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通用12篇)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篇1
摘要:目前,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 却忽视了板书在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因此, 笔者认为, 应该通过解决板书写什么、怎么写的实际问题, 强化信息技术教师的板书设计与再设计, 不断提高板书设计能力, 让板书之美重现信息技术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板书设计,过程方法,多媒体板书
笔者曾对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网站上发表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设计进行了统计, 2009~2011年共计85例, 有板书设计环节的只有2例, 仅占2.57%。在实际教学中又是什么样呢?有教师形象地把信息技术教师板书出现的现象总结为三化:①板书屏幕化。用课件代替板书, 美其名曰“板书屏幕化”。②板书随意化。想些什么就写什么, 想写哪儿就写哪儿……这种随意性致使板书失去了应有的辅助教学功能。③板书单一化。在多媒体教室中很少能见到白粉笔, 更不用说彩色粉笔了, 这样就致使板书千篇一律:白字黑板。
被誉为课堂“眼睛”、在其他学科备受重视的板书, 为什么在信息技术课堂却遭遇如此尴尬?是板书不能适应信息技术课的发展, 还是我们在认识上出现了偏颇?
板书设计之美再认识
板书设计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板面书写、勾画、布局的设想与计划。它是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 力求以尽可能简练、精当的文字、符号、线条、图形、图表等表现手法, 真实、全面、准确地反映丰富而复杂的教学内容。一个精心设计的板书使教学内容条理化、系统化、具体化, 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板书设计是教师应当具备的基本教学基本功之一, 也应是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多媒体板书即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实现板书的功能。信息技术教师大量依赖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中由于媒体表达手段的多样性, 客观上造成了对传统板书的忽视, 也就出现了课堂上鲜有板书的现象。为了把两者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各取其长, 有必要对板书的概念进行扩展, 即广义的板书既包含多媒体板书, 又包含传统的黑板板书,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黑板板书;载体既可以是多媒体, 亦可以是黑板。表现方式既可以是手写的文字、图形, 亦可以是计算机等。
因此,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我们要重新认识板书设计的重要性, 结合课程特点, 对板书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把多媒体技术与板书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优势互补, 为传统的板书注入新的活力, 达到现代与传统手段的有机融合。
重塑信息技术板书之美——板书设计与再设计
板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确立“写什么”与“如何写”的过程。信息技术课的板书到底应该怎么设计?
1.信息技术课板书应“写什么”
板书设计首要原则是科学性原则, 不但要反映知识点, 而且要根据学科特点, 突出教材重点, 揭示教学内容的难点和关键。中学信息技术课不但有理论知识, 还有计算机操作技能, 因此知识点可以是理论知识点或技能点。一节课有多个知识点, 但不是把所有的知识点全部写成板书, 而是要进行筛选, 写重点。难点的确定一定要结合学生学习实际, 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集中问题作为难点。信息技术课专业性较强, 用词要求准确, 避免歧义。一般板书量不很大, 完全可以通过关键词来进行提炼呈现, 达到内容少而精, 点明关键要点。教师通过提炼知识与技能、重点、难点关键词, 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明确板书“写什么”, 做到心中有数。
2.信息技术课板书应“怎么写”
(1) 确定组织方式。根据信息技术课知识特点, 一般会用到以下几种组织方式:①依知识体系组织。例如, 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知识, 计算机对文件的管理等理论知识的板书设计就要体现知识间的联系。②依突出操作过程组织。例如, Photoshop的作品特效实现, 学生往往做了上步不知道下步该怎么做, 所以在板书组织中就应突出操作过程, 对学生起到引导、提示作用。③依突出重难点组织。例如, 《利用图表来分析》主要通过Excel表格来制作图表, 而学生对发现问题的图表往往采用删除重做的方式, 而不是进行修改, 所以把图表的修改作为难点要突出体现在板书中, 而不是按照操作的步骤组织板书 (如图1) 。④依培养学生学习或思维方法组织。
(2) 应用技巧突现特点。我们习惯把关键词都按顺序陈列出来, 这种称之为陈列式或罗列式。要设计出高质量的板书, 陈列式是最基本的方式, 也是“变化”的基础, 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应用技巧达到“变化”。信息技术教师还应学习和使用一些美学的知识来给板书添彩, 如:①合理布局, 留白突中心。信息技术课的板书相对简单, 一般会用到两种布局:即中心版 (以黑板中心为主, 主版两侧留出板面以供辅助版书用) 、两分版 (将版面一分为二, 左侧为主版, 右侧为辅版) 。②字体大小、颜色变化来增色。通过字体大小、版面的缩进、字颜色的变化增强层次性、提示性的作用。③线条、图形等构形美。如果说板书各部分存在内在的联系, 那么直线、曲线、括号、箭头、圆、符号等把板书内在联系以有形的形式构建成整体。
固然, 板书的美是我们所追求的, 应用技巧让板书锦上添花, 但切记目的是让重、难点更为突出, 给学生思维以启迪, 在此基础上求新求美才是真的, 一味地求新求变, 失去了实用性, 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3) 处理好“变化”与“统一”的关系。对于内容相近或联系紧密的尽可能采用统一的板书模式。如果一味地求变, 反而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
(4) 课后板书再设计。课前的板书经过课堂的实践检验之后, 应该再次进行设计, 使之更切近学生的实际、课堂的实际。这也是快速提高板书设计能力的重要环节。
改革与创新——多媒体板书
上面是《计算机被打开后》一课的板书设计的两种版本:一种是传统板书 (如图2) ——纯文字提纲式的计算机系统组成图, 第二种 (如图3) 便是多媒体板书——把组成图中的部分文字用图片代替, 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也便于学生记忆。在板书中如需要使用多个图形, 就可以采用多媒体板书。采用哪种形式的板书以适用与效率优先为原则, 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说:“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 功能是一样的, 我一定选择价格较低廉的那种。”如果教学内容能够在黑板上完美完全的实现的话, 我们也没有必要一定要把它做成多媒体板书。
教学方法与手段需要传承与创新, 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板书设计亦需要广大教师的传承与创新。只要思想上重视, 多思善用, 认真钻研, 定会让板书之美重现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赵伶俐.课堂教学技术与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李瑞伟.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传统板书的功能[J].新课程研究 (下旬) , 2008 (8) .
[3]尹婷.例谈板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的作用[J/OL]http://biyelunwen.yjbys.com/fanwen/jiaoyu/369578.html.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篇2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题信息与信息技术时1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实施“双主教学”模式,使学生理解信息的概念,掌握信息的特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寻求知识的能力;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情感目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教学重点信息的含义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及其重要作用。教学难点辨别信息的真伪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札记一程引入二堂教学1(1)什么是信息(2)辨别信息的真伪(3)如何获取信息2信息技术的重要性:3学生自学内容:4后任务
问题1:大家平常都用什么方式和朋友或者家人进行交流呢?
我们交流的内容是不是可以叫做“信息”呢?哪些东西又可以称作为“信息”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信息社会:了解一下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社会问题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那么,什么是信息呢?哪些东西可以称作信息呢?问题3:信息的特征是什么?普遍性、无限性、可传递性、共享性信息载体的可变性教师总结:教师归纳学生所说的信息并总结提出更多详细的信息实例;概括“信息”的含义。思维拓展1:了解了什么是信息之后,我们来想想哪些信息对你来说是有用,哪些信息有是没用的呢?或者说,哪些信息是不真实的?总结学生结论,并指出出现信息泛滥的原因。以及大家应该采取的态度。知道了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那么我们又如何来获取有效的信息呢?信息技术就是指获取、处理、存储、传输信息的技术。现在我们通过下面两个个例子来了解获取信息的过程:(展示例子)思维拓展2:从这个例子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A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输越来越快,越来越广,越来越大越来越强B现代人对信息的过度依赖性会有什么后果?(学生答案)D(学生答案)E(学生答案)F(学生答案)老师总结学生的结论,并进行补充。思维拓展3:通过以上一段话,你觉得美国及其盟国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迅速并且零伤亡的取得了战争的胜利?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进行了信息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那么大家可以翻开我们书上的第3页,看一下刚才我们练习的如何获取信息等步骤。根据上面一个例子,我们看到了,因为以美国为首的盟国掌握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军事上创造了全新的信息战战法,所以才轻松地取得了胜利!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关系到了国家的命运。那么,信息技术除了运用到军事上面,还可以在哪些领域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呢?总结归纳学生的回答,并强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人类历史上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文字---造纸和印刷术----电话、电报、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使用------计算机的普及使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结合
2: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正迅速将全球联成一个整体,“地球村”不再是梦,信息的交流及传播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计算机从处理文字和数值,扩展到处理声音、图像、影像等。查找有关的资料:电脑报、上网、十万个为什么之等信息学科,培养自己的外阅读和自习的能力。
学生举例说出交流的方式;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实际生活举例说出信息实例A: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B: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也会过时D:信息离不开载体讨论:联系自己实际生活,举例子来说明。
不信,不传,不造阅读第一个例子:古人通过烽火台、信鸽,驿站传递信息,近代人通过电话、电报,书信传递信息,现代人呢?通过讨论,得出自己的结论。阅读第二个例子:自第一次海湾战争开始到南联盟战争、阿富汗战争、第二次海湾战争美国及其盟国都以绝对的优势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快速地,如此“零伤亡”地取得胜利呢?是上帝偏袒他们还是……?(想一想)举例子说明信息技术在哪些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
预想的回答:电话,聊天工具,信等预想:图片、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例:x疆7事中不真实信息起的作用?教学方法:通过例举两个例子:让学生阅读一小短文字,回答通过文字你能获取什么信息…由以上第二个例子: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决定其命运可以得出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并引申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工农业生产、医疗、军事、教育、电子商务、网络、娱乐生活等。简单提及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及现有水平,指出我国信息技术同世界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操,鼓励他们学好知识,报效国家。
三、后补充:学校信息技术竞赛及上机要求。
信息技术课堂设计的反思 篇3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情境,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只有这样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一、确立正确的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它是教学内容的纲领性要点,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性提示,是教学结果的评价性标准,是整个课堂教学行为的导向。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强调使学生在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与协调发展,是我们实现课堂教学的一个依据,确立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学设计的起点,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影响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及教学效果等各方面。
确立一个成功的三维目标应符合如下基本要求:(1)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的;(2)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3)学习过程是通过互联网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4)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
二、抓准重难点
确立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很强,如果能很好的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那么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会更高,教学的目标也更加明确,更具有针对性。正确把握重难点是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教材中的一些重点很可能也是难点但并非所有的重点都是教材的难点,所以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只有真正理解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才能够正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三、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动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信息技术课是以实践能力为基础的课程,单纯讲授演示的教学方法学生不爱听、不爱学,教师上课也觉着累,而且教学效果也不太好。我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曾运用了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如: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练习法等。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不同,学生情况的不同,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某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同时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即使某种教学方式十分优秀,教学过程中也不能拘泥于一种教学方式,这样容易使学生限于一种固定的套路,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是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到全面发展。
四、课程设计的关键是设计教学过程
有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确定了教学方法后,在教学过程中具体怎样去设计课堂活动来最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这里包括了课题如何引入、教学内容如何组织与呈现、如何应用教学媒体、提供哪些教学资源以及如何组织与呈现教学资源等问题。这是教学设计的重头戏,也是教师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的最关键部分。每设计一个环节都要明确目的,在设计课堂教学中,要有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手段,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并随着信息技术的革新不断地丰富教学方式和方法。
五、注重课堂评价
众所周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信息技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信息技术课堂的评价应该关注过程性评价,教学的任务完成其结果是多元化的,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从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出发,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例如布置任务:应用Dreamweaver软件制作个人网页,在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从学生制作的网页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
对学生的课堂评价,无论是通过有声语言还是无声语言,其内在本质都是亲近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增强对教师的亲切感、信任感、依恋感。教师若以此作为媒介,和学生交流,学生就会接受和亲近教师,从而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任务设计 篇4
一、吃透教材, 备好课是教学效果得到保证的基础
“备课”是指教师在上课前的教学准备。上课前教学准备工作做的如何, 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备课”是课堂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上课前应把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语言等一系列材料装在脑子里, 记在心上, 做到呼之即出。
在使用任务驱动设计教学中也是如此。首先, “备”学生。学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知己知彼”, 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和他们之间产生默契。上课前必须对学生目前掌握知识的状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这样才能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 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学生存在的问题, 根据经验设计出一个适合当前学生的教学过程,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 “备”内容, 就是要通读教材, 熟悉教学内容, 掌握教学知识要点。把教学知识要点深入剖析之后, 才能把学生逐步引入到知识点中来, 理解教学内容, 最终熟练掌握。最后, “备”语言。“备”语言就是要把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总结语等背下来。我认为, 教学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但也是一个可以把握的过程。教学虽然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但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所以通过备语言, 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预先设计的教学思路运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更好地理解把握知识。
二、任务驱动教学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意识能动性, 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主观能动教育在教学中丰要表现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 通过有效的引导, 弱化教学难点。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及能动性, 努力学习, 获取知识。有效教学要求教师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就应以学生学习为主,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能主动学习, 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可以在教学中引入能动性教学, 即由老师提出问题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 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讨论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让学生自发明白应当做什么、怎么做, 从而通过解决问题, 归纳出学到的知识并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 应建立对学生具有激励性和发展性的教学评价,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 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
三、任务驱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
任务驱动教学要讲究循序渐进的原则, 即系统性、量力性以及因材施教等原则。这是一个使学生的知识不断增加、深化的过程, 是使学生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在任务驱动中结论、方法的获得固然重要, 但过程更重要, 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断拓宽加深、完善提高, 培养探索、创新的能力, 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同样在我们设计任务时候也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过程中的磨练比结果更重要。我们的任务设计要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方法、锻炼毅力、提高能力, 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任务中的模块设计, 强调知识的螺旋上升, 教学上更加看重学生的自我探究。我们在任务设计安排上要更加重视学生的知识衔接, 循序渐进, 因材施教。不要急于要求全面掌握, 不要急于教授一些“规律”“技巧”, 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在学习中成长。对于如何在任务设计中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 首先, 信息技术的知识, 都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学生的学习是新知继旧知、循序渐进的;任何打乱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 超越学生接受能力的做法, 都是违反教学规律的。其次就是在设计任务时不要超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不能好高骛远, 要由简单到复杂, 由浅显向深奥迈进;在不同学段, 教师设计的任务要有发展性。要结合学生的实际, 促进学生的能力不断向前发展。
四、互相讨论、交流、总结, 让掌握的知识要点更加鲜明
当学生通过教学中的任务设计完成学习任务后, 为了加深他们的理解, 必须通过交流讨论的方法对知识点加以总结提炼。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是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是在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并对所领悟到的知识充分感知的基础上, 通过讨论和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以促进教学任务的完成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在学习任务完成后, 让学生围绕教学知识点展开讨论能够帮助学生交流在完成任务时候所遇到的问题, 并帮助他们进一步领悟到教学内容中相关知识点的规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的讨论方向明确。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内容设计背景与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采北师大版信息技术初中第二册第一单元《用电子表格处理数据》第五课《生成图表》为教学依据。在本课教学中,将数学课有关知识融入到信息技术课中来,通过观察、思考、想象,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本课的教学对象初三年级学生在学习Excel图表的过程中,我发现图表可以直观地反映各数据的分布变化情况及对比关系,而学生在数学课(初二)《统计的初步认识》一章中学会如何用统计图表示各部分数量的大小、百分比结构、变化趋势和规律等知识,因此,我利用Excel的创建图表功能来快速地绘制出各种类型图表,帮助学生分析处理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这样把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信息技术,同时也使信息技术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结合教学统计图的知识,能学会利用Excel创建图表的方法;能掌握各种图表类型的特点。
2、技能目标: 运用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解决数学知识; 能选用合理的图表类型分析数据,做出合理决策。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用于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图标类型
2、创建图表的源数据的选择
四、教学用具
教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的配合使用 学生:计算机的配合使用
六、教学课时数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数学《统计的初步认识》一章中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根据统计的数据表,画出合适的统计图,来直观形象地反映数据,帮助我们分析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但是画统计图比较繁琐,Excel可以快速地帮我们创建图表,不信吗?那我们来试一试吧。
[分析]引发学生好奇心、探究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而揭示本课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示范引导学习
利用“我的成绩表”创建图表,分析自己各科的学习状况。
1、图表向导4步骤:思考两个问题为什么要用折线图?如何选择不连续的数据区域?
2、利用图表分析数据
3、使用批注:插入——批注
[分析]教师用多媒体控制平台同步演示学生直观学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新知识进行辅导、学生在听讲过程中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实践操作做准备。
(三)学生实践操作
利用“家庭财政收支表”中的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直观地分析每个月的收支情况,并对收支情况做出你的判断(加批注)。[分析]学生围绕学习目标任务,利用已学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实践操作,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并在练习过程中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师评价分析
请一名同学展示实践过程,教师及时点评强调重点、难点。
1、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当的图表类型
2、源数据的确定(连续或不连续的数据)
3、图表的动态性
[分析]学生现场演示,并进行点评,让全体学生共同提高
(五)巩固、提高练习看学习网站中的习题库。学生分组,每组各做一题,同组同学(前后左右相邻的)可以讨论,第4题为一个组的选做题,这道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度图、分析图、得出结论。
[分析]分层次练习设计。巩固练习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提高练习锻炼学生发散思维
(六)展示成果
[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七)总结
1、各图表的作用
2、知识是融会贯通的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篇6
关键词:高中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分层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131-01
引言: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施行的前提是对学生具体的学习状况有清晰全面的了解,教师只有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后,才能保证分层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的高效进行。分层教学法主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水平、信息技术基础等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如:依据学习水平的不同,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小组,再依据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的不同,将学生分为甲、乙、丙三组。如此细分后,拥有同等学习能力的学生能在同一小组,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还对学生的学习压力有一个较大的减轻。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运用分层法的必要性
高中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对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甚至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通过深入的了解,学生在基础方面确实存在差异,甚至引起部分学生的心理差异。作为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时要符合社会发展的统一规律,即教育的统一性,但这又与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相冲突。如何让学生在社会统一发展的要求下找到各自的发展方向是当下教学改革面临的重大考验。
为了完成日常教学任务,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做到因材施教,我们要在恰当的时机下运用分层教学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整体的教学水平。
二、采用分层法教学的意义
1.符合当下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也有明显的差别。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法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利于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个体的多元化发展。
2.有效降低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难度。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接受能力和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实施课堂教学的教师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目标和学习计划,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也减少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精神苦恼。
三、分层教学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1.依据学生具体情况来进行分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分层教学法,最重要的就是要依据学生具体情况来将学生进行分层。第一,将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生具体情况联系起来,比如有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接触极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态度极差;考虑学生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以及学生个体的信息技术基础;第二,依据学生具体情况,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高层次的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有较强接受能力以及较扎实的基础,对于教师课堂所讲内容能很好吸收并独立完成作业,甚至需要补充一些课外知识。中层次的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并且他们对于信息技术有着较高的学习热情。低层次的学生基本没有信息技术基础,或者对信息技术课程较为轻视,又或者以后从事的岗位不需要运用相关信息技术知识。第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生层次的划分是根据具体成绩不断变动的,而不是一层不变的。
2.课前方案及教学目标应有不同的设计。按照分层法分出不同层次的学生,依据各层次学生特点分组进行教学。明确各个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高层次学生需掌握教师课堂上所教授的全部知识,并完成教师课下布置的任务;中层次的学生需尽可能多的掌握教师课堂所教授的知识,并完成部分课后基础性的习题;低层次的学生需理解教师课堂上前期讲解的基础知识。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应不同的教学方案,教师还需要把教学内容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尽可能掌握的,有兴趣可以去学习的内容等明确标示出来,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
3.授课及课上辅导需分层进行。实际课堂教学中,首先,授课需分层,低层次学生的教授内容可以全班共同学习;之后,中层次学生的教授内容可以高中层次的学生共同学习;最后,高层次学生的教授内容对高层次学生单独进行,并补充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供有兴趣的学生了解。再者,课上辅导也是需分层次进行的,我们采用层次互助的形式,各层次学生的问题首先在组内讨论,讨论不出结果,低层次的学生可向中高层次及教师寻求帮助,中层次的学生可向高层次及老师寻求帮助,高层次的学生可向教师寻求帮助;如此,既可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课下任务分层布置,日常测验分层进行。第一,学生有能力完成教师课下布置的任务,降低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负担和压力,也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的自信心。我们将课下任务分为两种---必做和选做,毫无疑问,必做是全班同学必须都要完成,是基于一些课上基础信息技术知识而布置的任务,而选做则主要针对高中层次的学生,选做中有一部分相对简单的题目可供中层次学生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可供高层次学生挑战。学生依据自身水平选择相应层次,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都能建立起信息技术学习的自信,提升了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第二,测验也需分层进行,日常测验的试卷应分为三个不同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应不同层次的试卷。最后,教师依据平时测验的成绩来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调整。
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也日渐突出,特别是近年来普通高中学生基础差异过大与统一的教学方法间的矛盾日趋显著,寻求适宜本学科实际情况的新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分层教学可以实现班级教学与因材施教、个别化教学与集体教学两者间的互补,对以班级授课制为条件的教学实际提供了让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可能,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出优越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钟和军.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导学模式的构建和实现[J].信息技术教学,2001(6).
信息技术教学的情境设计 篇7
我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曾见到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在小学五年级的一节信息技术课上, 随着多媒体课件中色彩丰富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 教师和学生展开了对话, 教师兴致盎然地说:“同学们, 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学生无精打采的声音响起:“听过。”教师饶有兴致地接着说:“今天, 动物王国又要举行一次龟兔赛跑, 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演示文稿把他们赛跑时的情景表现出来。”教师在滔滔不绝地说着故事, 学生中却有人在嘀咕:“怎么又是龟兔赛跑啊?”“唉, 这种故事都听了几十遍了, 还把我们当小孩子看。”这个案例不禁引起我的思考, 儿童不是最愿意到童话世界中寻找幻想的吗, 为何这节课中的童话故事却没能打动学生的心灵, 没能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呢?
我还见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在小学三年级的一节信息技术课《初识Internet》中, 教师在课上没有讲为什么要上网以及什么是Internet等问题, 而是给学生展示了一个名为《恐龙》的专题网站的内容。因为《恐龙》是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课, 学生学习过此课文, 再让他们到专题网站上去自由点击、自由阅读, 学生就会在有意无意中学会打开链接、网上看影片、网上讨论等。同样是结合动物设计的教学情境, 这一节课却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会了知识。
上面我说的这两个教学案例都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设计。可见, 如何组织和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是在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的情况下, 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思考、研究和解决的紧迫问题。在此, 就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谈一谈我的一些思路和做法。
●创设完整连贯的主题情境
在教学中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情境, 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充满自信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例如, 我在讲画图中使用填充工具编辑颜色一课时, 创设了“为奥运添光彩”的主题情境。这节课的整体设计紧紧围绕着两条线索, 一条是情境设计的线索:奥运会的标志→2008年奥运会的会徽→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吉祥物福娃参加的体育项目;另外一条是学科知识的线索:基本颜色填充→不封闭图形颜色填充→自定义颜色填充→综合运用填充工具进行颜色填充。通过闯关的形式将这两条线索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在每一关的任务中都设置了不同类型的情境导入。第一个环节中通过奥运人物竞猜的游戏, 引出奥运会的话题进而引入奥运会的标志,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对奥运五环进行基本颜色的填充。在第二个环节中, 教师设置一些知识上的障碍, 将奥运会徽的图案设置一些缺口, 学生在填充颜色的过程中出现整个屏幕都填充上颜色的效果, 这样很容易将本课教学中的难点——对封闭和不封闭的认识呈现出来。教学过程中, 我通过在水槽中对封闭和不封闭的两个水袋填充红墨水的实验, 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怎么样解决不封闭颜色填充的问题。最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福娃运动项目进行颜色的填充, 多种运动项目的选择拓展了学生学习操练的空间,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操练的平台。
●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
为什么听故事读小说能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那就是因为它生动的情境和环环相扣的情节, 那么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可不可以创设环环相扣的故事情境呢?
基于这样的想法, 我在讲画图《精心之作》一课中的选定、移动、复制、粘贴内容时, 创设了一个“迪士尼的奇妙旅程”的故事情境。以到迪士尼乐园去游玩为故事背景, 先设计了很多的卡通人物到迪士尼乐园的经典建筑睡公主城堡前与米奇和米妮进行合影留念, 通过这样的情境让学生自主操练选定工具的使用。但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出现问题, 卡通人物背景的白色去不掉, 达不到合影留念的效果。课堂上很多学生迫不及待问怎么办, 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接下来帮助米奇设计迪士尼乐园的一些场景, 有城堡、海滩、游泳池、花园、街路,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多个场景的选择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喜好, 这对于完成本课教学中移动、复制、粘贴图形的目标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学生兴趣将尽的时候, 我又设计了帮助米奇清理垃圾的情境,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学习得到了巩固操练。
最后通过走迷宫离开迪士尼乐园的情境,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设计线路图, 这样将本课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 同时本课的故事情境也具有了完整性。
在这样的故事环节中, 让学生伴着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一起完成教学内容, 在娱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技能操作。主题的选择、情境的设计顺应了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特点, 选择他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和故事情境, 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施展自己的才能, 在积极思考中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
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 可以变“单调乏味”为“多边互动”。信息技术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计算机为工具, 获取、处理、创作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相关的信息, 所以在设计任务时, 应尽量为学生提供学与用之间的联系情境。
比如, 在《下载信息》一课, 讲如何保存网页以及网页中的文字、图片等时, 我就曾设计过两种不同的生活情境, 第一次讲这节课时, 正赶上学校的宣传消防安全活动周, 我就创设了“消防安全从我做起”的情境。由于学生年龄小, 对火的认识比较缺乏, 仅限于被动地接受家长和教师的要求与约束, 但信息技术课可借助学科优势, 利用网络环境开阔学生的视野, 向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学习资料。利用学习信息技术的时机, 更多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消防常识和有效的逃生、自救常识。
当再一次讲授这一课时, 恰逢长春市举办亚洲冬季运动会。结合这样一个契机, 我创设了一个“今天我做小导游”的主题情境来完成学习下载信息的教学内容, 让学生以一名小导游的身份向中外的朋友介绍长春的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
学生想要获得更多的信息就会选择到网络中收集信息, 这样就很容易调动学生主动去获取下载信息的欲望, 有意识地去动手实践、操作、探索。这样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下载信息;另一方面,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 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创设想象丰富的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 我总想给学生插上一双想象的翅膀, 让他们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的翱翔, 展示信息技术课独有的魅力。
在讲授画图中的线条工具时, 我创设了一个“点点线线画天地”的主题情境, 结合美术教学中的点线构图, 通过对大自然、生活中的点线欣赏, 让学生扮演一名小小的设计师, 引导学生利用点与线的组合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和场景进行点线组合设计,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借助计算机这个有效的工具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自己的感知与想象。
在讲授自选图形创作教学问题时, 我曾设计过“天气预报”这样一个主题情境, 先给出一系列的任务, 让学生自主完成自选图形的插入, 然后利用自选图形设计具有自己风格的天气预报, 在制作的过程中解决如何调整自选图形、如何添加文字、如何添加颜色等问题, 这样的主题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既富有趣味性, 又具有挑战性,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中职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效率低, 学生学习兴趣低, 知识面窄。而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讲, 其支撑点为计算机网络技术, 这种技术具备诸多的优点, 方便协作, 信息丰富, 资源充裕, 沟通起来非常的灵活方便。而要做好一个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是要充分了解中职学生的现状, 摸清他们的能力水平、掌握学生的认知结构差异;二是在教学设计中, 根据学生学情, 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内容, 优化地选择教学方法;三是信息技术设计还要研究学生的知识起点、能力水平, 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准适合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 使学生能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滋味。
一、中职学生的现状
(一) 自制力差。
目前, 中职学生自制力差。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 也有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 也有社会、家庭等条件的制约。自制力差表现形式较多, 比如有的学生学习消极应付, 不求上进;有的上课讲话、玩手机, 听MP3;有的不服从管理, 反而顶撞老师, 甚至辱骂老师;有的热衷于上网聊天, 打网络游戏, 无心读书学习, 个别学生甚至晚间翻墙外出上网打游戏, 白天趴在课桌上睡觉;有的学生经常无故旷课、迟到早退, 东游西逛, 无所事事。
(二) 基础知识参差不齐。
中职学生生源广泛, 学生来自各地, 有城市有乡村, 各地区提供的信息技术运用环境和教学水平有显著的差异, 造成学生的素养有一定层次的不同;各地对信息技术教学要求的程度不同, 有的地区从小学开始学信息技术课程, 有的地区初中都不开设此课。再加之中职学生整体知识结构比较零乱, 能力水平偏低。信息技术教师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 (尤其是人数众多的大班级) 下对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 能欠佳的学生“吃不消”, 普遍感到力不从心。
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一) 启发激趣项目教学设计。
针对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厌学、自制力差现象,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机, 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 必须想方设法启动学生的内驱力, 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 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纳入合理的轨道,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 形成了内在的需要和动机, 他们才能具有达成目标的主动性, 教学目标的实现才有保证。具体作法如下:一是打消他们对新知识的排斥心理, 把难度较大的知识化繁为简, 传输给初步具有理性思维的中职生。二是培养他们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有疑必解的个性品质, 使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 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 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着重锻炼他们对计算机的操作技能, 对工具软件的合理使用, 提高中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 分层、分组教学设计。
针对中职学生基础知识层次参差不齐这一现象, 采用分层分组教学。分层分组教学就是让在信息技术方面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进步、提高。也就是提出切合实际的教学任务与具体目标, 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水平, 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运用分组、案例等教学策略, 辅以不同的训练、辅导。借助学生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为以下几步:一是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 结合学院信息技术资源的实际情况, 将学生大致分成多个层次, 并选出责任心强, 组织能力强, 该课程知识较熟练的学生为组长。二是分层备课: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 根据教材和大纲要求, 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 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三是分层辅导:学生训练时, 要做好课堂巡视, 及时指导并反馈信息。四是分层评价:对各层的作业相互展示, 老师分别评价。
三、结语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老师一定要了解学生, 全面地“吃透”学生的情况, 真正从中职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认知倾向出发设计教学, 利用现代化设备, 认真研究教学内容, 将知识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 才能选择最佳策略, 设计最有效的教学。教师要积极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们相互合做和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许文庆.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 2009
[2].赵丽.银川市中职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7
[3].陆宏, 冯学斌.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 2001
[4].董玉琦.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若干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1
[5].李锦军.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1
[6].解燕.创新教育对信息技术课教师的能力要求[J].职教论坛, 2001
[7].叶金霞.信息技术课程综合性的发展与运用研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 2001
[8].张伟.面向21世纪国外信息技术课程行动[J].教育信息化, 2001
[9].田澜, 陶文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创造性教学策略[J].电化教育研究, 2002
[10].李艺, 沈书生.信息技术课程及其教学方法讨论[J].江苏教育, 2002
让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设计助力 篇9
一、我们的实际情况
我校是区属小学,拥有31个教学班级,在职教师67人,平均年龄37岁。学校和地区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后,越来越多的教育信息化的任务和关注的重心就从初期的“建网”“建库”转向“建队伍”,即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其本质就是提高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能力。但教师在具体的操作中,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1.偏重知识传授设计
许多教师仍用大量的篇幅从传授知识的角度详尽地描写教学过程,很少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去设计那些发现、挖掘、提炼教材中非智力因素,存在重知识教学、轻方法指导,重教法、轻学法,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2.偏重课内知识设计
教师对课内知识研究的比较多,联系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比较少,表现为缺乏与本课有关的相关学科知识联系的设计,缺乏与本课有关的实践知识联系的设计等,从而影响了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如何让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设计助力,真正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呢?我们从学校实际出发,通过各种有效可行的手段提高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与技能,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促进“以学为中心”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二、我们的目标
(1)能够摸索、总结出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教学设计的方法或途径,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逐渐形成一支观念超前、技术过硬的现代教育技术骨干教师队伍,同时积累资源,建立学校的教学资源库。
三、我们的做法
1.加强保障,广泛调查
学校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在工作程序上加以规范。保证研究活动经费,确保研究活动得以顺利开展。设计了《合肥市潜山路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调查问卷》《合肥市潜山路学校教师教学设计现状及设计能力调查问卷》等问卷进行调查和访谈。
2.搭建数字化教研云平台,形成畅通的网络系统
学校完善了信息环境的设施建设,以信息中心为枢纽,将教室、计算机房、各办公室的计算机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畅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每个教师配备了办公电脑,实现“师师通”,为教师进行研究奠定了基础。
3.积极进行各类培训
通过购买、查询、借阅等方式收集大量的理论学习资料,供老师学习。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引导作用,借助校本培训这一平台,对老师进行专题培训。通过集中学习、自主学习、外出观摩加大对教师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教育技术技能应用的培训力度。
4.聚焦课堂实践,学教结合
我们的研究始终坚持两个原则,一是跟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二是为课堂教学服务。每位教师在一学年中至少要上两节高质量的研究课。大家仔细观察实施效果,认真记录,对教师教学设计每一环节的行为和结果进行分析,做出实事求是的总结与评价,提出建议,共同提高。通过每一节研讨课,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改进教学设计。
5.借力活动,促进整合
各项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最佳手段,学校每年都开展专项活动:“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优化学科课堂教学设计”“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翻转课堂”“典型课例研磨”等。通过这些活动大家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高效的课堂应该是:轻负担、高质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参与。尤其是“翻转课堂”,真正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
四、我们的收获
1.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云平台资源库
目前学校已经初步建立“云平台”资源库,实现资源存储和共享,有力地解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瓶颈问题。下一步我校打算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平台、统一的资源平台,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面向社会、面向家庭的一个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数字化校园———“云校园”,以数字化的方式来体现我们的工作、学习、交流与管理。
2.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发展显著
(1)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意识进一步得到加强。
(2)教学理念信息化,实现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根本转变,教学应该围绕学生“学什么”与“怎么学”这两大问题来设计。
(3)教材处理信息化,教师大多能根据教学需要,把教学内容涉及的事物、形象、言论再现于课堂。
(4)教学活动信息化,教师能利用网络系统共享资源,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
五、我们的思考
英特尔公司董事会主席克瑞格·贝瑞特曾说过:“技术正在改变教育方式,真正能够改变课堂的是我们的老师,是教师优秀的教学设计!”我们走在课堂转型的道路上,山东杜郎口教学模式、上海的后茶馆教学、还有电子书包课堂等,各种模式、各种方法纷至沓来,我们的学校和老师需要的是方向性判断,看清前方的路,穿着“新鞋”走向正确的方向,即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以“学”为中心,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篇10
1.1好奇
随着生理的发展, 初中生的心理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所以当信息技术以计算机的形式进入课堂的时候, 教师应多多引导, 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起学生对知识点或技能操作的注意, 提高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效率。
1.2好动
好动是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控制所有的计算机来解决学生乱动的问题, 也可以少讲解, 多留时间给学生, 把学生的好动性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但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应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并进行总结。
1.3好问
初中生的思维非常活跃, 对信息技术知识和实践操作, 会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深入挖掘和探索。在此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 因此, 教师应设置课堂提问时间, 对问题进行记录并做回答。这样师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就在课堂问答中得到提高。
1.4好胜心理
好胜是初中生极其宝贵的心理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将一些似是而非、容易出错的问题有意识地让学生们争论, 使他们在争论中满足自己的好胜心理。
初中生的好奇、好动、好问的特点和好胜的心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如家庭环境、社会交往等。要想充分利用好这些特征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必须从多方面着手,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农村初中生的学习条件分析
通过对山东岱岳区某农村中学教师和学生的调查发现, 尽管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计划上都把信息技术纳入了课程计划, 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各有千秋。有的学校所有班级均开设信息技术课, 还有学校只有高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以下从几个方面对初中生的学习条件进行分析。
2.1学校方面
本次调查的这一农村初中共有22个班, 大概1310个学生, 学校有一个大的多媒体教室和两个机房, 机房共有90台机器, 总体来说, 平均每15个学生一台机器, 虽然这个数字看上去并不乐观, 但是足以保证每次上信息技术课的学生能够一人一台。其中多媒体教室是教师上公开课、学校领导听课时使用的, 机房则是上信息技术课使用的。
2.2师资力量
很多学校专职任教信息技术教师只有一位, 其他几位是兼职。在信息技术课程步入中小学课堂时, 学校还针对那些不懂信息技术的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 使这些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能够制作简单的PPT课件。
2.3学生自身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十分感兴趣, 因为多媒体教室给学生带来了良好的视听效果而信息技术课堂则将学生们带进了另外一个世界, 使他们对计算机有了新的认识, 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4政策方面
在山东, 从2007年开始信息技术就被列入高考的考核范围之内, 以高考基本能力的形式出现, 并占6—8分, 近几年有些地区也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了中考的范围。因
此在农村中学设计并实施良好的信息技术课程也就理所当然了。
3运用良好的教学策略, 设计优秀信息技术课堂
3.1针对学生好奇、好动、好问和好胜的心理选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 它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表达情感、完成任务等为主的多维的、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教学内容灵活地采取不同的驱动方式来驱动学生的学习。
信息技术本身与生活息息相关, 可以围绕生活所需的技能进行目标驱使,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这种驱动教学方式可以称为“生活驱动”或“技能驱动”。在进行网页浏览、电子邮件收发、图片处理时可以采用此种驱动方式。
另外, 针对初中生爱玩、好奇心强的本能特点, 从一些娱乐活动、动画、脑筋急转弯等益智游戏入手来驱动学生的学习。例如, 在讲解文字输入时, 可以借助金山打字软件, 运用软件中的游戏使学生熟悉键盘。Windows中自带的蜘蛛纸牌、扫雷等游戏可以让学生更轻松地使用鼠标。这种驱动教学方式可以称为“本能驱动”。
3.2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 加强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设计
信息技术课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事实上, 学生的信息素养并不是整齐划一的, 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可能本来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信息技术课堂表现不太好而学习成绩不很好的学生表现可能很好。那么作为教师该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提高学生整体的信息素养呢?
这便需要加强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设计, 如备课、课堂讲解、实际操作、个别指导、课堂作业、评价等。作为教师, 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备课, 在课堂讲解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明白所讲的内容, 又要灵活处理课堂上遇到的各种问题, 尤其是在上机操作中, 可以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另外课堂上的作业, 要应灵活设计, 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3.3熟悉教材, 掌握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求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强, 自己主宰学习。同时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把握好新教材的课程标准。讲解完之后, 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 让学生大胆地去做。布置课堂作业时应当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 使学生有自由发挥的机会,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 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应当把教学生“学会”变为教学生“会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 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各种教学方法诱发学生学习的潜能,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4适时进行课堂评价和教学反思, 总结教学经验以指导后续教学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环节, 信息技术课堂中同样需要进行评价, 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习成果的评价。教师可以制定学习定性评价表并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同时教师还可以与相关学科的教师共同制定评价标准,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做出评价。学习成果评价的内容一般说来应涉及学习目标的各个方面, 包括:认知、技能、情感等, 也就是说评价的最终结果还是要反馈至教学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 应充分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以学习者为评价的中心和主体, 以促进学习者学习兴趣的提高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为评价目的。
3.5建设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资源库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少不了资源的支撑,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其资源的建设还要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努力。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 最实际的就是要把教师的教案、教学心得、优秀的教学案例、某些软件的使用规则、学生的优秀作品等上传至学校局域网上, 供学生在课上或是课下按照自己的兴趣有选择性地学习。另外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将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源链接到一起, 方便学生们的交流和学习。
4结束语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断变化的信息知识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 并将其恰当地运用到每一堂信息技术课中。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 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为培养信息时代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玲.初中生信息技术学习特征[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 (6) .
[2]张燕飞.新课程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J].教育信息化, 2004 (5) .
[3]刘锐.教育信息化精华本[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4]郭芳.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0 (4) .
[5]吴洪健, 倪男奇.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设计 篇11
“中国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这句话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最先提出来的,他告诉我们一种新式的教学理念,那就是生活化的教育。而这也正是我们新课标针对小学教学所提出的要求。追求各科的教育要紧密地联系实际情况,做到教学生活化、社会化、实际化,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而言,更是如此,因为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它的技术性和生活性极强,特别适合老师们对于小学生进行生活化的教育。这也就成为老师们所以坚守的原则,来共同实践学生教学工作,实现真正的教学目的。
一、信息技术教学生活化的深层内涵
众所周知,信息化已经变成一种不可回避的趋势,信息技术教育也成为推动整个教育发展的重要技术。虽然这一发展还只是在初期,但是我们绝对不可以有半点马虎,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的教育。对待小学生的教育就好像是对祖国的每个花朵,需要精心栽培,不可怠慢。信息技术的发展非常快,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1.生活化教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涉及日常生活的大部分内容。这也体现出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不断地提高信息技术的完整性,加强信息技术的使用性,将其尽早地融入小学生课堂的重要原因。我们可以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来呈现学生生活化的各个方面,所以在老师教学的过程中,不可以将信息技术教学与生活实际分开进行,唯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最好的教学目的。
2.信息技术生活化
信息技术生活化就是要关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与此结合起来。我们知道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包含知识的生活化,关注的主题不是人,而是让每个孩子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校园生活与家庭生活的快乐与充实。当然老师也需要具体的问题具体解决,针对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模式,将生活化做到最好。
二、信息技术生活化的具体转变方法
1.生活情景的嵌入
小学信息技术老师需要善于拿捏信息技术文化,掌握信息技术的人文性,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于知识的渴望与追求。老师应该在帮助学生调动积极性的同时,和学生一起来进行知识的探究,一起合作学习,养成一种良好的 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课堂效率也会不断地提高,使课堂充满活力。
2.生活情境的类比
信息技术是一门比较抽象的技术,在老师的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是很容易理解的问题,搞得学生们一头雾水,所以面对这些程序性极强、日常接触较少的操作,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时就需要老师来积极地引导学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生活情境的类比,这是因为,很多信息技术都是有一定的生活原型的,随着电脑的不断普及,我们只要将很多复杂难懂的知识进行知识的类比,就很容易让小学生理解,比如一开始就可以告诉学生,这些计算机硬件可以形象地用身体的各部分作来比喻,例如“鼠标”“键盘”可以看作是我们的“手”“眼睛”“鼻子”,而“音箱”“显示器”就理解成人的“嘴巴”,等等。
3.信息技术教育的策略
我们该如何设计好信息技术的生活化教学模式呢?这一点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在美国,人们常说,:“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它也就是要告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做”,唯有亲身实践,才能更加透彻地搞明白一件事情。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课程,当然也适用于这一结论,信息技术学习活动是信息技术课堂的载体,更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将信息技术这一课程推向生活化的原因之一,信息技术教学灵活,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达到不同的目的,使生活有机地融入其中,才能更加完美地发挥信息技术应具备的特殊功能。
其次,还要创造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才能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使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在课堂上的问题,为此,教师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完成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但是,强制性的解决方法往往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是教师们遇到的又一个难题。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都比较丰富,但他们的认知能力往往是通过感知事物的形态来获得的,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通过运用多媒体来营造一些有趣的场景。比如在进行办公软件和画图软件的操作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这些软件插入一些有趣的图画和动画,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同学们既掌握了课堂知识,又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得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设计已然能够使小学生从单调的信息技术学习中解脱出来,作为老师,也要善于将多姿多彩的生活融入课堂,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信息技术,在促进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同时,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其和谐发展。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篇12
●设计趣味性作业,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曾经有教育家这样说过:“作业是教师精心给学生准备的一个礼物。”既然是礼物, 教师就要精心挑选, 要让作业充满趣味性。因此, 我设计作业时, 就尽量多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业, 使学生成为一个乐学者、爱学者。
例如, 在讲到《形变动画》这节内容时, 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形变动画的意义并掌握制作形变动画, 在课堂上, 我给了他们一些变形金刚的素材, 让他们制作变形金刚, 在制作“变形金刚”形变动画的过程中, 学生既掌握了如何制作形变动画, 又让他们对动画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设计生活型作业, 让课堂回归现实生活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我们要活的书, 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 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 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 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 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 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这些话, 为我们指明了设计信息技术生活化作业的方向。在日常教学实践中, 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作业, 让信息技术回归生活, 把信息技术作业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 在讲到制作多媒体作品时, 我就以《美丽的家乡——溧阳》为题, 要求学生制作一个宣传自己家乡的多媒体作品。学生们一听到是宣传自己的家乡, 都非常感兴趣, 通过此作品的制作, 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的热情, 同时也让他们明白了, 信息技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设计开放式作业,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是新课改中所提倡的, 因此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开放式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新课改要探索的内容之一。
对于开放式作业, 我们要转变传统的作业观念, 认识到信息技术课堂无差生,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作业内涵, 只要是体现学生性情的, 有真情实感的, 有深刻的学习体验, 并能围绕课堂知识点的作品都是好作品, 让学生认识到做的不仅是作业, 更是表达了自己思想和真情实感的作品。
例如, 在讲Word文字处理的时候, 我就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制作自己的胸卡, 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结合所学的知识, 不拘泥于固定形式, 创作出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 这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部分作业如下页图所示。
●设计探究性作业, 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长期以来, 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和“技能的强化”上, 导致作业陷入了机械重复、单调封闭的误区。为避免这样的误区, 我们在设计作业时, 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信息技术活动经验, 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为主的探究性作业, 使其在信息技术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这样完成的作业印象深, 效果好。
例如, 在讲到《认识计算机》这节内容时, 可以建议有条件的学生先到自己家附近的电脑商店或电脑公司参观计算机的组装过程, 或者也可先了解一下自己家里电脑的配置及主机里的硬件。这样他们对主机里的硬件就有了比较具体的概念, 再上课时, 当我把电脑硬件拿给学生看时, 很多学生都能清楚地说出各硬件的名称, 说明很多学生通过自主探究, 都深入了解并掌握了电脑的各种硬件了。
●设计层次性作业,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作业设计方面要讲究层次性,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作业, 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 让不同的人在信息技术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某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应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降低他们作业的难度, 解决他们“吃不了”的问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应适当拔高要求, 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 解决他们“吃不饱”的问题, 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提高。
在教学中, 我一般把作业分成“A、B、C”三个层次, “A层次”题为基础作业, 是每位学生必做题;“B层次”题是选择性作业 (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进行选择, 可全做或部分做) ;“C层次”题为挑战性作业 (难度较高, 主要针对“吃不饱”的学生) 。总之一个目的, 就是让每位学生都能从信息技术中得到成功的体验, 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层次化作业的布置应注意两个问题:首先, 不可硬性要求某些学生做哪个层次的作业, 那样会使一些学生产生被老师轻视的感觉, 作业层次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其次,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 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 防止偷懒思想的产生与蔓延。
●设计合作型作业,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新课程也明确指出, 学生的合作精神与能力是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通过设计小组作业, 不仅能更好地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在合作中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聪明才智,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例如, 在讲到《设计“我爱我班”主题网站》时, 我让学生自由选择, 五个人组成一个作业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 他们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在完成作业前, 每个小组都要提交详细的分工计划,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和监控, 培养学生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能力, 作业完成后要求学生要认真总结小组协作学习过程中的得失, 为后续小组合作学习积累经验。
●设计整合型作业,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整合, 是以其他学科知识作为载体, 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信息技术、生物、化学、地理等其他学科知识中去, 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
例如, 在学生学习了《地球的运动》后, 可以让学生利用Fash软件, 把初中地理课程中地球的运动过程通过Flash动画表现出来。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0-19
信息教学技术设计管理09-07
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设计09-12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设计06-17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 设计09-01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表格09-08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认识07-07
信息技术优质课教学设计08-21
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09-12
教学设计方案与信息技术运用说明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