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2024-10-05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通用10篇)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篇1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区安监局 傅恒晖

今年年初的一场大雪,我们一定还记忆犹新。大灾面前,党心民心万众一心;抗灾路上,同心同德并肩同行。一场罕见的暴风雪,让我们看到了党和政府的责任,让我们理解了“民生”这两个字所包含的深刻内涵。下面,结合自身学习的实际,就民生话题谈一些个人的体会,向大家学习、和大家交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第一、什么是民生;第二、从三个方面认识当前的民生问题;第三、如何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什么是民生

“民生”一词最早见于《左传》:“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句话的大意是: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孙中山作了定义性的解释:“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辞海》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

二、如何认识民生问题

(一)从历史进程来看,民生问题是发展的问题。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是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面对中外记者吐露的饱含深情的话语。党和政府无时无刻不在聆听百姓的心声,关注百姓的疾苦。从毛泽东提出的“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民生始终是一脉相承的红线,贯穿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始终,它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而不断改善。

(二)从本质来看,民生问题是民主、法治问题。

“民生正当头,岂容趋避之”。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作为今年两会的重中之重,这种民生关切,无处不在。

在今天,民生问题远远不只是经济落后和贫穷造成的问题,而是首先要维护老百姓基本权利的问题。民生背后的最大问题就是民众的权利问题,它直接反映政府的服务意识、行为规范和服务能力,体现着社会的公平正义。

(三)从国情实际来看,民生问题也是经济问题。

首先是人口众多,这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最大难题。就像温家宝总理所言:“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大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小数目。”

其次是底子薄,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经济基础薄弱。这样的历史包袱使我们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时候,不得不向城市倾斜,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注不够,投入不够,造成“三农”问题和不公平的城乡二元经济格局。

三、如何推动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七大再度吹响了改善民生的号角,提出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七大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好的图景。从全面取消农业税,到出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具体政策;从实现城市困难群众的应保尽保,到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到大力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清单”,清晰地记录了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不懈努力。

而在宁波江东这片热土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已经成为我们政府各项工作的主旋律。从构建“爱心超市”救助新平台,到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从低保消费品价格上涨补贴,到外来务工人员“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从旧村旧城的改造,到背街小巷的改善工程,解难创优的系列行动,服务民生的实事工程,桩桩件件,点点滴滴,无不从群众最关心的、最直接的、最现实的服务需求出发,无不彰显出江东区党和政府对“民生”的极大关注和投入。这正是:科学发展旗高扬,民生工程放心上。江东大地喜事多,建设正酣战未央。为民多把难事解,水载巨舟誓远航。今日江东已正帆,劈波斩浪奔小康。

三十而立,风头正劲,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的中国,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中国正在建设一个“在路上”的社会,一个朝气蓬勃的社会,一个有希望的社会。最后,借用温家宝总理说过的一句话,作为今天课程的总结。“解决民生问题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生活得快乐和幸福。”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这是共和国总理的快乐,是党和政府的快乐,是千万人民公仆的快乐,更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快乐。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篇2

和谐,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民生是和谐之本。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报告也提出了全面改善民生的具体目标: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我国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可见,新时代的民生改善将不再是一部分人也不再是某一个方面,而是要惠及全体国民,要让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较大改善。

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后持续30年的高速增长,人均GDP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国家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百姓的预期必然不断提高。随着国家财力日益雄厚,可能且应当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福利需求。但是,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基础比较薄弱而且不平衡,给解决好民生问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一方面,原有的一些带有基本生存性质的民生问题并未完全解决;另一方面,因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社会公共产品供给短缺导致的看病难、上学难和住房难等具有个人保障与发展性质的新的民生问题也日渐凸显。黄金发展期往往也是矛盾凸显期,种种民生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阶段。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民生问题,实际上比改革开放前一个时期的民生问题更加深刻,更加全面,更加复杂。要解决新时期的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关键要从实事抓起,从群众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抓起,从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突出问题抓起,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本期的三篇封面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作者对改善民生的观点。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篇3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3月3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式上作工作报告时说,2010年政协将更加关注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他表示,政协高度重视收入差距过大引发的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就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救助等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商务部:“民工荒”系相对短缺

商务部副部长钟山3月2日在香港表示,最近珠江三角洲等地出现的农民工短缺是相对短缺。他说,目前的农民工短缺只是在“某一阶段”和“某一产业”出现,中国总体上就业的任务还非常重。就应对措施而言,一方面需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劳动力报酬;另一方面也要相应提高劳动力素质,注重对劳动力进行培训。

农民工最关注什么?

话题:珠三角地区春节后出现民工荒,一时成为热点话题,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在雇主急切的心态背后,农民工到底有何诉求,他们目前最关注什么?有网友就此发起投票,得出以下调查结果:

A.薪酬和上班时间201票;B.有无社保或其它福利178票;C.企业的发展空间40票;D.住房和子女教育92票;E.其它13票。

记者点评:从上述调查数据来看,无论是企业遇到民工荒,还是大量富余劳动力找工难,农民工的诉求几乎是不变的,工资、社保、住房……这些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要求,不该等到民工荒出现,才被他们提出来。相应地,用人单位也不能在急于招人时,才真正重视这个问题。期待用工环境正常起来,合理起来。

六大挑战考验“关键之年”

2010年是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一年。展望未来,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和挑战交织。

宏观调控面临“两难”考验 2010的宏观调控将更为复杂。就经济刺激方案而言,过早的退出可能造成前功尽弃,甚至使形式发生逆转;而在经济回转之后不作适当调整,又可能加剧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等原有矛盾,带来通胀压力加大等新问题。

外部环境孕育潜在风险 伴随着美国与欧元区不断走高的失业率,发达国家过度消费者过度消费——这一支撑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的旧模式已经动摇,世界经济发展格局正面临深度调整,中国经济的外需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三驾马车”亟待“三轮驱动” 2009年中国经济以百分之八点七的增速全球“一枝独秀”,然而仔细分析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发挥不同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值得重视。

产业发展老问题新挑战并存 产能过剩的旧有矛盾尚未解决,如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新问题已经凸现出来。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新兴产业不仅是未来发展的动力,其中也蕴含着发达国家主导制定的世界经济发展新“游戏规则”陷阱,一旦没有及时跟进,机会尽失。

保障改善民生任务繁重 医改方向明确,效果尚待检验。房价调控密集出台,能否抑制投机还需观察。保障民生的头等大事是保就业,2010年维持就业率的稳定依然不容乐观。推进教育改革,难点仍需破解。

推进改革需努力攻坚克难 关键领域存在的体制问题一旦突破,就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和强劲的动力。

个人贷款须说明用途

银监会2月20日宣布《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获通过,于2月12日开始施行。《办法》规定,银行不得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贷款。个人向银行贷款,银行要调查包括个人基本情况、收入情况、借款用途、还款来源、还款能力及还款方式,保证人担保意愿、担保能力或抵(质)押物价值及变现能力。

消费投诉呈七大热点

中消协2月20日透露,2009年全国各级消协组织统计汇总共受理消费者投诉636799件,呈现出七大热点:第一,销售服务投诉明显增多。销售服务投诉量居投诉增幅首位。第二,航班延误投诉多、索赔难。第三,互联网服务投诉持续增多。第四,保健食品功效宣传严重夸大。第五,预付费美容蕴含风险大。一旦服务门店无故易地,消费者难以享受到后继服务,或面临资金被卷逃的风险。第六,种子苗木、化肥假冒问题突出。第七,计算机液晶显示屏质量参差不齐。

春天要做7件事

美国《健康》杂志最新文指出,春天保健最应该做到以下7件事:1.保护肝胆最重要。2.进行“身体大扫除”。3.春天应该多吃豆芽。4.适当做伸展运动。5.最应补B族维生素。6.到户外和大地“共振”。7.草药帮助春季排毒。

收养福利院孩子如何办手续

深圳一个读者来信说,他年近四十,第一次婚姻,生了个儿子,归他;现在的婚姻,老婆不能生育。他们家境还可以,想去福利院领养一个小孩。他想请教律师,这种情况可以收养吗?应如何办理收养手续?

答:收养,是指将他人的子女领养为自己的子女。根据法律的规定,收养是要具备一定的条件的。

一、被收养人需符合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四条规定:下列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可以被收养:(一)丧失父母的孤儿;(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三)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的子女。

二、送养人需具备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五条规定:下列公民、组织可以作送养人:(一)孤儿的监护人;(二)社会福利机构;(三)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的生父母。

三、收养人需要具备的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六条规定: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无子女;(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三)年满三十五周岁。第八条规定:收养人只能收养一名子女。收养孤儿或者残疾儿童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和年满三十五周岁以及收养一名的限制。

四、收养的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十五条规定,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以及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的,应当向民政部门登记。

除前款规定外,收养应当由收养人、送养人依照本法规定的收养、送养条件订立书面协议,并可以办理收养公证;收养人或者送养人要求办理收养公证的,应当办理收养公证。

根据上述规定,这位读者是可以收养一名或多名孤儿或者残疾儿童的,并向民政部门登记。

丈夫有外遇,如何才能离婚

东莞的陈小姐陈述说,她与先生于2001年结婚,但2009年她发现先生有了外遇,想离婚,问如何才能办理离婚手续?

答:离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自愿离婚,另一种是诉讼离婚。

一、自愿离婚的程序和条件。

1.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

男女双方都同意离婚并达成离婚协议的,为自愿离婚。《婚姻登记条例》第十条的规定:内地居民自愿离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

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内地自愿离婚的,内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华侨在中国内地自愿离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内地居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

2.需要提供的材料。

《婚姻登记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办理离婚登记的内地居民应当出具下列证件和证明材料:(一)本人的户口簿、身份证;(二)本人的结婚证;(三)双方当事人共同签署的离婚协议书。

办理离婚登记的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华侨、外国人除应当出具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证件、证明材料外,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还应当出具本人的有效通行证、身份证,华侨、外国人还应当出具本人的有效护照或者其他有效国际旅行证件。

离婚协议书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对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

3.不受理的情形。

《婚姻登记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办理离婚登记的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记机关不予受理:(一)未达成离婚协议的;(二)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三)其结婚登记不是在中国内地办理的。

4.发证。

《婚姻登记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婚姻登记机关应当对离婚登记当事人出具的证件、证明材料进行审查并询问相关情况。对当事人确属自愿离婚,并已对子女抚养、财产、债务等问题达成一致处理意见的,应当当场予以登记,发给离婚证。

二、诉讼离婚。

如果男女双方有一方不同意离婚,或者双方达不成离婚协议的,通过法院离婚的方式就是诉讼离婚。

准备好起诉书一式两份原件,原告的结婚证、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有小孩的,提供户口本的复印件一份,证据材料的,需要复印两份,这些材料提供给法院立案。法院立案后,等待开庭通知,然后由法院判决是否准予离婚。需要注意的是,开庭时,所以材料和证据都需要带原件的。

特约主持:苏 卿

《关注改善民生 构建和谐社会》 篇4

构建和谐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报告彰显了关注民生这一主题。强调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所共丰。这是新的党中央执政为民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健所在,是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中之重。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医疗、教育、社会治安等方面,产生了一些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由此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直接影响到社、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清醒认识到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所提出的新要求、新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责任感、紧迫感,把改善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重在出实招办实事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解决人民稗众最关心、最宜接、最现实的利益向题为出发点,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善于从鑫体细小的问题抓起,细致入微地体察民情,使各项决策得民心、顺民意、见实效。近年来,XX区积极开展创建“八好”平安和谐社区,坚持以民 1

为本,从居民关心的热点、锥点入手,建立建全全社区服务体系。全区12个街道和30个社区均成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志愿者服务队伍达2.2万人。今年有15个社区被省验收评为“八好”平安和谙社区,社区建设成为本区一个品牌。率先在全市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让具有参保条件的居民积极参保,很好完成试点工作,部分街道超额完成任务。在全省率先实施充分就业工程,全区实现了“零就业家庭”为“零”的目标,确保社区居民中在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实现全部就业。未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上的群众全部纳入低保,做到了应保尽保。建立了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同时对孤儿、孤寡老人、残疾人和五保户逐一结对帮扶。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必须靠制度作保障。用制度去解决民生问题,才能把老百社关心的事办实办好。XX区把就业再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和谐之基来抓,逐级强化责任,落实目标任务,建立了“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机制。全区严格建立低保金发放制度,实行低保金通过银行网点社会化发放,确保低保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同时建立低株金发放建立政策和中报办理程序公开、保障全额公开的群众监督制度,设立举报电话和信箱,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并非比谁花的钱多少,许多便民措施完全可能做到不花钱或少花钱。XX是欠发达地区,财政一直比较紧张,XX区的社区建设一直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不搞花架子、不搞面子工程,而是集中财力把钱花 2

在刀刃上,用在关键处去年以来,全区从有限的资金中挤出90多万元投入到再就业工程中;投入到确保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也达到157万元。妥善解决了群众生活中的困难。群众也从中得到实惠。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一项系统科学的工程,关系到千百万群众的景危冷暖,绝不能实功虚做,不能搞表面上的热热闹闹,满足于贴标语、喊口号,一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推进,务求实效。各级领导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正深入群众。

改善民生 篇5

王彬吉

2008081128

电气084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对此作了明确部署: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是我们党着眼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这一重要精神。

改善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面临内忧外患,只能走内向积累型的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其发展路径侧重于高积累低消费,依靠高积累优先发展重工业,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国防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这一发展路径在初期侧重于加快经济建设,夯实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在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后,就应侧重于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将人民的幸福作为执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让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尽可能给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

改善民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重要体现。社会主义所包含的本质内涵之一就是社会公正,使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各得其乐。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决定了其执政目标与人民利益高度一致,党执政兴国的理念立足于民生,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着眼于民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直接的就是改善民生。党的十七大把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对于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确保“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民生状况的快速和持续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改革带来了社会利益结构多元化,但是社会体制改革滞后,还没有形成相对合理的机制来调节利益关系。贫富差距扩大,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问题等比较突出。今天中国的稳定已不再是由单方面的政府供给和控制来实现,而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民众生活的稳定,来自于社会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来自于民生的改善。要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因此,当今中国的发展路径的侧重点开始立足改善民生,是真正实现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

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科学发展观继承并发展了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和共同富裕的社会公正目标,把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公正统一起来,这不仅是民生思想和社会公正理论的进步,也是发展观的升华。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追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它把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作为目标,追求有利于人民的发展,其基础是让全体人民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根本目的就在于更好地让人民从发展中受益。改善民生,就是从根本上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民生问题解决得好不好,民生“五有”目标实现得如何,是衡量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程度的重要标志。

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认识、新概括,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这一科学和精辟的论述,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既要求大大发展生产力,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又要求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使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每一步都把经济发展的目标同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作出统一部署。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生产和生命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这是我们党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集中体现,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部署,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

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抓住机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离开发展,一切无从谈起。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兼顾和协调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抓住了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抓住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问题的关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同时又是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其基本要求,就是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理顺分配关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就是要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样,才能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万众一心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改善民生表态发言 篇6

中共酉酬镇党委唐应珊

(2011年7月25日)

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已成为当今事关全局稳定、健康发展的战略之举,酉酬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以民生为导向,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林牧富镇、旅游兴镇、商贸活镇、农业稳镇”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经济更加富强、人民更加幸福的美好新酉酬。具体指标是:预计到2015年,GDP实现5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3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000元。

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务实开展“三进三同”、大下访、送温暖等活动,认真落实“第一小组长”制度,切实增强党群、干群鱼水深情。

二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正确分析形势,创新举措,群策群力,努力引进龙头企业,结合当地实际,发展支柱产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壮大镇域经济。

三是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围绕打造名族特色集镇的目标,严格规划,控制风貌,争取到2012年底将芭蕉村至集镇新区全部民居实行巴渝新居改造,为酉水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增添一笔靓丽色彩。

四是继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争取在十二五末实现行政村的通畅、自然村的通达目标。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确保群众吃水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关注民生,关注儿童生活 篇7

关键词:民生,儿童,生活,自然,文化

民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民生不止是成人的民生,也包含儿童的民生。很多人容易忽视儿童的民生,本文从基本概念入手,透过民生问题,启发人们应该关注儿童的民生。从关注儿童的民生到关注儿童的生活,在生活中渗透对儿童的教育。

1 民生的概念

1.1 民生概念简述

“民生”一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生,指的是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中国传统政治中一直比较重视民生问题,孟子就曾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主张。在孙中山那里,民生主义这一概念一直是被当作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来使用的。《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把“民生”解释为“人民的生计”。如今谈的民生,几乎涵盖了与老百姓利益相关的所有问题。

1.2 本文探讨的民生含义

各种词典对生活的词源学基本相同。《大词典》的解释如下:(1)生存,活着;(2)生涯、生计;(3)人类的各种活动,如文化生活、政治生活;(4)泛指日常的饮食起居;(5)工作、手艺。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民生不止和成人有关,而且和儿童有关。生活不单单是成人的生存、发展,还包含儿童的生存和发展。关注民生,更要关注儿童的生活。

2 儿童的概念

2.1 儿童是自然与自由的和谐存在

人首先作为自然的存在物,有着自然的属性。儿童作为人生长发展的一个阶段,儿童也有着自然的属性。儿童的自然的属性体现了儿童是自然的存在。

汉语中的“自然”除了指自然界之自然外,还有“自由发展”的内涵。儿童的自由性蕴含其自然性之中,儿童的自然性是其自由性的基础。儿童是自然与自由的和谐存在。

2.2 儿童是文化的存在

在社会环境中,社会中的每个成分不是由某个人单独拥有,它是这个社会中所有人共同的。儿童,这一类社会群体的特定人群,社会也是他们共同的。这部分社会中存在的由所有人共同拥有的存在物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这就是广泛民族学定义的文化。

在漫长的儿童时期,给儿童极大影响的就是社会文化,儿童所能作出的行为是学习这些社会文化并对其作出反应,这种学习文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儿童社会化的过程。儿童对“社会遗产”的继承,对“社会遗产”带来的文化感应都是儿童是文化的存在的表现。

3 儿童的应然生活

3.1 儿童应当过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生活

由于儿童是自然与自由的和谐存在,那么儿童的生活就应该体现儿童的生命力,体现儿童的自然力,体现儿童的自由。儿童首先是有生命的,有生命代表着儿童有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尊重儿童的生命,尊重儿童的权利,儿童的价值,儿童的需要。做到以上内容,我们才可能说我们是尊重儿童的生活的。

儿童是自然的,这个是强调儿童的生长发展是个过程: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有其特殊发展期的过程。既然儿童的生长发展遵循这样的规律,那么儿童也应该过相应的生活。在儿童不同的成长阶段,儿童应该过适应其生长发展的生活。而当今社会存在的“神童”观,甚至在其基础上的“神童”教育都值得人们思考。对本不属于儿童的特征,成人没有感到担忧,而是欣喜,甚至要加速儿童的这种不正常的生长发展过程。于是,本该是玩耍游戏的儿童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背负沉重的书包奔走于各个学习班,远离了阳光,绿色,鸟鸣等大自然的儿童。看到此,成人很有成就感地看着儿童在自己的调教下“出人头地,出类拔萃,与众不同,快速发展”,成人认为这就是成功,这就是对儿童的关爱。

儿童是自由的。儿童的自由不仅是指儿童作为活着的生命有吃饭,行走等自由,更多的是强调儿童有思想的自由,有作为权利主体的自由。成人是迫不及待的,迫不及待的将成人的世界送给儿童。成人很少考虑儿童是否愿意接受,儿童是否有能力接受。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爸爸妈妈很得意将他们搭建的积木房子给孩子看,房子是很好看:漂亮的颜色,对称的结构,规矩的样式。可是儿童看了就不高兴了,在儿童的世界里没有那么多束缚:颜色要均衡,结构要对称,形式要合理等。儿童不满意爸爸妈妈的“作品”,一把将积木房子推倒,然后自己搭建了自己理想中的房子:颜色“乱七八糟”,结构不对称甚至倾斜,给人摇摇欲坠的感觉。在这里,孩子的一推一搭让人感到欣慰,至少这个儿童目前还是自由的,他的自由中孕育着创造。

3.2 成人应帮助儿童过上其想要的生活

儿童一出生入世,首先就会受到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影响,成人作为这个文化的开创者、发展者和继承者,也在使用一定的养育方式影响着儿童的言语、行为和思维方式。而儿童在刚开始构建自己的“生活世界”的时候,由于受成熟程度的影响,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他们也确实需要依赖成人,尤其是依赖教育者的指导和帮助。

在生活中,儿童的第一位帮助者是母亲。母亲作为儿童在出生以后很长时间与之相处的人,对儿童的生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咿呀学语到使用各种工具,掌握各种生活的本领,母亲的作用不容忽视。儿童在进行自己的活动时,母亲就要作为旁观者,注意儿童的行为,留心儿童的需要。儿童面对千变万化的世界,是充满疑问的,母亲如何解决儿童的困惑,如何指导儿童积极思考,这些都是每个成人应该考虑的,特别是母亲。

学校是儿童长久生活的第二大重要场所,老师自然而然是儿童生活中频繁接触的对象。老师如何教育儿童,如何帮助儿童健康成长,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在儿童生长发展的历程中,老师的作用极其重要。在当代,老师不单单是传道、授业、解惑者,老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学生,如何让儿童获得应有的发展,如何有助于儿童更好的生活是老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是所有成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生活世界对人生而言,是一个整体。正如哈贝马斯所划分的那样,作为整体的“生活世界”可区分为三个部分:“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和“主观世界”。它们对应于三种不同领域的事务:“客观世界”对应于自然现象;“社会世界”对应于社会道德、法律和艺术;“主观世界”对应于人格的自我建构。可见,人在生活世界中的任务不仅仅是认识自然事物,还包括体验和理解社会的道德、法律与艺术,同时在自我和他人的沟通中建构和完善人格。儿童在构建儿童自己的人格过程中,需要与他人交往,需要参与到社会中,需要理解社会的方方面面。那相应的,社会也应该针对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满足儿童的生活需要,完成好儿童到成人的过渡阶段。

综上所述,民生不止和成人有关,而且和儿童有关。生活不单单是成人的生存、发展,还包含儿童的生存和发展。关注民生,更要关注儿童的生活。儿童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成人应该尊重儿童的生活,努力为儿童建造适合儿童生活的环境。成人既要保护儿童的自然性和自由性,也要为儿童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侯莉敏.儿童的生活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王文超.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

[3]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关注民生献爱心 篇8

市人大代表艾立兴是辽源市知名民营企业——吉源家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经营有方,务实能干,不断把企业做大做强,安置数十名下岗职工就业,成为龙山区的纳税大户,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经常扶危济困。龙山区南康街社区办公室冬季无取暖煤,无法办公,他知道后,二话没说便送去了两吨煤。每逢年节,他都买好大米、白面、豆油送到社区贫困户家中。他几年如一日为社会奉献爱心的同时,不忘选民的重托,认真履行代表职责。教育新村没集中供热时,既污染环境,冬季温度又不达标。他同几位市人大代表认真调查研究,在市人代会上提出建议。这一建议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他们通过集中供热改造,使这一久困居民的取暖问题得到了解决。在一次视察道路开挖后复原问题时,他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了做到心中有数,说话有证据,他开车走遍了辽源市每条大街,共发现开挖未复原几十处,严重影响交通和市容。他和几名代表及时将这一问题反映到市公用局,不到一个月时间,这些道路基本复原。道路畅通了,群众满意了,他感到由衷的欣慰。

马金录的名字在辽源酒业无人不知,他热心为人、爱心助学的事迹更是让人感动,让人们再次体会到人大代表的高尚情怀。当他得知东辽县建安镇大湾村农家子弟秦鸿飞无钱上大学的事情后,一种崇高的责任感在心中升腾,他告诉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他首先自己慷慨解囊为这位面临失学的学生送去关爱,并多次与同组的代表向其他代表请求援助,他的诚心和爱心感动了大家,感动了社会,大家纷纷伸出友爱之手,资助秦鸿飞同学圆了大学梦,并一起资助他大学毕业。功夫不负有心人,爱之花结出硕果,秦鸿飞在这些热心人的帮助下,圆满完成学业。

徐海波是一位农业科技工作者、企业家,他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市人大代表,无私带动农民发家致富。他经常深入到农户家中,鼓励农民发展生产,传授技术,解决生产难题。为普及农业科技知识,他在东辽广播电视上,定期向农民讲授种植、养殖方面的科技知识,他的讲座成为农民最喜欢的节目之一。每到农村集市的时候,他都拿着自己出资印的农业科普传单发给农民,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和赞誉。乡亲们都说,咱们的徐代表真管用,是咱们的贴心人,SARS病毒肆虐时,他自己出资4万多元购买药品送到农民及龙山区小学学生的手中。他还和其他代表一道资助困难学生。今年助残日来临,他不忘残疾儿童,慷慨向康新小学捐资助教。

市政协大药房总经理孔繁成商务繁忙,却总能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豆制品小区车棚主养狗,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小区居民意见很大,有一居民找到他,他立即形成代表建议,通过市人大转交公安机关及时作出处理,小区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清洁。在一次休假中,他发现隆基花园附近上空烟雾蒙蒙,附近居民不敢开窗。经调查主要是商业网点烧煤所致。他立即到市环保局反映情况。环保局领导十分重视,带领执法人员对商业网点进行了整顿。半截河污染是个老大难问题,严重影响市容卫生。他和近日名代表提出建议,形成议案,提交市政府。市政府纳入日程,用五年时间进行治理。去年6月,在开展代表进社区活动中,他了解到社区发放鼠药不是质量有问题,就是数量不够。于是,他便找到卫生局主管领导反映这件事,使鼠药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市人大代表、市通工机械工厂厂长范丽娟,多年来始终不渝地实践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宗旨,在认真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积极参政、议政的同时,在工作中起表率作用,以身作则,努力在厂里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既严格要求,又关心职工生活,工人都称她为“知心大姐”。

保障和改善民生 篇9

征文题目 从多元的角度看我省民生 姓 名 屈建军 学 院 政法学院 专 业 法 学 年 级 2009级

2011年10月

从多元的角度看我省民生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要想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切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提供动力和保障,就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目前,党和政府提出的很多改善民生的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总结党和国家以及省内近些年的新政策、新措施,我得出以下总结。

总体而言,要想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着手,在经济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河南人民共同富裕;在政治上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促进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在文化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公民价值体系,提高全省人民素质。另外,在生态建设上应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法杖与自然保护相协调,实现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问题。在教育方面,强调优先发展教育,逐步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制定中长期规划,落实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政策,基本解决农村“普九”债务问题,落实、完善好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督促地方财政增加收入,提高中小学教师待遇。全面加强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鼓励大学生、师范生到基层、农村任教。推进农村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

2、就业问题。我省市人口大省,在就业方面,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为了实现就业公平,强调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并加强全面培训劳动者、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取向;在分配方面,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全省城乡居民收入。

3、社会保障问题。要加快建立覆盖全省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从我们的省情出发,可以是低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但要实现全覆盖,不漏一人,不让一人因生活窘迫而绝望。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主要是要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别是要落实好我省国家级贫困县的社会保障制度。

4、医疗卫生问题。在医疗卫生方面,着眼于提高全省人民的健康水平,强调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近年来国家快速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积极开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验,可以预期,一个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将在近年内得到确立,它将从根本上免除全省人民疾病医疗的后顾之忧,切断疾病与贫困之间的链条。

5、文化体育问题。文化体育方面,积极发展全省文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扶持文化产业,积极发展省内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加强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发展体育产业。

6、收入分配问题。主要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增加全省人民的财产性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要通过改革和发展,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社会成员逐步共同富裕。

7、社会管理问题。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合理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坚持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处理群众来信和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健全社会稳定预警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工作措施。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民生改善与社会公正 篇10

一、改善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民生问题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社会建设还是比较落后的。温家宝总理曾经曾说:“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存在着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那么一个问题。”

中国去年经济GDP总量已经成果了德国、位居世界第三;预计今年中国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另外,财政收支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去年的财政收入总量为6.8万亿,今年预计突破8万亿。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GDP为平均增长率为9.6%,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中国经济获得了空前繁荣的同时、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社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有的认为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

(二)为什么重视民生问题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民生问题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重要的主题。特别是从2008年中期,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当中,民生问题的改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其中把保就业、保民生、保增长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目标。重视民生的原因:

1、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深入人心的要求

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都要求重视民生问题,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改善民生问题。从2003年开始我们党十六大以后,战略高度提出以人为本发展理念这个应当受到各个阶层的广泛的认同,形成广泛的共识。在这个以人为本基础上讲科学发展、讲和谐社会构建,从以人为本为出发点,要求改善全体公民的整个生活状况,这就是民生问题,所以,应当说,所以重视民生问题,和整个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密切相关。

2、社会成员平等独立意识在普遍增强的要求。

在这种普遍增长的要求之下,民生问题作为其中一个主要的内容提到日程,平等不是绝对的平等,而是相对的平等。贫富差距差距消除直接相关,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等这儿方面,它的一些涉及平等问题都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

3、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的要求

利益意识觉醒——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如何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寻求稳定的社会状况,这个方面民生问题很重要。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成分的多元化,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层面我们每个个人的利益意识,人的利益的意识在不断觉醒。在利益驱动下,有了利益的行为,追求自身的利益。整个利益格局多元化。我们不仅讲国家利益,也不避讳个体利益。比较单一的利益格局向多元化的格局逐步发展。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个人利益不重视,大家都重视集体主义。在改革开放后新阶层出现,社会利益主体结构的变化。

社会科学院分为十大社会阶层分别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这十各阶层,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是没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经济成分多元化,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逐步发生变化。产生很多以前没有的阶层,这样的每个阶层有利益。

当前,我国社会利益主体呈现出多样化趋势,随着原有社会利益格局的打破,新时期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失衡的情况已经开展显现,并且日趋严重,影响着基本的社会公正。当然现在有的利益不平衡已经非常严重。我们强调改善民生,特别是改善我们弱势群体民生问题以维护社会公证,有原因所在。

4、缓解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激烈化的要求

应当说,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但随着利益主体分化、利益差距扩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民群众内部的利益矛盾日渐凸现,主要表现为经济利益矛盾突出,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对抗程度增强,处置难度加大等。群体性事件增加。

如:“2006年1月8日发生的群体行时间中,因工资福利待遇问题引发的事件占总数18.88%,因征地、拆迁问题引发的事件占总数的15%。”最新数据应当在不断上升。除了这些以外,因为企业改制、破产、城市房屋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很多发生。所以从这些方面看,利益主体多元化情况下,我们由于利益的分配存在不公平、不和谐的问题,我们社会的矛盾、社会的冲突在不断增长。

1993-2006年,全国群体性事件由七八千起,一直上升到2006年的六万多起。

2008年,群体性事件已经突破了八万起。总体上看,充分反映当前由于分配不公、社会不公而产生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都在逐步地上升,甚至激化。

表现在

(1)社会治安案件增多。

改革开放30多年中,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指数出现负增长。社会秩序指数25年间年均递减2%,社会稳定指数年均递减1.1%,其中每万人刑事案件的立案率由1978年的5.5件上升至2003年的34.1件。这些数据比较清楚表明社会治安案件在不断增多。当然社会治安案件的根源不一定与民生有关,不一定与公正有关,但很大一部分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

(2)群众信访、上访大幅上升。

目前我国正处在信访和上访事件的高发期,全国的信访、上访总量逐年递增,其中群体性上访的比例大幅度上升。上访过程中群体性上访近几年数量也不断增加,从群众信访上访增长说明社会利益的冲突乃至社会利益矛盾有计划的趋势。

(3)群体性事件呈高发态势。如,由于城市房屋拆迁引起的自焚事件。自2008年后,我国群体性事件已经上升到每年8万起。特别是当前农村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出现比较大的事件。这些都作说明社会利益矛盾它的激化的程度。

(4)社会诚信缺失。

社会诚信是广义的概念,包括个人诚信、市场诚信以政府诚信(又称政府信用),等等。如市场诚信问题与政府诚信问题。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十二五”规划”的一些建议,病人提出:要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首要任务。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更高。

(1)改变依靠出口、依靠外包的局面。

(2)扩大国内需求,合理引导居民的消费转型升级。

二、民生问题的主要内容按

(一)民生问题的内涵

1、民生问题的基本内涵。

广义上的民生,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直观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包括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文化领域、政治领域等。狭义角度的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等等。

2、民生问题的基本内容

为了满足认得的基本尊严会有一个底线的问题,这个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是侧重民众基本的生存状态问题,包括民众的吃、穿、住、行等基本的生活保障。(2)民众基本的发展机会和发展能力问题

这一层面上的民生问题主要是侧重民众基本的生计来源问题。(3)民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态

这是属于高级成面的内容,可以把它作为中长期的一个发展目标,预留到我们发展规划当中,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具有逐层推进的关系,也就是前一层面内容的基本实现是后一层面内容实施的前提条件。

(二)民生问题的特点

1、直接生活消费性

2、基础保障性

3、增益不可逆性

民生政策的制定不能做加法,尽可能不要作减法,或者多用加法慎用减法。

三、现阶段民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社会公平的影响

(一)民生问题的主要表现

1、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问题比较突出

现在处于我国城市低保线以下的城市居民为2300多万人,农村按照新的扶贫标准为1196元,2008年年末农村的贫困人口还有4007万人,现在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问题应该还是比较明显的。

2、就业压力比较突出。

2008年中期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们就把保就业、保民生、保增长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的目标。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大的国家,人口压力一直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

3、社会保障问题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社会保障这个问题都是一直比较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随着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构建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进行的大量的投入,社会保障问题得到的明显的改观。社会保障面临的两大问题:

第一、国家在养老保障方面欠帐较大,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一共欠帐2.5万亿。

第二、城市社会保障与农村社会保障有很大差距。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作的相对较好,2009年6月在农村地区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去年在五个省份二十个县开始试点。今天有扩大。各地在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问题。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农民工进城没有养老保险,还有接续问题。现在的社会保险一般以省为单位,各个省份标准不一样,各省地方财政

不一样,跨省转移接续遇到许多问题。国家农村的社会保障长期被忽视,而中国的农民数量巨大,所以要想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其难度可想而知。尽管社会保障取得大成果,特别是农民养老保险,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这些方面,以后怎样去作,仍然是一些我们面临的社会保障方面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直接和我们的民生息息相关。比方,我们养老保险这个问题,养老保险给每个公民稳定的预期性收入,即使退休后。

4、教育问题

(1)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统筹发展的问题。

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开始实行“两免一补”政策。我们在教育方面作的得到大家广泛认可。实现义务教育城乡统筹发展。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免除书本费,补特别困难学生的特别补贴。另外我们在保证农村的中小学的校舍的维修方面也在为经费纳入各级财政保证体系,我们整个教育问题已经取得的很大的成绩。但是成绩以下,我们面临不少问题。(2)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从投入、资源分配等问题来看,农村和城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比如:上学难、上学贵、乱收费等问题。教育公平问题,教育投入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们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投入相对是少的,对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投入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是不一致的。另外从我们教育资源分布来看,农村和城市的资源分配是不一样的,农村和城市差距计较大,另外就是说,其他方面来说校舍和义务教育其他公共服务这种资源也是在城市和农村有差别。城市里面尽管我们现在义务教育发展不错,但是仍然面临一些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在教育问题上,都是民生方面要重点加以改善的问题。

5、公共卫生发展滞后

公共卫生发展还不能一概而论,农村和城市公共卫生发展不一样。2008年中旬,我国开始推行新的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主要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在短短三年历,全国农村普遍建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已经突破95%,共计8.3亿人,然而,这些数据相较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显滞后。通过新农合解决农村农民看病难的问题,新农合推进速度和取得的成效是比较好的。我们的公共卫生与民生相关的问题,仍然比较滞后。(1)卫生资源分配不公平。

我国的医药卫生整体水平被世界卫生组织排在第144位,而卫生的公平性被排列在第188位,即全世界倒数第4位。我们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解决分配问题,直接和每个人有关。尽管参合率大幅度提高(2)报销标准问题

各地都有不同的政府设计,且门槛还不一样。比方说我们的政府对这个新农合的财政补助的问题,尽管我们有相对较大提高,但是和医生医药水平要求相比,政府投入仍然偏低,我们的农民个人缴纳部分还相对是比较高的负担。

6、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准令人担忧

(1)称职的、符合岗位需要的劳动者的比例下降。专业和从事的行业没有需要关系,有的再就业之后需要重新就业技能的培训,和高校的教育培训的体制有关系。但是,从这个方面看,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是存在问题。教育培训的这种毕业生和社会需求之间有大的差距。

(2)国家劳动保护条件比较差,近年来生产事故数量及人员伤亡率比较高。

我们国家劳动保护的条件比较滞后,这个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这几年矿难频发,时有发生。一旦发生这种伤亡率比较高的。我这里有的数据。我国煤炭产量占世界35%左右,而矿难死亡工人占世界80%。这里面有国际统一标准,每万吨煤炭死亡率的问题。我们的劳动保护条件是很差。在比方说,我们比较发达长三角地区断肢案每年有3万起。这确实是一个事实。从这个方面看,我国劳动保护的条件水平比较差。也是我们重要的民生问题。劳动者的基本保护的条件,和个人身心安全,和整个预期收入直接相关。

7、收入差距过大现象比较明显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已由原来改革开放的55%以上降低到目前40%左右,(国际标准是60%到65%),普遍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GDP与财政的增长速度;官方标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超过3倍,垄断行业收入和普通行业差距超过10倍,地区之间的差距在2倍以上。具体来说四个指标:

(1)基尼系数。

我国的基尼系数偏高。改革开放初期0.3多,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现在大约是0.46,突破0.4是比较不公平状态。07、08是0.46,目前大家公认数字接近甚至超过0.5。从这个方面看,我们的收入差距,我们社会不公平比较严重的地步。而按照大批学者杜立德研究成果,认为中国现在的实际的基尼系数在0.50左右,已经进入到世界上比较明显的不平等的国家的行列。基尼系数在2002年首次突破0.4的国际警戒线后继续向0.50的红线靠拢。

(2)城乡差距。

改革开放初,城乡居民收入2.3:1。

年份

差距

2004

1:3.21

2005

1:3.22

2006

1:3.28

2007

1:3.33

2008

1:3.31

2009

1:3.33 我们整个城乡差距不低于3.33。这仅仅是收入数据的差距。而从实际上来看,从公共服务、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基本社会养老保险灯,把这些问题考虑进去,大家比较公认的城乡分配差距已经突破6:1。官方也是认可的。我们整个城乡差距从具体收入的差距,享受到的公共服务的因素考虑在内,我们认为差距是不小的。

(3)地区之间差距越来越大。

《中国的发展模式等于欧洲加非洲》一书中提到:“看中国的发达地区像欧洲”。

如:人均GDP,1991年东部与西部的比例为1.86倍,2003年扩大为2.52倍,省与省之间的差距更大,目前中国最富的省与最穷省的人均GDP差距达10多倍。如上海、广东的发展水平相当于欧洲的葡萄牙,而其他偏远的西部地区的发展总体水平相当以非洲的加纳。

(4)贫富差距。

调查显示,城市当中的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其余90%的一般家庭中等收入与低收入者的全部加起占所有财富55%。如果把城市与农村居民收入统筹起来,其中10%高收入者占全部包括城乡财富50%,而另外90%的城乡居民占社会全部财富的50%。这个评价保守。国外对中国的评价,中国富有阶层与城乡居民占有财富差距大。

王小鲁认为,10%的最高收入家庭拿走了其中63%的财富。城镇最高收入家庭与家庭收入家庭的实际人均收入,相差26倍(官方9倍),而按统计数据计算只有9倍。如何城乡合计,2008年全国最高10%家庭人均收入是9.1万元,全国最低10%的家庭人均收入是1500元,两者相差65倍,而按统计数据计算只有23倍。

(二)民生问题的根源

1、没有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采取了“效率优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GDP优先”的发展政策,以至于造成现在“经济发展一条腿长,社会发展一条腿短”的局面。

2、真正的市场秩序还没有完全建立。

第一、政府职能的转变还不够到位,对微观紧急干预太多,直接影响市场在基础性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

第二、垄断的现象没有消除,导致社会利益失衡,直接影响正常的市场秩序。

3、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抵抗风险能力强化。

4、税收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贫富差距。

5、就城乡差距扩大这个最突出的贫富差距来说,其深层原因在于城乡二元体制。

6、公共财政投入不足。通过横向比较:

国家财政:各项指支农投入均有较大幅度增加,但用于农业指出占国家财政指出的比例有所下下降。中央财政:三农支出在中央财政总收入所占的比重凸现下降。

四、着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的对策建议。

第一、要加快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上一篇:和男朋友分手后伤心句子下一篇:古寨乡古今小学校园安全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