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信息写作示例

2024-08-13

舆情信息写作示例(精选8篇)

舆情信息写作示例 篇1

舆情信息工作要点

一、上报舆情格式

1、文章内容格式:普通,字体:宋体,大小:small,2、文章内容要有标题(加黑居中)标题后加(××区县)如:

外媒关注习近平率团抵拉萨(浦口)

据《印度时报》7月17日报道,中国官员抵达西藏首府拉萨,参加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

新华社报道,由国家副主席习近平率领的59人代表团抵达拉萨,参加一系列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

拉萨贡嘎机场悬挂着国旗和大幅标语“热烈欢迎中央代表团”。报道说,当地群众跳起藏族舞蹈,并向代表团成员敬献哈达,哈达是一种典型的用来表示敬意和祝贺的藏族白色丝巾。•••••

3、由于正文格式编辑有限,建议从网页下载后在文本文件(附件——记事本)中去格式,注意每段前空2格。

二、舆情搜集范围

根据省宣的关注点,和舆情工作特点,当前舆情搜集的范围主要有:

1、百度新闻,显示当前点击率最高的新闻条目,也是舆情焦点,特别关注对新闻的评论。

2、新华网,显示当前最具有权威的官方新闻条目,可以提供舆情的关注点,根据关注点寻找需要的舆情内容。很多时候新华时评本身就是篇不错舆情信息。

3、人民网,网友最为活跃,政论性文章最为密集的网站,舆情内容丰富,观点独到,特别是人民网舆情频道,本身就是舆情关注的焦点,此处的舆情分析文章是对一段时间舆情焦点的集中体现。人民网强国论坛也经常有媒体发布出来,但很有深度的文章。

4、新浪网,最强大的是普通网友的评论,往往和政府的观点最为不同,寻找群众的意见往往在此处比较多,但需要进行一定的归类整理和归纳,否则稍显凌乱。另外,新浪论坛有近期论坛热帖排行榜,也是寻找舆情焦点的好地方。

三、舆情内容选取

1、重点关注领导可能会关注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重要政策

2、重点关注在群众中有争议,容易引起强烈社会反响的内容

3、重点关注宣传文化系统的重点内容,有时候也可以包括部分好的做法和经验介绍

四、采写技巧

1、实时留意QQ群的最新动态,已经发布的省宣和市宣用稿条目尽量避免出现重复,关注省宣和市宣舆情提示条目尽快按要求采写,积极参与省宣和市宣的约稿。

2、注意把新闻报道改为舆情,特别是标题,把新闻中的观点进行提炼,选择其中最具有代表、最具有倾向的观点作为标题。

3、上报时间关注时间节点,选取新闻发布不超过8小时的内容。

4、要加强独立分析和采写的分量。好的舆情信息不仅要有明确观点的标题,更要对标题观点进行论证。当然作为编写者尽量减少自身对此内容的主观判断,要在充分收集各方群众观点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并判断舆情发展的趋势,对领导而言舆情信息最大的作用在于反映基层民众的真实想法,以及这些想法的变化趋势,以及对于维稳所产生的影响,因此今后注重舆情的预判也是舆情信息工作发展趋势。

舆情信息写作示例 篇2

升格支点

做人应该追求简单,写文章却要内涵丰富。在有限的篇幅内,要尽可能地让信息量大一些,让文章更耐人寻味一些。所谓“芥子纳须弥”,可以喻指一篇文章即使篇幅短小,也要包容丰富,让阅读的人可以从中获取很多阅读信息。

同学们的文章,常常在一个平面上构建,常常是简单的一人一事一景,这样的文字,即便描写很细腻,但总还是会显得有些单薄。单薄的文章,不能给人更多回味咀嚼的余地,就如同一碗清水,一眼便望到底。好的文章要如同带人游览胜境,所谓“百步九折”,每一次周折都会有一番不同滋味,每一步前行都要有新的信息刺激感觉神经,令读者一路走来,体验不同的风景,收获更多的审美愉悦。

下面就以《有画笔陪伴的日子》为例,来讲述如何做到“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原文呈现

有画笔陪伴的日子

午后,天阴沉沉的,窗外的雨滴滴答答,隐隐透着一些凉意。

我独自一人坐在桌前,手握画笔。我的心也和天空一样,阴沉沉的。上了初中以后,学习的任务一天比一天重,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各科老师总是在比着赛似的加压,父母总是在耳边喋喋不休,这一切都让我感到压抑。

我开始拿起画笔在我的画本上随意地涂涂抹抹,红色、蓝色、橙色、紫色……望着这鲜亮的画,我的心情似乎渐渐明朗起来,就如这色彩一般。

红色是我的太阳,我给自己画了一个带着笑脸的大太阳,让自己的心情一下子就好了很多;蓝色是我的天空,我把乌云从我的画本上赶走了,天空蓝得让人不再感到忧郁;橙色和紫色是烂漫的小野花,这些花大片大片地开在画本上,让人心里充满了喜悦,欢乐在画本上流淌起来了。

从小,我就与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家里的书柜中藏着一本大画本,轻轻抹去上面的灰尘,翻开它,七色花、苹果树、小房子……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笔触幼稚、色彩缤纷的儿童画。记得那时,阳台的小桌子上总是堆着我的画具,每天从幼儿园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创作”,或写实,或想象,常常一坐便是一小时,但我似乎从未感觉累过,用画笔记录心目中五彩斑斓的世界,我总是乐在其中。随着我渐渐长大,成长的压力悄然袭来,让我不再有很多的空余时间与画笔相伴,也不再如幼时那般活泼开朗,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今天偶然翻开了画本,一幅画让我重新找回了快乐的感觉。

不论何时,画笔总是陪伴着我,我好像在用绘画的方式与这位朋友交流。高兴的时候,我与它一同分享;伤心的时候,它帮我调节心情;失意的时候,它给予我勇气……

我想,我应该感谢我的画笔,有它陪伴的日子,无论阳光还是风雨,展现在我眼前的总是一片五彩缤纷,一个美好的世界。

天气的阴沉和内心的阴沉呼应起来,但是这个内容却是老生常谈,不能给人什么新鲜信息了。

将画面的内容具体化,画面对人情绪的转化作用就真实可感了。但画面内容偏于幼稚化,与中学生的内心世界不太相称。

与小时候画画的情形对照,时空上拉开了一些,可见小作者是有让信息量丰富一些的意识的,只不过做得还不够到位。

结尾两段议论点题,不算太惊艳,且这两段文字所表述的信息基本上是重复的。

总评

本文应该说也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了,小作者借助一支画笔来自我调节,让自己走出情绪的低谷,文章的构思还是可以的,但是整体感觉不够出类拔萃,只能说是中上水准。如果增加一点文章的信息量,文章内容可能会更丰富一些,不至于像现在这么单薄。

升格指津

这篇文章构思尚可,症结就在于有些单薄。本文虽然在时空上做了一下拉伸,用昔日画画和今天的画画的情形比照,但是昔日自己画的儿童画和今日的画作差别不大,这样一来,就等于两次绘画没有太大的区分度,也就不能给人带来更丰富的精神享受了。至于小作者自己描述的那幅画,艺术含量并不能称得上多高,因此也就不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作为一篇用绘画来进行精神调节的文字,我们必须要抓住绘画这件事本身的艺术特质,来提升文章的审美内涵。我们就用两个策略,一方面借助时空的延伸来拓展信息量,另一方面,则是要借助绘画艺术的信息来给自己增色。

佳作出炉

有画笔陪伴的日子

午后,天阴沉沉的,窗外的雨滴滴答答,隐隐透着一些凉意。

我呆坐在窗前,感觉一个现实的关于考试和分数的世界正在远去,因为有一支画笔在召唤我。那支笔每一次召唤,就会把我带进另一个世界,一个纯净的没有喧嚣的世界,一个精神得到超脱的世界。

我开始画麦田,当笔下一片金灿灿的世界铺展开的时候,我听到了风声,听到了鸟叫声,听到了一对蟋蟀的窃窃私语声,听到了我和每一个麦穗交谈的声音。我画着画着,自己的灵魂就在麦田里了。我感觉我亲手种下了这些麦子,我培育了它们,它们感恩我的培育,长出了饱满的麦穗。所有的麦穗都在对着我笑,向我点头,麦穗用金灿灿的语言唱歌,歌声嘹亮。我在麦穗的交响乐里陶醉了,我忍不住伸出手来打拍子,忍不住跳起了舞蹈,我在我的麦田里精神无比地自由和舒展,我甚至想变成一株麦子,变成一只蟋蟀,变成一只鸟,变成一阵风……

当我将画笔放回原处,窗外的雨还在滴滴答答,只是我不再觉得有凉意。我像一个麦田的主人一样,满心的快乐和满足。我微笑着看窗外的雨,感觉它们也是从我的麦田赶过来的。每一滴雨都和我的麦田交流过,所以它们都是那么亲切。

实在是要感谢那支画笔啊,感谢当初它跟我结缘。那时候,一个孩子迷上了画笔,她惊讶地发现,这支笔好神奇,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孩子画下了七色花、苹果树、小房子……孩子把心里想要的一切好东西都画出来,她给自己画了一个童话世界,住在里面做幸福的公主。公主那么快乐,那么美好,她把快乐和美好分享给她认识的每一个人,世界也变得那么快乐,那么美好!

可是后来,是谁夺走了画笔呢?没有了画笔,公主从童话的王国里被放逐,世界变得灰暗。

直到再次拿起画笔,虽然我已经找不回我的童话王国,但是我又进入了另一个可以自由飞翔的世界。我爱上了画麦田。麦田之于我,就像星空之于凡·高,在一个大自然构筑的艺术世界里,我懂得灵魂是如何的自由和超脱。我懂得当众人都看不懂自己的时候,凡·高已经在他的星空里完成了和上帝的对话,他的精神已经进入了一个无比自由的国度,那是凡人无法抵达的境界。我可以像凡·高一样,学会通过艺术和上帝对话。

一支画笔在手,就可以画出另外一个世界,一个理想的世界。

仍用原来的环境描写开头。

把大家都爱写的关于学习压力的内容减缩一下,点到即可。因为这样的信息大家熟知,写得过多就不能给人什么新鲜感了。

这一段,借助麦田、风、鸟叫、蟋蟀私语、麦穗交谈等一系列艺术化的意象,把画面和自己的想象结合起来,可以传达出更丰富的意蕴。想象的世界,就是扩大信息量的一个手段。通过想象,就可以带给人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这种陌生化的感觉对读者来说就是获取了新的审美信息。

拉回现实,写自己经过画画后内心的变化,依然是通过想象来丰富文章内容。

回忆,对时空进行拉伸,写儿童时期绘画对自己的影响,与今日画画带给自己的精神享受,既有区别又有关联,不同时空里同一件事的对照要比同一时空里写一件事信息量大得多。

转折一下,写自己远离画笔的日子里,精神没有依托的失落感。

借助凡·高,来加深作品的内涵,这是与原文相比信息量的扩大,由普通的“我”关联到大艺术家,点明艺术世界里人们精神的一脉相通,境界顿时提升了一个档次。

结尾点题,语言简洁,意蕴丰富。一个理想的世界,可以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给读者留白。每一个读者会根据自己的性格和爱好去构建这个“理想的世界”,读者会有一种参与感,这个“留白”的手法可以让信息量无限扩大。

总评

修改后的作品,把童年和现在的画作区分开来,这样文章的信息量就比原来大一些。对麦田的画作进行描述,里面融入了很多艺术鉴赏的信息,这样文章的艺术水平就有所提升。把自己画麦田和凡·高画星空关联起来,通过大艺术家的作品来给文章增添信息量。最后再用留白的方式让读者自己进行信息量的补足。这样的作品,读者读起来会获得更多的审美愉悦,文章的品位格调就比较高了。

小试牛刀

材料作文写作导引示例 篇3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材料】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自主确定立意,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

这是一道带寓言性质的多角度命意作文题,对学生而言难度稍大,但通过这道题目的训练,希望学生能够明白这种带寓言性质的题目的思考方向。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美丽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则材料的中心呢?关键在于抓住材料中“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这个关键句,另外由于题目中要求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所以我们在构思的时候可以分开从青蛙或螃蟹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如果从螃蟹的角度思考,我们不难看出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得出“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等观点。

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时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得出“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等类似的观点。

如果全面地把握材料,提出“误会于错误的沟通”等观点并能自圆其说,那也属于切合题意。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个牧羊人养了一群羊。他很为自己能拥有这群雪白的羊自豪,可是,有件事却总让他感到些许不快———他的羊群里还有一只黑羊。黑羊的皮毛没有白羊的好看,牧羊人盘算着:“等黑羊长大些就把它卖掉!这样我的羊群里就全都是可爱的白羊了!”

冬天到了。一天,羊群走到了一个很远的牧场,突然遭遇暴风雪。牧羊人与羊群走散了。当暴风雪停息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他四处寻找,但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候,牧羊人突然发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于是跑过去一看,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全都在那里。牧羊人兴奋地抱起立功的黑羊:“嘿,小家伙,真多亏了有你!”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题目自拟;⑤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导引】:参考立意(考查多角度立意):

(一)站在农夫的角度:(1)不同角度看问题;更全面地看问题;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看问题应注意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等。(2)过分追求完美会带来“真遗憾”。(3)所处的环境会影响人们看待事物的心态。(4)心态(审美取向)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判断。(5)思维定势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判断。(6)宽容“异类”。

(二)从羊的角度来看:(1)“劣势”也许就是“优势”(2)单调的整齐划一不一定就是完美。(3)事物本应丰富多彩。(4)个性才是事物的天性。(5)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价值。

(三)综合起来看:(1)集体的美常被个体的”遗憾”掩盖。(2)个体的”遗憾”有时

能成就集体的”完美”。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戏剧家曹禺书房里的架子上有一本装帧讲究的册子,上面裱着画家黄永玉给他的信。黄永玉写道:“我不喜欢你现在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的心不在戏剧里,你失去了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地位所误,命题不巩固、不缜密,演绎分析也不够透彻,过去数不尽的精妙休止符、节拍、冷热快慢的安排,那一箩筐的隽语都消失了„„”

信中对曹禺的批评字字严厉,甚至有明显羞辱的味道。如此一封使自己难堪的信,曹禺为何还精心地裱在精美的册子里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题是材料作文,选取了现实生活里一段鲜活的事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写生活、思想、社会、人生。一般情况下,材料作文的审题角度不是唯一的,如果出现多个人物,可以考虑将每一个人物都作为一个角度来审视。

从曹禺角度来看,关键是要注意这样一句“信中对曹禺的批评字字严厉,甚至有明显羞辱的味道”,但是,曹禺却“精心地裱在精美的册子里”。从黄永玉角度看,能为曹禺指出作品中的不足,这需要对朋友至真的坦诚,敢于说真话的个性。这则材料,立意点可以为“知耻而进”、“虚心的态度”、“要敢于直言”等。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12月19日,沈阳的一位老人在雪地里被电动车撞倒后,对撞人者说:“孩子,我没事,我有医保,你赶紧上班去吧。”

事情发生后,骑电动车的男子马上将老人扶起,一边连忙说对不起,一边询问老人是否感觉有什么不适,附近一位在车站等公交车的女士也跑了过来,对老人表示关心。当时老大爷站起来挺费劲,走路也一瘸一拐的。随后,骑电动车的男子和等车女子将老大爷扶到路边坐了一会儿。

人们特意去问了老大爷,为什么要让他走,老大爷说:“其实雪天不好刹车,算了,互相理解一下,感觉自己没啥大事,况且还有医保,所以不能干讹人的事儿。”说完这番话后,老大爷便离开了。

事后媒体证实,老人并没有医保。

这件事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结合你对相关现象的了解和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或议论文,题目自拟。

【写作导引】:立意以“弘扬道德”“体谅他人”“善心可贵”“与人为善”等为佳。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

尼可•罗帕格尼尼在艺术上取得巨大的成就的同时,却备受疾病的折磨。四岁时出麻疹,险些丧命;七岁时患肺炎,又几乎夭折;四十六岁时牙床长满脓疮,牙齿全部掉光;四十七岁时视力急剧下降,几乎失明,幼小病弱的儿子成了他的“拐杖”;五十岁以后,各种疾病向他袭来,声带也坏了,成了哑巴。但是,同样是这个人,三岁学琴,即显天分;八岁时已小有名气;十二岁时举办首次音乐会,即大获成功。之后,他的琴声几乎遍及世界,拥有无数的崇拜者。他在与病痛的搏斗中,用独特的指法弓法和充满魔力的旋律征服了整个世界。著名音乐评论家勃拉兹称他是“操琴弓的魔术师”,歌德评价他“在琴弦上展现了火一样的灵魂。”

这段材料给了你什么感悟和启发?请选定角度,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面对失败”话题作文写作示例 篇4

“面对失败”话题作文写作示例 李华波 黄晓强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秋天,葡萄熟了,高高的葡萄架下来了一只只馋嘴的狐狸。第一只狐狸在葡萄架下一次次跳起,又一次次重重地摔在地上,但它坚信“坚持就是胜利”,最终因体力衰竭而死。第二只狐狸具有林黛玉式的忧郁气质,它在一次次的失败后找到一根藤条在葡萄架下自杀了。第三只是一只生性急躁的“张飞狐”,失败的耻辱让它怒火中烧继而破口大骂,结果这只骂街的狐狸被农民一锄头打死了。第四只狐狸是有名的乐天派,几次无功而返后,它咽下几口唾沫,自语道:“这一定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酸葡萄。”于是它又唱着“鸡呀羊呀都到哪里去呀”的小曲走远了;第五只是一只精神脆弱的狐狸,这次的失败使它的精神分裂了,从此人们常可以见到一只蓬头垢面的狐狸,口中念念有词:“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

在人生中有谁不会遭遇到挫折和失败?这个故事会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面对失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另外编写故事、寓言,等等。要求:(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拟题:李华波)写作提示:

“面对失败”是一个司空见惯的话题,我们很容易就会想到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等词语。但是,如果我们选择“坚持”这个熟悉的角度来写这篇文章的话,显然是有问题的。原因有二:其一,这种构思是常见构思,易落入俗套,难以出新出彩;其二,也是最主要的一点,题干已经很清楚地点明了“这个故事会引发你想些什么”,要求写出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如果作文完全脱离了材料,甚至背离了材料的意思,显然是不理智的。哪怕是话题作文,也应该理解材料的意图,也得注意题干的要求。

首先,我们得读懂材料。这是一则富有哲理性的寓言故事,对于五只狐狸来说,那葡萄都是令人神往的但也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面对这样的目标,根据现有的条件,不管这五只狐狸采用怎样的措施,不管他们如何奋发图强,等待着他们的必然是失败的结局。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话题中的“失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挫折,它是面对过高的目标时的必然结局。从这则材料看,文中对那只放弃了葡萄的狐狸是持肯定态度的,虽然此狐有“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的嫌疑,但毕竟那些“鸡呀鸭呀”才是更切近的更有可能实现的目标。至于另外四只狐狸的做法则是不可取的,有的虽然精神可嘉,但非死即疯的结局也实在是太遗憾了。所以这则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生活中要有切合实际的目标,太高的目标只能给自己的人生平添遗憾。其次,要定下符合自身条件的目标。政治家、艺术家、企业家固然诱人,但并非每个人都适合这些目标的要求。不管自身基础如何,一味地“坚持不懈”,到头来必然是事倍功半。

其次,我们要根据材料的意思确定文章的中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目标的确定要从自身的条件出发。崇高远大的理想固然令人神往,但不能脱离自己的自身条件,否则就只是好高骛远,落下笑柄。

2、在生活中要善于调整自己的人生航向,根据自己的优势,努力实现切合实际的人生目标。

3、生活中要学会放弃,要敢于放弃。放弃不合适的目标,不是怯弱的表示,而是理智的抉择。“半途而废”实际上并不是彻底放弃,而是在坚持寻觅。

4、失败是人生中难免的。没有失败的人生是缺憾的人生。面对失败,要怀着一颗平常心。只有这样,成功也好,失败也罢,都会成为人生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以上几个方面仅供参考,相信同学们还会得到更多的启示。第三,根据中心的需要确定写作的内容和文章的体裁。考场作文的特点决定了写文章必然要“主题先行”,再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确定文章的内容和体裁。话题作文在内容和体裁方面的要求比较宽泛,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势尽情发挥特长。佳作示例: 或许放弃不是错 陈 媛

历史的长河淘不尽英雄故事,岁月的长风吹不老倾城的容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历史警示我们:或许放弃不是错。岁月悠悠地流淌„„

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连年战乱,民不聊生。一次次的征战都以失败而告终。看到的是尸横遍野,听到的是人民痛苦的呻吟。难道还要继续征战吗?难道相信坚持就是胜利吗?不,一位年轻的女子从容地走出来。她放弃了玉砌雕栏,放弃了锦衣玉食,放弃了金帛玉缕,在漫漫黄沙中,虽然大雁的低吟更增加了她心中的苦,但她仍深感欣慰。因为她深知她这一去换来的将是民族的安定与团结,她将看到人们过上闲适的生活。选择放弃荣华富贵,她一生无悔。岁月悠悠地流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一生仕途坎坷。想起他的一生经历,曾有过多少次的失败?想起的一生经历,他又曾放弃过多少次?曾记得,他在做彭泽令时,对下属说过:“吾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他与腐朽的官场水火不容。他没有再坚持下去,他选择的是放弃,放弃了功名利禄,去过隐居生活。他坦然看生活,以笑对人生,吟酒作诗,度完了余生。或许,适时的放弃不是错。岁月悠悠地流淌„„ 一蓑烟雨任平生

窗外的花香愈发芬芳,笔尖仍不时涌动着金色的梦。一代文豪——苏东坡,想起你,竟止不住让我心潮澎湃。

你才华横溢,气质过人。你是文坛上的宠儿,然而,你却是仕途上的弃儿。正因为你的出类拔萃,你遭来了别人的冷眼,遭来了别人的嫉妒,甚至遭来了小人的百般攻击,自“乌台诗案”后,你就与上层的官场生活绝缘了。你被一贬再贬,贬到岭南时,你居然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你向来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当你被贬到黄州时,你竟语出惊人:“一蓑烟雨任平生”。纵使你乐观对生活,笑傲人生,然而岁月无情,天亦无情,日渐衰老的你经得住再三地贬谪吗?你最终选择了放弃仕途上的追求,哪怕在荒芜偏僻的海南岛上也过得坦荡自在。你一生入仕、出世,历经坎坷,最终战胜了自己。是啊,都是坚持惹的祸,或许放弃没有错。岁月悠悠地流淌„„

放弃了汉宫秋月,放弃了功名利禄,放弃了酬志展才,最终得以在历史的画卷中以超然的姿态笑傲人生。历史警示我们:或许放弃没有错。(作者系湖北省松滋四中学生)简评:

用好课本示例 拓宽写作资源 篇5

余关初中

王林晓

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既告诉我们语文教材中所选用的文章,都是文质兼美,集崇高的思想境界、独特的写作技巧、流畅的语言风格于一体的优秀之作,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文,又告诉我们语文老师平时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将写作教学渗透进来。

“课文”即“美文”,习作的典范。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灵活精致的表达、独具匠心的布局谋篇,为每一个阅读者提供了习作的范本。“课文”即“宝典”,习作的秘笈。课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方法,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这些方法。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来渗透写作教学呢?

一 激趣——点燃学生写作欲望

教《范进中举》时,可这样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首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上讲台表演课文内容。通过朗读和表演,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有了清楚地认识,对胡屠户 “前倨后恭”、“趋炎附势”、“欺贫爱富”、“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也了然于胸。此时及时引导:“为什么范进和胡屠户这两个人,这么快就给同学们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

学生:“因为作者的写作水平实在是太高超了,把这两个人描写得太生动了。” 师:“那同学们愿不愿意把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呢?” 生:“那当然!”

初中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散文和小说,语文老师如果平时在阅读教学中实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启发,那么学生们的写作兴趣自然就会提高。

二 片段——抢占作文至高“点”

精致片段的呈现是考场作文得高分的重“点”。教材中的文本大多是经典之作,很多精彩片段值得效仿。例一 《孔乙己》一文是这样分析人物描写的:首先指导学生朗读语段“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找出有关孔乙己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的语句,揣摩孔乙己的性格特征。

1、“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人物描写方法?从中可以看出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

2、“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人物描写方法?从中可以看出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 然后小结:

老师:“通过刚才的分析,同学们明白了人物描写时要注意的一些方法了吗?” 学生甲:“人物描写时可以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 学生乙:“语言描写时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语句来描写。” 学生丙:“人物描写时可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最后课堂练笔:

同学们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一些人物描写方法,来写一个片段作文“我的同学”,写完后把它念出来,让同学们猜一猜,看看你写的是谁?

语文老师如果平时在阅读教学中对人物描写进行分析时,及时地对学生加以引导,有意识地向写作方面迁移、延伸,久而久之,那么学生们在写作文时就会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了。

例二 对话描写很难写得精致。学生习作中的对话描写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复制”生活,用语繁杂;二是“纯对话”的拖沓冗长;三是不能很好为表现人物服务,显得苍白乏味。

《童年的朋友》中的片段: 她今天样子很凶,但当我问起好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 “看来这是上帝给我的惩罚,上帝说:给你梳这些该死的头发去吧!年轻的时候,我夸耀过这一把马鬃,到老来我可诅咒它了。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

“我不想睡!”

“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得你一根弦。“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一面》中的片段: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好心肠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对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我一进门的时候原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解析:这两个片段的对话描写,具有这样几个共同点:第一,紧紧扣住人物的特点(身份),语言彰显人物的个性,情感饱满。第二,对话描写始终与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我”的内心感受融合在一起,使得外婆对“我”的特殊情感,鲁迅先生对“我”的热情,充盈丰沛;第三,用语简洁。尽管《童年的朋友》中外祖母的第一段话稍长,但语意层次分明,尤其是最后一句富有极具童趣。第四,对话,更是“对心”。“我”内心感受随着“话语”流出,这是感人的关键点。

读这两个片段,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童年的朋友》中“我”就生活在外祖母的家里,每天都和外祖母在一起,而《一面》中“我”与鲁迅是第一次见面,还未曾确定眼前之人就是心中仰慕的鲁迅先生,“对话”的氛围显然是不一样的。对话描写也要与对话双方的关系、对话所处的情境等相契合。仿写要求:

寄宿的同学,请你描写在周末回家与你的家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见面时的对话;非寄宿的同学,请描写,你回到家放下书包那一刻与家人的对话。也可以写写你的一次与某人的偶遇发生的对话。字数:不少于200字。

三 结构——巧借思路助佳文

写文章犹如建造房屋,挥毫之前必须有一个合理的总体构想,才能一挥而就。教材中好多课文的结构学生在写作文时可以借鉴。

《背影》中的联系背景法、镜头聚焦法或者截取法;

《我的老师》中的片段组合法:记叙了对自己影响很深的几件事;(中考《怀念的日子》)《多收了三五斗》中的顺空构思法:米行粜米——街头购物——船头议论;

《乡愁》中的顺时构思法、片段组合法:作为这一首诗而言,可冠之以“乡愁体”——就是以纵向的时间为序,选取几个不同时段里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饱蘸情感的浓墨,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因此,它比较适合表现变化发展的过程。这种行文方式的长处显而易见,那便是思路清晰,井然有序,融情于事,感人至深。江苏省南通市2012年中考满分作文《就这样慢慢长大》这样行文:5岁,关爱藏在奶奶的毛衣里。„„8岁,关爱藏在爷爷的招手里。„„14岁,关爱藏在爸爸的鸡汤里。„„而今天,关爱藏在妈妈的叮嘱里。„„(中考作文《成长的路上,他(她)牵着我的手》); 《藤野先生》中写藤野时所用的分条记叙法;(写人的文章均可采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体会作者对两种生活的描述和感悟,学习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另外,课文中常巧妙地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加强对主题的表达。再如,《故乡》就通过描写闰土和杨二嫂在不同境况下的变化,突显了作品的主题;《范进中举》则用幽默、夸张、讽刺等手法,通过对范进中举前后言行的刻画,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四 规范——养练习惯促高效

在平时的作文中我这样要求学生:

(一)书写——字要横平竖直,居中;

(二)开头结尾——简练、点题;

(三)细节——不少于15处;

(四)段落——最少5—8段;

(五)篇幅——750字左右;

(六)时间——40分钟完成。

散文诗写作示例 篇6

它具有诗的共性。除了在形式上更自由之外, 散文诗应该具有诗的特点。

首先, 它具有充沛的情感。孔子说“诗言志”, 我们也常说“诗一样的语言”, 就是说诗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直接抒情的诗激情澎湃, 借景抒情的诗含蓄生动, 触动人心。这是由诗的体裁特点决定的, 它不可能像散文那样细致地描绘, 像小说那样完整地述说。富于节奏的形式, 短小的结构要求诗写得集中, 写得凝练, 要表达的强烈情感就只能浓缩在短短的几行中, 可见诗要求情感何其浓烈。

其次, 使用凝练的语言。这外化为诗歌最明显的形式特点, 不管是古诗还是现代诗, 即使是长篇叙事诗, 它们都是语句短小, 节奏明显。诗可以分节, 每句多则几个字, 少则一个字。要在这些字句中蕴藏丰富的情感, 就只能使用凝练的语言了。语言精练, 但内涵丰富, 这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感, 给读者无尽的体味。如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用少年, 中年, 现在的几个片段, 就表达尽了所有的乡思之情, 语言是多么凝练!情感又是多么的丰富!

再次, 要有丰富的想象。由于诗是诗人主观体验的产物, 是来源于现实却又高于现实的, 它是诗人对现实生活的高度加工, 因此, 富有梦幻色彩。这种对心灵直接抒写的文体就要求有丰富的想象力, 通过想象、联想甚至是幻想来寻找恰当、生动、奇妙的外物表现内心含蓄深曲的情感。于是诗人的感受就会变得立体, 有色彩, 具体可感了!

但散文诗是诗与散文的结合体, 所以它又具有散文的灵活性。

从结构上来说, 它可以像诗一样分行, 也可以不分行。即使分行, 也是以长短句排比交错的连贯格局出现, 没有诗句那么强烈的跳跃性。当然, 无论怎样变化, 行文还是要具有诗歌语言的强弱不同的节奏韵律和音乐性。虽然不是绝对化, 但最好不要和散文的语言同一种风格步调了, 否则将沦其为抒情散文, 而不是诗了,

从题材上来说, 除了抒情外, 它还可以写物, 表现内容会更丰富, 能够自由、随便抒怀状物。这不但决定了它在形式上可长可短, 既可以比较细致地描写客观生活下思想情感的波动, 也可以以一两句的形式写出自己偶然的一点小感触。而且在表现手法上也可抒情, 可描写, 可状物。

关于散文诗的写作, 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语言凝练, 富于诗意。诗歌的语言是精练的, 多一字就显得肥了, 不干净利落, 不轻盈灵巧, 不含蓄蕴藉。我们写出的诗句一定了自己多读读, 品味品味, 去掉那些多余的, 没用的语言, 词语。散文诗既是诗, 就应该具有诗的语言的凝练性。

二.要手法灵活, 表达自由。诗是审美的, 要写得美就要学会使用恰当的手法来表现情感。如传统的“赋、比、兴”, 写人物时的象征, 写情感时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还有想象、联想、对比、比拟、夸张、复沓、重迭、跳跃等等手法。手法选好了, 诗人的主观情感就会表现得更准确、生动。

三.要有感而发, 具体生动。散文诗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自由、随便抒怀状物, 偶然的一事、一物, 便能引发诗人心灵的触动。可见散文诗的触发点是具体的, 可感的。它要有对生活的观察, 感受才能动笔写作, 也才能真正地写出沉甸甸的文字来。

舆情信息写作示例 篇7

【作文题目】

阅读短文《狼与羊》,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在长达千年的争斗之后,狼和羊终于握手言和了。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求之不得的。为了促使信任,两方交换了人质,羊交出了牧羊狗,而狼则拿出了狼崽。仪式进行得十分隆重,并且有公证人大象出席。

转眼间,小狼已经长大,它们个个嗜血成性,咬死了许多羊羔,并叼着跑回了森林之中。而作为抵押物的牧羊狗因相信了狼的花言巧语,在睡梦中遭到狼的袭击,被狼撕扯成碎片,变成了冤魂。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重在考查学生认知这社会、正确分析社会现象并能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能力。

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前提下,可以从以下角度立意:

1、从羊的角度:羊没有忧患意识,把和平的希望寄托在一纸和平协议上,放松警惕性,结果羊吃了大亏。羊吃亏的原因在于糊涂,这种糊涂可以从很多方面来认证,例如认不清狼的本质,认识不到羊和狼的矛盾的不可调和,耽于幻想,将自己的安全建立在敌手的坚守信用上。因此立意准确的有“要看清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要分清敌友”“警惕陷阱”“不要将自身的安全寄托于敌人的仁慈上”“自身的强大才是安全的保障”“羊应设防,不设防必定亡”等。

2、从狼的角度:狼的形象在材料中是反面,因为材料中有“嗜血成性”“花言巧语”等修饰语。狼吃羊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推而广之,恶人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3、从双方的角度:维系双方和平相处的形式仅是“人质”和合同,但对敌对的双方来说,有时是靠不住的。一个人不要光看他说什么,更要看他做什么,看他是不是讲诚信。

【佳作示例一】

狼羊和

材料中狼羊握手言和结束千年斗争,但结果却是羊伤兵折将。对于此事,有以下报道。“和前报”

《狼报》:我们和羊都已经斗了几千年了,可羊还是那么多,狼还是那么少。看来斗争真的没有什么好结果,为什么我们不能和谐相处呢?自然本生和谐,我们狼和那些羊当然应该互相友爱。还是和解为上策,不过,为了聊表我们的诚意,我们愿把狼崽当成人质。

——来自狼首领的感言。

《羊报》:同志们,听说狼要和我们和好了,这是真的吗?这可能吗?噢,是的,应该是真的,我们应该和平相处,现在不也有着很流行的歌《狼爱上羊》吗?狼和羊一定可以和平相处的,当初不就是诺亚把我们一块放到舟里而存活下来的吗?这个提议真是太棒了,对,把我们的牧羊犬当人质送过去吧,我们是很真诚的。

——羊首领之言。

《人报》:“狼羊和”真是新鲜,它们可以和平共处吗?狼能不吃羊吗?我们等着看结果吧。

“和后报”

《狼报》:唉呀,真是太不习惯了,看见那可口的羊在我面前悠然地来回转我就烦,这样无视我的存在!其实应该给它们点教训,狼本来就是吃羊的,这是食物链中规定的,是自然法则,我们可担不起破坏生态平衡的罪名!算了,对食物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同志们,为了捍卫狼族的雄威,向羊全力进攻!

——狼群语。

《羊报》:这些天我们的同伴接连遭受狼群袭击,死于非命。听说我们亲爱的牧羊犬也因轻信狼的花言巧语而被杀死。这狼怎么出尔反尔呢?不是说好要和平相处吗?我们不是一家人吗?唉,都怪我们太轻信狼的花言巧语了,我们太天真了,狼怎么会不吃羊呢?这是自然规律,都怪我们太轻敌了,太傻了,害得同胞们变成狼的盘中肉,腹中餐,轻信害死人啊!

——羊群语。

《人报》:果然不出所料,狼终归要吃羊,羊最终也被狼吃。自然生就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可怜可笑的动物们却去改变它,真是贻笑大方。

编辑语:

“这真是一出荒谬的闹剧,羊应吸取教训:自然法则规定狼吃羊,羊就不要妄想改变,花言巧语背后就暗藏杀机,自然本生如此,逆天行事终究身死人手,为天下人笑。轻敌只会惹祸上身。”

都市的人们,是不是应该警醒了呢?

【点评】

本文紧扣材料含意、通过新闻报导的形式来作文,构思新颖巧妙,想象切实丰富,行文自然流畅,语言风趣幽默。文章通过“狼”“羊”“人”三方对“议和”事件的不同看法和态度,揭示了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的道理,告诫人们要认清事物本质,服从自然客观规律,不能武断做事。最后以反问的作结,引人深思。

【佳作示例二】

羊,你错了

星河耿耿,银汉迢迢。中华历史的长河千回百转,千淘万滤,使一颗颗明珠浮露于水面。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我感到迷茫:羊与狼的言和是对还是错?一张张坚毅的脸庞浮现在眼前;一双双矍铄的眼睛注视着我的双眸;一声声昂扬的呐喊萦绕在耳边:“羊,你错了……”那声音悠扬悠长。

羊,你错了。你被主观的感情蒙弊了双眼,难道你没看到那外表温顺的狼皮下狼子野心吗?历史的长河中有人顺应:是啊!我怎么就没看到勾践灭吴复国的雄心呢?他是夫差。勾践的暂时屈服,让他被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误以为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国富兵强,攻破吴国都城,诛灭吴国宗室时,夫差后悔了,可国已经破,家已灭。仅从表面分析的主观武断让夫差失败了。

羊,你错了。安逸的环境让你丧失了警惕。人们常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有时刻保持昴扬的斗志,保持适度的危机感,我们才能长久的生存下去。秦王赢政击匈奴,灭六国,一统天下,场面何等壮观。然而“始皇之心自以关中强固”,“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于是他开始修阿房宫,筑骊山墓,倾尽奢华,最终楚人一炬,一切的繁华与壮观都已化为灰尽。秦二世而亡,只落得后人耻笑。

羊,你错了。你不该听信狼的花言巧语,你的冷静与机智去哪里了?自古以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益于行”。劝告一代代君王虚怀纳谏,任人唯贤。唐太宗是聪明的,面对魏征的直言力谏,当面抨击他都欣然接受,并将其视为照得见自己得失的镜子,而造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鲍叔牙是正确的,他没有被花言巧语所蒙弊,大胆推荐管仲,最终成就了齐国“九合诸侯,一国天下”的壮观场面。人只有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凡事从实际出发,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才不至于像羊一样,不仅自己丢了性命,还要连累保护自己的牧羊犬。

“一叶障目,不见秦山”,唯有擦亮心灵的眼睛,我们才能明辩是非,不至于与狼为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唯有保持适度的忧患感,我们才能不断强大,不至于被他人攻其不备。

历史的长河奔涌而过,在历史沉淀的沙滩上,羊在忏悔:我错了。【点评】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性散文。题目直呼其名,亮出自己的观点,给人以开门见山之感。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行文,主体部分的三个并列分论点分领,思路清晰明确,材料丰富充实。虽然所举事例陈旧,但作者优美流畅运用自如的语言弥补了这一不足,而且彰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字功底。结尾处笔锋一转,变第二人称为第一人称“我错了”,照应全文,语气凝重,令人深思。

【佳作示例三】

明眼观世事

当忠厚的农夫遭遇怀中毒蛇的咬蚀,他的心因善良而冰冷。

当东郭先生直面恶狼的利爪,他因轻信小人而满怀悔恨。当可怜的羊羔在狼爪下哀嚎,它们因误听奸佞而成了冤魂。

诚然,世间之物莫不相伴相生。现有高风亮节、肃肃如松之君子,则必有蝇营狗苟、追名逐利之小人;既有落梅惊风,淡淡如菊之真善美;则必有污秽丑恶不堪入目之假恶丑。

因此,若只是一味听信,见而信之,就会成为助纣为虐,是非不分的“好好先生”,所以,我们必须有孙悟空般“火眼金睛”,才能战胜人生途中的妖魔鬼怪;须有固而不变的处世原则,才能笑迎人生途中的风风雨雨。

当年楚怀王正是空信上官大夫等佞臣的妄语,才错逐屈平,落得身败名裂。宋朝皇帝正是轻信秦桧之叛臣佞语,才误斩岳飞,落得国破家亡。

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纵便身着金装,也必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小人纵使尽显花言巧语,也必是蛇蝎心肠,历史自有其拨开风尘的睫毛,历史自有其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干淘万漉,披尽黄沙始到金。

我们不能沉迷于眼前的灯红酒绿,要知其后闪烁的是灵魂的坠落;我们不能醉心喧嚣笛鸣,要知幽谷深处才是呼唤我们心灵的兰花;我们不能轻信巧言令色者的口若悬河,要知以人为镜,以友为师。

君子之交,虽淡如水,却历久弥香; 小人之语,虽甜如蜜,却伤内脏。

开的最艳的花,也许是散放巨毒的迷香,而悄无声息的野百合,才会真正映出山谷美丽的春天。

凶猛的鲨鱼,在你困难时会衔你而去,而敦厚的海豚才会迎风辟浪,助你一臂之力。让清泉荡涤我们的心灵,赠我们一颗清亮的心,去迎接风风雨雨;

让阳光温润我们的双眼,赐我们一双明辨是非的瞳仁,去擦亮历史的风尘; 让天空播撒睿智的光辉,让我们深刻地洞察人事本质,笑对世事沧桑。【点评】

舆情信息写作示例 篇8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如今无论是在大街还是在公交、火车上,随处都可以看见埋头玩手机的“低头族”。美国媒体称这类人群为“智能手机僵尸”。据调查,很多城市都有一部分人群每天玩手机的时间竟达8小时以上。有网友对“低头族”吐槽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时事类新材料作文。材料主要讲玩手机。手机只是一个工具,人类与其它动物的区别就在于能够利用工具来给自己的生活创造便利。正方:支持“封杀令”,反方:不支持“封杀令”,理由只要能与观点一致,言之成理即可。如我不赞成“低头族”。给的身心健康带来一定危害。长期低头的人,会引起颈椎酸胀,还会出现颈椎不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从而导致颈椎疾病,如颈椎椎间盘突出、后颈部肌筋膜炎,严重的甚至还会造成失明。

材料很简单,主要谈论“低头族”。本作文应属于新材料作文中的社会时事型。而社会时事型最大的特点是“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生活”。具体到本题而言,内容上贴近时代生活,对于“低头族”的现象,考生没有陌生感,熟悉并且有亲身体验,材料内容和考生的生活没有隔阂感,在阅读上也不存在障碍,我认为带手机对生活不会有负面影响,家里找我方便,和同学联系也方便。有不明白的题也能及时和身边人探讨。也可以认为有负面影响,对健康、感情的影响。考生对此角度可持肯定态度。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上述立意角度都要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在行文中注意结构的清晰,观点的明确,没有牵强的痕迹。

【范文引路】

智能时代心不远 智能电子产品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一群群“智能手机僵尸”正将这个社会推入冷漠的深渊。智能的电子产品固然为沟通提供便捷途径,为信息传播提供更好的平台,但也决不能让他们剥夺我们语言聊天的权利,不能让他们带走人情味儿:智能时代,心灵的距离不应变得遥远。

智能时代,心灵与书本的距离不应遥远。近些年人均阅读量的调查报告说明,具有泱泱5000年文化的中国竟还敌不过一些欧洲内陆小国,敢问这是怎么一回事?敢问是谁在吞噬着中国人的阅读量?答案之一便是智能时代为我们带来的电子书。

电子书方便可以装入口袋,电子书省力,只需轻轻一动手指翻阅。但电子书缺少了纸质书的厚重,缺少了纸质书散发的文化气息,这种快速阅读时读者缺少了思考时间,只领其纲要,不解其内涵。许多好文好句就被这指尖轻轻划走,徒留下一份“快阅读”的欣慰。而有些电子书根本没有精神层面的营养,这种电子书更应弃之如敝屣。

智能时代,心灵与风景的距离不应遥远。无论在公交上,还是在地铁上,低头族随处可见,有的用手机浏览新闻,有的用手机社交娱乐,只顾低头看着屏幕上虚拟的世界,却错过了身边的风景。错过了春日的万物复苏,心中少了份勃勃向上的活力;错过了夏日的万紫千红,心中少了份自然的美好;错过了一些人,错过了一些事,人生的风景便只剩灰暗的网页。不抬头发现身边的风景,又怎会有生活的充实愉悦,我们应抬头,邂逅点滴自然风光的美妙。

智能时代,心灵与亲人的距离不应遥远。近来老人不满儿孙玩手机而生气离开的事儿已屡见不鲜。人们珍视网络世界朋友的同时,却往往漠视了亲人。不需网络世界的官方文字,陪家人聊聊天,便是给予他们最好的礼物;不需网络世界的夸张表情,你的一言一行亲人都会理解,回馈你最多的或安慰或勉励。亲情是世界上最无私的馈赠,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使它受到伤害。饭桌旁放下电子产品,将心投入家庭。

智能时代,心灵应更多姿多彩,而非沉默冷酷。智能时代,我们不能阻断精神营养的滋润,不能舍弃自然的美好,不能忘记守护我们身边的温柔。

智能时代,心不远。【思路点拨】

文题材料中,有一个关键词“低头族”,它是由“手机”和“冷落”的英文单词组合而成的;一个关键句“信息时代的无礼与冷漠正在全球蔓延”。由关键词和关键句可以看出,立意应该侧重于“低头族”的负面影响,而不是对“低头族”现象给予肯定。

作文题目尽管要求自选文体,但就这个作文材料来看,写议论文要好一些。因为如果写记叙文,则可能只是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低头族”现象,如某人因沉迷于手机,结果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亲情淡漠、事业遭受失败等。如果写议论文,则大有内容可写,如分析“低头族”现象的表现、原因、危害、解决措施等,从而使文章有深度。因此可以从以下角度构思:

(1)凡事应讲求度。合理使用手机,可以为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但过度依赖,沉湎在手机的小世界里,就会让人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淡漠。

(2)不应该被手机所左右。手机虽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若不加节制,必然给生活带来麻烦,致使人际关系疏远,甚至引发情感危机。(3)低头族,请抬起头来。“低头族”除了容易导致交通事故、损害身体健康外,长此以往会制造人际“沟壑”。不少人手机中的熟人、朋友成百上千,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孤家寡人”,没有一个可以倾心交流的人。

(4)唤醒自制力。如果因“低头”淡漠了友情、亲情,损害了身体健康,罪魁祸首不是手机,而是我们的自制力。要唤醒自制力,既需要自我警醒,也需要社会给予提醒。

(5)切莫被科技所“害”。科技的发展是为了人们生活得更加便捷,如果不能正确应用,或许被科技所“害”。正确运用科技吧,现实世界总比虚拟世界真实和温暖。

(6)不要患上手机依赖症。一味沉浸在虚拟世界里无法自拔,会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和现实世界断了联系,等到需要处理现实中的问题时,就会无所适从。

【优秀例文】

不做“低头族”

放眼当下,手机走进社会的每个角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大街上、地铁中、商场里,随处可见戴着耳麦,拿着手机的低头族。他们完全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对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把自己与周围的世界割裂开来。

我们已经习惯了手机带来的种种便利。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在手机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被不断地侵蚀、改变。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让我们自身的一些功能逐渐被异化。

过分依赖手机,会让我们的健康受损。现在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自制能力差,常常通宵达旦地玩弄手机,长期地低头对着屏幕,戴着耳机,敲打键盘,不仅影响人的视力,听力,还会造成身体免疫力的下降,思维神经的混乱。

过分依赖手机,会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长期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会让我们与现实生活脱节,眼中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由于习惯了过度的依赖手机,很多人不愿与人交往,造成了自闭症,甚至有人形成一种异化人格,不愿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打交道,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过分依赖手机,会弱化我们的思考能力。网络上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网络世界被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所充斥,因为网络信息的即时性特点,很多人对面对大量信息时,只是抱着围观的心态,不加取舍的进行阅读、浏览,这样的快阅读,不经过筛选、思考,被动接受,对人的思想和精神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大脑就像一个容器,当我们的大脑被各种纷杂的各种信息所填充时,就无法装下我们自己的思想了。

当低下头的时候,我们于是就再也看不到天空的湛蓝、白云的飘逸、绿树的葱茏、鲜花的绚烂,我们再也感受不到生活的诗意、自然的伟大、宇宙的神秘、人文的崇高。丢开手中的手机,让我们不做低头族,要做昂首挺胸的抬头族,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感受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珍贵,思考的乐趣,阅读的快乐,做一个身心健康、精神充实、富有品味的现代人吧!

科技是把双刃剑

莎士比亚没有黑莓,亚里士多德没有iphone,他们过得也很好;基督教在没有博客的年代传向全球,耶稣在山上训诫时没有用PPT作展示。“所有的科技对快乐生活来说,完全没有必要”,英国《卫报》曾对科技如此评价,引人深思。

如今,“低头族”一词,又触动了我们的神经。地铁上、饭馆里,乘电梯,过马路,“低头族”生活的每个缝隙都被手机占满。朋友聚餐、家人团聚,“低头族”依旧看微博,聊微信,玩游戏,就算搭话也是敷衍了事。“低头族”的队伍正在壮大,从年轻人到中老年人,甚至孩子也加入其中。我们从他们的身上,看到的是信息时代的理性缺失与冷漠。信息时代的我们,远没有想象中幸福。

但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快捷与便利我们也深有体会。“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鼠标轻轻一点,到手指轻轻一触,科技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是便捷。我们也曾一次次看到,无数网友通过微博参与爱心传递,帮助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贵州民族学院大三学生杨艾菁,通过微博接力,用一对价值200元的戒指,为贵州山区的孩子换来了一栋教学楼。现在这所名为“梦想小学”的教学楼已在贵州开工。你看,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爱的洪流。

其实,使我们变得无礼与冷漠的不是科技,而是我们不理性。微博、微信为人们的沟通带来了便利,然而亲人团聚、朋友聚会本来应该欢快热烈的气氛却因“低头族”们忙于刷微博、聊微信而变得冷寂。朋友们坐在一起却沉溺于自己的小世界里,少了敞开心扉畅谈的欢愉。这当然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

所以,亲友相聚时,请放下手机,看看久别重逢的亲人、朋友,敞开心扉,面对面地谈谈。看看他们的面容,胖了,瘦了,憔悴了,容光焕发了?听听他们讲讲自己的境遇,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进行心灵的沟通。

请抬头看看我们生活的世界,不要死死盯着手机屏幕,这样你会发现我们周围有着许多可感可触的幸福。

科技是把双刃剑,请善加利用,切莫为其所伤。

【点评】这是一篇分析较为透彻的议论性散文。作者开篇结合莎士比亚和亚里士多德的快乐生活、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并引用英国《卫报》对科技的评价,提出观点,引出下文。主体部分,围绕材料中列举的“低头族”现象,从“信息时代的理性缺失与冷漠”“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快捷与便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指出“使我们变得无礼与冷漠的不是科技,而是我们不恰当的运用”的观点,结尾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分析透彻,思路清晰。

低头族,请抬头

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却仍在用微信跟我进行沟通。这段经典的段子,相信大家都是感同身受。随着的科技的发展,于此同时人们的孤独感却越显强烈,人们宁愿沉浸在自我世界里也不愿意挤出时间与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于是,继“拇指族”之后,又衍生出来了一个全新的“种族”——低头族。他们可以完全沉溺在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事物可以做到视而不见,将自己与周围的世界割裂开来。

低头族是一个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结果。当然,这并不能怪他们,电子产品就像一个黑洞,它会对你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让你无法自拔,最终使你沉湎在自己和手机的小世界里,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淡漠了人与人的关系。我曾经在公交车上观察过乘客,大多都是人手一部手机,一副统一的表情。其实我们在车上可以做的不仅仅是低头玩手机。在等待之余,欣赏一下窗外的风景未尝不可呢?

难道是手机错了吗?其实技术的进步本身并不太大的过错。人们需要与世界进行交流,而手机则扮演了角色。手机依靠着它强大的功能,可以满足人们各种需求,这本应该是十分美好的。手机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结果。不管是在会议上,还是聚会上,会有不少的人会拿起手机玩游戏,刷微博。这种行为会对直接交流平添一堵墙,一堵无形的墙。在这其中,也有不少有觉悟的好青年。他们充分认识到了“低头”的危害,在聚餐的时候采用把手机都放一边,谁先拿手机就谁先买单的方式来对抗这种欲望。

我曾经也是低头族当中的一员,每天在家都会时不时的打开手机.但是这种长时间盯着屏幕的行为已经让我慢慢意识到,我整个人已经被它被”绑架”了.从那时起,我就对自己说:手机又不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以此来告诫自己,不能再做低头族了.我的大脑不能被各种纷杂的信息所充斥,这样就无法容下我自己的思想了。

低头族,请抬头.当低下头时,我们就再也见不到湛蓝的天空,飘逸的白云以及葱茏的绿树,绚烂的鲜花,我们就会错过了自然的美好,生活的感动,科学的神秘,人情的幽默.丢下手中的手机,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当中来,感受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珍贵,思考的乐趣,阅读的快乐,做一个昂首挺胸的抬头族.因为,人不能为一只手机而低头。

“低头族”的你错过了什么?

网上盛传这么一句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身边,你却在低头玩手机”。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常常看见这样的画面:地铁上、饭馆里,乘电梯、过马路,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都被手机填满。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真实世界里伪装自己,却又选择在虚拟世界里表达真实的自我。

手机本没有错,正如警匪手中的枪,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诚然,在它带给人们便捷、丰富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手机拉近了分隔两地的亲朋,却疏远了近在咫尺的亲人;手机的品牌、档次也成为了攀比的筹码;“有问题找度娘”也被学生“灵活”运用到了考场;华丽的游戏让“游戏一族”爱不释手;摇一摇、附近人、漂流瓶成为了快速交友的渠道„„当这些引起人们浮躁、功利、取巧、沉迷虚拟世界的问题在不断壮大,人与人的沟通、人际交往能力却在不断降低时,大量低头族的出现还造成了人际交往危机。朋友聚餐、家人团聚,“低头族”依旧忙着看微博、聊微信、玩游戏,忽略了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就算搭话也是敷衍了事。原本家庭聚会十分难得,晚辈中越来越多的人成了低头族,甚至三四岁的小朋友也抱个平板电脑玩得不亦乐乎。这样一来,不仅大家各玩各的,聚会变得有名无实。

手机的使用不仅仅是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还会危及到我们的人身安全。司机边开车边玩手机,导致车祸事故的发生;行人边看手机边走,一不留神也就可能跟生命开了玩笑。可是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该懂得珍惜!

而那些尚未发生事故的“低头一族”,其实他们的健康也在被一点一点的侵蚀。主要因为长时间地保持一种不正确的姿势,使颈椎生理曲度发生变化,颈肩背部的肌肉等软组织持续地处于紧张状态而过度疲劳,并使血液循环受阻,甚至压迫神经,从而出现颈椎病、颈肩部软组织劳损、眩晕症等多种疾病。

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的“低头族”: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未来的人类是否真的会“退化”成这个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或许,“低头族”的兴起,只是人类科技与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相信人们终将意识到,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无论如何精彩,都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科技只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心与心的距离,还是需要在“线下”构建。

关于“朋友圈”、“低头族”、冷漠及其他的材料与材料作文

涵养我们的“朋友圈”

2015年12月17日 06:10:58 来源: 人民日报

“一天要花多长时间刷‘朋友圈’?”虽然每个人的回答可能不尽相同,但“刷朋友圈”确实成为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低头族”“拇指族”很多也是因“朋友圈”而起。

微信“朋友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少意外惊喜,带来了一份独特的生活体验。“朋友圈”最大的特点在于分享,既可以分享各自的心情和生活状态,也可以分享各种信息、文字及对生活的看法和见解等,当然,还可以相互点赞。这种精神层面的沟通,使现实生活得到了延伸,也大大丰富了信息量,拓展了我们的眼界。

更重要的是,“朋友圈”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社交环境,在这个半私密的空间里,既可以展示自己,也能够感知他人;既可以发表见解,也可以交流探讨。从这个意义上说,“朋友圈”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的一种“精神红利”。

有人说,相对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乡村社会,现代人大多生活在一个“陌生人社会”。如果是这样,那么微信的朋友圈重新构建起一个基于网络的、但并非完全虚拟的“熟人社会”。“朋友圈”里基本上都是彼此相识相知的人,在此可以实现即时沟通和交流。这对那些远离故土、忙于工作、疏于沟通亲情友情的人来说,是一种社交上的弥补。

当前,微信用户已经突破6亿,每一个用户的“朋友圈”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人、上千人。按照“六度人脉”理论,一个人最多只要通过6个人,就可以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这样说来,你的“朋友圈”或许装着整个世界,人人都可能是你的“朋友”。有时候,一条信息在短短几分钟即被转发几万次、几十万次甚至更多,“朋友圈”链式传播的巨大威力就此显现。

“朋友圈”是一面镜子,既照见自己,也照见了社会生活。

“朋友圈”是对自我的一种展示。这种展示,是通过“晒”来实现的。人们通过发布或者转发的信息,大体上可以了解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生活状态以及旨趣爱好等。尽管用户在发布时已经进行了一定遴选和考量,但这些“晒”所透露的信息往往比语言来得更真实。“通过一个人的‘朋友圈’来看一个人”,此话或许有点夸张,但也不无道理。

“朋友圈”也是对社会生活的一种折射。网络并不完全是虚拟空间,微信“朋友圈”也是人际关系在网络上的呈现。“朋友圈”里聚集的信息,虽不尽真实,却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舆论场,也反映了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会对每个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朋友圈”是观察社会的一扇窗口。

就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朋友圈”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小环境,带给我们快乐心情,满足了在情感和心理上的某些需求,但也会飘来一些“雾霾”:谣言、情绪宣泄、没有营养的心灵鸡汤和养生宝典,还有一些不知如何拒绝的微信营销和网络投票等。去除这样的“雾霾”,营造清新的空气,现实中的朋友圈需要精心维护,微信上的“朋友圈”同样也需要精心涵养。

“低头族”狂刷微信朋友圈 为何越刷越焦虑? 2015年10月30日 10:54:22 来源: 健康时报网

每天捧着手机当“低头族”,随时不忘刷新朋友圈,发了语音消息总想重听一遍„„小小的手机APP,改变了无数人的社交模式,甚至生活模式,也令不少人感到某种“社交焦虑”。对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吴枫博士,针对朋友圈焦虑的种种现象给予了一一解读。

现象一:每次在朋友圈里发了图片或者消息,就要捧着手机不停地刷新,看看有没有人留言或点赞。

专家解析:对朋友圈的互动特别关注的人,往往希望自己在别人心里是重要的,希望能够获得众人的关注。其实这是一种基本的心理需求,但过分关注手机中的互动,可能代表着此人在现实中得到的关注不够。

社交软件这么火爆,说明人们内心渴望交流、渴望受关注等情感需求没有获得充分满足。建议不要把所有的空闲时间都用在“低头”中,也要抬起头来,增加与身边家人、朋友的正常沟通,切实地增进情感,以满足内心需求。

现象二:每次发出去的语音消息,都忍不住要重听一次,甚至重听好几遍。

专家解析:大部分人是否重听语音消息,往往与说话的对象有关。对于比较重视的人,或者所说的内容比较重要时,会重听消息,确认内容正确与否、自己说得好不好,这是比较正常的情况。

如果每一条都重听,则说明存在轻微的焦虑,有不安全感,在人际关系中很害怕自己出错或表现不佳,比较在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同时,听自己的声音可能还有一种自我心灵对话的效果,类似于自言自语,能够起到一定的增强安全感、缓解心理压力的作用。这类人可以适当增强自信,建议对外在评价不要过于敏感。

现象三:“清清吧,不用回。复制消息并群发,谁的发送失败了,就是把你拉黑了,你再把这些人清理掉就OK啦。”

专家解析:面对“清理通讯录”的群发消息,发送者和接受者的心理都值得关注。发送者往往很在意人际关系,对自己在朋友心目中的地位十分重视,担心自己是否被别人删除。这实际上已经属于一种焦虑了。因为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有个别人不关注你,并不想随时都联系到你,这很正常。如果要求你关注的所有人都必须向你回以同样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不合理的要求。

而对接收者来说,一些人会选择忽视这类消息,并且自己的心情不会因“被测试”或“被删除”等因素而改变。这类人的处理方式比较合理,不会对人际关系有过高要求。另一类人则选择继续传递,但事实上这传递的是一种负能量,将自己的焦虑传给了别人。发送此类消息或被它们影响心情,都是没有必要的。

现象四:朋友圈里常见“晒一族”,有晒娃的、晒吃的、晒恩爱的、晒旅游的„„

专家解析:晒,本身是一种分享。在朋友圈里,人们觉得能看到的人都是自己的朋友,愿意把自己觉得美好的东西分享给大家。朋友圈里晒的大多数照片,比如孩子、美食、美景等,都是正常地传递一种愉悦感,与炫耀性的晒是两回事,无需过度解读。

对于看照片的人来说,对照片的评价往往带有一种心理投射,比如没有孩子的人一看到晒孩子就觉得嫉妒、悲伤,可能是自己内心有所缺失导致的,与晒的人无关。

不过,朋友圈既然是一个社交圈子,身处其中的人就应该把握正常的社交礼仪,多考虑他人的感受,“晒”者一定要适度,看者也要保持心态平和、用美好的眼光关注他人,这样,才能避免心理失衡产生矛盾。(摘自10月21日《沈阳晚报》)

低头族:那些低头寻找情感碎片的人们

竖心旁2015-12-03 14:27:32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一个朋友,走路的时候因为低头刷微博撞上了利物,被送进医院缝了五针,他要是再长得高点儿,现在就是独眼龙了。

马路上,餐厅里,地铁上,会议室里,到处可见一片一片低头玩手机、摆弄平板电脑的人,这类人被形象地称为低头族。

除了视频和游戏,能够吸引大家低下头来的便是社交网络,大家已经习惯了通过网络相互嘘寒问暖,寻求安慰和帮助,表达情感和幽默。朋友圈、QQ、微博、豆瓣,社交网络以它便捷、易于延伸的优势掌管着人们的人际关系,成为联络感情和积攒人脉的最主要形式。

低头看向手机和电脑并不是全无好处。由于房价越来越贵,城市也变得越来越大,人们不得不把更多的时间使用在上下班的路上。另外,由于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闲暇时间被一再压缩,使得那些碎片时间显得越发弥足珍贵,甚至变成了唯一可以用来休闲和与朋友沟通的时间。由此一来,“低头”就显得理所当然甚至刻不容缓。

但是,社交网络容易让人沉迷,甚至让人变得偏执和极端。因为很多人学不会兼容并蓄,不能很好地处理社交网络和真实的社交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让网络彻底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和交友方式。

对这样的人你一定并不陌生,他们是网络社交达人,善用各种网络用语和表情符号,总能够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通过这些字符表达得淋漓尽致。但是,一旦在生活中遇到真实的他们,你就会发现他们是个实足的呆瓜,表情木讷,行为笨拙,不敢与人进行正常的眼神接触。他们不再像在网上那样主动、友好,甚至有一点张狂,而是显得局促、腼腆,甚至是有一点失礼。有时我们很难判断,到底是社交网络给了这些不擅长传统交际的人一条活路,还是社交网络把更多的人变成了只会用网络语言交流的机器人。

另一方面,社交网络中和了人们与不同层级朋友之间的感情。它以它特有的触角,将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甚至是一些网友、笔友容纳到人们的社交网络当中来,让朋友的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另一方面,它也实现了人际关系的多元化,人们的朋友因社交网络的发达,不再局限于眼前的那几个同事或者同学,它从时间轴的各个阶段为人们截取友谊,并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开拓思路,为人们带来不同性质的朋友。但是,一件事物的优势也往往是它的劣势所在。正因为它的触角过多过长,使它失去了深化这些感情的能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它弱化了最真挚的那些感情。每个人的社交圈都是分层次的:与你无话不谈、能够实时了解你最新动态的人,无疑位列你朋友的第一梯队,这里往往包含你的另一半,和你关系最要好的朋友和同事。接下来是第二梯队,这些人和你有着过硬的交情,但是因为时间和距离等原因,使得你们不能经常见面,只能一段时间小聚一次,交代彼此这一段的人生。再接下来,便是你的第三梯队,这些人往往已经逐渐淡出了你的核心生活,和他们的交往更多地停留在定时叙旧上,见面的时间常以年计算。彼此之间有感情,也都对彼此共同经历的那段过去难以忘怀,但是奈何无力回天,在分别成长之后,彼此之间再难做到心心相惜了。再接下来的这些人,称不称为梯队都不打紧了,无非是一些见面点头、偶然寒暄的朋友,混个脸熟而已。其实,社交网络的功效,不过是帮助你紧实自己的第三梯队和第四梯队罢了,不让一些关系从有到无,足够幸运的话,你可能能把几个第三、四梯队的人晋升到第二甚至是第一梯队当中来,但这种几率总是小之又小。然而,社交网络并非百利无害,它在帮助你拉拢后面梯队的同时,也在淡化你和第一梯队的关系。有多少情侣在一起用餐时相对无话,各自玩着手机,有多少朋友的聚会上,大家争相做的是给食物拍照,而并非进行亲密的交谈。因为手机和社交网络的日益发达,已经有太多人冷落了身边最为亲密的人,甚至使他们逐渐沦落到第二、第三梯队当中来。我甚至见过这样的情侣,他们在微博上打得火热,相见时却是两两无语。久而久之,人们的社交关系将变得没有亲疏之分,都会沦为同样不远不近的关系。

其实,社交网络并没有错,任何事物都是亦正亦邪的,社交网络有诸多优点,势必也会有它的弊端。关键在于使用和把控它的人,如果你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所有闲暇时间和情感都交付给社交网络,必然就会失去面对面交流的能力,也会因此疏远了真心对你的朋友。多结交些朋友当然很好,但你到何时都不要忘记二八定律:往往是那20%的第一梯队的人,支撑着你80%的生活。

低头族=手机+冷落=距离!?

2014-08-14 16:34 | 心灵咖啡网编撰 | 子易

凡是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英文称之为“Phubbing”,由phone(手机)与snub(冷落)组合而成,传达出因专注于手机而冷落周围人的行为。■看手机的“盲人”

对于绝大多数低头族而言,也许冷落他人并非本意,但这样无心之举却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就在上个月,旧金山轻轨车厢里发生的一起枪击案因为手机受到关注。光天化日之下,凶手在地铁车厢里枪杀一名素不相识的大学生。警方调出的事发时监控录像显示,车厢内一名失去理智的男子突然掏出手抢不停挥舞。可就站在他身边的几名乘客由于只顾低头忙着玩手机和平板电脑,完全没有注意到危险的存在,直到该名男子最后勾动扳机酿成命案。

同样,发生在中国低头族身上的悲剧故事也不少。前不久,一名湖北十堰17岁女生与同伴外出聚餐时,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却不幸一脚踩空,跌入十五六米深坎不幸身亡。就在10月22日,南京一名男子在经过火车道口时,由于低头专注看手机,连火车鸣笛声都没听到,行驶过来的火车贴身而过,男子受惊倒地,幸好没有受伤。这次事故也导致火车被逼停,在现场停留了18分钟。

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指出,“低头族”的出现,凸显了人们由于过度依赖手机等电子设备而忽略了自己和他人的生活。

西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艾勒·海曼在大学校园里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一位小丑骑着马戏团的独轮车在校园里“招摇过市”,正在看手机的行人中,只有25%的人注意到了小丑的存在。在发布于《应用认知心理学》上的一篇文章中,海曼将这种现象称为“非注意盲视”。■科技带来享受,也带来“副作用”

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忽略真实世界的存在,转而沉迷于小小屏幕中的虚拟世界?应该说,低头族的形成是科技发展与人性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

2007年起,全球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的3G时代,移动网络速率和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促进了3G手机终端的迅猛发展。于是,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引领了一场通讯革命,与此同时,新型社交媒体与移动终端紧密结合,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被急剧缩短。

在经典的“六度空间”理论中,你与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现如今,你与奥巴马的距离仅仅是一个推特账号。移动网络和终端软硬件的发展史无前例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模式和生活习惯。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时间被工作、应酬、聚会所占据,剩下的只有零散的时间。而移动终端上碎片化的信息刚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其社交功能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愿望,也为自我展示提供了最佳的平台。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移动终端的普及是科技引领社会进步的一大体现。然而,充分享受人类科技进步的成果也意味着要承担副作用的代价,那就是过渡依赖和沉溺其中。低头族也由此应运而生。■人类因手机而“退化”?

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的“低头族”: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

未来的人类是否真的会“退化”成这个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

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此外,因专注于手机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43%。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

部分国家和地区还对走路时玩手机行为予以制裁。美国新泽西州推出新法规,行人在街上边走边发短信将被罚款85美元。台湾地区也曾传出对行人边走边玩手机要予以罚款。■“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多还有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

去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一再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正如小说《手机》的作者刘震云所说:“我就觉得手机好像自己有生命,它对使用手机的人产生一种控制。”

对手机的依赖使我们忽略了与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的交流。手机里的众声喧哗与手机外的众生沉默,反差强烈。可能谁都有过因为玩手机将别人或被别人晾在一边的经历。

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也展现了滑稽但颇有寓意的一幕:主人公拉杰和女友第一次约会时,两人都羞于言谈,场面尴尬,最终,两人选择在图书馆里面对面,用手机上的社交软件相互发信息进行交流。让人不禁感叹:科技发展,究竟带来的是人类的进步还是退步? ■学会独处学会相处

应该说,低头族现象的兴起,反衬出的是社会对于现实的某种逃避与冷漠。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真实世界里伪装自己,却又选择在虚拟世界里表达真实的自我。如今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时常会怀念,昔日四合院的邻里之间,常互相帮衬,亲如一家,现如今,隔壁房间的邻居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或许低头族所凸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而是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科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手机虽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若不加节制,找回人们对自身的控制力,必然会给生活带来麻烦,致使人际关系退化,甚至引发情感危机。心理学专家建议:

对成人来说,应当有意识地减少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使用时间,培养自己对身边世界的观察能力,并且多参加积极有益的线下活动。不妨让自己锻炼一下独处的能力,戒掉手机瘾。所以不妨把手机放到一边,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单独待一会,慢慢培养这种能力,这有利于戒掉对手机的过分依赖。

而由于自控能力弱,儿童更容易沉溺于各种游戏和网页当中,与外界交流的时间大幅减少。对儿童来说,家长应教育孩子适度使用移动媒体工具,鼓励孩子多在现实世界中与人交流,并且要坚持以身作则。

或许,低头族的兴起,只是人类科技与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相信人们终将意识到,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无论如何精彩,都始终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科技只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心与心的距离,还是需要在“线下”构建。(文章来自:心理学空间)[心灵咖啡网微信账号:psycofe]

2016新作文:新材料“低头族”作文审题点拨与优秀作文 来源:http://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常常看见这样的画面:地铁上、饭馆里、电梯上、马路边,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都被手机填满。朋友聚餐、家人团聚,“低头族”依旧忙着看微博、聊微信、玩游戏,就算搭话也是敷衍了事。“低头族”的队伍正在壮大,从年轻人到中老年人,甚至小孩子也在加入。

“低头族”源自英文单词phubbing,是一个完全被杜撰出来的单词,由phone(手机)与snub(冷落)组合而成,大意是因玩手机而冷落了周围的人的行为。2012年这个词被收进了澳大利亚全国大辞典。很显然,信息时代的无礼与冷漠正在全球蔓延。

要求:选准角度,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

文题材料中,有一个关键词“低头族”,它是由“手机”和“冷落”的英文单词组合而成的;一个关键句“信息时代的无礼与冷漠正在全球蔓延”。由关键词和关键句可以看出,立意应该侧重于“低头族”的负面影响,而不是对“低头族”现象给予肯定。

作文题目尽管要求自选文体,但就这个作文材料来看,写议论文要好一些。因为如果写记叙文,则可能只是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低头族”现象,如某人因沉迷于手机,结果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亲情淡漠、事业遭受失败等。如果写议论文,则大有内容可写,如分析“低头族”现象的表现、原因、危害、解决措施等,从而使文章有深度。因此可以从以下角度构思:

(1)凡事应讲求度。合理使用手机,可以为生活带来更多便利,但过度依赖,沉湎在手机的小世界里,就会让人们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淡漠。

(2)不应该被手机所左右。手机虽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若不加节制,必然给生活带来麻烦,致使人际关系疏远,甚至引发情感危机。

(3)低头族,请抬起头来。“低头族”除了容易导致交通事故、损害身体健康外,长此以往会制造人际“沟壑”。不少人手机中的熟人、朋友成百上千,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孤家寡人”,没有一个可以倾心交流的人。

(4)唤醒自制力。如果因“低头”淡漠了友情、亲情,损害了身体健康,罪魁祸首不是手机,而是我们的自制力。要唤醒自制力,既需要自我警醒,也需要社会给予提醒。

(5)切莫被科技所“害”。科技的发展是为了人们生活得更加便捷,如果不能正确应用,或许被科技所“害”。正确运用科技吧,现实世界总比虚拟世界真实和温暖。

(6)不要患上手机依赖症。一味沉浸在虚拟世界里无法自拔,会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和现实世界断了联系,等到需要处理现实中的问题时,就会无所适从。

【优秀例文】

不做“低头族”

放眼当下,手机走进社会的每个角落,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大街上、地铁中、商场里,随处可见戴着耳麦,拿着手机的低头族。他们完全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对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把自己与周围的世界割裂开来。

我们已经习惯了手机带来的种种便利。但是,凡事有利必有弊。在手机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被不断地侵蚀、改变。对手机的过度依赖,让我们自身的一些功能逐渐被异化。

过分依赖手机,会让我们的健康受损。现在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自制能力差,常常通宵达旦地玩弄手机,长期地低头对着屏幕,戴着耳机,敲打键盘,不仅影响人的视力,听力,还会造成身体免疫力的下降,思维神经的混乱。过分依赖手机,会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长期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会让我们与现实生活脱节,眼中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由于习惯了过度的依赖手机,很多人不愿与人交往,造成了自闭症,甚至有人形成一种异化人格,不愿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打交道,这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过分依赖手机,会弱化我们的思考能力。网络上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网络世界被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所充斥,因为网络信息的即时性特点,很多人对面对大量信息时,只是抱着围观的心态,不加取舍的进行阅读、浏览,这样的快阅读,不经过筛选、思考,被动接受,对人的思想和精神不仅无益,反而有害,大脑就像一个容器,当我们的大脑被各种纷杂的各种信息所填充时,就无法装下我们自己的思想了。

当低下头的时候,我们于是就再也看不到天空的湛蓝、白云的飘逸、绿树的葱茏、鲜花的绚烂,我们再也感受不到生活的诗意、自然的伟大、宇宙的神秘、人文的崇高。丢开手中的手机,让我们不做低头族,要做昂首挺胸的抬头族,回归到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来,感受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珍贵,思考的乐趣,阅读的快乐,做一个身心健康、精神充实、富有品味的现代人吧!

科技是把双刃剑

莎士比亚没有黑莓,亚里士多德没有iphone,他们过得也很好;基督教在没有博客的年代传向全球,耶稣在山上训诫时没有用PPT作展示。“所有的科技对快乐生活来说,完全没有必要”,英国《卫报》曾对科技如此评价,引人深思。

如今,“低头族”一词,又触动了我们的神经。地铁上、饭馆里,乘电梯,过马路,“低头族”生活的每个缝隙都被手机占满。朋友聚餐、家人团聚,“低头族”依旧看微博,聊微信,玩游戏,就算搭话也是敷衍了事。“低头族”的队伍正在壮大,从年轻人到中老年人,甚至孩子也加入其中。我们从他们的身上,看到的是信息时代的理性缺失与冷漠。信息时代的我们,远没有想象中幸福。

但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快捷与便利我们也深有体会。“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鼠标轻轻一点,到手指轻轻一触,科技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是便捷。我们也曾一次次看到,无数网友通过微博参与爱心传递,帮助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贵州民族学院大三学生杨艾菁,通过微博接力,用一对价值200元的戒指,为贵州山区的孩子换来了一栋教学楼。现在这所名为“梦想小学”的教学楼已在贵州开工。你看,科技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爱的洪流。

其实,使我们变得无礼与冷漠的不是科技,而是我们不理性。微博、微信为人们的沟通带来了便利,然而亲人团聚、朋友聚会本来应该欢快热烈的气氛却因“低头族”们忙于刷微博、聊微信而变得冷寂。朋友们坐在一起却沉溺于自己的小世界里,少了敞开心扉畅谈的欢愉。这当然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

所以,亲友相聚时,请放下手机,看看久别重逢的亲人、朋友,敞开心扉,面对面地谈谈。看看他们的面容,胖了,瘦了,憔悴了,容光焕发了?听听他们讲讲自己的境遇,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进行心灵的沟通。

请抬头看看我们生活的世界,不要死死盯着手机屏幕,这样你会发现我们周围有着许多可感可触的幸福。

科技是把双刃剑,请善加利用,切莫为其所伤。

【点评】这是一篇分析较为透彻的议论性散文。作者开篇结合莎士比亚和亚里士多德的快乐生活、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并引用英国《卫报》对科技的评价,提出观点,引出下文。主体部分,围绕材料中列举的“低头族”现象,从“信息时代的理性缺失与冷漠”“科技给我们带来的快捷与便利”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指出“使我们变得无礼与冷漠的不是科技,而是我们不恰当的运用”的观点,结尾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分析透彻,思路清晰。

低头族,请抬头

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距离,就是我就在你面前,你却仍在用微信跟我进行沟通。这段经典的段子,相信大家都是感同身受。随着的科技的发展,于此同时人们的孤独感却越显强烈,人们宁愿沉浸在自我世界里也不愿意挤出时间与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于是,继“拇指族”之后,又衍生出来了一个全新的“种族”——低头族。他们可以完全沉溺在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里,对周围的事物可以做到视而不见,将自己与周围的世界割裂开来。

低头族是一个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的结果。当然,这并不能怪他们,电子产品就像一个黑洞,它会对你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让你无法自拔,最终使你沉湎在自己和手机的小世界里,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淡漠了人与人的关系。我曾经在公交车上观察过乘客,大多都是人手一部手机,一副统一的表情。其实我们在车上可以做的不仅仅是低头玩手机。在等待之余,欣赏一下窗外的风景未尝不可呢?

难道是手机错了吗?其实技术的进步本身并不太大的过错。人们需要与世界进行交流,而手机则扮演了角色。手机依靠着它强大的功能,可以满足人们各种需求,这本应该是十分美好的。手机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结果。不管是在会议上,还是聚会上,会有不少的人会拿起手机玩游戏,刷微博。这种行为会对直接交流平添一堵墙,一堵无形的墙。在这其中,也有不少有觉悟的好青年。他们充分认识到了“低头”的危害,在聚餐的时候采用把手机都放一边,谁先拿手机就谁先买单的方式来对抗这种欲望。

我曾经也是低头族当中的一员,每天在家都会时不时的打开手机。但是这种长时间盯着屏幕的行为已经让我慢慢意识到,我整个人已经被它被”绑架”了。从那时起,我就对自己说:手机又不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以此来告诫自己,不能再做低头族了。我的大脑不能被各种纷杂的信息所充斥,这样就无法容下我自己的思想了。

低头族,请抬头。当低下头时,我们就再也见不到湛蓝的天空,飘逸的白云以及葱茏的绿树,绚烂的鲜花,我们就会错过了自然的美好,生活的感动,科学的神秘,人情的幽默。丢下手中的手机,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当中来,感受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珍贵,思考的乐趣,阅读的快乐,做一个昂首挺胸的抬头族。因为,人不能为一只手机而低头。

“低头族”的你错过了什么?

网上盛传这么一句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身边,你却在低头玩手机”。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常常看见这样的画面:地铁上、饭馆里,乘电梯、过马路,生活的每一个缝隙都被手机填满。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真实世界里伪装自己,却又选择在虚拟世界里表达真实的自我。

手机本没有错,正如警匪手中的枪,关键在于使用它的人。诚然,在它带给人们便捷、丰富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手机拉近了分隔两地的亲朋,却疏远了近在咫尺的亲人;手机的品牌、档次也成为了攀比的筹码;“有问题找度娘”也被学生“灵活”运用到了考场;华丽的游戏让“游戏一族”爱不释手;摇一摇、附近人、漂流瓶成为了快速交友的渠道„„当这些引起人们浮躁、功利、取巧、沉迷虚拟世界的问题在不断壮大,人与人的沟通、人际交往能力却在不断降低时,大量低头族的出现还造成了人际交往危机。朋友聚餐、家人团聚,“低头族”依旧忙着看微博、聊微信、玩游戏,忽略了身边的家人和朋友,就算搭话也是敷衍了事。原本家庭聚会十分难得,晚辈中越来越多的人成了低头族,甚至三四岁的小朋友也抱个平板电脑玩得不亦乐乎。这样一来,不仅大家各玩各的,聚会变得有名无实。

手机的使用不仅仅是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还会危及到我们的人身安全。司机边开车边玩手机,导致车祸事故的发生;行人边看手机边走,一不留神也就可能跟生命开了玩笑。可是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该懂得珍惜!

而那些尚未发生事故的“低头一族”,其实他们的健康也在被一点一点的侵蚀。主要因为长时间地保持一种不正确的姿势,使颈椎生理曲度发生变化,颈肩背部的肌肉等软组织持续地处于紧张状态而过度疲劳,并使血液循环受阻,甚至压迫神经,从而出现颈椎病、颈肩部软组织劳损、眩晕症等多种疾病。

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的“低头族”: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未来的人类是否真的会“退化”成这个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上一篇:天使的微笑演讲稿下一篇:党建示范校自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