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工作总结反思

2024-08-10

小学阶段工作总结反思(通用12篇)

小学阶段工作总结反思 篇1

“作风转变年”活动第三阶段工作反思总结

信庄小学

“作风转变年”活动已进入第三阶段,针对第二阶段剖析出来的问题,学校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纠,对存在的问题,限期纠正。始终把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坚持长抓不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下面从三个方面对我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自查自纠工作进行一下总结:

一、领导重视,抓住师风自纠不放松。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工作,把师德师风工作纳入了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多次专题开会研究落实师德师风工作的各项任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学校其他行政领导为成员的师德师风工作小组,具体查纠师德师风。

首先是组织教师学习各项制度及法律、法规,主要学习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同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教职工考勤制度》、《教师教学常规制度》等,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时时自我反省,做学生的表率。学校还同全体教职工签订了师德师风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责任。

二、学先进典型,塑教师形象。

一个学校只有始终抓住师德建设不放,利用各种舆论,宣传各类先进典型,把师德建设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才能塑造出好的

教师形象,才能把师德建设不断推向新的高峰。

首先,抓住身边的典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身边的典型将有更强的说服力,学校在广泛开展学习的过程中,组织教师学习身边的优秀教师事迹。其次,组织教师讨论,谈体会,谈感想。

三、抓住重点,自查自纠

针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开展自查自纠。

1、召开领导班子会。要求班子成员对自己公正廉洁,勤政务实,公开办事,社会服务自查自纠,要依法治教,依法从教,规范办学秩序。

2、召开党员大会,会上要求全体党员积极参与到师德师风建设中去,大力配合学校开展师德师风工作,把师德师风和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师德师风的楷模。

3、召开全体教师会议。要求教职工根据工作岗位对工作作风、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乱收费、乱订教辅资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情况进行自查自纠。

4、设立师德师风投诉箱。向学生、学生家长公开学校投诉电话,接受学生、学生家长对师德师风的监督,学校对收到的投诉及时进行了自查自纠。有家长投诉学校部分教师在辅导学校兼课,学校及时找这些教师谈话,敦促他们尽快辞课。有家长投诉个别英语教师利用休息日在学校办班,学校限令这些人尽早解散了非法办的班,给社会满意的答复。

5、开展了师德师风家长问卷调查,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及时给予了处理、整改。

6、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与考核、晋职晋升、教育教学管理等师资队伍建设的其他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学校对教师师德师风情况组织学生问卷调查,以学生的满意率作为评先、评优的首要依据,同时在对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中,学生的测评得分占一定的比例。

通过开展师德师风自查自纠,学校领导、教师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文明执教,优质服务于学生。乱收费、乱订资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训斥、刁难学生家长的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学校的师德师风明显好转,社会效益显著提高,学生、学生家长对学校、教师工作的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当然我们也深知,师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必须长抓不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勇于实践,大胆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师德师风水平。

小学阶段工作总结反思 篇2

一什么是自主、合作、探究

它可以综合成一种教与学的精神, 在教与学的全过程和局部都可折射其光芒, 引导教育者的教育态度, 完善受教育者的个性品格。它是以整合的方式出现在课堂上的,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与学的三维体系, 即自主是品质, 合作是体质, 探究是衍生。

它不是具体单一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而是渗透启发式和讨论式的教与学, 其再现方式具有开放性、多层次性和继承性。

自主、合作、探究的内因形成表现为:其教学过程是多元智力发展的过程。每一位教师和学生, 都有“自我”具有个性化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模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外因形成表现为:纪律的保障不是关键。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与学中, 每一位学生都有事干, 他们总在思考、讨论、交流和合作之中。

二小学阶段的自主、合作、探究实践

笔者在多年的听课研究中发现, 小学阶段的自主、合作、探究与其他学龄阶段的表象特征是不同的。通过对多位授课教师教学的探讨和总结, 认为小学阶段自主、合作、探究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式”自主学习, 是小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

自主与他主、被迫、机械等只是一个“度”的问题。那些将小学阶段的课堂理想化为教学主体由学生来承担, 教学进程由学生来掌握, 教学目标由学生来确立, 教学内容由学生来评估等的论述, 实为空谈。由于小学生的知识经验结构尚未达到一定水平, 自主与被动更可说是相对的两个“量”。心理学研究以及教学实践与调查已表明:个体自主的行为能力随着年龄和知识的推进, 只有到了初中阶段, 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才能达到交叉重合。也就是说, 小学阶段的自主学习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在小学生的自主学习中, 教师主导地位的下降和小学生主体地位的上升是随着年龄同步而守恒的。“被动式”自主学习是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从“被动”过渡到自主, 这中间有一个时间过程,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并且只有充分把握好这一过程的“度”, 建立必要的教师对新知的介绍和对方法的启示等的学习, 才会出现“被动”转向具有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 如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建立“能学”;在具有内在学习动机上建立“想学”;在掌握一定学习方法基础上建立“会学”;在意志努力方面建立“坚持学”等表现形式。

2. 教师发起的课堂交往, 是有效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最大的好处在于相同年龄的儿童在一起学习, 比较容易在最近区域之间进行相互间有效的心智交互, 从而提升学习质量与效率。小学阶段的合作学习, 由小学生发起是不成熟的, 主要是由教师发起。教师发动的合作交往学习也有一个“度”的问题, 如果过分地强调合作首席教师的意志, 教师就会对教学质量产生错觉, 错误地把合作学习中生成的认知水平作为教学效果的认定, 从而影响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发现, 要把握好交往合作学习的“度”, 关键在于教师在发起合作交往中能否放权给小学生, 能否体现出让小学生在合作中自主学习, 如:让小学生有权与任何一位或多位同学合作;有权选择作为合作的首席;有权到课堂的任何角落组织合作;有权不与人合作或有权倾听和讨论等。对于小学生来说, 教师发起的课堂交往的关键, 在于能否唤起同伴意识和合作精神, 开阔视野、激发想象、优化心智。

3. 转化习题研究, 深化美育探究

“当代中国, 美育在人文素质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美育作为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明确列入党的教育方针。”这是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杨河教授在“当代美育前沿问题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美育年鉴 (2012) 》出版座谈会”上提出的观点。当前, 小学生的探究活动在课堂上主要以习题为中心展开。在大量的课堂教学调查中发现, 小学阶段的探究活动中, 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和从教学内容引申出习题, 让学生参与探究成了主流, 这种目的在于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究活动, 探究的质量是不高的。内因在于教师没有真正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区;外因在于探究活动中的实验成为摆设, 推理和判断成为了肤浅讨论, 课后调查成为过程空想。改变现状, 必须引进美育, 党的十八大要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美育提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 是对于美育重要作用的深入阐释, 是今后加强教育事业的重要指导。美育能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小学阶段工作总结反思 篇3

一、课前反思是优化教学的前提

课前反思又称超前反思,是教师对即将进行的教学实践进行前瞻性预测、拟定计划的反思行为,是教学优化的前提,“反映了人类对教学实践合理性的不断追求”。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着重从两方面加强课前反思优化教学。

1加强教学实践预见性

提高小学古诗教学法课堂教学绩效,学生因素固然重要,但教师课前教学反思能力却决定着整个教学的成败。教师课前教学反思能力强,其教学实践预见性就强,就能对教学内容提前预诊,设计出系统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优化课堂教学。

如,设计“小学古诗教学结构的特点”之教学方案,教师课前须积极反思教学内容、目标及学生情况,采用逐渐分化原则预设4步教学程序:(1)提出问题。设两个学生思考问题:①通过教学见习和模拟课堂教学活动,你认为最优化的小学古诗教学结构应具备什么特点?②请设计一个最优化的小学古诗教学结构案例?(高、中、低学段可任选一个)。(2)解决问题。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方式围绕问题得出结论。(3)验证结论。学生通过“模拟课堂”检验结论。(4)实践反思。学生课后写出教学反思日记。

针对以上预设的4步教学程序,教师本着“应超越常规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积极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进行预诊,通过统筹归纳小学语文高中低学段古诗教学结构,预设出学生学习最薄弱环节,遵循理论性与应用性相互渗透的原则,结合学科理论知识、学科基础知识以及CAI案例拟定解决方案,设计出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程序,为课堂教学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到胸有成竹去上课,有的放矢去引导,进一步增强了课前反思意识。

2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导向功能

如果教师课前对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持有积极负责、开放发展的态度,就能充分发挥教学目标导向功能,有效将学生教学基本功训练与各种知识基础嵌合,顺利完成后续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如,设计“优化小学古诗教学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教学方案,教师课前主动反思教学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以培养基础教育合格师资的目标为导向,预设5步教学程序:(1)理论学习。指导学生自学基本理论;(2)问题提出。针对基本理论提出问题:①优化小学古诗教学的前提是什么?②优化小学古诗教学的核心是什么?③为什么说优化小学古诗教学结构是小学古诗教学优化的关键?④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方法有哪些?(3)观摩CAI案例。学生边思考问题边观摩“CAI案例·教学实录:送孟浩然之广陵”。(4)集体讨论。针对问题启发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围绕“CAI案例·教学实录”进行评价分析。(5)总结述评。教师总结,学生课后写出反思评价报告。

课前,教师对预设的5步教学程序进行反思,客观分析学生主体情况后,围绕培养本科生课堂教学评价能力的目标,找出CAr实录课堂教学案例中的闪光点,预设学生运用已有理论进行课堂教学评价将遇到的学习障碍,拟出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力图使预设教学程序更具科学性,最终达到学生从业后专业技能可持续发展目标。

二、课中反思是优化教学的关键

课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的反思行为,是优化教学的关键。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教师课中较强的应变能力,会促成教师准确寻找反思切入点,捕捉反思灵感,顺应学生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反思切入点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从实施教学程序的反恩切入

教学程序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小学古诗教学法课堂教学绩效直接取决于教师在课前预设教学程序时能否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转变。因为,教学程序要科学实施,教师必须要建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即以学生为本,教师随时反思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行为,及时检查分析、反馈调节教学程序,保证教学以最佳状态展开,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教学“培养小学生理解古诗文的能力”,课前教师以基础理论(①理解诗的字词能力;②理解诗句的能力;③理解诗文结构的能力;④理解诗文表达方法的能力)为基点,预设3步教学程序:(1)理论学习。学生自学基础理论。(2)理论指导。围绕基础理论,请学生自选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一首古诗,针对培养小学生理解古诗能力的目标设计教学方案。(3)理论实践。学生利用“微格”教室模拟教学论证教学方案的可行性并写出教学反思报告。

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教学程序以“尝试一反思一再尝试”为指针,当观察到学生对“针对培养小学生理解古诗能力的目标设计教学方案”这一教学环节难以深入时,及时反思并调适教学程序,把整体教学设计调整为针对性教学设计,安排学生在如何培养小学生理解古诗的字词句、诗文结构、表达方法等方面能力中任选一项设计教学方案;既帮学生找到深入的切口,也便于教师在“微格”教学中针对性地解疑答惑,使教学朝良性态势稳定运作,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教师教学调控能力,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渠道。

2从实施教学方法的反思切入

合理实施教学方法是优化教学的关键。在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中实施教学方法不仅要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把“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落实到位。因此,在小学古诗教学法教学时,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打破常规模式,围绕“教学理论确立+基础知识渗透+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实践反思=教学优化”相互整合的思路,加强对实施教学方法的反思,准确调整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优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设计提问应注意的问题”,教师课前反思以往学生对“如何精心设计提问”这一难点问题把握不住的现象,设计4步教学程序:(1)确立理论。让学生明确优化小学古诗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提问是关键。(2)提出两个思考问题:①观看“CAI案例·教学实录:望庐山瀑布”后,对教师在实录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如何评价分析;②请学生独立选取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一首古诗,设计如何引导小学生理解感悟古诗的课堂提问方案。(3)实践检验。学生利用“微格”教室模拟教学,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4)实践反思。学生写出“综合陛反思学习评价报告书”

三、课后反恩是优化教学的保证

课后反思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后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经验的再反思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当前教学绩效,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它包括反思教学过程的调控、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情况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内容。

小学古诗教学法课堂教学优化的保证就是教师能否有较强的课后反思能力.使教学理念从感性升华到理陛,从经验上升到规律。实现这种高层次课后反思能力,教师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促进个体发展。

1夯实知识底蕴

小学阶段工作总结反思 篇4

工作方案

高家镇侯氏希望小学校班子队伍建设暨“三风”整顿活动

第三阶段(反思评议阶段)工作计划

丰都县教育系统三风整顿第二阶段实施意见的要求,从7月16日起,学校工作转入第三阶段,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我校三风整顿活动反思评议阶段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总体要求是:按照实事求是、针对问题边查边评边改的原则,达到找准问题,解决问题、推进工作的目的。围绕抓好反思评议,广泛征求意见2重点工作,对照县教委、镇教育管理中心文件提高学校教师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促进学校依法行政、依法执教,改善工作作风,提供优质服务,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治疗。

二、领导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反思评议阶段的重要性

对三风整顿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党支部行政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进行专门布置,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做到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职责。学校实行政风行风评议坚持 “一把手”亲自抓,学校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领导体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第四阶段认真整改打好基础。

三、切实抓好反思评议工作。

学校紧密结合实际,又一次做好思想发动工作。让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到重要性,明确反思评议内容要求端正态度,找准存在问题 做到八个不放过。问题没有找准不放过,原因分析不透不放过,问题没有提高不放过,“三风”整顿活动资料

工作方案

违纪行为没有处理不放过,认识没有提高不放过,违纪行为没有处理不放过,责任没有追究不放过,整风措施不落实不放过,长效机制没有建立不放过。工作没有推动不放过。采取自查、召开座谈会、自评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认真查找学校在校风、教风、师德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重点查找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把反思评议工作落到实处。在自查基础上,找出自身的问题、存在的思想根源、和整改意见。校长、书记形成不少于4000字的剖析材料,中层干部形成不少于3000字的剖析材料,教职工形成不少于2000字的剖析材料。

学校活动领导小组还组织人员征集了服务对象等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主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召开学校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政协委员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二是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和征求意见表。三是接受电话咨询和投诉收集和听取意见。

四、认真剖析,纠建并举

阶段工作感悟和反思(田会娟) 篇5

2016年,我,29岁 2017年,我,加了一岁。

古人曾说,人要三十而立。到了而立之年我的教书生涯才刚刚起步。但是我庆幸,反复辗转中,我做出了职业生涯中了最正确的选择——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在孩子们的朗朗读书中,你追我赶中,我在不断成长。

刚接触这份工作时,感觉“45分钟”很长。之后慢慢察觉到,“一个星期”很短。

最开始,上课,很难。一切从头,从新,毫无头绪。

后来,上课,更难。因为,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优秀的教师,差的太远。

大半年下来,同事们如家人一般,我们一起备课,讨论学生问题,他们如大家长一般,从不吝啬一丝一毫,将自己的宝贵经验全部倾授,我,如获至宝,如吮甘霖。有时遇到疑难问题,一经点拨,如醍醐灌顶,瞬间通透。工作上,有领导的及时指导;生活上,有领导的嘘寒问暖,照顾有加。

对于带的这两个班的孩子们,我们也通过相处,从相识、到相知相爱。虽然,有时候,会对某一个上课捣乱的孩子咬牙切齿,对班里上课状态不佳而大发雷霆。课堂上,我不能容忍一位同学违反纪律。有一位同学没交作业,就得问问他原因。我知道,相处下来,我有责任和义务,不放弃,任何一个。曾记得15班的一个名叫“赵石磊”的孩子,成绩一千名之外,在班里也是一位成绩垫底的学生。拼音、字词基础不好,更别提作文。但是他在课堂上很乖,不善言谈。为了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想法,一次,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我们进行了沟通又通过他的作文,我了解到,他并不是不想学,而是由于小学基础太差,好多内容听不懂,又加上自己性格内向,基本不主动找人交流。结果,才开始自暴自弃。一次,我们约定,只要他期中考试,语文成绩能从四五十分多分考到及格,就发给他进步奖奖状。有了目标,他真的不一样了。课堂上尝试从基础的读、写,认真听课。古文不会背,就先从熟读开始。一遍一遍地给我过朗读。几天下来,居然把《与朱元思书》全文熟练背诵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期中考试,虽然没有及格,但是,他考到了“71”分,虽未及格,也只一分之差。拿到奖状的那一刻,同学们惊叹,我看到了他脸上从未有过的神采奕奕。

从那以后,我才真正明白了,原来,一句鼓励,一个眼神,一次关注,对孩子们是多么重要。他们背井离乡来求学,是学生,也是孩子。

之前总听别人说,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儿。现在,身处其中,才算真正体会。

以上是我最近工作上的点点感悟。

在教学上,经过沉重的反思,我深深的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包括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如下:

一:课堂上说的太多,啰嗦。改进:提前备好要讲的话。

二:对教材的处理与把握不够精准。改进:一是自己多读,多悟。多读书,提高品味和业务能力。再是多虚心地向优秀的老师请教。

三:“五步十环”运用基本成型,但距离“有模有样”运用自如还有很大差距。改进:多听优秀老师的课。结合自己的空余时间,本期末前计划再听8-10节优秀老师的课。,我深深的知道,教学工作是一项良心工程。不仅要对自己的工作走心,更要对学生走心。学生的成绩与成长和成才才是衡量一个老师工作成绩地方主要标准。所以,不仅是我自己,还要引导孩子们“乘理想之马,挥鞭从此起程。这样才能 “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

以上是我本阶段的感悟和反思,有诸多不足之处请领导予以指正。

小学阶段工作总结反思 篇6

解决措施 :

一.在小组分配时,要格外的注意。这也是合作学习是否能真正做到高效很关键的一步。在好学生和程度相对弱一点的学生的配置上,能起到帮助,引导,讲解,督促的作用。在小组上能真正有成效。

范文网

二.小组既要有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还要有相应的分工。不同号数的学生都有针对于自己能力的任务来做。让每个人都有事情来做。

三.在问题的设计上一定要做到有针对性并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紧紧围绕这个话题展开相应的讨论。问题的设置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有激情和意愿来完成任务。

四.作为教师,在讨论过程中,我一直都是一个问题的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和难题的解决者的角色。所以,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不断的观察和了解学生在讨论时的情况。适当的给予一些提示。要求学生讨论时速度快,效率高。充分体现小组合作的精神。并且在每次小组合作之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多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效果:我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上尤其是小组合作讨论方面变得主动和积极,而且真正做到了高效的完成我设计的每个讨论话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让问题的答案都能在所要求的框架中。

下学期的设想:

1.针对组长,进行进一步的培训。真正让组长做到带头作用

2.各小组定期的对组内的活动情况作出评价,并针对小组组员的个人情况进行打分,让每个人看到优点以及不足。

3.教师可在班级定期选出表现好的小组,进行鼓励,以激励其他小组。

试析中学历史教学反思的三个阶段 篇7

一、中学历史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认识自己的途径就是反思和实践。而教学活动水平的提高就是教学活动反思。可以说, 中学历史教学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表现为:

1. 明确教学亮点, 可以作为以后教学参考。

历史教学活动的实施都存在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而对历史教学活动反思的作用之一就是找出历史教学活动的成功做法, 将其记录下来, 可以作为后续优化中学历史教学活动的参考依据。

2. 找出教学不足之处。

在完善的教学设计也存在不足之处。但将历史教学不足之处找出, 则可以为纠正和弥补教学错误提供依据。因为中学历史教学活动存在缺陷, 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不利于提高学生历史知识水平。但中学历史教学反思则可以准确的、有效的找出历史教学的不足。这可以使历史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正视教学缺陷, 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弥补和矫正教学不足, 为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创造条件。

3. 创新教学方法。

在开展中学历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学生发散思维、开发智力, 将能够迸发出“智慧火花”, 提出有价值的想法和做法, 利用其融入到教学方法中, 则可以创新教学方法, 促进历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对历史教学活动予以反思是必要的, 可以将学生提出的想法和做法记录下来, 以便于“智慧火花”融入到教学方法中。

二、中学历史教学反思的三个阶段

1. 教学前反思。

教学前反思中学历史教学, 主要是对教材及学生实际情况予以了解, 根据上学期教学总结, 明确本学期教学目的、教学任务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为高质高效的落实历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可以说, 教学前反思历史教学是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活动的定位, 为后续规范、合理的落实历史教学活动做铺垫。中学历史教学前反思的内容是:首先, 明确新课标的指导思想, 分析教材, 合理规划历史教学方案。为了确保所开展的历史教学活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应当按照新课标的指导思想, 对本学期的历史教材予以分析, 了解本学期需要教授的历史知识。再根据上学期教学总结, 对学生历史成绩、学生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予以了解, 从而合理规划历史教学方案, 为后续有效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其次, 合理选用教学方法, 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历史教学活动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采用适合的且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历史教学活动, 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适应性、趣味性、引导性, 为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历史教学活动做铺垫。对于教学活动的选用, 则参考学生实际情况和历史教学方案, 合理选用, 促使教学方法的引用可以使学生快速的融入教学活动, 积极参与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探索。

2. 教学中反思。

在我国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当下, 学生作为课程主体, 应当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努力学习历史知识, 为使自身清晰明了的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创造条件。实现这一目的, 这要求历史教师做好每一节历史课程的教学活动反思, 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融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 提高教学质量。中学历史教学中反思的具体内容是: (1) 课前反思。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反思, 并不单单是在课后进行教学活动反思, 历史课堂教学前反思也是非常必要的。在历史课堂教学前进行反思可以对反思以往教学此方面内容所获得的经验和教训, 摆脱固定教学框架, 将情感、价值观、知识、能力等融入到课程中, 为高质高效的开展教学活创造条件。 (2)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就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所进行的分析总结。可以说, 历史课堂教学后反思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历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有成功和失败之处, 如若不在课后及时做好课后反思, 则会将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给遗忘, 那么教学不足将不会被教师所重视, 这不利于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 在课后历史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应当将教学成功之处、不足之处、学生的见解、教学方法运用效果等方面予以详细的记录, 为优化历史教学活动做铺垫。

3. 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反思是在每一学期的教学活动结束后, 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活动开展整体情况进行反思, 做好总结性的记录, 为创新和优化中学历史教学活动创造条件。教学后反思的具体做法则是, 根据新课标要求, 系统的、全面的、详细的分析本学期开展的历史课堂教学, 确定历史教学方式的长处和缺乏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为下学期更好的开展中学历史教学活动做铺垫。

结束语

在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的当下, 不断提高教学活动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更好的教授和培养学生, 为了促使学生良好发展创造条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经常反思教学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 其可以使历史教学不断优化和创新, 更好的教授学生, 使学生历史知识水平提高。所以, 对教学活动反思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康琼.中学历史教学反思的三个阶段[J].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 (04) :10-11.

[2]庄素芬.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教学反思[J].广东教育, 2005 (09) :20.

[3]杨淑红.新课程下的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的关键[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 (下) [C].2007.

[4]林科丽.做好教学反思, 增强地理教学的有效性[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

小学阶段工作总结反思 篇8

关键词:小学;语言文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303-0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小语教学的任务首先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在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语言文字教学,突出语文的工具性、基础性,使学生获得初步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这是语文学科的特殊使命,是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叶圣陶先生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这样看来,语文京是语言文字,就是工具。现在,我们虽已认识到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光有认识还不够,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还必须加强语言文字教学。语文教学如何回归到它的工具性,基础性上来,如何从课文内容分析模式回归到从语言教学为主这方面来?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探讨的难题。

一、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育思想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导,当前又是顺利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负有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发展智力、培训良好的学习习惯等任务;其他学科也有这些任务,是各学科共有的任务。“特有任务”和“共有任务”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过程中,二者关系处理得当有利于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要敢于摆脱困扰教学效率提高的以灌输为主的课文内容分析主红,精讲巧练,讲练评结合,着为于语言文字教学的新模式,新模式的建立其目标应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语文工具。必须真正地切实地把语言文字教学和读写听说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并落到实处。

二、研究教学内容,探索教学规律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的成熟的表意文字,是构成汉语言的最基本的材料。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不能单纯的孤立的机械地进行,只有充分利用课文这个活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形成语言能力。语言文字教学的另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内容是汉语言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方法。而有不同的语境中又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方法。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比比皆是。如“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强调侧重点不同;反问与陈述句等强调语气不同;把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兼语句;礼貌用语的训练等。我们汉语绝大多数的字既表形又表音、表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些字的音义就有变化。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上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语境。语境是语言教学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学中语言因素的挖掘,分析和语言训练的主要内容。此外,语言能力如感知能力,理解能力,组织与表达能力等,都是语言教学的生要内容。汉字的教法众多,我们应该探索教学规律,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懂、记牢,为将来更深入学习研究汉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改进教学方法,加强文字训练

语言文字训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等。这样就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年级,不同的教材要求和基础水平来确定。掌握语言文字工具主要不是依靠教师讲,而是有赖于学生实地操作训练,在练中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因此,必须改变过去由教师讲授为主的方法,要真正体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中,要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要让学生有充分接触语言文字,多读课文。读,有默读、朗读、背诵。默读,是理解词语,熟悉句子、感知内容的好方法。朗读,既是吸收语言文字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文字、培育感情的有效方法。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文字材料的最有效方法,以便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代。趁着小学生的记忆好,在他们的脑海里装点诗文佳作,幷为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文字做好一定的铺垫,尤其是对于学生“不会表达”的缺憾是一种很好的补偿。低年级的语文教师尽量做到精讲多练,挤出时间指导学生背诵。要求学生会背的课文,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先会背,与生同背,与之同乐。同时还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一些活动。如每日背一句。低段学生可由老师选择一句简单优美的课内外语句、诗句。每天早上利用5分钟时间带领学生背诵。或者每周背一诗。教师每周选择一首适合学生的古诗,要求学生不仅会背诵而且能理解其意,感悟其情。背诵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而且形式多样,可抽查性的抽背,巩固性的小组背、齐背,可游戏性的同桌或两组对背,也可在课间背、课前背、放学背、路上背等。这些都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

我们都知道,教材不过是语文教学所凭籍的例子。但是如何借用这些例子,不同的教学指导想想和教学观念,不同的教学习惯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语文课的效率就具体体现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所教内容的理解,掌握的程度上。而内容的选取又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每一课的教学是语文整体教学任务这一长链中的一个环。因而,我们只有在继承优秀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探索新教法,才能有效地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

小学语文课题阶段总结 篇9

一、课题进展情况。

本课题自进入实施阶段以来,语文教研组全体老师按计划全面开展研究工作,通过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在学科教学模式中,已初具规模。各位教师能结合学科模式和自身教学风格,开展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取得较好效果。同时,课题组教师连续两年全部参加了学校的课堂教学交流活动,每学期每人讲一节研讨课,开一节示范课。组内教师随时听,及时交流、共同研究。通过参赛和广泛的听评课,吸取他人之长,完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每学期老师们还认真准备,积极参加校本培训活动,例如每学期的教师论坛,大家把自己工作中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受益匪浅。通过学校业务理论培训,自学新课改理论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既生动又具有实效,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我们制定了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评价方案,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极大调动学生积极向上学习精神,使学生能以此为动力,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步,并且在实施中,不断修改其中不完善的评价细则。

二、本阶段研究的目标、具体内容。

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在本阶段我们重点做好以下研究工作。

1、培养学生自主预习、自主质疑的习惯。

2、增强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共同探讨“以读为主,读中体会关键词句在句段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积累文本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和情感色彩”和“学习概括段落的主要内容” 的有效教学方法。

3、继续研究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并与课堂教学改革目标统一起来。

三、本阶段实验做法、解决的问题、取得的成果。

在本阶段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本阶段研究工作的任务,通过相关的理论学习、培训,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教学研讨活动,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经验交流等,及时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个别调整了实验计划,提高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

1、组织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相关教科研理论的学习、培训。

为使参与研究的老师明确实验的目标和任务,对教师相关的教科研理论的学习、课题研究方法等进行了培训。由课题组负责人为参与课题的老师举办了专题讲座,并邀请校外专家为老师们开讲座,解读新课标。明确了本阶段研究的方向和主要内容,课题组成员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撰写了多篇以阅读教学有效模式行动研究为主题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论文。

2、召开课题组研讨会,及时交流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

在实验中我们采用点面结合的形式,先后举行了多场研讨活动。还组织了常规性的研讨课近二十多节,进行多次的不定期的研讨交流活动。在研讨会上,上课的老师说构思与感想,听课的老师谈看法与建议,总结成功之点,找出不足之处。有时,一堂课试上几次,反复修改,反复推敲,在“磨课”中老师们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发展,全校掀起了一股积极投身教科研的热潮。

四、积极反思小结,提升研究成果。

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勇于实践,还要求教师成为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角色。在课题研究中,能否自觉积极地进行反思总结,其重要性更是不可低估。一学年来,围绕我们的研究重点,对如何有效地展开构建基于实践的小语阅读教学有效模式的行动研究,我们作了一些探索和思考,也取得了些许的收获。

在借鉴了有关专家的理论基础之上,我们的尝试的阅读教学有效模式的课堂活动操作的主要环节是“以读为主,读中感知”。汉语的意蕴深刻含蓄,有时真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时候,繁琐的语句分析很难帮助学生达到此种境界。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感知语言背后的含义?读是一种有效的语感训练,读是手段,更是目的。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解读文本,课堂教学中应加强读的指导,需要安排多层次的读文,每一次读文都要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基本模式如下:

(1)自由读。感知课文内容,解决字词,质疑问难。

(2)思读。质疑后,边读边想边议,要读透,读懂。读作为方法,其目的就是为了读懂,边读边想,是促使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环节,能让学生更好感知课文,进行语言文字的概括。

(3)细读。细读是指为了达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熟练掌握的程度,而对文章进行反复钻研细心领会的一种阅读方法.主要是词句的理解,文章的把握,要点的概括,内容的探究,作品的感受等方面。因此,在初读感知,读中善思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初读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赏析领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和教师必要引导、点拨,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在读书中的发现,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以说促读,让学生思维碰撞激发表现欲,促使创新思维的发展,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的精神。

(4)情读。融情于声,以声、情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使学生与文章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五、在课题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如何改进。

在课题进展中遇到的问题:

1、学生主动质疑的精神尚待培养。

2、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倾听能力有待提高。

3、课堂教学中怎样把握学生个体的差异,做到更好地因材施教。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研究实践中要做到:

1、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一些需要积极质疑的问题,其问题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又能充分激发孩子质疑精神。

2、注重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主动查找资料的习惯、主动质疑的习惯、主动质疑解惑的习惯等等一系列好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3、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学习目的的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每个学生都要谈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还要教育学生成功的学习既要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又要心中有他人,要多为他人着想;另外也要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要主动参与学习。这些思想品德教育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中心小学课改工作阶段性总结 篇10

我校在新课程改革工作中以“导学案”为抓手,构建“问题导学、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科学性、艺术性、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打造高效课堂。大力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师自修培训、教研活动、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使新课改工作顺利开展,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现就此项活动的开展做一总结:

一、组织机构健全合理整体规划切合实际

1、加强领导,校长是学校课程改革实验的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推进课程改革工作的身体力行者。学校在课改实施前就成立了课改实施工作小组,由李校长任组长,卢校长、教导处、教研组长为成员,组织机构健全,结构合理,职责明确。李校长深入新课程实验第一线,在新课程实验的过程中,及时总结推广实验成果,发现、培养实验骨干教师,为实施教师提供工作平台,以点带面、为学校和教师开展新课程实施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服务。李校长率领课改小组深入到教学一线给教师们亲自指导,听课研讨。在李校长的精心指导,在教研组的精心打磨下我校分别于3月1日(上周五)、三月5日组织全校教师观摩了于静、施静两位老师上的适合我校教学模式的高效课堂观摩课。

学校还成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团队,实行校长、教导处包学科,深入教研组,对分管教研组中的备课、上课、评价、课题研究、教研活动和学校课程开发等提出指导性意见,有效组织学科指导小组、课

题研究小组和各学科教研组的工作,定期组织开展不同范围的学科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活动。

2、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过程管理。李校长全面领导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跟踪指导实验年级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卢校长参与指导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唐菲菲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宋校长和杨君参与指导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张校长参与指导综合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高海涛负责音体美课堂教学改革工作。课堂教学改革的各项活动要做到“五落实”,即落实时间、落实地点、落实主讲人、落实活动程序、落实活动记录;要完善档案管理,认真记录研讨的内容及处理措施,为今后改进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二、狠抓培训,以研促教

1、开展学科教学专题研讨活动,把课改工作不局限于实验年级,而是以课改为契机,让课改之风吹遍全校,使我校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感受课改的气息,深受典范、优秀的课堂教学艺术的正确导引,提高了教材处理能力,培养课堂管理能力和反思评价能力,提高全校教师的整体水平。学校设立“相约24”的教学沙龙活动,即每周二、每周四为教研活动时间,各教研组确立研讨主题,共同商解课改中的困惑,共同探讨如何组织高效课堂,例如我们在第一周研讨的主题就是如何使用导学案,在本周确立的主题就是作业的设置与批阅。

2、狠抓备课工作,要求教师在熟悉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按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来备课,同时要求教师充分研究学生的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导学案,做到因材施教、教法灵活。在导学案的使

用上我们现在在语、数、英、科学、社会学科上推行,音体美学科也建议老师们利用导学案备课,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打造愉悦课堂。在导学案的使用上我们仍使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有同年级学科组长分配备课内容,老师根据分工备课,备完后分发给其他老师,老师们再根据各班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修改。老师们的电子备课存放在电脑中e盘,建立备课、课件文件夹按周存放,并且打印纸质备课,进行个性化修改,以备教研组、学校和上级检查。

3、教师在认真备课、上课的基础上,能积极撰写教学后记、教学反思、经验总结、案例研究和教学论文。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周写一篇课改反思,按周存放在备课中。每学年至少写一篇论文等,全校进行教育教学科研论文评选,将优秀作品打印装订成册供学校教师共同研讨。

4、作业设置与批改,由于作业前天才下发,这几天仍使用原来的设置方式。在本周各教研组的课改沙龙中,我们会重新确立各年级各学科的作业和批改要求。

5、校本课程的开发。我校在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的基础上,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并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的特点,通过老师申报、编写、学生选修在不同年级开设了舞蹈、经典诵读、书法、篮球、乒乓球、学校新主人、生活中的数学等30门校本课程,本周四下午试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异,使得课堂成为素质较高的学生的表演

舞台,部分学生成为无言的观众,共同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遭遇阻力,对学生的分层推进方法和效果还不太明显。

小学阶段工作总结反思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阶段性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要求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摆脱封闭、僵化单一的状态,不仅要在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也要在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通过探索与研究,了解作业设计的途径与方法,不但可以巩固、消化、理解、掌握和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而更应有助于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因此,我校申报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研究”课题,现将课题阶段性研究情况作一总结。

二、具体的实践

(一)制订计划: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从课题审批下来后,我们召开了课题组会议,撰写开题报告,课题开题。课题组成员针对课题研究的对象,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学习,更新观念,提高认识。从2011年10月开始,拟定了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调查问卷,并在三—六年级各抽取20名学生和25名语文老师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随即对我校的语文家庭作业进行了随机抽查,通过问卷调查和随机抽查的方式对我校的语文作业随机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发现我校的语文作业设计不容乐观,与新课程下作业设计要求相差甚远。作业设计形式单一,随意性强,一刀切的现象比较严重,缺乏层次性和趣味性。于是又召开了第二次课题组会议。会上,各课题组成员针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整改方案,在作业设计上提出明确的要求,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有效,达成共识。

(二)制定具体可行的作业设计方案

(1)基础型作业设计更加丰富多彩。为了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编写作业题,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

①正音正字法取消了传统的课内字词教学。在前一天预习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个人基础,借助字典、词典自主扫清“拦路虎”,为课文正音正字。设计了这项作业,改变了原有的读课文、画词语、抄词语的刻板模式,不仅关注到了每个同学字词掌握的不同程度,能让每个同学对自己字词掌握的情况进行反思,认识到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还能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的作业设计,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大大节省了课堂上的时间。

②自默自批法取消了传统的课后字词抄写。在学完一篇课文的第一课后,以往我们总会布置学生抄写生字词或文章中的一些重点段落,有时甚至抄上好几遍。对于学生来说,这项任务机械、重复,毫无意义。于是,我们根据学生的意愿设计,有的会挑选课文中的一些好词语背诵;有的会挑选课文中的同音字、形近字进行比较练习;有的会挑选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按课文内容填空的练习;有的干脆直接把整段重点默写下来;还有的会抓住课文中的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进行梳理记忆。自己出题自己完成之后,学生会对照课文进行批改,然后订正。

(2)阅读型作业设计更加具体细致。

①扣关键字词,抓住短文中的生僻字词或关键字词,对这些字词进行注音、辨析或理解;②抓关键语句,深化短文中心。教师要围绕文章中心设计作业,并分发给每个学生作业纸,随后收集,随时掌握学生真实的阅读情况;③抓好读后感交流展示,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布置给学生的阅读内容,一定要抓好读后感的书写,交流评价环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读懂文章内容,才会把阅读作业真正落到实处。

(3)实践性作业设计更贴近生活实际。

①延伸性作业设计——从课内走向课外。教师设计的作业将课内的知识延伸到课外,真正达到“学语文,是为用语文”的目标;②表演型作业设计——用文本创造活动。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把作业当成是学习,也是活动,更是快乐的享受。

(4)层次性作业设计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设计作业。这样,由于难度适宜,同学们都乐于完成作业。并且,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样的作业,要求我们老师不仅要关注到知识的层次性,还要关注到孩子们的差异。作业设计应体现选择性、层次性。

三、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实践,阅读语文,分层体验多元化的作业,不同于以往的作业要求,在学生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当听到孩子们的一声声:“这样的作业我们喜欢!”时,作为教师我们感受到了作业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活力。在这样的课堂中,在这样的作业中,学生大气自信,体验到了快乐与成功,使语文作业真正成为激发学生潜能,放飞个性的沃土。

四、实践后的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也发现了不足及问题。1.阅读型作业,对学习积极主动,文学鉴赏水平高的学生不是很困难,但对一些学困生较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如何将这样的作业质量提高,将是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问题。2.阅读作业中读后感的交流评价活动的过程资料怎样留存是一大困难。3.实践型作业学生很喜欢,但由于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及生活环境,不能最大限度地去满足学生的要求,落实不到位。4.层次型作业设计有部分老师不能长期坚持。

(二)努力的方向

1.教师要克服困难,捕捉学生活动中的细节并善于收集过程性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改进,并对自己作业设计过程中的感想、认识和做法,随时记录下来,写成研究随笔、小论文等文本资料,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2.教师要进一步发挥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3.希望通过课题组老师在语文作业上的设计研究一些成功的做法,从而带动年级组老师大胆创新,精心设计,推动我校作业设计的全面改革。

小学阶段工作总结反思 篇12

一、新旧“ 标准”的具体变化

1.前言

结构方面,新旧“ 标准”大体上没有变化,只是课程基本理念部分将原来的第二条改为第一条。 内容方面,新“ 标准”进行了不小的改动。 第三板块中,原“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调整为“ 课程设计思路”。增加“ 综合素质”和“ 公民意识”两个概念,提出“ 当今世界大发展背景不仅对人的‘ 思想观念、道德品质’提出了新挑战和要求,也对人的‘ 综合素质’提出了要求;思想品德课程不仅促进初中生‘ 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的发展,也促进‘ 公民意识’的发展”。 在“ 人文性”一项中增加“ 社会责任感”的意义, 注重“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基本理念部分明确指出:“ 培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 由此可见,新“ 标准”呈现出两大关键词:公民意识和责任。

2.课程目标

从结构上看,旧“ 标准”的总、分分层目标表述结构,改为直接以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类目标并列呈现。 从内容上看,表述形式有所变化,改变原来的四字对仗结构,变为动宾短语,增强目标的可操作性。 此外,原总目标“ 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改成“ 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部分增加“ 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增加公民意识”。 能力部分增加“ 逐步掌握交往与沟通的技能,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法”和“ 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我们发现,前言中所增加的基本理念在课程目标部分得到再次重申,即强调学生公共精神和公民意识的培养。 同时,在目标部分还呈现出逐步摆脱对学生的高标要求,从“ 培养好公民”变为更加切合学生成长实际的“ 培养合格公民”。

3.课程内容

第三部分结构和内容变化最大,删除旧“ 标准”中的“ 目标”;第一板块中的“ 学法用法”改为“ 心中有法”; 第二板块与第三板块在结构和内容上进行了整合,由“ 我与他人的关系”改为“ 我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第三板块由“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改为“ 我与国家和社会”,原四个小点的内容融合为三个小点,顺序上进行了微调,原第四小点“ 认识国情爱我中华”改为第二小点“ 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原“ 法律与社会秩序”改为“ 法律与秩序”。 内容方面,“ 心中有法”部分增加“ 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增加“ 在集体中成长”;由“ 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改为“ 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增加“ 合理利用互联网等传播媒介,初步养成积极的媒介批评能力,学会理性利用现代媒介参与社会公共生活”。 这部分的变化进一步明确了群己关系,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关系以及这两类关系之间的差异; 在处理这两类关系过程中增加了“ 平等”观念和“ 正确的价值导向”这两大基本前提;还进一步针对新世纪社会经济和技术快速发展的现实, 要求学生掌握一些适应时代需求的技能,以满足参与公共生活的需要。

4.实施建议

结构方面,调整部分内容的顺序,如原第三点“ 评价建议”调整为第二点, 原第二点“ 教材编写建议”调整为第三点。 内容方面,教学建议部分,原“ 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改为“ 准确把握课程性质,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原“ 强调联系生活实际”改为“ 强调与生活实际以及其他课程的联系”;增加“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原“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为“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评价建议部分,原“ 评价目的与原则”改为“ 评价目标”;由按照评价内容逻辑表述改为按照评价实施逻辑表述,原“ 学生学习评价、教师的教学评价”的表述框架改为“ 评价方式、评价实施要求”的表述框架;教材编写建议部分,原“ 导向正确,内容科学”改为“ 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坚持正确的导向”;增加“ 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 体现思想道德学习的独特性”和“ 应充分考虑和体现不同地区的特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部分,删除“ 主要的课程资源”,将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予以扩充,并增加“ 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和“ 重视本土资源开发尤其是农村乡土资源的开发”以及“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要服务于教学内容, 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实施建议部分的变化更加具体和更注重可操作性,同时更加注重“ 教育”的精神,还突破了原有的比较狭隘、分割的思维方式,从整体上把握、贯彻和落实标准。

二、新“ 标准”的公民教育理念导向

表面上看,新旧“ 标准”的变化可以用“ 规范、调整、增加和删除”几个关键词来形容,即规范表述语言、调整呈现结构、增加和删除部分具体内容。 而在深层次, 新“ 标准” 却呈现出一系列根本上的理念变化。

首先,在兼顾思想品德课程“ 思想”层面导向的同时,更侧重体现“ 学校教育”的基本精神。 这在新“ 标准”的多个地方均有体现。 如由“ 好公民” 变为“ 合格公民”, 一方面, 看似是降低了品德课程的教育目标,实际是结合现实社会道德状况和个体发展实际所做出的选择;另一方面,我们开始抛弃“ 道德裹挟”式的“ 英雄主义”要求,将着眼点回归到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大众。

其次,比较清晰地反映了当前学校公民教育的理念导向。 这是新“ 标准”最为根本的变化之一,与旧“ 标准”以侧重学生行为规范和道德品格培养为主的特点不同,新“ 标准”对学生本质及其相关的外部关系的认识上更进一步。 具体表现为:新“ 标准”增加了“ 公民意识”、“ 社会责任”和“ 公共精神”等公共生活中的核心理念。 公民意识是自觉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和权利为主要内容,以社会和政治生活为思想源泉,将国家主人的权利义务观、使命感和责任感糅合在一起的自我认识[1]。 公共精神指主观认可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在行动上,客观遵守和执行[1]。 它事关个人生命健康和生活秩序,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一个国家的文明面貌如何, 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成熟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由这个国家国民的公共精神表现出来。 新“ 标准”的这一变化体现出对学生本质的再认识:将认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 社会性”之上; 学生的成长要放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思考,并承认社会对他的重大影响;强调学生对社会发展负有责任,并期望他能切实履行义务。

理念导向内容的重点发生了变化,即关注学生学会处理个体自我内在关系、群己关系和个体与国家、社会的关系这三大方面能力的培养。 更具体地说,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辅助公民积极参与社会互动,提升公民参与、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新“ 标准”还提出培养公民以“ 识别、传播和批判性思考信息”为核心的媒介素养。

这些变化无不体现出社群主义公民教育理念对人的本质及其外在关系的相关认识。 麦金泰尔认为:人的本质蕴含在实践理性的本质中。 在亚里士多德、托马斯式、休谟式的实践理性当中,个人分别是透过市民身份、善的探寻者身份、参加者身份而进行推理的, 在现代自由主义的实践理性当中,个人就是作为个人进行推理的[2]。 也就是说,与自由主义和共和主义将人与社会、国家分割开来进行认识相比,社群主义主张人的发展不可能不受特定的社会和历史情境的影响,将人放置于整个社会、历史大背景下来认识,重视人的社会规定性才是认识人的本质的合理途径。 基于此,我们发现新“ 标准”变化部分的潜在假设和核心主张基本符合社群主义关于人的相关认识的核心论述:重视人的自然属性的同时,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人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个体对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个体的发展需以社会的发展为前提。

与新“ 标准”内容变化相一致的另一个方面是,社群主义将个体的自我认识和认同问题与个体对“ 群己关系”和“ 个体与国家、 社会的关系” 相整合,通过对后二者在认识上的逐步清晰认清自己。 例如,在“ 群己关系”的认识上,自由主义强调公民个体独立于社群,注重个体的权利,社群主义则强调公民个体的成长、发展是在一定社会历史脉络下的社群当中进行,公民个体应充分理解“ 自我认同”和自身的责任、义务。 二者的共同点是都承认公民个体在不分种族、 肤色的前提下享受同等的平等、自由,注重对公民个体形式平等的关照。 社群主义者否认自由主义者坚持的自我可以独立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而存在的假设,认为个体的自我认同必然涉及到所属群体的传统和文化,且同一个群体中其他成员所持有的价值观念、情感也会影响到个体的自我认同。

三、反思新“ 标准”的公民教育理念导向

新“ 标准”的公民教育理念导向合理性在于:它与学校本质相适应,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相契合。

接受学校教育是任何一个现代公民的基本权利, 学校也理所应当地承担着培养现代公民的责任。 正如蔡迎旗和唐克军所认为的:“ 学校的本质与公民教育密切相连; 学校理当是培养公民的场所,是具有爱、社群意识和民主特征的共同体。 ”[3]学生在学校里发展个体独特性的同时,也获得了社会性的发展, 还必须学会如何认识个体发展与群体、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学会在社会中为自己定位。

从中国的文化传统来看, 传统儒家文化强调:从克己复礼做起,进而推己及人;从修身、齐家做起,直至治国、平天下[4],注重个体对他人、所属集体负有不可回避的责任,强调“ 兼济天下”的入世精神,以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国家治理为人生最高追求。 新“ 标准”强调的公民责任意识注重公共精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间接回归,也是体现公民资格“ 中国化”特色所在。

从社会层面看,伴随中国经济腾飞的是社会频频爆发“ 有毒奶粉”、“ 小悦悦”事件等一系列冲击国人道德底线的社会公共问题。 青少年群体责任意识不强,这一隐性的社会现象也演变为显性的社会问题。 新“ 标准”强调的“ 责任意识”、“ 公共精神”和“ 媒介素养”,体现出从情感、意志、能力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化的公民教育, 不仅使学生知道负责任,还让学生想负责任、能负责任。 这种综合开展公民教育的方法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在执行方法层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强化了新“ 标准”的可行性。

不过,这一导向也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第一,虽然公民教育与品德教育在学生道德发展的指向、内容和培养方法上都存在共享区域[5],但公民教育与品德教育二者也存在一定差异,在“ 标准”中同时糅合公民教育和品德教育,可能会不利于我们清晰公民教育本身的内涵,还会泛化我们对品德教育的认识, 从而进一步模糊二者之间的差异,正确的态度应是:在厘清公民教育与品德教育的边界、清晰二者之间关系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教育。

第二,一定程度上来说,公民个体权利与公民公共责任有时会产生矛盾,过分强调公民责任有可能会对公民个体的权利造成损害。 与个体权利相对的心理状态是个体的选择,个体可以选择性地施行自己某一权利或放弃施行某一权利,这主要取决于公民个体自身的主观意愿;与个体权利相比,公共责任起源于个体强烈的责任心,但更多的时候受外在于公民个体的因素影响,对个体而言,形成的是外在的道德强迫, 当个体权利与公共责任相矛盾,可能会造成个体权利受损的同时,深层次的是个体道德选择也可能受到侵害。 这一紧张体现在“ 个体道德选择”与“ 公共道德强迫”之间共存的张力之中。 因而,如何平衡“ 公民个体权利”与“ 公民公共责任”之间的张力是我们必须思考的另一问题。

参考文献

[1]朱小蔓.施久铭思想品德:更加关注公民意识教育——《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热点问题访谈[J].人民教育,2012(6).

[2]王云萍.人的规定性:个人还是社群——评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人”概念之争[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9).

[3]蔡迎旗,唐克军.学校的本质与公民教育[J].教育学报,2013(4).

[4]黄济.中国伦理道德传统述要[J].中国教育学刊,2005(7).

上一篇:乡镇基层社会治理下一篇:乡愁,那一抹温馨的忧伤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