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化应用材料

2024-08-31

教师信息化应用材料(共9篇)

教师信息化应用材料 篇1

信息技术教师汇报材料

宝坻区南燕窝中心小学 徐得桐

各位专家、领导,上午好!

我校已经建成标准化信息技术教室,五年级开设了信息技术课。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的教学要求,再结合平时的教学,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要从学生兴趣入手。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谈到信息课,同学们都喜欢,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适时地讲解学生需要了解、掌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

二、创设和谐氛围,保持学习情趣

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引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认为计算机是一个很深奥的东西,总会存在着担心、畏惧等心理倾向,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更有学生害怕操作计算机,怕把计算机弄坏。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须鼓励引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操作。

三、注重自主实践,品尝学习的乐趣

计算机操作同学们学得特别快,也很容易接受,有的技能尽管教师没有介绍,通过同学们自己上机摸索也能很好的掌握操作方法。因此,我认真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写好教案,做到有备而上,向40分钟要质量。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教学环境中掌握好计算机网络、网页与多媒体技术等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网络化环境下进行协作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今后,我会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学生的专业知识、利用计算机处理加工各种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入手,争取做得更好。

谢谢各位

教师信息化应用材料 篇2

一、职称评审信息化的内涵和意义

职称评审信息化就是将个人申报评审职称所需要的所有文字材料, 按要求从以往的书面材料形式调整为格式固定的电子文档进行申报提交, 利用职称评审软件系统来填报个人申报信息, 经单位主管部门和上级职改 (人事) 主管部门审核后, 集中安排各系列评审委员会通过局域网计算机统一进行网上评审, 最后进入后期服务系统进行审批和输出相关结果, 从而实现无纸化评审。职称评审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一是申报过程无纸化。传统的职称申报需要填报大量的文字材料, 这些职称评审材料一般有几十页, 有的甚至上百页, 评委审阅时不但费时费力, 而且过后也难以整理和保存。职称评审实行信息化后, 申报人员不需要再交纸质申报材料, 原来需要几天的时间准备材料, 现在两三个小时就可快速、准确地完成填报工作, 而且便于修改、打印申报材料信息, 避免各种重复劳动;职改 (人事) 部门也不用翻阅大量的佐证材料, 只需核实通过扫描仪或数码相机制作成PDF的电子文件即可;对于评审专家, 只需一台联网且装有评审软件系统的电脑, 就可快速完成诸如材料检索、材料审阅、分析讨论、网上表决等一系列评审工作。此外, 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与专业技术资格的审批过程也可在评审软件系统中完成, 申报人员、工作人员及专家评委均可从堆积如山的申报材料中解脱出来, 整个申报过程实现了全程无纸化。二是数据填写规范化。以前的纸质申报材料, 对于数据的填写没有严格要求, 申报人员填写数据格式没有统一。职称评审信息化后, 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系统均对各项流程作了统一要求, 比如将含义、格式、大小规范化, 民族、单位性质、党派、职称资格、期刊等进行字典化, 申报人员要完成数据的录入工作只需简单的选择菜单操作即可, 解决了以前数据填写不够规范的问题。三是评审过程公正化。传统的职称评审过程, 只有少数评委能详细审核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 对申报人员的综合评价比较模糊。职称评审过程信息化后, 评委从电脑中随机抽取, 而且评审过程中评委根据一定的量化指标分别对每个模块进行打分, 整个评审过程科学、公平和公正。

二、职称评审信息化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挑战

职称评审信息化使职称申报材料电子化、数字化, 这对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1. 对职称材料归档的挑战。

目前的人事档案材料一般以纸质材料归档, 职称申报全程的无纸化, 必然使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人事档案一般需要保存获得晋升人员的职称申报表, 职称评审信息化后, 归档的对象变成电子文件, 文件材料信息的载体变成硬盘、U盘或光盘等存储设备, 这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难以适应。

2. 对职称档案存储管理模式的挑战。

电子职称档案归档后, 能够提供借阅和利用, 但由于电子文档具有易于复制和修改的特点,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 几乎无法准确判断档案信息是否被非法复制或修改, 如果档案信息被泄露, 将有可能在网络中迅速传播, 且网络传播速度快, 事后很难采取有效的挽救措施, 加上电子文件由于保存在硬盘、U盘、光盘等存储设备中, 相对于纸质材料来说稳定性较差, 容易造成文件丢失, 同时也容易受到病毒和黑客攻击, 造成文件损坏或泄密。这些因素无疑会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构成极大的威胁。为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性, 避免计算机网络、病毒以及人为错误操作对电子文件造成的破坏或丢失, 需要制定科学的存储管理制度, 采用先进的安全保障技术来防止档案信息的破坏、失密或盗窃。

3. 对人事档案管理干部业务技能的挑战。

传统的人事档案主要依靠手工劳动进行管理, 利用手工劳动为高校决策机构提供依据。随着职称评审的信息化, 传统的档案管理服务方式、专业知识与技能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这就要求信息时代的档案管理者, 既要有人事档案管理的专业能力, 又要熟悉和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具备运用新设备和开发信息的能力, 以适应信息时代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提升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材料归档管理水平的途径

职称评审信息化已经势在必行, 人事档案工作必须主动面对, 积极探索推进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职称材料归档问题的有效途径, 努力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的轨道。笔者认为, 提升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材料归档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大资金投入, 确保基础设施配备到位。

根据《全国档案系统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和《中组部全国组织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设计原则和规范》的要求, 各单位要加大人事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确保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得以快速发展。目前高校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现象, 由于资金投入不够, 基础设施配备不到位, 影响了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因此,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努力争取学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 只有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 才有可能在资金投入、设备配备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并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纳入整个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当中, 进而推进高校人事档案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2. 健全职称评审材料归档制度。

职称评审材料归档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领导要对职称评审材料归档工作给予一定的重视, 做到对职称评审材料归档工作及时检查、督促、指导, 使职称评审材料归档工作真正起到服务于人的作用。并能结合学校实际情况, 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电子档案归档制度, 规范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鉴定、归档等一系列工作环节, 确保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材料归档工作有章可循, 有据可依, 规范运行。

3. 电子文件采取双套制存档。

所谓双套制, 是指文件归档后二者的共存, 亦称为“双套归档”。双套制的形成, 可以是将纸质材料进行数字化, 也可以是将电子文件制作成纸质材料。双套归档可使同一份文件的纸质版本和电子版本共处于存储和可利用状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 电子文件在信息处理、传输、利用方面的高效具有纸质文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而纸质文件的法律凭证作用、原始记录性以及长期安全保存的优势又是电子文件无法体现的。因此, 采取“双套制”存档是信息化背景下职称评审材料归档的有效方法, 省级职改部门及档案业务指导部门, 应积极研究信息化背景下职称材料归档的有关问题, 使职称评审材料的归档问题真正落到实处。

4.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干部的业务素质。

信息化建设离不开技术, 更确切地说是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要做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材料的归档管理, 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不仅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而且还要掌握现代的信息化档案归档管理能力。因此,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应积极参加业务知识培训, 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 培养成为具有传统的纸质档案归档能力和现代的信息化档案归档管理能力的管理者, 以适应信息时代人事档案管理的需要。

四、结语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信息化是一个新的课题, 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面对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的“无纸化”给人事档案管理带来的新挑战, 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 行动上积极支持, 经费上大力投资。人事档案管理干部者要恪尽职守, 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笔者认为, 只要认真解决上述四个问题, 就能较好地解决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师职称材料的归档问题, 同时促使人事档案管理水平迈向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樊美丽.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山西档案, 2010 (, S1) .

[2]徐光.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 11X) .

教师信息化应用材料 篇3

【关键词】中学理科教师 纳米教育 碳纳米材料 生物传感器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在各个领域的不断应用,纳米与我们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我国,“纳米”一词早已走进了中学课本,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很感兴趣。然而,纳米科学是一个新的领域,大多数中学理科教师大学毕业年代较早,以前读书时学到的纳米材料与技术的知识相对较少,导致学生询问时出现窘境的情况时有发生。

我国《国家纳米科技发展纲要(2001-2010)》明确指出,要加强纳米科技人才培养,重视培养高质量人才,要从学校教育抓起。在一次面向深圳市三区六校高三理科生的调查中,针对“高中阶段,你上过几次有关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理论课”这一问题,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06份,回收率93.6%。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只有近四分之一的同学上课次数在10次以上,几乎一半的同学上课次数不足5次。由此可见,中学教师向学生介绍纳米材料的次数是非常少的,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纳米教育的需求。因此,中学理科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更新与纳米材料相关的知识,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使我们的教学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和足够的吸引力,在中学阶段就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纳米印象

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1 nm=10-9 m。1nm大约为4到5个原子排列起来的长度,或者说1nm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十万分之一。纳米材料是纳米级结构材料的简称。狭义的纳米材料是指纳米颗粒构成的固体材料,其中纳米颗粒的尺寸范围为1~100nm。在自然界中,我们能找到纳米尺寸的例子。人类工程学家发现,一个DNA分子的宽度约2.5纳米,长度最长可达1米,最小的病毒分子长度约25纳米;典型的蛋白质分子长约10纳米。我们的手指甲一秒钟大约长长一纳米。每年市场上新出现的纳米产品的数量以接近指数的速度在增长,有研究指出,2005年在美国市场上只有54种纳米产品,而到了2011年,就有1317种纳米产品可供消费者选择。纳米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二、新型碳纳米材料

近三十年来,新型碳纳米材料已成为国际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之一。在碳的几种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无定型碳、富勒烯和石墨烯)中,人们关注最多的是足球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这三种碳的同素异形体因其在力学、电学等方面的优异性能而被人们寄予厚望。

1.足球烯

英国波谱学家克罗托、美国的科尔教授和研究原子簇化学的斯莫利教授在1985年发现了C60。C60是富勒烯的典型代表,是具有32个面的球状结构,由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组成,五边形互不连接,而是与五个六边形相接,每个六边形又与3个六边形和3个五边形间隔相接,碳原子位于顶角上。60个碳原子分布在60个全等顶点处,形成一个中空的笼子,外观酷似英式足球,所以又称足球烯。

2.碳纳米管

1991年日本的一个研究小组用理论计算的方法,预测了无限拉伸的管状结构物质的电子结构。同年,日本NFC公司电镜专家饭岛澄男博士发现了管状结构的碳原子簇,称为碳纳米管。从此,碳纳米管正式走向科研和应用的舞台,并因其奇特的性质吸引了大批的基础研究工作者进行研究。

3.石墨烯

石墨烯结构非常稳定,它是目前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石墨烯因为很薄,所以几乎是完全透明的。石墨烯特殊的电子结构、特异的电子性能和极好的电子运输能力,使其在高灵敏度检测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三、新型碳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生物传感器(Biosensor),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分析测量技术,对被分析物质具有特定的识别作用,并且能够将被分析物质的浓度转化为信号进行检测的装置。它是由具有分子识别能力的生物活性物质(如:酶、微生物、动植物组织切片、抗原或抗体、DNA等)与物理或化学换能器相结合而构成,是生物医学与电子学、工程学相互渗透结合的一种新型信息技术。

碳纳米材料由于其高的比表面积、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高表面反应活性,导致其吸附能力增强、表面活性位点增加、催化效率提高。足球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等被越来越多的科技工作者用来制作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碳纳米管的发现,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碳材料的研究内容,引发了跨世纪的材料革命。

四、总结与展望

新型碳纳米材料是纳米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理论上的勃勃生机及实践上的无限潜力。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希望对广大中学理科教师的职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提高公民的纳米科技素养,培养合格的纳米科技工作者,向全体公民普及纳米科普知识,使科技元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融合,已成为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信息化应用材料 篇4

泾川二中梁鹏

光阴似箭,在教育战线上我已工作二十多年了。参加工作以来,本人始终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和本职工作,热爱学生,注意为人师表,廉洁从表,模范地遵守社会公德,时时处处以一个人民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教书育人,关心集体,团结、尊重同事,恪尽职守,严谨治学,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文化业务素质及教育管理水平,自我认为是一名立场坚定、思想健康、品德优良、作风正派、业务过硬的教育工作者。但还是存在诸多方面的不足:

一、我在职业道德规范和树立良好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照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如何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对优秀教师的要求,我认识到,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自我剖析我所存在的问题有:

1、在依法执教方面,尽管我能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能够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没 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但学习和宣传教育政策不够深入,有时候还存在消极的教育言论、行动等问题。依法治教就是要求教师从严格守法的高度,在全部职业行为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首要准则,我有时候放松了或不注意这个准则。

2、在爱岗敬业方面,我基本上能够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 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思想。爱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教 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但有时候我对待工作 还不够尽职尽责;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方面,偶尔有敷衍塞责现象。

3、在热爱学生方面,我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

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平等、公平对待学生,特别是要求学生方面,还不够严格。热爱学 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爱是教育的万金油,当 教育之爱成为普照的春晖,师生之间爱的能量就会在交换与互动中不断裂变,释放能量,产 生一个个教育的奇迹。如何激发爱心、永保爱心,我尚待努力。

4、在严谨治学方面,我注意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师德的 基础是爱,核心是专;我注意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缺乏长期性,教育教学方法还缺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还不够快。教师自身的学 识与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我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所以我必须不断学习。

5、团结协作是教师处理与同事之间关系的准则,是优化校内

育人环境的关键因素。这 是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在团结协作

方面,我基本上能够做到谦虚谨慎、尊重同志,就是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还不够理想;我能够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也关心集体,积 极维护学校荣誉,但对如何更好地共创文明校风,还缺乏智慧上的协作;我应当通过靠集体 的力量,群体的智慧,合作创共赢。

6、廉洁从教是教师处理教育教学活动与个人利益之间关系的准

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 教师应当注意保持的品德。在廉洁从教方面,我坚守高尚情操,讲奉献,不谋取私利,但在自觉抵制并反对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方面,显得不够有力。

7、在为人师表方面,我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注意处理个人职

业劳动与自身人格塑造之 间关系的准则,衣着整洁得体,语言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以身作则,作风正派;但身教注 重不够,律己不够严格,语言规范性有优待加强,缺乏对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师人格提 出的特殊要求的理解。

8、在生活方面,快乐的心态我还没有更好地养成,所以不能

脱俗,更难超人。如何养成永葆快乐的心态,是自己健康的成长过程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9、人最好的素质是习惯。优秀教师的良好习惯我还没有具有。

比如,学生中心的确立; 行为、道德两种示范的发挥;事业的感情、对象的热情、生活和工作的激情等三种情怀的葆有;教学对话、公平待生、领导艺术、自身学习四种理念的提升等等良好习惯,都有待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养成。

二、我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现代教育理论、政策法规学习不够深入,放松了依法治教这个准则。

2、爱心没有很好的培养和树立,因而有些工作出现了敷衍塞责现象。

3、缺乏刻苦学习、吃苦耐劳精神和态度,所以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还不够快。

4、缺乏协作精神,因而依靠集体的力量,群体的智慧,合作创共赢方面就软弱。

5、降低了自我要求的标准,缺乏对为人师表是教育事业对教

师人格提出的特殊要求的理解。

6、放松了对世界观的改造,不注意养成并永葆优秀教师所具

有的快乐心态和良好的教 育习惯。

三、我就以上存在的问题的改进措施: 经过作风建设年活动的认真学习,我认真反思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拟定如下6项整改措 施:

1、坚持理想,坚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信念。思想上清醒、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理论要强。为此,我必须做到:切实加强党教育 理论学习。约束自己,认真整改;继续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先进而纯 洁的现代教育观。

2、完善学校教育管理,增强制度的严肃性。注意加强学校

教育制度的宣传工作,虚心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增加自己对教育不良 现象做斗争的勇气,树立良好教师的自我形象。

3、转变作风,积极工作。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兢

兢业业地做好工作,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讲价钱,不图虚名,不事张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教育、为人民服务。

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汇报材料 篇5

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汇报材料2010年是我院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2010年,我院以新办公楼启用为契机,大力发展信息化建设和推进信息化应用,在上级技术部门的具体指导和本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院信息化工作考核取得了全省第一名的好成绩。现将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2008至2009年我院信息化建设情况(1)2009年上半年前,由于旧办公楼条件差,下雨天办公楼还经常漏水,信息化基础设施非常的落后,全院只机要室开通了1个内网信息点,和1个外网信息点,所有邮件都只能由这两台电脑并由一名机要员向外发送,未开通网上办公办案,没有安装信息发布系统,发布通知只能是张贴在一楼的楼梯口出,一刮风下雨就会弄得到处都是,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破坏了办公楼的环境卫生。(2)全院共有电脑40台,其中70%是2005年以前生产的,甚至还有是省院退下的,这些电脑不仅硬件配置低、运行速度慢,还毛病多,经常会出现开不了机、显示器不亮、连不了打印机等问题,许多科室是几个干警甚至一个科室共用一台电脑,电脑也只用来处理word文档,全院只有一台复印机。(3)全院没有一台好用的网络服务器,没有安装网络版的法律法规检索系统、网络版的杀毒软件,因此查询法律只能到一台专用电脑上查询,更新杀毒软件也必须每台电脑一个一个的更新,工作效率可想而知。

教师信息化应用材料 篇6

一、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自觉加强业务学习,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熟悉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以提高工作效率。参加212年12月5日至8日,参加教育部举办的“教育网络与信息安全高级技术培训班”成绩合格,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

二、积极组织学校参加上级开展的各类活动

积极参加自治区多媒体进课堂课题研究,本人为县课题组负责人。积极选送教师参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展示周的活动,并组织学校教师观摩。2010年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获得自治区一等奖一次。

三、加强对学校信息技术建设与应用的指导,努力完成校本培训。

加强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2012年3月26日至27日,组织培训全县有多媒体进教室的学校教师到县一小培训相关技能,共计培训教师680人。培训好学校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督促这些教师开展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校本培训,2011年共计培训教师1160人。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给学校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供技术咨询,培训好一批技术骨干,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支持体系,给学校充分的技术支持。

四、加强项目的建设管理,指导学校提高应用水平,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益。

教师信息化应用材料 篇7

●应用可行性分析

在技术层面,信息技术学科特质利于开展传记研究,对教师而言,利用丰富网络资源对本领域专业人士进行研究能促进自身素质提升和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创新。此外,建立电子档案有助于个体持续探究以不断自省,这些对信息技术教师而言并无技术性障碍;在操作层面,传记研究法简单易行、便于实施;在目的层面,传记研究法研究“人”,而信息技术教师应用此法对“人”和对“己”考量来提升专业素质,恰恰迎合研究主旨。

●具体应用形式

形式一:基于自传研究的自我建构。自传研究的方式很多,以建立电子档案为例。第一步,研究设计。这个阶段信息技术教师首先应明确研究目的是为了促进自身专业素质发展。在界定问题时要围绕这一目的,如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如何?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成果、突破有哪些不足?教师要对方法本身烂熟于心。第二步,搜集资料。基于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资料一方面是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相关文件、图片等,搜集方式除了传统的图书、报纸、杂志等外,互联网作为巨大的资源宝库是很好的帮手。另一方面则是研究者自己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成长过往和工作历程,主要以信息技术教师的回忆为支撑。第三步,资料分析。在整理资料时,教师可建立一个电子档案,复杂的可以是一个网站,简单的可以是分类的文件夹。不管选用网站或文件夹,档案确立后,还要根据设计意图分列不同子档案,便于分类管理。然后,将搜集来的资料转换成Word文档、数码图片、视频等分别归类在不同的档案项目下保存。对材料进行检查时,可以随时到档案中进行提取修改,也可以把新材料添加进去。第四步,撰写报告。通过分析资料,教师自我反思,并将自己的心得、经验、改进想法、工作计划等写成电子报告保存在电子档案中。

形式二:基于传记、生命史、口述历史、叙事探究的自我完善。区别于自传,选用传记、生命史、口述历史、叙事探究方式,研究对象一般应选择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依据不同类型的特点和要求,围绕不同的焦点,搜集与研究对象相关联的资料,要注意资料的多样化和准确性,尤其是网络课程、讲授用的PPT、研究课题的官方网站、学术讲座的视频等,这些都是研究对象观点、思想的集中体现,具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在分析资料时,要结合研究对象的性格、经历等,力求全面、深刻认识资料背后反映出的理论思想和实践经验。信息技术教师应该以这些人物为榜样,对照自身的不足之处,不断革新自己的理念、充实技能、夯实专业基础、提升专业素质。

●传记研究对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作用

1.教师能掌握专业前沿知识,开拓视野

信息技术教师在用传记法研究相关领域学者时,可以接触到领域内的前沿知识,如研究信息技术权威,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轻松知晓信息技术发展程度、最先进的技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与普及效果;研究教育大师,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掌握最科学、最适应当下的教育理念。每一位研究者的经历都是一本不断翻新的百科全书,研究专家学者,可以打开信息技术教师教学以外的广阔视野。

2.促进教师自我修正,重构专业知识框架

聚焦权威人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自己没有的知识和品质。同时,通过回顾和分析自己的教育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参照专家学者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实践成果,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很好地梳理知识脉络,构建良好知识系统,提升教育质量。

3.借助巨人肩膀,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的科研能力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教师应该抓住实际问题,将其作为研究课题在实践中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传记研究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既可以通过分析材料学习专家们对待问题的看法、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访谈方式与学者们进行交流探讨。

4.利于教师学习教育专家的理念、方式,改革教学

教师首要任务是提升教学质量,在教育专家的熏陶下,信息技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都会得到优化,带动教学的改革。在科学的教学原则的前提下,信息技术教师把握技术性、整合性和发展性,具备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教学组织管理、教学评价等能力,既是对自身能力的全面提升,又是对教学质量的良性促进。

5.激发信息技术教师提升职业、人文、科学等综合素养

教师信息化应用材料 篇8

【关键词】高职教师 信息化 教学资源 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031-02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了社会信息化的步伐,也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教育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党的十八大强调“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简称《行动计划》)均提出要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加快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高职教师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育主体,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高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升高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意义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当前,信息技术仅仅是作为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而存在,尽管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已经普遍使用了多媒体和PPT技术,但仍然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与学的思路正在从“技术导向”向“学习导向”变革,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将改变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应用信息技术模拟仿真,设定情境,把教学内容真实可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由依赖课本学习转向自己利用资源学习,由依靠教师讲授转向自主学习,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都将得到彻底改变。

2.改变教师和学生间关系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将使师生拥有了获取信息的平等地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将发生改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特别是新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获取知识不再受教室、图书馆等物理空间的限制,也不再受课上、课下的时间限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互联网思维正在成为一项日益重要的关键技能,影响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枯燥,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信息技术教学将给学生带来全新的教学效果。数字、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各种信息的广泛应用,可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这种多样、新颖、生动的教学模式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符合学生追求新奇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适应新形势下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要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这是新形势下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一次重新定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信息化技术的充分应用将适应新形势下这一人才培养的需求,实现不仅关注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素养,更关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培养,如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等。

二、高职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分析

1.教师的信息应用意识不强

教师的信息意识是反映在教师对信息资源的渴望程度和对相关信息的敏感程度。目前一部分教师能够较好地运用网络媒体和网络平台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但大部分的教师信息感知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已经适用、习惯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教学方式,不习惯使用新的教学工具与新的教学模式,加上由于多数骨干教师年龄偏大,对新技术的接受与学习的能力相对偏低,更容易造成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抵触。

2.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尚不能适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要求。尽管目前职业院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比较普遍,但很多处于浅层应用水平,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教或辅学的工具手段,大多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是基本操作和PPT课件制作,教师将数字化教学资源与课程教学进行深层次融合还远远不够,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空间应用、数字化平台应用等能力相对较弱,远远跟不上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应用于教与学的总体水平还很有限,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亟待提高。

三、信息化快速发展挑战下,高职教师应具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教师必须主动适应这一变化,积极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一系列变革,努力提升信息技术相应能力,以满足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的需要。

1.基本的信息系统运用能力

在信息技术时代,高职院校教师除了要求应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使用信息工具进行交流的能力之外,还要求教师能熟悉各种应用系统的使用,包括多媒体教室教学系统、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MOOC教学平台系统、网络空间教学系统等。此外,还包括一些专业的应用系统的运用。

2.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能力

信息化教学资源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的一切支持教学活动的资源,是实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保障。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能力具体包括对互联网平台的应用、多媒体技术与教学、网络教育资源设计与制作等。互联网环境中集聚了大量的数据、程序、教学软件等,面对海量的教学资源,教师需要将这些资源汇集起来进行恰当的筛选、分析,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和改造。同时还需要熟练地掌握FLASH、PHOTOSHOP、绘图软件等多媒体应用软件,开发课件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从而进行网络课程建设、开发虚拟实验室、开展基于网络平台的学习、进行网上作业测试等。所以信息化资源开发与应用能力在现代高职教师技能中必不可少。

3.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体现在要求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各种恰当的信息资源,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学设计的工具和手段,同时创设教学情境,科学地安排教与学的各个环节与要素,组织信息化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习者综合能力的有效发展,保障信息化教学活动有序进行和有效实施。

四、提升高职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策略分析

1.更新教育观念,增强教师的信息意识

教师自身信念是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最根本内驱力。因此,需要积极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学习和讨论,使教师了解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确立教育信息化观念,从全新的视角出发,挣脱传统教学的羁绊,主动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需要。只有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观念和意识得以加强,乐于信息化教学,并对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有信心,其能力才有可能得到提升。

2.构建有效的培训模式,强化信息化应用能力培用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用技术,要切实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必须通过多元的培训、学习。可采取院校培训、校本培训、短期培训、网络自主研修等多种培训方式相结合,对骨干教师群进行全面培训与指导,以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为主线,系统学习信息化教学知识和技能,获得信息化教学实践应用指导。同时也可发挥骨干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逐步发挥骨干教师自身的校本培训力量,由其完成对各自学校教师的全面培训与指导。另外,也可开展校际协作学习,发展学习共同体,形成长期共享和共同解决信息化教学问题的工作习惯。

3.加强院校支持力度,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为信息化教学实践积极地提供软硬件方面的有力保障,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支点。学校应通过制定系列保障措施,激发教师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主动性,如:制定相应的奖惩激励制度;将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能力和评聘考核的重要标准;加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和信息化教学大赛等,全面促进教师积极主动提升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同时,学校应搭建和完善相关信息化平台,积极支持为教师实现自身专业成长提供外部条件,如:创设校园信息化教学环境;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建立多元信息化教学管理评价体系等,为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升刚.突出应用驱动 强调学习导向 加快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

[2]王颖.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策略[J].教育探索,2015(8).

[3]王海.信息化时代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浅析[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

[4]刘喆、尹睿.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与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

作者简介:

教师信息化应用材料 篇9

金:国家磁约束核聚变能研究专项基金(2011GB112001,2013GB110001);国际合作项目(2013DFA5105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1155,51377138);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SWJTU11ZT31,2682013CX004);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JY0031,2011JY0130)资助课题

摘要:高温超导磁体运行过程中,磁体的热稳定性是磁体能否安全运行和实用化的重要指标。在磁体热稳定性的相关研究中,超导磁体在运行过程中的交流损耗和热传导特性是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文中运用商业有限元软件Comsol构造了YBCO高温超导体的数值仿真模型,通过Comsol中的AC/DC模块和热传导模块的相互耦合,在给予不同频率和不同幅值的交变外磁场激励下,对YBCO高温超导体在运行过程中的温升特性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并计算出其交流损耗。为避免超导体失超,保证其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一定的指导。In the process of running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HTS)magnet,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magnet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icators for its safe operation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s the thermal stability related research of magnet,the ac loss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are two problems which are to be studied worthy of studying.Therefore,using the commercial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Comsol in this paper,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of YBCO HTS was constructed.Through introducing AC / DC module and heat transfer module,the 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 of YBCO HTS was really-time monitored and analyzed and its AC loss was calculated in a variety of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 excitation an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which was to avoid quench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HTS.关键词:高温超导体交流损耗热传导 HTS AC loss Heat transfer 分类号:TM26 [工业技术>电工技术>电工材料>超导体、超导体材料]

日本东京大学发现新的高温超导体电子结构 收藏本页导出题录分享

者:杨晓婵高影响力作者

处:《现代材料动态》 2014年高影响力期刊

《Information of Advanced Materials》 摘要:日本东京大学大学院的酒井志朗助教等人对高温超导体在即将呈现超导性能之前的电子结构有了新的发现。这一研究成果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今后高温超导研究的方向,并有望推进高温超导材料的开发。物质中存在充满电子的低能量区域和无电子的高能量区域,此前对高温超导机理的研究主要是实验手段及低能量区域的电子结构。

关键词:日本东京大学高温超导体电子结构高温超导材料高温超导机理超导性能研究成果实验手段

分类号:TM26 [工业技术>电工技术>电工材料>超导体、超导体材料]

学位论文

高温超导体中局域结构的稳定性对超导电性的影响

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被发现后,吸引了大量科研工作者对其进行系统地研究。人们已经积累了很多重要的实验结果,并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基本特性上达成了一些共识,但对高温超导电性机制的研究仍处于不断争论和探索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表明电声相互作用对高温超导电性是重要的,因此有必要探索晶体结构对高温超导电性的影响。高温超导体的d波对称性和赝能隙都对电声相互作用机制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电声相互作用机制是适用的,它应该能恰当地解释d波和赝能隙的特征。这些特征可能起源于晶体结构强烈的各向异性,尤其是某些特殊的局域结构。因此,本论文主要研究了高温超导体的局域结构,希望揭示其对高温超导电性的影响。

本论文首先研究了YBa2Cu3Oy(YBCO)的不同掺杂体系。对平衡双掺杂的Y1-xSrxBa2-xLaxCu3Oy体系,由于电荷的自补偿,该体系的载流子浓度保持不变,因此可以通过它直接探索晶体结构与超导电性的关联。研究发现该体系的块间结合能与超导临界温度Tc有很好的负关联效应,说明晶体结构确实对高温超导电性有重要影响。对Y1-xPrxBa2Cu3Oy(YPBCO)体系的研究发现,在Pr掺杂浓度分别为0.25和0.5时,样品的Tc对磁场的依赖表现出一定的反常,这可能与此时CuO2面的异常波动有关。通过考虑CuO2面上由相邻Cu原子和O原子构成的稳定“铁三角”的集体振动,本文尝试解释了YPBCO体系的低频Raman特性。对七个双掺杂YBCO体系CuO2面键角的分析表明,CuO2面的稳定性会影响超导电性,CuO2面越稳定,越有利于高Tc的保持。对Pr1-xYxBa2Cu3Oy(PYBCO)体系的超导样品和非超导样品,以及非超导的Pr1-xCaxBa2-xLaxCu3Oy(PCBLCO)体系的比较发现:在非超导体系中CuO2面键角的涨落远大于超导体系。测量不同体系的Raman光谱,在超导体系中观察到了与CuO2面铁三角有关的两个稳定的声子。这两个声子分别与节点电子态和反节点电子态强烈耦合,而在非超导体系中并没有发现与它们对应的特征峰。这同样说明CuO2面局域结构的稳定性的确与超导电性有关。Pr掺杂对CuO2面稳定性的破坏,可能是PBCO体系失去超导电性的原因。

本文同样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的Bi-Sr-Ca-Cu-O(BSCCO)掺杂体系。通过对Pb掺杂的Bi2212体系和Bi2223体系的晶体结构包括晶格常数、原子坐标和键长键角进行精细分析,本文证明了BSCCO体系的CuO2面上存在与YBCO体系中一样的铁三角结构。这说明铁三角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中是普遍存在的。本文用分块模型计算了BSCCO体系的块间弹性模量,研究了其分别随单胞中CuO2面层数和O掺杂浓度的变化关系,并与相应Tc的变化关系作对比,证明了弹性模量与Tc之间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块间应力对超导电性有重要影响。块间应力正是CuO2面具有稳定局域结构的原因,因此CuO2面的稳定性同样会影响超导电性。

根据YBCO和BSCCO不同掺杂体系的研究结果,CuO2面的稳定性对高温超导电性有重要影响。本文怀疑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中赝能隙的形成可能与CuO2面的稳定性有关,从电声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一种关于赝能隙起源的猜想。为验证这一猜想,本文进一步考察了La0.7Sr0.3MnO3(LSMO)的Co掺杂体系。巨磁阻LSMO材料虽然不超导,但是存在与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相似的赝能隙。如果高温超导体中赝能隙起源与CuO2面稳定性有关的猜想是正确的,那么在LSMO材料中应该能够发现与CuO2面铁三角类似的稳定局域结构。用常规固相反应法制备掺Co的LSMO体系样品,用粉末衍射方法测量其XRD谱,通过对其晶体结构的精细分析,发现其中确实存在稳定的局域三角结构。这间接说明高温超导体中赝能隙的起源的确与CuO2面的稳定性有关。

总之,本论文对不同的铜氧化物高温超导材料,以及与高温超导体具有相似赝能隙的非超导材料的研究,证明了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中局域结构的稳定性对超导电性有重要影响,可能是赝能隙形成的原因。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将有助于对高温超导电性机制的最终理解。

作者: 郭超群

学科专业: 凝聚态物理 授予学位: 博士 学位授予单位: 北京大学 导师姓名: 张酣 学位:

2014 语种: chi 分类号:

TM262 关键词: 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超导电性赝能隙电声相互作用局域结构稳定性

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点接触隧道谱研究

对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点接触隧道谱的研究可以比较准确地得到铜氧超导体的能隙,是研究铜氧化物超导体配对机制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本论文着重研究高精度点接触隧道谱仪搭建及铜氧高温超导体La1.89Sr0.11CuO4(LSCO)和Nd1.85Ce0.15CuO4-y(NCCO)的点接触隧道谱的测量和分析,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方面:

1.根据超导体的基本性质和点接触隧道谱的原理,采用扩展的BTK理论对实际测量的点接触隧道谱线进行拟合,得到超导能隙的信息。

2.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镧锶铜氧(LSCO)和钕铈铜氧(NCCO)的点接触隧道谱研究。发现电流达到临界电流值时电导谱线存在跳变,这与传统超导体中遇到的问题类似,通过减去临界电流附近突变产生的电阻值,修正后的Ⅳ曲线能很好地与BTK理论拟合的数据重合,这为今后处理类似问题提供了一种比较可靠的解决方法。

3.搭建了高精度点接触隧道谱仪。依据点接触隧道谱仪工作原理,采用商业的压电陶瓷惯性步进电机、数据采集系统和温控系统,设计出点接触隧道谱仪的构架,然后进行材料选取、图纸绘制、委托加工,以及测量的程序编写(利用Labview软件),最后进行组装调试,并摸索制备针尖的工艺。

作者: 江浩

学科专业: 凝聚态物理 授予学位: 硕士

学位授予单位: 云南大学 导师姓名: 张晋单磊 学位:

2014 语种: chi 分类号:

O511.4 关键词: 点接触隧道谱

Andreev反射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零偏压电导峰

科技成果

高温超导体的电子结构研究 成果信息 项目编号 1400580039

封东来谢斌平完成单位 复旦大学 完成人 申报信息 鉴定日期 公布年份

2013 学科分类号

O492.1 O511 关键词 性

成果简介 高温超导电性一直是凝聚态物理最前沿的科学问题之一,对它的理解将极大加深项目组对凝聚态物理的认识,并有着重...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理论研究 成果信息 项目编号 1400201379

黄忠兵林海青 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铁基高温超导体电子结构高温超导电完成单位 湖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 完成人 申报信息 鉴定日期 公布年份

2012 学科分类号

TM262 关键词 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晶格系统凝聚态物理学

成果简介 “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的理论研究”属于凝聚态物理学中的超导物理和强关联物理范畴,也是该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该...专利

用重离子辐照提高GdBaCuO高温超导体性能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重离子辐照提高GdBaCuO高温超导体性能的方法,该方法能大幅提高高温超导材料的磁化强度。该方法包括使用重离子辐照装置对熔融织构单畴GdBaCuO高温超导材料进行重离子辐照,辐照所......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42000.1 申请日期: 2009年12月18日 公开(公告)日: 2010年6月23日 公开(公告)号: CN101747086A 主分类号: C04B41/80,C04B41/00,C,C04,C04B,C04B41 分类号: C04B41/80,C04B41/00,C,C04,C04B,C04B41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发明(设计)人: 焦玉磊,肖玲,郑明辉

用掺杂低温燃烧合成法制备的Gd211相提高GdBaCuO高温超导体性能的方法

用掺杂低温燃烧合成法制备的Gd211相提高GdBaCuO高温超导体性能的方法,包括:第一步,把Gd2O3与CuO分别用浓硝酸溶解,Ba(NO3)2用去离子水溶解,溶解完毕后将三种溶液混合;第二步,选用......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304556.X 申请日期: 2007年12月28日 公开(公告)日: 2009年7月1日 公开(公告)号: CN101471162 主分类号: H01B13/00,H,H01,H01B,H01B13 分类号: H01B13/00,H,H01,H01B,H01B13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发明(设计)人: 焦玉磊,肖玲,郑明辉,马小海,宿新泰,燕青芝,葛昌纯

掺杂BaCeO3提高GdBaCuO高温超导体性能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掺杂BaCeO3提高GdBaCuO高温超导体性能的方法,首先用固相法合成的BaCeO3粉体与固相法合成的GdBaCuO粉体混合,其中BaCeO3粉体占总重量的0.25-1.0%,经高速振......专利类型: 发明专利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240069.6 申请日期: 2008年12月17日 公开(公告)日: 2010年6月23日 公开(公告)号: CN101747033A 主分类号: C04B35/45,C04B35/00,C,C04,C04B,C04B35 分类号: C04B35/45,C04B35/00,C,C04,C04B,C04B35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发明(设计)人: 焦玉磊,肖玲,郑明辉

外文文献 Applica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 for fusion 高温超导体在聚变中的应用

摘要:The use of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HTS)materials in future fusion machines can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drastically.高温超导体在核聚变中的应用能大大提高效率

作者: W.H.Fietz;R.Heller;S.I.Schlachter;W.Goldacker 期刊: Fus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EISCI 年,卷(期): 2011, 86(6/8)关键词 fusion magnetsDEMOcurrentleads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ITERW7-X 正文语种:eng

Two classes of superconductors discovered in our material research: Iron-based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 and electride superconductor 研究中发现的两类超导材料:铁基高温超导体和电子超导体 作者H Hosono 摘要We discovered two new classes of superconductors in the course of material exploration for electronic-active oxides.One is 12CaO·7Al 2 O 3 crystal in which electrons accomodate in the crystallographic sub-nanometer-sized cavities.This material exhibiting metal–superconductor transition at 0.2K is the first electride superconductor.The other is iron oxypnicitides with a layered structure.This superconductor is rather different from high T c cuprates in several respects.The high T c is emerged by doping carriers to the metallic parent phases which undergo crystallographic transition(tetra to ortho)and Pauli para to antiferromagnetic transition at 65150K.The T c is robust to impurity doping to the Fe sites or is induced by partial substitution of the Fe 2+ sites with Co 2+ or Ni 2+.This article gives a brief summary of these discoveries and recent advances.在电子活性氧化物材料探索过程中,我们发现了2类超导体。

出版源《Physica C Superconductivity》, 2009, 469(s 9–12):314-325 关键词New materials: theory design and fabrication / Superconducting materials / Transport properties / Nonconventional mechanisms

Prospects of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 for fusion magnets and power applications 用于聚变磁体和电力应用的高温超导体的发展前景 作者WH Fietz,C Barth,S Drotziger 摘要ABSTRACT During the last few years, progress in the field of second-generation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HTS)was breathtaking.Industry has taken up production of long length coated REBCO conductors with reduced angular dependency on external magnetic field and excellent critical current density jc.Consequently these REBCO tapes are used more and more in power application.For fusion magnets, high current conductors in the kA range are needed to limit the voltage during fast discharge.Several designs for high current Cables using 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 have been proposed.With the REBCO tape performance at hand, the prospects of fusion magnets based on such high current cables are promising.An operation at 4.5 K offers a comfortable temperature margin, more mechanical stability and the possibility to reach even higher fields compared to existing solutions with Nb3Sn which could be interesting with respect to DEMO.After a brief overview of HTS use in power application the paper will give an overview of possible use of HTS material for fusion application.Present high current HTS cable designs are reviewed and the potential using such concepts for future fusion magnets is discussed.在过去几年中,第二代高温超导体的研究进展是惊人的 出版源《Fusion Engineering & Design》, 2013, 88(6-8):440–445 关键词High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 / HTS / High current cable / Fusion / Magnet

5.文献综述 本文主要阐述了超导体研究的发展以及超导材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展望。本文将着重讲述高温超导材料及其应用。

关键词:超导高温超导体超导的应用

材料的电阻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并最终出现零电阻的现象被称为超导现象。这类材料被称为超导材料。超导体所具备的独特的零电阻效应、迈纳斯效应、约瑟夫森效应和同位素效应使其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使人们超远距离无损耗传输的梦想成为现实。1高温超导材料

高温超导体属于第二类超导体,目前只要有五种代表性氧化物高温超导体材料:La系,Bi系,Y系,Ti系和Hg系。[1] 由于强电方面众多的潜在应用需要长线带材(千米数量级),所以人们先后在YBCO,BSCCO及MgB2线材带化实用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 2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

由于超导体严格的低温要求,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严重受限制。故超导体尚未达到大规模应用水平。

目前高温超导体在强电领域的应用主要有电线引流,输电电缆,磁体[3]故障限流器,变压器等。

在弱电领域的应用主要有超导量子干涉仪,高温超导滤波器等[4] 3结语

高温超导材料的发展逐渐步入成熟,即将进入大规模应用和产业化的时代。其在军工,医疗,通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预见,高温超导在未来将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学生木偶奇遇记读后感下一篇:职场英语:500强企业英语面试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