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规范制定标准

2024-10-05

山东省规范制定标准(精选8篇)

山东省规范制定标准 篇1

对于不少人反映现在中医医院很难约到推拿师的情况,屠志涛坦言,现在中医药管理局也在探索如何提高技能性人才服务的供应量,更好地满足需求。“现实是有这个供需矛盾存在的,尤其是在城里起码还能享受到推拿服务,到了郊区就没有了,所以多培养技能性人才,面对面服务性的人才来满足需求,这个我们确实在做。”

屠志涛表示,随着中医健康服务业的推广,国家对于从事中医健康服务业人员的资质、服务模式、内容都在规范。“中医的服务还是医疗服务,跟一般的服务还是有区别。现在国家局也在制定一些标准,我们也在配合,在一些区县开展一些试点,怎么对从业人员培训,怎么能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怎么避免一些服务纠纷的产生,这可能还需要很多工作要做。”

至于之后是否会将推拿服务纳入到中医管理的体系中,屠志涛表示,现在中医行政管理部门在牵头,很多部门在合作。“是不是完全把人员都纳入到中医行业来管理,现在还不明确。”

各类中医服务需求量持续猛增

谈到现在中医哪些科目的需求量最大,屠志涛透露,现在各科的需求量都非常大,“从北京来说,内外(服丸)的需求量、中医服务和对一些疑难性疾患需求量都很大。从国际需求来说,像一些肿瘤康复、皮肤病、疼痛性疾患、运动性疾患的需求量也都比较大。在基层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现在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妇科、儿科的需求量也在猛增,因为大家都在追求生活质量,都看到西药的一些副作用,都在推崇我们的自然疗法、绿色疗法,所以方方面面的中医服务需求量都在增加。”

山东省规范制定标准 篇2

1994 年财政部发布了《商品化会计软件评审制度规则》,对会计的软件功能通过事前控制进行规范,之后会计软件开始兴起。但是由于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软件评审逐渐取消。对会计软件功能的管理因此缺少了监督,一度成为空白,而且会计软件种类越来越多,品质良莠不齐,以致会计软件领域频繁出现一些混乱的现象。比如说,有的软件由于漏洞,使得他人可以不留任何痕迹地随意改动会计核算结果;有的软件不使用中文,使会计监督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有的软件不按照会计行业约定俗成的方式处理和输出会计资料,导致监督人员无法理解和判定核算过程的合规性等。也正因为这些混乱不合理现象的存在,财政部为会计软件功能重新确立规范,并通过一定的手段确保这些规定落到实处。明确规定会计软件必须具备的功能,并明令禁止会计软件不得提供某些功能,成为制定“工作规范”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1994 年7 月施行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中就已经对于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与会计数据的安全有过细致明确的规定。这个规范的施行,给发展还不完善的会计软件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很多会计软件开发公司都竞相挖掘完善会计软件的功能,所以现在的会计软件功能都比较完善。所以,在此次“工作规范”的制定中有很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于软件功能的要求较之前的文件减少了很多,并且制定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市场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就不会再强制地要求。这也可以看出来“,工作规范”的内容更加人性化。

除去为了统一会计软件功能及服务标准之外,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另一大特点是以电子资料取代手工记账和纸质会计文件。之前会计资料对纸质文件的要求,导致企业间的交易必定会有纸面文件的传递,整个经济体系交易环节的信息化发展也受到制约,并消耗各类资源,从而阻碍会计工作模式的创新。若无其他原因,而仅仅因为会计资料是电子形式而不被认可,就会使信息化的优势大大缩水。这样,不仅会打击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发展。此次“工作规范”首次从政策制度层面认可电子会计资料的有效性,免除企业对一定范围内会计资料的打印责任。这也与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相统一。在工作规范的制定过程中,企业对会计资料无纸化的呼声十分强烈。

二、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但是中小企业中在会计信息化工作中也暴露了许多问题。

一部分中小企业以财务部颁布的各种规章制度为基础制定了自己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但是都没有做到足够细致。我们都知道,会计核算往往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命脉,但是在很多中小型企业中会计核算制度非常混乱,更有甚者,有的企业内部根本就没有一个严格完整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以至于很多会计的核算不清晰明确。我们通常说,企业账务处理依据的是会计人员精准的工作,可是会计人员有时会为了能够尽快地结束工作而简化工作,做出不准确、不符合标准的账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转及可持续发展。在财政部门发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显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低下,不仅仅是会计工作处理不当、现金管理混乱,而且会计信息有时也会发生舞弊。可想而知,这种情况一定会在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不规范时出现得更加频繁。

在中小企业出现这种问题并不鲜见,这种行为不仅仅会给企业自身的发展造成限制,影响企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损害企业最终的自身利益,也会影响我国经济建设。要想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建立优化节约型的会计工作模式,就必须从源头抓起,因此,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制定与实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案例分析

结合工作中实际出现的问题可以更加明确“工作规范”制定的必要性。现以山东东营的部分企业为例。

山东某电力器材有限责任公司,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东营市,是一家规模不大的传统民营企业,精心致力于电力金具的研发、制造与销售,立足与电力、铁路行业,如今该类产品的供给在此项行业中已占据了龙头地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在国内形成了畅通的供销渠道,公司现正呈现蒸蒸日上的蓬勃发展态势。这家企业虽然引进了会计电算化处理软件,但是由于习惯和观念的束缚、约定俗成的规矩以及过去的一些文件规定,企业会计人员在把数据输入电脑,由电算化软件处理好各项会计核算结果之后,都要将电子资料转化成纸质文件存档或上交。此企业会计报表及各类资料的输出需要消耗纸张、能源损耗、设备损耗,而且还需要很大的空间用于储存这些会计文件。据调查,打印成纸质文件消耗的各类成本大概为每月超过5 000 元,每年为6 万元。由此可以估算出全国企业每年仅因会计资料的打印一项的成本耗费就将超过亿元。

再以另一家企业山东东营某集团公司为例,该集团主要的经营项目有高精铜材加工和销售、废旧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石油机械配件生产销售、聚氨防腐保温工程以及物资进出口贸易。在与这家企业会计人员的接触中,了解该企业会计人员对于会计事项的处理方式。该企业有一名主管会计、两名成本会计、两名出纳。对于会计事项的处理很多都是根据企业老会计多年的经验来完成的,此种账务处理是企业多年的约定俗成的规矩,大体正确没有大的差错就可以。但是这种处理方式在现在看来是不规范的。而且该企业会计档案的保管有专门的档案室,占用非常大的空间,在保管期内也会有各种因素使会计档案有不同程度的损坏。

由此可见,部分企业会计核算制度非常混乱,很多会计核算不清晰明确的现象是确实存在的,这也给企业间会计信息交换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工作规范”的制定是适时的,如果每个企业都能严格遵守“工作规范”的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制度会有规可循,企业的自身利益会得到保障,企业的会计工作会更加简便,我国的经济也将在一个平稳安全的环境中发展。

四、“工作规范”的新亮点

根据上述背景可以得知,我国中小型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混乱,亟待一部专门法规的出台。那么“工作规范”的实施无疑是符合企业会计工作现状的,顺应会计工作发展的,是会计工作人员所需要的。“工作规范”中展现的亮点主要有:

(一)会计档案管理有了新的模式

“工作规范”中的第十二条、第十三条以及第四十条规定,会计软件应当根据国家统一标准提供数据接口,以满足外部会计监督需要。同时,会计软件还应当具有会计资料归档功能,并根据国家有关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提供导出会计档案的接口,保障会计档案的存储格式、元数据采集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企业内部生成的会计凭证、账簿和辅助性会计资料,同时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以不输出纸面资料[1]。

正如上述规范所言,当满足了一定的条件时,企业内部生成的会计凭证、账簿等会计资料可以不输出纸质材料。“工作规范”不要求输出纸质材料,但是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会计电子资料管理系统,实现会计档案的电子化储存和调阅。这一举措不仅避免了纸质材料易损坏,会计档案的空间占用大,而且还减轻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会计纸质材料,节约用纸量,全国企业每年仅此一项就可以节约上亿元,也为保护环境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也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贴切。

(二)会计人员报账有了新的模式

“工作规范”第二十八条规定和第三十四条分别规定:企业应当促进会计信息系统与业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通过业务的处理直接驱动会计记账,减少人工操作,提高业务数据与会计数据的一致性,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财务共享服务,即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价值为目的,以市场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模式[2]。

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可以使得财务业务组织能够达到业务单位和财务单位之间的平衡,保证了财务对业务的支持,也强化了人员的管理。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通过使用同一报账信息平台,使得全国各地的企业可以在经济活动发生后通过在线登陆或多种设备登录的方式完成报账信息的申报。这样一来减少了人工操作,为会计人员减轻了负担,也使得报账便利化、统一化。“工作规范”中有多处提到了把财务操作和风险控制流程嵌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其目的也是为了减少人工操作,使会计工作不再机械、繁冗、复杂[3]。

(三)支付方式有了新的模式

“工作规范”的第二十九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本企业信息系统与银行、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单位信息系统的互联,实现外部交易信息的集中自动处理。

随着货币的形态不断发展,现如今企业的资金支付方式也在逐渐地发展变化,从现金、票据等传统方式过渡为网上银行支付方式。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企业管理者经营理念的转变,很多企业客户都提出了资金集中管理、降低经营成本的财务管理需求,希望能够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资金周转利用效率。网上银行这种支付方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种需求,但尚未解决财务信息与银行账务信息的一致性问题。银企直联系统是一个平台,可以使企业资金管理系统和银行业务系统完成对接,实现企业资金的在线支付,企业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完成与银行之间的实时对账。同时还可以实时掌握企业的整体资金状况和资金周转信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未来会有更多企业使用银企直联系统,这也是“工作规范”的间接优势之一。

五、“工作规范”带来的影响

在“工作规范”颁布实行后,我国企业会计工作在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会计信息化时代,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系统处理的所有重大交易真实有效,所有的会计信息录入都要经过交易授权,且不能篡改。这使得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得到了保障。

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具有开放性和便利性,可以实现利用网络技术对信息发送与接收,达到企业间的数据共享。同时也为其他相关的部门、行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企业的管理者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有效地经营管理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就必须及时掌握各种信息,并要通过控制手段尽量提高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而建立银企直联系统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系统通过确定职责分工,严格各种手续、制度、工艺流程、审批程序、检查监督手段等,可以有效地控制本单位生产和经营活动,使之顺利进行,防止出现差错,保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4]。

山东省规范制定标准 篇3

光伏农业是光伏新能源与高效设施农业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科技综合体,是我国经济低碳、绿色转型发展和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与提档升级的有效方式。

通过标准的制定,一方面可以提高光伏农业的进入门槛,有效避免光伏农业的无序竞争,规范光伏农业市场秩序,促进光伏农业健康有序发展,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整体提升。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光伏扶贫工程、光伏园区投资建设等项目“立项有政策,招标有依据,验收有标准,审计有尺度”,是当前我省落实推进“山东标准”建设,创新标准化机制做法的重要实践。 (秦梦琪)

历下国税局办结全市首笔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业务

本刊讯 近日,156万余元税款退付到山东财经大学账户上,这是全市办結的首笔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业务。

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是经国务院批准,为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促进科技进步,对内资研发机构和外资研发中心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的一项税收优惠政策。因该政策是一定时期的特殊政策,多数纳税人不太了解。历下国税局针对辖区内大专院校研发机构较多的情况,加大宣传力度,让符合条件的研发机构享受到税收优惠。

据悉,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退税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况且山东财经大学是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为此,历下国税局设立了绿色通道,随时受理该校的退税申报。进出口部门人员加班加点,手工录入400多条数据,并优先审核,及时为该校办理了退税。 (武建国 李萍)

山东省规范制定标准 篇4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印发给你们,并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广东的需要;是实现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科学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必然要求;是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各地要切实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转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各地要根据《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20年)》及其实施意见要求和本标准规定,将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结合实际,制定规范化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并大力推进。对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未达到规范化标准的学校,要制定限期改造计划,集中力量加快改造进程,尽快提高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达到规范化标准比例。2007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其他大中城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到80%,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力争达到50%;201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其他大中城市达到100%,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达到80%。

三、各地要切实将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与中小学布局调整、危房改造、生活设施改造、新装备建设、强师兴教等工程结合起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要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四、省建立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完成情况督导制度。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将每年组织对各市、县(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向省人民政府报告各市、县(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完成情况。

广东省教育厅 二○○六年八月十日

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义务教育公办普通中小学校,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改造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另行规定。

第二章

办学条件

第三条

学校有独立的校园。学校生均占地面积,小学不低于18m2,初中不低于23m2。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9.4m2,初中不低于10.1m2。

第四条

学校布局、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标准等符合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要求,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学校内不得有宗教活动场所,不得铺设过境架空高压线。学校周边环境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得与市场、医院太平间、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加油站为邻。与化学、生物、物理等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有游戏机室、歌舞厅、桌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教学区的环境噪声应符合《民用隔声设计规范》。位于交通要道、过境公路旁的学校,应设立交通安全标志。

第五条

小学规模一般不少于6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

初级中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

第六条

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校舍、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及仪器设备、图书。

(一)校舍

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宿舍)6m2,初级中学8m2。学生宿舍小学生均建筑面积4 m2,初级中学4.5 m2。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每个教学班必须有普通教室1间。学校有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可由具有视听功能的计算机室代替)、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多媒体综合电教室、图书室(馆)(包括藏书室、阅览室)、仪器及器材储存室、广播室、团(队)室、心理辅导室、卫生室、综合档案室等。31班以上初级中学须增设计算机室和语言实验室各1间。小学还须设有科学实验室。初级中学还须设有理、化、生实验室(包括准备室、仪器室、储存室,初中19班以下生物实验室可与化学实验室合设)。办公用房:学校设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会议接待室等。生活服务用房:学校须设置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厕所。根据实际需要,设置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食堂、浴室、学生宿舍、单身教工宿舍。

(二)运动场地、体育设施、器材

生均运动场地面积,小学不低于11.6 m2,初中不低于10m2。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5 m2,初中不低于4.3m2。小学18班以下须设10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小学18班以上、初中24班以下须设20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初中25班以上设400米环形田径场一个。小学和初级中学须按规模设置一定数量的篮球、排球场。中心城区小学确无条件的,至少须按有关标准设置篮球场两个及60米直道田径场一个。

体育器材按照省有关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标准配备。

(三)教学仪器设备、设施

学校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国旗旗杆,旗杆要直立,国旗要合乎规定,无破损、无污迹。课室及功能室正面墙上要悬挂国旗。学校须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校规模,配备常规教学仪器、器材及信息技术教育设备。18个班以上小学和初级中学按照国家一类标准配备,其它小学按二类标准配备。

计算机室按标准班额每人一台配备计算机,保证教学时学生单人单机;有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平台,有供教师使用的计算机。有条件的学校逐步建立校园网。

(四)图书

生均藏书量小学20册以上,初中25册以上,并有一定数量的教参资料、工具书和报刊。每年新增图书比例不少于藏书量标准的1%。

第七条

按上级核定的编制和任职资格规定配备教职工。校长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小学校长有大专学历或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初中校长有本科学历或中学一级教师职称。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应分别持有小学、初中《教师资格证书》,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99%以上,其中大专学历以上占50%以上,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90%以上,其中本科学历的占一定比例。600人以上的学校须配备具有执业医师或执业护士资格的专职卫生技术人员,配备获C级以上培训证书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第三章

学校管理

第八条

学校具备法人条件,取得法人资格,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九条

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以人为本,根据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办学,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和章程。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维护学生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学校全面工作。学校应按规模内设分管教学、后勤等工作机构。规模较大的学校应设学科组、年级组。机构职能和人员职责由学校规定。

第十一条 学校建立健全校长办公会议制度,研究决定学校重大事项。学校须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学校发展规划、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学校章程的制定和修改、涉及教职工权益的重大事项等须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校长要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地方和学校基层组织,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校长要发挥民主党派、工会、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

第十二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部门岗位责任制。年级组、学科组、图书馆、实验室、档案室等都要有明确的管理要求和责任人。

第十三条

学校按有关规定建立教职工人事管理制度,实行教师聘任制。

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学校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学校建立健全教职工业务考核制度,完善教职工激励制度,奖励认真履行职责的优秀教师。

第十四条

学校应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支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和对外交流,保护教职工的合法权利。

教职员工应服从学校安排,自觉履行岗位职责,为人师表,参加政治和业务学习,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和有关教育教学活动。

第十五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自觉接受上级教育、财政和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合理使用经费,提高办学效益。

第十六条

学校须建立健全对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体器材、生活设施和卫生设施、安全设施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使用效率。

第十七条

学校应当遵守有关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及时消除隐患,预防发生事故。学校实行安全工作校长负责制,并设立保卫机构。学校食品卫生、设施、消防、用电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定期组织安全检查,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财务室、档案室、食堂、宿舍、各类专用教室、传达室等场所有专人负责管理。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活动均有明确的安全责任人和安全防范措施,保障师生安全。寄宿制学校要加强校园治安巡逻,节假日要安排人员值班、护校。

学校应因地制宜地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师生自救自护能力,及时发现和排除各类安全隐患;有专人负责卫生和安全工作,建立师生健康卡片,组织师生定期或不定期体检。

第十八条

学校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服务区域,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实行常态编班,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学校应规范学籍管理工作,配备学籍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学生转学、休学、复学、升级、留级、跳级制度和学生异动情况报告制度。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第十九条

学校须落实校务公开制度。校务公开的内容、形式、程序等须符合校务公开的有关规定。第四章

教育教学

第二十条 学校应当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均应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第二十一条

教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

第二十二条

学校须按国家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省教育行政部门公布的校历安排课程,组织教育教学。课时符合国家规定。学校须使用经国家或国家授权的省级教材审定部门审定的教材。学校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学校应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第二十三条

学校须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通过德育课程和专题教育,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开展行为规范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展法制教育,增强遵纪守法观念,预防和减少在校学生违法犯罪。学校要严格执行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学校教职工应热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重视体育和美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的法规。

学校通过体育课及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学校应开设音乐、美术课,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其他学科应发挥各自的美育功能。美育要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提出服饰、仪表、语言、行为等审美要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树立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环境绿化、干净、整洁、美观、有序,校园文化环境注重教育性、科学性、有特色,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二十五条 学校应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感情,引导小学生学会自我服务、参加家务劳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组织中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公益劳动和适当的生产劳动。

第二十六条

学校应每年举办全校性综合文体活动。

第二十七条 学校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实践基地,利用当地青少年宫、科技馆(站)、文化宫(站)、图书馆(室)等校外教育和活动场所,加强对学生课外校外活动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文化体育文娱活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合理安排好学生的课余时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竞赛、评奖活动及校外活动应遵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八条

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庭、社区的联系,共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学校应成立家长委员会,收集家长的意见、建议,方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家校共同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第二十九条

每个教学班须配备班主任。班主任负责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和组织好班集体活动,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了解和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做好学生综合评价工作,协助各科任教师共同教书育人。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主动保持与家长的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区的表现,学校要建立和健全班主任家访制度,班主任每学年到每个学生家庭访问应不少于1次,要通过多种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情况,共同商量教育孩子的有关问题。

学校应组织班主任学习培训和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提高班主任的素质和工作能力。建立和完善班主任津贴制度和奖励制度,定期表彰优秀班主任。

第三十条 学校须实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考核制度,以课程标准和《中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对学生在校期间品德、智力、体质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第三十一条

学校应建立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制度,健全学科组教研制度、年级组集体备课以及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制度。

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推广科研教研成果。主动开展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三十二条

学校应健全学生、家长投诉受理、处理机制。学生本人或其家长可以对学校工作提出批评或建议。

学生本人或其家长对评价结果有不同看法的,可以向班主任或科任老师提出意见或建议。认为评价结果不公正的,可以向学校提出书面意见,学校应当受理,并限期答复。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普通中小学校参照本标准执行。

第三十四条

本标准中的“以上”“不少于”均包括本数(级),“以下”“低于”均不包括本数(级)。

第三十五条

本标准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

粤教基„2009‟95号

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财政局(委),各县(市、区)教育局、财政局:

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为进一步贯彻省政府《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实施意见(2004-201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办„2009‟26号)精神,落实《广东省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粤发改资„2009‟202号)的有关要求,有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就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目标任务 我省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经过3至5年的努力,使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基本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以至地区之间义务教育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进一步提高,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水平义务教育的要求。具体任务是:

―提高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标率。到2011年,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中等以上城市义务教育学校100%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并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其余地区完全小学和初级中学基本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2015年,全省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达到规范化学校标准。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学校布点、班额、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各场室及设施设备、师资学历达标率等全面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有关要求。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特别是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三室一场五有”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和生活设施。到2011年,全省独立建制的农村中小学有基本满足教学需要的“三室一场”:标准配置教室、实验室(包括电脑室、语音室和小学的功能室)、阅览室和运动场(包括必要的运动器材);生活设施实现“五有”:有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有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厕所、有可供教师工作休息的住房,寄宿制学校还要有符合安全标准的学生宿舍、有符合卫生标准的学生食堂。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执行国家和省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加强学校管理工作,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学校,应按照国家关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标准,与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同步进行布点与建设,并纳入当地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率统计。

二、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工作措施和要求

(一)认真做好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科学规划。各级政府要将规范化学校建设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加强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和改造的统筹。要根据生源情况、学校布点、学校规模和发展前景等因素,制定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总体工作目标和科学规划。城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布点要根据常住人口分布情况和城市发展规划,按照就近入学和相对集中的原则确定。农村规范化学校的布点要在保证学生顺利入学的前提下按照适度集中的原则确定,集中力量办好规模较大的小学。常住人口规模较小的乡镇原则上集中力量办好中心小学。规模较大的乡镇集中办中心小学和1-2所片中心小学。常住人口规模特大的乡镇要根据人口分布状况,集中办若干所镇、片中心小学。初中原则上集中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办学,一般规模的乡镇办1所初中,较大乡镇可保留2所初中,常住人口规模特大的乡镇集中办若干所初级中学。镇、片中心小学和初中要按照省有关标准和要求,建成规范化学校。规范化学校覆盖率的计算将以规划保留的完全小学和初中为基数。农村保留的初小和教学点要纳入乡镇中心小学或片中心完小统筹管理,保障正常运作并逐步提高办学质量。

鼓励和支持各地在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学校办学模式改革,采取合并、一校多区或集团办学等形式,实行优质公办学校与薄弱学校联体办学,加快规范化学校建设进程,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二)建立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一校一案”制度。一是各市、县要对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情况进行全面摸查,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的通知》(粤教基„2006‟92号),逐条对照,找出各校存在的差距,逐校登记造册。二是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对各校存在的问题和差距进行汇总分析,并结合实际,制定全市、县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总体实施方案、步骤、工作措施以及各校的建设目标、整改任务和具体计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三是学校要细化规范化学校建设的各项工作,按规范化学校标准逐条列出整改的任务、时间和责任人。

(三)坚持“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兼顾并重。要对照《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办学条件的改善以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三室一场五有”工程为重点,着力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存在的教室配置不齐全,课桌破旧,照明不足,卫生条件较差,实验室、功能室的仪器设备和体育器材缺乏,运动场、教师工作用房缺口较大,校园脏乱等问题,全面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和生活设施。做好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要切实落实好课程计划,规范办学行为。实施和谐校园行动计划,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抓好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校园净化、美化、绿化建设,加强安全卫生设施建设和校园管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确保师生安全,创建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要深化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教师培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四)将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与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学校布局调整、教育强镇、强县(区)建设以及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推进规范化学校建设过程中,要同时按照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有关标准,做好校舍防震抗灾工作。规范化学校建设专项资金安排要以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并正式通过的学校布点规划为依据,要优先安排规划保留的初中、中心小学或规模较大的片中心完小,不安排规划撤并的学校。教育强镇、强县(区)以及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的申报、评估和验收要以完成规范化学校建设任务为前提。

三、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政府要切实把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要以县级政府为主组织实施,以镇为单位全面推进。地级市要根据省提出的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目标和任务,对辖区内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协调各县(市、区)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各乡镇要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县级政府要成立由政府办、发展改革、财政、建设、国土、教育、交通等部门参加的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局。要建立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制度,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对规范化学校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

(二)加大投入,确保规范化学校建设所需资金。各地财政要加强对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各项资金的统筹,调整支出结构,加大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投入。进一步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有关政策。要确保教育费附加和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教育部分主要用于义务教育学校建设。积极鼓励捐资助学活动,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2009年-2012年,省财政将整合部分中央奖补资金和省本级义务教育专项资金,通过竞争性分配方式奖补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具体办法另行制定。2013年以后待资金落实后原则上参照以上办法执行。

(三)加强督导检查。各地级以上市教育局要根据《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制定具体明确的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的验收办法,定期组织对辖区内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标情况进行验收。在验收过程中,要认真对照《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试行)》,严格坚持标准。对原已评上等级的学校,也须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验收。省将建立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情况督导公布制度。每年12月底前,各市要将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覆盖情况,包括义务教育学校总数、通过验收的规范化学校数等,报省教育厅。省将不定期对各地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情况进行抽查,并公布检查结果。要将完成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的情况作为评估教育强镇、教育强县以及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的重要内容,凡未完成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任务的,不得申报教育强镇、教育强县或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区)。珠三角地区7市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的达标情况要作为考核当地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成效显著,按时或提前完成建设任务的县(市、区),要给予表彰奖励。对未按时完成建设任务或挤占、挪用、截留、滞留专项资金或弄虚作假、套取省规范化学校建设专项资金的,必须严肃查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

制定严密措施、规范镇村建设用地 篇5

近日,夏庄镇党委政府组织镇包片领导、各村支部书记召开了规范镇村建设用地会议,通过制定一系列严密的措施规范该镇的违法、违规用地。

一、把握两个关口

两个关口,即:

1、审核关口。各村各单位只要搞非农业建设必须由村委审核和镇包片领导审核;

2、规划管理关口。规划管理关口即查看该宗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制定四项制度

镇党委政府对各村制定了部门协作、一票否决、通报、告知约谈制度。

1、部门协作。镇政府组织国土、规划建设办公室、执法局、派出所各单位共同协作,凡是未通过两个关口的违法违规用地,由各部门协作,该拆除的拆除,该补办手续的补办手续;

2、一票否决。在村庄范围内,只要有三宗以上违法用地实行一票否决;在一般农田上搞非农业建设,只要一宗就一票否决。在基本农田上搞非农业建设一票否决,并且拆除违法建筑。包片领导对党委政府写出书面检查。

3、通报制度。通过镇村建设办公室和国土分局巡查,每半月一次通报,对通报的单位、村,按照制定的制度严格处理;

四、告知、约谈制度。凡是在夏庄镇区域内的违法违规用地及未通过两个关口审批的违法用地实行告知和约谈制度。首先,是告知违法用地个人,告知其所占地的性质,违法原因;其次是告知村委,对村委审批未通过的告知其原因,整改措施。告知后,若该个人、村委在规定的时间内仍整改不到位的由镇长约谈,由镇长约谈仍整改不到位的由党委书记实行戒勉谈话,确保整改到位

三、加强宣传、明确责任。

通过召开会议,各村要加强宣传,对各村宣传范围内的违法、违规用地做到宣传到位、整改到位,并将各村支部书记确定为第一责任人。

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 篇6

【发布文号】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1号 【发布日期】2017-05-16 【生效日期】2017-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41号

《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已经2017年2月24日国家税务总局第1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

2017年5月16日

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工作,落实税收法定,促进税务机关依法行政,保障税务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税务机关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税收规范性文件,是指县以上税务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规定程序制定并发布的,影响税务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在本辖区内具有普遍约束力并反复适用的文件。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税务部门规章,不属于本办法所称的税收规范性文件。

第三条 税收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查、决定、发布、备案、清理等工作,适用本办法。第四条 制定税收规范性文件,应当坚持科学、民主、公开、统一的原则,符合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上级税收规范性文件的规定,遵循本办法规定的制定规则和制定程序。

第五条 税收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税收开征、停征、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事项,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其他不得由税收规范性文件设定的事项。经国务院批准的设定减税、免税等事项除外。

第六条 县税务机关制定税收规范性文件,应当依据法律、法规、规章或者省以上税务机关税收规范性文件的明确授权;没有授权又确需制定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应当提请上一级税务机关制定。

县以下(不含本级)税务机关以及各级税务机关的内设机构、派出机构、直属机构和临时性机构,不得以自己的名义制定税收规范性文件。

第二章 制定规则

第七条 税收规范性文件可以使用“办法”“规定”“规程”“规则”等名称,但是不得称“条例”“实施细则”“通知”“批复”等。

上级税务机关对下级税务机关有关特定税务行政相对人的特定事项如何适用税收法律、法规、规章或者税收规范性文件的请示所作的批复,需要普遍适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制定规则和制定程序另行制定税收规范性文件。

第八条 税收规范性文件应当根据需要,明确制定目的和依据、适用范围和主体、权利义务、具体规范、操作程序、施行日期或者有效期限等事项。

第九条 制定税收规范性文件,应当做到内容具体、明确,内在逻辑严密,语言规范、简洁、准确,避免产生歧义,具有可操作性。

第十条 税收规范性文件可以采用条文式或者段落式表述。

采用条文式表述的税收规范性文件,需要分章、节、条、款、项、目的,章、节应当有标题,章、节、条的序号用中文数字依次表述;款不编序号;项的序号用中文数字加括号依次表述;目的序号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表述。

第十一条 上级税务机关需要下级税务机关对规章和税收规范性文件细化具体操作规定的,可以授权下级税务机关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被授权税务机关不得将被授予的权力转授给其他机关。

第十二条 税收规范性文件由制定机关负责解释。制定机关不得将税收规范性文件的解释权授予本级机关的内设机构或者下级税务机关。

税收规范性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制定机关应当及时作出解释:

(一)税收规范性文件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具体含义的;

(二)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后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明确适用依据的。

下级税务机关在适用上级税务机关制定的税收规范性文件时认为存在本条第二款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提请制定机关解释。

第十三条 税收规范性文件不得溯及既往,但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税务行政相对人权利和利益而作出的特别规定除外。

第十四条 税收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税收规范性文件发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执行的,可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与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机关决定配套实施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其施行日期需要与前述文件保持一致的,不受本条第一款、第二款时限规定的限制。

第三章 制定程序

第十五条 税收规范性文件由制定机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起草。内容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部门的,由制定机关负责人指定牵头起草部门。

第十六条 各级税务机关从事政策法规工作的部门或者人员(以下统称“政策法规部门”)负责对税收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包括合法性审查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合规性评估。

未经政策法规部门审查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办公厅(室)不予核稿,制定机关负责人不予签发。第十七条 起草税收规范性文件,应当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听取基层税务机关意见。对税务行政相对人权利和义务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税收规范性文件,除实施前依法需要保密的外,起草部门应当听取公众意见。必要时,起草部门应当邀请政策法规部门共同听取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书面、网上征求意见,或者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等多种形式。

第十八条 起草税收规范性文件,应当明确列举拟被该文件废止的文件的名称、文号以及条款,避免与本机关已发布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相矛盾。

同一事项已由多个税收规范性文件作出规定的,起草部门在起草同类文件时,应当对有关文件进行归并、整合。

第十九条 税收规范性文件送审稿应当由起草部门负责人签署后,送交政策法规部门审查。送审稿内容涉及征管业务及其工作流程的,应当于送交审查前会签征管科技部门;涉及其他业务主管部门工作的,应当于送交审查前会签相关业务主管部门;未按规定会签的,政策法规部门不予审查。

起草部门认定送审稿属于重要文件的,应当注明“请主要负责人会签”。第二十条 起草部门将送审稿送交审查时,应当一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起草说明,包括制定目的、制定依据、必要性与可行性、起草过程、征求意见以及采纳情况、对税务行政相对人权利和利益可能产生影响的评估情况、施行日期的说明、相关文件衔接处理情况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二)税收规范性文件解读稿,包括文件出台的背景、意义,文件内容的重点、理解的难点、必要的举例说明和落实的措施要求等;

(三)作为制定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税收规范性文件纸质或者电子文本;

(四)会签单位意见以及采纳情况;

(五)其他相关材料。

按照规定应当对送审稿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的,起草部门应当提供相关审查材料。

第二十一条 制定内容简单的税收规范性文件,起草部门在征求意见、提供材料等方面可以从简适用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二十条的规定。

从简适用第二十条的,不得缺少起草说明和税收规范性文件解读稿。第二十二条 政策法规部门应当就下列事项进行合法性审查:

(一)是否超越法定权限;

(二)是否具有法定依据;

(三)是否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上级税务机关税收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四)是否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其他不得由税收规范性文件设定的事项;

(五)是否违法、违规减损税务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或者违法、违规增加其义务;

(六)是否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制定规则或者程序;

(七)是否与本机关制定的其他税收规范性文件进行衔接。

对审查中发现的明显不适当的规定,政策法规部门可以提出删除或者修改的建议。

政策法规部门审查过程中认为有必要的,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相关各方意见。

第二十三条 政策法规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审查意见:

(一)认为送审稿没有问题或者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提出审查通过意见;

(二)认为起草部门应当补充征求意见,或者对重大分歧意见没有合理说明的,退回起草部门补充征求意见或者作出进一步说明;

(三)认为送审稿存在问题,经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后,退回起草部门。

第二十四条 政策法规部门应当根据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对送审稿进行合规性评估,并提出评估意见。

第二十五条 送审稿经政策法规部门审查通过的,按公文处理程序报制定机关负责人签发。第二十六条 送审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由起草部门提请集体讨论决定:

(一)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或者对税务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税收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

(二)审查存在不同意见且协商未达成一致的。

第二十七条 税务机关牵头与其他机关联合制定涉税文件,省以下税务机关代地方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政府起草涉税文件,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将文件送审稿或者会签文本送交政策法规部门审查。

经其他机关会签后,文件内容有实质性变动的,起草部门应当重新送交政策法规部门审查。第二十八条 税收规范性文件应当以公告形式发布;未以公告形式发布的,不得作为税务机关执法依据。

第二十九条 制定机关应当及时在本级政府公报、税务部门公报、本辖区范围内公开发行的报纸或者在政府网站、税务机关网站上刊登税收规范性文件。

不具备本条第一款所述发布条件的税务机关,应当通过公告栏或者宣传材料等形式,在办税服务厅等公共场所及时发布税收规范性文件。

第三十条 制定机关的起草部门和政策法规部门应当及时跟踪了解税收规范性文件的施行情况。对实施机关或者税务行政相对人反映存在问题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应当进行认真分析评估,并及时研究提出处理意见。

第四章 备案审查

第三十一条 税收规范性文件应当备案审查,实行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第三十二条 省以下税务机关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应当自发布之日起30日内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报送备案。

省税务机关应当于每年3月1日前向国家税务总局报送上一本辖区内税务机关发布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

第三十三条 报送税收规范性文件备案,应当提交备案报告和以下材料的电子文本:

(一)税收规范性文件备案报告表;

(二)税收规范性文件;

(三)起草说明;

(四)税收规范性文件解读稿。

第三十四条 上一级税务机关的政策法规部门具体负责税收规范性文件备案登记、审查、督促整改和考核等工作。

业务主管部门承担其职能范围内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并按照规定时限向政策法规部门送交审查意见。

第三十五条 报送备案的税收规范性文件资料齐全的,上一级税务机关政策法规部门予以备案登记;资料不齐全的,通知制定机关限期补充报送。

第三十六条 上一级税务机关对报送备案的税收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查时,可以征求相关部门意见;需要了解相关情况的,可以要求制定机关提交情况说明或者补充材料。第三十七条 上一级税务机关对报送备案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应当就本办法第二十二条所列事项以及是否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进行审查。

第三十八条 上一级税务机关审查发现报送备案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存在问题需要纠正或者补正的,应当通知制定机关在规定的时限内纠正或者补正。

制定机关应当按期纠正或者补正,并于规定时限届满之日起30日内,将处理情况报告上一级税务机关。

第三十九条 对未报送备案或者不按时报送备案的,上一级税务机关应当要求制定机关限期报送;逾期仍不报送的,予以通报,并责令限期改正。

第四十条 税务行政相对人认为税收规范性文件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税收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可以向制定机关或者其上一级税务机关书面提出审查的建议,制定机关或者其上一级税务机关应当依法及时研究处理。

有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权的税务机关应当建立书面审查建议的处理制度和工作机制。

第五章 文件清理

第四十一条 制定机关应当及时对税收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形成文件清理长效机制。清理采取日常清理和集中清理相结合的方法。第四十二条 日常清理由业务主管部门负责。

业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立法变化以及税收工作发展需要,对税收规范性文件进行及时清理。第四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制定机关应当进行集中清理:

(一)上级机关部署的;

(二)新的法律、法规颁布或者法律、法规进行重大修改,对税收执法产生普遍影响的。第四十四条 集中清理由政策法规部门负责牵头组织,业务主管部门分工负责。

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列出需要清理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并提出清理意见;政策法规部门应当对业务主管部门提出的文件目录以及清理意见进行汇总、审查后,提请集体讨论决定。

清理过程中,业务主管部门和政策法规部门应当听取有关各方意见。

第四十五条 对清理中发现存在问题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机关应当分类处理: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宣布失效: 1.调整对象灭失;

2.不需要继续执行的。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宣布废止: 1.违反上位法规定的; 2.已被新的规定替代的; 3.明显不适应现实需要的。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修改: 1.与本机关税收规范性文件相矛盾的; 2.与本机关税收规范性文件相重复的; 3.存在漏洞或者难以执行的。

税收规范性文件部分内容被修改的,应当全文发布修改后的税收规范性文件。

第四十六条 制定机关应当及时发布日常清理结果;在集中清理结束后,应当统一发布失效、废止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目录。上级税务机关发布清理结果后,下级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对本机关制定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相应进行清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税收规范性文件的解释、修改或者废止,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 各级税务机关负有督察内审职责的部门应当加强对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工作的监督。

第四十九条 税收规范性文件合规性评估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家税务总局另行制定。

第五十条 本办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令第20号公布)同时废止。

山东省规范制定标准 篇7

一、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 经过许多制度研究者的完善, 已经从诺思 (1990) 开创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 形成了一个关于制度路径依赖过程的基本分析框架 (皮天雷, 2009) 。Woerdman (2004) 认为, 制度变迁过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制度路径依赖过程有其特殊的含义, 在确定形成制度路径依赖的各种自增强机制时, 要和技术路径依赖过程进行区别。伍尔德曼分析了转换成本、递减的运行成本、网络外部性、学习效应、适应性预期、正式的法律约束、非正式的文化约束、既得利益约束、人们的主观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十种自增强机制发挥作用的途径, 提供了判别自增强机制的方法, 并且对这十种自增强机制在制度路径依赖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如图1所示) 。

Woerdman认为转换成本、运行成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造成制度锁定的关键因素, 正式的法律约束、非正式的文化约束和既得利益约束不直接造成制度锁定, 但它们决定了转换成本的大小, 从而起到强化或者减弱制度锁定效应的作用, 网络外部性和学习效应也不直接造成制度锁定, 它们决定运行成本的大小, 人们的主观理解和适应性预期是更次要的机制, 它们通过影响以上八种机制起作用。各种自增强机制之间并不相互排斥, 它们彼此影响, 以复杂的方式形成合力, 推动动态系统走向路径依赖。

基于对自增强机制的认识, 诺思 (1990) 认为路径依赖有两种极端形式:一种是一旦走上了某一条路径, 系统的外部性、组织的学习过程及主观模型便会强化这一轨迹, 一种适应性的有效制度演进轨迹将允许组织在环境的不确定下选择最大化目标, 进行试验, 建立反馈机制, 去识别并消除无效的选择, 保护组织产权, 进而促进长期的经济增长;另一种是在起始阶段带来报酬递增的制度, 当阻碍了生产活动的发展并从中获利的利益集团为了既得利益尽力维护它, 此时这个社会陷入无效制度安排, “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而导致停滞。诺斯认为, 除这两种制度变迁的极端形式外, 还有其他一些中间性的情形和方式。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 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其原因是:制度变迁过程与技术变迁过程一样, 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制度变迁一旦走上某一路径, 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所以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沿着既定的路径, 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变化可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迅速优化;也可能顺着原来错误路径往下滑, 甚至被“锁定”在某种无效率的状态下而导致停滞。一旦进入了锁定状态, 要脱身而出就会变得十分困难, 要打破这种制度“锁定状态”, 其条件取决于形成自我强化机制的各种因素的性质。因此, 路径依赖对制度变迁有极强的制约作用, 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制度变迁也不例外。

二、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的困境

路径依赖理论提醒我们在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制定过程中不要忘记历史。在审计准则的制定方面, 国家审计准则的提供机构是国家审计署, 内部审计准则的提供机构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提供机构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这种审计准则的提供模式决定了在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提供方面也是由不同准则机构各自提供与信息系统审计相关的准则。伍尔德曼 (2004) 认为转换成本、运行成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造成制度锁定的关键因素。在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制定方面同样如此。在我国, 信息系统审计还未纳入到强制审计的范畴, 在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制定方面缺乏必要的动力机制, 审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审计准则制定方面的重点还是在财务审计方面, 各种资源也主要投向财务审计准则的制定, 还未转移到对产生财务信息的信息系统审计上来, 导致审计准则制定机构在制定与颁布信息系统审计规范方面的能力相当有限。若要转向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制定, 现有的准则制定资源不能满足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制定, 准则制定机构必然会重新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 带来大量的转换成本, 同时, 国家对资本市场和财务审计的关注也使得将资源投入到财务审计准则会得到更多的收益, 这种收益主要是指社会收益。在运行成本方面, 由于学习效应和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也会使得准则制定机构相同的资源投入到财务审计准则所带来的效益会高于投入到信息系统审计规范所带来的效益。由于转换成本、运行成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造成制度锁定的关键因素, 当前审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各种自增强机制, 有利于财务审计准则的制定, 而不利于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制定。因此, 也不难理解我国的信息系统审计主要目标是“真实、合法、效益”的原因。

无论是在国家审计、内部审计, 还是在注册会计师审计中, 信息系统审计的主要内容、目标等方面只是文字表述上存在着差异, 而在实质内容上不存在任何差别。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具有同质性, 内审协会、国家审计署和中注协所提供的审计准则都是同质产品。若一方提供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系统审计规范, 则其他方可引用现成的信息系统审计规范, 但提供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机构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而将这些审计准则制定资源用于财务审计准则的制定将获得更大的收益。假设制定信息系统审计规范所带来的收益为S, 制定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由于大量的转换成本和运行成本的存在, 使得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的成本为C1, 而信息系统审计规范这种公共品具有同质性, 可以完全模仿, 假设模仿现有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基本上不花费任何成本, 假设模仿成本为C2, 且C2S-C1, 由不存在任何转换成本, 且运行成本低于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制定, 此时所带来的收益S'将大于S-C1。因此,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如右上表所示的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的“囚徒困境”。由于存在S'>S-C1和S+△S-C2>S-C1, 则审计准则制定机构甲和乙的最佳策略组合为 (模仿, 模仿) 。这种策略组合也使得我国在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方面始终是渐近的方式, 处于制度“锁定”状态。若不打破这种制定的“锁定”, 信息系统审计规范供给与需求不均衡的状态将持续下去, 不能很好地引导信息系统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 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缺乏的现状也不会得到改善。

三、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的路径选择

1. 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制度变迁模式。

通过对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路径依赖问题进行分析可知, 各种自增强机制也使得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制定也倾向于渐进式的模式。1993年, 国家审计署颁布《审计署关于计算机审计的暂行规定》, 而事隔15年之后, 我国才于2008年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颁布真正意义上的信息系统审计规范, 即《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8号———信息系统审计》, 其间所发布的与信息系统审计相关的规范也屈指可数。若继续采用这种模式制定信息系统审计规范, 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制度变迁过程将相当缓慢, 不能适应信息系统审计实践发展的要求。

制度变迁根据变迁是由一个 (群) 人自发引起还是由政府法令强制推行的可划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诺斯 (1994) 认为制度变迁的一般过程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 形成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一行动集团, 即对制度变迁起主要作用的集团; (2) 提出有关制度变迁的主要方案; (3) 根据制度变迁的原则对方案进行评估和选择; (4) 形成推动制度变迁的第二行动集团, 即起次要作用的集团; (5) 两个集团共同努力去实现制度变迁。根据充当第一行动集团的经济主体不同, 可以把制度变迁分为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和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所谓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 是指由个人或一群人, 受新制度获利机会的引诱, 自发倡导、组织和实现制度变迁, 又称为诱致性制度变迁, 其特点可以概括为: (1) 赢利性, 即当只有制度变迁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 有关创新群体才会推进制度变迁; (2) 自发性、诱致性制度变迁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从局部到整体的制度变迁过程, 因而制度的转换、替代、扩散都需要时间, 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谓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 是指由政府充当第一行动集团, 以政府命令和法律形式引入和实行的制度变迁, 又称为强制性制度变迁。

制度变迁选择何种方式, 主要取决于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力结构和社会的偏好结构 (诺思, 1999) 。我国信息化资金投入的逐年增加以及令人担忧的网络安全问题已经使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制定提上的日程。信息系统审计规范体系包括正式制度安排和非正式制度安排, 其中正式制度安排包括即信息系统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其他信息系统审计规范, 非正式制度安排则包括伦理道德、传统文化、风俗习惯、意识形态以及基本价值观等 (刘杰, 2010) 。在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制度变迁模式方面, 政府应综合考虑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的优点与缺点。当前条件下, 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正式制度安排若采用诱致性的制度变迁模式, 各种自增强机制的存在会造成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的制度“锁定”, 而采用强制性的制度变迁, 可以打破制订“锁定”的先决条件, 加速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制定进程。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具有渐进性和诱致性特征, 不受权威机构控制, 也不会发生剧烈波动, 非正式制度的演化比较缓慢, 而正式制度则可以迅即改变。同时, 国家的强制力可以用节约交易费用 (Arrow, 1969) 。因此, 笔者认为我国当前信息系统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和审计质量控制准则的制度变迁应采用强制性的制度变迁模式。采用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之后, 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机构之间的组织际关系将如图2所示:

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内审协会以及审计署中抽出与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相关的人力、物力等, 整合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的资源, 成立类似于ISACA的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机构专门制定信息系统审计职业道德规范、信息系统审计规范以及审计质量控制准则, 用于指导和规范信息系统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这也符合国家审计署《2006年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与《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整合审计资源的思想。与此同时, 信息系统审计是技术性较强的审计活动, 若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对信息技术管理、控制与安全等方面的了解或者信息技术人员缺乏对审计的了解, 都将增加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本, 甚至会导致信息系统审计的失败。鉴于信息系统审计的这种特殊状况,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应加强与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委员会, 特别是下属的审计准则委员会的沟通与协调, 配合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与信息系统审计相关的审计指南, 提升内部审计人员以及信息技术人员对信息技术管理、控制、安全以及审计知识方面的了解程度, 从而达到降低审计成本、提升信息系统审计成功率的目的。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在执行具体审计活动时, 若发现信息系统审计规范以及与信息系统审计相关审计指南的不足之时, 应建立反馈机制将意见和建议直接反馈给审计准则委员会, 以利于其对相关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修改。

2. 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的资源依赖与路径选择。

资源依赖理论的基本假设为:没有组织是自给的, 所有组织都在与环境进行交换, 并由此获得生存。在和环境的交换中, 环境给组织提供关键性的资源 (稀缺资源) , 没有这样的资源, 组织就不能运作。由此, 对资源的需求构成了组织对外部的依赖。资源稀缺性和重要性决定了组织对环境的依赖程度, 进而使得权力成为显像 (Emerson, 1962) 。为了获得组织需要的资源, 组织必须进行协商、交易、交付和获取, 甚至对其他组织施加压力。通过这些过程, 组织际关系被建立、改变和终止, 最终, 系统发展起来或发生改变。资源依赖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 这主要取决于依赖的性质。依赖通常用权力表示, 权力差别是依赖内在的本质特征。依赖具有共生性、竞争性或者共生性和竞争性混合的特征。共生性主要发生在组织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或者一个组织获得目标而使其他组织受损的过程中, 或者是两个组织共同合作为获得第三方的资源;竞争性主要发生在一个组织获得目标, 而使其他组织处于不利的过程中;当一个组织同时追求几个目标时, 竞争性和共生性就会同时发生。

为保证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机构之间关系的顺利运转, 协调与沟通机制的建立是相当重要的。尽管组织之间的依赖存在着共生性、竞争性或者共生性和竞争性混合等三种特征, 但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委员会与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之是的关系应是共生性, 即两个组织共同合作完善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规范体系 (如图3所示) 。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委员会在制定信息系统审计规范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而内部审计协会在发布与信息系统审计相关的指南用于培训董事会成员、审计委员会成员、管理层、流程负责人以及其他与技术关联风险有关的人员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这是一种具有共生性的组织际依赖关系。因此, 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委员会与内部审计协会在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的过程中加强协调与沟通有利于发布更完善的信息系统审计规范体系。

信息系统审计规范是一种公共产品,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 信息系统审计规范的制定过程中都存在着对人物、物力以财力等资源的依赖问题, 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委员会需要相关部门或主管机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务, 这就形成了审计准则委员会对相关的部门的组织依赖关系。我国当前审计准则制定的重点主要还是放在财务审计准则的制定上, 需要政府部门在资源配置上要做出一定的倾斜, 加大对信息系统审计规范制定的资金投入力度, 以推动我国信息系统审计规范体系的完善。

参考文献

[1].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 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4

[2].罗必良.新制度经济学.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5

山东省规范制定标准 篇8

商会作为社会组织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中一支重要力量,也是新时期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领域,因此商会组织在社会政治生活和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在这里我提出一个观点:规范化建设商会是商会在新时期实现新发展、新跨越的要求,是商会不断提高自律性和公信力、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服务领域,做大做强商会经济的保证。

商会是民间组织,他的特点是工商业者的自我组织、自我协调、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民间组织,民间组织的成员价值观和文化水平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打造什么样的商会组织?怎样打造?我们做了不少的探索,经过13年的磨练,南京市温州商会逐步走向成熟,组织构架科学合理,内部运行机制日趋完善,获得各种荣誉称号20多种,在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得出的一条经验:打造一个优秀商会组织首先要制定一套建设规范化商会的制度和科学的运行机制。

规范化建设

商会组织的意义

规范化建设的基本概念是规范,规范机制可以为人们提供相对稳定,可以预测、可以期待的发展目标和发展环境。意义有:一是促使商会领导班子的管理观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不断地完善和健全。二是在商会组织内部,能形成管理者和会员实现“同呼吸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是商会形成抓住机遇、形成合力抱团发展的重要保证。三是在规范化建设的这种氛围里,积极的、健康的、美好的、集体主义将得到张扬,而那些消极的、不团结的、自私自利和个人主义的因素得到消除,从而激发会员不断整合资源,增强做商会发展的主人翁意识,促使商会形成抱团发展优势。

建设规范化商会要有

一套规范化的制度为支撑

从建会以来,我们一直以建章立制为手段,以增强服务功能为目标。商会在2002年开始设置“六部一处”的工作职责和制度,即法律部、宣传部、财务部、会员部、投资部、监事部和秘书处。各部门都有详细的工作职责和运作程序。各个部门的部长由常务副会长兼任,直接负责各部门的工作,同时请部分副会长担任各部副部长,共同商讨并分担各部的具体工作,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做。并建立了“六部一处”相关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商会例会、商会财务管理等内部规章,这些制度的完善,为商会的规范化管理和长足发展,提供了议事、决策制度上的保障。

拿财务部来说,财务部建立健全了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定期进行资金使用分析,严格执行报销制度,每一笔开支无论大小都必须有经办人、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会长签字审批后方可支付。在接待费用支出方面明确了只有温州市级领导或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为接待费支出依据,各县、区负责人不例入商会报销。全年会费收支情况每年在会员大会上做一次总结报告,让所有会员都能清楚商会经费的收支情况。在换届或变更法人代表前,都按规定接受具有法人资格的审计事务所的审计。监事部部长参与财务支出的监督,审核每月财务报表,参与重大活动支出的预算与开支决算的监督。有了这一系规范的措施,这十三年来商会的资金始终能做到收支平衡,运作健康,对增强商会战斗力起到重要作用。

规范化的制度运作

要与优化工作效果相结合

在推进规范化商会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没有死按条文处理日常事务,否则容易使工作处于窘境。如在换届产生新一届常务副会长问题上,按照过去的制度,规定必须要经过竞争投票产生,采用这种方法容易产生许多负面因素。一是拼会费,多交者上;二是形成多个小团体,伤害感情,影响团结,不利商会建设和谐商会、活力商会、品牌商会,抱团发展的初衷。在这次换届过程中,我们经过做工作,多次协调,换届进行得很顺利,效果非常好,选出了团结,选出了信心,弘扬了温州人抱团发展的精神状态。

建设规范化商会

领导班子的表率作用是关键

我们商会一直坚持创建和谐商会,引领事业发展、提升商会荣誉的指导思想,强调按照依法办会、照章办事、团结办会的原则,领导班子成员都具有比较强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和自我表率作用。

一般来说组织规范对成员的有效约束力越强,组织的凝聚力就越强,活力也越强。商会的领导班子作为商会的核心十分注重自己的模范带头作用,经费开支、项目投资入股,都是商会比较敏感的问题,这方面班子成员都十分谨慎处理。去年底,商会成立了南京温尚投资公司,入股两个比较一致看好的项目,会长充分发扬民主,与商会投资部负责人协调,多次召开副会长以上会议,广泛征求意见,规范运作。领导班子的公信力得到提高,商会凝聚力得到加强。

上一篇:我对探究性学习的看法下一篇:时代楷模张连印先进事迹观后感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