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疏导

2024-06-14

文化疏导(共10篇)

文化疏导 篇1

摘要:和善文化,它发源于上古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流传,成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科学发展观的来源之一。社会矛盾疏导机制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设立的机制,和善文化指导矛盾疏导机制的建立,建立矛盾疏导机制是实现和善文化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和善文化,矛盾疏导机制,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

和善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为什么要建立社会矛盾疏导机制,和善文化与社会矛盾疏导机制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本文作者试就这样几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和善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来源之一

我们说和善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因为它起源于上古文化,贯穿于整个中国社会,流传至今,首先和善文化贯通于儒、佛、道、墨学及诸子百家,在思想观念上以和善作为思想与学说的出发点或哲学根基,儒家学说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其核心理念是“仁爱、仁者爱人”,佛家的核心思想是“慈悲”,道家强调“清静无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在思想信念方面,崇尚和谐、和善,中国古代有不少的理论家、思想家就提出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追求,并有不少人为之奋斗。在价值取向上,中国传统文化以善为本,以和为贵,追求和善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在思维方式上,以和善为致思的方向和路径,强调知行合一,在思维中展示和善的精神和人文的关怀;在行为规范上,主张“和为贵”、“与人为善”、“从善如流”,以和善为根本准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善文化在晚清重臣曾国藩的思想和他独特的农耕文化里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他“孝”、“勤”、“和”的儒家思想,①他说的“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慎能远祸、勤能济贫”等等,无不贯彻着和善文化的优良传统,和善文化也成为曾国藩做人、治家、治军、治国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弘扬和善文化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二、和善文化为走科学发展之路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文化的力量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力量。从和为贵的处世哲学,到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从天人合一的自然意识,到协和万邦的国家观念,中国传统的和善文化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及其治国理念,是我们今天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之路的重要的历史文化。

1.和善文化为走科学发展之路提供内在的精神动力。首先,和善文化激发巨大的精神创造力,能启迪人类的理性,育化人们的心灵,唤起世人的良知,鼓舞和激励人们在社会市场经济活动中诚实守信、公平公正、与人为善、“见利思义”、“见义勇为”,坚定走科学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其次,和善文化是人们依附的精神家园,也是和谐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的源泉之一。对全体社会而言,和善文化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作用,能促进科学发展机制的优化,保障经济社会在科学、和善的轨道上运行。再次,和善文化为走科学发展之路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经济基础,而且也受制于属于上层建筑的道德观念,胡锦涛同志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说:“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②所以我们说和善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的来源之一。

2. 建立社会矛盾预警与利益平衡机制是改革开放和建立和谐社会所必需。我们社会正处在进一步改革开放、转型和变迁的发展过程中,原本传统型社会中一些被经济快速发展掩盖的新层次问题暴露出来,与此同时还出现了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当前的中国社会已进入社会矛盾多发阶段,现代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伴随着风险和社会不稳定,这些矛盾和风险主要体现在一些地方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强制拆迁、征地,劳资纠纷,就业教育,食品安全,弱势群体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执法不公,养老和老年人问题等等,造成上访、诉讼及群体性事件大量增加。如何正确对待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是拼命掩盖或者强行压制,这种做法不但于事无补,影响社会的科学发展,甚至危及社会主义的政权巩固。“社会矛盾和社会矛盾冲突是人际关系的组成部分,社会矛盾并非总是有害于社会……”③能够让矛盾暴露出来,让我们对它加以分析和解决,社会就会变得和谐和进步起来。怎样正确解决这些矛盾,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解决矛盾的方法是不同的,要化解这些矛盾就必须建立有效的社会矛盾预警与利益平衡机制,实行预防为主的原则,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和利益表达、对话、协商机制,防止和化解社会利益关系的失衡和矛盾。同时,增强工作单位、社区、家庭、非正式群体等社会单元的和谐与协调,形成稳定的各种微观社会结构,尽可能地把矛盾和隐患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

因此,应站在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角度,本着建立和谐社会,运用和谐文化的态度,认真建设社会矛盾预警与利益平衡机制这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社会安全地度过风险期,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三、和善文化指导社会矛盾疏导机制的建立,建立社会矛盾疏导机制是实现和善文化的重要途径

和善是一种信仰,和善是一种智慧,和善是一种境界,和善是一种美德,和善是一种修炼,和善是一种快乐。总之,和善是一种观念和道德,属于上层建筑,它对经济基础有一种反作用的力量,社会和谐了,矛盾化解了,经济就会发展,反之,经济建设就会停滞不前。

面对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善文化促使我们变“刚性疏导”为“柔性疏导”,变“强制”为“感化”,变“堵”为“疏”,变“硬约束”为“软约束”,变“应急性”为“日常性”,变“事后干预”为“事前预防”,不断矫正失衡的群众心理,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风险。如果一味使用高压手段处理社会矛盾强制疏导社会矛盾,尤其是突发事件,不仅难于化解,反而会使问题越来越大,矛盾激化。和善文化使我们的理念从“以官为本”、“以权为本”、“以警为本”转变到“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上来。

和善文化促使我们以群众利益有效表达和回应为重点建立多元化社会矛盾疏导和化解机制,以和为贵化解社会矛盾,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一个以和谐文化为指导,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增进社会和谐和过程。不断完善利益协调机制,是能否建立有效疏导机制的关键,已经成为我们解决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的关键所在,能否合理有效地协调各种利益和利益冲突,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各类社会矛盾的特点和规律,切实完善和建立处理社会矛盾的体制和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适应利益多元化社会的需要,要不断建立和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诉求机制、利益约束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利益补偿机制、社会控制机制、社会预警机制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④为此,“我们要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要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与冲突的社会,而是具有有效的社会矛盾预警和利益平衡机制及完备的化解矛盾与冲突的有效的疏导机制的社会。

总之,只有建立了有效的社会矛盾预警和利益平衡机制及完备的化解矛盾与冲突的有效的疏导机制,中国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真正得以有效的解决,“天下为公”、“和为贵”等等中国几千年来留下的和谐文化才能真正发扬光大和实现。

注释

1曾国藩.家书岳麓书社出版社,1986

2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人民网,2006.4.22

3任剑涛.从冲突理论视角看和谐社会建构.江苏社会科学,2006(1):141

4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求是杂志,2013(1):6

疏导优于防堵 篇2

通常,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会在开学初召开以“认识手机”为主题的系列班会,分三步引导学生。

第一步,让学生客观看待手机的功能和作用。比如,我会开展班会,以“手机对我很重要(不重要)”为话题,让学生自行讨论,并列出“很重要”或“不重要”的十大理由,然后进行综合归纳,让学生自己去领悟是否有使用手机的充分理由。虽然很多同学在日常生活会继续使用手机,但经过这样的讨论和思考,他们会更客观地认识手机的作用,淡化自己对手机的依赖。

第二步,帮助学生认识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的危害性。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专门查找了大量有说服力的调查报告,与学生一起学习“使用手机”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危害。比如:英国《微波理论与技术》期刊研究显示,儿童颅骨厚度显著低于成人,对辐射的吸收率明显高于成人;英国《每日邮报》更撰文指出,儿童用手机会造成记忆力衰退、睡眠紊乱等健康问题;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流行病学家艾布·拉姆森教授的一项研究表明,爱发短信的青少年,思考问题难以深入,凡事急于求结果,性格比同龄人更易冲动……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了解到:长期使用手机,会对他们的身心产生负面影响,如破坏神经系统,影响思维模式,造成注意力障碍等等。

第三步,鼓励学生制作“手机礼仪”宣传小册子和设计黑板报,普及和推广“手机礼仪”知识。

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在社交场所和工作场合随意使用手机,已经成为破坏礼仪的一大威胁。针对这种现象,我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并以宣传手册和黑板报的形式展现出来。这项活动既能使学生更加明确文明使用手机的细节,又能了解到安全使用手机的注意事项。如在楼梯、路口、人行道等公共场合,不可以旁若无人地使用手机;在参加培训、会议、上课等公共活动时,应保持手机关闭或震动;乘飞机时要关机,在病房、加油站、驾驶汽车时不使用手机等等。

作为老师,尽管我们不赞同学生在校使用手机,但我们却必须清楚地意识到,随着电子产品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学生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我们应该多掌握相关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疏导,才能真正有效地预防和应对学生过度依赖手机的问题。

文化疏导 篇3

翻译的解释:据我国相关的专家学者曾经说过几种正确的翻译概念, 一种是体现在可以尽可能的按照中国语文的习惯很忠实的表达出原文中的所有意思, 一种是翻译者利用一种语言将原作者利用的语言利用归缩语言来表达原文者得出发语言的思想, 还有另种说法是好的翻译是不能把原文中的一字一句硬搬迁过来, 而主要是将原文中所表达的神韵表达出来, 因此, 在整个翻译的过程中不一样的个体是因为文化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差异造成同一篇的需要翻译的原文, 自然就会出现不一样的体验的, 进而必须要在大学的英语翻译教学中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疏导, 不单单要对文章的语境等方面要进行非常深刻的教学和指导, 必须还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 最终达到没有障碍的沟通。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常见的问题

教学中常见翻译错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反映每个单词都认识, 但放到整体就翻译得五花八门。下面是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I can’t recommend this book too strongly for Java programmers.

有些同学将这句话翻译为:我不能向Java程序员强烈推荐这本书, 或我不能太强烈地向java程序员推荐这本书。但这句话真正的意义是:这本书太好了, 因此我必须向java程序员强烈推荐这本书。大家之所以理解有偏差是因为对英语母语者说话习惯的不熟悉。“Can’t too”这一搭配是为了表示说话人强烈的感情。还有因为固定习语的缺失导致语义的错误。比如the milk way—银河, black tea—红茶, in one’s birthday suit—赤身裸体, 形式上是文化不对称。如果没有该方面的文化素养, 恐怕有的同学就会翻译成“牛奶路”, “黑茶”, “穿着生日礼服”。学生在翻译过程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并不是词汇量的缺失。同时学生也会有类似的疑问“为什么我每个单词都认识, 就是翻译不正确?”其真正的原因在于文化方面的缺失。

三、翻译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 提高主体能力, 增强互动

Kinaly的三维度, 三层次的译者能力说:建构主义视角认为译者能力包括三个维度:合作性, 真实性, 专业水平。合作性体现减少个人增加合作的程度, 包括“没有激发的个人”, “二人互动”“合作的群体”三个阶段;真实性包括“意识的提高”和“框架反思活动”两个阶段;专业水平包括生手, 学徒, 熟练三个阶段。

了解翻译能力的不同区分,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教师传授知识激发学生主体性作用, 做到真正的互动。在翻译过程中教师应传授给学生最基本的翻译技巧如语法、句法、修辞、主题, 为学生的翻译打好基础。同时, 让学生在教学模式下体验作为一名译者的感觉更能激发他们二次创作的能力。汁而半途而废。只有适当的提示, 互动, 合作鼓励才能完成课堂翻译教学的任务。

(二) 翻译与文化疏导

一般中西方的翻译对话之中, 一般是不用西方的话语, 也不用中国本土的话语的, 主要的途径就是在于找到中西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之后再从不一样的角度下, 进行平等对话和讨论的, 在翻译过程中, 必须要被翻译的作品的出处和文化背景、本土的一些语言模式都要了解。有学者曾经说过, 翻译不能只是空白进行, 无论是哪个翻译者都会受到来自各种客观历史条件方面的制约, 绝对忠实的译文是根本不会存在的, 只能是尽可能的将被翻译的作品出处和文化背景进行适当合理的讲解的。

Colina认为交际翻译能力包括: (1) 与原文及其语境、翻译任务要求、翻译过程的参与者互动的能力; (2) 生产符合译文语境的和任务要求的译文能力; (3) 母语交际能力; (4) 外语交际能力; (5) 跨语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翻译能力的核心在于与翻译过程中的各方保持积极的互动关系, 了解母语与译文之间的文化差异。

四、课堂实践产生的结果

在课堂实践中老师通过引导, 就此引发学生主动性, 促使老师和学生之间双方配合来提高翻译者得能力和水平, 那么在实践的课堂中, 老师承担的翻译内容只占到20%左右, 但对译文的准确度必须达到100%, 这时学生负责翻译的内容占百分之八十左右, 而对于译文的准确度要求也是被分之八十左右, 这样的话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彼此都调动了主动性和疏通的意识, 明显可以提高课堂上的互动性的, 彻底的将传统的遵循老师机械的讲、学生很被动的听的模式了, 而在不断的互动教学和文化的疏导原则下, 学生通过对其背景的了解, 提升了译文的能力, 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水平, 促使全文行文刘畅。

五、结束语

由此可以看出, 本文探讨了通过对译文的文化疏导、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背景的情况下, 帮助学生可以自主的进行提高翻译意识和翻译能力, 对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提高效果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最终做到了重视本土洋为中用、并且实现了新时代环境下的翻译精神。

摘要:随着我国假加世界贸易组织的同时, 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 在这样的形式下就对于翻译人才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 作为高校, 培养现在大学生的翻译能力就越来越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根据课堂的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疏导, 促使大学生在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将文化和翻译、文学和学术等方面紧密的联系起来, 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提高我们高校的整体英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文化疏导

参考文献

[1]扈明丽.翻译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从一次翻译比赛谈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改进[J].中国翻译.2002年06期

[2]熊欣.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构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用辩论来疏导 篇4

碰巧,在苏教版小学《语文》练习中安排了这样一次口语交际训练——辩论,主题: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这次口语交际活动正好给了我一次引导学生的契机,于是我决定大张旗鼓地开展这次活动,基于两点考虑:一是要通过辩论,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二是通过这次辩论让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从而指引自己的行为来端正学习态度。

一听说举行辩论赛,孩子们都激情高涨,为了能有机会表现自我,他们认真收集资料,精心准备。为了能让这次辩论赛达到预期效果,我也着实认真地进行了一番谋划。首先是辩手的选拔,为了做到公平公正,先围绕这个话题让他们展开了一次自由辩论,然后让学生选出辩论中最活跃、理由更充分、表达更鲜明的同学作为这次辩论赛的选手,正、反两方各三人。

在认真选拔的基础上,我按照辩论赛的程序一一展开像模像样地进行了一次辩论赛。下面是其中的一个片段:

主持人(王睿):……今天我们就“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这一话题展开辩论。辩手分成正方、反方两个阵营,正方的观点:小学生要多看电视。反方的观点:小学生不要多看电视。……

正方(武志恒):……小学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智力开发的时期,经常看电视,可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激发热爱科学的兴趣;有趣的文艺节目令人开心,轻松头脑;一些好的电视剧、电影中的各路英雄人物会给你教育,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反方(许晶莹):我认为小学生多看电视不好。有些节目,成人看了,只觉得滑稽好笑而已,但孩子看了,却觉得恐怖、残忍,其幼小的儿童心灵会产生强烈的不安。我听说有的同学经常看武打片,睡眠不安稳,甚至在睡梦中大声喊叫……

正方(杨清):多看新闻,可以了解国内外的大事,这样我们就不会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多看动画片,可以丰富我们的想象力;在电视里还可以看到许多名胜古迹,这样我们就不要到处旅游,既省钱又省时……既然看电视有这么多好处,为什么不要多看呢?

反方(王昕宇):……很多学生就正是因为电视看多了,不但影响了视力,还影响了学习。由于他们沉迷于电视,作业马虎、草率,甚至不做,结果成绩一落千丈,真是得不偿失。

正方(杨漫):经常看电视也会使我们学到科技的、文化的、生活常识中的许多东西,它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也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对于阅读、思考、写作、讨论都是大有好处的。

反方(杨煜奇):有许多电视节目就不适合我们小学生去看,如果我们不加节制、不加选择地去看,就会受到不良的影响,那是多么可悲呀!

…………

主持人(王睿):俗话说理不辩不明,通过今天的辩论,我想大家对这个话题一定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多的认识。那么小学生要不要多看电视呢?下面请其他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看待这个话题的?

王俊熙:我认为小学生不要多看电视,因为多看电视会影响学习效率。学习的时候,一想到可以看电视,就不愿学习了,看电视不用思考,学习是要付出努力的。这样一天又一天,也就会厌烦学习。

戴军洋:我觉得只要看一些有益的节目,特别是一些适合我们小学生看的节目还是可以的。

杨颖:我认为,看电视时要与电视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影响了视力,特别不能长时间看,那不但会影响学习,还会搞坏身体。

…………

虽说学生的语言还很稚嫩,论据还不够充分,论证还缺少逻辑的力量,但在我看来已是难能可贵。辩论赛虽然结束了,但我的意图并没有戛然而止,接下来我找了那几个平时贪看电视的学生,进行了个别的谈话,请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倾听了他们的谈话,我知道学生的认识提高了。后来,打了几次电话给那几个孩子的家长,家长都说孩子的变化很大。

这次辩论赛引发了我的深思:为何以前也曾多次教育学生不要沉迷于电视,却总是收效甚微?而一次小小的辩论赛,竟对学生产生如此大的影响!追根溯源:教育学生宜采用多种形式来“疏”,而不能简单、乏味、粗暴地“堵”。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候,需要我们耐心地去指引,提高他们的认识,这其实就是一个“疏导”的过程。那么“疏”的途径有很多,其中“辩论”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辩论犹如刀石相撞迸发出火花,彰显了真理;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感化了学生。因此,今后在“育人”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棘手”的问题,不妨举行辩论赛,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展示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

文化疏导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2011年12月于本院手足外科治疗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和观察组(强化疏导),每组各37例。对照组37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18~56岁,平均(32.3±4.8)岁;手术种类:断指(趾)再植17例,手足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13例,其他7例;文化层次:大专及以上8例,高中及以下29例,无文盲患者。观察组37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18~57岁,平均(32.6±4.7)岁;手术种类:断指(趾)再植17例,手足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12例,其他8例;文化层次:大专及以上7例,高中及以下30例,无文盲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于干预前采用POMS量表和90项症状测评自评量表进行心理疏导需求程度的评估。然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干预模式进行不良心理及情绪的疏导,根据干预前的评估结果进行相应不良指标及项目的干预,尽量改善其不良心理及情绪状态。观察组则采用强化疏导的模式进行干预,根据干预前的评估结果,结合每位患者的性格特征进行疏导内容和方式的制订,并且不仅内容与心理不良情绪有关,实施及沟通的方式也给予充分的注意,使每位患者能够最大程度地接受疏导内容,另外,对于疏导过程中的细节也要给予充分顾及,使疏导既达到全面又兼顾细节,如患者存在恐惧时不仅仅要告知患者无需恐惧,更重要的是让其注意恐惧的诱因,如对手术和(或)术后康复的恐惧等,然后针对诱因进行疏导,并且在疏导的过程中注意疏导实施的效果,随时调整疏导方式,使每位患者均接受到最佳的心理疏导效果。将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的1周、2周的POMS量表和90项症状测评自评量表评估结果进行比较。

1.3 评价标准

(1)POMS量表包括40个自评项目,涉及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精力、慌乱及与自我有关的情绪7个方面,每个方面均换算为百分制,并且除精力和与自我有关的情绪两项与状态成正比外,其余五项均与状态成反比。(2)90项症状测评自评量表包括90个自评问题,涉及囊括心理状态的9个方面,分别为精神病性、抑郁、焦虑、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敌对、恐怖及偏执,每个方面均以2分及以上表示阳性状态,但本研究中仅就除精神病性外的其余8个方面进行统计,主要为统计2分以上者所占比例[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的1周、2周的POMS量表各指标评估结果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POMS量表紧张、愤怒、疲劳、抑郁、精力、慌乱及与自我有关的情绪等各指标评分显示其均处于较差的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1周、2周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干预后2周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干预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具体指标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的1周、2周的90项症状测评自评量表评估结果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90项症状测评自评量表各项目>2分者比例均达到80%以上,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干预后1周和2周观察组>2分者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2周>2分者比例低于干预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后结果见表2。

3 讨论

手足外科患者多为突发事件导致的肢体受损,患者对于突发事件的心理应激承受程度更低,不良心理状态及情绪表现更为突出,不仅表现出对疾病状态的担忧、恐惧,对于手术治疗及预后的相关不良情绪也非常明显,而不良心理状态的存在不仅可影响到术中患者的应激性表现,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对于围术期患者的治疗配合情况也有着极为不良的影响[4],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干预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对于本类手术患者要对其进行恰当的心理干预,对于不良心理状态的表现种类及反应程度的了解是必要的前提,因此对于此类患者的心理干预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常规的一概性干预,而应该做到针对性[5]。

强化心理疏导是在常规心理疏导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细致、全面及频率增高的心理疏导模式,其不仅具有针对性的特点,而且具有细致化的优点,对于患者的心理需求的评估和满足程度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患者在此过程中不仅心理上的不良状态得到缓解,同时可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怀和尊重,护患关系在此过程中也得到良好的建立[6],因此认为临床的应用价值较常规心理护理更高。

本文中笔者就手足外科患者术前心理疏导的需求程度及进行强化疏导的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术前的心理状态的评估发现,其普遍存在明显的不良心理状态和情绪,尤其是90项症状测评自评量表各指标的评估结果中阳性率甚至可达到80%以上,说明其普遍存在较高的心理疏导需求,而将患者分组并分别采用不同心理疏导方法进行干预后发现,强化疏导的效果明显更好,体现在表1及表2干预后1周及2周的统计结果方面,说明其不仅具有较佳的效果,且显效速度也较快,对于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的治疗干预均效果显著。主要与强化疏导加强了心理疏导的针对性和频率、强度等有关[7,8],患者对于疾病的担忧得到缓解,同时对于治疗的信心也得到提升,对于改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综合状态作用较大。

注:与对照组同时期比较,*P<0.05;与干预后1周比较,#P<0.05

注:与对照组同时期比较,*P<0.05;与干预后1周比较,#P<0.05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手足外科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的不良心理和情绪状态,而强化疏导对于改善这种状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摘要:目的 研究手足外科患者术前心理疏导的需求程度及进行强化疏导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8月~2011年12月于本院手足外科治疗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和观察组(给予强化疏导),每组各37例,将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的1、2周的POMS量表和90项症状测评自评量表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均存在明显不良情绪及心理状况,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干预后1周和2周观察组的POMS量表和90项症状测评自评量表评估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2周的上述指标均优于干预后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手足外科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的不良心理和情绪状态,而强化疏导对于改善这种状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手足外科,心理疏导需求,强化疏导,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盂云,汤丽,董德胜,等.显微手足外科患者的整体护理[J].实用手外科杂志,2011,25(2):171-173.

[2]张晓英,刘玉梅,尹婉葵.人性化护理在手足外科的实施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0,8(9):773-774.

[3]侯伟娜.手足外科患者术后影响疼痛的环境心理因素及护理干预[J].当代医学,2010,16(4):108-109.

[4]Levine SM,Frangos SG,Hanna B,et al.Aeromonas septicemia aftermedicinal leech use following replantation of severed digits[J].Am J CritCare,2010,19(5):469-471.

[5]杜微蓝,田晓琴.心理干预对自残性断指再植术患者心理支持的效果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8):1184-1185.

[6]卢荟,沈向前,叶坡,等.早期心理干预对断指再植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锻炼的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9):1072-1073.

[7]彭婷.综合心理护理对断指再植病人心理状态和再植指功能康复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0,8(19):1732-1733.

文化疏导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手足外科在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4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致伤原因:车祸伤59例, 坠落伤13例, 撞击伤6例, 锐器伤16例。男61例, 女33例, 年龄19~58岁, 平均 (33.6±5.0) 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59例, 大专及以上35例。手术类型: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36例, 断指/趾再植术5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7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应用POMS量表 (简明心境量表) 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对照组:根据评估结果, 对患者存在的不良项目进行常规心理干预, 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研究组:实施强化疏导。强化疏导内容:根据患者的性格特征, 结合POMS评估结果, 制定个性化心理疏导方案。除了在内容上制定与不良情绪相关的干预措施外, 在实施心理干预时, 护理人员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要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等, 以患者最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 以确保疏导效果。在疏导过程中, 护理人员要多留意细节, 若发现患者有恐惧表现, 除了要及时安抚、慰藉患者外, 更要找出患者产生恐惧的原因, 比如害怕手术失败、害怕手术遗留瘢痕、害怕麻醉风险等, 在找出诱因后, 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 以达到调节心理状态的目的。在强化疏导过程中, 要随时评估疏导效果, 以便及时调整疏导方式方法, 最终让所有患者都能达到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

1.3 观察指标:

应用POMS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 量表涉及慌乱、抑郁、疲劳、愤怒、紧张、精力、自我有关情绪七个维度共40个条目, 各维度满分100分。自我有关情绪、精力的评分越高, 心理状态越好, 其余各项则是评分越高, 心理状态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 计数、计量资料分别以 (±s) 、%表示, 数据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POMS评分比较见表1。从表1可知,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POMS各项指标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 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慌乱、抑郁、疲劳、愤怒、紧张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精力、自我相关情绪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注:*表示与对照组同时期比较, P<0.05;#表示与干预前比较, P<0.05

3 讨论

手足外科患者多因突发事件致伤, 面对突如其来的伤害, 患者本身就承受了极大的心理压力, 患者此时的心理承受能力最弱, 普遍存在明显的不良心理状态, 除了表现出对床上本身的恐惧与担忧外, 还会表现出对手术安全性、手术疗效、预后效果的过度担心[2]。不良情绪的产生会使机体产生应激性反应, 影响手术实施, 同时也会降低患者围术期的治疗依从性, 从而对疾病康复造成不利影响。所以, 在术前对手速外科手术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是十分必要而重要的。

强化疏导是一种以常规心理疏导为基础的全面化、细致化的心理疏导模式, 该疏导模式强调细致性和针对性, 是在充分评估患者心理需求的基础上, 制定个性化心理疏导方案, 从而让患者的心理疏导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 有效缓解其不良心理状态[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干预后的慌乱、抑郁、疲劳、愤怒、紧张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精力、自我相关情绪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这表明手术外科患者在术前普遍有着强烈的心理疏导需求, 对其实施强化疏导, 有助于减轻其慌乱、抑郁、疲劳、愤怒、紧张等不良情绪, 改善其心理状态,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海燕, 肖艳灿.普外科患者术前心理疏导的需求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3) :202.

[2]陈美娇, 林玉琴.心理疏导及聆听音乐对体外循环手术患者术前睡眠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2, 31 (3) :503-505.

考前心理疏导不可少 篇7

周六晚上, 技能高考的时间确定下来了。于是我来到教室, 郑重地告诉了学生这一消息。原来说的是四月中下旬, 我们班是导游专业, 开考时间最早, 定在了10号、11号。乍一看这时间, 说实话, 我也觉得有点紧, 原来总觉得大概在十七、八号吧。宣布完时间, 教室里突然一下子安静下来, 空气似乎显得有些凝滞了。接着, 我就到办公室组织学生打印准考证去了。

没过一会儿, 班干部来叫我, 叫我到教室去一下。我问怎么了, 她说班上林同学吓得不行了。我一听, 心里突然往下一沉, 赶快跑到教室。只见林坐在那里, 脸色煞白, 四肢不断抽搐, 眼泪不断但也没有哭出声, 只是像中风一样瑟瑟发抖。我赶忙让学生给她接了一杯热水。我问她话, 她说叫我别说话。我知道, 她是突然高度紧张造成的。但见她还能坐得住, 我想应该问题不大。于是我拍了拍她的肩膀, 说:“不就个考试嘛, 怕什么呢?把平时自己的水平正常拿出来就可以了嘛, 上次抽签你第二个上场不就讲得蛮好的吗?再说, 大家都要考, 又不止你一个, 你看别人都不怕, 照样好好的, 你着什么急呢?不怕, 没事的。”说完我又回到办公室, 我知道, 这种状况要平复下来得慢慢来。让她宽一下心, 等会儿再帮她疏通比较好。

经过这一出, 我意识到估计紧张的不止她一个, 必须在班上做一个及时的心理疏导, 否则这种情绪蔓延开来, 后果难料。于是紧接着的班团课, 我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来告诉学生怎么面对即将来临的考试。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疏导。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我告诉她们,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只要你准备充分了, 就不怕他考, 而且在哪儿考都一个样。只要把平时你准备的真实水平拿出来了, 你就成功了。考完一个项目就了一个, 不要多想, 因为过去了的不可以改变, 想也无用, 不如全力准备下一个考试项目。

二、鼓动学生要有表现欲

我说, 现如今:千里马常有, 然伯乐不常在。所以, 人生一定要把握住机会, 把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充分地表现出来。得到认可和赏识的同时, 你也会去抓住更多成功的机会。作为导游专业的学生, 这方面尤其要突出一些。学会越是在讲解技能场上, 越要好好表现自己。考卷上, 一定要想办法把自己会的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答出一张自己满意的漂亮答卷。这, 是一种能力, 更是一种挑战和超越。

三、要做好一些障碍设想及演练

我告诉学生, 要提前预想一些考试障碍并预设一些应对措施, 这对于临场应变是有好处的。比如, 在导游讲解的时候, 如果遇到忘词卡壳了怎么办, 可以稍作停顿, 不露声色地往下讲;意识到说错了, 有时还可以自我解嘲一下再更正过来。如, 一次一个学生讲武当山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个神龙架的景点来。出口了几句发觉不对了便尴尬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了。其实如果意识到不对, 马上一拍脑门笑着说:“哎, 瞧我, 怎么跑马到神龙架去了呢?一腿不能同时跑两山, 我还是回来吧。”于是接着讲。这也好比危机公关。既然已出错, 不回避, 讲错归位也许不失为一种更明智的办法。

四、要用平常心对待考试结果

以前因学生为考试结果失望而走极端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这方面也应提前引导学生如何对待考试成绩。考试就是一种竞争, 竞争就讲究优胜劣汰的规律。就像排名, 总有正数第一, 也总有人倒数第一, 不可能没差别。只要考出的是自己的实际水平, 那么什么样的结果自己都得接受, 尤其是不好的结局, 更应提前有心理准备。不理想当然心里不好过一些, 但也要学会接纳, 因为那是自己的一个面。然而也不要灰心, 因为上帝为你关一扇门, 也一定会为你开一扇窗。认真分析一下, 你总会发现有些方面你还是数一数二的, 又何必为自己的不如意而耿耿于怀呢?

五、让学生宽心, 但不能无所谓

但凡考试, 就应该有严肃性和公正性。所以, 对待考试, 不能让学生闹得紧张兮兮, 但也应该让他们学会从心里认真慎重, 不能抱着无所谓和随心所欲的态度。如若那样, 就是对考试的一种亵渎, 也是学生学习品质一种顽劣的表现。所以, 考前学生的引导和督导一定要不愠不火, 掌握好分寸。

一通疏导工作下来, 如同注入了一支镇定剂, 课堂很快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学生又投入到了既定的复习中。而此时, 我那颗悬着的心也才跟着慢慢地落定下来, 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摘要:高考对于学生来讲, 是一次心理和知识的综合测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考前会焦虑浮躁、内心惶惑、失眠, 有的甚至神经衰弱, 从而影响其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 在注重学生知识掌握的同时, 做好学生考前心理反应观察并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要帮助学生减负, 以平常心对待考试, 把握住关键性的这场考试, 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不留遗憾。

关键词:心理反应,心理疏导,扫除心魔,自信应对

参考文献

[1]闫池, 张格忠.浅谈高考应试技巧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11) .

幼儿舞台表演的心理疏导 篇8

幼儿艺术教育 (舞蹈、声乐、器乐、戏剧等) 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舞台上。一个好的舞台作品, 除了高水准的创作水平外, 更重要的是舞台表演者的现场发挥。一个好的演员, 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内容以后, 会根据他的人生经历、社会经验或者导演的“说戏”来进行再创作, 会把作品的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幼儿的舞台表演似乎与成人的舞台“再创作”完全沾不上边, 因为幼儿的人生经历、社会经验极少, 不可能不经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就在舞台上表演出作品的内涵。幼儿的舞台表演成功与否取决于辅导老师的心理疏导水平与能力。本文就如何进行幼儿舞台表演的心理疏导做一简要阐述。

作为幼儿教师, 尤其是幼儿艺术教育教师, 一定要有扎实的儿童心理学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在一个幼儿集体舞蹈中, 将不同性格的孩子调教出在舞台上做到动作整齐划一, 是一名优秀的幼儿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必要能力, 幼儿舞蹈的排练过程, 也是幼儿性格教育的一个重要过程。排练过程中教师要采取耐心说服, 循序诱导的办法, 避免大声呵斥, 强行命令。教师可以采用现代科技手段让幼儿直观的了解整齐的集体舞蹈和跳的较乱的舞蹈的差别。例如可以将排练过程中的画面用摄像机拍摄下来, 用电视机播放, 让小演员们观看, 再与成功的幼儿舞蹈作品进行对比, 再对排练中动作做的不整齐的小朋友一个个指出来要求改正, 这样参加舞蹈的幼儿会对舞蹈排练产生极大的兴趣, 直观的看到自己的动作与别人的差异, 易于改正错误的动作, 更激发他们舞台表演的欲望。这实际上就是对幼儿的心理疏导的过程, 这样的排练使幼儿身心愉悦, 与生硬地要求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做, 甚至大声呵斥, 其结果是有天壤之别的。幼儿在学习、排练的过程中性格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对于情况特殊的孩子要予以特别的关照, 心理疏导更显得格外重要。我在幼儿园工作时, 曾经排练过我编创的幼儿舞蹈《快乐的小羊羔》, 内容是小羊羔在羊妈妈的精心呵护下快乐成长。在排练过程中, 有一个女孩总是面无笑容, 机械地比划动作。经与班主任了解, 这是一名单亲家庭的孩子, 父母离异, 缺失母爱。了解了这个情况后, 我在排练过程中, 对这个女孩特别关注, 每次排练下来都要抱一抱她, 对她格外地关爱, 告诉她老师就是妈妈。经过一段时间, 这个女孩的性格慢慢的有了变化, 逐渐建立起了自信心, 由懦弱变得积极、大胆, 在《快乐的小羊羔》舞蹈演出中与其他小朋友一样表现得很出色。在排练过程中老师与孩子的亲密接触是排练、表演成功的基础, 是潜移默化的心理疏导。每一次成功的舞台表演对孩子的成长都有重要的影响, 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舞台表演中服装道具的运用是增强舞台表演艺术效果的重要手段。在一些童话剧的表演中, 动物服装会引起孩子们的极大兴趣, 但很多动物孩子们并没有亲眼见到, 尤其是城市中的孩子, 小羊羔、小白兔、大公鸡、大灰狼只能是在图片上见到过。幼儿舞台表演要适应幼儿的心理发展, 必须要有直观的、适应幼儿认知阶段的服装、道具, 通过这些服装道具引起幼儿的联想, 从而使他们在舞台表演时能融入到剧情中。

面部表情是幼儿舞台表演感染观众的重要因素, 舞台上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总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也是幼儿舞台表演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一个幼儿的舞台作品, 内容再好, 动作再整齐, 如果孩子们的表情呆滞, 也是一个失败的舞台表演。然而正是这一幼儿舞台表演的重要因素, 却经常成为使老师最为头疼的一大难题。美国童星秀兰邓波儿在表演中丰富的面部表情给观众深刻的印象。秀兰邓波尔的精彩表演与她与生俱来的表演天赋有着很大关系, 但导演在拍戏过程中对她进行的心理疏导更应占据很大的成分。幼儿舞台表演的面部表情应该是千变万化的, 根据舞台表演的需要要有不同的面部表情。在舞台上如何让表演的孩子们根据剧情需要表现出喜、怒、哀、乐, 心理疏导更显得格外重要。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在成人眼里司空见惯的事情, 他们都会觉得稀奇、有趣, 所以对幼儿的心理疏导一定要从幼儿的心理发育水平出发, 以幼儿观察世界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讲述舞台作品要表现的内容, 启发幼儿理解剧情故事, 使幼儿的情感融入到剧情中才会表现出真实的表情。幼儿的“高兴”仅仅表现在对物质的满足, 亲人的爱抚;欲望不能得到满足即表现“悲伤”;见到感兴趣的, 未见过的事物即表现“惊讶”……, 这些就是幼儿舞台表演表情的来源, 教师必须要在幼儿心理发育范围内进行心理疏导, 使他们在表演中能有真实表情的流露。

帮病友做心理疏导 篇9

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医生和家属除了要求患者终身坚持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口服药物或注射胰岛素等治疗外,还要针对不同的心态等采取积极的心理疏导方式,这对逐渐缓解和消除糖尿病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1.针对式的心理疏导 有研究表明,抑郁情绪与血糖控制不佳明显相关,抑郁程度越严重,糖代谢控制越差。对存在有抑郁,焦虑。多疑等心理特征的糖尿病患者,要在充分理解他们的基础上,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帮助患者摆脱心理困境,用温和的语言、熟练的操作、丰富的医疗护理知识取得患者的信赖.主动与其谈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查结果、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要主动向其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耐心回答糖尿病患者提出的疑问,介绍国内外糖尿病治疗的新进展、新动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其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沟通式的心理疏导 对于性格比较孤僻、孤独、悲观的糖尿病患者,要表现出极大热情.平时要给以安慰,主动与其交流,加强沟通,用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感染影响患者,促使患者克服孤独和悲观的现象,保持心情舒畅,消除其思想顾虑。

3.转移式的心理疏导 组织糖尿病患者适当安排户外活动,改善环境,使患者感到舒适安全;让患者闲聊、散步、参加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转移患者对糖尿病的过分注意,使其淡化或忘却烦恼,从而达到放松心情,提高疗效的目的。

4.诱导式的心理疏导 引进心理学的诱导理论,用含蓄、间接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异常的逆反心理状态施加影响,诱导其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意见,树立某种情感,改变原有的情绪和行为。引导糖尿病患者通过想象使其分散的注意力转向集中,由不稳定转向稳定,使精神和躯体得以松弛,以便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

5.开展生理反馈训练 根据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结合医院的卫生资源和医疗实力,利用仪器将与心理、生理有关的体内某些生物信息加以处理,以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患者,训练患者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从而使体内通过心理一神经、心理一神经—内分泌、心理—神经—免疫等三方面的调节达到平衡,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6.开展正确的生活行为指导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体育运动也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关键。适度的体育运动可以强制性地调动和提高全身各系统组织细胞的代谢,使之处于旺盛状态,从而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对糖代谢、蛋白质、脂肪的转化代谢具有显著的效果。在糖尿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对药物治疗容易接受,而对长期饮食控制和体育运动往往难以坚持。因此,要对患者的生活行为进行必要的指导,让患者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其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注重人文关怀实施心理疏导 篇10

一、求实效, 重心下移关爱职工

承钢从讲政治大局出发, 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推进中, 突出政治关爱, 通过“三个扎实”将党组织的温暖送到员工心坎上, 密切企业和员工的“鱼水”亲情。

一是扎实开展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承钢党委通过书面发函、会议座谈、基层调研、重点走访、网络征集以及设立意见箱等多种形式, 征集涉及企业发展和员工利益的意见建议3664条, 制定了75项立行立改措施, 确定重点整改措施58项, 着力优化职工生产、生活环境、改善职工用餐、厂区交通条件等, 赢得了广大员工的交口称赞。

二是扎实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承钢修改完善了《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实施办法》, 积极探索党建现代管理工作, 不断优化发展党员、基层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流程, 丰富和完善了《党务工作规范》, 开展第三个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月活动和机关党员下基层活动, 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员工的政治进取心。

三是扎实开展党支部示范基地“1+1”帮扶活动。围绕破解降低成本费用、深化产线对标、深化营销模式改革、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难题, 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党员先锋赛、“应对危机、党团先行”主题实践活动。承钢党委下基层工作组累计到基层现场办公40次, 召开座谈会15次, 收集基层员工意见建议落实率100%, 成效显著。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培训活动, 对承钢党群干部进行员工援助计划培训, 提高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技能等。承钢党委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 使干部职工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以良好的精神状态, 敢于担当的精神, 为完成各项指标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树典型, 积聚强大发展动力

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重点强化员工的主体意识, 以“四个开展”为手段, 为承钢转型发展凝聚强大发展动力。

开展典型宣传活动。承钢党委完善先进典型评选和表彰奖励相关制度, 发挥承钢电视台、《河北钢铁·承钢版》、承钢网站、《承钢文化》杂志等宣传阵地作用, 深入一线, 挖掘典型, 大力宣传在企业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事迹, 营造浓厚的学先进、争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

开展道德模范学习评选活动。连续八年开展承钢道德之星评选活动, 深化鲍守坤爱心团队活动。2015年3月, 承钢武装保卫部消防队被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首批学雷锋示范点”, 同时获得河北省国资委系统首批“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荣誉称号。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鲍守坤, 全国劳动模范李士伟、郭文、张志新, 全国技术能手徐国明、王才明等一大批优秀员工。

开展岗位建功活动。承钢大张旗鼓表彰工人先锋号、十大金点子、十大模范职工之家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2015年, 评比表彰承钢级劳动模范10名, 先进生产 (工作) 者90名。炼铁厂新4号高炉工段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 工程技术公司维护检修中心炼铁作业区综合一组荣获全国机械冶金建材系统“李斌式模范班组”荣誉称号。

开展向全国劳动模范、唐钢炼钢专家郑久强同志学习活动。郑久强从一名炼钢工人成长为研究生、本科生技术团队带头人的传奇经历和精湛的炼钢技艺, 深深触动了承钢员工, 在职工中引起强烈反响, 学技术蔚然成风。承钢党委通过典型选树活动, 激发员工创新创造的激情, 为企业推进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三、重沟通, 畅通渠道上下同心

良好的沟通机制是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重要途径, 承钢党委通过“两个完善”架起了上层和基层职工思想沟通的桥梁。

完善高效信息沟通反馈机制。2014年以来, 承钢党委逐步完善了职工思想动态反馈制度, 董事长、总经理联络员制度, 党群工作和党群部门例会制度, 工会主席接待日活动, 机关干部下基层制度, 信访管理办法, 危机干预处理意见, 职工意见反馈等多项制度, 做到职工事情件件有人管, 事事有反馈, 防微杜渐, 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有力确保了员工队伍稳定。

完善思想政治工作舆情信息网络。开设董事长、总经理信箱, 及时听取基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 迅速落实整改。完善公司、分厂、车间、班组四级舆情反馈网络, 每月收集基层职工对公司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掌握职工的思想诉求等, 解决了很多制约生产的难题。

四、建机制, 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承钢通过“五个深化”, 建立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

深化“六必谈、四必访”活动。针对职工关心的重点、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 规范签订了《承钢2014年度职工工资集体合同》。围绕宣传贯彻新《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法律宣传和监督月活动。民主推选产生董事长、总经理联络员, 对联络员进行培训, 组织观看“中国钒钛钢城”主题展览, 增强联络员履行职责能力。

深化做好职工慰问工作, 维护弱势职工利益。走访慰问特困职工、困难劳模、生活困难党员、青工以及离退休老干部、军烈属等, 慰问困难企业。开展职工疗养工作。组织年度劳模、先进工作者到北戴河疗养。

深化职工满意度调查活动。承钢针对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工作开展职工满意度调查, 改变原有配餐结算形式, 提高配餐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改善职工工作、居住和生活条件, 对大学生公寓进行服务升级, 组织对公司厂区原有和新建公厕进行维修。提高职工健康保障条件, 承钢职工医院为公司每名职工建立了健康档案, 对特种作业岗位职工组织体检, 为全体女职工购买“安康保险”。

深化心理咨询活动。承钢职工医院开辟“心理咨询室”, 义务为广大员工进行心理咨询。2014年至今, 为上千名员工进行了心理咨询, 有效地解决了职工思想和心理上的问题。

五、搭平台, 助推职工成长成才

采取“一实施两积极”措施, 助推职工岗位成才。

承钢强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举办全员培训活动, 重点对组织机构、工艺流程、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内容进行培训, 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举办公司青年干部培训班, 对中层干部和青年后备干部进行系统培训, 提升管理能力。举办各工种专业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技术工种的技术操作水平。“联姻”北京科技大学举办在职硕士生培训班, 为企业培养高学历人才, 目前已有数百名职工经过学习获得电子工程硕士学位。

积极推进劳动竞赛, 促进生产经营上台阶。2014年承钢组织开展了2014年“生产经营创佳绩, 喜迎建厂六十年”劳动竞赛, 18个基层单位46项对公司整体生产经营起到关键作用的指标实现新突破。其中“创质量服务双优, 让市场客户满意”专项劳动竞赛、合同交货期、火车发运满载率等六项指标完成了竞赛值, 自发电量、钒产品产量, 均创出历史最高纪录。

积极推进第十八届“万千百十”职工技能竞赛活动, 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 完善《职工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目前, 承钢有国家级、省级、集团和公司级职工创新工作室15个, 共组织培训300余人次, 开展了7项实验, 完成了2项创新成果。目前两个工作室已经成功研发设备定点仿真软件和天车工操作仿真软件。完善《先进操作法管理办法》, 27个职工先进操作法被公司命名。承钢通过为职工搭建成才的舞台, 使很多职工脱颖而出, 走上了管理岗位, 为承钢转型发展奉献光和热。

六、“家”文化, 建设美丽幸福承钢

承钢积极营造“家”文化, 形成建设美丽幸福承钢的强大合力。

承钢深入开展学习理念融入行动活动, 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一流”的企业传统, 用建厂60多年的历程鼓舞干部职工士气。编辑出版了报告文学集《承钢五十年》《丰碑》《跨越》《卓越五年路》《强企梦》《建厂60周年文集》及《执行力研讨文章汇编》《企业文化基础知识读本》等文化书籍, 建成中国钒钛钢城主题展馆, 举办承钢电视春节联欢晚会、诗歌朗诵会、道德之星颁奖晚会及职工运动会, 承钢建厂60周年纪念活动等。连续18年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月活动。修建了职工运动场、乒羽中心、承钢剧场等活动设施, 开办了道德讲堂、文化大课堂、职工学习室等。为职工购买《职业心理学》《走向心灵的幸福花园》等心理辅导书籍, 为职工提供学习提升的场所,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上一篇:检验意见下一篇:技术方案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