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班干部培养

2024-10-01

小学阶段班干部培养(共12篇)

小学阶段班干部培养 篇1

一、背景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 日趋重视书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的源泉是生活, 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数学知识的学习最终也应为人类的生活服务.基础教育阶段我们更应避免枯燥的程式化的, 毫无生机的数学教学.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元素,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可以从数学的视角去看待周遭的世界, 进而改造世界, 最终让我们生活得更好.而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是重要的一个方面.《新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 “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发展数学思维.”

二、什么是数感

数感是人们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 这种理解可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作出数学判断和解决复杂的问题, 提出有用的策略.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数感主要是指, 使学生具有应用数字表示数据和数量关系的能力, 能够根据数据进行推论, 并对数据和推论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进行检验等.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1. 概念教学中加强数感的培养

数感的建立可以理解为数学地思考, 一个学生如果在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后, 连看到一个人都无法估计出他的身高体重, 不能估计出一个鸡蛋大约有多重等, 很难说这样的数学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多少帮助.《新课程标准》指出,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着这一思想, 在概念教学中, 我们始终要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获得, 让学生在生活案例和问题情境中感受和体验, 并在此过程中建立数感.例如, 在一年级教学“数一数”时,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漂亮的画面、生动的情节, 给学生温馨、欢乐的情感体验, 学生一定会去“数一数”:1座桥, 2只蝴蝶, 3幢楼房, 4只气球, 5个小朋友, 6朵云, 7棵树, 等等.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 当数完后再让他们谈谈在我们身边有这些数吗?举例说说.学生的热情高涨, 在交流中学生能感受到我们身边见到的事物, 不仅可以说它是什么, 而且可以说出它有多少.再如, 教学“千克与克”这部分内容时, 由于学生在平时对这两个单位关注得并不多, 积累的经验自然比较少, 所以布置学生到超市里去寻找与这两个单位有关的物品.掂一掂, 拎一拎, 看一看, 数一数, 并及时作好记录, 建立初步的表象.教学中拿秤称出1千克和1克的物品:两袋食盐, 一袋饼干, 一支铅笔, 一枚一元硬币, 等等.接着再让学生数一数, 看一看, 掂一掂:一千克和一克、几千克和几克的物品, 最后让孩子汇报搜集的材料.在这些活动中, 学生积累了充分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伴随后面的估一估活动, 让学生估计出常见物品的重量, 并称一称进一步验证, 在估一估、称一称中建立观念.这样学生在学完这一部分的知识后, 已经把它与自己的日常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知识的学习在生活中的价值,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2. 计算教学中加强数感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提出, “应重视口算, 加强估算, 提倡算法多样化, 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 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在教学中, 口算与估算的运用相当广泛.事实上, 生活中的估算和计算应用也是随处可见, 计算和估算的学习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教学中要重视这部分知识的教学,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三年级教学“笔算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后, 通过游戏“开锁”, 培养学生的数感.有四把锁, 上面分别各有一道算式:372÷4, 628÷2, 415÷5, 856÷4, 下面是四把钥匙, 上面分别写着214, 314, 93, 83, 通过比赛, 看谁能最先配好.有的学生是先计算这四道题, 然后找到对应的答案, 这显然不是最佳方法.通过观察、思考, 可以看出这四个数214, 314, 93, 83的最高位上的数字不同, 并且有的是两位数, 有的是三位数, 因此只要估一估商是几十多还是几百多就行了.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估算的意义.再如:学习了万以内的数的乘法后, 安排了实践活动“估一估”.应用万以内的乘法知识, 先选择其中的一层书架数出是多少本书, 推算出一个书架上大约是多少本书, 通过教学最终让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并运用此法估计身边一些物体的个数.例如:本班一共有多少套课桌椅?全年级大约有多少套?全校呢?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机智、学习的兴趣, 使原本枯燥的计算联系不再是呆板的、单调的和令人厌烦的, 在轻松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3. 问题解决中培养数感

在20世纪的下半叶, 最大的数学进展是它的广泛应用.数学是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密切联系, 与其他学科紧密相关的一门学科, 它的现实价值因此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对数学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数学教学应重视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数感是一种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主要是意识活动, 它存在于人的大脑中, 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 有良好数感的人, 在需要数感作用的时候, 它自然而然出现, 仿佛不需要人有意识地去探索.当学生遇到问题情境时, 能积极地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 运用合适的方法去解决, 通过问题的解决, 积累经验, 培养数感.例如:“一根铁丝长30厘米, 用它围成一个长方形, 长与宽的比是3∶2,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在做题前先通过思考:要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厘米, 就是要先确定长与宽, 已知铁丝长30厘米, 用30÷2, 再按3∶2分配.这样就可以避免常见的错误算法.再如:老师带了100元钱去买篮球, 每个23元, 可以买几个?解决这一问题时由于用100÷23计算结果不是整数, 这时结合现实情况可知, 100元最多可以买4个, 还多8元, 结果是可以买4个.而解决另一个问题:100千克油要装入油桶, 每个油桶最多装23千克油, 要多少个这样的油桶才够?这时根据实际情况, 100千克油用4个油桶显然不够, 应准备5个油桶, 才能装完所有的油.

四、结语

数感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 最终也将为人类的进步服务.重视并培养学生的数感需要放在首要位置, 让数学的学习真正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小学阶段班干部培养 篇2

摘 要:正所谓,“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一支坚强的班干部队伍,不仅在班集体中具有带头示范作用,同时还发挥着协调组织、自主管理、辅助班主任工作的作用。班干部是我国教育中的特色组织,也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在新教育背景下,如何培养小学班干部,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成为每一位班主任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班干部

当代小学生个性迥异,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各不相同,加强班干部的培养,针对性地发展班干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强化其作为班级核心的服务意识,需要讲究方法。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一点想法。

一、在低年级时,储备班干部队伍

低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小学校园,尚处于从幼儿向学生转变的时期,这一年龄段学生自主管理能力较弱,因此,低年级班干部的培养十分重要。结合低年级学生心智特点,在班干部培养上,建议班主任主要从“扶”“放”“半扶半放”三个方面入手。

1.要“扶”

即便是班级中各方面较优秀的学生,从心理智力上来讲,毕竟属于幼儿,伴随着班委会的成立,班干部对自身工作的认识并不深刻。作为班主任,应加大对班委会成员工作的扶持,着力于对其加以引导。

2.要“放”

当班委会工作逐渐步入轨道之后,班主任应适时放手,充分发挥小干部的创造性和能动性,有目的地锻炼班干部的胆量以及独立思考、处理问题等能力。这一时期重点抓班长这一“龙头”,通过班长,及时了解班委会工作情况。

3.要“半扶半放”

当班干部具备一定的自治能力时,可能会出现自作主张、单独行动等行为。在班级管理中,会出现干群关系紧张等问题,这时班主任应及时加以疏导,帮助其开展自我批评和相互批评,共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并研究如何优化管理工作的策略。对做得好的,应予以鼓励;做得不当的,应及时指正。

二、在高年级时,使人人成为管理的主体

在传统模式下,有的学生从入学到小学毕业,一直担任班干部,最终养成了骄傲自满、看不起其他学生的坏习惯。对此,建议从四年级开始,取消固定班干部,而采取七人一组,分担班委会、课代表等主要班干部工作的模式,以两周为一届,使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班级管理,每个人都是班干部。在各组班干部的竞争中,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可取得显著效果。

从低年级固定班干部到高年级轮班制班干部,这是小学班干部培养的一次有益尝试。如何提高管理实效,还需进一步研究加强。

(作者单位 陕西省黄陵县桥山小学)

小学阶段学习习惯的培养探析 篇3

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习惯作为指导。意识决定行动,想要小学生将语文学好,必须培养他们的一种习惯意识。语文的学习与其它学科的学习有直接性联系。语文学好了对于其它课程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

良好的习惯意识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基础,小学生在学习语文前应该意识到习惯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二、培養学生哪些方面的习惯

(一)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

习惯分为好习惯与坏习惯。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能够让孩子受益终生,而养成一种坏的习惯则会吃亏一辈子,坏习惯形成了就很难改正。在学习上也是如此,学习课文之前,学生应该首先预习课文,对文章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在充分了解文章的大意后,再对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其次,学生要养成边读边做记号的习惯,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解答课后问题。然后,教师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去深入地理解课文。最后,小组可以做一些朗读比赛的活动,通过阅读文章,学生可以进一步的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培养这些学习习惯,让学生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获取。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适当性的给予一些帮助和知道。因此,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至关重要。

(二)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老师传授知识为主,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互动非常少。其实这种教学方式是极其不科学的。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发散,比较随意,想象力也极为丰富。如果在课堂上只是老师一味的讲,学生一味的听,这样很容易禁锢学生们的思想,让他们养成一种依赖老师的坏习惯。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多做一些正确的引导。通过对学生的提问或者一些活动的开展,来帮助学生培养一种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正确书写的良好习惯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练字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过程。正确的书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还能够锻炼人细心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小学生书写习惯的培养。

三、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

(一)做好课内的引导

从早教育,强化认知。小学生的可塑造性极强,他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因此很容易受到各种影响。趁着年龄小,人生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教师应该多多培养他们的优秀习惯。养成小学生的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应该从学龄前就开始抓。一方面,父母和教师应该统一思想,了解从早教育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增强对于学习习惯的认知,让学生了解到怎样才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哪些好习惯需要培养。

重实践,点滴抓起。在某种程度上,习惯是在实践中养成的,将点滴的事情做好,慢慢积累就能形成一种好习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些情景,正确地引导学生来规范自身的行为。在情景演示中,基于学生善于模仿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先做好示范,然后让学生参与到情景表演中去。

(二)课外重互动

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学生的启发与引导工作。让学生了解自己为何要学习语文。只有当学生懂得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才能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从而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树立好榜样,彼此检查纠正不良习惯。榜样的力量很强大,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树立好榜样能够给予他们学习的动力,让他们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课外活动也是小学生培养良好习惯的途径之一。在活动中,学生们可以互相检查,纠正不良习惯,从而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三)日常生活重视自主性

因材施教,提升意志力。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而且不可能每个人都能同时形成一种习惯。想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应该懂得因材施教。依照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习惯培养的要点,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

学校配合,破旧立新。为了能使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教育他们和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作斗争。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能够保证统一性,让学生用好的行为来替代它。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习惯包括习作、阅读和预习等方面的习惯。习惯对于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带动学生提升自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习的良好习惯。想要养成语文学习的习惯,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比如,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勤思善问等等。好习惯的培养应该注重三大块。首先是课堂上的学习,教师应该循循善诱,做出正确的指导。其次是课外活动,教师应该多让学生之间互动,取长补短能够有效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习惯。最后是日常生活中,生活中处处都有学问,学生可以将语文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处处想到语文。这样对于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有帮助的。

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 篇4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个体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人格是生物的 (遗传素质) 、心理的 (自我意识) 和社会的 (社会要求、期望) 三方面因素构成的统一体。个体人格的发展要经历顺序不变, 又相互联系的八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该阶段的发展任务。其任务都是由个体生物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不断产生的冲突或矛盾所决定的。在任何阶段, 如果个体解决了冲突或矛盾, 完成了该阶段所要求的任务, 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 否则形成消极的人格品质[1]。教育的作用就是发展积极的品质, 避免消极的品质。

埃里克森特别强调发展的顺序性。个体不存在发展与不发展的问题, 而只有发展的好坏。每个人都会经历八个阶段的发展, 不同的发展阶段中都可能出现成功或不成功之处。一个阶段的发展情况仅仅影响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内容, 但不会影响下一个阶段的出现[2]。

根据埃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小学生人格发展正处于第四个阶段, 其面临的主要危机是解决“勤奋感与自卑感”之间的冲突或矛盾。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 克服自卑感, 体验能力的实现。这直接影响学生未来对学习、工作的态度与习惯。若教师、家长根据其心理特点进行科学教育, 学生很容易获得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形成展示自己的能力。这种积极的人格有利于学生在第五个阶段形成“自我同一”的积极人格特征:学习刻苦, 积极向上, 开朗乐观, 理想远大, 人际关系融洽。抓住小学阶段这一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 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培养学习品质的核心与关键。

一、科学施教, 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指学生认为学习知识有用、有价值且喜欢学习, 愿意学习, 以此为乐。它是推动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刻苦学习的强大动力, 影响着学习行为、结果和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因此, 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非常重要。除家长外, 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教师对所教学科的态度、师生关系和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学科内容、组织形式、课堂情景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 教师教学时应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实用价值, 体现出对学科的热爱等情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精心设计教学形式与加工教学内容,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体验, 从而形成或改变学习态度。

二、采用科学的技术和手段, 培养学习的内在动力

如果学生学习动力来自于自身, 学习活动就是学生的兴趣所在及追求的目的, 无需外力推动, 如求知欲、好奇心等, 这种内部动力是持久、稳定的、强有力的。如果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由学生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客观因素引起的, 如为了获得 (避免) 家长或老师的奖励 (惩罚) 而读书, 为了应付考试而开夜车学习, 这种外部动力是暂时、不稳定的, 因客观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培养学生学习品质最终要培养内在学习动力。因此, 教师或家长应利用一些方法和技术使外部动力转化为内部动力, 持续推动学习活动的高效进行。具体措施:

1. 多把尺子评价学生, 让学生体验成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它可以增强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 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 教师要运用种评价方法来评价学生, 看到每个学生的优势, 积极肯定、鼓励, 让学生体验成功。从而产生使自己更好更优秀的愿望。这种积极的心态迁移到学习中, 学习积极性提高, 知识技能掌握的好, 学习成绩逐渐提高, 学生会慢慢喜欢学校、老师、学习, 进入学习的良性循环状态。

2. 积极归因, 坚定努力学习的信心

学生在考试、测验后, 教师会和学生一起总结经验教训即进行成败归因, 尤其失败以后, 如果归因不合理会影响学生的认知、情绪和学习行为。影响学生学业成败的因素有许多, 如能力、努力、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在这些因素中, 能力和努力是两个最为主要的因素, 无论失败还是成功把原因归于努力, 会使成功者不至于过分自傲, 能继续努力, 以便今后能继续成功, 也会使失败者不至于过分自卑, 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现状, 使失败者进一步努力学习, 争取以后成功。教师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积极归因就是要让学生形成“只有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不努力注定要失败”的信念, 使学生懂得努力与学习成功的关系, 进一步激发学习的信心, 形成积极进取的品质。

3. 利用兴趣迁移, 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探究欲非常强, 世间万物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常常会把学习抛到脑后, 影响学习, 受到批评与惩罚。但批评惩罚不但没有使学生喜欢学习, 提高学习成绩反而使学生厌学。那么教师就应换一个角度看待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 成为学习的动力。如对学生们热衷的一些玩具、游戏活动宜疏不宜赌, 老师可利用班会时间举行比赛、设计等活动, 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的用途与价值。目的是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会自我控制, 把游戏活动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中, 成为学习的推动力量。

4. 恰当奖惩, 使外部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

“数子十过, 不如奖子一长。”但表扬与奖励使用过多或不当都有消极作用。如果滥用外部奖励, 不仅不能促进学习, 反而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力。所以, 表扬与奖励首先要具体, 表扬学生某一点好, 如作业字迹清楚或按时完成。其次要及时、经常。及时告诉学生学习中的优点, 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做法, 以激发其上进心;经常地反馈学习中的信息会激起学生继续努力的愿望, 使学生不断地付出最大的努力。最后要以精神奖励为主, 物质奖励为辅。物质奖励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推动作用较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 精神奖励的作用逐渐增大。

三、教会学生学习,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有些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态度, 但是学习方法不科学, 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所以, 教师、家长在不同年级教会学生学习的任务不同:低年级阶段, 首先教给学生书写技能、识字和阅读的方法。其次,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从小教会学生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随着年级升高, 知识增多加深, 学生要学得快, 学的好更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 如预习、听课、复习、独立作业及解数学应用题和各种记忆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进而更爱学习。

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使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 学习自觉、主动, 不用管, 不用催, 长大走向社会、工作岗位也能主动学习。所以, 良好学习习惯是一种顽强的推动力量, 使学生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取得好成绩, 它能使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良好学习习惯包括低年级学生的基本习惯, 如上学前要带齐学习用品, 上课要遵守课堂秩序, 课后要按时完成作业等, 高年级的阅读、独立思考、积极发言、预习、复习总结习惯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 是在学生学习活动中逐渐养成的, 其形成主要依靠简单的重复和有意识的训练。对此, 教师、家长应有预见性, 力争主动, 绝不能放任自流, 等学习上出了问题再处理和补救。

参考文献

[1]伍新春主编.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7) .

浅谈小学班干部培养 篇5

陈娟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核心,是班主任进行工作的有力助手,因此,班主任要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充分发挥他们在班级中的作用,带动全班同学和集体不断前进。

为了使班干部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得到班内同学的支持,更有利于班级民主管理,班主任应当“放手而不撒手”,即放手去做,而不撒手管,具体而言,可分“四步走”。

1、牵着走

当新的班级组合起来后,如果没有突出领导能力的人才,先让他们自由放松一段时间,使之在学习生活中互相接触了解,达到互相较熟悉的时候,选出班干部名单,再根据这些干部本身的气质和特点,分配具体的工作,然后召开班委会,提出每个干部工作的目标,让他们做好工作的第一次准备。

2、扶着走

适度地加担子,实行半扶半放,让班干部对今后的工作提出设想,然后由班主任做审查。审查中的原则是:其一,每份计划都要带有本班特色,还要符合学校特色。其二,要有联系性,将班干部工作、班主任工作和学校各项工作联系起来。其三,当班干部还没有估计其计划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时,班主任可以和他们一起切磋。

可行的方法:如在班级中采取“班干部轮流制”、“值日班长”等办法促进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同时,班干部还要接受同学的监督与 批评,打破班干部“终身制”,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此外,还要让班干部身上有压力,心里有动力。通过班干部组织的各项活动,更加自觉地参与班级管理工作,成为班级中自我教育的骨干力量。

3、放开走

计划订好后,就应该有的放矢地实施。班主任应鼓励班干部们要有开创精神,在工作中,要自己拿主意,凡是正确的符合学校、班级、集体利益的就要坚持,大胆去做,让学生尊重干部,服从班干部的领导,使学生认识到尊重班委就是尊重集体,服从集体,给班干部创造开展工作的有利条件。班干部的思想放开了,大胆地发挥着自己的工作能力。召开班干部例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4、跟着走

班干部虽然是班主任组织、管理教育的对象,但他们身上有许多优点值得班主任学习和借鉴。他们思想进步,反应敏锐,有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开拓精神。班主任要和他们打成一片,严格要求自己,汲取班干部身上的鲜活元素。

论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习惯;习惯培养

一、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1.提前预习的习惯

一个优秀的人才要在小学时期就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语文的学习要从课前预习开始。通过课前预习,做好上好语文课的心理准备。对新课文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认真思考课文的中心思想,找准侧重点。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有利于接受新的知识。预习可分为日预习、周预习、学期预习。所谓的学期预习就是刚开学在发下新书后,学生趁着新鲜感对课本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

2.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时一支笔,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书边动笔。好词好句重点标注出,对精彩片段可以背诵下来,关键词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慢慢地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一定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笔记的好习惯。

3.质疑发问的习惯

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有问题要向老师质疑、发问。勤于发问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解答疑难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之间互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4.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特别是在自习室和在家读书的时候,随手携带字典,及时解决读书时的障碍,提高读书效率。让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好习惯,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新华字典》《成语词典》是学生必备的工具书。课余组织孩子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调动学生对查工具书的兴趣。

5.背诵的习惯

笔者虽然不赞成死记硬背,但是背诵确实是青少年时期记忆的有效学习方法。语文课本所精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要求学生熟背,将会受益终身。

6.定期整理复习的习惯

温故而知新,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定期复习的好习惯。旧知识中包含着新知识的诸多线索,复习可以避免遗忘,把不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相互贯通,做到触类旁通。每天做家庭作业前,把当天学过的知识浏览一遍。学会运用表格来整理复习。周末时将本周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系统整理,重新消化知识,疏于对着教材的目录、章节题目,进行回忆整理。

7.认真书写文字的习惯

从小学起就得练好书法,从基础练起,写的一手好字将受益无穷。因此,小学生要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从小把每个字的笔画、笔顺写准确。让学生上好书法课,使字体漂亮、美观、大方。要求学生在平时写作业、考试卷中认真书写,养成好的习惯。

8.广泛阅读的习惯

结合孩子学习的进度,适当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在周末、假期中认真阅读,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定期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各样的读书活动。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操作步骤

1.耐心发动,逐渐加速

一个人习惯的养成要循序渐进,从小要树立目标。有了远大正确的目标要循循善诱,付诸实践。小学生就得多动脑、多实践,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在实践的道路上,如果能说到做到,便很了不起。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

2.控制时空,约束自己

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是要用规范来约束的,好习惯在形成的过程中,小学生自制力还不十分好的情况下,应当教学生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偶有偏离,及时调整

多数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就要求小学生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努力克服障碍,偶尔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的现象也不要放弃,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发现偶有偏离,也要自己自觉立即作出调整,及时调整到轨道上来,久而久之,好的学习习惯就养成了。

4.进入轨道,自由飞行

有了良好学习习惯的支撑力,循序渐进,慢慢启动,继而逐渐加速。进入轨道以后,学生就像进入了知识的海洋,不断地汲取营养,茁壮成长。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习惯养成的关键

好习惯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的训练。语文的学习是慢慢积累的过程,来不得半点马虎,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种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如学习中的松懈、疲沓、漫不经心、寡味、教材难度大等。遇到困难一点点地克服,就有了成功的喜悦,良好的心理素质就逐步形成。

总之,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遇。詹姆士有一句名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乘风破浪,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孙世丹.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现阶段小学语文信息能力的培养 篇7

一、创设情境, 开展活动, 激发收集信息的兴趣

唤醒有时比方法更重要。比如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空间比较狭窄, 教师应激发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呼吸外来的新鲜空气。所以, 信息素养的培养要从激发学生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兴趣入手。对于小学生而言, 信息意识的培养, 即是让他们认识到信息是资源。及时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资源可以获得许多有趣的知识, 可以使问题得到全面、深入的解决, 可以扩大眼界, 提高文化素养……如《泉城》一课,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三个大泉一年四季, 昼夜不停, 老那么翻滚?冬天, 泉上为什么会起一片热气?趵突泉真的那么神秘、有趣吗?池边的小泉姿态各不相同, 这是怎样形成的……教参中并没有答案, 于是我暗示学生课后查资料解决这一问题。没想到, 第二天就有一个女生兴奋地跑来告诉我, 她在网上查到了问题的答案。我当即表扬了她的探究精神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引导全体学生认识利用信息资源的优势和重要性。

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信息技能的培养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都带有很强的知识性, 这些课文需要添补相关的资料,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地了解, 但由于受到篇幅限制, 不可能全面、系统地阐述。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收集信息, 添加相关的资料, 找到知识之间的结合点, 这样有利于建构新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如《黄山奇松》一课, 我们可以确定信息任务为:黄山松究竟有哪些奇特的姿态?除了文中介绍的几种奇松外, 还有哪些奇松呢?迎客松为什么会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 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呢?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明确:黄山松树的奇特姿态可以查找相关图片和古今赞美黄山奇松的诗词文章;迎客松为什么会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 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 可以查找有关迎客松的生长位置、生长特点和相关图片介绍, 以及广大游客对迎客松的评价态度, 等等。信息来源有了, 但是怎样查找?到哪里去查找?我便和学生一起讨论查找方法, 如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图片、图书等, 我特别指出,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 网络资源应成为我们重要的信息来源, 要正确利用网络、电视等信息工具、媒体开展学习, 通过实际的操作和对比, 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比传统获取信息的方法更方便、更快捷。

三、开展活动, 合理利用信息以创造出新的信息

合理利用各种信息, 在分析处理相关信息的基础上, 围绕某一问题的解决, 创造出新的信息, 这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核心。主题活动的开展, 为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自主创造信息的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班上有一位学生在去上海的海底世界游玩回来后向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自己的见闻, 同学们听了羡慕不已。虽然他们对海底生物的知识有一些了解, 但对这神秘的海底世界还是充满好奇。我便组织了一次班队讨论会:说说你对海底世界知多少。在活动前, 有的学生进图书馆翻阅报纸杂志, 精选、摘抄有价值的内容;有的学生到网上查找资料;有的学生主动向家人请教, 到亲戚家查找……学生在强烈兴趣的驱使下收集了许多海底世界的相关资料。在讨论会上, 学生完全成了解答疑问的主角, 增长了很多知识, 对海底世界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四、及时评价, 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及时评价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并评价这节课上哪些信息资料用得好, 从而加深学生对处理信息过程的认识;二是教师对这节课运用信息资料的过程作一个引导性的评价。教师带领学生不断重新回顾信息运用的过程, 具体地分析查找, 学生的信息素养会提高得很快。实践证明, 让学生主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信息, 能充分地将课本内容、课外知识、现代信息有机融合, 扩充个体信息容量, 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促进主体充分参与, 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教学目标。但如何进一步优化整合现代教育媒体资源, 开发良好的学习环境, 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 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使学生在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提高和发展学生的信息获取、再加工的能力, 全面系统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还有待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探索。

五、有效指导, 培养信息的选择能力

信息的选择整理指的是对信息的组织和处理。学生在信息来源中通过阅读、观察、聆听、触摸等方式感受信息, 筛选出有关信息。网络时代的信息浩如烟海, 比如学生学习《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 有许多学生对宇宙充满好奇, 想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在网上一搜索就可以找到成千上万条相关的信息, 但阅读网上的全部信息既没有必要又不大可能, 而且在各种书籍中也有许多有关宇宙、地球的信息。这时, 教师的责任就是指导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 即培养学生选择信息的能力。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细致深入地锻炼学生。因为有了明确的信息任务, 有了明确的信息来源, 对信息资料的整理的训练就水到渠成了。我们需要训练的是引导学生根据信息任务和信息来源判断现有的信息资源是否有用, 然后有条理地整理出来。这时我经常提醒学生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摘抄下来, 或者用笔勾画出来, 这个方法有一定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活动, 学生不仅解决了课堂上的问题, 而且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信息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大大地地提高了。

论小学阶段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习惯,习惯培养

一、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1. 提前预习的习惯

一个优秀的人才要在小学时期就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语文的学习要从课前预习开始。通过课前预习,做好上好语文课的心理准备。对新课文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认真思考课文的中心思想,找准侧重点。在老师讲课的时候有利于接受新的知识。预习可分为日预习、周预习、学期预习。所谓的学期预习就是刚开学在发下新书后,学生趁着新鲜感对课本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

2. 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时一支笔,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书边动笔。好词好句重点标注出,对精彩片段可以背诵下来,关键词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慢慢地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一定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做笔记的好习惯。

3. 质疑发问的习惯

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有问题要向老师质疑、发问。勤于发问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解答疑难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之间互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4. 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特别是在自习室和在家读书的时候,随手携带字典,及时解决读书时的障碍,提高读书效率。让学生养成勤查工具书的好习惯,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新华字典》《成语词典》是学生必备的工具书。课余组织孩子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调动学生对查工具书的兴趣。

5. 背诵的习惯

笔者虽然不赞成死记硬背,但是背诵确实是青少年时期记忆的有效学习方法。语文课本所精选的中国古典诗文,要求学生熟背,将会受益终身。

6. 定期整理复习的习惯

温故而知新,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定期复习的好习惯。旧知识中包含着新知识的诸多线索,复习可以避免遗忘,把不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相互贯通,做到触类旁通。每天做家庭作业前,把当天学过的知识浏览一遍。学会运用表格来整理复习。周末时将本周所学的知识进行一次系统整理,重新消化知识,疏于对着教材的目录、章节题目,进行回忆整理。

7. 认真书写文字的习惯

从小学起就得练好书法,从基础练起,写的一手好字将受益无穷。因此,小学生要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从小把每个字的笔画、笔顺写准确。让学生上好书法课,使字体漂亮、美观、大方。要求学生在平时写作业、考试卷中认真书写,养成好的习惯。

8. 广泛阅读的习惯

结合孩子学习的进度,适当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在周末、假期中认真阅读,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定期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各样的读书活动。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操作步骤

1. 耐心发动,逐渐加速

一个人习惯的养成要循序渐进,从小要树立目标。有了远大正确的目标要循循善诱,付诸实践。小学生就得多动脑、多实践,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在实践的道路上,如果能说到做到,便很了不起。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

2. 控制时空,约束自己

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是要用规范来约束的,好习惯在形成的过程中,小学生自制力还不十分好的情况下,应当教学生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 偶有偏离,及时调整

多数小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就要求小学生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努力克服障碍,偶尔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的现象也不要放弃,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发现偶有偏离,也要自己自觉立即作出调整,及时调整到轨道上来,久而久之,好的学习习惯就养成了。

4. 进入轨道,自由飞行

有了良好学习习惯的支撑力,循序渐进,慢慢启动,继而逐渐加速。进入轨道以后,学生就像进入了知识的海洋,不断地汲取营养,茁壮成长。

三、良好的心理素质习惯养成的关键

好习惯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的训练。语文的学习是慢慢积累的过程,来不得半点马虎,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克服种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如学习中的松懈、疲沓、漫不经心、寡味、教材难度大等。遇到困难一点点地克服,就有了成功的喜悦,良好的心理素质就逐步形成。

总之,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遇。詹姆士有一句名言:“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乘风破浪,顺利抵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孙世丹.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

浅谈小学班干部的培养 篇9

一、小学班干部的主要作用及职责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过程中, 由于批改作业、试卷, 备写教案等因素, 不能全程兼顾班级事务, 所以, 为了促进班级的有效管理, 应当在班级中培养优秀的班干部。小学班干部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主要作用包括:一是小助手作用。班干部在选拔过程中由于其自身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及具备班级组织的特点, 能够充分发挥管理作用, 协助班主任抓好班级管理工作。二是带头作用。班干部自身较为优秀, 通过模范带头作用可以有效的带动后进生的学习与发展, 进而促进班级工作全面发展。具备桥梁作用。班干部作为学生中的一员, 能够将其他学生的想法与要求反馈给班主任, 以便于班主任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班干部各司其职, 主要职责各不相同。在小学教育中, 主要的班干部由班长、学习委员、文娱委员、体育委员以及劳动委员组成, 各自所负的职责不同:班长是协助班主任管理的核心管理者, 其主要职责在于制定班委会中的工作计划, 定期的召开班会、处理班级中的微小事件、协助班主任检查学生上课与参与活动的出勤情况等等;学习委员是班级带头学习的主力, 其主要职责在于负责收发作业、督促学生学习、纠正学习中的不良现象、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辅助教师帮助后进生学习功课, 组织学生交流学习等;文娱委员带动学生完善课余生活, 其主要职责在于协助班主任搞好节庆宣传, 负责黑板报撰写, 安排工作, 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文艺汇演工作等;体育委员带动学生搞好体能训练, 其主要职责为帮助学生认真上好体育课, 学习体育老师所教知识、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以及学校组织的体育赛事等;劳动委员带动学生热爱劳动、自食其力, 其主要职责为安排值日生完成清洁卫生工作、组织定期大扫除、制定相关清洁卫生制度、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劳动等等。

二、小学班干部的培养

在培养小学班干部的过程中要注重选拔。选拔班干部的方式种类很多, 比如, 班主任任命、班级同学民主选拔、演讲自由竞争、周轮换、月轮换等。教师可通过多种选拔方式完成对小学班干部的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注重观察, 选择出类拔萃的人才。班主任在培养班干部时要注意观察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 依据学生特点、学习情况以及处理事情的综合能力进行选拔。班主任也可以采取暗地观察的方式, 让每一位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相处以后, 班主任依据观察的结果选出班干部的名单, 由全班学生进行民主选拔。这样既能体现出班干部的水平, 又能得到学生的肯定。

其次, 树立班干部在班级中的威信。能够得到学生的肯定成为班干部只是开始, 能否管理好整个班级则需要看其是否具备威信。而在树立班干部的威信过程中, 班主任实施辅助方式, 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比如,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班干部处理事情比较好, 班主任要在主题班会上进行表扬。不仅如此, 班主任要做到“放手”, 放任班干部自行管理, 令所有学生参与进去, 有利的方式为班干部轮换制、班干部值日等。比如, 班主任下课在办公室休息期间, 由轮换的班干部进行值日管理, 杜绝教室跑、闹等现象发生。

再次, 培养班干部独立管理的能力。班干部在进行管理过程中, 具有较高的责任心, 都想通过自己的能力将班级管理工作做好, 但是, 由于小学生所接触的事物相对较少, 其在进行管理过程中, 不具备合理有效的解决方式, 常常出现想做好但无从下手的现象, 所以, 班主任应当对其进行悉心指导, 以身作则, 传授管理方法。比如, 学生之间闹矛盾, 班干部从中缓解, 找出矛盾的原因, 对闹矛盾的学生耐心规劝, 从而缓和学生之间的情绪, 解决问题。

最后, 班主任与班干部融为一体。在班级管理过程中, 虽然班干部是班主任的核心助手, 是班主任组织、管理教育过程中的对象, 但是, 在每一个班干部身上存在许多优点是值得班主任学习与借鉴的。如思想较为进步、思维能力较为丰富、反应方式较为敏锐, 具有较高的独立性、自主性等, 这些特点是值得班主任学习与借鉴的。班主任要与班干部融为一体并严格要求自己, 要融入学生之中, 与班干部有效互动, 赋予班干部更多的精神奖励, 令班干部能够更好的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班主任对班干部的有效培养, 可以完善班级管理, 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

小学班干部的有效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 班主任需要耐心、认真地加以指导与教育, 从而完善班干部的管理意识以及提高其处理事情的能力。培养小学班干部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释放自我,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班干部培养的过程中能够为班级、为老师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进而提升能力。

参考文献

[1]吕伟璇.浅谈班干部的培养与管理[J].科技信息, 2013, 02 (21) .

[2]益西卓玛.浅谈培养优秀班干部的技巧[J].赤子 (中旬) , 2014, 05 (18) .

小学阶段班干部培养 篇10

一、激发兴趣

“激发兴趣,”是指教师在带领学生去接受崭新学科对新鲜事物时,帮助学生消除学习的疑虑,树立自信,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潜在动力。爱因斯坦曾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以其陌生的面孔,异样地走进学生当中,带给学生好奇感。学生为自己吐出的每词每句而兴奋、激动。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学习不是一种负担。

PEP教材以其丰富的色彩,富于变化的节奏,悦耳的美式音吸引学生,说说唱唱玩玩中通过角色表演、游戏活动等形式习得大量言语。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 让学生了解现代语言的重要性,明了学习是适应时代的需要。在引入课中教师要尽量讲一些有趣味性的故事来说明英语的重要性。

2. 注重学生在开始阶段基本发音、书写、朗读等习惯的培养,不求速度,但求精、准。

3. 给予学生明确的期望值,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学习是件愉快的事,也是一项需要不断付出劳动的工程。要相信学生,肯定他们是一定能不断进步的。

二、保持兴趣

1. 存在问题。进入了四年级,由于三年级认读不抓实,课堂出现各种“时尚病”:

(1)“喧宾夺主”。当教师尽量用简易语言组织课堂时,学生却听不懂,有自己画画的,有低头写东西的,有做小动作的,等等。教师迫不得已,演“独角戏”。

(2)有问“逼”答。教师在教学深入过程中,发现抓实知识的重要性。为了改变教学现状,从现在抓起。于是课堂上出现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穷问不舍,最终还是自己“摊牌”。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设计得太玄,教学过程没能让学生拾级而上。

(3)问而“避”答。为培养学生质疑,教师很难把握“度”。学生举手追问,教师穷于应付,留个台阶给自己:大家自己找答案,看谁厉害。结果是学生无所适从。这种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钻研不深不透,依赖现代教具,却只能“顺流而下”。

(4)“照本死用”。课本知识还没掌握,我们还怎样拓展?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抓课本语言时,练了又练,教学辅助手段少之又少。

2. 思考与对策

(1)立足课堂,向课堂要实效。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习惯、兴趣。学科分配的时间都较紧,教师只能向课堂主战场要成效。“目标性”的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正努力摸索、改变现状的教学模式。教学的“任务”,就是做做事,它以意义为中心,重视如何沟通信息,着重解决某一交际问题,它在现实生活中有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它贴近生活经历,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欲望。有了明确的师生角色,任务目标,必要的构成任务的输入材料,创造的任务执行环境等就能进行有意义、自由的练说。

(2)分层教学,减缩差距。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如何对待各层次学生的问题。

(1) 分组编排,因材施教。教师通过几句最基本的交际语言,观察个人口语素质、性格特点、记忆力、反应速度等。在心中把全班分为三组,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学生不断上进。

(2) 同一情景,各说其能。设计情景考虑每人差异,使他们都能言其所能言,言其所爱言。如:买东西、卖东西,同学可以组合商量买卖方。

(3) 各种评价要求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接受自然有多有少,要设计不同的要求。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完成英语教学和培养兴趣的根本保证。情感是打动人的心灵秘诀,是打开人的心灵的一把金钥匙,是人行为的内在力,是人际关系的基础。没有师爱生,生尊师,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4)英语课堂的延伸、拓宽。在改革步伐矫健的今天,各类商标广告词随处可见,让学生“回回头”收集这些英语,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如“CHINA BANK”“CCTV”“SARS”等这些作业不仅使他们增长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学意识。

三、编辑主题板报

让学生寻觅、留心,在收集抄写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在争相阅读中重显知识,延伸内容。

定时开展典型活动,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在课间、课外自觉准备,营造一种活跃生动的氛围,带动周围人,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不放过肯定他们为此努力的结果。

综上所述,出现教学危险信号,我们不能任其发展。对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回头看,找症结。只有在把握准理论的情况下,不断学习新标准,摸索教法学法,用理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感悟真理,真正地培养学生持久的英语兴趣,相信在不断克服探究实践后我们一定能提高成绩。

参考文献

[1]张之建主编.中小学教学小百科.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

[2]王增昌主编.外国教育教学改革全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3]刘显国主编.中小学教研手册.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

小学阶段班干部培养 篇11

关键词:小学英语;起始阶段;兴趣;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深刻表明了兴趣在教学中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在这种背景下,众多教师开始重视小学英语教学起始阶段兴趣的培养,以求能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但在实践教学中,该项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并没有达到预期理想的目标。

基于此,本文在此试论小学英语教学起始阶段兴趣的培养,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或借鉴,并达到进一步促进小学英语教学发展的目的。

一、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小学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是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式开始接触英语学习。从本质上说,此时的学生还相对稚嫩,其心理和思想都并不成熟。进一步说,此时的学生更加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能够快速地产生兴趣。

但从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导致小学英语教学的丰富性相对欠缺,学生难以从中感受到乐趣和趣味。更进一步说,大部分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单纯地按照课本开展教学,只是在课堂中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

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式相对枯燥无趣,导致其学习兴趣逐步下降。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增加小学英语教学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能够在教学中获得快乐和乐趣,并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英语学习。

例如,在Hello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不再单纯地按照课本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可以引导学生来到讲台,通过一定的情景模拟开展教学。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模拟相遇的情景,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使用英语相互打招呼。

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将简单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能够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运用教材中的英语句式。此时,教师不但有效地完成了基本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让学生在较为生动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抵触情绪逐步消除,并产生相应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已经正式进入信息化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多媒体技术早已逐步渗透进入现代教育领域,并且已经取得不俗的成绩。

因此,教师应该在小学英语教学起始阶段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刚接触英语的学生而言,这门学科对学生是相对陌生的,同时也可能让部分学生感受到恐惧。

进一步说,学生对英语的第一感觉能够从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英语的魅力与趣味,让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

通过现代化多媒体设备,教师首先可以做的是为学生播放有趣的英语动画,能够通过趣味性的动画视频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开展小学英语教学,可以制作卡通人物来增加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例如,在We love animals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各种动物卡通化。此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可爱的动物形象来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基于此,学生就能够逐步对英语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学习英语的欲望。

三、充分利用英语歌曲

最后,在小学英语教学起始阶段,大部分教师采用英语歌曲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兴趣,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

一方面,唱歌本身就是学生喜爱的一项活动,教师可以通过英语歌曲来增加小学英语的趣味性,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足够的动力和兴趣。另一方面,经过教师挑选或改编的英语歌曲往往具有朗朗上口、节奏欢快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就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英语歌曲,并将其发展成为学生的一种课余爱好。

基于此,学生就会主动学习英语歌曲,并且在空闲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因此,学生就能够对英语产生一定的兴趣,能够带着对英语歌曲的喜爱学习英语,最终对英语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

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挑选适合的英语歌曲,并在小学英语教学起始阶段教会学生吟唱英语歌曲。同时,这项工作应该得到小学班主任的支持,可以在每日的歌唱时间引导学生唱英语歌曲。在这种背景下,吟唱英语歌曲、学习英语歌曲就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能够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总的来说,在小学英语教学起始阶段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待英语的态度,并决定了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因此,教师应该针对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计划,切实培养学生的兴趣。

参考文献:

王丽云.谈小学英语起始阶段兴趣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3(09).

小学阶段班干部培养 篇12

( 一) 课前不预习。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对于教师第二天的上课内容都是在课堂上临时翻阅。由于时间紧凑, 基本上都采用一目十行的潦草阅读法, 这种阅读方法很难抓住文章的中心, 最终影响整节课的学习效果。

( 二) 潦草翻阅课文, 阅读体会不够深入。小学生还没有形成阅读时动笔的好习惯, 他们常常将课本捧在手上, 聚精会神地看, 就是不主动勾画重点。看过的书干干净净, 就像从未翻阅过一样。这样的阅读效果会大打折扣, 学生很容易就遗忘了课文的内容。

( 三) 看过就忘, 过眼不过心。小孩子天性喜欢看故事, 许多小学生将课本当成故事书一样地阅读, 过眼不过心, 看过就忘。多数学生将阅读流于形式, 只是停留在表面, 阅读过后只是大致知晓了文章讲述的意思, 却没有深入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方法

( 一) 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语文学习是一种语言的感知过程, 课前预习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灵感, 找到文章中能够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地方, 在空白位置标上批注, 方便日后在课堂学习中与教师进行交流。课前预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先大致梳理一遍, 找到重点和难点, 利于正式讲课时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 也能查漏补缺, 弄清不懂的问题。

( 二) 教学生学会倾听。现在的孩子多为家中的独生子女, 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性格容易自我, 不懂得倾听和分享。在小学语文课堂中, 教师要适时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学会接纳别人的观点, 尊重别人的发言, 不骄不躁, 即使很想表达自己的观点, 也要先安静听完别人的观点。

( 三) 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人们总说从一个人的字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内涵。写字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小学生首先学习的是拼音, 然后学会用铅笔写字, 最后才学着用钢笔写字。基本上, 从四年级开始, 学生就已经适应写钢笔字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应该从日常的点滴做起, 语文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不良的书写姿势, 训练他们正确的执笔方法, 端正他们的书写态度, 为日后写得一手好自打下基础。

( 四) 不懂就问, 勤查工具。知识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谁也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肯定会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此时, 他们可以寻求人的帮助, 问家长、问老师皆可。但是,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自己翻阅工具书的习惯。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 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受益终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要一天天养成的, 要靠平时的努力, 一点一滴地积累。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告诉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不要依赖教师和家长, 养成查阅工具书的好习惯,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书写过程中注意握笔姿势的准确性, 端正书写态度;改变自私、自我的性格, 学会倾听和分享。

上一篇:舒曼艺术歌曲下一篇:中国传统现代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