色设置等学生都已经掌握, 唯一不知道的就是如何使用这个组件, 只要教师讲解一遍, 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Flash影片的操作与上节课学习的插入视频的操作很类似, 所以, 基本上只要能够找到组件, 学生是独自可以完成该组件的学习的。横幅广告管理器是本节课的难点, 学生第一次接触, 从来没有过类似的操作技能可以迁移过来, 此外, 该组件在2003版本中不能直接从Web组件中调用, 需要学生自定义设置该组件, 因此, 该内容需要一步步带着学生慢慢做, 相信学生也是可以很好地掌握的。

(三)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FrontPage软件的基本操作, 比如插入图片、文字编辑、网页布局等, 个人网站的首页以及“音乐盒”、“喜欢的大片”、“旅行天下”页面也已经做好, 对于实现网页的动态效果学生比较感兴趣, 也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四) 教学策略设计

1. 教学方法设计

初中信息技术是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 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 (创新性) 为特征的一门课程。

新课改中强调教学过程中应该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同时也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Frontpage中的Web组件可以使网页中出现“动态”效果, 这与前面所学的网页制作内容是不同的, 学生会比较喜欢, 因此, 可以比较容易地激起他们的好奇心, 将他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心转化为探究新知渴望新知的原动力。

针对上述三个方面的依据, 教师设计了本次活动, 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和讲练法。从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好动不好静”的性格特点出发, 巧妙地把本课知识点溶入到“让网页动起来”这一情境和任务中, 设计环环相扣, 层层深入, 紧紧地吸引学生的眼球, 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任务驱动法主要为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空间, 将学习过程设计为一系列前后连贯、由浅入深的挑战任务, 学生在挑战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新知, 体验Web组件的应用。对于较容易的任务, 则采用自主探究的方法, 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动手和探究, 在制作中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对于一些重点以及难点, 教师才进行重难点的讲练, 加深学生对于重难点的理解。

2. 教学流程示意

3. 资源准备

(1) 关于教学任务说明的PPT。

(2) 关于丽江、电影《阿凡达》、《2012》的图片。

(3) 关于丽江的flash课件。

(4) 多媒体投影以及计算机教室。

三、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一) 教与学的过程描述

(二) 关键环节提炼

1. 教学片断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上课铃响了, 学生们一脸兴奋地排队进入机房。一个可爱的男生上前好奇地问我今天要学什么内容, 看来孩子们对信息技术课还是有不少期待的。

上课了, 我出示了两个内容、布局完全相同的网页作品首页, 但是网页A为纯静态的网页, 未进行任何动态效果的设置, 而网页B是经过精心装饰的动态效果, 请学生们欣赏。然后提问:“同学们, 刚才老师给大家看的这两个页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们都非常兴奋, 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

“第二个页面的文字是动的。”

“图片是动的。”

“图片像幻灯片一样, 是变化的。”

……

我在听取了学生的意见后, 马上导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网页动态文字和图片效果的制作, 让我们的个人网页动起来。请同学们打开个人网站的主页。”

学生都很兴奋, 很认真地看着我操作如何插入Web组件———滚动字幕, 如何输入文本、修改字体样式、背景色等, 并且在自主动手操作时, 积极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对于滚动字幕来说有什么不同。

2. 教学片断二:Flash动画

做完了滚动字幕之后, 学生都很想尝试怎样实现图片的动态效果。这个时候, 我故意把如何实现图片的动态效果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刚刚我们尝试了让网页中的文字动起来, 那么, 大家想一想, 首页的图片怎么让它们也动起来呢?如何制作图片的动态效果呢?”

“不知道……”

这个时候, 我就引导他们:“初一下学期我们学习了什么软件?”

“Flash动画……”

“老师, 我们可以用Flash做动画, 然后放到网页中。”

这个时候, 我趁机布置了自主探究任务:“在Web组件中, 提供了Flash动画组件, 它与插入视频的方法很相似, 请大家尝试一下, 插入Flash动画让网页图片动起来。”

在巡视课堂的过程中, 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地找到Flash动画组件, 并且正确的插入Flash动画。

3. 教学片断三:综合实践

讲解完横幅广告管理器的使用后, 我布置任务给学生:“任务一:完成“喜欢的大片”页面中横幅广告效果, 并制作滚动字幕。任务二:任选“音乐盒”、“云南印象”、“神秘西藏”中一个页面, 根据网站风格制作滚动字幕和横幅广告效果。”

“老师, 图片大小不一样怎么处理?”

“老师, 图片有灰色的边框怎么办?”

“……”

“刚才很多同学都提出图片大小不一样导致横幅广告管理器有灰色边框, 下面我们就学习一下怎么处理图片。”

……

四、教学反思

最初设计这堂课的时候, 我一直在犹豫:到底给学生讲不讲横幅广告管理器?横幅广告管理器讲到什么程度?图片大小的处理讲不讲?是在查看图片大小的时候讲还是等学生综合实践的时候自己发现图片大小不一影响横幅广告效果的时候再讲?Flash动画插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 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吗?这些归根结底就是一个问题:学生有能力做到吗?

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 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感到无比的欣慰与自豪———他们不仅做到了, 而且做得非常的好!绝大部分学生都很好地跟着我的思路做, 按照我的预设一步步做到了, 不仅自主探究完成了Flash动画的插入, 还能够在完成综合实践任务的时候, 发现图片大小不一影响横幅广告管理器效果的问题, 能够把问题提出来。这就告诉我———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 要把课堂上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一)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现代教育的质量观认为, 一切有实效的课, 并不是教师单纯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 而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提出了多少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 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学生一起解决了多少个“为什么”。这些“为什么”、“怎么办”正是激活学生思维、学习兴趣动机的源泉。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从不同角度设置疑惑, 让学生多提“为什么”。通过解决学生的“为什么”,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如在教学片断三环节中关于图片大小的处理部分。到底是教师在讲解的时候直接告诉学生还是让学生发现问题之后提出来, 教师再和学生一起解决这个问题呢?在上课之前, 我一直在这个问题上纠结, 教案改了很多次, 最后我还是决定相信学生, 看他们到底能不能发现这个问题并且提出来。事实证明, 我的选择是正确的, 很多学生都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且提了出来, 这个时候我再讲解Photoshop进行图片大小的设置时, 学生们情绪高昂、思维活跃, 完全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又比如:片断一的导入部分, 同样是让学生发现两个页面的不同, 从而导入到本节课“让网页动起来”的内容, 这样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他们内心深处的好奇心转化为探究新知渴望新知的原动力。

(二) 让学生自己领悟方法

在学生学习知识或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方法通常不是唯一的, 而是灵活多样的。教学中, 教师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而要多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创设各种机会, 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归纳总结, 发挥学生的联想思维, 让学生对多种多样的方法进行比较, 有比较才有鉴别, 通过比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比如:片断二中的Flash动画环节, 因为与视频的插入很类似, 教师只告诉了学生组件大致的位置, 学生就能够自主探究, 尝试着在页面中插入Flash动画。通过这样的环节, 实现了学生对旧知的迁移运用, 能够很好地将旧知的方法迁移到新知的学习过程中, 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 让学生自己比较归纳

比较归纳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如果能通过让学生自己比较归纳, 既可以及时反馈信息, 又是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有效方法。比如:片断一中关于滚动字幕三种表现形式有何不同, 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结果, 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 并且比较归纳三种表现形式的不同。在最后课堂小结时, 如果能够把采用三种不同表现方式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学生, 相信一定可以很好地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可见, 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归纳, 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概括能力, 而且还能反映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有利于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让课堂活起来,让孩子动起来 篇5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紫茶小学

潘彦颖

摘要:多媒体集形、声、光、色于一体,能够有效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渲染气氛,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同时又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发展关系。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教学新型师生关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一支粉笔驰骋讲坛的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了,恰如其分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将多媒体运用于课堂教学,从而使“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一. 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优越性。

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和多媒体软件创设一个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有趣的语言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欲望,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听、说、读、写操练,从而改善课堂学习的协调性和适应性。

二.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声色并茂,激发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们把你所教学科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学习就不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可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朋友,也是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导,好奇心强,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多媒体教学寓教育教学以图、文、声、色以及动态演示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使学习达到最佳状态。它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触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教授Book3 U7 Where are my glasses? 之前学生已经学过简单的方位介词 in, on, under, between了。而在这一课一开始的教授中,先让学生观看一段flash,帮助小明寻找掉落的公园各个地方的棒球。因为这个flash像一个游戏一样,当你正确找到正确位置的球的时候,你一点击,球就会消失了。学生看到以后兴趣昂然,跃跃欲试。这样不仅复习了旧知识,还把这一课要学习的新单词放在图文并茂的语言环境中去展现,进行分散、情景、理解记忆;用视、听、说并举的方式,省去了原始的汉英互译和死记硬背的过程,学生既了解了新单词的确切意义,又培养了用英语

直接思维的能力。这样一来,学生的眼、耳、口、手多种感官一齐动,学得轻松愉快,沉浸于娱乐之中,使英语学习变得简单易学。

2.情景交融,培养交际能力。

“我们实际上不能给学生教会一门语言,我们只能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合于外语学习的环境。”(S.P.Corde)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和影像,为学生提供接触大量真实语言的机会,让学生能感受到美丽、鲜活、生动的语言材料。要求学生对感知到的信息,模仿说出相应的语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兴奋点,诱发“说”的欲望。所以要从多种渠道给学生提供听觉和视觉上的语言刺激。通过模仿影片当中人物的对话,从而展示自己的语言习得。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强,表现能力更强,所以,role play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如在学习完Culture1 Food以后,我让学生每人回家了两样食物。课堂上,先让他们观看了一段视频,了解在市场如果交易的,如何讲价的。然后让他们去以物换物,但是,通用语言只有一种,You can only speak English.看谁能交换到最多的食物。这样大大的增加了活动的竞争性,趣味性与难度。学生的的参与兴致非常高,都想和其他同学一比高下。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下学习,学生学得轻松,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训练,注意力持续稳定,训练效果好。多媒体可以为我们创设模拟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能看图说话,作文、自编情景会话等形式的练习,学生做这些练习时能大胆地展开想象,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我们学习这些日常用语就是要学以致用,服务于生活。

3.音画结果,突破重点难点。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等特点,刺激学生,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抽象晦涩的文字变成生动易懂的图像画面,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并维持他们的有意注意,进而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从而产生乐学情绪。如在学习现在进行时代的时候,要学生明白什么是现在进行时态,可以用jpg的图片与gif的图片进行单词与句子的对比。如run,running , I can run.I am running.使学生更容易区分一般时态与现在进行时,从而更好的掌握现在进行时的规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和过程,把一些抽象、枯燥的内容化为生动有趣,使得教材内容得以直观再现,重点易于突出,难点易于突破,极富表现力,易于学生掌握。

4.拓展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技术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和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开拓发展学生自己动脑思考、想象思维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运用多媒体技术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地进行知识传授与训练,能大大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减少了很多繁琐的解释,节省课堂教学实践。例如在进行英语课堂复习或者对课文整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件中运用纲要、图示、表格等手段进行比较和展示,还可以通过链接技术提供相关练习进行知识巩固,学生在看、听、练中透彻理解,及时巩固,不但节省了课堂时间,教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所讲授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这样深入透彻的分析展示,在粉笔加黑板的年代是绝对做不到的。学生的“眼、耳、口、脑、手”与“视、听、说、想”有机地结合,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激发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形式多样的视听说训练,挖掘出学生语言表达的潜力。

5.分组合作,促进乐学情感。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靠机械记忆去背诵单词与对话,被动地接受知识,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全面开展课堂互动性交际活动,进而影响学生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也容易导致学生的两极分化,这是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应用的普及,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全新的信息化环境、信息资源、信息方法,提供了自主协作、讨论学习、交互探究、近距离与远距离交流互动的工具与平台,为合作学习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展现广阔的研究新领域。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给予或接受帮助,因为提供帮助的人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利用小组合作开展信息技术课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会学,而且使学生“乐学”“好学”。学生完成一些具体的任务,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和成就感。比如在学习Colors 的时候,我让学生们分成小组,分工合作。他们组员当中一部分同学负责找颜色的单词,一部分负责找不同颜色的水果,蔬菜和物品,一部分负责找出不同颜色对人体的影响,还有一部分同学负责找出在不同国家颜色的不同的文化等等知识。这些大量的知识,都是学生自己通过互联网上取得的。以计算机网络为学习媒介的环境下,当学生进行探讨时,可以利用网络与其他学习者进行讨论,不但可减少孤立无伴的感觉,更可以增加合作的机会,与其他学生共同解决问题。而在收集资料的同时,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好学生自愿主动地帮助差生,也让原本不自信的学生找回了自信,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积极努力地进取。不仅如此,小组的分工合作体现了平等原则,每个学生,不分优劣,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最后的小组成果评比展示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小组活动的过程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和探究精神。

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篇6

一、给孩子们一份热情,让他们主动去参与

1、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引发主动参与热情。

小学生活泼好动,只有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才会使其真正的投入事件中去。因此,在教学中激趣导入或将课堂教学内容创设在多个情境中,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一次又一次入境,一次又一次心动,从而主动去学。

2、合理布置自学任务,激发主动探究热情

班里的40个孩子,知识水平良莠不齐,自学任务的布置如果太难,基础差的会无从下手;太简单,成绩好的又很快完成后无事可做。所以自学任务的布置不能过于单一,至少要两个以上,难易结合,让大家都有饭吃,又能吃饱。

如语文课,我一般会给学生布置积累字词句的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1)、读写(读准字音,规范默写)(2)、多音字、形似字(会拼音,会组词)(3)、生动、形象、优美或蕴含哲理的词句(赏析)

这样任务的布置,在同样的时间内,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第一项,中等生可以完成前两项,较优秀者都可以完成。然后再通过小组交流生帮生,最后达到全员掌握的效果。

二、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互动去探究

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是主人。是他们的“动”营造了学习的氛围,而教师只是“导”,起一种引领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我坚持践行:师生互动引思路,教师适时点拨质疑;生生互动研方法,组长组织,各司其职,探疑合学。把学习研究的机会完全交给学生,具体做法如下:

1、教师做法

进行巡视、询问,关注各层次的学生,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对于个性问题单独点拨,共性问题集中指导,最后归纳扩展。充分尊重学生,做到学生会的就不讲,不会的就引导他去学,注意使学生经常获得自己学会的愉悦体验。这样,学生慢慢地学会了提问、解答。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学生做法(学生按成绩、男女等有机的组合成四人小组)

组长:负责组织本组交流活动,总结归纳本组意见和问题 副组长:协助组长完成本组交流活动,统计得分情况 记录员:对本组同学的意见和问题进行记录 发言人:在全班展示环节代表本组展示学习成果和遇到的问题(其他三人补充)

从组长到副组长再到记录员和发言人,各有分工,各司其职。

当一个小组在汇报展示时,其他组同学认真倾听,看法一致则风平浪静;看法不一致则风起云涌,其他组可以补充、纠正、质疑,让学生在争论激辩中解决问题,最终达成共识。

三、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全动来展示

1、关注后进,多为学困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1)、限制优秀学生的展示次数,每组的1号选手最多只有两次机会。这样会促使大家教会学困生,从而为学困生铺垫展示的舞台。(2)、小组长要将展示任务分配到组内每个同学,分配时要考虑到难度,不同基础的同学展示适合自己难度的题目,特别是将一些简单的问题分配给后进生展示的机会,增加了这些常常是“课堂死角”的展示机会,也增强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使他们有了一种了“为本组荣誉而战”的积极与主动。(3)、在展示过程中,评价标准的制订为学困生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对学困生有所侧重和倾斜,使学困生的点滴表现都能通过显性的评价体现出来。比如:展示成功的或在展示过程中能作出相应评价和补充的,1号学生加1分,2号学生加2分,3号学生加3分,而4号学生加4分。这样的评价标准大大激发了学困生们展示、评价及补充质疑的欲望,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2、巩固训练难易适中,照顾到全面。

在小组合作,全班展示交流时,以学困生发言为主,中上等生只做补充,难免会打消他们的主动性,因此在巩固训练环节的习题设计上,我也兼顾到了他们的情绪,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下面是我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的习题设计

(1)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哪些是循环小数。(必答题)①3.141596……,②0.625,③4.1666……,④6.5555555,⑤ 4.8686……,⑥ 0.00909……。上面的小数中有限小数有(),无限小数有(),循环小数有()。

(2)、把下面的循环小数保留两位小数。(选答题)

①1.290290……,②0.0183183……,③0.4444……,④7.27575……,

(3)、动脑筋(抢答题)

循环小数1.360360……的小数部分第50位上的数是几?第100位上的数呢?

必答题都是基础题,由学生指定回答问题的同学,一般找的都是学习较差的孩子,能普遍性的了解基础知识掌握情况。选答题指定小组,由组内推荐同学回答,答题时任意选择,能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理解领悟度,为后面的作业布置做好铺垫。抢答题是专门为各组的优秀选手准备的,既有拔高,又激发了他们的热情。

多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们在主动中享受学习;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在互动中思维碰撞;多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们在全动中取长补短。孩子的个性表现,成就了课堂的活力,课堂的活力,又激发了老师课改的动力。将课堂还给学生,还课堂于其自然面目,这才是我们教育者的追求。

信息技术课堂动起来 篇7

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形象生动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时空限制。教师精心设计的专题学习网站能够把数学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地有机整合起来 (如图1) , 能形象生动地呈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呈现的学习内容。

1. 多媒体课件呈现虚拟生活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是有限的、抽象的, 而学生的生活是无限的、具体的。在该教学设计中, 应用多媒体课件有效创设了一系列与数学有关的生活情境:在“准备知识”中有钟面上关于5的倍数问题情境, 买门票时用到的关于5的计算知识的生活问题;在“重点难点”中呈现用5根小棒摆出三种图形供学生选择, 为学生编口诀提供生活情境;在巩固“5的乘法口诀”时, 虚拟了“自动售卖机”对口令买食物的生活游戏情境、电话转盘的生活计算情境, 帮助学生熟记和理解口诀;在指导学生运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时, 网站呈现“小白兔拔萝卜”的童话故事情境, 生动地激发了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欲望, 还有运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停车场”、“买东西”、“折纸”、“春游坐船”等生活的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运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 还向学生提供了生活图片库, 启发学生发现数学问题, 运用口诀解决问题。

2. 网络资源丰富课程内容, 拓展学习空间

基于“资源”的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与研究性, 也就是强调学生主动学习, 独立思考, 勇于探索与创造的精神;对教师而言, 则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把握正确的方向, 创造充分的条件。本次的教学设计,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倡导学生进行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在本专题学习网站“学习资源”一栏, 向学生提供了“本地资源 (图2) ”、“远程链接”、“搜索引擎”、“实验工具”等, 为学生提供了“搜狐”、“雅虎”、“百度”、“G oog le”等搜索引擎, 推荐了“听、读学习乘法口诀的软件”、“乘法口诀积木”、“教材投影片”、“用E xcel两步制作乘法口诀表”、“乘法计算器”等五种实验工具, 这样的学习资源选题内容正确、逻辑严谨, 层次清楚, 拓展资源内容健康、合情合理, 突出专题特征, 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 拓展了学习内容,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

在本课的“重点难点”学习中, 让学生根据电脑虚拟的小棒图自主合作地编口诀、记口诀, 体现了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实践显示, 学生对此种学习方式表现出了很强的主动性与合作精神。在这样的课堂上,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讲解知识点, 而是引导、答疑和解惑, 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

在“练习测试”阶段, 教师在“游戏乐园”中, 为不同基础和学习进度的学生, 提供了初级、中级和高级的数学游戏, 供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对于某些知识, 基础薄弱、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 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并回答问题;而对于接受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学生, 教师通过“学习扩展”栏目, 提供课外学习资料和辅导, 帮助他们运用网络去获取更多的知识。作为教师, 要借助主题学习网页随时给学生提供有效的个别化辅导, 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自主地探究情境化的数学知识, 符合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还能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

师生、生生之间合作互动

传统课堂中的以师生面对面的互动为主。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堂上与教师交互, 还可以在网络课件与学习内容方面进行交互, 通过B B S论坛系统、E-mail、聊天室系统、公告板等网络协作学习系统与教师同步或异步交流。教师可以发布信息、参与学生的讨论, 或对学生讨论中的观点加以点评, 个别化辅导, 为学生解惑答疑, 并在师生交流中抓住机会生成新的问题, 从而延伸成探究学习的主题。学生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问题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本课中的专题学习网站设置了“讨论区”, 供学生在网上讨论问题、合作学习。专题学习网站《5的乘法口诀》开设的讨论区中, 提出合作讨论的主题“你在生活中发现哪些事物是用上了‘5的乘法口诀’的”,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 从“家长的话”、“老师的话”、“同学的话”中, 大家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讨论, 在讨论中得到共识, 升华认识, 最后, 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在“成长小脚印”中发表。

评价方式多元化、人性化

教育过程本身就是民主化、人性化的过程。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对”与“不对”来评价, 或者以“分数”高低来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既单一又冷漠, 无法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 要改变教师对学生的单一评价, 关注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倡导多元化、人性化的评价方式, 这样才能凸显学习主体的作用。通过学生自评、教师评学生、学生互评等多元评价方式, 对学生进行多元化、人性化评价。

在《5的乘法口诀》的专题网站, 支持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在完成“准备知识”、“重点难点”、“知识探究”、“练习测试”时, 主题学习网页随时给学生提供有效的个别化辅导, 评价学生完成的情况 (如图3) , 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对问题进行反思。

在主题网站“练习测试”栏中, 给学生提出了实践活动, 建议学生用相关的小知识和图片制作成数学电子报, 或者写数学小日记, 上传到作品展示区。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 存放在知识库内, 与其他学习者共享。学生根据活动要求, 完成学习任务, 把学习成果发布, 进行展示。在本课设计中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 除了通过制作展示成果的网页外, 更多的是在班上举行信息发布会, 让学生把自己寻找到感兴趣的信息, 以及自己浏览网页后的体会, 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评论或进行演讲交流;还可以举行展览会, 在橱窗内展示学生收集的信息、完成的作品图片、评价的文字。

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 篇8

办法总比困难多。反复思考之后, 我决定挑选一些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代替我上课, 紧接着我就选了几个学习好、思维敏捷、口齿伶俐的学生, 找他们谈话, 商量出一套方案。刚开始先让他们互相讨论、交流, 个性问题他们之间相互解决, 共性问题罗列出来, 我和他们一起解决。上课之前他们中间要讲课的学生先给我讲, 我觉得不妥的地方再让他们做必要的补充和修正。然后他们轮流上讲台讲课, 基本上每节课的小老师都不同, 有时一节课就有好几个小老师轮流讲课。

小老师们在教室前边讲课, 我就站在教室后, 注意观察, 讲者讲得投入, 听者听得认真。有的学生不由自主地站起来, 甚至有些坐在后边的学生干脆搬着凳子坐到前边去了。平日里睡觉、瞌睡的现象不见了, 个个都生龙活虎, 学生不断亮出自己的观点, 有赞同的, 有修正的, 有提出另外方法的, 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遇到有争议的问题, 学生们都不相让, 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 有时争得面红耳赤, 课堂气氛很活跃。

例如, 在一道有关“电解饱和食盐水”的题目中, 要求计算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 H值, 一个学生展示的是用电解方程式来解决的问题, 在他展示完后, 马上有两个学生站起来, 其中一个说用电子守恒解决更简单, 接着就把自己的思路展示出来了, 而另外一个学生则指出第一个学生的电解方程式中没有写反应条件, 那个学生赶紧把条件加上了。这样不仅给了那个学生启示, 也让别的学生引以为戒, 而且一题多解, 扩展了学生的解题思维。所以说我们要相信学生, 千万不要小看他们。最近在电视上热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有好几次都是选手写对了, 而辅导教师却判断错了。这不更证明了我们应该相信学生, 相信学生的潜力很大吗?

因嗓子问题我不能高声讲课, 但我得去看学生的学习情况。我让学生准备了高考备忘录, 也就是一个笔记本, 美其名曰“高考备忘录”, 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学生做题过程中出错的地方千差万别, 出错的原因各不相同。我要求学生在备忘录上先解决做题过程中会而做不对、对而答不全的问题, 例如, 字迹潦草、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文字表达不完整、不能一语中的、忽略细节等等, 然后再解决确实不会的问题, 例如, 知识不清导致思维混乱、无从下手的题目, 我就要求他们构建知识体系, 准确理解记忆, 形成一张有序、系统的知识网, 并写出在学习、交流讨论过程中悟出的技巧和方法, 总结出解题规律。在这期间我还让学生时不时互评高考备忘录, 并写下恰当评语, 以便于让他们相互鼓励和借鉴, 一起进步。我隔三差五收上来看一看, 写一些鼓励、评价或好的建议。在学生自己整理时, 如果有学生问我问题, 我就找一个会的同学帮助他。然后, 我就去找那个不会的学生让他教我, 如果他能把我教会, 那么他就真的会了, 他的问题也就解决了。能把别人教会才是真正的会!

我非常感激我的学生, 他们都很懂事, 课堂表现很好, 帮了我很大忙。令我担心的是我害怕他们成绩因此下降, 心里老是不安, 在这样的心情中煎熬了一个月。然而, 让我想不到的是一个月后奇迹出现了, 我班的月考成绩不论是平均分还是高分段都遥遥领先, 甚至超过了重点班, 尤其是那几个小老师的月考成绩更突出。谢天谢地, 成绩终于没有下滑!兴奋之余, 我想着这可能只是一个偶然, 并没有太在意, 也没意识到这恰恰就是学生课堂主体的体现, 学生在展示中充分发挥了主体能动性并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在我的嗓子恢复后, 压抑了一个月的我重返讲台淋漓尽致地展示我的风采, 再没启用我的小老师们。一是他们有时讲得较慢, 有时语言组织条理不太清, 急得我“有口难言”, 二是怕耽误他们高三珍贵的时间。

意外的事情又发生了, 此后的地区统考成绩却不理想, 大不如从前。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更尽心用力了, 怎么还不如小老师们呢?我不知所措了。

随即, 我们学校实行翻天覆地的课堂改革, 要求教师走下讲台, 走进学生, 让学生上台展示。教师在耐心倾听完学生的展示后进行科学点评和引导, 去伪存真,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堂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让学生身体动起来, 思维动起来。

我心中的谜团解开了, 原来我启用小老师的做法恰好与课改的观点相符, 在这种课堂中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成长进步, 在兵教兵中学习能力强大了, 这种课堂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而传统的课堂中 (例如我嗓子恢复后的课堂) , 教师总是以学科知识的化身出现并且霸占着课堂, 教师, 是权威的象征, 而且教师只顾完成自己教的任务, 对学生的学习潜能缺乏足够的信任, 因而学生只能是观众, 在下边看教师表演, 但看懂了不等于会了。教师是权威, 学生是从者, 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

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 篇9

事实上, 学生的素养无法“输入”, 知识结论也不能靠“告知”。只有让学生感觉和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学生才能“学会学习”, 真正理解知识, 并在学习过程中确认自我, 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真正的课程学习不可能由教师将书本知识移到自己的舌尖, 再塞进学生的头脑。作为学生的“经验”, 应当是在亲历的活动中获得鲜活的认识与体验。因此, 高效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 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时空, 离开学生的主体活动, 这个时空就会破碎。那么, 有哪些策略可以切实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一、角色扮演, 体验情境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 有些学习内容学生不好理解, 但如果由教师来告知学生结论, 或简单地记忆背诵, 教材就不能在学生那里形成心理意义, 生成对知识深切的、个人化的理解。比如在学习《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一课时, 如何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的含义呢?我在处理这一教学内容时, 用一种期盼、焦急的语气求助于学生, 说:现在, 汉武帝正在为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伤透了脑筋, 而你现在就是汉武帝身边最得力的谋臣, 你能为汉武帝出谋划策吗?在众多的谋臣中谁的建议会被采纳呢?这时, 学生在老师鼓励下, 自觉把自己的角色转换成汉武帝的谋臣, 并积极思考, 在别的“谋臣”献计献策时, 进行对比、衡量, 争当最佳“谋臣”。“谋臣”们争相献计, 作为教师不需评价, 学生自会选出最佳计策。这样, 就把学生的学习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 置于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情境”中。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 学生体会到作为大汉天子得力“谋臣”的自豪与乐趣, 忘记自己是在课堂之中, 也实现了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自主学习, 探究启动

每位学生都可能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 这是他们生命的宝藏。教育的智慧正是来自对学生炽烈的感情和深切期待, 其“挑战性任务”是把每位学生发展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布鲁纳认为,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 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 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在布鲁纳看来, 学生在一般教学条件下, 学习的动机往往很混乱, 有些学生谋求好成绩, 是为了一些外来的动机, 如为了得到或避免教师和家长的奖励或惩罚, 或为了与同学竞争。而布鲁纳更重视的是形成学习的内部动机, 或把外部动机转化成内部动机, 并发现活动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容易受好奇心的驱使, 对探究未知的结果表现出兴趣。与其让学生把同学之间的竞争作为主要动机, 还不如让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挑战。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 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形式不是主要的, 只有实现思维上的互动, 才是有效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着眼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提出一些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 用“理趣”提升学生的思维与学习能力, 引导置身于情境中的学生自己去尝试与探索。历史的经验只有与学生的认识产生共鸣, 通过学生的感悟, 才能内化为学生的智慧, 使学生从自身的“智力探险”中产生结果, 获得体验。教师在关键处不厌其烦的启发和恰到好处的点拨是不可或缺的。

三、质疑问难, 欲擒故纵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 由于受到经验意识、思维定式、知识的混淆、个人性格等影响, 学生提出他们感到疑惑或渴求解决的问题, 有些问题可能是学生的突发奇想, 甚至是与教材观点大相径庭或错误的看法。学生对老师质疑问难时, 这是考验教师教育机智, 调动所有学生学习动机的契机。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 有意将矛盾激化, 让学生“借题发挥”。

记得有堂课讲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中国半个多世纪来受到的屈辱在这一课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当所有学生正在看我用幻灯机出示的图片时, 有个学生突然情绪激动地大声嚷道:“去那些国家把我们的东西抢回来, 放一把火烧掉他们的宫殿!”其他学生也跟着喊“好”、“对”。我立刻意识到如果简单加以否定或训斥绝对不是上策, 于是决心来个欲擒故纵:“那好, 我们现在就去征讨那些曾经侵略过我们的国家吧。你们到了这些国家, 干你们想干的事情吧!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在我的鼓励下, 学生们热情高涨, 争先恐后地说起了自己的打算, 真是大快人心、个性张扬。过了片刻, 我又问道:“很好, 把侵略者对我们犯下的罪行重新再上演一遍吧, 尽情地烧杀抢掠吧, 尽情地享受报复带来的欢乐吧!”我故意加重了“罪行”二字的读音。听到这里, 学生都不说话了, 但我已从他们的眼神中读懂了他们的内心活动。不知是谁忽然喊道:“我们不能这样做, 我们不能学帝国主义。”接着还有一些学生发表了“以德报怨”、“和平共处”等不同观点。学生逐渐恢复了理性, 师生从情感的交融中完成了思想教育的任务。

当学生质疑问难时, 通过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的对话, 达到“视野融合”, 形成对教材较为统一的理解, 这样的教学设计尊重了学生独特的经验与体验, 发扬教学民主, 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四、协作互动, 快乐分享

合作学习已被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它体现了一种精神、一种教育理念、一种对人的素养的追求。曾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就近发展区”理论的维果茨基说:“教学引导、唤醒、启发了一系列内部发展过程, 这些过程对于儿童来说, 目前只是在与周围人们的关系中, 在与他的伙伴的相互合作的环境中才是可能的。”但如果组织不当, 只会流于形式, 学生无法获得精神的交流和价值的分享。

在一次公开的教学活动中, 有位教师上课时组织了三次课堂小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后一声令下:“讨论!”学生立即分组围成一团, 讨论声响成一片, 课堂气氛看似活跃。几分钟后, 教师一声令下:“停止!”于是学生的讨论声便戛然而止。接着, 由几位“好学生”轮流发言, 大部分学生做“看客”, 而几位学困生在一旁则若无其事, 好像讨论的问题与自己无关。小组合作学习意在做到优势互补, 但这节课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三点不足:一是少数人学习, 多数人休闲;二是小组学习成了小组讨论;三是“好学生”学习, “学困生”搭车。因此为了使探究活动收到实效, 教师应发挥主导和统筹的作用。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 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同学关系, 做到搭配合适;在探究活动的分工和问题的设置上, 要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能力差别, 问题的难度须因人而异;特别要善于运用激励机制, 及时表扬和肯定每位学生有价值的、哪怕是细微的创新意图和看法, 从而尽可能达到提高每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的目的。

让课堂动起来 篇10

一、内容入手, 激发兴趣

心里学告诉我们:“凡是新奇的直接符合需求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直接兴趣, 在大脑皮层有关区域内产生优势兴奋中心。”因此, 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且妙趣横生的内容来开展教学, 学生才能学得轻松活泼, 有助于他们内在动力得充分发挥, 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学《鲸》的进化过程时, 有一位教师以故事片导趣:“有一天, 海洋生物正在举行鱼类田径赛, 各种各样的鱼儿争先恐后地报名, 鲸也兴致勃勃地来了, 却被守门的龙虾挡在门外。鲸很生气地责问龙虾:别人可以报名, 我为什么不能?现在请同学当龙虾想想你要用什么理由说服鲸。”这样有趣的内容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他们情绪高涨, 轻轻松松地学会了鲸的进化这部分内容。

二、放开想象, 鼓励创新

教师要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个体, 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让学生享有足够的自学时间, 给学生一片联想探索的空间, 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呈现无限的生机, 时常并发出创新的火花。

如教学《凡卡》一文时, 我引导学生广开思路, 说说除了凡卡写信寄信给爷爷的方法外, 你还能想出凡卡其他联络爷爷的方法吗?学生纷纷“献计”:有的说“经常上街, 遇到熟人就捎信给爷爷”。有的说“到外面打公共电话。”······在学生各抒已见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结合凡卡当学徒的悲惨遭遇, 学生通过分析对比, 最后明白凡卡只有偷偷写信寄信, 才有联络爷爷的可能性。这样, 不仅使学生知道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而且能使学生真正地进行学习创作。

三、巧设音乐, 融入情感

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 能给人以最大限度的联想, 并且给人无限的美感, 让人尽情想象、潜力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合地添加些音乐, 或配乐朗诵, 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 不仅能调节课堂气氛, 还能调动学生的情感, 从优美的乐曲中体会课文的内涵。例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时伊始, 我引入一个小女孩救丹顶鹤的感人故事, 并以《丹顶鹤的故事》这首歌先渲染课堂气氛, 立刻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对于接下来的学习无疑是一种催化剂。在课文情感的升华时让学生在《感恩的心》轻音乐声中抒发对老人的怀念之情。这样一节课下来, 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 而且情感也发挥得淋漓尽致。

四、动手动口, 精彩课堂

小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 又可以促过学生的探索意识, 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是境况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组织活动, 给学生更大的活动空间, 使学生通过眼看、耳、手做、脑想, 从多方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通过自主探索, 发展能力, 体验成功感。

(一) 模拟表演

教学是师生双方的交流, 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 对小学生来讲, 如果能采用一种调动其积极性的教学方法, 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天性就爱动, 有一种先天的表演欲望, 我们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这一点做文章, 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表演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激发孩子的创作意识, 同时还能丰富词汇, 增强语感。如全国特级老师支玉恒老师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 把课堂变成《实话实说》的节目制作现场, 支老师成了崔永元, 学生推荐的代表成了特邀嘉宾, 有生物学博士、天文学博士、地质学学、环保部部长、宇航员, 前面两排的同学成了现场观众, 而其他的同学就是场外观众。节目围绕“只有一个地球”的话题, 有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 有观众的提问, 还不断有热线电话打进来, 课堂气氛是那样轻松和谐, 学生的思维那样敏捷, 在幽默风趣的节目中, 学生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增强了环保意识。

(二) 设计板本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好的板书既反映教材内容的实质, 又服务于教学方法的改革, 它集教材的“编路”, 教师的“教路”和学生的“学路”于一体, 是理解教材的窗口, 开启思路的钥匙, 排疑解难的桥梁。课堂教学中, 要改变教师一人板书的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自己学习课文, 自己设计板书, 启动学生的思维, 提高实践能力。如教学《詹天佑》中的“开凿隧道”部分, 我先让学生读课文, 然后根据课文内容, 画出两种不同开凿隧道方法的示意图, 作为本部分的板书设计, 说说詹天佑采取的不同方法的根据, 并为理解下文打下扎实基础, 使抽象的文字表述, 变成简单的图示, 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

(三) 搜集信息

学习语文, 教材中所提供的文学资料和图片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教师, 应当树立大语文观, 扩展学生 (下转第58页) (上接第61页) 自由的生活空间, 引导学生捕捉信息, 收集信息中汲取营养, 增长知识, 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奥运圣火在北京熊熊燃烧的日子里, 我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记下《新闻联播》中有关中国队获奖牌的情况, 剪贴有关花絮, 并三言两语写下自己的感受。学生的兴趣很浓, 有的还将文字、插图等进行巧妙编排, 设计一份份版面新颖的小报, 而中国奥运健儿的辉煌成绩, 又使学生从心底发出“学我健儿, 发奋学习”的豪情壮志。

(四) 开展辩论

进行辩论, 不仅可以使人明白事理, 而且又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学《景阳冈》的过程中, 有位学生提出“老虎是受保护的野生动物, 武松打虎不是触犯了法律了吗?”我围绕此话题, 别开生面地展开一次辩论活动, 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 把封闭的课堂教学变成开放的教学。

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 篇11

关键词:激发兴趣;师生互动;提高素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并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和潜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这样学生才会快乐地学习,课堂才不再生涩、乏味。那么,该如何让学生动起来,从而让课堂活起来呢?

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其主观能动性

数学的学习其实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心理过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實际认知水平和性格特点出发,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让他们爱上数学。

1.适度开展竞赛,活跃课堂气氛

参照低年级学生通常采取具体形象思维的手段进行思考的特征,比赛是调动其学习兴趣的最好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大多数学生,给学生创建一些比拼与成功的机会,合理地进行大量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比赛活动,通过竞争这种手段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学习更有动力。例如,常有的口算竞赛,我常常以“开火车”“接龙比赛”“争冠军”等方式比赛练习,做得好的学生立即给予表扬,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一举两得。

2.紧密联系生活,促进其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要紧密贴近生活,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美。并且还应遵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利用具体的生活实例来阐述数学概念,避免出现枯燥的数字教学过程。如果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他们运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将这些困难逐一地克服,他们会非常高兴,并且也会让他们感到数学非常重要,进而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常常可以与实际相结合,打个比方,在学生学习“认识地图上的方向”这一节时,可把方向概念与城市进行关联,不仅让学生掌握到课本知识,还能增加他们对城市的认知。

二、重视课堂提问环节,促使其主动参与

在创设的“问题”情境里,设置一些饱含趣味、充满意义且尚未得以解决的问题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轻松舒适的状态下进入思考。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提问呢?

1.掌握学生心理,鼓励其积极提问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尽管我们精心创设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试图启发学生提问,但是会提出问题的学生还是少得可怜。其根本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老师亲和力差,过于严格,使学生产生畏惧,不敢提问;另一方面,学生自尊心强,怕所提问题受到老师和同学取笑,导致不敢发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可亲可敬的形象,不能处处摆出权威者的样子,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压力。要用平等、宽容和友善的心态来对待学生。努力做好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合作者。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能够积极思维,敢于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端正学生敢于提问的态度,积极表扬爱提问的学生,及时解答问题,让学生感受提问的乐趣。

2.巧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考

如果希望学生可以自己提问题,老师最开始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层拥有问题的泥土,这样学生才能够播种问题的种子,然后让其慢慢成长发芽。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是这样提问的:“同学们,你们今年几岁了?谁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几月几号?”学生回答后,老师故意设置悬念:“我们班大部分学生都是8岁了,过了8个生日。小红今年已经八周岁,却仅仅过了两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问题提出来后,学生会想究竟是什么原因。于是,学生会怀着好奇心来听课,整个教学过程吸引学生的眼球,促进学生和老师共同思考这些题目,引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点的兴趣,达到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

三、落实教学互动,让学生在“动”中学

其核心就是围绕孩子们的成长进行,让他们养成优良的习惯和紧跟时代步伐的思维。具体来说,就是老师在教授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此外,老师要给予他们充足的空间,正确地引导他们,养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挖掘他们的潜能,这样“学”才能活起来,课堂才会有生气、有活力,才是教育的本质。

1.以兴趣为导向,促进学生学习

我们都知道童年时期的个体,其做事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什么而学习,也不会去考虑将来。鉴于此,必须以兴趣为导向,吸引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应该从兴趣入手,并且结合学生特点,通过必要的师生互动过程,保证教学的顺利完成,掌握必要的知识体系结构。

2.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增强教学目的性

新课标要求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成绩为中心的观念,考虑学生的位置,使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自由地思考,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但这并不是说,一切学生说了算。教师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不偏不倚、不愠不火。要把握好方向,做一个引路人,给孩子们提供一套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从而走上正确的道路,大展宏图。

总的来说,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董彩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5(4):147.

[2]施俊进.也谈“少教多学”[J].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2(1):23-24.

作者简介:路庆,男,1981年8月出生,大专,就职于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马集镇路庄学区小学。

让信息技术教学课堂活起来 篇12

关键词:多媒体,PPT课件,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教育教学也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为优化德育教学架设了一座平台, 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开阔学生视野、加大教学容量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一、与普通教学相比,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1.直观性 , 能突破视觉限制 , 多角度地观察对象 , 并突出要点, 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2.图文声像并茂, 多角度激发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3.动态性, 有利于形象地反映概念及过程, 能有效突破教学难点;4.交互性, 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 学习更为主动, 并通过创设反思的情境, 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5.通过多媒体实验, 实现对普通实验的扩充, 并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 培养学生探索、创造的能力;6.可重复性, 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克服遗忘;7.针对性, 使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成为可能;8.大信息量、大容量, 节约空间和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首先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

因为教育已经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传统的利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 一讲到底的授课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

学校要求教师的教育模式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与时俱进, 要求公开课必须利用多媒体, 因为这样既可以体现教师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程度, 又可以体现设计内容和呈现手段的多样化。

“想要给学生一杯水, 我们要有一桶水”。我们想要给学生的东西, 首先自己得知道、准备好才行。PPT课件的制作过程其实是很花费心思的, 首先得在书中或网络上收集大量资料, 选择不同呈现方式, 比如, 幻灯片的设计包括设计模板 (很多种模板供我们选择) 、配色方案 (很多种模板供我们选择) 、动画方案 (椭圆动作、典雅、忽明忽暗、渐变式擦除、渐变式变暗、渐变式缩放、上升、下降、升起、突出显示等) 。其次在运用阶段, 我们得有娴熟地运用多媒体的技术, 才能展示内容。所以说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首先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 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案例的呈现、材料的展示……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 如对比、叠合、拖移、夸张, 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 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深刻的印象。

在讲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 首先, 通过图片, 把优美的太湖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 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 让学生更了解生活的另一面。通过视觉和听觉综合, 声像兼备, 使学生从活泼、生动、直观的画面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阔。然后, 将一组案例《受蓝藻污染的太湖水》, 以及蓝藻大幅度增长的数据展示给学生, 让他们自主感受污染给人类生活和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此课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 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对当今环境状况有了直观的感受, 又引起了学生的担忧, 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又增强了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使课堂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 有了强烈的求知欲, 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课堂是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大部分学生被动地参与课堂学习这一过程, 大都缺乏学习兴趣, 师生间缺乏更多的互动与交流。而现在, 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不仅如此, 利用多媒体讲授同样内容, 所花时间比原来少很多,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能优化课堂教学, 突破重难点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一般只在教案中注明教学难点和重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直观地看到这一点。在现代教学中, 理解章节的主要内容, 体味和理解案例的意义与作用, 是学生难以突破的一关, 利用多媒体教学能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 从而使学生攻破学习难关。

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 可以视听并用, 变静为动, 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 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能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五、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能有效配置时间, 加大教学容量

要想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必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 (案例和材料) ,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当今的初、高中教育实际上还是围绕中、高考来学习, 这种情况势必造成学生学习的狭隘性, 学生除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之外, 没有更多、更好的途径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 而多媒体教学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为学生赢得了更多的时间,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扩大了知识面。

综上所述,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的应用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教师能够以更新的思考精神和更具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精心搜集、整理、选择适合的教材内容, 以及符合学生特点的信息媒体, 并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 灵活运用信息手段, 就一定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学生能充分开发潜能, 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提升学习水平。我们要不断探索, 挖掘潜力, 让多媒体教学在以后的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昌元, 冯建平.行为引导型教学法.

上一篇:传统形态下一篇: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