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怎么教管理美文(精选8篇)
哈佛怎么教管理美文 篇1
管理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博弈的技巧,是一种决策的智慧,是一种思维的艺术。我们经常认为,那些成功的管理者一定是知道一些一般人不知道的事,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功。其实仔细想一下,他们做的是一些非常简单的事,只不过比别人早想、多想、早走了一步而已。那么这比别人早想、多想、早走的一步,或者说一招,是怎么来的呢?其实,很多教管理的教授自己并没有那一招,但我一直坚信哈佛的教授们有。因为世界500强的企业老总、军方高参、政府高官这些大家所说的精英,他们最擅长做的事恐怕就是管理了,哈佛居然就敢于打他们的主意,让他们拿着学费到哈佛听教授给他们讲管理。
哈佛教管理的第一个秘密是:把教授当教练。大家知道,世界冠军都有自己的教练,教练负责制定训练计划,关键时刻给运动员出谋划策,拿出战胜对手的方案。刘翔的教练孙海平肯定没有刘翔跑得快,那刘翔为什么跟一个比他跑得慢的人学?原因在于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不是一个大脑能够对付得了的,必须找来另一个甚至一些大脑。哈佛的教授们就是在做那些社会精英们的思维教练或者说管理教练。
哈佛教管理的第二个秘密是:把教室当健脑房。刚开始上课时,哈佛教授一条所谓的经验和方法都不讲。不仅不讲,他们还要拿出一个案例反过来问学员该怎么办。学员都很聪明,几乎每个人都给出了不同于别人的方案。但教授还不满意,还在逼问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在健脑房里,每个人都被逼着做思维突破运动,要的就是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现在不管是政府培训还是企业培训,都会有案例分析,很少长篇大论地讲理论。在这样的课上是没有人能睡着觉的。你不仅上课睡不了觉,而且一天到晚都要沉浸于其中不断地想新方案,回到家也别想睡,这就叫魔鬼训练。
我曾在哈佛学过一门课,叫做信息时代的商业竞争。第一天的第一节课老师就在讲如何期末考试。学员们将分成几个小组参加考试。考什么呢?教授说,考试题目你们自己定。这样的课程和考试带给中国学生的最大挑战不是如何想出一个题目,而是找到自己属于哪个小组。我问教授:我是哪个小组的?教授说:我也很想知道你是哪个小组的。其实在我提问时,教授已经给我打了叉,一上来我就丢分了。那我就赶紧找组织吧。有一些小组对我上下打量,他们的原则是,能干的进来,不能干的出去。哪个小组都不接受搭便车的人,所以找小组本身也是一种考试,考察的是一个人能否迅速跟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接下来就是确定题目,只要是一项与商业有关的技术,并且把这项技术变成商业模式就可以了。我们琢磨了半天,大家认为目前互联网和汽车都很流行,但如何把二者弄到一起呢?于是我们就去找教授,教授听了我们的想法后说,挺好,你们去做吧。我们联络了菲亚特、福特等公司,他们说,他们正准备拿出几百万美元经费专门做这样的研究,既然你们也在做,那就一起做吧。后来我们经常跟他们一起交流,得到了一些软件、信息、资料,基本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我们的教授也不懂。最后,教授让我们把小组的商业模式设计方案讲出来,让其他学员以及一些风险投资商来听。要让那些风险投资商听得点头称是才能够得分。如果风险投资商肯给钱,那么这门课的成绩就是优秀。
一个高明的点子,第一个想出来的是天才,第二个想出来的是人才,第三个想出来的是什么?每个人都可以想想。我们不要指望从教授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些高招儿即便是教授第一个想出来的,你是第二个知道的,那么你充其量也只是个人才,何况教授自己有的时候也只是第二个甚至第三个知道的。
咱们这里上课是50个人听一个人讲,哈佛上课是一个人听50个人讲。智慧是互相拷贝和传递的,哈佛把单向授课变成了思路的激发,从寻找问题的答案变成了寻找观察问题的视角。那克敌制胜的关键一招儿不是教授教的,而是被逼出来的。
哈佛怎么教管理 篇2
哈佛教管理的第一个秘密是:把教授当教练。大家知道,世界冠军都有自己的教练,教练负责制定训练计划,关键时刻给运動员出谋划策,拿出战胜对手的方案。刘翔的教练孙海平肯定没有刘翔跑得快,那刘翔为什么跟一个比他跑得慢的人学?原因在于这个世界变化得太快,不是一个大脑能够对付得了的,必须找来另一个甚至一些大脑。哈佛的教授们就是在做那些社会精英们的思维教练或者说管理教练。
哈佛教管理的第二个秘密是:把教室当健脑房。刚开始上课时,哈佛教授一条所谓的经验和方法都不讲。不仅不讲,他们还要拿出一个案例反过来问学员该怎么办。学员都很聪明,几乎每个人都给出了不同于别人的方案。但教授还不满意,还在逼问大家有没有不同的想法。在健脑房里,每个人都被逼着做思维突破运动,要的就是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现在不管是政府培训还是企业培训,都会有案例分析,很少长篇大论地讲理论。在这样的课上是没有人能睡着觉的。你不仅上课睡不了觉,而且一天到晚都要沉浸于其中不断地想新方案,回到家也别想睡,这就叫魔鬼训练。
我曾在哈佛学过一门课,叫做信息时代的商业竞争。第一天的第一节课老师就在讲如何期末考试。学员们将分成几个小组参加考试。考什么呢?教授说,考试题目你们自己定。这样的课程和考试带给中国学生的最大挑战不是如何想出一个题目,而是找到自己属于哪个小组。我问教授:我是哪个小组的?教授说:我也很想知道你是哪个小组的。其实在我提问时,教授已经给我打了叉,一上来我就丢分了。那我就赶紧找组织吧。有一些小组对我上下打量,他们的原则是,能干的进来,不能干的出去。哪个小组都不接受搭便车的人,所以找小组本身也是一种考试,考察的是一个人能否迅速跟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接下来就是确定题目,只要是一项与商业有关的技术,并且把这项技术变成商业模式就可以了。我们琢磨了半天,大家认为目前互联网和汽车都很流行,但如何把二者弄到一起呢?于是我们就去找教授,教授听了我们的想法后说,挺好,你们去做吧。我们联络了菲亚特、福特等公司,他们说,他们正准备拿出几百万美元经费专门做这样的研究,既然你们也在做,那就一起做吧。后来我们经常跟他们一起交流,得到了一些软件、信息、资料,基本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我们的教授也不懂。最后,教授让我们把小组的商业模式设计方案讲出来,让其他学员以及一些风险投资商来听。要让那些风险投资商听得点头称是才能够得分。如果风险投资商肯给钱,那么这门课的成绩就是优秀。
一个高明的点子,第一个想出来的是天才,第二个想出来的是人才,第三个想出来的是什么?每个人都可以想想。我们不要指望从教授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些高招儿即便是教授第一个想出来的,你是第二个知道的,那么你充其量也只是个人才,何况教授自己有的时候也只是第二个甚至第三个知道的。
咱们这里上课是50个人听一个人讲,哈佛上课是一个人听50个人讲。智慧是互相拷贝和传递的,哈佛把单向授课变成了思路的激发,从寻找问题的答案变成了寻找观察问题的视角。那克敌制胜的关键一招儿不是教授教的,而是被逼出来的。
(晓雨摘自《领导文萃》)
哈佛大学的学业成功建议美文 篇3
进哈佛大学是许多国家留学生的最高追求。但对许多人来说,问题不是他想读哪所大学,而是他能在大学里学到什么和怎样获得最好的大学生活。为什么有些学生在哈佛的经历很成功,而有些学生却平平淡淡?
哈佛教育学院的院长杰姆斯就这个问题开始研究,希望从中找到答案。特别是每个学生怎样必备并经实践检验有效的策略,实现学业、生活双赢,早日踏上成功之路。在长达三个月的研究中,杰姆斯及其同事先后采访了名哈佛学生,同时与50名专家和教授进行了探讨,就“业余时间干什么”“哈佛的教学质量如何”“有何建议”,及他们本人的情况,如所在的学院、个人选择、学业成绩、将来希望从事什么职业以及大学生活是否快乐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目的是确定哪种因素最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并给他们带来学业成功的大学生活。
杰姆斯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可以有很多方法来提升他们的大学经历。”杰姆斯将研究结果写成了一份报告《成就你最棒的哈佛学业》,为学生们如何在哈佛获得学业成功提供“杰姆斯建议”:
1。列出一个最佳时间表
在接受杰姆斯采访的哈佛学生中,那些学习成绩优秀和成绩差的学生之间有个最大的区别:成绩优秀的学生将时间挂在嘴边,而成绩差的学生却从来不说这个词。一些学生说,当他们在大学里沿用高中时代“在自习室里学习25分钟、运动后学习35分钟、饭后再学习45分钟”的时间安排时,成绩就总上不去。当他们采取连续学习几个小时的办法后,学习成绩和对课程的理解力都提高了。
杰姆斯建议: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的学生可以自己做试验,列出一个最佳的时间安排表。
2。开展学业咨询
哈佛的学业咨询,是指由专业的学业辅导咨询师为学生提供的一对一咨询辅导。哈佛学生可以通过免费预约,与咨询师一对一进行面谈,而学习咨询处则主要负责提供良好的咨询等待环境。
杰姆斯建议:在预约之前,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咨询处网站对咨询师的教育背景、学术兴趣以及个人背景进行了解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咨询师。
3。课堂笔记训练有素
杰姆斯的研究证明,学生记得越多越好,成绩提高得越快,没有什么方法能比记大量课堂笔记更能提高学生成绩的了。如果学生能在最后两年里一直坚持记笔记的习惯,当大学生活结束、该写毕业论文时,训练有素的你就会觉得那是小菜一碟。
杰姆斯建议:学生上课时应该带上许多小卡片,而不是一两张大纸做课堂笔记。一个星期有9~12个小时,也就是只要有40%的上课时间做笔记,你的学习成绩就会大大提高。
4。一起写作业很有帮助
一般情况下,学生们都是单独完成作业的,这对写作业很少有帮助。当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作业后,如果和4~6个同学一起讨论结果,哪怕一个星期只有一次这样的讨论,都能提高他们理解问题的能力,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杰姆斯建议: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很重要,但关键是要有一种好的方法,使他能理解作业中所有的问题。这种方法就是一起写作业,特别是一起写作业中的讨论尤其对科学系的学生很有帮助,因为科学是一门更加独立和复杂的课程。
5。混合选课收获多
在哈佛校园里,许多学生为了拿到学位,选修了大量课程,但他们的收获却不多。这些学生通常这样选课:大一学必修课,大二学主修课,大三学主修课中的高级必修课,最后一年则选择一些兴趣课,就像饭后的甜点似的.。当然,如果能在小班(少于15个人)里上课,学生被教师指导的机会较多,学习成绩提高得也会更快。但问题是,大部分学生不可能进入小班;而且大一的基础课涉及范围太广,他们来不及咀嚼消化,到大二年级学主修课时又觉得很枯燥,待到高年级选读的兴趣课比较刺激时,他们才后悔为什么当初不多选读兴趣课,如日语、历史、统计等。
杰姆斯建议:大学生活真正成功的学生,就是从一年级便开始混合选课,既学必修课,又选主修课和兴趣课,就像一个人去购物,不仅买生活必需品。也买其他的东西。这样,几种课程互相调剂,学生学习起来才有兴致,也更专心。相反,每一学年单调地学一种课程的学生,通常都觉得学习乏味,心里不痛快。
6。开设学业团队工作坊
哈佛大学的学习咨询处除针对个人的一对一辅导之外,也负責组织专题讨论工作坊和开设学习技能课程等面向群体的辅导。学业相关的工作坊由一位咨询师主持,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时间通常为每周两小时,持续数周。
杰姆斯建议:在学业团队工作坊中,要善于探讨内容包括创造力、多元化背景、如何最大化学习效果、消除拖延症、提升课堂发言表现等话题,对这些内容广泛的探讨有利于在哈佛取得好成绩。
7。和老师接触受益匪浅
那些接受采访并过着愉快大学生活的哈佛学生,通常向教师请教的问题不是“为什么我总是考不出好成绩”,而是“我的这篇论文哪一段论述不充分”。还有,遇到学术问题不要逃避。为杰姆斯工作的研究人员在对40个碰到学业难题的新生做的试验表明,主动请教老师的20个学生的成绩提高了,而另外不找老师帮助的20个学生则成绩差,且心情沮丧、不快乐。
杰姆斯建议:作为学生,在每个新学期的开始时都应该主动和老师接触,互相了解。这种接触将会使你受益匪浅,想想吧,当你结束4年的大学生活、准备求职或考研究生时,会有至少8名教授为你写推荐信。更重要的是,和教师的这种良好关系会让你感到自己受重视,被关心。
8。积极参加培训课程
哈佛大学培训课程目前主要是以阅读和学习策略为主,通常在假期举办,持续两周,由主讲老师进行系统教学和训练。
杰姆斯建议:要积极参加有关培训课程,特别是阅读及学习策略培训课程主要包括阅读前的浏览训练、带有问题的阅读训练、选择性阅读训练等,课程不仅有理论讲授,还有固定的实践环节。
9。重视“窗外生活”
多数大学生在大学里都有内心痛苦挣扎的时候,因为他们远离家人和原来的朋友,感到孤独无助。但如果他们经常参加社交活动或校园文娱组织,即使对毕业后是找工作还是读研究生很茫然,他们仍然会快乐。相反,那些内心孤独,却又不愿与人交往、不参加社会活动的学生,不仅心情压抑,而且学习成绩也会下降。
教孩子学会尊重对手美文 篇4
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兴高采烈地带给我们一个好消息:手工制作第一轮比赛,他赢了一位最重要的对手徐营小朋友,获得参加晋级赛的资格,而徐营小朋友只能通过复活赛晋级了。
那个叫徐营的小朋友,与儿子同在一个兴趣班学习手工制作,也是做手工的高手。同样的爱好和技能,让儿子和徐营成为要好的朋友。虽然在第一轮比赛中败给了儿子,但徐营肯定能在复活赛中获得晋级机会,因为他的实力我是知道的,并不弱。
仅过了一天,儿子比赛获胜的.高兴劲儿就忽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烦恼。他愁眉苦脸地对我说:“爸爸,徐营不跟我玩了。”
哟,这是赢得了比赛、失去了朋友呀!这里面肯定有故事。我大约能猜得到原因。于是我问儿子:“你在幼儿园里是不是取笑徐营了?”
一语中的,儿子有些羞愧,低下头小声说:“他做了一个五角星,我说不好,就给扔掉了。”
听听,儿子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嘲笑对手,当然会失去朋友。
其实,我在此之前就发现儿子有不尊重对手的毛病——
一天,儿子和一群小朋友堆沙子,比赛看谁堆得最高。儿子获胜之后,有些飘了,说自己是那片沙堆的主人,他让谁在那儿玩谁才能在那儿玩。因为不尊重对手,儿子当天就失去一位朋友——被儿子“开除”的那位小朋友明明,当天就跟他记了“仇”,我在大院里遇见他,邀他到我家玩,他一口回绝:“不去!”在那之前,他是经常到我家找我儿子玩的。
竞争无处不在,比赛时时都有,儿子身边的那些要好的朋友,其实都是潜在的对手。如果每一次比賽都要失去一位朋友,那对他的成长有害无益。
看来我得亲自出马。这天,我陪儿子看电视,体育频道正在播排球比赛。队员出场,相互握手。我借机问儿子:“他们要比赛了,为什么还要握手呢?”
儿子说:“比赛之前都要这样握手。”
噢,他知道比赛的规矩。比赛结束,红队胜,蓝队输,两队隔着球网再次握手,然后退场。我又问儿子:“红队胜了,为什么还要与蓝队握手呢?”
儿子答:“胜了也得跟人家握手,要谦虚,不能霸道。”
这可是儿子自己的回答,十分准确。我趁机追问:“红队如果不谦虚,霸道地拒绝与蓝队握手,可以吗?”儿子说:“不行,那样观众会笑话的。”
看来,道理他都懂,我只要引导他就好了。
在手工循环比赛中,儿子一路过关斩将。而徐营也不出我的所料,与儿子在总决赛相遇。
比赛开始,家长们都来观摩。
他们从两个方向进场,儿子大大方方地走到徐营面前,伸出手。徐营怔了一下,也伸出手与儿子相握。两位对手的握手情景,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大家热情鼓掌。
比赛结束,儿子获胜,站在舞台中央,他向徐营张开双臂;徐营被感染,也张开双臂,两位对手热情拥抱,那场景再次感动了观众,掌声依旧如潮。
一次握手,一次拥抱,在激烈的比赛中,儿子表现得很谦虚,很尊重对手,在赢得比赛的同时又赢回了与徐营的珍贵友谊。现在,他们又亲密无间了。
其实这都是我引导的结果。
我与儿子一起看完那场排球比赛后,专门探讨了尊重的价值,让儿子认识到了自己的过失,然后我与他在家里多次演练与徐营比赛时的场景。所以儿子入场时,才会大方自然地与徐营握手、拥抱。
在演练的过程中,儿子曾经问我:“爸爸,如果我要是在比赛里输掉了,那还能拥抱徐营吗?”
我说:“当然能呀,因为无论输赢,对手都需要尊重。如果是你输了,也要主动拥抱徐营,同样是尊重。”
历史小论文怎么教怎么写? 篇5
1、立论的科学性
所谓立论的科学性就是作者的观点和搜集的资料信息要有理论根据和事实依据。即作者的观点要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讲述的史实要有依据或明确的出处,不可以想当然,更不应该凭空臆造。只有这样的立论才有价值。
2、立论的前卫性
立论的前卫性就是超前意识。立论要新,就是要写没有人写过或很少有人写过的题材。这就要求学生对近几年的学术动态应该有大致的了解,以免撞车,还有人云亦云之嫌。
3、立论的指导性
立论的指导性又称立论的实用性。论文出来是给别人看的,作品要能给读者以启迪,对读者有所帮助、有所鼓舞、有所收获。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就是论文的价值。如果有人反其道而行之,去歌颂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或者为反面人物歌功颂德,这类文章即使写得再好,也是不可取的。
二、命题论文的中心论点决定以后,给论文定一个新颖、明确、有吸引力的题目,用来表达文章主题是十分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论文的命题比论文写作更难。
1、题目要新
在重视科学性的前提下,论文命题要新,要有创意,切忌平淡无奇,要力争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
2、题目要奇
命题要奇,不是指搞文字游戏或故弄玄虚,而是要用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为自己的论文命题,以达到文章能引人入胜的.效果。
3、题目要小
历史论文题,宜小不宜大。特别是刚刚学习写作的中学生更是不要选大题目,选大题目的结果不是大而空,就是大而乱。想把文章写得面面俱到,却往往因为自身能力和水平限制会一面都不到。
三、布局
1、开头、结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论文开头十分重要,第一段应该力求开门见山,直接接触主题,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赞成什么,反对什么。最好还要有点悬念,引起读者的注意和追求。结尾要提纲挈领,发人深思,余味无穷。所以有些有经验的作者在论文的开头和结尾上是很下功夫的。
2、编写提纲
论文写作提纲是文章的设计方案。首先提出论点(包括总论点和分论点),然后提出论据。论据包括历史史实、名人名家论述。最后是明确的结论。至于有几个分论点,引用哪些论据,先写什么,后写什么,一般视作者自身习惯而定。如果有必要,或文章篇幅较长,也可以加上小标题,以求取得一目了然的效果。
四、定稿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包括起草、修改、定稿三个步骤。
语文课我们教什么?怎么教? 篇6
——有感于读于永正老师的课堂实录 郑州航空港区遵大路小学
刘喜敏
四年前的秋天,在徐州有幸聆听于永正老师的《我和祖父的园子》。这学期,我们大家都在读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读完于老师的《课堂教学实录》(阅读教学卷),再次翻开几年前聆听于老师执教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的听课记录。我就一直在思考:语文课我们教什么?怎么教?
从于永正老师的这篇课例说起: 导入
1.跟随老师书空课题
2.喜欢老师写的字吗?哪写的好?学生评价。3.教师自评:认真。为了让人看懂,看明白。4.齐读课题,祖父的园子(“的 ”强调 轻声)新授
1.预习反馈。读了几遍课文?
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逐个出示生词:倭瓜、谎花(什么是倭瓜?解释。谎花?)3.学习生字,大屏幕出示:蝴、帽、瞎、铲、韭、穗、抛(1)2分钟看哪个字你不会数空。(基于学情,会的不教)(2)听写(学生推荐学生黑板上默写)(基于课标)(3)师生共同评价
(4)全体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帽、抛”各两遍。
4.请同学们再次走进祖父的园子,默读课文,注意用眼睛看,你看到了什么?拿起笔把你看到的画出来。开始!
5.反馈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能用粉笔写到黑板上与大家分享吗?
(蜻蜓 蝴蝶 峰子 蚂蚱 韭菜 狗尾草 谷子 玉米 小白菜 虫子 小鸟 祖父 “我” 铲地 浇水 拔草 种小白菜 下种)
6.能概括一下都有什么?有动物、植物、人。把这三个词连起来说成一句话。(走进祖父的园子,我看到了植物、动物、人和他们做的事。)
7.请同学们再次走进祖父的园子,用心看,你看到了什么?用心看到的应该是文字背后的东西,用笔做个记号,可以写下来,一个词或一句话都可以。
生板书:疼爱 宽容 宠爱 天真 调皮 快乐 帮倒忙 自由自在 8.哪件童年趣事写的最具体?快速找出。(铲地)自由读读。9.找生朗读,与师比赛,学会当评委。师评价生:正确流利,吐字清晰 生评价师:老师哪值得你学习?
生自由朗读,集中老师以及上台朗读的同学的优点。10.师生配合表演对话。师演祖父,生演孙女。
6、再读这件事,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能看出祖父对“我”的宠爱。“拔”,一个拔字告诉我们什么?祖父看见我铲掉庄稼,不但不生气,反而“哈哈大笑”,“慢慢地”,除了细节,还有哪些话能感受到祖父的慈祥、和蔼。
11.你从小到大,一定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请你用笔写下来,可以是三五行,但是一定要有趣。(1)关注细节(2)关注语言
13.写好自己朗读三遍。
14.学生推荐作文写得好的上台读。
15.老师出示自己的下水文。强调:写对话要分段写,这样更加体现当时的场景。基于于老师的这节课我们来看,语文教什么,怎么教?
一、语文是一门什么课程,学语文的目的是什么? 课标中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是“中心句”,“运用”则是这句话的关键词。这个运用就包括我们语文课堂上的(听说读写)。什么事运用呢?简而言之:学语言、用语言。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朗读,多读。
学语言——识字、写字、读书(包括朗读、背诵)。通过读、背学习语言。用语言——会说,会写,包括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
把这些归纳浓缩成三个词就是:写好字 读好书 作好文。这三个关键词,看似简单和普通,但是,如果我们用心研读过课标之后会发现,这就是通俗地对课标精髓的理解。在这有一点是要强调的,“语感”,语感主要来自于读,尤其是朗读,还来自于听、说和写。反过来,好的语感又促进理解和表达。
二、这一课,于老师教了什么?
1.识字、写字。课标中对于小学各个阶段识字写字的要求,紧扣年段目标。
2.教学生读书,课文长,抓重点读,停顿,语气,对话,由表及里地读,有感情的读。3.教学生说话,思而后答。4.教学生写作。
三、于老师是怎样教的?
1.努力体现对对话教学的理念。
2.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老师要“放松”,要让学生“轻松”,如果课堂上少了和谐、轻松的氛围,教学效率就会大打折扣。于老师从教一生的深切感悟:善待学生比处理教材更重要。
有机会听过于老师的课,于老师的课堂轻松、和谐、自然,不做作,不虚伪,一切基于学生的学情,是真正的拿一篇篇课文来教语文。于老师这节课只要有机会就给学生写字、练字、评价的机会,告诉学生怎样写字、怎样写好字,培养了学生写字的能力;第二个是读。实实在在的读,抓住重点的去读。把自己投入到课文的角色中去读,去感悟,把感悟到的进行对话表演,这就是由表及里的读;第三个是写,教学生能够仿照作者,以对话的形式来写一件自己的童年趣事。同学们写完之后,大家相互推荐找学生来朗读展示,于老师再将自己的下水文与孩子们一起分享。
一节课,就在这样轻松的状态下结束了,没有拖沓、啰嗦的文本分析,但是照样孩子们感受到了童年的作者在这样的园子里是快乐的、无忧的、祖父是慈祥的、疼爱小孙女的……同时,学生在这节课上的收获远远不止这篇课文的内容这么简单,而是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不就是在真正的教语文吗?于老师这节课上了130分钟,中间下课休息了10分钟,一下午的时间,我坐的是腰酸背疼,我想孩子们也是。可出人意料的是在于老师这节课下课的时候,竟有很多孩子说“老师,老师再给我们上一会吧!”这句话带给我不小的震撼。大师就是大师,可是感慨的背后也告诉我们告别文本分析的课文,孩子们是喜欢的,试想,喜欢你这个老师,喜欢你的课堂,孩子们会不喜欢语文吗?那我们的上级领导关心的成绩、家长们关心、我们自己也很关心的是成绩还是问题吗?
于老师的课堂给了我们很深的启示,我们虽不是大师,但我想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想朝着大师级的目标前进、努力。读了于老师的书,更是听了于老师的课,我就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语文课教什么?怎么教?”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说,中国从进行课程改革以来,改来改去,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以至于现在我们的语文老师不会上课了,不敢让人听课了。其实语文课,不是简单地教课文,而是以课文为例来教语文,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课程结构方面:阅读与表达严重失衡。内容:随意、无序、经验化。形态:基于教师主观经验的文本分析…… 作为语文老师要增强语文课程意识,课文只是例子,以课文教语文,指导学生运用语言。语文是什么?也就是学科的性质、本质是什么?是什么,是使其产生的那个东西。语文的本质就是语言文字的使用。在使用语言中才产生了语文,产生了语文的多种形式。语文教什么?在理解了语文是什么的基础上,很容易知道语文就是教授语言的使用,使用语言表达所思、所想、所欲。所以语文是表达之所在。牢牢抓住体验文本的语言,师生共读、交流,从而表达对文本语言的体验。语文课上,语文教师要一心一意的练语感、抓文本、教语言。
怎么教?语文课堂上要有明确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围绕本体性内容开展教学,能清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现在我们的教学设计从来都是以我们老师自己的想法和教学过程顺当不顺当为根本,而不是从学生的学情和实际需要出发,你知道你的孩子想要的是什么吗?他期待这节语文课能够学到什么,你了解吗?所以一切的教学设计更应该基于学生的学情,学生会的我不教,学生不会的我怎么教。其实怎么教是个很难的问题,语文学科,教育定法,但是相信你只要明白了一点,我们要用课文来教语文,有这个理念,我们再一起去探索怎么教的问题。
从教至今,我是不间断地学习,越学习,越发现我们的差距很大;差距大,说明能够提升的空间就很大。那次,北京光明小学的特级教师武琼作完课,告诉我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要做到四点:1.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吃准发展目标。2.研读各册语文教材,把握知识要点。3.研读学生学习需求,找准教学起点。4.研究课堂教学设计,突出重点难点。
情感的美文怎么写 篇7
小时候我长在农村,在生我养我的那个小山村,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乳名,什么狗仔、二猫、酸枣、芹菜,抑或石蛋、土豆、矮子、小草什么的,更多时候喜欢拿名字中的一个字重叠着叫,男孩子喜欢叫军军、兵兵、亮亮、胖胖,女孩子更多的时候叫丫头,只要喊起来顺。父母随便指派一个,便成了孩子的代号。据说,名儿越贱,孩子就越能消灾避祸,带猫带狗一样好带。
我的名字是两个地名的组合,当时我的父亲在新田县,母亲在东安县,父母便给我取了一个较为拗口的名字叫“东新”,为了与弟弟的名字“东明”相区别,我的乳名就叫“东东”,弟弟呢自然就叫“明明”了。
“东东”这个乳名说土不土,说雅不雅,它一直伴着我在故乡的田边地角生长,伴我在村里的小学读书习字,从小学、初中直到高中。每每听到家乡父老乡亲亲切地叫我“东东”时,便会平生出几分亲切来。后来上大学了,没有人叫我乳名了,从此我与“东东”逐渐陌生起来,只是偶尔收到父亲的信,称我一声“东东”,才知我还有这样一个清晰的名字,禁不住心头一阵暖热,眼睛一片潮湿。久违的乳名唤起我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深情眷恋,使我无比想念我儿时的伙伴和家乡父老,让我追忆在炊烟袅袅的故乡度过的那一段欢乐明净的岁月。父亲的信虽然简短,但那亲亲的乳名叫一声就足以让我泪流满面。
后来参加了工作,混迹于社会和生活,每天面对灯红酒绿,追逐虚伪和奉承,今天这个部长、明天某个局长,后天又是某某科长,逐渐迷失了自己,我也多了几分矫情和伪装,感觉上就如同装在套子里的人。我极想回归到一种自然的心境里去,在一声声乳名的呼唤中,暂时逃避如烟的红尘和喧嚣的俗事。
在城里常遇见与我儿时一块长大的伙伴石头,他现在是坐拥千万某公司的老总,叱咤风云,呼风唤雨,手下数百上千员工,什么大款、老板、委员、总裁、董事长的头衔一大摞,每每相遇,他必邀我喝几杯,我从不称呼他的职务,一如儿时叫他石头,而他每次喝了几大杯后总是粗言粗语地吼道:“日她娘的,我就是喜欢你小子叫我石头,听起来怪亲切的,就像见到我娘老子一样。”而他每次都喝得涕泪直流,醉在自己的乳名中。
写景文章怎么教 篇8
设计理念:
本文是略读课文,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充分渗透学习方法,以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充分读悟,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动口、动脑、动手,尝试合作交流,为下阶段独立自主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一、以“想像画面”的学习方法贯穿学习过程
《牧场之国》是一篇写景文章,作者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写景文章怎么读?通过语言文字想像画面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真正地感受文字所表达的美。课始导读引出读书方法:引领学生读“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抓住词语想像画面,掌握方法。课中两读运用方法:初步阅读整体感悟走进牧场之国,学生在与文本亲密接触中感受文本和谐之美,文本中如诗般的文字跃动在学生眼前,由学生去捕捉画面;深入阅读个性品读欣赏异国风情,课堂中极力创造自由阅读的氛围,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阅读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选择的内容,有自己读书思考的过程,有自己运用方法后的阅读成果――通过品味语言文字看到动人的风景,甚至听到悦耳的声音。
二、以“自主与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创设自由阅读的氛围,更要倡导自主阅读的方式,这样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才能真正地读,才会积极地思考,才有学习的质量。在一堂课里分成几个环节安排几项学习任务,最重要的是每一个任务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本文的学习中学生要在每一次学习中都会看到画面,从全文、段落、句子、词语中分别看到不同的风景得到美的享受。读书过后相互交流是可以深化学习效果的,养成与同伴交流学习所思所得的习惯也是有利于学生更好得发展的。在初步阅读后作全班交流,以梳理学生的学习所得,使学生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感受和文章脉络;在深入阅读后先有一个小组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表达和展示的机会,再作全班交流,由部分学生为全班作引领,打破文本叙述顺序作“跳跃式”阅读交流,同时训练有感情地朗读,充分体验文本所表达的情感。
三、以“反复咏叹”的学习情感增强学习趣味
当我们面对美丽的风景,便情趣盎然、流连忘返,“牧场之国”就是一道最美的风景,在本文的学习中,运用作者的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加上读者的感受“好一个牧场之国!”,在课堂里师生反复咏叹,层层深入,升华情感,语文的人文性在这里得到体现,关注学生的情感,让课堂尽可能的生机盎然。
文本分析:
1、本文是略读课文,阅读提示提出阅读要求。
2、这是一篇写景文章,文中描写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展现了一幅自然动物人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从时间上看文中有两幅图――白天,家禽家畜的自由王国图;傍晚,宁静的牧场图。从自然段看有四幅图――花牛的家园、骏马的王国、家禽家畜的天堂、晚霞满天动物歇息的牧场。
3、文章语言生动,采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句式优美,意境开阔,适合学生朗读和语言积累。
4、本文所描绘的是异国风情,适合引导学生课外查找资料处理信息,使学习更加丰富。文后有资料袋,有助学生学习。
学生分析:
四下年级学生对于略读课文已较为熟悉,他们已能够运用一定的学习方法、方式开展自主学习,也养成了读后相互交流、展示的习惯。查找学习资料,进行信息处理也不再陌生,能在教师的布置下开展学习活动。写景文章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一定的篇幅,大多数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自觉进行语言积累,会选择欣赏的句段品读体会、摘录背诵。尝试过“通过语言文字想像画面”的学习方法,但是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整体感悟画面,大多数学生没有这样的综合概括的能力。
学习目标:
1、自主朗读,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边读书边想像画面,感受荷兰牧场的风光美,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体会动物与人、环境和谐统一的美好意境。
3、个性化阅读,感悟文章语言的生动性,积累语言。
学习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关于荷兰风景的资料,进行信息处理,能作概括性介绍。教师准备幻灯片、学生课堂学习卡、拓展性学习资料。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走进牧场之国
1、揭题,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
2、读课文开头,读出重点,抓住“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想像画面,掌握学习方法。(板书:读文想像画面)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牧场之美
1、明确读书要求:先朗读,正音,读通读顺;再默读,边读边想像画面。
2、学生学习,教师个别指导。
3、组织交流:说说画面,学生板书
4、小结:牧场之国如诗如画,难怪作者四次发出感叹――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三、深入阅读,欣赏感叹牧场之美
1、走进白天的牧场,选择其中的一幅画面细细欣赏,品昧语言想像画面。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个别引领。
3、四人小组交流:每人在组内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欣赏的句子,交流想像到的画面。
4、组织全班交流:打破文本叙述顺序作“跳跃式”阅读交流,结合多形式、有感情朗读;补充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好一个牧场之国!”,回环朗读。
5、领略牧场夜晚之美,再次感叹。
四、作业
1、拓展阅读,用“读文想像画面”的读书方法领略《威尼斯之夜》独特的美,和同学交流读书收获。
2、在学习卡上用钢笔摘录最喜欢的段落,并写出自己想像到的画面,在班中展示。
板书预设:
牧场之国
读文想像画面
(学生板书)
略读教学过程更粗放
1. 设计开放的阅读交流话题。2.设计自主(合作)学习单
《牧场之国》是写景抒情散文,描写了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洋溢着宁静悠闲的情趣。
写景的文章还有一个作用,让学生发现生活中、身边的风景,即“以读引写”,让学生也写一篇写景的文章。但是,不要研究写法。学生在充分地感受了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之后,再带着情感来观照自己记忆中触动过自己的风景,自然而然表达出来,就是好文章。真正的好文章,是不要教的。
写景类的文章,作者多是运用诗意的文笔描绘出一幅幅如画的景致。因此课前导入的设计应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挂图等手段,为学生展示一幅幅与文本相关的风景图画,并配以悦耳的音乐,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初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唤起学生进一步感受的欲望,为下一步深入文本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附:《索溪峪的“野”》教学设计:
一、直观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演示张家界风光,为索溪峪的景色配以悦耳的音乐与适当的解说词。
2、出示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整体感知,抓住特点:
1、自由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边读边思考:索溪峪的风景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儿了解到的?你还提出什么问题?
2、交流:(1)部分字词的音、形、义。
(2)索溪峪的特点:野——野性的、天然的美。
(3)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
三、默读批划,深入体会:
你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索溪峪的“野”?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默读课文,抓住自己喜欢的关键句段深入体会。
1、学生默读批划,老师随机指导。
2、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为重点,体会其中的内容以及写法,并选择喜欢的方式向全班同学汇报。
四、全班交流,品读评析:
1、首先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分四个方面即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来具体描写索溪峪的“野”。
2、鼓励学生采用小组汇报的方式进行全班交流。
如:“山野”部分,可以采用了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来汇报:文中山的野性美是从三个方面来描写的:“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可以安排组内男生朗读“惊险的美”,全组同学一起朗读“磅礴的美”,请女生朗读“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将三种不同的美表现得恰如其分,充分展示了各自不同的感受。
3、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有感情的朗读,边读边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入情入境,重点部分还可以配以优美的音乐和画面,让学生用心灵去倾听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4、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倾听、补充纠正的情况,及时给予恰当的点拨。
五、回归整体,梳理写法: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结合刚刚小组学习和全班的讨论交流,边读边想想自己在本课的学习中,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收获?
2、引导学生梳理出这样几种表达方法:
(1)、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感受;
(2)、在布局谋篇上,采用了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
(3)、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4)、抓住景物的特点;
(5)采用对比手法等等。
六、读写结合,拓展练笔:
(1)、模仿本文“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描写大连的一处美景,注意抓住特点。如:大连的海:晴天时,阴天时,雨天时;或者春,夏,秋,冬四季的海。
(2)、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描写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如:大连的广场,大连的夜,大连的绿……
(3)、摘抄文中你认为最美的一段话,在后面写出它的表达方法及其好处。
写景类文章的教学模式
写景类的文章一般具有这些特点: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丰富的修辞或对比等表现手法,为我们展现一幅幅栩栩如生、令人陶醉的画面,充分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独特感受。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这类文章的时候,可以采用一个相似的教学模式。所谓相似,是因为虽然同属于写景一类,但文章总是各不相同,因此在各个教学环节,尤其是细节的处理上,一定要因文而异,适当调整。同时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等其它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绝不能千篇一律。
教师活动特征:直观导入,激发兴趣——整体感知,抓住特点——默读批划,深入体会——全班交流,品读评析——回归整体,梳理写法——读写结合,拓展练笔
学生活动特征:初步领略,直观感知——自由朗读,整体把握——默读体会,小组交流——品读交流,入情入境——回归整体,梳理写法——巩固练笔,内化提升
认知动态过程:初步感知——整体把握——默读理解——交流体会——梳理写法——巩固内化
从“三美”着手教写景类文章
今天我们坐到一起,是针对五年级写景类课文的教学的一个探讨,如何教好这一类课文。我在之前的整理中发现这类文章早五年级两册教材中相对集中在两个单元中它们是《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莫高窟》《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当然,还有一些零散在其它单元,教学侧重不一的如宋词《村居》课文《灰椋鸟》等。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过:“美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的美,理解人与人的相互关系的美,在于以艺术的眼光来认识周围现实,也在于培养艺术上的美的创造力。”
看来,审美教育,是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教学中应将审美教育当做一项十分重要的培养目标。
我们今天说要交流的写景文章属于散文类,散文的特点就是处处给人以美的熏陶,正好将美育融入写景类课文的教学之中。散文的美主要表现在:结构之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
接下来,我就结合我们五年级教材中的写景课文说一说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主题《从“三美”着手教写景类文章》
一、结构之美
形散而神聚,是散文结构美的集中体现。也是散文结构美的神韵。
说起神韵,我们就会想起被誉为心灵窗口的眼睛。人之风采,全在眼神;文之韵味,全在“文眼”。散文教学要抓结构美的特点,就需抓“文眼”。抓住文眼,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脉络,清晰教学的重点。理顺我们的教学思路。
今天两位老师执教的《黄果树瀑布》,它的文眼就是开篇第一段“黄果树瀑布,真是大自然的杰作!”围绕杰作两字,作者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对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将所闻、所见、所感一一留驻笔端,最后用“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来结尾。此时沉醉的就是黄果树瀑布这一大自然的杰作。如此首尾呼应,结构井然。这一设计,将有血有肉、有首有尾的天赐神物——黄果树瀑布活脱脱展现在大家的眼前,让人过目不忘。
散文文眼虽不固定在某段某处,但是它总在每一处静静地摆着,我们五年级的几篇写景类散文的文眼还是很清楚的。多是在文章第一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
《莫高窟》: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秦兵马俑》:文首: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文尾: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音乐之都维也纳》:文首: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写景类课文的结构之美还表现在语言形式和内容结构都会呈现出有因有果,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如《黄果树瀑布》一文先写“听到瀑布声”,接着是“看到瀑布”,最后是“临潭感悟”,景中暗藏着记叙的线索——“我”去欣赏黄果树瀑布的经过。再如同一单元的《秦兵马俑》一文的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依据,也是理清层次结构的标尺。有些老师认为写景文章很难教,感觉这类文章太美了,以至于每一句话,每一个地方都不能抛弃,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我想这个时候,教者就应该静下心来,试着领略文章的结构之美,从文眼着手,理清内容的逻辑关系。自然,教学思路就不难缕清了。
如果教师只是抓住某些词句和段落反复推敲,随意发挥,远离文本的表达脉络,进行“走四方”式的课堂教学,“东一榔头西一锤”,整个课堂支离破碎,不仅不能给学生以整体美的感受,更不能给学生今后对景物的描写以指导。
二、语言之美
语文课,它的本质属性是学习如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特定的内容和情感。离开了语言文字的学习,语文课就不称其为语文课。因此,阅读教学始终应该把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放在首要位置,学习写景文也不例外。
写景文的景与情,均属课文内容这个范畴。教材中的写景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散文。从教学价值来说,值得学生领悟的是作者用优美的语言并通过它来传递的优美的景物和优美的情感。
我们教师在教学写景类文章时经常碰到这样问题,当我们在课堂上让学生谈谈对文章所描述的美景的感受,多数学生只会一说上“我觉得真美啊!”至于怎么个美法,就无从着落了,这种情况在学生的习作中也是屡见不鲜。
这主要是学生对语言之美的欣赏能力不够。
在教学写景类散文时,我们就要注重对学生语言之美进行培训指导。
比如在《黄果树瀑布》这篇文章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其中以比喻句为最多。“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
对于这些优美的句子,我们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本体、喻体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将句子的比喻成分去掉,让学生将两种句子进行比较,有什么区别?那一种好?好在哪里?这样学生对语言美的品尝就有了深度。对语言美的品味也能达到“知其美,又知其所以美”的境界。
再如《秦兵马俑》一文中,每个俑因为身份职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穿着、神态与动作特征。文中“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惟妙惟肖”“ 南征北战”“所向披靡”“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绝无仅有”等大量准确生动的成语,在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积累并指导运用。
《黄山奇松》要领略松树的“奇”,我们就不能够放跑“遒劲”“饱经风霜”“郁郁苍苍” “枝干蟠曲、千姿百态、神奇秀美”等词语的表现力。
而对语言之美的感受,我们应坚持“读”占鳌头,要多读多悟,甚至熟读成诵。今天两位老师……
三、意境之美 意境,是抒情文学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作者把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所创造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作品的客观景物与作者的主观感情二者的完美统一。古人有“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说,现代人常把意境称为“情景交融”。
散文中的“意”是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必须有所寄托,或借景以抒情,或托物以言志,或因事以明理。这可寄托的景、物、事就是“境”。意境即作者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产生与作者相似的感受,引起心灵的共鸣。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名句能在学生的心中扎下根,那是因为作者所勾画的登高极目所见的壮阔景象,使人产生了胸臆顿开的意境。那是由于他们受到要想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以最大的努力,去攀登更高的境界这一道理。其意远在诗外。
所以对意境之美的感受是教学的重点。
有人说:“意境,是形象思维派生的奇葩。在教学中对文章意境开掘的深度,决定着所确立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认识的高度。”
这就注定对意境之美的感受是教学的一个难点。
《黄果树瀑布》无论是远看还是近观,都向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动态的诗画美;《秦兵马俑》传递的是恢宏的气势和士兵的神武之美。《音乐之都维也纳》又渲染了音乐时刻回响耳畔的意境。
怎样来感受这些意境,我想可以通过一下一些方式:
一、指导朗读,理解语言文字感知情境。朗读是把书面作品变成有声的、创造性的语言艺术活动,可以给书面语言注入新的血液,使其起死回生,给人留下具体生动、久久难忘的印象,是体味作品意境的主要方法之一。指导朗读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体味文章意境的过程。就小学生而言,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要达到这一要求,除牢固掌握普通话基本发音以外,还必须正确地理解文字表达的内容、文章的格调、作家的艺术风格以及作品浸透的思想感情等相关内容。指导朗读必须在这些方面多下工夫,要想方设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进入角色,在朗读的过程中,体味出作品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的匠心,学生用“两只眼睛”读书,这样,就能不断地读出“恍然大悟”。
二、直观展示,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直观展示主要通过录像和图片来向学生介绍文本文字所展示的景色。这也是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两位老师……
在信息化教学普及的今天,如此教学的效果就不需要多介绍了。当然,东西再好也是教学辅助手段,我们对情境的体会主要通过对文字的品读,千万不能以次废主,丢了语文的“文字”这一根本。
三、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再现和想象。在语文教材中看似闲笔,实则体现着作者的良苦用心,对文章主题的表达、意境的开拓和材料的组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些文字与文章主题的关系往往含而不露,不加指导学生会理解不出,详细分析又可能索然无味,破坏文章的整体之美。可以采用了再现和想象的方法,在尽量不破坏文章整体之美的前提下,努力把这些文字与文章主题的关系明朗化,使学生在感悟美的同时领悟到这些文字的表达作用。
《埃及的金字塔》“他们把石头放在木橇上,用人或牲畜来拉。载着很重石块的木橇在不平整的路上拉不动,于是他们又专门修了一条石路。”指导这一段时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随着语言的引导,去再现四千五百年前的画面:那里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成千上万的埃及人民在辛勤地搬运着石块。这些石块切割平整,每块平均重2.5吨,怎么搬运呢?埃及的劳动人民想到了木橇,他们将厚重的石块放在木橇上。拉不动怎么办?他们牵来马和驴等牲畜帮忙着一起运送。在休整平坦的碎石路上,有人驱赶着牲畜,有人指挥者方向,有人向木橇下抛洒尼罗河中的湿泥,或油脂,润滑着木橇,将一块块建造金字塔的巨石搬运到热火朝天的金字塔建筑工地。
通过语言描述帮助学生展开联想,使他们在丰富的遐想中,在想象中沉思、顿悟,古埃及劳动人民的智慧的非凡。和作者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自然地走进作品创设的情境,领悟到语言文字的特有魅力。
要指导学生欣赏散文中的意境美,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文艺理论修养和较广的知识面。教师自身必须博学并不断拓宽知识领域逐步提高理论修养。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就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彭老师冯老师根据教材特点,以及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巧妙创设游览情境,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走进文本赏读、美读、趣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抓关键词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充分解长城,感受其宏伟气魄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感受了颐和园景色的优美,并进行了有效地读写结合。在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享受着教师运用自身的文化积淀,通过话语向我们描述情景,通过媒体、图片等创设情境,让我们入情入境,在情境中体会、感悟,形成对游记的初步印象。
一、发挥情境教学优势 激发兴趣
我一直认为教学写景类课文,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课文所描写景物的整体形象,因而就无从把握景物所体现的内容、思想和情感。在这两节课上,两位教师在教学写景文章时,都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形象、直观、生动地再现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两位老师并不是让学生接触文本前给学生播放大量的视频资料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或者在接触文本后作为一种对学生的奖励而播放,而是领着学生在文本中走了一个来回后,在学生已经基本上读进语言文字之中后再有目的地播放和课文相关的视频资料。
例如,《长城》在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后,再利用多媒体创设的动、静态情景,既从宏观上展示长城的雄伟、壮观,又可以从微观上真切地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从而缩短学生的历史认识距离。例如,彭老师配乐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及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长廊万寿山和昆明湖的美景,使学生身临其境,让他们了解了课文内容,受到美的熏陶。
在看完多媒体资料后,学生的认识就变得感性起来,同时也丰富完善了自己的想象,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力让学生意犹未尽,此时教师趁势把学生的这种情绪转移到文本中来,老师再带着学生体会好词佳句的意境和多种表达方式的巧妙。在进行写景课文教学时实施情境创设,能使学生在愉悦、欢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
二、巧析路线,渗透游记写法
最让我欣赏的是彭老师巧析路线,渗透游记写法。
明确游览路线,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为了突破难点,课堂上,老师分了三步,让学生了解游览顺序。彭老师不是仅仅抓住表示方位的词语教学,比如,“两旁”、“左边”、“下面”、“正前面”等,而且以文中的过渡句为突破口,巧妙地让大家跟随作者游览的顺序一个个的景点游览,让大家欣赏到了颐和园美丽的风光。先请学生读书找出四个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这四个句子体现游记“移步换景”的写作特点。彭老师紧紧围绕这四个句子展开教学,师生合作,用箭号在版画上标出游览路线,直观而又生动形象地展现作者的游览顺序,并引导学生关注句子中表示动作的“进了、走完、登上、下来”等词语的用法,从中渗透游记的写作方法。先找景点,再说景物特点,最后品词品句体会情感,这样有效的让学生理清层次、掌握了写景写法,非常值得我学习。
三、读中想象 品味语感 体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