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一共有多少首

2024-07-21

诗经一共有多少首(精选6篇)

诗经一共有多少首 篇1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大家都知道,那么诗经共有多少篇?我们看看下面吧!

诗经共有多少篇

《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风篇

《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包括今天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一些地方(秦、齐、韩、赵、魏),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多半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十一篇、召南十四篇、邶[bèi]风十九篇、鄘[yōng]风十篇、卫风十篇、王风十篇、郑风二十一篇、齐风十一篇、魏风七篇、唐风十篇、秦风十篇、陈风十篇、桧风四篇(桧即“郐”kuài)、曹风四篇、豳[bīn]风七篇。其中周南中的《关雎》、《桃夭》,魏风中的《伐檀》、《硕鼠》,秦风中的《蒹葭》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雅篇

《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包括大雅小雅,共三十一篇。

《雅》为周王畿内乐调。《大雅》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

《大雅》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大都是贵族,谓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小雅》共有七十四篇,创作于西周初年至末年,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小雅》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大雅的作品主要有《文王》、《卷阿》、《民劳》,小雅有《鹿鸣》、《采薇》、《斯干》等。

颂篇

对于《颂》的解释,最早见于《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孔颖达《毛诗正义》说:“颂者”之下省略了“容也”二字。朱熹《诗集传》说:“颂”与“容”古字通用。

据阮元《□经室集·释颂》的解释,“容”的意思是舞容,“美盛德之形容”,就是赞美“盛德”的舞蹈动作。如《周颂·维清》是祭祀文王的乐歌,《小序》说:“奏象舞也。”

郑玄《毛诗传笺》说:“象舞,象用兵时刺伐之舞。”就是把周文王用兵征讨刺伐时的情节、动作,用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可以证明祭祀宗庙时不仅有歌,而且有舞,“载歌载舞”可以说是宗庙乐歌的特点。

近代学者也多以为《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

颂的名篇主要有《清庙》、《维天之命》、《噫嘻》等。

诗经国风共有多少篇 篇2

《诗经·国风》中的反映劳动人民情爱生活的爱情诗是《诗经》中最引人入胜的部分。

这些爱情诗中的女性以及她们用自己的善良与纯洁、勤劳与智慧写就的美丽人生,深深地吸引着后世的读者,她们和她们的爱情,因其闪耀的人性之光而被人们传颂不衰。

正文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孔子由衷地赞美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诗经》的精华在“国风”,“国风”的精华则数数量最多的爱情诗。

今天,我们依旧能从这些作品感受到古人质朴纯真的情感表白和那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的青春气息。

诗经高尔基说:“一般来讲,文学的任务……就是把人身上最好的、优美的、诚实的也就是高贵的东西用颜色、字句、声音、形式表现出来。”这里的“最好的、优美的、诚实的也就是高贵的东西”就是指人性中一切美好的品性。

《诗经“国风》中的爱情诗就从文学的角度揭示了周代社会礼制完善之初男女在爱情中表现出的对人生命本体的尊崇、对人个体价值的肯定和人格尊严的追求的美好人性。

诗经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母系社会之后,中国便进入了以男性为主的父系社会。男权制度下的女性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诗经”国风》中明显地看出。

《诗经“国风》中不少篇章,反映了古代社会真实的女性生活图景。那个社会所给予女性的,是一个既狭小又苛刻的生活空间,而生活在那个时代女性,也无怨无尤地克尽本分,支起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从《诗经”国风》爱情诗中解读古代的女性,我们发现,其身上张扬的强烈的人性美令人怦然心动。

一、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诗经爱情崇高而永恒,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爱情是人世间最令人神往的一种纯洁的情感,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与向往也便成了美好人性的具体体现。

诗经《诗经“国风》中女性对爱情的呼唤热烈而大胆。在《召南”摽有梅》中,女主人公就急切地呼唤:“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暨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红颜易逝,青春易老。唐代杜秋娘说:“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金缕衣》)而在千年前的这位望梅兴叹的女孩早就唱出了怀春女儿的焦急心情。

我们不敢妄加猜测,女主人公苦苦等待的原因是风俗、禁忌还是她本人的害羞。其实,所有的原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表达了女性在内心深处对情感的质朴欲求,这才是最真实的,合乎自然生命本性的。

明代钱琦《钱公良测语》评价说:“《摽梅》直言其意,无顾忌,无文饰,此妇女明洁之心。”(陈子展《诗经直解》)此言中肯。

诗经人们常说,哪个男子不多情,哪个女子不怀春。当女子衷情于男子,她火一样的情怀又表达得热烈而奔放。《陈风“泽陂》就是这样一首感人至深的作品: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长相思,夜难眠,一夜就像一千年。诗中所传达的这种备受煎熬的滋味,只有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相思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诗经当然,由于当时社会制度等原因,古代女性的地位低下,自己很难把握命运,因此,当她们面对突如其来的爱情时,又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担心流言蜚语。

如《郑风”蒋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中的女于对仲子充满爱意,却怕闲言碎语、飞短流长而陷入两难处境。这是非常现实的处境,选择的道路只有两条:妥协或者反抗。

诗经但是,不管怎么样,女子大胆追求爱情的脚步却非但没有停止,反而因阻碍与反对而更显炽热,《郑风“褰裳》就是这样一个作品:“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姑娘到了该出嫁的年纪,大胆向小伙子表白爱慕之情,自信十足,似乎不愁嫁不出去。小伙子反倒有了几分胆怯。这种表白方式,当是天性的自然流露。

远古的接近自然状态的男欢女爱,同现代建立在个人独立意识基础上的男欢女爱固然有许多不同,但在符合人性的自由选择这一点上,却是没有太大差别的。

诗经《诗经”国风》中女子人性美还具体体现在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与对爱情和情人极端忠诚的高度统一上。

在《邶风“匏有苦叶》中,诗人这样写到:“雝雝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译成现代汉语即是“雍雍叫的是雁,早上旭日初照。

男子们假如娶妻,趁冰没解冻就好。招手招手的艄公!他人渡水俺不成。他人渡水俺不成?俺要等我的友人!”(引自《诗经直解》)其对爱的忠诚格外让人感动!

二、敢于冲破世俗观念的束缚,大胆追求爱情,争取幸福婚姻

诗经爱情的自然流露和表白充满了甜蜜,然而现实却给青年男女增加了许多束缚。那个时代男女的婚姻大事已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参与,不再是完全自由了。

诗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不可违逆的法则,谁违反便被视为叛逆,便会为社会所不耻。这一法则虽然是出自封建统治者维护自身秩序的需要,但它却并不是封建统治者的创造。

因为这一现象,早在《诗经》中已有明确记载。《齐风”南山》中即说:“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豳风“伐柯》中也说:“娶妻如何?匪媒不得。”从此可以看出,这一法则在当时已纳入了婚姻道德的规范。

诗经周初,礼教初设,古风犹存,青年男女恋爱尚少禁忌,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自由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由恋爱渐渐受到家庭等各方面的束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许多人不能与心上人结为爱侣。

诗经《郑风”将仲子》里的这位女主人公害怕的也正是这些礼教。“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对于仲子的爱和父母、诸兄及国人之言成为少女心中纠缠不清的矛盾,一边是自己所爱的人,另一边是自己的父母兄弟,按封建的伦理关系,女子除了必须绝对服从父母外,还要受到兄长的管教,所以兄长对她说来,也是可怕的。

难怪她一想到这点,就要胆战心惊了。此诗每章虽各写一个文意却有联系,明徐常吉云:“由逾里而墙而园,仲之来也以渐而迫也。由父母而诸兄而众人。女之畏也以渐而远也。”(见《钦定诗经传说汇纂》)怎么办呢?诗中的女子依然冒天下之大不韪,与青年男子偷偷约会,表现出女子对爱情的热切追求。

诗经《诗经“国风》中也有很多细腻描写思念情人的忧郁苦闷心理的诗,如《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诗中女子怀念远方的爱人,在采卷耳时心里想的都是他,以致采了许久那个箩筐都没填满。

又如《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里面就含有对情人的埋怨与不满。

《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写的则是见到情人时的欣喜心情,可见思念之深之切!所有这方面的诗歌,都或多或少体现出当时世俗观念和伦理道德对女子思想或心理上带来的阻力和压制!

诗经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我们看到的却是青年女性对爱的执着:她们为了爱情敢于冲破重重阻力,赋予生命以人性的光辉。

《鄘风“柏舟》中这样写到“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女子为追求美好的爱情竟与母亲发生了冲突,这对当时一个弱女子来说是需要勇气的。

诗经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当时物质极度贫乏的先秦社会,家庭的殷实与否直接决定着其经后的婚姻生活幸福与否,女子从现实角度考虑无可厚非。

但在《卫风”有狐》中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形是“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诗中的男子连衣服都没有,可以说到了一贫如洗的境地了,但女子仍然正视自己的感情,向男子表达了自己的热烈爱情。这就不仅是爱情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力量了!

三、享受爱情的美好,始终如一,忠于爱情

诗经《诗经“国风》中沉湎于爱情蜜罐中的女子,一旦品尝到了爱的琼浆,便大胆地把爱作为享受的“美食”。

《王风”君子阳阳》中的那个可爱的女子就是这样一个不吝啬快乐的人——“君子阳阳,左执簧,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君子陶陶,左执翿,右招我由敖,其乐只且!”

直译为:“君子意气扬扬,左手举起吹奏的笙簧,右手招我用房中之音乐。他好快乐哟!君子兴致陶陶,左手举起指挥的羽毛右手招我用燕游的舞蹈。他好快乐哟!”(《诗经直解》)

我从这首诗中读出的不仅是夫妻间的真情笃意,更是一种享爱爱情的美好人性,而其中体现出的自我生命意识的觉醒和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则反映了人性的自由发展。

诗经《邶风“静女》中的情人相会,则又是一番情趣。“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小伙儿的意中人约小伙在城墙角落里幽会,小伙儿匆匆赶到那,左等右等都不见姑娘出现,急得团团转。谁知调皮的姑娘早已到来,她正藏在不远处,偷笑着看自己的心上人“搔首踟蹰”呢。

这时候,所有的道德伦理,所有的思想禁锢,在一对沉浸于美好恋情中的少男少女面前,都显得那么的苍白和乏味,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尽情享受生命赐予的一刻千金的大好时光。

诗经在有爱情之光普照的空间里,两情相悦的男女尽情燃放自已的情与爱,《召南”野有死麇(jun)》就是这样一首令人充满遐想的恋歌:“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麕;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原野里放着一只白茅包着的死鹿,原来是英俊的猎取人在挑逗一位如花似玉而春心荡漾的少女。

少女则羞答答地告诉他:“郎君呀,你轻轻地,慢慢地,不要毛手毛脚,不要弄坏了我的头巾,不要撕破了我的衣裙,更不要把我们家的小狗惹得汪汪乱叫。”——两千年前的人们,又何尝不是激情似火,热烈奔放呢!

诗经在古代,男性的意志左右了女性的社会地位与婚姻生活,女性只能扮演被动者的角色,只能任劳任怨,吃苦受罪,若无端见弃,也只能乖乖地回娘家,几乎没有为自己争取自由的权利。

但我们从《诗经“国风》爱情诗中看到的却是先秦女子的自我解放和对自我价值的确认,其享受爱情过程中所体现的人性之美特别让人为之震撼!

四、任劳任怨,勇于承担责任,尽最大努力呵护爱情和家庭

诗经人类一个重大的现实追求是和谐美满的家庭人际关系。《诗经”国风》爱情诗中的女性,命运给了她们一系列不公平的安排,但她们并没有束手就范,而是勇敢地荡起人生之桨,奋击在生活的狂风巨澜之中。而为了真诚的爱情,通过一种建设性的方式去作出奉献就显得难能可贵了。

诗经《诗经“国风》爱情诗中给我们塑造的这一类女性形象格外可爱。《郑风”女曰鸡鸣》中这样写到:“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真切地表现了女子对美满和谐婚姻生活的渴望。她们不仅有如此美好的愿望,她们更为实现这美好的愿望而尽着自己的最大努力。

《周南“汝墳》则集中地展示了女子为爱情、为丈夫而担当生活苦难的情形——“遵彼汝墳,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在高高的汝河大堤上,有一位凄苦的妇女,正手执斧子砍伐山楸的树枝。采樵伐薪,本该是男人担负的劳作,现在却由织作在室的妻子承担了。“未见君子,惄如调饥”二句的跳出,即隐隐回答了此中缘由:原来,她的丈夫久已行役外出,这维持生计的重担,若非妻子又靠谁来肩起?女主人公的苦难与担当就这样淋漓尽致地突显了出来。

诗经最能表现女主人公不辞劳苦,为了家庭和爱情甘于奉献的可贵品质的诗作恐怕要数《卫风”氓》了,女主人公为了挽救爱情和婚姻,“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她们把爱情作为生命的全部,竭尽心力,一心付出,无怨无悔。

诗经先秦时期,徭役和战争是普遍存在的现实。而一旦丈夫服徭役从征,家中的一切重担就全落在了女性身上,丈夫能否活着回来是另一回事,反正当下必须要做的是承担现实的责任。

这样,女子便承受着双重痛苦,即沉重的体力劳动和精神上的思念之苦。《王风“君子于役》就真实地反应当时社会女性生活的现实处境。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诗歌采用比兴手法,把女子的精神痛苦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与之相比。

《邶风”雄雉》则把这种情愫表现得悲怆——“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女主人公在控诉中传达了内心的无限痛苦。

五、在爱情中追求平等、独立的人格与尊严,一旦丈夫变心,便毅然冲破“牢笼”,与无爱的婚姻决裂,走自由之路

诗经尽管我们说真正的爱情可以不计较付出多少又得到多少的,也可以不论结局如何都依然无愿无悔的,甚至还可以不管对方是否还爱自己但自己依然一往情深地爱对方,但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我们却不能迷失自我,即在爱情中须葆有独立的人格与个人的尊严。

诗经在古代,男人理所当然是社会的主宰者,也是家庭的支撑者,而女人只是男人的附属品,永远都无法跟男人平起平坐。

当男人变心,女人便一定是爱情和婚姻的牺牲品,一旦惨遭遗弃,女子的那份执着与痴情也随之深深地埋进婚姻和爱情的坟墓。但《诗经“国风》爱情诗中的女子,却表现出了极为人性而现代的一面。

诗经先看《郑风”遵大路》“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丑兮,不寁好也!”译成现代语言即“顺着大路啊,把住你的袖啊。莫对我厌恶啊,不找故旧呀?顺着大路啊,把住你的手啊。莫嫌我太丑啊,不找好友呀?”(引自《诗经直解》)

这不是“手拉手”的儿歌,也很难说是“弃妇歌”,但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爱的坚贞和对女性自身价值的自我肯定。女子不是盲目冲动地奉献,也不是孤苦无告地乞求,更不是物与物的等价交换,而是一种对夫妻之间平等相处的呼唤!

诗经而当她们在追求人格与尊严的婚姻之路上受挫,被丈夫冷落甚至遗弃,她们就表现出了不甘于命运捉弄的大义凛然!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日哟、月哟!出来总从东方。竟有像这样的人啊!花言巧语不善良。”)(引自《诗经直解》)这是《邶风“日月》中女主人公痛苦的呐喊;“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我心不是一块石,不能随意翻过来。我心不是一张席,不能随意卷起来。举手投足要庄重,不能退让又屈从。”)(引自《诗经直解》)

这是《邶风”柏舟》中女主人公不甘屈服的悲歌;“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谁说你还没成家?凭啥让我吃官司?虽然让我吃官司,我也决不顺从你。”)(引自《诗经直解》)

这是《召南“行露》中女主人公反抗暴力不惜玉碎的决绝;“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我处存有美菜肴,留到天寒好过冬。你们新婚乐融融,却让我去挡贫穷。对我粗暴发怒火,辛苦活儿全给我。从前恩情全不顾,你曾对我情独钟。”)(引自《诗经直解》)这是《邶风”谷风》中女主人公被丈夫恩将仇报后的痛心疾首!

诗经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们在沉痛控诉丈夫不义行为和天道不公的同时,却并没有沉溺于悲苦之中,而是用一种勇于承受和担当的精神来面对现实,表现出极为决绝的叛逆性格,张扬了她们在追求自由爱情和独立人格与尊严的道路上的人性之旗。

《卫风“氓》当是这样一篇堪称典范的作品。

诗经《氓》诗采用赋、比、兴和倒叙、插叙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一个善良勤劳、忠厚纯朴的女子的形象:她很热情,确曾热爱过“氓”,看不到“氓”便“泣涕涟涟”,看到了“氓”便“载笑载言”;她沉醉在爱情里,而“不可说也”;她见到“氓”急不可耐,便“将子无怒”,并答应他“秋以为期”。

她很纯朴,纯朴到天真的程度,诚心诚意地将幸福与希望寄托在骗子身上。只由于“言笑”的“晏晏”,“信誓”的“旦旦”,以及龟卜蓍筮的一点儿好兆头,便“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出嫁之后,虽然含贫茹苦,夙兴夜寐,身体和心灵上都受到百般折磨,以至“叶黄而陨”,但还是爱着“氓”:“女也不爽”;然而“氓”却变了:“士贰其行”。她忍受着贫困和虐待,精神受到悔辱,自尊心受到损伤,又不能从兄弟那里得到安慰,相反的还不时听到风言风语的嘲笑。最终,她决定结束这名存实亡的婚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对恶人的指斥,对恶德败行的揭发。

诗经全诗通过女主人公追忆她与一青年男子氓的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的全过程,表现了她性格的刚毅和强烈的反抗精神。“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是这首诗的总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她认为,既然你背叛初衷到情意已断、恩爱已绝的地步,我何苦为你而牺牲自我呢?诚所谓“爱情诚可贵,‘人格’价更高”,她不再留恋,愤然与丈夫决裂,表现了她极为可贵的人生追求,从而把女性的人性之美表现得酣畅淋漓。

诗经只要人类存在的一天,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就会得到延续。然而,古代爱情中的女性,她们的整体生存状况又怎样呢?结论是自我不显,难以葆有健全的人格。

一共有多少天 教案 篇3

榆林市第十一小学 孙芳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独立探索,经历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口诀的意义。

2、会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初步发展类推能力,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作业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奠基新知。通过“开火车游戏”回顾2-6口诀。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刚才大家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是什么心情?遇到高兴的事,我们都愿意与大家分享。让我们来听听看看要淘气笑笑他们有什么高兴的事?(出示课件)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什么问题?

2、自主探索,编写口诀。

(1)课件出示表格,引导学生读表。第一行是指几个星期,第二行是指有多少天。(2)填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完成表格;

②发现“依次加7”的规律。

(3)出示点子图,引导学生自主编口诀。

①圈第一、第二、第三行点子,说一说乘法算式以及乘法口诀;

②自主完成,说一说,并完成前六句学过的乘法口诀; ③小组合作讨论(三分钟),完成后三句乘法算式以及乘法口诀。

教师讲解七七四十九与算式的对应,以及《西游记》故事中七七四十九的应用。

4、巩固知识,体会快乐。

①开火车:任意一位学生开头说一句口诀,后面的学生接“口诀”; ②对口令。

5、快乐游戏,熟记口诀。

全班齐读,不同形式对口令,同桌互问互答,鼓励学生背诵。

6、知识拓展。7×8=?

①7×8=7×7+7×____;②学生思考其他方法。

7、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寻找生活中7的口诀。①一只七星瓢虫背上有7个点,八只七星螵虫背上共有几个点?

②找找文学作品中的口诀和7藏在哪里? ③七巧板。

(三)指引方向,课外延伸

结束语(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答。板:7的乘法口诀]让我们把它装进我们的小脑袋,做一个口诀表吧!

(四)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天

1×7=7 一七得七 2×7=14 二七十四 3×7=21 三七二十一 4×7=28 四七二十八 5×7=35 6×7=42 7×7=49 7×8=56 7×9=63

五七三十五 六七四十二 七七四十九 七八五十六 七九六十三

教案设计

孙芳

高三地理公式一共有多少 篇4

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2

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

3

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5

日出、日落时刻

(1)地方时、区时计算

(2)日出时刻=(24-昼长)/2

即:日出时刻=12-昼长/2

(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

即:日落时刻=12+昼长/2

6

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3)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7

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

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

说明:

(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

(3)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月22日相差的天数,(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8

极昼极夜的范围

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9

某地昼长

某地昼长

=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

=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

10

某地夜长

某地夜长

=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

=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

即: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

11

昼长、夜长

(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

(2)昼长=(12-日出地的地方时)*2

昼长=(日落地的地方时-12)*2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

(3)图上计算:

昼长=24小时*昼弧/360度

(4)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

(5)夜长=24-昼长

12

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

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x-1)·h≤H<(x+1)·h,其中H为相对高度,h为等高距,x为等高线条数。

13

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

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

14

实际距离

(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在经纬网图上:

经线上跨纬度1度=111千米

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纬度

15

外流区的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16

耕作制度、复种指数与垦殖指数

耕作制度是指农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布局等)及与之相配套的农技措施的总称。复种指数是一农业地区一年内作物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而垦殖指数则是一国或地区已开垦种植的耕地面积与其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反映出某地农业生产力水平、耕地重复利用和开发的程度。

17

耕地比重

耕地比重=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18

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该地常住人口(人)/该地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19

人口耕地密度

人口耕地密度=该地常住人口数/该地耕地面积

20

人口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某时段末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

21

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总人口/总人口

22

人口计算公式

人口出生率:人口出生率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指一年)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

计算公式: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

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年平均总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用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和速度的综合性指标。

计算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数/该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

总和生育率:指一定时期育龄妇女各年龄组生育率之和,以千分数表示。反映育龄妇女在15至49周岁总的生育水平,也可看成为如果一批妇女按照目前各年龄的生育水平度过整个生育期,则一生可能生育的孩子数。

23

人口总负担系数

指被抚养人口与15—64岁人口的比例。

其中被抚养人口指0—14岁和65岁以上的人口。

24

性别比

性别比是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通常用每100个女性人口相应有多少男性人口。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性别比是106:74。

25

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一共有多少天》集备教案 篇5

一、备课标

1、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2、、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3、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4、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5、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6、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7、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

二、单元总目标及训练重点:

(一)单元总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6—9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发现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2、能正确运用6—9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受乘法口诀的魅力,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二)训练重点:

1、熟记6—9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正确计算表内乘法。

2、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能够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3、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学的。教材通过“一共有多少天”这一情境,一到学生独立编制7的乘法口诀。在7的乘法口诀中,前6句是学过的,只有后3句是新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先要让学生看懂图意,在提出:“7个星期有多少天?”引导学生先探索“7×7=?”的算法,特别是利用学过的口诀来计算,如从7×3=21、7×4=

28、得7×7=28+21=49等,体验算法的灵活性。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并知道了乘法口诀是怎样来的,掌握了编制乘法口诀策略和方法。本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延续。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虽然仍处于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综合的意识,所以学7的乘法口诀应该不是很困难。

五、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创设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7的乘法口诀。过程与方法:

正确运用7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7的乘法口诀。教学难点:

难记的口诀:五七三十五和六七四十二。易混的口诀:六七四十二和四六二十四。

六、教法与学法:直观演示的教学法及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诀卡。

八、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

师:

1、同学们,一个星期有几天吗?

2、今天,淘气和笑笑也来到我们的课堂,他们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与星期有关的信息,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多媒体)

3、请学生读一读淘气和笑笑的话,从而引出问题:2个星期有几天?3个星期有几天?(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去解决问题。

二、合作探究,编制口诀:

1、填表格:

(1)大家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那么你们能指出这个表格上所要

求的内容吗?

(2)出示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这张表格的每一栏表示什么,要求什么。

(3)学生独立填写,小组内交流一下。

(4请学生汇报一下算出的结果,并说说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

2、编写7的乘法口诀。

(1)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这个表格,说一说每个算是表示什么?(2)学生独立编口诀,然后小组内交流。

(3)谁愿意把你列的算式告诉大家,并说一说每个算式表示什么?

(4)谁愿意把自己的口诀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3、寻找规律。

(1)今天编的口诀里,哪些是已经学过的,哪些是今天刚接触的?(2)那刚才你们是怎样算出后面三句口诀的结果的呢?你为什么只加7,不加其他数字呢?(引导学生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口诀的得数7个7个的增加。)

4、记忆口诀。

(1)哪些口诀难记?你们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吗?(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记忆方法,并用喜欢的方法记忆口诀)

(2)对口令、记口诀。

5、交流编制口诀7×8=?的其他办法。

师:刚才经过同学们的独立思考和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完整非编

制出7的乘法口诀,同学们可真棒。我们的好朋友淘气也和我们一样,现在也正学习7的乘法口诀呢?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书80页图)

(1)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2)汇报,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编口诀,虽然需要更多的时间,但学生通过积极动脑整理、汇报总结、各种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

三、反馈练习、加深理解:

1、应用口诀完成练习题:1、2、3、4。

2、口诀不仅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语文中也能有数学问题呢?那位同学来背古诗《山行》,你们猜一猜老师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诗中有什么地方与7有关?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能用一句口诀来解决吗?

3、师:生活中的数学真是无处不在,乘法口诀的用处可真大,智慧爷爷也想考考大家!他为我们准备了两道考题,选择你喜欢的问题解决。

7×2+7×7=7×()7×2+1+2+3+4+5+6+7=7×()

【设计意图】两道题的难度不一,目的是使优秀生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诗经一共有多少首 篇6

闫里学区段村学校   秘瑞云

教学目标:

1.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

3.感受数学中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对同一问题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师:恩!同学们刚刚表现得都很棒!个个精神都很饱满!希望接下来同学们能够表现得更加好!

师:说到这里,可能已经有同学猜到了,咱们今天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就是《一共有多少》二、学习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过什么节日?

生:六一国际儿童节。

师:为什么呀?

生:①因为六一是我们自己的节日;②我们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上舞台演出,庆祝节日。

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

出示课件,情境图:图一(教材97页例5插图)

师:同学们仔细看一遍,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老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

生:①前一排有7个人,后排有8个人。

②男生有9人,女生有6人。

③一共有15人。

师:你怎么知道一共有15人呢?

①数出来的,1.2.3.4……15,一共有15人。

②前排7人,后排8人,把前排和后排的人数合起来,就是15人。列出算式:8+7=□人

③男生9人,女生6人,把男生和女生的人数合起来就是15人,列出算式:9+6=□人。然后算出得数。

④师:大家想一想,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呢?(我们解决了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⑤同学们用了几种方法呀?(3种。)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所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你觉得哪种方法最好呢?

生: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这些人分成前排和后排时,可以列出算式:8+7;分成男生和女生两部分时,可以列出算式:9+6,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同时让学生明白,当数量多的时候,点数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三、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1、教材97页,做一做,看图列式计算。

①与周围的同学互相说一说题意,然后指出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

②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算式:8+4=12(只)或6+6=12(只)

③班内交流

然后选出代表说一说题意及解决的什么问题,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计算,结果是什么,同时比一比看谁说的清楚、合理、正确。

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天鹅?”这幅画中按天鹅的位置分成两部分;左边有6只,右边也有6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列出算式:6+6.还有同学按天鹅的颜色分,白天鹅8只,黑天鹅4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天鹅,可以列算式:8+4

2、小结: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独立完成练习题,练习二十二的第一题。

四、总结提升:

上一篇:归一问题解题技巧下一篇:版教科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学期第四单元提升测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