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营销观

2024-07-02

信息营销观(精选10篇)

信息营销观 篇1

现代企业市场营销观

经营者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就需要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适应市场的变化。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企业应持怎样的市场营销观念呢?

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要求企业的计划与策略应以消费者为中心, 正确确定目标市场的需要与欲望, 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提供目标市场所要求的满足。要求企业营销管理贯彻“顾客至上”的原则, 将管理重心放在善于发现和了解目标顾客的需要, 并千方百计去满足它,使顾客满意, 从而实现企业目标。

建立关系营销观。企业在赢利的基础上,建立、维持和促进与顾客和其他伙伴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参与各方的目标,从而形成一种兼顾各方利益的长期关系。关系营销把营销活动看成是一个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分销商、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其他公众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正确处理企业与这些组织及个人的关系是企业营销的核心,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

逐步形成网络营销观。网络营销可视为一种新兴的营销渠道,它并非一定要取代传统的渠道,而是经由信息科技发展,来创新与重组营销渠道。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营销必然会给传统营销造成冲击,因此商业界必须要注意这种趋势,并与软件产业作密切的联系与合作。以广告业为例,在最新媒体时代,销售是从开始到完成的一贯作业,就是说由吸引注意、引发兴趣、造成购买欲、进行采购,一气而成,而广告公司将参与营销的全程。商业企业也有必要改变传统的组织形态,提升新媒体部门的功能,引进兼具营销素养与电脑科技的人才,未来才能具备市场的竞争优势。

竞争的国际化和市场需求的个性化,客观上要求企业不仅要适应快捷变化的环境而且更重要的是创新市场和独占市场。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企业只有不断创新市场营销观念,才能迎接21世纪的挑战。

信息营销观 篇2

1.1企业自身分析

上海大众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了以上海安亭为总部,安亭、南京、仪征、宁波、乌鲁木齐、长沙的六大生产基地。基于大众、斯柯达两大汽车品牌,公司目前拥有Polo波罗、Gran Lavida朗行、Touran途安、Lavida朗逸、Tiguan途观、Santana桑塔纳、Passat帕萨特和Fabia晶锐、Rapid昕锐、Yeti野帝、Octavia明锐、Superb速派等系列产品,覆盖A0级、A级、B级、SUV、MPV等不同细分市场。

大众途观2010年3月上市,作为上海大众首款SUV车型,拥有不凡的外观气质、优异的整车工艺、动力系统、安全配置,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大气,能很好地满足目标顾客追求极致、完美个性化的需求,其诸多高科技配置使得该车在操控性、舒适性和安全性上也独树一帜,超越了一般SUV越野功能的操控性和轿车般的舒适性,从而树立了“智能化都市SUV”的新标杆。

1.2环境分析

(1)消费者支付能力增强和消费结构发生变化。(2)中国的汽车市场增长快,汽车保有量低,在2005年全球汽车产量达到6400多万辆,专家预计,中国的汽车市场规模到2020年将达到1400万~1500万辆。(3)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同时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信贷服务的发展,使得购买汽车的能力在不断增强。(4)国家对汽车产业政策上的支持力度加大,解禁小排量汽车。(5)销售渠道的多元化,3S、4S、5S店的出现,使得消费者购买的总成本不断降低。同时,不断完善的售后服务也使得顾客总利益不断增加。

1.3消费群体分析

途观的价位在人民币20万~30万元之间,目标市场主要定位于大中城市,以年收入10万元左右,喜欢户外旅游、自驾旅游的男性消费者为主。

1.4产品自身分析

(1)外观:线条修长,充满动感,精悍又不失非凡气质。(2)内饰:采用时下流行设计风格,美观实用。(3)动力:采用涡轮增压发动机,技术成熟。(4)国产途观在车身尺寸、空间距离等方面都比日系同等车型更为出色。(5)途观车身的腰线、雾灯眉梢的设计,让人有无限延伸的张力感觉。(6)真皮座椅经修改调整后乘坐感更为柔软舒适。前排两侧配备电动调节座椅,降低了长时间乘坐的疲劳。(7)定价在20万~30万元之间,相比同级别日产竞争对手,竞争力更强,性价比更高。

1.5劣势分析

后排坐椅不够科学,较短,靠背角度无法调整,如长途时可能会增加疲劳感。最大载重量为375kg,载重有限,无法装载过多行李。途观的现车数量很少,提车难度大,等待时间较长。

1.6机会分析

作为上海大众新上市车型,国产A级车,有坚实的技术力量支撑,雄厚的资金后盾,技能环保的企业形象及理念,国家政策的倾斜和扶持。途观是大众唯一一款SUV的车型,还没上市就有超过7万的预定量。它既有德国的最新理念,同时又有更为符合中国目标顾客审美的造型,与目前市场上同类同档次竞争对手相比有更为明显的竞争优势。

2上海大众途观营销策略分析

2.1营销目标

目前国内SUV市场中,高端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被进口的欧美系豪华车型所占据,并引导了该市场的流行风向,而低端市场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则是被日韩系车型所占领,并引导了该市场的流行风向。途观的上市是找到了该行业市场中的空白,即国产中高端欧系SUV市场,从某个角度来说还有着某种振兴民族产业意义,显得任重道远。

成为市场领导者,开拓行业市场的新格局。2013年途观无提示知名度达到50%,有提示知名度达到80%,实现了成为中高档SUV细分市场领导品牌的营销目标。

建立准确独特的市场定位,开发新的目标市场,制定针对性强的营销策略,挖掘市场潜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引领全新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塑造一个高端独特的品牌形象,争取更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2市场定位

品牌定位:途观——途中的奇观。用心感知途中的感动,收获属于自己的独特驾驶体验和乐趣。向目标顾客传达出的是一种洒脱豁达和积极向上的不凡气度,以及追求独特自我的勇气。

产品定位:途观拥有前瞻动感的设计理念,卓越强劲操控性,出色的越野性能,其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排放都优于竞争对手,同时,它的高科技配置,智能安全技术,安全保证等功能性利益,符合目标顾客需求特征的外观,让目标顾客可以尽情享受到驾乘的乐趣,这就让顾客收获了独特的情感性利益。

2.3产品策略

2.3.1产品组合策略

途观采取的是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独特需求的差异化产品策略。途观是上海大众融合德国大众集团最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潮流,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推出的第一款SUV车型,它更贴近中国国民驾乘习惯,也更符合中国式审美,是针对性很强的全新车型。

从色彩方面来看,途观在通过充分市场调研后开发,以目标顾客需求的具体特征为依据,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为目标,为客户提供了多种更加灵活的颜色选择方案。

从包装方面来看,途观也是以目标顾客的具体需求特征为依据设计,提供了多种独特的个性化包装选择方案。

2.3.2服务策略

就目前市场的竞争现状来看,服务已成为了现代营销的核心理念及环节之一。这一点在汽车行业体现得尤为明显,优质的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已成为激烈市场竞争中的核心手段和武器。上海大众非常重视服务质量,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较强的销售及服务管理标准和流程。

2.4分销策略

2.5网络营销策略

电子布告栏的使用,电子邮件提供的线上售后服务等营销策略都增加了企业与消费者作双向信息沟通与交流。

智能型网上议价系统的开发与使用,使得消费者能够直接在网络上协商价格,增加了消费的主动性,刺激了购买的兴趣。

自动调价系统的开发和使用,可以依时间、季节变动、工厂库存情况、市场供需情形、促销活动等来自动调整产品价格,使得营销策略可以更好地贴近市场的需求并适应市场的变化。

3上海大众途观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3.1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在上海大众对途观的营销阶段应该是相当成功的,不仅吸引了眼球,具有极高的关注度,而且成功使其较高的定价被广泛接受。但由于后一阶段营销与生产及售后等环节的脱节,加上上海大众在管理上的混乱,营销理念的错误,使得途观原本具有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出现了加价、售后、管理等乱象,严重影响了产品品牌形象。

正由于前阶段的营销使目标客户群体形成了较高的期望值,而后续环节的脱节,再加上不断被发现的缺陷,使消费者形成较大的心理反差,正所谓“爱之深,恨之切”,普遍的厌恶情绪和较差的美誉度也影响到了拟购车的准车主。

凸显营销与生产环节的脱节及管理的混乱,包括营销与生产脱节和营销与售后脱节。

对目标客户群分析失误。对目标顾客需求部分特征掌握的不够准确,带来了后期营销策略的失误。

3.2改进措施

3.2.1完善客户关系管理

以顾客利益为导向是现代营销的核心理念。客户关系管理是一个不断加强与顾客交流,不断了解顾客需求,并不断对产品及服务进行改进和提高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的连续过程,注重的是与客户的双向交流。提高顾客忠诚度,拥有相对稳定数量、有一定忠诚度的老顾客,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营销成本,促进增量购买和交叉购买,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益,有利于整合企业与客户服务的各种资源,也能够降低企业形象经营的成本。

目前上海大众顾客关系管理的沟通渠道,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客户免费咨询中心、经销商广域网、上海大众门户网站及各个车型品牌网站。

笔者建议,一个数据库,即建立一个完善的统一的顾客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能够很好地整合总部与经销商,分销中心与经销商,经销商与经销商之间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实现各个层面的顾客信息共享。增加老顾客的重复多次购买,维持顾客忠诚度,减少和及时分析客户的流失。

一个渠道,即建立一个分销中心或总部与用户沟通的渠道,在这个渠道上厂家能够直接了解客户关于对经销商服务的意见、对产品的改进意见、客户需求的具体特征,同时还可以加强对经销商的监督、管理和控制,提升经销商营销能力,不断更正经销商的营销观念。

3.2.2划定责任区域管理

服务营销是以交易和满足客户需要为目的,以服务为导向的,并且这种服务是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到广告宣传、销售安装、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的,甚至存在于每一个市场营销组合要素。在服务营销观念下,企业关心的不仅是产品本身,更应注重的是用户在享受企业通过有形或销组合后来形成了所谓4P组合,即Product(产品)、Price,无形的产品所提供的服务的全过程感受。但目前,由于途观加价不一致,导致了用户购买车辆区域比较混乱。为了防止发生经销商车辆售后服务跟不上的情况,必须制定相关区域管理规定,限定经销商的责任区域,然后再制定相对应的服务制度及策略,我们应该把这样的营销理念牢牢灌输给企业的每一位员工。

各商务中心与经销商必须明确好各自的责任区域,且必须书面确定好在各自责任区域的相关责权利等事宜。

经销商要有正确的差异化营销观念和相应的独特服务手段。例如进行上牌服务。

摘要:我国的轿车市场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已经处于成长阶段。但是,由于进入轿车市场的厂商数目增势迅猛,以及国内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国内轿车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消费者的支付能力逐渐提高,我国轿车市场存在巨大的消费潜力。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潜力最大和发展最快的汽车市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轿车生产企业,同时也是该行业市场的市场领导者。但市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新的竞争者不断涌入,对中国的汽车企业来说,现在是最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面临最严峻的考验。作为老牌的行业领军人物,上海大众需要的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为核心,不断探索和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关键词:轿车市场,营销策略,上海大众

参考文献

[1]徐向阳.汽车市场营销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陈文汉.国际市场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不能迷信的十种营销观 篇3

做营销、做品牌的人都知道两个非常重要的理论,4P和4C。但在中国,典型的消费观却是“人随势走,事比人大”。比如我们吃东西的时候会先考虑生意旺的酒家,然后才在这些“旺酒家”中考虑口味是否适合我们——食街效应就在这样的从众需求下产生的。因此,在中国做企业,必须多考虑“大势”,看“事”是不是符合“势”之后,才决定是否做,选择怎样的人来做。

2、不要迷信4A

很多企业找国际4A广告公司,是希望能借这些“成功者”的力。但事实上,几乎所有的国际4A在中国都是典型的分公司,最大的盈利还是对全球化品牌的地方化服务,所以服务起我们本土企业来总是有些不适应。而4A公司的“当家人”都是二老板,也就是典型的职业经理人,他们很难用一个“当家人”的心态来对待我们的企业和企业主。

3、不要迷信目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在科学界是如此,在营销上也是如此。目标固然重要,但营销人员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却决定了营销的规模与大小,甚至是层面。很多迷恋目标的人,往往也是患得患失的人。因此,没有想象力的营销是没有前途的营销,营销中的方向远比具体目标更重要。

4、不要迷信利润

俗话说“容量远比利润更重要”。做产品不如做产业,研究清楚好产业,然后再定位要进入的行业,这样才可能做出真正的行业竞争力。

企业应该先挖好鱼塘,再开始捞鱼。试想,在本来就没有多少鱼的鱼塘,网兜再大也没法捞到更多的鱼。只关注利润的人往往在营销的设计上失去了更大的鱼塘,只好在只剩下虾米的地方下兜了。这些利润对企业而言只是琐碎银子,更可怕的是,很可能因为这些碎银子而一叶障目。

5、不要迷信营销

部分在营销上做得很好的国产手机在这两年栽了跟头,栽在了产品品质上。金立手机,在国产手机一片狂热大举进军彩屏的时候,却默默做了两年的黑白手机,在黑白手机上细分了一块叫IP手机的市场,成为手机行业中的黑马。营销是有用的,但更有用的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质保障力。有产品力优势的企业,在营销操作上看似并不风生水起,但却后劲无穷。

6、不要迷信品牌

“相信品牌的力量”是中央台今年的广告语,品牌确实让很多企业尝到了甜头。但品牌对企业而言不是唯一的,企业的经营目的只有两个:赚取利润和创造社会价值。品牌不是做企业的目的,只是工具。联想可以借IBM来走向世界,IBM也可以把不盈利的PC部分卖给联想,这些对于企业而言,仅仅完成企业的经营的手段而已,不是品牌的嫁接,更不是品牌的转换。

7、不要迷信广告

“广告是毒品。”很多产品一打广告就上销量,一停广告销量就一泻千里。如果反问一句:“离开广告你还会做营销吗?”很多营销人就傻眼了。用广告去“做”的销售是在拿销售力做赌注,当我们去打广告的时候,却忽略了其实最好的广告就是产品。赌博当然可能赢,但长胜的只会是庄家,而我们的企业却在销售中,拱手让出了坐庄权,让广告牵住了销售的鼻子。

8、不要迷信执行

这两年很多企业的营销老总总喜欢买《执行》送给手下。其实很多企业的问题不是执行,而是设计本身。前提如果设计好了,每次执行都是事半功倍的。迷信执行的人通常是缺少创造性的,因为缺少一个有足够吸引力的“核心”,所以只好冀望于 “执行”来达到目的。殊不知,一个有足够创造力的方案,是会吸引很多人自发地全力以赴的。

9、不要迷信终端

今年的热点话题就是终端霸权,甚至有人发出“不做是等死,做则是找死”的感叹。但是缺乏创造力的营销方式,加上缺乏竞争力的产品和缺乏针对性的终端促销方式,实在很难达到优秀的销售效果。

因此,在一味迷信终端的时候,为什么不考虑改变一下商业模式呢?换一种方式思考产品,花更多时间研究消费对象,甚至彻底颠覆消费者的购买和消费习惯,比盲从、模式化的终端更有效果。

10、不要迷信竞争

中国兵法强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 我们常常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对手。而最后的结果就是,跟对手打得血流成河,没打乱对手,倒先打乱了自己,也打乱了行业规则。

我们忽略了,其实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关注自己的产品非常重要,每一个产品身上都有独特产品文化。与其在同质化的产品年代咬住对手不放,还不如自己开辟市场,做好自己产品,做好自己的文化。

信息技术课观课心得 篇4

通过观摩几位老师的优质课视频,可以看出这几节课均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几位老师各自新颖的方法和方式来引入课程。基本能把学生们带入融洽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跟随老师走入学习中来。首先,在课堂导入部分,展示有关材料,让学生从视觉上有个刺激,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刘老师的《设计外观》这一节,运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孩子们去一点点解决问题,各环节衔接自然又紧密联系。而安老师在《图文并茂制作电子贺卡》一课的开头用了《游子吟》,结尾用了“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首尾相应,文学气息浓郁,贴合课程内容,即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有着横向的关联,值得我好好学习。其次,教学过程部分,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巧设任务,层层递进,突破难点。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如刘老师的《图像处理——泉水甲天下》,小组合作时不用拘泥于小组之间硬绑在一起,两人也可体现小组精神,教师也可以解放双手,去关注更多的学生促进整个班的共同进步。

最后说说评价环节,这一块我主要观察:一是教学目标是否完成,主要手段是通过当堂检测来考量;二是是否给学生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主要是通过课堂师生互动来考量;三是是否顾及到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和需求,主要看教师辅导的状况以及能否及时发现并强调问题。在这一方面各位老师都做的很好,如梁老师的《数据处理》一节中,训练内容特别多,通过不断的强化操作,能很好将知识和操作巩固起来,学生掌握的比较平均。六位教师评价学生时是多元化的,有课堂自我评价表、小组评价、问卷星、小组擂台赛、调查表、最佳设计小组等手段,花样倍出,丰富了课堂,是我今后学习的榜样。

信息营销观 篇5

文化信息的处理

陆军 马春芬

内容提要 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也是一种文化交流。文化翻译观要求译语要从文化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所要传达的意义、方式及风格。本文从姓名和习语两方面对《茶馆》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探讨如何文化翻译策论的选择,以达到合理有效地保留和传达原语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 文化翻译观 《茶馆》 异化 归化

20世纪是翻译活动纷繁交递,翻译理论精彩纷呈的世纪。许多翻译理论家越来越意识到翻译作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桥梁的重要性。著名翻译理论家Lambert和Robyns认为翻译等同于文化,意即翻译活动就是文化的转换活动,从而在翻译研究领域掀起了一场“文化转向”(Cultural Shift)的变革。中外有不少学者从文化因素如何在翻译过程中起作用的角度来讨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从而形成文化翻译观。“文化传真”是文化翻译观的基本原则。它要求译语要从文化的角度准确地再现原语所要传达的意义、方式及风格。换言之,就是把原语的文化因素在译语中原汁原味地体现出来。无论是姓名的文化翻译,还是习语和宗教的文化翻译都要求译者以原语文化为基础,从文

化翻译观的角度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准确传达原语的文化,达到“文化传真”的目的。老舍的《茶馆》是中国当代话剧艺术的经典之作。戏剧中塑造了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人物群像,里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并包含了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霍华和英若诚先后翻译了《茶馆》这部伟大的戏剧。本文以《茶馆》的这两个英译本为例,从姓名和习语文化两方面谈谈如何合理有效地保留和传达原语文化。

一、姓名称谓的文化翻译

文学作品中离不开人物描写,有人物就离不开姓名称谓,否则就无以标志,无法区别。姓名称谓是特定文化的产物,是人际关系的文化符号。它是人类社会中体现特定的人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角色的称呼,它反映着一定社会文化或特定语言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个人在社会上总是具有多种社会身份,总是在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并总是随着交际对象的不同而变换自己的身份角色,由此而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称谓词。姓名称谓这个特殊的文化元素对小说家的创作思维有着直接的影响,姓名艺术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塑造有着特殊的影响。不同社会的文化制度、文化风貌和文化心态,使称谓词和姓名包含不同的语义内容。“姓名字号是人生的符号,也是一种文化。”

要翻译《茶馆》给外国人看,如何处理这些姓名文化无疑是对译者的一个考验。《茶馆》三幕分别选取“戊戌变法”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抗战后国民党统治时代的三个社会生活场景,其时间的历史跨度很长,刻画了各个阶层的人物,突出了各个人物鲜明的性格。其中人物众多,姓名称谓也各异。《茶馆》中一共有五十多个人物,总的来说,可以把姓名称谓分为如下这几类。

第一类:松二爷、常四爷、马五爷、林大哥„„

这类姓名称谓中“爷”和“哥”并不表示一种家庭关系,而是出于尊敬和礼貌的称呼。英若诚的译本中将松二爷译成“MasterSong”,而霍华则译成“SecondElder Song”。译成“Second Elder Song”在中国人看来,能够理解其意思,但是译入语的读者就读不到尊敬或礼貌这一层文化意义了,而且还有可能造成困惑或不解。有人可能要说英若诚翻译成“MasterSong”没有体现“二爷”,但是松二爷体现文化意义的词重点在“爷”而不是在“二”,因此英译中采用异化的策略

译成Master兼顾了原语言的文化内涵,也考虑了译入语读者的可接受性。

第二类:小唐、小王、老刘、老杨„„

在汉语中,人们通常在姓氏前面加“老”或者“小”来作为朋友之间的一种称呼。称呼“老刘”、“小王”并一定表示年长,他们也可以是年龄相仿的人之间的互称。霍华采用了直译的方法,翻译成“OldLiu”和“LittleLi”。译入语的读者很可能会以为“Little Li”是一个叫做“李”的孩子,而理解不到它是朋友之间的一个称呼。英若诚将“老刘”、“小王”直接翻译成“Liu”和“Wang”,虽省略了“老”和“小”的翻译,但是比较容易让读者接受和理解。

二、习语中文化的传递

“习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的词组、短语或短句,通常包括成语、谚语、格言、俗语、典故、俚语和歇后语等。”作为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习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气息。英语和汉语中都有非常丰富的反映各自文化特征的习语,但是在翻译中要做到习语的完全对等是非常难的。因此,在习语的翻译过程中,译文最好以原语为归宿,采取异化的翻译策略,尽量保持原语的民族特色,使读者能学习和欣赏到更多的异国文化。欲使习语中包含的文化因素得以充分表达,同时令译文传神达意且绘声绘色,达到与原作同样的感染力,译者应该从站在译入语读者的立场上,运用翻译技巧,做适当的文化顺应,从而使译入语的读者能够轻松地理解原语习语中蕴含的文化信息。下面就是几个很好的例子:

1、康六:我,唉!我得跟姑娘商量一下!

刘麻子:告诉你,过了这个村可没有这个店,耽误了事别怨我!快去快来!

KangLiu I,well,I’II have to talk it over with my daughter.Poek—MarkLiu I’m telling you,you won’t find another chance like nthis.If you lose it,don’t blame me!You’d better get a move on.(英若诚,17)

SIXTH—BORNKANG:I„ah!„I’ve got to talk it over with myd aughter.POCKEACELIU:I’m telling you,this is your only chance.If you miss it,don’t blame me.Hurry up.(霍华,31)

在很多情况下,英汉习语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在汉语中,“过了这个村可没有这个店”表示的是机会错过了就不再来了,它与“村”和“店”并没有关系。如果直译成“if you pass by this village,you could not find that inn”,译入语读者是无论如何也理解不到机会错过了就不会再来了这层含义的。两个译本都采用了意译的翻译策略,读者能够抓住原文本的意思,达到了文化交际的目的。

2、茶客丙: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咱们也不好过。茶客丁:那总比没有强啊!好死不如赖活着,叫我自己去 谋生,非死不可!

Third Customer Anyway,by the time we get our subsides,our superiors have creamed off the best part of them.It’s a dog’s life whichever way you look at it.Forth Customer Still that’s better than nothing!A dog’s life is better than no life.If I were to earn my own living,I’dsurely starve.(英若诚,44)

THIRDCUSTOMER:The bulk of our stipends is creamed off by the top officials

anyhow.We have a hard time whichever way you look at it.FORTHCUSTOMER:But it’s better than losing everything.I’d sooner live in poverty than die in style.There’s no way I could survive if I had to make my own living.(霍华,51)

对于“好死不如赖活着”上面两种译法都比较自然,能够让读者理解和接受。相比而言,霍华翻译成“I’d sooner live in poverty than die in style”,突出了死与活的区别,可以说更确切的表达了原语言的意义。然而,英若诚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用英语中另外一个意思相近的习语代替,译成“A dog’s life is better than no life”,则达到了一种贴切的自然对等,让原语言的文化自然流畅地传入到目标语中,略胜一筹。

三、结束语

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译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填补文化差异的空白。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也是一种文化交流。“文

化翻译应建立在对源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是在充分考虑两种文化之后做出的抉择。”要处理好交流中的文化信息,就要求翻译中既要体现和保持原语文化的特征,又要考虑译入语承载的异族文化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理解障碍。由于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巨大差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然会面临两难选择,因而一篇译作也必然会出现直译或意译、归化或异化的倾向。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是采用直译还是意译,归化还是异化,这是由其不同的文化背景,翻译目的以及读者取向所决定的。因此,直译或意译、归化或异化并非熟优熟劣,而是要求译者在其中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对于不同策略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明智的选择,有效的处理翻译中的文化信息,最终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宪礼.文化因素与翻译策略的选择.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2]胡文彬《.红楼梦》与中国姓名文化.红楼梦学刊,1997,(3).[3]苏子恒.从文化翻译观看习语翻译的异化.文教资料,2008,(12).[4]徐玉萍.以《红楼梦》中“红”为例剖析当代文化翻译.作家杂志,2009(1).[5]老舍.Teahouse.英若诚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6]老舍.Teahouse.霍华译.北京:外文出版社,2003.[作者简介] 陆军 马春芬,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 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网络营销信息传播管理 篇6

关键词:广告 网络传播 策略

互联网无论是在受众数量方面还是在互动性方面的优势,都将成为强有力的传播媒介。

也正因为互联网具有新媒体的种种优势,对其进行信息传播的有效管理就增加了不少难度。

有的企业仍然以传统的方式在网络媒体购买广告时间与空间,片面追求曝光率、点击率和转化率,或在搜索网站参与竞价排名,或苦心孤诣地做好企业网站的搜索引擎优化(SEO),或在BBS里发些软文。

这些手段固然有一定效果,但简单地把传统的营销传播方式嫁接到网络媒体,效果自然有限,而且一旦发生品牌危机或其他公关危机,企业主对网络传播的管理便手足无措,甚至使危机雪上加霜。

对企业而言,如何利用好互联网,管理好互联网上的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信息互动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难题。

本文试结合汤姆・邓肯等提出的整合三角原理,对网络传播的管理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传播策略。

本文所指的网络营销信息,包括网络广告信息、网络促销信息及与企业营销活动相关的主动或被动传播的所有互联网信息。

整合三角的基本观点

整合三角是指在整合营销中,只有当品牌做到言行一致,而且得到他人证实此品牌确实履行承诺时,整合才算成功,其中的“言”、“行”与“确认”构成了整合三角。

整合三角中的“言”是指经过设计的信息,包括企业或品牌的广告、公关、促销等经过策划、有目的的各种信息;“行”是指产品讯息、服务讯息等与“言”相配合、相印证的行动和实际表现;“确认”是指能提供给利益相关者对“言”、“行”是否一致作出判断的未经设计的信息,包括有关品牌或公司的新闻报道、员工之间的闲言碎语、特殊利益团体的行动、贸易评论、竞争者的言论、政府或研究机构的发现,以及人们彼此之间的交谈。

这三者之间若出现裂缝或断层,就会产生不一致的现象,对品牌关系造成威胁。

企业经过设计的信息“言”和“行”往往需要借助网络进行传播,而由于把关权的分散,网络也为未经设计的信息的生产与传播提供了便捷的渠道。

因此,企业的网络传播管理最关键的是如何监测、控制好未经设计的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以保证消费者“确认”企业的言行一致。

信息观、计量观与会计目标的实现 篇7

将会计目标定位为决策有用性意味着企业会计系统旨在提供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时需要的会计信息。对于“有用性”, 各个会计组织给出了不同的界定。其中, 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在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所作的系统阐述。该公告提出, 信息的有用性主要取决于可靠性和相关性。作为对决策有用性会计目标的支撑,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也对可靠性与相关性进行了明确的规定。

在传统会计模式下, 可靠性是最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原则与历史成本原则、稳健性原则紧密相连, 这反映了会计人员传统的价值取向, 即会计应以事后反映为主, 而这种反映必须是客观、中立、证据确凿的, 排斥主观的估计和预测, 以降低财务报告使用者面临的财务风险。

与可靠性相对应的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较可靠性而言, 相关性是具体的, 它与每个利益相关者的决策类型紧密联系。不同投资者由于其决策偏好、采用的决策方法和模型、个人禀赋、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着不同的要求。目前, 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本质上是一种通用目的和意义上的会计信息, 要想让通用会计信息满足每个投资者的具体要求是不现实的。

在完全信息的条件下, 投资者一般能够有效辨认和吸收企业提供的对自己有用的会计信息, 这时财务报告向投资者提供的信息可以说是可靠的和相关的。但这种理想状态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人们不得不面对我国资本市场是次强式有效这一事实, 会计信息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不对称的状态, 即在商业交易中有一些人可能比其他人具有信息优势。在这种情况下, 可靠性和相关性的要求很难两全, 可靠性面向过去, 重在事后反映;而相关性则面向未来, 目的在于满足决策需求。相关性中的预测性和及时性要求可能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而为了追求完全可靠而忽略了信息的及时性和预测性, 再可靠的信息, 其相关性也会大大降低。

二、信息观、计量观对会计目标的作用机理

由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很难同时得到完全地满足, 现实的会计信息只能在两者之间努力地寻求均衡。加拿大会计学家斯科特教授阐释了两种以决策有用为目标的财务报告思想:信息观和计量观。下面我们对信息观和计量观对会计目标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

1. 信息观对会计目标的作用机理。

从20世纪60年代起, 信息观不仅在财务会计理论中得到广泛认可, 而且被主要的会计准则制定组织采纳。1968年, 波尔、布朗和比弗等人从不同角度验证了证券市场中股票价格会对公司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做出反应, 并得出通过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有助于投资者估计股票的期望收益和风险, 有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结论。

信息观将决策有用性等同于信息含量, 它的主要思想表现为, 投资者希望通过吸收和理解所有有用的会计信息对未来的证券报酬做出自己的预测, 而不是安排会计人员在理想的条件下替他们做出预测。即会计信息使用者希望会计人员提供更具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会计信息, 以做出风险更小的投资、信贷和类似资源配置的决策。信息观倡导企业按照公开、公平、充分的信息披露机制提供会计信息, 因此财务报告在实现其决策有用性的同时也承担着保护投资者的使命。

信息观的理论基础是资本市场次强式有效。在这一假设下, 由于理性的投资者能够识别、吸收所有已经公开的信息 (包括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 对同一事项能够做出正确的估计, 并且对于不能引起公司未来净现金流量变化的会计事项, 诸如会计政策变更引起的净收益的变化, 只要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披露, 投资者均能识破。因此, 公司披露的信息越充分, 股价就越能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 同时市场的有效性产生的价格保护意味着企业不必过多地考虑那些“无知”的投资者, 其披露的信息可以不必采用过于简单的方式以保证所有的人都能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信息披露的效率。

因此, 在市场有效的前提下, 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应进行充分披露。至于披露的方式, 可以通过财务报表, 也可以以附注等形式披露。而在次强式有效资本市场上, 由于投资者仅能对已经公开的信息做出反应, 这就意味着具有“信息优势”的投资者可以借此获得超额收益。内幕信息及由此产生的内幕交易将成为危害证券市场公平原则的隐患, 因此, 公平披露原则在会计信息提供的过程中应该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

信息观对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贡献已为大多数会计学家所认同, 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很多地方也渗透着这一思想。现行会计准则在坚持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主导财务呈报的同时, 扩展附注披露内容, 增加分部报告, 甚至要求提供预测信息, 而且要求披露重要的非财务信息, 比如企业管理当局有关财务和非财务问题的分析性和前瞻性信息、有关股东和管理人员的信息、企业经营背景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等。这些信息的披露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 有效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2. 计量观对会计目标的作用机理。

为了增强决策有用性, 会计人员在部分项目报告上引入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 直接对一些资产和负债提供自己的估值, 替代了投资者的某些估算和评价的数值。这种做法降低了投资者与公司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

计量观认为, 为了更好地帮助投资者预测公司未来的经营状况, 只要不以牺牲可靠性为代价, 或在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进行权衡后, 决策有用性得以提升, 会计人员就有责任在财务报告中恰当地引入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得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大大提高。在市场非完全有效的情况下, 信息观所倡导的只要进行充分披露而不管披露形式的做法是有局限性的, 会计信息的提供应该兼顾信息观和计量观。

计量观作为一种与信息观同源不同质的理论, 着眼于通过改变企业计量属性来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历史成本作为最经典的计量属性自会计产生以来便给人一种不可取代的感觉, 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等计量属性始终以其补充的角色出现。但随着2006年我国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 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具体会计准则中有8项直接涉及公允价值, 除此之外间接涉及者也不在少数。公允价值的使用无疑是对计量观的认可, 是从更宽泛的角度证实了计量观在实现会计目标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观、计量观的产生和发展源于不同的市场条件:在不完善的市场条件下, 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能更好地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在完善的市场条件下, 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则能更好地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信息观和计量观关注问题的侧重点有差异, 但其目标是一致的, 即都是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三、有效实现会计目标的几点建议

1. 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

定位于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将决策者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置于中心地位, 强调企业所提供的所有会计信息都必须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投资、信贷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正确决策, 因此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高素质是会计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对于有些投资者而言, 管理当局按照会计准则编制的通用财务报告所包含的会计信息已经能够充分满足其进行决策的需要;但对于另外一些投资者而言, 通用财务报告也许不能够满足其决策的要求, 因此他们对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相关性提出质疑, 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会计信息以满足其决策需求。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 其先决条件就在于这些会计信息能够被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有效地理解和利用。因此, 加强会计信息使用者辨别和利用会计信息的教育, 提高他们的素质, 对于有效实现会计目标具有特别的意义。

2. 提高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水平。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 相当多的投资者无法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 他们评价管理层的管理水平和完成受托责任的情况, 并据以做出资源配置及相关决策的主要信息来源便是企业财务报告。对理性投资者而言, 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越充分, 其对企业的了解就越深刻、越准确, 因此企业应提高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水平。提高会计信息的充分披露水平需要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展开。按照信息观的思想, 企业加强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提高投资者的决策效率, 至于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能否被决策者充分有效地利用, 最终取决于各个决策者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决策能力。按照计量观的思想, 企业可以通过改进会计计量属性, 在可靠性得到保障的条件下, 以公允价值为基础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业绩及未来发展状况的更相关的信息, 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即会计人员通过承担更多的责任以减轻决策者的负担, 通过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达到方便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有效决策的目的。

3. 科学运用公允价值, 提高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公允价值着眼于现在和未来, 面向市场, 强调有秩序的交易, 充分吸收市场价格中蕴含的信息, 客观、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负债的真实价值以及资产和负债引起的未来经济利益变动, 更确切地评估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经营风险, 使其具有潜在的高度相关性, 使投资者能较为正确、理性地评价企业的前景、面临的机会和风险以及管理当局的经营业绩, 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公允价值在财务报告中的运用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充分的会计信息, 以利于其做出决策。在相关性提高的同时要尽量避免可靠性的削弱, 因此企业管理当局应同时重视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 结合企业所属行业、地域以及所处的经济政治环境等因素, 适当地规范公允价值在企业会计计量中的运用。

4. 寻求信息观和计量观的有效平衡, 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

从理论上看, 信息观和计量观作为实现会计目标的两种财务报告方法似乎并没有多少共通之处, 但由于它们最终都是为了更有效地服务于投资者的决策, 因此企业应从自身的发展情况出发, 合理、灵活地利用这两种方法, 寻求两者之间的有效平衡, 最大限度地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 从而实现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

参考文献

[1].戴书勤.关于会计信息观和计量观的研究.商业文化 (学术版) , 2007;9

杨曼曼:可口可乐的视频营销观 篇8

——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媒介及互动营销总监杨曼曼

“挑战会越来越大。”她郑重地说。黑色的珠状耳坠儿随着身体动作跳跃了一下。

杨曼曼——听名字像是长发温婉的淑女,可是眼前的她留着短发,俏皮得像个男孩子。她曾就职于盛世长城、星传等广告界大牛企业,后来又在英特尔任职,目前是可口可乐大中华区媒介及互动营销总监。

作为媒介总监,杨曼曼经历了传统媒体的黄金时代,走过了互联网媒介崛起到泡沫破碎的坎坷征途,再到携视频、移动等优势卷土重来、一时风头无两的今天。媒介形态多变,潮水般扑上岸头再迅速萎败,留下碎片化的浪花。这些都给从业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挑战是多方面的。首先,以前大家做媒体计划时主要讲reach(到达率)。以前就是抢人,去吸引更多的受众,着重讲覆盖率、达到率、曝光频次等。媒介投放下单不用特别过脑子,只要把黄金时间段买下就好。”杨曼曼说,当时他们只要在一张表格上打很多密密麻麻的勾,以表示想要的时间段,“那时也做媒介研究,但不会特别深入。”

“现在则是抢眼球、抢粉丝、抢脑子。不只是讲到达率,还要看到达的受众与品牌以及想传达的信息有多少关联度和结合点。这就带来很大的挑战——在信息碎片化的环境中,怎么让品牌活动和产品信息脱颖而出,让消费者愿意进一步与你进行更有效的沟通?现在我们会利用很多调研工具去做更深入的分析,去洞察消费者需求、偏好度和喜爱度。此外,媒介投放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互联网崛起以后,新兴媒体爆发式涌现,如此大量的不同媒体之间,怎么去转化、沟通和评估?”

杨曼曼总结道,“以前是财力比拼,现在更多是智力比拼。”

视频环境复杂化

考验媒介投放灵活度

早在四年前,电视还遥遥领先,把网络视频甩在后面。2010年中国电视广告的规模约为758亿元,差不多是报纸、户外和互联网广告之和,而互联网广告的规模约为256亿元,其中网络视频广告仅17.5亿元(数据来自CNNIC)。2014年,互联网广告规模则超过1500亿元,比电视广告收入多出300亿元。其中,网络视频广告营收规模达268亿元,增速明显。

虽然电视媒体增量缓慢,但是杨曼曼认为,大视频的概念是不死的,“每个视频起的作用不一样,要看到底是什么节目、什么受众、什么品类。家庭妇女受众群倾向于电视,而青少年毋庸置疑则更倾向于网络视频,是要主攻的一块阵地。”顺应网络视频的发展速度,可口可乐目前在网络视频上的投入大概占到数字化媒体预算的50%~60%。“我们这两年逐渐有一部分电视的预算会转移到视频网站上。”杨曼曼说。

“我们现在做视频计划时,要考虑诸多因素,比如:要看受众一天之中不同的时间看哪些不同的屏幕、他看每块屏幕的关注度是多少、使用的时间是多少、广告在每块屏幕上能够曝光的尺寸多大、更适合的广告展现形态是什么等。”杨曼曼举了个例子,“比如网络视频广告,我们通过调研发现:观众对于前贴片广告的平均关注度大约22秒,这意味着他看不了完整的30秒广告。一方面的问题是视频网站怎么去评估广告效果;另一方面,对于品牌来说,我们怎么去把控内容,让它更好地呈现出来?举个例子:大家在打开视频网站的时候,关注度更多的是前几秒,品牌要么尽快曝光呈现,要么想办法抓住眼球延续关注度;而电视上可能就是一种情感铺垫,最后才露出品牌。因此在不同的视频媒体上,对于内容和节奏的把控都是不一样的。”

对于预算在不同媒介上的分配,杨曼曼有着自己的一套经验体系,被称为“70/20/10”理论。“我们把70%的媒体预算放在已经被证实有效的一些媒体上,比如视频媒体(包括电视、网络视频、户外LED等);20%投放于已有媒体的创新运作上,比如户外LED与电视、与网络视频如何更好地结合?至于剩下的10%,则用来投放从来没有尝试过的媒介或方式,这是比较模糊的。它存在风险,也存在成功的可能,这是风险投资的概念。怎么利用这10%比竞争品牌先行一步。如果预算很紧张,70%这部分就要砸得更‘死’一点,也许它会达到75%~78%,10%的那部分可能会变成5%,甚至3%。预算足够的情况下,则会有更多的创新筹码,10%的部分就会多一些。随时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调。”

视频平台多元性 挑战媒介选择标准

2015年4月,市场监测公司艾瑞公布了视频网站本年度Q1数据。对于广告主来说,第三方调研和监测数据自然是选择视频平台的重要依据,月度覆盖人数、移动端流量、内容总时长等数据属于硬性标准,但除此以外,广告主会根据自身品牌需求和关注重点,在选择视频媒体时有着独特的软性标准。

“在选择视频媒体时,我们会考虑以下几点因素:首先是平台,这是很重要的。虽然我们一度都在讲:消费者是跟着内容,而不完全跟着平台。但是我倒是有个不太一样的观念:平台还是很重要的。平台的品牌调性决定了高度,也决定了所吸引受众的类型。腾讯视频相对于其他平台,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会更多一点。此外,平台的大小也决定了媒体本身对内容和品牌的宣传力度。”杨曼曼说。

腾讯视频一直以“打造中国最大的在线视频媒体平台”为目标,结合腾讯微博、腾讯网、音乐、微信、QQ等多个平台,在内容投入、资源储备、系统打造等方面,投入巨大资金,到今天为止,已然跻身于互联网视频第一阵营。矩阵式的产品结构,形成营销传播天网,将腾讯视频的品牌信息声量在整个平台范围内尽可能扩大。

杨曼曼认为,选择标准的第二点,就是视频内容以及视频平台对于内容和品牌匹配的灵活度。“如何将品牌需求与内容更好地匹配在一起?有一些媒体会比较刻板,销售什么就是什么,没有太多的灵活度和配合度。相反,也有一些媒体会帮广告商去量身打造一档节目,使节目无论从内容、风格、演员和环节设置等,都与品牌要传达的信息是一致的。”

nlc202309042242

最后,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协同作战的能力。“视频肯定不是孤立的,它要跟社交、网游、电商等都有一些关联。我们要看哪个平台能够打通自己的渠道和资源。视频平台最好能够帮你把流量导流到社交平台上,反之亦然。”杨曼曼再次举了腾讯视频的例子,“比如腾讯视频,与腾讯旗下的其他产品——游戏、QQ空间、微信等实现了资源的打通,这就不单一是视频资源了,它是整个网络生态资源圈。这对广告主的吸引力会更大一些。”

大数据链接多终端

打通资源构建营销生态圈

可口可乐一直不吝于创新营销尝试,尤其是包装创新更是不遗余力。小小标签的方寸之间做足文章,从昵称瓶、歌词瓶到5月底上市的台词瓶,将包装玩成另类媒体,过足眼球瘾的同时也收获了大量好评。无独有偶,蒙牛奶特品牌也曾把包装作为媒体运作,将所冠名的腾讯视频节目信息《带你去见TA》印上包装和广告,进行捆绑营销,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杨曼曼表示,品牌与内容、平台进行捆绑营销,早在2005年左右,可口可乐就已有尝试。“2005年腾讯就上过可口可乐的包装。我们跟腾讯的关系应该是最早的,比如火炬接力等,也有一些内容合作,这是‘value for value’(双赢)的事情。”

对于未来视频营销的展望,杨曼曼表示,更加期待大数据的应用。“平台的大小决定了其对于数据的掌控力度,如果平台拥有很多数据源,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利用数据的流动把视频平台、社交平台、电商平台等打通,能够实现最大覆盖面基础上的精准营销。”

“这些数据点在背后连起来,我就可以真正定义一个人,他的轮廓会更清晰。我会知道他的偏好、在网络上的足迹——比如他可能看过腾讯视频,那么他来源于那个城市、使用的观看设备是什么、观看的时长是多少、看了哪些类型的视频、他最近浏览过的商品又有哪些等——甚至,通过数据与打车软件连接,我会进一步知道他在户外的行为轨迹。这样,无论他在哪里,我都可以覆盖到他,并且在他想要的、时间想要的地点推送给他想要的内容。这是我们未来计划的一个模式,希望通过视频这一站,把所有的互联网生态圈里的媒体和形式都打通。”杨曼曼说。

视频营销中的数据积累、应用贯穿全程,将使数据与业务形成不断循环、反哺。每一次营销,都将形成循环效果。通过定位用户群、分析用户内容偏好、分析用户行为偏好、建立受众分群模型、制定渠道和创意策略、试投放并收集数据、优化确定渠道和创意、正式投放并收集数据、实时调整投放策略、完成投放评估效果等,完整的数据应用过程不断把控营销质量与效果,实现从效果监测转向效果预测,提升广告投入的ROI。

目前,受益于自创立之初就积累的十余年用户行为大数据,借助于产品矩阵搜集的各种类型用户偏好等,腾讯视频已经能够做到精准定位的广告投放:针对白领、“80后”、二三线家庭妇女等分类人群,做专门的内容定向投放,同时通过地域定向、区域定向,让品牌营销更为精准。甚至,在类电视的解决方案上,腾讯视频也不断创新:结合地域联播、高峰时段热点联播等技术手段,让客户更好地进行内容投放,以及为客户量身定制精准投放。

然而对于广告主来说,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希望视频能够在大数据这块更开放一点,多放一些资源给我们。对于广告主的媒介投放来说,这是价值最大的帮助。”杨曼曼表示,视频营销要想做得更好,“首先要统一度量标准,避免重叠和浪费。其次,希望能够通过数据连接实现跨屏幕追踪投放;最后,希望整个行业能够更加透明化,数据监测更加完善。”

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论文 篇9

电力营销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信息化建设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所以必须对信息化建设进行现代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电力企业制定更为精细的数据提供机制。而对于数据管理方面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和监督,这样有利于实现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数据的安全性提升,并且还应该通过对信息平台所提供准确的电气营销条件,对电力企业制定更为合理的营销管理措施,从而实现信息化建设现代化管理。

作者:贾海霞 贾云 单位:甘肃省山丹马场供电公司

1.09直复营销中心信息 篇10

——常州邮政直复营销中心

直复营销中心是邮政综合服务能力的体现,是为客户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的综合性多功能服务窗口和平台,是打造邮政一流品牌的军营!常州邮政直复营销中心地处火车站闹市的邮政枢纽楼内,面积800平方米,它不再是仅仅摆放一些商函样张,播放业务宣传片的固定场所,现在的直复营销中心光鲜亮丽,是以直邮运作宣传为主体的客户体验中心,环境幽雅清新而不缺现代气息,先进的硬件设施也是独领风骚。该中心内设有茶饮齐全的自助吧台,免费的DIY明信片制作体验区,先进媒体网络的电子体验区,集邮政业务(产品)展示、名址查询、方案策划和市场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展示区、洽谈区、数据查询区、业务支撑区等多个区域,充分发挥着各自的功能,为客户体验提供着热情而周到的服务。对内,它是邮政员工的军营

直复营销中心是邮政的培训基地,邮政的黄埔军校就在此地开展。它将常州邮政局五大专业知识融汇在一起,在这里你不仅可以学到本专业部门知识,还可以了解整个邮政体系,就目前社会形势而言,我们不能只开展单一的业务,需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整合资源,开展专业联动,为客户全面的量身定做策划方案,让客户获得最大利益。邮政是一支军队,直复营销中心就是训练战士的军营,为营销队伍的业务发展、学习培训提供服务,为函件业务的营销成功提供前提保障;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掌握邮政业务抓手,做到“专注 专业 专心”,才能更好地开展业务。

同时直复营销中心给邮政员工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对于职业经理人的重要性,可以套用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来说明:工作环境成就未来。工作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环境,只有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确保员工每时每刻都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激情。个性的设计装修风格,先进的办公硬件设施,造就了良好的“硬件”环境,整洁、美观、宽畅的充满现代气息的办公环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直复营销中心门口树立着的常州邮政企业文化墙,以一种亚文化体系对员工进行“企业意识”的教育,通过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良好的工作氛围与企业文化打造了优质的“软件”环境。这样的直复营销中心激励员工产生巨大的协同力,使得员工充满激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推动企业更好的发展。对外,它是客户体验的聚集地

直复营销中心是一个以直邮运作宣传为主的客户体验中心,通过客户的现场体验活动,把数据库营销理念、函件产品和邮政的特色服务潜移默化地推广出去。

直复营销中心接待区设有自助吧台,前卫独特的装饰风格,配有咖啡、红酒、各类饮料,一应俱全,幽雅清净的环境给客户一种温馨的感觉,在这里不仅可以亲身体验邮政服务,还可以放松自己的心灵,带给顾客一种难忘的审美体验,同时迅速而准确地向顾客传达邮政品牌的定位和内涵,使客户感受到邮政热情周到的服务。展示区将邮政五大专业产品及邮政服务形象的展示出来,使得客户对邮政函件产品及其他产品形成直观认识,通过现场数据查询、网络系统应用、DIY明信片等系列服务的亲身体验,加深客户印象,让直复营销中心不再仅仅是将客户“请进来”,而是让客户“主动走进来”。

直复营销中心自成立以来,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等各行各业都会来到此处体验一番并在此开展系列活动,原常州市市长孟金元亲自来此视察指导,并对直复营销中心做出高度的肯定,“安监局有奖知识竞赛的颁奖仪式、保险公司的产品推广会”等,同时如“房产行业推介会、装饰装修行业推介会”等也在直复营销中心开展,大大提高了邮政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扩大了知名度,得到客户的一致认同。如今每周各专业都有客户来到直复营销中心,带上三两好友静坐洽谈,直复营销中心成为了客户心目中的洽谈业务的聚集地,偶尔放松心情的“品质茶馆”。

以双赢为目标的直复营销媒介整合中心

随着新时代发展的步伐,很多新型媒介逐步占据市场,人们的信息来源日益多元化,而我们现在的直复营销中心不再是局限于一两种媒介,它做了一个现代媒介的整合。网站、移动邮箱、短信等平台的现代媒介,报纸、杂志、电视等的传统媒介形成了实用、有效、立体的邮政直复营销中心,客户可以通过所营造的体验气氛,不同媒介的整合,亲身体验来自邮政不同渠道媒介的实际效果,将自身收效提高到最大化,以客户赢来提升邮政直邮品牌价值,促成市场推广人员与客户最终达成直邮协议,有效地推动直邮的发展,间接地为创造名址信息费、直邮设计制作费、邮资费等相关收入提供支撑和服务,到达客户与邮政双赢的目的。

常州邮政直复营销中心是一个展示中心、营销中心、培训中心、体验中心,不仅给员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更为客户提供一个体验、洽谈业务的聚集地,通过不断创新营销思路,想方设法让直复营销中心各个运作流程环节的利润总和、与客户的利润分成,提供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高附加值服务,才能谋求更大的效益,才能提升社会对邮政直复营销的整体满意度,才能提升营销质量,让营销工作“活”起来,加大加快邮政的发展!

文化墙

直复营销中心大厅

展示区

数据查询区

休闲洽谈区

客户电子体验区

摄影棚及DIY明信片体验区

原常州市市长孟金元视察直复营销中心

常州市安监局领导在直复营销中心进行会谈

客户现场亲身体验数据查询测试

客户咨询数据库相关知识

上一篇:侍岭中心学校总务主任竞聘演讲稿下一篇:UE·UI设计师简历个人简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