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疏导

2024-08-19

舆情疏导(共4篇)

舆情疏导 篇1

网络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网络舆情就是最好的例子。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加之信息在网络传播速度的提升,如何有效区分社会各种舆情的真伪,就必然要有一定的引导机制。高校的网络舆情应该进行体系化的思考,从高校网络舆情的基本理论、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作为切入点,以促进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机制的组建与完善。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与特点

网络的发展,使得高校的学生频繁地进行着“线上行为”与“线下行为”之间的密切联动。随着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的出现于发展,以微博为主体的自媒体正在网络上掀起舆论的狂澜,任何一件事情在经由网络的手段公之于众后,都有大量的网友发表各种评论。大学生也正是借助这样的载体,对政治新闻、市井趣闻等进行评论和传播,从而制造出了反响强烈的校园舆论现象。高校的网络舆情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及时性。由于自媒体使用频率的原因,高校学生接收信息是最为便捷的,任何信息在通过网络的方式发布之后,都会第一时间被高校学生所接收,这就使得学生成为网络舆论发展的“中坚力量”。

2.扩散性。高校作为一个学生群居的环境,任何信息的传播速度都是非常快的,高校学生的年龄、经历与生活习性有着高度的重合性,使得他们的价值认同、理性程度与情感的表露也都具有着相似的特征与表现,所以信息在大学生群里中传播扩散性更为明显。

3.情绪性。高校学生作为刚刚成年的群体,他们都有着自己认知与想法,在接收信息的时候,经常在网络的这个虚拟空间中,不受道德伦理与法律准则的监控,而被自身的情绪所控制,并使得情绪化的言论肆意蔓延与变化。

4.隐匿性。网络舆论之所以受到网友的青睐,就是因为许多自媒体平台中不需要留下评论者的真实身份,这样一来,一旦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也不会将矛头直指评论者本身。所以大学生在网上会暂时抽离现实的负疚感和责任感,在虚拟的世界中以言论的形式展示自我、表达需求,以满足在现实社会中无法达到的需要。

二、高校网络舆情所产生的问题

伴随着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就是信息智能化,处在这种环境下网络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前国际已经将网络视为一种重要的新兴媒体形式。高校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可以充分的表达自身的观点,对社会上的各种事件或其他政治问题做出评论,公民的言论自由权充分的显示出来。但也正是因为这样,高校的网络舆情也产生了相应的问题。

1.收集与反馈。网络舆情大多可以真实地反映出民情民意,也正是因为这样,大学生将次作为表达意见的主要途径,但是没有规范化的体系保证学生收集的信息与反馈的信息都是学生的切实想法,这就使得网络舆情的发展容易走向“歧途”,如何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网络舆情收集与处理机制,细致耐心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解决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每一个高校管理者应该解决的问题。

2.分析与甄别。网络信息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细小的不良信息的产生,都会通过网络的途径对学生的思想认知造成无法估量的影响,因此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的疏导与治理机制,对高校网络舆情进行客观、全面而又科学的分析与甄别是十分必要的。

3.预警与处置。思维决定意识与行为,网络舆情的出现势必会对学生的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学生最常见的反应就是体现在自身的行为上。出现大学生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原因是复杂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必然的,所以预警与处置就必不可少。

三、高校网络舆情疏导与治理机制建立的方法

1.重视高校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想要维持高校网络舆论的秩序,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水平是关键,高校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行为规范和网络道德责任感,网络虽然是应该虚拟的空间,但由于参与的人多、使用的频繁,这就导致网络变成了“第二社会”存在于现实中,即使网络舆论没有硬性要求参与者的基本道德与素质,但是群平网络道德的自觉性也是不现实的,只有从根本上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增强网络道德责任感,才能形成良好的高校网络舆论氛围。

2.强化网络技术的监管力度。高校相关部门要对有重大影响的话题进行监控,保证学生从网络获取的信息是真实的,对有可能形成或者正在形成舆情的论坛或者帖子进行引导,避免不反信息和反动言论出现在论坛或者帖子上,对学生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同时对学生上网实行实名制登陆管理,保证没有反动人员混入学生群体进行恶性言论与行为的煽动。

3.明确监管主体。多数的高校网络舆情日常的管理工作都是交由学生工作的部门,并没有专门的网络管理部门进行监管,由此可见高校对于网络舆情的监管主体并不是十分的明确,导致许多部门的工作重叠、责任又相互推诿。所以明确监管主体十分必要,想要建立健全治理体质,就应该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明确监管的主体,专人负责,以保证网络舆情的突发状况尽可能地缩减到最小。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对社会的影响日渐增强,并对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高校作为网络覆盖最为密集的地方,无时无刻不在接收来自网络的信息,这就使得网络舆情在高校中成为一种“时尚”,如何对高校的网络舆情记性合理有效地管理与疏导,成为每一个工作者首要面临的问题,本文将对此展开探讨,以期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高校,网络舆情,疏导,治理体制

参考文献

[1]姜瑞云,刘志华.高校辅导员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初探.网友世界,2014-07-30.

舆情疏导 篇2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逐渐普及,网络环境及网络主体的行为模式对新生代这一网络核心群体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社会的匿名性和信息畅通性两个特征为市场网络舆情的产生提供了通道和便利条件。新生代作为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渐形成过程中的群体,很容易受到现实世界的一些观点和意见的影响,在网络的迅速传播下,容易形成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行为模式,对新生代员工的行为和心理都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同时给管理部门也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新生代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所处环境较为封闭,与现实世界接触较少,造成了新生代集体行动模式容易受网络事件的影响,一些情感和社会焦点问题都可能诱发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从而对其行为模式和价值观的形成造成正面或负面影响。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受制于自身思想活动的多样性以及价值观的不稳定,同时受到市场网络舆情特点的影响。新生代网络行为模式和网络舆情主要体现了诱因多元化、内容复杂化和传播方式多渠道等特点,新生代作为网络虚拟世界的最活跃分子,其个性化特征更加明显,其行为和思想更加敏感,情绪更容易因外界事件影响而产生波动,各种现实热点问题都可能诱发新生代网络舆情,加上就业难、家庭生活困难、心理压力较大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市场网络舆情成为新生代发泄情绪的一种渠道,这种发泄行为又因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如BBS、微信、QQ、博客、贴吧等,造成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影响更加严重。

一、市场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网络舆情监管主体不明确

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在新生代中的普及,使新生代网络舆情监督逐渐成为新生代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但是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控体系。目前,新生代网络舆情监督的部门主要是各高校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以及政治课教研室。除此之外,还有高校各个院系的辅导员以及学生会干部,加上大学生自身的修养和约束。这些不同的监管主体之间存在着职能划分不清、多头管理的情况,并且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体制。

(二)市场网络舆情监管机制不完善

教育管理部门和各个高校对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问题均建立了各自的管理机制,但由于市场网络舆情监管部门职责划分不清,加上利益问题,导致了高校在进行网络舆情监督中不愿投入人财物等资源,从而出现了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监管过程中机制不够完善,仅仅停留在网络舆情的事后治理,很少进行预警机制设计和舆情提前防范。这就使各部门之间丧失了网络舆情监管的主动权,加上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机制,更进一步造成了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监管体制形同虚设,仅仅是事后补救。

(三)市场网络舆情监管的手段和技术落后

传统新生代思想政治教育还停留在培养德才兼备人才方面,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技术难以跟上新生代思想变化,网络舆情的产生更是对监管手段和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新生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一对一和面对面的政治教育,二是群体性的思想动态把握和舆论倾向引导,这两种手段在网络时代都丧失了适应性。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加上网络匿名狂欢等特性,导致了传统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监控手段和技术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从最近几年的网络舆情事件可以看出,传统监控手段和技术在遇到紧急网络舆情时,就显得迟钝无效。在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的产生初期未能通过先进手段进行甄别和介入,等到舆情发展到一定地步再进行监控和疏导,就已经造成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市场网络舆情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管理工作中对市场网络舆情重视不够

教育管理部门对新生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还停留在传统说服教育,从个体角度对新生代进行监管,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新生代的思想和价值观受到网络影响的程度越来越大,教育引导和现实的差别导致了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管理中存在各种问题。管理部门对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监控的不够重视是导致网络舆情问题的首要原因。教育管理部门在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管理中缺乏有效的引导机制导致新生代意见发表渠道的不畅通,甚至对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视而不见、放任自流,加上移动互联网的瞬间通达性,从而很容易在新生代之间形成负面舆情,影响新生代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积极学习氛围的塑造,出现新生代的过激言行和负面行为,不仅对教育管理造成障碍,也对新生代适应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市场网络舆情主体自身价值观和心理不稳定

大学生活是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的半社会化过程,作为新生代的大学生群体是价值观和自我认同最不稳定的一个群体,其价值观处于逐步形成的过程之中。新生代的心理和行为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影响和引导。因此,这种不稳定的价值观和心理行为更加剧了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的影响程度以及造成负面网络舆情的可能性。在新生代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之后,自身主体意识逐渐增强,新生代就需要自我表达和输出渠道,实现自我的独立人格,尤其是一些新生代意见领袖。

(三)网络舆情监控体系与现实脱节

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的内容多元化和复杂化以及传播方式的瞬间通达性对市场网络舆情监控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现实中市场网络舆情监控体系的迟钝和不完善导致了其与现实的脱节,从而造成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负面影响以及各类问题的产生。首先是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监控中的引导队伍不够健全,现实的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管理还处于思想政治教育阶段,而互联网技术很少介入,这就导致了网络舆情管理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其次是高校网络舆情监控体系还局限在互联网基础之上,而对移动互联网和自媒体关注较少,这就导致监控往往很难落地,无法实现全面监控。最后,市场网络舆情监控中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各监控部门之间又缺乏协调性,从而导致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监控中的各类问题的产生。

三、市场网络舆情的疏导对策

(一)市场网络舆情疏导中的行为心理把握

在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疏导中,首先要把握其网络行为的心理基础,这才是有效市场网络舆情疏导的前提。新生代市场网络行为是为了获取知识和认可,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形成了一套共同遵守的规范,这些规范引导着新生代的网络行为。新生代的网络行为基础主要表现为满足自身探求外部世界的需求、满足自己宣泄情绪的需求、满足自己情感的需求以及满足自己追求娱乐和时尚的需求。因此,在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疏导中,首先要通过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让新生代树立正确科学的网络认知,正确利用互联网,吸收积极因素,屏蔽各类负面影响。其次是分析新生代迷恋网络的动因,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总结,为新生代树立正确的上网态度和行为做出指导。最后是培养新生代健康和成熟的网络舆情防范机制,通过丰富学习生活,培养新生代积极的兴趣和个人适应能力,通过合理方式实现情绪宣泄和面对挫折,转移消极情绪,从而实现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的有效疏导。

(二)市场网络舆情疏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结合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实现有效疏导效应。首先是管理部门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握市场网络舆情的特点、趋势和规律,利用传统思想政治手段和理论,因势利导,化解情绪,从而使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中的负面影响得到有效疏导。其次是主动占领新生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和建立一些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网站来对新生代市场网络行为和网络舆情进行引导,积极主动地占领网络宣传的阵地,把握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的动向和导向。最后是加强新生代思想教育工作者自身网络管理的技能和素养,通过培养一批了解和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人员或教师实现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的实时监控,把握网络环境下的新生代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和规律,实现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的有效疏导和监测。

(三)市场网络舆情疏导中的管理机制建设

除了新生代自身心理因素和外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之外,管理机制的完善也是实现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疏导的有效措施。首先,需要对当前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管理的部分分割进行整合,把党委宣传部门下的网络舆情监督部门与行政管理体系下的网络舆情监督部门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单独机构,受党委宣传部门统一领导,并对该机构进行职能界定,从而在组织机构实现有效的市场网络舆情管理。其次,建立起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对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汇集机制、研判分析机制、预防监控机制和舆情干预机制以及舆情追踪反馈机制进行全方面的构建,借助于网络管理部门实现多功能联动进行有效的市场网络舆情监测和疏导。最后,建立立体性的市场舆情监测网络,实现新生代市场网络舆情的事前、事中和事后以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现实世界的全方位监控,并及时采取有效的疏导对策。

参考文献

[1]陈姣娥.基于扎根理论的网民公共政策态度形成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0,(3):89-96.

[2]杨文娇.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及其人格特征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39-42.

[3]谭丽华,李林红,董毅明.互联网上涌现的群体智能及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J].公共管理学报,2009,(4):89-97.

[4]李秀敏.大学生上网行为与人格特质相关性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34-37.

舆情疏导 篇3

一、“天涯”热帖的分布与热点议题的形成

天涯社区以社区、部落、博客为基础交流方式, 以开放、包容等特色备受全球华人网民的推崇, 目前已成为华语圈最具影响力网络事件聚焦平台。天涯社区中, 帖子的内容范围面较广, 2012年7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 共有922条帖子被设置为热帖, 笔者分析了这些热帖内容分布, 结果如图1所示:

在网络论坛中,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择议题, 这就使得网络议题与网民的关系更加紧密、比传统媒体的新闻事件更具贴近性。在传统媒体中, 受众对信息的筛选往往表现取决于事件的新闻价值, 即事件的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 而由于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 显著性与趣味性就更加凸显出来。在天涯社区中, 表现为娱乐八卦类易形成热贴。

而在对社会事件进行讨论时, 受众也有其关注的特定领域。2012年, 网络热点事件集中在食品药品安全、官员违法乱纪、涉及现实社会阶层深层次的矛盾、垄断特权的央企、民族利益、政府某个部门腐败、滥用权力、信息不公开或不作为等领域。在天涯社区中, 能够引起人们共同关注的社会议题包括: (1) 涉及阶层分化、贫富不均的矛盾, 能激发人们不满情绪的事件; (2) 与人们的生命安全、切身利益相关的事件; (3) 具有显著性, 即事件主体是名人或知名团体的新闻事件: (4) 涉及民族间、国家间利益的事件等。

网络舆论的构成有三个要素:第一, 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有争议的公共问题, 并能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第二, 必须有相当多的人对这个问题表明态度或发表意见, 经过这些众多的个人意见的充分互动, 最终为一般人普遍赞同。第三, 这种一致性意见对公共问题的存在和变化, 及与此相关的人们的行为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在网络论坛中, 舆论往往表现为人们对某些话题互动式的讨论, 他们在这里形成基本一致的意见, 这种意见或直接影响个人和团体的行为活动, 或作为传播过程的一部分, 继续得到传播。

网络舆论的形成, 基于人们对某一新闻事件的反应。这种反应除了直接的留言与评论外, 还包括转贴、转达、参与意见调查和投票等。在舆论形成之前, 这种反应是松散的, 只表现为个人意见的表达。通过在社区内的互动, 人们才形成相对一致性的意见, 并加以传播。

二、不同论坛的发帖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

在网络舆论集中、扩散和深化中, 不同论坛的发帖量不尽相同, 但不同论坛的发帖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2012年发生的毒胶囊事件、陕西“表哥”杨达才事件、北京暴雨事件、重庆雷政富不雅视频事件、浙江幼儿园女老师虐童等热点事件发生后, 天涯、凯迪、强国社区、西祠胡同、猫扑成为网友聚集的主要空间之一, 大量的网友发帖、跟帖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态度。我们采集了30个热点事件中天涯、凯迪、强国社区、西祠胡同、猫扑的发帖量等数据, 并将这些数据导入了SPSS进行相关分析, 发现不同社区发帖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具体相关系数的值如表1所示: (N=30)

从上表中看出, 在舆论形成过程中, 强国社区发帖量增加时西祠胡同也在增加, 强国社区发帖量与西祠胡同发帖量发帖量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r的值为0.217;而强国社区发帖量与天涯发帖量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的值r=-0.323;天涯发帖量与西祠胡同量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的值r=-0.129。这些数据表明, 在网络舆论集中、扩散中, 不同论坛的发帖量虽不相同, 但不同论坛的发帖量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或负相关。

三、网络论坛舆论的疏导策略

网络论坛已成为民意表达的与汇集渠道, 是网络民意监测点之一。在网络舆论集中的过程中, 社区的成员意见表达往往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其中作用最大是网络编辑。网络论坛编辑对舆论引导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编辑手段来实现:

(一) 网络编辑通过设置热点议题引导共鸣方向

在天涯社区最显眼的地方, 网络编辑设置了“热贴榜”,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成员的注意力。“热贴榜”把有限的几个帖子从海量信息中抽离出来, 以告诉人们“想什么”的方式取得受众的注意。另外, 它提示了一种“其他人在想什么”的情境, 人们在社区中往往害怕与他人关注的热点不同而受到孤立, 在这种心理扩张的作用之下, 社区成员往往对“热帖”表现出很大的关注度。天涯社区中的“版面排行”也有着类似的作用机制。它们都是网络编辑对社区成员集体意见的运用, 用“大多数”的意见去影响“少数派”的意见, 从而形成热点的关注度螺旋上升的趋势。事件成为网络舆情热点的必要条件是在影响力大、吸附网民多的社区上呈现, 即该事件必须被“主流化”。

(二) 网编的推荐有助于提高网民对贴文的关注度

网络论坛是用户分享与传播信息的平台, 也是论坛成员交流的空间。在社区中, 网络编辑往往处于隐蔽的地位, 但他们也会适时地出来表达他们的意见, 给予其成员直接的意见。天涯中“推荐版面”就是典型的网编推荐。即使网络改变了传统意义上传受双方的地位, 但网络编辑的媒体背景, 会使其他的社区成员对他有一种信任感——网络编辑的意见比普通成员的意见要权威、要更有价值。“天价烟”事件的转折点就是网络论坛编辑发现了该帖的新闻价值和评论价值, 将该贴加精放在天涯社区首页上成为重点推荐的“红脸贴”, 从而引起了大量网民的关注和讨论, 从而使该事件成为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公众事件。

(三) 运用其他的编辑技巧影响舆论场

相对于网编的直接推荐来说, 利用其他的编辑手段来影响受众的注意力是一种比较隐蔽的方式, 这种引导往往作用于受众的感官。在天涯社区中, 这种引导往往通过加粗字体和改变字体颜色来实现。例如, 天涯社区的主页上把“传媒江湖”、“公益中华”、“舞文弄墨”、“天涯摄影”等内容用红色字体标记出来 (一般字体为蓝色) , 使社区成员在进入社区主页之时, 最先注意的便是这些版块, 从而把一部分的受众吸引到其他的页面。

除了网络编辑, 舆论领袖在聚合与引导舆论的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与舆论领袖不同的是, 网编通过编辑手段和内容设置去影响人们的注意力, 这种影响停留在“告诉人们去想什么”的层面, 而舆论领袖的作用则体现在“告诉人们想什么”和“告诉人们怎么想”两个层面意义上。前者是通过舆论领袖为社区成员“设置议题”实现的, 后者则通过舆论领袖的意见表达来实现。例如:在“周久耕案”中, 网友“华阁”就充当了这样的角色。他首先注意了“天价烟”这一线索, 在天涯经济社区中发表《赞一下那个要处罚低价售房的局长, 看人家抽的烟》的帖子, 使周久耕成为全国性的话题, 进而启动全国范围内的人肉搜索。当然, 这种影响并不是绝对的, 许多网民在许多中介因素的作用下, 还是选择保持个人的、独特的见解。

综上所述, 在网络论坛这个场域中, 人们的普遍关注会形成舆论热点, 在网络编辑和舆论领袖的影响下, 使人们的意见和态度汇集形成舆论波, 再经过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式的传播, 引起政府相关部门高度关注, 促进事件的解决, 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完善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 网络论坛既是舆论形成的基础, 又是舆论传播的重要环节, 网络论坛编辑不仅是舆情的发现者, 也是意见的平衡者和舆论疏导的主体。

摘要:网络论坛不仅网民意见表达的主渠道, 也是网民情绪表达和评论的主要栖息地之一。作为互动社区中言论的集散地, 网络论坛已成为强大的舆论能量载体。本文通过对舆论在社区内形成和扩散过程的分析, 揭示网络论坛舆论场域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并提出网络论坛舆论的疏导策略。

关键词:网络论坛,舆情分析,疏导策略

参考文献

[1]王秋菊.网络舆论生态系统运行过程分析[J].新闻界, 2010 (4) .

[2]喻国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 (2012) [M].人民日报出版社, 2012.

[3]王秋菊等, 网络舆论生成机制与引导规律研究[M].河北大学出版社, 2012.

舆情疏导 篇4

舆情,《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公众的意见和态度。车间立体化舆情动态疏导体系,就是通过360+365式全方位、全过程对职工意见和态度进行收集、研判、分析、处置和总结,及时掌握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正确控制和引导,保持车间和谐稳定,为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力推动黄金叶品牌“中原突破”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

1 建立车间立体化舆情动态疏导体系的必要性

1.1 建立车间立体化舆情动态疏导体系是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2012年,黄金叶品牌中原突破进入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保持公司发展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需要全体职工满腔热情、富有激情、充满智慧、奋力创新的工作状态,需要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而目前我厂的思想动态预警机制基本上还停留在每月一次上报的思想动态月报上面,行政调查干预性强,职工被管的感觉明显,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职工思想预警工作成为困绕车间、企业及至公司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难题。

1.2 建立车间立体化舆情动态疏导体系是适应车间发展的需要卷包车间现有职工374人,由于软硬盒生产不匹配等无法依靠自身力量克服的问题的存在,无形之中带来了收入差距拉大、机组人员休息时间不等等客观问题,少部分职工一个月累计休息时间有的多达10余天,在其休息期间,车间无法行驶管理权限,而且休息人员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可能出现思想教育漏洞。因此,如何将思想政治工作辐射到每一位职工,涵盖到每一个时间段成为车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1.3 建立车间立体化舆情动态疏导体系是适应职工思想多样化特点的需要在当前社会条件下,职工的思想趋于多元化,想法较为复杂,干部职工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反映的问题也由原来的以经济利益诉求为主开始向经济利益、社会文化及公共利益等方面延伸和转化,已由基本劳动权益向追求体面劳动和发展机会转变;诉求方式也由原来影响面较小的口头诉求、书面诉求转化为影响和波及面更大的网上诉求和微博诉求,加之,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每当有群体利益发生变化时,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往往容易引起群体反映,思想稳定工作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

2 建立车间立体化舆情动态疏导体系的基本思路

(1)着力解决思想意识问题。虽然在工作中大部分管理人员比较重视舆情管控,但有时敏感性不强。建立车间立体化舆情动态疏导体系就是要让更多的管理人员参与到舆情管控中来,增强舆情管控的敏感性,确保反映的问题全面、客观,及早引导、教育或者澄清、纠正问题。(2)着力解决统筹协调的问题。车间现有四个班组,每个班组之间既有共性,也有个性。通过建立车间立体化舆情动态疏导体系,可以形成信息的共享机制,一个班组发现舆情信息,通过舆情管理员传递给各个班组,及时沟通、交流,使工作处于主动状态。(3)着力解决应对能力的问题。一些管理人员对于舆情管控缺乏经验,建立车间立体化舆情动态疏导体系,就是加强对舆情信息的分析、研判,分清主次,分清轻重缓急,避免工作中的拖、压等方式,争取舆情引导的最佳时机。

3 建立立体化舆情疏导体系的主要做法

3.1 建立信息收集机制,解决立体化舆情疏导体系由谁来开展的问题此项工作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成立专门的信息收集小组,由车间、班组形成两级办事公开、民主管理委员会,分别由跟班主任、班组骨干、党小组长、机组长、后勤组长、职工代表组成,他们是与各岗位职工接触最多的人员,通过搭建的工作平台可以了解职工的真实想法和一些热点、敏感问题。由支部书记和管理人员组成的车间劳动争议小组,方便对各类政策性问题、基础管理、创新管理方法进行细致、全面地解读。第二步是开展信息收集工作。经过多次讨论,结合生产班职工“三班三运转”工作模式,车间信息收集小组成员确定以时间点划分,开展八小时以内和八小时以外两个时间段的信息收集工作。八小时以内的工作主要通过党支部、分会、班组通道开展,八小时以外的工作主要通过网络通道开展。

党支部信息通道主要包括设立“车间主任、支部书记信箱,”每周开展“车间主任接待日”活动,车间主任、党支部书记可以直接听取职工对车间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党小组定期开展学习活动、文体活动、思想汇报工作收集职工思想动态;分会信息通道主要由班组长收集卷接机组、包装机组、电修组等各组职工信息,由机组长及时掌握职工的家庭状况,由女职工管理员收集女工思想情况,职工代表通过日常工作沟通、聊天、交流,收集一般职工思想情况,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班组信息通道则是发挥班组跟班主任、班组长的作用,深入机台一线,从广为流传的口头禅、“段子”和“小道消息”中捕捉舆情,了解职工思想信息。网络信息通道是要充分利用网络,将网络作为反映职工思想动态的“晴雨表”,引进QQ群、微博等新的信息沟通渠道,以班为单位建立职工交流平台,加强信息监控,及时了解职工非工作日的行踪和思想,保证信息流的畅通上行和信息量的充分获取。

3.2 建立ABC类问题处置机制解决立体化舆情疏导体系怎样对信息分析处理的问题在信息的收集过程中,收集人员发现一部分信息不能单靠简单的教育、引导转变职工的思想,需要进行分析、判断和预测以及相关人员的配合,于是,舆情管理员在收集原始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分析、识别、整理、归类,通过建立舆情信息动态分析表,根据信息的不同特征,把问题分为班组解决的问题、车间解决的问题及厂解决的问题,即A、B、C类问题,并反馈至相关责任人进行协调解决。

对于A类问题,由班组内部自行解决,如每年体检结束后不少职工反映对体检结果不明白,为此,班组特别邀请职工医院的医生到生产现场为职工提供健康咨询,让职工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做到了心中有数。对于B类问题,由车间协调解决,如千日营销工作开展以后,为免除市场派驻人员的后顾之忧,车间迅速建立快速高效沟通机制,完善“派驻人员”家庭档案,送派驻人员孩子上学,开展暖心短信、电话关爱、家庭走访等活动,给予派驻人员家庭关心、关爱、关怀,传递车间大家庭的真情。对于C类问题,需要由厂领导、相关部室协调解决,如信息收集过程中,不少职工反映车间现行的七天一倒班工作周期较长,尤其上后夜班的时候,造成职工身心疲惫,极大影响职工的身体健康。为此,车间反复论证,认为五天一倒班比较科学、合理,可行性强,先在职工中下发问卷调查《关于改变倒班周期意见征求表》,征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获得认可后,车间领导向主管厂长汇报,在生产管理部、动力车间等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由生产副厂长亲自决定,将生产周期由七天一倒班变更为五天一倒班,确保一线生产职工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充沛体力、精力,打造“金叶制造”。

3.3 建立预防性凝聚工程,解决立体化舆情疏导体系怎样开展好和持续下去的问题(1)形成学习机制,做到思想上肝胆相照。利用班前会、班务会、职工大会、周二五学习等平台,加强职工形势任务教育,宣传行业的发展变化,公司的工作思路,企业的工作重点,增强职工对“千日营销”、“金叶制造”目的、意义的理解;利用技术交流、高级技师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平台,增强职工的维修操作水平,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利用读书学习、全民健身、文体娱乐等活动,凝心聚力,在职工中倡导“感恩和谐”理念。(2)形成服务机制,做到工作上密切配合。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党员为职工服务、技术人员为机台服务、后勤人员为机台服务的意识,通过开展党员结对子、劳模结对子、技师结对子等活动,积极为职工解决工作上的实际问题,营造互帮互助的工作环境;通过细化车间管理标准、工作标准、技术标准,为服务提供制度保障。(3)形成关爱机制,做到生活上相互照应。通过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及时掌握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和愿望要求,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了解问题,解决问题;对有困难的职工、生病住院的职工,做到“平时有人访,难时有人帮,病时有人探”,及时送去车间的关怀,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家庭温馨感;对千日营销在外工作职工,做到短信慰问、电话慰问、节日慰问、家属慰问,开展暖心工程,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车间、企业和他们心连心。(4)形成疏导机制,做到感情上融洽相处。通过健全职工舆情收集和处理办法,加强职工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完善职工心态疏导、调适与平衡工作体系,促进职工情绪交流渠道畅通,避免不良心态积累,引导职工心态良性变化;通过树立典型,宣传典型,提高职工以车间为家的凝聚力;通过建立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加强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等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情绪方面的问题。

4 结束语

立体化舆情动态疏导体系的建立,不仅提高了车间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还通过360+365式全方位、全过程管控,使预警机制实现全覆盖,保证了职工与职工之间以及职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问题大大减少,有效促进了人与人、人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春玲,李文杰.Keller软件的动态虚拟车间模块功能研究[J].价值工程,2012(10).

[2]李文敬,唐倩,李卫华.基于托盘管理的车间设施布局规划[J].价值工程,2009(06).

上一篇:系统发生网络下一篇:建筑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