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止痛汤(精选9篇)
活血止痛汤 篇1
骨折术后因局部血管通透性增加,静脉回流受阻、炎症反应发生等刺激骨折部位,可产生肢体肿胀疼痛等临床表现。如不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缓解和治疗,可对术后骨折的愈合产生一定影响。研究表明,出自《伤科大成》[1]的活血止痛汤在止痛消肿、活血化瘀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因而逐渐被用于骨折术后综合治疗方案中,并获得了一定成效。对此,我院采用活血止痛汤对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进行治疗,进一步验证了活血止痛汤缓解肢体肿胀疼痛、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和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并排除患有精神、血液系统及脏器功能不全等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5.2±3.8)岁;骨折类型:闭合性患者26例,开放性患者14例;骨折部位:肱骨骨折6例,尺挠骨骨折12例,股骨骨折22例。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45.9±3.4)岁;骨折类型:闭合性患者25例,开放性患者15例;骨折部位:肱骨骨折8例,尺挠骨骨折11例,股骨骨折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3天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mL+头孢唑肟1.0g,2次/天;同时结合按摩等物理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活血止痛汤进行治疗,方剂组成:五灵脂、秦艽各3g,牛膝、三七、乳香、没药各6g,落得打9g,桃仁、红花、川芎各10g,当归12g。失眠者加用夜交藤6g;大便不畅者加用火麻仁12g、酸枣仁6g;肝气郁结者加用柴胡6g、陈皮3g。水煎服300mL,100mL/次,分3次服用。
1.3指标观察
1记录两组患者的肿胀和疼痛缓解时间、骨痂生长时间及住院时间,对各项临床指标进行比较。2比较两组患者肿胀程度的改善情况[2],肿胀轻微,皮纹正常存在为I度;肿胀明显,皮纹消失,无水泡为Ⅱ度;肿胀皮肤硬紧,有水泡,无骨筋膜室综合征为Ⅲ度。改善有效率=(I度+Ⅱ度)例数/总例数×100%。
1.4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文献标准[3]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显效:患者肿胀、疼痛症状明显消失,术后3周X线片显示骨痂形成良好;有效:患者肿胀、疼痛症状有所改善,术后10天内临床表现逐渐消失,术后6周X线片显示骨痂形成;无效:肿胀、疼痛症状无明显好转,且有加重趋势,术后7周X线片显示骨痂生长。总有效=显效+有效。
1.5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疼痛和肿胀缓解时间、骨痂生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肿胀程度改善情况比较
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肿胀程度改善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n)
(d)
(n)
3讨论
骨折患者术后易出现肢体疼痛肿胀情况,对患者疾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可产生严重影响。西医多采取抗炎、止痛、止血等对症措施进行治疗,但临床疗效并不理想。而中医理论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证实,其在治疗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肿胀等症状方面获得一定成效,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医学方法已经成为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中医学认为骨折术后肿胀疼痛的发生机制是[4]:伤后气机失调,气血瘀积,阻塞经络,不通则痛;或离经之血,血瘀、气滞尽瘀滞于肌肤,形成肿胀,病情严重者可造成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直指附遗方论》指出[5]:“盖气为血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故认为治疗术后肢体肿胀疼痛,需治血和治气兼顾,用药则以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促进血液循环为主要原则。通过对机体血液循环的改善,促进渗出水肿吸收、代谢产物清除,逐渐消除神经末梢受到的刺激作用,从而起到缓解疼痛的治疗效果。我院根据这一治疗原则,采用活血止痛汤加减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旨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利水消肿、改善微循环,从而促进骨痂生长,加快患者健康的有效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观察组患者疼痛和肿胀缓解时间、骨痂生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肿胀程度改善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7.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各项临床指标及肿胀程度改善情况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提示活血止痛汤对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改善具有明显效果。活血止痛汤具有理气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之功效[6],方中桃仁、川芎、三七、当归等具有活血的作用,其中三七和当归对血虚引起的疼痛具有明显效果;红花具有逐瘀破血、加强消肿之功效;川芎具有祛瘀止痛、促进血液循环之功效;桃仁、乳香、没药共行消肿止痛之功效;牛膝兼顾强筋健骨、补肝益肾之功效。诸药配伍具有行气活血、祛瘀通络及消肿止痛的作用,可有效促进骨痂生成、骨折愈合。同时,结合患者具体的症状和体征,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法加减药物,可进一步改善临床症状,并促进疗效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中医活血止痛汤在改善骨折患者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方面具有明显效果,骨折术后运用活血止痛汤,可促进患者骨痂快速生长,骨折尽早愈合,其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值得骨科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桂友,任蕾蕾.CPM锻练合用活血止痛汤对髌骨骨折术后功能康复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3):117-118.
[2]胡建华,梅一南,何建忠,等.用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术联合活血止痛汤对不同年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4,15(17):284-285,286.
[3]高建宇.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B,2014(22):68-68.
[4]高中伟.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与保健,2014(6):70-70,71.
[5]范明.探讨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的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6):3562-3562.
[6]吴礼茶.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采用活血止痛汤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5(19):263-263.
活血止痛汤 篇2
资料与方法
本院妇科门诊慢性盆腔炎患者98例,年龄18~46岁,平均32岁;病程8个月~6年,平均4.3年。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2002年版)中的“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的诊断标准。①症状: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月经失调,白带量多、色黄;有时有低热、疲劳,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表现为精神不振、失眠、全身不适等。②体征:若为子宫内膜炎,子宫增大,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炎,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的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盆腔结締组织炎,子宫常后倾后屈,活动常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有宫骶韧带增粗、变硬有压痛。上述体征至少需同时具备下列2项:子宫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伴有压痛、附件区压痛。③中医辨证分型属于湿热内蕴。④排除妊娠期或近期准备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或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疾患者。
方法:采用清热利湿活血止痛法。方药组成:土茯苓9g,三棱9g,莪术9g,红花9g,川芎9g,蒲公英20g,金银花20g,皂角刺15g,泽泻9g,元胡9g,川楝子9g,白芍9g,甘草9g,黄柏9g。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用,2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2]制定。①痊愈:下腹疼痛或腰骶胀痛等症消失,妇科常规及理化检查正常,停药一个月内无复发;②显效:下腹疼痛或腰骶胀痛等症消失或减轻,妇科常规及理化检查明显改善;③有效:下腹疼痛及腰骶胀痛等症状减轻,妇科检查及理化检查有所改善;④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或加重。
结果
结果:痊愈52例(53.06%),显效28例(28.57%),有效15例(15.3%),无效3例(3.06%),总有效率96.93%。
例1:患者,38岁,已婚。2007年7月5日初诊。患者患慢性盆腔炎3年余,平素经常服用抗生素以及花红片等药物控制病情。1周前因劳累而下腹坠痛伴腰骶疼痛,白带量多,色黄,有异味。初诊妇检:子宫后位,有压痛,双侧附件成条索状增粗,有明显压痛。诊断为慢性盆腔炎湿热内蕴型。采用清热利湿法连续服用3个疗程,症状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讨论
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原因多为急性盆腔炎没能彻底治愈,或为素体虚弱、病程迁延所致。有的继发于慢性宫颈炎,阴道炎。
活血止痛汤 篇3
关键词:活血止痛汤,肢体肿胀疼痛,效果
骨折手术治疗后, 常伴随肢体肿胀疼痛[1], 通常是因为骨折损伤累及到肢体局部的软组织, 加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操作对肢体软组织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当骨折术后患者肢体肿胀及疼痛, 会加重其痛苦及不适感, 对其康复具有不利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比, 探析活血止痛汤的治疗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4 月至2015 年4 月期间在我院骨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9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应用随机数字双盲法进行平均分组。治疗组48 例患者中, 男27 例, 女21 例, 年龄20~70 岁, 平均 (50±4) 岁。其中, 开放性骨折25 例, 闭合性骨折23 例。对照组48 例患者中, 男28 例, 2 女0 例, 年龄19~73 岁, 平均 (49±4) 岁。其中, 开放性骨折22 例, 闭合性骨折2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七叶皂甙钠及头孢曲松钠进行治疗。将七叶皂甙钠5.0 mg溶于250 ml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2];头孢曲松钠1.0 g注射给药, 每天1次, 共治疗6 d。治疗组患者应用活血止痛汤进行治疗。活血止痛汤处方:地鳖虫3 g、甘草3 g、陈皮6 g、赤芍12 g、三七3 g、紫荆花15 g、没药6 g、红花9 g、苏木18 g、乳香6 g、川芎12 g、当归15 g。取水、酒各半煎汁, 每次服用剂量200 ml, 分别在早、晚各服用1次, 共治疗6 d。观察两组患者的消肿、止痛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
1.3疗效评判标准[3]痊愈:药物治疗3 d后, 患肢疼痛感消失、肿胀消退;有效:药物治疗6 d后, 患肢的疼痛感明显减轻、肿胀程度明显减小;无效:药物治疗6 d后, 患肢的疼痛感及肿胀程度均未得到任何缓解。总有效率 (%) = (治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 17.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计量资料应用 ±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组间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消肿时间为 (3.2±0.8) d、止痛时间 (3.4±0.8) d, 明显小于对照组的 (5.7±1.2) d、 (5.8±1.3) 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骨折术后常产生肢体肿胀、疼痛等不适感。现阶段, 西药治疗术后患肢肿胀及疼痛虽有一定的效果, 但其不良反应较多, 影响患者愈后及生命质量。而祖国传统中医药的治疗效果确切, 具有独到之处。中医理论认为, 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引起的肿胀疼痛均是因为患者气机失去协调性, 气血流通不畅, 气血瘀滞, 导致经脉受阻, 血液不能流经脉外, 经络受阻, 不通则痛;或是络道受阻, 离经之血, 不管是气滞还是血瘀, 瘀滞在肌肤肌肉组织均会产生肿胀, 严重者还会产生骨筋膜室综合征[4]。临床不但要治血, 还要治气, 最好以活血化瘀为原则, 气血运行畅通, 水肿自然消除, 因此要以改善血液循环为主。通过提高患者的血液循环, 加速代谢产物的清除, 促进渗出水肿的吸收, 降低对神经末梢造成的刺激, 从而缓解疼痛。
活血止痛汤的药理机制在于利水消肿、提高骨折部位微循环、通络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等, 有助于骨折部位骨痂的形成, 加快骨折的愈合。活血止痛汤的药物组成主要是地鳖虫、赤芍、紫荆花、三七、红花、川芎、当归等, 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配伍陈皮、没药、苏木、乳香, 能够发挥理气止痛、利水消肿、行气补血的作用, 甘草调和诸药。活血止痛汤诸药配伍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能够达到标本兼治, 且药效温和, 药物作用持久, 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的治疗目的。在本研究中,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 且消肿、止痛时间少于对照组。可见活血止痛汤的消肿止痛效果更为明显, 这与黄珏炜[5]试验结果相符, 说明本研究真实性、可行性。
总之, 活血止痛汤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疼痛患者的效果十分突出, 能有效减轻疼痛、消除肿胀。
参考文献
[1]高燕.中药化瘀止痛汤治疗功能性经行腹痛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 9 (11) :271-272.
[2]刘永.跟骨骨折治疗与疼痛原因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8 (6) :687-688
[3]周英妮, 王瑞华, 杨文玉.活血利水消肿方治疗骨折术后肢体肿胀320例的临床回顾性研究[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1, 14 (3) :18-19.
[4]李祥波, 石思超, 李晓江.五皮饮加减治疗下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32例[J].江西中医药, 2013, 16 (1) :43-44.
浅谈复元活血汤 篇4
复元活血汤以全当归15g,柴胡15g,制军10g,桃仁lOg,红花5g,穿山甲10g,瓜蒌根15g,甘草5g组成。胸痛甚者可加薤白,脘肋痛甚者加川楝子、延胡索及香附,瘀而化热者加丹皮、赤芍,骨折者加续断,胸闷不舒者加陈皮、茯苓、枳壳,咳嗽痰多者加半夏、厚朴等。
临床显示,胸肋、胸壁挫伤者最长服药15帖(每天1帖,早晚各煎1次服用),最短服药4帖即愈。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服药2帖减轻症状,一般服用5~8帖基本痊愈。陈旧性胸肋损伤后遗疼痛者(遇阴雨天或劳后而发),一般服药3帖,疼痛即大为减轻,5~7帖基本痊愈,且随访2年未发。肋骨骨折疼痛不可忍者,服药1帖即能缓解疼痛,除必要的手法复位和固定外,仍需随症加减服药至骨折愈合。
据《医宗金鉴·卷九十》伤损内证云:“凡跌打损伤;坠堕之证,恶血留内,则不分何经,皆以肝为主。益肝主血也,故败血凝滞,从其所属必归于肝,其痛多在胁肋小腹者,皆肝经之道路也。”胸肋、胸壁挫伤,肋骨骨折,肋软骨炎,肋间神经痛及陈旧性胸肋损伤之主证,均为气滞血瘀,或气滞甚或血瘀重。其临床表现均为:胸肋疼痛,活动时加剧。从其损伤部位看也属于肝经,而复元活血汤功效为活血祛瘀、疏肝通络。方中药物也均归肝经,全当归入肝,和血活血止痛,为主药;柴胡疏肝行气,大黄加酒制能荡绦凝滞败血,引从下行,推陈致新,两药合用,使气血畅行,均为辅药;桃仁、红花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穿山甲破瘀通络;瓜蒌根既能消血瘀,又能“消扑损瘀血”;以上均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协调诸药为使。各药合用,使瘀去新生,气行血活,则胁痛自平,元气自可恢复。
活血止痛汤 篇5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LC-10AVP系统,SPD-10AVP紫外检测器,均由Shimadzu公司生产。
1.2 试药
阿魏酸对照品(批号:11073-200611,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活血止痛胶囊(批号:20081103、20081206、20081219,珠海安生凤山制药有限公司)。甲醇、乙腈均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纯化水。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ODS-C18柱(6 mm×1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乙腈-1%冰醋酸(20 ∶ 10 ∶ 70);检测波长:320 nm;流速1.0 ml/min,柱温25℃;理论塔板数以阿魏酸计不低于3000。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干燥至恒重的阿魏酸对照品10.8 mg于50 ml容量瓶中,加50%甲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即得阿魏酸的对照储备液。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活血止痛胶囊10粒,倾出内容物,精密称 定,研匀,精密称取2.0 g,置50 ml量瓶中,加50%甲醇40 ml超声处理30 min,冷却,定容,摇匀,滤液用0.45 μm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即得。按上述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缺当归药材的阴性样品溶液。
2.4 系统适用性试验
分别取阿魏酸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阴性样品溶液各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见图1。在本实验条件下阿魏酸与其他分峰的分离度大于1.5,阴性对照无干扰。
2.5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0.25,0.5,1.0,4.0 ml分别置于10 ml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摇匀。按上述色谱条件,每次进样20 μl,外标法定量,以峰面积Y对浓度X进行回归分析,得回归方程Y=9.576×105X+2.235×103,r=0.9986。阿魏酸在5.4~86.4 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6 精密度试验
取同一份样品,连续进样6次,记录峰面积,结果对照品的RSD为1.68%,供试品的RSD为1.93%。
2.7 重现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样品,按“2.3”项下的方法制备5份,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结果RSD为2.01%。
2.8 稳定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供试品溶液,在0,1,2,4,8,12,24 h分别进样20 μl,记录峰面积。结果阿魏酸峰面积的RSD为1.93%,表明供试品溶液在24 h 内稳定。
2.9 加样回收率试验
分别量取对照品溶液2.0,4.0,8.0 ml置于50 ml量瓶中,取同一批号已知含量的样品3份,分别加入量瓶中,按“2.3”项下的方法处理,按上述色谱条件测定,结果见表1。
(n=3)
2.10样品含量测定
取3批样品,分别按“2.3项”下的方法制备,进样20μl,按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批号为20081103、20081206、20081219的三批样品含量分别为73.6、68.3、77.4μg/粒。
3讨论
3.1检测波长的选择
取阿魏酸对照品溶液,用日本岛津2100紫外分光光度计在波长200~400 nm处扫描,结果在320 nm处有最大吸收。
3.2流动相的选择
曾参考有关文献,对多种流动相系统进行了选择,虽然待测成分与干扰成分能较好地分离,但出峰时间靠后,峰形不理想,不利于准确定量,最后选择了上述流动相。
3.3提取方法的选择
以甲醇作为溶剂,考察超声、回流、索氏和冷浸4种方式,结果上述四种方法对阿魏酸提取的含量差别不大,而超声提取操作简单,故选用超声提取方式。
阿魏酸为丙烯酸衍生物,见光,受热后极易发生异构化而降解[4]。因此,在实验中,需采取避光防热措施,本样品和对照品均应置于棕色瓶中,于冰箱内保存。
本实验建立了HPLC法测定活血止痛胶囊中阿魏酸的含量,具有方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专属性强,不受其他成分的干扰,较真实地反映了样品的阿魏酸的实际含量,可控制该产品的质量。
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活血止痛胶囊中阿魏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ODS-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乙醇:1%冰醋酸=20:10:7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0nm。结果 线性范围5.4~86.4μg/ml,r=0.9986,测得平均回收率100.38%,RSD=1.28%。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活血止痛胶囊中阿魏酸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阿魏酸,活血止痛胶囊,含量测定
参考文献
[1]阴健.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临床应用.北京:学苑出版社,1995:285.
[2]陶建生,谢树华,徐莲英.心脑康胶囊中阿魏酸的定性鉴别与含量测定.中成药,1997,19(4):9-10.
[3]叶代望,曾银燕,王强.双波长扫描法测定消痹痛胶囊中阿魏酸的含量.湖北中医杂志,2000,22(5):48-49.
活血止痛汤 篇6
本人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和临床观察, 配制活血止痛散热敷加推拿治疗腰肌劳损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0例, 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热敷加手法治疗组 (A组) 和口服药对照组 (B组) 各160例。治疗组160例患者中, 男100例, 女60例, 年龄最大者65岁, 最小者20岁;病程最长者2年, 最短者6d。对照组160例, 男107例, 女53例, 年龄最大者60岁, 最小者23岁, 病程最长2年半, 最短者8d。
1.2 诊断标准
参照200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症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诊断: (1) 有长期腰痛史, 反复发作; (2) 一侧或两侧腰骶部酸痛不适, 时轻时重, 缠绵不愈, 劳累后加重, 休息后减轻; (3) 一侧或两侧骶棘肌轻度压痛, 腰腿活动一般无明显障碍[1]。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腰痛症状消失, 腰部活动自如, 恢复正常工作、劳动;好转:腰痛明显好转, 腰部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善。
1.4 治疗方法
1.4.1 活血止痛散的配制
方药组成:伸筋草、透骨草、细辛、淫羊藿、丹参、当归、狗脊、杜仲、玄胡、威灵仙、粉葛、防已、马钱子、川乌、红花等组成。临时加工成散剂100g/袋。
1.4.2 用法
将散剂用100g米醋拌漫漫拌匀, 一般温度为:用手一握成团, 放下后自动散开为佳。把拌好的药装入缝好的30cm×40cm的治疗袋, 药袋的厚度平均1.5~2cm, 放入锅内蒸30~40min, 取出凉之至40℃左右, 嘱患者侧卧或俯卧, 药袋放于腰部疼痛或压痛部位, 药袋温度以患者能耐受、腰部湿热无灼痛感为宜, 防止烫伤皮肤。热敷时间30~40min, 每天1次。对照组:口服腰痛宁胶囊3粒/次, 3次/d, 芬必得胶囊300mg/次, 2/次/d。以上两组治疗每7d为1个疗程, 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3 手法按摩
患者热敷后去除药袋, 俯卧于治疗床, 医者在治疗部位用法放松周围肌肉3~5min, 然后用手指压在劳损的部位进行弹拔松懈5次, 力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每2d治疗1次, 1次30min[2]。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 治疗组160例患者中, 痊愈140例, 好转20例, 无效0例, 痊愈率87.5%。对照组160例患者中, 痊愈105例, 好转55例, 无效0例, 痊愈率65.5%, 治疗组痊愈率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P<0.05。统计结果表明中药热敷加手法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对照组。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腰为肾之府”, 腰肌劳损“劳伤于肾”为本, 动伤经络又感风、寒、湿之邪, 是诱发因素, “血气相搏”是病机, 腰痛为症。现代医学认为, 腰肌劳损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反应, 早期充血, 水肿, 炎性渗透出, 组织增厚, 肌肉痉挛, 局部新陈代谢降低, 肌肉组织萎缩, 功能活动受限伴疼痛, 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劳动。许多患者从心理上思想负担加重, 老年患者常伴有失眠、焦虑不安, 也有少数患者失去信心。该病适于非手术治疗, 笔者采用活血止痛散加手法治疗SQSAD, 疗程短, 疗效快, 无痛苦、经济便捷, 又可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
活血止痛散方中, 透骨草、伸筋草、细辛散寒止痛;丹参、当归、玄胡、红花活血化瘀止痛;威灵仙、马钱子、防已、川乌祛风利湿止痛;杜仲、淫羊藿温经通络;粉葛解痉利湿, 狗脊为腰部引经药, 使经力直达病所。诸药合而共奏温经通络、活血祛风、散寒止痛之功。热敷之后, 可以使腰部皮肤毛孔的通透性增加, 有利于驱邪外出, 使腰部经络通畅, 腰痛减轻, 在无痛下施行手法治疗充分松解组织粘连。
临床实践证明, 活血止痛散热敷加手法的治疗, 可达药倍之功力, 手法助于药功, 相互配合, 提高疗效, 缩短疗程。
摘要:腰肌劳损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 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劳动、工作造成很大的不便和痛苦, 对此病治疗方法颇多。笔者配制的活血止痛散热敷加推拿治疗本病效果显著。
关键词:活血止痛散,热敷,推拿,腰肌劳损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症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201.
活血止痛汤 篇7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关节扭伤,疼痛剧烈。该病的疗法较多,其中最主要的包括膏摩、推拿或者手术正位内固定法,但能够彻底治愈的却很少。为此,笔者采用自制活血止痛膏联合推拿治疗,整合了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点,取得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观察对象均为本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接诊的47例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分为观察组(17例)和两个对照组(各15例)。其中观察组(即联合治疗组)男10例,女7例;年龄为13~67岁,平均年龄(41.63±9.65)岁;单踝扭伤5例,双踝扭伤9例,双踝伴足背肿胀3例。对照1组(单纯膏摩组)男9例,女6例;年龄为14~65岁,平均年龄(42.15±10.37)岁;单踝扭伤4例,双踝扭伤7例,双踝伴足背肿胀4例。对照2组(单纯推拿组)男10例,女5例;年龄为14~67岁,平均年龄(41.93±9.86)岁;单踝扭伤6例,双踝扭伤7例,双踝伴足背肿胀占2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选患者来本院就诊时间均在72 h以内[1]。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踝关节扭伤的诊断标准。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对照1组:单纯采用自制活血止痛膏外敷,药物组成:生大黄、红花、延胡索、白芷、没药、乳香、三七,上药等分,研细末备用。用时取药粉适量,以酒水4:6比例调匀成糊状,均匀涂于防水膜表面1 mm厚,外敷于踝关节扭伤处,以绷带包扎;每3 d换1次药,共治疗15 d。对照2组:单纯采用推拿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步:取坐位,术者一手固定患足远端,另一手掌在足背痛处作轻揉摩,力度先轻后重[3];以拇指指腹端按揉患部及其四周,以使包块消失,疼痛减轻[4];再自外踝经小腿外侧按揉至阳陵泉穴5遍,以丘墟、悬钟、阳陵泉穴为重点,以有酸胀感为度。第二步:取坐位,患肢屈曲,一手捏住胫骨前下部,固定足跟,另一手握住足前部,摇动旋转踝关节3 min;再取仰卧位,一手握其足跟,一手握其足掌,用力牵引,然后再做背伸跖屈动作,并摇晃踝关节,然后以左手按压其踝部,右手拇指、食指指腹逐个捻足趾,然后用拇指指腹沿足背直推,以皮肤微红为度。第三步:取仰卧位,用禅推法自局部向四周外推2min;两下肢伸直,小腿下垫一棉枕,足跟呈中立位,医者立于患肢一侧,用双手拇指分别置于小腿后下方跟腱两侧,自上而下均匀直推至跟骨粗隆,重复进行5遍。治疗15 d评定疗效。观察组:采用活血止痛膏联合推拿进行治疗,方法与以上2组相同。
2.2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5,6]拟定。治愈:踝关节无肿胀、疼痛症状,行走自如;显效:症状明显减轻,能正常行走,但避免做剧烈运动;一般: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行走仍有困难;无效:症状未能得到改善,与治疗前无明显区别。总有效率为(治愈+显效)与总例数的比值。
2.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见表1。
3.1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P<0.05
3.2 3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比较
见表2。
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P<0.05
4 讨论
急性踝关节扭伤属于急性软组织扭伤,以内翻位扭伤为主。早期病理改变是踝部韧带或关节囊撕裂或损伤性炎症等[7],且伴随着剧烈的疼痛,影响正常行走,严重者需要进行手术对踝关节进行固定。
急性踝关节扭伤属中医“伤筋”范畴,主要由不慎跌扑或者外界暴力引起,如《杂病源流犀烛》云:“跌仆闪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病也”。踝部受外力损伤,气血运行不畅,阻滞局部,瘀血肿胀,关节活动不利,不通则痛。正如《圣济总录·伤折恶血不散》所言:“若因伤折,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结不散,则为肿为痛。”气滞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治宜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自制活血止痛膏中生大黄凉血散血、活血消瘀;红花、白芷、乳香、没药、三七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几药配伍具有活血行气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而按摩推拿手法具有活血消肿、舒筋止痛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推拿能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局部皮肤、肌肉等其他软组织的营养供应,促进损害组织的修复;并能清除衰亡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呼吸,缓解肌肉及血管痉挛,促进局部微循环,加速水肿和病变产物的吸收,达到修复组织的目的[8]。本观察结果显示,3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联合治疗组<单纯推拿组<单纯膏摩组;总有效率:联合治疗组>单纯推拿组>单纯膏摩组。表明,联合治疗比单纯治疗在住院时间、医疗开销以及总有效率上均有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苏清伦,秦入杰.冷疗结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3,25(14):260-262.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8-199.
[3]王嵩峰,陈桂林.正骨手法配合外洗方治疗踝关节扭伤80例[J].陕西中医,2012,30(4):431-432.
[4]杨世强.手法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7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4,18(1):18-19.
[5]蒋忠,魏晖,杜红根.推拿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38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23(5):296.
[6]齐尚锋.栀子跌打膏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13,21(7):44-46.
[7]林峰,杨子健.活血止痛膏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29例临床疗效对比[J].中华医学杂志,2014,12(7):28-30.
活血止痛汤 篇8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中药,活血止痛,填精补肾
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股骨头缺血, 临床上属于骨关节疑难疾病中常见的类型。相关研究资料表明, 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目前对该疾病发病机制及发病原因尚无统一的科学说法。本次试验对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给予中药填精补肾加活血止痛法治疗, 记录患者的康复情况以及治疗后各项血流变学的变化, 探讨该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90例, 其中男48例, 女42例;年龄29~68岁, 平均年龄 (43.6±1.6) 岁;病程7个月~6年, 平均病程 (2.50±0.54) 年。其中单侧股骨头坏死71例, 双侧坏死1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股骨头坏死中医辨证标准及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主要为髋部疼痛, 同时伴有关节僵硬, 髋关节外展时活动有一定的限制, 下蹲不到位。股骨头坏死分类依据Ficat和ARCO分类[2], Ⅰ期为35例, Ⅱ期为30例, Ⅲ期为20例, Ⅳ期为5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股骨头坏死患者均行中药填精补肾加活血止痛法进行治疗。中药方主要为:当归10g、黄芪14g、牛膝14g、丹参15g、骨碎补15g、川断14g、三七10g、鹰虫6g、全蝎6g、山茱萸10g、榛蘑11g、黑木耳14g、菟丝子30g, 30d为1个疗程, 对患者进行6个疗程的治疗。在治疗期间停止服用激素类的辅助药物。
1.3 观察指标
经过治疗后, 观察患者的康复情况以及记录治疗前后血流变学的变化情况。使用血流变微循环综合仪, 对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比容和血浆比黏度等指标进行重点监测。
1.4 疗效判定标准[3]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 经过X线检查未发现骨区坍塌、骨坏死、骨质增生硬化等现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 从X线检查发现骨区坍塌、骨坏死、骨头增生硬化等现象有显著的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在患者的X线片上显示各种病状现象和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变化。总有效=痊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得数据分析主要采用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著性,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采用中药填精补肾加活血止痛法对患者进行治疗, 9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康复效果较好, 总有效率为95.6%, Ⅰ期、Ⅱ期、Ⅲ期患者康复较为显著, Ⅳ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康复率比较低, 见表1。
2.2 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
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 发现使用中药填精补肾加活血止痛法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值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其余指标 (包括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等) 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 股骨头坏死发病率逐渐提高, 通过相关部门统计的数据显示, 每年在我国有16万~20万的股骨头坏死新发病例出现,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 发病率非常高。该疾病多发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 且男性多于女性。患者骨折后引起血供量差, 或剪切力过大均会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骨折不愈合症状。在中医方面认为股骨头坏死属于“瘀血”、“骨蚀”等范畴, 外伤、邪毒外袭、先天不足以及七情所伤等原因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4]。其中肝、脾、肾的脏器病变均可导致股骨头坏死发生[5], 在中医上肾被认为具有主骨、生髓的作用, 人们肾精充沛, 则骨髓饱满骨骼坚固, 若肾精缺乏, 就会导致骨髓枯萎骨骼脆弱, 新血由于瘀血的阻碍, 不能大量产生。通过对患者进行补肾壮骨的治疗, 可以使患者吸收的钙质能够沉淀在骨骼上, 加快骨骼有机成分的修复。补肾壮骨还能够促进骨细胞中特意转录因子进行表达, 加快康复的速度。因此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可遵循填精补肾、活血止痛的治疗原则,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中采用中药填精加活血止痛法对股骨头坏死进行治疗, 90例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6%。股骨头坏死主要是由于骨内血流动力学和血流变学的异常导致, 因此本文对治疗后患者的血流变学进行观察, 与治疗前比较, 发现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无显著差异外, 其余指标例如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和红细胞比容等均具有显著的改善 (P<0.05) 。
综上所述, 通过中药填精补肾加活血止痛治疗股骨头坏死能极大地提高临床治愈率, 还能使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得到较大改善。
参考文献
[1]唐中华.中药填精补肾加活血止痛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分析[J].婚育与健康 (实用诊疗) , 2013 (10) :34-36.
[2]谢青, 颜建华.中药填精补肾加活血止痛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0 (11) :172-173.
[3]梁启明, 翁天才, 王鸿洲, 等.中药填精补肾加活血止痛法治疗股骨头坏死[J].广东医学, 2011, 32 (11) :1488-1489.
[4]王丽冬, 丁艳玲, 任义, 等.自拟补肾活血止痛散治疗股骨头坏死180例[J].中医药信息, 2006, 23 (5) :47-48.
当归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38例 篇9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8例中未婚者23例, 已婚者15例;有生育史者4例;年龄l5~20岁20例, 21~25岁13例, 25岁以上5例;病程3个月~1年22例, l~3年13例, 3年以上3例;痛经发生在经前11例, 经期7例, 经后8例, 经前至经期6例, 经期至经后5例, 经前至经后l例;疼痛部位以腹部为主, 兼见胸胁乳房痛者6例, 腰骶痛者3例, 头痛者3例, 口舌糜烂者2例。中医辨证分型属气滞血瘀型l4例, 寒凝血瘀型11例, 血热挟瘀型4例, 气血亏虚型5例, 肾虚型4例。
1.2 诊断与中医辨证
本组病例均经过B超检查, 另外已婚者行妇科检查、未婚者行肛门指诊检查排除生殖道器质性病变而确诊为原发性痛经。中医辨分型: (1) 气滞血瘀型:每于经前l~2d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 或头痛如锥刺, 或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 色暗有块;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 脉沉弦或沉涩。 (2) 寒凝血瘀型: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 喜暖;经色暗有块;舌质淡, 苔薄白, 脉沉迟或弦。 (3) 血热挟瘀型:经期小腹刺痛或口舌糜烂痛;经色鲜红, 量多有块;口干, 舌红苔黄, 脉滑数。 (4) 气血亏虚型: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 或小腹及阴部空坠, 喜揉按;经色淡, 质稀, 或伴血块;乏力, 面色少华, 唇淡, 舌质淡, 苔薄白, 脉沉细或弱。 (5) 肾虚型:经期或经后腰痛, 或后头部痛, 或足跟痛;经色淡, 质稀;舌质淡, 苔薄白, 脉沉弱。
1.3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于经前5d服当归止痛汤加减方至经净痛止。当归止痛汤组成:当归30g、元胡20g、川芎20g、白芍20g、甘草9g。加减:气滞血瘀型加桃仁、枳壳、香附、乌药、五灵脂;寒凝血瘀型加吴茱萸、桂枝、五灵脂;血热挟瘀型加黄连、生地、丹皮;气血亏虚型加黄芪、党参、熟地;肾虚型加杜仲、巴戟天、肉苁蓉;头痛加白芷、全虫;乳房或乳头痛加王不留行、麦芽。每日l剂水煎, 日服2次。
2 结果
经上述治疗, 症状完全消失为痊愈, 计28例, 占73.6%;症状显著好转为有效, 7例, 占l8.42%;总有效率为92.1%;症状如故或稍减为无效, 计3例, 占7, 89%。38例治疗2个月经周期者2例, 3个月经周期者l6例, 4个月经周期者l3例, 5个月经周期者7例, 平均治疗约34个月经周期。
3 随访情况
3 个月后随访28例痊愈患者, 均无复发。
4 典型病例
刘某, l6岁, 学生, 未婚, 2004年3月18日就诊。月经来潮2年半, 经前至经期小腹胀痛半年;经期后延, 量少色暗, 有血块;胸胁及乳房胀痛, 烦躁, 舌质黯有瘀点, 苔薄白, 脉弦。经妇科肛诊及B超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诊断:原发性痛经 (气滞血瘀型) 。治以疏肝理气, 活血调经。处方:香附12g、枳壳12g、乌药12g、当归30g、元胡20g、川芎20g、白芍20g、甘草9g、醋炒五灵脂20g, 桃仁l0g。每日l剂水煎, 经前5d服至经净痛止。经治疗3个月经周期, 月经正常, 诸症皆除, 告愈。随访3个月无复发。
5 体会
痛经是妇科常见疾病, 尤其青年女子出现此病者甚多。该病痛因较多, 病机为气血运行不畅, 胞宫经血流通障碍, 以致“不通则痛”;或胞宫冲任失于濡养, 以致不荣则痛。治疗重在辨证, 根据病史、疼痛特点、月经的期量色质、舌象、脉象等, 以其内在联系为契机, 合而参之;根据痛之因不同, 痛之性有别和痛之虚实, 止痛方法不一:气滞者行之, 血瘀者散之, 寒者温之, 热者清之, 虚者补之。当归止痛汤以当归、元胡、川芎行气和血, 调经止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气滞血瘀者加香附、枳壳、乌药、五灵脂、桃仁行气化瘀;寒凝血瘀者加吴茱萸、桂枝、五灵脂温经活血;血热者加黄连、生地、丹皮凉血调经;气血亏虚者加黄芪、党参、熟地益气养血;肾虚者加熟地、肉苁蓉、巴戟天、杜仲益肾调经。疼痛是人的主观感觉, 每个人的痛阈不同, 且不少青少年缺乏对月经生理的正确认识, 因此行经前常处于一种紧张、恐惧、急躁、忧郁的精神状态, 对痛经更为敏感, 表现疼痛难忍、面色苍白、手足冰凉, 甚者出现昏厥, 对这部分病人必须做好月经生理的宣教工作消除患者不良情绪, 往往获得速效。
【收稿日期】2009-03-19
摘要:目的观察当归止痛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当归止痛汤 (当归、元胡、川芎、白芍、甘草) 治疗原发性痛经38例。结果治愈28例, 好转7例, 无效3例, 总有效率92.1%。结论当归止痛汤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