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活血汤

2024-06-20

疏肝活血汤(精选7篇)

疏肝活血汤 篇1

黄褐斑是一种色素沉着性疾病, 好发于中青年妇女的脸部, 严重影响面部美容。其病因病机复杂, 至今尚不完全清楚。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们根据中医理论采用自拟疏肝活血汤治疗黄褐斑246例进行疗效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会色素病学组制订的黄褐斑临床诊断标准[1], 并且排除近半年内服任何影响内分泌药物的患者以及伴绝经、妊娠、糖尿病、慢性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随机将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176例, 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在临床分型、年龄、病程、病变范围上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自制疏肝活血汤 (柴胡15 g、当归15 g、薄荷15 g、桃仁10 g、红花10 g、菟丝子10 g、赤芍15 g、白芷10 g、枳壳10 g、甘草10 g) 每天一剂, 分早、晚饭后口服, 维生素E 0.1 g/次, 维生素C 0.1 g/次, 均3次/d;并辅以中药面膜敷30min, 1次/周。对照组:除不服用中药外, 其余治疗措施同治疗组。疗程均为60 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60天后观察疗效。参照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 (2003年修订稿) [1]。基本治愈为色斑面积消退>90%及治疗后下降指数≥0.8;显效为色斑面积消退>60%及治疗后下降指数≥0.5;好转为色斑面积消退>30%及治疗后下降指数≥0.3;无效为色斑面积消退<30%及治疗后下降指数<0.3。有效率以基本治愈率加显效率计。

2结果

治疗结果为治疗组有效率为64.20%, 对照组为38.57%,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3.42, P<0.005) , 见表1。

3讨论

黄褐斑属于中医学“黧黑斑”和“面尘”范畴,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面部》认为本病“由忧思抑郁, 血热不华, 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其主要原因为情志不遂, 中气郁结, 气滞则血瘀, 气血瘀滞则生褐斑, 有研究亦表明本病与血瘀有关[2], 疏肝活血汤方中用桃仁、红花、赤芍活血为主;当归、白芍补血;柴胡、薄荷、枳壳行气疏肝;白芷祛风;菟丝子养肝;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 通过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疏肝理气使气血充盈畅达, 上荣于头面, 润皮肤, 减轻色素[3]。现代药理研究认为, 活血化瘀中药有改善体内环境、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另外当归、菟丝子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从而抑制酪氨酸形成黑色素, 淡化色斑;当归、白芷也有抑制黑色素生成的作用。

本观察对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使用了传统的黄褐斑治疗药物维生素C和维生素E, 是由于两者具有抗氧化作用抑制黑色素形成[4], 临床上常用于黄褐斑的综合治疗。为了避免该两种维生素对疗效判断的影响, 笔者把本观察治疗黄褐斑的有效率与同类措施治疗且判定标准相同文献比较, 优于刘波等[5]报道的氢醌霜、迪维霜联合维生素C和维生素E治疗有效率 (45.8%) , 与尚爱民[6]报道的复方维A酸霜联合维生素C和维生素E治疗有效率 (77.6%) 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治疗安全可靠, 疗效好, 不失为治疗黄褐斑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疏肝活血汤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176例口服疏肝活血汤和维生素C及维生素E;对照组70例口服维生素C及维生素E。治疗60天后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64.20%, 对照组有效率38.57%,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13.42, P<0.005) 。结论 疏肝活血汤具有调整脏腑功能、调节内分泌、稳定机体内环境、改善皮肤营养等作用。

关键词:黄褐斑,疏肝活血汤,维生素E,维生素C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学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和疗效判断表准 (2003年修订稿)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杂志, 2004, 3 (1) :66-66.

[2]陈达灿禤国维皮肤性病科专病-中国临床诊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64-388.

[3]傅杰英.中医美容.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37-48.

[4]刘艳, 肖生祥, 王永贤, 等.黄褐斑的治疗现状.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4, 18 (9) :566-568.

[5]刘波, 徐桂香.三种疗法治疗黄褐斑治疗观察.现代医药卫生, 2003, 19 (8) 966-967.

[6]尚爱民, 徐文阁.复方维A酸霜联合维生素C、维生素E治疗黄褐斑.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3, 36 (12) :727-727.

疏肝活血汤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阳瘘患者42例, 年龄22~54岁, 中位年龄34.2岁;病程2~6个月10例 (23.8%) , 6~12个月24例 (57.1%) , >1年者8例 (19.0%) , 最长5年。有手淫史17例 (40.5%) 。所有患者主诉阳痿不举或举而不坚, 临房力不从心, 晨间勃起能力明显减弱;或伴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口干口苦、小便赤黄等症状;部分伴神疲乏力、纳差、便溏、情志抑郁、急躁易怒、易出汗等症状;舌红, 苔白腻或黄白相兼, 脉沉或弦滑无力。所有患者一般体检及外生殖器检查均无异常, 内分泌和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器质性病变所致阳痿患者排除, 不纳入研究。

1.2 诊断标准[3]

凡青壮年男子由于阴茎不能有效勃起而导致性交机会超过75%不能正常进行者诊断为阳痿。

1.3 治疗方法

使用自拟的疏肝活血汤并随证加减, 基本方药:淫羊藿30g, 当归、牛膝、枸杞子、菟丝子各15g, 郁金、白芍各12g, 桃仁、地龙各10g, 柴胡9g。肾阳虚甚者加肉桂、仙茅等;肾阴虚者加生地、女贞子等;脾胃虚弱者加党参、山药等;遗精者加覆盆子、五味子等;腰膝酸软者加寄生、狗脊等;失眠多梦者加枣仁、夜交藤等;气短乏力、多汗者加党参、黄芪等;纳差腹胀便溏者加砂仁、陈皮等;湿热者加龙胆草、黄柏等;精神抑郁者加合欢皮等;易怒者加龙胆草、栀子等。每天1剂, 水煎, 早晚温服, 14剂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 性生活恢复正常, 半年以上病情无反复;好转:阴茎能举, 但举而不久或举而不坚, 时好时差;有效:阴茎坚硬程度有好转;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勃起稍有进步, 但性生活仍不能完成。总有效率= (治愈+好转+有效) /总例数×100%。

2结果

治疗后治愈12例 (28.6%) , 好转13例 (31.0%) , 有效10例 (23.8%) , 无效7例 (16.7%) , 总有效率为83.3%。

3讨论

阳痿在《阳痿论》中论述为:“阳者, 男子之外肾;痿者, 弱也, 弱而不用, 欲举不能之谓也;夫痿者, 非不欲举之谓, 乃不能举之谓。”阳痿也称为“阴痿”、“筋痿”、“阴器不用”等, 《素问·痿论》曰:“思想无穷, 所愿不得, 意淫于外, 入房太甚, 宗筋弛纵, 发为筋痿”;《类证治裁》云:“伤于内则不起, 故阳之痿, 多由色欲竭精, 斫丧太过”;《景岳全书》认为阳痿“火衰者十居七八, 而火盛者仅有之耳”、“凡思虑焦劳、忧郁太过, 多数阳痿”、“凡肝脾湿热致宗筋驰纵者亦为阳痿”;《杂病源流犀烛》谓:“又有失志之人, 抑郁伤肝, 肝木不能疏泄, 亦致阳痿不起”。但随着时代的变迁, 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发生改变, 现代人较古人丰衣足食, 物质生活水平较高, 身体素质也明显增强;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也随之加快, 工作压力也较大, 人们情志变化快, 精神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作息时间上也改变了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 普遍较晚入睡;加之环境污染、食品添加剂的大量使用及吸烟、酗酒等诸多不良生活习惯的共同作用, 经年日久易导致痰浊内聚、肝郁血瘀。在当代社会, 临床上因恣情纵欲、阴精耗损、宗筋失养所致的年轻阳痿患者及因房事不节、阴损及阳、命门火衰的老年患者较少, 而因思虑过度、心神受伤、暗耗肾阴、扰及精室而阳事不举者及因忧思郁怒、肝气郁结、宗筋所聚无能遂致阳痿者较为多见。所以, 从病因角度出发, 现代人中阳痿患者虽有阴阳亏虚、宗筋失养之症, 痰、湿、瘀、郁等才是致病的根本原因。

从生理上将, 阴茎的勃起依赖于阴茎海棉体的充血, 因此阴器的功能与气血关系密切。而肝主藏血, 在体合筋, 筋者聚于阴器;而肝脉循阴股入毛中, 过阴器抵少腹。“宗筋受血而能用”, 宗筋有肝血的充养才能使阴茎涨大充盈。但肝又主疏泄, 喜条达而恶抑郁, 若肝血亏虚、肝郁失畅则气机失调、血脉运行不利, 气血不濡宗筋则阴茎自然勃起无力, 阳痿不举。患者从“因郁致痿”到“因痿致郁”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病情逐渐加重。故, 肝与阳痿的关系密切。因此, 对于该类因痰、湿、瘀、郁等致病的阳痿患者当从肝论治, 疏肝解郁、活血通络[4]。

疏肝活血汤方中柴胡、郁金疏肝解郁, 入肝经, 行气祛瘀;当归滋阴养血;白芍、桃仁养血活血;枸杞子、菟丝子补肾填精;淫羊藿温肾壮阳;牛膝、地龙活血通络、振奋阳道;柴胡引药入肝胆, 牛膝引药下行;当归、白芍、枸杞子补血柔肝, 荣养宗筋。全方配伍, 有补肾填精益髓、养血活血祛瘀、疏肝解郁通络之功效, 能达到强筋兴阳起痿的治疗目的。现代药理研究表明[5], 淫羊藿浸膏具有雄激素样作用, 能促进犬精液分泌, 能明显提高正常雄性大鼠血浆睾丸酮;淫羊藿苷能提高家兔阴茎海绵体内环磷酰鸟苷 (cGMP) 的浓度, 对阴茎勃起有明显的作用。菟丝子的醇提取物有提高果蝇性活力的作用, 使其交配率明显增加, 其作用强弱与给药浓度成正相关。

本结果显示, 治疗后痊愈12例, 好转13例, 有效10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为83.3%。总之, 中医学从肝论治, 采用疏肝解郁、活血通络的方剂, 治疗情志不畅、肝郁气滞导致的阳痿有良好作用, 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琦.王琦男科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223.

[2]李海松, 李日庆.勃起功能障碍中医病因病机探析[J].中国性科学, 2005, 14 (4) :13.

[3]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第一辑) [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3:193.

[4]张春和.从肝论治阳痿的理论基础[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9, 30 (8) :69.

疏肝活血汤 篇3

关键词:气滞血瘀型闭经,疏肝活血通经汤,临床疗效

闭经是妇科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它病症类型大致可分为两种, 即原发性闭经 (患者18岁后仍未行经) 和继发性闭经 (患者正常绝经前出现停经, 且时间在6个月以上, 哺乳和妊娠期除外) [1]。引起闭经的原因有很多, 例如受凉、大怒、抑郁、内分泌失调、其他疾病影响等。闭经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危害较大, 容易导致内分泌紊乱, 引发一系列的不良症状和并发症[2]。因此, 必须要加强对闭经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上对闭经的治疗多是西医药物治疗和中医汤药治疗, 两种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 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气滞血瘀型闭经患者376例。按照入院就诊时间将她们划分成两组。对对照组的100例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方法进行临床治疗, 对观察组的276例患者采用中医疏肝活血通经汤进行临床治疗, 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学比较和分析。现将具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以来, 在我院妇科门诊进行治疗的376例气滞血瘀型闭经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就诊时间将她们随机划分成两组, 即:对照组100例患者, 年龄20~38岁, 平均年龄为 (26.4±3.5) 岁;闭经时间3~7个月, 平均闭经时间为 (4.8±1.3) 个月;未婚患者37例, 已婚患者63例。观察组276例患者, 年龄19~40岁, 平均年龄为 (28.6±3.2) 岁;闭经时间4~7个月, 平均闭经时间为 (5.0±1.6) 个月;未婚患者113例, 已婚患者163例。经过临床比较, 两组患者的症状表现均符合气滞血瘀型闭经的临床确诊标准, 且在年龄、病程、婚姻情况以及临床症状等基本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性不明显, 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方法进行临床诊治。具体方法为:给予患者口服克龄蒙片 (生产商家:DELPHARM Lille S.A.S;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06) , 1片/次, 1次/天, 连续用药3周。

1.2.2 观察组:

对患者采用中医疏肝活血通经汤进行临床诊治。药方为:熟地12 g, 当归12 g, 坤草12 g, 香附10 g, 柴胡10 g, 白芍10 g, 郁金10 g, 茯苓10 g, 白术10 g, 红花10 g, 泽兰10 g, 川芎10 g, 甘草6 g。其胸胁胀痛患者, 可增添元胡、炒枳壳、川楝子;便秘严重患者, 可增添生大黄、郁李仁、火麻仁;少腹冷痛患者, 可增添艾叶、肉桂、吴萸;肾虚腰痛患者, 可增添杜仲、桑寄生、川断。将药材冷水煎服, 1剂/天, 2次/剂, 分早晚各服用一次。

1.3 评价标准。

痊愈:患者月经恢复来潮, 且经期、血量等连续三次以上保持正常;显效:患者月经恢复来潮, 但经期不太规律;有效:患者月经恢复来潮, 且经期不规律、血量较少;无效:患者未恢复来潮。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有效) /总病例数×100.0%[3]。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1.0软件对两组气滞血瘀型闭经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和分析, 并进行χ2检验。当P<0.05时, 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临床比较分析显示, 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为4 3.0% (43/100) , 治疗总有效率为75.0% (75/100) ;观察组的临床治愈率为67.03% (185/276) , 治疗总有效率为95.29% (263/276) ,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气滞血瘀型闭经在中医理论中属于“血隔”、“闭经”的范畴, 它的主要发病原因是患者由于邪气阻隔、情志不畅、抑郁寡欢等, 导致气滞血瘀、肝气郁结, 胞脉不畅, 从而造成经络不通、气血不和、血不下行, 形成闭经。因此, 其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向是活血化瘀、疏肝理气[4]。疏肝活血通络汤由当归、熟地、坤草、等药材组成, 具有良好的解郁疏肝、疏通经络、活血养血、益气健脾的功效, 能够有效的根除气滞血瘀型闭经患者的病症, 达到“移情、易性”的目的[5]。本次临床研究表明, 采用疏肝活血通经汤进行治疗的276例气滞血瘀型闭经患者, 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95.29%) 远远高于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患者 (75.0%) , 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由此可见, 采用中医疏肝活血通经汤对气滞血瘀型闭经患者进行临床诊治, 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闭经症状, 调节内分泌平衡,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而更好的帮助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黄家茹.中医药治疗闭经临床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 2009, 1 (6) :67-69.

[2]杨景海, 万平, 周敏兰.疏肝活血通经汤治疗气滞血瘀型闭经69例[J].光明中医, 2008, 3 (16) :48-49.

[3]黄歆.自拟疏肝活血汤治疗肝郁血瘀型闭经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3, 5 (20) :109-110.

[4]蒋铃, 何贵翔.继发性闭经中医药治疗概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7 (16) :205-208.

疏肝活血汤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所选100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来源于我院在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标准, 均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进行, 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 (48例) 和观察组 (52例) 。对照组:年龄51~72岁, 平均年龄 (61.21±5.25) 岁;病程5~21个月, 平均 (10.8±5.5) 个月。观察组:年龄52~70岁, 平均年龄 (62.15±4.36) 岁;病程6~20个月, 平均 (9.85±4.69) 个月。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 术前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取膀胱截石位, 采用等离子双极内镜系统, 电凝功率设置为80 W, 电切功率设置为160 W, 采用1∶4混合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 直视镜监视下进镜, 对患者前列腺的变化情况以及周围组织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 注意电切镜的入路, 变对患者造成损伤, 电切时, 从患者的膀胱颈口正下方入手, 进入精阜部位, 达到外科包膜切除左右两侧叶, 切除两侧叶达外科包膜, 再在膀胱颈口正上方切除两侧叶增生部位, 最后修剪前列腺尖部。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疏肝活血汤治疗, 主要成分:柴胡、丹参、赤芍、当归、浙贝、昆布、海藻、冬葵子各15 g, 莪术、三棱、牛膝、桃仁、夏枯草、台乌各10 g, 王不留行10 g。1剂/天, 水煎200 m L, 分早晚口服。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期间, 患者禁止吃辛辣食物, 戒烟限酒, 多吃热量、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并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 (IPSS) 。

1.4 疗效评定: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的标准, 将其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经超声、直肠诊断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尿流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 尿流率基本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 甚至加重, 依旧存在前列腺增大。临床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100%。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PEMS3.1软件处理数据, IPSS评分采用 (±s) 表示, 两均数比较用t检验;临床疗效采用%表示, 用χ2检验。α=0.05作为数据的检验水准, 检验P值, 当P<0.05, 为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49例, 占94.23%;对照组临床总有效45例, 占87.50%, 经统计分析, 有显著差异 (P<0.05) , 见表1。观察组IPSS评分 (12.52±6.54) 分, 对照组 (17.21±6.92) 分, 两组有显著差异 (t=58.210, P=0.004<0.05) 。观察组:1例术后尿道水肿, 1例膀胱痉挛, 发生率3.85%;对照组:2例术后尿道水肿, 2例尿道炎症, 1例膀胱痉挛, 发生率10.42%。两组在术后并发症上有明显差异 (χ2=21.541, P=0.012<0.05)

3 讨论

前列腺增生是泌尿科常见疾病之一, 多数属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患有前列腺增生症后极易压迫前列腺尿道或引起膀胱尿道口的阻梗, 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前列腺增生的病因复杂多样。长期以来,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在临床应用中较为广泛, 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但术后容易发生导尿管引流不畅、术后排尿不畅及尿道狭窄等。因此, 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案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医认为前列腺增生症属于“癃闭”范畴, 是由于受到内外湿热的影响, 体内蕴结不散, 导致气血运行不畅, 使得会阴、小腹、睾丸及腰骶等部位疼痛[4]。因此, 湿热蕴结、气滞血瘀是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病因。为此, 中医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则是疏肝散结及活血化浊。在本次研究中, 采用疏肝活血汤治疗, 药方中的丹参、赤芍、当归具有养血活血、调理肝经的作用;海藻、昆布、夏枯草有化浊消除症结肿块之功效;莪术、三棱有理气活血的功效;冬葵子、王不留有利于小便;牛膝具有补肾的作用。诸药联合, 可起到较好的尿路通畅、行通利作用, 术后尿道水肿及尿道炎症, 膀胱痉挛等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从而提高疗效。观察组采用疏肝活血汤辅以西医治疗后, 其临床疗效高达94.23%, 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IP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疏肝活血汤辅以西医的疗效确切, 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罗伟聪.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56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 2013, 9 (21) :92-93.

[2]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53.

[3]李优苼, 钟功荣, 林峰, 等.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疗效评价[J].当代医学, 2015, 11 (22) :31-32.

疏肝活血胶囊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科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门诊痛经患者360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70例, 年龄12~45岁, 平均年龄23.5岁;病程4个月~19年, 平均4.6年;痛经程度:轻度90例, 中度85例, 重度93例。对照组90例年龄13~44岁, 平均年龄23.1岁;病程3个月~19年, 平均4.3年;痛经程度:轻度30例, 中度35例, 重度27例。两组年龄、病程及痛经程度及其他资料统计学处理无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痛经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关于痛经的诊断标准拟定。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于每次行经期间, 或经期前后, 小腹持续性疼痛, 或痛引腰骶, 剧痛难忍, 或伴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或腹泻、四肢不温等症状。

1.3 排除病例标准

非痛经患者疼痛;对疏肝活血胶囊或元胡止痛片过敏者;合并有心脏、肝脏、肾脏等原发性器质性病变者;精神病患者等不符合纳入标准, 未按规定用药, 无法判断疗效者。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 数据以表示, 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差值的成组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疏肝活血胶囊 (本院制剂, 濮药准字:0500420) 成分:柴胡、当归、川芎、醋白芍、元胡、制香附、炒五灵脂、蒲黄、延胡索、陈皮、甘草制成。按一定配方制成胶囊, 每次5粒 (每粒0.3g) , 每日三次, 于月经前7d开始服用, 连服10d为1个疗程, 3个疗程为一治疗周期。对照组服用元胡止痛片 (承德天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ZI3020572) , 每次4片, 每日3次, 于经前7d开始服用, 连服10d为一疗程, 3个疗程为一治疗周期。

3 临床疗效

3.1 疼痛测量方法及标准

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1、3、6个月时由患者对疼痛强度进行判断。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法) :0分为无疼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烈疼痛。无效:治疗前后疼痛症状无改变。

3.2 疗效标准

按照卫生部药政局制定标准[4]。治愈:疼痛等症状消失, 停药后连续3个月月经周期未复发者。显效:腹痛明显减轻, 其余症状消失或减轻, 不服药止痛能坚持工作。有效:治疗后腹痛及其他症状减轻, 服药止痛能坚持工作。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者。

3.3 疗效结果

见表1和表2。从表1可以看出两组在治疗前患者痛经评分无差异, 治疗后痛经VA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表2可以看出两组比较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4 不良症状

两组病例均无出现明显的恶心呕吐、过敏、肝功或凝血异常等不良症状。

4 讨论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 观察组疏肝活血胶囊治疗痛经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元胡止痛片治疗痛经, 而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我国古代医学对痛经的著述颇多, 痛经的最早记载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活》“带下, 经不利, 少腹满痛”, 至隋代《诸侯源候论》, 对本病的病因有进一步的认识, “妇人月水来腹痛者, 由劳伤气血, 以至体虚, 受风冷之气客于脉络, 损伤冲任之脉。”不论是气滞、血瘀、还是气虚虚弱均可产生气血运行不畅, 冲任失调, 导致“不通则痛”。

对于痛经的中医治疗除了辨证外, 还应准确辨识疼痛性质, 掌握服药时机。据临床观察, 无论何种证型, 经前均宜采用疏肝理气, 活血调经的方法, 因势利导, 以助月经来潮畅通和顺, 消除痛经之苦。疏肝活血胶囊中当归有解除血管痉挛之功效, 微循环改善可使子宫肌缺血缺氧有所缓解[5];现代研究表明, 中医活血化瘀药能降低宫内PGF2水平, 解除和减弱PGF2对子宫肌产生的痉挛, 达到止痛作用。目前西医治疗的主要方法主要为非缁体抗炎药 (NSAIDS) , 着重于降低血中前列腺素 (PG) , 血管加压素 (ADH) , 催产素 (OT) 水平, 抑制子宫收缩等, 但存在着药物副作用大, 费用高, 不根治, 患者不乐意接受等问题。

目前, 国内外对痛经的治疗都存在着不懈研究, 仍有未完善的治疗方案,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 对痛经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辩证分型施治, 是治疗痛经最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 由于各家经验, 体会不同, 对本症的辩证分型法出入较大。痛经的主要机理中医认为是气血运行不畅, 不通则痛。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原因各有不同。《景岳全书.妇人规》指出痛经有寒、热、虚实之辨。至于辩证治疗方面, 强调逐调气血为主。《沈氏女科辑要笺正》说:“经前腹痛, 无非厥阴气滞, 络脉不疏, 治以疏肝行气为主, 但须选用血中气药, 如香附, 乌药, 延胡索之类, 不可专主辛温香燥。”我们研制的疏肝活血胶囊恰恰具有疏肝调气活血, 温经祛寒止痛之功效。处方中, 柴胡“疏肝理气”;当归“养血活血, 祛瘀生新, 具有散寒之功”;川穹“活血祛风止痛”;醋白芍, 延胡索“理气活血, 柔肝止痛, 矢笑散活血祛瘀”;香附“散寒理气”;五灵脂“瘀血内阻, 血不规经之出血, 除去淤块”;蒲黄“止血化淤, 通淋等功效”;吴茱萸“散热止痛, 降逆止呕”。全方共奏活血化瘀, 行气散寒止痛之功效。正如张子和所言:“《内经》一书, 唯以气血流通为贵……陈苑去, 胃肠洁, 症瘕尽而荣卫昌。”历代医家均着眼于理气活血为法, 由此可见治疗痛经之要则。笔者经30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疏肝活血胶囊更显古人各名方之效验, 本研究证实:疏肝活血胶囊治疗痛经时安全高效的,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疏肝活血胶囊治疗痛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法, 把360例门诊痛经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270例服用疏肝活血胶囊, 对照组90例服用元胡止痛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 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1%, 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复发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均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自制的纯中药制剂“疏肝活血胶囊”具有疏肝理气, 活血调经的功效, 临床推广是安全高效的。

关键词:痛经,疏肝活血胶囊/中医药疗法,元胡止痛片

参考文献

[1]章海风, 付勇, 张波.热敏化疗治疗原发性痛经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 2008, 28 (1) :63.

[2]乐杰.妇产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38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61.

[4]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J].中国医药学报, 1987, 2 (2) :70.

疏肝理气活血法在妇科的应用 篇6

资料与方法

2013年1-3月收治妇科疾病患者122例, 年龄26~41岁, 平均 (34.5±2.6) 岁;其中堕胎病22例, 月经先期17例, 痤疮20例, 癥瘕6例, 月经后期28例, 痛经16例, 不孕病13例。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疏肝理气活血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 (1) 摄养心身:如何保持情绪稳定, 摄养心身, 是防治妇科病的重要前提, 医生诊病的过程不单单是开方用药, 重视患者情绪的疏导, 很多妇科病患者又难以对外人言语、难以发泄, 患者就诊, 相信医生, 医生是她的希望, 也是她的倾诉对象。因此, 门诊看病均采用一医一患制, 便于患者发泄。要求不孕症患者夫妻同治, 对其进行耐心的讲解、指导如下:a.不孕症夫妇, 应互相体贴、谅解, 经常保持乐观情绪, 切勿陷入火药味甚浓的“家庭内战”之中, 应该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b.肥胖患者应该自主锻炼, 控制、减轻体重。c.回归自然, 注意调畅气机, 胸闷喜叹息的患者嘱其高歌, 使其气机调畅, 痰湿重的患者嘱其多晒太阳, 多出汗。d.起居有时, 作息规律, 不熬夜, 早睡早起。 (2) 药物治疗: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妇科病, 该方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由桃红四物汤 (生地易熟地、赤芍易白芍) 合四逆散 (枳壳易枳实) 加桔梗、川牛膝而成。因瘀阻于胸, 妨碍肝之疏泄, 且疏畅肝气有利于祛瘀, 故配四逆散。方中牛膝能祛瘀血, 通经脉, 并有引瘀血下行的作用;桔梗与枳壳相配, 一升一降, 行气宽胸, 有使气行血畅之功。后世以本方加减, 可通治各种气滞血瘀证。王老师用该方一般去桔梗, 因桔梗载药上行, 妇科病变位在下部, 因此去掉桔梗, 主要取其调畅气机, 调理气血从而达到气机调、瘀血去、新血生的目的。现代药理实验证明, 本方具有改善血液凝固性和血液流变性, 改善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保护心肌细胞, 双向调节血管, 增加毛细血管数量等多种药理作用。该方符合女性多瘀多郁的特性, 故常以该方加减广泛用于不孕症、月经后期、月经稀少、绝经前后诸症、痛经、经前乳房胀痛、癥瘕等病。取得良好疗效。常用的基本方为柴胡、当归、川芎、赤芍、炙甘草、桃仁, 经前加用川牛膝因势利导, 经潮加用五灵脂、蒲黄活血不留瘀血。

结果

22例堕胎病患者经治疗1年余, 顺娩子女15例, 尚在孕期3例, 尚待受孕4例;月经先期17例, 痤疮患者经加减治疗3个月后月经恢复正常周期20例, 痤疮治愈, 随访未再发。癥瘕患者治疗1年6例, 包块消失3例, 缩小3例, 随诊至今未再复发。28例月经后期经治疗后月经周期恢复正常22例, 痛经患者加减治疗半年后, 痛经基本缓解, 随诊未复发16例。不孕病患者应用调理近1年13例, 成功受孕并足月产6例, 受孕3例。

讨论

恰如徐灵胎云:“妇人之疾与男人无异, 唯经期胎产之不同, 且多瘀积之患。其所以多癥积之故, 亦以经、带、胎、产之血易于凝滞。”又曰:“凡治妇人, 必先明冲任之脉, 冲任之脉皆起于胞中。上循背里, 为经络之海, 此皆血之所以生, 胎之所由系。”“冲为血海”, “任主胞胎”, 经带胎产的疾病, 又都与冲、任二脉受损有关。

女性素性抑郁, 妇科患者尤其是不孕患者很多均是久受病痛折磨, 长期承受着来自身心的以及外界的精神压力,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传统的思想又认为不孕是女方的事情, 与男方没有关系, 再加上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种种的来自外界的、内在的压力使得不孕症的女性抑郁、焦虑。许洪梅等调查研究发现女性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病率分别是25.3%和11.0%[2], 远远高于我国普通人群5%的焦虑发病率和10%的抑郁发病率[3]。紧张和焦虑、抑郁等情绪与女性健康息息相关, 不良情绪可导致女性内分泌失调, 降低受孕几率。正如《沈氏女科辑要》中说:“大约两情欢畅, 百脉齐到, 天癸与男女之精皆至, 斯入任脉而成胎。”《万氏妇人科》也说:“地震土陷, 山崩水溢, 忧怒悲恐……则交而不孕, 孕而不育。”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法关键是调摄情志, 驾驭和调控好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并配合中药调理达到治愈的效果。

堕胎病应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法, 首先消除患者焦虑情绪及气滞血瘀, 同时, 还应考虑到患者体质的强弱与病势的深浅, 在攻坚破积之中, 兼养正气, 调营卫, 补脾胃, 以扶正祛邪。另外使用攻逐药时应注意顾护脾胃。

癥瘕, 月经后期:理气活血化瘀可以治疗癥瘕, 但攻伐之品易伤脾胃, 耗伤正气, 石斛可以养胃阴, 胃热所致伤阴可用石斛, 但石斛易致腹泻。本症患者平素胃阴不足, 时有大便溏说明脾胃虚损, 脾胃虚所致大便不成形用药要平和, 因此, 用药选用女贞子、制黄精、白芍、当归、川芎、丹皮等平和之品, 在治疗中要时时顾护脾胃, 避免驱邪伤正。

痛经:“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瘀”, “疏其气血, 令其调达”是治疗气滞血瘀的总方针, 在临床用药时酌情配合用行气药及活血药, 如川楝子、延胡索、香附、乌药、荔枝核、五灵脂、蒲黄、水蛭、益母草、丹参等。

不孕症病因复杂, 但因不孕患者精神压力巨大, 很容易形成肝郁气滞, 气行则血行, 气滞则血瘀, 结合临床辨证, 故以理气活血化瘀, 但患者素体脾胃不足, 故加用益气健脾之品。

摘要:目的:观察疏肝理气活血法应用在妇科疾病中的效果。方法:收治妇科疾病患者122例, 应用疏肝理气活血法进行治疗, 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22例患者治疗效果均治愈或好转, 并且经后期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疏肝理气活血法治疗妇科疾病效果明显。

关键词:妇科疾病,疏肝理气活血法,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静伟, 赵晶岩.血府逐瘀汤临床应用现状[J].中国医药导报, 2006, 5 (16) :28-29.

[2]许洪梅, 鹿群, 沈浣.女性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调查[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0, 11 (5) :327.

疏肝活血汤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收治的门诊或住院NAFLD患者84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 对照组39例。治疗组男36例, 女9例;年龄 (27~71) 岁, 平均47.2岁, 病史 (2~31.5) 年, 平均14.8年。对照组男32例, 女7例;年龄 (27~68) 岁, 平均45.6岁;病史 (1.5~33) 年, 平均13.9年。诊断符合文献标准[1]。入选患者未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 无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严重全身性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严重程度、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要求控制饮食, 加强锻炼, 采用常规的护肝治疗, 口服非诺贝特片0.2克, 每日一次;维生素E丸, 10毫克, 每日两次。治疗组加服以疏肝活血为主要功效的中药汤剂, 方药组成:丹参、姜黄、柴胡、郁金、茵陈、泽泻、生山楂、枳壳、木香、赤芍、当归、川芎、酒制大黄。每日一剂, 水煎取汁400ml, 分早晚两次服。两组均以8周为基本疗程, 治疗时每两周及疗程结束后作相关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检测值采用x2及t检验, 全部数据用SPSS软件作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肝病学组制定的标准[4], 结合临床实际情况, 把显效和有效归为一类, 即分为治愈、有效、无效。治愈:临床症状消失, B超等影像学检查基本恢复正常、脂肪肝特征消失, 肝功能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 恢复正常, 甘油三酯 (TG) 下降>20%或者总胆固醇脂 (TC) 下降>4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 肝脏声像图好转, 肝功能改善, 或TG下降10%及TC下降20%;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2.2 结果

两组肝功能、血脂等生化学指标做了相关统计见表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两组治疗后ALT、AST、GGT、TC、TG等生化指标均下降, 但治疗组治疗后的上述各项指标均好于对照组 (P<0.05)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有差别,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与其他文献研究单用非诺贝特等降脂、抗氧化的西药治疗脂肪肝有明确的效果有一定的出入[5]。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由表1可见, 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一种和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性肝脏损伤, 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 、游离自由基的大量产生等因素造成肝脏脂质代谢的合成、降解和分泌失衡, 导致脂质在肝细胞内异常沉积[6,7]。其病理改变和酒精性肝病病理改变有相似之处, 但是NAFLD无酗酒史, 其临床分型为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及相关肝硬化、肝癌。中医文献中无脂肪肝这一病名, 其病因、病机各家认知不一。根据其临床症状当归属“积证”、“肝癖”“胁痛”范畴;而根据其发病特点和病理性质可归属“痰浊”“瘀证”等范畴[8]。NAFLD患者的病因多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劳逸失度、情志失调等。与痰、湿、瘀、积有关, 病位在肝, 与脾胃肠关系密切。

研究显示, 脂肪肝初期以气滞湿阻为主, 症轻病浅, 就诊者少, 治以疏肝理气导滞为主。但大多就诊者病程较长, 症状明显, 自服单方验方无效方来。此时病邪侵入机体留恋不去, 累及肝脾肾三脏形成气血凝滞、水湿不运, 以致耗气伤阴、瘀血内停, 久则气血搏结, 形成积证、肝癖等顽疾。必表现为一派瘀积的证侯。所以淤积既是脂肪肝的致病因素, 也是脂肪肝的病理产物。大多肝病专家认为, 活血化瘀, 促进肝脏的血液循环必须贯穿于脂肪肝治疗的全过程。这是笔者治疗脂肪肝从疏肝活血法立论的根本点和出发点。方中柴胡、枳壳疏肝理气, 木香芳香醒脾, 以助血行;姜黄、丹参、赤芍、当归、川芎、郁金等是为活血化瘀通络而设, 文献研究显示姜黄有降脂、抗炎、利胆、抗氧化作用, 可逆转肝脂肪变性, 改善肝功能, 降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含量[9], 高脂血症是脂肪肝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而且高脂血症与脂肪肝的发病呈正相关[10]。茵陈、泽泻即可祛湿, 又引诸药归经、直达病所。大黄一味, 方中重臣, 必用酒制, 一助君药以活血散结, 二可清热泻下, 荡涤胃肠, 减少浊气的肠-肝循环。这与文献中提到肠道是治疗脂肪肝的重要靶器官的观点是一脉相承[11]。酌加党参, 配合当归增强肝脏疏泄之功, 防止病久机体驱邪无力, 又可固护正气, 使邪去而正不伤。

总之, 使用以疏肝活血为主的方药治疗NAFLD确有较好的疗效, 还可降低血脂, 血糖, 血粘度, 减轻代谢紊乱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 临床运用根据患者的舌脉症象, 四诊合参, 适当增减祛湿、化痰、健脾药的用量, 屡试必验。

参考文献

[1] 范建高.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33 (1) :4~6

[2] 杨清, 许建成, 王星云.体检人群中脂肪肝患病状况分析[J].中国卫生工程学, 2007;6 (2) :113

[3] 李爱民, 伍春燕, 黄露.健康体检314脂肪肝检出率分析[J].河北医学, 2012;18 (1) :59~61

[4]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国肝脏病杂志 (电子版) , 2010;2 (4) :43~48

[5] 刘文涛, 陈炎生, 费新应.非诺贝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临床观察.湖北中医杂志, 2013;25 (3) :13~14

[6] 谢萍, 周新喜, 张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和治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报, 2010;8 (3) :201~202

[7] Carazo A, Le6n J, Casado J, etal.Hepatic expression of adiponectin receptors increase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progression in morbid obesity in correlation with glutathione peroxidase 1[J].Obes Surg, 2011;21 (4) :492~500

[8] 吴茂林.脂肪肝中医病机及论治思路浅探[J].河北中医, 2007;29 (6) :515~516

[9] 唐亚军, 赵瑜, 冯琴.中药有效成分防治脂肪肝的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11;21 (3) :185~186

[10] 吴况明.410例费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2;14 (7) :1124~1126

上一篇:生活质量指标论文下一篇:康复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