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分层教学(精选11篇)
如何做好分层教学 篇1
教学方案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该怎么做
杜良睿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课外辅导班,学生的成绩都存在差异——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一个班里总存在着不同阶段的学生,面对这样的差异,老师是照顾优等生还是照顾中等生亦或者是照顾差等生,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到底应该怎么教学,这让作为老师的一直不能协调的问题,在此,我觉得,最让人信服的还是分层次教学。
1、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具体情况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于不同的教育。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学习条件和学习机会。
2、掌握学习
其实我们也知道,只要提供了一定的学习条件,大部分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发展。分层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尝试”学习的条件,实现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获得学习乐趣
很多时候,学生总会产生厌恶学习的心态,他们不是笨,也不是不想学习,而是老师的关心和教学有问题,作为辅导老师,我们不应该只在仅有的学习上改变他们,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要让学生学会独立的去思考,毕竟考试还的是他自己去考,培养乐于独立思考的习惯,前提我们就要最先培养乐于学习的习惯
综上所述,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作为老师们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对于好一部分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当、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意志品质以及长期学习困难所造成的学习兴趣锐减甚至厌学情绪的膨胀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相当数量的学生成为学习困难学生,即所说的“差生”。
在教学管理与教学实践中,如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学方式的转变。从现有的教学实践经验来看,为达到既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个体学生,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的效果,只有实施“分层次教学,分类指导”才能让学习效率最高,掌握知识最快。
作为一个辅导老师,备课同样不能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方法:
六、教材分析:
七、教学过程:
八.课后小结: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到
一、与学生交流沟通
现在很多学生不愿与家长教师进行交流沟通,尤其是“差生”表现得尤为显著,这是教学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每一个老师都要学会如何与学生沟通,让学生能敞开心扉的与你交流是每一位老师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主要是要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才能更好的帮助我们教学。
二、调整好教学内容
备课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应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如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在课堂容量上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学生智能的差异,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巩固练习上有区别,所要求的思维程度不同,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
三、改变授课形式
要尽量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差生的“分”环节。这样教学过程能自然地融进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的正常教学程序,从而较好地解决好、中、差各层次间的动静支配的矛盾。从而有效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效果。
四、合理设置作业
课内作业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以面向中等学生为主,同时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设计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拔尖提高;二是根据中等生状况,以巩固所学知识为目的,设计相应的习题;三是根据差生的学习水平和教材内容,适当放缓坡度,将难度较大的练习分解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能缓和差生学习困难的状况,切实减轻差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求知的积极性。
五、辅导方式的多样性
(一)对差生可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辅导内容从最基础的开始,逐层增加
(二)对中等生可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促使中等生相互取长补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三)对优生除给予较多的独立思考和个别点拨外,可通过成立兴趣小组,组织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辅导内容主要是拓宽、加深,以可接受为原则,可适当超出教材教学要求,主要培养其思维、想象、创造的能力。
六、考试和考核
考试、考核也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每份试卷可包括基本题、提高题和深化题三大类。基本题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提高题供差生选做,中等生和优生必做;深化题供中等生选做,优生必做。分类考查后,要根据考查的不同结果,及时采用不同的矫正措施,对没有过关的学生,除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互帮互助学小组等方法进行帮助外,还要组织平行检测,对在平行检测中达标的学生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到各层次的教学目标。
七、改进评价方法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自尊心理,所以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这样做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我相信,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尽自己最大努力,关心到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学习效率最优,最高
如何做好分层教学 篇2
一、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 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新的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 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 而且一个班级里人数较多, 如果按中等学生的水平授课, 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 一部分学生“吃不了”, 优生学习没动力, 冒不了尖, 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 给其他学科的学习带来困难, 不能实现每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分层教学的组建与实施
1. 学生分层
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 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 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 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 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 B, 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习题, 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 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 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即能掌握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练习, 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 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 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
2. 教学目标分层
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 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 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 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 灵活运用知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 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 灵活运用基本方法, 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 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 梯度缓一点, 能掌握主要的知识, 学习基本的方法, 培养基本的能力.
3. 教学设计分层
分层次备课是分层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 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因材施教.课堂设计以课本为主体, 不拔高要求设置疑问, 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 从中等生学会、后进生基本学会为前提条件.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程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 必须遵守基本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在保证基本一致的前提下, 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4. 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 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名学生都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 使课堂充满生机, 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 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 适中的问题让给B层学生回答, 这样, 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 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 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
5. 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因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多层次设计作业, 即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 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 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 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 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如对C层采用表扬评价, 寻找其闪光点, 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 唤起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对B层的学生采取激励性评价, 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层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 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 不断超越自己.
如何做好分层教学 篇3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教学;教学方法
一、对学生进行评估,合理划分学生情况
在教师进行分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有一个了解。学生的情况是教师进行分层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从学生的情况来看,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不同掌握情况,是由于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理解程度存在差异。为了促进教学的多元化,教师还可以制定多种形式的标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众所周知,学生之间虽然存在差异,但是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学生的差异只是存在于某一个具体的方面。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群体进行辅导,教师可以将同一水平的学生划入一个小组,用这种形式进行分层教学。除此之外,由于学生的情况是动态变化的,因此,教师还要时常更新对学生的了解,以便调整教学方法。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掌握获取学生反馈的方法,用这种形式促进教学的进行。
二、根据学生之间的差距,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
从某种程度来看,分层教学也是一种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它是根据学生群体之间的不同进行不同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在某个方面上的不同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教师只有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考虑学生自身的适应性问题。对学生来说,可能会因为传统模式的影响,而无法适应这种改变,这对分层教学的应用会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笔者认为,这种形式的教学比较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可以作为一个学习的单位,教师的教学计划便是小组的学习纲领。这是考虑学生自身的感受,教师也可以利用其他的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分层教学虽然是根据学生之间差异而采取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分层教学,应当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这意味着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虑,用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综合了解,而后根据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不同反馈进行分组。这是一个临时的分层教学,经过多次的教学尝试,教师便可以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样在今后的学习中,分层教学的效率便会提高。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情绪问题。分层意味着放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这或许会让学生产生一些负面的情绪。
三、正确分配两种教学的比重,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分层教学无法成为唯一的教学形式。因此,教师需要在分层与传统教学形式中取得一个平衡点,达到教学的最大效率。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分配两种教学形式的比重。首先,教师应该对两种教学形式的特点进行了解。分层教学主要是弥补学生之间的差距,而传统教学模式则是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从本质上看,两种教学形式是不冲突的,因此,他们之间会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无论是学生还是今后的教学方法,教师都应该制定一些带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在如今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减少传统教学形式的比重,并着手应用分层教学法。此外,在不同的教学时期,两种教学形式的比重也是不同的。在备考时期,教师应该多使用传统教学形式,这是从学生的整体情况考虑,传统形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整体进步。若是在新课学习阶段,教师便要增加综合教学模式的比重,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时期获得不同的教学感悟。对学生来说,应当及时适应教学改变,恰当地调整自己的状态,跟随教学的转变,在教学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在初中时期,语文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这门学科的教学,促进学生的整体进步。在这种教学需求中,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不同的教学感悟。分层教学的出现,改变了语文课堂的现状,教师应该合理利用。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做到合理划分,制定综合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还要制定相应的教学改进。对学生来说,只有针对性较高的教学,才能真正得到锻炼,语文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升。最后,教师还要为两种教学形式制订一个计划,利用教学目的的不同,合理分配两种教学的比重,以达到最大化的教学改进。从学生的情况来看,无论是自身的学习还是今后的学习方法,学生的需求永远是教学的第一出发点。
参考文献:
[1]陈倩.初中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2):149.
[2]杜彩霞.浅谈初中语文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性[J].基础教,2008(3):583.
如何实现生物分层教学 篇4
初中生物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生动有趣而有难学的科目,在生物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智力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对相同的学习内容,会出现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分层教学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分层次有效递进,让每个学生学会基本知识,全面提高素质。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创造适宜的条件,以充分欣赏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为立足点,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生物学习中去,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的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探索中获取成功。
一、分层教学的目的是让好学生“吃饱”,中等生“吃好”,学困生“吃得消”。
首先,我们可以给学生精心分组,给每个组起一个响亮、有感召力和鼓舞性的名称,比如,勇敢队,不败队,常胜队等,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设计,让各组之间互相比赛进行学习,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重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的给予表扬。对于好学生我们要给予严格性评价,对于中等生要给予激励性评价,对于后进生我们要给予赏识性评价。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学生向高层次努力。让所有学生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分层教学的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
教学中,运用生物知识的趣味性、实践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兴趣,例如,在讲授《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中,可以用脑筋急转弯的方式导入,提问:“什么生物小时候用四条腿走路?长大了用两条腿走路?老了用三条腿走路?”学生们会积极回答:“人”,通过生动有趣的方法引入新课,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增强学生的信心。
三、精心设计,让各层次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精心设计来帮助学生尽快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有的放矢,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很快理解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组织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
当学生对新知疑惑不解,产生问题时,就要抓住时机释疑,解决问题。针对教学的疑点和难点,组织大家交流展示,让各层次的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分层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主动参与的乐趣。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或技能,必须重视课堂练习,如果用单一的练习题去要求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要么使学生“吃不饱”,要么使学生“吃不了”,所以教师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实际,布置基本题、思考题和拓展题。在分层施练的同时,也可精心设计多练题,来弥补各层次学生练习的时间差,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提高。
如何实施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 篇5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它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递进教学”是一样的.分层递进教学的理论基础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因此,分层次教学能够有效解决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面对基础各异的学生的难题.那么,如何实施初中数学的分层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一、学生的分层
在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法的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是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二、教学内容的分层
课堂是教育的主渠道,上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分层和教学目标的分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设疑,分层提问,把对每一层同学的要求定位在相应的层次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照顾不同层次同学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每层学生都应该掌握的那些知识及其掌握程度,由浅到深,由简到繁,以中层学生为主线,层层推进教学.课堂教学有利于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中层学生略有提高,优生层学生充分发展.确保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必须抓住分层授课这个中心环节,找准切入点.教师统一授课时,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各自的问题去学习.三、教学活动的分层
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四、作业的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如在“勾股定理”第一课时后,分别设计了下面的作业:
①熟记勾股定理,并对照图形默写两遍.②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的未知边.③矩形的周长为34,长为12,求矩形的对角线长.④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A(-2,0),B(0,3),求△AOB斜边上的高.要求:A层次同学要完成全部题; B层次同学要完成①、②、③题; C层次同学只要完成①、②两题.五、考核和评价分层
浅谈如何实施英语的分层教学 篇6
一、课题的提出
1、本课题中的分层教学理论思想已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并已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上海学者吴兴宏等人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分层递进教学”的设想。他认为,在由不同层次学生组成的异质班中,要真正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如何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而解决教学要求的整齐划一性与学生实际学习可能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而分层递进教学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新课改的实施,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教学上帮助、引导并尊重和赞赏学生,都有利于分层教学的理论研究。
我校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在教学时仍采用“平行分班”,这就为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课堂教学,如果采用“齐步走”的方法,“吃不饱”和“难消化”的现象就会日益突出,导致“优生不尖不多,学困生却越来越多”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
1、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2、因材施教原则
调查发现:造成英语学困生的最主要原因不在于智力,而在于知识迁移过程中日积月累造成的断链与破网。
3、差异教学的理论
差异教学,是指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三、研究的主要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整体目标是在原有分班体系不打乱的前提下如何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以及分层评价。重点研究分层备课、分层作业及分层评价。
四、实验原则
1、因材施教原则
在英语分层教学实验中,我们要坚持因材施教、切忌“一刀切”的原则。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就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
2、客观性原则
学生在学习中选择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应该适合自已的层次要求。
3、灵活性原则
对学生的分层不是给学生贴上一张永远不变的标签,而主要是便于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对他们的学习进行干预和帮助,做到心中有数。
4、主体性原则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仍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独立性和自主性,让学生自己选择适合的目标及分层练习,使学生自觉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不断激发和强化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努力迈进。
五、实验步骤及主要措施
1、实验步骤
⑴前期准备阶段。⑵全面实施研究阶段。⑶总结阶段。
2、主要措施
⑴掌握基础,科学分层。⑵精心备课,目标分层。⑶因材施教,分层授课。⑷尊重差异,分层作业。⑸积极鼓励,分层辅导。⑹达标检测,分层考核。
六、实验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年多来,本人对照计划进行“自主学习策略培养”课题工作的实施和研究,不断修改、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在实际操作中,我注重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认识,有效地促进了各层次学生的发展,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施分层教学后,教师在承认学生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个人原有的基础上发挥出最大潜力,学到一定的英语知识,达到一定的标准,并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分层测试题”的应用,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评价依据。
2、帮助学生建立了自信
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了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3、改善了师生关系
英语教学是英语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能否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将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4、提高了学习成绩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我把分层前和分层后的班级英语成绩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对比。结果发现,分层后,学生上课思维比较活跃,课堂参与率高,完成口头和书面作业速度快、质量好。
初中数学课堂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篇7
若要对初中数学课堂进行分层教学,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是前提。新生的合理分层以学生入学成绩为主要依据, 其他年级学生主要以学生上一学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等作为参考, 同时, 分层时特别要重视对学生作全面的调查分析, 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意志品质、智力能力和课堂表现等。每个班的学生可以分为若干层, 一般分为三层比较适中。第一层是优生, 第二层是中等生, 第三层是学困生。各个学生的学生数视情况而定, 不宜按一个比较固定的数目来安排。
二、科学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师把学生合理分层以后, 在备课时, 要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差异科学地制定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内容和分层目标, 其要求是:教学目标层次明确, 并且与学生的层次性相一致;学困生层的最低目标不能低于教学大纲的最低要求, 即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重在形成其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基本能力;中层学生应侧重一定的综合性和提高性, 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知识, 培养其创造能力;优生层学生应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深刻理解知识点, 侧重于能力的迁移及创造性的学习, 培养其创造思维能力, 拓宽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培养其灵活和综合运用数学只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例如:在学校求根公式时, 学困生层的教学目标是使其了解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 会应用求根公式。优等层学生的教学目标则是使其能正确的推倒求根公式, 能熟练应用求根公式。
三、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
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渠道, 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分层和教学目标的分层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忽视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 又要照顾不同层次的个体差异。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每层学生都应该掌握所学知识, 由浅到深, 由简到繁, 以中层学生为主线, 层层推进教学。在课堂教学中, 要使学困生巩固基础知识, 中层学生略有提高, 优生层学生充分发展。确保分层教学目标的落实, 比须抓住分层授课这个中心环节, 找准切入点。教师统一授课时, 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 使所有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各自的问题去学习。
四、分层次设计课堂练习
在设计课堂练习时, 要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学困生做课本上的基础题, 侧重于简单模仿型的练习, 旨在促进学生重视基础知识, 打好学习基础, 形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中间层学生完成书上基础题外, 在做一些有一定综合性和提高型的习题, 侧重于新颖易做的练习旨在基于复习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优生层学生除完成书上基础题外, 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探索性、开放性、讨论型的习题, 即做创造性的练习, 注意一题多解, 侧重于应用实践型练习, 旨在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分层课堂练习意在克服整齐划一的做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逐渐感到练习不是负担。
初中数学教学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篇8
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心,使得教育界在探索分层教学方法方面,总结了更科学的经验。特别是在数学教学方面,大多数教师都已经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自主地、科学地进行分层次教学。在布置数学习题方面,大部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和接受能力的不同进行习题设置。
一、分层备课
初中数学备课时,不仅必须认真考虑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的几个环节等等,更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要充满人性关怀地自觉地以学生为主体。事实上,备课中必须要更多地研究学生,寻找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从个体差异性出发来进行分层备课,才能将课堂效率提高,才能将课堂水平发挥到极致。
备课开始的时候,必须考虑到以下两点:
1.学生对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水平如何,哪些掌握得比较好,哪些掌握起来困难比较多,困难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看哪些知识学生能够通过自学掌握,哪些知识需要教师进行思维引导。
了解学生学情,是一项“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工作,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帮助很大。了解学情后,我们不仅能确定哪些知识应对哪些同学进行重点辅导,哪些对全班同学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很好地把握教学的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突出教学的重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师可以将分层备课的目标落实到课堂的操练活动、教授活动中,也可以按此布置不同学习能力的课堂作业,等等,这不仅有利于课堂成效,还有利于使得各个学习能力层次的孩子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二、分层授课
学生在初一阶段学习差距一般不大,但进入第二学年后,学习差距开始明显。这种差距在数学学习方面尤为明显。而现行的教育模式,对学生的要求是统一的。由于学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必然出现两极分化,加之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情感的倾斜,以及升学考试竞争的影响,势必导致学生分化现象逐步加剧。现在,一些学校进行的分层授课教学实验,就克服了以往快慢班的弊端。
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既定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调整与组合,分析内容的难度和梯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正常接受度。如初二代数例题,分解多项式16(a-b)2-9(a+b)2对于A、B层次的学生而言,显然难度较大,不易理解、掌握,如果把例题分成三个问题:分解下列各式(1)x2-9y2;(2)16x2-9y2;(3)16(a-b)2-9(a+b)2,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第一二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掌握,第三题要求B、C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A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课堂提问更应该分层次,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对A层次学生的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对B、C层次的学生,尤其是C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如在讲授“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内容时,设计了三个提问:(1)判定命题“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两个角相等”的真假;(2)说出命题的逆命题;(3)判定逆命题的真假。第一个问题是针对A层次学生设计的,而第二三个问题是对B、C层次学生而设计的,目的是要发挥他们思维活跃的优势,通过大胆的猜想和类比,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分层练习
分层练习在数学分层教学中被广泛运用,运用效果明显。但是在习题设置方面,需要教师发挥更大的主动性,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反复试验,长期积累,细心考察,为此要付出更为艰辛的劳动。
数学习题分层是指经过优化设计的作业结构,它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进行分类,目的是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在习题难度分层前,要进行科学的细致的学生能力分层。学生水平分层的难度最大,需要教师细致考察。作业分层根据学生分层的情况匹配每一层学生。还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适当调整个体适应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又结合中学生的特点,如何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对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按照如下方法对学生进行水平分层。
起飞组(C组):这组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基础薄弱,要以基础习题练习为主,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要观察到他们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多给一些正面评语,让他们在习题练习中获得成就感,逐渐培养起兴趣。可给他们布置一些处于教学目标最基础位置的与概念定义等相关的基础内容,让学生脚踏实地地学好每一个知识点,要多鼓励,常督促,让他们看得懂,学得明白。
高飞组(B组):成绩中等的学生,主要以中档习题为主,辅以基础题目,可以适当布置一些稍难的题目给他们,让他们有挫折感,不至于浅尝辄止,从而得到更多的收获。这一部分学生应该抓狠抓牢抓细,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翱翔组(A组):成绩最好,主要以中档题为主,辅以一定量灵活、综合性题目。在完成中档作业的同时,适当地布置一定量的灵活性和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最多每天两至三道。对于这部分学生,作业量不宜太大,要多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自主分析得失,自主查漏补缺,根据自己的特点有的放矢。对这一部分学生应该高要求,松严结合,争取使他们在学习上有一个新的高度。
分层练习的方法不是固定的,应进行动态考察,随时调整学生分层和习题分层。如只要起飞组同学的作业中能够达到高飞组的要求,就可以进入到高飞组。当然,如果翱翔组的学生感到跟上队伍比较吃力,可以和学生商量,将他分到高飞组。学生在如此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的兴趣。
如何做好分层教学 篇9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新城子中学
杨永尚
内容摘要:继续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已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因而能较好地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所以说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注重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策略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决定。数学教学必须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因此,我认为,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一、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上、中、下按3:5:2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C层的难点,与C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A层同学请教;C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A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教师要特别关注C层学生,通过耐心辅导,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多鼓励他们,尽量多提问简单的问题,多找闪光点进行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数学课的兴趣,及时完成作业。
在编排座位时,最好四个人(1个A层、2个B层、1个C层)为一个学习小组,便于讨论、辅导、交流、提高,体现群体中的“优势互补”。注意分组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学习后,由学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变化情况,引入竞争机制,作必要的层次间的升降调整,激励学生上进,最终达到C层逐步解体,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二、做好教材的分析研究和结合学生情况进行教材处理。初中数学教材尽管较系统地叙述初中的数学知识,但其中包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探索推导的过程也不可能全部叙述出来,而学生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都有差异。因此,必须对数学的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对每节数学课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各层次的学生的具体教学目标及具体教学策略,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引导学生去探索、讨论,如何把例题分解和组合,哪些详讲,哪些略讲,如何设计各层次的作业、练习等等。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学生层次化
一堂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能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既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又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多让 A 层和 B 层学生探究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证法,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级力,而对 C 层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加强个别辅导。、教学目标层次化
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教师应在吃透教材、大纲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3、教学过程分层
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将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优待C层的学生,适中的问题回答的机会让给B层学生,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等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再给他们以适当的引导。对B、C层的学生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A层的学生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变更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对A层学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突出教师的导,贵在指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进而向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
4、课堂练习分层
分层练习是分层教学的核心环节,其意义在于强化各层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矫正,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把所理解的知识通过分层练习转化成技能,反馈教学信息,对各层学生进行补偿评价和发展训练,达到逐层落实目标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备课时,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精心设计编排课堂练习,或重组教科书中的练习,或重新选编不同层次的练习,在选编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时,必须遵守基本要求一致,鼓励个体发展的原则。通俗点就是“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在保证基本要求一致的前提下,习题综合与技巧分三个层次。
5、作业分层
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能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又能达到初步巩固知识的目的。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
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选择,题型应由易到难成阶梯形。C组做基础性作业;B组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A组做基础作业和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使得作业的量和难度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苹果”。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
6、测试分层
测试是检验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去量尽世界上的万物,同样我们也不能用同样的要求、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在试题编制中,我们依据教学目标,把测试题可以分基础题和分层题,其中每份测试卷中基础题占80分,层次题各20分,可完成本层次题也可完成高一层次题,若完成高一层的测试,则该部分得分加倍。
7、评价分层
如何做好分层教学 篇10
摘 要:信息技术课具有开放性、可操作性、实用性、灵活性、工具性和内容体系非线性的特点,我依据这些特点,根据新课标对信息技术课的要求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初中信息技术课实施分层教学必要性。同时,从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方法分层、教学环节分层和作业与评价分层五个环节着手,结合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一点心得体会,阐释了分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指出了实施分层教学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个体差异;方法和策略
“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要求我们要充分考虑初中学生起点水平及个性方面的差异,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和自我设计,因地制宜、特色发展,通过课程内容的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为了实现这一基本教学理念,适应《新课标》对信息技术课的新要求,我认为初中信息技术课有必要采取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的概念
分层教学是素质教育实践过程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关注学生良性的可持续性发展,力求在教学上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仔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并充分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将不同的教学对象分成若干个不同的教学层次,并以此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再根据层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辅导方法,最后进行不同层次的测验。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学有所得,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教育教学质量得到大面积的提高。简单地说,分层教学就是把教学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内,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教学目标和要求,使教学要求与学生的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的一种教学活动。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施
2.1学生的分层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为了使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更为合理,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只有做了课前准备工作,教师才能基本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情况,从而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将班级所有的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初级水平、中级水平和高级水平。然后将不同层次内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提倡小组之间的协作学习。教师还应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根据他们在不同时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对分层进行阶段性动态调整,使进步的学生能够进入高一层次的学习。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要给予学生及时恰当的鼓励,使每个层次上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动力,树立继续努力向前的决心。
2.2学习目标、内容和任务的分层
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上的差异,将总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割、细化,制定出适合各层次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教学在有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之后,还应对各层次的学生有相应的要求,使他们在各自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得到充分发展。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们一般将教学目标分为达标、中级和高级三个维度。学习内容包括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它是学习目标的知识载体,学习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内容表现出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在设计学习内容时,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初始能力和水平差异,重点围绕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以及上机操作等方面,为各层次的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另外,在调整教学内容时也要适度,既要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又要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距。
2.3教学方法的分层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动作体系。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中,由于不同的学生对同样的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顾及到每一个学生,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4教学评价的分层
分层评价是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影响学生学习水平的因素,不管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都有一定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使每个层次的学生与各自的标准差距水平大致相同,这样,他们才能在学习上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教师的评价不仅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起到强化或矫正的作用。初中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的应注意的问题
3.1教师应准确划分学生的认知层次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分层次教学中,教师只有清楚地把握了学生的认知层次,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层次划分,才能使施教过程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学生的学习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发生。分层使还应灵活把握,对于进步快的学生,可以根据其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程度,适当的调整原先的层次。
3.2以积极的评价促进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发展
信息技术课的分层教学将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成员评价和教师的评价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他们取得的进步能够提高自信,使其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并有助于下一步教学的开展,以及进行继续分层。分层教学对优等生、中等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制定了不同层次的目标要求,从而促使长者增长、短者补短,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3.3有效的组织小组协作学习
分层教学提倡班级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协作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分组协作要有明确的主题,教师要将每个所要解决的问题清楚的告知学生。协作学习的结果也需要评价,不仅小组内要比较,组与组之间也需要进行比较。另外,中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为了避免协作方向的偏差,教师一定要给予及时的指导。
信息技术课分层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和谐开放的教学环境,它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他们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个性和潜能的充分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但分层教学的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便在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出版社,2001,10:1
生物课堂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篇11
【关键词】生物课程 分层教学 素质教育
在新课改及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下,生物课堂教学有了明显的改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但由于现代教育要求实施分层教学,全面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好生物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就要求我们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对学生的分层教学。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学习逐步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套学习方法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地发挥出指导作用,实现学习高效性。那么,在生物课程中,应该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呢?
一、学生基础的分层
教师要实施分层教育,首先要对学生的基础进行分层。可将学生的基础划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层、中间层、能力层。那么,在将学生划分的时候应该以什么为依据呢?很多教师都是单一的以学生的成绩和分数来划分层次的。这种分层并不合理,且太过简单化。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能作为其中的一个参考标准,教师在将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学习态度、思维特征、性格特征等情况,要通过对学生这些方面的全方位的衡量,将学生合理的分配到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层次。同时,在对学生的分层教学中,还应该注意一点,学生的基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体,他们的思维能力、学习态度和兴趣等方面都在发生变化,因此,教师要随时对其进行调整,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和变化适时的对学生重新分层,通过这种方式,保证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最有利的发展层次。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目标分层教学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依据。因为一切教学计划、教学策略的运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的。在生物教学中,要想有效地开展分层教学模式,首先要从目标开始分层。在我国的教学中,虽然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实行课程的分层教学,但是由于教学目标分层上的不合理,使得分层教育的效果没有得到更大的提高。在教学目标上缺乏有效分层,长期的不合理教学就会让学生处于一个对于生物知识无法及时消化的状态,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在不同的范围之内,教师对待每个学生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细胞结构”时,对于学生的目标分层教学可以按如下方法进行:对于能力层的学生而言,在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用列表的形式区别出动植物的细胞结构;对于基础层的学生而言,就要放低要求,只需要他们能够认清动植物细胞的各个结构就可以;对于中间层的学生而言,可以将教学目标置于两者之间。通过这种目标分层,让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更大限度的发展。
三、问题设置的分层
在生物教学中,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思考,是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动力。但是,在生物分层教学中,对于问题的设置也要实行分层。在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现象,教师在教学中提出的问题多半是为了中间层的学生设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提高生物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在设置问题时考虑到学生不同的需求层次,设置出有梯度的问题,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教学“人的体温调节”时,可以这样来设置问题: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为什么这个体温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人可以保持这个体温范围的恒定吗?人体通过什么来调节体温?在课堂中设置出这种难度层层递进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顾及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都能在生物课堂上积极思考,让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学习能力在思考问题中得到有效发挥。
四、练习的分层
要在生物教学中实现分层教育,对于学生的练习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性”。这里的“层次性”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设置好练习题的难易程度。可以将巩固基础知识的题目放在前面部分,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题目和综合运用综合知识的题目放在后面部分。第二,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练习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作业的难度和数量,实现布置作业的个性化。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题目的难度;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适当减轻题目的难度。例如:对于能力层的学生要求他们除了完成课本习题之外,可以给他们设置一些有关解题和生物竞赛的课外习题,而对于其他学生只要求他们完成课本习题。这样一来,这种层次性的练习设置不仅能够使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同时又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又能让学生的思维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促进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总之,分层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个体差异性而存在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生物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不仅是由于生物学科的基本特征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要在生物课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就要对学生的基础、教学的目标、问题设置、练习等方面都进行有效的分层,这是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杨光英. 分层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及评估[J]. 卫生职业教育,2006(01).
[2]于宏,宋延敏. 初中生物分层教学中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及教学策略[J]. 当代教育科学,2004(06).
【如何做好分层教学】推荐阅读:
如何做好高校教学08-03
如何做好数学课堂教学10-29
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做好化学演示实验论文05-18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做好高中英语教学反思08-27
浅谈如何对做好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09-01
怎样做好数学分层教学05-26
如何做好09-10
如何做好领导10-28
如何做好销售 工作07-02
如何做好客户管控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