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语文知识要点

2024-08-12

小学阶段语文知识要点(精选12篇)

小学阶段语文知识要点 篇1

小学语文毕业考试复习知识要点

一、汉 语 拼 音

1、正确认读声母、韵母,记住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26个大、小写字母的写法。

3、熟练、准确地拼读音节,借助汉语拼音识字、正音、阅读和学习普通话。

4、掌握汉语拼音拼写规则。

5、读准声调,按汉语拼写规则给音节标声调。

二、汉 字

1、认识常用的汉字3000个左右,掌握常用汉字2500个,能读准字音,认准字形,了解字义。2辨析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和多义字。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知道一些汉字的基本知识。

4、掌握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三种查字典的方法。

5、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行列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三、词语

1、反义词、近义词

2、褒义词和贬义词3词语的仿写。仿照所给例子,能写出相同形式的词语。如:AABB式(高高兴兴)、ABB式(绿油油)、ABCC式(神采奕奕)、AABC 式(津津有味)、ABAB式(商量商量)

4、会使用恰当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助词(的、地、得)

5、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四、句子

1、知道什么是句子,从语气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类型(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扩句和缩句

3、修辞方法。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

4、了解病句的病因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6、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11种标点符号:句号、逗号、问号、叹号、冒号、引号、顿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分号。(能正确填出句子中所缺少的标点符号,并能够说出省略号、破折号在句中的作用))

7复句(1)并列关系:……也……,……又……,一边……一边……,有时……有时……,不是……而是…

(2)递进关系:不但……而且……,……还……,……甚至……,……也……

(3)选择关系:……或者……,是……还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

(4)转折关系:虽然……但是,……可是……,……然而……,尽管……还是,……却……

(5)假设关系:如果……就……,即使……也……,要是……才……

(6)条件关系:只有……才……,只要……就……,除非……才……,无论……都……,任凭……

(7)因果关系:因为……所以……,……因此……,之所以……是因为……,既然……就……)

五、积累与运用

1、古诗、词的默写与理解(必背古诗52首)

2、名言警句、对联、歇后语、谚语

3、历史典故、神话故事、寓言故事、中外名著、历史名人

六、阅读

1.朗读、默读和背诵。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3.能理解文中意思深刻的语句;能找到中心句、过渡句。

4.概括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5.体会文章详略的方法及作用。6.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7、按要求找出文中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神态、正面、侧面、插叙、倒叙、对比、反衬、细节等语句。8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总分总、总分、分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并列顺序等

七、写作(一)应用文: 请假条、日记、留言条、通知、启事、信件(书信、感谢信)、写板报稿、(二)作文。类型1.侧重叙事的记叙文①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②记叙的顺叙: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记叙五种。顺叙: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转换。

2.侧重记人的记叙文。①选择自己最熟悉、最了解、最有感情的人来写。

②抓住最能反映他(她)的好思想好品德的典型事例来写。

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

①抓住特征,准确描述。②空间顺序: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大到小,从里到外,从外到里等

4.提供材料的作文(材料作文:扩写、续写、改写、缩写、看图作文等。)

要求:

1、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标点正确

2、选材新颖、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

3、字数在500字左右。

(备注:在小升初考试中还会涉及到课外知识的考查,在这一方面主要靠学生平时的积累。)

5、进行句式变换练习。(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小学阶段语文知识要点 篇2

一、“求联”———构建图形的网络关系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 学生“获得的知识, 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 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教师教学时, 不能教孤立的片段, 而应该教连贯的材料, 因为有联系的事物学得快, 记得牢。因此, 教学活动的关键在于“不应求全, 而应求联”。

1. 分类梳理

分类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整理方法。进行图形知识的系统整理时, 可先让学生回顾所学的图形, 然后引导他们进行分类。图形知识的树形图内容如下:图形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包括多边形和圆等图形, 多变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 三角形包括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这样的梳理能使知识形成体系, 凸显清晰的逻辑结构

2. 画图凸显

画图是一种“高级”的表达方式, 它能将我们的理解更直观化。图形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 既有包含关系, 也有并列关系。引导学生用集合图的方式表示出两个或者几个图形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反馈交流, 进一步完善, 最终出现有关图形的完整集合图, 内容如下:图形包括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包括多边形和圆等图形, 多变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 三角形包括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四边形包括平行四边形、梯形等;立体图形包括长方体、圆柱、圆锥等, 长方体又包括正方体。

显然, 就图形知识的整体性把握而言, 我们不应停留于逻辑关系, 而应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应的图形网络 (认知结构) 。“逻辑结构”与“认知结构”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前者表现为线性的、单向的关系, 后者则是双向的 (多向性) 、网状的。整理图形的关系时, 从大处着手, 先构建大的框架, 能使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网状结构, 这对于构建清晰的认知结构至关重要。

二、“求同”———寻找图形的对应关系

图形知识这一系统可分成许多子系统, 把各子系统横向比较, 会发现它们之间有某些对应关系, 其组织结构可能相同, 其研究过程也可能相同, 这些都可看作是“同构”。因此, 在整理图形知识时, 求同的举措, 能探寻到图形之间某种对应关系。

1. 研究方式逻辑线路之相同处

譬如, 在几何中, 三角形与各种多边形的研究方式同构, 一般都是先定义概念, 再研究图形性质。譬如, 组成它的点、线、面数量与性质, 内部存在的角的大小, 以及周长、面积、体积等, 再研究图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 (相等、相交、平行、垂直等) 。

2. 计算公式推导图式之相同处

在推导一些图形的面积或体积时, 常会用到转化策略。这一策略体现了重要的数学思想, 在学习图形的相关计算时, 如能做到融会贯通, 学生的结构化能力便能得到长足发展。以下是几个图形的面积推导图式: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S=ab, 基于此, 推出正方形面积公式是S=a2,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S=ah, 以及圆面积公式S=πr2, 基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再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和梯形面积公式

对各知识子系统“同构”关系的发现与把握非常有价值, 能促使我们找到表面异质的各子系统的同质性, 获得“举一反三”之效, 促进学生的理解和简化记忆。其实, 仔细分析就会发现, 这些相同的“构”其实就是数学基本思想方法。正因为数学家研究不同领域用了相同的量化、逻辑化、化归化、结构化等基本思想方法, 才出现了各子系统之间的同构性。

三、“求通”———突出图形的转换关系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是并列关系, 但它们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 进行适当变化和联想, 就能打通这其中的关系, 实现图形的二维和三维的转换。

1. 在立体图形表面找平面图形

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立体图形, 让学生思考:这些立体图形跟哪些平面图形有关系?并画出相应的示意图。

通过交流展示, 学生会形成如下共识:长方体跟长方形 (或正方形) 有关系, 长方体是由六个长方形围成。正方体跟正方形有关系, 它由六个正方形围成。圆柱跟圆有关, 也跟长方形 (侧面展开图) 有关, 圆锥跟圆和扇形有关。其实, 很多平面图形都能从立体图形上找到, 因此, 我们可以说“面在体上”。而立体图形都是由面围成的, 也可以说“面围成体”。

2. 由平面图形联想到立体图形。

出示一些平面图形, 如长方形、梯形、圆、直角三角形、正三角形、正六边形, 让学生说说, 看到某一个平面图形会联想到哪些立体图形。

在同伴的相互启发下, 学生会达成如下共识:看到圆会联想到球或圆柱, 看到三角形会联想到圆锥或三棱锥, 看到六边形会联想到六棱柱等。教师还可顺势进行课件演示, 如:将长方形旋转成圆柱, 接着, 将长方形变形为梯形, 再将梯形旋转成圆台, 随后, 再将梯形变化为三角形, 最后将三角形旋转成圆锥。事实上,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虽是并列关系, 互不干涉。但换个角度思考, 又能找出很多的联系。这正体现了数学之神奇, 对立之中又往往体现着统一。

浅谈小学阶段语文句子教学 篇3

句子教学的重点是准确理解句子的意义。一篇课文包含着若干个句子,在阅读课上进行句子教学,不需要讲解所有的句子,因为有些句子很简单,如果花费大量时间去教学,会影响教学的效率,因此,从教学实践来看,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句子教学。

一、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就是把上、下文中意思有关联的句子结合在一起思考,从而体会到文章的意思。有的句子对全文的内容有概括的作用。例如《小马过河》中的“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小松鼠说的那样深”。理解这个句子,就需要把小马亲自试试的结果与前面老牛说的河水很浅、松鼠说的河水很深的话联系起来。还有的句子的意思在课文的前后内容中有所体验,例如《白杨》一文中说:“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怎样理解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呢?联系这句话的前面,爸爸介绍白杨树时严肃的神情,这句话后面叙述的爸爸建设边疆、决心扎根边疆的经历,学生就能体会到爸爸借介绍白杨树表白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

二、指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句子

学生理解句子是一个从已知到新知的过程。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就是启发学生在已知和新知之间建立起联系。例如,《鸟的天堂》一课中有描写大榕树的一句话:“大榕树的枝干不计其数,枝上又生根,许多根直垂到地面,有的又伸到泥土里。”很多学生没有见过这样的大榕树,但是他们见过很多别的树。可以启发学生想一想树的枝干、根是什么样子,把这些印象与课文中的句子联系起来,就会发觉;平时见到的树是一根树干,而榕树的枝干“不计其数”平时见到的树根长在地底下,而榕树却是“枝上又生根”“直垂到地面,有的又伸进泥土里”。是因为它生了“不计其数”的根。这样,把已有对树的印象与课文中写大榕树的句子联系起来,就想象出了大榕树的样子,读懂了句子。

三、指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句子

联系语文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是理解句子的主要方法。但是有的句子,还要联系时代背景来理解,例如理解《小交通员》中的“地下党的县委机关就设在我们家里”这个句子,就要向学生介绍当年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下从事地下工作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地下党工作的危险性,知道了县委机关安全的重要性和隐蔽性。明白了为什么设在他的家里。还有些句子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难以理解的句子。例如《草原》中写草原的自然景色有着这样一句话:“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什么是“渲染”,什么是“墨线勾勒”,一般学生不理解。这时教师就应该让学生知道,中国画有两大派。一派是用鲜明的墨线勾勒的,一派是用墨色渲染的,使所画事物浑然一体的。课文是用绿色渲染的中国画来形容“到处翠色欲流”的草原。

四、指导学生联系语言的具体环境理解句子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中,联系语言的具体环境理解句子,有助于学生真正读懂句子理解课文的内容,也有助于学生真正感受各类句子的不同特点,积累各种句子。例如对《林海》一课中的“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学生只要能体会到作者是把兴安岭当做一个美丽的姑娘来加以赞美的就行了,不要向学生讲述“拟人句”这一名词术语。再如《太阳》一课中“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要让学生体会到:从前半句来看,离我们很远很远的东西,关系应该不大密切,而后半句告诉我们实际情况恰恰相反,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对于课文中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要让学生体会到,句子讲的假设没有太阳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对这些句子,不要讲述转折复句、假设复句之类的名词术语。

有的句子含义比较深刻,从字面看是一种意思,其实里面还包含着更深刻的意思,不经反复诵读,用心思考,学生领会起来比较困难。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鲁迅先生回答侄女周晔的问题时说:“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对这个句子,如果光从字面看,就会同课文中的“我”一样,自以为“恍然大悟”,其实完全没有弄懂。像这种含义深刻、话中有话的句子,就要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的表面体会出含着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如《大海的歌》中的一句话:“只见海港两岸,钢铁巨人一般的装卸吊车犹如密林,数不尽的巨臂上下挥舞;飘着各色旗帜的海轮有如卫队,密密层层地排列在码头两边。”对这样的句子,学生不容易一下子弄清意思,就要运用抓住主干的方法,读懂句子主要说的是什么。首先要分析出它主要是说“吊车”和“海轮”,再分析是什么样子的吊车和什么样的海轮。

总而言之,教师要根据句子的不同环境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并使学生从中学到一些读懂句子的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句子的能力。

小学阶段语文知识要点 篇4

河水(shuǐ)去(qù)处来(lái)往

不(bù)去远(yuǎn)方没有(yǒu)

颜色(sè)近(jìn)处听(tīng)力

无(wú)家声(shēng)音还(hái)有

小(xiǎo)雨多少(shǎo)小牛(niú)

果(guǒ)实鸟(niǎo)叫多(duō)少

黄(huáng)金一只(zhī)小猫(māo)

边(niān)沿鸭(yā)子苹(píng)果

红杏(xìng)桃(táo)子早(zǎo)晨

书(shū)包转笔刀(dāo)尺(chǐ)子

书本(běn)背包(bāo)作(zuò)业

农业(yè)铅笔(bǐ)上课(kè)

学校(xiào)木(mù)头树林(lín)

土(tǔ)地力(lì)气爱心(xīn)

明(míng)天风尘(chén)从(cóng)军

大众(zhòng)一双(shuāng)森(sēn)林

枝条(tiáo)中(zhōng)国五(wǔ)星红旗

立(lì)正公正(zhèng)升(shēng)国旗

国(guó)家红旗(qí)红(hóng)色

歌(gē)手升起(qǐ)什么(me)

美(měi)好艳丽(lì)

四、多音字

还(hái huán) 看(kàn kān)

少(shǎo shào)转(zhuàn zhuǎn)

的(de dì)中(zhōng zhòng)

五、近义词

看——望去——走

边——沿群——伙

宝贝——珍宝陪——伴

明——亮独——单

立——站徐徐——慢慢

美丽——漂亮

六、反义词

远——近来——去

有——无大——小

多——少宝贝——废物

静——动早——晚

上——下明——暗

小——大高——低

升——降起——落

七、词语积累

【表示人的量词】

个、位、口、名。

如:一个画家 一位老师 一位客人 三口人 一名学生

【表示动物的量词】

只、匹、头、条。

如:一只狗 一只鸟 一匹马 一头牛 一头驴 一条蛇 一条鱼

【表示人和动物器官、部位的量词】

个、只、颗、根、张、条。

如:一个鼻子 一只眼睛 一颗牙齿 一根头发 一张嘴

一条腿

【表示植物的量词】

棵、株。

如:一棵树 一棵草 一株水稻

【表示水果的量词】

个。

如:一个苹果 一个橘子 一个梨

也有例外的:一粒葡萄 一根香蕉

【表示植物部位的量词】

朵、片、条、粒。

如:一朵花 一片叶子 一条根 一粒种子

【和团结有关的词语】

众志成城 团结一致 同甘共苦 风雨同舟 同舟共济

同仇敌忾 同心协力 甘苦与共 分甘共苦 患难与共

【描写升旗仪式的词语】

矫健的步伐 整齐 凝视 激动不已 高唱 恭恭敬敬

冉冉升起 庄严 雄壮

第六组知识梳理

一、认识新笔画

斜钩(xié gōu)

(例:我 找 戈 弋) 横钩(héng gōu)

(例:你 欠 买 皮)

二、认识新部首

宝盖(bǎo gài)

(例:它 宝 定 安) 月字旁(yuè zì páng)

(例:朋 肝 肚 脑) 女字旁(nǚ zì páng)

(例:好 妈 奶 姐) 竖提(shù tí)

(例:把 扒 找 打) 八字头(bā zì tóu)

(例:公 分 兮) 秃宝盖(tū bǎo gài)

(例:写 冠 军 冤) 四点底(sì diǎn dǐ)

(例:点 杰 热 羔) 三撇(sān piě)

(例:彩 须 形 影) 穴宝盖(xué bǎo gài)

(例:写 冠 军 冤) 立刀(lì dāo)

(例:到 利 刊 刑)

三、生字

在(zài)家后(hòu)面我(wǒ)们

好(hǎo)人影(yǐng)子前(qián)面

黑(hēi)色小狗(gǒu)左(zuǒ)右

右(yòu)边它(tā)们朋(péng)友

友(yǒu)人长(cháng)度对比(bǐ)

尾巴(bā)把(bǎ)手尾(wěi)巴

谁(shuí)人长短(duǎn)雨伞(sǎn)

兔(tù)子最(zuì)大公(gōng)鸡

上下(xià)个(gè)人下雨(yǔ)

我们(men)写(xiě)作诗(shī)人

雨点(diǎn)要(yào)钱过(guò)去

送给(gěi)当(dāng)面串(chuàn)珠

以(yǐ)后完成(chéng)问(wèn)候

拥有(yǒu)半(bàn)夜从(cóng)不

你(nǐ)们数(shǔ)不清彩(cǎi)色

天空(kōng)到(dào)达地方(fāng)

没(méi)有更(gèng)好绿(lǜ)色

出(chū)来长(zhǎng)大

四、多音字

好(hào hǎo)着(zhe zháo)

长(cháng zhǎng)笼(lóng lǒng)

空(kòng kōng)数(shǔ shù)

五、近义词

常常——经常好看——美丽

好像——仿佛弯——曲

水珠——水滴回答——回复

里——内

六、反义词

左——右前——后

黑——白长——短

弯——直下——上

来——去里——外

没——有

七、词语积累

【表示方位的词语】

前、后、左、右、东、南、西、北、上、下、里、外、

中、内。

【描写雨的词语】

春雨绵绵 绵绵细雨 细雨如丝 牛毛细雨 细雨蒙蒙

和风细雨 大雨如注 倾盆大雨 瓢泼大雨 大雨滂沱

狂风暴雨 风雨交加

八、词语搭配

(数不清)的雨点儿(有花有草)的地方

初中语文论语知识要点 篇5

1、子曰:“学而 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 君子乎?”《学而》(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为学的三种体验)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

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 “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修身做人、学习方法)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

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子曰:“吾十 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 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为政》(修身做人:孔子的自我评语,作为不 同阶段所达到的生活理想状态。)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

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 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 温故而知 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学习方法)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 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 罔,思而不学则 殆。”《为政》(学习方法)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6、子曰:“贤哉,回也!一 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修身做人:安贫乐道、乐观。忧是清贫之忧;乐是学习之 乐。)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

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 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雍也》(学习态度)译文: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2

8、子曰:“ 饭疏食饮 水,曲 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述而》(修身做人)

译文: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

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善者而改之。”《述而》(学习态度)

译文: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

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 川上曰:“ 逝者如 斯夫,不 舍昼夜。”《子罕》(学习态度。珍惜时间: 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时间比做水,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修身做人。对比手 法)

译文: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 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修身做人)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 就在其中了。” 3 知识点

1、【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古人在两位

数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2、【一词多义】

(1)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 →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

(2)之→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得到的知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3)而→顺接:除了转接剩下的都是顺接

→转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知而不愠”(4)水→饭疏食饮水:喝水 →一瓢水:名词,水(5)为→为人谋:介词,替 →可以为师矣:动词,成为

3、【古今异义】

(1)君子→古义: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义:品德高尚的人(2)疏→古义:粗粮 →今义:疏导,疏通

(3)水→古义:古代专指冷水 →今义:水

(4)匹夫→古义:普通人,男子汉 →今义:没有学问的人(5)三→古义:多次 →二加一后所得的数目(6)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可以,能够(7)殆→古义:疑惑 →今义:几乎,差不多

4、【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做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做状语,每天(3)传不习乎:传,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温故而知新:故和新,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译作旧的知识和新的理解与体会(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6)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

5、【文言句式:省略句】

(1)可以为师矣:“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之”指代前面的“温故而知新”(2)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前省略了“择”

6、【成语】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 4 ★注释: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 20 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 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论语》共 20 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 子及其弟子言行。

2、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子:先生,指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 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儒家→核心“仁”。孔子 →仁爱→爱人。孟子→仁政。

3、文学常识:“论语”的“论”是“论纂(zuǎn)”的意思,“语”是“语言” 的意思,“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第一章)

4、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时:按时。

5、说:通“悦”,愉快。

6、愠:生气,发怒。

7、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第二章)

8、吾:人称代词,我。我 时:按时。

5、说:通“悦”,愉快。

6、愠:生气,发怒。

7、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第二章)

8、吾:人称代词,我。我→ 吾、余、予。你→汝、尔。

9、日:每天。

10、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汝、尔。

9、日:每天。

10、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

11、为,替。

12、信:真诚,诚实。

13、传:老师传授的知识。(第三章)

14、有: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12、信:真诚,诚实。

13、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章)

14、有: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15、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16、惑:迷惑,疑惑。

17、天命: 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18、耳顺:对此有多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 不同意见。

19、逾:越过、超过。20、矩:规矩,规范。

(第四章)

21、温:温习,复习。

22、故:学过的知识。

23、新:新的理解与体 会。

(第五章)

24、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5、殆:有害。(第六章)

15、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16、惑:迷惑,疑惑。

17、天命: 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18、耳顺:对此有多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 不同意见。

19、逾:越过、超过。20、矩:规矩,规范。

(第四章)

21、温:温习,复习。

22、故:学过的知识。

23、新:新的理解与体 会。

(第五章)

24、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5、殆:有害。(第六章)

26、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27、堪:忍受。(第七章)

27、堪:忍受。

(第七章)

28、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29、者:代词,…的人。30、好:喜欢,爱好。

31、乐:以…为乐趣。(第八章)30、好:喜欢,爱好。

31、乐:以…为乐趣。(第八章)

32、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33、水:古代汉语中,“水”指冷水,“汤”指热水。

34、肱:胳膊。

35、于,对,对于。

(第九章)

36、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7、善:好的方面,优点。(第十章)

38、川:河,河流。

39、逝:流逝。

37、善:好的方面,优点。

(第十章)

38、川:河,河流。

39、逝:流逝。40、斯:这,指河水。夫: fū:语气词;fú:放句首,接下来的内容表议论。

41、舍:舍弃。(第十一章)

41、舍:舍弃。

(第十一章)

42、三军:军队的通称。古制,12500 人为一军。

43、匹夫:普 通的人,男子汉。

(第十二章)

44、笃:忠实,坚守。

43、匹夫:普 通的人,男子汉。

(第十二章)

44、笃:忠实,坚守。

45、切问:恳切地提出。

46、近思:多 考虑当前的事。

47、仁:仁德。5 ◆习题:

1.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君子”?在当今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 1)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君子应具备宽广胸襟,诚实守信,谦虚好学等。

2.如何理解曾子说的“忠、信”?讲求“忠、信”对现代人有什么特殊意义? 忠,指忠诚,尽心竭力。信,指真诚,诚实,即诚实守信。社会越发展越应以诚信之风来抵奸邪之气。3.孔子说“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中可见孔子 怎样的为师之道和从师之道?

3.孔子说“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从中可见孔子 怎样的为师之道和从师之道?

1)为师之道:是指以旧知识探求新知识,独立思考,将知识融会贯通,并将自己 所研究的成果教给他人。2)从师之道:谦虚好学,从善如流,不耻下问。4.孔子说的“温故知新”同人们常说的创新能力有没有内在联系? 有。创新才能的实质,就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的知识。5.学与思有什么联系?你能举出身边实例证明孔子的说法吗? 1)学与思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完全统一。

2)有的同学只低头苦学而不思考,效率就很低;有的同学只是思考不动笔学习,知识就会掌握不牢。

6.“学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看起来是三件独立的事,孔子却将其相提并论,依次谈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6.“学而时习”、“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看起来是三件独立的事,孔子却将其相提并论,依次谈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

这三种为学的体验,一是将学习加以运用,体验实践的快乐,二是将自己所学所 感与他人交流,体验分享的快乐,三是在不被认可时保持豁达平和的心态,体验孤独 的乐趣。

7.从曾子“一日三省”的做法中,你悟出的成长之道是什么?

人要经常自我反省,通过反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进。这样就能不断 进步,最后取得成功。

8.“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1)这是学习的三种阶段。2)“知之”只是一般的“知”,指并未养成强烈的欲望,未必能坚持学习,取得 效果。“好之”便有主动性,便有了感情和乐趣,便不以为苦。“乐之”是以此为乐 趣,刻意追求,既由爱好成志趣,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才是学习生活上非智 力因素的最高境界。

9、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称其为“仕人”。阅读本文,请解释孔子为什么如此欣赏颜回。

9、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称其为“仕人”。阅读本文,请解释孔子为什么如此欣赏颜回。

小学阶段语文知识要点 篇6

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与他人的差异,接纳自己、尊重他人;帮助学生掌握交往的基本规则,与老师和同学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自治、自理的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乐观进取的态度,增进身心健康。

(一)小学低年级(1-2年级)要点

●帮助学生适应学校环境,了解学校生活和集体生活的基本规则;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形成乐学心态;●鼓励学生参与班级活动,与老师、同学友好相处,遵守纪律,初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互助友爱,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培养学生自理、自主、自制的愿望和能力,在家长配合下合理安排闲暇活动。

(二)小学中年级(3-4年级)要点

●指导学生面对学习内容加深、学习任务增多带来的挑战,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形成主动乐学心态;

●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往的兴趣及能力,学会处理、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培养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自主、自律、自立意识,自觉遵守纪律;

●初步了解情绪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学习简单的情绪调控方法。

(三)小学高年级(5-6年级)要点

● 协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进入高年级面临的学习和发展任务,逐渐做好进入初中的准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与方法,讲求学习效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感与满足感;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等特点,学会接纳自己与他人;●培养积极的应试心态,学习压力处理和情绪调节的基本方法;

●了解青春期身心变化的基本常识,接纳自己和他人的变化,肯定自己的价值;●进一步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及作用,与他人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学习与家长沟通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论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7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习惯,习惯培养

一、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1. 提前预习的习惯

一个优秀的人才要在小学时期就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语文的学习要从课前预习开始。通过课前预习,做好上好语文课的心理准备。对新课文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认真思考课文的中心思想,找准侧重点。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有利于接受新的知识。预习可分为日预习、周预习、学期预习。所谓的学期预习就是刚开学在发下新书后,学生趁着新鲜感对课本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

2. 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时一支笔,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书边动笔。好词好句重点标注出,对精彩片段可以背诵下来,关键词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慢慢地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一定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笔记的好习惯。

3. 质疑发问的习惯

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有问题要向老师质疑、发问。勤于发问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解答疑难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之间互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4. 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特别是在自习室和在家读书的时候,随手携带字典,及时解决读书时的障碍,提高读书效率。让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好习惯,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新华字典》《成语词典》是学生必备的工具书。课余组织孩子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调动学生对查工具书的兴趣。

5. 背诵的习惯

笔者虽然不赞成死记硬背,但是背诵确实是青少年时期记忆的有效学习方法。语文课本所精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要求学生熟背,将会受益终身。

6. 定期整理复习的习惯

温故而知新,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定期复习的好习惯。旧知识中包含着新知识的诸多线索,复习可以避免遗忘,把不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相互贯通,做到触类旁通。每天做家庭作业前,把当天学过的知识浏览一遍。学会运用表格来整理复习。周末时将本周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系统整理,重新消化知识,疏于对着教材的目录、章节题目,进行回忆整理。

7. 认真书写文字的习惯

从小学起就得练好书法,从基础练起,写的一手好字将受益无穷。因此,小学生要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从小把每个字的笔画、笔顺写准确。让学生上好书法课,使字体漂亮、美观、大方。要求学生在平时写作业、考试卷中认真书写,养成好的习惯。

8. 广泛阅读的习惯

结合孩子学习的进度,适当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在周末、假期中认真阅读,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定期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各样的读书活动。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操作步骤

1. 耐心发动,逐渐加速

一个人习惯的养成要循序渐进,从小要树立目标。有了远大正确的目标要循循善诱,付诸实践。小学生就得多动脑、多实践,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在实践的道路上,如果能说到做到,便很了不起。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

2. 控制时空,约束自己

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是要用规范来约束的,好习惯在形成的过程中,小学生自制力还不十分好的情况下,应当教学生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 偶有偏离,及时调整

多数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就要求小学生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努力克服障碍,偶尔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的现象也不要放弃,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发现偶有偏离,也要自己自觉立即作出调整,及时调整到轨道上来,久而久之,好的学习习惯就养成了。

4. 进入轨道,自由飞行

有了良好学习习惯的支撑力,循序渐进,慢慢启动,继而逐渐加速。进入轨道以后,学生就像进入了知识的海洋,不断地汲取营养,茁壮成长。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习惯养成的关键

好习惯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的训练。语文的学习是慢慢积累的过程,来不得半点马虎,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种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如学习中的松懈、疲沓、漫不经心、寡味、教材难度大等。遇到困难一点点地克服,就有了成功的喜悦,良好的心理素质就逐步形成。

总之,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遇。詹姆士有一句名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乘风破浪,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孙世丹.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小学阶段语文知识要点 篇8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目前全国小学语文教学重要课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它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而且关系到实旌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课教师,对于高效优质教学课堂的构建,我们责无旁贷。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优质课堂;主体;图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069-01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只有关注课堂,追求“高效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高效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高效课堂应该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作为孙园中心小学的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小学阶段语文优质课堂教学的开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明确学生的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模式的开展

不容否认,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过往满堂灌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教育的需要。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育模式已经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欢迎。其实,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观念要改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建立起和谐民主、自由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奠定共同基础,又要承认差异,兼顾个性。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发展学生的才能,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成立合作学习小组,深入学生的情感世界,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学生自主参与、师生平等交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能深入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能创造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的机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消除心理障碍,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环境。同时也能使学生提高与别人协作交往的能力。那么如何进行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模式的开展呢?我认为,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从这堂课中学习到那些新知讽巩固加深那些旧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进行中,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激发其思维,逐渐使学生把解决教师布置的问题的被动思维,变为发展自己智力的内在需要的主动思考。在每一个知识、技能转化的关键点给以适当的点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维拨使之获得思维的成功,并鼓励其信心与勇气,逆向思维,大胆提出新观点、新途径。在课余时间,教师要创造条件,组织指导学生开展车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的任务就是要解决学生、教材、知识之间关联的障碍,让学生能与教材很好的交流,这时的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立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和环境,让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才能有助于优质教学课堂的构建。

二、合理利用教学图片,促进优质课堂的构建

毋庸置疑,学生学习图片往往比学习文字更有效。形象思维是智力的重要方面,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培养、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更能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创新和表达能力,从而深化素质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巧用插图,说话作文。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做一名合格的公民,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还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表情达意。因此,培养学生说写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表达能力的训练形式多样,利用教材中的插图进行训练更能提高阅读和说话等综合能力。我们还要充分的利用图片把抽象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些课文出于现实的需要,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致不高。这就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添味剂。以达到“枯枝开新花”的教学效果。如说明文在介绍知识中,由于学生的兴趣点不一,往往会产生枯燥的感觉,如能利用彩图或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就可解决这一难题。当然我们还以边读书边给文字意境画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这才是真正的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三、优质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

方法,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显得格外重要。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合理指导。传统的教学方式基本做法是以纪律教育来维持组织教学,以师讲生听来传授新知识,以多做练习来运用新知识,以考试测验来检查学习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缺陷越来越最现出来。它以知识的传授为核心,把学乍看成是接纳知识的容器。使得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为前提的,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没有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的。一方面要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其表现为我要学。这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责任,只要真正认识到了这一点,学生就会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当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习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未来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获取知识,成为真正有用的新型人才。为此,新时期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从方法入手,不断的提高教学能力,从而促进优质教学。

成人高考语文知识要点总结 篇9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小学阶段语文知识要点 篇10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其南为鲁,齐、鲁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这里,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

“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诗人早年就“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常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自任,没有这样的情怀,是写不出如此动人的诗句的。

小学阶段语文知识要点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趣味性;教学观念;学习方式

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完成“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生益之。”下文中,笔者以培养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深入学习并全面落实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综合目标。

一、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体现趣味性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交流过程,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课堂上教师将自己事先处理好的信息,灌输给学生,整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几乎为零。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认为学习就是“死记硬背”,将课堂上教师讲述的信息和教材中的信息记录下来便可,不利于学生养成自主探索、自主分析的良好习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具有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还能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更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主要渠道,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保证。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每一位学生,而不是优等生,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对于学困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给予更多的爱心与耐心,留心观察每一位学生,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且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课堂上教师要时不时地表扬一些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将其树立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竞争心理。久而久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纪律会越来越好,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越来越高,同时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更新教学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彻底将自己从传统教学模式中抽身出来,由“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转变为“合作者”。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身份,深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平等、和谐的交流沟通,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实况,进而构建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学生敢于真实地讲述自己的想法,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课堂教学要贯彻多元化评价,不要吝啬肯定和表扬的语言,多鼓励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想象力非常丰富,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放飞学生的思维,保持小学生的天真烂漫。如若拘泥于逻辑,就是扼杀学生那份纯真的心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索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任务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传授语文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学习方式的掌握不是朝夕可以取得成效的,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始终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过程中,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自主分析的氛围,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分析,最终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都非常重要,它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已经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养成了被动的学习习惯,且实践证明,被动的学习习惯并不利于学生完成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学习目标。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情况下,掌握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小学阶段语文知识要点 篇12

一、小学阶段, 尤其到了中高年级语文课上还需要朗读吗?

上学期学校搞教研活动, 我和本班的学生一起为全校教师呈现了一节语文课, 所讲内容是《她是我的朋友》第一课时。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基于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了这样一个目标:“区分血字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 较为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不丢字、不加字、不破句。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我通过检查课前预习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扫清了字词障碍, 尤其是区分了“血”字的不同读音, 用时七分钟;之后我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自由朗读、充分朗读, 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用时十三分钟。因为学生有了充分阅读的基础, 在后面二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中, 他们表现得非常活跃, 不仅能顺利地回答出我提出的一些问题, 而且会在回答时发表自己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 可以说我自己对整堂课的节奏、效果是很满意的, 很多听课教师也觉得很舒服, 但是在课后研讨中一些同事给出了不一样的评价———带领学生认字识词及给学生朗读占用的时间太多了,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这些环节可以放到预习环节。 由此引起所有语文教师的思考: 小学阶段尤其是中高年级语文课堂中还需要朗读吗?如果读到底应该占多大比重才更合适呢? 围绕这个问题大家展开激烈讨论。 我也针对自己的这堂课和同事们的课后点评进行了认真反思, 围绕 “语文课上学生到底读不读, 读多长时间”的问题, 我陷入了深深思索。

关于到底应不应该课上朗读, 我和同事的意见是一致的———读, 必须读。语文课离不开读。 学生对生字、新词、佳句、好段的积累全是从朗读开始的, 课前我们可以布置学生试读课文, 课上也要让学生带着任务朗读课文。 那么语文课堂上到底应该给学生多长朗读时间呢? 叶圣陶先生说过, 阅读一篇课文的第一步, 应当是“读通全文”, “知道文章之大概”。 而要读通、读懂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在语文课上我们会发现好多孩子读起书来磕磕巴巴, 习惯性地添字、丢字或是读破句,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教师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太短, 学生读书的次数太少。 老师们为了追求所谓的“高效”而把和精力过多地放在了分析课文、讨论问题上。 我认为要想改变这一现状, 真正为学生考虑就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读书时间, 就像有的老师提出来的那样“十五分钟读书, 五分钟交流”。

二、小学阶段学生到底应该读些什么?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最爱看的就是那种被称为“小人书”的小册子, 长大以后也偷偷看过金庸、古龙写的武侠小说, 琼瑶、 席娟写的风花雪月……可能是因为当时在农村能考的书籍太少, 我连村委会征订的各种党报党刊都会认真读, 虽然看不懂上面到底写了些什么但依然读得津津有味。 可当时间的车轮转到二十一世纪, 各种纸质的书籍摆满书橱、各种电子书籍存满手机的时代, 我们却不知让我们的孩子读什么了。 我见过一些学校每学期都会给学生列一张“必读书单”, 本来挺好的一件事情却总是让人感觉不舒服。 首先说“必读”就充满了强制性, 忽略了学生的兴趣与需要, 不管爱不爱读都得读;其次这些书单中的好多书籍都是诸如四大名著、《中国上下五千年》、《成语故事》、名人传记的, 等等。 书确实都不错, 可是教师完全忽略了孩子们的需求, 抛开了孩子们的喜好的书籍自然不会引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他们有的会应付地看一两眼, 有的连看都不会看就把书扔到一边。

那么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书籍, 既能增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他们视野, 又能被学生欣然接受呢? 我的具体做法是课上阅读读课文, 要求学生做到篇篇通顺、流畅、不出错, 能做到有感情最好, 真正发挥课本作为“读本”的功用;课外阅读读学生喜欢的书籍。 这些书籍的来源非常广泛, 有我网上搜集查阅来的充满童心童趣的历险记、童话故事、科幻小说, 比如《海底两万里》《地心游记》《夏洛的网》《我的妈妈是精灵》等;也有学生自己收集来的报刊、杂志、心灵鸡汤小品文……平时学生互相串换着阅读, 一学期下来孩子们的阅读量大大超过了课表上的规定数字, 而且他们读得兴趣盎然。

三、小学生到底应该怎样读?

语文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总是把读和写紧密联系在一起。 我认同这一观点, 但是我认为千万不能把它教条化了。比如有的老师只要读书就会给学生布置摘抄好词好句的作业, 学生为了完成作业, 胡乱从书中摘录几个词语、几个句子应付老师, 本来好好的读书时间全被摘抄占去了, 读书变成了写作业;有的教师则是“逢读便写读后感”, 这是学生最厌烦的一件事。 但是讨厌还得写, 于是他们就空话、套话一大堆, 一点真情实感也不表达。 久而久之, 这些错误的做法只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把学生原有的对读书的喜爱全部消磨光, 使他们厌倦阅读。

我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都是提倡“轻松阅读、快乐阅读”, 摒弃急功近利的念头, 给学生时间和空间, 耐心等待他们成长。我们切不可急急忙忙地“种”, 分秒必争地“收”, 而是应该让学生尽情地读、自由地读、充分地读。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书读百遍也自有发现和感悟想表达出来与人分享的时候, 时间到了、时机成熟了自然会“水到渠成”。

上一篇:汽车城考察资料_图文下一篇:感恩的外国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