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实践课心得

2024-07-02

法律实践课心得(通用8篇)

法律实践课心得 篇1

谁道“不知者无罪”

此次法律实践课,观看了庭审纪实的三个视频。三个案子,三场悲剧,对于我们来说,引发的不仅是对于受害者的同情,更是对于法制建设的深思。

虽然是完全不同的事件,却也有着莫大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对于法律的无知和对规则的漠视,导致了三个案子当事人无尽的悔恨与痛苦。

第一个案子,是因肇事逃逸而引发的血案。受害人高速路上横穿马路被车撞,肇事司机因害怕受到法律制裁而残忍地将受伤昏迷的被撞人顺势拉到旁边的快车道上,随后驾车逃逸。而受害者在随后的两辆过路货车碾压后失去生命。而肇事司机则因此由普通的交通肇事责任变为故意杀人罪,罪刑加重,在牢狱中悔恨不已。

普通的撞车变为杀人,看似离奇巧合,深思之下,却是法律意识淡薄下注定会发生的悲剧。试想,假如肇事司机有基本的法律常识,就会知道逃逸比撞人更可恶更会受到法律严惩;而如果他有清醒的法律意识,就会明白无论如何只有遵守了规则,不仅不会为规则所罚,还会受到规则的保护。而受害者高速路上横穿马路是这一悲剧的开头,这个开头亦是对于交通法规的淡漠。不守法又如何要求为法所保护?

相比之下,第二三个案子中,无知和淡漠造成的损害相对较小,却暴露出现实中更为普遍的问题。一个是知道自家烟囱违规且不安全,仍置之不理,导致小孩玩耍时烟囱倒塌,碾碎了小孩的脚趾;一个是同一栋楼三方负责人互推责任不肯修缮楼顶,导致少女失足跌下,造成高位瘫痪。虽说意外发生的几率确实不大,然而倘若社会中让意外发生的可能十分普遍时,还能说这只会是个别现象么?

古谚“无规矩,不方圆”。那一条条的法律与规定,正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从而维护每个个人的利益而制定出来的。你的逾矩会侵犯他人的权利,而你的淡漠会让规则形同虚设。那这样无序的社会何来“安全”之说?不愿为维护法律法规而做出努力,势必在出现问题后不仅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还有可能受其惩罚。当法律要求他们遵守规则,做出符合法律要求的行为时,他们漠视它,视其为事不关己无关痛痒的琐事。然而正是这样的漠视,才造成了这一件件的悲剧。只有在受到制裁后,人们才方肯正视法律的力量。

所以,首先法律应该被了解,人们方才懂得如何才是守住自己的权利而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如何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而免受法律的制裁;其次,法律应该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作为新时期大学生的我们,即将步入社会,即将面对更为负责的社会关系,所以了解法律常识,培养法律意识,是我们保护自己和更好地融入社会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才能始终走在正确的轨道上,越走,越稳。

法律实践课心得 篇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培养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合格和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大学生, 其最直接的目标在于提高大学生在实践中的思想道德水准, 使教师所教的以及他们自己所学的最终内化为他们的个人素质, 并外化为行为。以利于大学生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所以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就显得很重要了。通过教学实践, 加强理论教学与教学实践的互动, 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从传统的单一式教学向综合教学转化,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有敏锐地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突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针对性、现实性, 增强课程的实效性, 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通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旨在引导学生增长知识、了解社会、面对现实、锻炼毅力, 增强集体意识,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实践中自觉进行道德和法律修养,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会做人做事。

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及要解决的问题

1.教学实践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社会实践

很多教师也有实践的概念, 也在教学中强化教学实践, 但是却以偏概全地认为教学实践等同于社会实践。在此我要说明的是我们绝对不能把这两个问题简单地等同。社会实践只是教学实践的一个部分、一个体现、一种形式。我们要多方面丰富教学实践的内容。

2.教师素质不高, 业务不强, 缺乏自身的提高

教师要从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做起, 这也是将学生吸引在课堂上的良策。在课堂教学中, 内容上详略得当, 节奏上快慢适当, 神态上落落大方, 语气上抑扬顿挫, 尽可能在每次课上组织一到两次高潮, 用激情演绎教学。课程组要开展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堂研讨等活动, 要求教师认真准备, 并定期开会交流。

3.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

很多学生经历了高考的洗礼, 一步入大学很茫然, 所以往往就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 而对我们的这个课更是缺乏明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所以教师要给以明确和强化, 并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4.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的不够完善

很多教师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的不到位, 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 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取代传统的板书形式成为现在主要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不仅节省了写板书的时间, 而且信息量大、直观性强, 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课堂讲授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 。

5.教学方法单调枯燥

教育的改革要求教学方法的跟进, 教师不能还像以前只是一种模式的教学, 单一的灌输式, 还要利用多种途径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教学。

三、优化教学实践的几种途径

(一) 强化教学内容, 注重育人为本, 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必须强化学生的学习观念, 课程的设计要充分尊重学生, 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信任学生, 敢于把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活动, 真正贯彻我院“以学生为本,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的办学理念。教师除了加强理论的授课外, 还要走进学生的生活, 了解学生的需求, 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 以学生为根本, 在教学上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带入课堂。比如在讲到理想信念时, 如何把理想信念讲实, 关键要立足两个实际, 一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 二是要立足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在教学内容上, 围绕经济与社会发展中, 大学生关心的话题、关注的焦点, 用社会现实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分析, 启发大学生思考, 从而激励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献。因为本门课是一门现实性较强的课程, 不能就理论讲理论, 不然讲台上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底下学生昏昏欲睡, 根本达不到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 所以在授课时一定要紧密联系古今中外的种种实际, 特别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说明与论述[2] 。

(二) 完善教学手段, 增强课堂效果,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运用多媒体教学, 打造一个生动丰富的课堂

现代化的教育必须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而且, 现在学生的需求很广泛, 单纯利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势必会阻碍教学效果的发挥, 这就需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作为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计算机辅助手段, 集图像、音频、视频等于一体, 能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 能使微观世界宏观化。尤其教师要利用好媒体影视片的教学优势, 增强感染力。例如, 在讲解人生价值的问题时, 可以播放成功人士的事迹, 可以把感动中国人物生动的事例搬进课堂, 起到了良好的教学和教育作用。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播放“东京谈判”等爱国影片,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提升爱国的情操。多媒体教学法增强了电子教案的形象性与生动性, 也增强了教学效果,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能动性;既丰富体验、陶冶情操, 又通过情感参与、感性体悟, 增进认识, 提升境界;既节约课堂板书时间, 又使教学资料更翔实, 内容更丰满, 信息量更大。为此, 师生真正融入了现代信息社会, 与时代、社会更接近了, 师生也更近了, 交流更频繁、更方便了。

2.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辅之以传统的教学手段

在此提倡多媒体的运用, 并不是否认传统教学手段的使用, 而是要求教师在分析两者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以及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中, 经过综合分析, 找到发挥教学效果的最佳结合。考虑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 我认为应该从传统的以“黑板+粉笔”上课模式为主过渡到以“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为主的授课模式。授课的电子教案以PPT幻灯片方式提供, 使教学内容变得形象、具体, 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三) 创新教学方法, 营造学习氛围, 使师生共同进步

1.搜寻社会热点、焦点

结合社会热点和焦点, 走近社会, 贴近生活。教学过程中注意收集社会热点和焦点素材, 如收集中央影视的“道德与观察”、“道德与法制”、“每日说法”中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 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准备的同学说给大家听, 再让别的同学进行分析评论, 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并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相关素材, 使教学贴近生活、走近社会, 实现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同时, 也提高了本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改善。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在现代社会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把案例借鉴到思想道德教育中, 是使思想道德教育增强有效性的好方法。它是一种启发式、亲验式的学习, 体现了启发诱导、学思并重、举一反三的优良传统, 这种模式使学生增强了现实感、实践感, 在案例的分析学习中加深了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 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果。运用案例教学时, 应选择近年来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 能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 如讲授人生价值时, 应该选择近年感动中国的人物、感动龙江的人物。讲授大学生创业时候, 应该多说一些大学生创业的优秀事迹。讲到法律部分时候, 如正当防卫的法律问题, 应该结合校园里发生的一些恶性事件, 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该概念, 准确掌握该概念的构成条件, 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真正内涵, 树立法律意识, 培养法律情感和法律信仰。同时, 选择案例时候还要注意正面案例和反面案例的对比, 国内案例和外国案例的结合。一般情况下, 以选择正面案例为主, 但是为了形成对比, 让学生明确知道什么是错和违法的时候, 也会选择反面案例。选择反面案例的时候要注重阐述, 这些只是个别现象, 社会整体是朝好的方向发展的。在选择国外案例时候要注意区分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 不要给学生一种外国如何好的片面认识[3] 。

3.讨论教学法

课堂上不应只是老师讲学生听, 学生除了回答问题以外还应该有更多的声音, 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观点, 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 便形成了讨论。讨论教学法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 并进行讲解, 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如组织得好, 能使学生各抒己见、思维活跃, 既锻炼了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能够产生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讨论式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 时间可长可短, 可以分成小组讨论, 将教学班级的学生8~10人分为一组, 小组成员不是自愿组合, 我们强调异质组合, 把性别、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不同的同学组合在一起, 这样既利于互助又公平。然后课堂要创设有利于小组合作参与的教学情境, 设计能引发不同程度同学讨论和活动的问题和场景, 座位安排要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 教师要把讲台多让给学生, 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后, 边质疑边讨论, 讨论时可能出现嘈杂混乱, 教师要做好引导控制;也可以是辩论型的讨论, 每个小班派出善辩者四人, 两个小班组成一组, 分正方与反方, 其他人做观众。学生讲完, 教师要做适当地点评, 一方面肯定学生的发言, 另一方面也可及时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之处, 同时也表达了教师自己的观点。

4.利用学校的网站及个人的信箱, 建立与学生交流的网络平台

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向我反映课堂的教学和交流有限, 他们的想法和问题不能够完全地反映出来, 据此, 我利用学校的网站和个人的信箱等方式和学生建立联系, 保持交流, 并在他们毕业后进行跟踪回访, 事实证明很受学生的欢迎, 尤其在新生和毕业生中收到很好的效果。新生刚来到大学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容易出现很多问题, 这时候最需要有人给予交流指导。毕业生在就业时候也是问题多发的时候, 对就业的茫然和不自信, 在就业中遇到的不公平对待以及出现的法律问题, 都需要教师在心理和知识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同时通过交流平台对我的教学也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素材。

5.参与法

学习本课的目的是把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行为, 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 只有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 那么这样教与学的分离会使课程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此, 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让他们结合实际, 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在讲授第三章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时, 安排同学以宿舍为单位, 上台相互表扬, 相互沟通,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讲授“社会主义荣辱观”时, 让学生自己动手写出“大学生的八荣八耻”, 由于这些话题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 当然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与参与, 并且学生在参与过程中, 不但提高了他们的理论素养, 也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逻辑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等基本素质, 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2] 。

(四) 以弘扬“道德法制建设、丰富校园文化”为主题, 实施多种社会实践活动

结合高职的特点, 在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中贯彻落实教学的实践性。

1.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

基于社会的法制化, 现在学生对法律的渴望也在加强, 教师应该主动帮助学生提高法律素养,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法律教学中, 教师应该通过“案例模拟”、“模拟法庭”等形式来弘扬法治精神, 完善法制教育。

2.组织参观、志愿者行动等社会实践

首先, 选择典型地方组织参观访问。如去历史博物馆、烈士遗址等, 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培养爱国情操。参观监狱或者观摩法院审理案件, 弘扬法治精神, 让学生自觉守法。

其次, 组织志愿者行动, 如哈尔滨大冬会时候, 很多学生报名参加志愿者行动。结合我院生态文明的理念, 学生们自愿组织生态环保队到江边、旅游景点等地方实施清扫以及环保知识的宣传。一方面提高了学生自我环保意识, 同时也美化了城市, 渲染了市民的环保意识。

再次, 建立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制, 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师和学院辅导员担任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对指导教师每年必须完成的社会教学实践工作量做出明确规定, 保证其社会教学实践的收益水平不低于理论教学收益水平。

此外, 在社会实践内容安排上以突出课堂教学主题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 贴近学生、贴近校园生活, 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如组织学生开展各项社会调研, 如调研“大学生道德修养状况”、“大学生就业形势”、“大学生网络行为状况”、“校园内外的不文明行为”、“中国农村、城镇变化的状况”等等。上述实践活动延伸了课堂教学, 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 加深了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使理论教学和教学实践相得益彰, 形成完整的德育教育体系[4] 。

四、总结

大学生是具有一定知识和能力的青年人, 无论是进行思想修养方面的教育, 还是法律基础方面的教学, 仅仅从书本出发讲理论、讲道理固然容易, 但更重要的是要养成大学生一种自觉的行动, 因此, 我们的课程就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这个环节。通过实践教学环节, 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任课教师队伍与辅导员队伍结合起来, 把学生直接的生活感受纳入课程体系, 让学生在参与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和锻炼, 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同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课改后的新课程, 也是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在实际教学运行和研究过程中, 怎样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适应性, 还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还有很大提高和完善的空间[5] 。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 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 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 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是要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贯穿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学实践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该课程的教学实践能够通过对学生的动脑及动手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 从发现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及行为方面的问题着手, 深入进行研究分析, 抓住问题的现状和成因, 在研究其他解决方案的同时, 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而使学生得到锻炼提高。此外, 教学实践还体现在教师教学工作中。通过教学实践教师能督促自身加强学习研究, 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 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 并结合实践总结新的经验和方法, 以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践,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6增刊)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邱淑云, 方纯.高师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实效探讨[J].教学研究, 2009, (12) .

[3]孙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实效性探讨[J].科教论丛, 262.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法律实践课心得 篇3

课外实践教学组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法律精神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学生的道德培养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完成。因此,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文章主要分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实践教学。

一、引言

俗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形象地表达了教师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决定着课程教学的走向和实际效果,进而体现着课程教学应有的地位。反之,既定的课程教学地位和作用,也对规范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要求,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到规划和引导作用。我们认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主导作用就应当成为一种既定的课程教学地位和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呈现,课程教学手段的运用、课堂讨论的组织引导。既定的课程教学地位和作用的明晰,对加强和改进课程教学,促进教师队伍的发展,进而增强教学的时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一般说来,实践教学分为两种:直接的实践课程和间接的实践课程。直接的实践性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不可避免地带有自身的局限性,主要是课时有限,难以保证学生开展道德实践的时间。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间接的实践性课程与之配合。

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意义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马克思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明了人的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的统一,学生不仅是认识过程的主体,而且是实践过程的主体。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的认识论方法,“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才有可能从根本上紧扣时代脉搏,实事求是地分析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出现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才有可能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生活。坚持实践性的意义在于:

第一,坚持实践性,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理论和现实的互动中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念要化为学生的信念,离不开实践。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育要求来看,道德实践比思想道德知识的教授更为重要。因为离开了道德实践,教学的效果将无从检验,道德价值也无从落实,即使“接受”也只是知识性地接受,而没有将这些价值观念内化为其内在的价值信念,并转化为道德行为体现于道德实践之中,从而成为毫无意义的纸上谈兵。

第二,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大学生提高运用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学生通过针对具体实践对象的深入细致的观察,获取了相关的感性材料,在情感上有所触动,加深了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知识体系的领悟和理解,形成了正确的概念、科学的态度。学生带着理论困惑走向社会,又带着现实课题回归课堂,实现了思维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到具体的跨越。第三,实践性改变了学生角色,使他们变被动性的接受为主动性的研究,有利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养成。在实践中,学生是带着问题、责任与使命参与其中的,他们自发搜集、分析来自各方面的多种信息,寻找到事物本质从而接受教学的观点,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信念。实践性包括三个方面:为认识、探索、掌握理论及规律而展开的研究、探索等验证性实践;为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提高创新能力而开展的综合性、设计性及探索性实践;以了解社会和国情、提高全面素质为宗旨的体验性实践。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案例教学、电影观摩起到强化作用

广义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内容丰富、内涵和外延都比较宽泛的范畴,它包括了一切为达到教学目的而在课堂上实施的手段、方式。而在此讨论的课堂教学则是从狭义的层面上,强调的主要是老师的“教”。这样的知识性、认识性的“教”区别于案例、影视声像材料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为此,专门收集了一些学生关于案例教学和影视教学方面的自述材料,从中可以看到案例教学和影视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起到了鲜明的强化作用。同学们带着浓厚的兴趣看完电影《首席执行官》,这部片子给同学们极大的鼓舞和启发。

案例、影视材料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原料,把学生带来了广阔的思想情境之中,让学生自主思考、自由想象,进而形成自己的认识、理解,这些再结合老师的导引,就能够形成较为科学和深刻的意识,无疑对我们的课程教学会形成很好的强化作用。而且这样的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体验的方式,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更能反映学生的直接需求,势必会呈现更强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现实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在教学中注意选择那些带有普遍性、反映学生思想症结的问题。把现实性与发展性相结合需要在理论教学中,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第一,联系理论本身形成、发展的现实。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理解基本理论有一个形成、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空中楼阁。当教师讲授基本理论时,要把理论产生的现实背景,包括时代背景、社会背景、理论创立者的背景等交代清楚,这可以使学生有一种真切地回到理论产生的实际中的感觉,容易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那种背景下会产生这种理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联系学生的现实。这意味着要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学生是施教的对象,教师运用何种教学方式、何种教学手段、何种表达方式开展教学,当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联系学生的现实,包括了解学生的专业情况、生活情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个性差异等,从而使教学有的放矢。

第三,联系社会的现实。联系社会的现实包括联系以往的社会现实和当下的社会现实。以往的社会现实,包括联系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当下的社会现实,即联系当代世界的形势和中国的现实国情,特别要联系重大现实问题包括很多敏感问题、热点问题。只有坚持教学联系现实,才能促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在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和大学生思想问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设计专题参与式组织模式

专题参与式教学组织模式,关键在于“专题”和“参与”。并非生活里的一切事情都可以成为专题,在与教学内容体系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基本原则下,专题的突破口在于现代生活中的重大课题、重大问题与大学生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之问的结合。确定专题是要注意专题设立的现实性、启发性和适度性。所谓适度性是指,被选专题的理论深度和难度适中,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如何让学生“参与”是组织教学的难点。在定题时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让学生参与到专题的选择中来。在备选专题中根据学生的投票确定学生感兴趣的专题,比较容易获得学生的配合,而且在组织教学的开始就有学生参与,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一旦选题确定之后,学生容易产生成功感和进步感,进一步激发自身的参与意识。

四、结论

总体而论,课堂讲授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基本形式,但是一定的课时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单纯学理性教学模式的不足,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接触社会亲身参加实践,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便于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积极性,使抽象的理论学习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从而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1]戴钢书等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培育质性研究[M].人民出版社,2008.

[2]余玉花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法律文书写作》实践课教学大纲 篇4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法律文书写作 英文名称: Justical Documents 实训总学时:32 适用专业:法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

二、实训教学的总体目的和要求 1.对学生的要求

(1)实训时按实训大纲的要求,预习实训指导书,完成实训课前必要的准备工作后,方能参加实训。

(2)遵守实训纪律和安全制度,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完成实训。

2.对教师的要求

(1)在实训教学中应按照法学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实际操作环节,组织法律文书制作的操练。

(2)密切联系我国司法实践,关注随着审判方式改革而出现的法律文书写作方面的新观点和新做法,及时调整实训内容,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实训教学内容

实训项目一

实训名称:制作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

实训内容:根招所给案情,制作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 实训性质:综合性实训 实训学时:1学时

实训目的与要求:制作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实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模拟案件报案练习中,学习和掌握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的文书格式、内容结构和制作方法。

实训结束后每位参加实训的学生必须按要求制作完成一份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

实训条件:设计模拟案例。

研究与思考: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的使用条件包括哪些具体情况?

实训项目二

实训名称:立案(破案)报告书

实训内容:根据所给案情,制作立案(破案)报告书 实训性质:综合性实训 实训学时:1学时

实训目的与要求:制作制作立案(破案)报告书实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针对具体案件,学习和掌握立案(破案)报告书的文书格式、内容结构和制作方法。实训结束后每位参加实训的学生必须按要求制作完成一份立案(破案)报告书。实训条件:设计模拟案例。

研究与思考:方案或破案报告书的写作重点是哪部分内容?

实训项目三

实训名称:提请批准逮捕书

实训内容:根据所给案情,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 实训性质:综合性实训 实训学时:1学时

实训目的与要求: 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实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针对具体案件,学习和掌握提请批准逮捕书的文书格式、内容结构和制作方法。实训结束后每位参加实训的学生必须按要求制作完成一份提请批准逮捕书。

实训条件:设计摸拟案例。

研究与思考:制作提请批准逮捕书在引用法律条文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实训项目四

实训名称:起诉意见书

实训内容:根据所给案情,制作起诉意见书 实训性质:综合性实训 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与要求:制作起诉意见书实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针对具体案件,学习和掌握起诉意见书的文书格式、内容蛤构和制作方法。实训结束后每位参加实训的学生必须按要求制作完成一份起诉意见书。

实训条件:设计模拟案例。

研究与思考:起诉意见书在叙述犯罪事实时,应做到哪几点?

实训项目五

实训名称:起诉书

实训内容:根据所给案情,制作起诉书 实训性质:综合性实训 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与要求:制作起诉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针对具体案件,学习和掌握起诉书的文书格式、内容结构和制作方法。实训结束后每位参加实训的学生必须按要求制作完成一份起诉书。实训条件:设计模拟案例。

研究与思考: 起诉书正文由哪几部分组成?写作重点在哪一部分?

实训项目六

实训名称:不起诉决定书

实训内容:根据所给案情,制作不起诉决定书 实训性质:综合性实训 实训学时:1学时

实训目的与要求:制作不起诉决定书实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针对具体案件,学习和掌握不起诉决定书的文书格式、内容结构和制作方法,实训结束后每位参加实训的学生必须按要求制作完成一份不起诉决定书。

实训条件:设计模拟案例。

研究与思考:不起诉决定书正文具体有哪些内容?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写作?

实训项目七

实训名称:抗诉书

实训内容: 根据所给案情,制作抗诉书 实训性质,综合实训 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与要求:制作抗诉书实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针对具体案件,学习和掌握抗诉书的文书格式、内容结构和制作方法。实训结束后每位参加实训的学生必须按要求制作完成一份抗诉书。实训条件:设计模拟案例。研究与思考:抗诉书有哪些功用?

实训项目八

实训名称:一审刑事裁判文书写作

实训内容:根据所给案情,制作一审刑事有罪判决书 实训性质:综合性实训 实训学时:3学时

实训目的与要求:制作一审刑事一审刑事有罪判决书实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针对具体案件,学习和掌握一审刑事判决书的文书格式、内容结构和制作方法。实训结束后每位参加实训的学生必须按要求制作完成一份一审刑事判决书。实训条件:设计模拟案例。研究与思考: 1.一审刑事判决书不能写的事实是什么? 2.第一审刑事判决书中判决的理由如何写作?

实训项目九

实训名称:二审刑事判决书写作

实训内容:根据所给案情,制作二审刑事判决书 实训性质:综合性实训 实训学时:3学时

实训目的与要求:制作二审刑事判决书实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针对具体案件,学习和掌握二审刑事判次书的文书格式、内容结构和制作方法。实训结束后每位参加实训的学生必须按要求制作完成一份二审刑事判决书。

实训条件:设计模拟案例。

研究与思考:二审刑事判决书的适用范围?

实训项目十

实训名称: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

实训内容:根招所给案情,制作一审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实训性质:综合性实训 实训学时:3学时

实训目的与要求:制作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实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针对具休案件,学习和掌握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的文书格式、内容结构和制作方法。实训结束后每位参加实训的学生必须按要求制作完成一份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实训条件:设计模拟案例。

研究与思考:一审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与一审刑事判决书有哪些不同?

实训项目十一

实训名称:死刑复核刑事判决书

实训内容:根据所给案情,制作死刑复核刑事判决书。实训性质:综合性实训 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与要求:制作死刑复核刑事判决书实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针对具休案件,学习和掌握死刑复核刑事判决书的文书格式、内容结构和制作方法。实训结束后每位参加实训的学生必须按要求制作完成一份死刑复核刑事判决书。实训条件: 设计模拟案例。

研究与思考:制作死刑复核刑事判抉书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实训项目十二

实训名称:再审刑事判决书

实训内容:根据所给案情,制作再审刑事判决书。实训性质:综合性实训 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与要求:制作再审刑事判决书实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针对具体案件,学习和掌握再审刑事判决书的文书格式、内容结构和制作方法。实训结束后每位参加实训的学生必须按要求制作完成一份再审刑事判决书。

实训条件:设计模拟案例。

研究与思考:再审刑事判决书在事实部分应当写明哪些内容?

实训项目十三

实训名称:刑事裁定书

实训内容:根据所给案情,制作刑事裁定书 实训性质:综合性实训 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与要求:制作刑事裁定书实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针对具体案件,学习和掌握刑事裁定书的文书格式、内容结构和制作方法。实训结束后每位参加实训的学生必须按要求制作完成一份刑事裁定书。

实训条件:设计模拟案例。

研究与思考:刑事裁定书有哪几种类型?写作时应注意什么?

实训项目十四

实训名称:第一审民事判决书

实训内容:根据所给案情,制作第一审民事判决书。实训性质:综合性实训 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与要求:制作第一审民事判决书实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针对具体案件,学习和掌握第一审民事判决书的文书格式、内容结构和制作方法。实训结束后每位参加实训的学生必须按要求制作完成一份第一审民事判决书。实训条件:设计模拟案例。

研究与思考:制作第一审民事判书在事实部分应写明哪些内容?

实训项目十五

实训名称:民事调解书

实训内容:根据所给案情,制作第一审民事调解书 实训性质:综合性实训 实训学时:2学时

实训目的与要求:制作民事调解书实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针对具体案件,学习和掌握民事调解书的文书格式、内容结构和制作方法,实训结束后每位参加实训的学生必须按要求制作完成一份第一审民事调解书。

实训条件:设计模拟案例。

研究与思考:民事调解书应当写明的内容是计么?

实训项目十六

实训名称:代理词制作

实训内容:根据所给案情,制作代理词 实训性质:综合性实训 实训学时:3学时 实训目的与要求:制作代理词实训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针对其体案件,学习和掌握代理词的文书格式、内容结构和制作方法。实训结束后每位参加实训的学生必须按要求制作完成一份代理词。实训条件:设计模拟案例。

法律实践课心得 篇5

绪论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实践内容 共话“大学生活规划”

实施步骤:

1)调查大一新生普遍关或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2)安排学生在课后与老生接触及交流,就大学生活的适应、大学生活的目标选

择及规划制订等问题深入探讨与交流。

3)向学生介绍制订大学生活规划基本要求及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制订自己大学生活的规划。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实践内容 播种希望

实施步骤

1)任课教师介绍我校校友中的杰出人物的情况。

2)让学生课后收集革命先辈和中外杰出人物的理想诛求和人生格言。

3)让学生分析有关资料,写出心得。

4)分类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实践内容 爱国纪念日的纪念活动

实施步骤

1)指导学生收集整理重大爱国纪念日的相关资料。

2)组织学生就爱国纪念日进行演讲。

3)让学生写心得。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实践内容 征集和谐班集体创建方案和主题词

实践步骤

1)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指定一名负责人,让他们在负责人的领导下收集资料,提出方案

2)每个小组由一名组员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演示自己的创建方案和主题词。

3)由全体学生评出最佳方案。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实践内容 开展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

实施步骤

1)在教师的指导下拟订调查方案,设计问卷。

2)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在校园内发放问卷。

3)各小组对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4)全班就调查结果交流和讨论。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实践内容 制订网络文明公约

实施步骤

1)让全班同学在课堂上就公约发言,提出建议。

2)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就全班同学的建议进行整理。

3)让学生最终制订公约。

第六章培养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实践内容 开展挑战职场模拟招聘活动。

实践步骤

1)让一部分学生担任主考官,其他的学生作为应聘的求职者。

2)设置职位,让主考官设置打分的细则,让应聘的学生精心准备。

3)活动结束,让学生写收获体会。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律精神

实践内容 开展公民法律意识的调查活动

实践步骤

1)老师指导学生设计问卷。

2)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分头走访社区开展调查。

3)统计、分析问卷,写调查报告。

4)全班交流讨论。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实践内容 举办“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大学生论坛

实践步骤

1)根据宪法的内容,由师生确定论坛的主题。

2)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就所选的题目收集资料,准备论文。

法律实践课心得 篇6

索与实践

摘要:紧密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在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内容,同时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教学效果评价显示,新的教学改革方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

关键词:医学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5)03-0051-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 课)是医学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基础” 课如何真正成为让学生终身受益的一门课程,这就需要把思想政治理论与医学人文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该门课程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一、教学设计与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基础”课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医学专业的特点,把当前医疗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新医改的有关内容融合进来,将教材体系划分为七大模块:

第一大模块:“走进长医 认识大学――认识和适应医学生的大学生活”,增加有关医学发展史以及医学人文价值的内容,通过现场调查等方法,增强医学新生对医学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高年级学长向新生谈对大学生活的的感悟,让学生真正明白如何尽快的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在大学阶段如何为今后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好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大模块:“点燃激情 放飞梦想――医学生应树立坚定的救死扶伤的理想信念”,增加有关医生职业理想与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不同的医学专业(临床、护理、药学、预防等)谈职业理想的设计,并通过榜样的激励引导学生树立献身医学的坚定信念。

第三大模块:“千年长医 济世惠民――长医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增加对长沙医学院办学理念“千年长医 济世惠民”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长沙医学院肩负的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卫人才的的社会责任,为了这一重大社会责任,全体教师是怎样兢兢业业的工作。作为长医的学子,在校要刻苦学习,发奋图强,走上工作岗位后,要怀着济世惠民的理念,扎实地工作,服务好病人,当一名人民的好医生。

第四大模块:“大医精诚 博学笃行――打造精彩的医学人生”,一方面增加医学经典(如《希波克拉底誓言》、《大医精诚》)的学习,组织学生观看《神医叶天士》、《医学名家裘法祖》、《心术精华版》等影片并组织展开讨论和撰写观后感,另一方面,结合当前社会上医患关系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处理好与同学、同事、患者之间的关系。

第五大模块:“仁心仁术 救死扶伤――医生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中,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道德规范及实施办法》,让学生了解医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同时组织学生通过网络或实地调查,了解近几年来“医闹”事件及解决方案。

第六大模块:“遵纪守法 依法行医――医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医疗法律观念”,增加国家有关医疗卫生的方针政策、国家新医改方案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相关法律制度中涉及到医疗卫生的法律知识,培养学生的医学法律思维方式。

第七大模块:“维护权利 履行义务――医务工作者的权利义务观”,通过对相关法律知识的讲解以及模拟法庭,让学生明白医务人员的法定权利与义务。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对医学生“基础”课教学内容创新设计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的尝试。

1.教师讲授与学生讲授相结合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理论知识过多的由教师进行讲授,学生被动地成为灌输的对象,学生对教师的强行灌输往往表现出不满或者逆反的情绪。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对其中一些知识模块,先由教师把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讲透,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搜集整理资料,自己制作成课件,参与到课堂设计与课程讲授中来。任课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选取内容丰富、制作精良的课件,由学生参与到讲授中来。学生讲授完后,先由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点评。这种教学方式,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度。学生自行查阅收集资料,制作PPT,能促使他们认真整理思路,自觉地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而课堂讲授则能促使他们精心组织语言,合理安排讲授计划,这对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好的帮助。学生选择的案例,往往是他们平时最关注的一些事例,也是经常让他们感到困惑的一些社会现实问题,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书本上的理论就不再是死板的条条框框,而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思想理念和人生经验。

2.思想政治教育与主题班会活动相结合

主题班会是一种极受大学生欢迎的,极富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重要阵地。“基础”课教师与辅导员进行有效的沟通,根据任课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把理论课中的有关思想观念、价值理念渗透到主题班会中去。通过主题班会活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受教育受熏陶,帮助学生提高认识,澄清是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组织开展了“我的大学我作主”、“践行十八大精神?争做优秀医学生”、“红色电影赏析”、“感知责任?敬畏生命”、“迈医患之石,承医者之梦”、“文明校园我先行”、“我的中国梦”等主题班会。这些喜闻乐见、主题鲜明的班会活动,对提升学生的思想理念和人生观价值观真正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3.理论讲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在课堂理论讲授的基础上,长沙医学院“基础”课教师设计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大纲》和《实施细则》,加强了实践教学的力度。在课堂上结合相应的章节组织学生观看《神医叶天士》、《医学名家裘法祖》、《红河谷》等影片并组织展开讨论和撰写观后感;开设模拟法庭等情景教学场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了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组织学生利用校园这个空间,开展了“校园文明”的调查活动,学生积极参与,自行设计了调查提纲和调查方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采取拍摄DV,制作PPT课件,设计情境剧等方式,在课堂上向全班展示调查成果。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思政部网上互动平台进行交流,教师组织进行答疑,大大拓展了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在校外的社会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充分利用湖南本地的红色资源,开展了参观雷锋纪念馆和湖南一师范青年毛泽东纪念馆的校外实践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当地优秀的医学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参观了湘雅附

一、附二,湖南中医药大学等医院,实地了解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感人场景。通过与病人及家属的接触,了解到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医生的标准,从而真正增强学生当一名医德高尚、医术高湛的医生的坚定信念。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针对基础课的特殊性,要大胆打破传统考核方式的局限性,构建了由教师、辅导员、学生共同参与的融“教学、引导、监督、考核”于一体的“全方位、多维度、全履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把课堂考核、课外实践考核、学生平时操行评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学生的成绩考核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一个案例或者播放一段视频,由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写出自己的心得和见解,教师给予相应的分数评价,占整个成绩的40%。第二部分是由教师根据实践教学中学生的表现,撰写的调研报告及参与网络互动的情况,进行综合考核,给出相应的成绩,占整个成绩的30%。第三部分是由辅导员牵头成立班级评定小组,根据学生平时在班上的表现,对学生修养践行给予评价,占整个成绩的30%。这就改变了传统的“基础”课考核“一卷定终身”的终结性评价,突出了学生道德养成、修养提高的“全方位性、灵活性”的过程性评价,拓展了一个涵盖大学生日常道德践行、平时操行表现等多方面的长效考核机制。

二、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教学改革方案,长沙医学院对2012级、2013级和2014级临床医学教改班的“基础”课教学进行了改革。为验证教学改革效果,我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与考核,近三年来,学院组织教学督导委员会的专家和思政部教学督导小组的专家不定期的进行随机听课,开展抽样问卷调查,召开学生座谈会。同时,学院还组织有关专家对教改班和普通版的期末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对教学效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具体详见表

1、表2。

根据表

1、表2对比分析显示,结合医学生专业特色进行的“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得到了学生、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的一致好评,其教学效果和好评度明显要优于普通教学班。尤其是教改班的学生,改变了以往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看法,认为“基础”课是一门对他们帮助非常大的课程,为他们的人生指明了方向,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法律实践课心得 篇7

一、实践性教学对“基础”课程的必要性

(一) 是“基础”课程本身性质决定的

“基础”课是对刚入学的大学生开设的一门教育意义很强烈的德育学科。对大学新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时间观、道德观念、法律观念进行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增强法制观念以及文明的行为和生活习惯。“基础”课程本身是具有实践性的, 教材上文字叙述的知识, 要结合在实际生活中去验证, 才能真正明白其含义, 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局限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表面文字认知, 还要去解决大学生在实际中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社会现实和实际问题来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基础”课的实践性教学, 可以把表面的思想道德知识和法律规范意识转化为自身内部的情感认知和理想信念, 最终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并养成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 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大学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上的知识, 应该向课外去延伸和发展, 实践性课程对大学生来说, 是在校园里最好的锻炼机会。实践课程教学的开展, 为大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 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 选择感兴趣的知识和题目以及实践方式积极的、自主的去进行探讨和研究。这种实践极大的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时刻, “基础”课开展实践性教学有利于学生从学生角色转变为社会角色, 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提高与人交流的能力, 也培养了学生在实际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慢慢懂得人生的道理。

(三) 是提高“基础”课程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基础”课程在我国大学中的状况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 一定程度上轻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学习严重束缚了学科的延伸和发展, 也束缚了学生的思考联想空间, 反而对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起到了阻碍作用, 只学习表面知识, 逐渐的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所以, 开展实践性教学, 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有利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开展实践性教学, 大大的提高了“基础”课堂的实效性。

(四) 增进教师与学生交流, 提高教学针对性

如果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既教师在课堂“照本宣读”, 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 那么, 教师在面对人数众多的大学课堂, 无法真正的了解学生心中的思想。教师与学生整个课堂无沟通和交流, 这样就不会知道学生在哪部分知识存在疑问和不解, 也就无法进行针对性教学。实施实践性教学, 这种教学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师生之间共同讨论, 共同研究, 得出结论, 教师会在以后的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 增强学生自身道德行为和判断能力

道德判断实际上是根据自身主体已有的道德价值观念, 来对自身或者他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实践活动的善恶来进行判断。“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的道德判断能力, 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 而在学生做到这些的基础上, 需要在实践中去找寻答案, 在实践中去确立独立的道德判断能能力。目前社会随着外来文化的引入和人们道德、法律意识的更新, “基础”课上应该对学生自身道德行为更加重视, 需要开展实践性教学, 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领悟道德, 了解法律。

二、当前形势“基础”课程在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针对我国近些年的“基础”课堂教学现状, 重点还是停留在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理论知识的方面, 没有加入实践教学。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我们认为课堂上只要是教师讲解, 我们听就好了, 在“基础”课上教师把思想道德理论和法律观念传授给学生, 学生就能达到学以致用的能力, 这是个错误的观念。我们已经习惯在理论教学上下功夫, 因为这也是应试教育考试的侧重点, 时间教学长期被忽略, 有的人则认为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教学方式, 不能成为教学课程来看待, 在“基础”课理论那么多的基础上更不能去实行实践教学, 这种观点不仅在教师中普遍存在, 学校领导中也存在这种观点。导致了长期以来, 教师与学生缺少互动, 学生不能亲身体检知识的内涵, 在社会现实中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等不利影响, 最严重的是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课程的枯燥无味, 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二) 实践教学的方式含糊

在“基础”课程的不断修订过程中, 逐渐体现了实践教学在“基础”课中的作用和地位。学校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但是在“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的方式上还存在异议, 一方观点是认为实践教学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知识点, 开展学生亲身参与的实践教学活动, 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另一方观点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实践教学, 以教材内容为基础, 组织引导学生主导参与社会实践, 来获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 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学方式。两种观点都相对的有优势和劣势, 但是实践教学的开展不利,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 实践教学缺少保障资源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部分学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对实践教学所需资源提供有限, 在课时、设备、人力、经费等方面投入不足, 这种保障资源的有限, 使教师存在着畏难情绪, 连最基本的课时都难以保障, 给“基础”课实践的开展带来了很大难度。

(四) 师资队伍落后

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 “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开展在教学环节还没有专业的运行机制, 缺乏组织管理的体制, 只靠教师的微薄力量不足以驾驭“基础”课实践教学, 会使实践教学不能够落实。在实践教学中, 教师会存在时间和精力不充足和教师本身缺乏准备工作两种情况。

三、开展“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的设想

(一) 树立实践教学的意识

实践性是“基础”课的重要特征, 在“基础”课中开展实践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思想道德和法律观念上有了自己的判读。这也就是“基础”课区别于一般理论课程的因素。所以在“基础”课的教学中要坚持实践性的运用, 体现实践性的作用和特征,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参加实践活动, 并在实践中领悟知识, 运用知识, 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当今社会中, 认知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是不可缺少的, “基础”课实践中会教育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学习。

(二) 设立实践教学主题, 进行项目化管理

在“基础”实践教学中应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坚持以人为本, 根据教材的内容设立不同的主题, 如:“自发组织爱国主义宣传”的主题实践活动等,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校应对每个实践活动项目进行资源保障, 如经费、场地的提供等, 可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 对项目的管理应该十分明确, 每个项目都要结合实际来开展, 每个项目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 在教学、地点、进程等方面要达到的效果应该明确, 要保证具有操作性。

(三) 实践教学与个性化教学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教学方式的运用也需要教师有很高的专业素养, 所以高校教师应该不断的加强和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 适应时代的发展, 给学生提供最新的教学理念, 高校也应该在提高师资队伍上下大功夫。在“基础”课实践教学中结合个性化教学, 可以在每学期的课中提供几项主题不同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自主选择并报名参加, 不要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参加, 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紫的的兴趣爱好去进行实践活动, 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去引导、指导学生, 进行管理和考核, 将实践活动的成果作为这门课程的部分期末成绩。实践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相结合,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的积极性。

结语

综上所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 在实践中是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启发有重要意义。目前高校中在实践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但是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 现在碰到的困难, 都将成为以后宝贵的经验, 学校提供充足保障资源的前提下, 我们需要积极推进改革的脚步, 为本门课程实践教学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黄兆林, 韩豫.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效能的探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2]吴琼, 仇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功能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 2011.

[3]董敏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新思路[J].台州学院学报, 2011.

[4]李锦峰.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

法律实践课心得 篇8

关键词:主题教学 ;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一、主题教学的涵义及倡导主题教学的原因

在建构其理论教学中, 课题式教学( PBI) 模式是主题教学模式发展主要理论依据。“主题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综合性活动, 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对主题有所了解还获得各种知识, 实现多方面的发展。”[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题教学要求根据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整合课程内容,在此提出各主题,让学者主动参与收集材料并直接解决问题。即可调动学者积极性理解概念并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由此完成理论教学向信仰教育的转化。倡导主题教学主要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目前的“政治灌输性教学”、“知识传授性教学”、生活娱乐性教学等模式”难以启迪学生思想和激活学生思维,不能达到思想道德修养及法律基础教学目标,通过马克思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引导学生树立高尚品质s

二、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题主题教学实况

(一)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需求,在不同学期设置不同教学主题,自2012年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就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内容的整合开展主题教学,将教材体系整合为教学内容,分摊在不同学期。(1)大学认知与适应教育、(2)学业与生活教育这两个主题理论与实践安排在第一学期;经一年的学习和适应彼此了解,在第二个学年,学校里谈恋爱的学生会越来越多,为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我们把第三个主题即(4)身心与情感教育这一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安排在第二学年;第三学年,学生非常关注毕业后的就业问题,我们把主题(4)就业创业教育、(5)就业技巧与离校教育安排在第三学年。教材其它内容也整合为不同的主题分摊在各个学期,并且每个大的教学主题下面有许多子主题。以第一学年的第一个学期所讲授的第一个主题(大学认知与适应教育)为例,沈阳城市学院这样安排教育主题、教育内容、理论讲授和实践活动安排(见下表。注:此表由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教务干事提供)。

根据不同的阶段安排教学与主题,打破常规教学从教材体系中提炼深层次的理论主题,对大学生成长需求提炼针对性的成长主题,结合在一起重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主题。

(二)为了使教学主题内容由“理论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变,每个教学主题都配备相应的学生实践活动。例如,在讲授“爱国主义”主题前后,学校要组织类似 “唱响主旋律颂歌献祖国——红歌比赛”这样的活动。下面是这个 活动的具体施行方案:一、活动主题:“唱响主旋律、颂歌献祖国”。二、活动对象:全校学生。三、奖项设置:本次比赛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四、活动要求:1.形式:合唱。 2.人数:各学院全体学生。 3.唱法:美声、民族、通俗唱法。 4.伴奏:乐器或CD伴奏,由演员自备。 5曲目:决赛各学院自选一首主题分明,内容积极向上,能够激发爱国情怀,励志向上的参赛曲目或奥运曲目等,曲目时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包括上场和退场时间),顺序各班抽签决定。主办方提供参考曲目,参赛学院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选曲目。五、比赛安排1.宣传发动阶段:下发活动方案,各学院围绕主题,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歌比赛选拨活动。

2比赛阶段:邀请校领导和各学院院长组成专家评审团,对参加比赛的各学院进行评分,通过分学院演唱形式,根据总分从高至低的排名顺序定出最后各奖项获奖学院。六、评分标准及规则(略)。实践主题活动进一步活跃校园文化、陶冶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的高尚情操,增强学生的凝集力,在传承红色文化,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的基础上,体现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我行我能”的校训精神。

三、主題教学存在着形式主义问题

此主题教学对教师心理。素养要求和理解教材能力高,深刻认识教材中蕴含的理论问题,主题提炼。对大学生准确定位和成长规律的把握这利于对教材内容整合这有利于对教材内容整合和教学主题提练。单做为一个三本院校,沈阳大学科技工程学院的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升,刚入职教师由于不熟悉教材内容和学生发展规律,其表面学校的“主题教学”其收效不大,至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主题教学与最初出发点渐行渐远。

参考文献:

[1] 印云亮.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实施主题教学模式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8(5)

基金项目:2015年度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项目“重点培育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分类教学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上一篇:学习吴邵萍先进事迹体会下一篇:经典爱情语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