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题阶段小结

2024-08-15

英语课题阶段小结(共7篇)

英语课题阶段小结 篇1

《中小学英语游戏教学实践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

(一)(2014年12月—2015年1月)

自2014年起,我们就针对英语课堂游戏进行了研究,关于英语课堂教学游戏方面在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一些成果,现在就这段时间的研究情况作一小结。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本学期我们本着深化课改理念的基础上,围绕本课题精选材料,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要求小组成员主动从网络和报刊杂志中寻找课题的相关知识和理论文章,以便进一步指导和充实我们的课题研究。

二、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本学年,我们把英语教研组和课题组相结合,让每位课题组的老师参与集体备课,上课,评课活动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三、课题研究进度

从开学初我们就努力修改并完善好课题研究方案,积极做好本学期的课题研究计划和课题设计论证,写出开题报告。接着围绕“中小学英语游戏教学实践研究”为主题展开研究。首先对“方法”的概念给予意义建构和深刻理解;其次深入课堂对于方法的应用进行行动研究,及时记录研究情况,对参与有效性评定,并对成果进行分析。我们边研究边学习,并写了一些论文。不过目前处于研究的初期阶段,好的活动材料还有待研究和开发,工作成绩还不够显著。

四、努力方向

我们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有一些不足有待改进。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些努力方向:

1.继续加强研究队伍建设,提高教改水平

为了适应教改的需要我们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多参加教改学习和培训,不断完善自己。

2.进一步探索课题中的问题,及时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在研究过程中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我们要及时发现和调整方案解决问题,使课题扎扎实实的进行下去。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践,扎实工作,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执笔人:杜苗

2015年1月

《中小学英语游戏教学实践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

(二)(2015年2月—2015年4月)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阶段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努力创设有特色的英语课堂游戏教学,在课堂内外为学生学好英语创设良好的氛围,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让学生在动中学、用中学、乐中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英语的能力。

二、实验目标

(1)建立研究对象资料档案。

(2)优化英语游戏课堂教学,创设课堂英语氛围,设计各种游戏环节,提高学生兴趣。

(3)积累材料,撰写、发表阶段性论文。

三、实验策略

1、注重理论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教师学习有关理论,参加培训,用新的教学理论武装思想。

2、编写英语游戏,并以各种形式推广,注重以英语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们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课外英语游戏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英语能力的平台,形成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潮。

3、在我校中小学英语所采用的“做做玩玩,说说练练,你快乐,我快乐”的课堂英语游戏教学模式上,中小学英语教师基本形成自己的教学模式,将语言学习游戏化,增强学生的兴趣。

4、将英语教学延伸至课外,通过开展课外英语游戏活动,营造英语学习氛围,创设“游戏王国”,进一步为学生提供练英语的机会。

5、阶段性总结,写论文。

6、资料档案整理。

7、利用反馈信息,对课题研究进行评价、完善 ,全面评价学生整体素质。

8、注重以课题为核心,开展教学工作。我们围绕英语课堂游戏教学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活动。四.成果

1、教师的教学思想有了一定的转变。目前,我校的英语教学基本能做到每堂英语课穿插一两个小游戏来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2、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实验教师注重积累心得体会,并积极撰写课后反思,完成了《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游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策略研究》等相关论文和多篇优秀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

3、研究表明,游戏“寓教于乐”的独特魅力能够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教育游戏的应用对中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水平,并能正确对待教师地位的转变,合理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要善于在游戏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真心设计好游戏教学。把游戏运用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掌

握知识,提高水平。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全身心的投入,将学生带入忘我的学习境界,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五、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1、课堂游戏教学中面向全体不够。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主体作用发挥得好的学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较快,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中等生和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则羞于参与游戏,丧失了“发挥”和“锻炼”的机会。

2、课堂上开展英语教学游戏往往却少了游戏的趣味性,因此遇到没意思的游戏学生的注意力就开始不集中,降低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降低课堂效率。

执笔人:杜苗 2015年4月

《中小学英语游戏教学实践研究》阶段性工作总结

(三)(2015年5月—2015年6月)

一.课题研究的结题阶段

从课堂游戏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在重视英语课堂游戏环节的设置的同时,还要强化要注意“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一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资源”。如果将游戏搞成教师和个别或少数学生之间的活动,让其他学生当观众的做法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设计游戏时要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游戏,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游戏教学过程的优化,课外活动的开展,英语教学的渠道拓宽了,学生的潜能被挖掘了,达到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持久兴趣的目的。

2、对研究所获得的材料、数据进行全面整理和分析。

3、总结研究材料,写论文

三、研究策略

1、在实验班级内开展丰富的课内外英语游戏活动。

2、总结研究资料,撰写论文。

3、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实验人员完成实验资料汇编。

4、聘请上级教研部门的领导专家,对研究成果的形式给以鉴定。四.研究成果

1、中小学英语教学游戏法是符合我校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唱歌热身--游戏引入--知学习--玩边练--角色表演---竞赛巩固等六个环节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一种较为稳定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当然这种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自己班的教学情况、教学内容和进程等作适当取舍和调整。

2、小学英语教学应把培养兴趣放在首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有了这种内驱力就可以克服困难,攻克难关。一些中学生乃至大学生反映,他们学习外语感到困难,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对英语学习没有兴趣。如果在小学阶段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就可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在特色创建过程中特别强调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通过游戏等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中学英语教学注重实践性与知识性。对于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经历过一年的英语学习期,此时大多数人的兴趣已经被激发,因此,此时的游戏不再只是为了乐趣,单纯地玩,而应该转为知识的获得与保持,这便要求游戏要有知识性。因此,这时的游戏教学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表象活动,符合学生依靠表象,进行想象、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特点。游戏教学要求学生实实在在地参与活动,有深刻的情感、语言等方面的体验,符合学生记忆的特点,才能掌握知识。

4、重视对整个游戏的评价。多数教师在游戏结束后不看重对它的评价,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就带过去了。其实,这是一个不好的做法。

因为,正确地进行评价可以起到激励的作用,使学生的精神得到鼓舞,有助于下一次的学习。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且必须重视对整个游戏的评价。如果对整个游戏过程中的好的方面与不好的方面都给予评价,那么,好的方面将会继续保持,而不好的方面自然就会逐渐减少。这样以后,游戏才算得上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才实现了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的宗旨。

5、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完成了《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现状的调查问卷及分析报告》、《游戏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浅谈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游戏设计》、《论文:中学英语游戏教学实践研究》等相关论文和多篇优秀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

6、游戏“寓教于乐”的独特魅力能够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教育游戏的应用对中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水平,并能正确对待教师地位的转变,合理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师要善于在游戏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真心设计好游戏教学。把游戏运用与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掌握知识,提高水平。只有教师在教学中全身心的投入,将学生带入忘我的学习境界,学生的学习效果才会更好。

五、存在的问题及困惑

1、采用游戏教学以后,课堂上唱唱跳跳,说说演演,形式多样,十分热闹,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学生们一上课就很期待老师今

天安排了什么游戏活动,积极性很高。但是时间一久,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是:课前教师不遗余力的精心设计活动来吸引学生兴趣,课上学生走来走去,又是叫又是跑,甚是热闹,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流于形式;通过游戏活动所学的知识看似都掌握好了,可课后,学生懵懵懂懂,一知半解;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教学只停留在表面,看似热闹,实际落实不够,安排不合理,学习没及时巩固,不能不引发我们的反思。如何正确处理游戏教学与双基教学的关系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2、如何解决与中学的教学衔接?现在,小学与中学英语教学都是各自为政,互不往来。小学采取游戏教学方法,课堂气氛活跃,中学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较多地强调知识学习,课堂气氛较为沉闷,许多学生感到不适应。因此,中小学教师应多交流,提倡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如何解决课时不足的矛盾。由于课时少,英语学习、练习的时间都较少,加上没有语言环境,小学英语教学效果很难充分发挥出来,这个问题是制约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值得我们各地在教学的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最后,让我引用一位专家的话来作为结束语吧:如果说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一条清澈的小河,那么游戏就是水中游动的灵性的鱼。希望在我今后的教学中,我能给我的学生创造这样一条“小河”,我的学生也能在抓“鱼”的过程中真正享受到快乐。

2015年6月

英语课题阶段小结 篇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我市小学生郦思哲写的题为《妈妈回来了》的作文,仅107个字在海内外5万多篇作品中脱颖商出,荣获首届冰心作文奖小学组一等奖这篇在一般老师眼里很难获高分的作文,一举夺得大奖,令人深思。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说,“这样的一篇小文获奖其实是一个启迪,它在提醒我们要让学生‘我手写我心’,孩子的童心是最起码也是最宝贵的。”

我们生活在农村,其实,农村小学生生活在广阔的空间,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如:山川田野、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等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因此,只要我们按照预定的作文教学目标和内容,科学、有效地创设一种让学生亲近大自然,走进生活,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从而使学生有感而发,轻松愉快地写自己的感受。并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创新素质,最终提高农村作文教学质量。所以我们提出了农村生活百字小作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的课题。百字小作文即不用很长篇幅,用短小的文字写出真事真人真景与真切的感受让作文贴近生活,富有真情实感。

一、现阶段课题组开展的工作

1作文课重点进行百字作文教学和写作指导。实验组老师们分类梳理教材中的作文教学资源。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挖掘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丰富生活体验一内化学生感悟——学生自由写作”的作文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教学,指导学生真实写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每月一次的收集、交流农村语言活动;每周开展的体验农村生活活动;中高年级每月开展的优秀观察日记评比活动。

3各班成立“农村百字作文”兴趣小组。有专门的指导老师辅导写作,并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本学期我校已在《小学生作文世界》等报刊发表作文累计二十多篇。

4教师间相互听课,共同发展。定期开展每人一节研究课的教研活动。全组教师共同参与,集体备课,全体听课,课后开展从自身讲的角度和听的角度进行相关课的反思、研究,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二、在课题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存在的问题

1实验的力度不够,由于场所设施等诸方面原因,不能全面展开教学实验,有些教学实验从学生的作文情况来看学生有较大的差距就是说好的学生写得很好,差的学生不够理想。

2由于我们在农村,家长的素质不是很高,家庭辅导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未能及时与家长进行反馈交流。

3现在农村孩子也缺少农味。

三、今后研究思路

1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作文教育资源,拓宽作文写作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作文、运用作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培养素质。

2要精心设计作文实践活动,切实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等习作能力的立体积累。

3调整和充实课题组成员,加大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积累资料。

英语课题阶段小结 篇3

阶段研究报告

赖瑞文

2004年5月,本课题组开始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实验。一年来,本课题组成员本着“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一边学习培训,一边实验探索,结合英语学科教学内容和特点,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之路,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也酝酿了有益的反思。下面从三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的思考和认识

1.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代表,它是英语教与学中的一柄双刃剑。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就是根据英语教学的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网络设备的工具性功能和互联网丰富强大的共享资源的优势,使信息技术恰当、有效地融入英语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一方面,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增大教学容量,突出教学重点,尽可能给学生提供真实或准真实的语言情景,增强学生学习的实践性,主动性和自主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另一方面,这种整合也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并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应用英语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在信息时代必不可少的认知、创造的工具。

2.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是现代教育给英语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教育部新制定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就现代教育技术提出了明确的建议与要求:“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出新型的创新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成为通向现代化教育的桥梁。教师在教学法中应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重要工具,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呈现并有机地集成,通过电子课件、网络等途径传递给学生,实现对教学内容和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大幅度地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学习兴趣,逐步实现教学方法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模仿再现、封闭读书”而变为“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

3.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有效整合,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学习英语的园地

在新《课标》的“课程目标”中,对学生在多媒体方面的要求作了以下的“目标总体描述”:(7级目标要求,即达到中学英语学科毕业要求)能主动扩展和利用学习资源,从多渠道获取信息,并能利用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清楚和有条理的表达。(8级目标要求)能有效地利用网络等多种教育资源获取和处理信息,并根据需要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我认为,对学生而言,这既是一个学习目标,也是一种学习手段和工具。要通过教学实现这一目标,也要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并使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有效地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扩大的知识面,同时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其听、说、读、写的整体能力。多媒体的工具性功能再加上互联网丰富强大的共享资源的引入,更给学生的英语学习插上双翅,最大限度地凋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潜能,从而为学习英语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的应用,使学生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组织者、加工者甚至是信息的创造者,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特征,充分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全方位亲身体验英语。

新《课标》提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和语言运用”。互联网上的许多信息是以英语作为媒介传输,它的语言是实际生活中语言的真实反映;在学习一种语言时,只有学到最新和最真实的语言才能理解和融入社会,才能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从而实现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的紧密结合。我认为,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辅助英语教学能够让学生最大范围地接触到实际运用中的英语,它突破了“课上听讲、作笔记,课外复习笔记、写作业”的固有模式,激励学生在课外把英语作为一种娱乐和交流的工具,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也符合新《课标》提出的“要有利于学生学会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这一基本理念。

二、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的初步尝试

新《课标》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英语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多媒体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其主题应该是语言学习、语言技能和语言实践,其主体是学生,而信息技术只是一个教学的辅助工具,我们英语教师要做的就是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中的主、客体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1.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开拓获取信息的途径,扩展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的展示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影响很大。“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实验心理学家赫瑞特拉的著名心理实验之一)。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学习英语,脑、眼、耳、口、手并用,这种集图形、声音、动画、文字等多种信息功能为一体的教学,以全方位、多层次吸引学生,增加信息获取量使课堂英语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趣味盎然,让学生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使学生自始自终都保持强烈的兴趣,从而易于接受、记忆新的语言材料和学习内容。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左脑是抽象思维的中枢,右脑则是形象思维的中枢。左右脑具有不同的功能。左脑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偏重于概念思维,适用于思维的实用化阶段;右脑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欣赏音乐和绘画,它偏重于直觉思维,长于形象思维,灵感思维。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重语言知识的教学,不重视启发想象;重做题能力训练,不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造成学生惯用左脑,少用右脑;这种教学模式既费时,又沉闷,活跃不了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内容局限在教材里的课文,教师只能依纲靠本按部就班,这样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十分狭窄,学到的知识也十分有限。在课堂上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把教学的重点转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能力上,把精力集中到对学生的引导上。通过声音、图像等信息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使左右脑更好地协作,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析,促使学生感知迅速、记忆牢固、思维灵敏、想象丰富,开发大脑潜能。同时,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化了英语教学过程,开拓了获取信息的途径,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语言的训练和实践,突出教学重点,提高语言信息的活动强度,扩大知识面,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新知识,丰富了语言的文化内涵,并能形成长期的记忆效果。

2.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制作适宜教学实际的CAI课件,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认真钻研教材,依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开发出适宜课堂教学实际的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课件,真正发挥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效益,给整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切切实实地提高课堂效益和教学质量。CAI课件的设计,必须结合教学实际,根据学科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因材制作,因人施教,灵活运用。作为英语学科,CAI的设计应从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出发,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启发、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正确理解和运用,并且突出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以高二Unit5 The British Isles的教学为例。本课是一篇初步介绍英国和爱尔兰的地理、历史、文化知识的文章,对学英语者来说是篇重点课文。我的教学设想是以语篇教学为基点,运用直观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地图、图片或相关影视材料),避免说明文因缺乏故事情节而造成的枯燥感,在尽可能真实的语境下,有针对性地将图片、音像等资料科学组合,紧密与教材结合在一起,从而把抽象的语言知识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和场景,使学生对本文中所体现的语言情境有更深的认识。首先,在课文导入阶段,以课文为画外音,分段分句制作幻灯片,并设置文字与画面同步播放,给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一个整体的感知;接着通过世界地图、欧洲地图和英国和爱尔兰地图的幻灯切换,让学生对英国和爱尔兰有一个准确的地理定位;然后分别以各首都为中心,插播与其相关的标志性建筑及地理特征、人文景观等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英国和爱尔兰的文化、艺术、风土人情。而后,引导学生从快速阅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并借助地图及图表回答问题,到精读课文、掌握语言知识、引出课文要点、抓住语言难点;接下来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讨论、交流,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地图描述英国和爱尔兰。这时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爱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语言交际氛围。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提供所在城市的基本信息,先让学生口头描述,而后让学生模仿课文文体,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篇描述所在城市的书面表达。这样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语言知识的巩固与提高,达到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体现了活学活用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教学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们由浅入深的感知课文提供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体验到教学中活用教材的乐趣,充分真实地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圆满完成语言、能力、情感等教学目标。

3.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增强、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

新《课标》在“内容标准”部分对“文化意识”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给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文化环境。例如,在进行高二Unit12 Fact and Fantasy---Jules Verne: The Father of Science Fiction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利用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分工查阅:1)Jules Verne的生平及主要作品;2)利用学生已接触过的知识简要阐述20,000 Leagues Around the World和Journey in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故事的历史背景;3)初步弄清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发展脉络;4)尝试以故事中的不同人物讲述故事。教师则在课前准备有关的视听资料,设计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和必要的提示词以及能反映故事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的示意图,并按以下五个步骤设计、制作图文资料:(1)引导学生找出所读材料的主题段;(2)引导学生找出每一小节关键词或主题句;(3)引导学生用关键词概括所读的内容;(4)引导学生抓住所学文章中的时间和空间顺序;(5)帮助学生抓住文章的主要逻辑线索。课堂上先由学生根据所拥有的信息介绍作者生平及主要作品,分析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分述故事的发展情节文章;接着教师展示人物关系图和故事情节的示意图,并通过师生间就故事背景、人物、发展、意义等方面的双向问答和交流,使学生对故事有更清晰的轮廓,接着通过多媒体展示上述五个步骤的图文资料,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使学生进一步对该故事所赋予的内在含义有更深的把握,帮助学生透彻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而后分组讨论,交流课前各自查阅、检索的资料,互相补充和改进;最后由学生以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身份叙述故事,从而达到既从课文中获得语言知识,训练“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又通过英语这一语言工具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初步了解20,000 Leagues Around the World和Journey in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这两篇科幻小说的主题、基本情节以及great scientific achievements对科幻小说的深刻影响,培养对英美文学的欣赏能力,进而激发学生对科幻小说与科学技术等产生兴趣,也为他们了解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奠定基础。我认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整合,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有效整合的点滴体会 1.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必须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必须要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目的。也就是说,整合是在课改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进行的,不是拘泥于一个知识点、一堂课、或者是一个课件,而是要形成新的教学观。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2.要有智能便捷的新平台

对每一个教师而言,朗读、演讲、板书、绘画等,都是传统的教学基本功。这是一笔宝贵的教育财富,应当继续保持和发扬。但随着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必将要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如搜集、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程开发和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有效整合课程要素、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等等。比如,英语学科里出现了克隆技术、基因工程等,教师不仅要对这些新知识、新领域、新发展有所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采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去探究、讨论、学习。这就需要给教师一个智能便捷的备课平台和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创造性发挥教育智慧拓展空间。

课题阶段小结 篇4

一、申报的基本理念。

目前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真可谓“课题林立,研究繁多”,但是在这繁华的背后,存在着十分严重的虚假与浮夸。我们认为,与其提出一个被证明了无数次的正确假设,进行重复性的研究,不如根据我校的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目前的课改需要,做一些实在的探索与思考。于是,我们把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这一问题上。本课题既是小学部新立项的课题,也是我校近年来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研究的继续和深化。

二、对研究课题的论证。

(一)课题名称:

“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中人文关怀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1.关心学生需求,满足学生需要。

2.学会赏识,激发自信。

3.走进心灵,建立互相信赖的情感关系。

4.优化班级文化,陶冶学生情操。

5.提升学生精神品位,丰富学生心灵世界。

6.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塑造学生独立人格。

7.培养生命意识,建构终极关怀。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

1.通过课题研究,提高班主任专业化素质,提升班主任人文关怀的德育理念,使教育者成为真正的精神关怀者,把受教育者的精神成长、人格完善作为自己关注的重心,从受教育者的实际需要出发,引导他们去探寻人生的意义,和谐地与人相处,实现精神的成长和超越。

2.以生命学、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为理论指导,通过研究形成该课题系统的实验方案、教育途径、内容与方法。

3.研究中确立平等教育的思想,充分尊重研究主体,创设科学的人文教育环境。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研究的意义:

1.本课题研究是我校发展的需要。

(1)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的苏南地区,是一所有8年历史的股份制新学校,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优越,许多学生在家养尊处优,倍受宠爱,心理脆弱,人情味淡化。反映在相应的行为方式上,就是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珍惜,对己不尽心,对事不尽责。

(2)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由于家庭客观因素,许多孩子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住校,只有在周末才能与父母见面,他们年龄小,辨别是非能力差。遇到困难或心理不愉快,如果缺乏适当而正确的引导与沟通,容易对学习、对生活产生认识上的困惑与偏颇。作为教育者,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精神成长,引导每一个孩子认真对待生命中的每一天。所以,对少年儿童给予人文关怀,是我校发展的现实必需。

2.本课题研究是班主任专业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德育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班主任专业化自身发展,呼唤着德育人文关怀的理念,呼唤着德育人文关怀的教育内容和方式,其真正的旨意就在于强调在德育的实践中,使德育的引导、教育作用真正达到对人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的统一,创造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学生达到自我觉悟、自我塑造和自我生成的人生境界,使学生自身的建设有可能真正地转化为现实。强调德育人文关怀应成为班主任专业化德育发展的方向。

(五)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通过观察收集资料,加强课题研究的客观性、真实性和科学性。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反常的情绪反应,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研究活动。

2.调查法: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当前主要的人文关怀缺失,掌握第一手客观真实的材料。

3.个案研究法: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进行研究。

4.行动研究法:使人文关怀在发展中进行研究,在过程中进行研究。

5.经验总结法: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及时进行总结、研讨,以指导课题的实践工作。

三、课题研究的进展

(一)注重实践研究。

1.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

期初,我们对子课题的研究进行了分工,每一位班主任都是课题研究的实践者。我们坚持班主任学习和例会制度,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班主任学习有关教育理论和班级管理知识.学习有关领导,专家,兄弟校优秀班主任经验;将《班主任》《辅导员》《德育报》等刊物上有实际指导作用的优秀文章印发给班主任;选送青年班主任参加市骨干班主任培训,心理健康辅导员培训.这些做法对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起到了一定作用。

2.每月组织开展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我们将我校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作为宝贵资源加以开发利用,让这些老师介绍自己的经验和体会,畅谈班主任工作的苦与乐,共同探讨班主任工作中人文关怀的点滴经验,探讨如何改进教育方法。通过交流,使青年班主任懂得,优秀班主任成长的动力来自于“五心”――爱心,细心,耐心,恒心,关心,来自于对工作的热情,来自于对事业的追求,来自于心甘情愿的奉献,从而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学会反思,逐渐成熟起来.在彼此的带动下,班主任积极探索,形成自己班级的教育教学特色。

3.每月组织班队活动研讨。

班队活动课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一次精心设计的班队活动所起的作用远胜于一百次空洞的说教。为促使班主任老师精心设计好班队活动课,我们组织全体班主任在校内开展班队活动观摩与研讨活动。主题由承担活动的班主任老师自主拟订,要求结合研究课题,立足学校德育工作。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着统一校服,向全校班主任老师公开展示。活动中,每人认真填写“班队课听课记录表”,活动后,结合刚才的呈现加入自己的思考,在“评议”一栏中写下自己宝贵的看法。

这样的活动,引起了班主任老师对班队课的重视,提高了班队课的实效性,也给学生带来了难忘的经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二)注重理论学习。

1.学习“班主任专业化”理论,提高思想认识

开学初,积极引导班主任学习《人民教育》中有关“班主任专业化”知识,组织阅览魏书生、李镇西等班主任专家手记,通过理论学习使广大班主任思想统一,认识明确:构建全员参与,团队合作,组织互动,共同发展的学习型组织是班主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改进班主任组织工作,推进骨干德育建设的最佳选择。

2.加强班主任培训,锻造优秀班主任。

根据我校对班主任工作的调研,结合学校办学思想和队伍现状,采取学习基础理论知识与先进经验相结合,自学研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体,分层推进,突出骨干和青年班主任,旨在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学会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现象,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逐步提高教育能力。从而建设一支师德水平高,认识能力强,思想观念新,懂科学,会管理,适合现代学生教育的班主任队伍。这不仅仅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指导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三)注重整理归纳。

所有的研究都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考与归纳,所有的成果都是思考结果的整理与实施。所以,在研究过程中,对思考研究的结果,我们注意做到行动实施与文字整理并重。

1.形成了规范的班队活动模式、班级管理模式。

2.提供有效平台,促进科研成果的交流推广。以校园网、校报、校教科研信息等为校级阵地,为广大教师提供发表自己文章的交流自己科研成果的平台。以校园网络平台为窗口,进一步鼓励每位教师撰写教育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学论文等,并积极发送至“博客”,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教育资源的共享,营造乐于探索教育科研的浓郁氛围。

3.组织教科常规检查评比,加强宣传工作。本学期,我们与学校总部合作编印校报3期,校教科研信息5期,小学部教科研信息2期。进行了校级教科研论文随笔、案例评比,评选出一批优秀论文,并把优秀论文推荐到报刊发表、参加校级以上论文评比。一学期来,教师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获奖文章30篇,学生发表文章、竞赛获奖25人次。

4.组织评比班主任优秀手记,并结集编印《走进心灵》教育叙事集。

四、存在问题:

1.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知识仍较贫乏。虽然我们加大了课题组成员理论知识的学习,但在很多专业知识上,掌握的深度不够,阻碍了课题的研究。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对我们的实验作出适时评价,为我们研究指明方向。

2.课题研究还需进一步深入,各子课题的研究工作要深入扎实。

3.由于此课题涉及的学科、教师都很广泛,参与性强了,但带来了实验资料的收集量很大,不便于汇总及提升。对于实验中所获得的经验,缺乏高质量的理论总结。

五、改进措施:

1.通过各级各类培训,提高已有师资的科研水平。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将最先进的教育理论与经验充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来。

2.积极创设条件,邀请教育研究专家对我们的课题研究提出切实的意见和建议。根据阶段计划,各子课题组及时做好研究工作小结,学校课题组定期与专家组联系,及时将课题开展情况向专家汇报,取得专家的及时指导。

3.通过考核奖励机制,激励实验教师积极探索,积累高质量的实验成果。

六、后继研究设想。

1.推广、应用上阶段的成果,进一步加强“内阁式”班级管理模式研究、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健康发展的关系的研究,不断完善班队管理模式。

2.形成科学系统的“人文关怀”班级、班主任工作考评机制。

3.深入子课题研究,激励教师人人参与小课题研究。

4.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加强宣传力度。

课题阶段小结2 篇5

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一、课题研究进展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观念提升素养

一学期来课题组以课程理论和先进的研究经验为指导,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前沿的课改理论,以教育教学类专著《有效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名师作业设计经验》等为主要理论学习内容,我们还组织各位成员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其解读、《数学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等有关课改的材料,特别是关于“空间与图形”这部分的总目标、学段目标和具体目标的学习,另还学习了与课题内容相关的理论专著和一些学术期刊。平时强调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全体组员坚持每学期学习一本有关教育理论书籍或每月学习一本教育类杂志,以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2.认真组织实施开展课题研究,吸取先进经验,加强交流,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本学期的重点研究工作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有效练习活动策略的探索。“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内容的四个领域之一,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也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目标之一。以前的教学,偏重于对几何知识的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层面上开展活动,少有进入综合应用和创造性解决问题层面的,因而要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是非常困难的。考虑这些现状,我们课题组首先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的理论研读,每月定期开展一次理论研讨活动,其中在4月份我们还组织了校内所有数学教师开展了一次主题为“空间与图形领域有效练习活动的探索”的“教育沙龙”活动,活动中,人人有准备,发言积极,在家都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宝贵 1

意见。

依照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这学期课题研究课的内容核心就是“空间与图形”。典型课例有唐显礼老师的《确定位置二上》、李国兴老师的《平面图上的东南西北》、罗家华老师的《认识公顷》、边勇吉老师的《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等,每次研究课后,课题组都及时召集组员进行评议,评议的焦点主要是练习活动的设计是否有效,练习活动的组织实施策略是否有效。

3.基于课题研究,关注学生发展

为检查课题研究成果和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以及进一步落实双基的掌握,了解学生数学水平,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这一学期我们在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方面还开展了这样一些活动。在一二年级开展了“口算小明星”评选活动,分班级推选和学校评比两阶段进行;三四年级开展了“空间与图形”领域为专题的数学探究能力测试活动;五六年级开展了“迎六一”数学手抄报评比活动。活动中,课题组成员积极承担任务,确保了活动的有序、有效地实施。

二、课题研究阶段思考

1.经过又一阶段的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的教学观念和教育行为又有了较大变化。一是教师们自觉树立起现代教育观。通过实施,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二是逐渐建立起新的练习活动方式。以往,学生的练习以独自的书面作业为主,而现在的练习活动方式可以是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也可以是动手操作,还可以是口头表述、网上查阅等。三是更注重练习活动的全面性和实效性。实施中,我们不仅发现“程度好”的学生在练习中的满足,也看到了一部分“后进生”学习的明显进步,练习活动的设计更关注全体,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眼前的学生。四是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从“探索有效的练习

活动策略”问题出发,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寻找提高练习有效的途径,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实践、不断反思和交流、不断改善教学行为,自课题开展研究以来,课题组教师的科研素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和思考力有了一定的发展。本学期,课题组成员共在各级刊物发表文章5篇,有3篇论文在县、市及市以上获奖,在市数学评优活动中有2位老师执教的课获二等奖,等等。

2.虽然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不可否认地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练习活动的“有效性策略”研究还不够显著。平时我们更多地是关注于练习活动设计部分,而对练习活动实施后未能都及时地去做到跟踪调查,了解学生练习活动后的情况,练习活动是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是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是否能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能力。二是有效练习活动理念还需进一步加强。实验已有一阶段,其中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理论学习、沙龙研讨、教学观摩等,这方面年青教师通过活动,进步较快,有效练习活动理念已逐渐渗透到每一个教学实践活动中,而对有些年龄较长的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练习活动的有效性策略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准确,转变观念难度较大,致使他们有时在教学中依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三、下一阶段工作展望

1.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扩大课题研究影响力,让有效练习活动的理念深入到学校每一位数学教师心中,以实现课题研究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2.重视课题研究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行动研究。要求课题组成员能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满足于现状,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积极投身课题实践,善于思考,鼓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在初步研究成果上,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深入课题实验,继续努力探索一种操作性强、适应面广、能大

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课堂练习活动有效实践模式。

3.课题实验第一阶段我们已完成了对小学数学四大领域中“数与代数”和“空间与图形”的练习活动的有效性策略的研究,接下来将对其它两大领域 “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进行有效练习活动策略的探索与研究,突出数学教学练习的“有效性”,在“教”与“学”上继续进行细化、分块研究,继续从练习活动的呈现、组织、评价等方面去探索有效地练习活动策略。

课题实验个人阶段小结 篇6

本阶段的实验研究,主要是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情况进行了解,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随机测试,分析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阅读习惯之间密切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明白阅读对生活的意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营造阅读的氛围,为学生借取课外书籍支持阅读(本期在学校图书室为本班学生借五种共30本课外书,全班学生相互传阅)。利用教给的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并选取班上阅读习惯好、阅读能力强的同学(重点选了唐果菓同学)作为学习的榜样,让她介绍个人经验,并带领同学进行课外阅读。以活动促进学生积极阅读,本期搞了两次阅读评比活动,在活动中,由读书读得多的同学介绍所读书籍的内容以及读后的感想体会等。搞了一次手抄报比赛,手抄报内容主要来自课外阅读书籍,一次读书笔记展示活动。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学生对阅读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课外阅读兴趣正在产生和形成,初步掌握了课外阅读的一些方法,阅读氛围较之过去浓厚了许多,正在形成作读书笔记的习惯。

本课题实验到现在,我认为要让某一课题实验产生较为突出的效果,让实验对象在实验之后发生根本的变化,实验过程绝不能留于形式,停于表面,而是真真切切地在实践中发现,分析,研究,总结,改进。

课题实验阶段性小结 篇7

阶 段 小 结 二 东乡县北港小学

王有玉

本阶段的研究工作从2011年12月开始,到2013年5月止,现已结束。这阶段是组织实施课研阶段:调查研究寻教法、课堂实践证教法、探索规律成教法。一年半来,全体课研教师认真制定课题计划、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教研扎实,课题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课研概况

1.2011年12月到2012年6月,课题组教师依据制定的课题研究方案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差异(包括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学习认知能力的差异、个性特征的差异、了解学生的现在需要等);根据对学生的调查结果的具体表现差异去寻找选择最佳教法,经过教研实践形成了理论文章,探讨出了适宜的教学组织形式;

2.2012年7月到2013年1月,进一步制定了课题研究的教研计划,集体备课,随堂听课,研究总结出了常规数学课堂中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定期进行检测,随时掌握情况,及时调控并做好各种资料的存档整理工作;

3.2013年2月到2013年5月,探讨研究了课题效果的检测及评价标准,跟踪了解实验效果,对教案、案例进行了修改;举行了公开课,请教研专家到校听课指导,集思广益,总结经验;全体课题组成员整理材料完善教研,撰写了第二阶段教研总结。

二、课研目标 本阶段的课研目标是:

1.全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有效教学法更加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

2.结合当前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探索各有效教学的要素,形成经验材料,撰写经验文章。3.通过实施有效教学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

4.突破教材对教师的束缚,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为有效教学创造条件。

5.通过实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使参研教师由“思考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选定班级,以行动研究自主探索和经验总结定期交流为主,以研讨课展示成果为平台,按照分工关注不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结合案例分析、个案研究等手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记录,通过对不同阶段研讨课的对比、总结,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促进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同时,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制定不同的教研方案,进行有效的价值引导和思维训练,有的放矢地进行数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长善救失,调动起心理上的积极因素,消除其消极因素,使之自觉主动地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品德,促进全面发展。另外,还辅之以观察、调查、实验记录、谈话卡片、综合分析实验研究对象的发展状态,积累了较为科学的有效教学研究资料。

三、课研感悟

在本阶段的课研中,为了使课研教师对课题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理解,我们利用理论学习会、讨论会及暑期休息时间,组织研究教师反复学习了课题实验方案,使得课研教师对课题的各项工作任务有了充分与清醒的认识,对自己所承担的研究任务明了于心。这样,既总结和学习了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又避免了研究教师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迷失方向,大大的提高了第二阶段的研究效率,这从本阶段的研究论文的数量上可见一斑,我们写出了二十多篇研究论文。随着课研的深入,认识的加深,逐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如:“对教材的研究重视不足”,这不仅使我们在有效教学中没有很好的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要求,而且教师因受教材的束缚,教法的选择受到很大限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在教法与学生活动的设计研究上,由于研究分为“准备、示导、议练、诊断和评补”五个方面,条块较多,研究成果分散,不利于形成整体的设计思想模式。因此我们后来十分重视对课题的再修改、再学习,使之更完善,更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的需要,更好的为我校的教育教学服务。

在本阶段的课研中,我们悟到只有以先进的理论与思想武装头脑,才能准确地找到课题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修改。为此,我们利用大量的时间,组织课研教师学习了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文章,每周一次小组学习交流(小组成员轮流组织)。如从网上下载学习的《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活动情景,激情激趣导入课题》、《差异教学法理论依据》《教不越位,学要到位》、《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等20余篇;除此之外,还学习了《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活动教学》、《数学教改新探索》、《小学数学新模式典型课例》《讨论式教学法》等专著,这给了课研教师很大的启发与帮助,成了我们研究道路上的“指路明灯”和“加油站”。在认真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我们于春节与暑期,分两次对课题进行了修改,使研究的对象更清晰——学生、教材、教法,在课题研究中形成了完整的设计思想与模式,这为本阶段的研究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十分重视加强对本阶段已有研究成果的学习,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全面了解课题,使自己“站得更高”。

一年半来,我们利用寒暑假及平时的理论学习时间,共分四次组织学习了已有研究成果。一是通过学习以便逐步完成对终结成果的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表述。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逐步提炼和形成最终的研究成果,其过程为:“实践寻找方法——方法中寻找规律——规律中得出模式”。而教师的“微观研究”多处于“实践寻找方法”环节,要形成“最终研究成果”,就应加强对已有的阶段研究成果的学习,使之在学习中“提炼和形成”方法。并用“规律或模式”这根丝线把这些“珍珠”串起 来,最终使阶段研究成果和个人研究成果统一于最终成果之下。虽然研究过程中逐步提炼的“最终成果”与结题时的“最终成果”相比还不完善,还需不断修改补充,但已初步具备了“最终成果”的大多数特征,它对研究教师的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不仅为教师指明了今后研究的方向,而且还能使研究教师从中看到研究工作存在的不足和缺漏,使研究工作不断走向深入。二是要通过学习使研究教师互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心得和成果,相互启发。为此课题负责人及时进行总结、指导,使教师明确了各自研究的内容;对不够深入的还要继续研究,对未研究的内容,要合理安排研究进度;尽量避免出现缺漏和重复,避免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有效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基于此,我们初步形成了实施有效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核心,以教材为关键,以活动为依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课题,同课研教师一起,共同确定各自的研究内容,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使研究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本阶段的课研中,我们发现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是课题取得成功的关键。为此,我们一直十分重视锻炼培养队伍,确保研究力量。科研组成员积极参与了学校进行的精品教案工程,大家进行科研的时间更多,对课研内容思考更深入。课研教师坚持以写作促进科研、科研带动教研,使科研、教研、写作——互动;让科研成为写作的源泉,写作反过来促进教育科研;让课题研究组教师的实验成果论文,参加我校一年一次的教育经验文章展评。一年半来,课研教师在校内教师论文教育经验文章展评中有二十多篇论文参评,展开交流,调动了实验教师的积极性,扩大了实验成果的影响;在科研带动教研方面,开展每学期一至二次的教学实践成果展示活动,课题组教师通过上示范课展示成果的形式,组织非课题组教师积极参加听课、评课活动,从中受到启发,改进自己的教学;平时,让课题组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大胆说、评,将课题组的最新成果迅速传递给其他教师,在全校创设积 4 极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这样课题组教师的写必学、写必教、写必研,又有力地推动了课题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资料的及时搜集整理是课题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及时做好各种资料的存档整理工作,一直重视相关资料搜集整理。我们从建立课题初至现在,对课题档案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视。资料实行专人管理,王有玉同志既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主研教师,又是资料的收集与管理人员,实验中使用和产生的资料,都由该同志收集管理,并及时填写有关表册,上报课题管理部门。为使课题资料便于教师查找、阅读和打印,逐步完善了资料管理的微机化。还请了教研室领导专家指导课题组的工作,到校听课指导,集思广益,指导帮助教师形成研究成果;分析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加强了对经验的总结提炼;全体课题组成员及时整理材料,完善教研,撰写课题第二阶段研究总结报告。

四、课研成果

有效教学的研究是现代教学研究的新课题,为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我们积极探讨本课题实验研究,大胆实践了有效教学的课堂策略,让教学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人。

本阶段课题实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全面发展学生,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

由于实施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课题组教师已基本克服了原有的“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等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优化了课堂教学 “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教材创新为关键,以自主活动为依托”。教师在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发展,这是有效教学的目的所在,也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所在。教师不仅重视了学生在一节课中的发展,更重视了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不仅重视中等生的发展,也重视差生和优生的发展;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素养的发展,也重视学 生情感、态度、兴趣和行为习惯的发展;在教材的创新上,突破了教材对教师的束缚,体现了创新教材,使教材适应学生的发展的需要,使教材适应教师的教学特色,使教材适应学生自主活动、合作探究是关键;教法设计上,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依托,以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为主导,有效评价验效率。课堂教学的变化,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活动时间从少到多、形式从单一呆板到多向互动、生动,从被动发展到较主动和谐地发展。

在课题研究中,教师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书面作业,轻实际操作;重课堂教学,轻课外活动的状况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了。本学期,我撰写了论文《数字的应用》、《低年级认数和计算中如何有效使用学具的思考》案例分析获案例评比一等奖。朱老师《搭配中的学问》、《鸡兔同笼》教学均获得好评。低年级学生没有家庭作业,中年级学生家庭作业20分钟左右,高年级学生家庭作业30分钟左右。这一做法切实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发展特长的活动,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感没有了,对活动课的兴趣浓厚了,良好学习品质和习惯都得到了培养。

(二)提高了教师素养,增强了科研能力

在课题研究中,参研教师坚持不懈的理论学习,提高了综合素质,参研教师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理论素养、研究水平上都有较明显的提高。课题组成员王有玉还被推选为江西省骨干教师。同时,还涌现了李小玲、朱爱兰等新星。课题组成了名师的摇篮。经过第二阶段一年半的实验,参研教师对自己的科研实践认真进行了总结提炼,先后写出了二十多篇质量较高的论文,其中有13篇文章参加了我校的教师论文评选,并有多篇文章获奖。在此基础上,我们初步形成了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教材创新为关键,以自主活动为依托”。

科研带动教研,全员参与,增进了广大教师教研热情、提高了教研水平,促进了全体教师素质的提高。其他教师通过看、听、评等方 式,在科研成员的带动下,积极在自己平时的教学中进行探索。不少教师从“安于原状”到“有所触动”到“尝试改进”再到“初尝成果”。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教学理论水平都有较大提高。

(三)融融的学习氛围,和谐的教学理念。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为了满足学生这种需要,我们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首先,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参与者的位置,服务者的地位。热情鼓励每个学生,实实在在营造出平等、尊重、和谐的学习气氛,努力创设让作为主体的学生亲自去活动、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的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想说、敢说、爱说、乐说,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教学过程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探索过程,并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学习中大胆提出问题、异议甚至批评、反驳,正确看待学生的插嘴和错答现象,多宽容、多鼓励、少指责,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源源不断的激励过程。这样,学生在老师的热爱、尊重、期待和鼓励中,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欲望,以探索者、研究者的心态进入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中。

在课题研究中,课研教师们形成了有效教学的新理念。让“告诉教学”变为“唤醒教学”,新课程教育理念要求视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让学习过程成为张扬学生生命活力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要把知识一下子“灌”、“倒”或“告诉”给学生,(这种教学可以用“3×7=21”来表示)。我们应该是“启发”学生来学,(这种教学可以用“3×7=?”来表示)。但这样做还不够,最好的境界叫“唤醒”,(这种教学可以用“3×7=24”来表示),这是一种创新。是啊,3×7怎么能等于24呢?这明显是教师故意设置的一种谬误,而且是学生在已有判断能力内能迅速觉察到或稍加启发就能觉察到的谬误,以唤醒学生警觉:不对吧。于是大家都会瞪大眼睛去探讨、去思考,从而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学生都投入到纠正错误,探究正确方法即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增强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让“演绎教学”与“归纳教学”相结合,演绎(从一般到个别),归纳(从个别到一般)是两种不同的推理形式。教学过程中采用归纳法还是演绎法,往往是不同的教学理念支配而发生的行为结果。归纳是从具体的下位概念逐步推进到抽象的上位概念,形成新的认知往往有赖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容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获得知识;演绎是从抽象的上位概念出发,逐步向具体的下位概念发现证据,多角度思考寻求支持,使学生对上位概念的认知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具体,越来越落到实处和运用于实践中,这有利于激活学生思路,发展学生思维。但是,在数学活动中,往往既需要演绎教学也需要归纳教学,二者应该根据教材特点有机结合,使整个教学活动不仅变得生动有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更有实效!

五、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1)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对集体活动中典型课例、典型问题关注多,研究多,而对自己个案的课例、问题关注不够,研究不够,特别是对自己个案实践的分析、积累资料还不够。

(2)教师撰写典型教学设计、典型案例或片断分析不够深入,即使发现了问题,针对性地改进方法比较含糊,缺少可行性措施。有的实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得当、学生反应效果很好,他们有实际做法,但在资料中没有表述出自己的意图和方法.(3)实验教师的阶段小结中,实例少,虽然小结了自己的实验过程、策略,但这样做的原因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有何影响,分析尚不到位。

六、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我校目前的科研工作,已从无序到有序、从无规到有规、从无法可循到有法可依,研究思路也从混沌走向清晰,终极成果也在逐步形成,课题组教师看到了研究成果,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不仅打破了对教育科研的神秘感,而且信心倍增,同时认识到目前的探索还不 够,还属“浅层次”的探索。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使课题研究结出丰硕的果实。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坚持结合已有的“自主探索、定期交流”、“展示成果、集体研究”等有效措施,力争再经过近半年的实验探索,形成足够多高质量的经验论文彻底改变原有的灌输式、被动式的粗放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并对实践经验论文进行总结,提炼并构建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教材创新为关键,以自主活动为依托”的有效教学的研究新模式,形成课研成果。

上一篇:一年级争做好少年绘画下一篇:苏教版七下数学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