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与课堂落实专题研讨会培训总结——潘超

2024-11-29

核心素养与课堂落实专题研讨会培训总结——潘超

核心素养与课堂落实专题研讨会培训总结——潘超 篇1

沉入文字 涵泳语言

——赴曲阜学习有感

南站镇中心小学 潘超

三月末,正直阳春,万物欣欣然。

何其有幸,在县教研室苑平主任的带领下,和几位老师一起前往圣城曲阜,参加了“苏鲁豫皖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与课堂落实专题研讨会”。一日半的会议,三位谦逊睿智的名师,四节精彩朴实的课堂教学,三场深入浅出的学术报告。学习着,惊叹着,钦佩着,感动着,而后是深深的沉思。遂记之一二,以期分享点滴心得,共勉之。

一、教学策略收获:

1.《我和祖父的园子》——在品读中赏析语言。

苏派名师张敬义执教了《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这是天才女作家萧红的名著《呼兰河传》中的节选。云淡风轻的文字中,充满了童真童趣,仿若“一切都是自由的”。这般美文,学生若能细细品读,沉入其中,定能受益良多。于是乎,在理清文脉“昆虫家园”——“‘我’的天地”——“自由王国”之后,张老师直奔赏析语言这一核心环节。

“昆虫家园”这一板块的教学,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和喜欢的原因,张老师则循循善诱,引导一定要关注语言文字本身,从萧红的具体描述中读出喜欢。孩子们受其感染,慢慢沉浸其中,开始关注“满身带着金粉”、“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这些句段,张老师形象地说:萧红可真了不起,一句话就生成了一段文字,绘声绘色绘形,悦耳悦目悦心,美美地读一读吧!然后,有感情的朗读水到渠成。

接下来,在教学“我的天地”、“自由王国”这两个板块时,这种赏析语言式的品读更是深入人心。张老师将作者模仿祖父的段落和学生一起读出了一首小诗,抑扬顿挫的变化,忽快忽慢,忽高忽低,学生们入情入境,恍若自己也变成了那个顽皮、淘气的小萧红。尔后,巧妙地拓展到《清平乐.村居》中“无赖”一词,孩子们恍然大悟,竟模仿出“最喜萧红无赖,园子乱除谷穗”这样有趣的诗句,正可谓得意又得言。

文字有温度,字字总关情。萧红质朴的语言对于当下不易感动的孩子们来说,是一种童心的返璞归真。张敬义老师将这篇美文教出了经典的味道,而品读、赏析这些语文教学的基本策略,最终能够在课堂上落地生根,我想还是离不开他不断地提醒“沉入语言文字当中”,不断地引导“从关注作者写了什么到关注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写的”,也正如他所言:喜欢汉字,喜欢读文,这才是真正的语文素养,也只有这样,才能感于目,会于心,动于情,发于声。

2.《伯牙绝弦》——在诵读中沉入经典。

安徽省特级教师施广胜执教了古文《伯牙绝弦》,精彩纷呈却扎扎实实。尤为感动于他不断地帮助学生明确古文的学习和浸润离不开诵读和积累。于是乎,在他的课堂上,听到了“语速放慢,适当停顿,就把这篇古文越读越好”、“再认真地读一读一至四句,体会那知音欢聚的快乐吧”、“这真是欲取瑶琴弹,知音却已逝,纵有千般意,复弹与谁听?子期死,伯牙是这样茫然、怅然进而决然,让我们读出此时伯牙的心声吧”、“这么经典的文章,去熟读成诵吧”这些虽质朴却极具感染力的引导语。也正因为如此,课堂上才出现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师生一唱三叹、互为知音,以及全体同学当堂熟读成诵这般壮丽景象!

对于经典古文,扎扎实实地以诵读为主线,在分层次的朗读中,体验着字里行间作者的澎湃感情,感悟着古文言简意丰的特点,进而沉入语言情境,内化积淀。施老师是这样做的,学生是这样学的,我也是这样被感动的!

3.《月之故乡》——在体验中涵泳语言。

诗歌是最为含蓄的语言艺术,寥寥数语,却把意象、意境、情感三者合而为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正因为如此,很少有人愿意在大型公开课上展示诗歌教学。尤其是文字浅白内涵却极为丰富的现代诗歌。可是,非常有幸,全国名师陈金龙老师就“迎难而上”,不走寻常路,自选了诗人彭邦祯的小诗《月之故乡》。两节课下来,学生非但不觉得枯燥,反而越上越带劲,对现代诗兴趣倍增。这样的课堂,借用陈老师的讲座题目最为合适,那就是——“生命成长的美丽相遇”。

静下心来,从头至尾回忆那美好的八十分钟。陈金龙老师好像做了许多,又似乎什么也没做„„你看,这首小诗,学生是陌生的,陈老师就开了一个头“天上一个月亮”,然后师生合作,慢慢地完成了这首诗;题目是学生根据陈老师的“绝招”——把九句诗读成一句话,抓住诗眼“看月亮,思故乡”定下的;初读是在孩子们原有朗读技巧上展开的,陈老师将所有功劳送给了这个班的语文老师;品读,他也只不过像一个引路人般,补充了一些诗人的生平际遇和流亡路线,适时拓展了《长相思》、《乡愁》这些思乡的诗歌,然后,学生所有真实的感受就在这样的移情体验中得以升华;创作小诗的过程,是内化运用语言的体现,他有的放矢,只是引导发现“反复”这一手法,然后鼓励模仿,于是出现了“饼之故乡”、“果之故乡”这样有趣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儿童作品。

他说“声音不在高低,语速不在快慢,而在文字背后有没有景,有没有情,这才是有感情地读书”;他说“不同的人,不同的时刻,思念故乡的感受是不同的”;他说“只要心中有故乡,一景一物,一庙一寺,一山一水都可以抒发”;他还说“写什么东西,为什么这样写都是有原因的”学生就在这样诗意的引导中,感悟着文字,体验着情感,涵泳着语言。

我想,语文课如若都如这般,那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将会得到无穷的滋养!这样的课堂,我愿意不厌其烦地去聆听,去学习,去琢磨!

二、评价与课堂智慧收获:

精彩的课堂呈现关乎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策略,当然,更离不开师生的互动。印象颇为深刻的是三位名师质朴、走心的评价。好的评价语不能流于形式,它需要静心倾听学生说了什么,需要教学的充分预设,更需要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课堂智慧。

也许,心中有学生,课堂上才能风景如画。于是,张敬义老师在学生想说不敢说时,鼓励道“从你灿烂的笑容中,感觉应该挺有意思,说说看吧”;在引导对话朗读时,他风趣地说道“这一部分,就像相声一样,说学逗唱,有意思极了”。于是,施广胜老师的课堂上,真挚的鼓励喷涌而出。如他所言“学习即是成长”,“我们都是同学,同学同学,就是一起学习”,“不敢张嘴,到可以张嘴,到积累下这些词语,这就是进步”,“倾听,就要听同学说得好的地方,听同学说得不好的地方,听老师的点评和指导,然后为我所用”。他甚至花了不少时间对耳熟能详的“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这样的初读要求做了详细的介绍。也于是乎,陈金龙老师才能在学生创作小诗语言比较干枯时,耐心的指导“好的诗句是写出来的,更是修改出来的”,然后一字一句地和学生通过朗读发现韵律之美,进而体会修改的魅力。或许,这样扎扎实实地教,这样关注着语言文字,关注着学生的转化,才是简约的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的突围之路吧!

现已即四月,思索短暂的学习经历,回忆名师的风采,心中仍有悸动。我想:那应该是对语文的一丝守望吧,沉入文字,涵泳语言,和学生一起„„

上一篇:医用放射性废物管理制度下一篇:让你妒忌的好工作十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