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ppt信息技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2024-07-30

初中ppt信息技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共11篇)

初中ppt信息技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设置切换效果;

2、掌握设置换片方式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设置切换效果;

2、掌握设置换片方式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PowerPoint软件提供了多种幻灯片的切换效果,巧妙地应用就能制作出不一般的演示文稿。

本节课,就来为演示文稿“中秋节”设计切换效果。体验做导演的感觉吧!

(二)新课教学

1、设置第一张幻灯片的出现效果

(1)启动PowerPoint软件,打开本科素材“中秋节”的文件;

(2)打开动画选项卡,查看切换到此幻灯片的切换效果;

(3)单击动画→预览;

(4)显示当前幻灯片从全黑背景中淡出的效果。

2、设置后续幻灯片的出现效果

(1)【幻灯片/大纲】→【动画】→【切换到此幻灯片】;

(2)单击【擦除】中【顺时针回旋,8根轮辐】;

(3)单击【动画】→【预览】。

3、设置换片方式

(1)选中从第一张开始到结束的所有幻灯片;

(2)在动画→切换到此幻灯片,找到换片方式的设置区域;

(3)设置动画效果前的复选框,并设置时间为00:05;

(4)从头放映幻灯片;

(三)保存文件,关闭PowerPoint软件

单击【Office按钮】→保存,单击PowerPoint软件界面右上角关闭按钮,关闭PowerPoint软件。

四、拓展延伸

有人说切换效果过多会造成视觉疲劳,你怎么认为?

初中ppt信息技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篇2

知识体系结构中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能够被人们编码统一描述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人们知道但是很难对其进行规范描述的知识。隐性知识是迈克尔·波兰尼(Michael Polanyi)在1958年从哲学领域提出的概念。显性知识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人们通常也更重视显性知识从而忽略了隐性知识所存在的价值,但是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影响。隐性知识更多的是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自己已有的知识整合、内化从而提升了专业素养,成为专业素质高低的体现。

教师的隐性知识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学,从个人隐性知识贡献的角度分析,其中实践取向的“隐性知识”更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隐性知识对教师个人教学水平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名师出高徒”就是讲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2 高职信息技术教师隐性知识在教学中的作用

2.1 教师的知识体系结构

教师的知识体系结构的组成一般包括:人文通识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学专业技能知识、操作技能等。教师知识结构的复杂性体现在各个相关的学科之间的整合,这正是优秀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往往更注重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知识从而忽视了通识知识和学科之间的过渡整合知识,然而通识知识是教师隐性知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是教师自身素质高低的体现,也是业务水平高低的体现。

2.2《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课程的定位是大学教学中的公共课程,但是它本身却承担着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任。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更加多元化,学习的方式更加灵活。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技术指标。

2.3 教学中教师的隐性知识产生的影响

信息技术课程在高师学院的教学中尤为重要,特别是PPT教学的内容,教学课件的制作技能成为未来教师专业技能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很多常规的PPT教学中教师上课的重点主要是学习PPT的操作技能,可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除了技术之外更多的是看PPT的设计思路以及美观程度。多媒体课件的评价标准中是多项要求所组成的,不仅仅是技术使用熟练这一项,除了主题之外更多的就是图片的设计、文字的编排以及颜色的搭配,构图等等的要求是否合理。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评判标准是综合评定而不是仅仅是满足于对技术的要求。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操作技能是基础,但是主题设计、平面构图、色彩的运用确实主要的。在实际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主要是由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担当,对于平面构图和色彩搭配不在教师的专业知识范畴,这些知识确实教师的隐性知识,而这些知识同样在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隐性知识在PPT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在教学实践中实验研究方法是常用的研究教学的方法,在可控的教育情景中,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设,教师有目的地改变一些教育因素(自变量)。控制无关因素,在教学中观察记录另一些教育因素的变化,一定时间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找到两类教育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验证理论假设的一种方法。

实验研究选取的教学内容是以PPT教学中的平面设计构图为例,来研究教师隐性知识对教学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仅要教给学生实用的操作技术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后应用技能的能力的提升。PPT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可以独立的完成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要求,其中除去技术外更多的是设计思路和页面的美观程度。平面构图是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这些内容是教师的隐性知识,把这些隐性知识应用都到教学中。为了达到研究的效果采用了教育实验的方法。

1.实验假设:信息技术教师的隐性知识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2.实验设计

(1)实验自变量:信息技术教师本人,以及PPT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2)实验因变量: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平面的构图设计的讲解。

(3)实验无关变量:不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采用恒定法来进行控制。

(4)实验对象:小学数学教学专业14B1班和1414B2班。

(5)实验的组织形式:两个班是平行班,所学内容、所用教程及教师均相同,通过实验前的问卷调查学生对PPT所学知识多为高中基础,差别不大,因此以对等组的方式来组织实验。

(6)实验数据的处理:采用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

3. 实验实施过程

在实验研究设计过程中,实验内容的确定、样本容量的选取、实验分组的选择相对来说是实验设计必最主要的内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正确性不仅取决于实验的设计,更取决于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观测和记录。因此在实验实施过程中,要操纵好自变量,控制好无关变量,随时观察和测量因变量,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

(1)随机选出实验组和控制组

在小学数学专业班中随机抽取了两个班级作为试验对等组。其中14B1班为实验组,14B2班为控制组。两个班的人数相同,在实验前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前测,利用调查问卷对实验班级进行学习风格、知识能力结构等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已具备的信息技术能力状况,以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

(2)试验研究设计的教学时间段

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为一年的公共课程,本研究是在第二学期中的进行的研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通过WORD课程的图文混排的设计对文字和图形的设计安排有了一定的学习,通过这种学习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因此对两个对等班级进行变量控制是不考虑的,因为两个对等班的进度和教师都形同。对PPT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一般时开始进行试验研究,因为通过试验变量的教学干预,让学生开始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所以,学生必须是有了PPT操作技能才能进行的。因此,试验的时间放在了PPT教学内容的中段开始,也就是说学生对PPT的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础。

(3)试验研究的变量设计

试验变量的设计关系到试验结果的数据,因此对于试验变量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次试验研究中采用的是信息技术教师的隐性知识—平面构图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师主要是计算机专业知识为主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生的操作技能,学生的操作只是PPT教学中一部分能容,要让学生真正设计出好的多媒体作品就需要教师的隐性知识发挥作用。

试验班级中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进行操作技能的讲解外,加入了教师的隐性知识—平面构图的设计中和PPT有关的内容。以下是作为试验变量的页面版式设计:

①版心线的设计,以巴洛克式的左右对齐为基本版式,做到手中无线,心中有线。

②十字分割设计,以通常使用的摄影构图方式来进行黄金比例分割。

③九格分割设计,采用三分法则把页面平均分成九格,这种方式适合多文多图的版式。

④黄金分割设计,采用通用的28黄金分割比例,适用于所有版式设计。

⑤照片墙设计,这种设计方式和九宫格类似,但是版式比较时尚,一般用于图文较多的页面。

(4)试验中测量量表的使用

在依据实验研究目标选取测量量表时,能反映出实验者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操作并采用特定的测量量表测量的结果。测量量表的测量数据能够反映所测式的特征与程度,要有可靠的效度,同时应该具有可靠的信度。

试验中采用的评价量是《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一书中的对多媒体作品的参考评价表,并对本评价表进行了修改,特别是对作品的艺术性以及整体布局和版面设计的分值比例进行了修改。通过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作品的提交采用量表的方式进行打分,后测结果进行比对。

(5)测试数据的分析

通过量表把两个对等试验班级的成绩进行的比对,在变量进行干预后试验组的分值明显上升,学生的作品的构图多有了很大的进步,版式设计美观大方,安排合理。控制组由于没有变量干预,学生作品的前后分值没有多大的变化,只是在技能的使用方面有提高,对整个作品在构图的改变不大。

4 实验的总结与评价

通过该实验的数据充分说明教师的隐性知识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对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也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试验组数前测数据和后测的数比对发现自变量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为84.5-77.3=7.2。信息技术教师的隐性知识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教师知识结构的复杂多样性是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隐性知识,教师的职业特点就决定了教师不仅仅拥有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还要广泛的吸取和自己相关学科的知识,要不断地进行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整合,把相关的学科和自己所教学科的边缘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信息技术教师是“互联网教+”教育时代的排头兵,是带头人,未来教师信息技术使用技能以及信息意识的高低都和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息息相关。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把这些都融汇在自己的隐性知识中,让这些看不见得能力和知识不断地促进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真正的成为学生的好老师。

参考文献

[1]李志河,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刘建臣,李文武.信息技术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8

[4]李克东.教育技术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初中ppt信息技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篇3

密山市富源中心学校 石桂花

一、教材分析

《画风筝》是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六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课时为第二课时。本课主要介绍画图软件中如何编辑颜色及喷枪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小学生对色彩非常感兴趣,丰富的色彩可以创建美丽的画面,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学生在掌握画图的基本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表现欲望极其强烈。所以本课以“放风筝”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感受美的教育,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二、学生分析

这次教学对象是富源小学三年2班的学生,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画图中“选定”、“颜色填充”、“曲线”等工具,初步具备运用计算机的画图及Windows基本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如何编辑颜色及喷枪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学会编辑菜单中“粘贴来源”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在团结合作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能够独立使用工具。将颜色合理地运用到作品中,学会点缀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通过动手动脑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学会编辑颜色的方法及喷枪工具的使用技巧。;

教学难点:将颜色合理地运用到作品中,学会点缀作品。

五、教法学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我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和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讲解演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交流评价的学习方法,并在教学中及时处理随机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教师适时地启发帮助。

六、设计理念:本课设计要形象、儿童情趣浓厚、易于感知,把抽象的知识寓于实践操作、动作练习之中。

七、教学流程

(1)、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不喜欢看动画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与“风筝”有关的动画。边看动画片边思考:小袋鼠找不到自己的方形风筝,它的心情会怎样?

生:观看动画,想象交流。

师:怎么能让小袋鼠高兴起来呢?让我们画只风筝送给它,你们愿不愿意呀?(板书课题)

生:愿意。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生动好看的动画入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帮助小袋鼠找回快乐,进而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任务一:编辑颜色

师:老师为小袋鼠画好了一只方形风筝(出示黑白线条风筝图),你觉得它会喜欢吗?

生:看风筝图,交流自己的想法。

师:我们知道风筝都是五颜六色,特别漂亮的。颜料盒中的28种颜色是远远不够的,想要找到更多的颜色,可以通过“编辑颜色”来设置。(板书)

生:齐读板书。

师:讲解演示编辑颜色的方法。

(设计意图:从黑白线条的风筝图引出通过“编辑颜色”可以让它变得漂亮起来,进而讲解新知。使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师:你想让方形风筝变漂亮吗?

师:从“文件”菜单,“打开”我的电脑D盘任务一。比一比,看一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通过自己编辑定义颜色为风筝涂上绚丽的色彩。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来。)

任务二:粘贴图画

师: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方形风筝都变漂亮了,它就要起飞了,想一想风筝飞上天,看起来会有什么变化?

生:变小。

师:用什么工具能改变风筝的大小呢? 生:选定工具。

师:谁能上前演示一下,帮助老师放飞这只风筝? 生:演示。用选定工具改变风筝大小,移动到天上。

师:谢谢你让老师的风筝飞起来,我要把它送给小袋鼠。怎样请出小袋鼠呢?认真看老师的演示操作。

生:观察学习。

师:用什么工具来画风筝线呢? 生:曲线。师:用曲线画风筝线,放到袋鼠手里。师:你们想把风筝送给小袋鼠吗? 生:想。

师:下面比一比,看一看小袋鼠最先收到哪位同学的风筝。(完成报数)生:操作练习、互相帮助。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送风筝入手,学习“粘贴来源”的用法。同时把选定、曲线知识融合起来,使教学环节紧密相扣。)

任务三:喷枪的使用

师:小袋鼠陆续收到我们三年2班同学的风筝,特别高兴,为了表示感谢,送给全班同学一幅好看的图画。(出示图)

师:说说你最喜欢画中的什么地方?说说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 生:交流。

师:图中的草地、野花、白云是用新工具“喷枪”画出来的。你们想认识喷枪工具吗?

生:想。

师:和身边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从“文件”菜单“打开”我的电脑D盘任务二,根据任务提示,共同探究喷枪的用法,画出草地、白云、野花。

生:小组探究交流。

师:想一想,在用喷枪画草地时,用鼠标哪种操作可以快速喷涂? 生:拖动。

师:拖动鼠标快些,会画出什么样的草地呢?慢些呢? 生:演示说明。

(设计意图:用图画激趣,介绍喷枪工具的独特之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自主学习喷枪的用法。)

(3)、新知巩固,创新应用

师:同学们的本领可真大,能自学喷枪的用法了。老师相信你们在创作图画时会有更精彩的表现。(出示图)这是老师创作的“美羊羊放风筝图”,说说图中用到本节课学的哪些知识?

生:交流。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这些知识,展开想象,去放飞风筝吗? 生:能。

师:准备新画纸,去D盘风筝库选自己喜欢的风筝,开始创作吧!(设计意图:通过作品来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学生很容易参加进来,并兴趣盎然的进行自由创作。)

(4)、展示评价,课堂小结

师:谁能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得意之处? 生:展示,交流。评一评,说出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作品的展评,体会创作的乐趣,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情绪高涨,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师:说说本节课学到哪些知识? 生:交流回答。

师:短短一节课,我们不但收获了知识,还体会到助人的快乐,希望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做一个助人为乐,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明确本课知识点,让学生体会助人的快乐。)

八、教学反思

本课整合了信息技术、美术和思想品德三门学科,以及画图知识的内部整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画图操作技能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同时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多种学习方式来掌握知识(如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教学评价的方法多样化,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的评价方法,更多的是鼓励学生的合作、创新和自主探究的意识。

在这节课中我一直围绕一个故事主题“送小袋鼠漂亮风筝”展开新知的教学,能够激起学生更多的参与性,使之都想帮助小袋鼠找回快乐,对本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初中ppt信息技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设计

《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教学设计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出现更多的计算机病毒,这些病毒将会以更巧妙更隐蔽的手段来破坏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因此每个人必须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增强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意识,掌握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在操作计算机过程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教材分析】

本节是义务教育信息技术(上册)第二章《管理计算机》第3节《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以理论为主,全面介绍了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知识,以及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特征和传播途径,掌握预防和查杀病毒的方法,使学生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能学以致用,加强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措施。本节内容以理论知识形式呈现,缺乏实践和操作,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但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较大,不容忽视。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程面向的教学对象是农村初一的学生,学生们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家里有电脑能上网,可能遇到过计算机病毒,也略知一二,很多学生不知道计算机病毒,有些甚至以为计算机病毒会传染给使用者。所以要具体的、形象的来解释这个定义来加深印象。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在锻炼着提高着,但是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却流于形式。加强学生的防病毒的意识,同时自觉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同时杜绝学生制作病毒与复制病毒的传播,保证网络的正常,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

(1)初步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含义。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3)学会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常用措施。

2、操作领域

1.通过学习活动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其危害。

2.掌握计算机病毒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

3、情感领域

1、负责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计算机,促进学生信息文化、道德修养与健康人格的养成。

2、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 计算机安全与杀毒软件的使用

【教学难点】 计算机安全的防范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到现在的五十三年的时间里,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计算机开始逐步走进家庭,但是,同学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尤其是上网以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今天这节课,我就给大家介绍保障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意义与措施。

二、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计算机安全包括哪两个方面?

(计算机系统安全和信息内容安全)

2、提出问题:我们怎样在信息交流过程中保障信息安全?

(1)加强安全意识:树立信息安全意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不做有损信息安全的事。

(2)采取防范措施:掌握一些保障信息安全、防范各种事故的必要措施和有效方法:

如:硬件系统的安全;软件系统的安全;用户数据的安全;病毒、黑客的防范等。

讲到“病毒、黑客”四个字时,语气要强烈一些。然后立刻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黑客”和“计算机病毒”?

“黑客”往往是指那些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通过未经授权非法入侵别人的计算机系统而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的人。

“计算机病毒”是隐藏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程序,它通过自我复制或者修改其他程序扰乱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破坏。计算机病毒是一个小程序, 能够自身复制自身, 会将自己的病毒码依附在别的程序上,通过宿主程序的执行,伺机传播病毒程序,有一定潜伏期,一旦条件成熟,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影响计算机使用。

注:提问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启发学生:

(1)“计算机病毒”首先是某些人编写的一种计算机程序;

(2)为了掩人耳目,病毒程序在计算机内怎么藏身?

(3)既然病毒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怎么被执行?

(4)计算机染了病毒之后,是立即发作吗?

(5)为什么把这种程序称作“病毒”?像生物病毒一样有复制能力。

(6)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有什么影响?毁坏数据,影响使用;

3、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影响:

(1)降低系统执行效率;

(2)在屏幕上显示各种信息;

(3)造成死机;

(4)部分文件被删除;

(5)改变存储在硬件上的程序;

(6)破坏整个硬盘或软盘内资料。

4、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计算机的病毒多种多样,表现出的症状也各不相同。但无论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它们都有如下共同特点:

(1)具有破坏性。病毒不但能影响屏幕的正常显示,减漫运行速度,占用磁盘存储空间,它还能破坏磁盘中的数据和程序,甚至能破坏计算机的硬件。如CIH病毒能破坏计算机的主板。

(2)具有隐蔽性。病毒大多隐藏在正常程序中,很难发现。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5

1、 请学生讲述人体各部位的作用与功能

老师:大家都知道,计算机又称为“电脑”,这是一种比喻,就好像用电的人脑一样,是人脑的延伸和扩充。因此,要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作用,首先要了解人体各部位的功能。

老师:人体的哪一部分能够进行计算,是人脑,还是四肢或五官?

学生:是人脑;

老师:我们每个人都能记住自己的名字,人体的哪一部分能够进行记忆,是人脑,还是四肢或五官?

学生:是人脑;

老师:人脑不仅具有运算和记忆功能,还具有控制功能,它能向我们的四肢和五官发出命令,让它们协调活动,可以说一个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人脑,它是整个人体的中心。那么一个人光有大脑行不行?

学生:不行。他无法感受外面世界的美好东西,也无法将自己知道的东西告诉别人。

老师:是啊!人脑再重要,也必须依靠四肢和五官将自己的功能发挥得尽善尽美。

2、 将计算机各部件的功能与人体各部位的作用建立形象对照。

老师:计算机也同人一样,有相当于大脑的中心部件,也有相当于四肢和五官的外围设备和辅助部件。

我们先来介绍外围设备。

老师:(指键盘)这是什么?

学生:键盘

老师:(指显示器)这是什么?

学生:显示器

老师:今天,有很多位老师来到这里和我们预备(3)班的同学们一起交流,那么,我们预备(3)班的同学应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向他们表示感谢,欢迎他们的到来

老师:好,有谁能将“欢迎老师们到来”这句话输入到计算机中,利用显示器、大屏幕表达你们的热情?

(学生上前操作)在画板中输入。

老师:我们再重新回顾一下刚才这位同学的操作过程。她是通过键盘将她的想法输入到计算机中的,就像我们手一样,因此称键盘为“输入设备”,显示器将计算机中的内容传递给我们人,就像我们嘴巴一样,因此称显示器为“输出设备”。在二、三十年前,键盘是计算机的惟一输入设备,显示器是计算机的惟一输出设备,可是人类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起点上,现在是计算机的输入设备中除了键盘,还有很多更方便更好用的产品,有谁能告诉我还有哪些输入设备?

学生:……

老师:科技创新源于我们的需要!我们需要写得更快,因此有了手写板;鼠标,可以快速的选中和激活;扫描仪,将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输入到计算机中;数码相机,可以重温生活精彩的瞬间;有了这些设备,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丰富的输入设备虽然精彩,但时尚的输出设备则更令人激动人心,除了显示器,还有什么?

学生:打印机、音箱……

老师:有了彩色打印机,可以立即感受创造的快感(当场演示,将前面同学利用画板制作的作品打印出来);有了音箱,可以享受音乐的美妙(马上播放交响音乐)……(让同学们立即能亲身感受计算机硬件给我们带来的愉悦)。人类的智慧,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又给我们人类带来无尽创造的空间。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虽然精彩,但它们不是计算机系统的中心,计算机的中心在主机箱里。计算机中的大脑和心脏都在这里了。这就是计算机的主机箱,计算机中最主要的部件都存放在这里。(先简单介绍,然后再请同学们看实物)

主机:CPU、内存、硬盘……

CPU:全称为“中央处理器”,我们一般听到的Pentium就是CPU。CPU是电脑世界中最大的司令官,就像是我们大脑一般,具有运算和控制功能。CPU运算速度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台电脑性能的发挥,速度决定一切。因此,CPU的发展关键就是如何使运算速度加快。从1971年11月15日问世的第一块CPU,Intel4004,它的运算速度为每秒钟可进行十万次的加减法运算,到现在的奔腾II,运算速度达每秒钟四亿次,到5月17日,推出的奔腾III,运算速度达每秒钟五点六亿次。短短三十年的历史,CPU的运算速度提升几千倍,尽管如此,CPU的运算速度仍在不断地加快。

内存:如果说CPU是计算机的心脏和大脑,用于计算和控制的功能,那么计算机中用于记忆的部件就是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即插在主板的内存插槽的内存条。CPU是运算速度越快越好,而内存则是容量越大越好。内存又叫RAM。具有易失性,当计算机突然断电后,内存内的数据全部消失。它的作用就像人的大脑具有记忆功能。

外存:为了补足内存的不足而设计,全称为外存储器。外存有硬盘、软盘、光盘、可移动大容量设备,如优盘等。

[活动]百闻不如一见,请同学们进行分组操作(八个人一组),打开机箱,观察主机箱内的部件,观察CPU的位置,内存的形状,及硬盘的形状。(注意安全,有序)

二、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工作原理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篇6

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的文化

教学目的:

了解计算机的分类,了解计算机文化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及板书:

1、计算机的分类:

按工作用途可以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按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数字计算机和模拟计算机

2、计算机文化

所谓计算机文化就是因为计算机的产生与使用使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三、小结:

计算机分类和计算机文化

四、练习:

1、计算机是怎样分类的?

2、什么是计算机文化?

初中ppt信息技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篇7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

电子表格的启动与组成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叫 MicrosoftExcel

2、掌握如何启动 Excel 电子表格

3、掌握 Excel 窗口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Excel 启动,Excel 窗口的组成

[教学方法]

教法、学法讲相辅结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 怎样开机,关机?

2. 学校机房计算机如何登录入网?

二.新知

1.Excel 的自我介绍 Excel 的特长:是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统计,排序等.

2.启动 Excel 的.方法 a.单击“开始”按钮 b.将鼠标指向“程序”c.单击二级菜单中的“MicrosoftExcel”

3.电子表格的组成:工作薄、工作表、单元格、活动单元格、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条、状态栏、工作区、行列标签、编辑栏、工作表标签、工作表控制钮。

三.小结:

1. 启动电子表格的方法

2. 电子表格的窗口组成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1、开机

2、登录入网

3、启动 Excel 注:我校计算机,可直接在桌面上找到打开它的快捷方式,双击之亦可启动电子表格.

初中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篇8

1.了解什么是电子钱包及目前常见的电子钱包。

2.了解如何使用电子钱包。

3.了解使用电子钱包存在的风险,并知道采取适当措施防范风险。

重点难点:

重点是如何使用电子钱包,难点是如何防范电子钱包使用风险。

教学建议:

建议本课用1课时。

电子钱包对初中生来说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本课应通过视频和老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对电子钱包有一个比较具体的认识。

资源目录中有一个支付宝电子钱包的视频:“1-6.1支付宝当面付”,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建立电子钱包的直观印象:电子钱包其实是一种管理电子货币的软件。为了使用方便,一般都安装在智能手机上。

因为本课的内容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操作,老师可以和全班同学互动,和学生一起创设一个活动。例如,同学们约着一起看电影,其中一个同学用电子钱包给大家买票,然后其他同学再通过电子钱包将钱还给买票的同学。任务创设好之后,由老师在手机上操作,逐步地完成所设置的任务,操作过程应通过投影演示给学生看。

电子钱包的应用越来越广,不仅在网购的时候可以用电子钱包来支付,在平常逛街购物时,也可以用电子钱包支付,因为越来越多的商家接受电子钱包支付。个人之间较小金额的往来也可以用电子钱包转账,非常方便。电子钱包通常与银行卡连接在一起,电子钱包中没钱了,可以从银行卡中转进来,同样,电子钱包中的钱也可以转到银行卡中。

学会使用电子钱包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防范风险。而防范风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设置好电子钱包的密码。

密码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个人信息。我们经常要输入密码,例如:登录网站、银行取款、网购、手机开机、连接Wi-Fi等。这么多密码如何记住而且不容易被别人猜出来呢?

下面是一些设置密码的小贴士。

1.不要在所有的场合都用一个密码。

不管什么场合都用同一个密码的坏处是显而易见的:只要在某一处密码被人发现,你的其他信息也就一并泄露了。

例如:你在某个网站登记的信息被黑客了,里面有你的身份证号码、电话、密码等信息,而你又恰好使用同样的信息登录另一个地方,这时你面临的风险就显而易见了。

2.不要用姓名、生日、“12345678”等容易猜的密码。

重要的密码应该包含数字、字母等多种形式的符号,长度应该在8个符号以上。为了记住不同场合的密码,可以为自己创建一个设置密码的规则,这样密码就好记又难猜。

例如:先设置个人基本密码,然后根据密码使用的场合,在这个基本密码的基础上叠加一些其他符号。例如:基本密码+场合名称第一个拼音字母+填补密码长度的符号。例如:你的基本密码是“IMU99”,你习惯设置的密码长度是10位,则登录QQ的密码可以是“IMU99QQ###”。登录金山快盘的密码可以是“IMU99JSKP#”。

教参的资源目录中有一个关于支付宝密码安全的视频“1-6.1支付宝里32万不翼而飞”,让学生看后设计好自己的密码方案。

此外,在安全的网络环境下使用手机也是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由于手机中存储了我们很多的个人信息,因此不法分子会想方设法从我们的手机中盗取信息,而通过Wi-Fi盗取信息是最方便的,神不知鬼不觉。

资源目录中有两个视频,分别是:“1-6.3央视315晚会曝光:警惕免费Wi-Fi窃取信息”、“1-6.4公共场所免费Wi-Fi存风险”。观看这两个视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那么,如何安全使用Wi-Fi呢?下面是一些小贴士:

1.关闭Wi-Fi自动连接功能用户在日常使用电子设备时关闭“Wi-Fi自动连接”功能。因为如果这项功能打开的话,手机在进入有Wi-Fi网络的区域就会自动扫描并连接上不设密码的Wi-Fi网络,这会大大增加用户误连钓鱼Wi-Fi的几率。另外,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登录手机银行或者支付宝、财付通等金融服务类网站时,不用不能够确定安全性的免费Wi-Fi,而是使用手机自带的3G、4G,另外不要直接通过手机浏览器进行,请优先考虑使用银行或者第三方支付公司推出的专用应用程序,这些程序的安全性要比开放的手机浏览器高。

2.拒绝来源不明的Wi-Fi设置钓鱼Wi-Fi陷阱的黑客大多利用的是用户想要免费蹭网占便宜的心理。因此要想避免堕入类似陷阱,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尽量不使用来源不明的Wi-Fi,尤其是免费又不需密码的Wi-Fi。

如果是在星巴克、麦当劳这样有商家提供免费Wi-Fi网络的地方,用户也要多留一个心眼,主动向商家询问其提供的Wi-Fi的具体名称,以免在选择Wi-Fi热点接入时不小心连接到黑客搭建的名称类似的钓鱼Wi-Fi。

3.更换路由器初始密码除了要谨慎使用公共场所的免费Wi-Fi,家里使用的路由器管理后台的用户名、密码,不要使用默认的Admin,密码更改为数字+字母的高强度密码,同时设置的Wi-Fi密码选择WPA2加密认证方式,相对复杂的密码可大大提高黑客难度。

4.及时更新升级浏览器和传统有线网络相比,Wi-Fi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的安全性挑战更多。

初中ppt信息技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篇9

[教材分析]本节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Pascal语言的产生和特点,初步了解Pascal程序的结构,掌握Pascal的简单编程。难点是:学生学习程序设计有畏难情绪,如何通过起始教学,引起学生学习Pascal语言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Pascal语言概述

Pascal是一种计算机通用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PASCAL语言一种计算机编程的高级语言,它是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的N.沃思(Niklaus Wirth)教授于1968年设计完成的,1971年正式发表。为纪念法国数学家Pascal,把此高级语言命名为Pascal语言。其主要特点有:严格的结构化形式;丰富完备的数据类型;运行效率高;查错能力强。

二、为什么要学习Pascal 语言?

在高级语言中:

初级:QBASIC

中级:Pascal

高级:C语言、VB等

三、如何学好Pascal语言?

1、注意Pascal程序的规范语法,体会与QBASIC的区别

2、注意掌握算法,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3、认真完成作业与实验报告,理论与上机并重

4、上课注意记笔记,因为书本写得不符合我们的实际,所以上课内容与课本差别大。

四、从一个Pascal程序实例看Pascal程序的结构

[例1]

已知圆的半径R为16CM,编程求它的周长L和面积S。

1、用QBASIC编程:

PI=3.1416

R=16 河南教师考试网:http://he.zgjsks.com/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hejsks

L=2*PI*R

S=PI*R*R

PRINT “L=”,L

PRINT “S=”,S

END

2、用Pascal语言编程:

PROGRAM PAS01(INPUT,OUTPUT);

←—程序首部 CONST

←—常量定义

PI=3.1416;

说明部分

VAR

←—变量说明

R:integer; L,S: REAL BEGIN R:=16;

程序休

L:=2*PI*R; 语句部分

S:=PI*R*R; WRITE(‘L=’,L); WRITE(‘S=’,S); END.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

河南教师考试网:http://he.zgjsks.com/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hejsks

1.一个PASCAL程序由程序首部和程序体两部分组成。程序首部以分号结束,程序体以圆点结束。

2.程序首部包括三项内容,其顺序是:

(1)PROGRAM,Pascal程序标志,写在程序的开头。

(2)程序名,必须由英文字母开头,由作者自行定义。

(3)参数表,由INPUT,OUTPUT组成,表示输入、输出文件。3.程序体是程序的主体,也称”分程序“。程序体由说明部分和语句部分组成。

(1)说明部分有常量说明、变量说明、类型说明、函数说明、过程说明等,分别以分号结尾。

(2)语句部分是程序的执行部分,以BEGIN开始,END.结尾,用来描述程序所执行的算法和操作。中间的每一语句均须以分号结尾。

(3)语句部分中,变量赋值用:=,而不是=,输出用WRITE,而不是用PRINT。[练习]

已知三个数A=15,B=234,C=348,编程求三个数的平均值P。

四、Turbo Pascal语言系统的使用

目前,常用的Pascal语言系统有Turbo Pascal7.0与Borland Pascal 7.0,下面我们就来学习Turbo Pascal 7.0系统的使用。

1、系统的启动

在运行系统目录下的启动程序TURBO.EXE,即可启动系统。屏幕上出现如图1所示的集成环境。

2、Turbo Pascal系统集成环境简介

最顶上一行为主菜单。中间蓝色框内为编辑窗口,在它个编辑窗口内可以进行程序的编辑。最底下一行为提示行,显示出系统中常用命令的快捷键,如将当前编辑窗口中文件存盘的命令快捷键为F2,获得系统帮助的快捷键为F1,等等。

3、新建程序窗口

按F10进行主菜单,选择FILE菜单,执行其中New命令。就可建立一个新的程序窗口(默认文件名为Noname00.pas或Noname01.pas等)。

4、程序的输入、编辑与运行

在当前程序窗口中,一行一行的输入程序。事实上,程序窗口是一个全屏幕河南教师考试网:http://he.zgjsks.com/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hejsks

编辑器。所以对程序的编辑与其它编辑器的编辑方法类似。

当程序输入完毕之后,一般要先按Alt+F9(或执行compile菜单中compile命令)对程序进行编译。如果程序有语法错误,则会在程序窗口的第一行处显示第一个红色错误信息。若无语法错误,则窗口正中央会出现一个对话框,提示编译成功。接下来,我们可以运行程序了。

程序的运行可以通过按ALT+R打开RUN菜单中的RUN命令,或直接按快捷键CTRL+F9。则可以在用户窗口中输出运行结果。通常在程序运行结束后系统回到Pascal系统的集成环境,因此要查看运行结果,要按ALT+F5将屏幕切换到用户屏幕。

5、程序的保存与打开

当我们想把程序窗口中的程序存入磁盘时,可以通过按F2键(或执行File菜单中的save命令)来保存程序。第一次保存文件时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对话框要求输入文件名(默认扩展名为.pas)。

当我们要将磁盘上的程序文件中的PASCAL程序装入窗口时,可按F3(或执行File菜单中的Open命令)来装入程序,此时系统也会弹出一个对话框要求输入要打开的文件名,或直接在文件对话框列表中选择所要的文件,然后回到打开文件。

[作业]实验报告

河南教师资格网 http://he.zgjsks.com/

河南教师考试网:http://he.zgjsks.com/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初中ppt信息技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其系统构成;

2、懂得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

3、掌握Internet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

2、网络地址及域名形式。

教学难点

1、TCP / IP网络协议;

2、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

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I、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里,时刻需要获取和交换信息。例如,各商业银行的总行要收集各业务点每天的资金情况,铁道部门要及时了解每一辆火车的运行状况等,这些数量极为庞大的信息怎样才能方便、快捷地传输呢?而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那么,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又有什么用呢?

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其系统构成;

2、懂得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

3、掌握Internet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

2、网络地址及域名形式。

河南教师考试网:http://he.zgjsks.com/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hejsks

教学难点

1、TCP / IP网络协议;

2、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

教学方法

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 共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I、引言: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社会里,时刻需要获取和交换信息。例如,各商业银行的总行要收集各业务点每天的资金情况,铁道部门要及时了解每一辆火车的运行状况等,这些数量极为庞大的信息怎样才能方便、快捷地传输呢?而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那么,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又有什么用呢? IV、教学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述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以及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构件和其他的一些相关的网络基础知识。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其系统构成;

2、懂得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应用;

3、掌握Internet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网络系统构成;

2、网络地址及域名形式。

教学难点

1、TCP / IP网络协议;

2、统一资源定位器(URL)

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

河南教师考试网:http://he.zgjsks.com/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微信号:hejsks

教学方法

讲述法、多媒体教学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I、引言: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础知识,应该说,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可算是Internet(因特网)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Internet的知识,看看Internet的作用和使用。Internet起源于1969年的一个广域网计划,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简称ARPA)发起组建的一个异地计算机网络系统,它是Internet的前身---ARPAnet。

II、讲授新课

三、Internet(因特网)基础

1、连接到接到Inte:①拨号(电话线、牛)②一线通(Mo)③宽带(②一)④其他上网方式 D2、网络协议:①TCP / IP协议②其他协议 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 / 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

3、网址

(1)统一资源定位器(URL):http:// 主机机地址(域名)Uniform Resource Locator:因特网采用的一种特有的统一地址格式。HyperText Transport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例如:http:// 202.121.103.101(2)域名:①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②金羊网(羊城晚报):一级子域名(cn表示中国)com:二级子域名(com表示商业网站)k12:三级子域名(k12表示“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服务器名)/

河南教师考试网:http://he.zgjsks.com/

微博:@河南教师考试网

初中ppt信息技术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篇11

网站规划(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网站设计的几个阶段,了解网站规划的几个要点;

2.通过欣赏优秀网站,了解网站设计包括页面内容的设计和内容表现形式的设计;

3.通过浏览、欣赏、对比优秀主题网站的内容、结构、风格,使学生掌握网站规划的要点,初步确定自己网站的主题及设计方案。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讨论、对比优秀网站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网站规划的要点,通过设计自己的主题方案,培养学生整体设计、规划网站的能力;通过搜索信息,进一步提高学生加工与管理素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网站设计的重要性;

2.进一步提高学生加工与管理素材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网站规划的要点,确定网站主题,勾画网站设计方案 难点:超文本标识(HTML)语言的概念,网站设计方案的确定

教具和教学手段

教 具: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手段:演示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 学 过 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刚刚得知我们学校李康同学在“扬州市第五届中学生网页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大家想不想欣赏下本届比赛的优秀网页呢?

学生活动:欣赏比赛的优秀网页,考虑下这些网页有什么特色?

师:身为中学生的我们,想不想自己也制作个优秀的网页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网页制作的内容。

本节课我们来探讨下如何规划一个网站 2.讲授新课: ⑴明确主题,规划网站:

学生活动1:完成教材P207的探究学习,了解优秀网站的主要内容和设计特点,体会下规划网站的要点:

①明确建设网站的目的

②进行可行性分析:网站建设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精力、人力,性价比是否合理 ③网站的内容设计:根据网站建设的目的,分析浏览者的需求,确定网站的内容

④网站的表现形式设计:有了好的内容,还要有好的表现形式,这就是网页本身的设计,例如设计网站的标识、注重网站的图文排版等。

学生活动2:

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网站的主题,并围绕主题讨论网站的组成及个页面需要反应的内容(以“动物—人类的朋友”为例讲解注意点)

师:评价各小组的主题与内容,给予适当的指导 ⑵收集素材:

师生:一起学习教材P208的“讨论学习”,注意收集到的素材的保存方法 学生活动:完成教材P209的“探究过程” ⑶理解网页的实质--超文本标识(HTML)语言

师:打开任何的一个网页,点击“查看”菜单中的“源文件”命令,你们都会发现网页其实是由一个文本文档构成的,只不过这个文本文档有点特殊,它是由HTML语言构成的,提供一个用HTML语言编写的网页让学生阅读并模仿(first.htm)

上一篇:四川省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下一篇:高中音乐《南亚音乐之--印度音乐》word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