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利水方

2024-06-18

活血利水方(精选6篇)

活血利水方 篇1

冠心病是临床上较为多发的心血管疾病。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出现心力衰竭症状,是比较普遍的危重综合征[1]。临床实践治疗发现益气活血利水方对冠心病心衰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2]。研究选择于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确诊冠心病心衰的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冠心病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应用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的效果,丰富临床治疗经验,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收的64例冠心病心衰的患者。对照组32例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患者年龄47-83岁,平均年龄(67.62±6.37)岁;观察组32例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患者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7.14±6.92)岁。所有患者均没有血液病、精神类疾病或严重心律失常等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常规ACEI、利尿剂等抗心衰药物,1次/d,14d为一个疗程。观察组则通过益气活血利水方予以治疗,具体如下:自拟方剂如下:三七粉3、制附片6g、猪苓、葶苈子各10g、党参、茯苓各15g、丹参24g、黄芪、肉苁蓉各30g。对于夜间睡眠较差的患者加用远志10g,酸枣仁30g;对于出汗严重的患者加用牡蛎、浮小麦各3.0g;对于食欲较差的患者加用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各1 0g,内金15。

1.3 疗效

观察通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者的心功能情况进行观测,其中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二尖瓣血流(E/A)。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疗效判定如下[3]:(1)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明显好转,治疗效果基本恢复到发病前的阶段,且心功能升高2级,呼吸困难程度降低2级;(2)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出现部分好转,且心功能升高1级,呼吸困难程度降低1级;(3)无效:上述情况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分析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0.63%,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情况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P<1.05

3 讨论

研究发现冠心病心衰的主要发病原因在于心气虚,中医十分认同气能行血,反之气虚则血瘀[4]。因此治疗血瘀、气虚、血停是治愈冠心病心衰的重要举措[5]。临床治疗发现应用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冠心病心衰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对心功能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益气活血利水的药方中包括三七粉、制附片、猪苓、葶苈子、党参、茯苓、丹参、黄芪、肉苁蓉等中药[6]。其中三七粉、丹参具有活血的功效,党参、黄芪具有益气的功效,猪苓、葶苈子、茯苓具有利水不伤阴的功效,肉苁蓉适用于阳虚水停、气虚血瘀的患者,对于排便乏力、便秘等具有显著疗效,起到了温阳通便的作用。另外该组药方对于心血管系统也有着较好的调节系统。其中党参液增强了左心功能,有效抑制了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同时使排血前期(PEP)/左室排血时间(LVET)的比值显著下降。葶苈子的种子提取物加强了心肌收缩力,从而使血压微微上升,具有较好的强心作用,而肉苁蓉改善了心肌缺血,使心肌超微粒的损伤结构得以恢复,同时减少了心肌梗死的面积。因此上述中药的使用既起到了单独的作用,联合使用又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肌功能以及治疗效果,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0.63%,优于对照组的71.88%,差异显著(P<0.05),表明了应用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冠心病心衰疗效显著,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另外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表明了冠心病心衰患者应用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对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病情的康复,并且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冠心病心衰患者应用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并且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促进了病情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邓兴学.益气活血利水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体会[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04):38-39.

[2]刘淑荣,张晓华,孙颖.等.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02):520-521.

[3]曹方,张永康,原道昱.原明忠教授自拟五首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药特色[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01):80-82.

[4]欧番文,梁牧,杨帆.福辛普利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07):47-48.

[5]李军.许海军,王俊峰.人脐血干细胞移植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变化的影响[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02):148-151,191.

[6]石立平.丹参多酚结合舒血宁治疗冠心病伴心衰的临床护理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08):4137-138.

活血利水方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3月—2014年5月在齐市第一医院中医科、消化内科治疗门诊及住院患者,按诊断标准收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中药组50例。中药组男性2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50.20±8.41)岁;腹水病程平均(23.10±8.27)月。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48.3±7.81)岁;腹水病程平均(20.32±9.51)。签署知情同意书,无退组病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乙型肝炎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转染病与寄生虫分会、肝病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制定;肝硬化腹水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2011年6月通过的《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拟定。

1.3 排除标准

除外心源性、肾源性、血管性腹水,除外结核性腹水、癌性腹水及自身免疫性肝病等致致肝硬化腹水者。

1.4 治疗方法

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辛辣、粗糙、肉类食物摄入,少食多餐,鼓励低盐优质蛋白食物摄入,限制进水量。观察组:予呋塞米20mg,2次/d口服;螺内酯40mg,2次/d口服;恩替卡韦片0.5mg,1次/d口服;予0.9%氯化钠250 mL异甘草酸镁150 mg,1次/d静点,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纠正电解质紊乱、酌情使用人血白蛋白、支链氨基酸、防止并发症。中药组:观察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化痰凉血活血利水方,药物组成:生黄芪50 g,白芍10 g,丹参20 g,泽兰20 g,赤芍10 g,车前子20 g,杏仁6 g,厚朴6 g,木瓜10 g,白术15 g,藕节10 g,茯苓15 g,香附10 g,补骨脂6 g,桔梗10 g,柴胡6 g,小蓟6 g,鸡内金10 g,五味子15 g。药材来自该院中药房,该院煎药室统一煎煮,200 mL/袋,1袋/次,2次/d早晚口服。14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5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疗效、症状改善情况、肝功能变化。

1.6 疗效标准

参考2002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版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分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临床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90%;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疗效指数30%~69%;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症状积分标准:腹胀按之不坚,食后胀甚,胁下胀满,记1分;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下肢浮肿,记2分;腹大坚满,青筋显露,形似蛙腹,颜面、下肢浮肿,记3分。伴乏力,尿少等各记1分。

1.7 统计方法

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符合正态分布者,组间比较运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者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中药组对于肝硬化腹水改善程度较观察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两组疗效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治疗前两组症状、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秩和检验显示:治疗后,中药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下降,且中药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20%、有效72%、无效8%,总有效率92%。对照组显效8%、有效48%、无效44%,总有效率56%。治疗组对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比较

治疗前两组ALT、AST、TBil、Alb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t检验显示:中药组对的ALT、AST、TBil、Alb较治疗前有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的ALT、AST较治疗前有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TBil、Alb水平无改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观察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5。

2.4 安全性分析

两组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治疗前后均正常,中药组有一例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停服两天后消失,余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鼓胀”、“水肿”范畴,是风、痨、臌、膈四大难症之一。历代医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均有明确认识,病位在肝、脾、肾,疫毒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浊内蕴、瘀血阻络,形成痰瘀互结而致病[1,2,3],正如《医门法律胀病论》“胀病不外水裹、气结、血瘀”,久病必耗气伤阴、虚实夹杂。刘友章教授提出血瘀、水停是肝硬化基本病理[4]。齐京等将国医大师关幼波教授经验归纳为3点:①见“水”不单治水,重视补气调中;②疏利三焦以行水,重视调理气血;③重视活血、行气、化痰以助利水[5]。笔者曾跟随齐京老师临证学习,体会该病须疏肝健脾、祛痰利水、益气补肾、凉血活血、通络化瘀同治,兼顾健脾、补肾、宣肺,故本方在临床中能收到奇效。

现代研究显示:中药黄芪、丹参等可提高血清白蛋白,促进肝细胞再生,消退腹水[6,7]。方中重用生黄芪为君药,补气扶正以帅血行,更能走皮肤之湿而消肿。柴胡,疏肝理脾,为臣药。二芍味酸平,凉血活血,缓急止痛养肝。丹参一味功同四物,能养能行。泽兰善通肝脾之血脉,活血不伤正,利水消肿。香附、藕节为血中气药,气血兼行,藕节还兼有开胃之长。臣药白术、茯苓健脾运湿,以杏仁、木瓜、茵陈、车前子为佐。杏仁、橘红醒脾开胃,通利三焦,化痰和中。木瓜味酸,调胃不伤脾,舒肝不伤气,柔肝止痛。厚朴行气利水而消胀。桔梗宣肺祛痰,益气补血,利五脏。五味子兼五味,入五脏同调之。车前子清热祛湿,利水消肿而不伤阴。鸡内金消食导致消积,抗肝纤维化。小蓟清热解毒利湿,清血分肝络之毒。少佐补骨脂温肾纳气。生姜辛温醒脾,为方中之使药。综观全方,扶正祛邪,标本同治,气血同调,兼顾肺、脾、肾三脏,病症结合,共起健脾化痰、凉血活血、利水消肿之功。

该研究结果显示,中药组与观察组均能改善肝功指标,增加尿量;中药组与观察组比较在症状、体征、肝功改善方面较观察组更具优势(P<0.05),效果显著。曾有报道利用中药联合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术治疗肝硬化腹水获得理想效果[8],该研究充分体现中医药简便廉优势,减少不良反应,稳定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但由于病例数少,观察时间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参考文献

[1]郭鹏飞,徐新松.利水消臌汤配合西药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73例[J].陕西中医,2014,35(9):1108-1109.

[2]王振常,黄晶晶,夏兰,等.柔肝化纤颗粒联合普萘洛尔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3):726-727.

[3]段喜乐,高风琴,成冬生.温阳利水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探讨[J].陕西中医,2010,31(5):569-570.

[4]李嘉,刘友章,等.健脾活血祛湿方对肝硬化腹水大鼠肝线粒体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4,6(16):4-7.

[5]齐京,关幼波.益气活血解毒化痰治疗慢性肝病的临床观察.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9):46-48.

[6]李炜,李勇.益气活血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体会.云南中医中药杂志[J],2014,35(8):94-95.

[7]覃杰锋.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肝硬化腹水临床观察.山西中医[J].2011,27(5):28-29.

活血利水方 篇3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后脑水肿患者90例,全部患者经头颅CT扫描确诊为脑挫裂伤伴有脑水肿,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为3~15分。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2.85±6.19)岁,病程1~6小时,平均(3.08±0.75)小时;按致伤原因可分为交通伤20例、坠落伤11例、跌倒伤7例、攻击伤7例;按损伤部位可分为右颞叶17例、右顶叶5例、右额叶3例、左颞叶6例、左顶叶3例、左额叶9例、小脑1例、枕叶1例;按水肿部位可分为脑内9例、硬模外16例、硬模下15例、二者结合5例。对照组:男33例,女12例,年龄20~65岁,平均(42.31±6.05)岁,病程1~6小时,平均(2.87±0.81)小时;按致伤原因可分为交通伤22例、坠落伤8例、跌倒伤9例、击伤6例;按损伤部位可分为右颞叶15例、右顶叶6例、右额叶4例、左颞叶7例、左顶叶2例、左额叶8例、小脑1例、枕叶2例;按水肿部位可分为脑内11例、硬模外14例、硬模下16例、二者结合4例。两组性别、平均年龄、病程、致伤原因、损伤部位、水肿部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符合本院伦理相关规定。

1.2排除标准

(1)生命体征不稳定者;(2)脑严重挫裂伤,血肿大于30 m L需手术者;(3)多发脑干、挫裂损伤;(4)合并其他部位严重损伤及骨折;(5)心肝肺肾或造血功能不全者;(6)妊娠哺或乳期的妇女;(7)依从性差或有精神异常者。

1.3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包括止血剂、神经营养药物、甘露醇等药物。

观察组:在常规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利水方治疗,方中包括茯苓12 g、猪苓12 g、白术12 g、泽泻15 g、桂枝6 g、三七3 g、丹参12 g,水煎服,取汁300 m L,分早晚两次温服。

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后统计疗效。

1.4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治疗4天、14天后,采用头颅CT扫描检测患者脑水肿体积(脑挫裂损伤水肿及吸收状态),中线移位情况(脑挫裂损伤局部占位效应);采用GCS通过睁眼反应、肢体活动、语言反应三个方面评估患者昏迷指数变化;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5 m L,运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K+、Na+水平变化;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变化,仪器及试剂盒均由贝克曼公司生产。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运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故组内比较行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1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中线移位、GC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脑水肿体积、中线移位、GC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脑水肿体积、中线移位、GCS评分均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14天后,观察组患者脑水肿体积、中线移位显著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血清K+、Na+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K+、Na+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K+、Na+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K+、Na+水平显著下降(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血清CRP、TNF-α、IL-6水平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TNF-α、IL-6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RP、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P<0.05);治疗14天后,观察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脑水肿是颅脑损伤后严重的继发性病理反应,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普遍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血脑屏障损伤、氧自由基损伤、能量代谢异常、钙离子超载、强烈的应激反应、炎性反应、神经递质毒性反应等[4]。颅脑损伤不仅会引起脑水肿,还能造成机体钾钠离子下降[5]脱水治疗是颅脑损伤的关键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机体电解质紊乱[6]。

中医专家认为,脑水肿属于颅脑水瘀证,主要病机包括瘀血阻络、水湿痰浊,病因有元气不足、七窍失司、肾精失养、肝失疏泄、脾失运化、气机逆乱,引起气滞、水停、血瘀[7]。中药利水方是由中医经典方剂“五芩散”发展而来,方中茯苓、猪苓、泽泻能渗湿利尿,白术能健脾化湿,桂枝能温阳益气;加丹参能活血化瘀、利水排毒。中药利水方通过促使机体水分代谢,降低水分吸收,提高排水功能来产生利水渗湿作用,同时中药利水方还有健脾益肾、抗炎、增强免疫力的功效,与利尿剂的强行利尿作用相比具有较大优势[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脑水肿体积、中线移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中药利水方能促进患者水肿消除,显著改善意识障碍状态,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一方面,中药能发挥补益的作用,促使机体从低弱的状态转化为正常状态;一方面,中药能发挥削弱的作用,促使机体从亢进状态转化为正常状态,促使机体达到阴阳平衡[9]。有研究表明,中药泽泻、茯苓、白术、桂枝均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动物实验研究发现,五苓散对水负荷的小鼠具有较强的利尿功能,而对水平衡的小鼠未产生利尿作用,对脱水的小鼠具有抗利尿作用;结果提示,五苓散具有双向调节水代谢的作用,同时不影响尿液电解质水平[10]。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治疗后钾钠离子水平均显著下降,而观察组钾钠离子水平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常规治疗采用的利尿剂可造成钾钠离子水平降低,中药利水方有助于保持机体电解质平衡。

颅脑损伤后,大量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胶质细胞浸润到脑组织内,引起广泛的炎性反应,大量炎性因子进一步损伤脑血管,加重血管源性脑水肿[11]。TNF-α、IL-6是激活细胞因子级联反应的调节因子,参与整个炎性介导的病理过程。CRP是炎性反应程度的敏感指标,水平与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血清CRP、TNF-α、IL-6水平显著下降,表明两组治疗后炎性反应明显减轻。本研究结果还发现,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结果提示,中药利水方能进一步减轻颅脑损伤患者的炎性反应,促进水肿消除,有助于改善临床症状。

活血利水方 篇4

关键词:益气化瘀利水方,肝硬化,腹水,疗效初探

肝硬化腹水属祖国医学“水臌”范畴。多由饮食不节、情志所伤以及黄疸积聚等病后期,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气阴两虚、水液停聚而成,其病理特征为肝、脾、肾三脏受损,其病机复杂多变,病程缠绵,病情重。中医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正是在这一传统病因病机理论基础上延展开来的[1]。2004~2010年笔者通过对542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实施辨证论治,密切配合治疗,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42例符合肝硬变失代偿期临床诊断标准[2]。随机分为对照组260例,男141例,女119例;年龄25~68岁,平均49.1岁;病程3.5~7年,平均5.1年。治疗组282例,男154例,女128例;年龄29~71岁,平均44.6岁;病程2~6年,平均4.8年。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前总胆红素、清蛋白及凝血酶原时间检验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标准[2]中医辨证分型为气滞湿阻102例,寒湿困脾78例,湿热蕴结89例,肝脾血瘀93例,脾肾阳虚96例,肝肾阴虚84例。542例中排除意识障碍和出血等并发症患者。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以上诊断标准。(2)系初发肝硬化腹水患者。(3)排除肿瘤、结核性腹膜炎、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1.4 治疗方法

1.4.1 一般治疗两组均控制钠摄入及输液量,结合常规护肝补钾,补充清蛋白等治疗[3]。

1.4.2 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口服速尿20 mg/次,螺内酯40~80 mg/次,3次/d,严重者速尿20~40 mg,静推,2次/d。30 d为1个疗程。

1.4.3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服用益气化瘀利水方。组成:黄芪30 g,太子参15 g,猪苓15g,白茅根30 g,车前子15 g,丹参15 g,赤芍15 g,郁金10 g,枳壳10 g,白术10 g,茯苓15 g,泽兰10 g,牵牛子6 g,甘草5 g。加减:身目发黄加茵陈、栀子、田基黄;气滞腹胀加大腹皮、青皮;嗳气反酸加台乌、海螵蛸;疲乏纳呆加砂仁壳、莲肉、鸡内金;脾肾阳虚加熟附片、肉桂;门脉高压并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加白及、茜草、地榆炭;痞块、血瘀证明显者加土鳖虫、莪术。1剂/d,水煎两次,兑匀,分两次服,30 d为1个疗程。待腹水消退后,本方加减制成蜜丸或胶囊继服以善其后,服用3~4个月以巩固疗效。

1.5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依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颁布实施的《中医病症诊断标准》臌胀的疗效标准[4]。观察主要临床症状,如纳差、乏力、腹胀、尿黄和肝功能各项指标,肝功能的变化,B超检测腹水消退情况。显效: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肝功能基本正常,B超提示腹水减少;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肝功能无改善。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注:两组疗效比较χ2=4.618,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总胆红素、清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检验值及患者腹水消退时间比较见表2。

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χ2=7.30,P<0.05;#χ2=1.85,P<0.01;**χ2=9.67,P<0.05;△χ2=4.14,P<0.01

3 讨论

依据张仲景理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硬化腹水属重症。王文彦认为“情志郁结而伤肝,饮食不节而伤脾,肝脾惧虚;脾胃运化失职,迁延日久进而累及肾;肾虚不能脾土,又不能滋养肝木,则是肝脾更虚,形成恶性循环”[1]。西医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远期疗效不甚理想。近年来,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医辨证施治的效果是肯定的,可以改善肝内微循环,降低肝内纤维素,促进肝细胞功能的恢复,防止肝硬变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5]。本研究治疗组患者经结合中药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疗效满意,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5%;总胆红素、清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检验值改善明显,均优于对照组;腹水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平均缩短5.7 d。远期随访,2年内再发腹水率仅15.0%,远低于对照组的31.7%,提示经益气化瘀利水方治疗腹水不易复发。

该病属中医学“鼓胀”、“水鼓”范畴。笔者认为,其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饮、邪毒互结于腹中,乃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治疗上宜以扶正祛邪并用,活血软坚、益气利水同用,方中黄芪、太子参、白术扶正祛邪,健脾,培补后天;丹参、赤芍、泽兰活血化瘀、消痞软坚;郁金、枳壳以疏肝理气;猪苓、车前草、茯苓、牵牛子攻逐水饮;茅根、茜草以凉血止血。诸药配伍,共奏益气活血、健脾利水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益气药物具有调整免疫、升高清蛋白的作用,能够改善肝功能和帮助维持有效血容量;化瘀药物能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和微循环,增加肝脏血液供应,并能降低门静脉压力,促使肝脏病变减轻和腹水消退;逐水药物不仅能排出肠道的水分和气体,缓解胃肠血瘀,且能排出毒素和改善肾功能,提高利尿药物的效果[6]。

经观察益气化瘀利水方治疗肝硬化初次腹水疗效满意,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且无毒副作用,无药物依赖性,不易复发,不仅能缓解症状,还可改善肝功能,缩短腹水消退时间,减少再发腹水等。

参考文献

[1]贾继东,王宝恩.肝纤维化的中医中药治疗.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120-121.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5,10(2):119-120.

[3]朱文锋.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04-403.

[4]孙伟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78-79.

[5]晏军,王煦.软肝化症丸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10):47-49.

活血利水方 篇5

近年来, 国际肾脏病和重症医学界趋向将急性肾功能衰竭改称为急性肾损伤[1], 其基本出发点是将这一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提前, 不必待肾功能衰竭时才承认其存在, 而应在肾小球滤过率 (GFR) 开始下降, 甚至肾脏有损伤而GFR尚正常的阶段将之识别, 及早干预[2]。清热利水方为笔者以《伤寒论》经方为基础的自拟方剂, 用于临床多年, 治疗急性肾损伤中医属瘀热水结证者,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收集36例患者均为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由呼吸科因重症肺炎、呼吸衰竭转入ICU的住院病例, 并在入住ICU后48 h内先后发生不同程度的AKI。采用区组随机化法, 随机分为2组:A组18例 (男10例, 女8例) , 平均年龄 (62±19.2) 岁;B组18例 (男8例, 女10例) , 平均 (69±20.2) 岁, 2组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AKI诊断标准[3]

48 h内血肌酐升高绝对值>25μmol/L或血肌酐较前升高>50%;或尿量减少 (尿量<0.5 m L/ (kg·h) 时间超过6 h) 。符合以上标准者, 并且排除合并有心脑血管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及既往有肾脏基础疾病, 肾功能异常者, 所选病例均未达到血液净化治疗指征。

1.3 中医证候标准[4]

所选病例中医辨证均为瘀热水结证, 症见:小便短赤、量少, 或见尿闭, 或见血尿, 少腹胀满拒按、便秘、身热, 肌肤瘀斑, 鼻衄, 咯血, 或神昏谵语, 呃逆, 呕吐, 舌质红绛, 脉滑数。

1.4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积极抗感染, 维持内环境稳定及对症支持基础治疗。A组加用清热利水方和还原型谷胱甘肽, B组仅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清热利水方药物组成:生石膏30 g、知母15 g、黄芩15 g、栀子15 g、桃仁10 g、大黄10 g、厚朴10 g、生地15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玄参15 g、桂枝10 g、猪苓15 g、茯苓15 g、白茅根15 g、炙甘草10 g。用法:本院煎药室水煎, 日1剂, 日2次口服或鼻饲。还原型谷胱甘肽为Pharminvest SPA (意大利斯德大药厂) 生产的古拉定, 用法:1.8 g, 加入0.9%生理盐水100ml中, 静脉滴注, 日1次。

1.5 观察指标

入住ICU第1、5、7、14天分别测定Scr、BUN、每3 h尿量变化。

1.6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选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表1、表2可以看出, A、B两组组内分别第5、7、14天与第1天比较, P<0.05, 说明从第5天开始肾功能已经开始好转, 第5、7、14天两组组间比较, P<0.05, 说明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用GSH组。

3 讨论

3.1 瘀热水结型AKI发病主因于外感瘟疫热毒, 热由毒生, 热盛成毒, 热毒互结, 变证丛生, 故发病急遽, 证情危重。

临床表现卫分阶段短暂, 旋即进入气分, 涉及营、血分, 呈现气营两燔, 血气热盛之征。火热煎熬, 血行涩滞, 热郁血瘀, 则表现为瘀热在里的蓄血证;热毒蕴阻下焦, 肾和膀胱气化失司, 腑实水停则为水热互结之蓄水证, 最终瘀热与水湿相搏结形成瘀热水结证。由此可见热毒, 血瘀, 水湿贯穿于瘀热水结型AKI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清热利水方以清热毒、逐瘀血、利水湿为法, 方中生石膏、知母为君, 清泄里热而透热毒, 滋胃燥而保胃阴;黄芩、栀子为臣, 助君药清热燥湿、导热下行;桃仁、大黄、厚朴、生地、牡丹皮、赤芍、玄参通腑泄浊, 通经化瘀;桂枝、猪苓、茯苓、白茅根通阳化气, 利水除湿;炙甘草调和诸药, 共为佐使药。全方清热毒而不伤阴, 化瘀血而不破血, 利水湿而通阳气, 以仲景《伤寒论》中白虎汤、桃核承气汤、五苓散三方为基础加减而成, 切中本证病机。

3.2 现代医学认为AKI是一种多病因导致的复杂过程, ICU中患者发生AKI主要因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引起机体的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平衡失调, 从而发生难以控制的全身性瀑布式炎性反应, 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微循环障碍, 内毒素血症等均参与了其病理过程[3]。

还原型谷胱甘肽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能够阻断脂质过氧化连锁反应, 抑制细胞DNA变性, 阻止细胞凋亡, 并且在细胞内能清除有害的过氧化物代谢产物, 修复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从而起到保护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完整的作用[5], 对AKI起到针对病因的治疗作用。

3.3 本文结果显示:

还原型谷胱甘肽是治疗急性肾损伤的有效药物, 可以在短时内改善肾功能, 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 并尽快恢复尿量, 改善患者预后;清热利水方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AKI效果优于单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组, P<0.05, 所以我们认为: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病因治疗是临床治疗AKI的优选方案, 清热利水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清热利水方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 治疗瘀热水结型急性肾损伤 (AKI) 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重症患者均在入住ICU病房48 h内发生AKI, 随机分为2组, 均同时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 A组18例, 为清热利水方联合GSH治疗组, B组18例, 为GSH治疗组。分析入住ICU第1、5、7、14天血肌酐、尿素氮、尿量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后的Scr、BUN及尿量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清热利水方联合GSH对瘀热水结型AKI有确切的疗效。

关键词:清热利水方,还原型谷胱甘肽,急性肾损伤

参考文献

[1]Wamoch DG.Towards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acute kidney injury[J].J Am Soc Nephrol, 2005, 16 (11) :3149-3150.

[2]李春胜, 余妙, 余海峰, 等.疏血通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肾损伤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 2011, 39 (1) :102-103.

[3]Bellomo R, Ronco C, Kellum JA, et al.The ADQI workgroup:Acute renal failure-definition, outcome measures, animal models, fluid therap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eeds: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f the Acute Dialysis Quality Initiative (ADQI) Group[J].Crit Care, 2004, 8:R204-R212.

[4]周珉.从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衰竭探瘀热水结证[J].中国中医急症, 1994, 3 (2) :69-71.

活血利水方 篇6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对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并发胸腔积液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同时与单用化疗药物腔内治疗。全组共60例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龄15~76岁,均经胸液病理确诊。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观察期不做化疗和放疗,术前行X线透视、CT及B超观察液体量及体表定位,取坐位,以B超定位点为穿刺点。每周1次抽液,第1次抽液控制在1 000ml以下,以后每次局部用药前尽可能排净液体。胸腔内注入DDP 60mg 1次/周,同时给予输液及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则加服中药健脾利水方加减 [1,2],处方如下:黄芪30g、白术15g、陈皮15g、猪苓15g、泽泻15g、枳壳15g、葶苈子30g、半枝莲30g、甘草10g。咳嗽痰多者加杏仁10g、浙贝15g。心慌不适者加炒枣仁30g、五味子10g。胸闷重者加莱菔子15g、丹参30g、瓜蒌3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1个月后观察疗效和副作用。

1.3 疗效观察及评定标准

借助X线透视、B超、CT及症状的改善判定疗效。疗效评价标准按WHO[3]规定标准,完全吸收(CR)、部分吸收(PR)、不变化(NC)、进展(PD),karnofsky评分及毒副反应均按WHO标准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数据用SPSS13.0处理,以P<0.05为显著性水准。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见表1。

注:组比较u=3.88,P=0.000 1。

2.2 生活质量比较 见表2。

注:u=2.84,P=0.004 6。

2.3 生存率比较 见表3。

注:χ2=8.23,P=0.004 1。

2.4 毒副反应比较 见表4。

3 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为肺癌晚期是癌细胞侵及胸膜引起淋巴回流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增加引起,加低蛋白血症,恶性胸水难以控制,全身化疗控制胸水效果不佳,采用局部治疗的方法较多,报道的疗效也各有差异,因此,探讨一种低毒有效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而临床上加用中药健脾利水方加减治疗(处方如下):黄芪30g、白术15g、陈皮15g、猪苓15g、泽泻15g、枳壳15g、葶苈子30g、半枝莲30g、甘草10g。咳嗽痰多者加杏仁10g、浙贝15g。心慌不适者加炒枣仁30g、五味子10g。胸闷重者加莱菔子15g、丹参30g、瓜蒌30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提高了病情症状缓解率,明显减轻了化疗药物引起的副反应。方中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川朴、陈皮、枳壳理气行气以助利水,葶苈子、猪苓泻肺利水渗湿,半枝莲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亦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健脾益气、行气利水 [1,2,4]。

胸腔内给药是一种介入治疗,胸腔内药物浓度高,对肿瘤细胞杀伤力强,而全身毒性小。顺铂为广谱抗癌药,作用较强,腔内给药产生化学性炎症、胸膜腔粘连闭合、固定,阻止胸水渗出。腔内给药,局部药物浓度高,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顺铂还可间接促进机体免疫而产生细胞毒作用,间接杀伤肿瘤细胞但临床上亦存在耐药性及药物刺激引起的副反应等问题,而临床上加用中药健脾利水方加减治疗后,提高了病情症状缓解率,明显减轻了化疗药物引起的副反应。中西医联合化疗药物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呈现出较好的前景 [3,5]。

综上所述,加服中药能够提高化疗药物的作用,有利于迅速缓解病情症状,减轻化疗药物引起的副作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利于治疗方案的顺利实施。并提高健康状况评分,对改善晚期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是延长生存期的一种有效的可耐受的方法,值得临床医师借鉴。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健脾利水方联合胸腔内注入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方法:病理诊断的恶性胸腔积液60例,经胸腔插管引流术排尽胸液后,按随机化原则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在胸腔内注入DDP 40mg/m2,并加服中药健脾利水方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对照组(26例)在胸腔内注入DDP 40mg/m2。3d后重复1次。观察疗效、生活质量、生存率以及毒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病变进展率2.9%,较对照组50.0%、26.5%差异有显著性(P<0.05)。Kamofshky的评分>70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组0.5、1、1.5、2年的生存率为94.12%、67.65%、55.88%、8.82%,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6.92%、34.62%、19.23%、3.85%,其中0.5、1.5年的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健脾利水方联合胸腔内注入顺铂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安全有效,副作用低,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理想药物。

关键词:中药健脾利水方,顺铂,恶性胸腔积液

参考文献

[1]张玉,胡皓.胸水合剂配合腔内化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38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5):391-392.

[2]边莉,田思胜,陈亚琳,等.常用抗癌中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3):279-282.

[3]王凤玲,李雪丽.岩舒和顺铂联合治疗肺癌并发胸腔积液(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1(25):102.

[4]华新民,卢卫平,段贵新,等.顺铂硫代硫酸钠双途径化疗恶性胸腔积液(J).中华肿瘤杂志,1995,17(1):50.

上一篇:一次性输液贴下一篇:食品安全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