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解郁活血汤

2024-05-13

自拟解郁活血汤(共8篇)

自拟解郁活血汤 篇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是一类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 其病情不完全可逆, 呈进行性发展, 但疾病本身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 患病率和死亡率高。由于该病呈缓慢进行性发展, 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且COPD患者常合并焦虑及抑郁。研究结果显示, COPD患者的抑郁症发病率为35.7%, 焦虑症的发病率为18.3%, 且病情急性加重时, 焦虑抑郁情绪又会加重躯体症状, 或降低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导致患者对医生的配合顺应度降低, 影响治疗效果和预后[1]。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解郁活血汤治疗COPD合并焦虑抑郁,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焦虑、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男48例, 女30例, 平均年龄 (66.0±8.0) 岁, 平均病程 (21.0±8.0) 年。治疗组39例, 男27例, 女12例, 对照组39例, 男21例, 女1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COPD参考200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疗指南》修订版[2];②焦虑抑郁障碍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3]。其中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标准为:<8分无抑郁障碍, 超过20分轻度抑郁障碍, 超过35分重度抑郁障碍;评分总分>30分者入组, 排除合并肺性脑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抗感染、化痰、支气管扩张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解郁活血汤治疗, 药用柴胡20g、白芍15g、广郁金10g、川芎10g、枳壳10g、桔梗9g、炙甘草3g、桃仁9g、红花9g, 每日1剂, 水煎后早晚分服, 6周为1个疗程。

1.4 疗效标准

参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减分率评估疗效。治愈:治疗后HAMD评分减少率>75%;有效:25%<治疗后HAMD评分较少率≤75%;无效:治疗后HAMD评分较少率≤25%。减分率= (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 /治疗前总分×1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 治疗组38例患者中显效30例, 有效6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38例患者中显效19例, 有效9例, 无效10例, 总有效率为73.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HAMD评分结果比较

经过治疗, 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显著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 且治疗组患者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因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反复住院以及经济状况等原因, 常会形成一系列异常心理状态, 如抑郁、焦虑、情绪低落、消极等。焦虑、抑郁情绪可使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 加重胸闷、呼吸困难、睡眠障碍的主观感受,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抑郁导致患者活动量较少, 肺部及全身免疫力下降, 容易并发感染, 从而加重病情, 陷入恶性循环。此外, 其还会降低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对医生的配合顺应性, 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减轻焦虑抑郁症状有助于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预后。

中医认为该类疾病患者情志不遂, 忧思气结, 肺气痹阻, 气机不利, 肝气上逆于肺, 肺气不得肃降, 升多降少, 气逆而喘;久病气虚, 或夹有气滞、寒凝、痰浊, 可表现为气虚血瘀、痰瘀交阻、气滞血瘀等, 应注意酌加活血通络之品。方中柴胡舒畅肝胆之气, 枳壳、川芎、广郁金疏肝、理气、解郁, 白芍、甘草养血柔肝, 桔梗宣肺、利气、祛痰, 桃仁、红花活血通络, 适用于肝郁气滞、气机不畅、病久夹瘀者。中药解郁活血汤可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 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改善血黏滞度, 促进换气功能恢复, 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CURTIS JR, DEYO RA, HUDSON LD.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in chronic respiratory insuffieicney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mo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Thorax, 1994 (49) :1622-1630.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2007年修订版) [J].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 2007, 30 (1) :8-17.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133-202.

自拟解郁活血汤 篇2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6-0026-0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DN在终末期肾衰竭中占首位,约占30%[1]。一旦DN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尿蛋白定量>0.5g/24h),无论如何进行干预治疗,肾脏的损伤都不可能逆转,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因此,早期诊断、早期综合治疗对DN患者的转归有着重要意义。2011年3月~2012年3月,笔者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自拟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3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来自云南省中医医院名医馆、内分泌科、肾病科门诊及住院部的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在40~60岁之间,平均(55.17±4.12)岁。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在41~59岁之间,平均(54.23±3.43)岁。糖尿病平均病程,治疗组(17.75±2.31)a;对照组(17.32±2.57)a。2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Mogensen标准[2]及王海燕《肾脏病学》[3],均为2型糖尿病,并符合“糖尿病肾病分期分型辨证论治方案及疗效评定标准”[4]。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中的慢性肾衰、糖尿病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拟定:临床症见咽干口燥,倦怠乏力,多食易饥,口渴喜饮,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红少津液,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无力,或细而弦。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干预,适当运动;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自拟益气养阴活血汤:黄芪30 g,山药30 g,沙参20 g,五味子10 g,麦冬20 g,白术15 g,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益母草30 g,泽兰10 g,天花粉15 g,黄精10 g,乌梅6 g,生甘草6 g。水煎服,每天1剂,2次/日,250 mL/次。2组均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2组均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OB检查、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脂(TG)、肝功能等各1次;患者每次复诊时,应复查尿常规,并做详细记录。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2组间比较用均数t检验,治疗前后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4.1.1 临床疗效标准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临床控制:24 hUAER正常,肾功能正常;显效:24hUAER减少≥40%,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24hUAER减少<40%,肾功能正常或有改善;无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或加重。

4.1.2 症状积分标准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制定的中医证候指标分级量化评估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证候未见计0分,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

4.2 治疗结果

5 讨论

许多医家认为,早期糖尿病肾病(Ⅰ~Ⅲ期)和部分临床糖尿病肾病(Ⅳ期)的主要病机以气阴两虚为本,水饮血瘀为标,血瘀一直贯穿糖尿病肾病的始终[6]。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患者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脂血症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如血液高凝状态、血粘度增高及血流缓慢等,均可加速肾功能的损害,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活血化瘀在糖尿病肾病治疗过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中医学微观辨证上,糖尿病肾病患者亦存在着气滞血瘀的病理过程。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并举是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自拟方中沙参、麦冬、五味子养阴生津止渴,三药合用,一补一润一敛;白术健脾益气生津,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协同君药共奏补气健脾生津之效;四者共为臣药。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肾阴,以求阴中求阳;黄精补肾益精、益气养阴;益母草、泽兰活血化瘀利水;取天花粉、乌梅之生津止渴之功,共为佐药;生甘草补气和中,为使药。诸药共奏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7]:黄芪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尿蛋白的排出;山药、白术有明显降低血糖的作用;黄精、沙参可降低血液粘稠度,亦有免疫调节作用;泽兰能降低肾小球滤过率,抑制系膜细胞增殖,改善脂质代谢和肾功能;益母草、泽兰具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可明显降低尿素氮,减轻肾组织损伤;女贞子、五味子、天花粉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而起到补益作用。全方合奏,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之功效。

临床治疗结果表明,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自拟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能有效地改善肾功能,改善血脂和血液流变学状况,改善各项生化指标(FPG、2hPG、HbA1c、UAER、CysC、TC、TG等),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是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肾病较理想的中药方剂,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00~129.

[2]Mogensen CE,Schmitz A,christensen CR.Com ative renal Pathophysiology relevant to IDDM and NIDDM Patients[J].Diabetes Metabolism Rev,1998,4:453.

[3]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4]赵进喜.糖尿病肾病分期分型辨证论治方案及疗效评定标准[C]/第四届国际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天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业委员会,2006:57~73.

[5]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6]侯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43~230.

[7]潘宇清,杜治宏.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观察[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27(4):27.

自拟解郁活血汤 篇3

1 临床资料

选取的126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 表现均符合郁症临床特征。这些病员无明显的外伤, 均有经历险恶场面和失去亲人史。其中男性50例, 女性76例, 年龄15~66岁, 平均年龄42岁, 病程1~6月, 平均3.5个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各63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 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自拟解郁散配合心理疏导进行治疗, 解郁散组方为:郁金12g、香附12g、枳实12g、川芎12g、柴胡10g、川楝子12g、陈皮15g、扁豆30g、薏仁30g、薄荷8g、甘草6g、建曲20g。研粉冲服, 每日2次, 连服20剂。再每天配以心理疏导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口服治疗, 组方为:柴胡10g、枳壳10g、香附12g、陈皮12g、川芎12g、芍药15g、甘草6g, 服法同上组。两组随访3个月。

3 治疗结果

疗效评判标准: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或完全消失为显效;治疗后症状改善为有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为无效。治疗后,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从表1可见, 自拟解郁散配心理疏导总有效率达到90.5%, 复发率仅为8.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69.8%, 复发率达到25.9%。两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经统计学处理, 均有显著差异性 (P<0.05) 。说明自拟解郁散配合心理疏导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而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

4 病案举例

患者邓某, 男, 48岁, 已婚。自觉精神抑郁、情绪不宁, 有心烦、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追问病史, 地震前一切正常, 地震时失去3位亲人, 整日悲伤痛苦。查舌质淡、苔薄腻、脉弦。拟诊“郁证”。给予自拟解郁散配以心理疏导方法治疗 (不作加减) 。服10剂配以1个月心理疏导后症状消失, 为巩固疗效, 服满20剂。随访3月未复发。

5 治疗体会

自拟解郁活血汤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2006年1月—2010年9月我院内科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患者共80例, 按照随机数字开放性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 男26例, 女14例, 年龄 (52.26±5.83) 岁, 病程 (5.13±2.75) 年;对照组40例, 男28例, 女12例, 年龄 (55.47±4.23) 岁, 病程 (5.21±2.23) 年。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分布均具有可比性, 由主治中医师以上职称专人负责对中医证型的分析评估, 填写各种中西医量表。

1.2 纳入标准

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为我院患者, 年龄均在60岁以上, 全部符合中国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会制订的《老年痴呆诊断评定标准》[1]。老年痴呆症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2年第十次修订 (ICD-10) 的关于老年性痴呆的国际疾病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经相关检查, 排除冠心病、高血压、急性脑血管病、糖尿病、各种急慢性脏器功能衰竭及其他器质性疾病者;中医辨证分型不属于气虚血瘀型痴呆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由卫材 (中国) 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规格:每片5 mg, 批号:国药准字H20050978]5 mg, 每日1次, 连续用药3个月。治疗组予中药补气活血方 (黄芪、党参、当归、赤芍、红花、川芎、杜仲、益智仁、水蛭、丹参、木香) , 神情淡漠抑郁, 闷闷不乐, 纳差纳呆, 加用香附20 g、郁金15 g以舒肝解郁;惊惧、多疑、虚烦不寐, 加龙骨、夜交藤以安神定志;烦躁不安, 乱动, 舌红苔黄, 加土茯苓、夏枯草、竹茹以清泻胆热。每剂水煎两次, 共取汁200 mL, 分成两袋, 以上中药均由本院中药房提供。连续用药3个月。

1.5 观察指标、方法及疗效评估

根据中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老年痴呆疗效评定标准》[1], 以分级计分的方法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智力、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变化以及精神行为症状的改变为疗效判断指标,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计分变化进行疗效判断。显效:主要症状基本恢复, 神志清醒, 定位准确, 回答问题正确, 反应灵敏, 生活自理, 能进行一般社会活动;有效:主要精神症状有所减轻或部分消失, 生活基本自理, 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但反应迟钝, 智力、人格仍有障碍;控制:主要精神症状无加重, 生活自理情况变化不明显, 反应迟钝, 智力、人仍有障碍但无加重;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变, 或病情有发展, 生不能自理, 回答问题不正确, 神志痴呆治疗。并由西医量表测全部病例, 采用3个量表:简易智能量表 (MMSE) [2]、长谷川呆量表 (HDS) [3]、日常生活量表 (ADL) [4]。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 (见表1)

例 (%)

2.2 两组治疗后记忆力恢复情况比较 (见表2)

例 (%)

2.3 两组MMSE、HDS、ADL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3)

3 讨论

老年性痴呆症在古代中医里有“喜忘”“呆病”“神呆”“愚痴”等病名, 目前随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其发病率也在升高。人至老年以后, 气血亏虚, 脏腑日衰, 出现一应痴呆表现。《灵枢·大惑论》论述“上气不足, 下气有余, 肠胃实而心肺虚, 虚则营卫留于下, 久以时上, 故善忘也”, 张景岳:“下气有余, 对上气不足而言, 非谓下之真实也。心肺虚于上, 营卫留于下, 则神气不能相周, 故为善忘, 阳衰于上之兆也”。可见“喜忘”的病机是“上气不足”。《伤寒论》认为:“其人喜忘者, 必有蓄血”, 使用抵当汤主治“喜忘”, 开始活血祛瘀、滋脑通络法治疗老年痴呆症, 后世多有继承和发扬, 清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有通窍活血汤等方治疗类似疾病。“喜忘”为衰老之始, 也是痴呆的标志。《素问·调经论》论述:“气血以并, 阴阳相倾, 气乱于卫, 血逆于经, 血气离居, 一实一虚。血并于阴, 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下, 气并上, 乱而喜忘。”可见气虚血逆是喜忘症状发生的主要原因, 气血之帅, 气行则血行, 气虚则无力推动温煦动血液, 血液推动力, 血流缓慢, 瘀滞成积, 导致气虚血瘀证, 如王清任云:“元气虚, 必不能达于血管, 血管无气, 必停留而瘀”。气虚与血瘀交循环, 互为因果, 气病及血, 血病及气, 同时气虚可导致阴寒涩, 痰浊停滞, 机体阴血津液生化乏源, 阳气亏虚日久使机体能低下, 病位在脑, 属本虚标实, 病机是气血亏虚阴阳不平衡, 明失用。气血两虚, 不能上达脑络濡养清窍, 气血凝滞, 经络畅清窍闭塞, 故元神失聪, 灵机记性全丧失。临床所见, 老年呆症患者均可见程度不一气虚血瘀证候, 其症状有健忘、反应钝、动作减少、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苍白、心悸气短、怕寒肢冷、汗、四肢麻木、舌质暗, 淡紫或伴瘀点、瘀斑, 舌苔白腻或伴齿痕脉沉细或细涩或脉弦大无力。治疗上抓住气虚血瘀, 标本兼治把益气活血放在治疗的首位。益气推动、温煦、激发, 活血通使血流舒畅, 血脉调和。《景岳全书》曰:“血无气不行, 血非气化”。对于气虚血瘀者, 用黄芪党参益气补虚助阳, 黄芪为众补气之长, 有健脾益气, 补气还阳之效, 合用党参、白术、茯苓, 明显增强健脾功能,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健则气血充, 而脑神明, 益智仁益智辛温, 安神益气, 丹参、赤芍、红花、川芎等活化瘀通脉, 理气通滞, 水蛭直入血络, 当归杜仲补阴血, 强化煦, 木香归脾胃大肠经, 可升可降, 同时有一定行气开窍功效, 方补而不滞, 气血旺盛, 补气活血相辅相成。气旺则血运畅通瘀血自散, 补气不致壅滞, 祛瘀不伤正气, 两者相得益彰。现代医学研究表明, 益气活血药物可以扩张血管, 改善微循环, 改善血液黏度, 清除自由基、排泄脂褐素, 延缓衰老, 促进新陈代谢, 提高反应和运动能力, 改善生理和病理老化[5]。本临床研究从气虚血瘀着手论治老年痴呆症, 从中医角度完善对该病认识, 通过各种西医量表对疗效进行客观评价, 补气活血方法的坚持使用, 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善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各项症候。

参考文献

[1]傅仁杰.老年痴呆病的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J].中医杂志, 1991, 32 (2) :56.

[2]缪鸿孔.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6:42.

[3]张继志, 姜长青, 朱振华, 等.长谷川氏痴呆修改量表[J].老年学杂志, 1987 (13) :19.

[4]何燕玲.日常生福能力量表 (ADL) [J].上海精神医学, 1988, 7 (3) :124.

自拟解郁活血汤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 男60例, 女40例, 年龄45~55岁者20例, 56~70岁50例, 70岁以上30例;病程1个月以内者80例, 1个月以上者20例。

1.2 治疗方法

1.2.1 基本方

黄芪、川芎、丹参、红花、地龙、天麻、葛根、当归、牛膝、石菖蒲、水蛭。加减:头痛重者可加生石决明、夏枯草。头晕重者可加菊花、钩藤。兼有语言不利加用远志。若以患侧下肢瘫软无力突出者可选加补肝肾之品如桑寄生、川断、地黄等。服用方法, 上方药物除水蛭外一起煎汤, 水蛭研成粉末, 用药汤送服, 3次/d。一般以10剂为1个疗程, 可以连续服用3~4个疗程。

1.2.2 辨证分型

依据《实用中医内科学》 (1) 肝肾阴虚, 风阳上扰, 淤血阻络, 患者平素头晕、头痛, 耳鸣目眩, 少眠多梦, 腰膝酸软, 突然出现一侧肢体沉重麻木, 口眼歪斜, 舌强语蹇, 舌质红, 苔白或薄黄, 脉弦滑或弦细而数。多由肝肾阴虚, 风阳上扰, 淤血阻络导致, 形成上盛下虚症候, 治疗以滋养肝肾, 平肝熄风, 活血通络之法[1]。 (2) 络脉空虚, 瘀血阻络。患者手足麻木, 肌肤不仁, 或突然口眼歪斜, 语言不利, 口角流涎, 甚者半身不遂, 舌苔薄白, 脉象浮弦或弦细。多由卫外不固, 络脉空虚, 风邪入络, 气血闭阻, 运行不畅, 筋脉失于濡养, 则见麻木不仁语蹇、偏瘫等症。治疗以祛风通络, 活血通络之法。 (3) 痰瘀内阻, 络脉不通。突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歪斜, 便干或便秘, 或头晕, 或痰多, 语蹇, 舌苔黄或黄腻, 脉弦滑。多由平素饮食不节, 嗜酒过度, 导致聚湿生痰, 痰郁日久化瘀, 引起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歪斜。治疗以化痰通腑, 活血通络之法。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患者活动能力正常, 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和日常工作, 肢体基本无后遗症状;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患者具备自理能力, 能正常进行日常生活, 但肢体遗留明显后遗症状。

2 结果

100例患者中, 显效68例, 有效32例, 总有效率100.0%, 显效及有效病例随访70例1年以上均无复发。

3 典型病例

3.1 病例1

陈某, 女70岁, 2011-09-20初诊。患者于2011-09-01突然晕厥, 曾在某医院治疗20余天, 诊为脑梗塞, 高血压病。出院后症状稍有缓解, 家属扶来就诊。症见右侧半身不遂, 行走不利, 面赤口歪, 舌质红, 苔白, 脉弦滑。中医诊断:脑卒中。西医诊断:脑梗塞。治以祛风通络, 活血通络。处方:川芎20 g、丹参20 g、红花20 g、地龙20 g、秦艽15 g、羌活20 g、当归20 g、牛膝20 g、石菖蒲20 g、水蛭10 g, 生代赭石20 g, 生石决明20 g, 珍珠母15 g, 服药7剂, 言语较前清晰, 可以不用搀扶下地行走, 续服10剂为巩固治疗, 以上方剂量2倍粉为末, 用胶囊装服, 3次/d。每次10粒共服1个月, 随访2年未见复发。

3.2 病例2

杨某, 男60岁, 2012-11-15初诊。于2012-08-20忽患脑卒中, 曾在某医院治疗3个月, 诊断为脑梗塞, 高血压。出院后在家属陪同下就诊, 询问家属患者平素嗜食肥甘, 嗜酒。形体肥胖。症见双侧肢体活动不利, 语言不利, 舌苔黄, 脉弦滑。给予化痰通腑, 活血通络之法。处方:川芎20 g、黄芪25 g、丹参20 g、红花20 g、地龙20 g、天麻15 g、葛根20 g、当归20 g、牛膝20 g、石菖蒲20 g、水蛭10 g, 瓜蒌15 g, 大黄15 g, 珍珠母15 g, 服药10剂, 肢体活动不利症状减轻。二次复诊上方减去生瓜蒌、大黄, 加用杜仲20 g、续断20 g, 续服15剂, 复诊时可以自行行走, 语言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4 讨论

脑卒中的病因病机虽然复杂, 但是脑卒中多由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等因, 以致阴阳失调、脏腑气偏、气血错乱所致, 导致风、火、气、血、痰等病理产物的形成。具体来说风主要是肝风内动为主, 多因郁怒伤肝, 肝阳暴亢, 肝风内动而致, 也可因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虚风内动而致。火:肝火常为情志不遂, 肝气久郁, 气郁化火, 火升风动, 气血逆乱而致。心火多因劳神过度, 心血耗伤, 心火旺盛, 或过度作劳, 作强伤肾, 肾水不足, 不能上济而心火暴盛, 或木火燎心, 心火偏旺, 火性上炎, 暴盛神昏而致。气:气逆者, 多为气盛之人, 情志不遂, 气有余便生火, 气火交加, 气逆血乱而发。气虚者, 多为年老气衰, 精血不足, 气虚血涩, 经络阻滞, 血郁生风而成。血:血菀 (郁) 者, 如《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所说:“大怒则形气绝, 血菀于上, 使人煎厥”而发为中风[2]。血瘀者, 常由于跌仆、努责、久病、经产、手术等产生瘀血, 血脉涩滞, 经络失畅, 发生中风。血虚者, 由于血不荣肝, 虚风上扰而致。痰:湿痰多由脾失健运, 湿聚生痰, 痰浊阻络, 蒙蔽清窍而致。热痰多因心火暴盛, 或气郁化火, 灼液成痰, 痰热化风, 上蒙清窍而成中风。以上5个原因, 又可互为因果, 标本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突然发病。总之, 本虚标实, 上盛下虚是其总病机, 本人认为在发病过程中气、血始终占主导地位, 因此始终坚持以活血通络之法治疗中风。

笔者采用自拟活血通络汤治疗中风病100例效果良好, 患者恢复明显, 预后症状改善明显, 方中取黄芪益气以帅血, 葛根性升入脑通络, 川芎上行头目能得血中之气, 助清阳之气, 与葛根相须为用, 加强入脑通络之用效, 辅丹参、红花活血化瘀, 清栓通脉[3]。佐地龙、水蛭通利经络, 天麻熄风, 以石菖蒲化浊开窍, 诸药合用确有益气活血、化瘀消栓宁络之效。本方药物组成理法有据, 既遵古籍又符今义临床效果明显。

摘要:目的 探讨自拟活血通络汤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自拟活血通络汤加减治疗脑卒中。结果 自拟活血通络汤治疗脑卒中有良好疗效。结论 应用活血通络汤加减治疗脑卒中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方剂。

关键词:自拟活血通络汤,脑卒中,临床体会

参考文献

[1]李鸿祥.李鸿祥.名医名方录[M].1994, 12 (1) :413-418.

[2]《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

自拟解郁活血汤 篇6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 年龄25~35岁, 共27例;36~50岁, 共29例;50岁以上共4例。病程2年以内19例, 2~5年31例, 5年以上10例, 有效病例服药最长时间为63d。

1.2 治疗方法

活血利湿汤:桃仁20g, 赤芍20g, 牛膝20g, 桂枝5g, 土茯苓15g, 黄柏15g, 车前子15g, 滑石15g, 橘核10g, 苦参10g, 石菖蒲、甘草3g, 制大黄5~15g, 水煎服, 每日一剂, 分2次服, 尿末或大便时有白浊滴出时加萆解、败酱草各15g;性机能减退者加仙灵脾、菟丝子各15g。小腹会阴功睾丸胀痛甚者加青皮10g, 川楝子15g、元胡12g;尿道滞涩或有尿不尽之感者加通草6g、王不留行9g;尿次频数加乌药、桑螵蛸各10g, 前列腺液中脓细胞多者加蒲公英、马鞭草、半枝莲各15g;有红细胞者加小蓟, 白茅根各15g。治疗期间每2周复查1次前列腺液。

1.3 疗效标准及结果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 前列腺液检查正常。好转:症状改善。前列腺液检查好转, 未愈:症状及前列腺液检查无改善, 结果痊愈25例, 占41.67%;好转30例, 占50%;无效5例, 占8.33%, 总有效率91.67%。

2体会

慢性前列腺炎属于祖国医学“淋浊”、“白浊”范畴,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理改变, 主要在于腺泡内及其周围组织有多核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 在腺叶中有显著的纤维增生, 小管可为脓液及上皮细胞所阻塞, 而中医治疗此病主要在于恢复其生理功能, 包括前列腺液的分泌、排泄以及前列腺的抗菌因子, 因此, 根据病理改变结合中医辨证, 认为血瘀湿热是本病重要因素, 尽管有的病人可见到脾肾虚证候, 但瘀、湿、热始终是主要矛盾, 它们可造成腺管相对不通畅, 进一步加重炎性前列腺液潴留, 而炎性分泌物刺激使充血不易消退, 以致缠绵难愈。所以, 在临床治疗时, 采用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佐以益肾、理气, 以改善微循环, 缓解小血管痉挛, 增强血液量, 促进炎性分泌物排泄、吸收, 有利于清热利湿药物, 直达病所而奏效。故以自拟活血利湿汤加减治疗, 方中用桃仁、赤芍活血化瘀;牛膝引血下行;桂枝宣阳行气, 伍用增强行血逐瘀之力, 土茯苓、车前子、黄柏、滑石清热解毒利湿;制大黄通腑逐瘀, 分消膀胱之热;橘核理气散结;石菖蒲宣窍导浊;苦参益肾养精、清热利湿、标本双治;甘草和中解毒, 兼引诸药直趋病所。故瘀去热清, 血运改善, 有利清除慢性前列腺炎症, 收效显著。

自拟解郁活血汤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病65例患者为门诊病例, 年龄最小24岁, 最大48岁, 24~34岁15例, 35~48岁50例, 全部为已婚妇女。病情发现最短的10d, 最长的5年, 肌瘤最小的1.8cm×2.1cm, 最大的6cm×5.5cm, 65例患者中58例为产后每年常规检查发现的, 7例为月经改变或经量多或者延长到医院诊治发现的。

1.2治疗方法

笔者自拟软坚散结活血汤药物组成, 以软坚散结, 活血祛瘀的药物为主, 由三棱、莪术、炮三甲、丹参、三七、当归、风栗壳、芒果核、柴胡、甘草、木通等药物组成。在临床运用时结合证型随症加减, 如夹热加黄柏、夏枯草, 气虚加黄芪, 气滞加玄胡索、香附、郁金, 月经先后无定期加益母草, 伴腰酸加杞子、龟板等。每天一剂, 清水煎服。

2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中, 病者中途由于各种原因放弃服中药治疗的5例, 无效5例, 服药后肌瘤缩小但最终不能完全消失的6例, 其余病者均告病愈。在治疗本病中, 肌瘤的大小与治疗时间的长短不呈正比。服药一般在30~60剂肌瘤明显缩小, 本病服药最短时间的约3个月肌瘤完全消失, 最长时间的约半年肌瘤完全消失。

3 病案举例

患者女性, 40岁, 公务员, 已婚, 育有一女10岁, 2008年6月25日初诊, 自诉10天前在某医院参加单位组织的妇检普查B超发现子宫前壁肌层低回声区40mm×35mm, 向外突出, B超提示为子宫肌瘤。病者中等身材, 面色及精神状态正常, 自诉平时月经正常, 并无痛经现象, 腹部触诊未扪及包块, 无压痛点。脉弦, 舌淡红苔白微黄, 即用上方炮山甲20g、芒果核20g、风栗壳20g、三棱15g、莪术15g、丹参15g、当归9g、木通15g、三七10g、甘草6g, 7剂, 每天服一剂。6月2日复诊, 病者自诉服药后并无不适, 脉弦, 舌淡红苔白, 照上方加减服药共60剂, 9月4日来诊, 给病者复查B超肌瘤明显缩小至20mm×18mm, 脉缓, 舌淡红苔白, 照上方加减服药至10月20日复查B超肌瘤完全消失, 嘱病者再照上方服药15剂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复查B超一切正常。

4 体会

本病确切病因尚不明了, 中医认为, 本病属中医的症瘕、积聚范畴, 而产生本病的原因机理复杂。一般认为, 产生本病的原因多为情志抑郁, 饮食内伤, 致令肝脾受损, 脏腑失和, 气机阻滞, 瘀血内停, 日久渐积而成。如《景岳全书·积聚》篇说:“积聚之病, 凡饮食、血气、风寒之属, 皆能致之。”在治疗中, 要按照《医宗必读》指出的“初者, 病邪初起, 正气尚强, 邪气尚浅, 则任受攻;中者, 病魔经久, 邪气浸凌, 正气消残, 则任受补。”所以笔者认为所拟此方, 目的是以软坚散结, 消瘀活血为主的药物组成, 在临床应用中, 应根据病者的临床证型随症加减。

自拟解郁活血汤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全部病例经中医辨证分别属于气阴亏虚、痰浊痹阻型, 患者平均每周发作次数均大于5次,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40例, 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不稳定型10例;男25例, 女15例;年龄48岁~62岁;病程1年~20年, 平均6年11个月。对照组患者40例, 稳定型心绞痛29例, 不稳定11例;男24例, 女16例;年龄51岁~61岁;病程1年~20年, 平均7年9个月。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5%葡萄糖液250 m L中加入10 mg国产硝酸异山梨酯静滴, 每日1次;同时每日2次口服倍他乐克, 每次6.25~12.5 mg。治疗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 主要以口服活血养心汤为主, 主要成分:人参10 g, 黄芪30 g, 桃仁15 g, 桂枝10 g, 麦冬15 g, 柴胡、红花、丹参、郁金、川芎、瓜蒌各15 g, 五味子10 g。若挟痰浊者, 重用瓜蒌加法半夏、胆南星等祛痰药;若偏阳虚者, 重用桂枝加薤白等通阳药;伴高血压加石决明、草决明各15 g, 葛根10 g;伴高血脂加山楂30 g、当归15 g;心律失常则加甘草、生地黄各10 g, 远志15 g;睡眠差应加酸枣仁、柏子仁各15 g[3]。每剂煎汤至400 m L, 每日温服2次, 每次200 m L。心绞痛发作频繁时可含服速效救心丸, 2组均以15 d为1个疗程, 用药期间均停服其他相关治疗冠心病的药物, 3个疗程后可进行疗效统计。

1.3 疗效诊断标准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临床疗效标准:胸痛、胸闷、气短及乏力等症状消失, 心电图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为显效;症状减轻, 间歇期延长, 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有改善为有效;主要症状及心电图无改变者为无效。

心电图疗效标准: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恢复正常或回升大于0.1 m V, 倒置T波转为直立者为显效;静息心电图缺血性ST段恢复大于0.05 m V, 但小于0.1 m V, 或主要导联T波变浅达50%以上, 或T波由平坦变为直立者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心绞痛症状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显效30例, 有效8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19例, 有效15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85.0%, 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2.2 2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24例, 有效13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14例, 有效15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72.5%, 2组疗效比较差异较为明显 (P<0.05) 。见表2。

3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的范畴。其病理特点为本虚标实, “标实”主要是指气滞、寒凝、痰浊、血瘀, 致使胸阳不振, 心脉痹阻;“本虚”则主要指心脏的虚耗[2]。心主血, 久病会耗伤阴血, 或中年以后, 肾气渐衰, 诸脏亏虚, 阴血生成不足, 均可导致心失所养, 发则为胸痛、心悸[2]。《医门法律》曾有记载:心痛者, 骇为心虚需用地黄白之术补之。这就说明, 在冠心病心绞痛发生发展的过程中, 年老体弱, 气阴两虚是导致发病的罪魁祸首。除此之外, 冠心病患者还伴随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症状, 而情志不舒、气机紊乱也会诱发或加重心绞痛患者的病情。所以, 相关学者认为, 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是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而活血养心汤中的人参、黄芪具有益气扶正固本的作用, 使气旺血行;麦冬、五味子具有养阴的效用;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川芎则有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柴胡、郁金有行气止痛的功效;瓜蒌具有祛湿化痰的作用;桂枝可温阳通脉;柏子仁、远志则可以安神[3]。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浸润、血液黏稠度增高, 血小板凝集引起的血管狭窄, 导致心肌缺血缺氧[4]。现代医学药理实验证明, 活血养心汤中的药物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 有类似于洋地黄类的作用, 不仅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调整心肌代谢, 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的状况;还能进一步降低心肌耗氧量, 提高机体抵抗缺氧的能力, 调节血压, 增加左心室的射血分数, 被广泛应用于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治疗中[5]。黄芪能加强心脏的收缩力, 从而降低了冠脉血管的流通阻力, 增加冠脉血流量, 提高心肌耐氧能力, 保护心肌超微结构, 达到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的目的。丹参有保护血管内皮、抗氧化及钙拮抗作用[6]。川芎主要成分川芎嗪, 能显著减轻白细胞在局部的浸润, 扩张微动脉, 改善微循环, 抑制缺血区血管上皮细胞与白细胞黏附[7]。茯苓、柏子仁有镇静、镇痛的效果, 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缺氧能力, 有效降低心肌耗氧量。甘草在降低胆固醇方面效果明显, 可以进一步防止动脉硬化;同时, 还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活血养心汤的药理研究也证明, 其除了能抗心肌缺氧, 改善脂质黏度, 降低血浆脂质的氧化外, 还可以相应增强酶活性。

本文中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比较的结果显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明自拟活血养心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确切,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74-275.

[2]周仲瑛.中医内科学新世纪[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135-141.

[3]段富津.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221-223.

[4]孙久林, 王晓玲.自拟益气宣痹活血汤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 2005, 24 (5) :277-279.

[5]何忠卿.活血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75例[J].河南中医.2008, 28 (9) :39.

[6]陆曙.黄芪的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草药, 1998, 29 (1) :59.

上一篇:造景技术下一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