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冠心病病人的个案护理

2024-06-10

一例冠心病病人的个案护理(共9篇)

一例冠心病病人的个案护理 篇1

一例冠心病病人的个案护理

引言:疾病的相关知识

一、定义

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二、致病原因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动脉粥样硬化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认为本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和性别(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家族史(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血脂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

三、发病机制

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着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这些斑块渐渐增多造成动脉管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产生心绞痛。如果动脉壁上的斑块形成溃疡或破裂,就会形成血栓,使整个血管血流完全中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冠心病的少见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痉挛(血管可以没有粥样硬化),产生变异性心绞痛,如果痉挛超过30分钟,也会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1]

四、临床表现

好发群体

1.45岁以上的男性,55岁以上或者绝经后的女性;

2.父兄在55岁以前,母亲/姐妹在65岁前死于心脏病;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的和伴有高血压、尿糖病、吸烟、超重、肥胖、痛风、不运动等情况的人群。

五、疾病症状

临床分为隐匿型、心绞痛型、心肌梗死型、心力衰竭型(缺血性心肌病)、猝死型五个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心绞痛型,最严重的是心肌梗死和猝死两种类型。

心绞痛是一组由于急性暂时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起的症候群:

(1)胸部压迫窒息感、闷胀感、剧烈的烧灼样疼痛,一般疼痛持续1-5分钟,偶有长达15分钟,可自行缓解;

(2)疼痛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前内侧直至小指与无名指;

(3)疼痛在心脏负担加重(例如体力活动增加、过度的精神刺激和受寒)时出现,在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后即可消失;

(4)疼痛发作时,可伴有(也可不伴有)虚脱、出汗、呼吸短促、忧虑、心悸、恶心或头晕症状。

一般资料

1、病例介绍

1.1主诉:患者廖江生,男,62岁

因“活动后胸闷2年余,再发加重半年”入院。

1.2现病史:患者于2年前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持续20分钟左右,经休息后可缓解。无胸痛,心慌,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下肢浮肿,无晕厥,无咳嗽咳痰。曾去中南医院及协和医院就诊,冠脉造影提示:多支病变,于2010年8月在武汉协和医院行冠脉搭桥手术,术后坚持服用药物,症状明显好转。于半年前反复出现胸部紧缩感,于活动无关,无胸痛,无呼吸困难。3月前出现间断下肢浮肿,以下午浮肿明显。为进一步诊治,今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冠心病”收入院。

自发病以来,神清,精神可,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有高血压10年,糖尿病13年,痛风20年,高脂血症多年,慢性肾功能不全10年。

过敏史:对青霉素,磺胺,头孢类抗生素过敏。外伤史:无,手术史:2010年8月行冠脉搭桥术。

1.3专科情况(体检)

查体;T;36.5℃ P:62次/分 R:18次/分 BP:135/85mmHg,神智清,查体合作,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率62次/分,心律齐,心音正常无杂音,肺部呼吸音清,两肺未闻及罗音,腹部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无包块,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1.4初步诊断: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搭桥术后,心功能2级

诊断依据:1.因“活动后胸闷2年余,再发加重半年”入院。

2.查体: BP:135/85mmHg,心率62次/分,心律齐,心音正常无杂音,肺部呼吸音清,两肺未闻及罗音,双下肢无水肿。

3.辅助检查:武汉中南医院冠脉CT:右支桥远端重度狭窄(约80%)。

2.护理诊断,目标,计划,实施及评价。2.1 2012年10月9日 患者入院第一天

首次病程记录:患者于两年前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持续20分钟左右,经休息后可缓解。无胸痛,心慌,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下肢浮肿,无晕厥,无咳嗽咳痰。冠脉造影提示:多支病变,于2010年8月在我院行冠脉搭桥手术,术后坚持服用药物,症状明显好转,现反复出现胸部紧缩感,于活动无关,无胸痛,无呼吸困难。为进一步诊治,需完善相关检查。

(1)焦虑:于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有关。

近期目标:运用有效的方法应对症状,减轻心理压力。

远期目标:患者心情舒畅,愉快的接受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计划:鼓励安慰病人,告知焦虑情绪对冠心病病程的影响。实施:①跟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告知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对疾病的治愈有很大帮助。②鼓励患者多于周围人交流,跟护士说出心中的不愉快,努力寻找解决方法,积极配合医生及护士的治疗。

③介绍相关疾病的病人与其认识,互相交流感情,讲解疾病好转的相关病例。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评价:患者焦虑情绪得以缓解,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知识缺乏:与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不很了解有关。

近期目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能配合治疗。远期目标: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完全了解,能积极配合治疗。

计划: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更多。实施:①提供有关冠心病的相关资料,对病人进行全面有效的指导。

②主动为病人讲解疾病的一些相关知识及有关不良表现,让患者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病情,积极配合治疗。

③指导患者休息和活动,饮食原则为低盐、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评价:患者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2.2 2012年10月10日 患者入院第二天

陈学林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患者主诉烦躁心慌。既往史:有高血压10年,糖尿病13年,痛风20年,高脂血症多年,慢性肾功能不全10年。初步诊断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搭桥术后,心功能2级。鉴别诊断:与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相鉴别。目前诊断计划;1.完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2.给予降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营养心肌,调脂,改善循环支持对症治疗。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病情及时处理。

(1)知识缺乏:缺乏控制心绞痛诱发因素及预防性用药知识。

近期目标: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有所了解。

远期目标:患者了解日常生活的一些注意事项并能积极配合治疗。计划:从休息活动饮食等方面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

实施:①指导患者保持适当的体力劳动,以不引起心绞痛为度。但应避免竞赛活动和屏气用力活动并防止精神过度紧张和长时间工作。

②告知患者饮食原则为低盐、低脂、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控制 总热量的摄入,主食粗细搭配,一日三餐要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评价:患者对日常生活注意事项有所了解。

(2)潜在并发症:心率失常

近期目标:24小时心电监护,患者心律平稳。远期目标:患者在住院期间无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计划: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实施:①急性期必须对患者进行严密的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率和心律的变化。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

②如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及时通知医生,准备急救药物及急救设备,如除颤器,起搏器等。

评价:患者住院期间心电图观察,窦性心律,律齐,无心率失常发生。

2.3 2012年10月11日 患者入院第三天

张秀娥主治医师查房记录:今日查房患者诉胸部有紧缩感,长时间行走后双下肢酸软,无力,有排便困难。查体:BP 120/86mmHg,双肺呼吸音清,为闻及罗音,心律齐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检查结果示:大便常规+OB:隐血(+),肌酐142.9umol/L,尿酸514.0umol/L,其他各项指标正常。给予别嘌呤醇降尿酸,其他治疗占不变,继续观察患者病情。

(1)疼痛:胸痛 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近期目标:患者胸痛逐渐缓解。

远期目标:患者精神状况佳,胸痛得以缓解。计划:给予相应的止疼药物,保证饮食和休息。

实施:①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疼痛缓解后可适当活动,以不疲劳为限。

② 遵医嘱给予患者止痛药物,密切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如含服硝酸甘油片或消心痛,必要时适当给予镇静剂。

③ 给予吸氧,一般采取用鼻导管或双腔氧气管法,根据血氧饱和

度监测调整氧流量。

评价:患者胸痛主诉疼痛减轻或消失,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2)活动无耐力:与心脏功能减退,氧的供养失调有关。

近期目标:患者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生活需求的到满足。远期目标:逐渐调高患者的机体耐力,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恢复。

计划:指导活动,给予氧气吸入。

实施:①24小时内绝对卧床休息,满足生活需要,减轻心脏负担。病情稳定后逐渐增加活动量,提高活动耐力,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②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严格限制探视,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③持续吸氧2-4 L/min,增加心肌供氧。

评价:患者自理能力基本恢复。

(3)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的生活方式有关。近期目标:保证病人进食与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远期目标:预防病人便秘的发生,保持大便通畅。

计划:教会病人预防便秘的方法。

实施:①指导病人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鼓励患者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粗纤维食物,或服用蜂蜜水,以保持大便的通畅。

②鼓励患者可以适当在病房走廊上活动,精神状态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家人的陪同下在公园走走,有利于心情舒畅。

③每日行腹部环形按摩,促进排便。

评价:病人保持排便通畅,不发生便秘。

2.4 2012年10月15日 患者入院第七天

陈学林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患者未诉胸部紧缩感。查体BP 114/70mm 双肺呼吸音清,为闻及罗音,HR 66bpm,律齐,无杂音,双下肢无水肿。继续观察患者病情,其他治疗不变。

2.5 2012年10月18日 患者今日出院

出院指导

1.运动指导 指导其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当有规则的运动,根据运动中的

反应,掌握运动强度,避免剧烈运动。

2.生活指导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防止过饱。戒烟限酒,保持理想体重。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服,防止感冒受凉。

3.避免危险因素 积极治疗梗死后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控制危险因素。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激动,避免寒冷,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排便用力。

4.用药指导 坚持按医嘱服药,注意药物副作用,定期复查。

3.健康教育

(1)坚持长期服药,不突然停药,定期就诊复查;(2)生活要有规律,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和情绪波。

(3)合理膳食,低盐低脂饮食,限制食盐,每日五克以下,少吃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内脏等,多吃鱼、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糖类食品应适当控制,不多饮浓茶及咖啡等,果,饮食不宜过饱,提倡少食多餐;保持排便通畅,防止便秘。

(4)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等。(5)肥胖者要逐步减轻体重。

(6)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与冠心病有关的疾病。(7)不吸烟,不酗酒。

(8)常备缓解心绞痛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片,以便应急服用。若持续疼痛或服药不能缓解,应立即送医院急诊。

4.体会 在护理冠心病的病人时要时刻注意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尤其是心律等变化和药物作用的不良影响。做好病人的生活护理,为病人提供干净舒适的治疗环境,避免刺激等对于病人的影响,满足其生活所需,向患者讲解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的消极恐慌情绪,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取得病人的信任,让其能够准确清楚的表达内心的感受,得到及时的指导。护理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病情恶化是相当重要的。心梗患者死亡率高,在做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更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5.参考文献

[1] 祝惠民.内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42-151.[2] 杨省利,惠昭岚,等.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与效果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6(2):208-210.[3] 陈灏珠.内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206-216.[4] 蔡雄鑫.护理心理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251-264.[5] 赵孝英,何多芬,等.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术后24h两种体位的对比[J].中华医学杂志,2003,18(3):183-194.[6] 张华,崔里峪.PTCA术对冠心病患者症状及心功能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09,24(17):80-84.

一例冠心病病人的个案护理 篇2

关键词:胃癌,根治术,个案护理管理模式,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早期胃癌病人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但外科手术可导致病人术后创伤, 增加病人术后疼痛感, 影响病人术后康复, 降低其生活质量[1]。研究表明, 胃癌病人术后预后与病人良好的健康行为及病人利用外部或内部环境资源来促进及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有密切的关系[2]。近年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护理工作不仅要消除病人不适感, 同时需要护理人员关注病人心理健康, 确保病人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促使病人能更好地回归社会。研究表明, 运用个体护理管理能有效提高病人健康行为及自理能力,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3]。本研究探讨个案护理管理模式对胃癌术后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胃癌根治术病人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病人术前经胃镜病理组织学诊断为Ⅰ期~Ⅱ期胃癌;均行胃癌根治手术;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其他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代谢不全、发生肿瘤淋巴结转移及存在手术禁忌证的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 2例, 对照组男2 2例, 女2 0例;年龄2 8岁~78岁 (42.8岁±3.4岁) ;临床分期:Ⅰ期20例, Ⅱ期22例。观察组男20例, 女22例;年龄26岁~76岁 (41.9岁±3.2岁) ;临床分期:Ⅰ期21例, Ⅱ期21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等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呼吸内科常规性护理, 病人出院后定期让其回门诊复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由个案护理管理小组对其实施干预。 (1) 明确个案护理管理目标, 建立系统化的护理方案, 让病人在康复过程中提高自我护理积极性及自我管理水平。 (2) 建立个案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共有4名, 分别由中级职称以上、具有较强风险防范意识及沟通能力的主管护师担任组长, 由心理医生、运动康复室、慢性疾病预防人员担任组员共同组成个案护理团队。由医院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对小组成员进行胃癌常见问题进行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方能实施干预。 (3) 护理内容。每个月对分管的病人病情进行评估, 每季度对病人随访1次, 收集病人基本资料, 包括身体状况、治疗情况、生活环境、自理能力、疾病认知水平、健康服务资源等。病人出院前3个月每个月对其随访1次, 根据病人自我管理情况及病情与病人共同商议制定个性化自我管理方案, 如让病人填写氧疗日记、完成自我管理小组课程、呼吸功能锻炼、调整生活方式、指导病人合理运动及科学饮食。为病人提供正确的医疗保健信息及资源, 协调病人完成各项医疗、康复及医疗活动。根据病人病情需求、生理、心理变化进行分组, 并于出院前3个月每2周组织病人参加1次胃癌健康知识讲座, 进行1次团体心理干预, 每次20min~30min, 同时筛选出具有负性情绪的病人, 并对病人实施心理干预。出院前3个月每周对病人电话随访1次, 之后每月1次或2次, 每次10min~15min, 主要监测病人自我管理情况。在出院3个月内促使病人形成有效的自我管理, 并于3个月后进一步督导及强化病人自我管理。组织病人每个月参加1次个案护理团队讨论会, 确认病人是否按计划完成康复、计划治疗, 并及时为病人提供自我管理及疾病康复治疗相关信息。保持手机24h开机, 随时为病人解答相关问题, 并给予病人自我管理指导。

1.2.2观察指标 (1) 自护能力测定量表 (ESCA) [4]:该问卷是在Orem自护理论的基础上制定的, 量表共包含健康知识水平、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等4个维度共43个条目, 总分为172分, 分值越高病人自护能力越好。两组病人分别于入院时及出院时发放量表填写。 (2) 健康行为量表 (HPL) [5]:包含人际关系、压力调节、心理健康、身体活动、营养及健康责任感等6个维度共52个条目, 采用1级~4级评分, 分值越低表示健康行为越差。

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胃癌对机体的影响不仅会导致病人机体功能障碍, 同时还会引发病人精神、情感、社会及角色功能障碍, 因此对胃癌病人治疗除了积极改善其临床症状外, 还应尽可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胃癌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受身体症状的影响, 使得病人每天生活方式、心理情绪均受到较大的影响。术后为胃癌病人提供个体化、无缝、信息支持、心理支持, 提高病人治疗积极性是胃癌病人护理的重要目标。相关研究指出, 为病人建立多样化的个体化护理对促进胃癌病人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6]。运用个案护理方案可促进病人提高健康行为及自我护理能力, 从而提高病人管理水平[7]。朱翠明[8]研究指出, 连续性保健护理服务管理及运作是个案护理管理中重要的部分, 连续不断干预管理对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胃癌病人应用个案护理模式实施管理, 由个案管理专员对病人实施随访, 并及时了解病人病情变化、需求及自我护理能力, 并根据评估结果为病人提高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同时帮助病人调整心态释放压力以降低病人不良情绪, 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 因此提高了病人治疗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人际关系、压力调节、心理健康、身体活动、营养、健康责任感及健康行为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 。表明个案护理管理可促使胃癌病人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有利于病人尽早康复。分析其可能原因:个案护理管理是以程序护理、人体化护理、文化护理及宗教护理等形式, 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与病人间的沟通。同时个案护理管理恢复及增进病人心理健康, 在解决病人心理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步骤及方法, 从而提高了护理效果。

自护能力是指病人促进及维护身心健康所获得一种能力, 是个体形成自我护理行为的基础[9]。研究表明, 病人自我护理能力越强, 其对疾病认知程度越高, 治疗疾病的信心越强, 预后效果越理想[10]。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干预后自护能力总评分及各维度评分提高, 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 (P<0.05) , 从而表明个案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胃癌病人术后自护能力, 这可能与个案护理管理模式拥有独特的组织结构与开展模式, 通过多学科共同参与, 使得病人获得规范化个体诊断及治疗方案, 提高病人护理效果及疾病认知水平, 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9,10]。

综上所述, 个案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胃癌病人临床症状, 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及自我护理。

参考文献

[1]邢唯杰, 胡雁.个案管理模式及其在乳腺癌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 2012, 26 (4B) :961-963.

[2]金宝玲, 高建超.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10) :54-55.

[3]薛美琴, 张玲娟.个案管理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及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 (3) :367-371.

[4]陈峰, 沈灵姿, 邵燕萍, 等.临床护理路径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与自护能力影响的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 2014, 3 (9) :845-848.

[5]柳之啸, 李其樾, 甘怡群, 等.健康态度与健康行为的一致性: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 28 (8) :586-591.

[6]方琼, 裴艳, 刘佳琳, 等.全程专业化个案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 (2) :51-54.

[7]杨晓丽.循证护理模式对改善围手术期胃癌患者生存质量及情绪状态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1, 27 (11) :36-38.

[8]朱翠明.围手术期护理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4) :33-34.

[9]朱竹华, 顾菊凤, 姚洪芳, 等.协同护理模式对胃癌术后化疗患者心理健康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 2014, 5 (12) :115-117.

一例产后出血的个案护理 篇3

产后出血是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小时以及产后2小时及产后2小时至24小时3个时期,多发生在前两期。产后出血为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目前居首位占分娩总数2%-3%。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临床表现为产道出血急而量多,或持续小量出血,重者可发生休克。同时可伴有头晕乏力、嗜睡、食欲不振、腹泻、浮肿、乳汁不通、脱发、畏寒等。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sheehansyndrome)后遗症,故应特别重视做好防治和护理工作。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0岁,已婚,即墨市环秀小韩村,孕40+6周,孕期在外院建卡,产前不定期检查5次,于2012年5月5日16:00,自述孕足月,下腹部不规律腹痛3小时步行入院。入院时情况:一般情况好,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隆,肝脾触诊不明显,双下肢无浮肿,腱反射正常。产科检查:宫高38cm,腹围104cm.头先露,胎位LOA,已入盆,胎膜未破。胎心150次|分,胎心监护反应型。阴道检查宫口未开,宫颈容受70%。入院诊断:孕40+6周G1P0LOA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低流量吸氧,指导胎动计数,密切观察胎心胎动。5月6日行缩宫素引产,产程顺利,于15:10宫口开全,于16:40在会阴侧切下,顺娩一女婴,体重4100克,评10分。胎盘娩出后宫缩乏力,出血急、量多约1000ml,色鲜红,血压90|60mmhg,心率100次|分。急救护理予缩宫素静脉输注,输注红细胞4u,对症治疗,抗感染治疗后。两小时后子宫收缩良好,血压100|70mmhg,心率85次|分。转产后予预防感染、补血、对症治疗,泌乳量足,子宫复旧佳,恶露量少,色暗红,大小便正常,会阴切口愈合好,住院3天,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应急护理

2.1.1协助医生执行止血措施。①宫缩乏力性出血 立即按摩子宫,同时注射宫缩剂以加强子宫收缩。胎盘若按摩止血效果不理想,及时配合医师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②软产道裂伤 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若为阴道血肿,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切开血肿,清除血块,缝合止血。③胎盘因素 根据不同情况处理,如胎盘剥离不全、滞留、粘连,可徒手剥离取出;胎盘部分残留,则需刮取胎盘组织,导尿后按摩宫底促使嵌顿的胎盘排出。④凝血功能障碍 若发现出血不凝,立即通知医生,同时抽血作凝血试验及配血备用。

2.1.2 协助产妇采取平卧位下肢略抬高,给氧气吸入,注意保暖、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变化。观察皮肤、粘膜、嘴唇、指甲的颜色,四肢的温度及尿量,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

2.1.3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可采取周围静脉留置注射两路输液,必要时腔静脉插管),加快输液输血的速度,以维持足够的循环血量。

2.1.4留置尿管,保持尿管通畅,注意尿量及颜色。做好各种记录,特别是生命体征的变化

2.1.5 产妇休克恢复后,仍应加强护理,严密观察,防止再出血的发生,并加强营养,注意,改善产妇的一般状况。

2.1.6 生活护理 进食营养丰富,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内脏,进食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保持会阴清洁、干燥。

2.2心理护理

提供产妇与家属的心理支持 医护人员应保持镇静的态度,工作要紧张有序,并给予同情和安慰,以增加安全感,适当地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有关病情和实施处理的目的,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指导加强营养,增加活力,逐渐地促进康复,调整产后指导计划。

3 体会

一例冠心病病人的个案护理 篇4

脑动脉瘤多因脑动脉管壁局部的先天性缺陷和腔内压力增高的基础上引起,为颅内动脉壁上的异常突起,好发于脑底大动脉上,常伴管壁结构的薄弱和缺损,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与动脉瘤的发生及发展有关。[1]我科于2015年07月08日收治1例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破入脑室,右侧额颞叶区脑出血大小约10.6×1.9×2cm,脑室、脑池、蛛网膜下腔大量积血的患者。经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病史摘要:

患者,女,57岁,因“突发剧烈头痛5小时”2015年07月08日入院。入院查体:p73次/分

R22次/分 BP165/80mmhg,嗜睡,查体欠合作,GCS11分,双瞳孔不等大,左侧直径3.5mm右侧直径3mm,光反射灵敏,无眼球运动障碍,无口角歪斜,双侧鼻唇沟有无变浅及伸舌有无变浅,双侧肢体肌力正常,双侧肢体肌力V级,双侧腹壁反射正常引出;双侧肢体痛觉检查不配合;左侧右侧霍夫曼氏征阳性、巴彬斯基征阳性;颈抵抗阳性,克匿格氏征布鲁金斯征未引出。头颅CT提示:右侧额颞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双侧基底节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入院后予尼莫地平控制血压,巴曲亭、贝瑞宁止血等对症治疗。患者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额叶血肿,出血量大,有明确手术指征,完善术前检查,未见绝对禁忌,于2015年07月10日在全麻下行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及颅骨修补术,手术顺利。术后安返病房,予头孢曲松预防感染,贝瑞宁止血,韦迪抑酸,尼膜同控制血压,奥德金营养神经,痰热清祛痰等对症治疗,行腰大池引流术。经过治疗后复查头颅CT提示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及颅骨修补术后,与2015-07-08前次对比,右侧额叶镰旁血肿范围缩小,周围水肿范围扩大,左侧额叶及基底节、半卵圆中心区少许出血灶。蛛网膜下腔出血明显吸收。脑室积血减少。其余改变基本同前。在住院过程中,患者出现间断发热,行脑脊液常规生化提示:脑脊液淡黄色,微浑浊,白细胞3(10^6/L),脑脊液蛋白489.1mg/L,脑脊液糖5.31mmoL/L。二次痰培养检查分别提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粘质沙雷菌。血培养及脑脊液培养未见明确细菌生长。血常规提示:N%90.2 WBC6.79(10^9/L),HGB92g/L,RBC2091(10^12/L).尿培养提示:大肠埃希菌。考虑患者存在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目前患者病情好转,体温正常,未诉尿频、尿急、尿痛及咳嗽等不适,于2015年08月08日 出院。

二、护理评估(所用材料与方法):

(一)GCS评估:

入院评估11分:呼唤睁眼3分,可说出简单字句3分,予 以刺激可定位疼痛部位5分;

围手术期评估8分:对痛刺激会睁眼2分,可发出声音2分,对痛刺激有反应,肢体会回缩4分;

恢复期评估15分:说话有条理5分,自主睁眼4分,可遵医嘱动作6分。

(二)Barthel指数评定:

入院评估病员重度依赖(0分):有大小便失禁,绝对的卧床休息,并且进食、洗澡、修饰、穿衣、用厕、转移、行走、上下楼梯,完全不能进行,身体状况属于完全依赖状态。

围手术期病员重度依赖(15分):大便能控制,导尿状态,禁食,绝对的卧床休息,因此洗澡、修饰、穿衣、用厕、转移、行走、上下楼梯等不能,病员无日常生活能力。

恢复期病员轻度依赖(75分):能在帮助下洗澡、修饰、穿衣、转移,大小便能控制,自行进食、用厕,平地行走完全独立,上下楼梯需部分帮助。

(三)压疮危险因素评估:

术前评估9分:病员身体状况不好(2分),精神状况属于不合逻辑(2分),卧床休息(1分),不能活动(1分),大小便偶有失禁(3分)。

术后评估15分:身体状况一般(3分),精神状况属于无动于衷(3分),可以坐轮椅(2分),轻微受限(3分),无失禁(4 分)。

(四)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

术前评估5分:病员57岁(0分),认知障碍(嗜睡1分),卧床无法移动(0分),大小便失禁(1分),住院前一年有跌倒病史(1分),使用尼膜同、硝苯地平降血压,甘露醇降颅内压(1分),无双眼视力障碍(0分),沟通障碍(1分),无躁动不安(0分),无其它危险因素。

术后评估6分:病员57岁(0分),认知障碍(朦胧1分),卧床无法移动(0分),导尿(1分),住院前一年有跌倒病史(1分),术后使用尼膜同降血压,甘露醇降颅内压,呋塞米,地西泮,氟哌啶醇等对症治疗(1分),无双眼视力障碍(0分),沟通障碍(1分),躁动不安(1分),无其它危险因素。

三、护理目标:

(一)防止再出血,防止血管痉挛、脑积水,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

(二)做好气道、管道护理,预防感染及其它并发症。

(三)避免跌倒、坠床、压疮等意外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四)情绪稳定,保持有利于疾病恢复的良好身心状态。

(五)建立有利于疾病恢复,并避免复发的良好生活方式。

四、护理计划:

(一)、术前护理计划:

病员术前病危,予特级护理,禁食,持续低流量吸氧,持续心电监护,每小时观测病员神志瞳孔意识,基本生命体征;每日予晨晚间护理,口腔护理2次,行保留尿管,每日膀胱冲洗两次,记录24小时出入量。

术前予脑血管造影,造影后予平卧位,每小时观察病员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肢端循环状态,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及其心理状态。

(二)、术后护理计划:

于2015年07月10日行“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及颅骨修补术及脑室外引流术”,术后第一天病员病危,予特级护理,禁食,交替卧位,持续心电监护,持续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神志瞳孔意识,伤口敷料,皮肤情况,各种管道情况(包括输液管道,引流管,呼吸机管道,气管插管,尿管,氧气管)。每日予晨晚间护理,口腔护理2次,每日膀胱冲洗两次,记录24小时出入量和引流量。

术后第二日医生行安臵腰大池引流管,观察记录腰大池引流的量,颜色。07月20日医生予床旁拔出腰大池引流管,予病员流质饮食,其余观察同前。

五、护理问题及措施(分析讨论):

(一)有颅内再出血的危险:与手术、疾病本身有关 脑动脉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患,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 死亡率较高,约50%~ 75%[2]。研究认为,动脉瘤再出血的常见危险因素有癫痫、搬动、脑血管造影检查、大小便后、情绪激动、血压偏高等[3]。

1.予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患者伴有高血压2级、极高危,血压持续增高或突然增高,则有动脉瘤破裂可能,故严密监测血压。防止血压的剧烈波动是预防术后再出血的关键。

2.观察动脉瘤破裂前驱症状:头痛变化,是否有动眼神经麻痹、恶心、呕吐、头晕等。

3.遵医嘱用药。定时予镇静剂、脱水剂、降压药、预防性抗癫痫药。

4.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搬动。避免情绪波动。尽量在安静、光线柔和的单人病房,减少探视。

5.防止颅内压增高:抬高床头15~30°,促进脑部血液回流,减轻脑水肿。预防着凉,感冒引发的喷嚏、咳嗽、用力大小便等使颅内压急剧增高的因素。

6.根据病情予禁食或流质、半流质饮食。

(二)潜在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有感染的危险。

术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 41% ~47%[4]。由此引起的延迟性脑缺血梗死及脑水肿,是颅内动脉瘤术后死亡或致残的主要 原因。

1.严密观察患者神志、瞳孔,肢体活动力,颅神经、语言功能改变。

2.做好呕吐的护理,使用脱水剂易引起电解质紊乱,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注意患者脱水症状及血电解质水平,遵医嘱适当补充。

3.指导鼓励患者有效咳嗽、深呼吸,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扣背。

4.监测体温变化。注意保暖,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5.严格注意无菌技术,定期更换引流袋,多喂水。6.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7.做好深静脉导管及各种管道的护理。患者于7月10号至7月29日臵有中心静脉导管,观察穿刺点,回血,按要求冲封管定时更换敷料和肝素帽,防止意外发生。保持腰大池引流管通畅,观察记录引流量和颜色。

(三)有跌倒/坠床的危险:与脑水肿、脑缺氧、颅内压增高引起意识障碍有关

病员有发生跌倒/坠床危险的可能,因此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监测神志,进行GCS评分,动态评估患者意识状态。2.安全指导:预防跌倒/坠床健康教育,保持病房地面清洁干燥,病房床旁走到障碍清除,将常用的物品放臵患者便于拿取 处,指导呼叫器的使用。

3.要求随时有人员陪伴在旁,术后监护室24小时严密看护。4.床档保护,使用约束带保护。5.指导床上大便(已导尿)。

6.当病员病情好转时,指导患者渐进下床活动,必要时使用辅助工具,但一定要有人员陪同,不能单独活动。

(四)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和运动功能障碍有关。

病员有发生压疮危险的可能,因此采取以下措施: 1.保持床单元的整洁干燥,不用破损的便盆。每2~4小时翻身一次,无拖拉的动作。

2.受压部位予以保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和光滑,擦赛肤润,靠垫支撑抬高肢体预防水肿。

3.调整患者的姿势,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使用气垫床。4.说明增强活动的意义,鼓励病患主动关节活动或被动关节活动。

5.鼓励患者摄取足够的营养、热量及蛋白质,进食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

6.评估皮肤情况,大小便失禁,予造口粉,紫草油保护肛周皮肤。

7.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学会自己检查发生压疮部位 的皮肤状况。

(五)自理能力缺陷:与疾病本身和长期卧床有关 1.鼓励协助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保证患者身体基本需要。

2.及时鼓励患者逐步完成病情允许下的部分或全部自理活动。

3.协助患者洗漱、更衣、床上擦浴、洗头、饮食等生活护理,将日常用品放于患者伸手可及处。

4.及时提供便器,协助做好便后清洁卫生。

5.按摩和被动运动患肢、鼓励指导和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训练,肯定每一点滴进步,增强患者的信心。

6.给患者创造或提供良好的康复训练环境及必要的设施。

7.协助患者使用拐杖、助行器、轮椅等,使其能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

(六)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相关知识。1.评估患者的文化水平及理解能力。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适当的运动。

3.向患者解释疾病的发病机制,症状,体征,病理生理,预后以及注意事项。

4.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食高蛋白,高营养食物及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5.协助患者做好手术的准备。

(七)恐惧、焦虑: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颅内动脉瘤一旦确诊,患者由于时刻担心动脉瘤会在不能预料的时候破裂出血的担心和恐惧,产生各种负性心理,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失眠等。

1.关心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与患者交流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和鼓励。

2.根据患者的知识层次和心理承受能力,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提供手术成功的范例,必要时睡前给与口服镇静剂。

3.评估患者焦虑的原因和程度,观察患者的情绪以及行为变化,及时发现并解除患者的需求。

4.指导患者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如缓慢的深呼吸,与人聊天,听音乐等。

5.帮助患者结识其他病友,鼓励家人定期探视。同时也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以取得其配合。

(八)体温高:与体温调节中枢障碍有关 1.监测体温变化。2.保持环境温度稳定。

3.调整衣着,减少盖被,开窗通风。4.多饮开水,每日1500~2000ML。5.应用药物或物理降温。

(九)有便秘可能:与绝对卧床,饮食习惯改变有关 1.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术后采取诱导排便措施,创造一个有利于排便的隐蔽环境。

2.解大便困难者宜食用含纤维素多、易消化的食物。3.指导或为患者进行腹部按摩,酌情给予口服缓泻剂。4.做好疾病宣教,指导患者勿用力以防颅内再出血。

六、护理评价(结果):

经过上述精心护理后,目前患者神志清楚,言语清晰,对答切题,双瞳孔等大等圆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头痛轻度,体温、肢体活动正常。复查CTA示: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术后改变。患者情绪稳定,无动脉瘤破裂再出血,无神经系统及其它并发症与意外发生,无感染征象,护理目标实现。

但仍需做好患者的出院指导:

要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激动,注意休息,不要劳累。合理饮食,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切忌用力过度,避免再次发生出血。严格遵医嘱继续服用药物,嘱患者3~6个月后需来院复查脑血管造影,以进一步观察治疗效果。

七、总结:

动脉瘤居于脑血管意外患者中的第三位,仅次于脑血栓形成及高血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约为 5~20/100000 人口/年, 其中的34%由脑动脉瘤造成的[5]。我科2015年6~7 月收治脑出血患者11例,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是目前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6]。加强健康教育,让患者建立良好依从性与生活方式,保持情绪稳定和良好身心状态。对防止再出血,防止血管痉挛、脑积水,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做好气道、管道护理,能有效预防感染及其它并发症。做好危险因素评估,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才能避免意外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参 考 文 献

1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78.2王治国,代永庆,王树桢.经翼点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夹闭脑动脉瘤11例[J].航空航天医药,2007,18(3):160.3李京生,赵继宗,齐巍,等.动脉瘤患者住院期间再出血死亡相关因素分析.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1,17(2):81一83.4薛庆澄.神经外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62~369.5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科学[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583~625.6李宝明.神经介入血管内治疗学.北京: 人 民 军 医 出 版 社,2001: 1.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严彦宏

老年冠心病病人的心理护理 篇5

1 临床资料

2004年1月—2007年6月我科收治了96例男性冠心病病人, 年龄68岁~85岁, 平均75.6岁;其中心绞痛39例,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3例, 心律失常54例。

2 心理分析

2.1 焦虑心理

老年人的适应能力差, 患病后住进陌生的医院, 住院后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日常生活难以适应, 病人性格变的脆弱, 心情不定, 情绪低落。由于病人正常的生活和活动受疾病限制, 需要他人照顾, 对自己的价值感到怀疑, 认为成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从而产生悲观、失望、自卑心理。

2.2 恐惧心理

老年人由于年老多病, 加之对疾病严重程度及疾病性质不了解, 容易自我扩大疾病的严重性和受死亡的威胁, 从而产生恐惧心理。

2.3 敏感心理

随着病情的发展, 病人过度注重自感变化, 对治疗方案及医护人员的言行和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过度敏感, 过喜、过悲、过虑、过怒等均可导致情绪波动及病情变化。

2.4 固执心理

老年人平时性格固执, 病后更是坚持己见, 漫长的病程导致他们易发怒, 埋怨家人照顾不周, 对医生护士不满意, 喜欢别人恭敬服从, 希望得到子女的关怀, 也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同情、陪伴。

3 心理护理

3.1 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状态, 给予理解尊重

了解病人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尊重他们, 不要改变老年病人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嗜好[1]。护士以端庄娴淑的仪表, 过硬的操作技术, 热情和蔼的态度, 高度负责的职业责任心, 关心体贴病人, 认真倾听病人的诉说, 细心分析其意图, 满足病人心理上和生理上需求, 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从而使其在心理上得到宽慰, 感情上得到满足。

3.2 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稳定病人的情绪

在临床上经常发现有些老年病人因精神紧张, 情绪激动或心情异常而导致疾病的发作。应告诫老年病人不良情绪是冠心病发作的危险因素。护士要指导他们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以宣泄、平息、转移等手段来调节心理平衡, 控制疾病发生的因素, 解除病人的心理障碍。

3.3 对病人及家属进行冠心病知识宣教

绝大多数病人及家属不懂医学知识, 更不了解冠心病的有关知识, 通过宣教使他们对此病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应给病人以家庭支持[2], 家属要关心体贴病人, 给病人易消化、高纤维、优质蛋白的清淡食物, 少食多餐, 避免食用高热量、高胆固醇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防止便秘, 消除不良因素的刺激。

3.4 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环境

老年病人身体虚弱, 抵抗力差, 室内空气要新鲜, 温度湿度要适宜, 卧床病人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协助做一些适当的肢体活动, 对长期卧床的病人, 定时翻身, 按摩受压部位,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尽量为病人创造一个整洁、安静、舒适、安全的就医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孟喜.住院老干部抑郁状态相关因素调查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03, 18 (8) :633.

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 篇6

[关键词] 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9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43-01

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冠心病的发病率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占4%-7%,而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冠心病患者介入是冠状动脉动脉内注入造影剂,是心脏的表浅的动脉呈影的方法,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为可靠的方法和主要手段之一。笔者现将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病人的护理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57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60-88岁,平均年龄在(65.29±1.02)岁。其中冠心病介入技术包括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的患者有23例;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15例;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3例,PTCA+支架置入术(STENT)的患者有16例。

1.2 方法 此组患者均经过有效的术前准备给予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密切的病情观察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心理 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详细的讲解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相关基本知识,使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要注意些什么。讲解患者患有此类疾病采取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愈后的效果等,讲解介入手术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疗效好、恢复快的手术特点,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手术成功率高。告知患者愈后可以正常工作,不影响日常当中的各项基本生活,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任以减轻心理负担。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患者术后即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但避免过饱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加速造影剂的排泄;加强生活护理,协助日常生活的各种需要;24小时候指导患者逐渐增加活动量,起床、下蹲时动作缓慢,不要用力过猛,术后一周避免抬重物,防止穿刺部位再出血。

2.2.2 病情观察及监护 持续心电监护可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术后患者应进入ICU观察24h.监测患者的神志、体温、心率、血压;进行心电图监测和记录,严密观察有无频发房早、室早、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出现异常告知医生处理。注意观察足背动脉的波动情况以及肢体的颜色、温度和感觉,了解其血运情况。

2.3 伤口护理 患者安返病房后,制动卧床休息,经桡动脉穿刺需卧床制动6-8h,进行穿刺点压迫止血,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以及血肿等,观察患者穿刺侧肢体末端皮肤温度,有无感觉障碍以及血液循环情况。仔细观察血管方向有无包块发生,对于出现血肿的要观察血肿是否出现扩散,可在血肿局部用硫酸镁湿敷或者马铃薯切面后覆盖消肿。

2.4 并发症的护理

2.4.1 出血及血肿 一般见于术后4小时拔除动脉鞘管,按压时间不够导致出血,一般按压穿刺点15到20分钟。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六小时,右下肢限制活动24小时,可防止出血。如病情严重,一般拔管后一小时根据凝血时间决定使用肝素抗凝治疗[2]。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穿刺点渗血、牙龈出血、血尿、便血等,指导患者不要用硬尖物剔牙,挖鼻孔或耳道。指导患者咳嗽、排便时按压穿刺点,预防血肿出现。发现血肿时,可进行硫酸镁湿敷或理疗以缓解症状[3]。

2.4.2 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原因一方面是手术的应激反应,机体自身产生激素使心律加快、血压升高、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供血量明显减少,导致心肌供氧不足,最终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律失常。另一方面是因为手术过程中神经丛的损伤,迷走神经改变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4]。因此在患者手术后要充分准备抢救心律失常的药物及抢救设备如:除颤仪、气管插管包、药品抢救车等,出现心律失常遵医嘱迅速准确的给药,以抢救患者的生命为主要任务。

3 结 果

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达到100%,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6例,包括出血及血肿的患者3例,低血压患者2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应1例,经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

4 讨 论

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手术治疗在临床上以及广泛开展,此手术作为一个有创的治疗措施,无论是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均可以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护理人员要提高警惕,严密观察患者的状态,不能因一时疏忽而引起并发症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护理人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要熟知心电图的变化及相关体征,尽早发现病情,及时报告医生采取预防和有效的救治工作。熟练掌握围手术期的各项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苏兴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療手术后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2,3(8):718.

[2] 王瑛.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0,10(3):371.

[3] 刘洋兵.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不同卧床时间的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33(9):552.

一例冠心病病人的个案护理 篇7

2.1 糖类:在热量不变的前提下,宜采用高糖类饮食,一般占总热量的60%~65%以上为宜 ,不仅能改善葡萄糖耐量,而且也不增加胰島素的需要量。高糖类饮食可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尤其对有内源或外源性胰岛素的病人更是如此。 影响血糖升高的因素主要在于总热能的摄入。糖类所占的热卡比例取决于对蛋白质,特别是对脂肪限制的要求,需要较严格限制蛋白质和脂肪摄入量的病人,糖类的热卡比例较高,反之则低,并不设定明确限制范围。

冠心病病人应以植物蛋白质为主,可以降低病死率。植物性食物中含纤维素多,有利于降低血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有利。动物蛋白质每日摄取量应占总量的1/3,以保证机体内必需氨基酸的供给。高蛋白质饮食引起肾小球滤过压增高,易发生糖尿病肾病。 2.2 脂肪: 提倡食用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有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对胰岛素的利用,降低餐后血糖;能改善糖尿病病人的脂质代谢,有利于冠心病的防治,具有降低血脂和脂蛋白,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以及降低血压等特性。 植物油多含有较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如豆油、花生油、橄榄油等。

3 其他营养素的补充也有助于血糖和血脂的控制

3.1 无机盐 :

无机盐是存在于体内和食物中的矿物质营养素,它们影响机体的代谢及生长发育,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都有密切相关。钠的主要食物来源是食盐,糖尿病病人在饮食中应注意控制食盐的摄入,限制在每天6 g以内。

3.2 微量元素: 铬是体内必需微量元素,可降低血清胆固醇,参与葡萄糖耐量因子组成和胰岛素的作用,缺乏时可造成糖和脂肪代谢异常,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大众普遍缺铬的重要原因是长期食用精制食物,如精制大米、精制面粉等,含铬丰富的食物有啤酒酵母、牛肉、肝、粗粮、蘑菇等。锌有利于脂质代谢,缺乏时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锌铜比值高的地区(即膳食中锌含量高,铜不足),冠心病的发病率亦高。锌的来源广泛,普遍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动物性食品是锌的可靠来源,特别是精瘦肉。

3.3 维生素 :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他们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虽然需要量很小,但必须由食物供给。尤其是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它们有保护血管壁的完整性、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对糖尿病病人血管内皮功能有保护作用, 它们主要来源于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3.4 膳食纤维 : 膳食纤维可使胃排空延缓、糖的吸收减慢,避免血糖峰值过快过高,还可产生饱腹感,增加耐饥力, 经常吃水果、蔬菜的人摄入较多的膳食纤维,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明显减少。

3.5 水 : 饮水要充足,每天饮用2 000 mL可稀释血液,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4 饮食护理是有效控制血糖和血压水平的重要手段

一例冠心病病人的个案护理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共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7岁~76岁(51.9岁±22.4岁);病程1年~16年(13.5年±2.1年);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8岁~75岁(50.2岁±21.7岁);病程9个月至17年(15.1年±1.8年)。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标准

1.2.1 入选标准

①志愿参与本研究;②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③无眼、肾、神经等相关并发症;④无感染、酮症酸中毒、酸碱失衡、水及电解质紊乱;⑤意识清楚、无精神病史[4]。

1.2.2 排除标准

①认知、精神障碍,意识模糊,无法配合开展研究;②重度营养不良、呼吸、循环、神经、免疫系统等原发病者;③反复严重低血糖及低血糖昏迷、结缔组织病;④严重视网膜病变或严重感染者;⑤合并恶性肿瘤者[4]。

1.3 护理措施

两组病人的治疗方法基本一致,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在基础护理措施基础上重点给予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健康教育、随访干预等综合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人的血糖水平,低血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率(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计算公式为非常满意和一般满意除以总例数所得百分比)[5]。

1.3.1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关键是控制总热量以及“三低”“二高”和“一多”。“三低”即低糖类、低脂、低盐,“二高”即高蛋白、高维生素,“一多”即多饮水;日常饮食要遵循少食多餐、定时定量的原则,日进餐总量及三餐分配量要相对固定。通过科学的营养搭配,合理的饮食方式,帮助糖尿病继发冠心病病人早日康复。

1.3.2心理护理

糖尿病病人由于长期患病难以治愈,再加上病痛的折磨,情绪不佳、甚至抑郁、焦虑和恐惧等心理问题会反复出现,据统计约40%的病人会出现心理障碍[6];冠心病病人则由于对疾病的不安及疾病本身带来的病痛也会导致心理障碍。因此,病人入院后,护理人员应采取多种方式多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了解病人日常的心理及情绪变化,针对性分析其心理状态,并记录具体原因,定期进行评估。此外,一旦发现病人有出现心理障碍等问题的倾向时,及时根据其相应的心理问题,制订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可通过一对一心理辅导,或者以分组形式定期邀请专家讲解与疾病相关知识。

1.3.3 运动护理

病情允许的前提下,病人可选择有氧活动方式,例如步行、太极拳、慢跑及广播操等,避免无氧运动和剧烈活动等。每周活动5次以上即可,时间约每次30min左右,原则上以身体舒适为主,一旦出现任何不适时应立即停止运动。

1.3.4 健康教育

该病属于终身性疾病,病人不仅在住院期间应受到优质护理,出院后也应掌握一定的防治和护理知识。因此,健康教育对于出院病人的作用尤为重要。出院时,应根据病人的患病及康复情况,制订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计划,涉及饮食、心理、运动、药物、日常护理、并发症处理等内容,可根据病人病情及实际情况采取集中授课、分组指导、一对一宣教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

1.3.5 随访干预

病人出院后,应定期进行随访,比如入户访问、电话访谈、现场咨询、微信或QQ等电子方式,一般每2周1次,全面掌握病人两次随访间隔时间内的身体状况、症状表现、用药情况、饮食情况、运动情况、疾病改善情况等,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描述,组间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目前,我国的人群中,糖尿病发病率较高,尤其是糖尿病的相关并发症更是严重威胁着国民的身体健康。而冠心病作为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更是成为糖尿病病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据研究显示,糖尿病病人因冠心病死亡的比例约为40%~70%[7],而冠心病病人中有60%~80%的人血糖较高。该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一是缺乏心绞痛或心梗的典型症状,二是冠状动脉呈多支损害,安置支架后再狭窄率较高,三是预后差,易发生心梗,且病死率较高。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该病病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十分有意义。本研究通过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病人包括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护理、健康教育、随访干预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病人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并减少低血糖、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病人满意率,继而进一步提高病人生活水平和质量,推荐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韩俏英,王萍,梁仁瑞,等.运动护理干预对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3):323-324.

[2]徐华,焦士英,郭玉霞.人文关怀应用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护理活动中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5):3026.

[3]弓保英,郜玉珍.全程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病人冠心病高危人群生活质量及发病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5A):1238-1239.

[4]王咏梅.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4):13-16.

[5]张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43例全面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7):40-41.

[6]李彩英,高哲,陈金虎,等.心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疗效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12C):4530-4531.

一例冠心病病人的个案护理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12月我科采用PCI治疗老年冠心病病人117例, 男69例, 女48例;年龄61岁~86岁 (71.5±7.3) 岁;血压 (125~160) / (80~110) mmHg (1mmHg=0.133kPa) ;急性心肌梗死21例, 稳定性心绞痛36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60例;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30例, Ⅱ级54例, Ⅲ级33例;合并高血压54例, 糖尿病31例, 高脂血症23例, 心律失常15例;冠状动脉造影:单支血管病变33例, 双支血管病变36例, 三支血管病变48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 (WHO) 冠心病诊断标准。

1.2 介入治疗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 选择左侧或右侧股动脉, 采用Seldinger技术置入动脉鞘管行冠脉造影, 根据造影结果选择指引导管与导丝及其相关支架, 经鞘管将支架送至病变部位后释放支架, 术后4h拔除鞘管、人工压迫30min止血后利用医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术后予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相关药物治疗及支持治疗。

1.3 结果

本组病人均成功完成介入穿刺治疗, 其中右侧股动脉穿刺92例, 左侧股动脉穿刺25例, 住院时间5d~17d (10.5d±2.5d) 。术后发生穿刺局部血肿1例, 造影剂过敏1例, 发热3例 (体温37.5℃~38.0℃) , 均给予相关处理后症状缓解或消失。

2 护理

2.1 治疗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是一项新技术, 我院自开展该手术几年来发现病人由于对该手术方式认知的不足, 术前多存在焦虑、抑郁等多种复杂的负性心理问题, 以至于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手术效果的巩固。因此, 治疗前责任护士加强与病人沟通交流, 倾听病人主诉, 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 针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及应对方法, 耐心回答病人及其家属的疑问, 努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以获得病人最大限度的信任。详细介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必要性和意义、方法、优点、手术过程、术前配合要点和注意事项、术后可能发生的不适和应对措施, 以提高病人对相关知识的认知, 纠正既存的错误知识;列举我科已成功完成的手术例数, 情况允许的条件下让手术后病人现身施教, 以缓解和消除病人及其家属的负性心理情绪, 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

2.1.2 术前准备

协助医生完善心电图、B超等术前各项常规检查, 遵医嘱按时发放氢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药物并监督病人口服。术前1d指导病人练习呼吸和咳嗽等术中需配合的动作, 训练床上大小便以免术后卧床致大小便困难。询问病人有无药物过敏史并行碘过敏试验, 做好双侧腹股沟区的备皮及皮肤清洁工作, 根据病人情况给予禁食6h、禁饮4h。老年病人由于身体及疾病的影响, 睡眠质量差, 可遵医嘱给予口服镇静药物促进睡眠。术日病人入介入室前嘱其排空膀胱, 以免术中膀胱过度膨胀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 影响手术的顺利完成。

2.2 术中护理

病人入介入室后向其讲解室内仪器设备及仪器等的音响, 告知手术步骤和配合要点, 并针对病人入室后的心理状态进行适时心理疏导。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手术步骤, 密切观察手术进展, 及时提供术中所需的器械和物品。严密观察病人意识、表情、面色、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 随时耐心询问病人有无不适, 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 由于老年病人多听力欠佳, 与其交谈时尽量靠近耳侧及提高音量, 术中嘱病人勿随意活动四肢, 有躁动病人可适当给予保护性约束, 以免影响手术进展及顺利完成。适时告知手术完成情况, 使病人了解手术进展, 缓解其紧张心理, 促进手术配合度。

2.3 治疗后护理

2.3.1 体位与活动

PCI术后常规给予平卧、穿刺侧肢体制动24h, 穿刺点沙袋加压8h。本组病人术后4h拔除鞘管前平卧休息, 拔除鞘管后4h根据病人情况给予平卧位与30°半坐卧位交替, 穿刺点沙袋加压8h, 穿刺侧下肢可在床上平行移动, 禁屈曲。术后48h即可下床活动, 活动循序渐进, 活动量以病人不感觉疲劳为宜。

2.3.2 病情观察

病人从介入室返回病房后, 给予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动态监测心率、心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改变, 必要时送冠心病监护病房 (CCU) 监护至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回病房。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心悸等症状, 加强病房巡视, 注意倾听病人主诉、询问有无不适, 若出现心慌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观察穿刺侧下肢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抗凝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 变化, 观察病人意识、血压变化, 有无皮肤黏膜、消化道等出血倾向。

2.3.3 拔鞘管护理

本组病人术后均留置鞘管4h后拔管, 拔管前备齐多巴胺、阿托品、利多卡因等药品和用物, 监测APTT值40s~60s无异常后使用利多卡因行鞘管旁注射后拔除动脉鞘管。拔管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血压、心率变化, 注意病人心理护理, 以防止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症状。拔除鞘管后用弹力医用绷带加压包扎穿刺点, 注意包扎松紧度适宜, 同时给予沙袋压迫防止穿刺点出血。

2.3.4 促进造影剂排出

为避免造影剂造成的肾功能损害, 介入治疗前6h至术后12h遵医嘱按1.0mL/ (kg·h) ~1.5 mL/ (kg·h) , 通过30gtt/min~40gtt/min静脉输注等渗盐水持续进行水化治疗, 静滴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病情, 避免引起心力衰竭。术后24h建议病人大量饮水, 24h饮水量最少1 500mL, 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 以增加水分的摄入, 既可增加尿量, 促进造影剂从尿液排出, 又可避免造影剂肾病的发生。

2.3.5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 血肿: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是介入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 局部轻微出血的发生率为1%~2%, 严重出血发生率<0.1%, 出血、血肿的发生与病人的体重、伴有高血压、周围血管病变、术中操作、术后抗血栓治疗强度及术后病人过早活动有关[3]。术后绷带加压包扎时应注意松紧度, 严防包扎过松达不到止血效果;严密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渗血, 如有出血倾向应报告医生给予检查处理;若已有血肿形成积极采取措施防止血肿加大, 出现穿刺点局部淤血或微小血肿严密观察瘀血或血肿有无继续发展, 如无改变可不做特殊处理任其自行吸收, 较大血肿者于术后24h~48h进行对症处理。本组1例出现小血肿, 因及时发现立即给予重新加压包扎、沙袋压迫止血后血肿未继续发展。 (2) 造影剂过敏:造影剂过敏是PCI不良反应之一, 为预防造影剂过敏的发生, 术前应详细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家族过敏史, 严格碘过敏试验。PCI时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造影剂注入时严密观察病人意识、呼吸等变化。本组1例病人推注造影剂1min后出现面色苍白、呼吸急促, 立即给予停止造影剂注入及对症处理后消失。 (3) 发热:PCI术后发热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可能为支架植入术后的不适或不良反应。术后4h监测体温1次, 体温>38.5℃可遵医嘱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 及时遵医嘱采集血液进行白细胞检测, 警惕感染的发生。本组3例病人体温37.5℃~38.0℃, 鼓励病人多饮水及冰敷后体温下降。 (4) 迷走神经反射:PCI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多因病人精神过度紧张、拔管时刺激及拔管后按压手法过重引起的疼痛、血容量不足、尿潴留等引起的[4]。本组无一例病人发生迷走神经反射。

PCI目前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老年病人身体器官机能逐渐衰退, 为预防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减轻病人的痛苦, 应加强PCI围术期的护理, 提高PCI手术的安全性, 促进病人康复。

摘要:[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 治疗老年冠心病病人的护理。[方法]对117例老年冠心病病人采用PCI治疗, 同时加强护理。[结果]本组病人均成功完成介入穿刺治疗, 其中右侧股动脉穿刺92例, 左侧股动脉穿刺25例;术后发生穿刺局部血肿1例, 造影剂过敏1例, 发热3例, 均给予相关处理后症状缓解或消失。[结论]加强老年冠心病病人采用PCI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护理

参考文献

[1]唐秀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 2013, 19 (11) :1677-1679.

[2]张文杰, 周栋雯, 李鑫, 等.介入上肢垫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 (7) :636-637.

[3]胡燕利, 燕美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 2013, 27 (9B) :2830-2832.

上一篇:重家教,树家风下一篇:新《安全生产法》培训试卷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