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华教授语录四(通用2篇)
刘良华教授语录四 篇1
刘良华教授讲演语录
(五)读罢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一书感触颇多,特将书中相关语录摘抄下来,供……
1、什么是一堂好课呢?我们可以提出几个标准:第一,这个人上课资源比较丰富,这是一条很重要的标准。第二,这个人能够唤醒、激励、感染他的学生,我们把它叫传道。第三,他不仅是传道,他还能够讲知识,讲得明白。他能够把简单的知识讲得明白,会讲课的老师就是这样:从总体上讲细节,一旦从总体上讲细节,他就能够把简单的知识讲明白。反过来,你要是只讲细节,回不到整体,他就会把简单的知识搞复杂。
2、但凡学习好的学生都有一点傲气。他们从心里认为自己的好成绩是自己取得的,跟老师关系不大。因此,即使老师表扬他们,他们也觉得是应得的,他们也不会很感谢老师。反而是那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没少挨老师的批评,但是他们和老师的感情很深厚。他们知道自己表现不好。长大之后为自己的过错深感不安。他们是真的感谢老师。因此,毕业之后也能常常记得老师,常常回来看望老师。那些成绩好的学生,别指望他们毕业之后还能回来看望老师。
3、你怎么带好一个班?其实,做班主任有的时候是很简单的。怎么简单呢?做班主任的基本技巧就是培养一个好的班集体。在这个班集体里面培养好的班干部,就是这样简单。但是,现在没有这样简单了。如果你现在还指望培养几个好班干部就能够管好一个班,这不太可能。有经验的班主任不会采用的“简单策略”。为什么说是简单策略?因为你仅仅依靠几个班干部,直接后果就是:这些学生学会了颐指气使,这些班干部学会了控制他人。这不好。好的办法是,班干部是流动的。每一个人,他能够被别人管,同时也能够管别人。这是最基本的管理制度、管理模式。
4、班主任的使命,就是让孩子们有自信。什么叫自信?就是说,他相信在这个集体里面,自己说话有人听。他相信自己能够竞选班长。有些孩子从小就失语。失去了语言,失去了声音,很可怕。总有那么多孩子,长那么大,从来没有当过班长,从来没有做过管理别人的事情,从来没有“说话有人听”的体验。
5、一个教师在学生那里是否有威信,取决于这个教师是否能够让他的学生敬畏而喜欢这个教师。教师可以询问自己:我要让学生敬畏我,我做到了吗?如果做到了这一条,紧接着可以询问第二条:我要让我的学生喜欢我,我做到了吗?
学生凭什么喜欢教师?喜欢的原因可能很简单:这个教师有爱心,他对他的学生好,他的学生就喜欢他,就是这么简单。学生凭什么敬畏教师?敬畏的原因可能因为教师的思想魅力,也可能因为教师的人格魅力。
6、无论教师的威信怎么重要,也只能成为一个“民主”的前提条件。它不是最重要。有些老师威信很高,他只要往教室门口一站,整个教室会立刻安静下来。这样的老师当然会感到很骄傲,感觉很有成就感,但是,这样的老师不是成功的。为什么?因为他并不能够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就是说,他只有威信,没有民主。
威信和技巧都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民主。这有些类似前面讨论的“教学智慧”:教师的“传道”、“授业”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解惑”,即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学习。
管理的关键是什么?威信是重要的,技术也是重要的,但是,还有比威信和技术更重要的,就是能够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教师要能够引起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刘良华教授语录四 篇2
教师研究什么
在《一线教师, 做个教育的草根研究者》一文中, 有教师问刘教授“您提出教师做研究时不要自己给自己出难题, 不要自己给自己设置陷阱, 能否作更详细的解释?”刘教授在回答中认为, 教师研究有三个陷阱或难题, 即价值研究、本质研究、对策研究。刘教授认为这三种研究教师是不能做的。他举了几个研究个例, 在分析后指出:“……诸如此类的价值研究、本质研究、对策研究, 不仅使教师研究受阻, 而且使教师研究失语。”
依笔者看来, 刘教授举的几个研究案例“论自学的价值”“语文的本质”“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等, 都是大而广之的问题个案, 并不具有代表性。笔者随意拿了一本杂志, 上面的几篇文章, 如《学习愿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因》是不是本质研究, 《语文课要做自己的事情》是不是价值研究, 《思想品德教学激趣八法》是不是对策研究, 值得讨论。大约在一个月之前, 淄博市张店区杨玉翠老师介绍她的成长经验, 主要谈了她是怎么研究教材、怎么研究学生的。她的研究就是来自于每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她对问题的研究, 主要是分析研究问题和现象产生的原因, 寻求最佳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由此可见, 教师的研究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 而是基于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的研究。教师的问题研究指向, 主要有两个重要方面 (当然不是全部) :一个是对问题 (或者行动) 的正确归因, 另一个就是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教师写什么样的文章
在《一线教师, 做个教育的草根研究者》一文中, 有教师问刘教授, “您一再强调教师们不要写类似‘论……的价值’、‘论……的本质’、‘论……的问题与对策’的文章, 是不是说这样的文章没有价值?”刘教授在解答中认为, 之所以不提倡教师写这样的文章, 主要原因不是因为这些文章没有价值, 而是这三类主题很难写, 很难论证。……因此, 他建议教师写三种文章, “一是历史研究的文章, 比如讨论教育史上的某个教育家的理论;二是写调查研究报告;三是写实验研究报告 (或者行动研究报告) ”。刘教授认为“把一百篇心得编辑在一起, 它还是心得。如果想让自己的心得有说服力, 最好还是写成调查报告或实验报告”。
笔者认为, 刘教授倡导教师写的三种文章不是教师所擅长的。教师的常规研究、常规写作, 很少能上升到规范的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层面。教师的研究, 多数是处在科研和教研中间地带的研究, 或者就是一般的教研。以我一年多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刊》《中国德育》《中国教师报》等报刊发表的17篇文章看, 没有一篇是严格意义的调查报告或实验报告。所以, 教师研究什么样的问题, 写什么样的文章, 是由教育教学的需要来决定。教师擅长的研究写作, 从体例上看, 主要是一般的论文、案例分析、教育杂谈、教育叙事等体裁。
关于教师写教学反思的观点
在《一线教师, 做个教育的草根研究者》一文中, 有教师问刘教授, “教师用自己的教育改革事实说话, 是否就是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教育研究就是反思教学, 是不是意味着, 教师最好养成善于反思、勤于学习、用心撰写教学笔记和教育教学随笔的好习惯,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记录闪光的思想, 用心保留有价值的思想火花?”刘教授在回答中认为, 教师的这些工作都是有意义的。但他同时提出:“真正有教育信念的教师, 并不需要做大量的笔记或随笔, 他需要的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主题研究或课题研究。有的人写了一辈子的教学反思, 也还是默默无闻, 原因就在于, 他的教学反思、教育随笔是零碎的。没有教育信念的教育随笔就是一地鸡毛, 就是一堆没有灵魂、没有线索、散落在地的珠子。”
对于刘教授关于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地鸡毛”等观点, 笔者是反对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大家都比较清楚, 朱永新教授的“成功保险公司”以及叶澜教授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 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的观点想必大家也都知晓。教师的反思来自于他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历, 所以多数反思不属于主题反思, 但是这样的反思对教师的工作、对教师的成长非常有帮助。这不仅是专家的观点, 更可以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大量的例证。
教学反思, 不是单纯地为了写作, 是服务于工作实践。当然, 教学反思会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 比如理论水平的提升、认识能力的提升, 等等。所以, 教师的教学反思, 哪怕开始是一地的珠子, 时间长了就自然会穿成项链。我相信朱永新和叶澜两位前辈的观点是正确的。
关于对论文格式的看法
在《一线教师, 做个教育的草根研究者》一文中有教师问刘教授, 论文的格式不就是“论点、论据、论证”三步吗?刘教授认为, 论文就是这三步, 并且强调:“论点就是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假设;论据就是公布自己的研究过程、方法以及研究的结果;论证就是对结果进行讨论。如果您愿意选择复杂、困难的论文写作, 就可以追寻传统的‘论点——论据——论证’的说法, 如果您希望更容易、更简便的论文写作, 可以采用类似‘问题与假设——过程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的套路。”
关于刘教授和教师上面的对话有这样几个问题。一个是关于论文格式就是“论点、论据、论证这三步”的观点我不赞同。写论文就是第一步写论点, 第二步写论据, 第三步写论证?显然不是这样。论点不一定最先写, 论证是运用论据说明论点所采用的方式方法, 它隐藏于论点与论据的结构关系当中。因此, 论点、论据、论证只能说是论文的三大要素, 称三步值得商榷。第二个问题是, 提出问题就是展示论点吗?我认为二者不能完全等同。有时提出问题, 只是情景展示。同一个问题、同一个事件, 论点有时可能不是唯一的。我在写《学校作息时间为何相差如此之大》时, 最初论点定位在讨论一节课多长时间好、课间多长时间好, 后来改为从各地作息时间的不同讨论我们的教育决策怎样做更科学合理。这就是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论点。第三就是刘教授给定的“问题与假设——过程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的写作套路, 并不特别适合教师的研究与写作。教师写作, 先要有研究过程, 有了研究过程, 问题解决了才能考虑写作。研究过程与写作结构不是一回事, 二者不可混淆。很多教师不太会写作, 是个现实问题。这里面既有写作和表达本身的原因, 也有研究能力问题。但教师如何写, 取决于研究的事件和要表达的思想。教师的写作也不全都是论述, 随笔、叙事、杂谈以及读书笔记、感悟等, 都是教师擅长的。
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做研究
教师需不需要做研究, 教师到底应该怎样做研究, 是当下中小学教师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有反对的声音, 有赞同的声音, 当然也有教师自身的茫然和不知所措。如何定位和引导教师的研究工作, 非常重要。从近年来理论工作者和一线实践者的研究看, 进入研究状态是一个优秀教师不能绕开的必有路径。
以我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我近年来对名师发展的研究, 教师成长进入一种研究状态至关重要。教师如何做研究, 简单说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问题:如何提高问题意识;如何选题;如何判断问题的价值;如何进行问题研究;如何进行研究写作。这五个方面做好了, 可以说教师就进入到一种研究状态, 进入到一种自我发展状态。
【刘良华教授语录四】推荐阅读:
听数学专家刘教授讲座有感09-11
陈果教授语录09-30
陈春花教授经典语录10-20
曾仕强教授:《爱情与婚姻》语录06-13
被127次掌声打断的浙江大学教授郑强的经典语录...06-11
高校讲师、副教授、教授教师职称评审规定06-10
教授途径05-11
教授质量06-17
临床教授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