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心理疏导

2024-10-28

考前心理疏导(精选11篇)

考前心理疏导 篇1

考前心理疏导

同学们,非常高兴今天还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聊聊,聊什么呢?聊大家最敏感的话题,那就是——中考

随着期中考日期的逼近,如今我们同学,可以说是宝剑在手,寒梅飘香,背水一战的时刻就要到了。很多同学都在书山揽胜、题海遨游,深夜里的孤灯奋战,想到父母亲的声声叮咛,老师们的殷殷期盼,朋友们关注的目光,一定感到很大的压力吧!

现在,我想做一个小调查。今天已经是6月4号了,还有7天就是大家在战场上大展拳脚的时候了。请问同学们现在想到12号,紧张吗?

会紧张的同学举手给老师看一下。好,老师在这里恭喜举手的这部分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同时也是非常正常的人群。其实只要是正常的人正常的心态,那么面对大型的对其有着相当影响的考试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活动时都必然会紧张的。为什么呢?

老师再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会说话吗?

所有人都会给予肯定的回答,除非这个人是哑巴或者有特殊疾病。下一个问题:你可以在1000人面前挥洒自如地演讲吗? 应者寥寥,肯定者不超过20%。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是很多人的一大恐惧,尽管平时滔滔不绝,但是一旦众目睽睽,立即汗如雨下,面红耳赤而不知所云。细细想来,其中并无本质差异。对着一个人是讲话,对着1000人同样是讲话,为什么原本口才极佳的人换一个场景就成了结巴?就是因为在演讲的时候不是在演讲,而是在考虑演讲以外的事情。非不能讲话,而是不敢讲话,技术性上具备条件,只是调适性上出现了短路。所以啊,紧张焦虑完全正常啊,如果不紧张不焦虑,反而是有问题的了。

那么焦虑的具体表现在哪里呢?同学们,请你们想想自己的生活学习经历中有没有出现过这些情况?

1、眼睛困乏发涩,但脑子异常亢奋、清醒,越想睡越睡不着?失眠状态。

2、越临近考试越不想学习,对考试没有信心?厌学状态。

3、一想到进考场就心跳加快,手心冒汗,脑子一片空白,越急越怕?怯场状态。

4、提笔忘字,对某个公式或概念非常熟悉,可就是想不起来?记忆阻滞状态。

5、莫名其妙地头晕、头痛?晕场状态。

这些就是考前紧张焦虑的心理。然而这些心理是怎么样产生的呢? 研究表明,考试焦虑与下列因素有关:

(1)考试焦虑与能力水平呈负相关,即学习能力相对较弱或学习效果较差者容易产生考试焦虑;

(2)考试焦虑与抱负水平呈正相关、即要求自己成绩过高者容易发生;(3)考试焦虑与竞争水平呈正相关,即考试意义越大越易产生;(4)考试焦虑与考试失败经历呈正相关,即经历过重大考试失败者容易发生;(5)考试焦虑与心理生理状态呈负相关,即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容易发生,且与生理状态也有关系。

下面我将用问题的形式给同学们进行解答考前的一些紧张心理的应对。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1、考试时非常紧张,又非常粗心怎么办? 老师答:

以前,我看过一个新闻报道,这个报道是一个新华社的记者写的,他说他有一次打入一个地下组织:小偷集团,了解小偷是怎么工作呢?发现正规的小偷,都有一个机构,组织严密,有一个培训师,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口才很好,给他们培训。你知道那培训师怎么培训的。

他每天早上说:先生们,女士们,你们知不知道: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哇,满好听的。)人生来是一样的贫穷一样的富有。(这不对吧,有些人生来比我有钱哦。)但为什么后来你们成为穷人,他们成为富人吗?(这我倒想听听)因为我们这个社会制度出了问题,你口袋里的钱到了他们口袋里,(这不对吧)现在你们有责任把属于你们的钱拿回来。你们知道:这有多荒谬啊。但一个礼拜后,只要经过一个礼拜的培训后,那些小偷都很兴奋了:哦哦哦。他们行动了,在马路上你把他抓住了,你在想:这小偷怎么不会脸红。他在想:我为何要脸红。这本来就是属于我的钱,我有责任把它拿回来,这是我的神圣使命啊。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为什么?因为他们在不断地重复暗示。当然你们不要有这种错误的信念,你们要建立正确的信念——我自信、我冷静、我细心、我成功。各位,只要你经常这样对自己说,特别是晚上睡觉前躺在床上或者早上醒来起来前,都这样默默地跟自己说几次,我相信你肯定没机会紧张了。因为人的大脑是接受心理暗示的,人的自我暗示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心态准备好了,那么在实际考试中我们该如何具体面对紧张呢?

1、考试时的心态要平静,尽力去做,准备了多少、复习了多少、知道多少 已成事实,着急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2、拿到试卷后,按规定把名字和考号写好后,不要翻试卷题目,顺着次序一题一题去做,哪一题遇到难点了,就暂时不做,去做下一个题目。

3、试题全做完后,再回过头来,去思考不会做的题目。

4、如果时间允许,再一个一个题目检查一遍,以免粗心造成的错误。

5、在这里特别提醒考生,每一门学科考完后,不要急于去对答案,不去管它,重要的是,去认真考好下一门学科,以避免由于未考好,造成情绪上紧张而影响到下一门学科的考试。

2、考前睡不着,怎么办啊? 老师答:

你有没有看到过打麻将三天三夜不睡觉,精神很好的人啊?

为什么?因为他们想赢钱。中考那三天你是很兴奋的,因为你想挑战人生,两天两夜不睡觉,根本不会影响你发挥。抗震救灾的医疗人员,也是48小时不睡觉,他们还不照样做手术。其实,人有两种睡眠状态:一种是浅睡眠,一种是深睡眠,交替运行。大脑细胞在交替休息。各位,你们马上要中考了,你们越来越兴奋,睡不着没关系,只要记住两个字:躺着,躺着就可以了。很多同学很有意思:我一定要睡着,否则明天就没有精神了。于是采用最老土的方法催眠:数小绵羊,一只,两只,三只,数到五千只还没睡着啊。为什么?因为他在努力地数小绵羊。

在座会骑自行车的举手?刚开始学骑自行车,盯着前面的一棵树,前面一个人,你赶紧告诉自己:我千万不能撞上这颗树或者这个人,我一定不能撞上这棵树或者这个人。等你数到10遍的时候,你就真的扎扎实实地装在了这颗树上或者这个人上。因为你告诉大脑的信息是“你在努力地撞这颗树,而不是要努力避开这可树!”解决的办法其实也简单,那就是明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要把存在的事实当做问题”,你应该接受事实,并与之和谐相处,真的,一旦你接受他,就会发现它立刻消失了。就像你很烦学校 “头发烫不得也染不得等校规校纪,只要你接受这个事实,你就发觉这项纪律也没妨碍你什么。

而且,没有睡着并不等于是没有休息,躺在床上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所以当睡不着的时候不必要焦虑,想着睡不着我就不睡拉倒,反而容易睡着。而且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对感觉整夜失眠的人,通过观测其脑电波,发现她在一段时间内是处于睡眠状态的,只不过由于焦虑、恐惧让他们觉得整夜失眠,所以,我们只要放下恐惧这个包袱,轻装上阵。

3、临近考试,成绩不理想,上课都能听懂,可考出来的结果总不如预想的好,做题时会急,找不到思路,怎么办?

老师答:

1)既然你是个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仅仅是成绩不理想,上课都能听懂,问题是如何考得更好,首先在心态上不要急,相信只要付出就会有成果。

2)如何考好呢?有备才无患,比如,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每次考试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要总结错在那里,是没有复习到,还是题目理解错了,或者粗心大意等。

3)要勤问,不要怕难为情,更不能自以为是,向老师、同学、家长多问,这样才能开拓自己的学习思路。

4、期末考即将来临,思想非常紧张,总怕考不好,怎么办? 老师答:

中考考即将来临,思想上要认真对待,光着急是没有用的,因为学习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并不取决于一朝一夕。俗语说:多一份耕耘,多一份收获。1)订好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各学科的复习时间。

2)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很好利用它,晚上不能睡得太迟,否则白天就没有精力复习,形成“恶性循环”,反而“适得其反”。

3)认真上好复习课,对学生来说,认真听老师讲是学好知识的关键。4)在复习或考试时,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问题在于总结经验教训:为什么错?错在那里?原因找出来了,就可以为今后的每一次考试有了充分的准备,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来说,更要勤学多问。

5、离考试没有多少天了,心里非常着急,怕考不好,对不起老师,更对不起家长。

老师答:

可怜天下父母心,知道父母苦心,自己应尽力,能给父母满足,当然好,但实际情况与个人主观愿望是有差距的,因为事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思想上和行动上要作好充分准备,有备无患,才能百战百胜。

1)心理定势要好,只要自己是努力学习的,万一考不好,父母和老师会理解的,因为考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2)行动上要认真,不能马虎,要严格要求自己,比如,认真听讲,认真复习,不懂要问。要有一个详细和科学的复习计划。

3)万一失误,未考好,也属正常,前面说过,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总结经验,重新开始,下次再努力。

6、我在复习时效果总不理想,常常会前背后忘,这样到考试时全忘光了,这怎么办呢?我非常着急。老师,我应该怎样复习才能记得住呢? 老师回答:

在记忆中有个通病就是前背后忘。如有的同学在记一篇材料时,前面部分记得很牢,越到后面越记不住。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绝不是因为你脑子并不聪明,而是因为你没有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

现在我向你介绍一种记忆方法。这是整体记忆,部分记忆及其综合记忆的完整运用。

即当你拿到一篇材料时, 先完整地阅读一遍。然后将材料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进行记忆,最后再完整记忆全部材料,当然你在进行记忆活动的全过程中,必须处在积极的清醒状态,保证注意力集中。如果你感到非常疲劳。处在瞌睡状态或者过于兴奋,那就暂时不要复习,而是去改变一下活动形式,这时你不会有什么损失的。

7、考场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面对技巧:

1)遇到不会做的题怎么办?

及时调整心态:不要因一步受挫影响全题;不要因一题不会影响全科;不要因一科受阻影响全局。

记住,不能带着考满分的心态去考场,人无完人,再聪明的人也有不懂的知识,考试是考你的整体水平,而不是某个题目的对错。

2)为什么会想不起来?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明明知道试题的答案,由于紧张,一时想不起来,可事后不加思素,正确答案也会“油然而生”。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舌尖现象”。(很多考生在考试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些平时很简单、很熟悉的字、单词或公式等话到嘴边就是无法记起,考试过后却突然忆起。心理学上称这种特殊现象为记忆的“舌尖现象”)意思是回忆的内容到了舌尖,只差一点,就是无法忆起。遇到“舌尖现象”,最好是把回忆搁置起来,去解其它问题,等抑制过去后,需要的知识经验往往会自然出现。考试时,一时想不起某道试题的答案,可以暂停回忆,转移一下注意,先解决其它题目,过一定的时间后,所需要的答案也就可能回忆起来了。

对策:从试卷中寻找能使你回忆的题;你试从与同学的讨论回忆;你试从笔记中回忆;你试从老师的课堂讲课中回忆!如果再不行,就先把它放到一边去。最后给你们两个好方法:

1、快速入睡小窍门

摆动法:自由站立,全身放松,双手在体前有节律地上下摆动,双腿带动身体进行有节律地抖动,10分钟左右。

自我按摩:和做眼保健操一样用手指推眼眶周围,后揉太阳堂还有眉心各式各2分钟,然后揉按颈椎两侧的下陷处,那里就是风池穴3分钟。

深呼吸:睡觉前数自己呼吸的次数,同时做深长的呼吸,呼气时尽量呼尽,吸气时尽量吸足,吸气时想象气吸入腹部,吸气呼气都要缓。一般36次左右。

2、克服考试心理紧张法:

最常见的是做深呼吸———深深吸气,缓缓呼出,重复几遍,可以缓解紧张情绪。

试卷发下来时不要忙于作答,可先浏览题型和题目大意,了解清楚题量和题目深浅度,以便分清轻重缓急,掌握好答题时间,待心情平静后再动笔。

最后,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每次考试后,不要过分关心考过科目题目的对错与否,特别是后面还有考试时,不要马上去对答案,以免让自己心慌。应将已经考过的科目暂时抛开,全心全意考好后面的科目。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平静的心态,而不出现过多的考试焦虑,顺利的通过考试。最后送大家六个字:宽容、理解、微笑

我想请大家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请和你旁边的同学握握手,请你对这个与你相处了三年的同学说:你好!我相信你肯定行,我们一起努力。

请你对身边的老师微笑一下,然后说:“老师,请您放心,我们会成功的!” 越到最后的关头,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就越显得重要。我们要学会每天微笑面对同学,微笑面对老师,历史上有很多一笑泯恩仇的例子,我们是同窗,一笑更能带来好心情。如果有的同学说,我笑不出来。那老师告诉你个秘诀,那就是装笑,要持续的不间断的“装”,装久了就成了真的了,就成了习惯了,即使一开始,你装得皮笑肉不笑,但我相信,持续不间断地装10天,你的笑容就肯定是最灿烂的了。

亲爱的,既然复习冲刺的战鼓已经擂起,号角已经吹响,信心、勇气、斗志,拼搏,会给我们带来丰厚的回报。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曾说过:今天是残酷的,明天会更残酷,但后天是美好的。可绝大数人死在了明天晚上,等不到后天的太阳。我不相信你们会死在明天晚上,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迎接后天的朝阳,你们说对吗?对!祝你们迎接后天的朝阳,中考成功,人生幸福。

考前心理疏导 篇2

周六晚上, 技能高考的时间确定下来了。于是我来到教室, 郑重地告诉了学生这一消息。原来说的是四月中下旬, 我们班是导游专业, 开考时间最早, 定在了10号、11号。乍一看这时间, 说实话, 我也觉得有点紧, 原来总觉得大概在十七、八号吧。宣布完时间, 教室里突然一下子安静下来, 空气似乎显得有些凝滞了。接着, 我就到办公室组织学生打印准考证去了。

没过一会儿, 班干部来叫我, 叫我到教室去一下。我问怎么了, 她说班上林同学吓得不行了。我一听, 心里突然往下一沉, 赶快跑到教室。只见林坐在那里, 脸色煞白, 四肢不断抽搐, 眼泪不断但也没有哭出声, 只是像中风一样瑟瑟发抖。我赶忙让学生给她接了一杯热水。我问她话, 她说叫我别说话。我知道, 她是突然高度紧张造成的。但见她还能坐得住, 我想应该问题不大。于是我拍了拍她的肩膀, 说:“不就个考试嘛, 怕什么呢?把平时自己的水平正常拿出来就可以了嘛, 上次抽签你第二个上场不就讲得蛮好的吗?再说, 大家都要考, 又不止你一个, 你看别人都不怕, 照样好好的, 你着什么急呢?不怕, 没事的。”说完我又回到办公室, 我知道, 这种状况要平复下来得慢慢来。让她宽一下心, 等会儿再帮她疏通比较好。

经过这一出, 我意识到估计紧张的不止她一个, 必须在班上做一个及时的心理疏导, 否则这种情绪蔓延开来, 后果难料。于是紧接着的班团课, 我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来告诉学生怎么面对即将来临的考试。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疏导。

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我告诉她们,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只要你准备充分了, 就不怕他考, 而且在哪儿考都一个样。只要把平时你准备的真实水平拿出来了, 你就成功了。考完一个项目就了一个, 不要多想, 因为过去了的不可以改变, 想也无用, 不如全力准备下一个考试项目。

二、鼓动学生要有表现欲

我说, 现如今:千里马常有, 然伯乐不常在。所以, 人生一定要把握住机会, 把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充分地表现出来。得到认可和赏识的同时, 你也会去抓住更多成功的机会。作为导游专业的学生, 这方面尤其要突出一些。学会越是在讲解技能场上, 越要好好表现自己。考卷上, 一定要想办法把自己会的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答出一张自己满意的漂亮答卷。这, 是一种能力, 更是一种挑战和超越。

三、要做好一些障碍设想及演练

我告诉学生, 要提前预想一些考试障碍并预设一些应对措施, 这对于临场应变是有好处的。比如, 在导游讲解的时候, 如果遇到忘词卡壳了怎么办, 可以稍作停顿, 不露声色地往下讲;意识到说错了, 有时还可以自我解嘲一下再更正过来。如, 一次一个学生讲武当山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个神龙架的景点来。出口了几句发觉不对了便尴尬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了。其实如果意识到不对, 马上一拍脑门笑着说:“哎, 瞧我, 怎么跑马到神龙架去了呢?一腿不能同时跑两山, 我还是回来吧。”于是接着讲。这也好比危机公关。既然已出错, 不回避, 讲错归位也许不失为一种更明智的办法。

四、要用平常心对待考试结果

以前因学生为考试结果失望而走极端的事情时有发生。所以这方面也应提前引导学生如何对待考试成绩。考试就是一种竞争, 竞争就讲究优胜劣汰的规律。就像排名, 总有正数第一, 也总有人倒数第一, 不可能没差别。只要考出的是自己的实际水平, 那么什么样的结果自己都得接受, 尤其是不好的结局, 更应提前有心理准备。不理想当然心里不好过一些, 但也要学会接纳, 因为那是自己的一个面。然而也不要灰心, 因为上帝为你关一扇门, 也一定会为你开一扇窗。认真分析一下, 你总会发现有些方面你还是数一数二的, 又何必为自己的不如意而耿耿于怀呢?

五、让学生宽心, 但不能无所谓

但凡考试, 就应该有严肃性和公正性。所以, 对待考试, 不能让学生闹得紧张兮兮, 但也应该让他们学会从心里认真慎重, 不能抱着无所谓和随心所欲的态度。如若那样, 就是对考试的一种亵渎, 也是学生学习品质一种顽劣的表现。所以, 考前学生的引导和督导一定要不愠不火, 掌握好分寸。

一通疏导工作下来, 如同注入了一支镇定剂, 课堂很快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学生又投入到了既定的复习中。而此时, 我那颗悬着的心也才跟着慢慢地落定下来, 深深地松了一口气。

摘要:高考对于学生来讲, 是一次心理和知识的综合测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考前会焦虑浮躁、内心惶惑、失眠, 有的甚至神经衰弱, 从而影响其水平的正常发挥。因此, 在注重学生知识掌握的同时, 做好学生考前心理反应观察并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要帮助学生减负, 以平常心对待考试, 把握住关键性的这场考试, 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不留遗憾。

关键词:心理反应,心理疏导,扫除心魔,自信应对

参考文献

[1]闫池, 张格忠.浅谈高考应试技巧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1 (11) .

高考复读生考前心理疏导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高中复读生;心理压力;疏导措施

高考复读生是指已经参加了高考,但因高考成绩不理想或者对考上的学校或专业不满意而选择重新在学校或机构复习,准备参加下一年高考的学生。在高考来临之际,高考复读生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明显高于高三应届学生。我们深入了解高考复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其症结所在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复读生走好高考的最后一里路。

一、考前复读生心理症状

这些因为各种原因而重新选择复读的学生,他们与一般应届高三学生相比可能面临着更多来自自我、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并可能導致其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四、五月这一期间本来是高考冲刺阶段,但有些复读生却出现异于应届生的表现,不是重视知识的梳理和高考前的备战,而是出现了对高考的迷茫,对学习的木然,似乎很着急,又似乎无所谓,好象不是自己在参加高考。学习质量明显下降,甚至无心学习,出现旷课、吸烟、喝酒、上网的现象。尤其出现省、市质检之后,自己感觉到顶了,没有“后劲“了。出现一周甚至几周学习中断现象,这是高考前及其可怕的情形。严重的会导致前功尽弃、功败垂成的情况发生。

二、考前心理压力原因探究

1、对自己认识不清。很多复读生入学之初就抱复考非名牌大学不上的激切心理。没有正确估计自己的学习实力。主观认为只要我复读,我一定如何如何,当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就会产生焦躁情绪。在这种焦躁情绪的影响下,更要在每次的学习或考试中证明自己,而这种患得患失的心理恰恰不利于实力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从而进入这样一个学习的“怪圈”。

2、学习进入“高原期”。经过近一年的复习,学生的体力、脑力、精力已经消耗的所剩无几,尤其是复读生,可以说连续二年的高考可以说是超负荷。出现了学习中“高原区”,出现了“缺氧”现象,他们知道这段时间对于自己这一年甚至一生的意义,但的确会出现自己不希望“心不在焉”的现象,所以出现了苦闷、懈怠甚至不和常理的叛逆现象。

3、自我封闭,人际关系淡化。复读生普遍存在人际关系不良的倾向。老师、同学的偏见,社会的歧视,再加上自己的自卑情绪使他们对人际关系过度敏感。多数复读生主动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与人交流,甚至不愿接受亲属朋友的安慰,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自己没有资格,认为那是浪费时间和精力。

4、认为成绩唯一。即将高考的高中复读生将学习成绩放在首位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很多高中复读生由于受到多方面压力,开始将成绩作为自身唯一的追求,忽略其他事物,在每次考试中和考试后都“分分计较”,对在考试中作弊的同学产生严重的心理不平衡,对班级集体活动表现得漠不关心,并且经常对班内积极向上的同学挖苦讽刺,造成同学之间关系严重恶化。这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并且情绪会随着成绩的变化出现很大波动,不能经受挫折,经常容易出现陷入成绩深渊而不能自拔。

三、考前心理压力疏导策略

策略1:树立合理目标,保持适当的动机水平。耶基斯-多得森定律(Yerkes-Dodson Law)表明,动机强度过高或过低,压力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达到最佳学习状态;中等强度的动机和压力水平,可以保持良好的情绪与心态,学习效率最高。曾经失败过一次的复读生面临不利处境及将来可能出现的一些难以预料的情况,认知往往表现出以偏概全、绝对化、孤立化的特点,并产生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尤其是认为这一次的高考就是人生的背水一战,只有考上,并且只有考上名牌大学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在没有客观分析自己水平的情况下,盲目制定高目标、严要求。强动机、高压力不但起不到促进效果,相反却会产生焦虑和紧张情绪,干扰记忆和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抑制能力发挥,降低学习效率。

策略2:学会放松,改变心态。复读生面对内外各方面的压力,往往生活在过度焦虑中,压抑的情绪得不到适当发泄,久而久之会影响心态和学习效率,甚至带来生理方面的不良反应。学生可以适当采取一些有效的放松方法,主动改变心态。如渲泄,找朋友倾诉,把郁闷写进日记,写进给朋友的信中,把不愉快的、压抑的情绪抛出;转移,参加适合自己兴趣的娱乐活动,让头脑、情绪得到松驰;自我安慰,精神上自我肯定,不沉沦于一时失败的沮丧,以一种“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洒脱对待人生,把过去看做人生的一种经历,而不是负担,充满信心,坚信自己能战胜一切困难。

策略3:正确归因,放弃错误观念。归因就是从行为结果推论行为原因,根据归因类型可分为内归因型和外归因型。与归因类型相对应可将人格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复读生对自己高考失利原因分析,如果是内控型,认为失败是由自身能力造成,属于不可控因素,易产生自卑情绪,若认为是自身努力程度不够,属于可控因素,就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刻苦努力;如果是外控型,认为失败是自己运气不佳,属于外部可控因素,在以后的学习和考试中也会抱有侥幸心理,若认为是考题太难,就会在以后学习中更加努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归因类型,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对每次的考试和学习失误都进行正确归因,这样,不仅有利于查漏补缺,而且有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策略4:坚持,坚持,再坚持。首先是坚持,最重要的也是坚持。“行百里者,半九十”,“坚持就是胜利”,这种坚持不一定是坚持在学多少,是一种状态上的坚持,是一种心态上的坚持,是整个一年复读的延续。千万不能中断。咬咬牙,一定要把这一个月盯下来。就如同“长征”,没有一个红军战士事先知道要走“二万五千里”,但就是一步步走完了这伟大的征程。告诉学生坚持到6月7日就是成功。哪怕这一个多月一点新知识都没有,你另十个月的知识增长也足够你应对即将到来的高考。

高中复读生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等心理问题,我们应更加关心学生,疏导学生的不良心理,而不是一味重视成绩和名次。轻松愉快的学习心境才能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端正高考态度,在高考中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

考前心里疏导心得体会 篇4

44团中学优秀语文教师段新民老师教我们怎么调整好考试之前的心里紧张?怎么能写好试卷问题?段老师讲的非常清楚,仔细。

我通过总结在“考前心理疏”这一节课上学到的知识,准备了如下计划: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人类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心理健康、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

3、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每个人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4、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料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学生心理疏导教案 篇5

1、教育学生知道什么是“情绪”及它与我们工作学习的关系。

2、认识到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能控制自己,不然就会自己给自己背上思想包袱,影响学习和工作。

教学重点:

识到“良好的情绪”与我们工作、学习的关系。教学难点:要学生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过度高兴,也不过度悲伤。

教学过程

导入

想一想自己过去在遇到成功和失败的时候,是怎样控制自己的。

师:同学们?什么叫做“情绪”?

生:简单的.说,情绪就是心情。

师:当你心情好或者说情绪好的时候,你的表现什么样?(生交流) 师:是啊,不少同学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一个人情绪好的时候,干什么 事都特别有劲.可见良好的情绪不仅对工作、学习有利,对人的健康也有利,不是吗?相反,当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整天无精打采,好象在生一场大病似的,对健康当然也十分不利了。你在情绪不好的时候是怎样的?

(生交流)

师:我觉得你不该这样对自己,这不是明摆着要影响自己的健康吗?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论遇到高兴的或不高兴的事,都不要影响自己的情绪,这就是控制住自己。

(教师讲范进中举的故事)、

总结

心理疏导心得体会 篇6

任教授通过对当今的学生为何产生厌学而展开,让我们作为教师或家长,要以和谐为主,对于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言,不要太看重。“学习成绩不好,那又怎样”。我们要以接纳的心态,去容纳孩子们的缺点,不要把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和学习压力,以及自我的认知强加给孩子。孩子自身如果学习成绩不好,孩子本身也压力大,如果这时候老师或家长再强加压力给他们,他们会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情绪,严重的话,还会走极端。

这也让我想起了在听课的同一天,4月9日晚,石家庄西美花诚小区,一位14岁初二男生从24楼的家中跳下,当场身亡。而少年选择轻生的原因,竟是考试成绩不好,父母批评他要求他写书面检查。据说他的父母当场已经崩溃。他走了,留给父母亲人的是无尽的悲伤,这种悲伤无法弥合。这样的灾难根源究竟又是什么?问题的出现,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孩子的父母,认为他们对孩子施加了太大压力。希望他们看不到这样的评论,否则无异于伤口上撒盐。还有人说孩子抗压能力差,遭受一点挫折就行事极端。“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你又不是孩子,你怎么知道他怎么想?一个14岁的少年,他什么不懂?他难道不知道活着更快乐吗?而死是实在没有办法之后的选择。他细小的心灵是经过了怎样的煎熬,才导致了最终的悲剧?想必他也留恋父母家人,留恋同学朋友,留恋美食游戏,可在痛苦面前,这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了。那么学校呢?学校没有责任吗?但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我想,没有一个学校一个老师想害孩子,作业、分数、排名,就像魔咒一样,谁也逃脱不了。

听了任其平教授的讲座后,想到刚发生的这一悲剧,让我的内心无法平静。曾经几何,当我面对自己的学生考试成绩很不好的时候,我也会批评指责,现在想一想,自己的定位和认知都有错误。我们应该学会接纳和容忍孩子的缺点,学习成绩不好,那又怎样?他们还是个小学生,是个孩子,只要他们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比什么都重要,他们的人生路还很长,不要把我们作为老师,作为父母的认知强加给他们。学会温柔的坚持,陪伴孩子们共同成长,接纳和包容孩子们的缺点,家庭、学校、社会才能够统一和谐。

考前心理疏导 篇7

1 心理特征及护理方法

通过长期对39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我们发现透析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主要表现为抑郁 (约占70%) , 焦虑、暴躁 (约占20%) 及幻想、否认 (约占10%) 等类型。现将其不同心理特点及护理方法分述如下:

1.1 抑郁型

这类透析患者多数表现为情绪低落、失望、封闭自我, 甚至悲观绝望以至产生轻生念头。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顺利实施的前提, 护理人员对待此类患者的态度应该和蔼可亲, 热情耐心, 细致周到, 并给予患者适当的安慰, 向患者介绍经透析治疗病情好转的病例, 告知患者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顽症被我们认识或治愈。此外, 还需取得家属的合作, 从情感上多给患者以慰藉, 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与关怀, 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 鼓励患者生活自理, 参加一些社会活动, 使他们感到自己不是处处需要别人照顾的患者, 对社会、对家庭仍是有用的人, 以增强其生存下去的勇气和信心;作为护理人员, 技术操作必须准确、熟练、轻柔, 使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亲切感, 感到可以依赖, 从而以良好的心态积极主动地配合透析治疗。

1.2 焦虑、暴躁型

这类患者表现为烦躁易怒, 甚至责骂家人, 特别是经济负担重的自费患者表现得更为突出。他们一方面渴望生存, 另一方面又担心维持透析的经济来源, 怕因此拖累家人, 所以时常焦虑不安, 矛盾、痛苦的心情无以发泄, 便迁怒于他人。对此类患者, 我们工作人员应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 耐心做好各种解释工作, 从多方面安抚患者的情绪, 并劝家属要多加忍耐、理解, 避免激怒患者, 使患者逐渐学会自我克制, 调整心态。对于完全自费的患者, 我们应尽量减少其支出, 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使患者以平静的心情配合治疗。

1.3 幻想、否认型

此类患者对自己需要长期以透析来维持生命的事实难以接受, 对治疗存有侥幸心理, 认为自己通过短期透析治疗, 可望恢复肾脏功能, 甚至到处求医问药, 以期奇迹出现, 一旦得知事与愿违, 很容易转化为前两种类型, 在平时身体素质较好、文化层次较低的早期透析患者中较为多见。对于此类患者, 我们应该循循善诱, 一方面鼓励患者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 另一方面又要耐心疏导患者, 使患者逐步接受事实真象, 平稳地度过这一时期, 接受维持透析治疗的现状。由于文化素质、社会经验的不同, 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也不同, 所以应利用宣传材料、黑板报等形式向患者介绍疾病的变化规律、注意事项、血液透析的应用、并发症、用药特点等知识, 指导患者合理膳食, 适当的运动, 加强自我保健意识, 对治疗和护理起到促进作用。

2 总结

注重人文关怀 加强心理疏导 篇8

高校对大学生的处分是学校对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进行的惩戒,它包括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等处分形式,是学生管理的重要手段。夸美纽斯认为:严格的纪律是必须的,学校没有纪律犹如磨盘没有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犯下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学校为了让学生明白犯了错误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于是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其真正目的是育人,通过纪律管理,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使其健康良性地发展,促进个体的社会化。

然而,对于违纪的大学生来说,高校仅靠处分的手段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极不负责的。处分只是教育的开始。因违纪而受处分的学生有其可恨的一面,亦有其可怜的一面,他们是最需要帮助和挽救的对象,但往往成了最容易被遗忘和漠视的群体。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引导,有的学生可能无法正确对待受处分的既成事实,于是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最终毁了大好前程。这无疑是学校的悲哀,更是家庭的悲剧。因此,如何正确对待受处分的大学生,使其也能够健康成长成才,就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高校应该采取以专职辅导员教师为主,院(系)领导、心理咨询教师、学生家长、学生干部等人员共同参与的方法,通过教育转化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受处分学生重新鼓起人生的风帆,奋勇前行。

一、人文关怀:对所有受处分学生进行转化教育

1热爱学生,尊重隐私,消除障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学生。”教育者的爱应该表现为对全体学生的爱,包括受到处分的学生,因为他们更需要爱。教育工作者只有怀着这种爱,才能以极大的耐心、平等温和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加里宁说:“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心理上施行一种确定的、有目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自己所希望的品质,就得做大量的、艰苦的疏导沟通工作。学生违纪受处分后,思想负担相对较重,为此,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批评,让他们认识到所犯的错误及其危害性;另一方面,教师对受处分的学生要做到不冷漠、不歧视、不放弃、多关心、多交流、多鼓励,真心实意地尊重、爱护学生,跟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情感交流和爱的教育,用真情和友爱去温暖他们,缩短彼此间的距离,帮助他们消除思想上的种种顾虑,看到前进的希望,从而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激发进取心。大学生的思想正处在转型期,生理和心理的成熟并不同步,较为显著的特点是个体意识突出,实践精神增强,而权威意识和被动服从意识减弱。他们厌恶和排斥单一观念的灌输和空洞的说教,不满足于被动接受某种现成的观点和结论,更看重和相信现实生活,希望独立自主地作出取舍和判断。因此,教师应针对违纪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3捕捉闪光点,适时鼓励,唤起荣誉心。善用物者无弃物,善用人者无弃人。任何人身上总是有闪光的东西存在着。从理论上看,任何一个学生的个体品质,不可能全部都是优点或全部都是缺点,而是既存在优点又存在缺点,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任何夸大某一点而否认另一点的行为都是错误的。但是从动态上看,优缺点并非一成不变。这就告诉我们,在教育实践中,应积极运用外在手段,作用于学生个体内在,不断扩张优点的量,减少缺点的量,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事实上,相当一部分学生受到处分后,非常想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和能力。因此,教师应以平等、关爱的态度去扶持他们,带着寻找的眼光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的长处得以发挥和实现,并对他们作出的成绩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唤起他们内心深处的荣誉心。

4家校联系,建立档案,优化教育效果。对于在校的大学生而言,除了社会因素外,学校和家庭是成长中最重要的环境。如果缺失一方,我们的教育就是不全面的,会出现事倍功半的状况。因此,家校联系架起连接学校、家庭和学生的桥梁,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当学生违纪受处分后,学校有关教师应及时通报其家长,共商教育补救措施,并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的转化情况,做好记录。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和受处分的学生确定联系人,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优秀的学长,通过结对子与其定期谈话,检查其学习生活状况,解决其思想困惑。为优化育人效果,可将学生的基本情况、处分文件、转化教育计划、具体联络教师、教育实施过程以及成效评估等材料,建成可随时查看备用的档案。对于家校联系过程中有价值的材料和经验,也应注意收集、整理和存档。这样就能持档追踪监控,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二、心理疏导:对部分受处分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处分是对个体的救治和群体的预防,也是做好学生工作的重要管理手段。但由于处分本身是被动、消极的,特别是记过以上的处分会威胁到学生的学位和学业,这就可能会影响受处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诱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危机的产生。比如: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学习兴趣降低、情绪低落、焦虑不安、自我封闭、人际关系紧张、失眠、食欲不振或者更强烈的攻击性行为或意识等,还可能会使这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更加恶化,反而达不到纪律管理的目的。

所谓危机(crisis),一般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危机意味着平衡稳定的破坏,引起混乱、不安,但也存在成长的契机。可以通过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利用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帮助学生摆脱困境,恢复心理平衡,安全渡过危机,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也能更好地帮助学校做好德育工作。

虽然学生受处分后有经历危机的危险,但并非每个学生都会有。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犯错的时候,内心都有一种要接受惩罚的准备,这是一种心理需求。为自己的愧疚承担责任,取得心理平衡。对于多数大学生来说,在受处分后能通过自我调整,避免心理危机。处分对他们来说有不同程度的教育作用,外界只要给他们必要的关心和支持,对其进行转化教育即可。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观察学生受处分后的各种表现,主要从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等方面来判断个体的危机承受能力,及时分辨出存在异常表现的学生,并给予不同程度的专门辅导。

首先,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稳定受处分学生的情绪。心理辅导的效果在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辅导者与被辅导者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辅导教师要特别强调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等正确的辅导态度。学生受处分后往往心理包袱很重,情绪起伏不定,常有倾诉的心理需要,渴望得到周围人的接受和谅解。因此,心理辅导的首要任务是提供安全舒适的氛围,鼓励其毫无顾忌地宣泄内心的想法,让其明白辅导的目的是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逐步引导他们正视并克服自卑、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其次,全面收集相关信息,发掘受处分事件的意义。心理辅导教师应收集受处分学生的有关资料,了解其兴趣、爱好、性格、习惯以及家庭环境等,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学生违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他们未必清楚自身存在的不足,甚至对教师存在疑心、戒心等盲目的自我防护反应。尼采说:“人只有知道了‘为何,才能忍受任何‘如何。”因此,协助受处分学生反思自己过去从未发现的肓点,全而总结犯错误的主观原因,正面引导启发其领悟,发掘受处分的积极意义,并给予其进步的希望,可以极大地缓解个体内心的受挫感,正确地接受现实的教训,有助于达到内心的平衡,促进个体的自我完善。

再次,共同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创造良好的外界支持系统。在受处分学生比较清楚地了解了自身问题的情况下,要趁热打铁,与其共同协商制订今后努力的具体目标,明确行动的方向。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自尊心很强,很爱面子,受处分后最在意的是觉得“没脸见人”,尤其看重周围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评价。为进一步协助受处分学生能迅速重拾信心,积极地行动起来,另一个重要的条件是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所有个体非常重视的他人所给予的理解、宽容和期望。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社会支持系统的成员除了父母、老师、还有周围的同学、朋友等。这就需要负责心理辅导的老师联合多方力量,尽可能为他们创设宽松的人际环境,提供更多的支持资源。有了支持,个体才会有坚定的信心奋勇前行。至此,对受处分学生的专门心理辅导就基本完成。但为保证收到较好的成效,在辅导结束后的一个学期内,心理辅导的教师可以和学生达成长期联络的协议,比如通过不定期的电话、邮件、短信或面谈等简便的方式,以及时提供有效的督促和进行评估反馈。

高三心理压力疏导方法 篇9

要学会接受紧张情绪,但不要过分关注

要知道其实一部分紧张是我们的“朋友”,它是帮助我们全神贯注的“助推器”,所以当紧张情绪来临时不要尝试去完全摆脱。可以尝试开展积极自我对话,告诉自己这次考试只是一场考试而已,尽量避免夸大不合理的想法。

学习一些放松技巧

如练习腹部深呼吸,想象或回忆你曾经去过的美好地方等。把每天的习题练习想象成考试,然后放松自己的情绪与身体,以练习克服考试紧张。如果考生在做了以上自我调节仍然无效时,需及时去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心理医师或精神科医师的帮助。

要让自己处于轻松状态

准备好奖励自己。如计划考试结束就去看一场自己喜欢的电影,或者与朋友一起出去玩。考前要熟悉考场环境。在考试前几天,可以到考场里转一转,熟悉一下考场周围的环境,有助于缓解紧张心理。

不到最后不认输

考试时在心里不要给自己做不出的题扣分,而是要从零分开始计算,如同拿一个空杯去盛水,集中注意力,尽可能多盛水,不要在乎盛多少。连续考试时,不到最后不对答案。可以找一个人倾诉自己前一次考试的失意感,然后仍然按计划准备下一场。此时要发扬阿Q精神,不到最后不认输。

高三减压方法

一、饮食减压法

饮食疗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以保证考生生理健康,为考生超强度的脑力劳动提供足够的物质与营养基础。这是考生减轻心理压力的生理保证。另一方面,研究表明有的食物有直接减轻人的心理压力的作用,有的食物还可提高我们的接受能力和工作效率,使我们的思维更加敏捷,精力集中。

二、运动减压法

科学的安排生活、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有机结合,劳逸结合有助于减轻压力,及时消除疲劳,同时还会有效转移考生的注意力。对于长时段、高强度的脑力劳动,更应该进行有益而适宜的体育运动,以此减轻紧张度。如在星期日时家长可与孩子进行爬山、打球、游泳等活动。

三、转移减压法

有意识的转移注意力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针对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状况,家长应帮助考生学会自我调试,及时放松自己,如参加各种体育活动、放学后泡泡热水澡、与家人、朋友聊天、双休日抽出一些时间出游,还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等等。

高三焦虑症如何解决

一、让大脑适当放松

解决高三焦虑症的第一个方法就是让大脑适当放松,其中很有效的一个方法就是运动。人在进行思维运动时身体基本处于休闲状态,但大脑却高负荷地运动着。有效地放松方式是通过转变模式,让大脑放松身体运动起来。大脑得到适当的方式对缓解负面情绪很有效。所以你可以在晚上找一个跑步场去跑几圈。或者周末找一两个小时打一场篮球,然后洗澡休息一下。

二、弄清产生高三焦虑症的原因

学生产生焦虑的原因的多种多样的,但根本的原因还是出自本身。一方面是在认识上有误区:总是认为,时间不多,今天不拼,更待何时;我还有很多内容没有复习,还有很多题没做;另一方面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定位不准、错位比较、期望值过高,所以压力很大。除此之外,还有来自家庭、老师和社会的压力等。

三、尽量少浏览高考类网站

少上知乎看”高三“”学习方法“之类的答案,因为你基本没办法把它消化,甚至内化成你自己的能力。像是一些方法、技巧,自己悟不到就多听老师的话。注重基础(从分数来看题主基础并不算好),多独立思考总结才是正道。

四、适当换一个环境

快速解决高三焦虑症还可以换一个环境。对于考生来说,在学校的学习氛围已经是够压抑和紧张的了,所以在家庭环境方面,家长首先绝对不能慌乱,在这关键时刻家长要做高三孩子的榜样、靠山,更要有意应营造一个良好而宽松的生活与学习氛围,而不能制造考前焦虑压抑、紧张的家庭氛围,如在言行上不要天天对考生灌输好好复习等与大学有关的内容。家长可以在为孩子迎考服务方面暗中给孩子以物质与心理上的支持,如营造安静的家庭学习和休息氛围,为孩子安排好饮食等。

五、积极面对高三焦虑症

要平复这种高三焦虑情绪,第一步是要面对和评估这种情绪。就好像面前出现一团迷雾,我们不要想着去赶走它,而是认清这团焦虑的迷雾——它为什么会产生,它对我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焦虑并不一定就是负面的,焦虑说明你对自己有期望,说明你上进,这是值得鼓励的。焦虑一般是期望值过大造成的,因此,接下来,你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期望值是否合适,是否一下定得太高,将大目标分成阶段性的小目标会减轻自己的压力。

六、家长不要对孩子进行精神传染

考前心理疏导 篇10

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即可。

2、注意作息与饮食,保证睡眠时间,这样才能在临考中,保持大脑清醒灵

活,并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考生在考前几天要注意饮食,切莫吃太冷,太辣,或

太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出现腹泻或其他一些症状,耽误下面的考试。

3、适度安排学习内容,要学会放弃,并进入下一段时间的复习,基本保证

每天学习计划圆满完成,从而在心态上保持充实感与满意感。

4、适当放松。进行必要的运动、文娱活动也能帮助考生调节心情,适当运

动,可消除疲劳,焕发精力;适当做些娱乐活动,对调节生活、缓解紧张情绪都

有意义。

5、树立信心。自信心高的人完成任务的成功率明显高于自信心低的人,所

以,对自己保持充分的自信心是成功的有利保障。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可以使人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 篇11

【关键词】 留守;心理;疏导;原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一、农村留守学生的生活现状显示心理的问题

我在农村中学从教了16年,看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成长。按理说,我的教学经验会越来越多,工作应该得心应手。但实际上,这些年,我的心情越来越沉重,因为现在面对的学生不少是留守儿童,恰好又是他们的第二个叛逆期。他们的表现就如湖南卫视热播的《变形计》中的叛逆少年的样子,有些甚至更严重。比如有些学生爬墙外出上网,三米高的围墙爬不上时,挖墙打洞也要出去;有些学生在校园闲着无聊,聚众滋事打群架;有些周末回家无人管制,骑上摩托车,开出公路飙车,特意装个特大喇叭,引起众人的注意,他们得意的扬长而去,留下声声刺入耳膜的喇叭声。这些恶作剧般的作为无不暴露出留守学生心理的空虚、无助,也对教育工作者敲响了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警钟。所以,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是目前教育者面临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农村留守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

通过多年的调查,我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渠道的。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缺失。

由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家教方式发生了变化,尽管有些父母也会在电话里不厌其烦的教育孩子,但是没有言传身教的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品格的培养以及理想抱负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甚至有些最基本的生活礼节,留守学生都不懂。因此每年的新学期入学,我们接收了初次离家到校住宿的学生。他们的所作所为令人瞠目结舌。毫不夸张,开学的第一个月,无法正常上课,我们只能是教学生吃喝拉撒,恶补他们在家庭里空白的家教。

2、教育管理者不重视农村学生的心理教育。

在我们的乡下,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因此除了班主任,科任老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授业”,“解惑”,对那些思想有波動的学生毫无察觉。只有真正出现大问题的,才惊呼,继而把他归类为差生。而不是尝试着去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给学生倾诉的机会。因此留守学生在家得不得父母教育,在校得不得理解。长此以往,他们就逐渐形成了孤僻和反叛的心理。

3、一些社会环境的污染,误导尚未成年的学生。

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频频出现,却没有得到遏制;一些文化娱乐设施,监察不利,成为诱使留守学生蜕变的场所。留守学生本来就自控力差,受社会环境的污染,认识不清,因此很快学会上网玩游戏,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行为。

三、留守学生的心理疏导方法

所谓心理疏导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结合青少年心理特点,对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教育疏导使他们取得心理平衡,并促使他们在智力、情绪、意志、性格、能力和品质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面对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一名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准确诊断,对症下药,因势利导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十年政教处的工作使我取得了一定的心理教育经验。我总结了六个字的应对策略,那就是:“尊重、引导、限制”。

1、老师要像尊重朋友一样去尊重留守学生。

陶行知先生说:“唯有平等,才能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完全消除,才会发生人格的互相感化。”教师想真正走进学生心中,必须放下师道尊严,抛弃权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才能走出第一步,有机会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记得一次,班里有几个留守学生染了黄头发回来,这是学校所不允许的。但我没有在班上同学面前让他们出洋相,而是很客气的请他们到操场去。我先用幽默的语言夸他们与时俱进,注重个人形象。在他们高兴之余,亮出我们学校的要求,征询他们是否可以走清新的学生形象路线。他们笑着异口同声的答应了。第二天,他们就请假上街理短发回来了。这次我从了解学生的爱美的心理出发,尊重他们,再好好引导,实现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使我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需求,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善意,而乐于接受教育。

2、老师要适时的与留守学生谈心,引导其思想和行为。

通过多年的观察,我发现不少留守学生对中学生行为规范理解不够透彻,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同学关系紧张和社交方面存在一定障碍。因此最近几年,我教书着重于两个目的:一、引导学生做人;二、引导学生学习。我觉得:“学会做人,学生就成功一大半了,出到社会就是一个合格的公民,不会危害社会;如果学会做人,又学会学习,学生就相当成功了,出到社会就是一个优秀的人,可以为社会做出很大贡献。”

这些年,我每个学期都主动给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课。主要引导留守学生端正思想,规范行为。注重结合他们的一些实际情况,讲一些故事,启发他们明白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并号召学生每天争取一点点进步,积累起来就多了。

这是大范围的引导学生,为了便于引导个别留守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平时除自己细心观察外,还要为学生创造自我吐露心里话的机会。当留守学生遇到挫折后,我及时做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工作,明确指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重新振作,找出失败的根源,重扬前进的风帆。

3、老师要巧妙限制留守学生的无理要求。

就留守学生的心理而言,他们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一旦在学校信任了老师。偶尔就会在老师面前撒娇,提一些要求。作为老师,如果不假思索就满口答应,学生肯定满天欢喜,但久而久之,就放纵了他们行为。如果一口拒绝,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快,不满甚至抵触情绪。所以一定要好好思考、分辨。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要求,属于学生的“合理要求”,我们应该满足。如果是有不合理的要求,我们也要耐心的疏导其心理,切不要严肃严格处理。我的意见是要巧妙处理学生的无理要求。

一次有同学报告说某某同学写情信追女孩了。我偷偷找到那同学说:“你想交女朋友证明你长大了。但是交朋友要几大条件才容易成功哦。一、人要健康。你现在还不够高大,如果你加强锻炼,让自己变健壮些,女孩会很喜欢。二、要有点文化。每天争取多学点知识,要不你和女孩聊个QQ,错别字满Q飞。一句话都表达不清楚,女孩不会喜欢文盲的。三、自己要有点钱。现在拿老爸老妈的血汗钱只能用于生活,交女朋友,要自己会赚钱,才是真正的男子汉……”留守学生不好意思低下头,并保证以后会注意的。

通过巧妙拒绝和运用激励的技巧,激发留守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赞赏他们的优点,有效地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同时因为注重保密,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尊严,也给予他们自省的余地和条件,更利于老师对他的再教育,逐渐形成了他们决不辜负老师的决心。

上一篇:春节顺口溜短一点下一篇:中学中考备考策略