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养老院(共12篇)
上海的养老院 篇1
许多人都有晕车的问题,并且多伴有呕吐现象,按压耳穴对晕车呕吐有很好、很迅速的疗效。
造成晕车呕吐的原因
晕车与人体前庭平衡器官有很大的关系。前庭器官是维持人体平衡功能的一个重要器官。当汽车启动、运行或刹车时,人的前庭会受到刺激,晕车的人容易出现前庭功能失衡,然后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对胃肠平滑肌的蠕动有支配作用,植物神经功能出现紊乱后胃肠平滑肌就会产生痉挛或逆蠕动,从而出现呕吐。另外人的胃内壁上有一些感受器,在汽车运动时这些感受器会受到牵拉,也会导致胃肠平滑肌逆蠕动而出现呕吐。
防治晕车按耳穴
按压耳穴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晕车呕吐,当你乘车感到不舒服时,及时按压耳穴:胃。这个穴位位于耳轮脚消失的地方,在胃痉挛的时候,这个穴位会有明显的压痛。需要注意的是,耳穴一般都是一个区域而不是一个点,在这个区域内用探针或指尖仔细寻找,会发现某一个点的压痛比较剧烈,这就是我们要找的穴点。
耳穴的按压手法
对“胃”进行刺激的时候,用手指的指尖垂直按压于穴位上,力量由小到大,以晕车的人能忍受为度。一侧穴位持续按压3~5分钟,休息2分钟后再次按压或换另一侧耳朵上的穴位。按压的时候注意不要用指甲掐,以免皮肤破损,压住以后也不要揉搓。
按压耳穴后的反应
按压胃反射区之后,首先耳朵局部会有很明显的疼痛,并且只有产生明显的疼痛之后才能见效。然后在持续按压一两次之后,胃中会有泛酸水的感觉或会打几个酸酸的嗝,这时呕吐的感觉会明显减轻或消失,标志着胃痉挛已经解除。
按压耳穴治疗晕车呕吐机理
人的耳朵上有90多个穴位,这些穴位多是体内脏器在耳朵上的反应点,刺激这些反应点对相应脏器有双向调节作用。所谓双向调节作用是指当脏器功能过于亢盛时,刺激这些反应点能将其功能向抑制调整,使之恢复正常状态;脏器功能不足时,刺激这些反应点能将其功能向兴奋调整,使之恢复正常状态。按压耳穴防治晕车呕吐的机理,一方面是通过刺激相关的穴位,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或逆蠕动状态,使其恢复正常的蠕动,从而达到治疗呕吐的目的;另一方面,耳穴按压一般会有比较明显的疼痛,疼痛的刺激有助于转移人的注意力,减缓晕车带来的不适感。
预防晕车呕吐的注意事项
1.行前保证充足的睡眠;
2.乘车前尽量不要吃东西;
3.乘车前可服用一些非处方的防晕车药;
4.乘车选择前排的座位就坐,行车途中可用与人聊天或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注意力。
服务对象
生活自理、半自理、医疗专护、全护理的社会各界老人。并针对中风、瘫痪、植物人、老年痴呆、褥疮、以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护理方案。
【养老连锁品牌】
自2006年以来,爱以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先后开办了上海杨浦区日月星养老院、上海徐 汇区日月星养老院、上海浦东新区日月星养老院、宁波日月星养老院、上海日月星护理院、上海爱以 德护理院、上海东旭老年康复医院(筹)等四家养老院和三家老年医疗服务机构。机构建筑面积总计 56000余平方米,拥有养老床位和老年病床共计2500余张,现有员工1000余人。
【办院原则“物质赡养与精神赡”养并重】
按照“物质赡养与精神赡养并重”的办院原则,养老院在关心老人日常生活的同时注重老人的精神生 活。影视厅、多功能活动室、棋牌室、老年大学、老人兴趣小组等让入住老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秉承“奉若父母,如同亲生”的服务理念,对入住老人从生活起居、营养膳食的每一个细节都制定量 化服务标准,让每一位老人开心,让每一位家属放心;追求“关注健康,维护健康”的服务宗旨,齐 备的检查、治疗康复设备,定点挂钩医疗单位和通道以及完善的健康保障措施让每一位入住老人在休 闲养老中获得健康康复,在医疗康复中享受休闲养老。
【“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
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即集医疗、养生、养老为一体并整合了产品和服务,也就是“医养 结合”,覆盖了生命全周期的完整系统。
养护化
日月星 “医养结合”新型医疗模式:即为老年患者进行常规的医疗护理服务的同时,提供24小时全程 精心的生活照料和情感浓厚的人文关怀。老人们的喂药喂饭、换衣洗衣、洗头洗澡、端屎倒尿、心理 疏导以及瘫痪老人的定时翻身,定时擦拭身体等均由训练有素的护理员负责。老人们住在医院,儿女 们可以专心忙于工作,无须操心劳烦。医生护士每月至少两次同家属保持联络,告知病情,相互沟通。
专业化
日月星养老机构为了给住院老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医院除了对医生、护士高标准,严要求外,还针对护理人员的管理,专门设立了护理员管理部。配备了高年资的专职管理人员,对护理员的招聘、培训、使用、管理进行全程的流程指导和规范严格的管理。
【日月星六大医疗保障】
1、设有医务室、配有全科医生、药剂师、专业护士。
2、定期巡诊进行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指标检测。
3、定期体检、为入住老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4、实行科学规范医生三级查房制度。
5、与社区医院强强联合,并与120建立联动机制。
6、智能求助响应系统,轻按钮了解您的方位,采取服务和救助。
上海的养老院 篇2
业主:上海市普陀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上海市普陀区
设计单位: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用地面积:5 749.77 m2
建筑面积:1.39万m2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建筑层数:9
设计总负责:钟群凯
建筑专业:钟群凯
结构专业:刘畅
设备专业:李润龙
景观设计: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施工单位:上海市第五建筑公司
设计时间:2011年4月
建成时间:2013年
图纸版权: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摄影:吕恒中
当今社会,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人口发展的一大趋势, 预计在21世纪三四十年代将达到高潮。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 老年人的需求问题和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将日益突出, 其中, 为老年人提供舒适、温馨的养老建筑迫切重要。
宜川养老院作为供老年人居住的专有场所, 采用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模式, 以满足老年人对居住的特殊需求, 解决传统模式的不足。其规划设计遵循以下原则:
(1) 为老年人提供不被干扰的私密空间;
(2) 为老年人提供可进行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
(3) 使老年人拥有对空间的选择和控制能力;
(4) 空间导向明确;
(5) 设施安全;
(6) 空间可达性高 (即无障碍) ;
(7) 提供可促进老年人活动的具有适度挑战性的环境;
(8) 营造适宜的声光环境;
(9) 营造具有亲切感的空间环境;
(10) 细部处理尺度适宜。
宜川养老院项目用地紧张, 建设基地近似三角形, 既要沿苏州河保证足够的退让距离又要提供足够的床位数, 因此设计充分利用地形, 将建筑以三角形平面布置, 与环境融合, 在有限的用地内为老年人塑造充足、有趣的生活空间。建筑一侧靠近火车轨道, 除了在立面设计一堵“隔声墙”外, 更考虑到老年人的居住空间质量, 将办公、活动室等功能用房沿铁路一面布置, 老年人居住房间远离该侧, 沿河布置。
建筑各功能空间围绕中庭布局, 中庭在三层处设置楼板, 形成贯通两层的室内共享大厅, 可设全空气调节系统;三层以上则形成内天井, 作为通风采光竖井, 改善建筑内部小气候。
我们认为养老建筑的设计, 首先要寻求适于居住的环境布局。比如在入口处设小的门厅或休息区, 避免以前机构化养老院走廊的冰冷感, 以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同时医护用房也设计得更温馨, 不再是以往专业护士站的形象。
虽然很多搬入养老院的老年人能够独立生活, 但对于有不同程度健康缺陷的部分老年人, 养老院内必须能提供各种辅助设施。因此, 对于无障碍设施、紧急疏散、防止跌落等因素的考虑至关重要, 同时也要充分考虑老年人日常步行距离的最短化, 常用物品的放置位置等, 如果能够在室内创造一个直接与室外相连的通道, 会便于老年人与自然更多接触。
上海实验:家门口的微型养老院 篇3
2015年春节前,季奶奶住进了儿子家小区里办的微型养老院——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兴街道长者照护之家。
在2015年上海市政府要完成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十件实事中,养老被排在了首位。其中,新增20家“长者照护之家”令人关注。
从2014年9月起,上海市民政局开始在5区7个街镇开展了“长者照护之家”试点工作,以满足老年人社区就近养老服务的需求。
这是一种就近提供集中照护服务的社区托养设施,主要服务对象为失能失智,以及大病后需要护理的老年人。
2013年上海市老龄事业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底,上海市户籍80岁及以上的超高龄老人已达71.6万人,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已处于(半)失能失智状态。所以,老年人,特别是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的照护需求,较为紧迫。
民政部给微型养老院诞生开了“绿灯”
在上海市潍坊四村一栋居民楼的一楼,墨绿色大门格外醒目——这里是“嵌入”在潍坊社区的长者照护之家。
本刊记者洗手、换上鞋套后推门进入,很快发现这里与普通养老机构的区别:仿古的明式家具、几盆茂盛的花草、挂壁式鱼缸、高挂在墙上的书法作品……像是进入了某家的客厅。
除了客厅外,这个500多平方米的“家”中还有多功能厅、起居室、配餐室、助浴室等房间,门外有一个可以晒太阳的小院。据管理人员介绍,这里可容纳附近小区的30位老人同时入住。
2013年7月,民政部颁布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将养老机构床位数的要求由50张降为10张,这为微型养老院的诞生开了绿灯,“长者照护之家”是其中之一。
开办之初,上海市民政局就对“长者照护之家”的规模作出了具体要求:床位10~49张(含);单床建筑面积18平方米以上,总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上;老年人卧室的单床使用面积不应小于5平方米。
“共同努力搞掂老爸(老妈)的事”
“我们作过调查,95%的老人都不愿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潍坊社区长者照护之家负责人、“爱照护”老年人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丁勇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据丁勇介绍,长者照护之家设在社区里,是要营造一种家的氛围。在这里,老人不用穿病号服,客厅里挂的是自己年轻时候的照片和奖状,闲暇时,几位老人坐在一起聊天,看电视。闻到电饭煲里飘出米饭的香味时,老人们就知道开饭了。
因为开在家门口,几乎每天都有子女前来探视。81岁的钱奶奶,儿子就住在对面小区。钱奶奶对本刊记者说,儿子“有时一天就过来两三趟,拎点汤水,送点水果,方便得很”。
王阿姨告诉本刊记者,最初把83岁的老父亲送到这里是无奈之举。父亲轻度失智,儿女们平时工作忙,怕他在家无人照料。“我们住得近,过来看望也很方便。”王阿姨说。
老人们进来前,都要经过专业评估。评估包括老人的身体状况,子女的背景调查等多个方面。和子女们签订合同前,丁勇总不忘说上一句,“现在咱们要开始共同努力搞掂老爸(老妈)的事了。”
他牵头建起了一个潍坊长者照护之家的微信群,42个人,家属和工作人员几乎都在。每天发送老人们当天活动的照片、吃饭的菜谱等内容。家属们有什么要求,也可以在群里畅所欲言。
在传统养老院工作过的陈蓓,如今是浦兴街道长者照护之家的院长。在她看来,与传统养老院相比,老人们在长者照护之家的生活更充实,“每天组织各种康复活动,还有画画唱歌等。这在家里都未必做得到。”陈蓓对本刊记者说。
但长者照护之家也遭遇过社区居民的误解。“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居民最初对这个新生事物充满了抵触,甚至把这里当成了临终关怀的场所,认为有病重的老人住在自己周围不吉利。”浦兴街道民政科科长代敏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比如,当时浦兴长者照护之家开办之初,隔壁幼儿园的园长都曾带头反对。“后来我们通过多次的宣传教育,并让他们实地参观,才渐渐让这些人改观。我们希望将来,幼儿园里的小朋友还能和长者照护之家的老人们互动,共叙天伦。”代敏说。
“一碗汤的距离”
潍坊社区是浦东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一个社区,截至2014年6月底,户籍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30.1%,比浦东新区平均比例高出近5个百分点。
然而,在潍坊街道,公办养老院只有一家。30个床位的微型社区养老院,一定程度而言,不仅能补足床位,还能将机构服务推送到整个社区范围内。
作为首批试点项目,潍坊社区长者照护之家提出了“1+4”服务模式。“1”是机构回归社会,建立面向满足社区全龄段失能失智老人多样化照护需求的复合服务体系。“4”指满足目标对象多样化照护需求的四大养老服务,即介护预防、居家安养、短期寄养和长期托养。
潍坊社区长者照护之家和社区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由社区医院每周派全科医生来,一周两次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
将服务向居家延伸,这也是长者照护之家不同于传统养老院的新特点。
不久前,潍坊社区长者照护之家刚刚签订了第一份居家服务协议。“我们的居家服务目前可辐射自行车车程十分钟的范围内,主要为一些轻度失能失智或患慢性病的老人提供专业照护。”丁勇说。
照护可分为几类:一是生活照料,包括吃饭、洗衣、环境卫生等;二是介护,包括翻身、口腔清洁、洗浴等等;三是康复护理;四是24小时的监护。丁勇说,“这些在养老院中可以享受到的专业服务,都可以直接送到老人家里。”
因为长者照护之家就设在社区内,值班人员可以做到24小时无间隙服务。而对于一些在家里难以实现的服务,如需要借助器械的康复和助浴等,也可以安排老人进入机构接受服务。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纪晓岚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长者照护之家与老人的家之间仅有“一碗汤的距离”,这不仅便于老年人在需要时获得服务,也可使老年人坐等家中享受养老院里专业的护理、照料等服务,真正实现居家养老。
“这种服务模式符合国际上‘原居安老’的发展趋势,有利于缓解当前养老院的‘一床难求’的问题。”纪晓岚说。
多年前,同济大学建筑系主任助理姚栋就开始关注“原居安老”问题。他认为,我国传统的养老机构的设置多以政策驱动而非需求驱动,效率不高,空置化严重,存在服务单一、与社会隔离等问题,对于中心城区解决老龄化问题的帮助也有限。
“在社区建设小型化、家庭化的养老服务设施可以让老人在熟悉的环境中找到场所归属感,缓解他们社会关系的萎缩状况,更容易被老人和家属们接受。”姚栋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
据本刊记者了解,目前长者照护之家多为政府委托社会组织运营管理(即“公办民营”模式)。
代敏介绍,浦兴街道和上海福苑养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福苑”)签署了为期5年的委托管理协议,后者负责浦兴长者照护之家机构的日常管理,免费提供符合适老性标准的室内设计。
福苑运营总监强小花告诉本刊记者,福苑有自己的设计团队、咨询团队和运营团队,可以实现小型项目从前期设计到软装再到运营的集成式服务。
为保证“公办”的性质,浦兴长者照护之家的财政收支全部由街道管理,街道每年向福苑支付委托管理费,开办的第一年给予福苑适当的补贴。
“我们与福苑签订的合同有二三十张纸,对安全、管理、评估、满意率等指标都作了具体要求。”代敏说。
潍坊社区的长者照护之家也采取类似的模式,场地和装修费用由政府埋单,具体运营则交给更具专业经验的“爱照护”老年人公益发展中心。
“老年福利服务供给是政府应该负责的,但政府不能包揽、垄断,应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而社会组织具有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公益性等特点,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交由社会组织来运营管理,能提高机构运作的效率。”纪晓岚说。
如何达到收支平衡,是个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政策原因,与政府合作的这些社会组织在民政部门多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
丁勇坦言,恰恰是这种“身份”面临着尴尬:一方面,只有登记为民办非企业机构,才能享受免税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民非”的非赢利属性,又意味着其自我造血能力和资金积累上存在较大不足,抵抗风险能力较低。而且,促进养老服务业的政策落地和实操性较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营资本对这一模式的投入决心。
如何达到收支平衡,是社会组织运营养老机构面临的首要问题。业内认为,床位在300张左右的养老院拥有最合理的投入产出比。而像长者照护之家这样的小型机构,要靠床位费收回房租、硬件、人力资源方面的投入,难度很大。
丁勇给本刊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潍坊长者照护之家为例,现在收取的标准服务包费用是每月2980元,叠加包600元每班次,伙食费每月700元。而他们仅花在每个护理员身上的费用每年就有8万至8.5万元。这意味着,这里的30张床位,要住满28张,才能达到盈亏平衡。
但丁勇坚信,技术的进步能够带来成本的降低,他和他的团队依托自主研发的“爱照护”智能系统,正力求将长者照护之家“武装到牙齿”。“未来‘长者照护之家’要实现可持续、可复制,必然要走智能化之路。”
福苑长者照护之家的运营之路则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
根据福苑的成本测算,运营方唯有通过规模化、连锁化经营才能实现收支平衡。福苑养老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瞿文曾分析,“如果能在5公里范围内同时管理3家以上机构,管理方团队会轻松很多——至少可以实现康复师、医生等人力资源共享。”
目前,福苑已经从浦兴街道取得了两家小型机构和一家大型养老院的委托管理权。
上海敬老院伤胃 篇4
吃饱就动。很多老人对“饭后百步走”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理解为“饭后立刻百步走”,实际应该是“饭后半小时百步走”。饭后胃正处于充盈状态,必须保证有充足的血液供应进行初步消化。如果吃饱就动,一部分血液会供应运动系统,破坏胃的正常消化。而饭后休息30分钟再走,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有胃下垂的老人,饭后非但不能散步,还应先平卧10分钟。
饭后喝茶。饭后一杯浓茶是很多老人多年的习惯,上海敬老院此举同样伤胃。饭后立刻喝茶,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消化吸收。茶叶的茶碱,会干扰蛋白质、微量元素的吸收。正确的做法是,饭后一小时再喝茶,且冲泡不应太浓。如果怕饭后口渴,可以在吃饭时搭配汤水。
饭前服药。对需要长期服药的老人来说,要留心服药时间。一些常用药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对胃肠有明显的刺激,长期饭前服用会损伤胃黏膜;有些药物,如胃酶片、淀粉酶等需要和食物一起服,才可及时且最大地发挥助消化作用,也不易在饭前服用。适合饭前服用的大多是,对胃无刺激性的药物、助消化药物如食母生、胃蛋白酶等;或者是需要在胃肠道局部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如收敛药、吸附药、利胆药等;有些降糖药也适宜饭前15分钟左右服用。
吃剩饭菜。大部分老人都很节约,剩饭剩菜不舍得丢掉,但如果长期吃剩饭菜,不仅伤胃,还有食物中毒的风险。尤其天气热的时候,隔夜的饭菜如果不妥当保存,易受到细菌污染,吃了很容易引发胃肠炎。因此,建议老人要每餐少做一点,保证餐餐吃新鲜饭菜。
懒得咀嚼。有很多老人因为牙口不好,咀嚼困难而“囫囵吞枣”,此举对老人十分有害。老人食管内壁的弹性弱,不能适应突然挤压,严重时食道可能被撑胀破裂,因此老人吃饭一定要细嚼慢咽,食物咀嚼得越细,就越能减轻胃肠负担。
日月星服务理念[服务理念:奉若父母,如同亲生]
上海养老金调整方案 篇5
企业退休人员工资上涨
2014年1月起上海将统一“新农保”和“城居保”基础养老金标准。对2013年底前按“新农保”、“城居保”规定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的人员中,“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100元;“城居保”的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70元。养老金调整后,“新农保”和“城居保”基础养老金将统一为每人每月540元。上海市将约有46万“新农保”和“城居保”领取养老金人员可按规定增加养老金。
上海428万人员养老金增加
“新农保”和“城居保”基础养老金标准将统一为每人每月540元,上海市约有46万人增加养老金
“镇保”每人每月增加养老金130元,上海市约有46万人增加养老金
上海养老金调整2014最新方案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增加方法继续实行按绝对额增加、与本人缴费年限及养老金水平挂钩增加的办法,并对高龄人员适度倾斜。上海市约有336万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可按规定增加养老金工资。
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根据国家关于2014年增加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总体要求,上海市将从1月1日起对城镇企业退休人员,“镇保”、“城居保”和“新农保”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增加养老金。
上海养老金调整2014最新方案于2014年1月起将统一“新农保”和“城居保”基础养老金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工资上调。
上海养老金调整2014最新方案对2013年底前按“新农保”、“城居保”规定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的人员中,“新农保”的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100元;“城居保”的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增加70元。养老金调整后,“新农保”和“城居保”基础养老金标准将统一为每人每月540元,上海市约有46万“新农保”和“城居保”领取养老金人员可按规定增加养老金。
上海养老金调整2014最新方案对2013年底前按“镇保”规定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养老金130元,上海市约有46万“镇保”领取养老金人员可按规定增加养老金。
上海养老金调整2014最新方案对2013年底前已按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规定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的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增加方法继续实行按绝对额增加、与本人缴费年限及养老金水平挂钩增加的办法,并对高龄人员适度倾斜,增加养老金的水平与2013年大体相当。上海市约有336万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可按规定增加养老金。
上述各类人员,可于1月16日起通过相关银行、邮局领取增加的养老金。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醒:为方便退休人员领取养老金,请退休人员尽量避开高峰时段,通过银行ATM机等自助设备,按各自需求前往银行、邮局营业网点领取。
根据国家关于2014年增加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总体要求,上海从1月1日起对城镇企业退休人员,“镇保”、“城居保”和“新农保”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增加养老金。
上海养老金调整2014最新方案对2013年底前按“镇保”规定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的人员,每人每月增加130元,上海市约有46万“镇保”领取养老金人员可按规定增加养老金。
上海养老金调整2014最新方案对2013年底前已按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规定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的退休人员增加养老金,增加方法继续实行按绝对额增加、与本人缴费年限及养老金水平挂钩增加的办法,并对高龄人员适度倾斜,增加养老金的水平与2013年大体相当。上海市约有336万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可按规定增加养老金。
上海市2014年企业退休职工增资方案:
基数140+工龄×3+2013工资×3%,另女满60男满65再加20。
★ 湖南省益阳沅江市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调整方案
★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建议细则
★ 退休职工养老金的算法
★ 苏州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每月几号发放到帐
★ 企业退休职工走访慰问工作简报
★ 工资调整方案
★ 《辽宁省养老金并轨方案》出台
★ 铜陵调整企业工伤保险费率
★ 上海企业最低工资规定
上海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 篇6
上海市人社局1月15日下午公布:本市从201月1日起,对城镇企业退休人员,“镇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等养老人员增加养老金。
2014年底以前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规定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基础养老金105元。
2014年底以前按“镇保”规定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养老金170元。
对2014年底以前已按城镇养老保险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退休人员,年增加养老金继续实行按绝对额增加、与本人缴费年限及养老金水平挂钩增加的办法,并对高龄人员适度倾斜。
上述各类人员,可于1月16日起通过相关银行、邮局领取增加的养老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醒,为方便领取养老金,请退休人员尽量避开高峰时段,通过银行ATM机等自助设备,按各自需求前往银行、邮局营业网点领取。
上海的养老院 篇7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根源于人口寿命延长和计划生育政策。1999年10月,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26亿, 占全国总人口的10%, 标志着中国迈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而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程度最高的上海, 早在1979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经超过7.2%, 60岁及以上人口数占总人口的10.07%, 双双达到了联合国界定的老龄标准, 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行列的城市, 这比全国的平均时间整整早了20年。总体来讲, 上海人口老龄化经历30年的历程, 主要呈现出四个基本特征:老龄程度高、速度快、突显高龄化和未富先老。
(一) 老龄化程度高
截至2008年, 上海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突破300万, 达到300.57万, 占户籍人口的21.6%。仅仅一年, 就比2007年的老年人口数增加14.24万;据预测2020年, 该数字将攀升至500万, 而上海老龄化发展的高峰的时间要到2025-2030年间。老年人口的急速攀升, 直接大幅增加了上海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
衡量老龄化程度的另一个指标是老年抚养系数, 它反映的是一个经济体中老年人口数与年轻人口的比重。随着人口老龄程度的加深, 老年抚养系数也呈增长趋势。据2005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资料显示, 上海在常住人口老龄化进程中, 老年抚养系数不断增长, 从1953年的5.81%, 到2000年的20.59%, 到2001年更加突破性地直接增长到26.44%。截至2008年老年抚养系数达到31.9%, 这也就意味着平均每1个年轻人就要抚养0.32个老年人。此外, 上海市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也呈快速增长, 其高龄抚养率也迅速提高。
上海规定养老金个人缴费基数根据本市公布的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和60%确定, 按2008年劳动力平均月工资3292元为基准, 即上限为9876元, 下限为1975元。企业按22%的缴费比例收取纳入社会统筹部分, 所谓社会统筹部分, 就是补偿养老制度从现收现付制向半积累制转轨的养老保险基金缺口, 用于支付当年基础养老金的发放。按下限1975元, 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金社会统筹部分每个人每月是394.9元 (1795*22%=394.9) 。
根据2007年颁布的企业退休养老金计发新办法 (沪府发[2007]27号) , 从1993年1月1日开始缴纳养老金, 到2009年12月31日退休, 累计缴费满17年, 每满1年发给1%, 共17%, 2008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是3292元, 每月基础养老金就是559.6元。按一个年轻人抚养0.32个老年人的抚养比, 平均每个年轻人每月社会统筹部分的养老金只留下215.8元, 比企业为个人实际缴纳的养老金少了179.1元, 少了近一半。随着上海老龄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社会统筹部分的养老金也讲会入不敷出, 达到逐步抽空的状态。
(二) 老龄化速度快
上海近几年的老龄化速度发展越来越快, 2005-2008年, 以平均每年新增10万老人的速度发展, 老年人口迅速膨胀, 2006、2007和2008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比上年增长0.5%、0.7%和0.8%, 而且这种态势将继续将以更高的速度发展。在2010-2020年的十年间, 上海老年人口净增加168万左右, 占总人口比例从22.71%骤增到34.5%, 老年抚养系数也几近翻番达到62.06%。预计到2030年前后,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528万, 约占户籍人口的39%左右, 也即每5个人中就有2个是老人, 届时老年抚养系数将达到74.46%。
上海市已经站在了人口急速老年化的边缘, 所谓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黄金时间”已经过去, 社会与年轻一代将面临沉重负担。随着老龄化的急速升高, 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也迅速增加, 极高的老年抚养系数要求进一步提高本已经很高的缴费率, 这将给下一代带来巨大的压力, 这也使年青人的参保率降低, 两方面的力量带来的结果无疑是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加大。
(三) 突显老高龄
高龄化是指年龄在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占全体老年人口的比例趋于上升的过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的发展, 上海人口老龄化还表现在不断向高龄化方向发展。截至2008年底, 上海市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53.44万, 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17.78%, 占总人口的3.8%, 人口预期寿命达到81.28岁, 高龄化程度显而易见。此外, 上海百岁老人也不再稀罕, 从2006年全市只有170人到2008年的836人, 大约翻5番。在2006年9月上海率先全国城镇高龄无保障老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办法, 办法规定年满70周岁, 在上海居住、生活满30年且未享受基本养老、医疗以及征地养老待遇的老人, 每人每月可以享受460元养老金。在2009年1月9日上海人保局发布新办法, 对年满70周岁、月基本养老金不到2000元的高龄老人实施“特加”办法, 这些措施都对高龄老年人给予特殊的关怀, 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人人共享的美好思想。但是随着高龄化的逐步加深, 庞大的高龄老年人口数字也会让这一特殊的养老保障支出有个滚雪球似的积累, 成为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增大的又一大重要因素。
(四) 未富先老
从世界范围来讲, 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时的人均GDP在5000美元-10000美元左右, 在全球72个人口老龄化国家中, 人均GDP超10000美元的占36%。就以全世界老龄化最早且最快的日本在1970年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时, 人均GDP就达到2299美元 (708000日元, 当时汇率308∶1) , 而上海在197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当时人均GDP仅为1561美元 (2568元人民币, 当时汇率1.555∶1) 。相较之下, 同样进入老龄化社会时, 日本全国的人均GDP是中国最发达城市上海市人均GDP的1.5倍, 充分体现了上海的“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特征, 全国范围的严重程度更加显见了。
自1979年以来, 上海市的人均GDP从1651美元, 增长到2008年的10454美元, 增长了533.2%;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也由1979年的10.1%, 增长到2008年的21.6%, 增长了113.9%。从增长率上说, 上海人均GDP和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增长速度都优于日本的数据, 但是上海人均GDP与日本相比差距太大, 而老龄化的速度却是逐步赶超, 与日本相差无几。总体上讲, 上海属于老龄化速度明显超越经济发展程度, 呈现“未富先老”的特征。
“未富先老”和老龄化加剧使仅靠单位和劳动者个人缴纳的资金, 不能支撑庞大的养老金支出, 于是财政垫支成为养老金支出的一个重要来源。以上海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为例, 2005-2007年, 基金征缴收入年均增长13.91%, 而养老金支出年均增长18.14%, 三年间财政共计投入补贴资金88.81亿元, 其中就有2007年的49.81亿元。到2008年, 上海社保基金缺口变本加厉, 有170亿元-180亿元是财政为社保基金托底, 占上海市财政收入的17%-18%左右。预计今后几年市级财政还要为社保基金付出愈加沉重的负担, 将引起上海社会经济发展的各种矛盾。
因此, 解决上海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问题迫在眉睫, 上海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研究及其良好解决, 也为今后该问题在全国范围的改善提供经验与借鉴。
二、上海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补偿途径
人口老龄化是上海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直接推手, 良好地应对老龄化就是补偿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上海人口老龄化的角度探讨其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补偿途径分别提出以下三条建议:
(一) 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降低老年抚养系数
2009年11月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透露, 相关部门正在酝酿延长法定退休年龄的事宜。目前我国实行的退休年龄是男60岁, 女干部55岁, 女工人50岁, 而像丹麦、挪威、意大利、瑞典、加拿大等国家的退休年龄都比中国高3岁-10岁。现在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大幅提高, 尤其是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 可以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男65岁, 女65或60岁。这样做使上海老年抚养系数大幅降低, 提高退休年龄后2008年老年抚养系数由30.8%下降到20.2%, 减少了三分之一左右, 其他年份也有相同的统计结果, 而且少儿抚养系数也有小幅的下降。法定退休年龄的提高, 将使一部分老人由原来养老金的“消费者”变成养老金的“供给者”, “一抵一支”将大大缓解未来养老基金收支缺口的压力, 甚至会有盈余。
(二) 调整生育政策, 以减缓人口年龄结构的不均衡
上海人口结构还表现为少年儿童数量渐趋减少的特征, 这必然会使未来的劳动力供给减少, 导致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 养老基金缺口负担越来越重。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推行计划生育政策, 来实现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也让我们思考:能否通过调整生育政策来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可以在部分经济发展程度高的地区 (如上海) 试点尝试, 通过制订生育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夫妇生“二胎”, 且有经济保障优生优育。在中国进入生育低谷时期, 在经济发达地区可以逐步放宽生育政策, 提高未来年轻人口比例, 改善倒金字塔形的人口结构, 减缓人口老龄化的压力。
(三) 养老保险基金适当投资于老龄产业
随着老年人特殊需求的迅速增长, 以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养老服务设施、日常生活用品和社区服务、娱乐业、老年教育等老龄产业 (亦称“银色产业”、“银发产业”) 扑面而来。老年产业还属于一个探索阶段的朝阳产业, 但由于老龄化的高速发展和老年人消费意识的慢慢转变, 显现出无限的商机。上海可以发挥其经济发展和老年人消费观念的优先转变的作用, 考虑将部分盈余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于老龄产业, 在政府实施相关优惠政策下, 以期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收入与老龄化速度发展相一致, 且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
仅以养老床位测算, 截至2008年底上海养老总床位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 缺口达7万张, 以平均每张床位6万元的建设成本, 就有4.2亿元的市场空间。再加上康复设施、培训基地等, 还可拉动约2.1亿元的投资收入。此外还有养老保健业、老年旅游业等, 都可以引入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 使老龄产业真正属于老年人, 又保证养老保险基金也能惠泽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三、结论
通过对上海老龄化特征及其对上海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影响, 发现老龄化主要是以老年抚养系数增大的形式增大基金缺口, 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存在的。另外经济发展程度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导致缺乏扩大保险基金收入的物质条件。但是上海是中国范围内条件最成熟, 也是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最亟待解决的城市, 而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问题。在本文提出上海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补偿的三条途径中, 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是现实性的, 相关部门也在制定落实的政策;另外两条途径是探索性的, 调整生育政策改变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 而是要处理好老年人口与青年人口的协调关系, 进而改善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养老基金参与老龄产业是一条多赢的途径,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处理好基金和产业间的平衡等矛盾。
摘要: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严重, 直接导致上海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的增大。文章分析了上海人口老龄化的四个基本特征及其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影响, 由此进一步从老龄化的角度, 提出了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三条偿还途径。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上海,老年抚养系数,养老保险基金
参考文献
[1]、周海旺, 沈安安.上海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资源供给的影响研究[J].人力资源, 2005 (1) .
[2]、罗淳.从老龄化到高龄化——基于人口学视角的一项探索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00.
上海老人跟着护工去养老 篇8
感动于民工夫妇的至诚至孝,老人决心到乡下养老
现年37岁的盛新政,是河南驻马店市遂平县槐树乡陈庄的农民。16岁那年,他的父亲病故了,22岁那年,母亲又患病去世。看着别人家中父母健在,他很是羡慕。在村里,他经常给孤寡老人挑水送菜送好吃的,老人们都说新政有一颗“大孝心”,是个值得信赖的孩子。
2001年春节过后,盛新政把8岁的女儿送到姐姐家上学,然后,他和妻子黄荣一起来到上海找活儿干。
上海并非遍地黄金,尤其是盛新政和妻子一无所长,工作并不好找,半个月也没找到适合他们的活儿,夫妻俩都有些泄气了。一天上午,他们在上海市的里弄里街道上漫无目的地寻找机会,突然发现了一条小巷里有家敬老院。盛新政、黄荣夫妇鼓足勇气前去,来到这家敬老院,询问需不需要人手。工作人员问他们夫妇:“做护工,应该怎样护理老人?”盛新政实话实说:“俺没了爹娘,对待每位老人,俺都会像护理亲爹亲娘一样。”就这样,盛新政夫妇以他们的憨厚、善良获得了这家敬老院的聘用。
盛新政夫妇成为这家敬老院的护工不久,工作便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敬老院里几十位老人多次给敬老院负责人打报告,说盛新政、黄荣二人,对老人体贴周到,知冷知热。比如,给老人洗脚时水调得不冷不烫,剪指甲剪得特别仔细,搓背时手不轻不重——比自己的亲生儿女还会疼人。盛新政夫妇来敬老院当护工的第二年年底,这家敬老院收到老人儿女们的60多封感谢信,其中有40多封都是表扬盛新政、黄荣夫妇的。一位病危老人在他们夫妇的精心护理下,延长了7个月的生命,其家人掏出一沓钱感谢盛新政、黄荣夫妇,被他们婉言谢绝了。
郦庙成老人就是这家敬老院的一员,他看到盛新政、黄荣夫妇护理老人时从不嫌弃、厌烦,对待老人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真心孝敬,便萌发了如果盛新政、黄荣夫妇哪一天不做护工了,就离开敬老院跟着他们到乡下养老的念头。
随后,郦庙成老人便把他的这一想法告诉了盛新政。盛新政有些感动,但他劝老人说:“郦叔,您老人家对我这么信任,我很高兴。但是农村比不上大城市,生活条件太差。”“老人最怕的是精神孤独,最需要真诚的孝敬心和尊重,你家条件再苦,我也愿意到你家养老。”郦庙成老人也诚恳地表明心迹。
2004年6月,在敬老院干了3年护工的盛新政夫妇俩决定返乡务农。敬老院领导苦苦挽留他们,院里的老人对他们夫妇的离去更是难舍难分。盛新政、黄荣夫妇辞工返乡时,郦庙成决定离开敬老院跟随他们一起到河南乡下养老。
消息一传出,郦庙成老人60岁的弟弟和87岁高龄的老母亲先后赶来劝阻,不让郦庙成“往火坑里跳”。院里的老人们则劝说他们:“让他去吧,新政、黄荣夫妇是发自内心地孝敬老人,老郦去他们家养老,我们个个都羡慕。”
盛新政、黄荣夫妇辞工返乡后,为了让郦庙成老人居住得舒适一点儿,在自家的宅基地上盖起了一幢两层楼房,上下共八间。盖这幢楼房时,郦庙成老人像对待自家儿女一样出资帮忙,盛新政、黄荣夫妇比照着城市宾馆房间的标准,对老人的住室进行装修,并把所需生活用品添置齐全。
大都市老人给山村带来了新理念,带来的新理念改变了山村贫穷
上海老人郦庙成来到农村养老后,他带来的新观念悄悄改变着这个贫穷的小山村——
郦庙成老人每月有1000多元的退休养老金。在盛新政家生活一年多来,他多次提出给盛家养老钱一事,都被盛新政谢绝。盛新政说:“把郦叔从大都市上海接到乡下农村来养老,俺不是为了钱。俺家没有老人,如今有了郦叔做俺家老人,俺家以后有啥事了,都可以请教郦叔帮忙出谋划策,这也是俺家的福分。”
盛新政、黄荣夫妇俩在上海做护工时,每人每月工资700多元,打工3年,积攒了数万元。他们回到老家后,郦庙成老人就开导盛新政:不能只盯着种二亩地,村里的水塘闲置着,应该在塘里搞水产养殖;然后再办个小型养猪场,猪养大了能卖钱,猪粪能养鱼。盛新政、黄荣夫妇觉得郦叔的说法可行,就照着郦叔说的去做了。他们办起的养猪场现已出栏生猪40多头,承包的水塘水肥鱼长得快,年底出塘仅卖鱼一项就有望收入两万多元。
郦庙成老人有文化,自从来到盛家后,经常阅读农业种植、养殖等方面的书籍。村民们有空就来盛家找郦叔聊天,郦叔就给村民们“念”农经:种麦时节推荐“豫麦”系列新品种,点玉米时倡导用“9023”等优良品种……如今,盛新政、黄荣夫妇所在的村里,村民们春播、秋种都是用的优良品种,产量有了明显提高。
村里人也对郦庙成老人大加赞赏,他们说:“郦叔是大城市人,见多识广,上他家串门时,他经常给俺们提些农业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建议,大家受益很大。他来俺乡下养老,也给俺全村人‘养’来了福气。”
老人说不活百岁才怪呢,“从上海来到这里度晚年,我算是选对了”
在陈庄村,村民们每当看到盛新政的妻子在自家门口杀鸡时,便知道两口子又要给郦叔改善生活了。黄荣是一位话语不多、一开口就笑的农家大嫂,。她在家里养了几十只柴鸡,郦叔爱吃散养的柴鸡,他们便每星期杀两只给郦叔改善生活。
每天,盛新政在干活之余,都会骑着自行车到集市上转转。回来时,自行车的车篮里总会装着一篮子鲜嫩蔬菜。
郦庙成老人就住在楼房的二层。盛新政说:“住在二楼可以透过窗户看远处的村庄、田野、鱼塘、山景等,他乐意住,高兴。”
走进郦庙成老人的卧室,让人不由得暗暗吃惊:住室有空调、彩电、收音机、电话、热水器等;宽大的双人床内侧整齐地摆放着十多种报纸杂志。盛新政笑着说:“给郦叔的房子标准是按照城里酒店的标准间修建的,为的就是让老人感到舒适。”
郦庙成老人7岁那年患小儿麻痹症,留下了终身残疾,他一生未娶,无儿无女。老人笑着说:“这里的生活不比城市差,想看画面有电视,想听新闻有收音机,想跟上海的老朋友说话有电话,新政还给我订了各种报纸杂志。一天三顿饭,我想吃啥,黄荣就做啥,还都是黄荣做好后给我端上二楼。”
上海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篇9
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关于本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参保人员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时“上年度上海市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相加后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加发1%。
上海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中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办法为,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1%×缴费年限)。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月缴费工资指数(计算本人平均月缴费工资指数时,包括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指数)。
本人平均月缴费工资指数=(Z1+Z2+……+Zm-1+Zm+1×n)÷N。
Z1、Z2……Zm-1、Zm为参保人员的月缴费工资指数。月缴费工资指数按照参保人员退休前1月、2月……m-1月、m月本人月缴费工资基数除以对应的上海市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计算结果保留4位小数)。
参保人员2010年底以前实际缴费年限的月缴费工资指数统一按照1计算。
n为参保人员视同缴费年限的`月数。视同缴费年限的月缴费工资指数统一按照1计算。
N为参保人员累计缴费年限的月数(含视同缴费年限的月数)。
相关阅读:
关于本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现结合实际,就本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若干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如下:
一、按照本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参保人员基本养老金时,其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参保人员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相加后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加发1%。
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按照参保人员办理申领基本养老金手续时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确定。
二、计算参保人员本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时,应当包括其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指数。参保人员2010年底前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的月缴费工资指数,统一按照1计算;从2011年1月1日起,参保人员月缴费工资指数统一按照实际计算。其中,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为过渡期。参保人员2011年月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低于1的,当年月缴费工资指数按照1计算;2012年月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低于0.85的,当年月缴费工资指数按照0.85计算;2013年月缴费工资指数的平均值低于0.75的,当年月缴费工资指数按照0.75计算。
三、从2011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由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此前已经按照规定划入参保人员个人账户的储存额不作变动。
四、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以及本意见计发的参保人员基本养老金,凡低于原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水平的,其差额部分予以补足。
其中,按照原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时,基础养老金的计发基数统一按照2009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566元/月)确定;个人账户养老金统一按照本人2010年底个人账户储存额(不含“虚账实记”的金额及其利息)除以120确定。
上海首个区级养老产业规划出炉 篇10
2013上海闵行养老服务国际论坛上,政府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场运作的养老产业成为各界聚焦话题。闵行区有关方面透露,该区将通过发展持有型、混合型、嵌入型三类养老社区,将养老这一“夕阳红事业”打造成“朝阳产业”。
打开多层次市场
位于闵行区华漕镇、毗邻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的“新东苑”项目日前完成土地出让,即将投入建设。作为该区首个“持有型”养老社区项目,这里除提供1000张养老床位外,还将建成包含养老护理、商业服务、文化休闲等在内的综合配套设施,并提供从退休享受、酒店服务、康复医疗、生活护理到临终关怀的一站式综合养老服务;并将与新虹桥医学中心联动实现“医养结合”。
根据规划,未来三年,由社会资本投资并持有的中高端养老机构将在闵行多点布局,以此打开多层次养老服务市场。“2011年起闵行开始酝酿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两年的调研后我们发现,政府托底的基本养老服务越来越难以满足老年群体的多元化需求。”闵行区委书记孙潮表示,养老产业蕴含巨大发展空间,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的愿望也日渐迫切,“激发市场活力、引导企业进入的养老产业发展窗口期已经到来”。
此番培植的持有型、混合型和嵌入型三类养老服务业态,即旨在通过市场化运作、公共政策扶持的方式培育多层次养老产业。据介绍,持有型养老社区由投资企业长期持有,提供租赁服务;混合型社区则由社会资本投入建设养老公寓,其中部分可出售产权;嵌入型养老护理中心则依托大型医疗机构、整合社区资源,在成熟社区挖掘养老场所。
同时提出的“医养互动”模式,则将使养老社区及机构具备优质医疗服务条件。据介绍,区域内三级、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有望与各类养老社区合作,建立老年人医疗绿色通道,并与养老机构共享大型医疗设备、检验检测设施等。未来老人一旦入住养老机构,即有望享受健康卡、体检优惠、康复护理等方面政策和服务。
避免高成本转嫁
对闵行而言,产业化已被视作带动养老事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其目标直指提供高品质、精细化养老服务。但居高不下的运营成本,或将成为发展养老产业的首要考验。
闵行区养老推进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韩永强介绍,与不少地区一样,闵行目前仍受困于“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民营养老院空空荡荡”的现象。民营养老机构运营成本高从而推高了老人入住成本,加之一些机构为节省成本而降低服务质量,其入住率目前仅 六成左右。不少人士担心,未来新型养老机构建立后,高品质服务背后的高成本将再度带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对此,闵行区已考虑成立养老产业发展基金,吸引养老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市场主体参与,通过金融创新使上下游均获得合理收入、降低风险并分解成本。针对困扰民营机构的“人力成本”问题,闵行区发改委主任李炜表示,政府也将尝试与全国各地的相关专业院校对接,并引导养老机构与医院等公共资源合作,以减少纯自主培养带来的高成本。
而散布在现有成熟社区中的嵌入型养老机构,则将充分挖潜现有的“沉睡资源”。李炜介绍,这些养老机构规模可大可小,类似于目前已有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但增加了床位和更为专业化的为老服务,其间增添的成本将主要由政府承担,“不会全部转嫁给老人”。
兼顾高端与公益
在论坛展示区,展示了多项中高端养老产品。瞄准高端,成为闵行未来养老产业发展的最大亮色。但业内人士也表示,除发展突破现有水平的中高端养老服务业外,政府发展养老产业亦应注重公益和普惠性。
有专家提醒,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过程中,政府公共政策不能缺位,如对于进入居家养老、发展低价养老院的社会力量,可给予相应扶持和激励,引导社会资本流向需求最旺盛的领域。
对此,李炜表示,未来养老产业发展将兼顾高、中、低三个层次;市场化运作后,政府将把大量精力用于对养老机构的监管。一些中高端养老机构项目,亦将在政府引导下辐射、带动周边社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普通居民提供部分上门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医养互动”方面,养老社区配备的医疗机构也将向周边社区提供辐射服务。
上海的养老院 篇11
鲍淡如介绍,上海自2010年10月1日政策出台以来,已有两百多人办理了延迟申领养老金手续,“前来办理的企业退休人员中,私营企业的退休人员占了50%,这一政策为私营企业‘稳定’高端人才创造了机会。”鲍淡如说。
“老龄化程度高,平均预期寿命也较高,且现实情况是,有部分企业人才退休后有继续工作的愿望,社会上对退休年龄呈现出多元化的需求。”鲍淡如介绍,上海60岁以上的户籍人口达300万人,占户籍人口比重22.6%,老龄化程度在全国处于最高水平,上海的预期寿命已经到了男女平均81岁左右。
鲍淡如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退休年龄“一刀切”的办法可能无法满足部分希望继续工作的退休人员的愿望,所以上海柔性“试水”有利于满足多元化需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海推行柔性延迟养老金政策没有引起社会波动,也满足了部分多样化的需求。上海将总结实施的情况,完善相关政策。”鲍淡如说。
上海的养老院 篇12
1月起上海市就会对城镇企业和机关事业退休人员,“镇保”、城乡居保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增加一定的养老金,6月15日发放到位。
本市对底以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城镇企业和机关事业退休人员,根据国家规定和要求,调整月基本养老金。对于企业退休人员,先统一增加80元;再按本人缴费(含视同缴费)每满1年增加2.5元;最后以本人年12月的基本养老金为基数增加2.5%。对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先统一增加80元;再按照同类人员平均养老金增加4.5%。提醒市民注意的是,上述退休人员中,2015年12月底前,女性年满60周岁、男性年满65周岁的,每月再增加20元。
与此同时,本市还将对2015年底以前按“镇保”规定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养老金130元。对2015年底以前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规定按月领取养老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基础养老金90元,养老金调整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750元。据了解,上述各类人员的养老金从今年1月起增加,并将于6月15日通过相关银行、邮局发放到领取养老金人员的账户中。中金网9月1日
目前仅上海养老金发放到位
人社部、财政部今年4月份印发《关于20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从2016年1月1日起,为2015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15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6.5%左右。根据要求,各地区按照国务院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审批后抓紧组织实施,尽快把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如今,时间进入七月中旬,中新网记者注意到,目前除了上海发布了养老金调整具体方案并进行了发放外,其他省份的调整方案尚未出台。
上海涨幅后能拿多少
同样具有“定心丸”效应的还包括职工基本医保方面的消息。据透露,今年,本市职工医保的个人账户计入标准、门急诊自付段标准、统筹基金起付标准将保持不变,但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将从39万元升至42万元。这表明,职工医保的`保障水平也在继续提高。
一方面是职工社保缴费费率下调,一方面是上海养老、医保水平上升。几根线索串在一起看,很显然,正如昨天的市政府新闻通气会上所说的,这次上海市政府的决策经过了周密的设计、测算和推演,在社保基金、企业、参保人员等几方之间尽可能达成了平衡。
【上海的养老院】推荐阅读:
上海徐汇日月星养老院简介08-12
上海市居家养老服务申请表11-07
上海个人社保退休金养老金计算方法08-30
上海市地方标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09-30
养老院的爱情故事09-17
去养老院的策划书05-26
养老院的工作总结08-08
去养老院的社会实践报告09-10
对养老院老人心理问题的思考05-29
RFID人员定位技术在养老院中的应用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