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教材中成语故事

2024-09-30

小学阶段教材中成语故事(共8篇)

小学阶段教材中成语故事 篇1

小学阶段教材中成语故事

1、闻鸡起舞:(祖逖)。

2、刻舟求剑:(过江人),3、惊弓之鸟:(更羸)

4、买椟还珠:(郑国人)

5、画龙点睛:(张僧繇)

6、胸有成竹:(文与可)

7、杏林春满:(董奉)

8、手不释卷:(吕蒙)

9、鹏程万里:(鲲)

10、水滴石穿:(张乖崖)

11、大公无私:(祁黄羊)

12、程门立雪:(杨时)

13、竭泽而渔:(雍季)

14、入木三分:(王羲之)

15、响遏行云:(薛谭 秦青)

16、邯郸学步:(燕国青年)。

17、舍本逐末:(赵威后)

课外阅读积累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

卧薪尝胆(勾践)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多多益善(韩信)

凿壁偷光(匡衡)

鞠躬尽瘁(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

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七步成诗(曹植)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单刀赴会(关羽)

叶公好龙(叶公)

精忠报国(岳飞)

铁杵成针(李白)

精兵简政(李鼎铭)

望梅止渴(曹操)

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负荆请罪(廉颇)

完壁归赵(蔺相如)

囊萤映雪(车胤

孙康)图穷匕现(荆轲)

杀妻求将(吴起)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暗渡陈仓(韩信)

乐不思蜀(刘禅)

背水一战(韩信)纸上谈兵(赵括)

南柯一梦(淳子棼)东施效颦(东施)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景皓)赴汤蹈火(晁错)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

卧薪尝胆(勾践)惊弓之鸟(更羸)

焚书坑儒(秦始皇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

老当益壮(马援)

七擒七纵(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

画龙点睛(张僧繇)

江郎才尽(江淹)

胸有成竹(文与可)

言过其实(马谡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三国演义》常见故事主人公:

▲望梅止渴(曹操)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大意失荆州(关羽)▲空城计(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草船借箭(诸葛亮)

▲桃园三结义(刘备、张飞、关羽)▲舌战群儒(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陪了夫人又折兵(周瑜)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吕蒙)

▲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摩肩接踵

张袂成阴

挥汗如雨

渑池相会

精卫填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含辛茹苦: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任劳任怨: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艰苦卓绝: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百折不挠: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遥远。肝胆相照:比喻以真心相见。

风雨无阻: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坚贞不屈:意志坚定,决不屈服。赤胆忠心:赤:比喻真纯。形容十分忠诚。全心全意: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有保留。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扶危济困:扶:帮助;济: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

赴汤蹈火: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冲锋陷阵:陷:攻破,深入。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陈地。形容作战勇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

日积月累词语解释

文质彬彬:

【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出自】:《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仪表堂堂:【解释】:仪表:人的外表,风度;堂堂: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出自】: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曹丞相魁梧奇伟,仪表堂堂。”

虎背熊腰:【解释】:背宽厚如虎,腰粗壮如熊。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出自】:元·无名氏《飞刀对箭》:“这厮倒是一条好汉,狗背驴腰的,哦,是虎背熊腰。”

身强体壮:【解释】:形容身体强壮有力。【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一回:“全凭着手疾眼快,必须要身强力壮。”

神采奕奕:【解释】: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出自】: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玩具·晋唐小楷真迹》:“韩宗伯所藏曹娥碑,为右军真迹。绢素稍暗,字亦惨淡。细视良久,则笔意透出绢外,神采奕然。”

满面春风:【解释】:春风:指笑容。比喻人喜悦舒畅的表情。形容和蔼愉快的面容。【出自】:宋·程节斋《沁园春》词:“满面春风,一团和气,发露胸中书与诗。”

垂头丧气:【解释】: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出自】:唐·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目瞪口呆:【解释】: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出自】: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健步如飞:【解释】:健步:脚步快而有力。步伐矫健,跑得飞快。【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丽人牵坐路侧,自乃捉足,脱履相假,女喜着之,幸不凿枘,复起从行,健步如飞。” 活蹦乱跳:【解释】:欢蹦乱跳,活泼、欢乐,生气勃勃的样子。【出自】: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

大摇大摆:【解释】: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次日早晨,大摇大摆出堂,将回子发落了。”

点头哈腰:【解释】:比喻虚假的恭敬或过分的客气。【示例】:他见的点头哈腰的样子,让人看了很不舒服。低声细语:【解释】:形容小声说话。

巧舌如簧:【解释】: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出自】:《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示例】:这个商人~,把次品说成是优等品,欺骗消费者。

娓娓动听:【解释】: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出自】: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四回:“就把英语来对答,倒也说得清脆悠扬,娓娓动听。”

【示例】:她讲得~,妹仔细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邹韬奋《我的母亲》

语重心长:

【解释】: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

【示例】:他这些语重心长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同仇敌忾】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临危不惧】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前仆后继】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力挽狂澜】挽:挽回;狂澜:猛烈的大波浪。比喻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中流砥柱】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大义凛然】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豪情壮志】豪迈的情感,远大的志向。

【不屈不挠】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披荆斩棘】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奋发图强】图:谋求。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励精图治】励:奋勉;图:设法;治:治理好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舍生取义】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再接再厉】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望子成龙 来龙去脉 群龙无首 龙飞凤舞 如虎添翼 调虎离山 骑虎难下 照猫画虎 天马行空 汗马功劳 马到成功 老马识途 牛刀小试 笨鸟先飞 呆若木鸡 胆小如鼠

知己知彼------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百战百胜------每战必胜。形容所向无敌。

运筹帷幄------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决胜千里------坐镇指挥千里之外的战局。形容将帅雄才大略,指挥若定。

出其不意------其:代词,对方;不意:没有料到。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

攻其不备------其:代词,指敌人。趁敌人还没有防备时进攻。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声东击西------声:声张。指造成要攻打东边的声势,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是使对方产生错觉以出奇制胜的一种战术。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腹背受敌------腹:指前面;背:指后面。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风声鹤唳------唳:鹤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兵贵神速------神速:特别迅速。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突然袭击------指军事上出其不意地攻击。

神出鬼没------出:出现;没:消失。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所向无敌------敌:抵挡。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谁也抵挡不住。形容力量强大,无往不胜。

雄心壮志

【解释】: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坚定不移

【解释】: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坚韧不拔jiān rân bù bá

【解释】:坚:坚定;韧:柔韧。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自强不息zì qiáng bù xī

【解释】: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聚沙成塔jù shā chãng tǎ

【解释】:聚细沙成宝塔。原指儿童堆塔游戏。后比喻积少成多。集腋成裘jí yâ chãng qiú

【解释】:腋:腋下,指狐狸腋下的皮毛;裘:皮衣。狐狸腋下的皮虽很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一件皮袍。比喻积少成多。持之以恒chí zhī yǐ hãng 【解释】: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全力以赴quán lì yǐ fù

【解释】: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知难而进zhī nán ãr jìn 【解释】:迎着困难上。无坚不摧wú jiān bù cuī

【解释】: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摧毁。知难而退zhī nán ãr tuì

【解释】: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碌碌无为lù lù wú wãi 【解释】:平平庸庸,无所作为。一曝十寒yī pù shí hán 【解释】: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寸进尺退cùn jìn chǐ tuì

【解释】:前进一寸,后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

有始无终yǒu shǐ wú zhōng 【解释】: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不做到底。半途而废bàn tú ãr fâi 【解释】: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满载而归 如愿以偿 没精打采 沉默不语 目不转睛 恍然大悟 五洲四海 举世闻名 高楼大厦 应有尽有

百炼成钢 :比喻经过长时间的多次的锻炼,变的坚强

发愤图强 : 发愤,决心努力 图,谋求 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富国

坚持不懈 :懈,松懈 坚持到底,一点也不松懈

迎难而上 :迎着困难前进

集思广益 :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群策群力 :策,计策主意 指发挥集体作用,大家一起想办法、贡献力量

革故鼎新 :革,改变,除去 故,旧的 鼎,音顶 鼎新,更新 除去旧的,建立新的标新立异 :标,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 异,不同的,特别的 原指特创新意,立论与人不同。后指提出新奇的主张,表明与一般有所不同

独出心裁 :独,单独 心裁,指个人心中的设计或筹划 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举一反三:反,类推 比喻从一件事情上类推而知道其他更多的事情

实事求是 :本指根据实证,求得正确的结论,后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客观的处理问题

各抒己见 :抒,抒发,表达 每个人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不耻下问 :不耻,不以为耻 指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触类旁通 :触,碰,遇到 旁,别的其他的 通,懂得 指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从而类推了解同类的其他事物

精益求精 :精,完美,好 益,更加 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古为今用 :批判的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社会政治服务

1.雕梁画栋:指有彩绘装饰的很华丽的房屋.2.巧夺天工:形容技艺巧妙,多指工艺美术.3.独具匠心:具有独到的灵巧心思,指在技巧和 艺术方面有创造性.4.引人入胜:指美妙的境地或生动的情景.现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5.古色古香:形容书画,器物等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6.余音绕梁: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7.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老套子.8.雅俗共赏:旧时用来形容某种艺术作品,各种人都能够欣赏.9.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很多,看不过来.10.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为人们所称赞和传诵.11.曲高和寡:旧时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和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不多.12.妙笔生花: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13.阳春白雪:用来比喻较高级的文学艺术作品,经常与“下里巴人”对比着用.14.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风格洒脱.也指书法速度很快,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15.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十分出色,多指文学艺术作品.16.别具一格:具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小学阶段教材中成语故事 篇2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的分类与内容

寓言以小见大、讽喻性较强的特点给人深刻的印象, 随着寓言教育教学功能的凸显,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寓言选文内容被许多学者和教师关注。从内容上讲, 寓言可以分为哲理寓言和现实寓言, 一是议论说理, 进行教训启示;二是讽刺劝诫, 揭示社会丑恶。下面我们先看这些寓言故事的分类。

(一) 宣传品德修养, 讲授做人的道理。

从教材选文看, 苏教版选用大量德育寓言, 将人类社会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同时呈现, 以对比方式让小学生体会什么是真善美, 从而将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提高自我修养。

第一类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贪婪自私的品质。如《螳螂捕蝉》 (六年级下册) , 以动物主人公的两者相争引出第三者得利的结果:“那螳螂弓着身子, 举起前爪, 要去捕蝉, 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2]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目光短浅只能获取一时利益。

第二类是直接通过故事情节讽刺主人公的无能形象。如《滥竽充数》 (五年级上册) “每当演奏时, 他就鼓着腮帮, 按着竽眼儿, 装出会吹的样子, 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这讽刺了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面、以次充好的行为, 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 提醒学生做具有丰富涵养、有真才实学的人。

第三类则是借日常生活情景展现主人公一贯说谎的悲惨下场。如《牧童和狼》 (五年级上册) , 就是我们常说的“狼来了”的故事, 讲述放羊小孩三次撒谎说“狼来了”, 愚弄村民, 最后导致羊被狼吃了却没人相救的悲惨结局, 故事内容贴近儿童生活, 寓意明确, 便于教育儿童诚实做人。

以上三则寓言以小见大, 故事内容本身虽然具有很高的娱乐性, 但表现了鲜明的道德价值, 对提高学生自我修养有重要意义。

(二) 讲述生活哲学, 肯定劳动创造。

寓言与人们的生产劳动密切相关, 是人们的生活智慧, 通过正面故事凸显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从而体现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与智慧。

有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寓言, 如《乌鸦喝水》 (一年级下册) :“它刁起小石子, 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乌鸦就喝着水了。”从乌鸦的巧妙举动告诉人们, 遇到困难要认真思考, 寻找办法, 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有以人物为主人公的寓言, 如《画龙点睛》 (五年级上册) :“霎时间, 只见乌云密布, 电闪雷鸣, 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故事赞扬了画家张僧繇画技高超, 后用来表示写作或说话时用关键几句话点明实质。

以上这两则寓言都从积极角度讲述简短故事, 充分体现社会的正面价值, 是对劳动创造的肯定, 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与探究能力。

(三) 讽刺社会现实, 重在警醒后人。

讽刺现实的寓言大多借动物形象映射当时社会现实、嘲讽人类缺点, 以深刻寓意警醒后人。

首先是映射当时社会现实的寓言, 如《狼和小羊》 (二年级上册) :“狼不想争辩了, 大声喊道:‘你这个小坏蛋, 骂的我不是你就是你爸爸, 反正都一样!’说着, 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狼为了吃掉小羊寻找许多借口, 小羊反抗无果最后还是被狼吃掉了, 体现了社会的不平等, 暗讽强者想要做的事情, 弱者有再足够的理由也无法阻止。

其次是嘲笑人类缺点的寓言, 如《自相矛盾》 (五年级上册) , 楚国人夸耀自己的茅是世界上最尖锐的, 盾是最坚固的, 但有人问起:“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何如?”此人无以回答。他的语言行动前后不一致, 违背客观逻辑致使他成为一个笑话, 以此警示我们说话做事都应该三思而后行, 不能夸大其说、前后矛盾。

最后是告诉人们要学会冷静思考, 这则寓言是《狐狸和乌鸦》 (二年级上册) , 讲的是狐狸通过奉承乌鸦骗得乌鸦嘴里肉的故事。从乌鸦角度说, 面对别人的花言巧语要冷静思考, 理性判断, 正确认识自己。

《狼和小羊》、《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充分利用寓言讽刺性较强的特点, 通过典型的动物形象如狐狸、狼等揭露社会病态, 嘲讽社会中黑暗腐朽的代表人物。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的写作特点

教材中寓言故事主要是宣传品德修养、讲述生活哲学和讽刺社会现实, 故事既简短又趣味盎然、新鲜活泼。

(一) 形式体裁:短小精悍, 叙事为主。

寓言是一种短小精悍的儿童文学,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最长的一则寓言是《一路花香》 (四年级上册) 439字, 最短的是《狐狸和葡萄》 (五年级上册) 99字。多数寓言故事情节简单, 语言精练, 以叙事为主, 具有哲理性、讽刺性的特点。《一路花香》以破水罐的心理变化为主线展开。首先讲一个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 接下来挑水工告诉破水罐, 他利用破水罐裂缝流出的水浇灌出了美丽的花朵, 并让破水罐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而《狐狸和葡萄》以简洁的语言讲述狐狸想尽办法摘葡萄却白费劲, 接下来以狐狸无望的一句独白“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 不好吃”结束整个故事, 以全文99字鲜明地体现寓言故事短小精悍的特点。

(二) 写作手法:对话为主, 形式多样。

寓言主要以记叙与议论为主, 通常以主人公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 借助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描写, 让读者对故事进行阅读思考得出生活哲理。

1.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是寓言故事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可以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 有时还可以推动情节发展。寓言中的语言描写如《牧童和狼》:“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 狼在吃羊了!”生动地表现牧童内心的焦急与慌乱。此外, 运用动作描写的寓言如《蝉和狐狸》 (五年级上册) :“蝉察觉其中有诈, 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了下来, 狐狸以为是蝉, 猛地扑了过去。”其中突出狐狸“猛扑”的动作以体现其迫不及待想吃蝉的心理状态, 推动故事发展。

2. 白描和对比。

寓言描写的都是简短的故事, 通常使用白描手法, 即用简练的寓言如实描写对象的特征、事物的情态。如《鹬蚌相争》 (三年级下册) :“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看见了, 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用简洁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一幅鹬啄河蚌的生动画面, 直接交代故事的前因, 引出下文鹬蚌相争的情节。此外, 对比也是主要的写作手法, 如《狼和小羊》, 故事中狼的凶恶和小羊的善良同时呈现, 以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真善美, 从而将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借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3. 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是寓言写作的特点之一。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心理状态的描述, 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一路花香》:“那只完好的水罐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 而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却为自己感到十分惭愧。”故事中以旁观者的身份对水罐的内心世界进行简单剖析, 让读者对水罐的所思所想更明白清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描写。如《滥竽充数》:“战国时期, 齐宣王喜欢听吹竽, 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该句描写南郭先生所处的社会环境, 为他混在队伍中假装会吹竽而不被发现埋下伏笔。此外, 恰当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故事主人公、突出主题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突出本质。

寓言大多以人物或动物为主人公, 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强烈的讽刺性, 常用拟人、比喻、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制造戏剧性的情节和场面, 借此喻彼、借小喻大, 形象生动地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当中。

1. 拟人:印象鲜明, 便于理解。

寓言故事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是拟人。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寓言, 大多采用拟人手法, 把物当做人来写, 便于学生理解, 加深故事印象, 有利于阐明作者的理论观点。如寓言中典型的反面角色“狐狸”在《狐假虎威》 (二年级下册) :“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 你吃了我, 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狐狸和乌鸦》、《蝉和狐狸》等寓言中狐狸都以能言善辩、奸诈狡猾的形象出现, 给人印象鲜明, 易于激发读者对此类形象的厌恶感, 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

2. 比喻:浅显易懂, 利于表达。

比喻是寓言中常见的修辞, 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 借一种事物说明另外一种事物, 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比喻包括本体和喻体两部分, 本体指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指打比方的事物。如寓言《螳螂捕蝉》中就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那螳螂弓着身子, 举起前爪, 要去捕蝉, 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潜在隐患。故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使故事生动有趣, 有利于表达寓意, 易于读者接受。

3. 夸张:借助想象, 引起共鸣。

夸张是寓言中重要的手法之一, 是为增强表达效果而夸大事物特征的一种修辞。同时借助丰富想象, 易于突出人或事的本质特征, 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如《画龙点睛》:“霎时间, 只见乌云密布, 电闪雷鸣, 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此处用夸张手法突出张僧繇画技高超, 增强作者要表达的对张僧繇画技高超的崇拜与赞赏之情, 使读者产生强烈的震撼感, 留下深刻印象。

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的教学方法

寓言通常以主人公简单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对于学生来说, 寓言语言的娱乐性较强, 符合儿童心理, 相较于其他文本更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教师而言, 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掌握寓意,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图画联想法。

图画联想法是把所需要学习的寓言故事同图画等联系起来, 借助形象思维加以理解。比如, 讲授《螳螂捕蝉》时, 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更简便地意识到螳螂、蝉和黄雀之间的利益位置, 更好地了解“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这个成语的意思。此外, 学生学习《狐假虎威》这一寓言时,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演示有趣的简笔画, 向学生展现狐狸带着老虎到百兽面前走一趟的威风场景。图画联想法既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又有利于加深记忆。

(二) 角色扮演法。

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环境, 我们需要增强学生感知觉等方面的刺激,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寓言故事设计表演主题和相关场景, 借助各种多媒体手段模拟故事情节, 让学生在其中表演相应的角色。在教《滥竽充数》这一寓言时, 可以让学生仔细分析南郭先生混在队伍中装着会吹竽的动作和神态, 之后进行分角色表演, 亲身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角色扮演法充分展示学生的活泼、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 从而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主动学习思考, 积极参与课堂,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诵读讨论法。

诵读法即熟读背诵寓言, 一般低年级使用较多, 如教学《乌鸦喝水》时, 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讨论法一般在小学高年级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围绕故事情节, 通过讨论或辩论获得知识或巩固已学寓意。如讲授《蝉和狐狸》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围绕狐狸用花言巧语奉承蝉的行为和蝉不受狐狸欺骗的机智形象进行讨论, 对比两位动物主人公的语言、动作、性格特征, 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儿童文学文体, 寓言一直以来便是学者及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寓言以小见大、讽喻性较强的特点给人深刻启示, 可激发学生成善的渴望, 帮助学生认识生活, 故事情节还提供大量日常环境中较缺乏的行为示范, 对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审美情趣,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明, 罗玉圃, 冯英.小学多用词典[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1987:111.

[2]张庆, 朱家珑.语文[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009.

小学阶段教材中成语故事 篇3

关键词:还原历史;学习语言;锻炼能力;传承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118-1

一、充分了解背景,还原历史

历史故事取材于历史,具有真实性的特点。而历史又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很少,缺少对历史背景的了解。幸好我们的学生处于一个信息多元的时代,所以我们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渠道学习,引发体验,了解当时的背景,不能就课文讲课文。应该把故事的背景读“活”,把历史故事的背景鲜活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

如《三顾茅庐》中,要让学生了解刘备和诸葛亮所处的时代特点。《祁黄羊》中祁黄羊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内举不避亲,外舉不避仇”?还有许多的革命历史故事,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等,生活在物质供应丰富时代的学生难以理解想象当时的情况。要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革命年代所特有的环境、背景,了解红军长征途中所历经的艰难险阻等等。可以用从电视中看到过的内容来补充理解,让学生体会粮食在那个时代就是生的希望,把粮食给别人也就意味着把生的希望给别人,把死亡给自己。正因为这样,所以那时的一个苹果、一碗鱼汤才那样弥足珍贵。

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历史人物,从学生的视角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

二、紧扣文本特色,学习语言

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所以无论什么样的课文我们在教学中都不要忘了它的工具性。选入课本的历史故事都经过了文学加工,写作上有各自的特色,语言比较规范。有很大一部分课文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来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品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侧重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优秀的语言,而不是在读懂故事内容上绕圈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学生这些能力从哪里来,就从语文课堂上来。这也是语文课堂的阅读与一般的读书读报的阅读不同之所在。我们的阅读课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析其感情色彩,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

例如《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中,对不同人物的刻画,使他们的形象丰满于纸上。通过对公仪休和子明的语言动作,以及对管家神态的描写,把公仪休的智慧、子明对老师的尊敬和管家这类送礼人的谄媚刻画得栩栩如生。

我们要让学生真正感悟人物形象,还要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内心,引领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内容。在教学中可以抓住文章的一些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人物在想什么?会说什么?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活的形象,从人物的外在表现读懂人物的心情,丰满了人物形象。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又可以使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在运用中得以迁移和内化,长期训练,学生就有了语感,为写作奠定了基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

三、抓住故事特点,锻炼能力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是个统一体,我们反对将语文上成思想品德课,而希望学生在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训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而历史故事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故事性,包含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这些也是最吸引学生的地方,而这类课文就课文本身而言,是通俗易懂的。针对以上特点,如何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成了历史故事类课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体悟课文情感,传承文化

历史故事教材除了和小学课本中的其它类型教材一样,承担了知识的学习、语言的积累等任务外,还传承着我们祖国、民族的优秀文化。我国有两千年的文明史、两千年的灿烂文化,这些历史故事中或多或少都有所表现。尤其是一些古典名著,它们则代表着文学上的最高成就,是课堂教学中的经典例子。我们在教学历史故事教材时更应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承。

例如《三顾茅庐》一文,在描写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时有这样几处描写:“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我们读着这些句子,就能从中感受到刘备对诸葛亮敬重。再仔细研究,为何是“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为什么不能再靠近一点?为什么要站在台阶下,不好直接站在门口呢?其实在古代这都是有规矩有讲究的,这一切都是古代的礼仪文化。教师在课堂内外应该向学生略作讲解,引导学生去关注此类知识。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还可以适当地进行《三国演义》故事的拓展,让学生感受到三国人物的智慧、风采,以及中国古代战术的奇妙,进一步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学阶段教材中成语故事 篇4

秋天的月亮,春天的花朵。比喻良辰美景、美好岁月。唐・白居易《琵琶行》:“往年悲笑单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瑟缩:身体因热冷、受惊等而伸直或兼颤动。

五六年级:那个学段的孩子必须要小量阅读。每天有量的要求。读完之后战野长说说白章的从要形式或他的体会。每天要求小声读最长一篇白章,每学期要读几本名著。那是最最少的读书量。要注意积聚。有博门的戴抄本。要合门别类停止戴录。好词、好句、好段、读书体会等等。对白章的要求也高了。野长要指导的时候可以从白章结构上来指导。比如作白有那样的`考究:凤尾、猪肚,豹尾。什么是凤尾?凤尾很漂亮。也便是白章的开尾便要吸引人。引人入负,才有读上去的欲望。猪肚指白章的从体部分,要沉点来写。要花小量的笔朱来详细完整地描写。那个学段的孩子要能够把一件事写详细清楚了。要能够突出白章的从题了。豹尾指开尾。像豹子的尾巴那样,让人回味无穷,来下足够的空间给人思考。除了那种要求之外,如果孩子现在的作白水平较低,可以博门练习一下开尾,从体,战开尾部分的描写。开尾开不好,抽个时间博门战孩子研究开尾怎么写。从体部分写不清楚,可以博门锻炼一下。把孩子白章拿过来,瞅哪里还短什么形式,通常写事的白章,结合记叙白六要荤,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合别让孩子写出来。写人的白章,外貌,性格特点,详细事例来表现,对人物的印象或评价。瞅瞅短哪些便掘哪些。孩子知讲成绩所在,以后便不会再呈现那种状况。

秋风萧萧

亦作 秋月春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长长。”(南唐・李煜《虞美人》)

瑟瑟:形容细微的声响。

金风:指秋天的风。古时以阳阳五行解释时节,秋为金。飒飒:风声。例:那时正是将近仲秋天气,金风飒飒,玉含泠泠。(《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同义 金风送爽

金风飒飒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响。

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单具有。

金风:指秋天的风。秋风带来了冷意。

指秋天的景物。唐・李商隐《辛未七夕》诗:“由来碧浪银河畔,可要金风玉含时。”

例:金风送爽,冷含惊秋。(鲁迅《述臭港恭祝圣诞》)

橙黄橘绿

金风送爽

萧萧:形容风声或马叫声等。

指秋季景物。宋・苏轼《赠刘景白》:“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秋月春风

秋风瑟瑟

一二年级:沉在说话练习。能够独立地写一些句子。能够长短句子变换,在一句话的基础上可以拓展至一段。人们野长平时在野里要做的是:战孩子接流。利用一切机会煅炼他的心语接际能力。那不仅是在煅炼孩子的心才,同时也是在为写作打基础。会说,便意味灭能写出来。如果连说也说不好,那写出来的可能性很小。同时,可以在野里帮助孩子停止写话练习。一句话,比如:人有一只小猫。野长可以试灭让孩子增加形式。什么样的小猫?孩子会说:可恨。野长可以再问,还可以是什么样的?孩子想了一会儿,可能会说:淘气。试灭让孩子变换词语形容同一样事物,那为他今后是否能够灵敏运用词语打下了基础。那是一,词语变换练习。二是野长可以指导孩子进一步深化,围绕猫来思考,停止写话锻炼。你心气很紧驰地追问:小猫哪里可恨?孩子便会歪灭小脑袋想想以后说:“它会捉老鼠。” “它的眼晴还会变呢!”那时候你可以指导孩子把它写出来。那么本本的一句话便缓缓地在孩子笔下成为一段了。野长指导的次数长了,孩子的写作思绪便形成了,以后再写便知讲怎么下笔了。

秋风瑟缩

秋风萧瑟

作白阅读导航:秋天作白,教生节作白,外秋节作白 ,邦庆节作白,沉阳节作白,感恩节作白

秋风落叶

三四年级:那个学段,孩子便必须要沉视并加强阅读了。写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孩子可以开始写**记。学校老生会要求写。除此之外,野长可以博门给孩子准备一个**记本。那个**记本博门用来写孩子真真发作的事。不强迫每天写,但战孩子约定,一些生活外较小的事肯定要写上去。他的喜怒悲乐也尽可以写上去。平时为了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要求字数。平时来外面玩,学校组织什么活动,可以修议孩子写出来。征求孩子同意以后,战孩子一同观赏他的作白。哪个词用失恰当,哪句话写失生动,野长及时地停止鼓舞,发自外心地赞誉,让孩子获失成便感,谦意感,那样孩子才会热恨写作,永葆写作热诚。遇到不迟滞的句子,也没闭系。野长给孩子降修议,那个词你觉失换成什么什么合适吗?以讨论的心气,研究的态度,孩子会接受的。

小学阶段教材中成语故事 篇5

钢琴教学的阶段和使用教材内容

(二)钢琴教学的中级阶段

钢琴教学的中级阶段是一个比较长的阶段,其中车尔尼《钢琴快速练习曲》作品299程度与车尔尼《钢琴练习曲50首》作品740程度可视为两个台阶。从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过渡到299,再从299进入740,中间必须穿插根中各样的练习曲目作为铺垫,特别是740,技术课题很多,无论难度、速度、都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

这个阶段要进一步加强手指的独立性与灵活性,使手指能快速、均匀、有力地跑动;学习不同的触键,增强指尖的灵敏度,弹奏出不同层次的音色变化;进一步训练手指、手腕、手臂三者的相互配合,逐步掌握各种专门技术。随着技术的提高,曲目范围的扩大,要学习掌握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重视音乐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演奏中恰当的运用这些技术来表现音乐。

一、钢琴教学中级阶段的练习曲

1、车尔尼《25首钢琴小手练习曲》748

对于达到中级成度,而手还小的学生来说,这本教材非常适宜,因为曲目中双音最大的跨度为7度。比起车尔尼其他一些简易练习曲来748增加了左手练习,音乐性也更强。

2、车尔尼《钢琴手指灵巧的初步练习曲》636

这是一本比较机械的练习曲集。共24首,每首的篇幅较小可以把它作为进入299的快速练习准备。

3、车尔尼《160首八小节钢琴练习曲》821

全国免费热线:400-088-7739

初级阶段中已作了介绍,此阶段可在第2、3集里适当选用。

4、车尔尼《钢琴快速练习曲》299

这是本阶段柱教材之一。全书共40首,分为4集,每集10首。学习时应当根据学生的际情况和不同阶段又针对地加以选择,不要机械的一条条顺着弹。

练习299时要在读谱仔细、方法正确、弹奏熟练的基础上加快速度,力求手指颗粒感、清晰度、均匀有力的基本技术都有明显提高。同时,特别要注意训练快速跑动中有意识地训练手腕、手臂与手指的配合。

5、克拉莫《60首钢琴练习曲》

本书注重同时发展左右手的技术,每一首篇幅不大,技术类型集中,包括各种单音、双音、保留音的练习。全书一半以上都是以一种技术类型,分别在左右手训练,为左右手的手指独立性、颗粒性、准确性、灵敏性和加强收拾力量的训练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6、车尔尼《钢琴练习曲50首》740

这是中级阶段最高的程度,这本练习曲包含了各种基本技术和专门技巧。在练740时,除了正确熟练等基本要求外,速度上一定要突破。这是,一首练习曲不是短期能完成的往往需要一至两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要讲究练习方法,高标准,反复练,使技术有一个飞跃。如果能够将740中的各种技术类型的练习曲都演奏得很出色的话,就能顺利地进入高级阶段的学习。

二、钢琴教学的中级阶段复调作品

以巴赫的《创意曲集》为主,同时可以学习《法国组曲》以及部分《平均律钢琴曲集》

1、《创意曲集》

分二声部与三声部,各15首。学习二声部创意曲,可以选音符与节奏都稍微简单些得先练,如1、4、8、13。

比起二声部三声部的要难得多。首先要抓住主题,脑子里对三个声部的进行要很清楚,然后收支要控制好不同声部的力度对比和音色对比。可以先练6、2、7、1、15。

2、《法国组曲》

这是巴赫于1720年~1724年间完成的古组曲题材的作品,共六组。他的基本结构是由四首速度和节拍不同的舞曲,按一定顺序组成,这四种舞曲是阿列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和基格,他们的调性统一每一组前三首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而在萨拉班德与基格之间,则可插入“小步舞曲”、“旋律”、“加伏特”等其他舞曲或乐曲。这六组中唯一不同的是第四组,在阿列曼德前面多了一首前奏曲。据说“法国组曲”这个名称不是巴赫本人所提,是因为作品的典雅风格类似法国风味而得。

3、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

平均律师一种调律方法,简而言之,就是将8度音程平均分为十二个半音。在巴赫的时代,所使用的调律法节本上是纯律,这很不利于转调,虽然平均律的调律法曾被提出,但直到巴赫才真正运用。《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标题用巴赫亲自题的。

《平均律钢琴曲集》共两集,每集24首,是根据十二个半音的规律,由c大调开始,依次以半音进行,每个音用大,小调分别写一字前奏曲与赋格曲,故24首。这部巨著式复调音乐创作的顶峰,被誉为钢琴音乐的“圣经”------“旧约圣经”。

三、钢琴教学的中级阶段的乐曲

1、莫扎特《钢琴奏鸣曲集》

莫扎特一生创作出版了20首钢琴奏鸣曲,在他全部钢琴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钢琴教学中学习古典时期音乐的重要教材。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多数由三个乐章组成,因各乐章的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学习可以先练习技术上音乐上缴容易得乐章,最后再练习全部乐章,学习大型作品的整体把握。

2、肖邦的《圆舞曲集》

肖邦的圆舞曲创作从他的学生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生命的最后。圆舞曲在肖邦的全部创作中,虽然不像波洛涅兹舞曲和马祖卡舞曲那样重要,但却以通俗、华丽的织体,优美、动人的旋律和激昂、振奋的节奏深受钢琴音乐爱好者的青睐。

3、肖邦的《夜曲》

肖邦的夜曲是一种独放异彩的钢琴体裁,情感充实、思想丰富、织体多彩,是肖邦如诗的音乐的集中体现。学习肖邦的夜曲是学会让钢琴歌唱的最有效的途径。

4、格里格《抒情钢琴小品》

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抒情小品》共10集,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曲集是从这十集里精选出来的。

5、门德尔松《无词歌》

门德尔松共写了49首无词歌,书中收入的是48首,分为8集,每集6首。乐曲充满了清新、优雅抒情的气息,时而轻快活泼、时而优美秀丽,时而哀怨忧伤。这是一本丰富多彩的、如歌谣般的钢琴曲集。

6、舒伯特的《即兴曲》

舒伯特的《即兴曲》共8首。作品90和作品142各4首。他的作品旋律流畅,和声运用自由,转调特别多,常用的有作品90之

2、之4。作品142之

2、之

3、之4。

7、柴科夫斯基《四季》

这是作曲家受彼得堡一家杂志只约,按月为该杂志刊登的12首诗所写的钢琴独奏曲。每一首都有标题,最著名的是六月-----《船歌》和十一月-----《雪橇》。

中级程度前期可选学四月-----《松雪草》、五月------《清静之夜》、三月------《云雀之歌》,后期可选六月-----《船歌》、十月------《秋之歌》、十一月-------《雪橇》几首。

8、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集》

贝多芬共写了32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是学习古典音乐的必修教材。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分为3个时期,1794年~1800年创作的13首是第一时期,为早期风格;1801年~1804年是第二时期,也是作曲家创作的全盛时期,共有14首;最后五首尾晚期作品。中级阶段主要学习第一时期的奏鸣曲,也可以选用一些第二时期的作品练习。

9、魏廷格主编的《中国钢琴名曲曲库》

中国钢琴作品创作的历史虽不长,但是从我国第一首钢琴曲------赵元任先生1915年创作的《和平进行曲》到现在,特别是70年代以后,出现了大批好作品。由魏廷格、李明俊、许明共同编订,由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提名这套“曲库”是我国第一套比较系统,内容丰富的中国钢琴曲集,一共4卷,95部作品(其中包括组曲),可供独奏选用的140多首。

以上介绍的是专辑,另外,在一些综合曲选中也有不少好的曲目,如人民音乐出版社编的《外国钢琴曲选》

(一)中,贝多芬的《六首变奏曲》,博姆《喷泉》;《曲选》

(二)中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的使用 篇6

花园小学 屈钰燕

【关键词】 叶圣陶;新课程;创造性;使用教材

【摘 要】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大胆探索,理解创 造性使用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实际,更有效地挖掘教材内涵,轻松自如地驾驭教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现新课程目标。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国现当代伟大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在《国文科之目的》一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目的是“整个的对于本国文字的阅读与写作的教养”。作为学生学习重要的课程资源─教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本材料,具有典型性,是语文学科知识极好的载体。

但“教材无非是例子”。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不应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我们应摒弃“以教材为本”和“教教材”的旧观念,确立“以人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语文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移花接木,培养语文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育专家们也曾一再强调“不要机械地去教教材,而要灵活地用教材来教”。教师要学会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文本的不同特点,作一些灵活处理,以便更有效地利用,让学生举一反三。

1.锦上添花,丰富语言积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教材编排时遵循一定的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每个单元都有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点,对这些训练点的研究和分析,在整册文本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一些篇目,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以达到巩固、补充语文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

2.顺水推舟,激发阅读兴趣。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教学时以某一篇目为基点,激发孩子的“阅读期待”,推荐拓展阅读,从而得到各方面修养的提升。课外的世界更精彩,教《草船借箭》,便把学生带向三国;教《石猴出世》便把学生带向《西游记》;教《井阳冈》,便把学生带向《水浒传》。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就应该这样把学生带向古代文化,带向现代文化,带向中华文化,带向世界文化。沟通课堂内外,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3.点面结合,构建知识网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需要自由活动的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的健全的人,他需要学习,需要发展,需要机会和空间,作为教师,理应为学生的成长创设一个施展才能的大舞台,让他们主动地探索,积极地进取,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得到创造性的发展。特别是语文教育“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才于课外”。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随机应变,灵活处理教材,把同类的文本有效结合,组合成一个大知识块,以便学生触类旁通。如人教版课文《鸟的天堂》《第一场雪》等课文的学习,可将本册《桂林山水》《林海》并入其中学习,让学生充分感知不同写景的表达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写一写。当然,这种归类遵循的原则也不是单一的,可以是内容同类,也可以是写作方法同类,亦可以是表达的情感同类,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可以更深层次、更广范地理解文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寻源觅渠,提升语文素养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的语文学习应充分利用网络,共享资源。

1.再现课文情境,盘活资源。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总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我们努力使语文教学成为活动的教学,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丰富有趣的情境学习,让学生感到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

任何文本都是情境的产物。教材文本大多以语言文字为主,有一定的抽象性,需要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体会情境,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见长。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再现课文情境,演示作品中的形象,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文字所描绘的形象。如教学《桂林山水》时,李吉林老师用娴熟的简笔画勾画挺立的山峰,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拔地而起”、“危峰兀立”等词语的意思,而且创设了情境,让学生眼前仿佛浮现出形态万千、若静若动的山峰,感受到桂林山之“奇”,课堂充满美感和学习的快乐。2.填补文本空白,闪现灵性。小学课文篇幅都不是太长,大多节选自名篇名著,其中隐藏着许多空白,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人文典故等,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快捷这一特点,行当进行补充,以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

(1)在线阅读相关资料。《生命生命》一文作者杏林子通过三个小故事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告诉人们要珍惜生命,创造价值。作者杏林子十二岁时,患类风湿关节炎,饱受病魔折磨的她,依然热爱生命。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地了解作者在语言文字背后表达的那种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可让学生在线阅读杏林子的生平资料,然后带着对作者的同情与敬意再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一定会更入情入境,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又如青年明师张学青执教《爱如茉莉》时让学生补充阅读《王子与美人鱼》《梁山伯与祝英台》《相羽与虞姬》故事,提炼共同的主题──爱。课结束,又出示诗歌《爱是什么》配乐朗诵,将感悟品味推向高潮。

(2)全屏传送隐性资料。《赤壁之战》一文中蕴含着不少著名的典故,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曹操败走华容道”,这些文本隐性资料学生可能有所不知,可从网上下载全屏传送这些典故。这样既增强了课文的趣味性,又激发了学生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其中各种信息,都是塑造学生,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很好的资源。而且这种资源就像传说中的“宝盆”,随着教材在被使用过程中的不断挖掘,而日益丰富。它的价值尤其在“创造性”使用过程中显现。

(3)结合读写有效发展。我们知道,学生在大量语言文字感悟中掌握了语言规律,才能学以致用。学习《花钟》一文,在学生反复诵读“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万寿菊(欣然怒放),月光花(舒展自己的花瓣)„„”句式后,适时点击网上各种鲜花的图片,引导学生用这样的句式再描述各种不同形态的鲜花怎样开放,网上图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地进行了仿说仿写的训练。

有的文本“言已尽而意无穷”,也可激发学生从不同思路展开创造性联想,进行转换语言文字训练。这样既促进学生对课文理解,又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实践出真知,实践出人才”。这点点滴滴,都是为学生成长创设一个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舞台。

3.开展综合实践,培养创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培养能力。如北京出版社编写的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夏夜荷花》:作者没有写出夏夜荷花的清新、清香,对这种说教味教浓的课文,窦桂梅老师大胆超越教材,大动手术:学习“一根根荷箭亭亭玉立,一片片荷叶挨挨挤挤,一颗颗水滴在荷叶上滚来滚去,一朵朵荷花在朦朦胧胧的夜色中盛开着,散发出一阵阵清香”时,引导学生回忆叶圣陶在《荷花》中对荷花具体描写的句子,补充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具体描写,让学生比较,从而让干瘪的句子丰满起来,让夏夜的荷花真正迷人起来;学习荷花“不孤傲”、“不娇贵”、“毫无私心”一部分时,她先让学生讨论,批判性审视穿靴戴帽式的写法,然后引导学生去掉这些“标签”,改写这一段文字,让学生在创造性的阅读中真切感受到荷花带给人的快乐和享受。

网络为语文实践活动搭建广阔的天地。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实践中培养能力,提升素养。教材仅仅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应该成为课程的建设者”。新课程的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自由度巨大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很好地把握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伴随着滚滚而来的课改浪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共识。我们应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穿老鞋走新路”,让每一个孩子学好语文,相信前面将是一片新天地!【参考资料】

1.兰芳《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小学阶段教材中成语故事 篇7

英语故事教学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语境中学习并运用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的教学策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故事教学的策略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巧设问题和活动有利于有助于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有效性,现以PEP四下六单元Unit 6Shopping为例:

1.巧设问题,有效感知故事文本。

(1)读前设问:聚焦主题,激发兴趣。

1)插图导入。如:Who are they?Where are they?

2)情景导入。如:What are they doing?What clothes can you see?

(2)读中设问:厘清脉络,培养能力

1)整体品读,针对主旨。

2)局部细读,针对细节。

Q1:Does Zoom do a good job?(主旨问题)

Q2&3:What does Mrs Sheep like?

How much is the skirt?

Is it cheap/expensive?(细节问题)

(3)读后设问,关注语用,提升思维。

批判性问题:Why was Zoom fired?

问题的设计需要注意:

1)针对故事重点。

2)有脉络,有层次,促进学生整体把握。

3)有梯度,面向全体学生。

2.巧设活动,有效解读故事文本。

(1)读前适当铺垫,猜测文本。

Does Zoom do a good job?

(2)读中活动:整体引入,解析文本

1)借助表格厘清脉络。

2)借助判断高效检测。

The sheep likes the skirt.()

The skirt is$91.()

3)借助填空突出重点。

One day Zoom is selling______.Mrs sheep comes to the shop.She wants to buy a______.Zoom thinks it is_____yuan,but it is_____yuan,so Zoom is fired.

(3)读后活动,有效解读故事文本。1)低段学生:故事表演。2)高段学生:复述故事,续编故事,谈论对故事人物的认识。如:用时间、关键词、图片或板书进行复核;利用表格、判断、填空等理清故事脉络或细节。

三、故事教学案例

PEP教材四上三单元Unit 3 My friends Story time

1.Pre-learning the story.Guessing game:师描述rabbit,让学生猜,老师画图,引出主人公rabbit.意图:据描述猜画,复习描述外观的形容词strong,big,small,thin等,注重了本单元知识的融合。并巧妙导入主人公rabbit。

2.While-learning the story.

1)T:What can you see?What colour is the rabbit?What does the rabbit love?(Turnip.)意图:读前用图片设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预测文本。

2)T:But he says:I can’t pull up the turnip.(I can’t pull the door/the strong student/…)生活场景迁移.教师举例,学生上台演示。意图:读中用动作演示,巧妙化解难点pull up,并进行迁移。

3)T:What can the rabbit do?Help!Help!Please help me!意图:读中设问,解析文本,引出后续发展。

4)T:Who are coming?(提供一些动物的图片)意图:问题设疑,引出故事发展。

5)T:Can they pull it up?意图:设问,让学生思考每个动物的特征。

6)T:Choose 3 friends.小组讨论,请三个动物来帮忙,说明理由。(学生都选了Zoom,因为strong)意图:设问,让学生思考选择三种动物的理由。

7)教学Hooray.用夸张的表情和动物体会单词的意思。意图:在情景中借助肢体语言学习单词。

3.Post-learning the story.

1)跟读;自己读,给故事排序,图文配对。意图:跟读模仿语音语调;利用图文配对的方式,让学生厘清故事脉络。

2)利用Mind map,retell the story.(图片上有兔子,表情,核心词.)意图: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复核故事。

3)What will he do then?What will you do with the turnip?意图:设问拓展故事,让学生续编故事,并进行“有好东西学会与人分享“的情感教育。

4)Tell the story.用sentence bank提供更多可选语言,新旧知识结合,丰富语言的输出。意图:让学生用可选语言,把简单的故事用丰富的语言进行输出。

5)Give the name of the story.意图:回归故事,把握故事大意。

总之,巧设问题,设置悬念,有效推进故事的发展;巧设活动,让学生预测故事、读故事、表演和拓展故事。让孩子在学故事中复习语言知识,获取新的知识和趣味,寓教于乐,让学生爱上故事,爱上英语。

参考文献

小学阶段教材中成语故事 篇8

关键词:英语教材;思想性;综合实践性

中小学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是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据。然而,教师及学生对其的评价值得英语教育者进一步反思我国英语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北外教授韩宝成在北京部分中小学英语教师中调研时,让他们用比喻的方式对其所用教材做出评价,其答案是“甲骨文、白开水、康熙字典、科研论文、百科全书、遥控器、囚笼、木偶、说明书、新闻联播、八股、垃圾桶、大杂烩、大拌菜、一堆杂乱树枝、知识手册、考试工具、无味饭菜、导游手册、老人”等。这些比喻大体反映了现实中的英语教材枯燥乏味、程式化、不鲜活。本研究试图通过分析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及综合实践性,探讨我国中小学英语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教材中思想性的欠缺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然而,我国学生长达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后却不能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大部分学生的英语表达仅限于简单的自我介绍、物品描述等,当需要真正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时,学生只能支支吾吾、断断续续地蹦词,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Krashen在“输入假设理论”中指出人的内在言语机制健全后,外部言语内容的输入质量必然会影响输出质量。也就是说,学生接触的英文内容缺少思想性时,学生在表达思想时自然会受到限制。现以某版本小学六年级上册教材Lesson15中为学生提供的一篇阅读文章“The Biggest Animal On Land”为例,文中这样写道:“An elephant is often four meters tall.It can weigh four tons...”之后跟进的练习题则是:“An elephant can weigh 4 .A.kilometers B.kilograms C.tons D.hours”上述内容中介绍了大象的外形、体重和种类等文字信息,阅读后的练习题(单项选择),也仅仅针对单词意思展开训练。既不幽默,也不生动,语言内容只重在传递信息,学生在大体了解了信息之后,就再无学习之兴趣。

而同样是关于大象的英文内容,笔者在瑞士的小学实习时发现学生对以下的绘本教学内容十分感兴趣,并且愿意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进一步思考。如英文绘本‘Elmer’中描述道:“There was once a herd of elephants.Elephants young,elephants old,elephants tall or fat or thin.Elephants like this,that or the other,all different but all happy and all the same color.All,that is,except Elmer.”文中的文字虽不多,但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当学生读完之后,大部分学生不由自主地问道Elmer这只大象跟其他大象有什么区别。教师会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与其他人不同就不能开心生活吗?学生基于此问题都积极地开始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学生提出自己就喜欢与众不同的感觉,大家能注意到他,他感到很有成就感,为什么有人会不开心呢?但有学生认为行为怪异的人会招到别人的嘲笑,这让人很不舒服……思维能力的发展会促进语言水平的提高。韩宝成指出忽视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英语教学就会变成模仿、记忆教学。语言教材如果“有文字,没内容”或“有信息,没意思”或“有活动,没意义”或“句句符合语法而无文采”,生不乐学,师不乐教,用这样的材料来搞素质教育,到头来恐怕又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二、加强活动练习的综合实践性

在研究教材编写对习得效果的影响时,Tomlinson指出教材编写中可以大致分成两种思路:一种是直接呈现语言现象、讲解语言规则、解释语言运用,然后设置大量练习。按这种方式学习,学生的习得程度较低。另一种是在教材中编入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就能够大量地使用英语,在用的过程中去接触、理解、掌握语言。这样习得的程度无形中就获得了提高。以下就我国和瑞士小学英语教材Young World配套的活动手册内容进行比较,来加强英语教育者对活动练习中综合实践性的认识。我国某版本学生活动手册内容中练习内容相对机械,仅仅关注单词的理解和拼写。如在学习身体各部位的名词后,学生要做的练习则是将单词“arm,foot,finger填写在相应的图与句子My_____hurts.”分析上述内容,可以看到学生活动练习仅仅关注语言知识的记忆和拼写。而且练习的语境是孤立的,学生只要记住单词意思就能根据图片填写单词,不利于儿童有效地开展语言习得,影响学生心智的提升。韩宝成针对此问题也指出多数教材仅片面地突出“用语言做事”的能力,内容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然而,其为对话创设的语境不真实,内容过于浅显,学生很难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在练习中死记硬背的内容。

在学习了身体各部位的单词后,瑞士小学英语教材Young World活动手册提供的活动练习(如下图)。

瑞士小学英语教材Young World活动手册内容

通过分析上述的活动内容,我们发现其活动练习内容可以促使学生大量地使用英语,在用的过程中去接触、理解、掌握语言,符合Tomlinson提出的第二种编写思路。首先,它通过配图让学生掌握单词的意思。然而单词的顺序并不是正确的拼写顺序,如arm在练习中显示的是mar,需要学生思考后进行正确的拼写并填写到对应的身体部位。在掌握语言知识后,第二个练习活动是让学生画小人,根据句子提示展现做各种活动的Mr Line Man,而且这些句子提示从完全控制到部分控制再到自主想象创作,充分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及认知发展,引导学生思考。Widdowson指出“任务中的题不是语言问题,但需要语言来解决,学习者使用语言并不是为语言本身,而是利用语言的‘潜势’来达到独立的交际目的。所以问题的设计调和了语言教学的两种途径:语言的(注重语言形式)和非语言的(注重意义)两者相互补充、互相依赖。”

由此可见,语言知识作为外语教学的核心,我们对其关注无可厚非,但随之配套的活动练习不能仅仅限于知识的强化记忆,而要更多地拓展相应的综合实践练习,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和完善概念系统,最终丰富和发展他们的思维。

总之,束定芳等人指出教材在中国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许多教学行政管理部门和教师认为教材的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和目标。完成多少教材内容就等同于完成了多少教学任务。《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部分鼓励教师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作为英语教学的实践者,教师应改变陈旧的教材观,秉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信念,利用现代手段,筛选出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对学生有价值的、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教学内容,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从下自上地自觉完善英语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程晓堂,康艳.中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的若干问题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9,29(3):39-45.

[2]韓宝成.关于我国中小学英语教育的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2(4):300-302.

[3]束定芳,张逸岗.从一项调查看教材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J].外语界,2004(2):56-64.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上一篇:看板内容下一篇:孙楠职称论文发表刊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