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词鉴赏(精选9篇)
古体诗词鉴赏 篇1
一、自主预习, 设疑激趣
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绝佳途径, 也能体现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学习诗歌的前一堂课, 要及时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 可以留一些问题让学生完成。根据诗歌的特点, 你可以设置以下形式的问题:
1. 搜集有关作者和创作背景的资料, 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展示。
2.把这首诗改写成散文。3.写100字左右的初读感言。4.由这首诗我联想到了哪首诗, 为什么。5.请画出这首诗在你脑海中的画面。这些作业要避免形式, 一定落到实处, 学生一定要认真完成, 可以独立, 也可以合作。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时间, 好的给予表扬奖励, 差的要给予批评。当然, 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通过多姿多彩的预习形式, 既可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也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也让学生在预习中真正学到了知识, 提高了能力。
二、巧妙导入, 烘托渲染
1. 知诗人, 明背景。
学习古诗, 只有先了解这个诗人及创作背景, 才能更好的理解这首诗。这可以以学生展示预习作业的形式展开。基于学生搜集的作家和创作背景资料, 教师巧妙衔接, 导入新课。
2. 巧构思, 激兴趣。
根据不同诗歌的特点, 教师可利用多种手段, 巧妙构思, 创造情境, 导入新课。导入语言要极力渲染, 有感染力, 尽最大的努力, 以最快的速度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反复吟诵, 整体感知
1. 榜样示范, 激发愿望。
榜样示范原理是观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察学习依赖于重要的榜样示范活动。我建议教师一定要进行范读, 力求做到声情并茂, 并鼓励学生会读得更好。这无疑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了他们强烈的诵读愿望。
2. 自由吟诵, 避免齐读。
学生带着强烈的诵读愿望, 自由吟诵, 情感自由发挥, 初步感知诗歌。每个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不同, 情感把握、音高、语速都不尽相同, 如果齐读的话, 就会使学生为了读齐而读, 无形中阻碍了个性发展。
3. 学生评价, 个体点拨。
由学生评价某一个学生读得好在哪里, 应该改进的在哪里。这个学生在同学的帮助点拨下反复吟诵、改进, 直到同学们满意为止。让学生的进步在课堂上显现, 构建一个自由、互助、和谐的课堂。
四、巧设问题, 理解鉴赏
对于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 我不建议采取逐句鉴赏, 这与新课改提倡的教学要强调重点, 避免面面俱到是相违背的。因为高考诗歌鉴赏就是以简答的形式出现, 为了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密切联系高考, 我建议以设置问题的形式展开讨论来完成。让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的同时, 理解诗歌的内容、情感、手法并掌握诗歌的学习重点。这就要求我们对于问题的设置一定要精心、仔细, 我觉得应该具备以下几点要求:
1. 符合学生对诗歌学习的认知规律, 即品形象——入意境——体诗情——赏手法——味语言。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2. 抓住特色, 突出重点。
一首诗的特色, 就是其优秀的地方, 也是我们要学习的重点。我们在设置问题的时候, 一定要凸显其学习重点的地位。
3. 难易适中, 温故知新。
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即将进入高二的学生, 在高一我们已经学习不少唐宋诗词,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 因此设置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水平和能力。一道题如果所有学生都不会, 或者所有学生都会, 这个题的设置都是不成功的。每道题难易适中, 题与题之间也要有难易的梯度。知识是具有连贯性的, 出题时要尽量做到温故而知新。
五、强调重点, 拓展延伸
每一课都有一个重点, 学习重点可以在课前提出, 也可在鉴赏诗歌后总结出。我们建议最好是通过学生回答问题, 自己能发现这节课应该讲的重点是什么, 一定要强调重点, 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讲的是什么。要应以教师讲解为主, 也可适当启发引导。
六、学生反馈, 当堂检验
一堂课上的好坏关键要看学生掌握的如何。当堂学的内容, 当堂消化并当堂检验。一首诗学完以后, 最好要当堂背会。可以以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看谁背得快, 争取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背会。
七、设置专栏, 课后评比
在教室后设置语文专栏, 征选学生优秀感悟, 贴在专栏上, 让学生共同欣赏, 相互学习, 评论, 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诗歌文化, 每周评出冠军, 调动学生积极性。
总之, 诗歌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应当确立, 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应当成为新时期语文教师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强化高中学生语文诗歌鉴赏能力, 提高诗歌鉴赏的教学水平, 已经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注意的教学问题, 诗歌鉴赏能力能够提高不仅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 而且对学生语文人文性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理应受到教育界足够的关注。作为老师, 要积极起到一个引导带头作用, 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鉴赏诗歌的水平, 深化理解诗歌的大意。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够真正的感受到诗歌带来的美以及其中的精华, 让他们在诗歌中徜徉。
摘要:诗歌鉴赏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新课改特别强调审美教育, 而诗歌鉴赏是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的途径和重要内容。系统、深入地研究诗歌鉴赏教学的规律, 寻觅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有效策略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古体诗词五首 篇2
——油菜坡苏氏公祭进山老祖
二月十六风雨天,不辞劳累朝荆山,
安天顺宏开五世,老幼同拜祖墓前。
康乾盛世必刚公,祖籍荆门鹅公湾,
扶妻携子离故土,油菜坡处把身安。
开枝散叶落家岭,躬耕农桑种麻田,
从此门楣渐壮大,添丁进口瓜瓢绵。
香火延绵十二代,人才辈出功名显,
寻根问祖不忘本,饮水解渴更思源。
今夕清明大祭礼,锣鼓长号震霄汉,
跪敬三柱龙头香,五彩花吊迎风展。
重温族规八条令,壮志凌云天地宽,
同根同脉为至亲,同心同德金可断。
能文能武创财富,是尊是贵尚节俭,
表优评模第一条,百善之首孝当先。
誓言人人莫相忘,修心养性作理念,
多种善因结善果,福寿双至合家欢。
苏氏子孙多努力,从我做起莫等闲,
祖德留香有余荫,本枝一脉长久传。
2.江城子·祝寿
令行桂月初一头,逢华诞,茶代酒。香茗点点,自祝半百寿。梦绕少年轻狂事,心怎舍?情切处。 功淡名泊于江湖,两相忘,甘与苦。随心逐意,结伴山水游。浪花淘尽春颜色,过天命,念当休。
3.浪淘沙令·龚上行
轻车山间行,阅过美景。丹桂应节花袭人,曲径通幽梅子园,最好修身。 晚稻初长成,布衣欢心。镰刀板仓显本领,丰收在望五谷中,来酬人勤。
4.蝶恋花·梦里忆君
一枕清梦来聚首,待见君颜,无语话离愁。泪眼相看情自苦,彷徨总把春来误。 南北遥望难牵手,孤寂凭窗,冷月伴清秋。君心子心若相守,敢叫顽石也点头。
5.沁园春·秋殇
雨敲梧桐,点点生寒,冷露初偿。无语扶桥栏,心念悠悠;云水渐远,徒添离伤。白露节瘦,铅华褪去,枉留花托自彷徨。握不住,红尘纤纤手,梦赊西窗。 任风吹落颜色,只许给冬雪与秋霜。凋零还相惜,愿作他年,九九天来,绿现枝上。时序轮回,九斤城外,联袂过处衣摆香。觅好句,又恐俗气撵,且慢思量。
古体诗 篇3
篇一:古体诗的种类与特点
古体诗的种类与特点
见《唐诗三百首.》封二总结
关于古体诗的概念,在《近体诗的格律》一文开篇已经提到。在此再作简要说明。我国古典诗歌分为古体诗、近体诗两大类。古体诗又称古风,近体诗又称格律诗。这种分类方法是随着格律诗的问世,发端于南北朝的齐梁时期,盛行于唐代,一直沿用至今。故唐代以前不合近体格律的诗,均被称为古体诗;唐代以后仿古而作的不合近体格律的诗,也被称为古体诗或“古风体”。
由于古体诗不讲究格律,因此有些同志误认为古体诗好学、好写,其实问题并非如此简单。近代知名文人王国维说:“散文易学而难工,韵文难学而易工;近体诗易学而难工,古体诗难学而易工;小令易学而难工,长调难学而易工。” 所以,我们对于古体诗的种类与特点应该有所了解。
古体诗的种类颇多,有五言古诗(简称“五古”)、七言古诗(简称“七古”)、杂言诗(通常归入七古)、古绝、乐府诗、柏梁体、歌行体、入律古风等。下面分类举例说明。
1、五古
五言古诗,每句五字,句数不等,平仄不拘,押仄声韵、平声韵均可,不讲究对仗。后来人写五古,为区别于格律诗,有意避开四句、八句,有意用仄声韵和拗句的较为多见。五言古诗在章法结构上十分注重“起承转合”,尤其是“起”;在表现手法上习惯通过对景致与人物表情地描写以抒情。《历代诗话词话》中说:“五言古诗,或兴起,或比起,或赋起。须要寓意深远,托词温厚,反复优游,雍容不迫。或感古怀今,或怀人伤己,或潇洒闲适。写景要雅淡,推人心之至情,写感慨之微意,悲欢含蓄而不伤,美刺婉曲而不露,要有《三百篇》之遗意方是。”
例如:〔唐〕杜甫《羌村三首》(其一)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2、七古
七古,除了都是七字句外,在写作技巧上也有自己的特点。《历代诗话词话》中说:“七言古诗,要铺叙,要有开合,有风度,要迢递险怪,雄俊铿锵,忌庸俗软腐。须是波澜开合,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又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
例如:〔宋〕苏轼《百步洪》(二首其一)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
舠中得乐虽一快,何异水泊夸秋河。
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
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殊委蛇。
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窝,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如吾何!
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舝舝师所呵。
3、杂言诗
杂言诗是将长短句掺杂在一起,诗句字数少者仅一字,长者达九、十字以上,但三、四、五、七字相间者较为多见。不过篇中多数句子还是七言,所以通常将杂言诗归入七古。杂言诗由于句子的长短不受拘束,首先就给人一种奔放排奡的感觉。古代最擅长杂言诗的诗人是李白,他在诗中兼用散文的语法,更加令人感到这是与一般五七言古诗完全不同的一种诗体。
例如:〔唐〕李白《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雕朱颜。连峯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相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其崄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绝句有古绝、律绝之分。古绝即不入律的绝句。不讲平仄,不粘不对,平仄韵均可用。《诗词格律》(王力编著)中说:“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是古绝:(1)用仄韵;(2)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古绝也有五言、七言两种,但五言古绝比较常见,七言古绝比较少见。《历代诗话词话》中说:“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
例1:〔唐〕李白《床前明月光》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疑是”句用“平仄仄仄平”,不合律句。“举头”句之平仄与上句不粘,“低头”句之平仄与上句不对,所以是古绝。
例2:〔唐〕李绅《悯农(二首)》
(一)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注:“春种”句一连用了三个仄声,“谁知”句一连用了五个平声。
例3:〔宋〕范仲淹《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注:此诗用了四个律句,但是首联两句平仄不对仗,尾联出句与上联尾句平仄不粘,所以不合律绝规则。
例4:七言古绝〔唐〕杜甫《三绝句》(现选二首)
(一)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
自说二女啮臂时,回头却向秦云哭。
(二)殿前兵马虽骁雄,纵暴略与羌浑同。
闻道杀人汉水上,妇女多在官军中。
注:第一首“惟残”句用“平平仄平仄仄仄”,“自说”句用“仄仄仄仄仄仄平”,均不合律句;尾联上句与首联下句平仄不粘,而且尾句用了仄声韵。第二首“纵暴”句用“仄仄仄仄平平平”,“妇女”句用“仄仄平仄平平平”,都不合律句;“殿前”句也不尽合。
5、乐府诗
“乐府”一词始于西汉,汉惠帝始设“乐府令”(掌管音乐的官名),汉武帝时设乐府(管理音乐的官署),具体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随之,人们渐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后来乐府成为一种诗体,称“乐府诗”,用指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唐代以后文人摹拟乐府体写成的古体诗虽也叫乐府,但已不再配乐。由于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像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乐府诗形式灵活自由,可以歌唱,多“感于哀乐,缘事而作”。
例1:〔魏〕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曹操的诗今存20多首,全是乐府诗。
例2:〔唐〕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将进酒》,又名《惜樽空》、《惜空樽酒》,系汉乐府《鼓吹饶歌》旧曲。李白此作是利用旧题。柏梁体为七言诗,句句用韵,一韵到底。据说汉武帝建柏梁台,与羣臣联句赋诗,句句用韵,因此而得名。
例1:〔魏〕曹丕《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例2:〔唐〕杜甫《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麯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 篇二:古体诗与格律诗的区别
第十讲 古体诗与格律诗的区别
一、什么是古体诗
古体诗是与“近体”(格律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但绝不是古风,真正的古风只有“歌”、“行”、“吟”三种载体)。
(但要注意,古体诗和古诗的概念不全相同,古诗是指古代的诗,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一种诗体,后代人按照这种诗体写的诗,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不拘对仗、平仄。
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
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古体诗主要分为8种:
1、五古;
2、七古;
3、杂言.包括三.四.六言等;
4、柏梁体.七言,句句用韵。
5、入律古风,多七言、可换韵。
6、乐府诗,南北朝民歌形式。
7、歌行体,多七言、可歌唱。
8、古绝,不粘不对。
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庚信,都算是古,因此,古体诗又被称为古诗,所谓仿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的,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都可以称为古体诗。(不包括现代自由诗)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二、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粗略的说,即近体诗是讲究格律的,特别是讲究平仄和对仗;古体诗是不大讲究格律的,它不要求平仄和对仗。
其区别主要在于:
(一)句法上
1、近体诗:
字数、句数固定。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句数都是限定的。也有“三韵律诗”,但很少见。也有所谓“排律”,句数可超过八句,但是句数都是偶数的。近体诗每句一般是五言或七言,六言的很少见。所以,字数固定是近体诗的一个共同特点。
2、古体诗:
字数、句数不限,可以是四、五、七言,也可以是杂言;最少可以是两句,如傅玄《杂言》“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 最多可以达三百多句,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共357句。
例如:
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何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大家看,这首古体诗以七言为主,间杂有三言、五言、十言等。共二十八句
(二)用韵上:
1、近体诗:
用韵严格。这指的是: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唯独首句押韵时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一般只用平声韵。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并且句尾都是仄声。
2、古体诗:
用韵不严格。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例如: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九屑)胡天八月即飞雪。(九屑)
忽如一夜春风来,(十灰)干树万树梨花开。(十灰)
散入珠帘湿罗幕,(十药)
狐裘不暖锦衾薄。(十药)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十药)
瀚海阑干百丈冰,(十蒸)
愁云惨淡万里凝。(十蒸)
中军置酒饮归客,(十一陌)胡琴琵琶与羌笛。(十二锡)
纷纷暮雪下辕门,(十三元)风掣红旗冻不翻。(十三元)
轮台东门送君去,(六御)去时雪满天山路。(七遇)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六御)
大家可以看看这首古体诗,几乎句句押韵,中间多次换韵。
(三)平仄上
1、近体诗:严格讲究句内平仄相间交错,联内相对,联间相粘的平仄粘对规则。
2、古体诗:
不讲平仄粘对规则。可以用三平调、三仄尾;也可用拗句。这是古体诗与近体诗的最大区别。例如:
《古体中秋赏月有感》
阴晴圆缺本自然,聚散离合亦难免。
目送嫦娥西飘去,旦日朝霞映满天。大家可以看看这首诗的平仄,几乎无规律可循。
(四)对仗上:
1、近体诗:
讲究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一般要求颔联颈联要对仗,且对仗有很多讲究。
2、古体诗:
一般不讲究对仗;如果有些地方用了对仗,也只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不是格律上的要求。对仗是极端自由的,追求随意而古拙。
例如:
杜甫《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大家看,这首古体诗的对仗就很不工整,而是非常的古朴随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句中出现很多相同的词语。
三、律绝和古绝的区别
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
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律绝两类。
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是押平韵的,也不受近体诗平仄规则的束缚。这可以归入古体诗一类。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它们就等于半首律诗。这可以归入近体诗。
(一)律绝和古绝的共同之处:
1、都是字数固定,五言四句二十个字,或者七言四句二十八个字。
2、都是第二、第四句押韵,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二)律绝和古绝的主要区别
1、“古绝”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古绝的第二句和第四句的尾字,必须押韵。如押平声韵,则第三句的尾字应为仄声;如押仄声韵,则第三句的尾字应为平声。第一句尾字可平可仄,第一句的尾字的平仄如果和韵的平仄相同,多入韵。
例如:
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平平仄仄仄* 处处闻啼鸟。仄仄平平仄* 夜来风雨声,仄平平仄平
花落知多少? 平仄平平仄* 大家可以看看,这首“古绝”的押韵,一、二、四句押仄声韵,第三句是平声。
“律绝”一般押平声韵,仄韵非常罕见,“仄韵律绝”往往也可以认为是入律的古风。“律绝”第二第四句押韵,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第三句的尾字必须是仄声。
例如:
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桂,平平平仄仄
素手玉房前。仄仄仄平平* 欲得周郎顾,仄仄平平仄
时时误拂弦。平平仄仄平* 这首“律绝”的第二、四句押平声韵,第三句是仄声。
2、“古绝”除每句末一字外,句内是不讲究平仄粘对的;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平平平仄平
疑是地上霜。平仄仄仄平
举头望明月,仄平仄平仄
低头思故乡。平平平仄平
大家可以看看这首古绝的平仄。其句子的平仄是不符合律句的要求的。
“律绝”对于平仄粘对有严格的要求。
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仄仄平平仄
黄河入海流。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仄平平仄仄
更上一层楼。仄仄仄平平
大家看看这首“律绝”的平仄,是完全符合格律诗的平仄粘对规则的。
总之,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作为一种体裁,古体诗的特点是不大讲究格律。凡是诗歌,多多少少总是要讲究一些格律的,比如押韵,这就是一种格律;字句比较整齐(四言、五言或七言),这也是一种格律。这些因素,古体诗都是具备的,所以不能说古体诗完全不讲格律。但古体诗格律的要求不像近体诗那么严,即前面所说的近体诗在字数、押韵、平仄、对仗四方面的要求,古体诗都没有。因此我们在习作古体诗的时候,可以不考虑平仄对仗,但还是要尽量注意字数、句数和押韵,以追求一种整齐和谐之美。篇三: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古体诗与近体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区别:
近体诗就是格律诗,包括绝句和律诗。也称为今体诗。在唐以前的诗称为古体诗(不包括所谓的“齐梁体”),还有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也称为古体诗。那么古体诗与近体诗有什么区别呢?总的来说可以从句法、用韵、平仄上来区别。
在句法上,古体诗每句的字数不一,每首诗的句数也可以不一样。而近体诗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绝句为四句,律诗为八句。超过八句的为排律或称为长律。)
在用韵上;古体诗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韵,也就是说可以在一首中换韵。而近体诗每首只可以用一个韵,再长的排律也不可以换韵。古体诗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在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诗只在偶数句上押韵(除第一句可押可不押。)古体诗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而近体诗一般只可用平声韵。
在平仄方面,古体诗不讲究。而近体诗是十分讲究的。
在律诗中,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是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句形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反。十分工整。实际上三、四、五、六就是二副绝好的对联。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以前,除楚辞体外的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汉魏以来乐府诗原是配合音乐的,有歌、行、曲、辞等。唐人摹仿前代乐府而作,有沿用乐府古题的如李白《蜀道难》,有即事名篇另立新题的如杜甫“三吏”、“三别”、白居易《新乐府》,都已不合乐,实属古体诗范围。另外,唐以前即有以四句为单位的绝句,或称“古绝句”,唐时也有作者,与讲究平仄的近体绝句
不同,也属古体诗一种。
2、联系:
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
南北朝后期有一部分诗作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古体到近体间的过渡形式,或称“新体诗”。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如王勃《滕王阁》为古体诗,但它平仄合律,全篇八句,在声律上近似分押仄、平两韵的两首七言绝句。唐代律诗格律定型之后,诗人们的古体作品中更常溶入近体句式。如王维、李颀、王昌龄、孟浩然等人的五古中颇有律句、律联。歌行体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等名篇中,也有不少句子是入律的。而有的诗作者则有意识与近体相区别,多用拗句,间或散文化,李白、杜甫、韩愈等均有所创造。后来明、清学者自觉注意到古诗溶入律句和用拗句避律的现象。清代王士□更认为古诗有平仄,于是赵执信、翁方纲等人专门研究古诗声调。他们的研究,对于诗歌创作时自觉区别古体、近体声律不无贡献,但由于忽视古诗实以自然音节为主,因此颇有牵强,以至被讥为“不见以为秘诀,见之则无用”(崔旭《念堂诗话》)
“互见法”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互见法分为人物互见法和事件互见法两种。《史记》特别注意人物形象和事件的统一性,为了既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常常把一些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到别的篇章中。通过人物和事件的互见法,司马迁使《史记》既有了史学的可信性,又有了文学的可读性。
秦地十一首古体诗集 篇4
千年墓道留兵马,无字碑前心肃然。
头枕梁山灵秀地,脚蹬渭河天地宽。
则天李治真福气,此间造化信由天。
法门寺叹奇
举世向往法门寺,中华佛教有佛指。
地宫深处藏真迹,佛光一见逢盛世。
李唐诸帝迎佛骨,盛况空前天下知。
吾辈幸临亲目睹,此生心愿了然释。
观杨贵妃墓
一代才人灵秀貌,终归庸主绝情抛。
论思唐王朝中事,究与贵妃有何肇?
大敌压来无退策,竟寻脂粉横开刀。
可叹人世荣枯事,高处未曾尽逍遥。
游茂陵
汉武雄风墓堆山,甬道直接兴平关。
帝龙魂气早升驭,后人凭吊竟连连。
秦陵颂
气势雄伟压三秦,骊山龙脉镇御庭。
脚前渭河似明镜,千古一帝世人钦。
华山吟
势如刀痕险又奇,黛青透白雄峰立。
云遮雾罩西京道,四顾茫然徒叹邑。
延安记行
庆阳一过下川塬,百里林区沟茂然。
采油井架起落忙,直罗雄碑入云天。
落暮时分窥宝塔,灯火夜市到延安。
枣园秋雨圣地新,绿树森然流水潺。
杨家岭头人沸涌,凤凰山下红旗卷。
清凉一望心猿收,驱车直奔黄陵县。
西安怀古
华夏文明此有根,遗产长留两千年。
秦砖汉瓦随处在,盛唐佛塔矗云天。
始皇兵马惊世界,华清池水游人恋。
骊山捉蒋传奇话,天下奇迹在长安。
黄帝陵怀古
桥山势来如巨龙,莽莽苍苍沮水中。
上有高天灌盖之古木,下伏中原逐鹿之英魂。
松涛阵阵战马吼,旌旗猎猎剑戟红。
疆场弓月乱箭飞,蚩尤披靡败草中。
人世难逢开口笑,交战撕杀定乾坤。
轩辕英名留千古,举世仰目天地功。
人文初祖开太平,华夏一统祭祀同。
过秦岭
蜀道千年仍是难,钻山穿洞不见天。
飞车一路雨中行,雾锁奇峰罩心田!
下秦川
车过宝鸡地界宽,百里秦川笼暮烟。
徐鼎一古体诗选 篇5
赞蒋风白翁画兰竹
荐灵天地仓颉书,画卦伏羲象制成。
三皇五帝存鉴戒,图画千年衍文明。
神变幽微天雨粟,教化人伦鬼夜惊。
志道据德游于艺,养性修身达元亨。
画史盘礴难指数,翰墨真香多心倾。
姑苏城内瓣莲居,今有蒋翁意态清。
回眸青山烟光浮,搦管楮素泼墨渖。
拂却底事且吟哦,立定案前自豪英。
放马贺兰敲玉盘,濯足东海戏玄鲸。
一撇兰叶尘氛扫,熏风吹梦得纵横。
点蕊高天落巨雷,催开亘古蛮荒茎。
楚楚泽畔摇疏月,青青素子奏玉笙。
蕙心但令云水绕,悠悠骚卿成国卿。
写竹婆娑弄潇湘,八风行兮起颂声。
大德东岭抚骄阳,紫燕青萍六合行。
细雨普滋发春根,青天扶摇请长缨。
有节深涵鸿濛气,朝朝兹土露华生。
绿竹啸傲香兰笑,堪言斯翁太盛情。
苟利清新身心以,故托健朗精神名。
赞黄宾虹
百代宗师宾虹翁,峨峨独立称豪雄。
神探国学五千载,笔摄宋元水墨丰。
纸上图出鸿濛意,五指拈就儒雅风。
万毫齐力千军倒,信步闲庭画苑中。
左揽华原北苑手,右招子久米颠公。
诗书画艺深如海,出岫白云鹰入空。
乱头粗服散中圣,点曳纷披见性聪。
浑厚华滋民族性,先正不朽立德功。
夜读《坛经》
皮囊大化间,四时雨晴山。
一蓄真元气,无眠照我还。
论画
画因磊落足娱观,洞见本真性天宽。
且遣情思三楚外,但将笔墨著还丹。
读古诗十九首
百岁身怀千岁忧,高冈秉烛自长游。
汉庭古柏空余恨,碧水兰舟枉载愁。
思古
洞达何人八万年,黄泉碧落摄灵烟。
鸿濛深处坐玄寂,一缕清芬诣大千。 题画读破万卷,千山行遍。
拥案捉笔,气定神闲。
全忘机鸟,不见古筌。
天蒙涌动,澄宇澹澹。
太朴一气,法求何焉。
怀渝东家山岩高怀日月,峡谷翳秋春。
谡谡风弥玉,泠泠水覆银。
千峰黄叶下,一屋绿云屯。
兹境无今古,天居出俗尘。
画思
锥沙屈铁勤图画,但见雄魂出茂华。
力挽万牛舒健笔,风雷舆地击铜琶。
题画
嘘气成云坐碧山,千林秀色入怀闲。
幽岩细水潜滋润,芥子须弥任去还。
遣兴二首
烟林平莽雨成愁,淡月白楼风送秋。
更立苍山何所似,清江一带引兰舟。
荆门万树起烟愁,钟晚衡山带玉钩。
但坐幽燕思野旷,出崤此老去悠悠。
愤秦诗
民生水火殚,妇泣万山寒。
博浪锥何在,欲摧秦贼肝。
深山春晴闲坐瞑如睡,晴山静似聋。
蚁来花底两,云去涧心空。
怀古
千秋难泯英雄恨,身老荒丘梦纵横。
铁马金戈驱暴虐,莺歌燕舞奏瓶笙。
悲秋
湘江萧瑟暮云浮,但听乌啼处处秋。
未暖南畴三尺艳,已寒北国万年幽。
沙汀生冷孤帆远,虎岭含愁独木遒。
难解山川风复雨,可怜园囿旱而沤。
梦弘一
明堂谋面梦怀间,素服清僧亦等闲。
欲赞印书超世俗,却言身技在人寰。
草屐不趿三秋露,兀顶应呈一夏斑。
相坐生生犹未起,九天阊阖焕圞颜。
栖迟
栖迟寒室内,读书何寂寥。
感此幽清趣,但凭意迢迢。
大荒低月古,群息动年遥。
君且醉他醉,我独骄自骄。
振衣高冈上,江天一望翛。
夜过三峡
舟行深峡里,拂岸一江风。
黝黝山横铁,空空水击铜。
壁罗天郁结,岭迭地盘蓬。
古体诗的表现方法 篇6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如果一首诗只有动态描写或者只有静态描写,那就不叫诗或者不叫成功的诗。生活就是有动有静,文学作品虽高于生活,但它毕竟来源于生活。
动静结合的方法包括三种类型:
一是以动衬静,
二是以静衬动,
三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
以动衬静的诗作要注意,你写的动必须是单一的声音或者是细小的生音,比如,我们要说屋子静,就说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你看静到什么程度!单一的声音也是在写静,比如,蛙声一片,你只听到了一种声音,是因为静的缘故。
以静衬动是把动的景物当静的景物来写,比如,我们写瀑布,就说远看它像一幅挂在山上的画,画是静止不动的,你说,这瀑布喷射得多快呢?
一般的情况下,动静结合用的多一些。尤其对仗,更要讲究动静结合。
举例说明:
“凉月如眉挂柳湾,
月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寸,
半夜鲤鱼来上滩。”
这是戴叔伦的《兰溪棹歌》。诗中前两句写了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静。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的生机。
8、虚实结合(也叫虚实相生)。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诗歌中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清,但从字里行间能体味出来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细致丰富的地方。
诗歌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那么,到底什么是实,又何为虚呢?
眼前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眼前为实,哲理为虚;
具体为实,泛说为虚;
已知为实,未知为虚;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有据为实,假托为虚;
客观为实,主观为虚;
显者为实,隐者为虚;
当前为实,未来为虚;
外在为实,神韵为虚……
大家看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句: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贺敬之新古体诗简论 篇7
贺敬之是我国现当代著名的文学家。由他主要执笔的新歌剧《白毛女》、新诗《回延安》《放声歌唱》《桂林山水歌》《雷锋之歌》是众多文学爱好者所熟知的。进入新时期后,贺敬之长期担任文化宣传部门领导职务,工作需要他写了大量文艺理论著作,极少再写新诗。不过他采纳了另一种诗歌样式——新古体——创作了大量诗歌,是值得诗歌爱好者一读的。何谓新古体诗?其诗体意义是什么?这是首先要明确的。
在《贺敬之诗书集·序言》里贺敬之曾作说明,他说他“用的这种或长或短、或五言或七言的近于古体歌行的体式,而不是近体的律句或绝句。这样,自然无需严格遵守近体诗关于字、句、韵、对仗,特别是平仄声律的某些规定”,“不同于近体诗的严律而属于宽律罢了”。“或五言或七言”是指句式整齐的古体体式。在古体诗中还有杂言一类,字数多少不等,在参差不齐的句式中体现诗的旋律之美,李白就是写这类杂言古风的高手。收在《贺敬之诗书集》里的完全是句式整齐的五言、七言古体体式,《贺敬之诗书二集》则有了杂言古体,还改造了本属于格律诗的词曲体式,取其“特殊的语感、节奏、气氛和情势”,不受严格格律限制,这就成为一种新型的杂言古体了。贺敬之把运用这两类体式创作的诗歌统称为新古体是完全可以的,不必有什么异议。
之所以在古体前冠以“新”字,是因为古人运用古体写诗“几乎完全是古代散文的语法” “诗人们只是像做散文一样,字的平仄听其自然”;而贺敬之是采用古体作基本体式,既用古体散文语法造句,也用现代散文语法。贺敬之本是写新诗的高手,在创作新诗时外国诗歌的形式,陕北信天游民歌,古典格律诗的一些手法他都借鉴过,现在采用古体不能不把这些因素带入诗中。总之,贺敬之是在试图创造一种以要求宽松古体体式为主而又能够容纳古今中外诗歌之长的诗歌样式,这是适应现代生活节奏极富弹性的诗体,这也是新古体诗不同于旧古体之处。
贺敬之为什么采用这种诗歌体式创作呢?这应当从“五四”以来诗歌发展谈起。
在“五四”精神鼓舞下,郭沫若学习美国诗人惠特曼自由体形式写出《女神》这个集子大部分,奠基了自由体新诗的统治地位。新诗取得的成绩当然不能低估,但是新诗太散太自由不成形难以让人记住,严重脱离汉语传统致使它脱离了广大群众,甚至出现了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还要多的讥评。
自由体新诗还受到了旧诗的严重挑战。毛泽东的诗词创作惊动中外诗坛,让人们对旧诗刮目相看。人们认识到“五四”以来对旧诗持否定态度是不对的。旧诗充分运用汉语的特点,扎根在民族传统之中,确实有新诗所不具备的优点,以至于新诗大家郭沫若、臧克家晚年也写起了旧诗。现在写旧诗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超过写新诗的人数。但是旧诗格律掌握之难在现代文化环境中尤其突出,一个青年能够熟练运用格律并能写出好诗来,恐怕需要十几年的光景,到那时恐怕已经失去写诗需要有激情的岁月。所以毛泽东说:“诗当然应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题材束缚思想,又不易学。”说这话不久他又说:“我反正不看新诗,除非给100块大洋。”虽发自幽默,却看出毛泽东已感到选择中国诗歌发展道路的艰难。
毛泽东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曾提出“新诗要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应当追求:“精炼、大体整齐、押韵”。那么具体说来这条道路应该如何走呢?
从古典诗歌中古体诗系统出发写新古体应该是一条宽广之路,因为它尊重汉语的特点,又避免严守格律的束缚,给人以相当的自由,又有容易遵守的限制,又不至于因追求自由流于散漫。
事实上这种诗体已有人写得极为成功,请读下面几首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就义诗》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冬夜杂咏·青松》
欲悲闹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天安门诗抄》
这三首流布甚广的诗并不属于近体诗的绝句,而是属于古体诗的绝句,它们无疑是天地间第一等好诗。陈毅是有名的元帅诗人,翻一下他的诗词集,集中五言、七言者,按近体要求不符,按古体要求恰如其分。陈毅也是较早主张写古体诗的,1962年春节诗刊社举行座谈会,朱德、陈毅应邀参加,陈毅在会上发言说:
“我写诗,就想在中国的旧体诗和新诗中取其所长,弃其所短,使自己写的诗能有些进步。”
“‘五四’以来的新文学革命运动,提倡诗文口语化,要写白话文,作白话诗,这条路是正确的。但是不是还有一条路?即:不按照近体诗五律七律,而写五古七古,四言五言六句,又参照民歌来写,完全用口语,但又加韵脚,写这样的自由诗、白话诗,跟民歌差不多,也有些不同,这条路是否走得通?”
陈毅写五古七古的主张贺敬之应当是注意了的。今见贺敬之写的最早新古体诗,恰好是1962年诗歌座谈会后一个月,即广州歌剧话剧儿童剧座谈会后所写《南国春早》二首,这两首诗与1979年所写《访日杂咏·访大阪》一样极得陈毅诗神韵。
可以这样说在现代诗史上,写新古体诗是陈毅开其端,贺敬之继其后,他们是在郭沫若、毛泽东外走诗歌创作的第三条道路。其实运用何种诗体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写出无愧于时代的诗情,“诗人比任何人都应该是自己时代的产儿”,我们仍然相信别林斯基这个鉴定诗人的标准。
贺敬之在建国后曾用新诗歌颂了毛泽东时代,现在则是用新古体诗全面反映了新时期以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合理性、艰巨性。贺敬之在这阶段新古体诗里热情歌颂了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1979年他率中国京剧团百人赴日本访问,来到周恩来诗碑下放歌“再诵‘蹈海’句,四化千帆发。”来到烟台看到整个山东像“神驼待飞饮碧海,向天大道此日开。”登上珠江口桂山岛,小岛今昔巨变引发他对改革开放事业产生的豪情,他高唱“情蘸南海如泼墨,写我百年两腾飞。”把新时期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毛泽东领导的创建新中国事业相提并论,认为这是一百年来中华民族两次腾飞,有同样重要意义。
翻开他的古体诗集目录,诸如“××行”、“××吟”组诗标题触目即是,工作需要贺敬之到过祖国很多地方,他像一个行吟诗人走在山水之间,他为祖国的山河描绘出一幅幅壮丽的图卷,山光水色也摄下了诗人的踪影。山水激发诗人豪情,诗人也为山水增色,山水因诗人题咏增添了文化内涵。在这些诗篇里诗人表现出他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也表现出他对这块土地前途的严重关切。《富春江散歌》组诗26首是其代表作,写于1992年5月,当时诗人重病后出院赴杭州疗养而有富春江之游。在这组诗中固然不乏“千里秀美复壮美”的描绘,然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时事给诗人带来的忧虑,极少留连山水的欢乐。第三首为全组诗确立了基调:
平生总为山河醉,非酒醉我万千回。
三江澄碧今痛饮,不借韩囊岳家杯。
这是以否定的方式点出自己的爱国情怀,其意是我的爱国之情不像岳飞、韩世忠借饮酒表现,而是借歌咏祖国山河去体现。诗中点出范仲淹的忧乐正是他内心世界的展示。他每到一个景点总能引出他对现实的关怀,诗思在历史——现实——未来中驰骋,他一边观赏山水,一边对古今正反人物给予评说,把山水诗写成了政治山水抒情诗。当是时,苏联刚解体不久,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甚嚣尘上,作为革命者的贺敬之没有多少游山玩水的闲情逸致,更多的是对国家前途、国际共产主义命运的关注。
可贵的是在组诗最后,诗人对未来仍表现出坚定的信念:
壮哉此行偕入海,钱江怒涛抒我怀。一滴敢报江海信,百折再看高潮来。
诗人毕竟是共产主义者,他的忧患不同于封建社会进步的士大夫,他的这些写在中国大地上的诗是以中国革命作为凝聚点的,江山关切情怀的指向是未来的共产主义,他在《长白山天池短歌》中就写道:
平生常吟未深醉,纵有千喜与万悲。为筹环球大同宴,来倾天池试醉归。
写《白毛女》时的贺敬之热情地迎接这场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革命,写出革命的必然性;在《放歌集》中他歌颂这场革命的崇高;新时期的贺敬之以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眼光审视着这场伟大而又艰巨的革命,坚定地实践着他的创作理念。
还要看到诗人大部分新古体诗创作是在进入老年以后,这也决定了它们与诗人成名新诗不同。钱钟书有一句名言:“一生之中,少年才气发扬,遂为唐体,晚节思虑深沉,乃染宋调。”说是名言是因为他揭示出自古以来诗人创作的一个规律,贺敬之也受这个规律的制约。较之于《放歌集》及以前新诗,新古体诗充满了理性色彩。本来贺敬之是一个擅长抒情的诗人,然而进入老年后,爱在诗中发起议论来,如在《游石林》一诗中他借景说理大谈人生观,阐述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正确看法,“结群基一我,众我成大群。主、客二体合,个、群互为存。”接着又批判起种种惟私论来。
他的一些说理诗写得十分精彩,充满着理趣,如:
黄山尽美恐非真,山川各异似才人。崂山逊君云入海,君无崂山海上云。(《游崂山》)
此境天生抑人生?相遇竟在不遇中。月观峰上观落日,日观峰下逢月升。(《登泰山南天门即景》)
《游崂山》应是观山水忽悟与文艺理论批评道理相通,遂产生一段如何评价任何事物的真理性的议论。诗人登泰山一口气写了六首诗,五首皆蕴藏可以言说的道理,惟这一首让人不易明说道出,又让人觉得诗味盎然,似乎流露出一种“禅意”来。在全部古体诗中,显示出哲人睿智处的甚多,充满着辩证法的光辉。这些诗与宋代一些以理趣见长的诗放在一起,一点也不逊色。
贺敬之要求“作为诗人,不是我们自己有多么了不起,而是我们用语言用声音多少写出了一个民族的振兴,多少从某一个方面写出了世界革命的历史进程”。贺敬之是带着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写诗的,他的感情总是与革命事业连在一起,集中有惟一一篇算是爱情诗的《洞房留影》,写他与夫人柯岩的婚姻经历,也是与时代“风雨声”相连,作了三十六载的夫妻与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同步!
完全可以说贺敬之的新古体诗是中国四分之一世纪的史诗。贺敬之的新古体诗对诗歌艺术的贡献应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诗体,二诗法。
先谈诗体。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体制大备。明代高棅《唐诗品汇》、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两个重要选本将唐诗划分七大类: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长律、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这种分类法已为明清以来一般学者所接受。前人分类根据是诗人常用诗体,不常用诗体如七言长律写的少且无佳作也就略而不论。然而五言古绝王维、李白、柳宗元等均有佳作,一概归到五言绝句内,失去独立诗体意义。
对贺敬之的新古体诗也作一下分类,统计结果是:四言古诗2首、五言古诗19首、七言古诗17首、错综杂言1首、五言古绝101首、七言古绝215首,还有所谓自度曲5首。共计316首,最值得注意的是两类古绝共316首,占百分之八十七点五。
贺敬之大量使用古绝创作具有诗体建设意义。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学术界曾有一场关于诗歌形式的讨论,结果不了了之。其实诗歌形式的确立从来不是理论所能解决的,是创作实践才能回答的问题。贺敬之大量运用古绝写诗取得成功为解决中国诗歌形式交出了一份答卷。他的五言、七言两类古绝均有特色,下边试作比较说明。
五言接近自然语气适于从容不迫叙事、描写与议论,故诗人遇重大题材,有重要理念习惯以五言古绝表现,如《登延安清凉山》《咏老龙头》《百年纪念》等等。七言比五言多二字,易表现婉转曲折之情,集中《长白山天池短歌》《富春江散歌》为其典范代表。贺敬之擅长抒情,所以七言多于五言竟一倍多。
诗人有时对同一题材各有五言、七言诗作,最易看出二者不同特色。如登泰山得诗六首,其中五言一首,七言五首。其五言《登岱顶赞泰山》云:
几番沉海底,万古立不移。
岱宗自挥毫,顶天写真诗。
完全是围绕泰山特点礼赞,侧重客观,诗人个性隐藏其后。而七言则是另一番气象,极力表现诗人的体验、感悟乃至于人格追求,如《日观峰上》:
望岳偏遇望人松,观日却上日观峰。
青松红日对我望,齐报骨坚心透明。
全篇不离诗人自我,完全是自我人格显示。
概括言之,贺敬之运用五言古绝侧重于再现客观对象事理,七言侧重于表现主观情趣;五言以意长取胜,贵质朴厚重,七言以情深取胜,以委婉曲折为美,贺敬之两类古绝写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值得作诗者学习。
再说诗法。
为了较易地凝聚诗情,贺敬之创造性地使用了比兴手法。他每到一地常根据地名特点或地理特点生发诗意,如《提长春京剧团》:
满园花似锦,艺苑多新人。
长春有京剧,京剧能长春。
前两句是根据鲜花似锦与艺苑新人辈出的比喻关系造出的句子,是常言说常理,后两句则根据“长春”所蕴含的意义与作者对京剧发展的希望,运用反复与顶真修辞格造出一个佳句。再回头看前两句岂不也包含着“永远是春天”的意义在内么!《访石花洞》则根据洞深愈下景愈佳特点,写出“欲探真美入下层,地心深与人心同”的妙句,当然妙句的获得非心系下层人民疾苦的革命者写不出,关键决定于诗人的思想境界,一个鱼肉百姓的贪官是梦不到这样诗句的。
抓住人名字特点引发诗情也是诗人爱用的手法。人的名字只是一个符号,取什么名无关大局,但是取什么名字却也寄托着长辈或个人的一种追求。大诗人屈原在《离骚》开头对父亲为自己取的名字大发议论,“正则”、“灵均”则确定了全诗的主题:为正义、公平而献身。诗人来到作家柳青墓前,想到他深入群众得到百姓好评,于是得出佳句:
父老心中根千尺,春风到处说柳青。
如何快速简单区分古体诗和近体诗 篇8
一、看作者朝代
古代的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这种说法始于唐代。唐初,人们开始对诗的字数、声韵、对仗等有了严格的规定。为了区别过去的诗,人们把唐以后写的要求严格的诗是一种格律诗,唐人统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后人沿用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后要求严格的诗称为近体诗,也叫做格律诗。这种说法沿用到今天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那么相对而言,唐以前创造的诗只能是“古体诗”了。三国时期的曹操、东晋时期陶渊明写的诗只能是古体诗。后人也多沿用唐人的这种说法。所以,唐以前的诗只能是古体诗。那么是不是说唐以后写的诗都是近体诗呢?当然不是的。唐代以后的人可以写近体诗,当人也可以模仿古代人写古体诗。比如,李白的《行路难》都应该属于古体诗。唐以前和唐以后不合近体格律的诗,一般被称为古体诗。所以只看朝代判断是不够的。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看上去像绝句。实际上作者吴均是南朝梁人,这首诗也只能是一首古体诗。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这首诗看上去是不是像五言律诗?实际上看作者的朝代汉代,就知道它也只能是古体诗。
二、看句数
古体诗每首的句数可多可少;近体诗每首有定句,规定绝句只有四句,律诗只有八句。所以只要按这个方法排除,大部分的诗还是可以一下子判断的。而古体诗从二句到百句都有。所以只要不是四句诗或者八句诗,就应该归于古体诗的范畴。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18句、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4句、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14句,从句数上就能判断这些属于唐人写的古体诗。
三、以字数分类
古体诗的字数不定,有四言的、有五言的、有六言的、有七言的、也有杂言的;近体诗句有定字,流行的只有五言的和七言的两种,不得任意增减。古体诗还有少数三言、六言。李白的《行路难》中的大多数句子都是七言,但是中间“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就是三言。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3句到7句是七言,但是一二句却有四言。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个特点更明显。唐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两句是5言,后两句是6言。虽然说是唐人写的,又是四句,但句子的字数不一致,显然算是古体诗。
四、从押韵的角度考虑
古体诗用韵不严,押韵较宽,它的韵脚可平可仄,中间可换韵。而且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古体诗对韵的平仄,要求很宽;近体诗对字的平仄,大多数有严格的要求。
而近体诗格律要求很严。近体诗有严格的韵律,一般要押平声韵,一韻到底,不得换韵。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律诗中间两联必须是对偶句,而且对仗要工整。
五、古体诗不要求对仗
讲究对仗是近体诗的一个重要特点,除绝句外,要求按规定的位置对仗。中间颔联和颈联必须对偶。而古体诗则不要求。
总之,初中生只要掌握了这五种方法,就能很容易辨析古代诗歌的体裁了。
古体诗词鉴赏 篇9
素素收到的情书。周女士 供图
近日,一则“小学生情书”的微博在网上被疯狂转载。“初见有女,白衣长发。顾盼笑兮,于心自喜”这真的不是诗经,而是小学生写的情书!最近,“小学生古体情书”爆红网络,这样高大上的情书,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自愧不如吧,我们当年简直是弱爆了!
小学生情书走红
这个微博里展示了三封书信,都是用文言文的形式写出来的。“初见有女,白衣长发。顾盼笑兮,于心自喜。自此之后,念及心动。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奈何业差,与你远隔。你座(原文如此)二排,我座排尾。相隔渐远,于心凄凄。思之笑颜,于情切切。遂奋起兮,盼与你同坐。”这不是《诗经》,而是一个小学生写出来的情书。网友评价“不是《诗经》,胜似《诗经》哪,现在的小学生真是才华横溢!” “数学亦我不喜,英语亦我不爱,为求与你同桌,数学英语皆为我所爱也右后刘小眼,上课之时屡屡窥伺于你,其心有奸。前排王胖,无事回头,诈献殷勤,非奸即盗之心若揭”这部分里面,“小伙伴”为了“追得美人归”,真是展示了各种文采,为与“你”同桌,逼迫自己喜欢上学习。同时还“积极”地为自己“扫清竞争对手”。
“坚苦攻读,幸有小成,自末尾转于四排”为了能够往前坐,“小伙伴”真是费尽心思,学习成绩都进步了!网友“你去我去他去”说:“如果我们家的孩子因为这样而学习进步,他平时要不去谈恋爱我还要找他麻烦呢!”
南京不乏此现象
家长处理各异
这样的现象在南京也不罕见。周女士在建邺区一家医院上班,女儿素素(化名)今年十二岁,在建邺区一小学上五年级,因为素素长相可爱,非常讨学校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喜爱,当然,也隔三差五地会接到别的同学送来的“情书”。
据周女士说,素素每次收到“情书”之后都会回家交给自己看,然后自己就会给保管起来。“她每次收到情书后都会交给我看,因为她也不太明白,而且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所以就交给我了。不过我也从来不找给她信的孩子,因为我觉得现在小孩之间这种事情很正常,而且他们现在也不懂。”周女士告诉记者。“她收到过不少封信了,里面都是些小孩子之间的话语,没什么大不了的,我都给保存起来了,等到以后她长大了拿给她看。”周女士说。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是抱着这样的态度来处理类似事情,在采访中周女士告诉记者,和自己同一单元的张先生遇到类似情况时候的做法就比较“激进了”。之后记者联系上了张先生。据张先生说,自己的儿子小张现在上初三,在小张上初二的时候,曾经暗恋一位同班女生,之后就开始给这个女生写信。“那还是今年5月的事情了,我们家的女儿现在上幼儿园,而她幼儿园的老师就是小张暗恋的女生的母亲。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那次我去学校接女儿放学的时候,孩子老师气呼呼地交给我一张纸,我一看,原来是我们家小张写给她女儿的信,据她母亲说是女孩放在枕头底下,被她铺床的时候看见了,里面说暗恋对方很久。我当时火一下就上来了,把信拿回家给小张看,中午饭都没给他吃,抽出来皮带就打了一顿,虽然我当时下手很重,但那是望子成龙!那个女孩也被她母亲打了一顿。”说着,张先生显得非常气愤和激动。
专家:换位思考和交流是关键
面临相似的两种情况,为什么家长们会采取不同的态度。为此,记者采访了南京市12355热线的心理咨询专家文清女士。文清说,孩子处于青春期都会有类似的现象,这很正常,但是身为家长要正常引导,如果不正确处理,很有可能在家长和孩子之间造成隔阂。
“素素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她能主动把这件事情告诉家长,遇到问题时懂得寻求家长的帮助,这一点家长应该对孩子予以肯定,表扬孩子的做法。处在学习紧张状态中的学生,非常渴望与自己喜欢的异性交往,缓解学习压力。他们在交往中,大多谈论的是同辈人的学习情况、人际关系情况以及对未来的渴望等,家长不要盲目地将成人异性间的交往与孩子们纯真的友谊画上等号。”文清说。
“现在孩子接受信息的渠道多了,他们大量接触到成人世界的语言,却一知半解。比如,他们口中的老婆、老公、我爱你其实只是希望与对方做个好朋友,建立亲密关系,而家长往往用成人世界的眼光去看待,所以家长应该尝试以自己年轻时候的心态或者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交流,这样心态就会放松很多。”文清说。
文清说,家
【古体诗词鉴赏】推荐阅读:
简单古体诗入门08-12
近体诗和古体诗的主要区别07-08
中秋诗词中秋诗词06-12
诗词鉴赏08-11
古诗词欣赏之杜甫诗词08-30
〖诗词鉴赏〗古典诗词赏析:《诗经》205篇141-16007-04
4诗词鉴赏05-20
归来诗词鉴赏07-07
李煜诗词的诗词成就及主要作品08-28
鉴赏诗词内容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