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健脾活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

2024-05-17

自拟健脾活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通用6篇)

自拟健脾活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 篇1

健脾合剂治疗婴幼儿肺炎恢复期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缩短肺炎病程,减少抗生素的应用。方法:采用健脾合剂,配合口服抗生素治疗48例婴幼儿肺炎恢复期,其疗效与常规西医治疗40例进行对照。结果: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整个病程肺部啰音消失及胸片检查肺部阴影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健脾合剂能明显改善胃肠道功能,减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缩短抗生素的应用时间,缩短肺炎病程。

关键词:健脾合剂;胃肠道功能紊乱;肺炎恢复期

肺炎是婴幼儿时期重要的常见病,在我国小儿肺炎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居儿科疾病第一位,被卫生部列为四病防治之一。临床以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为主,在我国抗生素滥用现象十分严重,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可引起不良反应、过敏、二重感染和诱导产生细菌耐药[1]。现有详尽证据指出对于非严重肺炎使用口服抗生素治疗与肠道外应用抗生素如肌内注射或静脉输注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运用健脾合剂配合口服抗生素治疗恢复期婴幼儿肺炎,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88例均为住院患儿,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胸部X线均符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儿科学》之支气管肺炎诊断标准,无并发症。随机分两组,两组肺炎恢复期临床均表现为阵阵咳嗽,喉有痰鸣,纳差,大便黄稀,4~10次/d,(粪检:正常或白细胞0~2/高倍视野),面色晄白,舌质淡,苔少,脉细弱。治疗组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7个月~3岁,平均1岁10个月;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1岁6个月。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及病情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早期均静脉应用抗生素、抗病毒及吸痰等治疗,因原发病及抗生素的应用均有不同程度的食欲减退、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功能紊乱。对照组在原治疗基础上加服思密达、金双岐以保护胃肠黏膜、调整肠道微生态。治疗组在治疗第5天改口服抗生素,加服健脾合剂(药物组成:党参3.0 g、茯苓3.0 g、白术2.0 g、甘草1.0 g、半夏2.0 g、木香2.0 g、白蔻2.0 g、陈皮2.0 g、谷芽3.0 g、麦芽3.0 g、山楂3.0 g,剂量根据体重及年龄调整,用法:1剂/d,水煎服,3 d为1个疗程,平均用药4剂)。两组均在肺部啰音消失后停药。

2 结果

两组肺炎患儿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见表1。两组均治愈。治疗组在改口服药物治疗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整个病程肺部啰音消失及胸片检查肺部阴影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婴幼儿肺炎常并发有肠道功能紊乱,而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加上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其所致肠道正常菌群失调进一步加重症状,致使营养吸收障碍,免疫力下降,而长期或滥用抗生素会直接抑制网状内皮系统,降低免疫力,从而导致反复感染,肺炎迁延不愈[3]。患儿临床表现属中医的.“痰湿蕴肺”,痰湿从脾胃而生,脾虚湿困。治疗应健运脾胃,燥湿化痰。健脾合剂中取茯苓健脾渗湿;半夏燥湿祛痰;陈皮、木香理气化痰;党参、白术、甘草补脾益气,治食少腹胀,大便溏泻;白蔻、麦芽、谷芽、山楂消除肠胃积滞,助消化,促食欲。诸药合用健脾祛痰,故获显著疗效,在胃肠道功能恢复、肺部啰音消失及X线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药方剂,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婴幼儿肺炎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措施。

4 参考文献

[1] 张慧芬,高 峰.住院患儿抗生素使用现状调查及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44(2):140.

[2] 邓建军,喻 韬,朱 渝.口服抗生素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循证依据[J].临床儿科杂志,,27(1):89.

[3] 谢英志,胡孟英.儿科主治医师480问[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59.

自拟健脾活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 篇2

关键词:莫沙必利,健脾助运汤,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 FD) 是一组具有上腹痛或不适、早饱、腹胀、嗳气、反酸、胃灼热、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 而无器质性病变依据的临床综合症[1], 是临床常见的一组症状群。欧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19%-41%, 除少数为器质性, 超过80%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我国发病率约为20%-30%[2]。本病因其病程长和反复发作长期困扰病人, 并导致心身疾病。本研究观察了莫沙必利联用自拟健脾助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2007年10月~2010年7月住院病例80例, 其中男性32例, 女性48例, 平均年龄48.5岁, 以上腹不适、早饱、腹胀、嗳气、胃灼热为主要表现, 并经电子胃镜等辅助检查排除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Α组为莫沙必利联用自拟健脾助运汤治疗组, 共40例, 其中男14例, 女26例;Β组为对照组, 共40例, 其中男18例, 女22例。

1.2 诊断标准

1.2.1症状符合ROMEⅢ诊断标准, 在过去6个月内至少3个月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灼热感等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症状, 而无器质性、代谢性、全身性原因。

1.2.2 经电子胃镜等辅助检查排除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

1.3 治疗方法

Α组 (治疗组) 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mg 3/d, 连用1月;自拟健脾助运汤 (方用柴胡12g芍药10g枳壳8g法半夏10g, 陈皮5g, 白术12g, 炙甘草5g;加减:肝郁化火、腹痛、舌苔黄者加金铃子、玄胡索;腹部畏寒、冷痛加乌药、九香虫;气郁甚, 善太息者加香附、郁金;湿盛、腹胀苔白腻加苍术、藿香;饮食积滞加麦芽、焦山楂;气虚乏力、面色苍白加黄芪、党参。煎水600ml, 取300ml分3次口服) , 日一剂, 连用2周。Β组 (对照组) 常规抑酸、根除幽门螺杆菌、铝碳酸镁等治疗。于治疗1月后观察疗效。

1.4 疗效评价

治疗1月后症状好转例数。

2 结果

症状改善情况治疗1月后, 治疗组33例症状好转, 对照组11例症状好转。莫沙必利联用自拟健脾助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效率为82.5%, 对照组有效率为27.5%。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 是临床常见的疾病, 特别高发于心理压力较大的人群。有报道认为, 上胃肠动力学障碍是FD的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 近年来研究表明, 精神因素与FD发病存在密切关系[3]。

莫沙必利是新型5-HT4激动剂, 可选择性作用于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和肌间神经丛运动神经元的5-HT4受体, 增加乙酰胆碱释放, 间接增加胆碱能神经递质传送, 促进全胃肠动力, 对胃灼热感、恶心、呕吐、饱胀不适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李兆申等报道[4], 莫沙必利5mg 3/d, 连用4周。可显著改善FD患者早饱、腹胀、嗳气、胃灼热、反酸等症状。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中医归纳为脾胃病,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同完成气血生化, 即消化功能。中医学认为, 柴胡入肝胆经, 升发阳气, 疏肝解郁, 透邪外出;白芍敛阴养血柔肝, 与柴胡配合敛阴和阳, 条达肝气;枳壳理气行滞, 与柴胡一升一降, 疏畅气机, 升清降浊;法半夏、陈皮降逆止呕, 醒脾和胃, 促进胃肠蠕动;白术健脾燥湿;甘草调和诸药, 补中益气。"脾气主升, 胃气主降, 脾以升为健, 胃以降为和", 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全方使胃气得降, 脾气得升, 肝气得舒, 胃肠气机通畅, 则消化功能正常。

目前FD的一线治疗主要应用促胃肠动力药, 其他抑酸剂、粘膜保护剂、铋剂等较安慰剂并无特殊疗效。我们主要从帮助消化, 增加患者食欲, 减少肠道胀气来改善患者精神因素, 消除患者顾虑及紧张情绪, 配合莫沙必利的促胃肠动力作用达到改善FD患者症状的目的, 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兆申.现代消化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147.

[2]沈志祥, 陈喜兰, 谭诗云, 等.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4:166.

[3]唐茂芹.实用心身疾病诊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144.

自拟健脾活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 篇3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3-0026-01

笔者采用自拟健脾化湿涩肠汤治疗32例慢性结肠炎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18例,女14例;年龄20~30岁6例,31~40岁15例,41~50岁11例;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0a,半年~la15例,2~4a12例,5~10a5例。

1.2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腹泻,每日5~10次,便中带有少量粘液或发酵样、泡沫样及未消化的食物,部分患者大便带血,伴有程度不同的神疲乏力,纳谷不香,头昏等症状,舌质淡,或体胖大,苔白腻或微黄,脉沉细或沉缓无力。

1.3诊断标准根据1990年全国第二次脾胃病福建学术会议诊断标准中有关慢性结肠炎的相关内容制定。(1)持续或反复发作腹泻、腹痛半年以上;(2)常规检查,大便培养未见致病菌;(3)结肠镜检查可见粘膜细颗粒状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全部病例均经结肠镜检查确诊。

2治疗方法

2.1治法健脾化湿,涩肠止泻。

2.2方药自拟健脾化湿涩肠汤:焦白术25g,苍术、神曲、砂仁各10g,炒山药、炒车前子、茯苓各30g,黄连、陈皮各9g,广木香5g,泽泻10g,五味子5g。随症加减:久泻体虚者加黄芪、党参15~30g;黎明便溏加吴茱萸9g,煨肉蔻8g;泄泻日久,大便不能自止者加乌梅10g;便中粘液较多者加秦皮9~12g;小腹冷痛,下元虚寒加干姜10g,制附片15g;久泻中气下陷脱肛者加炒升麻10g,炙黄芪20g;大便带血者加地榆炭、炒大黄各10g。

2.3煎服方法每日1剂,每剂药加大枣3枚,干姜2片为引。第1煎加水800ml,煎至约300ml,第2煎加水约600ml,取汁约300ml,2煎混合,分早、中、晚3次服用。每日1剂,10d为1疗程。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完全消失,结肠镜复查肠粘膜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结肠镜复查肠粘膜炎症大部分消失;有效:症状减轻,结肠镜复查肠粘膜炎症减轻;无效:症状无好转,结肠镜复查肠粘膜炎症无变化。

3.2治疗结果痊愈20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治愈率62.5%,总有效率93.8%,本组治疗时间最长3个月,最短20d。

4典型病例

张某,男,56岁,因反复腹痛、腹胀,腹泻清稀或泡沫样粘液便1年,加重半月就诊,伴纳差,神疲无力,面白无华,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无力。大便RT:粘液,白细胞(+);结肠镜提示:降、乙状部慢性结肠炎。曾在外院用中、西药治疗,疗效不稳定,病情反复发作。中医诊断:泄泻(脾胃虚弱,水湿不化);西诊:慢性结肠炎;治则健脾化湿,涩肠止泻。方药:基础方加黄芪30g,路党参20g,秦皮10g。上方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消失,再服3个疗程,镜检复查正常,大便常规正常,再巩固治疗2个疗程,随访2年未复发。

5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摄人的食物和其他物质,在胃肠道消化后,有用部分被人体吸收,无用部分及消化残渣变成粪便排出。体内胃肠道各段的分泌与吸收功能有差异,胃至空肠分泌大量的消化液、酶、电解质等以保证消化的进行,并吸收营养物质和重吸收部分水分及电解质,回肠和结肠除吸收食物的分解物外,还重吸收绝大部分水分及电解质。当结肠发生病变时,结肠粘膜充血,水肿、脆性增加,易于出血,此时,肠道的分泌、消化、吸收和运动等功能障碍,使分泌增加,食物不能完全分解,吸收量减少和胃蠕动加速而导致腹痛,腹泻。中医认为:泄泻的主要病变在脾胃,其病因为感受外邪,饮食所伤,七情不和及脏腑虚弱,但主要关键在于脾胃功能失调,脾虚失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湿浊内生,混杂而下,发为泄泻。正如《景岳全书、泄泻篇》所论:“泄泻之本,无不由脾胃……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转化,乃致合污而下降而泻痢作矣”。本方健脾化湿,涩肠止泻,方中焦白术、苍术、炒山药入脾胃二经,具健脾化湿之功效,脾胃健运、水湿得化,则清阳得升,浊阴得降,泄泻得止;茯苓、泽泻、车前子入脾、胃、膀胱、小肠经,起健脾、分流水湿之效,即所谓利小便实大便;神曲、焦楂、广木香、陈皮、入脾、胃、大肠经,芳香化湿、理气止痛,健胃消食,温健脾胃而止泻;黄连人心、肝、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五味子涩肠止泻。全方共奏健脾化湿,理气和胃,消食化积,涩肠止泻之功,使湿去脾健,中焦运化运动正常,则泄泻自止。

自拟健脾活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 篇4

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60例, 病例资料完整。其中男35例, 女25例;年龄18~30岁;伴高血压30例 (50.0%) , 肾功能异常21例 (35.0%) 。尿蛋白: (++++) 20例 (33.3%) , (+++) 11例 (18.3%) , (++) 16例 (26.7%) , (+) 13例 (21.7%) 。中医辨证分型:脾肾阳虚型32例 (53.3%) , 气阴两虚型28例 (46.7%) , 除外肺肾气虚、肝肾阴虚。

2 方法与结果

2.1 治疗方法自拟健脾补肾汤组方:

黄芪30g, 茯苓30g, 党参20g, 白术20g, 丹参20g, 川芎20g, 巴戟天15g, 防风10g, 炙甘草6g, 陈皮9g, 枳实9g, 麦冬10g。如水肿, 加猪苓10g, 车前子8g;无水肿而有蛋白尿, 加五味子10g, 芡实10g;有血尿加茜草10g, 白茅根12g。水煎服, 每日2次, 早晚温服, 疗程一个月。

2.2 疗效标准治愈:

水肿全部消退, 其他症状消失, 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水肿及其他症状减轻, 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无效:水肿及其他症状、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2.3 结果60例中临床治愈47例 (78.3%) , 好转10例 (16.7%) , 无效3例 (5.0%) 。

3 典型病例

患者刘某, 女, 21岁, 于2008年8月20日来诊。双下肢足踝部以下水肿, 周身乏力, 腰膝酸软。患者就诊前一年半, 曾在上级医院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反复应用缬沙坦胶囊、百灵胶囊等治疗, 症状反复。就诊前1周又出现水肿、乏力、腰膝酸软, 查舌质淡苔薄白, 脉沉。尿常规示:红细胞4个/HP, 尿蛋白 (+++) 。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型。遂用自拟健脾补肾汤:黄芪30g, 茯苓30g, 党参20g, 白术20g, 丹参20g, 川芎20g, 巴戟天15g, 防风10g, 炙甘草6g, 猪苓10g, 车前子8g, 陈皮9g, 枳实9g, 五味子10g, 芡实10g, 茜草10g, 白茅根12g。水煎服, 每日2次, 早晚温服, 服药两个月, 诸证消失。后用本方加减调理1个月, 随访2年无复发。

4 讨论

本病属中医学“水肿”、“虚劳”、“腰痛”等范畴, 多由风寒、湿热、疮毒及痰瘀内侵发病, 涉及肺、脾、肾、三焦等多个脏腑的功能失调, 但脾肾虚弱是其病机关键[1]。其根本在于机体脏腑功能的虚损。脾胃为后天之本, 主受纳, 运化水湿、水谷, 主升清降浊、生化气血。肾主水, 藏精, 为封藏之本,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脾气不充, 三焦不足, 失于统摄则阳气下陷, 气血运行不畅, 则气滞血瘀。“阳气者, 温暖之气也。”阳气不足, 温润无力, 脏腑生理活动减弱, 精血津液代谢减弱, 运行迟缓, 津液停聚而为水肿;肾虚失于封藏而精气下泄, 精微下流难摄则产生蛋白尿。

中医治疗应以健脾补肾、扶正祛邪、活血化瘀、行气通络为主, 故采用自拟健脾补肾方加减。此方以黄芪、茯苓益气健脾利水;芡实, 补肾固精;陈皮、枳实理气健脾, 行气消积;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丹参、川芎, 活血化瘀散结。中药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 特别是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开创了肾病治疗的新领域[2], 故本方也用活血化瘀法辅助治疗。利尿消肿是治标;健脾补肾、扶正祛邪、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消除蛋白为治本;行气推到津液输布全身, 消除积水。方中应用理气药有耗气伤阴之弊, 故加益气养阴药以补之。笔者采用中药先后天同治,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1]孙元莹, 张玉梅, 姜德友.张琪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J].四川中医, 2006, 24 (2) :1.

自拟健脾活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72例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资料, 按照临床病症、发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确诊, 均符合《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中关于慢性肾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及分型情况。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19例, 女16例;年龄19~69岁, 平均 (44±7) 岁;病程1.5~12年, 平均 (4.6±1.0) 年;重度11例 (尿常规检查蛋白尿持续+++~++++, 血清肌酐≥133μmol/L) , 中度14例 (蛋白尿持续++~+++, 肾功能处于正常水平) , 轻度10例 (蛋白尿持续+~++, 肾功能处于正常水平) 。观察组患者中, 男21例, 女16例;年龄21~68岁, 平均 (46±8) 岁;病程2~11年, 平均 (5.1±1.0) 年;重度13例, 中度12例, 轻度1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脾肾阳虚证

面浮肢肿, 畏寒肢冷, 腰膝酸软, 神疲乏力, 脘闷纳呆, 睡眠欠佳, 小便清长, 大便溏稀, 舌淡或胖, 苔腻或存在齿痕, 脉细弱或细滑。

1.2.2 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

①大量蛋白尿在3.5 g/24 h以上;②低蛋白血症中血浆白蛋白在30 g/L以内;③出现明显水肿症状;④高脂血症[3]。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在18岁以上;②原发性慢性肾炎患者;③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且患者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的肝脏损伤者;②血清肌酐在177μmol/L以上的患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并发其他系统严重疾病且无法坚持治疗的患者;⑤不能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4]。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黄葵胶囊 (吉林敖东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10052617) , 口服, 5粒/次, 3次/d。常规治疗中, 若伴随高血压等症状, 需要对症治疗时, 均不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从而避免其对尿蛋白的影响。观察组患者采用自拟中药汤剂健脾补肾、温阳利水方进行治疗, 组方为:黄芪、益母草、车前子各25 g, 白术、山茱萸、淫羊藿、猪苓各15 g, 桂枝、蝉蜕及地龙各20 g, 用水煎, 取汁300 ml, 1剂/d, 分早、中、晚各100 ml。1个疗程为1个月, 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

1.5 相关指标检测

采集患者新鲜晨尿, 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清蛋白 (ALB) 、血肌酐 (Scr) 、血清尿素氮 (BUN) ;采用尿沉渣分析法测定尿红细胞。上述指标均严格按照试剂盒上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1.6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Scr、BUN、ALB、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水平变化情况, 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7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临床控制: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正常或尿蛋白完全转阴, 临床症状或体征消失;显效: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程度超过40%或尿蛋白减少“++”, 临床症状或体征有明显好转, 尿沉渣计数减少程度超过40%或尿红细胞数减少“++”;有效:24 h尿蛋白定量减少低于40%或尿蛋白减少“++”, 临床症状或体征稍微有所改善;无效:病情无改善, 甚至有加重趋势, 临床指标均未有明显改善[5]。总有效率 (%) = (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8 中医证候积分方法

以症状 (神疲乏力、面浮肢肿、腰膝酸软及纳差腹胀) 的表现程度和患者的感受来评分, 症状明显且持续存在, 患者自己主动诉说评3分;症状较轻, 持续存在, 经医生询问说出评2分;症状不明显, 时有时无记1分。症状越明显, 记分越高[6]。

1.9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比较;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6%,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

2.3 生化指标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Scr、BUN、ALB、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 ;观察组治疗前后的Scr、BUN、ALB、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红细胞水平波动较大, 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 见表3。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

3 讨论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病, 随着病情的缓慢进展,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衰退, 若不及时治疗, 可发展成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现代医学认为, 慢性肾炎是一种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经相关临床研究证实[7], 该疾病主要是在免疫反应异常而导致的肾小球内免疫沉积物基础上由多种因素而促成, 主要以水肿、蛋白尿、高血压、血尿及肾功能不全等临床表现, 尤其是蛋白尿长时间内无法消退[8]。蛋白尿是慢性肾炎的一种重要临床表现, 导致肾小球硬化的同时, 可直接引起肾小管受到一定的损伤, 因此, 减少蛋白尿、保护肾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慢性肾炎患者临床蛋白尿, 中医辨证多为脾肾气虚及夹湿等。蛋白尿与中医理论的“精气”“精微”等概念相接近, 中医理论强调, 蛋白质作为维持生命活动的结构物质在人体中宜藏不宣泄。临床医学专家认为, 脾肾阳气虚损, 邪气乘虚而入, 脏腑经脉埋藏湿热及瘀血, 脾肾虚弱, 脏腑功能虚损, 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9]。蛋白尿的主要病机是脾虚不能升清, 谷气下流;脾失固涩, 精微下注;肾虚则气化无权, 封藏失司, 肾气不固, 精微下泄, 故脾肾阳气虚损为, 而肺气闭郁, 肃降不利, 则脾不能布散精微, 使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中医学认为, 慢性肾炎疾病发展的共同病理关键在于本虚标实, 慢性肾炎发生的内在基础是脾肾两虚, 而慢性肾炎及中医各证型整个病程中的共同病理产物是湿浊瘀血。本研究采用自拟中药汤剂健脾补肾及温阳利水方对慢性肾炎蛋白尿进行治疗, 方中黄芪具有益气固表、利尿生肌, 增强体质功效;白术健脾益气燥湿;益母草活血而利水,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其可使血管扩张而使血压下降;车前子性味甘寒, 入肾、膀胱、肝、肺经, 功能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淫羊藿温补肾阳;猪苓具有利水渗湿之功效;桂枝性味辛温, 有通经散寒、温阳化气之功;山茱萸甘酸收涩, 补肾而涩精;蝉蜕、地龙为虫药, 能疏散风热、通经络、化痰止痉,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有降低尿蛋白作用[10]。诸药合用, 具有健脾补肾及温阳利水之效。本研究首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慢性肾炎中医证候评分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说明自拟中药汤剂健脾补肾、温阳利水方可有效改善慢性肾炎蛋白尿患者的中医证候。

Scr与BUN是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 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形成肌酐, 再释放到血液中, 随尿排泄。肌酐是小分子物质, 可通过肾小球滤过, 在肾小管内很少被吸收, 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 几乎全部会随尿排出, 一般不受尿量影响, 临床检测血肌酐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Scr及BUN变化水平明显大于对照组, 说明观察组患者的肾功能恢复较为明显。

给予患者自拟健脾补肾、温阳利水中药汤剂进行治疗, 可有效扼制肾炎的发生及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的增生, 阻断胶原纤维形成, 改善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 防止清蛋白漏出, 抑制蛋白尿和肾小球硬化, 从而起到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 AL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说明自拟中药汤剂健脾补肾、温阳利水方可有效改善蛋白含量。

综上所述, 自拟健脾补肾、温阳利水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明显, 且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刁良彪, 詹俊夫, 林萍清, 等.厄贝沙坦联用肾炎康复片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16) :2002-2003.

[2]马旭, 邵凤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 (12) :3018-3018.

[3]王晓红, 魏冬梅.“温肾消翳汤”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34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 2011, 43 (4) :22-23.

[4]汤伟.缬沙坦联合金水宝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临床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36 (3) :287-289.

[5]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56-57.

[6]1996年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研讨会 (无锡会议) 专题讨论稿.

[7]白海涛, 滕安琪, 李励, 等.芡实合剂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30例疗效观察[J].武警医学院学报, 2011, 20 (9) :731-732.

[8]丁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32例[J].世界中医药, 2011, 6 (2) :173-173.

[9]Vio CP.Jeanneret VA.Loyal induction of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 the kidney as a mechanism of progressive renal diseases[J].Kidney Int Suppl, 2003 (86) :57-63.

自拟健脾活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 篇6

关键词:自拟活血养心汤,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简称肺心病, 是呼吸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 祖国医学将此病多归属于阳虚水泛, 治疗总不离真武汤之类[1], 笔者在临床以自拟活血养心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深圳市福田区人民医院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60例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参照《实用内科学》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标准[2], 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胸X线及心脏B超等检测后确诊, 肺部均有散在性干湿音, 心脏扩大, 心率>100次/min, 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 其中男18例, 女12例, 年龄53~79岁, 平均 (55.9±1.3) 岁, 心功Ⅲ级13例, 心功Ⅳ级17例;对照组30例, 其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龄53~80岁, 平均 (56.3±2.1) 岁, 心功Ⅲ级14例, 心功Ⅳ级16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 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 选择西药抗生素、吸氧、强心利尿、平喘解痉、纠正酸碱平衡、调节电解质紊乱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活血养心汤。方剂组为党参15g、桂枝10g、当归12g、赤芍12g、白芍10g、川芎10g、黄芪30g、丹参30g、炙甘草10g、麦冬10g、五味子6g和葛根12g。以上诸味, 水煎服, 1剂/d, 3个月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 体征有改善, 心功能恢复到Ⅱ级;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 心功能恢复到Ⅰ级;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 采用t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30例, 显效24例, 有效4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中, 显效16例, 有效5例, 无效9例, 总有效率70.0%,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治疗后均有效改善, 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 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结果见表2。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是由久咳、久喘、久哮, 痰、瘀、热互为影响, 肺病及心, 及肾、及脾、肾、肝等脏腑, 从而形成多脏腑虚损[4], 其病理变化复杂多样, 主要表现为正气不足, 功能失调, 机体气血、津液运行发生严重障碍而产生痰浊、瘀血。而现代医学认为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包括缺氧、高碳酸血症等, 形成肺动脉高压、血容量增多和血液黏稠度增加[5]。

目前, 国内外都在积极寻找一种有效的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方法, 寻找一种既能降低肺血管阻力、改善心功能而又不良反应小的药物, 以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其预后,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常规以强心、利尿和血管扩张剂为主要方法, 西医常规利尿消肿易致酸碱电解质紊乱, 常易导致水肿、低钾血症等并发症[6], 治疗上存在一定矛盾, 疗效有时欠佳。近年来, 随着祖国医学的不断发展, 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为主要治疗手段来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笔者在临床中采用自拟活血养心汤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 效果比较满意,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 并且观察组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治疗后改善明显, 且在治疗期间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 充分证实了自拟活血养心汤的良好功效, 也证明了中医药在心衰治疗中的巨大潜力。

自拟活血养心汤主要由党参、桂枝、赤芍、白芍、当归、川芎、黄芪、丹参、炙甘草、麦冬、五味子、葛根等12味中药组成, 方中党参、桂枝强心温肾、助阳散寒;赤芍、白芍能保护心肌细胞, 抗氧自由基损害;黄芪活血化瘀, 对心血管系统有明显作用, 能改善心功能, 对降低血黏度, 抑制血小板聚集有重要作用;丹参对心肌细胞缺血性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当归、川芎中的阿魏酸具有增加心肌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血脂、抗动脉硬化的作用[7], 所有成分共谱养心益气、扶正固本、活血祛瘀、行气利水、定悸安神之功效, 从而起到标本同治的作用。

综上所述,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活血养心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 扩张气管平滑肌、改善缺氧、改善二氧化碳潴留等作用, 是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较为理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新明, 孙兰萍.阿魏酸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2例临床观察[J].医学研究与教育, 2009, 26 (1) :35.

[2]李学玲, 秦红兵, 邹浩军.常用药物新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573.

[3]杜秀玉.红花注射液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 23 (5) :393.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 (2007年修订版) [J].中华内科杂志, 2007, 46 (3) :254-261.

[5]Yudkin JS, Kumari M, Humphries SE, et al.Inflammation, obesity, stres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is interlcukin-6 the link[J].Atherosclerosis, 2000, 148 (2) :209-219.

[6]Dicrcks GF, VanBovcn AJ, Hillege JL, et al.The importance ofmicroalbuminuria as a cardiovascular risk indicator[J].Can Cardiol, 2002, 18 (5) :525.

【自拟健脾活血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观察】推荐阅读:

自拟活血养心汤07-22

自拟解郁活血汤05-13

健脾补肾活血汤05-28

健脾活血化瘀汤08-11

疏肝健脾活血法06-21

补肾健脾活血中药09-06

肾活血汤06-18

疏肝活血汤06-20

清热活血汤06-21

壮骨活血汤08-05

上一篇:飞纸飞机600字作文下一篇:观改革开放38周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