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服务管理哦模式

2024-10-07

安全服务管理哦模式(通用8篇)

安全服务管理哦模式 篇1

安全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精心打造平安校园,确保师生安全,我校一方面加大对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的投入,美化、净化、绿化校园;另一方面强化安全教育工作,整顿校园秩序,使师生对学校有安全感,让全校师生生活在优美、安定、祥和的校园环境里,使学校成为师生的学园、家园、乐园。我校结合自己的实际,在实践中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规范管理,科学操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安全工作网络,为教育教学的高效运作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保障。

一、制度执行情况

1、能够及时学习和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有关安全工作的文件,并有详细记录。

2、学校有健全的各项安全制度,师生不但熟知和了解,更能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制度。

3、学校及各班均有安全领导小组,并能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安全检查、指导、考核。

4、各岗位有明确的岗位责任和要求,有严格的事故追究制度,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

5、有安全工作会议制度及会议记录。

6、有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如:安全月报制度等)。有突发事件的紧急预案和措施。每年有定期的安全自救演练,师生能够正确掌握一些逃生自救的方法。

二、校舍安全

1、户外活动设施、教具等符合安全要求。

2、走道安全畅通,照明设备正常。

3、无隐患围墙、门窗、厕所,对出现的安全隐患都能及时的报告消除。

三、消防安全

1、有消防器材,电路电线合理规范。

2、有防止的措施,能够做到定期检查,并做到定期更换。

四、食品卫生

1、食堂购买食品、储存、加工及留验等,符合卫生标准和有关要求。

2、食堂工作人员能够做到定期健康检查,持证上岗。

3、食堂能够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

4、食堂设施、设备与环境符合卫生标准。

5、有预防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措施。

五、交通安全

1、有严格的学生接送制度,并有专人负责。

2、有结合冬季特点,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3、学生出入校门时有专人负责接送,秩序良好。

六、校园周边环境良好

1、校园周边无违规违法经营现象。

2、学校大门出入口交通秩序良好,无堵塞现象。

七、教学活动和集体活动

1、大型活动能够做到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取得批准后方可活动。有对学生进行活动前安全教育,并有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2、能够按照安全制度组织学生活动。

3、危险物品由专人保管和专门地点妥善存放。

4、能够做到对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进行定期安全检查更换。

5、户外活动和外出活动能够执行安全要求和防范措施。

八、其他方面

1、能够做到选派有责任心的人员负责门卫和值班巡逻等内部管理工作。

2、安全教育活动每周一次,教育内容充实有效。

3、能够定期和不定期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4、教师没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更没有损伤学生身心健康的行为。教师的教育方法得当,效果良好。

5、教职工人员符合有关要求,能够持证上岗。

总之,此次自查我们做到了认真细致,通过自查进一步提高教职工的安全意识。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牢记安全。把安全工作视为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警钟常鸣,永不放松。

讲堂小学 2007.9

安全服务管理哦模式 篇2

1 旅游景区的安全因素分析

1.1 旅游者行为

旅游景区的安全问题与游客的行为有直接关系, 在旅游活动中游客往往会为了追求刺激而忘记安全风险, 寻求刺激活动的过程就无形地增加了危险指数, 将旅游安全置之脑后。尤其是一些野外旅行和极限运动, 其危险程度就更高了, 这类高风险活动对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均有极高的要求, 游客自身失误或任何一丝管理疏忽即可导致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即使是较为平静的观赏旅游, 也会接触山、水、索道等有危险因素的事物, 游客自身如果不注意安全就会出现安全问题, 一旦发生意外其结果是十分惨重的。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 仅2009年发生的旅游安全事故就多达356起, 而且每年都有递增的趋势, 这与旅游者自身缺乏安全意识有直接关系。

1.2 管理不完善

旅游景区不同于完全的自然景观地段, 景区是有专人管理的旅游之地, 管理工作对安全问题的规范是非常重要的。游客到旅游景区去游玩, 就会自然地产生信任感, 这种感觉就要求景区管理人员应该有安全防范规制。同时, 单靠景区的管理远远不够, 政府部门对景区安全问题的管理规范也起到不可忽视的监督作用。但是在我国, 这两方面的安全管理都存在着严重的管理失误, 对环境和行为的忽视使得生态灾害和人为灾害增多;对人员管理的忽视使得针对旅游者的各种犯罪活动增加。

1.3 设施不配套

所谓旅游业, 实际包括吃、住、行、游、娱、购六个要素。在旅游景区也会有吃、购等基本环节, 但是我国景区的配套设备往往没有合格的管理规范, 例如:旅游的餐饮卫生条件没有达到标准要求, 虽然一些小吃街非常繁荣热闹, 但就餐环境非常脏乱, 不仅在就餐时没有体味美食的美感, 而且在每天小吃撤摊之后, 街道上留下的污水脏物也为旅游景区的面貌抹上了几笔黑。卫生条件差不但制约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同时也成为旅游安全的潜在隐患。除此之外, 对景区的设备维护也不够, 使得旅游景区的基本设备不够全面, 游客往往很难在出现危险的情况下, 得到有效的急救设备。

2 旅游景区安全的改进措施

2.1 加强各部门合作, 提高预警

景区的安全改进工作需要有多方面的力量维持, 除了景区管理者之外, 政府部门、消防单位、社区部门等都应该通力合作提高景区安全的预警能力。各部门的合作能够使得景区一旦出现危险问题, 救助能够更为及时, 游客的伤亡情况也会降到最低。政府部门可以提供安全监督、消防部门与社区要担当起宣传和联防的职责。而对于景区管理者则必须要做好预警措施。预警手段具体来说有这样几个方面: (1) 设立警告牌, 并随时检查警告牌的情况, 做到及时醒目地提醒游客。 (2) 在门票、景区宣传单上进行危险标注, 做出行为规范提醒。 (3) 为景区的现场管理人员发放安全文本材料, 建立安全档案, 要求人员对安全问题高度重视、突出重点。总之, 安全预警系统的建设一方面能够保证游客的安全, 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景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2 强化景区安全服务

(1) 设施设备安全。对于景区内的设施设备要有定期检查记录。例如:对于长椅、栏杆、救生圈、氧气瓶、船只、救生服、救生筏、台阶等都要有专门的记录, 负责记录的人员最好能够选择专职人员, 这样可以保证记录的准确性, 同时记录人员也要与清扫人员、设备采购人员形成信息网联系, 这样可以保证对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及时控制。对设备的维修要尽快进行, 在没能及时维修的设备上要进行醒目地标注, 对有质量问题的救生设备要尽早收取, 避免出现安全责任。除了设备设施的检查记录之外, 对景区内的树木、建筑也要随时检查, 避免出现高空坠物。总之, 安全设备的危害要按照发现、记录、维修、提醒的基本原则, 保证游客的安全。

(2) 游览环境安全。游览的环境除了自然环境之外, 还包括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安全要依靠气象、自然灾害预防等措施。而对于人文环境的安全危害则要依靠景区员工的秩序维持, 有条件的景区要制定治安巡防措施, 安排保安对景区内的治安做出规范管理, 尤其是对夜间的景区要做好巡逻工作, 避免出现重大盗窃、纵火、杀人、投毒、爆炸、骚乱以及蒙骗游客、强拉强卖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维护旅游景区的治安秩序。

(3) 食物安全。旅游景区提供给游客的食物必须有安全的购买渠道, 这些用品和产品的质量必须符合相关类型景区的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 以保障游客利益和优质旅游服务的实现。对食品安全通道的开通要有景区负责人专门负责, 以此来保证食物原料的安全性。对于食物的加工则要尽可能采取煮、炒等安全制作手段, 避免出现明火。而对于商品的控制则要考虑到商品的消费安全保证, 不要销售“三无”产品, 对于景区内的商品销售点要进行每周一检, 保证监督工作的完善, 自然就能够控制食品、商品的安全性。

(4) 游客行为规范。在进入景区之前就应该明确景区的安全规范制度, 这些可以通过广播进行宣传, 也要做好实地的管理人员监控。对有安全问题的游客行为, 管理人员要及时制止, 不要因为害怕影响游客的玩性而听之任之, 要以游客的生命安全为首要任务。

(5) 安全应急服务。对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旅游景区要提供相应的安全应急服务, 建立并完善安全应急服务机制。当安全事故发生后, 拉出警戒范围, 保护现场, 如有伤者, 先做简单的抢救措施, 并通知急救中心, 然后询问目击情况并做出书面记录, 疏散无关人员。同时, 旅游景区要配备专门设备如紧急电话专线、救护车等, 加强事故发生后的应急营救能力, 医疗人员对受害游客进行及时的医治, 尽量将事故损害降低到最小。

(6) 做好服务人员的管理。对景区服务人员的管理首先要从转变观念入手, 转变景区服务人员的观念要做好人员培训。培训除了包括思想教育之外, 也可以教会服务人员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另外, 要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 时刻提醒工作人员的责任, 将安全控制与人员的业绩考核结合起来, 保证服务人员对工作态度的认真。景区也要设立层层监管的安全人员网络, 这样可以做到互相监督, 保证安全工作的有效实施。

2.3 安全信息建设

景区安全管理模式要求景区除了有安全的规模建设之外, 更为重要的就是信息建设。为了保证游客的安全出行, 对景区的管理必须有足够的安全信息网络, 设立景区安全警报信息, 避免出现大型安全问题。例如:对门票的预售要有一定的数量限制, 如果超出量, 就意味着可能会发生踩踏事件, 所以对景区人员的数量信息掌握十分关键。而超出警戒人数时, 景区管理人员就要进行紧急调配, 保证对安全问题的控制及时有效。景区要进行多方面的联合信息控制, 要与旅行社、医院建立信息沟通关系, 保证在第一时间就能够提供救助措施。

3 定制旅游景区安全服务管理模式的展望

目前, 我国旅游景区的安全管理模式基本上没有达成规模, 很多安全隐患都是旅游产业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对安全服务管理模式的完善应该更为具体实效, 例如:在未来的景区管理上, 应该实现实名购票制度, 保证游客的身份有迹可循, 避免出现小偷、贩毒人员的进入。同时在出现安全问题时, 也可以第一时间地通知其亲属和所属旅行社, 而这些都是现今管理上力所不及的, 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很难实现的。对于景区来说, 所处的地带广阔, 占地面积广泛, 夜间的管理工作存在实际难处, 景区最好能够实现全面的安全监控设备, 避免出现人为的犯罪行为。

总之, 旅游景区的安全隐患还是很多的, 其保障制度体系的建设必须要考虑到旅游地区的实际情况, 从设备购置和人员控制两方面出发, 积极地找出景区存在的安全管理隐患, 提升安全服务质量、加强对服务人员的控制, 配备安全急救设施和预警体系, 联合多方组织力量, 保证景区的安全问题得以落实。

摘要:拓展迅速、发展时间短使得我国旅游业行业的相关规制显得还是不够成熟, 尤其对景区的安全服务管理更是有着诸多的不安定因素, 为了进一步完善服务管理模式, 必须要认清旅游景区的安全因素, 定制出积极有效的管理模式。本文分析了旅游景区的安全因素, 探索了旅游景区安全的改进措施, 提出了安全管理的未来展望, 对定制出积极有效的管理模式有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旅游景区,安全服务,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秋芬.旅游安全隐患及其保障体系研究[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02) :78~79.

[2]李锐.关于服务过程质量管理的思考[J].旅游学刊, 2001, (01) :98~99.

物业管理服务模式 篇3

一、“4J”服务模式

一、净(jing)—purity 建立“即时净化系统”。污染要做到及时净化排除,确保电梯、导诊干净整洁的乘坐环境。全面引入我公司的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严格按照标准的各项程序,进行“高标准、严要求”的环境卫生维护和“高质量、高频度”的环境保护维护。

开展医院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工作,使各级领导及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环境的监督和保护,美化我们共同的医疗环境。

二、精(jing)—proficient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对管理服务运作的规范。

我公司已经建立起科学严密的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在所管项目上成功运作,管理服务运作的每一个行为都在该体系中有明确的规范和界定,为管理服务提供质量保证。

MIS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对信息处理的规范

CIS系统(企业形象设计系统)—提升物业服务的文化品味。我们将精心设计内容包括导向系统、配套设施的色调、员工的服务、标牌等。

构建“一站式”服务体系,设置日常工作时间面对面服务和24小时电话服务,日常事务即时受理即时解决,作为服务平台的前台,对外接待的全方位面向各级领导及工作人员的需求。我们保证,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的任何投诉将在24小时内获得反馈,任何服务要求都将在10分钟内得到相应。

三、静(jing)—tranquility 噪声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平添了许多烦恼,我们将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避免噪声饶人,努力为工作人员及来访的各级领导营造一个宁静的办公及生活环境。

四、敬(jing)—courtesy 崇尚人性,是“盛利达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精髓。我们广泛引入人性化的物业服务的理念,关注各级领导及工作人员的不同需求、关注他们的办公和生活需求、关注办公楼整体氛围为特征的物业服务,确立“尊从业主”的职业意识。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使该项目成为“人性”得以充分张扬的良好空间。

Cs系统(顾客满意战略)—为工作人员提供全方位的物业服务,在物业服务中实施顾客满意战略,一切从各级领导及工作人员的需求出发,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物业服务。

二、“5A”服务模式

一、Anyone—所有领导及工作人员和物业服务人员

对于一个物业管理公司提供服务的项目来说,我们提供的物业服务将是针对所有领导及工作人员,在办公楼的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平等的享受到物业公司所提供的各项服务。

Anyone的另一层含义指向物业服务人员,任何一个物业服务人员都有责任有义务为各领导及工作人员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和帮助。项目管理部将对物业服务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和考试,每一位上岗的物业服务人员都具备专业过关、一专多能的素质。

二、Anyting—全方位服务

提供全方位的物业服务是物业管理公司一直在探索和改进的工作重点,如今的物业服务不单要求我们提供保洁卫生、餐饮服务、设备运行维护这些基础性的服务,随着业主需求的不断变化,要求我们提供更全面的服务来满足他们。我们也将在将来的实际服务过程中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争取给医院提供一个无微不至,细心体贴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三、Anywhere—随时随地

保证各级领导及工作人员随时随地能享受到我们所提供的物业服务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只要有需要,可以在院区内任何地点要求我们提供相应的物业服务,特别处理一些应急事件,经过多年的物业服务我们积累了一套丰富的可行的处理应急事件的经验。

四、Anyway—各种有效方式

只要有合理需求,我们就将为其提供服务,而且我们会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来满足各级领导及工作人员的需求,并力争让其满意。在我们提供日常的物业服务过程中,我们会结合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追求社会效益。

五、Anytime—全天候

全天候的服务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又一保障,我们确保在日常的服务过程中没有时间盲点,办公楼内工作人员可以365天24小时的向我们提出需求,出了一些有关物业服务的事情以外,我们也可以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其他帮助。

实现管理目标的达标

我们的总体管理目标是:在物业项目硬件达到相应物业主管部门专业考评标准、且符合物业考评条件的前提下,医院的物业管理服务一年内达区优标准。

构建素质建设的“二级平台”

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物业管理,提供一个交往平台使医院的医患人员、物业管理人员以及来访客户在我们管理一年内能“相识相知、互联互通”、二年内到 “共生共荣”,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构建新型的人际关系网络。

启动服务规范的“三项工程”

物业管理企业在实现管理目标、实现客户满意的前提是规范企业内部的组织和个人的行为,所以我们要全面启动服务素质的品质完善工程、服务人员的品质管理工程、管理基础的品质提升工程。

4、锁定“两个一”服务目标

我们公司对担负综合服务的医院,力求通过运用自身积累的经验,按“两个一”的目标,构造一个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目标体系,使后勤服务从整体获得实用、先进而有效的服务。

(一)设计一套无时无处不在的星级服务模式

让医院的后勤服务形成全方位,具有星级化水平,这是公司综合经营每所医院后勤服务必须追求的目标,这一目标在模式上展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医院委托的所有服务项目内容、标准和质量上必须到位,追求最高满意度。第二,以医院后勤服务“管家”的大概念责任定位和服务意识,延伸服务的义务和施展范围,并通过公司的“1+3”服务责任制加以保证,使员工对医院的一切责任和义务的事项,凡耳闻眼见即动,不分彼此,自觉进行服务。使服务覆盖于每个区域,每个场合和时间,无时无处不在。第三,以病人和医院为中心,充分体察病人和医院的需要,以搞服务为出发点,以微利、保本或无偿的方式,增设扩展适其所需的各种有益服务。通过以上模式,使医院的后勤保障处于全方位、高水准,使医院职工和每个病人、顾客进入医院即处于被服务之中。

(二)创建一套一个电话一声招呼OK便捷服务机制

“服务型”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篇4

班级管理也成为学校管理的核心工作,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如何与时俱进,深入研究社会及教育本身的发展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探索并改进班级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当前班主任工作的重点。

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新的管理理念,即“以人为本”管理思想应运而生。“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以人的需要出发,注重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组织中人的因素防在首要地位来设计和运行组织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转变启发班主任管理理念的黄钻边:由过去注重机械的、"见物不见人"的、封闭式、专制式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人为中心,"尊重、服务"于学生个性发展、创造力发挥的管理模式.由过去只注重管理的控制功能.班级管理不再只关注对学生的控制与约束,而是将只能焦点转向对学生的服务. 构建“服务型”班级管理模式的首要任务是对班级活动中的主体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指导下,班主任不再是传统中的“绝对领导者”,不能再采用控制式管理方法,而是应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变,民主、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成为班级管理活动的共同参与者,与学生共同成为班级管理主体。

传统班级组织机构建设大多采用“科层组织理论”,是一种从上至下命令执行型的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控制性。在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是最高领导者,班主任是绝对权威者,班干部的选拔、班级制度的指定和班级事务的处理都由班主任决定,班干部没有 决策的权利,知识班主任意志的执行者,普通同学 服从于班主任的决定。由于缺乏在班级活动中发挥潜能的机会,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然受到压制,这与时代发展是极其不适应的。为此,必须在“以人为本”指导思想下,构建新型班级管理模式。新模式以服务学生成为目标,以开放、平等、易于沟通为原则进行班级组织建设。

新模式下的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与学生共商班级建设与发展规划,在班级建制中,班主任与学生是平等的管理主体,半鉴于学生阅历与理智发展的限制,班级管理仍需班主任的监督与指导。“在这种班级管理模式中,服务性表现为:班主任要尽可能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学生既是班级管理对象,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班级管理的各项工作都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班级同学已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基础上,采用竞选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确定他们的班委会。具体做法是,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推选班长和团支部书记候选人各一名,然后小组之间就各候选人发表意见并展开充分的辩论,最后通过投票统一意见,确定班长和团支部书记人选。班长和团支部书记确定后,由其分别负责组建班委会及团支部,并在班会上向所有同学介绍各自成员情况,包括每个人的主要经历、性格特点与工作风格。新组建的班级组织以管理班级、服务同学为主要任务,并接受同学的评价。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如果全体同学对其工作感到满意,新组织就继续运转,否则班级可以召开主题班会,通过集体讨论请班长确定是否解散其班委会成员,并进行重组。

班委会产生后各委员直接向班长负责,在班长组织下以班级日常管理为核心,以建设优良班风、学风,为全体同学提供优良发展环境为工作目标,开展系列工作。班委会联合团支部对班级重要事项实行集体决策制,每逢重要会议邀请班主任列席,日常决策定期或不定期想班主任汇报。为方便管理,同时也为了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班级活动当中来,班委会还在班级成立了若干协助委员会。(1)作业管理协会。协会由各学科代表组成,学习委员是总负责人。该协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班级作业完成情况,根据日常记录和同学反馈,总结作业布置与完成方面的问题,定期召开工作交流会,向各科老师和班主任反馈情况,协助任课老师提高作业布置质量。对于作业完成有问题的同学,协会成员会主动与其交流沟通,了解原因,有针对性地帮助其提高作业完成质量。(2)纪律检查协会。我校属于寄宿制高中,每晚都有晚自习,晚自习环境建设尤显重要,成立纪律检查协会的主要目的就是由其研究营造良好自

习环境的对策,向班委会提出建议,并协助执行。(3)仲裁委员会。主要是针对班级事务处理中意见不一致或者出现纠纷的情况而设。其成员全部由班级民主投票产生。仲裁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一方面是监督班长及支部书记在班级事务处理中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是当班委会或团支部成员未能认真履行职责,或有在其位不谋其政的状况,仲裁委员会可以向班主任提出申请,在班会上对相关行为进行讨论。

新管理模式下的班规制定应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并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班规的科学性、合理性,既要与高中培养目标相配合,又不能与学校的常规相冲突;二是要有针对性,将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班规里强化。班规的制定,首先是由每位同学提交“议案”,归纳汇总后在全班讨论,集体定夺。由于是自己制定的班规,所以学生更容易从被管理者的心理中解脱出来,不容易出现被管理的逆反问题。班级每一位同学既是班规制定者,又是班规的践行者。

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研究 篇5

作者/来源:朱少雄 范雪佳 杨朝仁

一、我国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几种模式

自流动人口现象产生以来,各地进行了积极探索,并结合具体实际形成具有各自特点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模式。

1.北京模式:治安管理拓展型

近年来,随着北京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流动人口规模迅速增加,维护社会治安、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成为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重点。对此,北京市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从创建首善之区的角度加以研究,理顺从管理到服务的关系,调控流动人口的总体规模,创立“治安管理拓展型”流动人口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体制由由综治委或政法委牵头,主要办事机构设在政法委或公安局,在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上强调治安及配套的管理优先。该模式强调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保证主管部门明确的执法权,通过“以房管人”来对流动人口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服务。该模式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党委统一领导加强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工作力度,但综合治理、治安防范的痕迹明显,部门之间自行协调的难度也不小;第二,“以房管人”抓住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要害,但由于我国现阶段存在个人诚信、法律保障等问题,从而导致政府部门目前处于被动管理的尴尬状况。

2.无锡模式:大人口机构统筹型

无锡市在原有政府架构总体上不动的情况下,强调“大人口”观,通过人口计生部门协调各部门的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加强对常住人口服务和管理的统筹,形成了“大人口机构统筹型”新体制。该模式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以社会化管理为途径,实现了由以社会控制为主的治安管理模式向城市统筹规划、综合服务管理模式的转变,体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思路,强化人口计生委行政管理的职能,是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理念的创新。不过,“大人口机构统筹型”管理体制力图通过高层会议达到部门之间协调目的,在具体管理实践中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

3.嘉兴模式:专业机构协调型

近年来,随着嘉兴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外地来嘉兴务工、经商、创业人员大量增加。嘉兴市将那些非嘉兴市户籍、有固定住所的人员统一称之为嘉兴新居民,并为之进行了新居民服务管理的体制改革,探索一种新的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即专业机构协调型管理模式。

这种管理模式是通过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来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嘉兴市单独设置新居民事务局,制定新居民政策,实践居住证制度改革,落实各部门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方面的联系、协查、配合、通报等制度。新居民事务局副职领导由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兼任,并在基层接管了协管队伍。然而,嘉兴新居民事务局实际上只是一种针对流动人口的协调机构。如何真正发挥专门管理部门的作用,切实做到部门之间、政策之间的协调和沟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4.深圳模式:居住证及房屋编码制度

我国各大城市对流动人口和农民工的管理普遍存在“政出多门”的现象,管理部门涉及劳动、公安、人事等,又有不同的管理规定引发管理交叉、互相扯皮的现象,降低了行政效率。深圳市在2008年正式推行的居住证制度是解决这种现象的有益探索,以就业人口为对象办理居住证,以达到控制无业游民流入的目的。外来人口通过办理居住证可以享受深圳户口的“市民待遇”,办理出入港、澳地区的商务出境手续,办理车辆入户和驾驶执照,优先办理深圳户籍迁入手续,其子女还可按规定享受免费教育,免交学杂费和课本费。居住证制度的优点是一证多用,功能包括房屋租赁、劳社保、计划生育、教育、公共交通等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内容,节省了管理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居住证制度体现了管理与服务并重的理念,使外来人口对所在的城市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从而融洽感情和协调行为,自觉融入城市,接受城市管理。深圳还对出租屋管理实行《出租屋编码卡》制度,编码卡包括以下内容:业主姓名、地址、身份证件、联系方式;出租屋的位置、面积、楼层、户型、房间数量和号码。鼓励住宅出租屋实行集中招租,优先租给企业集体宿舍,规定集体宿舍人均使用面积不得低于3平方米等等,既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也有效地改善、保障了他们的居住条件。

二、我国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流动人口问题,从废除收容遣送制度,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解决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难等一系列具体事务入手,逐步建立流动人口权益保障机制,较好地改善了流动人口的状况。但是,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仍然面临着相当多的困难,在很多方面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领导体制

领导体制指独立的或相对独立的组织系统进行决策、指挥、监督等领导活动的具体制度或体系,它用严格的制度保证领导活动的完整性、一致性、稳定性和连贯性。其核心内容是用制度化的形式规定组织系统内的领导权限、领导机构、领导关系及领导活动方式。因而,我们在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效绩进行考评时,必须把领导体制这一客观因素考虑进来。

目前,我国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领导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从整体上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横向组织结构即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区域协作以及系统内部的部门之间的合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而从领导权限和责任划分来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多头管理”的现状,造成某些管理事务上的交叉和重叠,使得一些职能部门职责不清、权限不明,不利于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建设,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形成坚强的组织领导,是今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管理队伍

一支好的管理队伍是一个组织取得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其稳定性和专业化程度对管理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稳定的管理队伍才能给组织带来自信。同时,管理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也直接影响着管理目标的实现。优秀的管理队伍应该是稳定、团结、专业化及富有战斗力的队伍。

我国目前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化水平还有待加强。首先,由于计生部门没有被列入参公的范围,只能是事业编制,导致流管人员和计生人员待遇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稳定性。其次,流管人员的文化程度偏低,缺乏适应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需要的年轻干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亟需提高。同时,各级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部门领导班子建设还不够全面,乡、村两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专职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总之,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善管理、会服务、作风实、不畏难、讲奉献”的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干部队伍,对于加强我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仍然是一个相当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3.经费保障

管理首先是协调资源,资源包括资金、物质和人员。其中,资金是组织进行服务管理的物质保证,也是各种服务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特别是流动人口的服务工作需要大量和充足的经费支持,否则,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目标的充分实现,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我国政府公共财政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投入严重不足。实际工作中,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经费保障机制还未建立,致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免费技术服务项目、扶助政策以及必要的工作经费开支没有保障。同时,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建设、技术网络服务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未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将会成为严重制约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4.信息交流

目前,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基本上是使用国家统一的PATIS系统,但是这个系统信息的普遍性往往不能很好地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统计的信息不够具体化。各省市在管理实践中,往往各自为政,借用或开发自己的管理系统。流动人口信息收集工作普遍存在“上门难”问题,特别对于一些超生户是难上加难;计生办、流动办以及公安、劳动等部门的统计口径不同;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主动性不高,持证率偏低,假证的数量较大,核实证件的真伪上存在不少困难。所有这些问题极大影响流动人口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使得统计资料的可比性和可用性大为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创新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的思路和建议

从以上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因素来看,我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服务管理理念,并结合具体实际,探索提出有针对性的思路和建议,才能推动我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与时俱进,取得预期成效。

1.贯彻以人为本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理念

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不仅是为了改革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更重要的是通过创新更好地为流动人口提供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同时调动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社会治理。这就要求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模式创新必须突出以人为本,坚持服务至上。政府及各部门应牢固树立公共服务的观念,按照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要求调整自身角色,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在搞好服务的同时,要为多方主体参与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创造良好条件。

出台的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政策和措施,都要以实现以人为本为目标,以维护好流动人口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大力加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提高流动人口综合服务水平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着力解决好流动人口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解决好流动人口的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会保障等最基本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满足流动人口日益增长的各类生活需要,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使得流动人口实现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共同享有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

2.坚持公共服务的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模式

管理和服务是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的两个既相互联系、又各有侧重的重要方面。对流动人口进行综合管理与服务,是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整体水平的基本保证。但是,流出地和流入地在管理与服务上存在较明显差异:流出地管理有优势,但服务缺资源;流入地服务有资源,但管理缺手段。作为流入地,应充分认识到做好服务工作,对于弥补流出地管理不足、提高自身管理具有很大促进作用。为此,应综合管理与服务,在管理的同时强化服务意识,在做好服务工作上下功夫。通过端正服务态度、扩大服务覆盖面、提高惠及率等提升服务质量。

新的历史条件下,流动人口管理强调的是为流动人口提供各种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融管理与服务之中,以服务促进管理。突出服务与强化管理的有机统一是创新型流动人口管理的内在要求。因此,我们创新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模式,要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公平化,努力提高对流动人口的服务质量,通过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形成责权明确,调控有力,运转高效,能对全社会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进行全面覆盖和有效管理的体系,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序、和谐、发展。

3.探索统筹协调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手段

开展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要求做好统筹协调工作。要紧紧围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工作要求,努力提高工作方案的科学性、工作举措的协调性,把工作力度、效率以及服务质量统一起来。在坚持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统筹兼顾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各地方、各部门自主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在推进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进程中,鼓励不同地方、不同部门根据国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方案和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进行大胆开拓创新,因地制宜地开展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

此外,要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行政资源进行充分整合,赋予计生部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主导权。在此基础上,理顺和完善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多元主体格局,公安、环保、教育、人口与计划生育、民政等各相关部门,继续履行其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相应职能,承担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事务。同时,还要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实践,推进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模式创新,实现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主体的多元化。政府机构中各职能部门在担负应尽责任的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等在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事务上的主动性,从而形成政府与社会合作、多元主体共同管理和服务的新局面。

4.建立开放有序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长效机制。

改革创新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模式,要打破传统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体制的行政性和保守性,实现有序开放。切实推进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决策和执行过程的政务公开,建立民主化的咨询与决策机制;改革城乡隔离的二元结构户籍管理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体系,切实维护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公益性,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对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环节上,实行公示、公告等制度,确保社会公众状况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健全公众参与机制,调动全社会参与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积极性,确保公众对重大决策的参与权,使得政府决策充分反映民意、集中体现民情。

同时,开展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还要立足长远效益,处理好当前工作和长远工作的关系。就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而言,它要打破传统的行政性管理模式,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新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模式,从总体上说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繁荣进步和和谐发展。因此,要充分谋划好当前管理和未来服务工作,实现当前管理工作和长远服务工作的有机统一。

总之,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领导体制、配套政策、管理队伍、经费保障、信息交流等影响要素,更新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理念,创新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方式,改革流动人口综合管理和服务体制,以坚持以人为本和保障民生为重点,以增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能力为关键,以有效的社会政策为手段,以对流动人口的完善服务来实现对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努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维庆:《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人口》,《求是》 2004年第 7期。{2}尹德挺:《借鉴欧洲经验, 创新和改革中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国论坛》 2009年第10期。{3}“大人口机构统筹型” 管理体制探索课题组:《 变革中的抉择———无锡模式: “大人口机构统筹型” 服务管理体制新探索》,《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9年第 5期。

农电服务公司新型管理模式 篇6

目前长沙电业局城西供电局辖区内分别有4个业务相对独立的供电所, 采取的都是营配合一综合管理的作业模式, 即由农电员工统一负责抄表收费和400V低压设备维护、检修、安全管理、用电检查以及供电营业服务等业务工作。伴随着农网改造的不断深入, 供电所管辖范围大幅延伸, 工作任务增大, 点多面广, 一些体制和机制问题严重制约农电事业的发展。

(1) 在既要承担电力营销任务, 又要承担电力生产任务的前提下, 多岗一人的现象普遍存在, 导致专业不专, 分工不明确, 岗位职责履行不到位, 责任难以落实, 不能很好地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2) 农村400V及以下配电网络的维护存在着线路长、结构复杂、故障多的特点, 现4个供电所按地域划分分散管理, 危险点多造成其安全工作需要监控的人员过多。安全生产的施工现场, 一方面因一个所的专业人员少而无法满足上级部门对施工现场的刚性要求;另一方面就全局而言, 4个相对独立的供电所因不能集中指挥和统一调配而形成人力资源浪费, 且其维护范围存在多处交集、抢修任务界限不清的问题, 难免造成互相推诿而导致事故抢修工期过长。

(3) 目前供电所抄收未分离的情况, 即抄表、收费为同一人, 带来诸多的问题。首先, 长期抄收同一人, 失去必要的考核监督, 线损管理处于不可控、不在控状态, 且易发生行业作风事件;其次, 抄收同一人, 势必管理懈怠, 错抄、估抄、漏抄等, 造成线损波动, 更甚者, 人为调节线损, 掩盖线损真实性, 给线损管理工作造成很大难度。

2 整合供电所资源, 形成新型农电服务公司管理模式

目前在供电所尚未实施专业管理以前, 农电员工有时一人兼顾抄表、收费、用电检查、故障处理等多项任务, 缺乏有效的监督, 其业务技能一时也难以达到要求。在低压电网建设和维护任务急剧增多, 维护和巡视力量不足, 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生产存在较大压力的前提下, 急需打破长久以来的综合管理模式, 整合资源建立新型的专业化管理模式, 将供电所员工从各项繁杂的业务中解放出来, 调整到更恰当的岗位上, 以利于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 从而全面实现农电管理向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规范化的转变, 建立高效、畅通的管理机制。

为此, 农电服务公司应结合现代公司管理思想和规律, 以“组织结构清晰, 职能划分明确, 指标考核完善, 公司管理规范”为目标, 在公司组织体系、生产管理、营销管理、指标体系等管理、运作模式上推陈出新, 形成具有积极推广意义的新型农电服务公司管理模式。

2.1 新型的组织体系

将原有4个综合型供电所进行撤并, 统一由农电服务公司进行管理, 在公司下设营销管理部、生产运行部、综合办公室3个平行管理部门, 分别对公司营销业务、生产运行、电网建设、优质服务和综合事务进行管理 (见附图) 。

2.2 指标考核体系

农电服务公司指标考核主要分为经营指标、优质服务指标两大部分。其中经营指标包括线损指标、均价指标、电费回收三大考核指标;优质服务指标包括电压质量指标和供电可靠率指标以及窗口服务的客户满意率、投诉率等等。

2.2.1 抄表质量考核

抄表是营销工作的首要环节, 是检验全局工作的重要表现形式。抄表工作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营销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甚至关系到安全生产与优质服务。目前台区沿袭了以往的抄收一体化模式, 即抄表收费、台区管理由一个人完成, 这种操作模式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就人员方面来看, 首先, 由于抄表收费和台区管理责任集于一身, 劳动强度大、问题复杂, 且台区员大部分精力集中在抄表送单和催收电费上, 至于在台区管理方面涉及到的如何降损、提高均价、规范用电、优质服务方面都是被动的应付式工作, 根本无法深入, 严重影响了营销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其次, 缺乏有效监督。由于线损指标和电费回收指标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 造成部分台区员为规避指标考核, 对抄表数据进行人为调节, 且虚抄、漏抄、错抄现象严重;再次, 责任不明确。线损考核指标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技术指标, 与营销所有环节都有关系, 甚至与设备运行、网络结构等因素也有直接联系, 单单考核台区员存在不合理性, 没有真正达到以指标促进管理和激励员工的作用, 而是以完成指标为目的。

实施抄收分离, 将台区管理员从综合性的台区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 全力搞好台区抄表工作, 对其进行抄表质量的考核, 具体包括抄表户数、抄表到位率、抄表差错率等方面, 以抄表的数量、质量为考核对象。抄表员打破以往台区员每月上旬抄表、中旬稽查、下旬催费的模式, 实施全月抄表制度, 根据每位抄表员台区数制定每天的抄表任务 (节假日除外) 。全月抄表的实行将大大减少由于供售不同步造成的电量波动。以前, 由于抄表日期固定在月初, 所以实际的售电量集中在上月, 而供电量的考核日期为当月1~31日, 当遇到负荷异动的月份, 如2、6、12月, 其供、售电量将出现较大的偏差, 是直接导致当月线损波动的原因之一, 而全月抄表将有效地减少供售不同步的影响, 缓解线损大幅波动, 有利于查找当月线损存在的真实原因。

2.2.2 电费回收考核

实施抄收分离后, 收费班将作为电费回收考核的主体, 不再从事抄表工作, 而是按照每月抄表员提供的用户备款通知单上的应收金额, 逐户核对、收费, 并按实收金额销账到户, 将营业站开具的电费发票送达用户。收费班可通过多种收费方式, 如银行托收、预收费、网点坐收等来达到收费目的, 而每月的电费回收率的考核将是检验收费员业绩的主要依据。

2.2.3 线损指标考核

目前, 上级部门按照实际线损率超过指标线损率所发生的损耗电量对销售利润影响的10%进行考核。如何更好的实施对线损指标的控制, 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间监督执行机构对线损考核整个过程把关, 对考核结果负责。用电稽查班作为组织机构中唯一专职检查监管机构理所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内稽外查是目前稽查班履行的两个部分的职能, 内稽工作将解决公司内部管理线损方面的问题, 外查则解决用户电量电费跑、冒、滴、漏的问题。随着内部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 内稽工作已逐步取代外查成为重心工作。如何降低线损, 控制线损波动, 从两部分进行分析:

内稽部分: (1) 稽查班应对抄表班的抄表质量分线、分台区每月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稽查, 对抄表员的抄表到位率、差错率、电费单送达率以及台区户表清册情况、图实相符情况、台区设备运行情况作出专门的统计分析, 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和处理意见, 提交绩效考核会作为每月抄表班工作质量的考评依据。内稽工作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到稽查班人员的收入。

(2) 稽查班通过现场检查, 发现设备运行对台区线损影响, 如:变压器超负荷运行、台区三相负荷严重不平衡、台区低压干线线径过小、“卡脖子”现象, 及时与生产部门衔接协调解决。

(3) 对于其他班组发现的影响线损的原因, 如有卡无表、有表无卡、用户窃电和违章用电、工作人员以电谋私等, 经稽查班查实处理后, 按绩效考核规定给予汇报者奖励, 营造全员参与降损的氛围, 形成线损工作人人管的局面。

外查部分:现阶段外查依然是用电稽查班工作的重心, 也是台区降损的主要手段之一。从每年持续开展的查违反窃行动表明外查工作丝毫不能松懈而且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外查行动与跟班稽查相结合是台区降损工作的重点。外部稽查工作所面对的是违章、违法用电的人群。目前违章、违法用电现象依然十分猖獗, 现场发现问题难、取证难、处理难是目前外查工作的现状, 由此对责任部门———用电稽查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内稽外查的工作特性, 在农电服务公司新型管理模式下, 整合供电所人员力量, 抽调一批业务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用电稽查班, 这是一只具有快速响应机制、业务精良、依法办事的专业性队伍。如抄表员当天抄表工作结束后, 稽查班可及时组织力量于当天晚上对该抄表员的抄表质量进行核查, 在第一时间内起到有效监督作用。发现有违章、违法用电现象也可迅速到达现场。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稽查员可以立即发现问题, 固定证据并依法进行处理。作为一个专业的稽查部门, 用电稽查班还承担着联合公安干警, 整合社会各界力量打击违法涉电犯罪分子的职责。

这样一只高素质的专业性队伍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前供电所综合管理模式下稽查人员的多岗一人、专业不专、响应迟缓的问题。

2.2.4 均价指标考核

目前上级部门的均价考核是按照完成的购售价差与指标价差之间差额对销售利润影响的5%进行考核。均价指标作为另外一项直接关系到经济利益的重要技术指标, 也是稽查班内稽外查的一个重点。同样均价指标的责任主体也是用电稽查班, 与线损考核一样, 稽查班既是责任主体———被考核者, 又是考核者。

以前客户在申请用电时的用电性质是基本确定的, 而现在由于楼盘的大面积开发, 客户在申请送电前用电性质很多是待定的, 甚至在供用电合同签定后其用电性质发生改变的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切实把握对客户电价的正确执行依旧是用电稽查班日常工作中一个快速反应、熟悉电价政策、依法执行正确电价的过程。而现在这只专业性的队伍就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内稽方面, 主要针对查勘环节的电价确认, 每月有针对性地对供用电方案进行抽查并到现场核实供电情况和用电性质。发现现场与方案不符的, 如高价低接、电价执行错误, 应立即通知用户办理变更手续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其他班组人员发现的电价执行错误问题, 经稽查班查实处理后按绩效考核规定给予汇报者奖励。

外查方面, 可以组织对经营性和非居民用电客户专项电价检查, 或结合打击违法涉电犯罪行动和跟班稽查行动进行电价检查, 将电价执行到位。

2.2.5 优质服务指标

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战略目标中, 明确“服务优质”的内涵为:事故率低, 可靠性高, 流程规范, 服务高效, 社会满意, 品牌形象好。可以将其理解为2个部分, 首先是对电力产品质量的要求, 就是要求事故率低且可靠性高, 对应的就是电压质量指标和供电可靠率指标。另外就是对外窗口服务这一块, 包括营业站和110抢修班, 对应的就是客户的满意率、投诉率以及抢修出勤率、时限等。

优质服务的指标考核应由公司综合管理部每月通过对上述指标的统计、分析、汇总后提交绩效考核会考评。

综上所述, 在新型的农电管理模式下, 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指标考核体系, 各部门和班组之间都存在着相互支持、相互监督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收费班根据抄表班提供的应收金额进行收费, 势必对其提供的数据进行校核, 发现错误能够及时提供信息, 否则将直接影响个人考核指标。而抄表班的抄表质量和生产班组的设备运行、查勘人员定比定价都直接与稽查班的线损、均价考核指标挂勾, 敦促其对其他班组的工作质量进行有效监督。通过这套相对完整的指标考核体系, 将营销与生产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管理上的闭环。

3 新型模式下应遵循的原则

3.1 制度的建立健全

由于资源的整合和工种分离, 以前供电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已不合时宜。农电公司应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管理制度、发展战略等方面设计出符合市场要求的公司制度, 不断地加深自身管理, 加强部门之间协调, 将各项指标分解到位, 工作责任落实到位, 真正意义上实现公司效益的提升。

3.2 考核必须落实到位

新模式下的农电公司比较以前综合供电所模式最大的改变就在于实施了营配分离和抄收分离, 突出了营销工作的核心地位, 有利于加强生产管理, 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有利于建立激励、监督、约束机制,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是, 旧格局打破后, 会存在一段时间的管理适应期, 而调整员工工作习惯, 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规避员工工作差错就是依靠强有力的考核手段, 奖与罚齐头并进, 打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3.3 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

安全生产管理服务制度 篇7

1、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建设“平安社区”为目标,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规划之中。

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当安全与其他工作发生矛盾时,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3、安全生产实行本社区书记和企事业单位、各村居的法定代表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4、保持对上对下负责的一致性,开展好安全生产日常工作。

5、本社区与各生产企业订立《安全生产责任书》,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6、本社区各企事业单位、各村居要依据安全生产法规订立责任制、工作制度和关键工种操作规程制度,社区管委会予以指导。

7、发生重大、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对企事业单位一级领导干部的行政责任追究,由上级和事故调查组提出和执行;对村管理和任用的干部的行政责任追究,由镇党政领导班子按规定执行。介于一般事故和重大责任事故之间的较大事故,由社区管委会向镇党委、政府提出行政责任追究的建议。一般以下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责任追究,通过安全生产考核的办法执行。

8、安全生产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开展。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精神,积极主动做好本单位、本村居涉及安全生产相关工作,统力合作,确保一方平安。

9、全年性的安全生产工作,按镇政府部署实施。本社区安排的安全生产检查活动,要常抓不懈。

10、本社区要做好职工群众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的教育。

社区在每年的重点时期(夏季:防雷电、防台风、防汛;冬季:防火、防冻)和重大节日(元旦、春节、五

一、国庆节)期间要开展有关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

宣传教育活动的形式:刷写固定标语、张贴宣传标语(画)、发放宣传单、举办讲座、户代表会议宣传、上门入户宣传等。

各单位、各村居要积极配合上级及本社区做好“安全生产月”等专题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

11、本社区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

在每年的重点时期(夏季:防雷电、防台风、防汛;冬季:防火、防冻)和重大节日(元旦、春节、五

一、国庆节)期间要开展一次专项安全大检查。每年安全生产大检查不少于4次,检查重点为各危险路段、桥梁、地质灾害点、山边有人居住点、低洼地带等场所。

各单位、各村居第一责任人每年至少亲自带队检查一次安全生产工作。凡检查中发现的陷患要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做好有关台帐记录,提出具体治理方案,全面整改到位。对于个别整改难度较大在,无法自行治理的事故隐患,应及时上报,并积极配合抓好整改工作。

社区生活服务办公室将根据监督检查结果对相关单位、村居的生产项目提出安全生产管理的有益建议。

服务器机房安全管理制度 篇8

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信息系统功能的全面发挥,延长机器寿命,保护公司信息数据的安全、保密,根据企业的有关规定和客观情况,特制定以下管理运维相关制度:

一、服务器管理制度

1、制定日常巡检规范

由专人对服务器面板状态指示灯,操作系统的运行状态等做常规检查,并做详细记录,并妥善保存,做好每日巡检工作。

2、服务器的防尘,防静电工作

进入机房穿戴防尘鞋套,对服务器进行操作时,应佩戴防静电手套,保证服务器的防尘,防静电工作。

3、人员管理制度

非运维人员在未得到相关运维人员允许情况下,禁止对服务器进行任何操作;如允许操作,做好相关登记记录。

3、定期系统升级制度

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应每周做一次升级,如遇到安全问题应立即升级。

4、制定应急预案措施。

对灾难事故要做好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对重要服务器要采取双工工作。

5、制定数据备份制度。对服务器的数据相关日志进行备份,并进行异地备份;要定时检查备份文件的完整性、可用性。

6、制定安全隐患预警机制。

定时分析系统运行日志及系统运行异常现象,及时对系统安全进行预警,并通知主管部门,同时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危险的发生。

7、制定系统服务器配置登记表

制定系统服务器配置登记表,并随机配置,具体内容包括:服务器名称及域名、CPU类型及数量、内存类型及容量、硬盘类型及容量、网卡类型及速率、操作系统类型及版本、服务器逻辑名及IP地址、应用软件的配置、硬件及软件配置的变更情况等。

二、服务器管理

1.1、服务器、路由器和交换机以及通信设备是信息网络的关键设备,须放置在机房内,不得自行配置或更换,更不能挪作它用。

1.2、服务器机房要保持清洁、卫生,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和维护除系统维修和维护时间外,要保障服务器24小时正常运行。

1.2、不得在服务器上使用不安全的软件、U盘和移动存贮设备,使用上述设备前一定要先做好病毒检测。1.3、不得利用服务器从事工作以外的事情,无工作需要不得擅自拆卸服务器零部件,严禁更换服务器配套设备。1.4、不得擅自删除、移动、更改服务器数据;不得故意破坏服务器系统;不得擅自修改服务器系统时间。1.5、定期进行服务器系统扫描,及时关闭可疑的端口与服务,经常查看服务器运行日志,检查服务器磁盘空间、内存、CPU的使用情况,及时发现服务器异常运行情况并做好记录。

1.6、管理员对服务器管理员账户与口令应严格保密、定期修改,以保证系统安全,防止对系统的非法入侵。1.7、对服务器数据实施严格的安全与保密管理,防止系统数据的泄露、丢失及破坏。

1.8、及时处理服务器软硬软件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对所有工作中出现的大小故障均要作详细的登记,包括故障时间,故障现象、处理方法和结果。

1.9、双休日、节假日,要安排专人在机房值班,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记录处理。

2、服务器病毒防范制度

2.1、服务器管理人员应有较强的病毒防范意识,定期进行病毒检测,发现病毒立即处理。

2.2、未经上级管理人员许可,不得在服务器上安装新软件,若确需要安装,安装前应进行病毒例行检测,对外来存储设备(如U盘、移动硬盘等),做到先杀病毒后使用。2.3、经远程通信传送的程序或数据,必须经过检测确认无病毒后方可使用。

2.4、及时关注IT行业病毒防治情况和提示,根据行业提示调节服务器安全参数,避免服务器被侵袭。

2.5、建立病毒防护体系。在系统执行拷贝、运行等操作前,检测文件是否感染病毒,发现病毒自动清除或由管理员选择处理。

2.6、定期实施静态杀毒,对服务器统一杀毒处理。发现系统遭到严重病毒攻击并形成一定破坏时,应立即向负责人报告,同时向信息中心反映情况,并尽快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最大限度控制受损面。

3、数据备份与检查

3.1、服务器的数据库必须做好备份,定期(如每周或每月)做好日志文件的备份。服务器内的重要数据做好不同介质存放,确保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

3.2、每月定期检查备份数据,如有损坏,及时重新备份。3.3、备份的数据必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保管地点应有防火、防热、防潮、防盗等设施。

3.4、建立双备份制度,对重要资料除在服务器贮存外,还应拷贝到其他介质上,以防遭病毒破坏而遗失。

三、信息系统运行维护

1、机房管理人员应每天清理机房卫生,保证信息设备的整洁;

2、做好服务器系统的用户及密码登记,做好系统管理员账户与密码的管理工作;如有需要更改账户密码等操作,需做好相关备案登记;

3、定期检修信息设备及附属设施。检修的项目涉及服务器、交换机、集线器、中继器、路由器、防火墙、配线架、网线、UPS电源、电池等公用网络实体。在出现异常征兆或故障情况下可进行临时检修。临时检修包括检查、分析、确定故障设备或故障部位,并进行应急维修;

4、技术人员,要随时处理信息故障、解决问题、保持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提高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水平。

三、信息系统应用管理

1、应用管理

1.1、系统投入使用前,依据公司的信息应用系统管理原则,结合该应用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技术特性,信息中心组织系统使用部门共同制定该系统的应用方案。

1.2、系统出现问题时由资产归属单位自行负责管理、维修和维护;出现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将异常现象、发生时间和可能的原因作详细记录,并立即提交给信息中心,由专业人员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

1.3、系统账号及权限由使用单位进行管理,确需技术支持时,信息中心可对使用单位进行指导。

1.4、权限中的账号中的信息、数据按规定划分,用户可根据其账号的权限进行阅读、使用。使用单位根据用户的职责权限编发账号,每个用户对应唯一的账号,禁止使用他人账号,否则造成的后果由使用者和账号泄露者共同承担。1.5、系统中的管理员账号和权限,经使用单位提请信息中心授权后,方可使用。

1.6、信息系统用户离职、调动时,其使用单位必须向信息中心出具离职、调动申请,经审核批准后,由系统管理员及时对其账号进行撤销或修改。

1.7、系统使用的相关资料应有使用单位进行保存,在信息中心进行备案。

2、应急处理

2.1、在信息系统准备阶段,由承建商、使用单位、信息中心三方共同编制紧急预案,并定期演练;信息系统发生紧急情况时,由信息中心依据紧急预案,向有关部门和公司领导及时通报故障情况。

2.2、系统发生故障时,由信息中心依据紧急预案,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抢修,最大限度的降低故障带来的损失。2.3、应急处理结束后,信息中心应认真总结应急事件发生的原因、处理过程和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和方案。2.4、信息系统应急处理详情见附表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中的信息安全风险应急预案。

三、信息系统变更管理 3.1、信息系统的更新、升级及重大变更需上报审批,审批完成后方可执行;若需中断业务时需向公司汇报批准后执行。操作过程必须详细记录。

3.2、当信息系统出现故障、异常情形时,系统管理人员应立即上报部门领导,由部门领导启动“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联合信息中心负责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故障处理。

3.3、信息系统的新系统接入或旧系统删除操作需经业务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执行。

3.4、信息系统的变更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系统管理人员不得擅自进行软件的删除、修改等操作,不得擅自升级、改变软件版本,不得擅自改变软件系统的环境配置。3.5、系统变更程序必须遵循与新系统开发项目同样的验证和测试程序,测试通过后方可进行变更,必要时还要进行额外测试。

3.6、各信息系统相关设备资料(系统驱动、设备说明书、系统授权书等)要按照相关技术档案存储制度保存,以备查看。

3.7、对信息系统的备品备件必须详细记录,保证数量及型号满足系统应急,如有缺失必须及时进行补充和更新,并做好标签,明确功能。

五、信息系统应用控制: 5.1、针对手工录入、批量导入、接受其他系统数据等不同数据输入方式,系统将自动对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和校验。

5.2、系统管理人员应严格按照信息安全保密制度做好信息系统安全工作,各信息系统的口令、密码要求严格保密,严禁擅自更改或泄露系统访问授权。

上一篇:固若金汤的反义词是什么?下一篇:洞庭湖游记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