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政务公开总结

2024-10-01

财政局政务公开总结(共8篇)

财政局政务公开总结 篇1

今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以 “ 三个代表 ” 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围绕增强工作透明度,加强民主监督,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促进依法行政、优质行政、廉洁行政,规范政务公开要求,深化政务公开内容,创新政务公开形式,提高政务公开水平,为全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领导重视,政务公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确保机关各项政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迅速成立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冯仕伦任组长,纪检组长雷达任副组长,各股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李登权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政务公开日常工作由办公室负责。为切实提高我局各股室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将各股室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和办事要求公之于众,并安排专人负责政务公开工作的日常事务,不定期对公开情况进行检查。[出自-]

二、采取强有力措施,将政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 为全面提高政务公开工作质量,同时在重点环节上有创新和突破,我局规范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严格执行省、市、区及局里制定的各项政务公开工作措施,不允许出现违反省、市、区有关政务公开政策文件的规定的事件,并将政务公开工作与各股室的年终考核挂钩。向机关干部群众公开了内务,包括机关内部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干部任用、财务收支等重要事项,增强机关内部事务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极大地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抓住涉及关键工作、关键环节,突出群众关心、社会关注、与群众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重要事项,从内容和形式上重点加以深化,达到群众直观、方便,办事程序简化,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了勤政为民的目的。推进网上政务公开,及时、全面地向群众和社会公开。加大服务 “ 窗口 ” 建设,务求实效。我局始终把服务 “ 窗口 ” 建设作为加强政风建设、推进和落实政务公开的突出重点。凡是属于公共服务和行政执法的 “ 窗口 ” 股室,如办公室、法规股等都公开了办事制度,实行首问责任制,极大地方便了来我局办事的群众。除了在网络上公开统计法律法规政策、行政审批事项外,我局还想方设法利用其他形式和媒介做好政务公开工作。

三、严格责任追究,确保政务公开落到实处 我局对不推行政务公开制度、“ 暗箱操作 ” 或搞假公开、只公开一般事项而不公开重点事项和关键环节及只公开不承诺、只承诺不践诺、敷衍应付等违规违纪行为,坚决按照有关制度予以责任追究,还加强了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使我局各项政公开工作落到了实处,真正向依法行政迈出了新的一步。

财政局政务公开总结 篇2

一、财政预算公开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性

我国的财政预算公开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1951年, 国务院颁布《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规定“国家财政计划, 国家概算、预算、决算及各种财务机密事项”属于保密内容, 是国家机密;1982年宪法赋予人大审查、批准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权力, 1994年《预算法》明确了人大审批预算的职能, 但并无预算公开的规定;1999年,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中央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 才提出了编制部门预算、细化预算等要求;2000年, 全国人大选择教育部、农业部、科技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四个部门, 作为向全国人大报送部门预算的试点;正式预算公开是2008年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财政预算、决算报告”和“财政收支、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列为重点公开的政府信息。2010年3月国土资源部在中央部委中率先公布部门预算。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 温家宝总理指出:“让人民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 办了什么事。”从此, 来自顶层设计的和基层实践的两股力量, 合力推动着我国的财政预算之门逐步打开。

(一) 从世界范围看, 政府预算信息公开主要基于三个理论

1、公众知情权理论。

政府预算信息公开是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重要前提。目前, 知情权已成为公众和政府承认的基本人权之一。西德是首次在法律中规定知情权的国家, 这是世界范围内第一次在宪法中明确认可了知情权。

2、民主参与理论。

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按照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宪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 经常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 接受人民的监督, 努力为人民服务。”我国宪法规定的人民权利的实现条件是国家必须为人民提供相关信息, 保障人民的知情权。

3、人民主权理论。

人民主权理论是关于国家和政府起源的主要理论。英国杰出思想家洛克阐述并理论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认为立法机关由人民选举产生, 人民有权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法律和政府的重大决策, 必须取得人民的同意。17、18世纪, 卢梭继承并发展了洛克的思想, 系统提出了人民主权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则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阐述了人民民主与国家的关系, 认为人民有权为自己建立新的国家制度。我国宪法第二条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根据人民主权理论, 政府预算信息应当向社会公众公开。政府预算信息是一种公共资源, 应当属于人民所有, 政府理应向人民公开政府预算信息。

(二) 推进预算公开的必要性

1、基于民主政治价值的考量, 预算公开是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现实需要。

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一项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基本人权, 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性权利, 是民主社会的基石, 也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特征。了解财政预算的内容不仅是纳税人与生俱来的权利, 也是保障宪法赋予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的需要。我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 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第四十一条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 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无论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还是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都需要以公民对国家机关工作有相当的了解为前提。

2、基于公共治理价值的考量, 预算公开是打造透明政府、回应政府、公信政府的客观要求。

公共治理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域之治模式。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 要建设透明政府、回应政府和公信政府, 这是公共治理的趋势和方向。信息公开是建立责任政府的客观要求, 公开发布的预算可以通过一份独特而清晰的文件, 提供关于政府活动的完整报告。一份结构有序、宣传充分的预算能够保证政府对人民负责的基础, 从而建立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联系。我国的政府是一个责任政府, 它同样有义务向公众公开预算, 接受公众监督。

3、就反腐倡廉价值的考量, 预算公开是有效监督行政权力和预防腐败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 我国反腐败形势十分严峻, 实行预算公开, 必将有助于遏制腐败现象高发态势, 必将减少公共管理部门的权力寻租空间。在这方面, 英国和美国的预算制度成为范例。英国预算制度形成的最大贡献是解决财政腐败问题, 18世纪中期之前, 英国各种各样的财政腐败是触目惊心的, 进入18世纪中后期, 议会通过预算控制财政, 大体上杜绝了腐败。在美国, 1905年纽约州市政研究局利用涉及影响力购买和腐败两大丑闻促成的政治真空, 将监督与公开作为重建政府在公众眼中合法性的手段, 创设出了预算制度。美国国会在1921年通过了“预算与会计法”。这一看似不起眼的预算改革对美国后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将各级政府行为的细节第一次展现在阳光下, 有效地遏制了腐败的势头, 从而改善政府与民众的关系, 增强了政府正当性。

二、省级财政预算公开的现状及深远影响

(一) 省级预算公开的进展情况

以陕西省为例, 近年来, 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省委、省政府部署, 陕西省财政厅积极推进预算公开工作, 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取得了一定进展。

1、财政预算全面公开。

从2010年起, 陕西省省本级财政预算决算向社会全面公开。在此基础上, 省财政厅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 督促市县加快预算公开工作。2014年, 省级财政预算向社会主要公开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陕西省201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4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二是2014年省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支数据, 包括《陕西省本级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算表》和《陕西省本级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算表》。三是2014年省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数据, 包括《陕西省本级2014年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表》和《陕西省本级2014年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表》。四是201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数据, 包括《陕西省本级2014年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表》和《陕西省本级2014年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表》。

上述数据中,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算表、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表公开到所有款级科目,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预算表公开到主要款级科目;并公开当年预算数、上年预算执行数及上年度预算执行数与本年度预算数增减幅度的比较和说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表公开到收入和支出的款级科目。

2、部门预算公开。

省级部门预算公开从2011年开始, 当年, 陕西省财政厅在省政府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中选择了省科技厅、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体育局、省统计局、省行政学院等10个部门启动部门预算公开试点工作, 向社会逐步公开省级部门预算。公开内容主要包括部门预算编制说明、收支预算总表、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支出表等。2011年1月, 省财政厅向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提交了10个试点单位的部门预算草案。10个部门的部门预算于3月份全部在各自政府信息网站面向社会公开, 供公众及时了解和监督。陕西省积极推进部门预算公开, 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人民日报、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等权威媒体及知名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和正面评价。在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 温家宝总理点名表扬了陕西省的部门预算公开试点工作。

2012年, 陕西省级部门预算公开范围扩大至43个单位, 其中省政府组成部门除两个有保密要求的单位外, 全部实行部门预算公开。在召开省十一届人大五次全会时, 省财政厅将43个预算公开单位的部门预算报表汇总印送人大代表参阅。随后, 省财政厅按程序批复了省级部门预算, 43个预算公开单位也在收到预算批复文件后, 在3月中旬前全部在各自网站向社会公开了本部门预算信息, 省政府门户网站也进行了汇总链接。在预算公开内容上进一步细化, 将财政拨款的预算科目细化到“项”级, 同时, 增加公开单位当年“三公”经费支出预算表。2013年, 除特殊部门外, 省级全面推进部门预算公开, 公开单位范围从2012年的43家扩大到102家, 涵盖了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人民团体以及各类事业单位, 并进一步细化了预算公开内容, 按“项”级科目明细反映单位各项财政拨款支出。2014年, 省级预决算公开已经常态化。

3、“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公开。

“三公”经费公开是预算公开的重要内容, 也是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2011年5月4日, 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第153次常务会议, 研究部署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工作, 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要比照中央做法, 公开2010年“三公”支出, 并建立健全公开机制, 扩大公开范围, 细化公开内容。

2011年7月20日, 受省政府委托, 省财政厅在向省人大常委会汇报“关于2010年度财政决算和2011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时, 一并报告了2010年省直机关“三公”经费情况。陕西省继北京之后公布2010年省级单位“三公”经费, 成为全国第二个公布“三公”经费情况的省级政府, 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建设透明、诚信政府的决心, 以及敢于面对批评、勇于接受社会监督的全新执政理念。2013年3月, 103个省级部门预算公开单位公开2013年部门“三公”经费预算, 并细化了公开内容和相关说明。2014年, 省级所有部门的“三公经费”已经全部公开。

4、重大民生支出及专项资金支出公开。

根据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基层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的意见》, 陕西省财政厅制定了《省级财政补助下级财政专项资金公开目录》, 明确要求各基层财政和相关职能部门将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三农”、保障性住房等涉及民生的重大财政专项支出纳入公开范围, 公开的具体内容包括财政专项支出的资金管理办法、资金来源、发放标准和形式、分配结果等。目前这项公开制度在基层得到较好推行。

5、市县预算公开稳步推进。

在省级积极推进预算公开的同时, 各市县也稳步推进各项预算公开工作, 2011年, 陕西各市在本级选择部分单位进行部门预算公开试点。2012年, 各市区进一步扩大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公开范围。此外, 部分县区也积极启动了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工作。到2014年底, 全省11个市 (区) 、107个县的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已经公开。

(二) 预算公开的深远意义

整体上看, 陕西的预算公开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在公开的范围、内容、路径、项目和形式上, 都具有一定代表性。从陕西的实践来看, 预算公开至少在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是深远的。

1、提高了政府工作的效率。

美国预算制度的先驱克利夫兰认为, 效率是政府的最高美德, 而预算公开是政府效率的保证。人民群众关心政府预算, 并不是害怕政府花钱, 而是关心花钱的效果。财政支出进度体现政府管理的水平和工作效率。预算公开之前, 陕西的各级财政支出进度大都在85%左右, 最大不超过90%, 大量的财政结余结转资金沉淀在部门, 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预算公开三年来, 财政支出进度逐年加快, 每年完成支出调整预算都在90%以上, 2014年全省财政支出完成预算的94.7%, 按照财政部通报, 去年全省财政支出进度综合排名位居全国前列。

2、矫正了政府行政的方向。

政府的钱是老百姓的钱, 人民有权决定这些钱怎么花。预算公开, 让人们了解政府花钱的一些基本事实, 比如投入的方向、各方向之间形成的基本结构, 以及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预算公开之前, 陕西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的比例一般占到财政支出的70%左右, 为了支持经济发展, 每年仍有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向公路、铁路、机场、大江大河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大项目和工业项目, 基于陕西属于欠发达地区的现实, 这当然是必要的, 但与公共财政的本质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是不符的。预算公开之后, 陕西财政支出中民生支出的比例连续四年都在80%以上, 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陕南陕北移民搬迁等重点民生支出增长较快, 财政支出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同时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也更多采取运用结构性减税政策, 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整合和建立产业发展基金, “拨付改投资”, 以及注入资本金、财政贴息和奖励补助等, 引导和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可以说, 陕西财政的“民生”特点越来越凸显, 陕西的财政预算公开, 体现出一种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

3、约束了政府支出的行为。

政府花不该花的钱, 或者乱花钱, 或者花钱不讲成本和效益, 或者花大钱办小事, 群众就会提出批评, 形成舆论压力。在中国, 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因公出国 (境) 等“三公”经费居高不下, 是社会各界长期关注, 为老百姓诟病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各级党委和政府也下了大功夫治理, 但始终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 根本的一条就是没有找到一个制度性的治理措施。陕西的实践证明, 预算公开是约束政府花钱行为、降低“三公”支出的有效办法。这几年来, 陕西省级部门“三公”经费支出每年都有新的下降, 2014年, 全省“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分别下降了19.1%和36.9%, 大大提升了民众的观感和政府的美誉度。

三、财政预算公开存在的问题

陕西省省级财政预算公开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 迈出了预算民主化的重要一步, 但仅仅是一种带有摸索性质的探索, 仍处于初级阶段。透过陕西的个案看我国政府财政预算公开, 在制度上和执行上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 集中体现为“四性”。

(一) 保密思维的习惯性

从官员层面看, 受我国长期封闭政治文化影响, 多数官员对信息公开较为排斥, 他们往往习惯秘而不宣的工作模式。同时, 受传统官本位意识掣肘, 相当数量官员特权思想严重, 服务观念落后, 把自己手中掌握的信息作为一种特权。加之信息公开往往会对部分官员的既有利益格局产生冲击, 造成政府官员在信息公开时, 往往是被动公开、随意公开或者避重就轻, 挑不重要的信息公开。这种思维习惯严重影响了政府信息公开特别是预算公开的进程。

(二) 公开内容的专业性

从目前已经公开的各种资料看, 公开财政预算项目过于笼统, 预算内容专业性太强。大多地方财政部门预算草案科目只列到类一级, 没有款、项的具体内容, 有的虽稍细一些, 但也只列到款级科目。比如说仅仅列出基本建设金额多少, 却没有每一笔支出的具体内容, 面对这些庞大的分类数字, 外行看不懂, 内行说不清, 既看不出每一笔收入来源是否合理、可靠, 也看不出重大建设项目有多少, 更谈不上审查这些项目是否合理, 预算是否科学, 不留缺口, 无法进行实质性审查。看不懂的预算背后, 隐含着政府愿意在多大程度上向公众出让预算监督权的问题, 让你看得见, 却看不懂, 也谈不上监督。

(三) 公开范围的狭隘性

公开预算编制原则及过程、预算执行及调整、决算、财政政策等信息没有完全公开;重要项目如重大民生项目、政府性投资以及其他重要项目评审复审情况没有完全公开;政府官员薪酬包括所有财政供养人员工资、津贴、补贴及养老金等信息没有完全公开。

(四) 公开载体的局限性

公开的载体基本上都选择专业网站和报纸, 便于公众获取信息, 群众喜闻乐见的财政预算公开载体尚未引入:比如, 能否在社会服务窗口 (行政服务大厅等) 向社会公开财政预算、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公物拍卖、会计委派等公共财政事务;能否在新闻媒体设立专题栏目, 开展“公共财政与百姓生活”动态报道, 推进公众的参与度;能否在公共场所屏幕 (大型广场、飞机场、火车站) 等公共场所的LED电子屏幕上, 滚动播放财政民生信息;能否在基层社区宣传栏、政务公开栏上等, 公开与老百姓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财政民生政策、民生项目信息等等, 从而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财政公开格局。

四、推进财政预算公开的几点建议

实行预算公开是预算民主化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应有之义。随着中国逐渐转向税收国家, 政府的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必须实现民主原则。正如财政史标明的, 预算民主是任何现代税收国家都绕不过去的一个坎。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 应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 逐步推进我国的预算公开。

(一) 财政预算始终坚持“公开透明”原则

长期以来, 我们在思想观念上将政府预算视为国家机密, 不仅一般民众难以获取, 即使是各级人大代表也只能在短暂的“两会”期间获得本级财政预算和决算草案。这几年, 借助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颁布, 将政府财政预算、决算报告列入了政府应予重点公布的信息范围, 并对信息公开的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做出了规定。但在现行《宪法》及有关法律中都没有关于预算公开、公民参与的任何内容。实践中, 虽然中央政府各有关部门, 地方政府如广东、北京、陕西等地都在积极推动预算公开改革, 财政部也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地方财政部门政务公开的意见》、《财政部政务公开规定》和《财政部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实施暂行办法》等规定, 但因立法层次低、所约束的主体极其有限, 以至于许多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和地方政府, 仍将预算信息视为秘密。没有一个让民众知悉、参与和监督政府预算编制、审议和执行的制度化平台。现在, 我国新的《预算法》中已经明确了预算公开的原则, 并就预算公开的基本内容等做出一般性规定, 各级财政、财务部门要认真执行, 努力做到“公开是常态, 不公开是例外”。

(二) 增强预算的完整性、具体性、易懂性、规范性

财政预算要有“完整性”, 即财政预算应该涵盖所有公共资金, 包括一般政府基金、社会保障基金和专项基金以及国有企业基金在内的所有公共资金。但是, 我国目前仍然有大量的财政收支没有纳入预算, 如土地出让金目前还属于政府预算外收入, 它是游离于政府提交人大批准的预算草案之外的, 当然也脱离了公众的监督。

财政预算要有“具体性”, 即财政收支项目必须是具体的。离开了预算信息的具体性, 就很难对特定的部门、单位、项目的收入和支出作出评价, 也很难对预算过程实施监督。从目前已经公开的情况看, 不论中央部门、还是省市县级政府的预算信息, 仍然显得过于粗略, 缺乏细节, 公开内容大都局限在“类”级, 个别项目细化到“款”级, 基本都未涉及“项”级, 公众很难了解详情。

财政预算要有“易懂性”, 即政府公布的预算信息是能够让大家弄清公共资金的来龙去脉, 知道资金由谁使用, 用在什么地方, 提供哪些公共产品, 使用效果如何, 并由此判断政府预算规模是否适当, 支出结构是否合理, 资金使用是否违背公共利益, 是否遵循了经济、效益和效果的使用原则。对于预算的编制者来说, 应该给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提供“看得懂”的材料。

预算公开要有“规范性”。全国各地情况差异较大, 为了避免各地预算公开各行其是、五花八门, 避免社会不必要的横向对比, 财政部应该对包括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在内的各类预决算公开的基本内容、格式、法律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 要求各地在此基础上向社会公开。地方可在财政部规定的格式上予以进一步细化, 但最基本的公开内容和程序必须予以保证。

(三) 预算公开应做到主动公开与依申请公开相结合

所谓主动公开, 就是指根据法律规定的义务, 行政机关主动公开某些信息, 包括及时公开、定期公开、设立官方信息出版物、出售官方信息出版物、公众任意查阅公开的信息等。所谓依申请公开, 就是公众根据法律规定的权利, 向义务机关提出申请, 由该机关向其公开特定的信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这两种公开方式都有所规范。但是, 在信息公开的实践中一个共性的问题是, 由于理解或法规解释的不同, 一些政府机构缩小了《条例》规定的信息公开范围, 除了《条例》规定主动公开并重点公布的信息如财政预算、决算报告之外, 其他信息都不予公开。这种“选择性公开”显然是对《条例》的曲解, 不符合“以公开为原则, 不公开为例外”的精神。

公共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纳税人上缴的税收。随着纳税人意识的觉醒, 公民申请预算公开的项目会越来越多。公民申请预算公开, 除法律规定的保密事项外, 义务机关有义务公开。公民的公开申请被拒绝, 有权获得司法救济, 这也是各国的普遍做法。1776年瑞典宪法规定, 公众有权向专门负责收集意见的部门, 就任何政府扣留信息的决定提出上诉。美国《情报自由法》也规定, 当行政机关拒绝公开时, 当事人有权向机关首长提出申诉, 如果首长部分或全部维持拒绝提供记录的决定, 机关必须通知申诉人该决定可以申请司法审查。

(四) 预算公开应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

预算公开的最终目的, 是通过接受社会和公众的监督, 促使各级党政机关合理、节俭、高效地使用纳税人的钱, 切实为民服务, 杜绝浪费和腐败, 真正使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这个初衷来说, 如果只是形式上整整齐齐地将财政预算公布出来是远远不够的, 还有许多环节需要落实。

1、细化公开内容。

许多党政机关公开的预算, 只是按照收支总表、收入表、支出表、财政拨款预算支出表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表等表格上固定的内容进行公开, 没有细分项目, 也没有相关说明。有的虽附有预算安排说明以及名词解释等, 但其中许多地方语焉不详, 人们希望看到的公开材料, 既有预算总表又有明细分表, 说明文字既阐释“总系统”又阐释“子系统”。各级党政机关应该对每一个汇总性数据尽可能地细化分解, 其中包括什么项目, 每个项目是如何计算得出的, 让普通民众看得懂, 明白政府部门供养多少吃财政的人员、干什么事、花多少钱。将预算的每一个细节都置于“阳光”之下, 一定能杜绝和防止一些地方、单位有意识地提高某些项目的预算基数和标准, 套取财政资金, 谋取不正当利益。

2、强化预算约束。

财政预算经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即具有法律效力, 必须得到严格执行。一些地方和单位, 特别是那些权力较大的部门, 预算虽然公开了, 但在预算执行中并不把它当一回事, 预算指标用完, 要么挤占其他项目的预算款项, 要么随意向财政申请追加, 这种预算其实等于没有预算。各级党政机关应该严格遵守部门预算, 项目预算指标必须全部用到项目支出上, 公用经费必须量入为出, 精打细算, 杜绝浪费。财政部门应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完善和落实预算执行通报制度, 绝不随意乱开“口子”, 真正让预算约束硬起来。

3、决算也应该公开。

财政供养人员及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多少, 商品和服务支出及办公、公务用车运行维护、公务接待、会议、因公出国、文件印刷、水电等费用多少, 何种项目、何种事业经费多少, 既要公开预算, 又要公开决算, 让人们明白当初预计花多少钱, 实际花了多少钱。当民众将各个部门的预算和决算能够进行对比时, 才能判别其中是否存在问题, 才能真正监督财政预算执行及政府部门履行职责的情况。

4、倒逼节约资金。

预算公开的最终目的, 就是“倒逼”党政机关厉行节约, 不胡支乱花, 经得起公众的拷问。如果预算公开以后, 公款吃喝和超标准接待仍在进行, 公车私用大量存在, 办公场所豪华装修比比皆是, 那么公开预算、决算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就没有什么公信力可言。各级党政机关在认真公开预算决算的同时, 必须在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方面有真正作为,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 将“三公经费”等各项支出完全控制在公开预算指标以内, 真正经得起公众的监督、社会的认可。

总之, 财政预算公开是一个敏感的话题, 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和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 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式的财政预算公开实践中, 某一个或者几个“个案”的诞生, 都会引起公众的“围观”, 其实这更是一种对李克强总理提出打造“透明政府、回应政府、公信政府”的强烈期待。公开是一种勇气, 需要面对强大的质疑, 需要改革的智慧。如果本文通过对陕西省级财政预算公开“个案”的剖析, 从而寻找到财政预算从“国家机密”到“全面公开”的“样本”, 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财政公开之惑 篇3

一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次打开这些页面,寻找关于预算公开的话题,我们发现,许多话题的更新时间,都停留在了去年。风风火火的来,悄无声息的去。当初被称为财政公开第一步的预算公开,就这样凝固在了时间里。

但当然也有并未放弃的人,比如,马蔡琛。

从大蒜到咖啡

前几个月的文艺界里,周立波和郭德纲的“骂战”可谓白热化。起因简单得出奇,不过是周立波在节目中调侃海派青口为自己喝着苦而他人闻着香的咖啡,而将郭德纲的相声比作自己吃着过瘾,他人闻着臭的大蒜而已。孰是孰非我们暂且不论,相对于预算公开或者说财政公开,马蔡琛说,它需要有一个从“大蒜”向“咖啡”渐进的过程。

何况,预算公开这头“大蒜”,财政自己也觉得不是那么好吃。

原因何在?既做过财政人又做过财政研究人的马蔡琛说,无论从局内或是局外人的角度看,它存在的问题,都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解决的。

没人吃螃蟹

从局内人的角度来说,不仅是预算公开,马蔡琛半调侃的说,只要涉及到财政公开,想找到那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实在太难。而且即使找到了那个人,也会很快被质疑的声音淹没。白庙乡就是一例。当初预算公开,白庙乡首当其冲义不容辞,而结果实在令人扼腕。停止拨款,无人视察,领导自带午饭等等闹剧轮番上演,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之下,白庙乡的声音逐渐沉默了下去。

马蔡琛说,现在的财政人,都有一种力求不出面的心理存在。“就说预算公开,你去问几乎所有的财政部门,全部都举双手赞成,甚至还有著书立传的人存在。但进一步说让他公布自己的预算,现在的现实是,谁都不愿意公开。”他说,显然一方面他们是在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出现,而白庙乡的“恶果”让这些即使有公开想法的人都谨慎了起来。另一方面,财政人在历史上就不是一个常常出现在聚光灯下的群体。“以往都是个人干个人的,忽然间让他们公开预算甚至更多的东西,他们肯定不适应,进而抗拒,进而使整个公开进程受到阻碍,这是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可以预料到的事实。”

另外,作为一个曾经的财政人,马蔡琛说,财政人不愿意说话的原因也在于其职能的特殊性。作为一个地方政府的经济核心,财乱则民心乱,财政人深知这一点,所以即使说话,也大多——甚至绝大多数——报喜不报忧,而一再出现的不良情况财政又不能完全不加以理会,这就出现了没事的时候财政说好话,出事之后财政出面解释,事态平息以后继续说好话的怪圈。马蔡琛认为,无论好话坏话,财政应当多说实话,不仅将自己好的一面给大众看,同时也要让大众知道自己的苦衷和难处,以达到各方面的和谐和理解。

应该看不懂的报表

对于曾经直到现在也在热炒的“财政预算报表看不懂”现象,马蔡琛为财政罕见的辟了一次谣:看不懂就对了。看懂就不是财政报表了。

他说,不仅仅是预算报表,在财政已经公开或者可能公开的预算和其他领域,我们的媒体对于舆论引导上有其片面性和感性,常以为既然公开,就必须要让人看懂。“其实预算报表是一个非常专业的东西。如果要看懂,需要许多方面的必要条件。比如财会专业背景,比如对当地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等等,不能一概而论。网上曾经有说要建立统一报表让地方财政做填空题,更是玩笑话。”基于受众的不专业化,马蔡琛说,必须考虑被公开的财政预算以及其他报表是否具有可读性。请专业人士做出预算的“解读版”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如果条件不允许,那么至少要有一个人来专门回答民众根据预算报表而产生的问题。而我们现在的财政大多只做到了预算报表的公开,而缺乏后续的,和受众沟通的步骤。今年上海财经大学公布的地方财政透明度打分,最高也不过十几分,这也在客观上证明了财政在普通人眼中的神秘和不解。作为财政人和财政媒体,在对这种现实汗颜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如何改变。

按需公开的财政

“按需公开”是马蔡琛给地方财政公开困境的一个药方。他说,所谓公开,就必须考虑到公开的方式和方法。方法不当,就如逆水行舟,事倍功半。

“老百姓最关注的是什么?无非是医疗,教育,房地产。与其下大功夫去公开那些毫无意义,受众也看不懂的报表,不如先把这些真正关系到百姓切身利益的东西公开,让受众重拾对财政的信心和理解。”中国有句俗话叫好钢用在刀刃上,马蔡琛认为,现在的财政“劲儿没用在点子上”。如果想让受众满意,就必须按规则出牌。

他提出,就像所有市场化体系一样,财政信息也有其自身的市场化供求体系。满足了受众的需求,才有接下来的合作。否则你谈天南我谈地北,毫不关心受众的心理而只是应景公开,就会出现人们看不懂也不愿意看财政信息的尴尬局面。“至于那些百姓们毫不关心的方面,我认为,公开或者不公开都是两可的问题。”

寻找财政的声音

最后,马蔡琛表示,我们现在的枪口,似乎稍微偏了一些。我们要寻找的,是财政的声音,而不是表象。

“可能有人要问了,教育有教委,医疗有卫生局,房地产有城建部门,和你财政有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他说,以往或者说现在的大多媒体对财政的理解还是停留在“账房先生”的程度,而现实远远不只这些。财政作为地方政府的经济枢纽,必然需要考虑到资金的流转,价值和使用方式的合理化,而政府在决策中往往欠缺对财政承受力和可执行性的考量。财政公开,一方面是让以往在幕后的财政真正登上媒体的舞台,另一方面我们寻找的,是在具体社会事件中的财政态度。如果说财政信息公开是财政的“露面”,那么财政在政府决策中的建议和影响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财政“声音”。

他说,所幸现在已经有所改观。无论是财政部门还是财政媒体,都不约而同的将视线扩展到除了财政之外的地方,即河北省财政厅新闻中心主任李毅所说的“离开财政看财政”。财政从未也不可能单独游离于各部门之外只对资金负责,它既是联系各方的纽带,又是政府社会决策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2019财政局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篇4

★工作总结频道为大家整理的2019财政局政务公开工作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今年,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精神、邓**理论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以 “ 三个代表 ” 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纪委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围绕增强工作透明度,加强民主监督,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促进依法行政、优质行政、廉洁行政,规范政务公开要求,深化政务公开内容,创新政务公开形式,提高政务公开水平,为全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领导重视,政务公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确保机关各项政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迅速成立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冯仕伦任组长,纪检组长雷达任副组长,各股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李登权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政务公开日常工作由办公室负责。为切实提高我局各股室工作的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将各股室工作职责、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和办事要求公之于众,并安排专人负责政务公开工

作的日常事务,不定期对公开情况进行检查。[本文出自文秘范文-http://]

二、采取强有力措施,将政务公开工作落到实处

为全面提高政务公开工作质量,同时在重点环节上有创新和突破,我局规范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严格执行省、市、区及局里制定的各项政务公开工作措施,不允许出现违反省、市、区有关政务公开政策文件的规定的事件,并将政务公开工作与各股室的年终考核挂钩。向机关干部群众公开了内务,包括机关内部的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干部任用、财务收支等重要事项,增强机关内部事务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极大地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抓住涉及关键工作、关键环节,突出群众关心、社会关注、与群众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重要事项,从内容和形式上重点加以深化,达到群众直观、方便,办事程序简化,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了勤政为民的目的。推进网上政务公开,及时、全面地向群众和社会公开。加大服务 “ 窗口 ” 建设,务求实效。我局始终把服务 “ 窗口 ” 建设作为加强政风建设、推进和落实政务公开的突出重点。凡是属于公共服务和行政执法的 “ 窗口 ” 股室,如办公室、法规股等都公开了办事制度,实行首问责任制,极大地方便了来我局办事的群众。除了在网络上公开统计法律法规政策、行政审批事项外,我局还想方设法利用其他形式和媒介做好政务公开工作。

三、严格责任追究,确保政务公开落到实处

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篇5

业定编35人,实有27人。其中计生专项定编19人,实有13人;党校专项定编4人,实有4人;农税专项定编4人,实有3人;国土过渡专项定编5人,实有5人;物价检查专项定编2人,实有2人;610专项定编1人,实有0人。(专项事业编制只出不进,逐步消化)

三、财政供养情况:

根据黄编[XX]5号文件精神,我区截止XX年底财政供养控制目标为2168人(财政供养人员指全区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人员),截止12月,我区财政供养人数为1795人,财政供养系数在上级下达的控制目标之内,而且呈下降趋势。

四、机构编制网上公开情况:

1、机构网上公开情况:全区行政机构37家,事业机构78家,共115家机构已在互联网上全部上网公开,公开率100%。

2、编制网上公开情况:全区行政在编人员284人,事业在编人员1604人,共1888人均在网上公开,公开率100%,另有20名未进编的选调生和36名退养人员也在网上公开。

(五)大力建设免费查询点,让党的政策深入人心

根据省、市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我们在区财政局国库集中收付中心、河口镇、西塞街道办事处、黄思湾街道办事处、临江街道办事处、八泉街道办事处、陈家湾街道办事处、澄月街道办事处等设立了8个主要免费查询点。为方便广大群众就近查询,我区在各个社区也进行了沟通,开通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特别是在河口镇闸口村2组张银华农户家开展农户查询点,让群众可就近进行查询,形成“处处都是查询点、处处皆可查询”的良好局面,接受社会各界人士的查询与监督。查询点的.具体地址、负责人、查询电话全部公示上网,查询点尽量做到了方便群众出入。各查询点配备了一台专用微机,并用宽带网线上网,做到了五有:有查询指南、有桌椅和茶水、有文具用品、有监督电话、有意见簿(或意见箱)。采取了有效措,专门配备了一到两名人员,负责组织和帮助群众上网查询,并及时反馈财政与编制部门,有效答复群众提出的问题。另外,响应上级号召,我们广泛开展深入村组、街道移动查询工作,全年共进行了38次移动查询,在网络上有八次以上部分移动查询时的图片资料。

(六)政务公开查询纳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农民工培训技术课程内容,宣传介绍无处不在

联合编办,下发《关于把政务公开查询纳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农民工培训技术课程内容等的通知》(西财编发1号)。按照文件要求,区属各中小学都把政务公开查询纳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授课内容,让各学生掌握查询方法与技巧,能熟练进行相关政策法规查询;劳动局、就业局把政务公开查询纳入到城市再就业以及农民工培训技术课程内容;科技局、卫文体局积极发动农村中心文化户、科技中心户、文化科技屋(户)及其他有上网条件的农户(简称农户查询点)开展宣传查询建农户查询点。

三、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财政局政务公开总结 篇6

孔垅镇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通过2008年的打基础,在2009年真正做到了上台阶,按照县局统一布署,在镇委、政府的重视、领导下扎实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各项任务,现对2009年上半年的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如下。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1、查询点建设情况。在2008年我镇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众多部门都集中到服务中心集中办公,为了方便广大人民群众查询,财经所在服务大厅共挂牌设置了1个免费查询点,另外财经所在七里村、张塘村、蒋营村三个村设置了固定查询点。查询点按要求做到“五有”,统一制作“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查询点”门牌,并在醒目处张贴指示标志。还有专职或兼职人员帮助群众进行网上查询。并以点带面,对有电脑的村干部或农户安装了农民粮食补贴系统及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系统。今年上半年全镇共安装近11户。

2、、日常性工作开展情况。

在财经所服务大厅查询点共接待各方群众查询人次为235人次。今年上半年农户粮食补贴情况查询达187人次,为我镇各项惠农资金的发放提供了很好的查询平台。帮助村级查询各项建设财政资金补助款、奖励款达28人次。

指定专人每天登录《黄梅县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检查我镇网上咨询、投诉、建议的内容。将新增内容进行摘抄记录,一件一记。并对平是农户查询情况填好“记录时间、记录人、咨询的内容”,对农户有 1

关疑难问题进行解释。

三个查询分点共接待查询人次189,据统计多是农户查询惠农资金补贴情况。其余的分散不固定的查询点共接待了农户的查询次数近300余人次。很好的宣传了我镇各项惠农资金发放情况。老百姓对查询点以点带面的铺开很是赞赏,说方便多了,以后不用再跑路了。

3、将政务公开工作与信访工作相结合在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查询点,财经所同时设立了信访接待。对群众反映的疑难问题,反映的各项惠农补贴情况进行答疑。方便了群众解决问题。对处理不了的问题做好记录,及时上报所领导,并做出处理意见后,对处理的情况及时反映到群众手中,答复率100%。现在群众在查询的同时,也可能反映基层一些不良情况了,也得到了及时的处理,为我镇的稳定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4、在政务公开宣传方面。财经所共打印出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宣传单近500余份,张贴到村民小组。目前我镇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已经家喻户晓,广大群众熟知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查询地点和查询方法。

5、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长效机制建设与落实情况。一是我财经所成立了工作专班,自始至终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作为一项日常性、长期性重要工作来抓,并制定了政务公开《实施方案》、《责任划分》等制度,建立健全了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内容审查制度》、《查询点工作规则》、《投诉回复制度》、《答疑及更改处理程序》、《档案管理制度》、《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及时公开制度》《网络技术保障制度》等9项工作制度,扎实有效地推进了我镇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

二、取得的成效

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在我镇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财政与编制管理工作“阳光操作”,随着对此项工作的广泛宣传,我镇的政务公开网已得到大家的认可,现在查询次数日渐增多,政务公开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在信息未公开前,群众不了解办事程序而走不少弯路,不清楚涉农补贴及涉农收费等方面的标准。政务公开后,群众只要到查询点看看,就知道具体办事程序而不必东奔西跑,知道自己应得多少、应交多少,省去了不少麻烦。

二是加大了群众监督。要群众有效实施监督,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将被监督者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政务公开后,将财政专项资金、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的身份、编制性质等情况通过网络直接面向社会进行公示,从而有效加大了群众的监督力度。

三是财政资金管理更加透明,运行更加规范,2009年上半年以来,那些应发放到农户的惠农资金资金的发放标准、发放对象都得到广大群众监督,杜绝截留、挪用资金及不应享受专项资金补贴却享受了补贴等现象。

总之,孔垅镇财经所在财政编制与政务公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孔垅镇财经所

财政局政务公开总结 篇7

绩效预算发端于二战时期的美国,经过试点和改进之后,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体系,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都有推广和应用,如英国、 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并在改革开放后与其他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管理理念一同传入我国。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并在多个地区进行了试点,如广东南海、上海浦东、浙江温岭等,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可以预见,绩效预算将成为预算改革的发展潮流,引领和推动政府组织的角色由管理者向控权者转变,这也正应新《预算法》立法主旨匡正之义。

对于财政预算绩效信息,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去理解(任晓辉,2014.)。狭义的财政预算绩效信息仅指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报告的内容,而广义的预算绩效信息则泛指“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以各种方式收集的用于判断绩效的证据”(董静,2014.),本文所论述的预算绩效信息,主要是指后者。

二、财政预算绩效信息的公开

(一)健全预算绩效信息披露制度

当前法律法规对预算绩效信息的公开描述较为模糊,导致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在财政预算绩效信息的公开过程中缺乏指引和规范,各自为政、管理混乱。即使是财政部《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对绩效信息公开的要求也仅是“将绩效评价结果,尤其是一些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力大的民生项目和重点项目支出绩效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而对公开的细则,却没有明确规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方政府开始大胆创新,如邢台市财政局出台《财政预算绩效信息公开办法》,首次从地方执行层面对财政预算绩效信息公开的范围、内容、方式、流程等作出了相对较为详细的规定,颇具典型意义。 制度是管理的基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推进预算绩效信息公开和使用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当在充分理解和贯彻《预算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属地工作实际,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预算绩效信息披露制度,对预算绩效信息披露的范围、内容、流程、分工、方式、时间、考核、责任等予以详尽说明,并加强对信息披露制度的宣传和推介,增强制度规范和执行, 确保预算绩效信息依法、有序公开。

(二)丰富预算绩效信息披露内容

从当前财政预算绩效信息公开的管理实践来看,预算绩效信息披露过少是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监督部门、媒体和社会公众聚焦的重点。 尽管相较于以前,预算信息公开已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目前公开的预算绩效信息来看,仍存在公开内容粗泛、公开项目不够全面等问题。 邢台市财政局《财政预算绩效信息公开办法》中,明确财政预算绩效信息绩效信息公开内容主要包括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规章制度、申请财政资金要达到的绩效目标、资金使用关键节点目标完成效果和资金完成后绩效评价结果等。绩效信息公开做的较好的上海市闵行区,将绩效评价信息通过区政府、财政局和部门网站进行公开。公开的绩效信息包括:项目内容、项目预算、项目绩效目标、项目资金安排和执行情况、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项目评审情况以及项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等。虽然闵行区财政局公开的内容涵盖了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且较于邢台市财政局公开的内容更为丰富,但对项目预算测算依据、分项预算、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等却涉及的不够。总体而言,预算绩效信息的公开还处在低层次阶段。预算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全过程,预算绩效信息公开的内容也不应仅仅局限于预算绩效规章制度、评价报告的内容上,应进一步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

(三)拓宽预算绩效信息披露渠道

信息传递渠道受阻、或者渠道过窄的话,预算绩效信息就难以及时、准确地传递出去。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当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披露渠道体系,这种渠道体系应当同信息披露的对象和内容有关。就当前财政预算绩效信息披露的对象层次而言,可以将这种渠道划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财政部门同预算部门之间的信息渠道,一种是财政、预算部门同人大、审计等监督部门的信息渠道,最后一种是面向社会公众的信息披露渠道。政府和职能部门要依据这三种渠道的不同特点,构建出相应的渠道体系。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内部构建起互联、共享的预算绩效信息处理平台,实现预算绩效信息在内部的有效传递与共享。同时,在预算信息平台的基础上,通过给予外部授权或开放外部端口等,搭建面向社会的全面公开的信息化平台,并依托微信、微博、网页、新闻、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媒介工具,及时、准确地将预算绩效信息传递给社会公众,实现预算公开、透明。

三、财政预算绩效信息的使用

预算紧张曾是西方国家政府开展政府绩效评估的工具之一,随着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广泛开展,绩效信息也被用于政府预算的编制管理控制上。

(一)与预算编制相结合

预算的使用和控制情况是绩效信息的重要构成部分,绩效信息又可作为安排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预算编制必须有目标。通过绩效目标管理、开展事前评价工作,使预算部门逐步将绩效目标融入部门预算编制“二上二下”的各个环节,实现绩效目标与预算编制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一方面,可督促预算单位更加注重绩效导向,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努力向精细化预算转变。另一方面, 可有效解决预算部门编制预算随意性大、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为财政部门安排资金提供依据。

(二)与预算执行相结合

绩效跟踪监控管理,旨在确保预算绩效目标的实现。通过对项目资金安排及执行情况、项目完成进度、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项目效益与预期目标偏差情况等进行阶段性跟踪管理和监督检查,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程和资金支出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项目绩效偏差,促进绩效监控与预算执行的有机结合,保证结果导向的绩效管理顺利实现。同时,也可进一步提高单位的预算执行能力和支出绩效。

(三)与预算监督相结合

预算绩效管理以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为核心,强调预算支出的结果导向,实施结果问责,“谁花钱谁负责”、“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因此,预算绩效管理要落到实处,必须同有效的监督管理相结合。在西方发达国家绩效预算的管理实践中,绩效问责是一种较为常见且有效的管理措施,如新西兰就通过同地方政府、部门签订绩效合同,建立起了完善的绩效责任服务体系。在健全的责任管理机制下,明确了财权和事权的归属,政府和职能部门不仅能够获得相对较大的自由行政空间。同时,由于问责机制的确立和奖惩制度的存在,也能推动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不断改进绩效预算管理水平,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首先,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在预算绩效信息的框架下,建立起完善的绩效预算报告体系,通过绩效预算报告为监督部门提供真实、可靠、准确、 全面的预算绩效信息。其次,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建立起由财政、人大、审计、舆论和公众等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的全面绩效预算监督体系。人大部门切实履行监督职能,通过对绩效预算、决算报告的审议来加强对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监督,就一些重大事项或重点问题,人大部门还可以组织专项调查。审计部门则应充分发挥再监督职能。此外, 也可在加强预算绩效信息公开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建立和完善举报机制,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充分发挥社会主体的监督作用。第三,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建立完善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机制,确保预算绩效信息能够在各监督职能部门之间有效传递和共享,有力保障监督职能落实。

四、结束语

预算绩效改革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而预算绩效信息的公开和使用是推动绩效预算改革走向深入、取得成效的有力保证。 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当加快完善预算绩效信息披露机制,丰富信息公开内容和渠道,并将预算绩效信息和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 预算问责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预算管理能力和水平,优化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高政府服务能力。

摘要: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财政部的部署,积极研究探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预算绩效信息的公开和使用,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将就如何加强财政预算绩效信息的公开与使用进行探讨和分析,以资借鉴。

关键词:绩效预算,信息公开,监督

参考文献

[1]任晓辉.预算绩效信息应用的经验借鉴与模式选择[J].财政监督.2014(16)

[2]马媛,卓越.政府绩效预算中的绩效信息使用探析[N].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我国政府财政预算公开性研究 篇8

【关键词】政府;财政预算;公开;透明

1.我国政府财政预算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1.1我国政府财政预算的内涵

我国政府财政预算:又称政府预算,由我国政府来规划一年财政收支的状况,并确定支出重点和支出范围,是调控宏观的经济和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手段,我国公共财政的预算是政府政策(阶段性政策)着力点的重要体现,它的公开有助于全社会参与到对政府工作的有效监督,对政府财政预算的相关重要数据进行公开,是我国行政管理透明化的重要步骤之一, 这有助于公众及时了解政府的政策倾向、管理成本及行政效率。

1.2财政预算的基本特征

(1)规范性特征(2)完整性特征(3)具体性特征(4)多维性特征(5)易懂性特征(6)及时性特征(7)便利性特征。

2.我国政府财政预算公开性的现状

2.1我国政府财政预算公开性的体系

近些年,我国政府对推行部门预算编制制度的改革上,不断地探索合理、科学的政府财政预算编制方法,以规范部门财政预算管理的程序、细化部门财政预算编制的内容、强化部门财政预算的约束性,确保部门财政预算的公开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性的成效。

2.2我国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公开性的实践模式

2.2.1白庙模式

在2010年,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的白庙乡政府在网上实施了“晒账本”——对1月份的公务开支细表进行了公示,细致到“购买1.5元的信纸”均记录在内。“中国第一个全裸的乡政府”的一篇网帖,在3天之内吸引到了30余万人次的点击、评论,至此白庙乡被赞为“全裸第一乡”。白庙乡预算改革主要釆取的措施有 “标准限制制度”、“两表五步法”、“五方会签”等方式。所谓的“两表五步法”中的“两表”即一张是资金运行程序表,另一张是办公业务费开支统计表,“五步法”则分别为申请、申报、办理、公示与结算。

2.2.2温岭模式

自1999年起,温岭市首创了"民主恳谈",即通过官民对话的形式,把问题放在桌面上通过大家一起讨论研究来解决。在2002年温岭的民主恳谈制度获得第二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

2.2.3焦作模式

开始于2000年的河南省焦作市财政改革公开,其改革首先是通过"会计委派制"来管住会计,着重推进政府的采购、部门的预算、非税收入统一管理、国库集中支付以及强化财税监督等方面多项财政的综合性改革。经过多年的综合改革,焦作初步形成了权力制约架构,财政局机构得到进一步的革新,实行了“四权分立”的权力机制体系:预算编制局、监督检査局、预算执行局和绩效评价机构,形成了“管理收钱的部门不管理支钱”的制度架构。基于此种制度框架之下,实行“人大初审”举措,人大要参与到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实施社会公众参与财政预算决策的环节,自项目的选择、项目的公示、专家的论证与社会的听证,一直到人大常委初审部门的预算,均注重广泛的吸收社会各界人士包括普通大众的参与。

3.我国政府财政预算公开性的问题及根源

3.1我国政府财政预算公开性存在的问题

3.1.1政府保密思维严重,缺乏透明度与公开性

因我国民主化进程的反复和政治改革的滞后,使得公民对社会缺乏责任的客人意识和普遍的奴化意识在缺少相应的制度化建设的状况下长期存在,参与政治决策和政治过程的意识并不强。从政府官员层面看,一方面,因传统官本位思想作祟, 部分政府官员的服务观念相对落后;另一方面受到我国长期封闭的政治文化影响,部分官员对预算信息公开存在排斥心理,致使他们通常习惯“秘而不宣”的工作模式类型。

3.1.2预算内容专业性强,公开预算条目过于笼统

我国政府财政预算在人民大表大会上的报告,多数存在着专业术语太强、太多,存在大量罗列数据等现象。不仅普通的百姓看不懂,即使是人代会的每位代表也是同样存在着云里雾里状态,哪些钱是可以支配的,哪些钱不能用来支配的。政府预算公开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让政府的预算内容能够“平民化”。

3.2我国政府财政预算公开性问题产生的根源

3.2.1利益趋近与等级观念

在政府体系的内部,党委书记、政府行政部门首长、财政部门首长以及预算部门的负责人均可获得完整的政府财政预算信息。除财政部门及其预算部门、党委常委会的成员和政府常委会的成员之外,几乎不存在一个主体可获取相对完整的政府预算信息。在呈金字塔分布的地方政府权力结构中,地位越高的官员和机构,就越有机会获取到更多、更充分的政府预算信息。

3.2.2财政体制和制度的原因

为了有效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和效果,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共支出与需求所需要的财政资金,需对所有预算部门的全部收入与支出的预算状况进行细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与支必须进行分门别类,政府的每项支出均必须通过其经济和功能的分类;二是,必须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三是,对政府的采购支出进行有效控制和监督,合法、合理规范每项资金的支出。

3.2.3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相对滞后的原因

尽管历经多年的改进和调整,政府机构改革已基本完成,但随之而来的还有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需要展开,对于如何有序推进改革工作,并取得较好的改革效果仍然是个未知数。

4.我国政府财政预算公开性的发展方向及问题解决

4.1加快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公开立法节奏

就我国目前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公开性,首先需要基于健全的法律体系为基础,如缺少了法制的保障作用,政府财政预算的公开化就没有意义可言。我国政府财政预算公开的法制化,一是财政预算公开的法律化、制度化,强化这种法律和制度所具有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权威性,并做到有法必依,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二是可以避免政府的财政预算因为领导人的注意力和看法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做到避免因领导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会增加我国政府财政预算的预测性。

4.1.1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法》

在《政府信息公开法》中明确规定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以及如何处理好保密与公开之间的关系,并最大限度地确保公众知情权的同时并不会泄露秘密。在我国政府财政预算公开时,需要明确政府财政信息公开的具体程度、公开的范围、公开的方式、公开(下转第89页)(上接第60页)的对象,同时对政府预算公开的具体操作也要给予严密的规定。

4.1.2修订《预算法》

我们需要通过修订《预算法》及其修改具体的实施细则,以解决预算法中所存在部门的预算与政府的预算编制口径出现不一致的现象等问题。

4.1.3制定政府财政预算公开的实施细则

建立政府的财政预算报告与公布制度,逐步增强政府财政预算的公开度与透明度,实现财政预算内容的定例、定期公布。

4.2科学合理编制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

4.2.1科学的制定财政预算编制体系

(1)把握好财政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内容。

一是保证政府各部门能顺利行使其基本的职能、履行各项工作的原则。二是符合国家的各项政策规定;三是兼顾各部门的可能与需求原则。

(2)改进财政预算编制的使用方法。

第一,政府的收入预算使用“标准收入预算法”。

第二,实行全新的预算编制式的收支分类方法。

第三,政府的支出预算运用“零基预算法”。

4.2.2实施综合性的财政预算内容

上一篇:数学史与学前教育超星尔雅满分答案下一篇:献你一束花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