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对象JH个案分析

2024-08-20

社区矫正对象JH个案分析(精选10篇)

社区矫正对象JH个案分析 篇1

社区矫正对象郭X个案分析

一、基本情况

XXX,男,1988年5月16日出生,初中文化程度,未婚,家住XXXX村。

家庭成员情况:父母双方均为农民;哥哥、姐姐均已结婚成家。

犯罪及处罚情况:2008年10月27日XXX因盗窃罪被高碑店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2009年11月20日因盗窃罪被高碑店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因病于2012年4月27日至2013年4月26日被保外就医。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XXX家庭人口3人,XXX现与父母一起居住生活,家庭关系比较融洽。

2、生活经历及主要社会关系:

XXX家住农村,生活较为拮据,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2008年10月27日XXX因盗窃罪被高碑店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2009年11月20日因盗窃罪被高碑店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因病于2012年4月27日至2013年4月26日被保外就医。

三、存在问题

1、社会适应情况

XXX的性格内向,从小孤僻,不善交友,平时闷声不响,但易急躁,鲁莽,行事草率。不在外面玩耍,沉默寡言.他平时的所思所想不外露,别人看不出,也掌握不了。因此,XXX案发时人们感到很突然。

2、思想观念问题

由于受到了法律制裁,狱中生活使XXX越发趋于沉闷。纳入社区矫正后,自认低人一等的XXX所想所思羞于向亲朋好友交流。甚至也不向自家人吐露半句。自卑感与日俱增,心态已不正常。

四、风险评估

XXX的犯罪性质,应属性格急躁,鲁莽,行事草率,容易被人利用。现被判保外就医,说明XXX的悔罪态度较身体不好,现已不至于危害社会,只要我们以平等的观念对待XXX,接纳她,尊重他的性格,以个别化,人性化的观念对其开展矫正工作。相信经过一定时间,花上一定的功夫,齐抓共管,XXX是能够矫正好的。

五、矫正介入与方案

1、介入理念

XXX犯罪属于,他本人的暴躁性格,行事鲁莽草率,这些因素对他的犯罪有着一定的催生作用。因此,需要对其恶习劣根进行综合治理,有针对的对XXX进行个别化,人性化,社会化的服务,做到因人施教。暴躁,孤僻的性格,决定他不善与人交谈,交往,也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简单的说教,对他来说,只能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但这种人自尊很强,往往人敬他一尺,他敬人一丈,因此,从信任他,接纳他,尊重他的价值和尊严,运用探索,描述,宣泄的方法,让他主动对我们敞开心扉,一泻无余,以便我们对症下药。

2、矫正思路与方案

①建立档案与签订合同,实施目标管理。

②充分运用社会资源,借助社会力量。

从XXX犯罪的性质,矫正的期限难度,收效等方面综合考虑,采取访谈,疏导,激励等方式对XXX开展了“几帮一”的帮教。事实证明志愿者成了社区矫正中一支有效的力量。

③对XXX进行行之有效的日常管理,有效的放矢。

④亲情感化,攻心为上。我们邀请其亲属给他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鼓励,使其刻骨铭心,感激涕零。通过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亲情感化,定能收到成效。

六、矫正措施与分析

1、制定全年的集中教育学习计划,进行目标控制。

2、每月对XXX等矫正对象进行集中教育学习,以学习法律为主要内容。每次授课后组织对象们进行讨论,双方互动,当日消化。

3、要求XXX每月按时交一份思想汇报,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重点是反映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家庭等方面的情况。

4、每月至少XXX谈话1次,谈话前事先构思好谈话的目的,内容,方式,并提前三天通知XXX,用和风细雨般的语言来打动他、触动他。并有目的地让XXX表达情绪,进行宣泄,在思想和情绪的交流中,使XXX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七、进一步跟进与反思:

虽然对XXX的矫正工作有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有一些方面需要继续探讨,需要跟进。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执法工作,依法矫正正是我们对矫正对象进行日常行为管理的基本准则,研究、把握和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社区矫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1、进一步融合社会资源,充分运用社会的一切资源,形成社区与职能部门共同作用的矫正体系,共同构筑一个资源网络。增强矫正对象取得资源和运用资源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发挥社区矫正志愿者帮教所用。

2、在集中学习的基础上,对XXX有针对性的适当增加分类教育学习,开一些小灶,充分体现个别化,个性化,有效性的原则,使XXX在浓重的政治氛围总受到熏陶,在感化中得到矫正的效果。

3、引导XXX关心,关爱他人,多做好事,益事,善事,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社区矫正个案 篇2

---社区矫正人员XX的个案分析

一、接案及建立专业矫正关系

2012年5月8日,社区矫正人员XX由妻子陪同来到双德街道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向其详细介绍了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考核及管理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奖罚分细则等社区矫正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方法。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帮助下XX了解了社区矫正的流程、社区矫正人员应承担的义务,简单学习了《社区矫正办法》,填完一系列表格,并在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上签了名,矫正关系初步建立。

二、资料收集

社区矫正工作者通过家访收集到XX的一些基本情况。

(一)个人资料

1、个人基本资料

XX,男,19XX年X月出生,已婚,初中文化,XX市人。

2、主要犯罪事实及处罚

XX以帮助被害人XX办理土地使用证为名,用假土地证片区被害人蒋某12.5万元。因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年。刑期执行期限自2012年4月8日至2016年4月7日止。

3、身体状况:中等身材,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4、服务对象能力及特点:XX自2001年起自己从事通讯行业,社会

能力、工作能力等较强。

(二)背景资料

1、家庭情况:XX一家3口,妻子XX现年31岁,夫妻恩爱,有一个女儿现年1岁。

2、社区环境:XX居住在XXXX,社区环境良好,居民素质普遍较高,不属于犯罪行为高发地区。

3、XX服刑以来,能够认真守法,按时报到和积极做思想汇报,遵守外出请假制度,有明显的悔罪表现,并积极回报社会。

三、问题的界定及分析 1 法律意识淡薄

XX今年34岁,有自己的公司和一定的资产,在同龄人中称得上是事业有成。但是他文化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在与人交往时有些狂妄自大,信口开河,再加上一时贪念,导致了本次犯罪。XX回归社区后,认为自己判了缓刑就获得了自由,对于司法所工作人员向他说明的社区服刑期间的义务,感到无法理解。服刑态度有些消极。

2、心理压力较大

曾经事业有成、春风得意的XX从一个成功者沦为阶下囚,强烈的社会心理反差使其很难适应自己的角色变化,环境不同了,原来的社会生活环境全部发生了变化,现在的他是一名罪犯,罪犯的标签压抑在心中难以释怀,因此他说话行事的小心谨慎,必恭必敬,甚至平时总是愿意呆在家,不愿出门。

四、矫正计划和目标

1、化解相关疑虑,接受社区矫正。通过与XX的倾心交谈,让XX明白判缓刑是因为他认罪态度较好,有悔罪表现,并且情节不严重,不致再危害社会,但是并不代表他现在是自由人,还需要遵守《社区矫正办法》的规定。

2、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让XX明白司法所是真心帮助他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能够理解他的处境,他的行为,他的压力和痛苦。从而获得XX的信任。

3、整合家庭资源,寻求家庭帮助。XX的家庭凝聚力强,家庭力量不容忽视。XX的父母对他犯罪后心理状态非常关心,一直在默默的给予心理支持;妻子XX温柔体贴,平时非常注意对XX的心理引导;女儿虽刚满一周岁,但是非常活泼可爱,XX说:“不管心里有什么想不开的,一看到女儿,心情就好了。”

4、参加公益劳动,积极融入社会。安排XX参加公益劳动和各种集体活动,创造各种机会鼓励他与他人接触,减小其与他人相处的戒心,能够以正常人健康的心态融入社会。

5、推荐法律书籍,熟悉法律法规。XX认识到自己因为法律意识淡薄才犯了罪,对于学习法律法规非常积极,主动要求社区矫正工作者推荐一些法律书籍,社区矫正工作者适时给XX布臵了参阅法律书籍的家庭作业,使其从法律的角度对自身的案子有更全面的认识,安心配合改造。

五、社区矫正介入

1、在与XX建立矫正关系后,工作者与XX不间断的进行联系。通过家访和XX每周的电话汇报和思想汇报了解XX的思想动态,关

心XX的身体健康。鼓励XX与妻子和女儿一起外出活动,游玩,与社区居民多多交流等。鼓励他继续做好自己的事业。

2、鉴于XX法律知识的肤浅,我们制定矫正个案时,就从提高他的法律知识和帮助他解决实际问题着手,组织引导他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帮助其分析自己行为的危害性,指明他处理事情的方法不当给他人造成伤害,就是触犯刑法的相关规定。并从传媒、资料中选出有关故意伤害罪的案例给XX学习,帮助其分析案例,使其从中受到教育。经过司法所工作人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XXX认识到自己行为触犯了法律,对自己的犯罪行为流露出了悔过之意,进而逐步接受了社区矫正管理。

3、每月将XX的表现情况及评分告知他本人,通过评语、评分、加分、表扬、升级等肯定XX的表现,鼓励他积极的面对过去,面对生活、面对社会。

4、在街道和社区举行的一些集体活动,如法律进社区,法制大课堂,全民普法教育,派发法律问卷、法律案例讨论会等活动时,工作者会主动邀请XX参加。XX均会欣然应往。在法律案例讨论会中,XX也常常发表一些独到的观点和看法,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

六、案主的变化及矫正计划的调整

在矫正工作开展以来,XX都能认真遵守日常管理规定的要求,按时汇报和报到,积极完成公益劳动。社区工作站的同志对XX的表现是肯定的。这几个月来,工作者也明显感觉到了XX的变化:从最初的不以为然,到目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通过工作人员循

序渐进,以情感召,以法服人的工作方针,XX对我们充分信任,并能推心臵腹地主动与我们交流沟通,十分配合我们的工作。并且他思想上有了重要转变,不再害怕见人,生活态度认真,工作热情提高。三个月的法律知识学习,使XX对法律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的XX不但知法、懂法,还能偶尔为家人解释法律方面的疑难问题。除此之外,XX的社会责任感有所增强,工作者发现XX开始懂得关心他人,他利用工作之余,在伊通县资助了两名贫困学生,分别是:伊通县二道镇中学学生XX、板石镇保南村的XX。

XX的矫正期限到2016年4月7日才能结束,在前一阶段的工作中工作者已经引导他正确认识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并帮助他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使他能够积极配合社区矫正。目前XX在家人、朋友的帮助下,回归社会的状况良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适时调整矫正计划,通过对XX生活、思想等方面的关注,及时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帮助他重塑社会角色,很好的完成社区矫正。

七、评估与反思

1、要尊重社区矫正对象人格,平等对待,不存歧视。社区矫正对象虽然是违法犯罪人员,但有部分人员素质不高,自尊心极强,完全是因为一时糊涂,放松了警惕才导致犯罪,其主观恶性不大,并且在犯罪后都有悔过心理,因此我们不能将其等同恶性很大的罪犯看待,心存歧视,恶意训斥,践踏人格。这样容易造成对象自卑、自闭心理,阻碍沟通,不利于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

2、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社区矫正工作人性化管理。要及时并充分掌握矫正对象的家庭、生活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积极有利因

素,坚持以人为本,以情感人的原则,尽可能为矫正对象排忧解难;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调动矫正对象的积极性,提高矫正对象适应社会,自谋出路的能力。

我们应该在大量实际案例中,吸取社区矫正工作的经验,总结教育、改变、引导社区服刑人员的方法,帮助社区矫正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早日回归社会,成为自由人。

XX司法所

社区矫正对象典型材料 篇3

—记枝江市白洋镇社区矫正对象李元

李元,男,今年26岁,啊啊啊市谁谁谁镇对对对村人,2011年4月至7月间伙同他人多次盗窃凤飞飞公司电缆线,作案数额1万余元,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并处罚金2000元。自2011年12月10日起,来谁谁谁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初次与李元见面,是他和母亲陈芳一同到司法所报道的日子,陈吉香作为李元的监护人当即表示一定配合司法所对李元在社区矫正期间的行为进行管理教育,绝不会让他再接触以前那些带坏他的人。李元自己也表示自己认识到了自己先前所犯下的过错,但是自己还年轻,还有机会重新开始,所以以后一定要好好工作,既要对得起自己也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

当得知他当时在亚泰陶瓷厂工作时,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和社区矫正志愿者立即与亚泰陶瓷厂方联系,请他们对李元多多帮助和教育,让他慢慢走上正轨。司法所工作人员及时的跟进帮教,让李元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身边同事对他的信任。经历过挫折,也走过弯路的李元心中愈发有一股自强自立之心。

2012年3月份,在李元参加社区矫正三个月之后正式被某集团聘请,成为一名上市公司的正式员工。这对于李元来说是一次极大的鼓励,之前还有些畏畏缩缩的他,从这件事情之后开始走上积极向上的路。

社区矫正对象工作制度 篇4

一、报到登记制度

1.矫正对象应当在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七日内或离开监所之日起七日内到户籍地司法所报到并办理登记手续。

2.司法所应当及时接收本户籍地矫正对象,予以登记,宣告执行社区矫正,建立档案,告知社区矫正对象的权利义务和社区矫正监督管理的相关规定,并发放《社区矫正对象须知》。

3.户籍地与经常居住在不一致的,由户籍地司法所办理入矫手续后,根据委托管理的规定,委托至经常居住地司法所管理。

4.社区矫正对象报到时,相关法律文书未送达司法所的,司法所应当先行登记,待相关法律文书送达后再完成建档工作。

二、周电话汇报制度

1.矫正对象每周以电话形式向司法所汇报一次思想活动情况。

2.司法所应指定专人作好电话记录。

三、月思想汇报制度

1.矫正对象每月向司法所递交一次书面思想汇报。无书写能力的,可以口头汇报,司法所应当作好记录。

2.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矫正对象视身体状况,经司法所同意,可以委托监护人或近亲属递交书面思想汇报。

3.被定为宽松管理级别的社区矫正对象可每季度递交一次书面思想汇报。

四、走访谈话制度 1.司法所每月应当走访矫正对象本人及其家庭、所在单位或村委会,做好谈话记录,及时掌握矫正对象情况。

2.元旦、春节、五

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前,司法所应当走访矫正对象的家庭,掌握矫正对象动态。

3.矫正对象受惩处、有重大思想问题或者出现其他特殊情况,司法所应当及时走访、询问了解情况,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当地公安派出所。

五、迁出(入)交接制度

1.矫正对象迁居或离开所居住的市,应当经司法所、公安派出所签署意见,区司法局提出书面意见并转递相关材料,由区公安机关批准。

2.矫正对象经批准迁居的,应当在批准后7日内向迁入地司法所报到,迁出地司法所应当在批准后3日内向迁入地司法所书面介绍矫正对象情况,并按规定转递有关档案材料。迁入地司法所应当自接到档案材料之日起7日内将矫正对象纳入管理,并通报迁入地公安派出所。

3.矫正对象迁居,迁出地、迂入地司法所应当办理交接手续,填写《矫正对象移交清册》一式两份,双方司法所各执一份。

六、请销假制度

1.矫正对象活动范围本市行政区域。

2.矫正对象因医疗、探亲等原因确需暂时离开活动范围的,应当提出 申请并经司法所、公安派出所签署意见后,报区公安机关批准。

3.经批准外出的矫正对象,司法所应当签发外出准假通知书。矫正对象返回时,应当及时报告并销假。

4.矫正对象一次请假不得超过7天。

5.矫正对象未经批准擅自离开活动范围或未按时销假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七、监督责任人制度

1.司法所应当在矫正对象办理登记手续之日起7日内,对其单位、家庭情况进行走访了解,确定监督人,由社区矫正工作者与监督人、矫正对象签订监督协议,制定和落实监督管理措施。

2.监督人应当对矫正对象进行监督、管理和教育,每月向司法所报告矫正对象情况。遇有特殊情况,应当及时报告。

3.未成年矫正对象的法定监护人应当协助司法所督促矫正对象遵守矫正纪律,履行矫正义务。

八、公益劳动制度

1.司法所应定期组织矫正对象参加打扫公共卫生、植树造林、保洁绿化、敬老助残等社区公益劳动。

2.社区公益劳动项目由司法所按照符合公共利益、矫正对象力所能及、操作性强、易于监督检查的原则设臵。公益劳动不得安排高危险作业。3.司法所可以建立公益劳动基地并应当与公益劳动基地签订公益劳动协议,且在每个基地确定一名联络员负责对矫正对象公益劳动情况进行记载考核。

4.有劳动能力的矫正对象必须参加公益劳动。每人每月参加公益劳动的时间不少于l 2小时。

5.公益劳动可以由司法所组织集中进行,也可由矫正对象自行前往公益劳动地点劳动。

九、会客审批制度

1.社区矫正对象不得会见犯罪嫌疑人、同案犯、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以及其他非法组织人员;

2.会见境外人士,应当向司法所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会见。

十、就业培训制度

1.司法所、社区不定期向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培训信息。

2.司法所与街道劳动保障所配合,根据劳动部门就业技能培训安排,组织辖区内有技能培训需求的在矫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劳动部门举办的技能培训。

3.司法所对辖区内参加过技能培训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登记,作为就业推荐备份材料。

十一、考核评比制度

1.司法所根据《社区矫正对象计分考核规定(试行)》,每月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计分考核,并将得分情况告知矫正对象。

2.司法所每季度组织矫正对象、监督人、志愿者对社区矫正对象日常表现进行一次季度测评,测评结果记录在案。

3.司法所根据《社区矫正工作办法》,结合计分考核情况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奖惩。

十二、档案管理制度

1.司法所应当在矫正对象被决定执行社区矫正之日起建立矫正档案,一人一档。

2.矫正对象档案管理,应当遵守档案管理一般要求,具备保密、防遗失、防潮、防虫、防霉等基本保管条件。

3.矫正对象档案按月输入移动信息管理平台。

4.移动信息管理平台由专人负责信息维护,所输信息按档案管理规定管理,非司法所工作人员不得查看,也不得向外界随意公布。

5.外调人员查阅档案,凭县(区)级以上政府或政法机关外调介绍信,经区司法局批准,在指定地点阅卷。

6.矫正对象被解除社区矫正后,司法所应在1个月内将该矫正对象档案从信息平台上导出,移交区司法局集中统一保管。

十三、请示报告制度

请示报告的主要事项

1.司法组织实施社区矫正过程中,对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社区矫正工作方法》有所突破的事项;

2.在工作中出现《社区矫正工作方法》及其配套制度中没有明确规定的重大事项;

3.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活动;

4.社区矫正对象发生脱管、漏管、非正常死亡及重新违法犯罪等重大问题的;

5.社区矫正工作者在执法中发生的违法违纪问题;

6.涉及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内容的新闻宣传、媒体采访及外界参观等事项;

7.其他重大紧急情况。

请示报告的方法

1.电话报告。对矫正对象发生脱管、漏管、非正常死亡及违法犯罪问题;矫正工作人员中发生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中发生其它重大紧急情况的,可先行用电话报区司局,并于电话报告后l 2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上报。2.书面请示报告。第3、6项所列的社区矫正的重要活动、新闻宣传、媒体采访、外界参观等事项,必须在拟办活动的五个工作日之前行文报区司法局批准,区司法局在活动开展前两个工作日上报市司法局。责任追究

1.凡不经请示,擅自突破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和《社区矫正工作方法》及其配套制度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具体责任人和主管领导者的责任。

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汇报 篇5

在缓刑期间,我将利用时间好好反思过去的种种错误决策,积极参与各类教育培训课程,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职业技能水平,增强自我修养和心理调适能力。同时,我会积极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回馈社会,努力践行社会责任,成为一个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社会成员。

在思想和人生观方面,我明白了一个人应该拥有追求真理、善良、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等一系列优秀的品质和道德标准。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发扬这样的精神和价值,我们才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并为周围的人创造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社区矫正对象个人思想汇报 篇6

在缓刑期间,我将认真参与各类矫正活动和教育课程,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职业技能水平,加强身体锻炼,增强自我管理和心理调适能力。同时,我还会积极参与社区志愿者工作,回馈社会,让自己的存在有益于社区和他人。

在思想和人生观方面,我将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追求真理、善良、博爱等一系列优秀品质,懂得尊重世界和他人,并逐渐走向成熟和稳定。相信只要用心和努力,我的人生定会越来越美好。

社区矫正对象JH个案分析 篇7

公民道德规范概述

名词解释

1.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和仁义礼智信伦理道德观念的意思: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译文: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弑君父之事屡有发生,孔子认为这是国家**的主要原因。所以他告诉齐景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复这样的等级秩序,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关于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君主应该成为臣下的表率,父亲应该成为儿子的表率,丈夫应该成为妻子的表率,身处某种位置,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正人先正己,三纲非但不是奴役压迫,反而是对上位者的约束,三纲并非是为臣、子、妻定的,而是给君、父、夫定的!仁义礼智信(简称为五常)

五常

”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

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温良恭俭让

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即处处与人为善。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

温良恭俭让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谦逊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忠孝勇恭廉

忠心、孝悌、勇敢、谦恭、廉洁。指的是人应信守、践行的五种高尚品格。品德之于品性,侧重的是德性,更多的是对人的为人处世原则的概定;品性之于品格,侧重的是性情,更多的是对人的自我性情秉持的概定;品格之于品德,侧重的是风格、人格,更多的是对人的持家理政风格、人格的概定。

社会评价 消极作用

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教育思想至今,中国二千余年的传统文化都是围绕儒家“三纲五常”而来,领导者通过“三纲五常”来规范社会道德使社会各阶层安居乐业。人们遵守道义,而不是遵循某个人的言论和制度,与人性与真理相通。相比今天的社会发展,看上去貌似停滞不前,实际也是一直遵守着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维持了社会的稳定。积极作用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

他山之石——韩国学者赵骏河在他的《东方伦理道德》(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版)一书中对“三纲”解释如下:“纲”具有“模范”的意义,在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中,“君为臣纲”就是说上级是下级的模范,“父为子纲”是说父母是孩子的模范,“夫为妻纲”是说丈夫是妻子的模范。模范具有带头和示范的决定作用,是主导的方面。

赋予“三纲”以“模范”和“示范”的意义,说明在“三纲”的伦理关系中,主导方应该承担起更多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当家作主”既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在“君臣体系”、“父子体系”和“夫妻体系”中,“三纲”体现了整体性、主导性和有效性,如果没有这个“纲”,就难免出现互相推诿、彼此扯皮、责任纠缠不清的问题。有了“三纲”,复杂的社会、家庭关系就会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纲举目张,事半功倍。关于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妇女应有的品德,三从是未嫁从(听从)父、既嫁从(辅助)夫、夫死从(抚养)子,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工)。

古时候为妇女设立的道德标准。男性选择妻子的标准。渊源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天官·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所谓的“三从”,是指: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这里的“从”并不是表面上的“顺从、跟从”之意,而是“辅佐、辅助”的意思。(《仪礼·丧服·子夏传》)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言”,要有知识修养,言辞恰当,语言得体;其次是“容”,即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最后是“工”,即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分工

“内外有别”是传统社会对两性最重要的规范。表现在:(1)位置和分工是以“家(户)门”为界的“男外女内”——男人在外面从政、打仗、服役、种地、打猎、经商等,女人在家内“主中馈(主持饭食酒浆等家务)”、务蚕织,生儿育女、孝敬公婆等。在上层阶级,“外”事是指主持、参与政事军事(也叫“公事”、“大事”),这是男性贵族官僚的特权,妇女不许涉猎,违反了就是“牝鸡司晨,惟家之索”(母鸡打鸣,是家国的不祥之兆)。在下层,农耕社会小农的典型劳动分工就是男耕女织(如牛郎织女的传说)。这种对男女位置和分工的划分,就形成了在居处、活动、交往、行为等日常生活中的内外障隔——“男主外,女主内”,“男女授受不亲”,“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等“男女大防”的礼教。

(2)家庭组织的内外区分正好与位置、分工的分别相反男内女外,男主女从等

新三从四德

新的三从是指从世界、从爱、从己;新的四德是指,文德武德、言娴淑德、品学兼德、修身立德。

从世界:应从宏观角度看整个局势的发展。全球化下,各国竞争更加激烈。中国崛起,在国际上的地位举足轻重。香港虽为国际城市,与中国的关系不可分离。

从爱:应该用爱去化解家庭、工作、社交中的冲突。

从己:人贵有自知之明,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准确定位。[2]

文德武德:社会竞争大,虽然不至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要见多识广、培养专长。

言娴淑德:凡事从他人角度着想,口出慧言,用女性的温柔言语打动人心。品学兼德:善良的品格增加人缘,品位增添魅力;不断学习,追求进步,才能越来越美丽。

修身立德:发掘、善用女性细腻、温婉的特质,面对工作时表现自信、面对生活呈现优雅、面对家庭展现美德。

社区矫正对象JH个案分析 篇8

近期,山潘司法所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表现,酌情为其申请减刑,其中有一名社区矫正对象符合减刑规定。原因有:

1、此社区矫正对象认罪态度好,服从法院判决,悔罪意识强,自觉接受社区矫正相关规定,服从社区矫正组织的管理和教育, 主动配合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教育与监管工作。

2、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主动回报社会,近年来给灾区捐款达到1.2万元。

3、积极支持地区的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利用自己开办企业的优势,吸纳两名社区矫正对象到自己公司就业。

4、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各项公益活动,在南京文明城市期间能主动走上街头,担任文明劝导员。

5、所创办的企业对所在地区经济发展有贡献,去年纳税147万余元。

社区矫正对象JH个案分析 篇9

前 言

欢迎你来到百泉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工作是对管制、缓刑、假释、剥夺政治权利、暂予监外执行等社区服刑人员实施的开放式管理、教育和改造方式,由司法所具体负责组织实施。通过社区矫正,促使每一位社区服刑人员早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并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为了使你更好地接受社区矫正,我们编制了《百泉镇矫正对象须知》,希望能给予你帮助。

希望你在这里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社区矫正的各项管理制度。希望你在社区矫正期间,能与家人和睦相处、与邻里搞好关系、与同事团结友爱,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社会,积极参加组织的各项活动和公益劳动,在矫正中不断改造自我、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最后,希望你与我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多进行思想沟通和交流,尽力为社区多做有益的工作,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乌苏市司法局百泉司法所

2012年1月

第一章 基本知识篇

一、什么是社区矫正?

社区矫正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司法所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公安派出所民警、村委会综治干部和志愿者协助,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二、社区矫正的目的是什么?

社区矫正的目的是落实党对罪犯的教育改造政策,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实现社会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

三、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是哪些人?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对于非监禁刑和行刑制度的有关规定,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下列五种罪犯:

1、被判处管制的罪犯;

2、被宣告缓刑的罪犯;

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具体包括:(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2)、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

4、被裁定假释的罪犯;

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

四、社区矫正工作由哪些人员和部门承担? 社区矫正工作由司法所负责组织实施。

对矫正对象的矫正工作主要由司法行政部门牵头、司法所社区矫正执法人员、公安派出所的民警和其他有关部门的人员组织完成。社区矫正志愿者主要由工作(居住)在社区内、热心于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团体人员、社区服务人员、专家学者、干部、教师、高校学生、矫正对象的近亲属和原工作单位人员组成。

五、社区矫正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1、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规定,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

2、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社区公益劳动,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促使其成为守法公民。

3、为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指引,促使其顺利适应社会。

六、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法律有什么规定?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对因不满十六周岁的社区矫正对象,应当采取有效的帮教措施,协助司法机关做好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可以聘请思想品德优秀,作风正派,热心未成年人教育工作的离退休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协助做好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社区矫正中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歧视。

第二章 行为规范篇

一、基本规范

第一条 拥护宪法,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社区矫正纪律。

第二条 服从管理,接受教育,参加劳动,认罪悔罪。第三条 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学习,爱劳动。第四条 明礼诚信,互助友善,勤俭自强。

第五条 依法行使权利,采用正当方式和程序维护个人合法权益。

第六条 服刑期间严格遵守社区服刑人员基本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管理;

2、未经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3、每个星期一下午5点之前需当面或以电话向司法所报告自己的思想、活动情况;每个月5号到司法所报到并接受谈话教育;并向司法所上交思想汇报一份;

4、会见亲属以外的境外人士或者接受媒体采访,应当报告司法所批准;

5、离开百泉镇(当天往返)应当事前报告司法所,经批准后方可离开;离开乌苏行政区域或离开3日以上的,应向司法所提出书面申请,经乌苏市司法局批准后方可离开,并通报公安派出所备案。迁居的,应当报告司法所,上报乌苏市司法局批准,由司法所转交公安派出所按规定办理;

6、有劳动能力的,每月须参加不少于12个小时的公益劳动;

7、遵守由乌苏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其他具体的监督管理措施。

备注:

一、被判处管制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应当遵守以上规定。

二、被宣告缓刑或者被裁定假释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除遵守以上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缓刑、假释社区服刑人员还必须遵守有关剥夺政治权利方面的规定;

三、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除遵守以上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不得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不得组织或者参加集会、游行、示威、结社活动;

3、不得出版、制作、发行书籍、音像制品;

4、不得接受采访、发表演说;

5、不得在境内外发表有损国家荣誉、利益或者其他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言论;

6、不得担任国家机关职务;

7、不得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的领导职务;

(四)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在社区矫正期间除遵守以上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在司法所指定的医院接受治疗;

2、确因治疗、护理的特殊要求,需要转院或者为方便治疗而进行的其它活动的,应向司法所提出书面申请,经乌苏市司法局批准后方可进行,并通报公安派出所备案;

3、进行除治疗疾病以外的社会活动应当向司法所报告,经司法所批准后方可进行;

4、暂予监外执行的社区服刑人员因严重疾病或者其它特殊情况本人报告有困难的,经司法所同意,司法所将上门听取改造情况;

第三章 其他规范

生活规范

第一条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早睡早起,规律饮食,经常锻炼身体。

第二条 保持个人卫生,按时洗澡、理发、剃须、剪指甲,衣服、被褥定期换洗。

第三条 注重仪表,穿戴整洁,不在公共场合赤膊。第四条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弄虚作假。第五条平等待人,与人为善,乐于帮助他人。第六条 孝敬父母,爱护幼小。

第七条 节俭生活,辛勤劳动,自食其力。第八条 不酗酒,远离毒品。第九条 不打架斗殴,不赌博,不进黄色娱乐场所。第十条 不与不良人员来往,远离违法犯罪。第十一条 不参加迷信活动,不习练、传播有害气功。第十二条 邻里和谐、家庭和睦,争做社区好居民。

学习规范

第十九条 接受法制、道德、形势、政策等思想教育,认清犯罪危害,矫治恶习。

第一条 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配合心理测试,养成健康心理。

第二条 尊重教师,遵守学习纪律,爱护教学设施、设备。

第三条 接受文化教育,上课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争取良好成绩。

第四条 接受技术教育,掌握实用技能,增强就业能力。第五条 阅读健康有益书刊。

第六条 参加文娱活动,增强体质,陶冶情操。

劳动规范

第一条 积极参加劳动。因故不参加劳动,须经司法所批准。

第二条 遵守劳动纪律,服从管理和技术指导。第三条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不违章作业。第四条 爱护设备、工具。厉行节约,减少损耗,杜绝浪费。

第五条 保持劳动现场卫生整洁,遵守劳动管理规定,工具、材料、产品摆放整齐。

第六条 不将危险品、违禁品带进社区。

第七条 完成劳动任务,保证劳动质量,珍惜劳动成果。

文明礼貌规范

第一条 爱护公共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损坏花草树木。

第二条 言谈举止文明。不讲脏话、粗话。第三条 礼貌称谓他人。

社区矫正对象JH个案分析 篇10

[来源: 本站 | 作者: 原创 | 日期:2010年11月1日 | 浏览1245 次] 〖打印本稿〗〖关闭〗【大 中 小】

佳木斯市司法局付茂森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党中央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作出的重大部署,加强社会管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工作,努力创新社区矫正管理工作制度机制,也是非常必要的。所谓创新社会管理,就是采取多种方式,统筹社会资源,鼓励和推动各类社会主体切实履行和承担社会责任,建立健全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体系和机制,切实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而加强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尤其是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的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创新是目前司法行政系统必须着力解决的课题,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直接关系到法制建设的程度,因此,特殊人员的管理创新对于社会管理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就目前特殊人员加强帮教管控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目前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现状

社区矫正是将依法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和刑满释放后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的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者决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做好社区矫正能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要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下关,推进科学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目前特殊人员的管理存在的问题

1、社区矫正对象公益劳动形式单一,不能够充分提高社区矫正对象对劳动的积极性,不能够达到改造教育的目的。

2、完善社区矫正对象惩处机制的问题是一直困绕社区矫正工作的一大难题。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和受大环境的影响,部分群众监督意识已显薄弱,一些社区矫正对象认为只要不进高墙就万事大吉,头脑中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还是被监管的罪犯。尤其是剥权类罪犯,由于主刑(限制人身自由)已执行完毕,在社区进行剥权附加刑的执行,管理上更是有一定的难度,这种人随时有违法犯罪的可能,但在其确实发生犯罪事实之前,我们工作人员有时对其束手无策,法律的严肃性和震慑力受到挑战。

3、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衔接、管理等工作力度不够,不利于未成年矫正对象的改造。

4、对刑释解教人员的信息管理手段落后,脱管、漏管、失控现象还一定程度上存在。长期以来,刑释解教人员的信息管理主要靠安置帮教部门通过监所发函和基层组织调查收集建档、逐级统计上报进行管理,工作量大、时间长、准确率低。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难度大,就业安置问题长期得不到好的解决,造成了不少“三无人员”(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无业可就),也造成了不少人重新走向犯罪道路。

三、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控的几点构思

(一)社区矫正工作必须依法进行。按现行法律,对监外执行罪犯的监控管理执法主体在公安,而具体负责实施社区矫正的最主要机构是司法所,现在将社区矫正的重任加于其身上,必然会出现其司法所人员一时难以适应的情况,这个矛盾不解决,不利于依法治理,建议国家应尽快出台社区矫正法,并积极推动地方政府相关法规的出台。

(二)社区矫正司法行政机关人员的完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在五类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可以采取非监禁措施,对于罪行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的未成年犯、老病残犯,以及罪行较轻的初犯、过失犯等,应当作为重点对象,适用上述措施。同时规定,司法行政机关要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会同公安机关搞好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考察,组织协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和帮助。可见,司法行政机关成为社区矫正的执行主体,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社区矫正刑罚执行的效益。

因此,应扩大社区矫正人员的规模。当然社区矫正体系的完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就国内现有的人员配备也不足以应对社区矫正人才的需要。现在我国大学生正在大量扩招,而岗位却相对不足。可以面向各高校招收符合社区矫正要求的法学、心理学、社会学、护理学等专业的人才,逐步健全体制内的社区矫正人才体系。同时,在体制外大量吸纳社会志愿者加入到社区矫正工作中来。

(三)开展社区管理。社区管理被认为是最有希望的刑罚方法,它融教育刑法思想与赔偿理论与一体,符合刑罚执行的社会化、开放化潮流,它不仅避免了监禁的负作用,也克服了罚金刑因被判刑人贫富不均而潜藏的实质上的不平等。在我国刑罚体系中引入社区服务刑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这将使我国的刑罚结构更为合理、科学。社区服务给未成年犯一个为社会作贡献的机会,当他完成了服务项目后,会产生一种良好的心境,同时也矫正了一些不良的思想和行为。

我国刑事司法政策把未成年罪犯定位于教育改造,确立了“教育为主、惩罚为捕”的基本原则。为了贯彻这基本原则,可以考虑对罪犯中的初犯、偶犯,如果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检察机关在作出不起诉的同时,以“社区服务令”的形式令其到指定社区从事一定时数的无偿劳动,以弥补其违法行为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损害。

(四)将心理治疗应用于社区矫正。人的任何有意识的行为都是受其动机支配的,而每一个动机最深层次的因素是情绪决定的。由此可见,心理问题是违法犯罪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治疗,必须首先要对其的病态心理进行分类。在实践中,较为典型的罪犯主要可以分为未社会化的攻击型、假社会化的亚文化型、不成熟的亚文化型、社会生活能力低下的幼稚型、过度压抑的孤僻型、情绪不稳定的神经质型以及基本社会化的意外情景型等七类。

心理治疗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九种,精神分析治疗法(其主要的观点为决定论的认为行为是受制於心理能量与幼年时性心理事件的影响)、阿德勒学派治疗法(强调人性的正面观点,认为行为受到社会兴趣、追求意义与目标的影响)、存在主义治疗法(在治疗过程中会与当事人探索的主题有自我觉察的能力、自由与责任、追求自我认同与人际关系、追寻意义、焦虑是生存的一种状态及觉察死亡与不存在)、个人中心治疗法(坚信人是自由的、有能力来自我引导,主张治疗者应具备一致、无条件积极关怀、同理心等特质以促进个案的成长)、完形治疗法(以存在与现象学为基础,治疗的目的并不在分析,而是在整合当事人目前存在的内在冲突,有能力去了解与解决早年所受的困扰,进而追求思想、感觉及行为的完整与统一)、现实治疗法(能有自由作自己的选择,重点放在当事人要弄清自己在做什么,并以控制理论来解释人的总和行为)、行为治疗法(运用科学的原理与步骤,使用客观的评量,治疗

方法有一定的原理与步骤,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有极强烈的教导,主要的方法有松弛训练、系统减敏感法、果断训练、自我管理方案等)、认知行为治疗法(认为人们同时具有理性的思考及非理性的思考,认知历程会影响个体行为与情绪,可以经由改变认知历程来改变行为与情绪,具高度的教育与指导性)、沟通分析治疗法(强调早期决定所造成的影响,认为个案有能力作新的决定的能力。藉由分析当事人与他人及自己的沟通型态,即父母、成人及小孩自我状态来教导当事人发现问题所在,并做改变)等。

在对矫正对象的分类治疗中,结合相关的心理治疗理论,针对其不同病态心理进行不同方案的心理治疗,才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对不成熟的亚文化型的未成年犯,应当重在发展他们与成年人的积极、互相信任的关系,帮助他们重新得到社会的关怀,克服他们的社会学习缺陷、掌握文化知识、就业能力。而对过度压抑的孤僻型的罪犯,就应该引导其本能以社会认可的方式进行排解,使其不需要深度压抑自己的冲动。并结合精神分析方法,使其消除神经质的状态。当然,这就要求我国社区矫正体系中必须具有数量相当高而且具有很高水平的心理治疗师,人才问题也是社区矫正必须努力解决的一个难题。

(五)更新观念,落实安置帮教工作。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是预防各种违法犯罪和极端事件的关键。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解决好特殊人群帮教管理问题。

1、完善矫正对象的衔接机制。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在现行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的条件下,更需要各机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和全社会的参与。为此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必须的沟通联系与协调,完善法、检、公、监狱等部门的衔接和监督机制。

2、完善社区矫正基地建设。建立社区矫正对象基地建设,为矫正对象提供临时性的过渡安置、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支持社区矫正工作,对安置矫正对象的企业单位出台优惠政策。

3、强化经费保障。严格按照上级关于司法所建设和经费保障的要求,积极协调试点县(市)区,将司法所的专项工作经费落实到位,加强基层司法所的基础建设,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物资和资金方面的保障。

4、开展理论研讨和业务培训工作。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调查研究和理论研讨,通过主题实践活动、理论研讨会等各种形式交流体会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方式,注重培养选树从事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贡献突出的先进典型和已经顺利回归社会的矫正对象的典型事列,并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其示范作用,为全市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理论支撑。开展业务培训,通过业务讲座、专题研讨、现场演练、观看影像资料和应知应会、模拟应答等方式,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上一篇:经典游戏理论的优缺点下一篇:火锅节促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