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自我发展找一个“家”

2024-06-03

为自我发展找一个“家”(共4篇)

为自我发展找一个“家” 篇1

为自己找一个目标

小溪的目标是大海,所以它总要奋斗着向前,因此我们说小溪是有活力的,没有目标的水我们称之为“死水”,虽然它不用为未来而努力,但它的视野永远只是那么一点,见不到大海的壮观。可见目标是很重要的,它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黑夜的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运动场上,运动员跑的健步如飞,因为他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冲向终点。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后面有一只老虎追着,我们或许会跑得比运动员都快,因为有一个更有催动力的目标,就是逃离老虎的追赶。有了目标,潜力才会变为成绩;没有目标,再快的汽车也只是个摆设。

看看路上的行人,有的行色匆匆地奔向目的地,有的却很散漫地沿路行走,这就是有目标与没有目标的.区别。记得教育家俞敏洪说过:“一个人如果只想着搬石头,那这只是一堆石头,但如果他的脑子里有一个房子的想法,那这就会变成一个房子。”目标可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没有目标的人会迅速老化,不会再焕发出青春,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每天要干什么,没有了追求,就象老舍的《骆驼祥子》里的祥子,一步一步的堕落,最后只会几十年如一日的拉车,过着平庸的一生。我们说“思想有多远,人就有多远。”思想决定命运,目标决定通往成功的航途。

因为有了考试考好这个目标,我们才会在考前紧张起来,努力复习,查缺补漏;因为有了考好大学的目标,现在才会脚踏实地,用功学习;因为有了明天活的更好的目标,今天才会更努力。目标吸引我们向前,不被路边的小花小草迷惑,似一个导航标,让我们不至于走入歧途。

为自己找一个目标,你会更坚实地走得更远!

为教育发展找一个支点 篇2

“现在,我们都是这样上课的。一个小组展示后,其他小组就会对这个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大家一起讨论,课堂很热烈,非常有趣。这样的课堂让我们变得更加自信了。”该班学生李夏说。

学生变得活泼、开朗、自信,是钦州市钦北区实施课改取得的显著成效。2014年4月,经过前期的酝酿和筹备,钦北区正式启动实施课改工作。两年来,该城区结合本地学校的实际,将课改作为撬动区域教育改革的支点,不断推进整个辖区教育向前发展。

改变,从农村学校开始

南忠小学位于钦北区新棠镇南忠村,过去由于当地部分群众不够重视教育,导致该校学生逃课、辍学现象较为严重,教育教学质量很不理想。“连续好多年,南忠小学的教学成绩在全镇的排名都垫底,群众的意见越来越大。”新棠镇中心校校长黄其宾说。

然而,如今的南忠小学却成功“逆袭”:2014年,该校教学成绩排名从原来的全镇最后一名跃升至全镇第2名;近两年,该校的教学成绩排名始终保持在全镇前三名,有时与第一名学校的平均分仅差了零点几分。

这样一所薄弱的农村学校为何会有如此大的改变?“是课改改变了学校!”南忠小学校长陈芳说,“我们是钦北区第一批课改试点学校,改革两年来,感受最大的变化是学生变得越来越自信了,家长们也改变了态度,不少外出就读的学生有所回流。”

钦北区板城中心校也同样经历着一场变革。“目前,我校的课改工作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是,以前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很多工作要一再催促才能完成。现在不一样了,大家拧成一股绳,有事情一起出谋划策,教研氛围很浓厚。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很积极。我们还组织了许多富有学校特色的活动,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终于起步了。”板城镇中心校校长袁月扬高兴地说。

“不少地方的课改是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同时进行的,但由于生源、师资等方面的差异,农村学校实施课改所需的时间和取得的效果,与城区学校相比往往存在较大差距,这就容易打击农村学校的积极性。所以,我们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活动刺激课堂的改革策略。”钦北区教育局副局长张贵昌说。

何为“农村包围城市”?即将课改的重点放在农村学校,从城区的“外围”做起,打造一批示范性农村课改学校,逐步形成一个包围圈,从而激发城区学校的课改活力。何为“活动刺激课堂”?即各试点学校的课改工作首先从活动着手,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五个一”活动:每一节课前开展“课前三分钟”展示活动;每一天开展小课间活动,如跳兔子舞、做武术操等;每一星期利用周三下午第三节举行全校性的综合文体大课间活动,班级之间PK交流;每一个月举行一次感恩和安全主题教育;每一个学期举办一次“学生展演日”活动,各学校学生代表同台展演。

事实证明,这样的思路是正确的。新棠镇中心学校校长黄其宾告诉记者,以前他到兄弟市县学习时,发现有不少地方都是采取“城区推动农村”思路。“这样做的结果是,某些农村学校以应付的态度对待课改。而我们从农村学校开始改,让一部分农村学校先改变,这样其他学校就无话可说了”。

教师,是课改成功的关键

新棠镇那胜小学的陆管平老师今年已经50多岁了,年近退休的他是学校的课改积极分子。是什么让他如此热衷课改?按他的说法,是因为“课改确实是一件利于学生、利于老师的事情”。“看着课堂上不再有学生睡觉、开小差,看着孩子们都能大胆展示发言,有时候还能说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观点,我就觉得很幸福。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一起学习,觉得自己都年轻了十几岁。”陆管平笑着说。

不过,陆管平也不是从一开始就能接受课改的。教书几十年,他早就习惯了“讲学”的授课模式。而课改要求教师缩减课堂中“讲”的时间,将更多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展示交流。这不免让陆管平担忧,担心学生不会讲、讲不深,学不到,担心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影响教学进度。“其实更担心学生成绩会下滑。以前的课堂都是老师把握,课改之后老师要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可老师一旦放手又会带来很多不可控的问题。怎么保证教学的效率?怎么让学生们都能有效学习?”陆管平当时有不少疑虑。

事实上,在课改之初,钦北区有不少教师都存在这样的顾虑。为此,钦北区教育局从校长队伍建设入手,实施钦北区精准扶贫村小学校长能力提高培训项目,以提高各校的课改管理、实践能力,坚定校长的课改信心,同时组织农村学校教师外出观摩学习、跟班培训,让教师亲身体验课改,与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截至目前,钦北区已轮训农村学校校长156人次、教师1 250人次。通过培训,课改试点学校找到了自己的思路,设计出了符合校情、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如钦北区大垌镇初级中学的“三优先、五探索和三目标”课堂、板城镇中心校的“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训练—拓展延伸—总结反思”教学流程,等等。

2015年,钦北区的课改之火烧到了板城镇屯车小学。“课改之前,虽然也到别的学校看过一两节课改课,但自己还是不知道怎么操作。”该校教师冼灵告诉记者,“局里很关心老师的成长,多次安排我们到市里的课改名校去跟岗学习,中心校也经常组织全镇老师交流学习。我现在已经能熟练地驾驭课改后的课堂了。”

为了进一步扩大培训面,增强培训实效性,钦北区教育局还建立了课改交流QQ群,校长和老师们在管理、教学实践中碰到什么问题,都可以通过QQ群进行及时而广泛的交流。“这个工作才刚刚起步,但已经有不小的成效了,QQ群的讨论非常活跃。下一步,我们还将开发更多的网络学习通道,让老师们都动起来。”钦北区教育局局长谢旭初很有信心地说道。

nlc202309081242

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

新棠镇中心小学五(2)班学生黄大胜以前是一个腼腆害羞的男孩,上课总是低着头,害怕老师点名回答问题。“现在,我不但敢说了,还做了小组长,和组员一起为我们小组争光呢。”黄大胜自豪地说。

黄大胜从何时起有了这样的改变?他告诉记者,大概是课改一个学期后。新棠镇中心小学是钦北区第一批课改试点学校。按照钦北区教育局的“活动刺激课堂”思路,该校双管齐下,扎实开展“五个一”活动和课堂教学改革。“以前活动比较少,大家都闷头学习,像我这样害羞的都不敢找其他同学一起玩,就只好自己一个人玩了。课改后,学校的活动越来越多,所有的同学都能参与,这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开朗和自信了。”黄大胜说。

课改给新棠镇中心小学带来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现在,我的小孩放学回家后不仅会帮忙做家务,而且变得很大胆,都会帮我们卖东西了!现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我觉得这是学校搞课改的好处。”在新棠镇中心小学门外的摊铺上,一位不愿具名的商贩告诉记者。

钦北区大垌镇初级中学校长黄朝东说,课改后学校最大的变化是变得文雅了,变得更像一所学校了。据黄朝东校长介绍,课改前的学校可以用一个“乱”字形容:学生不思学习,逃课爬墙外出上网屡禁不止,学生打群架的事情时有发生;老师们经常为一些小事闹情绪,教师队伍内部不够团结。实施课改后,这些困扰黄朝东的难题逐渐解决了。活跃的课堂、积极探讨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姿多彩的阳光大课间活动、晚自修前的活动,让学校变成了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乐园。此外,该校还有健美操、排球、绘画、街舞、武术等社团,供学生任意选择。

“以前,我觉得学校是一个很没有意思的地方。课改后,学校变了个样,上课有意思了,平时还有那么多活动,我渐渐喜欢上了学校。我现在还发展了自己的特长呢。”该校2015届学生陈亮亮告诉记者。他的中考成绩并不理想,不符合浦北县高级中学的招生条件,但他勇敢地向浦北高中推荐自己,最终因演讲和主持特长被破格录取。

“课改真的让学生、老师都改变了。以前学校的水龙头、窗户经常被学生破坏,每个学期都要专门花一笔钱进行维修。现在已经没有这种现象了,学生们都变得很文明。”黄朝东校长说。

两年时间,钦北区第一批5所课改试点学校都经历着不一样的变化。它们就像星星之火,点燃自身的同时也引燃了兄弟学校的课改热情。当地不少校长参观了这些学校后,都纷纷表示也要进行课改。“原来课可以这样上,老师可以这么轻松,学生可以这么活跃,教学效果可以这么好!我们不能再落后了!”钦北区贵台镇屯良小学校长蒙日坚说道。

如今,钦北区的课改试点学校已从原来的5所扩大到20所,部分城区学校也开始实施课改,“农村包围城市”的课改格局逐渐形成。为了确保课改的可持续性,钦北区一方面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不断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间的差距;一方面帮助各个课改试点学校探寻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形成百花齐放的办学格局。“我相信,(课改)这把火会越烧越旺,越烧越红火!”谢旭初局长自信地说。

(责编 欧金昌)

为自我发展找一个“家” 篇3

为山区孩子营造一个家

合水县老城镇赵塬小学 张永学

张永学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员、合水县老城镇赵塬小学校长。三十多年的从教生涯,使他认识了做一个教师的责任和担当,也体会到了一个普通党员在教育岗位的价值,这就是他和妻子用三十多年的心血为山里的孩子营造了一个家。

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

赵塬村距合水县城50 多公里,距老城镇30 公里,属半山半塬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30多年前,这里和川区相比,经济和文化显得更加落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亲们对知识的渴求却是那么强烈,他们千方百计地要让下一代摆脱“睁眼瞎”。

1976 年他高中毕业,本想上大学,走出这贫穷的山村。但村支书先后三次请他到村上当民办教师,当时他犹豫不快。在那时候要谋一份民办教师的差事,在乡亲们眼里是多么光彩的事,可如果当民办教师就意味着他一辈子与大学无缘,和城市生活无缘。经过反复思考,为了改变家乡缺知识没文化的状况,他毅然走上讲台,当了一名民办教师。

说是学校,其实就是修在山边上的几只窑洞,却容纳了一至五年级100 多个学生。5 个老师,每人一个年级,数学语文全教,任务十分繁重。虽然离家不到8 里路,但为了节省更多的时间、不耽误学生上课,他坚持吃住在学校,17 岁的他还要学会做饭。当工作忙时,一日三餐就是馒头、开水和咸菜。1983 年他结婚成家,妻子在县城的服装厂工作,看到张老师饥一顿饱一顿的狼狈生活,就辞去工作,主动来到赵塬小学和张老师一起当起了每月只有十几元工资的民办教师,其实当时妻子在县城的月收入50 多元。为了照顾他的生活,来到赵塬小学,承担了学校后勤和其他常识课的教学任务,一到周末,其他几个老师都回家了,学校只剩下他们夫妻二人,赵塬小学也因此被同事们戏称为“夫妻学校”。学校旁边的一只烂窑洞既是他们俩的办公室,也是他们的家。冬天他们的火炕就成了孩子们暖脚的地方,赵塬小学的学生来自五个组,最远的组有15 里路,小孩子们到校后手冻肿了,脚冻麻了,有的疼的直哭,他的妻子看的实在不忍心,就把孩子的脚放进自己的怀里。下了大雪,有的学生回不了家,他们把自己的孩子让老人领回家,给学生们腾出地方和孩子们挤在一个炕上,给他们管吃管住。乡亲们都说,他们两口子把学生看的比自己的娃还亲。最难说的就是学校处在山边上,吃水要到10 多里的深沟里去担水,来回需要两个多小时。如果遇上下雨,就只有接雨水吃,常常喝得拉肚子。后来5 里外的邻村建起了水塔,他就带着孩子们用架子车拉水,自己和学校的老师烧水,保证让学生们能喝到开水,还要给家远中午不能回去的孩子热镆、熬稀饭。许多孩子长大后回忆起小学时光,感动的说: “最难忘的就是你和唐老师的热炕和稀饭,没有你们的照顾,我们的学真的上不下去,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1990 年,一向身体硬朗的母亲突患重病卧床不起,年幼的一双儿女无人照料,家务没人料理,我当时思想动摇了,打算放弃教书回家侍候母亲,但看到孩子们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如果我和妻子这样不负责任的走了,这个学校就可能会被撤掉,方圆十几里的几十名孩子就可能会缀学。在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还是选择了留下。为了方便教学和照顾家人,经汇报上级同意后,我将卧床的母亲和两个孩子一起接到了学校,一边教书一边侍候母亲,赵塬小学从此真的成了我们的家。

让学校成为孩子们放飞梦想的家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股打工潮冲击着乡村,许多农民都到城里打工挣钱,好多家长认为读书无用,不让孩子继续上学了,一时学生出现了流失现象,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忍心看着这些弱小无助的孩子因为贫穷而失学,必须想办法让他们回到学校再多读一点书。于是我和其他老师一起上门劝说。

赵塬村有个学生叫赵保银,当时家里非常困难,新学期开学几天了还没来报到,听同村的孩子说,他父母没钱不再让他上学了。有一天下午一放学,我步行了十多里山路去做他父母的工作,费尽口舌,反复劝说,在承诺由我垫付书本费的情况下,他们才勉强答应让孩子继续上学。现在赵保银大学毕业,也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前些年,几乎每年我都要劝十来个孩子重返学校,并尽可能地为他们减免学费。让我欣慰的是,重新回到课堂上的孩子大多没有再掇学,而且大部分学有所成。说实话,为孩子们垫付学费对于当时我们来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记得刚参加工作时,我和妻子的工资加起来每月不足30 元,日子过得紧紧巴巴的。但是,每当有学生交不起学费时,妻子和我总是先帮他们交学费,让他们按时上学上课,我自己两个孩子的学费,却常常拖到最后才能交上。当好多学生因为领到新书而兴高采烈时,我的孩子却拿着我用过的旧教本应付着用,面对孩子失落的样子和不解的询问,我心里也是五味杂陈。家里人好多年都未置办过新衣服,但十几年来我们夫妇却为学生垫付学费2000 多元。其实当时我的家庭是一个大家庭,父母、祖母、子女,全靠我们夫妻俩微薄的工资。如果不是承包地里打下的粮食,我们根本撑不到今天。在最困难的时候,全家连十块钱都拿不出。我曾经想着外出打工,妻子说: “当初,我为了你,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当了个娃娃王,现在你要走,咱们就一起走。穷我受够了,苦我也受够了,这个家我也不要了。”妻子第一次在我面前嚎啕大哭,儿女们也哭成一团。作为一个男人,我心里像刀割一样。在妻子的一再坚持下,我们从此再也不提放弃教书的事。三十多年过去了,村子里其他人家早就住上了砖瓦房,有的都住上了二层小楼,我们一家仍然挤在破旧的窑洞里。但是一想到乡亲们因为知识而改变了命运,自己生活再清贫,心里也是幸福快乐的!

为留守儿童筑起一个温暖的家

留守儿童是全社会关心的问题,在边远的赵塬问题更为突出。这几年,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子里只留下了老人和孩子。最多的时候,学校里的留守学生达到一半以上。大多数老人们没文化、对孩子又特别的溺爱放任,使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几乎成了空白。对于这些天真的孩子,我只有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呵护,尽可能弥补家庭缺失的教育和温暖。在教学之余,我们走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为他们建立专门的档案和联系卡,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我们学校建起了合水县第一个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购置图书100 多本,把学校仅有的一台办公电脑用无线上网,让孩子们和父母视频通话,我的手机也成了家长和学生们的 “热线电话”。

今年18 岁的赵喜红是赵塬村人,现在已经在合水一中高二就读。2007 年,赵喜红还是赵塬小学的学生,因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她和70 多岁的奶奶相互照顾。那年四月的一天,我在上课时注意到赵喜红没有来,便询问其他同学,得知她生病在家。上完课,我便骑上自行车急急忙忙赶往赵喜红家,到她家后发现赵喜红正躺在床上,满脸通红,奶奶在一边急得直抹眼泪。原来赵喜红得了重感冒,因为没钱治疗,以为抗一抗就过去了,没想到孩子高烧发得人都迷糊了。我立即将她扶上自行车,送到附近的卫生所为她垫付了医药费打针。输液,一直等到高烧退了我才离开… 杨园子组是离学校最远的一个村子,来回一趟有30 多里路,得三个多小时。为了让这里的孩子安全上学,我和其他老师一直坚持轮流接送,雨雪天我们为孩子们打伞,年龄小一点的就背着,直到把最后一个孩子安全送到家里,我们才返回,回到学校,常常是深更半夜。

在我和其他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赵塬小学几十名留守儿童没有一个失学。我觉得,只要有一颗慈爱之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尽可能的在学习上要求严一些,在生活上照顾多一些,那些身处异乡的父母就会多一些安心,少一些牵挂。每年春节,有许多家长提着礼品来感谢我们,都被我们谢绝了。我觉得做好一名教师首先要具备的就是有仁爱之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37 年来,从赵塬小学走出去的学生有800 多名,80 多人考上了大学,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在老城镇附近的十里八村都有我的学生,甚至有的一家三代都喊我“张老师”,每当听到这样的称呼,心里就热呼呼的,自己37 年的辛苦坚守,我无怨无悔。

1995 年1月,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我由一名民办教师转为正式教师;2013 年9 月,被评为全省“陇原优秀乡村校长”;12月份,被评为“第四届庆阳市道德模范”,并参加了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模范人物网上投票评选活动;2014 年6 月,被评为“陇原先锋岗”。我知道,这些沉甸甸的荣誉给我的不仅仅是鼓励和肯定,更多的是鞭策。责任和期望。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党员。乡村教师,37年只尽了一个党员应尽的义务,做了一个教师份内的工作,却受到了上级的表扬,赢得了群众的赞誉。这些经历使我懂得:人生的幸福不是荣华富贵,人生的价值也不在于干惊天动地的大事。只要你踏踏实实地给乡亲们做事,乡亲们就会记着你的恩情。只要你本本分分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你的人生同样出彩。老骥伏坜,志在千里,我感谢党、感恩社会,我将发挥好自己的余热,让山里更多的孩子放飞自己的梦想。

谢谢大家!

为理想找一个突破口 篇4

记者在恒烁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明亮的会议室里见到周成武。这个31岁的湖北蕲春人,笑容如冬日阳光般充满暖意。他习惯性地扶扶眼镜,打开了话匣子:“其实我并没有什么光环围绕的经历,原本一切是想随着自己的心意去发展,但是抓住机会却可以带来成功,就像恒烁今天已经是武汉一流的技术公司一样。”

怀揣246元独闯上海滩

1995年,周成武从中南财经大学(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财政分校毕业,到一家普通中专教会计学,工资很低,还常常领不到。他忍无可忍,半年后只身来到上海,下火车时,身上只剩246元。几经辗转,他终于找到可以暂时落脚的地方——漕河泾集贸市场旁边一个批发方便面的仓库,月租金50元。

在上海讨生活的日子里,周成武干过医药代表,跑过报刊广告等,但都让他觉得偏离了跑道。直到遇到一个契机,就职于一家日资电子企业,先后担任成本会计、成本主管和财务经理。

然而真正带来改变他的是进入中兴通讯。1999年,正值通讯行业大发展,周成武进入中兴通讯,中兴在国内率先做手机自主开发。中兴颇重学历,周成武的学历不够高,自然是一名普通工人,级别是“以工代干”。其后的一年多,他经历了中兴的急速扩张式发展,由于他的出色表现,职位也升至移动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在中兴是部长级别)。而当特批转干的通知到他手上时,他已经递交了辞呈。 几乎所有人都对此表示诧异。周成武却很坦然地说:“即使职位再高,也是按别人的想法在做事,我想按自己的想法来干。”

把握机遇就在一瞬间

在中兴通讯,周成武已经看到通讯行业的潜力所在。此后的两年,他一直在寻找一个切入点。2002年9月之后,北京德信无线、上海龙旗通讯、SIMCOM等手机设计公司相继问世。这给了正在迷雾中的周成武一线曙光。

思路确立了,又该到哪里去发展呢?2003年10月的一天,周成武与朋友江小平(当时正在武汉边读博士边打工,后成为恒烁公司总经理)通电话,无意中谈到手机问题。“你说武汉有做手机的人么?”周成武问。“有啊,我就认识一些啊。”江小平答道。周成武眼前一亮:对,就回武汉来办一家自己的通讯技术公司。

打定主意,他立刻飞回武汉,与江小平详谈,并选址华中科技大学附近的光谷SBI创业街——“在这里可以充分利用周边众多高校的专家和人才优势,回老家也挺近的。”首先要解决的是融资问题。2004年3月,周成武向武汉一家房地产公司详细介绍了自己项目的可行性,并描述了公司的发展前景,终于争取到该公司的投资。

做这一行离不开优秀人才。周成武找到江小平以前读研时一起做过项目的同学,一一谈心,哪怕他们最细微的想法也不放过。就这样,在周成武极富挑战性的建议下,这群年轻人聚集到了一起,专注于移动通信终端产品核心技术开发的武汉恒烁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顺利成立。

困难是对自己更深层的挑战

公司成立不久即碰到意想不到的困难。2005年3月,周成武向国外大公司申请元器件样品,有些公司居然不愿意提供。他们的说法是,一家武汉小公司肯定做不出好产品,不值得劳神费力。周成武没有放弃,托朋友到处疏通关系。那段时间,他拜访了大量的国外知名供应商,不断游说。大多数人都被周成武的毅力、耐心所打动,也认可了恒烁公司的技术。元器件样品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6月底,公司的第一款产品进入市场。市场兜头就是一盆凉水,客户居然说产品“一钱不值”。当时,公司的流动资金即将耗尽。整整一个星期,周成武没睡一个踏实觉,公司也人心浮动。冷静下来的周成武经过分析,发现原因在于产品滞后于市场(MP3手机不支持内存扩展)。为了稳定大家情绪,共渡难关,他主持召开了总结大会。员工士气大振,周成武也进一步明确了公司定位:一家技术型公司,如果不能在实力上与其他大公司相比,那就必须在技术上领先一步。

接下来,周成武同公司核心成员“闭关修炼”。8月5日的一场演示会上,公司推出一款全新产品。短短两个月,恒烁通信出手如此神速,大家不由地刮目相看。很快,英特尔、东芝等大公司的高管相继到恒烁调研。谈及公司的成长经历,周成武现在更多的是自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一种实实在在的自信。“目前,恒烁公司的技术在武汉肯定是一流的,希望今后在全国也能是一流”。

现在,恒烁定位于做一家有品位的技术型公司,公司最终所卖的绝对不是产品而是技术——谁也无法比拟的技术,过渡期是5到10年。记者说道:“这听来容易,做起来并不简单。”周成武笑了:“你们不懂,对我来说有挑战才会有兴趣,有兴趣才会有追求,人一辈子就要有追求。”

相关链接

【周成武的公式】

兴趣+优秀的团队+机遇=无限的发展

【员工眼中的周成武】

一位员工告诉记者,周董是个很具亲和力的人,平时大家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告诉他,发E-mail,他会私下里和你谈心,解决思想包袱,完全透明化的管理,所以公司的团结协作氛围非常好,互相之间都没有间隙与隔阂。

【经理眼中的周成武】

谈到董事长,总经理江小平微微一笑;“他是个闲不下来的人,在家里待上十分钟没事,他准会又到公司去了。”

【行业背景】

中国电子产品设计能力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全球有目共睹,国外科技媒体在对中国电子产业进行相关报道时,频频出现“令人吃惊”、“不可思议”等字眼。

上一篇:别剥夺孩子的集体责任意识的教学反思下一篇:加勒格孜阿尕什村2012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