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农村小学英语(通用12篇)
现阶段农村小学英语 篇1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教育行业也处于快速发展状态中, 现阶段小学教育中英语教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课程。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 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十分有限, 再加上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学习观念相对落后, 要想取得较好的成绩非常困难。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经验和调查走访结果, 详细叙述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困境及突破方法
英语是一门外语学科, 同时也是许多国家的第二语言。对于我国来说, 英语教学的历史由来已久,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 英语教学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现阶段, 在农村小学教育中也已经全面普及了英语教学, 以笔者的经验来看, 农村小学普遍是在三年级开展的英语教学。接下来笔者将详细分析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和突破方法。
一、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困境
根据我国教育部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意见, 小学英语教学已经成为了全国基础教育阶段的主要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程度的不断深入, 农村小学的不同级段逐渐开展了英语课程, 但是实践结果表明, 在开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困难。
(一) 教学设备不足
在我国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英语教学大纲》中就可以发现, 教学方式上可以利用挂图、实物、幻灯机、投影仪、录像片、录音机和计算机进行英语教学, 打破了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学模式。丰富的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比如:投影仪、幻灯机和计算机可以带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教学内容,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在这种教学方式中, 主要是利用了现代科技仪器, 但是对于农村小学来说, 这些教学设备还处于空白期, 许多农村小学连计算机都没有配备全, 更不用说投影仪和幻灯机了。所以这就是现代教学方式和教学设备之间的冲突, 在笔者看来, 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以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首要困境就是教学设备不足。
(二) 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现阶段在农村小学中, 学生越来越少, 基本上是一个年级一个班的状况, 班上的学生数量只有三十多人左右。针对这个状况, 许多农村学校在教师的配置上实行了一个班一名教师的制度, 教师的年龄普遍在四十多岁左右, 他们兼顾了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但是对于这个年纪的教师来说, 他们之中有许多人不懂英语, 个别懂英语的教师也只限于读写方面, 没有英语教学的能力和经验, 只能照本宣科, 这种状态又怎么能教好学生呢。所以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第二个困境就是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三) 学生基础较差
农村小学中的学生, 基本上都是一个村庄内的孩子, 从小生活在农村, 获得的信息量较少, 许多孩子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认为学习英语是一个不爱国的行为, 还有些孩子认为英语不重要, 可以不学。少数学生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 但是不会读、不会写、看不懂文章、背诵词句就更困难了, 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在笔者看来, 学生基本上不具备任何英语基础, 完全需要依赖教师, 加上农村英语教学方式一般都是死记硬背, 得不到系统的教学, 学生学起来非常吃力, 并且还会形成“哑巴英语”的状况。
(四) 学习环境较差
除此之外, 学习一门语言, 语言环境的营造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在农村地区, 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主要使用的是方言, 连普通话都很少使用, 更别说营造英语环境了。所以学生除了英语课之外, 不能在其他地方接触到英语, 就不能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
二、解决方法
英语教学作为一门必要的课程, 其重要性已经被国民普遍接受, 在农村小学中推广英语教学存在一些实践方面的问题, 比如: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备不足、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环境较差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接下来详细论述解决方法。
(一) 完善教学设备
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较差, 这是农村教育长期以来的问题, 所以想要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质量, 首先就应当完善教学设备。针对这个问题, 国家和各个乡政府应当承担起责任, 给农村小学配备基本的教学设备。比如:投影仪、幻灯机和计算机中就可以先配备计算机, 因为多媒体计算机的实践功能最完善, 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替投影仪和幻灯机。所以在教学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可以只配备计算机, 促使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从本质上过渡到多媒体教学。
(二) 加强师资力量
由上述可知, 现阶段许多农村教师的年龄普遍偏高, 这些教师一般负责多个课程的教学任务, 教学任务过重, 备课时间较少, 并且没有专业性。针对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农村小学应当加强师资力量, 每个年级应当选出一名专业的英语教师, 术业有专攻, 这样才能保证课堂上传授的都是正确知识。教师的教学任务减少了, 备课时间就增多了, 课堂教学质量自然而然的就能提升。
(三) 增进学生的英语基础
许多农村小学从三年级才开始英语教学, 但是笔者认为, 学生学习一门语言的黄金时期是在3-8岁, 也就是说,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应当开展英语教学, 让学生同步进行双语学习。这样就能够从小打好基础, 到了三年级正式学习英语时, 学生就不会觉得寸步难行。
(四) 营造语言氛围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 大家沟通交流普遍使用的是方言, 许多农民连普通话都不会使用, 在这种环境下, 营造英语语言氛围似乎成为了一种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虽然我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让所有的农民学会使用英语, 但是在学校这个小环境内, 我们可以营造出英语语言氛围。学校里面的教师、学生尽量使用英文, 教师可以给学生取英文名, 在这种环境中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会提高, 许多不接受英语教学的孩子, 也能在潜移默化中接收到一定量的英语知识。所以笔者认为这种方式具有普适性。
结束语
本文详细叙述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 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黄丽芬.农村小学英语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02:98-100+114
[2]周密.关于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困境的几点思考[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第四卷) [C].2013:2
[3]万齐斌.均衡教育背景下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软件导刊 (教育技术) , 2011, 04:3-4
现阶段农村小学英语 篇2
为进一步改革学生的评价方式,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本学期我们仍从“评价方式”涉及的诸多要素各个方面开展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标准科学、评价方式简约,可操作的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深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具体体现“四个结合”,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统一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结合;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通过不断研究寻求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科学有效途径,构建起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一、进一步完善“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实施方案,促进“评价研究”的有效开展通过上一个循环圈的实验,我们基本建构了“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法科学简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取得阶段性的成果。本学期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继续落实教师个人行动计划,为切实保证每位实验教师都能进入角色,并有针对性地研究,我们继续落实了子课题的研究。每位教师都能根据本班实际,确定研究内容,这样保证了实验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遵循实验程序,切实抓好实验过程管理
1、对新一阶段建构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实施方案“,我们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并加以解读、指导,切实在评价过程中达成实效性评价的研究效果。
2、坚持随记(研究日志)。要求每位实验教师根据班级的典型案例,做认真调查分析,并撰写研究日志,案例分析等,这样使评价研究不断产生新飞跃。
3、抓好评价各环节。重视多元评价方式、评价班会的探讨研究,让教师评、家长评、同学评、学生自评,产生亲和力,达成自我管理效应。我们先后举办“评价班会现场会”,各科评价课堂展示会。系统落实了教师课堂评价的方式。做到教师课堂评价突出激励性。
具体落实用激励语言评价,下发教师课堂激励评价用语。指导教师使用通过“板面打优”、“贴成就星”、“发奖励卡”评价等。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把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融入到教育教学始终,融入到学生成长全过程。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评价研究活动。选择了观察、访谈、调查问卷,深入课堂等了解掌握实验效果,同时也通过课堂的即时评价、多累竞赛、展示、测评等,以对实验教师形成了正确的导向。
三、认真总结研究经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实验水平
在试验中,我们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通过不断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切保实验研究已理论为支撑。为切实保障实验效果,我们课题组的同志,根据实验要求,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炼、分析、透视课题研究的新观点。主持人张绍健同志在大石桥市教育科研会上做了关于 “科研课题转换”的学术交流。
综上,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中,我们通过不断调查、调整、反思,不断将实验研究引向纵深发展,现已取得可喜的成果
1、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经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过一年的课题研究,探索拓宽了对学生的评价内容、评价途径、评价的工具,增强了评价的信度和效度,形成了一套可操作性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包括《成长星评价表》、《月总结回顾表》、《期中总结回顾表》、《学期总结回顾表》、《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表》、《十星评价表》、《评价小组记录表》、《合格学生认定表》、《新三好学生评比表》和构成一个完整的可行性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体系。
2、实施《小脚丫足迹成长材料袋》以成为我们关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个重大举措。通过《小脚丫足迹成长材料袋》的实施,展现学生的成长与进步,描述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反映学生学习态度与情感,以此呈现出对学生全程全面的评价。它与传统的评价最大不同,就是学生完全自主选择档案内容,对不满意作品,可以重来,通过材料袋少了同学间的横向
比较,让学生和自己的昨天比,和自己的过去比,通过《小脚丫足迹成长材料袋》让学生感受自己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会使学生产生自信和成就感。
以此让学生学会以欣赏的目光看待自己的进步,以虚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不足,以务实的精神设计自己的未来。《小脚丫足迹成长材料袋》是我们“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的一个精品,也是我们管理学生的一个特色。
现阶段农村小学英语 篇3
关键词:农村高中 起始阶段 英语 写作教学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写作技能目标要求如下:通过对学生激活灵感、整理思路、规划文章结构、遣词造句等写作技能的培养,使他们能表达事实、观点和情感。书面表达能力作为语言输出能力之一,在英语高考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英语写作也一直是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课题。英语教师因为考试的压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一开始就按照高考要求让学生整篇地写。但从实际教学效果看,这样的教学方法在农村的一些高中学校是低效的。农村高中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很多学生连一个完整的英语句子都写不出来,学生写出的句子经常出现多谓语动词、时态和语态错误、乱用be动词和助动词等现象,有的学生甚至初中阶段的基本词汇都拼写不正确。所以,这种教法不但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却会使刚上高中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悲观情绪,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实际上,英文写作是英语综合能力的书面体现,是语言输出能力中难度最高的,因而写作能力也是四项基本技能中最难的一个环节。书面表达能力训练与听、说、读能力训练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所以高中起始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英语的词汇、基础语法和基本句型训练做起。
一、复习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奠定词汇和语法基础
英语与汉语不同之一就在于它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语都是不变化的。要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它们,必须首先掌握五种基本句型结构。五种基本句型的核心就是基础语法和词汇。
初中英语基础知识比较多,涉及词类及其基本用法、基础语法、五种基本句型、句子的种类等。这些是学生高中学习英语的基础。由于中考对词性,句子的成分和句子的基本类型要求不高,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就淡化了这一点,学生上了高中就不能正确分析句子结构,整篇的英语文章写作就困难重重。
“学习语言首先是模仿,而不是创造。”学生要先通过听、读等语言的输入,才能达到说、写等语言输出的目的。词汇是语言的基石,积累大量的常用词汇和短语是写作的关键。在起始阶段,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来引导学生在巩固已学的语音、词汇和基础语法的同时学习新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外研版英语教材是“供小学、初中、高中使用的‘一条龙’英语教材”,上下衔接,具有连续性。教学模块顺序包括听力、词汇、说、语法、发音、日常用语、写作等。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音频、视频和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复习语音知识;利用拼读基本规则来掌握单词拼写,并且为新的词汇学习奠定基础。通过诵读教材中的对话或课文,在理解中掌握基本词汇和短语的意义及用法,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为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利用新教材“螺旋式”语法编写体系,结合课文内容,在学习新的语法知识的时候复习和深化初中所学习的基本语法,通过对时态、语态、词类、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宾语从句等语法项目的深化,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和补充,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语法体系。
二、强化五种基本句型训练,为基本句子写作奠定结构基础
结构正确的句子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写作中掌握不了基本句型,语感不强,句子就缺乏准确性和完整性。只有把句子的各个成分弄清楚,才可以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或写出结构正确、意思明白的句子。虽然有的英语句子结构复杂,但都是五种基本句型在语法基础上的变化。因此,训练学生“写”就要抓好五种基本句型的“练。”在起始阶段,教师要充分整合教材资源,把训练五种基本句型作为写作教学的重点,用句型训练代替教材中的难度过高的篇章写作。英语五种基本句型形式简单,但常用的英语句子并不这样简短,要正确表达语言意义,需在基本句型的前面或后面增加一些修饰语(modifier)使句意更准确、完整。这些修饰语可以是单词,可以是各种类型的短语,也可以是各类从句。因此,在进行训练时, 强调第一种基本句型(S+V),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句子的结构、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用法、句子的语序、英语和汉语的区别、句子的文采等。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尝试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扩句训练,效果比较明显。
We found the hall full.
We found the great hall full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We found the great hall full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listening to an important report.
We found the great hall full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listening to an important report made by a professor from the Beijing University on world-wide economy crisis.
We found the great hall full of students and teachers listening to an important report that was made by a professor, who is from the Beijing University on world-wide economy crisis.
三、坚持听写结合、说写结合、读写结合,系统进行段落训练
充分利用教材音频材料,坚持进行听写结合、说写结合、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训练,采取先听后写,先说后写,先读后写的方法。利用Reading、Listening、Function的音频资料,采取“Listen—Listen & Write—Listen & Check的方式进行训练,让学生听并复述句子并把所听到的句子完整地写下来;利用Vocabulary、Grammar部分,要求学生用指定的单词或词组造句,进行英汉互译,进行句型变换等等。多途径的语言输入,让学生在熟悉词语、语法用法的同时培养写的兴趣和能力。利用New Concept English第二、三册,进行由浅入深的系列练习,让学生把句子组合成段落。在这个过程中,初步指导学生整理和使用语句间有效的连接词,突出学生书写句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实践证明,在农村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依据学生实际,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阶梯式”方法,以基础词汇、基本语法和句型训练为手段,能够为学生下一阶段的英语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 [Z].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现阶段农村小学英语 篇4
近几年来, 尽管广大农村地区初中在“两基”攻坚中无论在教育教学质量还是在基础设施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但由于农村初中大多地处偏僻的乡村, 受到地理位置、文化氛围、学生英语基础等众多客观因素的制约, 这些地方的初中英语教学状况还明显处于弱势, 教学质量不容乐观。总的来说, 主要存在如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较差, 结构还欠合理, 特别是现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新, 缺乏必要的后续教育考核、激励、强化与保障机制。其中, 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低是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 学历证书与人的实际能力不符, 文凭含金量不高, 教师基本功欠扎实; (2) 非英语专业教师顶上英语课的现象依然存在; (3) 大多数英语教师由于运用语言的能力很低, 在实际教学中重语法而轻口语, 显然难以胜任当前新课程教学的要求。
二、小学与初中的英语教学工作衔接不力, 致使学生基础不一, 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同时由于教学班额较大, 教师无法进行一些与新课程理念相匹配的新教法尝试。
三、教材内容多, 教学时间不足, 教师的教法因学生的水平而无法创新;教师的教学意图因学生的无意配合而无法实施;教师的教学目标因学生的不肯努力而无法达到。
四、教学手段陈旧, 教学设施落后, 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针对以上问题,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以解决:
一、加大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建章立制, 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为优质高效的英语教学提供人才保障。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递者, 教师自身的素质高低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质量的优劣有着必然的、直接的联系, 因此, 重视农村英语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 要倡导将来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英语准教师们从学生时代起就要夯实相关的英语专业知识, 苦练基本功, 做到听、说、读、写样样在行。另一方面, 要抓好现职英语教师的管理和后续培训、考核、聘用等工作。由于新课程对教师自身的素质的客观要求, 要求现职英语教师本人要勤于学习, 做教学改革的排头兵, 在教学中不断自觉地充电和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掌握现代的教学手段, 多学习和接受新事物, 不断提高自己, 跟上时代教育发展的步伐。具体做法是:首先, 在选聘英语教师时须聘请英语口语测试专家对所聘教师进行专业的英语口语水平测试。其次, 应建立健全针对现职英语教师进行定期的、常规的培训、考核和聘用制度, 奖优罚劣。
二、为农村村级小学选拔和输送合格英语教师, 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 确实缓解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压力, 为全面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由于教师结构的不够合理和英语师资相对薄弱及农村村级小学工作、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等原因,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大部分的农村村级小学很难吸引或分到英语教师, 致使很多村级小学到目前为止仍因师资缺乏问题无法开设英语课程。虽然有个别小学开设了英语课程, 但教学质量总的来看很低。很多学校的小学毕业生26个英语字母写不全、认不完。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小学的英语教师要么是学校临时聘请来的代课教师, 要么就是稍微懂点英语就仓促上阵的非英语专业的在职教师。这种情况在有些农村乡镇中心校虽有一些好转, 但师资合格的问题也是有待研究。试想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能保证广大农村小学特别是村级小学整体的英语教学质量呢?此外, 由于体制、教育布局等问题, 致使很多农村初中对其所辖招生范围内的小学无直接管辖权, 无力对这些小学的学科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监控, 加之中、小学校之间又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等等。不言而喻,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也便无从谈起, 无形中加大了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难度, 使很多农村初中教师感觉教学压力很大、身心很累, 苦不堪言, 难以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意图。因此, 向农村村级小学选拔和输送合格的英语师资, 充实农村村级小学教师队伍和加强农村初中与其所辖招生范围内诸小学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解决当前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关键所在。
三、完善教学硬件设施建设,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更新教育理念,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不断丰富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手段和内容。
由于许多农村初中鉴于财政困难等原因, 英语教学设备设施仍不能满足教学实际需要。如必备的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录音机、教学用VCD及英语教学软件等教学设备和资源少, 特别是偏远的学校, 由于经济原因, 教学设备设施就更少, 硬件建设更落后。有的学校虽然配置了一定数量的英语教学设备, 但又由于教师自身的原因, 不会操作使用多媒体设备, 继续沿袭老的教学方式。此外, 有的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 出于对学校经济开支的考虑, 致使许多英语教学设备长期闲置不用, 利用率很低, 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因此, 笔者呼吁, 一方面,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 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 应大力完善英语教学必备的硬件设施建设, 学校领导也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些教学设备在教学中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该花的钱决不吝惜。另一方面, 英语教师应积极更新教育理念, 努力提高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推陈出新, 创造性地开展多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尝试, 确实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而忽视学生的英语言语实践的做法。
现阶段农村小学英语 篇5
工 作 报 告
芍药山小学数学课题组 ××× ×× ×× ×× 预习是学习的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学生的预习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针对性,才会有实效;而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要素进行的调整,形成一定有效的、可行的教学模式,从而改进和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更新数学老师的教学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我们数学课题组积极投入到“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方法的研究”的探索研究中。下面就将我们在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前期工作总结。
1、根据学生情况和不同的课型,合理设计有效的前置作业,并初步形成作业的布置方式。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三年级小学生,对于他们而言,自主预习的能力较差,而小学阶段数学学习内容涵盖多,有数学概念的掌握、计算能力的训练、空间观念的形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等不同内容均有不同的要求,所以我们主要采用设计前置作业让学生做,阅读课本例题与做前置作业相结合的形式帮助学生预习。
前置作业的布置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家庭作业的形式,另一种是课堂上布置,即课上先布置5-10分钟的自学,随后交流反馈自学情况。我们主要采用第二种布置方式。
2、更新数学老师的教学习惯,提高数学老师的课前预习意识。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很多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传统,大都按照以往的教学习惯进行教学,很少安排学生预习。所以我们经常举行课题会议,不断向老师们灌输预习对课堂教学的帮助,同时也提供各种预习方法以及前置作业的设计方法等等,让老师在提高预习意识的同时,又能很快很便捷的掌握预习的教法。从而加快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习惯的改变。
3、改变家长的教育观,提高家长对孩子预习习惯的关注意识。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接受新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会学习的习惯。而这各种好习惯的养成只靠老师在学校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有效的监督。所以我们举行了几次家长会,让家长明确预习对孩子学习的帮助,让家长明确对孩子预习习惯的监督必须持之以恒。
4、提高学生的数学预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预习感兴趣了,才会积极的进行预习,才能促进预习习惯的养成。所以我们将预习的前置作业进行合理设置,既能连贯前面的基础知识,又能体现新知的重点,让学生不会知难而退。另外,我们合理安排复习的方式,在家自主预习、课前3分钟预习、课上教师带领预习等相结合,不让学生有预习的负担。
二、取得的成效。
1、学生的预习习惯初步养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课题研究初期,我们在实验班进行了简单的调查。实验班57人,有课前预习习惯的学生只有6人,是总人数的10.5%。通过我们课题组的努力和坚持,现在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主动预习的学生有25人,是总人数的43.8%。
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在课堂上让学生先讨论交流、质疑,教师再补讲,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方式,使学生慢慢学会学习。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不同层面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2、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当节课的内容有所了解,疑难问题也已经明确,通过课堂上的讨论交流、质疑、教师的讲解等,学生能够很轻松的掌握当节课的重点知识。而整个学习的过程学生都是主动的参与,知识是学生主动获取的,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好的调动,课堂教学效果也相应得到提高。
3、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改变,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课题研究的这两年,我们课题组的每位教师养成了精心布置预习,课前根据学生的预习作业再次调整教学预设,找准学生思维的困惑;课上尽量做到抓住预习中的主要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质疑,教师进行必要的内容重组和补讲的预习操作模式。通过预习的有效性探索,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反思意识和教学能力。
4、家长的教育意识得到改观,开始重视孩子预习习惯的培养。实验班的考试成绩在实验前的平均分为81.4分,及格率为90%,优秀率为44.1%。实验一学期之后的平均分达到了89分,及格率为100%,优秀率为63.5%。成绩的明显提高是说服家长的有力证据,我们通过开家长会的形式,向家长们展示学生的考试成绩的前后对比,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家长们意识到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指导学生预习要落到实处,前置作业要发挥充分的作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把重心放在了前置作业的设计上,预习的教学也是按部就班的进行的,可是预习的效果却没能像我们预期的那样。后来我们课题组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反思,发现要想让学生的预习落到实处,必须有合理的评价跟进,与前置作业相呼应,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会重点解决这一问题。
2、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和兴趣。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会终身受益。由于小学生初次接触预习,不仅对预习数学的方法不知道,更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和预习的兴趣。可以通过及时对好的预习方法和结果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问题等方法来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调动起预习的兴趣。甚至可以让学生在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后,自己设计预习问题。
3、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预习效果。
数学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为更好的深入研究课题,课题组成员会继续认真学习新课标、教材以及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完善预习的评价方法。
有效的评价方法,是促进前置作业充分发挥其作用的保障。完善评价方法,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之一。
3、预习后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整与应对。
如何把有效预习与有效课堂教学进行整合,把学生预习的结果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并把学生的预习情况生成与课堂教学有机融为一体,将作为下一步教改方向。
现阶段农村小学英语 篇6
关键词:局限性优化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评价
一、农村中学起始阶段学生心理特点
处于少年向青年初期发展过渡阶段,一半儿童心理;具备农村儿童的腼腆、朴实但又具有儿童的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单纯幼稚,易受成人或周围环境影响。一半青少年心理:自尊心、荣誉感、表现欲望迅速增强,渴望师长关心爱护,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交往能力与兴趣爱好迅速增强,喜欢与同龄交友,在新环境中渴求上进。社会意识逐步增强,渴望参加各种活动,但思想方法单纯片面,缺乏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
二、农村学生英语学习的局限性
Go for it教材中设计的生活情景和中国儿童特别是农村儿童的生活方式有一定的差距。教科书在饮食、家居与娱乐等话题的设计上接近西方儿童的生活,如吃salad或broccoli;play baseball等,与中国农村学生的生活联系有差距。再者这套教材过于注重了城市学生的生活题材。大多数学生生活在农村,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存在差距。教材中设计的话题与情景则偏重于城市学生,如七年级第十单元谈论有关piano,violin和guitar等西方乐器,第九单元谈论documentary,thrill和Kevin John-son等影片与演星,第六单元谈论salad,broccoli和French fries等西方饮食,与农村学生的活动空间和生活经验距离很大。笔者曾对所任教的初一年段137名学生做过问卷调查:年段学生数137人,吃过西餐的3人;学过乐器的0人;从未学习过英语的31人(外来务工子女)。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
农村学生英语学习的局限性使农村中学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完全处于被动的局面。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呢?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立足农村学生的心理特点,优化英语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1.优化英语课堂从整合教材、优化教学设计开始
优化教学设计,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大胆地整合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教学的载体。如教学GO for it Starter部分的字母时,我把26个字母按音素归类;/ei/Aa Hh Jj Kk,/I;/Ee Bb cc Dd Gg Pp Tt Vv,/ai/Ii Yy等,然后编成绕口令,如;Aa Hh Jj Kk,Kk Jj Hh Aa,Let’ssay,Let’s say,Aa Aa Aa Aa,Ii Yy my bike,Ii Yy my kite,my bikemy kite,my kite my bike,Ii IiIi Ii,整合后的第一课教学,字母由原来难记忆的8个不同音素变为相同的4个音素,有利于学生识记,朗朗上口的绕口令加上拍手的节拍,极大地满足了中小学过渡时的儿童心理,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度的教学也使学生在第一次英语学习中从心理上接受英语,并能体会成功的喜悦,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优势。
初一年的学生心理趋向儿童,好奇心强又活泼好动。为此,优化教学设计时应使课堂英语化、教学语境化、思维创造化和方法多样化。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英语学习的一种欲望,耳到、眼到、动脑、动口和动手。如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4 Where’s my backpack?时,笔者就设计了“善良小偷”的游戏,要求学生闭上双眼,用英语数数或背诵26个英文字母,这时,老师从学生中“偷”走东西或把东西放在其它学生的位置上,然后学生睁开眼睛进行对话认领。在认领时,学生为了找回自己的东西,必须使用Where’s my…?What color is it?Yes,it is,No,it isn't,等重要句型。通过这个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既操练了新句型,又复习了旧的知识,解决了教科书生词与句型复现率偏低的局限性。丰富多彩的游戏,节奏明快的英语儿歌,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把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语言技能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活跃课堂让学生充分“动”了起来,动则“活”,活则“成”,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在互动中学生既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又提高了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优化英语课堂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开始
随着学习知识的难度加大,不少学生会逐渐感到学习的压力,继而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如何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英语课堂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主要阵地,好的学习方法会让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记忆的原则,对所传授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使学生更能消化吸收。在教学Go for it!七年级(上)册u-nit8的序数词时,笔者就采用了口诀“全记一二三(first second third)8-t(eighth),9-e(ninth),f代ve(fifth twelth),y改i切记th前面还有e(twentieth)。”在归纳名词的复数时,笔者就采用了口诀“黑人和英雄都吃西红柿和马铃薯(Negroes、heroes、tomatoes、potatoes)。简单易记的口诀扫除了学生心中对重难点知识的恐惧,能迅速记住了大量单词,同时使学生认识了自身潜能,体验了成功滋味,继而对增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3,优化英语课堂从小组合作开始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创造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交流渠道,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农村学生的的知识面薄弱,见识面窄,家长重视不够等因素导致英语学习的难度加大。为此,小组合作学习显得尤其重要。笔者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在学习活动中互补互助、互助互成的原则进行了分组。教师对小组的成员采取只奖励而不处罚的原则,使好的学生能尽心尽力地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而基础差的学生也能豪无思想负担地努力进步。教科书中很多与农村学生的活动空间和生活经验距离很大的教学内容,笔者就是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的。第六单元谈论salad,broccoli和Frenchfries等西方饮食,第九单元谈论documentary,thrill和Kevin Johnson等影片与演星,第十单元谈论有关piano,violin和guitar等西方乐器,笔者让学生在上课前以小组的形式利用信息课在电脑室查阅资料而完成任务。在教学中,不利于农村英语教学的因素也就迎刃而解了。
4,优化英语课堂从积极的评价开始
教育心理学家盖杰和伯令纳说过,“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心理学表明,人们是凭借别人对自己的反应作出自我判断的,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给予每位学生满足和成功的机会。教师应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赞赏学生,如“Well done/Excellent/Wonderful/How cleveryou are”不排斥学生的失败及错误,要引导学生从错误和失败中获得经验,鼓励学生:“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Everyone makesmistakes,”因此,对学生的课堂提问、课堂活动的参与、课外作业、英语作文、甚至测验的试卷都不可只打一个分数或等级。在每堂课上,我都会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个性特点及性别差异加上适当的评语、或盖上一个大拇指和你真棒的红印章进行表扬。平时的课本剧情景表演结束后,由学生进行公平、公正地评价,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进步奖”、“最佳口才奖”、“最佳敢于开口奖”、“积极参与奖”等各方面的奖项,并发给奖状。课外小组竞赛活动可以设置一、二、三等奖,适当发给学生一定的奖品,如学习用具、购书卡或者给学生一个汉堡,一顿真正的西餐。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努力付出不仅领略了成功,更能了解西方不同的文化习俗。不同时期不同方式的激励评价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阶段农村小学英语 篇7
检查组先后对马边县劳动乡中心学校和金星小学宽带建设情况进行检查, 听取了承建单位四川电信的情况汇报, 实地检查了带宽开通情况, 了解了教育信息化的使用情况。在与当地学校和相关部门的交流座谈会上, 省通信管理局、省财政厅向项目内每所学校捐赠了3台电脑。
通过实地检查, 检查组认为, 2014年农村中小学免费通宽带试点工程完成情况良好, 工程建设进度较快, 带宽开通情况高于《方案》要求。同时, 检查组要求承担建设任务的基础电信企业要严格落实《方案》内免除本项目前三年的宽带上网接入费用的要求,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高带宽, 加大对项目内学校宽带维护工作力度, 按照相关要求专款专用, 做好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工作, 进一步提高专项资金使用绩效。
现阶段农村小学英语 篇8
关键词:广西,农村中小学,教育结构,教学衔接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现状
(一) 农村中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低于城镇
单位:万人升学率:%
表1数据是全区平均水平, 而未能升初中的小学毕业生基本上是农村学生, 因此农村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必然比表1的数据低得多。比如2006年那坡县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仅为87.39%, 那坡县农村小学毕业生升学率显然还要低一些。农村初中毕业生升高中阶段的升学率也远低于城镇。武宣、容县、大新等县2006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均低于30%, 最低的武宣县仅为22.24%, 即使近3年大幅度提高也难以超过50%, 而这也只是全县平均数, 农村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显然要低得多, 边远地区和山区的升学率就更低。
(二) 高中教育阶段教育结构不合理
表2数据表明广西高中教育阶段教育规模逐年扩大, 但与广西“十一五”规划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达到170万人的目标还有近36万人的差距。中职教育规模增速加快, 但增长幅度不稳定, 而且教育规模始终小于普通高中教育规模, 距离中职教育规模超过普通高中教育规模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三) 中职教育内部结构不合理
根据表3数据, 2005~2007年广西中职教育内部教育结构变化较大。广西是农业为主的省区,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在80%以上 (广西2007年人口总数5002万, 农业人口4117万) , 但2005~2007农林类中职教育占中职教育规模分别为3.03%、2.70%和3.47%, 即使是农林类中职教育规模大幅度增长41.70个百分点的2007年, 农林类中职教育在校生仅占中职教育在校生的3.47%。这一悬殊的比例难以满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从业人员的高素质要求。
二、广西农村中小学教育阶段教育结构和教学衔接的影响因素
(一) 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单位:人
农村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农民送子女上学, 就是要求得到现实的利益。但在大众化教育所面临的就业难的背景下, 这种要求社会已经无法满足, 而发达地区劳动力相对紧缺形成对低素质劳动力还有一定需求市场, 这无形中形成一种诱惑, 导致部分农村青少年接受完义务教育就断了继续求学的念头, 两者叠加的效应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观念泛滥。此外, 教育评价制度的偏颇、对职业教育的偏见, 也会使一些农村青少年畏难而退, 继续求学的愿望大打折扣。
(二) 农村教育定位不明确
现在的农村高中教育阶段相当大程度上体现为“离农教育”和“升学教育”, 普通高中的任务就是向大学输送人才, 因而评价只看升学率。根据赵栋先生对大新县100名农村学生3~5年的毕业流向跟踪调查, 有30%的学生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有68%的学生在毗邻的珠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就业, 仅有2%的学生重返农村, 并且还有随时外出打工的可能。在这种观念主导下, 当升学无望后, 农村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求学欲望并不强烈。
(三) 经济因素
高中阶段非义务教育, 几乎全部教育成本由学生承担, 家庭经济不济的学生因无法承担高昂的教育费用而无法继续求学, 边远与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低就是最好的佐证。
(四) 舆论导向的影响
当前高中教育舆论的重心是考大学考重点大学, 因此上不了大学上高中没多大意思的想法, 在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中大有市场, 尤其是成绩差并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学生, 放弃继续求学便成了无奈的选择。
三、对策与建议
(一) 改变传统教育和就业观念
要通过各种途径做好宣传工作, 构建健康的舆论导向, 彻底改变农村读书是为了“跳出农门”的传统思想观念, 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读书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发展现代农业准备和储备知识和技能, 只有掌握了知识拥有了技能,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大有可为。2006年苗娟等数名大学生来到中国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县小岗村, 利用他们所学的农业技术和知识发展种养业, 带领小岗村农民走向共同富裕之路;以及放弃高收入回乡创业发展生态养殖并取得成功的广西昭平县的大学生邱展宗都是很好的例证。
(二) 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优化教育结构
当前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扩大教育规模优化教育结构, 着重发展中职教育, 中职招生增速应当快于普通高中招生增速。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力度, 优化农村中职内部教育结构, 尤其是要优先发展面向农村的中职教育, 比如要加快发展县乡级别的中职教育。中职专业和课程设置既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更要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 比如要围绕农林牧渔等地方主打产业发展所急需的产业技术和技能 (包括农副产品深加工技术与技能) 来设置专业和课程。只有满足当地农业和附属产业发展需要, 才能促使地方中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此外, 应当扩大农林类中职教育规模。目前广西农林类中职教育在校生仅占中职教育在校生的3.47%, 适当扩大农林类中职教育规模是农村经济社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 深化农村初中教育改革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当允许农村初中根据学生自愿实行“2.5+0.5或2+1”分流, 分流后集中进行多形式职业技术培训,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劳动技能, 初中毕业后可直接就业, 也可继续上中职或普高或更高层次学校深造。
(四) 加大边远和贫困地区农村生源就读普高和中职的资助
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 边远和贫困地区农村生源, 很多家庭无法承担子女高中阶段的教育费用, 因而对那些思想觉悟高道德品质好有培养潜力又渴望继续深造的贫困家庭学生, 政府应当给予经济资助, 帮助其完成高中阶段学业。
(五) 给予农、林、水产等中职学生资助
对于农业、林业、水产等难以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获得稳定收入和难就业的特定专业的中职学生, 国家应当给予后续资助, 即继续给予第三年生活费资助, 以提升这类专业的吸引力, 引导学生自觉选择就读这类专业。
(六)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促进农村普通中小学和乡镇职业教育的发展
2006年末, 广西仅有9.1%的乡镇有职校。应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加快乡镇职校和职业教育能力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促使乡镇职校真正成为农村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加大农村普通中小学的投入力度, 加快教育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缩小城乡差别, 促使农村基础教育事业适应和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现阶段农村体育和谐发展模式研究 篇9
1 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的基本内涵
和谐,从字面上理解,是指“和睦、融洽,配合得适当”的意思。[1]就此而言,和谐是一个关系范畴,涉及两个以上的事物,是指事物之间协调、均衡、有序的状态。[2]由此可归纳出和谐发展的科学内涵,即和谐发展是社会——生态系统内各个子系统、各个主体、各个要素之间稳定有序、相互协调、和谐相处的共同发展。它是消除矛盾,缩小差异,稳定有序的发展,是根据社会——生态系统的特性和演替动力,遵照自然法则和社会发展规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系统自身控制规律,合理分配资源,积极协调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生物圈稳定和繁荣。也就是说,和谐发展是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美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行为合拍、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和谐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社会建设层面合乎逻辑的展开,[4]是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系列基本思想和观点的系统化与理论化形态,它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简单地说,指的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农村体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同频共振、和睦均衡的互动发展。它既要求农村体育能够在农村经济社会进步的历史过程中得到切实的、全面的自我发展,又要求农村体育在自我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农村和谐社会的建构,实现与农村经济社会和睦共生的共同发展。由此可以得知,农村体育和谐发展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强调与社会、经济、环境的耦合发展,又强调与社会共生和体育自生能力的结合发展。
为便于解读,不妨把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系统划分为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内部系统,即农村体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和谐发展系统;外部系统,即农村体育与农村经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系统。也就是说,农村体育和谐发展,既要实现内部系统的和谐,又要实现外部系统的和谐。
2 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的影响因子
为了进一步刻画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系统中各要素对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的综合作用和影响。本文引入“影响因子”这一概念对其进行描述,并采用频度统计法,即对目前有关和谐发展影响因子的研究报告、论文进行频度统计,选择那些频度较高的因子;理论分析法,即对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的内涵、特征及其目标进行分析综合,选择那些能表征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的重要特征的因子;专家咨询法,即在初步确定的影响因子的基础之上,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对初定影响因子进行调整;最后依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以及因子数据的可得性来最终确立主要影响因子。
研究表明:农村体育人口、体育文化、体育资源、体育产业、体育管理是影响农村体育和谐发展内部系统的主要因子;农村人文语境、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是影响农村体育和谐发展外部系统的主要因子。所有因子互为联系,互相作用,任何一个因子得到良性发展,都会对其他因子起到联动效应。从系统论角度分析,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系统总体运行效果,是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系统各主要影响因子相互协调程度,以及该系统的发展潜力和人为调控和谐发展的能力的综合体现。
3 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的动力来源
3.1 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的根本原因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事物运动、发展的源泉就在于事物的矛盾性。
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和谐发展存在两对主要矛盾:一是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现有的农村体育供给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之间的矛盾,它是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的内部矛盾,即内因;二是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对农村体育局部和谐的需要与当前农村体育发展状态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它是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的外部矛盾,即外因。这两对矛盾是推动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的根本原因。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的过程就是妥善处理这两对矛盾,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
3.2 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的直接动力
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的直接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政府自上而下对农村体育事业的政策推动和农民自下而上对农村体育供给的需求拉动。[5]
政府自上而下对农村体育事业的政策推动主要源于政府对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宏观调控,它是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对农村体育局部和谐的需要与当前农村体育发展状态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的外化,是推动农村体育和谐发展外在动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范畴。社会全局的和谐是由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和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的局部和谐构成的。农村体育作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府宏观调控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计划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管理,促使农村体育投入结构优化,引导农村体育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农民自下而上对农村体育供给的需求拉动主要是指以农民对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拉动,它是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现有的农村体育供给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之间的矛盾的外化,是推动农村体育和谐发展内在原动力。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农民对包括体育消费在内的精神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不断增强。农民自下而上的体育需求,是我国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结果。这种建立在农民对自身利益高度关心和政府对农村发展高度关注基础上的内在原动力是个人利益和社会共同利益的高度统一,是最深远、最具活力的动力源。
当然,这两种动力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它们是内力与外力的关系,二者只有紧密结合,形成合力,才能共同推进农村体育和谐发展。
4 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的保障措施
4.1 制度保障:政府宏观调控,事务管理法制化
现代社会,法律、法规是社会行为的准则,也是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的准绳。农村体育只有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规范下,做到有章必循,有法必依,才有和谐发展的可能。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要政“体”分离,政府对农村体育实施宏观调控,相关职能部门依法行使其日常管理职能,目的是要优化社会结构,建立起适应农村体育和谐发展要求的社会管理体制,从而促进农村体育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农村经济社会进步和农村体育资源优势,为农村体育和谐发展服务。
在具体事务管理方面,政府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管理效能。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以及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的原则,发挥市场在农村体育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农村体育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水平,积极出台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国家投入专项资金的财政政策和投资政策。加强对农村体育和谐发展规律的研究,强化发展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同时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农村体育和谐发展提供指导和服务。
4.2 资金保障:积极筹集资金,融资渠道多元化
农村体育既是国家体育事业一个重要方面,又是我国农村和谐社会整体推进的组成部分,其投资主体必然是多元化的。正如上所述,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的动力既来自政府自上而下对农村体育事业的政策推动,又来自农民自下而上对农村体育供给的需求拉动。因此,农村体育和谐发展资金要适应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需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首先,要主动争取国家财政。要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契机和根据全民健身计划二期工程关于“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要求,充分利用体育总局体育彩票公益金实施“雪炭工程”的机会,加大对农村体育的资金投入力度。第二,要积极吸纳社会资金。要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走产业化道路,使各种有利于农村体育和谐发展的社会积极因素形成合力,从而为自己获得尽可能多的发展资金。第三,要全力动员自筹资金。农村体育的和谐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等经济发展了、靠政府投入了”再来发展的“等、靠”基础上,广大农民群众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资金富足了,农村体育才有了和谐发展的根基,才能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体育组织网络体系、农村体育服务体系和农村体育保障体系“三位一体”的农村体育和谐发展体系。
4.3 人员保障:壮大体育队伍,路径开辟乡土化
首先,要壮大体育参与人口。要根据不同地域农村的经济条件,以及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了解当地农民对体育的态度和需求,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体育人口发展规划。要主动结合农村地域辽阔、体育自然资源丰富、地形多样、生产季节性强、农民闲暇时间较多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民喜闻乐见、普及程度高、趣味性强、消费低、乡土特色浓郁的体育项目,丰富农村社会文化生活,使广大农民以健康的心态享受生活、融入社会。如季节性特征的春季远足、郊游,夏季游泳、漂流,秋季登山、攀岩,冬季滑冰、雪橇;传统性特征的新年龙灯狮舞、端午龙舟竞渡、重阳登山远足;以及民俗性特征的荡秋千、踢毽子等等。
其次,要壮大体育人才队伍。体育人才主要包括体育管理人员和体育指导人员。要立足本土,走自主培养道路。要加快乡镇及村一级的体育人才培养步伐,逐步形成农村基层体育人才培养制度;要充分重视学校体育教师、军队复员退伍军人、初高中毕业回乡青年及其他体育爱好者的骨干作用,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管理,联络相关教育培训部门,采用“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农村基层体育管理员和指导员。
参考文献
[1]李国炎,等编著.新编汉语词典[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3年1月第2版:1198.
[2]刘玉梅,杜旭宇,吴书保.论和谐发展[N].廊坊日报,2006-02-28.
[4]李一.试论和谐发展观[EB/OL].http://www.tzzk.gov.cn/tz/dis-play.asp-ID=87,2008-6-22.
现阶段农村教育的问题及对策 篇10
1 现阶段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 生产力发展水平普遍较低, 农村教育形式不容乐观, 许多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需求相违背的状况仍然存在。
1.1 传统的观念以及教育模式影响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
现阶段我国农村中传统的观念仍然占据主要地位, 已经不能与农村经济结构的多样化发展的现实需要相适应, 同时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家长、教师包括学校将学生上学当作农村孩子离开农村的手段, 片面的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作为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目前农村教育定位、教育模式仍然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现阶段的农村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有很大的差距, 农村教育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都没有有效的保障, 培养新农村全民发展的人才是现阶段农村教育需要迫切解决的任务。
1.2 农村教育教学师资力量不高影响农村教学质量
农村教育内部存在着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等一些列的问题, 已经不能满足大规模学生的需求。与城市教育相比, 农村教育教学质量严重落后, 教学设备、教师队伍都与城市教育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教学质量受到较大程度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 教育教学观念落后, 教师的整体数量和教学设置也不尽合理, 再加上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较低, 甚至有些地区还存在有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 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远没有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必须要实行进一步的建设和管理。
1.3 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农村义务教育进展缓慢
我国地区之间以及城乡之间不管是在经济发展还是教育水平方面普遍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 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较高, 但是与此相对应的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进程缓慢, 农村教育困难重重。农村教育师资队伍不稳定, 教师的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老化, 与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教育的需要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了城乡之间资源配置存在巨大的反差, 农村教育资源还在实际过程中不断的向城市流动, 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由于农村教育经费紧张, 学校的办学条件以及教育设施落后, 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 农村教育的发展举步维艰。
2 现阶段农村教育发展策略
长期以来, 人们对于农村教育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 没有全面的认识到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践意义, 缺乏对农村教育特殊性、综合性的思考, 知识单纯的套用城市的教育教学体系, 阻碍了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的良性互动。农村教育的实施一定要将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当地的特殊性结合在一起, 建立起适合农村情况的教育制度、课程设置以及评价体系, 完善农村教育体系。农村基础教育需要根据农村产业机构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切实提高农村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除了基础教育, 农村教育还应当发展职业教育等多种教育模式以适应现代农村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的需要。农村教育发展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 大力发展高中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 统筹安排, 实现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 提高资源的共享程度, 最大化的发挥整体效益。建立健全农村教育教学体系,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同时也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技能培训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摘要:农村教育是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特别是在农村城镇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 农村教育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以及各项工作的发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 农村经济大力发展的前提就是农村教育的不断完善, 农村教育已经成为现阶段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以我国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 充分认识到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现阶段农村小学英语 篇11
1.现阶段农业生产特征和家庭经营模式
我国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从消费农产品总量上看,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这就给国内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从具体的农情看,再靠增加自然资源的投入来发展农业已没有多少余地;而依靠增施化肥农药来增加农产品产量,不仅提高成本,更会破坏环境。
农业生产主要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业是一个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的特殊产业,需要人们在自然环境中,通过利用和控制动植物的生命过程来从事生产。在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复杂条件下,要保证农产品的顺利成长,就必须依靠农业生产者对它们及时和精心地照料,而要做到这一点,最简单可行的办法就是使农业生产者成为他所生产的产品的主人,不需要别人监督,不需要计算劳动付出,主人会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竭尽全力。正是由于农业生产的这些特点,人们才普遍选择了家庭经营的模式,即使在已经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中,农业仍普遍实行家庭经营。
2.充分利用了各种资源用于种植和养殖业
2.1劳动力资源 从现阶段的农村家庭及人口状况看,已进城的农村人口也不十分稳定,有部分家庭迁徙是不完整的,而农业生产要素的流动实际上还受多重因素的制约。据第二次农业普查的资料显示,2009年,我国尚有农村住户2.22亿户,其中农业生产经营户1.98亿户。据农业部农经中心报告,3400个样本户中,农业劳动力30岁以下的占4.24%,31~40岁占13.5%,41~50岁占33.53%,51~60岁占30.06%,61~70岁占14.38%,71岁以上的占4.26%。由此看出,中年劳动力仍是农村劳动力的主体,这些人经历过计划经济,对其又深有感受;对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及政府的多项惠农政策,既是衷心地感激,又是特别地珍惜。他(她)们生长在农村,是自然传统农业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家禽的老把式、好把式。近些年又学到了农业新技术和新经验,并具有能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且肯于付出劳动,有时间就主动找农活做。
2.2劳动时间资源 近些年来,政府不断地推进农业机械化,农田作业大部分由农业机械所承担,农民在田间的劳作总量和劳动强度减少了很多,主要是轻体力的田间管理,包括防治病虫害等。本地域农民劳作时间集中在春种、水稻插秧和秋收,加起来在两个月左右,总共在大田地劳作时间就三个月左右,去掉外出和机动时间,剩余时间可有7个多月200余天,这样就有时间有精力来饲养少量的家禽从而获得收益。
2.3水土资源 本地域年平均降水量360~1100毫米,自然降水量占中等。地表水和地下水用于作用种植和饲养家畜、家禽是比较充足的。农户还有节约卫生的好习惯,将不宜吃的剩菜、剩饭喂猪和禽类,用淘米水和洗菜水浇菜园子,用刷锅水和洗碗水喂猪,把洗衣水倒入沉淀池等。多年来保持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都较好,新式厕所又节省了大量的生活用水,在用水方面,有利于农村可持续发展;庭院及外围,从调查情况看,农户庭院的面积多在200平方米以上,常年有闲置面积可利用。近年来大部分农户利用框架式玉米篓子的地面,种春菜生长很好。房舍外围及墙体外面,都有较小的地块,已充分利用起来了,因离家近便于管理,部分地块春菜秋菜得了两茬;平原区域,可利用自然历史形成的沟坡荒地、干沟子、干泡子、季节性河流的无水期,小河流的两侧,小水泡和小沼泽的周边等闲散零星土地,种植小品种作物;半山区、山区有较多的山间、山脚、山边等闲置土地,坡度并不大,又不破坏水土保持,这类土地土壤腐殖质较丰厚,土质含氧份齐全,相对肥沃些。部分承包户已经把它利用起来了,种植了杂豆,栽上了地瓜,种植了中药材等。
2.4气候资源 充分利用本地域的闲散零星土地和自然气候资源,因地制宜,力所能及地做足种植和养殖。本地域年积温较高,降水量适中,无霜期4个多月,利用好这一段黄金天时和地利,农户通过少量的种植和养殖获得了农产品财富。
3.维系了环境生态资源平衡
3.1有利于水土资源良性利用 农户自然传统生产农产品的模式,已被时间历史证明,并没有对水体和土壤产生不良影响。农户利用闲散土地种植蔬菜、杂豆等作物,很少发生病虫害,因为有作物(植物)自然隔离作用。有时发生了,也不使用农药,个人勤快点,人工防治效果也很好。施用少量化肥,主要是施用农家肥,有利于对水土资源的再利用,并生产出农产品财富。饲养几头牛、猪、羊所产生的粪便,积攒堆放(有的有粪池子)进行发酵腐熟处理,可杀灭多数病虫害的病原体及多数杂草种子,同时又生产了无公害有机肥。适量使用化肥,再增施有机肥,二者有很好的互补作用,增加了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团粒结构好,提高了土壤含水含氧量,增强有益微生物的活性,又可提高化肥利用率培肥地力,实现土壤高效可持续利用。饲养很少量的家畜、家禽、产生的粪便不太多,并能及时处理。
3.2获得了物质财富 农户通过劳动,利用农业资源,经过动植物的转化,生产出了优质农产品,收获了自家的劳动果实。如粮食类、蔬菜水果类、牧草类、中药材等实实在在的物质财富。
3.3有利于身心健康 多数农户自产的蔬菜可以吃得7个月左右,有的农户有小菜窑、地下室,贮菜时间更长些,很少吃加工食品、化学食品,既经济实惠,又可减少食入添加物,注重了饮食安全保健。亲手生产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吃起来又新鲜,又有营养,口感也很好,享用者满意度很高,社会效益好。农户已经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劳动已是他(她)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部分人虽已七十出头,仍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劳动工具,收获到劳动果实,都特别有成就感。经常做农活的人体能都较好,干活有力气,动脑有门道,减慢体器官的退化,延缓了衰老,生活质量较好,多健康长寿。
破解现阶段农村贫困问题的对策 篇12
1 完善促进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为解决当前农村贫困问题,我们要努力完善促进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必须推进农业经济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扩大投资范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彻底改变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的现状,确保农产品价格稳中有升;第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从根本上增加贫困农村地区的人均年收入;第三,坚决扩大对贫困农村地区的“三农”(农村、农业、农民)的投入力度。
2 健全劳动力就业体制
古往今来,就业一直是一个国家能否稳定的安国良策,也是一个国家推行可持续发展的民生之本。因此,健全贫困农村地区的农民劳动力就业体制、充分扩大全体农民就业是解决当前我国贫困农村地区各类问题时一定要优先考虑的。
首先,要全面扩大就业范围和深度,充分实现贫困农村地区全体农民的就业;同时加快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各级政府的正确引导下适当扩大农民工劳动力输出,为广大农民工扩宽各种就业方向和渠道;同时积极推进贫困农村地区的工业化建设、城镇化思路,大力支持乡村企业,使其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促进贫困农村地区的贫困人群脱贫致富。
其次,要推进贫困农村地区农民群众向非农转化。从根本上取消长期以来限制农民在城市自由选择就业的各项歧视性政策,例如户口制度、工作种类歧视、工作内容的重视程度、农民工子弟的就近上学限制、农民的就医政策和社保限制等,使已经进城的来自贫困农村地区的农民在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指导下增加收入,实现贫困农村地区人口的顺利就业转移。
最后,要建设贫困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就业信息共享平台。贫困农村地区各级政府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在乡镇基层政府内部设计基层劳动力人才市场,努力实现在就业信息和就业咨询服务方面的资源共享,使得贫困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在发展规划、技能培训、求职登记、工作获取等接受全方面的统一的就业服务。
3 实施“精准扶贫”政策
我国当前的扶贫策略是国家统一将扶贫资金划拨到各个贫困县,再由贫困县自主进行具体调拨和落实。很明显,这是一种简单且粗放的扶贫方法。原因有三:(1)在同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并不是所有的个体都是贫困人口,县里面不同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参差不齐、相差甚远。这种自上而下统一的反贫困标准很有可能引发贫困信息和扶贫信息不对称和扶贫工作参与人员的道德问题等,使原本超过了贫困标准线的县为了获得扶贫资金而伪造贫困状况,戴上“贫困县”的帽子,进而获得不道德的利益,甚至进行违法活动。(2)当前国家扶贫资金的获取,并未在公众平台上公布透明信息、严重缺乏全体人民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人群的民主参与,不断地滋生各级官员私占、挪用、甚至侵吞扶贫资金的腐败问题,严重影响了扶贫资金的真正用途,不但达不到国家的扶贫效果,反而会更加影响贫困人群对国家扶贫的信心,甚至还会使得贫困地区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明显。(3)当前大部分贫困县的扶贫工作都采用所谓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法,就是在上级部门来检查扶贫工作和成果时,将全县能用的资金都临时集中起来,向临时的扶贫对象倾斜,一旦检查验收后,立刻就将这些扶贫资金和其他资源“倾斜”回去,导致所谓的扶贫工作变成了“拆东墙补西墙”的演戏。
综上原因,为全力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我们必须实施“精准扶贫”,改革国家扶贫资金定向机制,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针对贫困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户的具体扶贫细节措施,使得扶贫资金不通过各级周转而是直接到贫困户人群手中;在落实扶贫资金调拨和投放的同时,更要加强对扶贫资金的日常管理、投放活动的监督和投放用途的审计,确保各类扶贫资金安全又准确投放到对应的贫困农民手中,坚决杜绝私占、挪用、侵吞扶贫资金现象。我们在此倡导“精准扶贫”,这要求我们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提高贫困标准。第二,农村扶贫工作应充分体现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发展。第三,扩大扶贫政策覆盖范围。第四,继续加强扶持贫困集中区域。
4 发挥农村消费金融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我国农村的金融理念是“存当下的钱,花自己的钱”,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未惠及大部分农村以及两千多年来“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文化沉积的。相比城市,农村的金融业相对落后,金融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支撑作用未得到体现。
我国的农村是全球数量最大、范围最广的农村地区,三农消费的潜力不可估量,伴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农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随着那些制约农村快速发展的阻碍因素的不断减弱,农村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已经慢慢展现出来了。以“普惠金融”为使命和愿景的广大消费金融公司应当抓住此次机遇,大力发展农村消费金融,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具体做到如下:一方面,在逐步满足了农业生产信贷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农村消费信贷,支持贫困农民群众的消费升级,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要逐渐培养贫困地区农民群众的金融消费习惯,改善金融消费环境。
5 结论
农村贫困问题是当前中国最复杂社会问题之一,并非一朝一夕之力可解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工程。其破解需要未来社会学界、经济学界、自然学界等更多的学者加入到此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本人也将不遗余力地在今后对中国农村贫困治理问题进行思考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J].党的建设,2012(12):22-34.
【现阶段农村小学英语】推荐阅读:
现阶段农村经济管理07-25
农村小学数学有效预习的方法研究 阶段总结09-24
现阶段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与策略07-07
新阶段农村扶贫的发展态势与对策12-17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化念中学初中教师论文 现阶段农村中学德育现状08-27
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民族学校减负教学11-12
发展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阶段性工作总结07-24
贵州省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